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苏州研究院

2024-04-16

东南大学苏州研究院(共10篇)

东南大学苏州研究院 篇1

蒙纳士大学是澳大利亚规模最大的国立大学之一,世界排名约50位。两年来,我校与该校为培养高层次国际化研究生,共同筹建联合研究生院,今年3月,该研究生院获得教育部批准,成为中国首个中外联合办学的研究生院。

揭牌仪式上,易红校长首先致辞,他说,两校共同筹建联合研究生院期间,多次互访、磋商,合作文件就达几千页,联合研究生院的成立是在江苏省政府、维多利亚州关心和帮助以及苏州市政府支持推动下,两校精心筹划、真诚合作的结晶,他向江苏省、维多利亚州、苏州市表示感谢,并向蒙纳士大学表达由衷的敬意。

蒙纳士大学校长拜恩在讲话中认为,联合研究生院的成立将为两国最优秀的人才提供共同承担时代面临的技术、环境和社会挑战的机会,有利于两地人民加深友谊、相互体察对方文化,他相信该研究生院将成为亚洲最好的研究生院。

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州长泰德•百鲁率团参加了揭牌仪式,他将新落成的联合研究生院视为成为两国、两地、两校之间友谊的标志。

苏州副市长王鸿声指出,作为首个中外联合办学的研究生院,东南大学-蒙纳士大学苏州联合研究生院也是澳大利亚高校在中国设立的首个研究生院,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将为苏州工业园区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据悉,东大—蒙纳士苏州联合研究生院位于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公共学院7、8号楼,地上建筑面积约4.3万平米,可容纳师生人数约1600名,并配备了最先进的研究设施和设备。联合研究生院实施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发展总规模为1450人,国家统招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指标分别为每年350名和150名。学生参加国家规定的统一入学考试,根据国家研究生学制进行培养,课程将由蒙纳士大学和东南大学的教学人员用英语讲授,学生们有机会在墨尔本的蒙纳士大学完成部分学业,毕业时可获得东南大学和蒙纳士大学授予的学位。今年9月初,研究生院迎来首届86名研究生入学,他们将在计算机技术、工业设计和交通工程三个专业攻读研究生学位。

东南大学苏州研究院 篇2

大学科技园是“三区联动”的主要载体,是大学和社会连接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于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具有重要作用[1]。苏州作为全国第二大工业城市和国际新兴科技城市,近10年来,高新技术产业得到了快速地发展,2010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9022.67亿元,占全国的11.8%,占江苏省的29.7%。十二五期间,苏州将建设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最重要的副中心城市、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国际新兴科技城市。但苏州地区作为世界制造业的生产中心,缺乏自主创新能力,而积极推进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已经成为苏州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措施。目前,苏州市已有大学科技园8家,其中国家级大学科技园6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因此进一步推进苏州市大学科技园的发展对对于提升苏州自主创新能力有重要意义。

2 苏州市大学科技园建设的现状

2.1 已经具有相当规模和数量

苏州地区第一家大学科技园是2007年7月挂牌成立苏州大学大学科技园,在苏州市政府的大力扶持下,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苏州地区已经建有大学科技园7家,大学科技园已经具有相当规模和数量,如表1所示。苏州生物纳米技术大学科技园成立于2010年11月10日,为国家大学科技园,这也是全国首个以专业化为特色的国家大学科技园。苏州大学大学科技园已有在孵高科技企业100多家;常熟大学科技园采取“十五校一府”相联合,即东南大学、常熟理工学院等15所高校和常熟市相结合的“多校一园”模式,已入驻企业61家。苏州本土机构设立的大学科技园有5个,分别是苏州大学大学科技园、苏州科技学院大学科技园、苏州生物纳米技术大学科技园、常熟大学科技园,苏州博济科技园。异地高校设立的分园有3家,分别是东南大学苏州科技园、西安交通大学苏州科技园、中国科技大学苏州科技园。苏州大学大学科技园、苏州生物纳米技术大学科技园、常熟大学科技园,东南大学苏州科技园、西安交通大学苏州科技园、中国科技大学苏州科技园等6家属于国家级大学科技园。

2.2 建设和管理模式多样化

苏州区域内大学科技园的建设模式主要分为三种,苏州科技学院大学科技园、东南大学苏州科技园、西安交通大学苏州科技园、中国科技大学苏州科技园均采用一校一园的模式,科技园紧邻学校,主要依托学校的教学科研力量;苏州大学大学科技园采用一园多区的模式,根据学校的校区分布以及地区的产业背景建设不同的科技园,充分发挥学校及地方的优势。苏州大学科技园是苏州市与苏州大学在产学研和科技产业发展方面的合作成果,主要依托苏州大学的科研力量,由苏州大学独资成立苏大科技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负责科技园的运作,分别在苏州的沧浪区、吴江市、工业园区共建科技园,2010年1月被认定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苏州生物纳米技术大学科技园、常熟大学科技园采用多校一园的模式,综合吸收了国内多所高校的学科优势。在管理模式方面,苏州大学大学科技园、苏州科技学院大学科技园属于学校主导型管理模式,常熟大学科技园属于政府主导型管理模式,苏州博济科技园属于企业主导型管理模式,而东南大学苏州科技园、西安交通大学苏州科技园、中国科技大学苏州科技园属于混合管理型管理模式。苏州生物纳米技术大学科技园成为全国首个以专业化为特色的国家大学科技园。

3 苏州市大学科技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1 政府、大学、企业三方的认识存在偏差

当地政府、大学、企业三方对大学科技园的功能和定位的认识存在偏差。国家建立大学科技园的主要目的是依托大学的教学科研实力,将大学的智力资源与地方社会资源相结合,为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结合提供支撑的平台和载体。但我们在调研中发现,苏州某些政府部门往往将经济因素放在第一位,希望通过大学科技园的建设,首先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导致大学科技园在建设中的定位发生偏差。部分大学只是将大学科技园当作学校的“三产”之一,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造成行政效率低下、信息沟通渠道不畅,使得本就缺乏成熟管理机制的大学科技园举步维艰。一些企业只是将大学科技园当作招商引资的平台,将盈利作为大学科技园的建设的主要目标。政府、大学、企业三方对大学科技园认识的偏差直接影响了苏州区域内大学科技园功能和作用的发挥。

3.2 缺乏规范化的管理运作机制

苏州区域内一些大学科技园与大学、政府、企业等的关系尚未完全理顺,科技园的管理模式、运营方式尚处于探索之中,市场化、企业化的运行机制难以在科技园运营中得到有效运用,大学、政府、企业三方没有形成利益共同体。苏州区域内大学科技园的管理公司大多是由学校独资成立或者由政府、学校、创投公司合资成立的股份公司,管理队伍一般来自两方面人员:学校产业部门和学校科技部门,大多是学校里面的教师和行政人员,这种现状造成部分管理人员并不完全具备大学科技园的运营能力,也缺乏企业实际操作经验,使得大学科技园缺乏规范化的管理运作机制。一部分大学科技园的管理公司往往机构设置简单,一人多职,只是做一些事务性的工作,造成入园企业在有具体要求需要与科技园接洽时,往往找不到合适的对口部门,一些信息也不知该从何处获取。受到行政体制因素的制约,一些事务需要层层上报及下达,影响了办事效率。

3.3 园区的软、硬件设施配套能力较差,与城市资源衔接不紧密

苏州区域内一些大学科技园,在软、硬件设施上与社会资源衔接不畅,无法为地提供入园企业和人员提供便利的商务环境,舒适的工作生活场所、条件等研发环境条件。例如,常熟大学科技园周边的餐饮、服务等生活配套设施不齐全,距离市区较远,公共交通也不是很方便。一部分大学科技园没有完全融入苏州的区域创新体系,商业网络、信息网络、产学合作网络、个人关系网络等社会网络还没有建立起来,大学科技园自身的物业管理也不完善,与社会资源处于隔离状态。

3.4 缺乏战略规划,没有突出大学的特色和优势,未形成“三区联动”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苏州区域内某些大学科技园在制定战略规划时,缺乏主动融入苏州市科技—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的意识,科技园的规划与苏州的科技、产业和空间规划脱节。大学科技园的技术溢出效应较弱,还没有形成“三区联动”,即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三者联动发展。部分科技园自身发展也缺乏长远规划,在入园企业选择时,没有甄别,只是单纯从招商的角度引进,科技园内的企业各式各样,没有形成优势产业和产业集聚,大学的优势科研力量和特色学科也没有体现,使得大学科技园沦为一般的工业区。

3.5 大学科技园孵化器功能未充分发挥

大学科技园的主要功能应该是孵化器,以孵化高新技术企业、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为主要目的,是孵化中小型科技企业和培育科技企业家的基地。但苏州区域内大学科技园孵化器功能未充分发挥,投融资渠道不顺畅,目前大学科技园的投融资主要源自苏州市政府、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大学为孵化高新技术设立的科技专项基金、银行贷款等,产业资本的风险投入很少。虽然,苏州市颁布了一些扶持性政策,如注入开办资金、提供税收优惠、资金补贴等,但这些政策往往是一次性供给,缺少连续性,并时常不能落实到位。并且一些孵化器运营绩效低下,为企业产业化需求提供专业化服务不足,导致一些在孵企业离开大学科技园。

4 推进苏州市大学科技园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4.1 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加大政策、体制和机制创新力度

世界著名的大学科技园,如美国斯坦福科技园、英国剑桥科学园、印度班加罗尔科技园,国内先进的科技园,如南京大学科技园、台湾新竹科技园和同济大学科技园,它们在与地方全面融合发展方面创造了很多的成功经验,苏州应该积极借鉴,加大政策和机制创新力度。例如,英国剑桥大学利用学校的优势学科与科研力量为剑桥科学园及周边的高新技术企业提供有效的孵化技术,科技园的服务并不局限于园区内,而是辐射到整个城市[2]。从目前发展的现状来看,苏州区域内大学科技园与美国斯坦福科技园有很大差距,因此不可能走硅谷的以市场主导为主的产业高端发展道路。应该学习印度班加罗尔的经验,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利用政府政策的大力推动和引导[3]。

应该统一对大学科技园功能和定位的认识,地方政府、大学、企业三方形成利益共享、融合发展的新机制,实现行政管理与市场运作协调发展。科技园应该采取公司化运行机制,面向整个社会整合资源,各方可以以投资入股的方式,参与园区的建设,利益共享,实现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使大学科技园真正成为区域创新系统中主体。并借鉴深圳虚拟大学科技园的成功经验,创办苏州虚拟大学科技园汇集国内外知名高校的人才、技术、信息等综合智力优势和苏州的社会资源优势。

4.2 促进“三区联动”的形成、强化“溢出效应”

大学科技园的成功发展是社会各生产要素的有机组合,是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三者联动发展的必然结果。苏州当地政府、大学科技园的管理机构、园区企业、大学和公共社区应该发展成一种和谐共生的关系,形成完善的社会网络和创新网络,并以此为基础不断强化大学科技园的“溢出效应”。应该积极鼓励苏州本地企业与大学、科技园区机构通过多种形式,尤其是以产学研项目为重点开展合作,鼓励联合成立研发中心,积极促进有利于产业技术创新的环境的形成,为技术转移创造条件。应将创造可以实现国际化交流对接的场所和商务环境条件、高端人才的创新环境与条件、舒适的工作生活场所与鼓励创新的人文环境作为大学科技园建设重点。

4.3 降低创新要素聚集的成本,与国家级高新区形成良性互动

要加强与苏南地区国际级开发区、高科技园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有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的政策环境的形成,并积极引进来自于上海、南京的创新要素,降低创新要素聚集科技园的成本,从而促进创新要素向大学科技园的自然流动。积极利用苏州的国家级开发区,如苏州工业园区、苏州国家高新区、昆山开发区的科技服务优势,并承接上海知识密集型服务产业的溢出,建立与战略规划和特色产业紧密结合的科技服务平台,将世界一流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等引入大学科技园,并建立具有国际经验的创业导师队伍,打造国际化、品牌化、专业化的科技载体。

4.4 突出战略规划,围绕大学优势学科,促进产业集聚

苏州区域内大学科技园应该依托各大学的科研优势,结合苏州科技和产业发展需要,突出战略规划,围绕各大学的优势学科形成创新源头,从而进一步形成专业性的产业集聚,形成特色[4]。苏州大学科技园应该依托苏州大学在光学工程、新型纺织(丝绸)、核医学、材料科学等优势学科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苏州科技学院大学科技园应该突出在环境科学、土木与建筑工程方面的特色;常熟大学科技园应该适应常熟市的新型纺织、新兴电子、高分子新材料等产业的发展需要。三大名校的苏州科技园应该利用其海外留学人员数量较多的优势,吸引海归校友入园创业,同时,还应该为本校教师和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创业、实习或就业机会。大学科技园应该利用苏州市外向型的经济和国际高科技制造业发达的优势,吸引跨国企业的研发机构入驻园区,以提高科技园的技术层级,形成苏州本土企业、外资研发机构、大学的良性互动。

4.5 引入外部风险投资基金,突出高效孵化器功能

苏州区域内大学科技园应该拓宽投融资渠道,积极引入外部风险投资基金对在孵企业进行投资,尤其是利用苏州经济国际化程度高和靠近上海的优势,引进海外的风险投资公司,创新投融资平台和机制[5]。积极创新园区孵化器的网络平台,加快高科技孵化产品产业化进程。并引导科技园孵化器服务功能差异化,构建面向中小型科技企业的孵化器和快速成长企业的专业化加速器。把大学科技园作为研究生、本科生的教学实习基地,与大学合作培养商科学生,将培育科技型企业家作为大学科技园的重要任务。在大学教师、研究生、本科生中有目的地培养既熟悉科研和学术研究,又熟悉企业管理的战略型科技企业家。

摘要:分析苏州市大学科技园建设的现状,系统研究苏州市大学科技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进一步推进苏州市大学科技园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苏州,大学科技园,建设,对策

参考文献

[1]孟媛,陈敬良,等.“三区联动”发展战略的中外对比研究及启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0):28-30

[2]马仁锋,张海燕,等.大学科技园与地方全面融合发展案例解读[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3):42-46

[3]夏海力,廖瑛.印度班加罗尔的经验对苏州市提升科技竞争力的启示[J].科技管理研究,2006(3):44-47

[4]黄亲国.大学科技园与大学学科建设[J].教育研究,2006(5):41-45

东南大学苏州研究院 篇3

摘 要:本文针对苏州市大学生女足的发展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设性意见,以期助益于该市大学生女足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苏州;大学生女足;现状与对策

足球是世界第一大运动,在全球普及程度很高,我国的女子足球运动开展得较早,也取得了奥运会和世锦赛亚军的好成绩。然而这种优势没有得到延续,踢足球的女孩也越来越少,很多人对女孩子踢足球存在偏见,使得女子足球在我国发展得不好。在苏州市十四届体育运动会中,女子足球作为比赛项目之一,带动了苏州市大学生女子足球的开展,提高了大学生女子运动员的积极性。比赛反映出苏州市高校女子足球队的发展现状,同时,女子足球在高校的开展也存在许多问题。

一、苏州市大学生女足现状

1.市运会比赛情况

此次大学生女足市运会比赛分两个组别,本科院校组和高职高专组,一共六支队伍。本科院校两支队伍,高职高专四支队伍,共有四场比赛,女孩们在足球场尽情展现自己的风采。此次比赛的举办,促进了高校女足之间的交流,提高了女足队员对足球的热情,也让更多女生开始观看足球,喜欢足球,参与到为女足队员加油的队伍中来。

2.大学生女足训练时间不足

在苏州高校各女足代表队中,女足队员都是普通大学生,进入大学才开始参加训练,没有足球基础,且训练不系统。据调查,只有一所学校坚持长期训练,每周训练三次,每次一个半小时,当学习和训练发生冲突时,训练要为学习让路。其他五个学校只有在比赛临近的时候才集中训练,也不能保证大赛开始前每天训练,队员出勤率不高。队员们既要合理安排好学习时间,又要利用业余时间参加训练,没有训练时间的保障,也就造成对足球理解的欠缺,整体训练水平不高。

3.高校对女足的重视和投入不足

大学生女足的发展离不开学校的重视和投入,球队的经费来源主要依靠行政拨款,而拨款的多少取决于学校对这个项目是否重视。女子足球普及率低,要想使女子足球队生存与发展,就要筹集更多的资金,没有经费很难维持球队的正常运行。只靠学校拨款远远不足,这次比赛,没有球队有赞助商,有的队员没有专用的足球比赛鞋子,各个学校也只有一套比赛服装,可见学校对女足队员的待遇令人担忧。

二、建议

1.增加比赛机会

苏州市市运会比赛四年一次,男子大学生比赛一年也只有一次,比赛场次少;应定期举行全市性的大学生女子足球联赛,增加对外交流的机会,开阔队员视野,提高对抗能力,使各高校女足运动员有更多的机会参加比赛,增强女足队员的学校荣誉感。很多学校在比赛之前才开始组队,球队平时训练就没动力,个人和整体提高缓慢。要想保持队伍的延续性、长期性,需要每年安排比赛,增加女足队员之间的交流,使队伍保持系统训练,不要临时抱佛脚。

2.提高训练数量和质量

苏州大学生女足运动员在上大学之前没有任何足球训练的基础,都是在进入校队之后才开始训练,运动员身体素质较差。学校挑选女足队员的时候也是从对足球感兴趣的女孩中挑选,选择范围很少;且足球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没有长久的坚持很难有快速的提高。在训练中,运动员自身的身体素质也影响了训练的质量,要增加基本功的练习,提高其在对抗中完成技战术的能力,增加训练的次数和时间,每周保持一定的训练数量,与高水平运动队训练量接轨。这需要学校制订相应的政策,鼓励并且约束队员参加训练,让她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训练中来,提高竞技水平。

3.增加足球课程和球队建设

足球是团队项目,也是很有趣味的一项运动,应在大学校园里大力开展女大学生的足球活动,设置女子足球课程,增加课时安排,让更多的女孩子选修足球课程,了解足球,接触足球,培养兴趣,改变只有男孩子踢足球的观念,让其积极参与到这项运动中来。同时,教师对男生和女生也要区别对待,多组织趣味性游戏,使女生享受踢足球带来的乐趣。这不仅有助于锻炼身体,提高协调性,还提高了同学之间的团队协作能力。

参考文献:

[1]胡小善.透视美国女足大联盟[J].足球世界,2001(23).

[2]邓芳.对世界女子足球运动的调研与思考[J].中国体育科技,2002(1).

[3]郎健,扬国庆,王长权.中国大学生女子足球运动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10).

[4]周俊飞.对发展中国高校女子足球运动的思考[J].辽宁体育科技,2003(8).

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篇4

1、招生类别:自费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自费兼读(在职)硕士研究生。

2、资格

⑴ 应是香港、澳门或台湾永久居民。

⑵ 报考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须具备与内地(祖国大陆)学士学位相当的学位或同等学力,年龄一般在四十岁以下。

⑶ 品德良好、身体健康。

⑷ 有两名副教授以上或相当职称学者的书面推荐。

二、收费标准

自费全日制研究生的学费标准参照内地委托培养研究生的标准收取。具体收费标准按我校财务处有关文件规定。

非全日制自费研究生的收费标准,由学校根据以上标准和教学计划予以折算收取。

三、报名时间及地点

1、报名时间:每年12月1日至12月20日(具体以教育部规定的时间为准)。

2、报考地点:

⑴ 广东省高校招生办公室 联系人:施靖波

地址:广州市中山大道69号,邮政编码:510631,电话:(020)38627815,图文传真:(020)38627816。

⑵ 京港学术交流中心 联系人:邹重华

地址:香港铜锣湾摩顿台5号百富中心16楼,电话:(00852)28936355,图文传真:(00852)28345519。

⑶ 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联系人:于鹰宇

地址: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5号,邮政编码:100081,电话:(010)68453458,图文传真:(010)68948227。

⑷ 澳门高等教育辅助办公室 联系人:郭淑华

地址:澳门巴掌围斜巷19号南粤商业中心十三至十五楼,电话:(00853)3969322,图文传真:(00853)322340

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可任选一地报名,并在该报名点安排参加考试。

四、考试

1、报考硕士研究生者初试科目为外国语及二门业务课。每科考试时间为三小时,均为笔试。

2、初试合格者,复试与否及复试地点、时间、内容、方式另行通知。

五、录取

根据考生的报名材料、考试成绩、导师意见及体检结果综合审查后,确定录取名单。录取通知书一般于六月中旬由研招办函寄考生本人。

六、入学

新生于每年9月份入学。具体时间以录取通知书为准。新生报到时,由学校进行身体复查,不符合入学条件者,取消入学资格。

新生应按时报到,如有特殊原因不能按时报到者,须书面向学校请假,无故逾期两周不报到者,取消入学资格。

苏州大学200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公布,请点击查看。

东南大学苏州研究院 篇5

苏大教 [2002] 73号

一、推荐名额

依据应届本科毕业生人数及当年硕士招生专业等因素,由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对当年下达的名额进行分配后报学校确定。基地专业的分配比例基本为毕业生人数的50%。

二、推荐条件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二)三年学习成绩优秀,文科类:每门课程均在75分以上(含75分)且学位课程平均在85分以上(含85分);其它类别:每门课程均在70分以上(含70分)且学位课程平均在80分以上(含80分),并为年级排名领先,大学英语通过六级或四级80分以上(体育学院、艺术学院要通过四级),并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体育成绩合格,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

(四)连续三年被评为三好学生、或公开发表论文者或获省、国家级奖励者同等条件下优先。

(五)根据省教委有关精神,中师保送生不属推荐之列。

三、推荐程序

(一)各院(系)在应届本科毕业生中进行动员,公布推荐名额、条件和办法。

(二)学生自愿申请,并经班主任和两名主要业务主讲教师书面推荐。

(三)凡申请且被推荐者必须前往校医院按照要求通过体检。

(四)在广泛征求师生意见的基础上,由院(系)考核小组进行面试,然后由院(系)审核(参照体检结果),确定拟推荐名单,在院(系)内公布。

(五)各院(系)将拟定的推荐名单及推荐表交教务处,过时不予受理。

(六)由学校推荐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审定并报校长批准后在校内张榜公布。

(七)教务处统一将申请表、体检表送省招办审批盖章后再到指定地点办理免试生的集体报名手续。

东南大学苏州研究院 篇6

470100 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求,改变我国研究生学位类型比较单一的状况,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学位制度,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有关会议精神和国内外举办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经验,参照教育部的有关规定,现拟定了本专业的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是与特种经济动物养殖、水产养殖技术推广和多种经营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主要为特种经济动物养殖、水产养殖技术、多种经营、特种经济动物养殖、农业经济改制、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产、植保、园艺等企事业和管理部门培养应用型、复合性高层次人才。具体培养要求:

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热爱农业,遵纪守法,品德良好,艰苦奋斗,求实创新,能积极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特种经济动物养殖、水产养殖产业化发展、农村经济发展、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美化城镇环境服务。

2、掌握农业推广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掌握解决特种经济动物养殖、水产养殖和园艺规划和建设等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承担特种经济动物养殖技术推广或管理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语,能够比较熟练的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二、入学要求

1、招收对象:主要为获得学士学位后,从事三年或三年以上特种经济动物和水产养殖养殖技术推广、行业行政管理或相关企业工作;或具有国民教育系列大学本科毕业学历,从事四年以上相关实践经验的优秀在职人员;或具有国民教育系列大学专科毕业学历,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六年以上农业推广实践经验者。应届大学本科毕业生被录取为农业推广硕士生的,需在修完研究生课程并从事农业推广实践两年以上,结合农业推广任务完成学位论文,才能进行硕士论文答辩。

2、报考人员经所在单位推荐。

3、报考人员须参加攻读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入学考试。其中,外国语和农业基础知识实行全国统一联合考试。

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1、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最长不超过五年。

2、学习方式: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学习,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要求在校学习时间累计不少于六个月。

3、指导方式:实行双导师制,校内导师为具有农业技术推广、农业、农村管理实践经验的硕士生导师,校外导师为农业技术推广、行业管理部门推荐的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由学校按程序办理聘任手续),校内、校外导师联合指导。

四、课程设置及必修环节

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少于30学分。

(一)公共课程(9学分)科学社会主义

自然辩证法

农业推广学

(二)专业必修课(7学分)动物生产学

动物科学与技术研究进展

农业经济学

(三)选修课程(至少选6门12学分)特种经济动物饲养与保护

特种经济动物饲料学

水生动物健康养殖专题

水生动物营养与饲料专题

农业病理学

农业昆虫学

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专题

计算机在农业中的应用

农业政策与法规

(四)必修环节(2学分)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

1学分 36学时/2学分 36学时/2学分 36学时/2学分 36学时/2学分 36学时/2学分 36学时/2学分 36学时/2学分 36学时/2学分 36学时/2学分 54学时/3学分 36学时/2学分 36学时/2学分 18学时/1学分 18学时/1学分 54学时/3学分 外语

学时/4学分 论文中期报告和学术交流 1学分

开题报告要求在第三学期结束前完成。主要内容包括:选题依据;选题的目的和意义;课题的主要内容和技术难点;主要技术路线等。论文进展中期报告在第五学期初进行。主要汇报研究生学位论文已开展的工作、取得的初步结果、遇到的问题、下一步的工作安排以及是否能如期完成论文等。

五、学位论文

1、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践或者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可以是一个完整的特种经济动物养殖、水产养殖技术推广项目策划、行业设计项目或技术改造项目,也可以是技术攻关研究专题,或新工艺、新材料、新品种的研究与开发。论文选题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特种经济动物养殖、水产养殖技术推广、和行政管理问题的能力。

2、论文形式:

(1)特种经济动物技术推广、项目设计;(2)研究论文

3、评阅与答辩

(1)学位论文的评阅应着重审核:

①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特种经济动物养殖、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生产和行政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②学位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

③作者解决特种经济动物养殖、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特种经济动物养殖、水产养殖生产和管理实际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进展;

④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计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⑤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东南大学苏州研究院 篇7

一、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在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方面占有主体地位, 导师的水平直接影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研究生导师队伍的国际化也是研究生国际化培养中的关键因素。近年来, 学院重点加强了海外人才引进的力度, 引进的高水平国际教员充实了学院的教师资源, 初步建立了一支国际化的研究生导师队伍, 使之成为研究生国际化培养的骨干力量。目前, 音乐学院研究生导师队伍中68%的导师来自境外或国外, 均毕业或曾任教于国际顶尖大学和音乐学院, 如美国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芝加哥大学, 茱莉亚音乐学院、新英格兰音乐学院、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纽约州立大学、法国巴黎国立高等音乐学院、德国科隆音乐学院、西班牙马德里康普顿斯大学等。在学院的研究生导师队伍中, 64%的导师具有博士学位, 他们有着丰富的教学和演奏经验、并具有良好的国际视野, 为学院营造了多样化和国际化的学术氛围。

二、优化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院秉承优化学科结构、突出学科特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原则, 同时参照国内外先进的课程体系, 重新制定了研究生的培养方案。从原来按照一级学科改变成按照研究方向设置课程, 使研究生培养目标更明确、针对性更强。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国际化将为提升研究生的国际竞争力奠定良好的基础。培养方案的设置注重研究生课程的层次, 课程的知识内容一般不与本科的知识相重复, 并且在课程知识内容的设置方面将知识深度和广度有机结合。根据研究生教学与学习的特点, 改革已有的课堂教学方式, 采取案例式教学、研讨式教学等方式使教学方式多样化。培养方案修订的内容提倡因材施教, 根据各研究方向的特点, 比如音乐教育、音乐理论、作曲等, 每个研究方向具有不同的培养侧重点, 因此在课程设置上注重发挥研究生在专业研究方向上的个人才艺和专业特长, 突出研究生音乐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为其个人培养计划的设置留有回旋余地, 使研究生的培养具有良好的灵活性, 既满足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 又能根据音乐教育、音乐理论、作曲等不同研究方向的特点, 对课程、音乐会等进行不同的安排, 科学地设计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及考核手段, 调动研究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形成具有音乐学院特色的研究生课程体系, 进而提高学院研究生教学水平和培养质量。

三、课程教学方式逐步国际化

外籍教师的加入, 为学院建立了良好的国际化语言环境, 在课堂上, 双语教学已成为学院的特色, 《钢琴教学与实践》、《室内乐表演》等课程已完全实现全英文教学。由于刚入学的研究生英语水平难以接受全英文教学, 因此双语教学在低年级研究生的课程教学中起到了良好的过渡作用。由于原版的英文教材具有更好的语义表达环境和良好的理论前瞻性, 因此双语教学过程中尽量使用原版英文教材和英文参考资料。这有利于学生了解音乐专业的一些前沿理论知识和最新发展动态, 同时选择原版英文教材也给学生营造了一个全面接触英语的环境, 包括准确使用音乐专业词汇和专业术语、准确表达音乐专业内容, 有利于熟悉国外的教学思路, 真正使课堂教学从形式和内容上能够与世界主流艺术和专业思想接轨, 也为逐步实现全英文教学奠定基础[3]。此外, 针对研究生在今后科研和学习过程中的需要, 学院为一年级的研究生设置了《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音乐理论与分析》的共同课程, 任课教师采用高水平英文原版教材, 课堂教学使研究生获得了一定的科研意识和规范的音乐学术训练。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吸收先进的音乐专业知识, 还能使其英文阅读能力有所提升。在课程教学师资配备上, 根据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方案的要求, 学院选择具有海外留学经验或海外工作经历、并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教师作为共同课的课程负责人。由这部分教师担任主讲教师, 通过借鉴国外高校的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将学院研究生国际化培养的课程教学提升到更高的层次。

四、规范论文审核与答辩制度

根据国外高校研究生指导的经验, 学院研究生的培养采取导师集体指导制。除主导师外, 学生将选择本系和外系各一位导师来进行论文指导, 以保证论文的质量。知识时代的学科交叉性要求研究生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 而单一导师的知识局限性易导致研究生学习范围过窄、知识结构不宽, 难以适应当前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趋势。实施导师负责制, 辅以导师集体指导制, 将不同学术背景、知识结构、研究方向的导师组成一个导师组来共同指导研究生, 可相互补充, 弥补导师个人知识水平上的欠缺, 有利于学生较为全面地掌握知识, 拓宽研究生的知识面, 提高其音乐水平和综合素质, 能够培养具备宽广学术视野和深厚音乐功底的研究生。实行导师集体指导制, 充分发挥各位指导教师的专业优势, 对研究生进行综合指导, 提高研究生的论文质量。论文通过评阅以后进入答辩程序。以往的研究生由于参加答辩的人数较多, 一个答辩小组一天要完成多个研究生的答辩工作, 每个研究生介绍论文、答辩委员提问、学生回答问题和讨论时间一般不超过半小时, 因而没有充足的时间对论文进行详细评审和探讨, 整个论文答辩过程也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部分研究生的毕业论文答辩常流于形式。学院针对这一问题, 2014届毕业研究生首次采用一人一场的答辩形式, 每人答辩时间不少于一小时, 答辩委员会对毕业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提问, 同时也给研究生足够的时间来阐释论文的思路以及创新点等。

五、鼓励研究生科研与国际化交流

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是研究生国际化培养的重要实践环节。学院成立以来, 大力支持和鼓励研究生科研并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学院研究生论文的发表数量稳中有升, 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会议的人数也逐步增加。2014年我院有4人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3人获得了学校的国际会议资助, 其中有同学赴日本奈良教育大学参加第四届“东亚音乐研究”会议 (Music of East Asia, MEA) , 并在会上全英文发表学术论文。另有学生参加“2014年两岸三地民族音乐学研究生论坛”并发表论文。部分导师也根据自身的科研方向, 通过模拟国际会议等方式积极参与指导和训练研究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提高学生的国际学术交流水平, 培养其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和国际竞争的能力。

拓宽研究生国际交流的渠道不仅要体现在“走出去”, 学院内部也积极为学生营造国际化的学术氛围, 开展多形式的学科前沿讲座。学院有众多外籍或国内教师与国外高校、研究机构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共同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学院充分利用这一部分师资与智力资源, 邀请国外高水平音乐表演艺术家、作曲家等来我院开设各种形式的演奏会、前沿讲座、大师课等。学院在2014年由专任教师带头, 举办了“古典艺术歌曲节”、“世界音乐演讲”等一系列活动。目前已有来自台湾、美国、法国、加拿大、印度等境外、国外的多名外籍专家来我院举办讲座、音乐会与大师课。学生通过与国外音乐大师的近距离交流和讨论, 不仅收获了耳目一新的音乐知识, 更能深刻体会到国外先进的音乐教育理念, 让学生不出国门就能感受到国际化的学术氛围。

六、招收留学生

留学生是衡量一所大学的学术水平和国际学术地位的重要标志。吸引优质国际生源到学院攻读硕士学位, 对促进学生群体多元化, 为学院营造研究生的国际化培养氛围有积极作用。基于学院拥有大量的外籍教师, 很多留学生慕名而来, 2014年学院共招收包括本科生、研究生、进修生共10名留学生, 其中有一名来自哥斯达黎加的留学研究生。这仅是学院招收留学生的第一步, 目前学院还在为留学研究生招生和入学后一系列与生活、学习相关的事宜努力, 为吸引留学生来学院学习创造更好的条件。招收留学生对丰富学院国际化办学模式、提升学校的影响力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

学院在研究生培养方面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当然也有需要不断反思和改进之处, 音乐学院将继续在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严格把关, 并以研究生的国际化培养为目标, 努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周晓蓉, 黄金泉.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 2014, (14) .

[2]穆琳琳, 李一兵, 鲁文晓.研究生国际化的培养模式初探——以信息和通信工程学院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 2014, (22) .

苏州大学:在这里随遇而安 篇8

看风景拾心情

内心的失落让我有些漫不经心,但校车进入校园的那一刻,一幅幅风景还是从不同角度以不同姿势撞进了我眼里,让我不由地端坐起了身子打量。对苏州大学的记忆就是从这里开始。

这里是苏大本部,也是原东吴大学的旧址。本部有很多通向外界的大门,但是正门却是朝西,这似乎不符合中国传统建筑的规范。然而,管他合不合规范,这个西门就是这样开了100多年,见证了从东吴大学到江南师范学院再到苏州大学的变迁。如果它有记录的功能,那些更替的人事恐怕不是几本历史书所能承载的。

由于最早苏州大学的前身是由美国基督教所创办,所以看到与原东吴大学圆拱形校门齐排的几座具有美国西部住宅风格的小楼时也就不会觉得奇怪了。其实何止美国的建筑,透过校门的圆拱,那位于全校中心的“钟楼”,“钟楼”侧面的“孙堂”“葛堂”等,或作欧洲古典式,或仿中世纪城堡式,或效美国教堂式,恍惚间还真以为自己来到了某所国外大学。

后来每有朋友来学校看我,我总不会忘记带他们免费参观这小型的“外国建筑群”,还有接下来就要提到的“小园林”。

苏州园林的名气想必已无需费我笔墨渲染,但是苏州园林的票价倒是值得一提。近几年来,景点门票一路见涨,享誉中外的苏州园林自然不能幸免。由于礼尚往来太多,穷学生时代的我还没有富裕到每来一位朋友都要支付起两张门票的费用。于是,带他们参观一下我们校园便成了常事。

苏州园林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而这些在本部的校园体现得淋漓尽致。更何况,苏大的南校区还有一个名副其实的小园林——“可园”,原沧浪亭的一部分。那可是如假包换的园林,唯一不同的是免费。

苏州园林大多体现的是隐士文化,布局的一招一式无不体现着“闲适”和“归隐”。于是成天在这园林式的校园里生活学习,让我原本浮躁的心竟也渐渐平静下来。我不知道这是好事还是坏事,总之,我不再有被发配“江南”的不甘。没课的时候我可以抱着一本书在“陶然亭”发一个下午呆。忘了要张扬个性,变得很温和。而没多久我就发现,这个校园确实有让我“既来之则安之”的魔力。

桃花深处影双双

爱情,对于学生来说,似乎一直是个比较禁忌的话题,但不可否认的是,爱情确实是大学生活无法割舍的一部分,我一直不觉得这是一个需要隐晦表达的话题。

某年的春天,我带一位记者朋友逛校园,时值烟花三月,桃李争芳,樱花树下,处处柔情。而校园内不少蜿蜒小道沿河而走,河岸边杨柳依依,小道边又是花雨纷纷,成双结对的校园情侣自是不会放弃这样的美好时光。桃花深处,两两相望。

这引起那位记者朋友的万分讶异,他惊觉走过这么多高校,没见过有苏大这么多情侣的。我没有辩驳,只是回了一句,“江南本来就是才子佳人汇聚之地嘛!再说爱情原本就是人类最美好的天性,让它释放出来有何不可。”

这话不是我说的,而是出自我们一位老师之口。那年正值《流星花园》风靡校园,“陪你去看流星雨”成了当时最风行的举动。于是有老师提倡抵制低俗的爱情剧。后来我们那位可亲可敬的老师提出了完全不同的观点。“低俗的不是爱情,是人的思想。”进而告知我们,“谁反对你们的爱情是因为他们嫉妒你们年轻。”此言一落,自是掌声四起。

其实苏大像这样的老师很多。某对情侣在餐厅吃饭,碰到教他们的老师,互相点头微笑。事后,老师再单独碰到那个女生时,甚至会说,“我觉得那个男孩子不错。”有如此开放的心态和宽容的态度,自然不难解释为何苏大校园爱情故事很丰富了。

于是,晚自习时,随时可见情侣互相帮着占座位;有名人讲座时两人一起结伴去聆听大师风采;甚至有兴致的,两人一起选修一门昆曲或苏州评弹,在嗯嗯呀呀中,感受一段莺莺张生的爱情。

宽容才能开出更美丽的花来。两年后,我开始读懂这所学校的另一种精神。

有关怀的地方就有家

苏大的兼容并蓄除了它在建筑形态上极尽古今中外之秀,它的学子来自五湖四海,更多的还体现在它给莘莘学子提供的这充满人情味的环境。

离乡背井,最想念的可能是家乡的口味,这一点,在苏大不用担心。学校每个校区都有4至5个大大小小的食堂,每个食堂都有各自的风格,几乎囊括全国各地的菜肴。有些小餐厅专门为海外同学做些西餐料理。大学四年,我几乎尝遍了每个食堂的饭菜,不过最喜欢的还是东区食堂的拉面区。本身喜欢面食是一个原因,更多的还是出于对那个窗口人的感激。

除了学校的食堂,最让我感兴趣的就是出了西校门的那条十梓街。在这里,一块钱可以喝到一大杯现磨豆浆,五毛钱起步可以吃到香糯味美的粢饭,一块五毛钱就可以做一份软滑可口的鸡蛋饼……一块五的奶茶,两块钱的电影票,周末的下午可以很悠闲很充实。

四年里,这里似乎早已成了另一种意义上的家。舒适体贴,充满关怀,每个地方都插着家的标签。

想起鲁迅先生说,“满洲人住江南三百年,连马也不会骑了,整天坐茶館。”我倒是觉得满洲人到了江南学会了坐茶馆,只不过选择了随遇而安,这也不失为一种良好的心态。起码“坐茶馆”从某种程度上讲是对戎马生涯的告别,太平盛世总该有些不同于兵荒马乱的打算吧。

东南大学苏州研究院 篇9

20苏州大学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参考书目学院专业方向考试科目参 考 书 目教育学院、教育科学研究院 教育学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参照全国统考大纲、参考书目 心理学心理学基础综合参照全国统考大纲、参考书目初试教育经济与管理教育管理学肖宗六《学校管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陈孝彬、高洪源《教育管理学》(第三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育经济与管理靳希斌《教育经济学(第四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王善迈《公共财政框架下公共教育财政制度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

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普通心理学》. 彭聃龄 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心理与教育测量》.戴海崎等 著.暨南大学出版社..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张厚粲,徐建平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实验心理学》.郭秀艳 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发展心理学》 林崇德 人民教育出版社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 钱铭怡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临床心理学》・ 王登峰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

《变态心理学》 钱铭怡 北京大学出版社

《管理心理学》 朱永新 高等教育出版社

《社会心理学》,乐国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人格心理学》 许燕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育管理教育综合参照大纲参考书目教育管理学肖宗六《学校管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陈孝彬、高洪源《教育管理学》(第三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

复试教育学原理教育学原理《教育学原理》叶澜 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育学原理》 王道俊 扈中平主编 福建教育出版社20

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与教学论《教学论稿》王策三 人民教育出版社比较教育学比较教育学冯增俊:《当代国际教育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学周川主编《简明高等教育学》,河海大学出版社版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第三版 ,张剑平,高等教育出版社教育法学教育法学《教育政策学》孙绵涛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教育法学:原理、规范与应用》,申素平,教育科学出版社

教育经济与管理现代学校管理与经营【美】曼昆《经济学原理(第五版)》梁小民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20教育管理教育学《教育学原理》 王道俊 扈中平主编 福建教育出版社年基础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认知神经科学》Michael S. Gazzaniga,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认知神经科学教程》,罗跃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认知心理学〉,王d,汪安圣,北京大学出版社

教育与发展心理学教育与心理研究方法刘电芝主编《教育与心理研究方法》(修订版),安徽教育出版社10月版应用心理学心理测量学《心理测量学》 郑日昌 人民教育出版社工业与组织管理心理学组织管理心理学《管理心理学》(段锦云编著,浙江大学出版社)咨询与临床心理学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 钱铭怡 北京大学出版社应用心理硕士应用心理学无同等学力加试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实验心理学》,郭秀艳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实验心理学》,朱滢,北京大学出版社

苏州大学 篇10

各位考2010年苏州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研究生的师弟师妹们大家好,我是09年考取苏州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研究生的师兄,在这里我想跟你们说一声辛苦了,天气越来约热了,希望你们可以坚持住!考研贵在坚持,希望你们可以放弃包袱,选择了就一定要走下去!我去年的这个时候和你们一样,都是整天在自习室里面奋斗,感觉特别辛苦特别累,但是回顾一下走过来的路,我想要说的是那些都是值得的。我在这里想给你们一些忠告和建议吧,希望可以对你们接下来的复习有所帮助吧。

(1)我可以肯定的说,考行政管理的80%以上是跨专业的,有80%以上是因为不考数学之所以选择的。首先我要说的是,跨专业并不是什么坏事,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毕竟,高考的时候我们可能因为年轻懵懂在周围人的误导或是自己冲动之下想当然的选择了现在的这个专业,可是大学四年才发现自己的兴趣并不在此,而考研就是你实现自己梦想的一个机会!无论是专业还是学校,我们都可以重新选择,高考发挥失常的可以借此实现你当初的大学梦。不考数学的专业很多,法律,中文,政治学,.......而这些专业中最好听的我感觉应该是行政管理吧,行政和管理这两个字无论在一起还是分开都有一种吸引人的地方这些不用否认吧?法律可能需要比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才,所以有一部分人不会选择这个专业,中文需要一定的文字功底可能很多人不敢恭维自己的文学功底吧?政治学呢?又过于死板,无聊,种种原因让你们从众多不考数学的文科专业中选择了这个专业来考。这可能是

为了增加成功的可能性吧,情有可原。

(2)对于行政管理很多人有这样一种误区,认为这个专业离公务员这个金饭碗很近。其实不然,作为本专业的一个师兄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们,两者其实根本没有多大的联系。毕竟,如果联系十分密切的话各个学校早就开行政管理这个专业了,公务员的辅导班还有什么生存的意义呢?无可否认的是行政管理这个专业要学习好多政府管理的技巧和实务,但是这些在公务员的考试中并没有任何体现。所以不要认为行政管理=公务员哦,要想进入公务员队伍还需要加倍的努力,从新开始!

(3)考研是一个过程,一个艰苦的过程。如果你没有做好吃苦,忍受寂寞的准备,那么我劝你现在赶紧放弃吧,毕竟青春和金钱都是浪费不得的,抓紧时间找个自己喜欢做和适合做的东西把大学最后的时光好好的把握住。考研的路上有很多风景,充满着诱惑!当你决定考研的时候你问问自己能不能在寂寞的夜晚一个人端坐在热乎乎的自习室里面安心看书?自己能不能忍受得了不去网吧不去逛街的日子?如果这些回答是肯定的,希望你能一路走下去,如果是否定的,那我还是请你赶紧放弃。你不需要自己骗自己,没有人比你自己更了解你自己,自己好好想一下,然后做出一个坚定的决定!考研路上一路走下去会淘汰很多人。现在这个时期可能你们都是刚刚做好考苏大行政管理的,等六月份你们当中就会有一部分人因为自己的冲动而选择退出;暑假,这是一个关键时期,如果在这个时间段内不能保证高效率的学习,这个时期是退出最多的,十一前后,这个时候退出的人是因为自己对书

本毫无头绪,对自己该做的和该懂的都没有认识到,所以他们选择了退出。考研前的半个月还会有一小部分人退出,这个时候退出是对自己高度的不自信。这样看来,能坚持到最后的人其实没有多少(这其中还包括那些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所以只要你们坚持到了这一步,其实成功离你们很近了已经。我希望看到这个帖子的人都能到这个时期。

(4)我想说说可能你们最想知道的问题吧。苏大今年的招生可能是你们最关系的东西,在这里我就给你们做个详细的分析啊。今年苏大的专业课题目出的偏了点,这你们可能已经听说了吧,出的偏并不一定是很难,偏是为了增加选拔的梯度,毕竟今年苏大600人的报名规模在全国来看也可以说是前几名了啊!今年专业课的份打的松,专业课的分数基本上在105左右徘徊(我所指的是用心答的),今年共复试了60几个,录取了46个,其中只有8个是自费的,最低复试线是349 ,08年是复试了46个,录取了32个,最低复试线是336,其实差别不是很大的。苏大的公费比例本来就很高,再加上2009年开始部属211高校全部取消了公费制度改为奖学金了,所以09年苏大行管报名人数激增是必然的,10年我敢说应该没有09年多了。所以请你们放心的复习吧,不论是跨专业,本专业,在职,在校的考生来说,复试没有多大的区别,基本上是要考初试成绩说话的,复试的透明度我不敢说很好,但是我可以跟你们保证,没有你们想象中的黑暗的,请你们不要在心里给自己设置一个信任障碍,安心去备考吧。

(5)我想说一下自己对苏大现有的四本专业课的一点体会吧!首先介

绍一下自己,我的本科学校是在全国排名40位左右的211 985 院校,专业是行政管理,是当时高考的时候自己选择的,到现在我都不后悔。我的备考经历是这样的,首先选择学校,是在五月中旬完成的,当时我写了三所学校给自己选择:中南财经政法 苏州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最后我选择了地理位置和文科氛围最好的苏州大学,然后是五月二十号把专业课的书买全了,当时金太军的书极其难买,我差点就放弃了。五月份剩下的日子里我进行了仔细的分析和资料的收集,因为当时我有学姐在苏大年行管研究生,所以我信息的获取可能相对容易一些。进入六月份我开始了专业课的初次接触,因为自己是本专业的,四本专业课当时我买了三本,在当时金的书还没有公布为新增参考书目,三本书我本科期间都学过,都有一定的印象,因而看起来也相对轻松一点。陈振明的书是你们最头疼的书吧?里面的内容空洞,晦涩,乏味,让人看了就感觉头大。这本书的好多内容是引自外文著作的,所以晦涩是难免的,这本书的每个章节几乎都可以独立成书,公共政策,第三部门,战略管理 公共伦理.......都是我本科期间单独的一门专业课的,所以这本书看的时候要独立分块来看,不要一口气从头看到底,重点是把握大方向和一些基础理论。夏书章的书我不用说了吧?行政管理专业的经典著作,而正是因为经典所以往往会给我们造成这样一种错觉,感觉书上的东西很容易就能够吸收了,其实这本书要了解的东西对于跨专业的学生来说更多的要来自于这个学科领域,这本书内容不难,不过我建议你们有时间的话阅读一些课外的相关著作吧,特别是和现在政府改革有关的东西。沈荣华的书是让我最讨厌的书,里面

几乎都是条条框框,让人看了就讨厌。书名是《现代行政法学》而不是《现在行政法》,所以它的重点不在法律条文上面,而是要重点理解其中的定义,要素,结构,意义,至于具体法条那是法学专业的学生研究的内容。最后说下当我7月份好不容易等到招生简章出来以后,立即买了金太军的书来看吧。金太军是去年去南京师范大学到苏州大学当院长的,他的书说实话09年出的不多,因为毕竟是刚上任如果一下子把专业课的重点扭转过来避免有点霸道吧?我当时对他的书也是毫无头绪,因为自己本科专业根本没有接触过中央和地方关系,(除了在政治学中略作了解以外),所以我利用暑假的时间泡在图书馆里,把图书馆里有关这方面的资料翻了个遍,自己整理出来了一份关于这门课的笔记,这让我在以后的复习过程中得心应手。这本书主线很鲜明,就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反反复复的说,从不同的视角来说。顺便说一下这本书的重点不在前几章,那些是政治学的东西,重点在后面的章节,希望你们可以把握一下哦!

好了,不说了,写了这么多累了哦,最后再告诉大家几句吧。

Ps1)希望你们可以坚定信心,我可以肯定的告诉你们,苏州大学是平民大学中的贵族,它并不难考,希望你们不要害怕,鉴定信心哦!

(2)专业课希望你们依据书本同时又不要局限于书本,要涉猎大量相关东西来看。

(3)如果你们有任何专业课方面的疑问或是考研路上的疑问都可以发邮件给我的,当然,如果你们需要我去年整理的专业课的笔记资料之类的东西我也乐意帮助你们。

苏州大学 行政管理 2010年 招生目录 专业代码:120401

01行政管理学理论与方法

02地方政府与区域治理

03公共人力资源管理

研究方向

04公共政策与事务管理

05城市管理

06危机管理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初试科目

③604公共管理基础理论

④805公共部门管理(行政管理与行政法学)

复试科目

1、政治学原理(笔试)

2、综合(面试)

初试参考书目:

公共管理学基础理论

《公共管理学》陈振明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第1版。

参考书目 《乡村改革与发展》金太军、张劲松著,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行政管理学与行政法学

《行政管理学》夏书章主编,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第4版。

《现代行政法学》沈荣华编著,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第2版。

上一篇:成品油申请书下一篇: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