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化教育

2024-05-01

小班化教育(精选8篇)

小班化教育 篇1

——青岛新昌路小学小班化教育汇报 在日趋个性化和人性化的时代,学校始终秉承“尊重、激励、生动发展”的小班化办学理念,致力于打造以“点滴尽致”为核心的“致善·致知·致美”的“致教育”文化,“给孩子一个幸福而有意义的童年,办一所让师生难以忘怀的小班化学校”。

一、文化建构——凝聚小班化教育之魂

(一)精致打造校园文化

新昌路小学很小,占地6700平米,只有三层楼,15个教学班,但却小的精致,小的典雅。不论是结合地理环境修花墙,种玉兰、耐冬、樱花,美化生态环境;还是更换微笑墙、更新精彩瞬间,绽放师生精气神;以及处处彰显以“责任”“自信”“智慧”为主题的儿童画,都让致善和致美的教育自然流淌。总之,学校的每一个角落、每一面墙壁都凝结着师生的智慧和追求,彰显着点滴尽致的文化理念。

(二)细致打造管理文化

学校坚持人人都是管理者,深化“双成”管理理念,即以成人促成事,在成事中成就人。为此,学校在管理细节上抓落实。一是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各种制度,如:《新昌路小学教师学习反思制度》、《新昌路小学教师绩效考核制度》等等。并在组织教师学习各项制度的过程中,促使教师充分地理解、高度地认同、无障碍地实施,刚性制度、柔性管理,以人为本。二是开展“阳光办公室”评选活动,创设宽松、进取、和谐的办公室文化,使办公室成为老师们舒心工作的家园。三是注重“教育日”渗透,国旗日、教研日、学习日、研修日,提出发展目标,倡导及时反馈。四是晨会、例会、读书会,渗透教育理念,推介教育方法。在这样的管理氛围中,“正气、和气、大气”的新昌团队气质逐渐形成。我们认为,只有这样有共同文化愿景的团队才会真正拥有高的境界、静的状态和智慧的行动,并取得最佳绩效。组织建构——积蓄小班化教育之力

学校要发展,教师是关键。学校立足立团队学习,建构学习型组织,成为全国学习型学校、山东省校本培训示范学校、山东省以及青岛市远程研修先进单位。

(一)三关键专业发展策略

学校立足培训特色,不断丰富培训内容,“团队的力量、坚持行走、幸福的能力、我只记得你的好、越简单越快乐、印象雷夫、学生活动与成长、生态课堂教学设计与组织教学、有限与无限”等成为新昌教师喜爱的培训内容。为进一步唤醒教师自我发展的意识和需求,学校实施三关键教师专业发展策略。

一是以关键书籍引领教师广泛阅读,自我教育。《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给教师的100条建议》《静悄悄的革命》《教师的挑战》《陶行知文集》等成为教师的枕边书、案头集。

二是以关键人物(专家、名师、干部、同伴等)引领教师学习榜样,自我改变。近年来,翟广顺所长、张兴堂主任、曹潇泉校长、李明理老师不断走进学校,讲科研方法,明行动研究,知团队力量,找教育故事,答教育困惑,在此基础上,学校成立“李老师工作室”,请专家李明理教授坐镇学校,参与教师个人学习、研究计划的制定,与教师就个人研究课题进行一对一的指导,使之明确研究方向;参与学校《新昌故事》的规划;深入课堂听课点评;进行专家讲座;参与教学论坛等等。专家的高位引领使老师们眼界更宽,学习力更足,帮助老师解决了思想及专业方面多样化的问题。

三是以关键事件(教师讲坛、智慧分享、团队游戏、读书论坛、国旗下演讲、课堂展示等),引领教师主动承担,自我成长。老师们撰写的《教育随笔》、《实验日记》、《教师工作手册》、《读书321》、《校本学习反思体会》洋洋洒洒,创办的《新昌幸福教师》、《新昌快乐班主任》电子杂志流光溢彩,出版的《新昌故事》细腻感人,举办的“新昌以我为荣”表彰会,激情四射。

(二)“五化”式教研攻关策略

学校实施“五化”教研,即教研时间充足化、教研流程合理化、教研资源整合化、教研形式多样化和成果经验推广化。学校先后召开了子课题发布会、课题推进会,让老师们在明晰总课题目标及研究内容的基础上,以“我能做什么”为切入点,基于学科特点抓住教学中的关键问题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子课题的拟定,并在课堂上付诸实施。如:分层教学的有效实施、生活化识字的策略、将游戏引入课堂的尝试、有效预习方式等。学校尊重每位教师自己的选择,选取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式,在实践中改变、提升。老师们有的致力于自主研究,并从研究中找到了快乐。有的选择了团队合作,一起探寻课堂难点的突破策略,感受同伴智慧的分享。有的注重反思式研究,通过对课堂存在问题的分析,修改教学设计,突破成长瓶颈。还有我们的对话式研究、案例式研究、问题式研究等等,都帮助老师们打开了研究思路,带来了不同的研究心得。

“五化”式教研攻关策略,凸显了“坦诚、合作、包容”的研修文化,让好的教研助力教师研究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提升,学校还带领老师们赴济南、杭州、广州、加拿大、新加波等地培训学习,为小班化教育积蓄着可持续发展的力量。

(三)文档式评价激励策略 学校为每位教师建立“我的文档”和“教师成长手册”,鼓励教师养成善于反思、勤于积累、乐于分享的好习惯。学校每月进行“智慧的分享”,这既是对撰写老师的激励,也鼓励其他教师在别人的思考之上进行反思。学校每年举行“新昌以我为荣”的大型表彰会,隆重表彰在工作中奉献、创新,做出成绩的教师。一点一滴,记入学校发展大事记,以反馈促整改,激励贯全程。种种评价激励策略,激发着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课堂建构——提升小班化教育之效

(一)课题引领

十几年来,学校始终坚持科研引领教研,研究提升品质的小班化探索之路,丰实了小班化研究内涵,架构了小班化教育的基本阵地。

学校的市级“十二五”课题是《基于学习型团队建设的生态课堂研究》,已于2015年6月顺利结题。在研究过程中,学校以课题为引领,在“小班化”教学探索的基础上,通过整合教学资源、借助多媒体技术手段、开展评价研究等,有序推进“小班化”生态课堂的构建,不断提升课程实施的深度。

(二)关注学生

了解学生是教好学生的前提。“小班化”更加关注不同年龄、相同年龄间的学生差异,并以此为资源丰富课堂生成,满足学生不同的成长需要。在前期精心组织以“困而易——教困、学困的突围”为主题的学困生转化工作论坛的基础上,学校重点开展“我的学生是这样的”教学研究活动,老师们围绕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想象力、学习兴趣、情绪、自我意识、社会交往等八大方面了解学生的发展情况并制定相应的措施。为引导教师开展好此项研究活动,学校重点通过引导教师阅读教育学、心理学等有关书籍,让每位教师充分地了解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从而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三)互动课堂

互动更有利于学生的参与和学习,而借助多媒体技术将更有利于课堂的高效和高质。为此,学校请专家做了以《好课的秘密——互动》为主题的讲座。同时,老师们尝试着通过备课模板调整,细化备课板块,让老师在备课时目标清晰,上课时措施到位,课后能针对目标达成进行深刻反思;尝试着把微课引入课堂,实现课堂的翻转与高效;尝试着通过网络、博客等新的互动形式提高学习效率;尝试着通过任务驱动式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尝试着通过电子书包的使用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及时反馈互动,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四)合作学习

学校通过教师例会、学习培训使教师进一步转变观念,将“小班化”不仅仅在于班额大小,学生多少,而突出关注个性发展,关注学生差异,关注合作学习等理念贯穿始终,引领教师不断改变。由此,教师不仅自发地改变了教室内桌椅的摆放形式,并尝试着把有效评价引入课堂,评价表人手一张,由语数英老师分别制定出评价标准,并在每节课上予以指导使用。评价表中设自评、互评两栏,自评主要从参与讨论、质疑解惑、“1+X”学习习惯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星级自评。互评由小组长从主动合作、互助参与、倾听、坐姿、读写姿势及本年级学习习惯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切实可行的评价,引导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同时,学校还坚持开展教学目标、“关注差异”等系列研究,倡导“1030”理念,即:10分钟新授,30分钟练习巩固、拓展延伸,引导教师对教学时间进行有效管理,以此更好的落实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这样,学校以“小班化”生态课堂的打造为基点,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的发展,为课程建设找准着陆点,提升了研究深度和办学品质。

四、课程建构——创设小班化教育之园

学校致力于打造富有新昌特色的“1+X”致知学校课程,创设让每一个孩子“好好学习、好好玩、快乐生活”的小班化教育之园。“1”即新昌致善小公民课程;“X”包括致美缤纷社团和致知兴趣拓展选修课两部分。

致善小公民课程实施“活动发展”策略。读书节、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一系列校本节日带给学生一个又一个的惊喜与快乐;开学礼、入队礼、毕业礼等一系列典礼,教会学生学会庄重、知爱和感恩,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难忘的、独特的一课;学雷锋我先行,我们的节日——

六、1,劳动技能大赛,红领巾相约中国梦,摘草莓、农场制作馒头等主题教育,把梦想的种子,生存的本领,爱的能力撒播在点滴的生活中,让学生在活动中收获成长的幸福。

致美缤纷社团实施“人尽其才”策略。学校先后成立了合唱团、器乐团、舞蹈团、科技组、美术组、读书社以及体育田径、篮球等多个社团,聘请专业人士指导。目前,学校已经初步形成篮球特色,每周二为篮球日、课间有篮球操,班级有篮球队、学生们每日人手一球,控球能力超过同龄人。学校的美术创意展获全区一等奖,建模比赛获山东省及青岛市一等奖,并参加了全国比赛。科技小组也在各级竞赛中获佳绩。

致知兴趣拓展选修课实施“多元拓展”策略。学校努力挖掘教师、社区、家长等各类资源,开设搏击操、名著导读等近三十门课程。兴趣拓展选修课的开设,极大地吸引了学生,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有些领域已经初显成效,如高效阅读在区级展示,得到了同行的肯定。另外,学校探索“喜报”制发展性评价的深层价值,让学生们在激励中生动发展。

总之,小班化教育的探索给新昌带来了不断发展的新活力。仅一年来,全校就有4篇文章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三十余篇论文、案例获省、市级奖励,一人在青岛市比武课上获一等奖,多人在市南区出公开课、研究课。学校涌现出一批市南区乃至青岛市的骨干教师。学校先后被评为青岛市校本培训示范学校、青岛市远程研修先进单位、青岛市“十佳”学校学习型党组织、青岛市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青岛市优秀教育网站一等奖等,学生的个性更加张扬,发展后劲更足,这也让我们对未来的研究充满信心。

小班化教育 篇2

(一) 城市化人口压力导致发达地区小班化教育形成“悖论”

21世纪以来, 大规模城市化进程使得一线大城市以及二线中心城市的人口急速集聚, 加之教育均衡化政策落实不力, 以及教育事业规模未能得以同步发展的制约, 城市各校入学人数爆满, 使得原有小班学校难以为继。本来, 从美、英等发达国家及我国香港、台湾的经验看, 小班化教育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而我国一线大城市及二线中心城市的社会发展也有条件实施小班化教育。但极具吊诡的是, 除了极少数城市及区域 (如南京市、大连市西岗区等) 还在全局性坚守小班化教育以外, 其余一些率先探索和实施小班化教育的地区 (如上海市) 在急剧萎缩。这样的“悖论”对于尚处于发展中的小班化教育无疑是打击。长此以往, 也许教育现代化之物资设备会与时俱进, 但“人”的现代化必然会渐行渐远。

(二) 政府以及教育行政部门政策的不明确以及行动缺位, 导致小班化教育前景的不明朗

众所周知, 在我国大陆地区, 政府以及教育行政部门对于教育发展能起到决定性作用。小班化教育投入多, 规模效益低, 使得许多地区的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对小班化建设投入有顾虑。其实, 在欧美国家围绕小班化教育的争论中, 就有以“成本”高、效益低来质疑甚至诋毁小班化教育的。这是十分短视的。因为, 对于人才培养, 是不能用“工业化思维”, 即仅以数量来衡量其效益的, 而更应关注其“质”, 关注其对于每一个学生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 这是无法用简单的“投入—产出”比来计算的。

(三) 理论认识及实证研究相对薄弱, 导致专业指导严重缺位, 使得教师素质不符合小班化教育要求, 制约其发展

我国大陆地区的小班化实验不到二十年时间, 理论探索相对薄弱, 严格的实证研究更是凤毛麟角, 研究成果的说服力不够。一份计量学的统计表明, 从1998年至2009年, 在关于小班化教学研究的文献中, 规范型研究与描述型研究所占比重超过了90%, 这其中就有很大一部分是对概念、优势、原则、意义等内容的探讨, 而实证研究很少, 在225篇论文中, 只有1篇是实证研究, 与欧美国家的研究完全不同。笔者在进行课题研究中收集到欧美国家近十年来100篇小班化教育论文, 大量的对比、数据呈现与分析等, 非常具有说服力。

专业研究尤其是小班化教育实施的具体策略的研究 (而不是空谈概念、原则、对策等) 薄弱, 使得专业指导严重缺位, 这就造成我国原本比较薄弱的小班化学校雪上加霜。我国小班化教育更多的是在薄弱学校开始的, 这些学校的师资水平本身就较弱, 加之面对一个小班化的全新领域, 其原有的课程开发能力、教学策略的使用等等更是难以适应。就笔者近五年参与小班化教育实践经验来看, 众多教师, 尤其是郊县及农村教师, 几乎都难以改变其教学行为, 陈旧的一套对付以往的教学都勉为其难, 更不要说是面对一个全新的领域, 在“常态课”上的教学行为和大班教学毫无二致, 导致小班化实践受到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专家的质疑。

(四) 社会力量的边缘化造成小班化教育社会支持系统的弱化, 也影响小班化教育的发展

教育不是在真空中运行的, 它需要各种社会力量的支持。由于我国目前的教育政策和情况, 加之社会力量难以调动, 来自民间的学术专业支持、社区教育资源、家长力量等少之又少, 小班化教育缺乏社会支持系统。就拿学术专业支持力量来讲, 若不透过教育行政部门的通道, 很难有资金、空间等方面的支持和作为, 其参与小班化实践指导的合法性、合理性都会遭遇质疑。

虽然面临巨大压力和发展困境, 小班化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 未来十年, 在中国梦的感召下, 小班化教育势必会在困境中前行。

(一) 就面上规模扩大而言, 未来是挑战与机遇并存, 内在矛盾与化解矛盾的动力兼而有之

未来有三大矛盾将困扰小班化教育:经济发展对于人的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促使小班化教育的实施具有动力倾向与城镇化进程中大城市人口集聚从而难以实施的矛盾, 政府主导与民间力量不足的矛盾, 小班化教育形式有余而专业提升不足的矛盾。面对这些矛盾, 只有提前布局, 强化顶层设计, 整体运作, 科学安排, 精心组织与实施, 才能化解矛盾, 变困境为机遇, 转劣势为优势, 充分发挥“后发型”优势。上海市小班化的困境及未来的出路就是一面很好的镜子。

(二) 就已经实施小班化教育的地区而言, 政府应该进一步给予各方面的支持

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从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 用历史发展观与科学发展观全面而深刻地把握小班化教育的重大意义及其价值取向, 保持政策的连续性, 在政策支持、经费投入、师资倾斜等方面一如既往地给予最大的支持。尽管目前这是最大的难题, 但也是最值得关注的关键性问题。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应真正重视基础教育, 教育投入应向基础教育大力倾斜, 因为基础教育这一奠基工程涉及国家和民族未来永续发展之大计。中央政府应当把支持基础教育特别是小班化教育视为教育现代化之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现代化又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将这项工作列入当地政绩发展的考核指标。这也符合世界教育发展的方向, 英国、法国、德国及澳大利亚等国都制定了卓有成效的小班化教育政策, 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三) 就小班化学校而言, 整体提升专业化水平是当务之急

发展才是硬道理。小班化学校只有真正发展了, 才能赢得话语权和社会的普遍赞誉, 才能真正获得政府、社会各界力量的支持。现有小班化学校可以差异化发展。一些优质小班化学校应确立高远的理想, 敢于与国际接轨, 引进世界先进的教育理念、改革举措, 大胆尝试, 引领中国基础教育的方向 (小班化学校有时空的优势) , 为“教育面向未来”做出有益的探索。一些相对薄弱的小班化学校则应放弃粗放型思维, 实现六个方面的转变:从条件到本体 (从过去过分注重“条件性资源”转向以课程与教学这样的“本体”建设为重点, 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策略奠定坚实的基础) ;从外围到中心 (从过去只重环境、课外活动、兴趣小组等“外围性”教育活动, 转向以“课堂”教学活动为主, 高效而有力地提升全体学生的学习能力) ;从理念到策略 (要着力研究运用何种策略以实现小班化理念) ;从单一到整体 (从过去只考虑“学生发展”, 转向“整体发展”, 即学生发展、班级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 ;从“盆景”到常态 (小班化学校的教育教学在“小班化理念”的指导下走向制度化、常态化, 而不仅仅局限于展示活动中的“盆景”) ;从形式到实质 (改变小班化学校一些浮于表面、形式化的现象, 注重实质, 尤其是有“专业化”知识和策略支撑的实质) 。上述六个转变牵涉方方面面, 是一项系统工程。小班化学校应加强整体性的“顶层设计”, 确保系统工程的同步实施。

(四) 就小班化研究而言, 应强化实证研究, 规范数据收集与分析工作

近二十年来, 我国小班化教育研究依然是以思辨为主, 缺乏实证研究, 或虽然有一些, 但鲜有影响大的成果。现有的本土化研究成果要么以“思辨”“推演”为主, 要么以经验总结为主, 往往论多证少或有论无证, 研究结论“自说自话”, 泛泛而谈有关策略, 这些策略运用的条件、限制、具体操作、效果等都缺乏严格的检验, 缺乏“有实践支撑的理论”和“有理论指导的实践”不可持续, 未来小班化教育研究若想赢得充分的实践指导权, 必然会强化实证研究, 从而既提升研究的品质, 又提高指导实践的水平, 真正使研究转化成“教育生产力”。

另外, 一些区域性推进、整体性研究也是比较“粗放”的, 正如有些学者指出的那样, 多处于“自发”状态, 未有系统的、集群式的规模化研究, 就连上海这样率先实践的城市都是这样。因此, 从整体上全面梳理小班化教育成果, 研制小班化教育整体发展战略、区域性推进机制以及小班化教育评价体系等就成为未来研究的主题。

小班化教育 篇3

小班化教育是小学教育的世界性发展趋势,是以人为本的基础教育的具体体现,是满足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人们对优质教育的迫切愿望。基于这方面的考虑我们柳市三小自2000年在农村经济发达地区率先实践“小班化教育”至今已有八年。学校以“农村经济发达地区,小班化教育的实践”这项课题研究为依托,多年来始终在小班化教育研究领域不懈的努力;在新课程理念的背景下,从课堂教学这一学校教育的核心层面上关键是培养适合小班化教育的教师为突破口,探索如何将小班化教育的理念转化为现实,转化成学生教师的发展,深化了小班化教育的内涵,以实现有效教学,促进学生极具个性的发展创造了一个崭新的、广阔的平台,为学生的生命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小班化教育的领域里围绕“如何构建小班化教育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研究”这一主题阐述我的实践效果。

实践表明:小班化教学为师生的近距离接触创造了条件;为教与学的信息交换与流通提供了更多的流量、变量和增量;更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活动赋予充盈的时间和空间…..所有这些优越条件,都要通过教师的行为去诠释和实施。因此,改变教师行走方式,加强小班化教育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研究是实施小班化优质教育的关键。

二、小班化教育有效性课堂教学的研究内容

(一)增强责任意识是实施小班化有效性的有力保证

我们对小班化教师强化以下责任意识:明确一个目标、两个强化、三种精神。

1、一个目标是指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发展、快乐成长。体现教师与学生之间是民主、平等、共进的合作伙伴关系,共享幸福和快乐。这个教育目标的提出和实施必然要求教学结构方式的变化。系统论指出结构决定功能。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必须对教学要素,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备课等等,都需要作出调整。最佳办法就是把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新课程的理念用目标来体现,从而使自己有一个教育、教学行为的正确导向。

2、两个强化是指面向全体学生和教师不同的教学风格。强化教师不同的教学风格,教师专业发展的较高阶段是教师的个性化发展:教师基于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以及自身的条件,选择适宜自己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方式。强化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风格,正是体现了教育观念转变需要在教育教学行为上的表现,也应该表现在对待学生和对待教师自己身上。只有将两强化完美结合,才能构建理想的教育和有效的课堂。

3、三种精神是指研究精神、创新精神和反思精神。小班化教师必须研究自己所面对的学生,研究所教学生的特点。研究这些具有极强生命力的学生以达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二是创新精神,这是教育的价值取向。现代教育不仅是传承文化,而更重要的是创新。教师要通过日常教育教学中的不断创新,培养学生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小班化教育所提供的优势条件,其目的就是为了教师能更好地进行教育创新和创新教育。三是反思精神,这是21世纪教师的重要品质。面对动态变化的学生和不断发展的社会,教师在不断的研究和创新教育,也就是教师不断实践的过程。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是必然的要求,也是对教师责任感的表现。通过不断反思,才会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这样不断积累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这三种精神要求教师在小班化这项富有挑战性的教育实践中,以创新精神为核心,在事前要研究,在事后要反思,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充满着进步的活力。

在以上三个责任意识的指导下加强有效性课堂教学研究促进优质教育的成功实践,逐步培养由经验型教师向研究性教师的转变。

(二)小班化有效性课堂教学的内涵

有效性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所谓“有效”,主要小班化有效教学有三个层次:

从表层上分析,有效教学是一种现实教学形态,我们可以对其有效与否作出合理的评价和认定。

从中层上分析,有效教学是一种思维。这一层次的有效教学集中体现为教师对教学进程的全面干预、自觉调适能力,集中体现为各种教学策略的理性选择和灵活应用,它的“有效”是具可测性的工具来评价

从深层次上分析,有效教学是一种教学理想、境界。就是追求的目标,其存在的意义是为现实教学产生一种推动、牵引、导向作用。这一层面上的有效教学体现在对教学的执着追求和永恒超越上,充分显示着教学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具备积极倡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追求多元智力发展,强调整合、弹性、参与等特点的教学就是有效教学。有效教学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转化过程。

(三)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方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小班化教育的优势发挥需要得法的教学。聚焦课堂、决战课堂必须研究小班化课堂教学。

一是备课备到学生。教学的第一步就是教学设计,也就是备课。教学设计必须根据实际,分层备课,具体到人。根据实际要作教学分析和学生学习基础分析,并结合起来进行判断,制定教学目标。在设计教案时又必须按照学生的不同情况分别对待。

二是教学要有拓展。课堂教学是动态的,教学可以纵向拓展深度,横向拓展知识面。在操作过程上从三方面延伸,根据学生实际向跨学科延伸;在知识深度上拓展,在技能程度上提高;三是延伸生活,将教学、学习与生活相联系,加强知识技能的应用能力和培养,逐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三是课堂激励评价。课堂激励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措施。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保持完全靠教师情感性评价,教师给予学生的评价用富于情趣的激励性的语言或肌体语言评价学生,让老师充分感受到老师的这份真情,才能打动他们心灵,思维的灵感就会得到触发,学习的热情就会成倍增发。

四是教师深入小组。教师了解学情必须深入小组参与学生讨论,必要时,要进行个别指导。教师还要能驾驭整个讨论过程,使讨论扎实、热烈、有效。如学生讨论不热烈时,教师就要通过置疑、质疑激发讨论;当学生激烈辩论时,教师就要甘当配角参与讨论;当学生讨论偏题时,教师要及时引导。

五是鼓励学生自学。教师所要做的最大工作就是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掌握如何学习,知识是学会的而不是教会的。让学生学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创造学习氛围,拓展求知领域。通过不断的自学,养成了探求新事物,解开疑点的习惯。这一习惯也就是自我学习的“心思”、“能力”和“态度”。只有养成这一习惯的人才能不断地获取新知识、新技能,不断地充实自己,人生才有意义。智慧靠鼓励才会不断地长进。

六是形成最佳过程。小班化教学特点就是班级授课制、分组讨论、个别辅导的组合。首先通过小组学习,接受各种思辨,借学习氛围,在小组之间形成一种既竞争,又有合作的良好风尚,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其次教师应着力培养学生真诚欣赏他人、敢于发表不同见解的品格和不盲从、勇于挑战的个性。用智慧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并及时课后进行个别辅导,对普遍问题可在班级授课时解决。积极有效地建设并提升小班化课堂文化,去成为每一个老师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

(四)有效教学四个基本要素

有效教学必须确立在“师生之间建立平等合作的角色关系”和“课堂是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往的生活场所”这两个观念的背景下实施以下基本要素:一是“经验”,经验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基础;二是“思考”,有效教学就是激励学生勤于思考,提倡学生自主地思考;三是“活动”,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是教学的基本形式;四是“再创造”学习的过程是经历、再创造的过程,而不是纯粹的模仿和纯粹的记忆。

在努力打造小班化优质教育的目标引领下,实践有效性课堂教学文化的研究是对学生生命发展的高度负责,诠释了小班化理想课堂的真正内涵。

美国教育小班化 篇4

专业的英语老师告诉我们,在美国,几乎所有学校班级学生人数都在20人左右,美国学校“小班化”特点非常明显。美国人认为,当代发达国家在教育效益观问题上都应特别强调公民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和社会的平等,强调让每个学生都能受到充分的教育,强调因材施教,发展个性。而“小班化”教育能使学生更充分地采用教育资源,提高每个学生接受教育的充分程度。“小班化”教育为美国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师生活动的余地大了,每个学生得到老师的关注和有针对性的辅导机会增多了,学生的个性就有可能得到更充分的发展。相比于中国学校,每个班少则五六十人多则一百来人的班级教育特点,小班化也更有针对性,能更好掌握学生的个性发展。

从美国学校有关资料中,我们看到:中学实施“小班化”教育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契机,但要真正实施素质教育还有诸多的前提条件。其中,教育者应具备的条件至少有三:

(1)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小班化”的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概念、教学的组织方式、教学策略等方面都要作出与“大班”教育不同的调整。

(2)教师全面素质的提高。美国人认为,“小班化”教育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取决于教师。美国教育机构认为,担任“小班化”教学的老师应具备如下基本素质,即要有正确的教育观念,有功底深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有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正确对待不同个性的孩子的能力。(3)教师在教学上要“一专多能”。

美国教师一般都是一专多能的,他们是通才,教师平时是这样进行“小班化”教学的:

①独具匠心地设计教案,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一定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要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

②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认知风格,对他们进行优化组合,使学生之间的相互感染和影响达到最佳效果。

小班化教育交流材料 篇5

小班化教育是一本理念先进、内容广博的教育大书。2010年,学校被教育局列为实施小班化教育的十所试点小学之一。至此,学校决定以小班化试点作为切入口,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品位,为学生自主发展奠定基础。为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作出我们的贡献,实施小班化教育教学以来,学校以学生为主体,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涌动生机活力,立足每个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努力使小班化的教育教学活动更具开放性、合作性、探究性。这是我们深深的感悟。今天在这里将一段时期来,我们对小班化教育的一知半解初浅做法汇报于在座的各位,希望能获得大家的指点,愿我们在汇报中思索,在思索中提升。

一、前期主要工作回顾

小班化教育,对我校而言,是条全新之路。为努力探寻一条符合学校发展有实效性的之路,我们尝试着从最细微处入手,尽力做实、做好每一个阶段性的常规工作,然后融会贯通,尽大可能探求小班化的发展内涵。

1、健全研究组织,打造适应小班化教育队伍。

接受小班化教育实验后,为了能把思想统一到“小班化教育”上来,学校召开了专题会议,分析了学校生源、师资及现有资源状况,通过学习“小班化教育”的意义,明白了小班化教育带来的不仅仅是人数的减少,更重要的是要突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让每一个学生充分享受各种教育资源,接受适当的教育,进而使他们的潜能充分发挥,成就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学校行政组织了一、二年级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小班化教育研讨工作中。经过反复地研究,确定了学校小班化教育“六步走”的工作思路:即以校长室为核心,教务处、大队部为支撑点,确定领导小组。从计划到组织实施一着不让,环环相扣,致力于放大试点研究的效应;慎重研究,选拔有经验且有敬业心、有责任感、有才能的六位年轻教师担任一、二年级六个试点班的班主任;充分利用绩效考核,强化教师的责任心,激发改革热情;以教务处为龙头,以年级组为单位,深化小班化背景下课堂教学结构改革,全力打造有效课堂;以学生为本,对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培训,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通过教研组业务学习及学校网络平台,加强试点班级课任教师的学习,让教师真正从思想到行动中都自觉应用小班化理念,防止走过场现象,推动小班化教学的向前发展。

2、更新教育理念,加强班主任研究和有效指导

“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有什么样的班集体;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必然有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同样一所追求成功的学校,必然有一支追求卓越的班主任群体。基于这样的认识,学校把小班化建设的重中之重放在打造一支富有责任心、工作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的智慧型班主任队伍上。试点开始前,学校进一步明确班主任绩效考核制度和班级常规管理考核条例,强化班主任日常工作指导和考核,规范班主任工作流程,着重加强对班主任工作的动态管理与评价;开实、用好月班主任工作会议,为小班化教育做好前沿培训和思想理念洗礼。期

初,学校严把试点节奏,要求试点班级的每一次教育活动的策划,每一个教育情境的创立,每一种教育现象的剖析,处处彰显着“教育就是爱,是充满智慧、充满灵性、充满亲情的爱”的思想。这从起始让班主任们做到思想上和行动上与小班化教育的“无缝对接”,为下一步的小班化建设奠定基础。现在,我们欣喜地看到我们的试点班级班主任能自觉将工作的着力点和兴奋点摆在了班集体建设上,我们所期待,学生所喜欢的一支饱含激情、蕴涵智慧、勤业精业、甘于奉献的一批班主任正在形成。

3、加强小班化教育的学习研讨。

小班化教学核心的教育效益观应该是:让每个适龄学生享受到高质量的义务教育,让每一个适龄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而富有个性地发展。叶澜在《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中说:“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由于我们的试点是一、二年级小学生,要真正达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的总要求,教师的“言传身教”效果则显得特别重要。为此,学校对小班化教育教学明确提出“四、五、六”要求:“四”即①关注每位学生的生命状态。以四人小组的学习方式组织教学活动。让每一个学生每课必有一得,每天都有一点提高。②优化课程设臵,寻求全视野、开放性,发展性的教育资源。③增加师生间互动、交流的时空,学生的参与率、发言率、互动率要达到100﹪,学生每天作业的

面批量达到三分之一,学困生的作业做到每天面批。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均等。④教育活动方式的多样化,特别是实践、动手操作和探索活动要增多。“五”即备课求“实”:能够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课。特别在教学手段、合作学习、学法指导、信息技术方面做到早思考、重实效。教学求“真”:“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用反思的目光看自己”。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使课堂不留死角;加强书本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沟通;恰当地使用信息化技术;给学生切实有效的帮助,努力提高课堂效率。作业求“精”:布臵作业尽可能有弹性、有质量、有反馈、有补救。批改求“细”:教师要能够在一对一的交流中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地做出有效的评价。辅导求“全”:关注全体,辅导做到全面性、针对性、因人而异,方法多样,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六”是要注意的六个细节:即老师的身份是朋友,要弯下腰和孩子说话;教师的眼光是赏识,每天摸摸学困孩子的头;教师的表情是微笑,每天给孩子一个微笑;教师的胸襟是宽容,每天给孩子一句鼓励的话;教师的语言是甜蜜,每天主动和孩子问好;教师的姿态是等待,作业本上的勾大些、叉小些。相信大家今天在我们的两节课堂教学中,看到了我们孩子受关注的程度。

4、创造良好环境,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

班级文化是班级的精神和灵魂。教室的主打颜色是白色,这种单一的颜色往往容易在不知不觉中引起眼睛的疲劳,且易于使人感到单调和乏味。所以,对教室环境布臵,学校动员试点班级师生积极开动

脑筋,共同打造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环境。并提出应遵守的原则:要富有教育意味、要讲究整体效益、要具有独特风格、要注重动态变化、要突出学生主体、要力求实惠节约。如教室课桌椅摆放有序,自主选择一些红、黄、绿和蓝等学生乐意接受的颜色,让班级充满着一种阳光欢动,活力无限的生机;雏鹰争章栏、板报、作品角、植物角、图书角等则营造出一种体现班风、班貌和相关学习要求的气氛,教室三表栏中我们增加了“我们的伙伴”和“我的老师”集体照片,努力培育一种“小班化精神”——让学生更好地成长。

我们深知,小班管理,就是要有一颗真诚的爱生之心。班级管理不仅仅是班主任的事,也是每一个任课教师的事。教学环境里,学校要求我们的小班每一位老师必须十分看重每一个学生,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教育,采用人性化、激励性语言,运用合理的教学体态语、创设有利于人际交往的教学空间形态。关怀每一个人,哪怕是学习很差的那一个;以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对于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要耐心地做工作,给予改正的时间;要让班级管理中的人文气息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之中,让每个孩子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凸现小班化教育“一个都不能少”的理念。

5、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成长。

(1)建立“成长记录袋”,留下成长足迹。学校给“小班”学生每人放发一个“成长记录袋”。要求小班课任老师帮助学生发挥好“记录袋”的三个基本用途,即展示,展示学生最好的作品;反映学生的进步,即通过形成性的评价,证明学生的进步;评价工具,把“成长

记录袋”作为一种总结性的评价工具。指导好学生,根据自己的喜爱可以选择将什么装进去。既可收集自己喜爱的照片,也可收集结果性作业;可以是作品样本,也可以是一切可以描述自己进步的材料(如观察记录、老师喜报、测试试卷等)。要求各班级建立学生多元评价体系,重在激励,关注差异,关注每一个学生学习成长过程的细节,让学生自己与自己比,进步就是成功;关注班级困难学生,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平时评“星”时要多角度,适当降低要求,给学生更多的表彰机会(展示、劳动、履职、礼貌等)、信心和希望,从不同侧面张扬学生的个性,真正做到“了解每一个,关爱每一个,激励每一个,成就每一个”。

(2)建立“班级网页”,留住永久回忆。

自开始试点起,学校要求各班了解各班学生的喜好,设计好班级网页。要求试点班教师在两周内针对班级学生,在网页上设计好班名、班风、班训、班级口号、班级奋斗目标及寓意等,学校进行不定期检查。检查的内容还包括上传的学生在校情况、作业、校内外活动等图片。建议教师和家长进行在线交流,缩短距离,能及时解答家长的疑惑,让家长能够同步感受到孩子的表现。期末将检查情况纳入年终绩效考核。

二、试点来的思索与期盼。

走在小班化教育实践的路上,下一步,学校还将继续指导我们的老师积极解决一个又一个新面临的问题:如何克服班级文化建设的触角仅限于物态文化方面,深入学生心灵深处的隐性文化建设明显不

足?如何让小组合作交流落到实处?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这些都是在小班化教育实践中我们无法回避的现实。学校在积极的实践,静静的思考,细细的品位,慢慢的反思。因为我们思考,我们对小班化的理解就会渐渐从外在渐进入内;因为我们积累,我们对小班化的试点就会渐渐从一无所有到渐见羽翼;因为我们创新,我们对小班化的建设就会渐渐从学习借鉴到开始定位……这就是教育教学最真实的一面。我们期盼能通过本次的现场研讨会,得到各位领导和同仁更多的智慧润泽,因为“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

小班化教育读后感 篇6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班化教育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班化教育读后感1

《小班化教育》一书为上海市教委基教处副处长毛放所著。本书共分6个章节,包括:1、小班化课堂教学组织的微技术应用。2、小班化教育需要重点开发的教学内容。3、小班化教育中、高年级的探究性学习。4、小班化教育的学生评价。5、小班化教育的家校关系建设。6、小班化教育的素养的自我提高的“第三条道路”。全书近20万字。

一、读了这本书,我明确了两点:

1、什么是小班化教育。

小班化教育是以提高每一个学生接受教育的充分程度为目标指向的教育。它的核心内涵包括三个层面:(1)小班。(2)小班教育。(3)小班化教育。

小班指较少容量的教学班的学生数量,一般在20-24人规模的班级。小班教育即在20-24人规模的班级中开展教育活动的组织方式。小班教育是指在一定的教育价值支配下实施小班教育的过程,也就是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指导下,运用适合小班教育的教育教学内容、方法、技术等,通过教与学的互动交流,资源优化配置和利用,实现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的过程。

2、为什么要推行小班化教育。

推进小班化教学的原因:一是上海构建现代国际中心城市的需要。二是为了满足广大市民接受良好基础教育的需要。三是有助于深化小学教育环节,构建素质教育运行机制。四是符合当代发达教育的进步趋势。五是可以充分保护、利用优化配置教育资源。

二、这本书有这样三个特点:

(一)揭示透彻。

本书对小班化教育在备课、上课、作业考试等各个环节的特点都作了充分的阐述。比如在小班化教育上课的特点上,作者在小组学习和个别化教学所占的时间上,提出了“四分之一”的系统;在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兴趣上,突出了兴趣点,兴趣面以及兴趣的持续长度三个维度;在教学角色的多向转换上以及活用教材资源上都能做到阐述充分,揭示明了,使读者读后有所悟,有所得。

(二)、图例充分。

本书为揭示小班化教育特点,在阐述中运用了包括:折线、双曲线、条形表格、扇形图、流程图等图例共有30多处,这些图例配合文字对作者揭示特点起到了很好的辅助和佐证作用。

(三)、案例翔实。

本书作者在前5章中大量地引用教育教学案例,这些案例共有40多个,而且都是来自教育教学的第一线。这些案例富有引证力、说服性很强。如:“诱导自悟法案例”、“唐老师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五步操作案例”、“学生自己评价作业案例”等无不引人入胜,都为我们提供了借鉴的作用。

三、从功能而言,我认为本书可以起到以下作用:

(一)、引领作用。

读了全书使我对小班化教育有了全新的了解,从理论上加深了对小班教育的理解和认可,为我在小班化的教学中找到了理论依据,同时也明白了小班化教学是关注到“每一个”学生个体个性发展的教学。

(二)、借鉴作用。

本书本身可以作为工具书使用,有许多地方的内容、方法、技术可以直接加以应用。如:在对小班化教学的空间形式进行设计时,就可以参考书中所画的图表;在对小班化的教师环境设计时书的一开始彩页上就有许多的可供借鉴的图片。

(三)、辐射作用。

尽管本书的小班化教育理论和内容及操作是在大城市背景下阐述的,但它同样适用于城郊一体化地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本书的辐射作用将会日益凸现。

四、结合实际的思考

在我自己的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我也觉得自己很少能做到真正的小班化,尽管人数上已经是小班,但是小班所特有的各每一个学生充分学习的机会、以各种形式展现个性的方法以及富有实效积极多元的评价这些都还在探索中。对于我自己来说值得高兴的是,我们已经开始重视小班化教学,已经有了小班化教学的基础和氛围,只要有系统的学习、实践,相信会将小班化教育教学的实效发挥出来的。

小班化教育读后感2

我校已全面展开小班化教育,我翻阅了《小班化教育》这本书,小班化的许多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不由浮现于眼前。现就小班化教育谈谈我个人的几点读书体会:

首先,小班化教育更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传统教学偏重于注入式讲授,突出教师的示范作用,而小班化教育追求的是启发引导,注重儿童的主动探索及自身体验,力求增加儿童直接经验的积累。小班由于学生人数的减少,给教师提供了分组教育和个别辅导的时间和空间,使每个孩子受关注的程度提高,参与、交流的机会增多,避免了大班不能充分适应学生个性差异,无法照顾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的.情况,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小班化教育”带来的对学生个体的关注,更符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是一种人性化的教育,能有效地帮助初进学校的孩子克服对学校的恐惧和抗拒。学生在“小班化教育”中得到了更多的参与机会、被关注机会、交流机会,使学生在个性和行为习惯的培养上出现更加积极的倾向。“小班化教育”为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个班级学生数量的变化,隐藏在其后的是需要深入研究的教育观念和思想以及教育方法的变化,是对传统教育的挑战和变革。“小班化教育”是以缩小班级规模为主要形式,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通过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使学生的潜能和个性得到发展,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教育教学模式。

其次,小班化教育使师生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

实践证明,班级规模越大,师生之间情感纽带就越弱;班内学生越多,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就越大,教师对班级的管理也就越难;班级规模越大,学生交往的频率就越低,学生之间的合作也就不容易进行。相反小班额的情况是:由于人数的减少,学生受教育的时间、条件得到改善,师生交往的时间、空间加大,交往机会增多,师生之间更加了解,感情更加密切。同时,班级规模的大小还直接影响到课堂上的座位排列,比如,大班的学生教学只能是秧田式座位排列,它更适合于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课堂教学,而对于学生情感、交往乃至创造性素质的培养则有很大局限。而当班级额度较小时,座位可排列成马蹄形、圆形、V形、T形等。这大大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情感更易交流。

再次,小班化教育是实施因材施教的有效方式。

相对于传统的大班教学,在教学时间上,由于班额减少,教师的工作量减轻,能有大量时间来分析学生的个性特点,作个别指导,在空间上,实行小班教学后,教师空间增大,能增加师生间、生生间交往的频率,教师的“照顾面”明显扩大,有更多的机会在教室内巡回,尤其是在作业辅导方面,能够“一对一”的进行面批,这有助于老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面向全体;在形式上,小班教学可以采取各种教学形式,照顾到班级中学生之间的差异,灵活掌握教学要求和进度,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回顾我校这几年来小班化教育的历程,我们深感小班化教育的深层内涵和深刻的意义,更意识到小班化教育的实施是机遇,也是挑战。就让我们的小班化教育给我们的学生带来希望吧!

小班化教育读后感3

带着对《小班化教育课堂教学》一书的期待,这学期我用心阅读了此书,边读边品,边品边联系我们的教学实际,感触很深,收获很大。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总结。

一、注重教学气氛的营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应该创设各种教学氛围,在师生、生生之间形成和谐、民主、平等的关系。

在课堂上,我们要充分利用小班的空间优势,随时调节着课堂气氛。在课堂上孩子们或小组讨论,或自由发言,而老师则穿行其中或参与、或点拨,灵活的教室布置给学生带来更多的空间。老师亲切的话语,平等的姿态拉近了距离,课堂上不时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许多有效的教学手段在小班的条件下能发挥得更突出。如采用游戏活动这种生动有趣的动态教学。

二、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进行自我愉快教育的源泉,是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的不竭动力。因此,当学生迫不及待地提出一个个学习疑问时,我们首先要珍视学生的这种探究心理,但并不要急于正面回答或者给予暗示。而且,通过自主探究获得的知识印象深刻,自主探究获得的成功又会激起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一)自主学习

新课程重体验,重实践。让学生亲自体验,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说一说、摸一摸、做一做、想一想,都能促使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思考,进而学会创造。很多课堂上,学生能全员参与了讨论交流,学生活动占课时的大半。他们分成小组学习,在组内把老师给的条件进行整理,一起讨论,一起探究,整节课是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实践活动,人人动脑,人人动口,并不是表面上的热热闹闹。由于学生通过体验进行了思考,所以,学生学得扎实、学得有趣、学得主动。

(二)探究学习

以自主性、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为主要特征的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改革的操作上我们强调“先放后扶”,即在学生充分自主学习、探究、实践、体验的基础上,教师再给予精当的点拨引导,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使学生的探究、理解进一步深入。教师的“扶”,扶在学习方式的指导、重点难点的突破、困难学生的辅助、新旧知识的联系、合作交流的组织等方面。

三、注重每一堂课的准备

个性化教育是小班化教学的核心理念。本书具体阐述了个性化教育在小班化教学中体现的三个层面的内涵:1、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和谐发展;2、促进全体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的发展;3、为学生提供符合个性发展的“差异教学”。

为了切合这些理念,更有效地开展教学,我们教师就必须对学生、对教材做足功夫:了解每一位学生,进行合理分层,备好每一堂课,进行差异化教学。要让暂时落后的孩子能感受到跳起来摘到桃子的乐趣和信心,让中间层的孩子通过努力,完成相对其现有知识水平而言更高层次的知识水平,让第一层的孩子在学有所获的过程中学会深入地探索和发现。教师在让自己的每一堂课都能给不同层面的孩子带去知识、乐趣、期待的同时,他在备课的过程中个人的智慧在不断闪现,灵感在不断跳跃,个人成就感也会不断提升,从而专业成长的速度会不断提升。

总之,作为小班教师必须从自己的点滴做起,谦虚谨慎,耐心细致,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把每件事情,每项工作做的更好。

小班化教育读后感4

小班教育是指在一定的教育价值支配下实施小班教育的过程,也就是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指导下,运用适合小班教育的教育教学内容、方法、技术等,通过教与学的互动交流,资源优化配置和利用,实现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的过程。

小班化教育可以满足广大市民接受良好基础教育的需要,有助于深化小学教育环节,构建素质教育运行机制。小班化教育符合当代发达教育的进步趋势,可以充分保护、利用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小班化教学是关注到“每一个”学生个体个性发展的教学。

什么是个性?个性是指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而非随心所欲。把任性,耍脾气,和老师对着干,跟同学争争抢抢都误认为是个性,这是对个性的曲解。独立性不排除团队精神。在学习中善于和别人合作,尊重他人的建议,这样的孩子才是会学习的孩子。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学生的和谐互动,使学生由竞争对手变成合作伙伴,取长补短,拓宽思路,在合作学习中共同达到教学目的。而小组学习活动,是合作教学的基本形式。可变式课桌,活动式教学,使小班化的合作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有科学的教学方法。

首先,要注意科学的安排好小组成员。

每个小组的人员人数要基本上均等,优秀的学生和中等的学生,以及稍差一点儿的学生的比例也要基本上均等。这样才有利于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体验成功,体验探索与发现的乐趣。合作学习中的每个组均为一个小集体。合作学习就是通过这样一个个小集体发挥作用,完成探究任务。

其次,要科学地选好每个小组的领头人。

这个领头人要充当小老师的角色,在自己完成好任务的前提下,组内不会的他应负责讲解。同时他还应该检查组内成员的完成情况。在小组学习中,他们一起朗读、背诵、预习、复习、互相提问、会话、复述课文、讲故事、研究并讨论疑难问题,还相互评改作业、举行小测验或自我测试等等。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好同学带动本组所有的同学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第三,要科学地合理安排好合作学习的内容。

合作学习虽然是一种好的学习方式,也并非所有的内容都可以采用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要根据教学要求适时使用,而不可滥用。合作学习是学习方式之一,但不是唯一的。有的教学内容需要合作交流,有的教学内容不需要合作交流,只适合教师讲解、演示。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现状进行选择是否该进行合作交流。合作性的内容要难易适度,如果所布置的问题太难,学生不知如何下手,不但耽误时间,而且会适得其反,让学生对合作失去兴趣;如果合作要完成的问题过于简单,不加思索、轻而易举就可得到答案。这样的合作只是流于形式。合作交流的内容要有一定的讨论价值、有一定的思维含量。问题要靠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吃,千万不要过于简单。否则,在没有合作价值的情况下,合作就是一种重复的劳动。

第四,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要科学地给学生明确好。

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小组学习的主人。合作学习是小组成员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着明确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活动。发材料、做实验、记录、发言、总结、汇报等等都由不同的学生承担,使每人在小组学习中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

第五,要科学地评价每个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展示的情况。

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每个小组的同学合作学习的热情,使每个小组的同学知道今后应该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区域推进小班化教育的效果评析 篇7

小班化教育是适应社会发展与教育需求个性化而生的新型班级授课形式,它不只是班级学生人数的减少,更是贯穿着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小班化教育也是“普九”以后,基础教育领域在努力提供优质教育资源过程中出现的新事物。[1]但是,小班化教育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学生和家长对小班化教育的效果,到底给予什么样的评价,这是本文探讨的问题。为此,我们以南京市建邺区的小班化学校为例进行研究。

南京市建邺区的小班化教育始于2001 年,目前小班化实验学校已经覆盖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学段,凝练出“理学”“评学”“问学”“展学”等多种特色鲜明的小班化教学模式。建邺区在推行小班化办学过程中,紧紧围绕“个性化”理念,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上推进,从而建构起多层次、全方位立体的小班化教育推进模式。具体说来,首先是宏观层面以建邺区为单位进行顶层设计,通过政策扶持、建设课题研究平台、建设教师培训平台以及建设教学研究平台等区域教学制度的设计推动小班化教育;其次,中观层面即通过发挥实验学校的引领作用、小班化学校凝练自身特色与模式以及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等从学校层面的实践推进小班化办学;最后,在微观层面则是通过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彰显特色”的校本课程及“关注情感”的德育活动等课堂教学的策略来升华小班化教学。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关注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引入后,不同主体是如何看待这一教学模式的。以往的研究主要从学业成绩的角度衡量小班化教育的成效,即通过对学生成绩这单一指标的考查与测量来评估小班化教育所取得的成效。本文尝试突破这一局限。作为学校教育的主体———学生、老师以及家长,他们对小班化教学实施的效果有何看法是值得我们去关注的。因此,我们将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研究学生、家长以及老师这三类群体对小班化教育效果的评价,从而呈现多维视角上的小班化教育评价方式,从他们的反馈信息来评估小班化教育目前所取得的效果。

二、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针对南京市建邺区小班化和非小班化学校展开,共制作教师问卷500 份,学生问卷1100份,家长问卷1100 份。为了更加鲜明地突出小班化教育模式与非小班化教育模式的优势与特点,此次调查学校大体分为两种类型:小班化学校与非小班化学校。在小班化学校中,我们从小学、初中、高中三种不同的教育阶段来体认小班化教育的推进状况与执行效果。在非小班化学校,我们从小学、初中两个学段来探究非小班化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及学生学习效果。在问卷收回之后,对问卷进行了重新审核,最终获得有效问卷为教师卷497 份,学生卷1074份,家长问卷1074 份。

问卷调查涉及三类群体:教师、学生和家长,通过他们的感知和判断来了解建邺区教育教学状况。调查内容包括:教师问卷中,涉及教师的基本情况(性别、年龄、毕业院校、受教育程度、从事教学工作年限、所教学科、职称等),教师的教学情况(对小班化教学的认知与评价、小班化的教学方式等),与家庭沟通的情况等;学生问卷中,涉及学生的基本情况(性别、出生地、户籍状况等),学生在校学习情况(对小班化的课堂组织方式的偏爱程度、对小班化教师授课方式的满意度、师生互动情况等),家庭学习情况(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对子女学习任务完成的参与度、学生自我的教育期望等);家长问卷中,涉及家长的基本情况(性别、出生年份、与孩子的关系、受教育程度、户籍状况等),对学校教育的态度(对小班化教学效果的评价、对课堂学习方式的态度、对学校环境、管理、师资、活动的满意度等),与学校的沟通情况等。

三、小班化教学效果

小班化教学从实施以来,其意义得到学界普遍认可。在实施小班化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实施教育的行动者,积极参与培训与学习,变革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课程观,以转变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策略以及教学模式等来实现小班化教学的最优化。[2]对于学生而言,在小班化教学中,参与教学过程频度、深度明显得到提高,每个学生由于被关注,从而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内在要求。学生不再是静坐、静听、静记、点名回答、被动参与,而是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对于家长而言,伴随着人们个性化服务意识的觉醒,传统的大班额集体教学已经无法适应学生家长对教育多元化的需求,个性化教育引起了家长的普遍重视,并且随着经济条件的提升以及生活水平的改善,越来越多的家长在教育方面投资增大,迫切希望子女能够受到高质量的教育,孩子以便将来能自立于社会。[3]鉴于此,那么,三类群体对于教学意义评价是如何呢?

首先对于教师群体,我们涵盖了三个维度来表示教学意义:教育公平角度即“小班化教学能保障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学生发展角度即“小班化教学能塑造学生个性”“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师生互动角度包括“小班化教学使得课堂评价多元化”“师生能更充分互动”。均采用三点测量,具体为“非常同意”“比较同意”与“不同意”。

(单位:%)

从表1 中可见,在这三个维度六个测量题项上,选择“非常同意”与“比较同意”占了85%以上,表明教师群体普遍认为小班化教学是有很大教学意义的。但是在不同维度上还是有一些差异,突出的是教育公平角度,“不同意”小班化能保障教育公平与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分别占了14.6%与13.8%,其不同意程度远远高于另外两个维度(8%以下)。

针对此,我们在与老师的访谈中也能得到类似反映。正如HY中学的教科研主任谈到:

“小班化最重要的一点是能培养孩子的自我展现能力。在我们学校,校长规定每个孩子每个学期至少有一次上讲台演讲或者讲授题目的机会,我们也在实践中做到了。这对于大班而言是很难做到的,原因在于人数多,不可能有那么多时间让学生轮流上台展示自己,特别是那些成绩不太好或者很内向的孩子,学校老师也没那么多精力兼顾每一个。但是小班能做到,这不仅能让孩子站到前台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锻炼表达能力,更能增强他们的自信。且,我们能保障90%以上的学生都能参与课堂回答。”

对于学生的教学效果评价,重在对于自我主体的展现以及被关注程度,我们选择的题项包括:教师上课态度认真、讲课方式多样化、课堂上能保证每人都能发言,还有班级老师注重成绩。同时也是三点测量法,即“非常同意”“比较同意”与“不同意”。

(单位:%)

在教师态度维度上,统计结果显示两类学生并没有显著差异,不管是小班化还是非小班化内的学生,均认为授课教师态度非常认真;其次关于教师授课方式,两类学生在0.05 显著水平上通过了检验,具体而言,在小班化学校的学生,97.2%的认为授课教师讲课方式丰富多样,但在非小班化学校,比例稍微低点,是95.1%;第三,对于是否每个人均有机会回答问题,两类学校的学生并没有显著差异,但是非小班化学校学生的“不同意”比例还是稍微高于小班化学校;最后一项是关于成绩,也是在0.05 显著水平上通过检验,在小班化学校中,74.4%认可“教师非常关注成绩”,但是在非小班化学校中,79.9%的学生赞同。

从表2 看出,对于学生维度上的四项教学效果态度,与非小班化学生相比,小班化学生认为教师态度更认真、讲课方式更多元、每个人发言机会更多。关于教师对于成绩的关注上,非小班化学校的学生认可比例更高。这表明,在“素质教育”的浪潮之下,“成绩并非是学生的唯一”已经得到普遍认同,但是实行小班化教育的学校,对成绩看得淡一些,更注重的是学生全面个性的发展。

教师、学生因置身于小班化氛围之中对小班化教学效果体会更深,而家长则不同,对小班化与非小班化教学的差异并非那么细致与多维度,因此在本项调研中,我们在家长问卷中询问的题项是:“您觉得目前学校教学效果如何?”并因此区分不同学校类型即是否是小班化学校的差异。

从表3 可以看出,整体而言,家长对于学校的教学效果还是比较满意的,认为教学效果“非常好”与“比较好”的合计占到81.2%,“一般”的占17.2%,感觉“较差”的仅仅占1.6%。那么,是否小班化的家长对学校的教学效果更满意呢?对此比较了小班化与非小班化,通过卡方检验发现两者在0.005 显著水平上并没有通过显著检验。在表3 中,小班化学校的家长,认为学校的教学效果“非常好”与“比较好”的合占78.7%,非小班化学校的家长占到85.9%,认可程度稍微高一些,但是差异并非明显。

(单位:%)

从三类群体对小班化教学效果态度上可以看出,不管是在师生互动还是学生个人发展上,教师与学生群体均没有差异,但是在教育公平上,教师群体还是存在一些异议的,说明在教师群体内部对于小班化能促进教育公平还是存在不同意见,可能的解释是教育公平在目前中国教育中是普遍关心的,城乡教育不公、不同阶层教育不公等都普遍存在着,因此仅仅通过小班化教学并不能化解教育不公难题。与之相对应的,学生的自主性以及师生互动在实践中更能实现,因此通过小班化切切实实能够“体现以学生为主”以及“师生互动更充分”。对于家长而言,认为小班化学校教学效果和非小班化学校的教学效果相差不大。

四、对小班化学校工作的评价

除了了解教师对微观教学意义层面的评价外,还有必要了解对于宏观学校意义层面的看法。对于教师层面,我们以“开展小班化教育教学实验,给学校带来的改变是什么?”来测量,见表4。

从表4 中可以看出,关于小班化实施以来对于学校层面,教师们最认可的是“教师们观念得到改变了”,其比例占到49.2%;其次是“办学质量大幅度提升”(43.4%),而对于小班化实行是不是就是形式主义,教师群体普遍不赞同,仅仅9.1%是同意的。可见,教师认为小班化对于学校整体改变还是有效果的。但是不得不提及,这几项的百分比均不超过50%。同时对于小班化能有效改善硬件设施以及教学能力,比例都在23%左右徘徊,表明目前小班化教育教学实验,给学校带来的最大改变还是教师观念层面,而非硬件环境层面。

学生作为学校重要的主体之一,不管是硬件设施,还是师资资源以及教学质量,都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因此,有必要了解学生对学校建设小班化所带来的改变方面的态度和看法。

(单位:%)

表5 显示,当被问及“对于学校的以下方面,您的满意程度是?”时,学生们多呈肯定之态,但是对“学校环境”“学校管理”“课堂教学”“师资力量”“校园活动”五个方面,小班化学校学生表示“非常满意”的比例都低于非小班化学校的学生,而且两类学生的态度只在学校环境这一项通过了0.005 水平的显著性检验,在其余方面则差异不大。这表明小班化教学虽然获得了学生(特别是小班化学校学生) 的认可,小班化学校各项工作的学生满意比例也超过90%(分别为96.9%、96.2%、97.3%、98.8%、94.5%),但跟非小班化学校相比,这些数据并不具有绝对优势。这可能是因为小班化教学现在仍旧处于实验改革期,学生需要一个较长时期来认识小班教育的优势。

从表6 中可知,家长们对学校工作的满意程度较高,超过95%的家长对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都比较满意,其中“学校环境”的满意率更是高达98.1%。但是,在具体问题上,小班化学校和非小班化学校的家长呈现出不同的态度。

首先是两类家长对“学校环境”的满意度在0.005 显著水平上通过检验,这表明不同类型学校的家长对“学校环境”的态度有显著差异:数据显示,相对于小班化学校的家长(97.3%),非小班化学校的家长(99.4%)更加满意学校环境。接着,可同理分析两类家长对“学校管理”的满意度,这组数据在0.05显著水平上通过检验,具体而言,小班化学校的家长中有97.0%的人满意学校的管理,但非小班化学校的家长的满意率是98.1%,而且60.1%的人表示非常满意。然后,在“课堂教学”“师资力量”和“校园活动”这三个维度,数据显示两类家长的满意程度都没有显著差异,不过在具体数据上,非小班化学校的家长对三项工作非常满意的程度均高于小班化学校的家长(55.6%>53.1%,54.0%>49.6%,53.7%>49.9%)。

(单位:%)

五、结论

小班化教育确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这种尊重、关爱、和谐、互动的教育教学,为师生个性发展展示了一片广阔的新天地。综上,我们通过南京市建邺区的调研数据,主要从两个维度即教学效果与小班化给学校带来的影响角度入手,分析了小班与非小班学校之间、不同主体之间的差异。发现:

首先,对于教学效果维度,绝大多数教师认为小班化教学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以及促进师生更充分互动,而对于教育公平得到改善的认可度最低。学生作为教育行动中的主体,他们更直接、更直观、更全面地感受着小班化教育给自己所带来别样的体验与感受。从学生角度来看,学生们普遍认为小班化教育下教师态度更认真、讲课方式也更多元、学生发言机会更多,更加能得到老师的关注。学生们都很喜欢小班化教育下的师生、生生互动的教学模式,也更加享受快乐、融洽、和谐的课堂环境,沐浴在充满阳光、温暖、友爱的学习氛围下,自己也变得更加自信与开朗。其中,学生们感受到最大一点就是老师不再只关注学生的成绩。家长对于学校的教学效果还是比较满意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们不再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他们更多地期望孩子能够成长为道德品质、审美情趣、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健全人格。因此,家长们希望孩子能够在注重培养创新型人才、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育环境中就学,而小班化所提倡的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说是达到了家长们对追求更加优质教育的期望。

其次,对于小班化带给学校的改变,三类主体都还是认可的。但在教师群体看来,小班化教育给学校带来的最大改变是教师观念层面,而非硬件环境层面。对小班化学生而言,在“学校环境”“学校管理”“课堂教学”“师资力量”“校园活动”这五方面也相比非小班化的学校要满意。这说明开展小班化教育,学生们普遍受益良多。在家长层面,非小班化学校的家长更满意学校的环境,对于学校的教学,两者之间没有差异。

从政策层面来看,小班化教育在低年级阶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进入高年级阶段,小班化教育方式容易受到升学体制的影响,因而,应该强化小班化教育在高年级的推进力度。同时,进入高年级阶段时,还要注意保持教育方式的连贯性与一致性,避免小班化教育已经取得的成效随着年级的提升而减弱。

参考文献

[1]谷力.小班化教育初探[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

[2]毛放.小班化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尝试小班化教育的启示 篇8

一、小班化教学成功的原因

1. 教育觀念的转变

小班化教育的核心问题是转变教育观念,其最终目的是促进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实施小班化教育,首先必须树立“学生主体”意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他们应该有更多的时间与老师交往,得到老师的个别化教育,充分享受教育资源。其次,实施小班化教育,教师必须树立服务意识。教师应全心全意地服务于学生,服从学生发展的需求,更新教学手段,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为提高教学质量打好基础。第三,在小班化教育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求知、求新、求真的探索精神。小组合作的形式正是为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创造了机会。第四,教学过程是师生的互动过程,在小班化教育中,由于班级人数少,适合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双方共同学习探索,发现规律,教学相长。当然,一切教学活动都要落实于学生的和谐发展,应该让每个学生享有老师同等的关怀。师生的交流机会增多,学习效率自然也会提高。

2. 精致的教育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小班从正面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接受,也直接影响着师生关系,特别在低年级能有效地帮助初进学校的孩子克服对学校的恐惧和抗拒心理;对那些弱势学生,包括家庭贫困、少数民族、残疾以及学习有障碍的学生,小班化教育尤显它的精致之处(小组学习能使所有的学生参与其中),彰显平等。学生在小班化教育中得到了更多参与机会、交流机会和被关注机会,尤其学困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个性、学习和行为习惯的培养上出现了更加积极的倾向。以往常有孩子上学后渐渐对学习的兴趣就淡漠了,小班化实验证明,新生入学后的兴奋期延长了,过去学生害怕考试,现在害怕的人也少了。

我们还发现,小班化教学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学生人数少,教师不用花大量时间处理学生行为规范、课堂纪律等问题,小组合作学习中优秀学生充当小老师的角色,代替老师辅导差生,节省了时间,使教师能更好地集中精力关注教与学及学生的发展;同时,小班有助于改善师生关系,教师更易于带着积极的心态和情绪对待学生,采取自己喜欢的教学方法教学,教师积极性普遍提高。小班化教育实验带来对学生个体的关注,使人性化的教育更熨帖。

3. 更加重视细节

由于小班化在教学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以及随之而来的教育设计和教育方式方法的变化,教育变得更加细致了。小班化教育带来的对个体受教育充分程度的关注体现了教育上的人文关怀。学生数量的减少教师更加关注每个学生的个别情况,更加关注教育细节的设计和教育环境的布置,小班化教育的特点要求教师必须“细心”。教学空间和环境的设计变得更加“讲究”,从教室前后空间的利用到学生课桌椅的设计和组合,都变得灵活丰富,课堂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课桌摆放方式,而同一班级在不同时间、不同课堂上也出现了不同的座次设计。小班教室的布置注重培养学习兴趣和孩子情趣,因此“让每堵墙每扇窗都会说话”成为一些班级教室布置的目标,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教室在开展小班化实验的班级和学校几乎完全消失。

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和组织也发生了变化,教师备课不仅仅备教材,还把重点放到“备学生”上,了解并指导每个学生的学习,分层教学,单独辅导、作业面批、作业和测验“分层”布置等。

二、小班化教育对我们的启示

根据小班化教育的成功经验,使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思考、实践,抽炼出以下教学策略。

1. 主动参与

老师要重视参与方法的指导和参与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培养学生说话的逻辑性、条理性有机结合。学生的主动参与精神不光体现在课堂教学中,还体现在学生学校生活的各个层面。

2. 合作教学

我们平时经常谈到要发展学生个性。个性是指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学习中善于和别人合作,尊重他人的建议,这样的孩子才是会学习的孩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和谐互动,使学生由竞争对手变成合作伙伴,取长补短,拓宽思路,在合作学习中共同达到教学目的。而小组学习活动,是合作教学的基本形式。可变式课桌,活动式教学,使小班化的合作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

3. 创新教学

有人说,孩提时期是人生中最富有创造性的时期,因为幼小的孩子心灵是自由的,他们少有清规戒律的制约和世俗情理的束缚。正是这种可贵的天赋的灵性,给予孩子以无限的创意。法国文学家法郎士曾说,教学的全部艺术就是唤起年轻心灵天然好奇心的艺术,它的目的是为了让这种好奇心得到满足。学生在学习上有好奇心和探索欲,教师的责任正是要不断满足并提升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创新意识。在小班化的教学前提下,民主活泼的教学氛围,是进行创新教学的重要条件。

一年多过去了,小班化教育效果显著,该班今年被评为靖远县先进班集体,多次获“温馨教室”殊荣,在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中屡次获奖,成为有口皆碑的好集体,学生的整体素质大大提高,尤其是学习成绩上升较快(实验的第一学期末数学平均成绩86.1分,实验的第二学期末数学平均成绩93.8分,排名全区第一,到第三学期期中数学平均成绩达到96.2分。),小班化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回想走过的教学实践,深感课堂教育改革迫在眉睫。只要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提高人的生命质量为宗旨的办理念,教改之路将会越走越宽广。

上一篇:日记――试听英语课下一篇:800字作文:那一刻,我懂得了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