浅谈高校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人才培养问题论文参考

2024-05-04

浅谈高校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人才培养问题论文参考(通用4篇)

浅谈高校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人才培养问题论文参考 篇1

以21世纪应该培养什么样的CPA人才以及在财经类院校内如何培养高素质CPA人才为主线。针对当前CPA教育职业性强的特点,探讨使学位教育和职业教育有机统一的CPA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模式。浅谈高校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人才培养问题的详细内容请看下文。

一、21世纪注册会计师(CPA)人才应具备素质的要求

1.适应CPA人才国际化趋势的要求

随着中国会计师事务所走出去提供审计鉴证和管理咨询等服务的发展,高等CPA教育将面临着更大的机遇和挑战。CPA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已 出现国际化的趋势,CPA院校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就必须拥有大量能面向国际市场、适应国际竞争、富有开拓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高素质外向型复 合人才。

2.符合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要求

CPA本科教育必须兼顾学位教育的要求,其培育目标是理论联系实际,具有宽厚基础和较强适应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随着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 到来,CPA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满足综合应用型、职业技术型、组织管理型相结合的要求,切实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课程体系柔性化、课程内容综合化是人 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探索新的CPA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得到均衡发展,并且通过模拟实验教学的训练,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得CPA专业 和应变能力,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创新判断和创造性思维。

3.满足注册会计师行业人才培养三十条要求

高等学校是培养注册会计师后备人才的摇篮,只有适应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需要,制订相应的培养目标,完善知识体系,改进教学手段,提升教学质 量,才能按照财政部《关于加快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若干意见》,即通常所说的三十条的要求,把注册会计师方向办成定位准确,优势突出,国际一流 水平的专业。

二、CPA人才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内涵要求

1.CPA人才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综合素质

根据财政部《关于加快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及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指南》(征求意见稿)的要求,CPA人才的综合素质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知识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1)思想道德素质是人们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水平的综合反映。注册会计师的思想道德素质表现为正直诚信、吃苦耐劳、敬业爱岗、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精神,有维护社会公众利益的使命感和责任心。

(2)专业知识素质指人才对某一特定专业技术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运用的能力。注册会计师的专业知识主要包括:会计、审计、财务、税务、相关法律及相关知识;组织和企业知识;信息技术知识。

(3)文化素质是人们在文化方面所具有的稳定的、内在的基本品质。良好的文化素质要求注册会计师拥有较系统的人文知识和较高的文化修养,具有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还具有一定的涉外活动能力。

(4)身体素质通常指的是人体肌肉活动的基本能力,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肌肉工作中的综合反映。注册会计师在执业活动中劳动强度大的特点决定了注册会计师专业人才必须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

(5)心理素质是指在先天与后天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人的心理倾向和心理发展水平。一个心理素质合格的CPA,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坚强的意志品质,豁达开朗、积极进取、坚韧不拔的性格特征,这样才能在依法行使职权时从容应对各方面的阻挠和干扰,出色地完成审计任务。

2.CPA人才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也称创造力,指的是主体为实现一定的目的,控制客体并产生具有社会价值的、前所未有的成果的一种活动。这种新成果包括新思想和新事物。

创新能力包括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施创造所需要的一切能力。对于CPA专业方向的学生来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效果最直接、最客观的体现 就是他们的动手能力,也泛指学生在创新实践活动中所应具备的多种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判断力、研究能力、表达能力、专业能力、发现机会和把握机会能 力、处理和利用信息能力等。

三、CPA人才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并集中反映了教育思想与观念,它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方式。在人才培养模式上,CPA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体现在如何培养应用性、复合性人才。

所谓应用性人才是指应该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方法及相关知识,受到应用研究的初步训练,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能适应地方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的人才。

所谓复合性人才是指应该主修专业基本理论、方法及相关知识,并具有较为系统的相应辅修专业理论知识和方法,具有较高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

提升道德修养,加强职业教育

会计师事业关系到国家的兴衰,所以培训高级CPA人才不仅要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注重职业操守的培养。要在教育思想上把过去单纯的以培养学生做事为主转变到既做事又做 人的模式上来。就人才素质而言,做人比做事处于更为基础、更为重要的位置。同时,还要紧密结合相关的法规、制度、案例,注意从源头上加强职 业教育,使学生具备与其职能相适应的职业道德水准。许多CPA签署虚假审计报告并不是因为他们的专业能力不够强,而是因为其职业道德不过关。因此,在职业 道德教育方面,要努力做到使未来的CPA德才兼备。

浅谈高校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人才培养问题论文参考 篇2

关键词:会计,注册会计师方向,人才培养,应用型高等教育

经过近20年的长足发展, 会计 (注册会计师方向) 专业为社会和注册会计师行业输送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同时在不断推进中也需要对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进行不断改革。应用型高等教育是在完成各种类型的中等教育之后, 以职业为背景, 主要培养从事应用科学研究、技术研发, 以及高技能操作的高级专门人才的教育系统。应用型高等教育专业是龙头, 学科为支撑, 人才培养要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紧密结合, 教学内容与国家职业标准相衔接, 全面提高高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近20年期间, 全国有近30所高校开设了会计 (注册会计师方向) 专业, 这其中既有中注协资助的22所重点大学或老牌财经院校, 也有省属地方本、专科院校与职业技术学院, 陆续为社会培养了一万多名注册会计师方向专业人才。基于应用型高等教育建设的前提, 文章探讨会计 (注册会计师方向) 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问题。

一、会计 (注册会计师方向) 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注册会计师人才属于会计行业的综合性高端人才, 具有独立承担审计、审阅、纳税申报、管理及财务咨询的能力。就目前在人才市场上每年的供需比来看, 初级会计人才已相对饱和, 甚至过剩, 中级会计人才需求的缺口较大, 高级会计人才尤其是注册会计师更为紧缺。随着经济的发展, 经营主体存在多元化、集团化和国际化的趋势, 这一点也让我们充分看清市场需求的变化方向, 以及用人单位对注册会计师职业岗位的要求, 除了要求注册会计师具有基本的业务素质外, 还要求其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知识更新的能力、职业判断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二、以“知识输出”为导向设置专业方向课程

应用型高等教育培养应用科学研究与实践人才, 课程设置以“知识输出”为导向。换言之就是知识应用导向———即, 以解决实际问题需要哪些知识和能力为出发点, 设计并优化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设置并优化是实现教学计划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 通过调查发现, 目前大多数开设注册会计师方向专业的高职院校开设课程一般包括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审计基础、会计电算化、税法、经济法、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专业核心课程, 其课程设置偏重会计而轻审计, 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完善、不适应用人单位的培养要求等方面的缺陷。2009年1月15日,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印发了《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改革方案》, 在改革实践中, 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单列出来成为一门全新的课程, 充分体现了行业发展对行业人才建设的根本要求。而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在注册会计师方向专业的课程设置方面未包含《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这门课程, 也没有企业管理知识、商务沟通技能、信息系统知识等方面的课程, 课程体系缺乏及时更新的弹性。虽然有的院校根据具体情况, 设置了一些学科类选修课程, 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对注册会计师知识体系的不足, 但却不能保证培养高级会计人才对全面、完整的知识体系的需要。因此在此体系下培养出来的学生, 知识结构不合理, 只知会计, 而不知管理、审计, 不具备创新和沟通技能, 不能胜任在复杂现实环境中进行审计工作的需要, 也不能胜任会计师事务所的管理需要。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知识输入”导向, 改变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的现象, 满足综合应用型、职业技术型、组织管理型相结合的要求, 切实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人才, 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 也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 “全社会实行学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并重制度”。为了贯彻国家教育方针, 实现会计 (注册会计师方向) 专业人才培养以就业为导向, 课程体系的构建要对传统的体系进行重构:删、减、增、融。其核心是“基础知识适用, 专业基础知识管用, 专业核心知识会用”, 并大胆引入职业资格标准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课程体系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课程相衔接, 把会计从业资格证 (从业资格证书) 、初级 (助理) 会计师、中级会计师 (职称证书) 、全国注册会计师 (执业资格证书) 单科成绩合格证考试纳入教学计划, 并加大实践教学课时比例。建议重点开设的专业课程以及和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职称证书以及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考试证书的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

在教材的选取上, 重点开设课程尽量征订全国职业考试指定教材, 以便节省学生的学习和考试费用;其他专业课程可优先选用近三年内出版的高职高专规划教材。

除此以外, 为了切实培养应用型的会计人才, 还有必要开设具有极强实务性和综合性的《会计与审计综合模拟实训》课程。《会计与审计综合模拟实训》课程的学习需要有《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税法》、《审计》等学科的理论支持, 让学生在校内实训室完成从期初建账———填制、审核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登记明细账、日记账———汇总登记总账———编制财务报表———会计档案整理与装订的操作过程和填制审计工作底稿、出具审计报告的工作流程。通过《会计与审计综合模拟实训》课程的学习, 形成各专业课程的分项实训和汇总经济业务的综合模拟实训相结合, 单一的会计模拟实训和会计与财务管理、会计与审计实训相结合, 校内仿真模拟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及就业相结合的“三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综上, 课程体系弹性化、课程设置职业化、课程内容综合化是会计 (注册会计师方向) 专业基于应用型高等教育建设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方向和重点。

三、以应用型高等教育建设为契机探索校企深度合作

合肥学院陈啸教授认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开放式”教育模式。即在校企双方努力下, 以项目为纽带, 通过校企双方深度融合, 合作育人来实现。高校会计 (注册会计师方向) 专业人才培养改革要按照教育和市场规律, 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 密切联系行业、企业实际, 积极探索校企深度合作的新模式。

首先, 在明确专业建设目标的基础上, 与会计师事务所、企业共同制定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 按照“双证互通” (毕业证和职业考试证书) 的基本思路, 整合课程内容, 重新修订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比例, 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创新, 形成工作岗位教学模块。

其次, 与时俱进, 关注行业最新发展, 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突出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方法, 与企业共同编写具有职业特色的教材, 把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紧密结合起来, 增强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的灵活性、适应性和职业性。

再次, 本着校企双方共同育人、双方共赢的原则, 采取“订单式”人才培养或者企业“冠名班”的方式共同参与人才培养, 促进校企深入合作交流, 满足学生顶岗实习及就业的需要, 与企业创建良性有效的合作机制。

最后, 以应用型高等教育建设为契机的校企深度合作可以在充分合作的基础上建立会计专业的“生产性实训基地”———高校和企业共同“生产出”满足用人单位需要的会计、审计人才;学生真正实现“顶岗”实习, 为企业创造价值;高校理论专家和行业、企业一线实践匠人结合, 推动注册会计师行业执业理论的更新, 促进注册会计师人才培养的改革。

会计 (注册会计师方向) 专业应用型高等教育建设还包括模块化教学、“双师型、双能型”教师队伍的完善、实验实训软硬件的更新等内容, 作者将在以后的教学和实践工作中进一步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陈啸, 王文庼.突破学科定势重构教学体系——基于应用型高等教育转型发展的思考[J].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4) .

[2]杨艳艳, 高志辉, 高校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4, (1) .

[3]孙柔嘉, 张钟月.从注册会计师发展前景探究高校注册会计师培养模式[J].商场现代化, 2010, (6) .

浅谈高校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人才培养问题论文参考 篇3

【摘要】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注册会计师人才培养具有很强的紧迫性。在这方面人才供应不足的情况下,工科院校已加入到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的高校行列。本文从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出发,针对工科院校该专业方向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我国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的紧迫性

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又称注册会计师专门化。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注册会计师专业人才的需求逐步扩大,然而这方面的人才供应却非常有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的规定,实行注册会计师资格全国统一考试制度,自1991年开考以来,报名人数逐年增加,近年来每年都保持在60万人左右,但单科平均通过率约10%。早在10多年前,我国就提出要发展30万注册会计师的目标,截止2006年底,累计已有近14万人通过全部科目的考试,注册会计师人才缺口约16万人。

为加快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人才的培养,从1994年起,国家先后在清华大学等共22所高等院校(简称CPA院校)开设了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本科教育。据统计,2006年,全国CPA院校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共有在校生7600多人,毕业生9534人,其中近3000人进入各大中型会计师事务所,成为注册会计师行业后备人才的重要来源。近年来,各高校的注册会计师专门化方向都是非常热门的专业,招生分数线都比一般的专业高,招收的都是相对优质的生源。

二、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在2007年4月,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指南》(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提出了注册会计师应当具有的专业素质和实务经历,作为注册会计师培养和选拔的衡量标准。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道德素质

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是注册会计师的立业之本。注册会计师专业人才必须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不屈从任何压力,不谋取个人私利,做到“诚实守信”,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优质专业的服务。

(二)专业素质

注册会计师执业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这就要求注册会计师专业人才不仅要系统地学习会计、审计及相关专业知识,还要学习工程技术知识,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提高实际操作水平。

(三)政策水平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作为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经济警察”,注册会计师专业人才必须熟悉国家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掌握会计、审计理论及本行业业务的管理知识。

(四)组织能力

注册会计师专业人才要组织好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不断开拓新市场、新业务,处理与协调好事务所内外关系,这就要求注册会计师专业人才必须具备一定的领导才干和组织能力。

(五)创新能力

加入WTO后,会计师事务所可以在国外组建成员所、办事处等,扩展海外审计业务;随着先进审计测试手段的应用,注册会计师服务的范围越来越广。因此,注册会计师专业人才要具有创新能力,要不断开拓、锐意进取、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六)身体和心理素质

注册会计师在执业活动中劳动强度大、技术难度高,并承担着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的重要任务,在依法行使职权时往往会受到各方面的阻挠和干扰。因此,注册会计师专业人才必须具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三、工科院校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由于注册会计师人才的市场需求量很大,许多工科院校已相继在会计学专业下设置注册会计师专门化方向,加入到注册会计师专业人才培养的高校行列。但工科院校不同于CPA院校,CPA院校大多是综合性或财经类大学,均设有会计硕士、博士学位,并且都属于国家首批设立MPACC(会计硕士)的院校,又有财政部的大力支持,相当于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的“正规军”。而工科院校相当于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的“土八路”,虽然该专业招生人数历年火爆,但是培养质量却不容乐观,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未体现工科院校的特点

2005年6月8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关于加强行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提出:CPA院校要把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办成“定位准确、优势突出、具有国际水平的一流专业,办成亿万公众人人知晓、万千学子一心向往之品牌专业。”进行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的工科院校也应朝着这一目标努力。然而,许多工科院校为了招生需要,它们只是在原有会计学专业的基础上,打出注册会计师专门化方向,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没有体现利用工科教育资源条件培养注册会计师人才的特色,其结果会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教师素质不能满足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的要求

注册会计师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是教师素质的提高。由于该专业方向学生人数增长较快,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师资力量的增长远跟不上需要。教师素质存在着以下问题:1.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具有注册会计师资格的“双师型”(既是教师,又是注册会计师等)教师较少,大多数教师缺乏实践经验;2.基础学科知识较差,主要体现在会计、审计教师的外语和计算机水平偏低;3.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主要体现在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和税收知识欠缺;4.专业知识面窄,主要体现在教师分工太细,普遍存在着一位教师长期只上一、两门课,如教会计的教师不擅长税法,教税法的教师不擅长会计等现象。

(三)课程设置未体现工科院校特色,有关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

在课程设置上,工程技术课程过少,未发挥工科院校优势。在课程结构体系上,存在内容重复的现象。2006年是会计、审计制度大变革之年,财政部颁布了1项基本会计准则、38项具体会计准则和48项审计准则以及准则应用指南,并于2007年初正式实施,而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没有及时更新。

(四)案例教学比重偏低,考试方法不得当

较少采用案例教学,通常侧重于传授知识,而忽视知识的运用,更不能锻炼和开发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普遍采用笔试形式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考试内容则主要是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对学生的综合思维和能力考核得不够,其结果是学生过多过早地关心考试的范围和内容,形成了一种“考什么,学什么”的趋势,缩小了知识面,也在某种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五)人才培养没有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

进行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的工科院校,虽然也有的以会计师事务所和企业为教学科研基地,但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安排学生进行相应的实践,也没有聘请注册会计师进行理论和实践教学,更没有围绕教学和实践进行相应的研究,只限于传统的理论教学,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四、完善工科院校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的对策

(一)准确定位工科院校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目标

工科院校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应考虑该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充分发挥工科院校的办学优势。CPA院校在培养学生的财经类专业技能方面比较强,而工科院校在培养学生财经专业技能的同时,又利用工科教育资源条件培养学生的工程技能,使学生更容易了解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更能适应当代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要。

(二)提高教师素质以适应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的需要

提高教师的素质可同时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实行进修轮流制。采取有计划地安排教师轮流进修培训、进行社会实践或自我知识更新。培训和知识更新的重点放在基础学科和专业基础学科知识上;2.实行专业课轮换制,避免教师长期只上一、两门课的状况,以拓宽知识面;3.抓好“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注册会计师专业人才教学质量的关键。通过各种途径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使之既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积极争取从会计师事务所、企事业单位聘请兼职教师,实行专兼结合,改善学校师资结构,适应专业变化的要求。

(三)课程设置应体现工科院校特色,及时更新有关教学内容

适当增加工程技术课比重,如工程制图、工程技术概论、机电工程基础等课程,发挥工科院校的办学优势,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工科知识基础。有资料显示,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在我国招聘注册会计师人才时,更喜欢招收学习理工科的学生,他们认为,这样的学生更有发展后劲。改变各门课程过分强调各自的系统性、完整性而出现内容重复的状况,注重课程体系和结构的整合与优化,在课程内涵上强化创新意识,并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根据新会计、审计准则及准则应用指南的内容,及时修订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更新教学内容。

(四)提高案例教学比重,改革考试方法

积极推行案例教学,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同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探讨问题;启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求异思维,给学生个体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空间。改革考试方法,除笔试外,还可以采取口试、答辩和现场测试、操作等多种考试形式,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个性与能力的全面发展。

(五)通过产学研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浅谈高校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人才培养问题论文参考 篇4

(2010年3月)

 注意:以下内容仅列出了写作参考方向,而非具体的题目,在写作时请务必与指导老师商定某一方向下的具体写作题目与内容。

1、新旧会计准则相关问题的比较分析;

2、浅析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影响;

3、××公司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研究;

4、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研究;

5、××行业预算管理研究;

6、金融危机下××公司财务管理应对措施研究;

7、作业成本法在降低企业成本中的应用研究;

8、作业成本法在选择顾客中应用研究;

9、作业成本法在选择供应商中的应用研究;

10、企业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实践探索;

11、存货管理方法新探;

12、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新探;

13、企业并购中会计问题的研究;

14、内部转让价格应用初探;

15、××行业成本控制研究(如金融行业、制造行业等);

16、供应链成本管理研究;

17、浅析网络环境下的新产品开发成本控制;

18、网络时代的企业预算体系创新初探;

19、浅论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

20、浅论我国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的影响因素;

21、论上市公司关联交易舞弊的审计对策;

22、浅析内部审计在现代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23、中小企业融资障碍及对策分析;

24、从现金流量表看企业的财务风险;

25、企业收益质量及其评价体系;

26、论企业的举债风险管理;

27、企业集团内部资金管理模式初探;

28、试论财务预警的指标选择;

29、平衡计分卡中的因果关系探析;

30、××企业成本控制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31、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财务指标的影响;

32、司法会计与审计关系浅析

33、会计行为的法律性质探析

34、关于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的探讨;

35、社保基金会计管理初探;

36、对我国外币会计报表折算方法的思考;

37、关于租赁会计若干问题的思考;

38、会计信息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初探;

39、研发费用资本化标准探析;

40、浅析资产减值准备对企业会计信息的影响;

41、预算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来自某XX企业的实践;

42、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失效的原因及对策;

43、法务会计与审计关系研究;

44、浅析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应用;

45、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分析;

46、财务分析在银行信用评级中的应用;

47、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问题研究;

48、资产减值与企业的利润操纵;

49、我国环境会计若干问题的探讨;

50、浅议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1、论我国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的化解与防范;

52、我国商业银行业绩评价体系的研究;

53、浅析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现状及改进对策;

54、自由现金流量与企业价值评估;

55、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研究;

56、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

57、企业应收账款信用管理措施的探讨;

58、职业判断在会计舞弊审计中的作用;

59、政府绩效审计浅析;

60、浅析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61、债务重组的会计和税务问题研究;

62、企业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研究;

63、浅谈企业绩效分析及评价;

64、浅析通货膨胀对会计核算的影响;

65、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特征问题探讨;

66、注册会计师职业规范体系研究;

67、浅议注册会计师审计责任的界定;

68、试论表外融资对会计披露的影响及防范;

69、关于稳健原则在企业会计处理中应用问题的研究;

70、论项目审计对投资决策的影响;

71、论我国证券市场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

72、论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预算目标的形成与分解;

73、自由现金流量在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应用。

说明:

1、上述题目仅供参考,学生可以选择其他与专业相关的题目;

2、选题时应该尽可能选择比较熟悉的内容;

3、论文的选题不能太大,可根据上述选题范围中的某个具体问题进行深入、透彻地研究;

上一篇:端午节的班会的观后感下一篇:设计说明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