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检现状分析与对策

2024-04-20

婚检现状分析与对策(共7篇)

婚检现状分析与对策 篇1

家访作为学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它能够实现学校与家庭之间的相互沟通,增进学校与家庭之间的相互理解,达成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共同合作。家访的成败,关系到教育对象能否健康地成长,关系到教育目标能否顺利地实现。

但当前我们的家访工作却不很如人意,主要存在以下几种现象:

现象一:“喊家长”代替“家访”

目前家校联系最常见的方式就是“喊家长”,基本理由是这种方式既省时又省心,又能达到预定的目的。但仔细想想,这种方式存在一定的隐患。

有许多班主任不愿意家访,也有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

客观上:没时间。

班主任白天的工作一般都安排得满满的,白天去家访恐怕也与学校的作息制度相悖。放学已经相当晚,如果这时去家访,就使家长和老师有点尴尬:一般来说,孩子回到家,家里就准备吃晚饭了。为了不打扰家长,就只能匆匆的讲几句话,一些问题很难深入的交流,家访效果也不够理想。星期天家访,我们这里的家长一般都在私营企业上班,很多家长星期天也没有休息,多数只能吃闭门羹。至于晚上家访,似乎在现在的形势下不大现实。

主观上:更方便。

许多班主任认为,让学生回家喊家长无需占用自己的时间,同样也能达到相互沟通的目的,似乎并不影响教育的效果。加上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认为家访已经过时了,不如打电话来得快捷、省事。

这种“喊家长”代替“访家长”的方式,表面上已经解决了问题,但很容易留下“后遗症”。表现为:

1、由于需要“喊家长”的往往是在纪律、思想、学习上存在问题的同学,家长在心理上本身就有一种“负担”,总觉得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里一定是犯了错误,心里的疙瘩比较难消除,这样谈话的气氛往往难控制。

2、老师一般是“无事不登三宝殿”,请到家长一般也就没有什么好事了,再加上家长的文化素质、思想素养的差异,在与长的交谈中,老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比较难体会到家长的心理,难免会流露出一些“居高临下”的语气,这样就很难引发家长情绪上的共鸣和思想上的触动,效果当然要打折扣了,也很难与家长达成在教育措施上的联动。

3、由于是喊家长到学校来,学校里也没有专门接待家长的地方,在办公室里交流,学生课后从办公室窗前走过,于是许多“小喇叭”便开始广播了,这使得学生觉得很没面子——这样效果自然又要打折扣了。

现象二:家访对象单一

有些教师在确定家访对象时,目光往往集中在那些平时调皮捣蛋、不遵守校纪班规、学习成绩不好的后进生身上,忽视了班上有潜在问题的同学,忽视了因家庭原因造成不良影响的同学,忽视了那些中游学生,忽视了班级里的“弱势群体”,也忽视了那些品学兼优的学生,否定了家访工作的全员性,使家访工作走入了教育的死角。

现象三:缺少后续措施

教师在家访后多数并不采取相应措施,认为家访回来就意味着完成了任务,采取的是一种“只问病情,不开药方”的做法;还有些教师由于采取的是告状式家访,所以采取的针对性措施也只是抓辫子、找茬子,如此反复,如此而已。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错误行为随时有反弹的可能。可以说,这样的家访反映在学生身上的效果不会理想。

家访作为加强班级教育管理、学校道德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渠道,要作好这一工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思考:

1、“主动上门,缩短家校距离”

走出校门,走近学生家庭,家长首先会从内心感受到老师的热情真诚,感受到教师不摆架子的工作作风,而这一切正是家长配合老师教育学生的重要前提,是老师得到家长配合的心理和情感基础。

2、“我的眼里是每一位学生”

一个学生就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教师要从家长的角度去理解教育,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自尊心,甚至尊重学生的缺点,把“平等”、“爱心”、“交流”写在心中,写在与孩子的日常交流中,写在与家长面对面的沟通中,写在与家长心与心的交流中。

3、“小雨来得正是时候”

在家访时要做到“有备而访”,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加以细致的分析,查找原因,并根据家访时的具体情况,考虑如何与家长协作,使每一次家访后,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有一个较大的转变,学生有明显的进步。

4、家访不要千篇一律。

家访的形式很多,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根据学生及家长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方式。更重要的是,一定要有配套的跟踪措施,保证家访效果的持续、深入。

婚检现状分析与对策 篇2

婚前医学检查 (简称婚检) 人群正处于性活跃期和生育高峰期, 随着艾滋病人数目的增加, 婚检人群中发现感染HIV的人数必然增加, 通过性传播及母婴传播导致的配偶间的相互感染及婴儿感染艾滋病的人数可能性加大, 因此在婚检人群中开展艾滋病检测, 将防治关口前移, 是保护配偶, 防止HIV通过性传播、母婴传播向一般人群扩散重要举措。为掌握婚检人群感染HIV的现状与防控策略, 有效实施婚检HIV阳性人群的干预, 该研究通过对婚检人群HIV感染率及发展趋势、社会人口学特征和行为特征、感染途径、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防控策略进行综述。

1 婚检人群感染HIV的现状

1.1 婚检人群HIV感染率及发展趋势

全国婚检人群HIV感染率未见报导, 但国内部分省市关于婚检人群HIV感染情况的研究报道不少, 发现不同年度、不同省市、不同地区的婚检人群HIV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婚检人群HIV感染率新疆伊宁市最高, 其次为云南、河南、广西, 成都、浙江省湖州市婚检人群艾滋病HIV感染率不高, 最低是浙江省。

新疆伊宁市婚检者的HIV感染率呈现较高的势态, 1998、1999年分别为1.3%和0.7%[2], 2009年高达2.6%, 2010年为2.29%[3];

云南省关于婚检人群HIV感染情况研究最多, 感染率最高为开远市, 达到11.1‰[4];德宏州2006—2009年依次为0.95%、1.09%、0.89%和1.01%[5], 2011年为0.73%[6];梁河县2006—2011年依次为1.1%、0.8%、0.3%、0.3%、0.3%、0.4%[7]。

覃耀明等[8]定点监测广西2009~2010年婚检人群HIV感染情况, 婚检人群HIV阳性率分别为0.069%和0.117%, HIV感染率有升高趋势;广西从2010年开始实施免费婚检项目, 广西妇幼年报显示, 广西2010—2013年婚检HIV阳性率分别为0.14%、0.13%、0.1%、0.11%, 感染呈现下降趋势, 但2013比2012年略有升高。

河南省上蔡县2001—2006年婚检人群HIV感染率为29.22/万[9], 江苏省常州市婚检人群HIV感染率为0.1%[10];成都市双流县2008—2010年婚检人群HIV阳性率为0.051%[11]。湖北省天门婚检人群HIV阳性率为0.43‰[12]。浙江省湖州市婚检人群抗-HIV阳性, 占0.009%[13]。

1.2 不同社会人口学特征和行为特征的婚检人群HIV感染不同

新疆伊宁市婚检者的HIV感染以男性和维族居高, 文化程度增高者感染率降低;云南省德宏州婚检人群HIV感染以男性、25岁以上、傣族和景颇族、低文化程度、无业者、本地户籍、缅甸籍、吸毒行为者居高;云南省开远市以31~40岁年龄组、男性、再婚者、经商人员、无业人员居高;梁河县以景颇族HIV感染率居高。广西防城港市婚检HIV感染人群以低文化程度和农民为主, 男性比女性感染率高[14];河南省上蔡县婚检人群以农民、餐饮娱乐业人员、年轻的未婚流动人员及文化水平偏低人群等为高危人群。综上所述, 婚检人群感染HIV的一个共性就是男性高于女性, 婚前性行为。

2 婚检人群HIV感染途径

大量文献报道, 婚检人群感染HIV主要通过异性性行为感染、吸毒感染和输血感染, 不同地区、不同年份感染途经和不同年龄组感染途经有差别, 吸毒是新疆伊宁1998-1999年婚检人群感染H1V的主要途径, 男性感染途径多是静脉吸毒, 女性则是性传播;河南上蔡县婚检人群2001、2002、2003、2005年主要是通过献血或输血感染HIV, 而到2006年, 感染途径则是性传播及原因不明;广西婚检人群HIV感染途径以性传播为主;而云南省主要途径性传播与吸毒为主。

3 婚检人群感染HIV的危险因素

目前, 中国人的性观念和性行为比较开放, 婚前、婚外性行为及多性伴行为、婚前怀孕现象不断出现, 部分是“奉子成婚”才行婚前医学检查。非婚异性性接触、异性传播成为感染HIV的危险因素。部分HIV感染者文化教育水平低, 心里承受能力差, 无法约束自己的道德行为, 无法缓冲和应对心理应激而出现报复行为, 故意传播艾滋病, 或利用感染者身份进行违法犯罪活动。曾有报道艾滋病男子滥交或致数百女子感染。杨红俊等研究发现结婚登记人群HIV/AIDS感染与婚姻状况、静脉吸毒史、不洁性行为史呈正相关, 与性别、文化程度呈负相关。综合大量文献报道, 年龄、婚姻状况、民族、文化程度、吸毒情况、居住地区是影响HIV感染的因素。文盲、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人群较大专及以上人群感染HIV的危险性更高、吸毒感染HIV的风险较高、但是婚前性行为、婚外性行为、多性伴行为是目前婚检人群HIV感染的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婚检年龄>25岁的人群、跨境婚姻感染HIV的危险较高。文化、社会和经济因素也增加了HIV传播。

4 婚检人群HIV感染防控决策与措施

4.1 中国艾滋病流行的应对策略与措施

随着艾滋病的疫情发展和变化, 我国高度重视艾滋病的防控, 防治策略和政策也在不断地调整、充实和完善, 依法防治, 从国家法律的高度为遏制艾滋病提供了保障。从1997年—2012年相继出台了《献血法》、《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传染病防治法》、《艾滋病防治条例》、《禁毒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艾防治工作的通知》、《性病防治管理办法》等等。全国各地积极贯彻落实“四免一关怀”、“五扩大, 六加强”政策措施, 不可否认, 这些策略与措施对我国艾滋病的流行蔓延起到了很大的预防与控制作用, 但仍存在某些缺陷, 策略表现注重关怀救助, 可防可控、对艾滋病的危害性, 警示性教育不强。

4.2 婚检HIV阳性人群综合干预的可行性

艾滋病防治主要有3个方面:传染源管理、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2003年全国取消强制婚检后, 主动婚检的人越来越少, 出生缺陷比例、艾滋病病毒感染比例呈逐年上升态势, 针对局部地区疫情的严重, 各省市措施不同, 全国各地纷纷开展免费婚检, 从2004年的陕西省到2005年的上海市、2009年的内蒙古呼和浩特、河南省郑州市、2010年的广西省、2011年的河南省、2012年的云南省、2014年的四川省相继实施免费婚检, 婚姻登记机构和婚检机构合署办公, 并建立集婚前检查、计生宣传和登记领证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机构, 把艾滋病咨询与抗体初筛作为婚检的必检项目, 在提高婚检率和发现HIV感染者同时, 对防止HIV向一般人群扩散, 阻断HIV母婴传播, 控制艾滋病传播起到很大的作用。

毛献明[15]提出加强对婚检人群HIV阳性和配偶孕前咨询关爱、跟踪随访和检测治疗等传染源管理, 对婚检人群HIV阳性和配偶孕前配偶告知, 促进坚持正确使用安全套措施, 进行抗病毒药物治疗及在病毒载量控制后身体状况良好的情况下计划妊娠等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的干预技术, 是可行也是有效的。

高洁等[6]提出防治艾滋病要因地制宜, 在少数民族地区应开展与其风俗、文化和宗教等相适应的艾滋病防治活动, 以提高艾滋病防治活动的有效性。

陈洁等[9]指出, 围婚期人群是HIV感染高危人群, 故有针对性地对其加强健康教育、普及AIDS知识、提高婚检率及H IV自愿咨询检测率是降低艾滋病传播率的有效途径。

外出务工人员是我国的一大群体, 其流动性大, HIV抗体检测工作难于开展, 但通过婚检既可进行HIV抗体检测, 又可进行AIDS防治知识的宣传,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及早发现HIV抗体阳性感染者和AIDS病人, 遏制AIDS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

可见婚检进行HI检测是控制艾滋病蔓延的有效途径之一, 值得推广与应用。

5 结语

综上所述, 婚检人群感染HIV以广西、云南、新疆等局部地区尤其突出, 主要发生在低学历、农民、男性人群, 性传播成为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因此在策略上必须转变防控模式, 开展免费婚前医学HIV咨询和检测由局部扩大到全国范围内, 对婚检人群加强警示性教育, 了解艾滋病的危害, 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引导HIV感染者缓冲和应对心理应激, 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避免故意传播艾滋病和利用感染者身份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从而达到遏制艾滋病传播的目的。

摘要:为有效实施婚检HIV感染人群的干预, 保护配偶, 防止艾滋病通过性传播、母婴传播向一般人群扩散, 从而遏制艾滋病。该研究概述了国内有关婚前医学检查人群感染HIV状况及感染的危险因素, 并就HIV防控策略上进行了探讨。

我省节能减排现状分析与对策 篇3

作者:李文涛

摘要:近年来,我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强力推进矿产资源整合、重点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小火电和小水泥关停、循环经济发展等工作,一些重点领域的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针对我省节能减排中存在的问题,从八个方面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对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起到一定作用。

关键词:节能减排 产业结构调整 循环经济

“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要求:“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的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并明确将单位GDP 能耗降低20%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作为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我省的基本省情是人多地少,以占全国1.7%的耕地承载着占全国7.5%的人口,土地负载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的4.2倍,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尤为突出,环境保护的形势严峻、任务繁重。因此,加快我省节能减排力度,促进我省经济和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河南省节能减排的现状

河南省紧紧围绕“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节能减排目标,加大工作力度,落实政策措施,坚持把节能减排工作作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环节,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和推进经济转型的重要措施,河南省副省长史济春亲自代言节能、张大卫亲自代言减排,目前节能减排效果初步显现。2006、2007两年,河南省万元GDP能耗分别较上年下降2.98%、4.11%,两年累计下降6.97%,单位能耗呈加速下降趋势;2006年,在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总体上升的情况下,河南省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与2005年持平,二氧化硫排放量较2005年减排1000吨,2007年两项指标较上年均分别下降3.7%,首次实现“双下降”。2008年,河南省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下降幅度进一步加快。全年万元GDP能耗下降5.1%;经国家测算: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比去年下降6.2%和7.17%。2009年10月28~29日,由河南省发改委和郑州大学联合举办的河南省节能减排技术与政策研讨会传出消息,“十一五”前3年,河南省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了11.71%,完成了整体进度的55.8%;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累计下降了9.72%和10.66%。

在刚刚闭会不久的2010年河南两会上,河南省省长郭庚茂在河南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0年河南省要大力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和生态环境建设,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建设。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节能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国家要求到2010年底,河南省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年排放总量要分别在2005年基础上削减10.8%和14%,省政府要求两项指标要分别减排15.6%和17.4%。经过环境保护部核定,截至2007年底,河南省两项指标实际完成情况为:化学需氧量减排进度只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一五”减排目标任务总量的34.8%、省定“十一五”减排目标任务总量的24.1%;二氧化硫减排进度只完成国家下达目标任务量的26.9%,省定“十一五”减排目标任务总量21.6%,减排进度严重滞后。要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十一五”减排目标,要求后三年年均减排化学需氧量3.95%、二氧化硫4.55%。2008年减肥排目标是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较2007分别减排5.5%和6.2%,较2005分别减排9.06%和9.73%,减排任务艰巨。城市污水处理厂未能充分发挥减排效能。虽然河南省已经建成了132座城市污水处理厂,但目前已经验收或阶段性验收的仅93家,还有39家不具备验收条件。这种状态表明,城市污水处理厂存在着或管网不配套、收水能力不足,或调试运行不正常、无法达到设计的处理能力,或根本不具备调试运行的条件,在那里“晒太阳”等问题。多年来,电厂脱硫一直是困扰着环保的重中之重事情,2005年,河南省对已建成投产的老机组下达了限期治理决定,要求在2008年底前全部建成脱硫设施。脱硫设施建成的不少,但是,已建成的脱硫设施不能正常运行。未能发挥减排效能,存在设施有缺陷,5月下旬,河南省环保局分别对平顶山、洛阳、三门峡市电力企业脱硫设施运行情况进行了核查,发现个虽企业脱硫设施运行较差,且弄虚作假,隐瞒事实。如三门峡惠能热电有限责任公司,限期整改到位。

二、河南省节能减排的问题

(一)对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的认识尚未完全到位

一些地方和部门还没有真正树立起科学发展和正确政绩观,把GDP增长当做硬任务,把节能减排当成软指标,企业清洁发展、集约节约发展的意识还不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还没有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生态文明的意识还十分薄弱。

(二)节能减排的基础工作相当薄弱

大量的节能减排项目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国整个工业系统中存在大量的投资回收期在1~5年的各类节能减排项目。但在这种丰厚的收益面前,企业领导往往“等一等再说”,等待政府出台相关的奖励政策,而无视巨额的能源浪费。

(三)淘汰落后产业产能缓慢

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仍很突出,低耗能的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比重偏低。第二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当中的比重还在增加。能耗高、污染重的落后生产能力的淘汰难度还很大,淘汰落后产能的市场退出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

(四)政府激励政策缺少激励因素

对于节能减排,河南政府的激励因素还很缺乏,加大攻坚力度,确保节能减排取得重大进展。必须完善政策法规,强化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快出台和实施有利于节能减排的价格、财税、金融等激励政策,加快制订和实施促进节能减排的市场准入标准、强制性能效标准和环保标准。

(五)企业价格机制不健全

河南省面临的能源价格机制扭曲问题仍较突出。作为产煤大省,煤炭价格由市场决定,但是电力、成品油的价格尚没有市场化,在当前国际原油期货价格急剧上涨的情况下,省内成品油供应不上的情况时有发生。

(六)节能监管体系不健全,执法监管有心无力

节能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完善,节能执法力度不够,节能违法违规行为不能得到及时处理。节能管理、能源统计机构不健全,力量薄弱,难以承担日益繁重的节能监督监察任务。

(七)工程减排未发生应有效应

目前,大部分市、县没有设立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社会资金参与节能减排的投入机制还没有形成。受资金制约,河南省一些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环保技改项目一直未能及时开工建设。

(八)农村环境污染问题迟迟得不到有效重视

在中国二元社会结构下,城乡差距持续扩大,贫困的处境强化了广大农民谋求发展的动机,在缺少人力资本以及适当发展途径的情况下,很多农民不得不走资源消耗型的发展之路,以非持续的方式掠夺性地利用土地和森林资源,从而直接造成土地退化、森林破坏、生物多样性损失、缺水以及农村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环境问题。而农村的环境保护长期受到忽视,环保政策、环保机构、环保人员以及环保基础设施均供给不足,这是农村环境污染失控的一个重要背景。

三、我省节能减排的对策

(一)加强宣传,提高全民节约意识

加强节能减排的宣传工作,让全省人民建立全新的节能减排理念。一是要人们认识到节能减排不一定要付出高昂成本,如关闭电源、实行夏令时等;二是节能减排能通过废弃物回收利用实现,应加强对生产设备家用电器等生产和生活垃圾的再回收和再利用;三是形成节能减排的良好习惯。第四,树立典型,发挥模范作用。

(二)构建节能减排政策体系

河南省目前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还是比较典型的高耗能、高污染的粗放式增长模式,要实现节能减排,就必须构建适合自身的节能减排政策体系。一是要建立健全节能减排的法律法规体系。二是要建立健全节能减排的财税政策体系。

(三)加大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产业能耗准入门槛

2008年河南省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比列结构为14.4:56.9:28.6。其结构不尽合理,正是第二产业消耗了过多的能源。要想实现节能减排,就必须优化产业结构,这就要求:一是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二是要对第二产业中高耗能产业提高准入门槛,限制或降低该产业的快速发展,遏制第二产业过快发展的势头,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四)完善政策,形成激励和约束机制

完善政策,形成激励和约束机制主要通过以下两条途径来实现:一是稳步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二是加大节能减排的投入力度。加快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和社会参与的节能减排投入机制。河南省县级以上政府要充分利用各类科技资金, 加大对节能减排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的支持力度。政府投资主体要加大 4

对节能减排重大项目和产业化示范工程的投入。

(五)政府带头,发挥节能表率作用

河南省要实现节能减排,政府带头就成为非常重要的一环,这要求政府从两个方面来入手:一是从自身内部减少各种能源的消耗。比如办公设施使用节能建筑,减少空调的使用,使用节能照明系统,实施无纸化办公,严格实行领导用车等级制度等等,从而起到节能减排的模范表率作用。二是从外部进行节能减排,做好节能减排的宣传使者。大

(六)健全法制,加大监督检查执法力度

第一,完善节能减排法律法规体系,加快节约能源法和循环经济法促进法配套法规建设。第二,加强对各地区节能减排工作的监督和检查,抽查落实各项节能减排优惠政策的效果,坚决制止和打击擅自出台对高耗能行业实行优惠电价、违规乱上高耗能或高排放项目的行为。第三,加快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建设。

(七)创新模式,加快发展循环经济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途径。循环经济是一种“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以3R为社会经济活动的行为准则,运用生态学规律,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实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以最大限度利用进入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最大限度地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排放,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八)要抓好农村面源污染治理

要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推进农村生活污染治理,严格控制农村地区工业污染,加强畜禽水产养殖污染治理,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就是要抓好农村面源污染治理。一是加强农业生产污染防治, 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测土施肥。二是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 新建规模化养殖场要配套建设污染治理设施。三是加快农村改水改厕进程, 逐步解决农村生活垃圾随地堆放、生活污水直接外排等问题, 改善农村生活环境状况。四是大力发展农村户用沼气, 加强沼气服务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刘玉忠、张瑞:节能减排行动在河南,创新科技,2008年第12期。

2、欧阳培:节能减排的现状分析及路径选择,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 , 2008 年第8期。

3、杨秋意: 河南-打响节能减排攻坚战,决策探索,2008年第6期。

中职数学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 篇4

摘要

中职数学教学面临困境的原因,主要来自教材、教法、教师和学生四个方面。针对这些问题,中等职业学校应从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查办法等多方面对中职数学教学进行改革,尤其要重视教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专业知识结合,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一、引言

2009年,教育部颁布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提出,数学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中职数学课的定位主要是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和健康个性的形成、服务专业学习、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三个方面。然而,目前中职数学教学面临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困境已是不争的事实。要真正提高数学课的教学效率,全面完成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提出的课程任务,需要认真分析中职数学教学的现状,探讨中职数学教学走出困境的对策。

二、中职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一)教材因素

中职数学教材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职教特色,普教色彩较浓。一方面,部分中职教材严重脱离学生实际,未能充分考虑中职生数学基础普遍薄弱这一现实,在教学内容的选取及教材难度上定位于接近普通高中数学水平,内容偏多,难度偏深,这给学生的学习及教师的教学都带来较大困难。另一方面,现有教材缺乏对普通文化课定位的针对性。2008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要按照培养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素养,服务学生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功能来定位。而现行中职数 学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专业和社会实践的联系不够紧密,影响了文化基础与专业的有机结合,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教师因素 中职教师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主力军,教师的激情、创新和实践是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教师的工作心态及教学观念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质量,关系到能否真正实现中职数学课的教学目标。就工作心态而言,目前中职学校数学教师存在的问题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浮躁。部分教师面对基础较差的中职学生,心浮气躁,在课堂上经常训斥、挖苦学生,师生关系紧张,课堂教学几乎无法进行,教学效果难以保证。二是困惑。部分教师在教学上感到非常困惑,不知道怎么教才好。三是放任。极个别教师对学生采取放任的态度,不管学生课堂纪律如何,都以不变应万变,一讲到底。(三)教法因素

首先,一些教师缺乏对中职生的全面了解,对他们的学习基础、心理特点没有足够的认识,教学上遇到困难,一味埋怨和批评学生。不能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做好学生引导作。其次,大多数数学教师无法把数学知识与专业学习联系起来,从而影响到应用性教学的开展,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力不足。(四)学生因素

一些中职生对数学课有一种厌学情绪,其主要表现是,把数学学习当作一种负担,对数学学习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无法按时完成数学作业。究其原因,一是学习基础普遍较差。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是在初中阶段学业成绩中等及中等以下的学生,80%以上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学习困难,很多学生对理论学习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较弱。

二是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没有明确的目标,抱着无所谓的学习态度,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三是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不正确。由于中职课程与初中课程不同及教学方式的改变,学生课后自由支配时间多于初中,而学生并没有自觉养成与中职学习相适应的学习习惯。

三、中职数学教学走出困境的对策

(一)突出重点,优化教学内容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合理地组织教材内容,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关系到教学效率和效果。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专业特点出发,从未来学生就业需要出发,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取舍、增删、整合,教给学生必备的、有用的、学得会的知识。一是可新增一章数学预备知识。预备知识包括多项式的运算、整数指数幂的运算、解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的性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等,主要目的是为学习中职数学打基础。二是在注重数学知识系统性的同时,在“基本、够用”的前提下突出职教特色。数学教师要了解学生专业的相关知识,教学中注意与专业课相沟通,在注重知识系统性的同时,根据各专业的特点选取或添加适当的教学内容,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改革教法,激发学生兴趣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对教学方法建议是:“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出发,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征,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与保持,学习信心的坚持与增强,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包括思维参与和行为参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为此,教师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改革理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关注学生情感,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1.数学知识生活化

一是从学生身边的事例中引人数学知识。如讲“集合”知识,就以所教班级的学生为例。全班同学能否组成一个集合?“全班同学”(集合A)与“全班男生”(集合B)有何关系?“全班女生”(该班全部是男生)能否组成一个集合?如果能,组成什么集合(引出“空集”概念)。这样举例,学生既感到有趣,也容易理解数学知识。二是用通俗幽默的生活语解释深奥的数学知识。张奠宙曾举过一个生动的例子解释什么是方程。他说:“方程’的思想,说穿了不过是‘拉关系’,为了认识‘未知数’先生,必须清‘已知数’先生为媒介,找到一种关系,根据关系就能认识‘未知数’先生”。三是充分挖掘数学的文化内涵,帮助学生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如在讲正弦函数图像时。引导学生体会初唐诗人陈子昂的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其可理解为诗人处在原点,天地各为X轴的正负半轴,正弦函数图像沿着X轴左右两边无限地伸展着。四是引导学生解决生活中或本专业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觉得学好数学非常重要,增加学习的动力。2.师生关系情感化

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的重要因素。要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建立深厚的师生情感。尊重学生。中职生在初中学习阶段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他们的学业成绩处于中下游水平,长期得不到来自教师的真切关注,往往处于被忽略、被否定的境遇中,学习信心受到严重挫伤。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尤其对基础差的学生要倾注更多的情感关怀,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畏难情绪。教师要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要多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让学生体验成就感。教学中,教师多进行鼓励性评价,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就会增加学习自信心,获得学习成就感。教师要起示范作用。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必须做到。教师还应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知识水平,珍惜参加进修研讨的机会,积极参加教改实验,研读中职数学的专业刊物,积累教学教改新信息、新经验,为数学课的教学引来源头活水。3.教学方法多样化

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即使在一堂课的教学中,也应坚持一法为主,多法并用。目前,数学教学方法层出不穷,如探究式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自主讨论式教学法、碰壁点拨;式教学法、创设思维情境式教学

法,等等。但无论采用哪一种教学l方法都必须重视三个问题。一是在:教学内容的展开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上,坚持从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出发,从学生日常生活与专业的实际需要出发。二是关注数学的学习|过程,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借助直观,多举实例,引导学生由感知到分析、判断、推理,再进行抽象概括,或形成概念,或总结规律、方法,然后理论联系实际,加强数学应用。三是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不能用自己逻辑推理式的标准要求学生,要更多地利用情景导入方式,数形结合方法等感性思维模式引导学生学习。4.教学手段现代化

教师应更新观念,优化传统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多媒体技术的优势,重视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适当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形象,化难为易,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合理评价,改进考查办法

为了充分发挥考试与评价的导向和激励作用,笔者所在学校在实践中探索了新的学生学业成绩考查评定办法:取消期中考试,学生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构成,各占50%。学生平时成绩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项为平时表现,占15%,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态度,到课、听课情况,配合教师教学等方面评定;第二项为平时测验,占15%,要求任课教师每学期至少组织两次平时测验;第三项为平时作业,占20%,由学生平时作业平均成绩乘以20%。在这样的评价方式下,学生可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争取到更好的学业成绩。

参考文献:

[1]王欢.关于中等职业教育文化课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9):73-78.

初中国画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初探 篇5

中国画是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经历了自身发展的辉煌岁月,它不仅为我国历代各族人民所珍爱,同时也对世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在漫长的发展中经过对自身表现形式的反复锤炼、升华而日臻完善。它的高度不单是艺术技巧的高度,更是修养的高度,人格的高度、民族精神的高度,是“技道合一”的艺术表现达到神化的高度。然而,当今的许多中学生在如此灿烂的艺术面前却产生出如此强烈的陌生感,他们不认识国画,大多数学生对国画不感兴趣,他们找不到这种艺术的内涵与自身现实生活、人生观、价值观的契合点。

是什么原因使他们在看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绘画会肃然起敬,看到印象主义、超现实主义绘画会感到惊讶无比,而看到中国绘画会冷漠,甚至有些轻视呢?

一、初中生轻视中国画的原因

1、和学生们从小接触的绘画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当学生会涂鸦时拿的画笔,是油画棒、水彩笔,水粉笔„„也会拿毛笔玩一玩“水墨游戏”但也只是偶尔玩一玩而已,可以说接触的基本上都是西洋绘画的工具,对中国绘画所要用到的学习工具极之生疏,更不要说会画得好了。上到初中后,也很少接触国画。

2、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够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用国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体现造型活动的乐趣”;“„„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可以说“国画”课程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传统教学”,更不可能也不应是成人水墨画技法的“传授教学”,但很多老师,还是老一套,注重的只是专业知识和技能技巧传授,学习表现的内容往往仅局限于教材和书本,不能很好的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学生跟随教师一笔一画的“依葫芦画瓢”,在这种概念化程式化的学习方式下,学生们的思维空间、想象空间,表现空间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所以学生不喜欢学国画。而更有某些老师,觉得进行国画教学学生所要带的学习工具太多,觉得麻烦,所以没有进行国画的教学。

3、和我们的社会历史、现实状况有关系。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开始对我国实行经济、文化侵略,以及以后的以学习西方文明为目的的历次运动,都或多或少影响了人们。中学生也深受其影响,尤其是毗邻港澳的学生,更是对国画知之甚少。

4、现在的美术院校美术入学考试全都考素描、色彩(水彩画或水粉画)就连创作也是具有明暗效果的西洋画画法。我想要是不考虑时空的话,八大山人去考美院一定会落榜的。有很多喜欢画画的学生,志愿报考美术院校的学生也只是主攻素描和色彩,对于国画是不会去过问的,哪怕是喜欢国画的学生也只是欣赏一下而已,绝对不会去花太多的时间去练习画国画的。由此可知美术院校的入学考试科目大大的影响了学生学习国画的欲望。正因为如此很多国画新人画的国画少写意,哪怕是工笔画也是用画西洋画的技法去表现国画,成了用中国画颜料去画西洋画的画。中国画讲究表情达意,画人、画物讲究“神”,呈现的画面必须具有趣味感和意象美,表达的意境是画家真实的内在审美。然而,在当代中国画创作中,画家注入的感情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制作”和矫饰。一个明显的现象是许多年轻人热衷于将细致推到前所未有的极限。以人物画为例,牛仔裤的纹理、皮鞋的光亮可以被一丝不苟地刻画出来,甚至连画中人物脸上的汗毛孔和青春痘的印迹都惟妙惟肖,唯独不见的是人物彼时彼刻的血肉神情。上海中国画院创作研究室副主任张培成说,这样的作品乍一看蛮细致、蛮像,甚至颇有几分淋漓尽致的感觉,但已经丧失了中国画的意韵,让人看了很累!齐白石说:中国画妙就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即便是造型方式偏向于写实的古代工笔画,最终也没有丢掉写意。看,这就是自少学习西画而没有学习国画所得到的结果,中国画完全西化了。这种局面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西方美术教学体系对中国画创作的“植入”。

二、改变现状的对策

(一)面对不同文化的差异,我们应采取什么态度

中国的炎黄子孙,生于斯,长于斯,对待不同文化的差异,我们不能像某一知名画家对学西画的学子们说:洗干净你的脸吧,不要像西画一样把人画成阴阳脸,要把脸洗干净。这样地全盘地否定排斥也不可取,必竟画里面呈现光感并没有什么不好,那么我们要采取什么态度呢?面对多姿多彩的世界文化,我们千万不能迷失自己,不能失去自身的独特性,要珍惜自己的精神家园,应该对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有所认识,有所传承。中国画是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在世界美术艺苑中独树一帜,水墨画融诗、书、画、印为一体,代表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修养和内涵,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之瑰宝和骄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随着国门的开放,国际间文化交流的频繁,中国画以其独特的艺术性吸引了世界的眼光,打动了人们的心灵,越来越多的人想了解它.毕加索大师曾偷师中国水墨画,他对中国的书画很着迷,觉得中国画的画法是一门了不起的艺术,认为只有中国才有艺术,还听说达芬奇就学过国画,国画还画得很不错。对于很多外国人来说,中国所有的艺术都是一种很珍贵的宝贝!中国有许多东西外国人一直在研究,他们很好奇,有很多外国人都会花高价买国画,但前提是你的国画要有吸引别人的地方,不庸俗,有中国特色最好!看,老外这么热衷于国画,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子民,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丢掉我们的国粹呢,如果我们不好好的学习和继承我们的书画国粹,那么又怎能画出有中国特色的国画呢?!所以我们哪怕要改革,也要在学习传统的基础上有所突破,不能完全的丢掉传统。更不能连传统的中国绘画都不认识。

(二)、面对初中国画教学,我们应该怎样教

1、激发学习兴趣。当学生对学习对象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好奇,认识到学习任务的意义时,就会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活动,学习起来便感到其乐无穷。由于学生对国画十分生疏,如果以传统的模式进行教学,机械地临摹老师的范画,学生容易产生厌烦情绪。我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一是采用尝试法进行教学。刚开始学习的时候,让学生先尝试体会,再进行适当的示范,然后再让学生来尝试,让他们体会到国画的墨趣。这样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了,学生就乐意用国画的形式来进行绘画。二是采用多种表现方法。如采用揉纸法、没骨法、填色法、点染法、晕色法、平涂法、擦染法、洒落法、拓印法、加剂法等等,使学生利用各种表现手法来对心中的事物进行描绘,使之能获得成功感,增强创作热情。

2、在“玩”中训练技法。学生生性好动,敢于去画,敢于去想象。教师应巧妙地利用这一特点,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掌握技能。如画“瓶花”利用破墨的方式进行教学,先用浓墨(或色)画各种不同的线描的画,然后用淡墨或水(色),点在画的中间,利用水的张力,以及宣纸的特征,使画产生了漂亮的肌理效果,由于水分的多少或时间的长短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学生对这种效果,表现得非常兴奋,而且胆子也大,在这个玩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水分的多少对画面产生的效果的作用。就这样,玩和画相结合,学生对各种用笔、色彩间的关系、疏密关系等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了国画的用笔和用墨,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在生活中学画。艺术来自于生活,在生活中发现艺术。如果国画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贴近他们的生活,画他们喜欢的生活内容,相信学生会更加喜欢,乐意去画。我在教学中重视让学生深入生活,可以表现生活中的事物,如鞋、花瓶、自行车、田野的树等静物,还可以表现生活中的某一场景,如卧室的一角、我的窗前等,也可以表现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如愉快的星期日、乘凉晚会„„等等,这样既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也为学生的自由发挥提供了广阔的天地。这些对他们来说是非常熟悉的,所以画起来非常好,学生的创造思维也得到培养。

4、在绘画中培养创新意识。陶行知先生说过:“世界上人人是创造之人,时时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培养创新意识,首先要创设一种宽松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充分开展创造认知活动,产生乐于创造要求,还要建立民主、平等、亲密、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安排上,必须开展有利于产生联想的指导和有利于创造思维的活动。

山东矿产资源现状与对策分析 篇6

山东矿产资源现状与对策分析

山东矿产资源存在一些问题:总量中等但人均占有量低;小型及中小型矿山比例大;矿产开采强度大,新探明矿产地储量小、勘查程度低,绝大多数矿产新增可采储量低于消耗储量;国民经济建设大宗利用的重要矿产供需矛盾突出,煤炭、石油、金矿、铁矿等资源态势都不容乐观,在矿山开采中还存在资源利用率低、资源浪费及矿山生态环境破坏等.

作 者:彭方思 PENG Fang-si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100083;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山东,济南,250014刊 名:山东国土资源英文刊名:LAND AND RESOURCES IN SHANDONG PROVINCE年,卷(期):21(12)分类号:F206关键词:矿产资源 态势 可持续发展 山东

婚检现状分析与对策 篇7

李树庭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园艺学院 陕西 杨凌 712100)

摘 要:设施农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之一。设施农业就是利用人工建造的设施,为种植业、养殖业及其产品的贮藏保鲜等提供最佳的环境条件,以期将农业生物的遗传潜力变为现实的巨大生产力,获得速生、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产品。本文在分析国内外设施农业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提出目前我国设施农业发展中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工厂化农业设施农业对策

Abstract:Agricultural facilities to measure a country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mark of degree.Is the use of facilities agriculture man-made facilities, for planting, breeding and its products provide the best fresh-keeping of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in order to biological genetic potential in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ve potential into reality, obtain fast-growing and high-yield, high-quality, high-efficiency produce.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facilities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at home and abroad at present in our country is proposed,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facilities agricultur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Key words:Factory farming Agricultural facilitiescountermeasures 引言进入21世纪,我国开始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业,难点在农村。为此,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农业已开始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业发展 进入了一个关键的新时期。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正在促使世界农业发生巨大变化,并成为支撑各国农业发展的基石和提高农业竞争力的关键。在新的形势下,我国农业生产正从数量型向数量与质量并重型方向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已成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在这一过程中,设施农业必将发挥重要作用。设施农业就是利用人工建造的设施,为种植业、养殖业及其产品的贮藏保鲜等提供最佳的环境条件,以期将农业生物的遗传潜力变为现实的巨大生产力,获得速生、高产、优质、高效的农畜产品。设施农业是知识与技术高度密集的产业,集成了现代科学领域如信息、材料、电子、能源、机械、生物、建筑、品种、栽培、养殖、管理等现代科学技术,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之一,具有高科技含量、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易于集约化生产等特点,近年来在国内外发展速度很快。

一、国外设施农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国外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在设施农业上的投入和补贴较多,设施农业发展迅速。目前全世界设施农业面积已达到400万hm²。设施农业比较发达的国家主要有荷兰、以色列、美国和日本。另外,法国、西班牙、澳大利亚、英国和韩国等国家的设施农业也都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在上述这些国家,其设施设备标准化程度、种苗技术及规范化栽培技术、植物保护及采后加工商品化技

术、新型覆盖材料开发与应用技术、设施环境综合调控及农业机械化技术等具有较高的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并在向高层次、高科技以及自动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实现了农产品周年生产、均衡上市。设施农业已发展成为由多学科技术综合支持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它以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以及可持续发展为特征,有的已成为其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二)国外设施农业发展的趋势和重点

目前国外设施农业的发展呈现以下的趋势:①温室建筑面积呈扩大化趋势。大型化扩大每栋温室的面积,有利于节省材料、降低成本、提高采光率和提高栽培效益。国外农业技术先进的国家,每栋温室的面积基本上都在0.5 hm²以上,连栋温室得到普遍发展,室高一般在4.5m以上,最高的有6m左右。这种大空间可进行立体栽培,便于机械化作业。②机械化、自动化水平。设施内部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光照度、一氧化碳浓度等)的调控由过去单因子控制向利用环境计算机多因子动态控制系统发展。发达国家的温室作物栽培,实现了播种、育苗、定植、管理、收获、包装、运输等作业机械化和自动化。荷兰Petson花木公司的8000m盆花栽培从播种、育苗到定植、管理等作业只用了3个工人,年产30万盆花,产值达180万美元。美国开发了移苗作业机器人,可将作物幼苗从穴盘中转栽到苗床上。③向无土栽培发展。在设施农业发展进程中,无土栽培正在改变着设施栽培的传统种植方法,成为当今世界栽培学领域里飞速发展的一项新技术。无土栽培具有节水、节能、省工、省肥、减轻土壤污染、防止连作障碍、减轻土壤传播病虫害等多方面优点,已引起世界各国关注。无土栽培温室的发展在国外发展较快,荷兰超过70%,加拿大超过50%,比利时达50%。美、日、英、法的无土栽培面积达到250—400hm²。日本无土栽培作物占温室总产量比例是:草莓66 %、青椒52%、黄瓜37 %、西红柿27 %。已成功开发计算机控制的营养液配制和供给的闭路循环系统。④覆盖材料多样化。除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板(FRP),聚乙烯(PE)薄膜、聚氯乙烯薄膜(PVC)等常用材料外,现已开发了多种覆盖材料。例如聚碳酸酯塑料板(多制成波浪板)透光好、耐冲击强度好,使用寿命长。双层或多层聚碳酸中空板(PC板),重量轻、保温好,价格比较便宜。国外还研制了多利,缀铝遮阳膜,具有不同的遮光率和保温性能,可供用户根据需要选用。⑤发展温室生物防治减少农药施量,发展超低量喷雾设备,开发生物防治技术,使荷兰温室青椒生物防治率达到80%—90 %,日本从1993年也开始发展温室生物防治。⑥温室内部广泛使用喷灌或滴灌等节水灌溉系统。

二、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历史悠久,至今已形成多种类型,其结构由简单到复杂,功能由单一到综合,管理由粗放到集约。设施农业技术的研究开发工作也得到不断加强,设施农业科技项目正受到国家前所未有的重视。继“九五”期间国家科技部将“工厂化高效农业”列入国家重大产业工程项目,投入大量人力、财力与物力进行产业化开发推广后,“工厂化农业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也被列入国家科技部“十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2001年,“设施园艺可控环境生产技术”也被首次列入国家“863”计划。这都反映了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设施农业的发展。20 世纪50年代,我国从前苏联引进的保护地栽培技术,可谓简易的设施农业,然而受制于设施条件和技术手段,设施农业发展十分缓慢,难成规模。20世纪60年代末,我国北方大、中城市郊区才初步形成了由简单覆盖、风障、阳畦、温室等构成的一整套保护地生产技术体系。70年代,地膜覆盖技术由日本

引入中国,很快得到推广,对保温、保墒、保肥起到了很大的作用。80年代,以日光温室、塑料大棚、遮阳网覆盖栽培为代表的设施园艺取得长足进步,形成了以塑料棚为主的与风障、地膜覆盖、阳畦、温室等相配套的保护地蔬菜生产体系。90年代以来,我国较大规模地引进国外大型连栋温室及配套栽培技术,设施农业也以超时令、反季节的设施园艺作物生产为主迅猛发展。到2000年,我国以蔬菜栽培为主体的设施园艺面积已达210万hm²,按绝对面积计算为世界第一。设施园艺的发展基本上解决了我国长期以来蔬菜供应不足的问题,并实现了周年均衡供应,达到了淡季不淡、周年有余的要求。在设施园艺研究领域,我国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不仅试验研究出比 较适合我国气候条件与国情的园艺设施,而且在保护地栽培、节水灌溉、机械化育苗以及蔬菜花卉无土栽培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某些成就,有些研究成果已逐步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与推广。目前,我国设施农业已超越早先的瓜、菜、花卉等园艺作物的范畴,广泛地用于大田作物、水产养殖、畜禽饲养及林果生产等农业的诸多领域。

(二)我国设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设施农业的建设与发展体现了现代化农业相对于传统农业的、一种带根本性的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与进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十分重视设施农业的发展,从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的地膜覆盖,到单栋塑料大棚产生,发展到今天的温室连栋大棚、智能温室节能温室,目前,我国设施农业的面积已居世界之首。然而我国的设施农业在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上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尚有很大差距,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

1.科技含量低。发达国家发展工厂化农业采取的是“高投入、高产出”的高科技路线,而我国由于技术和经济的原因,采用的是低投入、低能耗的技术体系。温室结构简易,环境控制能力低;栽培管理主要靠经验,与数量化和指标化生产管理的要求相差甚远;温室种植品种也大多是从常规品种 中筛选出来的,还没有专用型、系列化的温室栽培品种,设施条件下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始终在低水平上徘徊;

2.设施水平低下。从统计数字上看,我国设施栽培面积很大,但设施装备的水平低下,90%以上的设施仍以简易型为主,有些仅具简单的防雨、保温功能,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土地利用率低,保温、采光性能差,作业空间小,不便于机械操作,更谈不上对设施内的温、光、水、肥等环境因子的综合调控。虽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比较落后的农村经济状况和较低的人民生活水平的需求,但整体设施水平较低,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

3.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我国设施农业机械的配套水平不高,机械化作业水平低,生产仍以人力为主,劳动强度大。现有的产品机型不多,且多为借用已有的陆地用小型耕耘机械。机械化水平低也是制约我国设施农业发展的瓶颈;

4.运行管理水平较低。现代设施农业具有市场、高技术和企业化3个特点,是硬件设施和软件技术的统一体。当硬件设施建成后,软件技术将起到主导作用。设施农业发达的国家除了拥有先进的硬件设施,还需要有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完全与市场相适应的运行管理机制。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起这种管理机制,仍然以经验的和粗放的管理手段为主。硬件设施是可以靠一次性

投资在短时期内建成,而后期管理和运作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预期目标的。此外,我国设施农业目前还存在着如土地利用率低、劳动生产率低、经济效益不太明显等诸多问题。现代设施农业的优势是要靠现代工业管理和生产手段才

能充分得以展示。

三、我国设施农业发展对策的思考与建议

(一)转变观念,正确认识设施农业。

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设施农业的发展程度已经成为当代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为此,我国应从一个战略的高度去认识设施农业,既不能盲目引进、扩大设施农业的规模,也不能对设施农业无动于衷。因此,各地要正确认识设施农业,在制定农业发展远景规划中,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有预见性地、不失时机地将设施农业的发展列入应有的位臵,积极引导经济发达的城市地区和企业集团起步发展设施农业。

(二)发展符合国情的现代设施农业体系。

国外的现代设施农业确有独到之处,其科技含量高、智能化程度高、管理得当。因此,我国应适当引进,以提高我国设施农业水平。但我国幅员辽阔、气候类型多样、地域条件差别大,经济、技术、市场条 件不一,致使我国不同的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各不相同。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发展设施农业,而不能盲目照搬某一国家或地区的模式。必须重视区域特点,因地制宜,找出适合本地的、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设施农业类型,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的设施农业发展体系。

(三)推进设施农业的规模化和产业化。

设施农业是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产业,只有形成相当规模的生产,才有可能形成强有力的品牌效应,从而占领市场,使资源优势得到有效的开发与持续利用,同时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各级政府应在搞好规划的基础上,采取加大投入等政策措施,以有前途、规模大的龙头企业为突破口,集中扶持和培育规模化的设施农业基地,加快设施农业企业的发展,进而推进设施农业的产业化;

(四)大力提高生产者的素质。

先进的设施和技术只有由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人来操作,才能使设施和技术的先进性得以发挥,巨大的增产潜力得以充分体现。目前,我国在设施农业的技术开发、管理等方面极度缺乏高素质的人才,有些关键技术的开发管理与国外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必须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大力普及设施农业的科学知识,注重培养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才,大力提高生产者的素质;

(五)建立设施农业技术创新体系。

发展设施农业必须以科技创新为依托。没有科技含量或科技含量低的设施农业,将无法确保设施农业得到有效的发展,其经济效益也是相当有限的。只有以科技创新为依托,才能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优势、经济效益优势,从而使设施农业能走上一条快速、持续发展的道路。因此,必须加大科研开发力度,切实解决设施农业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难题,重视设施农业相关生物技术的协作攻关,积极开展设施农业配套技术的开发研究,因地制宜地研制和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设施农业设备,建立设施农业技术创新体系。

1.高峰.俞立.卢尚琼.徐青香.于莉洁.GAO Feng.YU Li.LU Shang-qiong.XU Qing-xiang.YU Li-jie 国外

设施农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浙江林学院学报

2.邹岚.杨仁全.蒯慧.程存仁.ZOU Lan.YANG Ren-quan.KUAI Hui.CHENG Cun-ren 北京市设施农业的现状

与建设对策-农机化研究2007,“"(11)

3.李文荣.LI Wen-rong 论设施农业的创新与发展-农机化研究2007,”“(8)

4.叶全宝.李华.霍中洋.张洪程.戴其根.许轲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战略-农机化研究2004,”“(5)

5.刘淑珍.苗香雯.崔绍荣设施农业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农机化研究2003,”“(4)

6.王金双.熊永森.龚永坚.WANG Jin-shuang.XIONG Yong-Sen.GONG Yong-Jian 设施农业管理机功耗分析

与试验-农机化研究2006,”“(7)

7.王军 对我国设施农业工程技术发展的建议 2002

上一篇:八5班家长会下一篇:传动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