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自学”型课堂教学教案

2024-04-16

“引导自学”型课堂教学教案(共15篇)

“引导自学”型课堂教学教案 篇1

“引导自学”型课堂教学教案

“引导自学”型课堂教学教案 欢乐颂 授课时间:1月 上午第二节 班级:三(1)班 总体情况说明: 教材分析: 本课是 学情分析:三(1)班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已初步具备了进行音乐课的自学水平。同时合作的能力正在逐步提高。 教学内容与目标 : 1.显性内容与目标 领会旋律、节奏、力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用热情、庄重的情绪演唱歌曲《欢乐颂》。 2、隐性目标 通过学唱歌曲《欢乐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激发学生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用热情、庄重的情绪演唱歌曲《欢乐颂》。 教学难点: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学习材料:歌纸 课型设计:“引导自学”型课堂结构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用具:PPT课件 环节 学生自学事宜 教师引导事宜 明确自学重点 1、 熟悉歌谱 感受歌曲意境。学会完整演唱歌曲。 2、 在学习过程中简要料了解贝多芬的生平简历及代表作品 导导言: 请大家听一段音乐,思考并说出这段音乐的曲名和曲作者。(《献给爱丽丝》、贝多芬) 2、请学生说出曲名和曲作者 教师:贝多芬是德国著名作曲家,被后人尊称为“音乐圣人”,有着伟大而不平凡的人生经历。为什么人们对他有如此高的评价?他究竟有着什么样的人生经历?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音乐大师,去了解他的故事。(播放贝多芬生平短片) 教师:贝多芬的生活是不幸的,但他凭着坚强的意志和对音乐艺术的酷爱,创作了大量不朽的音乐作品,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音乐遗产。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他的经典之作《欢乐颂》。 (播放歌曲) 围绕重点自学 1、 自学歌谱 (1) 听曲(拍一拍 划一划 感受旋律 哼鸣) (2) 学唱歌谱(随伴奏唱---有感情唱) 2、 自学歌词 (1)读词(首先读通,体会歌词的美好意境;接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词) (2)默唱―小声唱―有感情唱 3、 小组内练唱整首歌 (1)放伴奏录音,学生一人跟唱一遍 (2)组内交流讨论:请同学们从音准、节奏、吐字、表现力上去评价同伴的演唱,议议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地方或不足之处。 4、组内练习合唱。 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 讨论自学未解 学生提出不易掌握的`地方 教师讲解巩固 根据学情适时而定 点拨自学得失 听赏《欢乐颂》的合唱版,对比效果,模仿 巩固自学成果 全班一起合唱 教师:《欢乐颂》是贝多芬第九(合唱)交响曲中的著名唱段,但是在1824年这部交响曲首演时贝多芬已双耳全聋,据记载,演出结束后,他全然听不到身后观众的狂热欢呼声,一位女歌唱家扶他转身,这时人们看到了贝多芬留下了激动的热泪,因为他实现了自己一生的愿望:把伟大的欢乐奉献给了所有的人们。贝多芬虽然早已离去,但他的音乐作品和人格魅力却激励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让我们再次高唱《欢乐颂》,用歌声来悼念这位伟大的音乐家。

“引导自学”型课堂教学教案 篇2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唯有成功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自主地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充分展示,人格得到充分发展,教学活动才有生机和活力。

教师如果能抓住时机导其所需,就能很快打开学生被关闭的思想闸门,使其从“山重水复疑无路”中升华到“柳暗花明又一村”。导学的方法很多,但要取得理想的效果,必须突出“五性”。

1.示范性。教师要通过对疑难问题的分析、归纳,引导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要用具有鲜明性、逻辑性和生动性的规范化语言引导学生,促使学生效法、悟道、解惑。2.重点性。学生容易糊涂和理解困难的问题多集中在新旧知识的结合点、新知识的关键点、理论与实际的联系点和前后各节之间、基本概念原理之间的内在联系线上,只有抓住“三点一线”重点架桥,开路导引,才能使学生的思维破关夺隘,深刻而系统地理解和掌握课文。3.启发性。针对不同的问题用不同的方法激疑设问,把学生引向“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愤悱”状态,然后再加以点拨。4.趣味性。巧用典型生动的事例、成语、谚语、寓言、笑话进行类比或点示,将抽象的理论通俗化、形象化,使学生听之有趣,思之有味。5.鼓励性。运用准确、鲜明、形象和充满感情的语言,谈吐清楚,铿锵有力,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振奋学生的学习情绪。

加强自学引导,提高教学效率 篇3

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职业学校文化课教学的重要课题,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自学能力也是文化课,特别是语文教学的归宿。过去我们认为教师讲得越细,学生学得越容易,课堂教学效率会更高,就像钻山洞一样,教师领着学生钻,比学生自己探索可能更快一些。但是我们没有想到这样做会养成许多学生不动脑筋的习惯,只是被动的听课,不愿主动的学习,这样一来,老师的主动带领反而成为了多余。

二、如何指导学生自学

那么我们该怎样指导学生自学呢?“先学”不是让学生泛泛地、单纯地看书,而是在教师指导下自学,首先是提出学习目标,并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学前指导后,学生再看思考题,在规定时间内自学相关内容,完成检测性的练习。自学的形式多种多样,灵活多变,可以是看例题、读课文、看注释、做实验,发现疑难做记号,做与例题类似的习题等。“后教”不是教师漫无目的地教,而是在学生充分自学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学习。我们的“后教”环节是: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巡视,准确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在学生自学结束后,发动学生通过讨论、质疑、交流等方式自行解决自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让已会的学生来教不会的学生,促使学生相互合作,相互帮助,达到“兵”教“兵”的目的。

三、语文课上自学能力的培养

语文是各学科的基础,是一种“工具”,因此,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显得尤其重要。语文学科不同于其它学科,它存在着知识面广且分散的特点,如果缺少目标和方向,学生就会无从下手,有了学习方向就能克服学生自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这个方向和目标就是根据不同问题特点和各种问题的知识体系,制订出详细的导向大纲,作为学生阅读文章的思路,帮助学生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

语文学科中不同文体有不同的特点,根据各自特点制订详细导向大纲,让学生熟悉这些大纲并把它作为自学的指挥棒。一般地说,要从基础知识、内容理解和写作特点三方面考虑。

基础知识包括:(1)文学常识识记;(2)难解字辨析;(3)词语理解与积累;(4)句式运用;(5)逻辑修辞方法。

内容理解包括:(1)课文大意与中心思想;(2)写作背景及作者感情;(3)句子含义;(4)情感教育因素。

写作特点包括:(1)表达方式的运用;(2)文章的结构特点;(3)材料的裁剪和使用;(4)写作手法。

在不同的文体里,有不同的导向重点,而且不同文体有更加具体的要求。如说明文体,就从下列的方面加以自学引导:一是说明对象及其特征;二是说明方法;三是说明顺序;四是说明的语言;五是说明材料的详略;六是文章的结构;七是表达方式的运用;八是词语的理解与积累;九是逻辑修辞方法。

这个导向在宏观上对学生的自学作出调控,在脑海中形成了学习一篇文章的框架,使得学生能迅速地沿着一定的方向进行自学。这只是一个方面,教师还要在实施方法上给予指导,使学生能充分利用固有的知识,运用各种手段,由此及彼,实现自学的最终目的。在指导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充分发挥工具书的功能。这些工具书能够识字、释词,解决自学中遇到的问题,如果教师不让学生准备并使用这些工具书,把问题搁置下来让老师解答,就难以提高学生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借助辅导材料。现在的辅导教材较多,具有参考价值,要充分利用好这些材料,使其成为指导学生自学、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知识来源,在自学中要采用圈点、批注的方法精读课文,而且要强化在读书中动笔的理念,以便养成一种习惯。

第三,善于总结归纳形成规律。尽管有导向目标对自学作出调控,但大部分学生的自学处在自由状态,把导向目标当作零碎的问题,不能根据自己固有的已形成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要改变这种状况,还需要老师对知识作出归纳总结,强化知识,使学生认识知识规律。

第四,加强学生操作能力培养。这种操作是对学生根据已形成的知识规律解决遇到的问题的一种训练,是学生知识积累的一个质的飞跃。教师教给学生具体可行的方法,使知识迅速转化成能力。如划分段落常用方法有:一是按逻辑顺序划分;二是按文章线索划分;三是按时间顺序划分;四是按事件划分;五是按表达方式划分;六是按地点转移划分等。又如判断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这些具体的方法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训练效果。

实践证明,“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在自学培养中加强导向指导,能够很有效地提高语文科教学的效率,迅速提高学生的自学水平,发展学生智力,使知识转化成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最终目的。

“引导自学”型课堂教学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本文写了闻名中外的青海湖鸟岛春夏两季的景象和鸟类活动的情形,课文在介绍鸟的有关知识的同时,还突出了人与鸟的朋友关系,意在让学生从小增强环保意识,懂得爱鸟、护鸟。

学情分析:

本班今年刚加入“引导自学”课型的`实践,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掌握了一定的自学方法,基本能做到有步骤的自学,小组合作学习,组内有分工,有合作。由于训练时间较短,组长的组织能力还有待加强,全员是否都能参与讨论还有待观察。本文条理清晰,语言也易于理解。学习时,孩子们可以结合插图,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感悟,感受鸟的特点。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对课文内容有大致的了解。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图文对照,初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环节

学生自学事宜

教师引导事宜

备注

明确自学重点 6

看清自学重点:(1)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学会生字。

2、图文对照,了解课文大意。

1、直接导入

2、板书课题

围绕重点自学15

个人自学:

一读:读生字,读词语,读句子,标序号,读课文,不懂处标?

二查:通过查工具书解决自己不懂得疑问。

三记:观察字的间架结构,书空、描红、临写,好方法记字。

四想:默读课文,观察插图,想想鸟岛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备注:如果你的自学提前结束,请再读一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1、巡视指导,适时点拨。

2、重点关注学困生。

交流自学情况161、小组讨论:(8)

(1)、读词语;

(2)、讨论自学时不懂得疑问。

(3)、讨论难写的字。

(4)、讨论课文大意。鸟岛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5)、组内分配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全班交流:(8)

(1)小组代表提出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全班交流。

(2)交流难写、难记的生字。

(3)交流课文大意。

(4)交流读课文。

1、巡视指导,关注小组讨论常规的表现(声音适中、坐姿端正、乐于倾听等)。

2、个别点拨,引导孩子说出心中的疑问。

3、随机正音。

4、关注学困生。

5、生字指导

(1)、引导学生按结构给生字分类;

(2)、着重指导“玉、密”

点拨自学得失21、小组展示课文朗读时,适当范读或领读、点拨,引导学生参与评价。

2、学生说说课文大意,适时点拨,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理解。

3、全班交流难写字时适时点拨、范写。

4、根据学生疑难问题随机点拨。

巩固自学成果11、同桌互查正确流利通读课文。

2、学生练写一手好字。

板书设计

16、鸟岛

鸟儿的世界

鸟儿的乐园

鸟儿的种类多

人类的朋友

课后反思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鸟岛》“引导自学”课型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引导自学课型《识字8》的教学反思

2.苏教版语文《鸟岛》教学设计

3.《鸟岛》第2课时教学设计

4.18课鸟岛课件

5.语文《鸟岛》教学设计范文

6.鸟岛教学设计

7.《鸟岛》教学设计

8.引导自学型课堂教学反思范文

“引导自学”型课堂教学教案 篇5

把引导学生自学贯穿阅读教学的全过程

十几年来,不少老师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作了大量的探索与实践,但收效却不尽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是只把自学作为一个教学环节,或者是课前布置预习,或者是初读课文时布置自学,肤浅层面上的自学,收获自然就不大了。 什么是自学?是自主学习,还是自己学习(即独立学习)?抑或是兼而有之?笔者以为是兼而有之,有了自主学习的精神,才能学会独立学习,不须老师教而自己能学懂学会。因此,必须遵循新大纲所强调的,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的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把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贯穿到阅读教学的全过程,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一、引导学生在不断深入的读书实践中自学 学习一篇课文的过程是不断深入的过程,历经初读、精读、积累与运用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应该引导学生自学,并体现不同阶段的特点。 初读,是读一读全文,了解全文大概的意思;学一学生字词,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读懂部分生词的意思;读懂课文部分内容,对读不懂的词句作个记号,留到精读时再学习。初读阶段老师的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从课题的探索开始,也可利用相关的背景知识或课文内在的情趣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然后是交代自学任务,指点自学方法。 精读,是抓住课文的重点,针对学生理解上的难点指导学生深入学习。学生初读时遇到困难,要在精读时解决,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要在这阶段深化。不少老师认为精读阶段任务重、难点多,学生难以自学,主要靠老师讲解。其实,这是形而上学。精读阶段的任务,犹如树上的果子,老师不一定要摘给学生,给学生一根竹竿或者一架梯子,学生就可以打(摘)到果子吃。对课文的重点句段,学生理解的难点分散,或者指点具体的方法步骤,学生还是基本上可以学懂的,关键之处,老师再来个画龙点睛,学生就能学得很深入。 如《田忌赛马》一文是有关人生智慧的教育,学生理解上的困难主要是:从田忌赛马这件事可以得到什么启发?精读时如果直接从难点切入,学生会感到无所适从,但若老师指点理解的方法和步骤,学生则能通过自学解决这一难点。精读时指导自学过程如下:1.同样的马,两次比赛的结果为什么不一样?2.孙膑的计策为什么能取胜?计策是怎样想出来?3.田忌赛马这件事给你什么启发?1、2题逐题自学,学生可以从课文中找到答案,第3题则是对1、2题答案的引申,有了1、2题的思考作答为基础,学生就能较顺利答出第3题。 积累运用阶段,也可以引导自学,学生自学积累和运用,积累的基本方法是熟读成诵和摘抄词句。精读后,可要求学生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摘抄词句下来,想一想为什么喜欢,再把它熟记。如《五彩池》,有的学生喜欢比喻句,有的则对某个内容的描写更为喜欢,老师可凭学生兴之所致去摘抄、诵读。 运用也是这样,对课文中所学的词语,少作造句之类的练习,而可提供几个情境让学生选择或让学生自己创设情境,说(写)几句话,用上课文中的新学的词语。这也是自学,自己学习运用,要用的词语是自己挑的。 二、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学习 合作学习是新生大纲所提倡的一种学习形式,新大纲指出: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 新大纲所提倡的合作学习,有一个前提,即以学生的自学即读书思考为基础,没有这一前提,合作学习只能流于形式;有一个重点,即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因此,合作学习中的自学,是在读书思考基础上的更加深入的.读书与思考,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的再读书再思考,是展现个性的自学。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能否更深入地自学,问题的设置是非常重要的,或者是学生本是模糊的认识须经过讨论交流才能明确的,或者是学生本是肤浅的认识须经讨论才能渐趋深刻的,或者是要鼓励求异,导出丰富多彩的答案,因此问题可以是就课文的疑难处出题,也可以是引导想开去的题目。如《挑山工》文中挑山工深含哲理的一段话,学生能在多大程度上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效果是不一样,因此教学中可先分小组交流,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谈感受,再在班上交流。如此一来,学生既用自己的也结合别人的经验来理解这段话,自然深刻得多。又如《圆明园的毁灭》一文,可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圆明园要不要重修,说说理由,学生要说出个理由,就要再回到课文,读书、思考,这是更深入的自学,带有一点点思辨色彩的自学,创新意识也在这种自学中萌芽。 总之,自学能力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必须在阅读教学的全过程中培养。

引导学生自学 篇6

生物学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不断获取和运用生物学知识的自学能力。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教学生会学,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自学是一条有效途径。进行课堂自学的指导,目的在于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课本是教学之本,学生知识大部分来源于课本。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面向全体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寻找答案,培养其自学能力。但教师的讲授时间也相应缩短,教学任务难于完成,这与学生自学的时间的矛盾也就更加突出。这一矛盾解决不好,课堂自学的指导也就无法开展。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调查研究,要解决好教与学的矛盾,首先教师要真正明确开展课堂自学是为了教会学生怎样学,“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相信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其次是要深入分析大纲和教材,列出章节精讲的内容和必讲的重点和难点,将讲全讲细改为讲准讲精,给学生留下较充裕的自学时间。如“哺乳动物的多样性”一课,内容丰富,学生感兴趣,但内涵复杂,在教学中,将学生分成七个小组,分别研究一种代表动物,通过阅读、小组讨论研究进行自学,教师只作启发引导,这样充分调动了每个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确保课堂教学目标的完成。

“引导自学”型课堂教学教案 篇7

教师要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 创造自主探究的条件, 教给学生一些自学的程序与方法。

一、明示学生课堂学习目标

在学生自学之前, 教师通过小黑板或投影仪或导学案, 准确、清楚地向学生明示学习目标, 以使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参与教学过程。这里“目标明确”是最为重要的。需要注意的是, 学习目标应该设计得具体, 不要出现抽象的词句。如教师在进行“化学方程式计算”一课时, 学习目标应是“会做与课本类似的习题, 记住解题格式”。这里类似“会做”、“记住”等词语学生学习时容易把握。

二、学生自学前的指导

学生自学前的指导分三方面。首先, 明确自学的内容, 即知道自学什么内容。有的教材内容单一, 一般可一次性自学;有的教材内容多, 可视情况分几次自学, 但每一次自学前都要交代清楚从哪一页哪一段学到哪一页哪一段。其次, 指导自学的方法。一读文, 整体感知。二思考, 结合学习目标, 在文中找到且画出答案。三批注, 训练学生在阅读时圈圈点点画出重要的语句, 且记下疑难问题。四答疑, 最大限度地给学生表现的机会, 只有在必要的时候, 教师才进行讲解、示范、指导。五整理笔记, 加强知识和方法的记忆, 写完就开始出声背。六练习巩固, 迁移应用。七教会学生如何解答选择题、填空题, 知道步骤是什么。最后, 自学反馈。当堂进行小测验, 保证学习质量。

三、学生自学, 教师巡视 (约8分钟)

让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阅读体验、解决问题或提出质疑。学生通过动手、动眼、动口、动脑, 成为学习的主体, 自学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 教学在“自学”阶段, 指导帮助学生时话不宜多, 切忌喋喋不休;教师不得在黑板上抄检测练习或做其他与教学无关的事, 因为这样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应走到学生中间去, 不得只顾辅导一个学生, 而放弃督促大多数学生。

四、检查学生的自学效果 (约8分钟)

通过口答、默写、板演等形式, 检查学生的自学效果, 并将自学中学生所暴露出的问题进行归类整理, 以确定后续教学的内容和方式, 即“二次备课”。

值得注意的是:学生板演时, 教师要认真巡视, 把典型的错误用彩色粉笔写在黑板的对应位置上, 供讲评时使用。

五、引导学生更正错误, 指导学生运用 (约7分钟)

具体步骤是:首先, 学生观察板演, 找错误或比较自己的方法、结果与板演的是否相同。其次, 鼓励学生, 如果认为有错误可以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笔更正, 若方法不同, 也可以到前面板演。最后, 引导学生讨论, 说出错误原因以及更正的道理。学生更正后, 教师要做到三个明确: (1) 明确教的内容。教的内容应该是自学后还不能掌握但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和能力, 即自学中暴露出来的主要倾向性问题。对学生通过自学已经掌握的, 坚决不教;对于教了也不会的内容, 根据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进发展区理论”, 笔者认为也不用教。例如, 化学方程式计算时, 学生只在设未知数X和已知数带单位这两个步骤易错, 那么, 就只讲这两步, 其余几步就不讲。 (2) 明确教的方式。教的方式是: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 即“生教生”。也就是先让会的学生讲, 如学生讲对了, 教师表示肯定, 不必重复。讲得不完整的, 达不到深度的, 教师要补充。讲得不对的, 教师要及时更正。 (3) 明确教的要求。教师不能就题讲题, 只找出答案, 而是要引导学生找出规律, 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

六、有效练习 (约15分钟)

“冰球皇帝”格雷兹基小时候问父亲可不可以到外面去滑冰, 他父亲的准许是有条件的:不准随意滑冰, 要练习特定的动作和射门。他在很小的时候就懂得要有效练习, 不浪费时间。而这个早年养成的习惯也助他成为史上最伟大的曲棍球运动员。

可见, 有效练习对提高学习效率是多么的重要。通过有效练习可巩固当堂课所学内容, 而且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训练及时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具体步骤: (1) 布置练习内容。 (2) 明确练习要求:独立完成, 明确时间。 (3) 学生独立完成时, 教师巡视, 教师不作辅导, 学生不得相互讨论, 更不得抄袭。 (4) 当学生开始做练习时, 教师就走到学生中间拿红笔开始做批阅的准备, 发现共性问题当堂指导, 不得将问题留到下节课, 这就是“堂堂清”。要勤于巡视, 尤其关注后进的学生, 若发现他们有困难, 课后要主动找来“开小灶”, 做到“日日清”。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事怎样做就怎样学, 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 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所谓“教学做合一”。“引导自学, 有效练习”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活动序列安排原则是“以学为中心, 学先于教”。每一个教学过程都是从学生的自学开始, 教师则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施教, 有学有教, 不学则不教, 以学定教。

中学物理教学“引导自学法”实验 篇8

当今,人类社会迈进信息时代,知识更新之快使人们认识到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充电”,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终身学习”已成为一种必然。

学校教育在人的一生中是短暂,自学是经常的,在学习中,总是没有老师的时候多,有老师的时候少;在工作中,书上能够翻到,能够直接用的东西少,而通过自己思考,自己想出来的,创造出来的东西比较多。(华罗庚在《和自学的同学谈心》)因此,学生在学校期间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学习。正如劳厄所说:教育重要的不是获取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教育无非是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遗忘的时候所剩下来的东西。

二、“引导自学法”实验原则

本实验法的主要原则是在实验中总结出来的,并不断地得到发展。

1.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活动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学生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把物理课堂中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以教师为“引导者”的原则

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成为开发教育资源、设计教学活动的指导者,成为学生发展的合作者,成为学生成长的促进者。正如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的: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

3.“和谐愉快”的原则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参与其中,不断帮助学生取得成功,增进师生的感情交流,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最大限度的发展。另外,要为学生创造同学之间互助,互补的机会,教会他们学会合作。并在愉快的合作中共同进步。

4.创新原则

每个人都有发展和创新的潜质,教学就是要充分肯定、精心呵护,妥善培养学生的潜质,视学生为主人,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培养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教师要在发挥自身的创造性的基础上,从发现和开发学生的创造性,重视和运用扩散思维,探索创造个性和创造能力出发,从目标、内容、方法、途径和形式等方面系统地去研究,充分挖掘出教材和教学活动中的创造性因素,对学生施以影响,培养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科学设计活动课程中的创造性活动,在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的基础上,坚持以启发为核心,采用以学生自知、自思、自创、自理、自评为主线的民主教学方法,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三、“引导自学法”的基本方法

1.学生“自学”提出问题

这是第一步,学生通过预习,运用已掌握的学习方法和已具备的能力独立地自学,完成能够完成的学习任务。课堂上,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学习心得,发现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并提出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既是最佳思维状态的能动反映,又是最佳思维成果的外在体现。物理课程标准也要求学生“能在观察物理现象或物理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有初步提出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要注意为学生的提问引路搭桥。

2.由问题引入新课

这是第二步。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很多,归纳起来包括三类:第一类问题,用学生已有知识就能解决。这一类问题,由学生解决。第二类问题,与本节内容关系不大,或很复杂,由教师说明暂时放下。第三类问题,正是本节课解决的问题。以此问题引入新课。

3.创设情景,促使学生想办法解决问题

教师为学生创设情景,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世界。这是教师对教材深加工的过程。物理学科是一门实验学科,很多物理知识来源于实验,学生要参与实验设计、试验过程、实验结论得出的全过程。在过程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教师要善于引导,通过让学生“追踪”当年科学家的发现思路,模拟科學家的发现过程,领会科学家的思维方法,重做科学实验,使学生对知识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这样做虽然不是真正的科学“发现”或“创造”,但教师引导学生在短期内做了科学家多年呕心沥血才做成的事,不仅激励了学生学习科学家楔而不舍、奋发探索、勇于献身、敢于创新的精神,同时学生从中也学到了物理学的一些研究方法,丰富了自己的思路,其探索过程是具有创造意义的。

4.知识迁移

学生上完一节新课后,前后知识联系起来,或与其他章节联系,或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起来,还会提出很都问题。这个阶段提问更有深度、难度。质量更高,更能体现学生的综合分析应用能力,联想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对这些问题,其他学生能回答的,尽量让他的同学回答,不能的,教师引导做答,不能立即解决的,纳入课余分析讨论,或作为下节课的探索的开始。

“引导自学法”的课堂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对教材必须很熟,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定要强,知识面必须广泛,还需要查阅相关资料,充分备课。才会取得明显成效。

当然,任何一种方法,都不是万能的 ,“引导自学法”也是如此,在实际课堂上,要和其他教学方法有机的结合,才会事半功倍,取得明显成效。

勤奋自学成大器_教学设计_教案 篇9

1.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文中字词,积累9个词语。联系上下文重点理解“全然不顾、挥汗如雨”等词语的意思。

2、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把“华罗庚琢磨起数学来不免显得‘呆头呆脑’。”这句话写具体,从中领悟华罗庚在自学道路上,尽力克服艰难困苦的顽强精神。

3、知道华罗庚能成为我国著名的数学大师,是与他从小具有勤奋、刻苦自学的精神分不开的。

2.教学重点/难点

1、积累9个词语。联系上下文重点理解“全然不顾、挥汗如雨”等词语的意思,按要求把“华罗庚琢磨起数学来不免显得‘呆头呆脑’。”这句话写具体。

2、学习课文第11节,通过默读、分析关键词句,了解华罗庚是如何勤奋自学的,进而感悟课文,知道他数学上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勤奋自学的结果。

3.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

2、审题:

3、这个人是谁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他——华罗庚(“华”字正音huà)

4、出示人物简介:

5、默读这段话,说说从这段人物介绍中,你对华罗庚有了怎样的了解。(身份、成就、贡献)

6、完整释题。题目的意思是“经过勤奋自学成了在事业上大有作为的人”。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出示中心句引入:(1)

(1)读句子(2)

(2)质疑预设:

华罗庚自学的原因是什么?结果怎样?

为什么说这条路是“崎岖”的?“山顶”该怎样理解?

2、默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体会华罗庚自学的原因及结果。交流:(1)华罗庚自学的原因(2)华罗庚自学的结果 小结:

3、华罗庚虽然家庭经济困难,失学了,但他不屈从命运的安排,通过自学最终发表了重要论文,登上了数学这座高峰。理解“山顶”:数学方面的成就。过渡:

为何说“华罗庚的这条自学之路是崎岖的?”他在自学的道路上遇到了哪些艰难困苦,他是如何克服的?这是全文的重点,课文中作了具体的描写。让我们再来仔细读读课文第11节,看看课文是怎样表现这一中心的?

三、研读课文

学习课文第11节,品读关键词句,体会华罗庚是如何勤奋、艰难地自学的。1.默读课文,划出他在自学的道路上遇到了哪些艰难困苦有关句子,圈出有关词语,想想这些词句是怎样表现华罗庚“勤奋自学”的精神?(1)出示自学表格:

(2)学生边说、边概括填空,体会华罗庚自学的艰难 2.体会华罗庚是如何顽强挑战的。

(1)指导学生抓关键词作批注理解感悟,教师及时帮助归纳总结。交流,出示句子:

①板书:抓紧时间

从“一„„就„„”关联词、“胡乱”“赶忙”“继续”等词语中看出,华罗庚对时间抓得紧,可以说是分秒必争、不浪费一点时间。齐读句子。交流,出示句子: ②板书:克服困难 理解词语:

全然不顾——什么都不考虑。挥汗如雨——形容汗出得特别多。

从“全然不顾”、“挥汗如雨”等词语可以看出华罗庚面对种种困难,他都不在乎,都能克服困难进行自学。齐读句子。

课堂小结

四、复习巩固

出示表格,引读板书小结:

华罗庚的自学条件如此糟糕,他要和许多困难作斗争„„但他抓紧时间„„坚持自学。鼻涕流下来、失学这些困难华罗庚又是如何克服的呢?我们下节课再学。

课后习题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练习。

学会自学活动教案 篇10

教学要求:

懂得自修课时要自觉遵守纪律,学会自修的方法,养成自学的习惯。

教学要点:

1、自修课要安静,讨论要轻声;

2、合理安排自学时间和内容;

3、自修时要专心,不能三心二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为了更好地掌握知识,除了上课要认真学习以外,我们还需要一定时间的.自修。但许多同学并不懂得如何自学,今天老师就给你们谈谈提高自修课的质量。示题《学会自修》。

二、听故事,回答问题。

故事内容(略)

讨论:

1听了故事内容,你觉得哪位同学在自修课做得对,为什么?

2、怎样自修效果好?(请生说说)

三、行为辨析:

在学校自修课时:

1、遇到难题,怎样向同学请教?

2、今天作业很多该怎么办?

3、今天作业做完了,该怎么办?

4、有人大声读书该,该怎么办?

四、试一试:

“引导自学”型课堂教学教案 篇11

[关键词]小说 整体阅读教学 实践 自学 议论 引导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60001

一、 小说整体阅读教学

整体阅读的研究和应用起步较早。在课改背景下,刘守立的《“大而化之”阅读教学观刍议》、贾荣固的《整体阅读教学模式初探》提出了“整体阅读”的概念,继而引起众多教育专家、学者的关注、讨论与实践。教育家袁哲吸收了日本国语教育权威垣内松三先生的“全文法”阅读原理,采取“微观—探究—综合—开展”的教学步骤,钱梦龙“阅读训练目标体系”中的五个阅读步骤“初步感知—辩体析题—定向问答—深思质疑—复述整理”,欧阳代娜构建的“预习—质疑—点拨答疑—课后综合练习”教学流程,其实都是一个整体阅读的教学过程。张孝纯的“大语文教育”的主要特点就是强调语文教学的整体性。魏书生提出的“语文知识树”也体现了整体序列的特色。首倡“青春之语文”的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王君,是整体阅读教学的实践者,其典型方式就是“专题教学”。

小说整体阅读教学是以整体教育为指导思想的阅读教学,包括文本的整体化阅读、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化培养、教师教学的整体化。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每篇课文一方面是个独立的整体,它是完整的,不可分割的,是由知识、思维、情感、审美等各方面教育内容组成的综合体;另一方面,每个文本又不是孤立的,它是一单元、一本书乃至整个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编者选文编写有其目的性,在教学过程中文本间存在整体性。同时就一个文本可辐射开去,文本的精读与泛读、课内与课外阅读、阅读与写作同样具有整体性。这就要求我们树立文本的整体意识。学生的语文素养不仅包括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智力,还包括语文情意、语文审美以及学生自身的情感、态度、意志、价值观等。语文课堂只有实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融合,学生的语文素养才可能整体性提高。教师教学的整体观就是要让教学真正实践文本、学生、教师的“三位一体”。

笔者立足于最容易使学生沉浸的文体——小说的阅读教学,立足于“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的整体化理念,尝试实践小说整体阅读教学。

二、小说整体阅读教学实践案例

从小说整体阅读教学的角度出发,笔者执教《变色龙》时,发现可以用变色龙的“变”统摄全文,以几大问题组织了教案:

1.变色龙最大的特点是什么?(随环境而变)

2.哪些人是变色龙?

3.他们随什么样的环境变成了什么样?

4.作品通过哪些手法来表现“变”的?

5.你如何看待“变”?

虽然是相同的教学内容(问题1导入,问题2、3品析人物、环境、情节,问题4、5体味手法、主题),但有了一个“变”字的提领,教学再也不是几个独立的部分,问题引发思考、讨论、交流,在整体化思维的引导下,学生也更易理解本文的主题,根本不用多讲。学生主体性得以体现,自然参与意识增强,课堂还愁“活”不起来吗?初尝课堂成功喜悦,后执教《我的叔叔于勒》时,又一次让笔者想到了“变”。整合两篇文章,笔者设计了如下教学方案:

该教案分别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角度确立教学目标三点。从整体培养、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出发,将教学目标2作为教学重点。整体阅读教学思维充分融入了教学过程中,因而教学步骤分别从文本、教师、学生三方面进行设计,尝试体现文本阅读的整体化、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整体化与教师教学的整体化的整体阅读教学理念。

文本教学在“变”的统领下成为一个整体,从步骤(一)到步骤(五)实际上就是“整体感知—具体品析—整体感悟”的过程,步骤(一)和步骤(五)也是对应的,既体现思维的深化,也体现了教学的整体性。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在问题与辩论的推动下,必然参与进课堂,其发挥主体性的过程,也是全面提升语文素养的过程。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不仅让学生“知识与能力”有所增强,更是体现了对“过程与方法”的重视,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三、小说整体阅读教学中的“自学—议论—引导”实践分析

(一)小说整体阅读教学中的“自学”与“议论”

自学是课堂的前提,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我的叔叔于勒》就是在学生自学基础上走进文本的,没有自学学生就无从评价人物。问题式的设计,也是为了激发学生的主体热情。实践证明,学生不是没有学小说的热情,而是长期的“教”,使他们被动化、懒惰化了,或者说有了疲倦感。一旦课堂给了他们空间,平时爱阅读,真正有阅读品位、有自我想法的人就会脱颖而出,《我的叔叔于勒》一课就给了他们这个平台,自然这一课给了这些学生很强的阅读成功感或喜悦感,从而进一步强化他们的阅读。同时,也让其他学生有了加强阅读的愿望,平时的阅读就不会仅局限于娱乐休闲或应试类的了。学会有思考的阅读,即深度阅读,是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一步。当然,整体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工程。学生初步阅读的感受未必全面、深刻,甚至会是错误的。因而,《我的叔叔于勒》的课堂被整体设计成了一个学生不断修正、完善自我观点的过程。这个过程当然不是通过教师的教,硬性告诉他们“你的观点是错的”“你的看法是不全面的”,而是通过学生间的讨论,师生交流,辩论式的否定或接纳等方式,逐步完成磨合到提升的过程。长此以往,学生在阅读能力提高的同时,更培养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从而实践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融合。

这节课笔者更多的是让学生谈,让学生辩,逼着他们动起来。要说,就得有据,有据就得研读文本,学生与文本的不断碰撞,与文本作者的心灵沟通,就是学习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学生提高的不仅仅是知识与能力,在语文审美能力提升的同时,他们也学会了接纳与否定,学会了更全面辩证地看待人或事。学生(特别是处于很“自我”阶段的初中生)实际上是很有想法的,当然也有错误或偏激的地方,通过辩论,相互指正,实际上是他们自我观点的修正、完善过程,也是价值观的培养过程。有了学生的参与,有了学生的喜欢,小说阅读课堂怎么还会沉寂呢?

(二)小说整体阅读教学中的“导”

教师教的过程充分体现了其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如步骤(一),学生答案未必一致,这是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阶段,更是个性化阅读、独立思考的阶段。但学生答案未必很准确,他们可能只着眼于文本的某一部分,或过多带有个人主观色彩、先入为主,给于勒“定性”。教师“于勒形象在文中是一成不变的吗?”一问,既是提醒,也是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为接下来的“变”做准备。步骤(二)指导研读,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变”背后的东西,即为什么“变”,引发学生对主题的思考,不让学生浅尝辄止。步骤(四)教师及时的引导、发问将步骤(三)的辩论纳入到课堂中来,否则无论学生的参与热情多高涨,无休止的争论只能让课堂演变成一场辩论赛,偏离了本课的主要教学目的。此外,还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观点,允许不同见解的存在,但要言之成理。

同时,教师在课堂中,也不是旁观者,而是问题的提出者,即学生思考的“引路人”,是讨论、交流的组织者,是学生“迷途”时的点拨者,是整个课堂得以正常进行的引导者。教师的整体化教学实现了文本、学生、教师的“三位一体”。

教案 任务型教学 篇12

用多媒体打开一个画面引出本节课的话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借助生动的画面和视觉信息进行导入的效果比教师的“独白”效果好。

T: Mike is an American boy.His father is a professor.He is invited to teach English in Ningde Teachers’s College.And Mike comes to China with his father.Now Mike is your new classmate.It is the first time for Mike to come to Ningde.What do you think he must know about Ningde?

(Get students to discuss in pairs.Then ask some pairs to report.Elicit “clothing, food, living and transportation” by discussing the question)

2.A further discussion(After eliciting “clothing, food, living and transportation’’, I divide the class into four groups, each group discuss one question.The group competition would encourage them to think creatively 引出衣、食、住、行四个方面后,将学生分成四组,每组讨论一个方面,活动性形式是小组竞赛,有利于调

动学生完成任务的积极性)

(1)divide the class into four groups and have a group competition.The first group has to discuss: Where do you think Mike can buy his clothes? Why? The 2nd group has to discuss: Where do you think Mike can eat? Why? The 3rd group has to discuss: Where do you think Mike can live? Why? The 4th group has to discuss: Where do you think Mike can go on weekends? Why?

(The teacher give each group their grade according to their performance.)

(2)Get the four groups to take out their maps(the teacher should ask the each student to bring a map of Ningde with them in advance)and discuss.Ask them to underline the most proper places they think for Mike to go to.Ask each group to choose one place and then report and explain the reason.Give each

group their grade according to their performance.(after setting the task , get the students to look at the pictures with English explanation in them presented by multimedia visual aids, the English words like ladies’room, library church, cafe)此任务布置后,让学生看并讨论由多媒体呈现的附有英文解释的图片,即表示某些地点的生词:ladies’room, library church, café、、、、、、、T:(show the slides of ladies’ room and men’s room on slides)Hers is a place.In it there are a lot of different kinds of books.We can borrow books from it.But we have to return them on time.We call this place “library”.(display the picture of church in slide shows to present the word)

T:(show the picture of cafe)Here is a place.We can drink coffe in it.we call this place “cafe”.3.Set up a new situation:

完成以上任务后,又设计一个新情景,目的是帮助学生复习

以前学过关于“问路”的表达。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the above task, the teacher needs to set up a new situation to help the student review the useful expressions on how to ask the way)T: Mike is new in Ningde.So it is easy for him to get lost on his way to these places.(过渡)If he gets lost, what can he do?(help the students to answer: he can ask a policeman or a passerby on the way.)(get the students to review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about asking the way.)

-----Excuse me, where is downtown library ?-----Excuse me, is there a police station near here?

(elicit the following sentence pattern through revision 在复习基础上,又引出两个新句型 ,)

T: when we ask the way , we can also say: Excuse me , can you tell ne the way to the men’s room?

Excuse me, which is the way to the hospital? 4.Introduce the main task:

有了前面的铺垫,很自然地引出了本节课的主任务

(It is natural to introduce the main task of this lesson after finishing the previous task.The students have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further learning.)

T: so today’s main task is to help Mike ask the way and tell him the way so that he can reach the places he wants to go in Ningde.5.Ask the students to listen to a model dialogue(Section 2 lesson 61)

T: now let’s listen to the tape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way people ask the way and give the way in the dialogue.Listen first and try to answer the question:

How can A get to the library?

(the question is presented on slide)

Step 2 : Task cycle

(任务循环是任务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活动,她体现了合作学习的必要性,又通过引

入竞争机制反映出活动的真实性)

1.students work in groups and read the map

T: suppose Mike starts from our school, he wants to go to the place you discuss just now.give him the direction.The sentence patterns in section 3, lesson 61 can help you.Then each group will choose a member to get ready to report.The reporter should try his best to say it correctly and fluently.2.Get each reporter to report.T: Other groups check their presentation while they are reporting and write down their mistakes but don’t interrupt them.(the teacher gives them prompts if necessary, but doesn’t

interrupt them.After their oral presentation, the groups evaluate each other’s performance and correct mistakes.And then the teacher offers feedbacks, evaluating their performance, correcting their mistakes if there are some left and giving each group their grades.)(教师要求各小组成员听汇报的同时,要关注汇报者指路的用语是否明确,是否最终能帮助麦克到达目的地,是否有语

言、语法错误。等四组汇报完后,小组先讨论,得出结论,并向全班公布结果。此后老师做总结并按照情况结合各组打分。)

3.Set up four situations Mike may be in.(multimedia visual aids)(Get each group to choose a situation and make a dialogue.Then get each group to act out their dialogue)Situation1: one evening, after having dinner in a restaurant with his family , Mike wants to go to People’s Cinema to see a film, but he doesn’t know the way.What will he do? Please imagine and make a proper dialogue.Situation2: one day Mike goes to Nanji park((multimedia visual aids)by bike.but makes a mistake, he goes to Jintai mountain , what can he do ? Please imagine and make a proper dialogue.Situation3: one Sunday morning , Mike’s family want to go to the church(multimedia visual aids).Is there a church in Ningde? How can they get there? Please make a proper dialogue.Situation4: one day Mike and his mother are shopping in Walmart shopping mall.Suddenly Mike’s find her handbag is stolen.Her money ,mobile-phone and ID card are all in it.Mike

doesn’t take any money with him.what can they do? How can they get home ? please imagine what the situation is and make a proper dialogue.Step 3:post-task 一.language focus and summary 1.Talk about the differences among the words “cross, across and crossing”.(1)get the students to translate the following three sentences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meaning of the underlined words(with the multimedia visual aids)1)turn left at the second crossing.2)go across the bridge.3)cross the bridge(2)ask the students to find out the difference of the three words based on their meanings, parts pf speech and usage.(I f one student gets the right answer, his group will get 10 points)(3)the teacher draw a conclusion Cross:v

Across: prep

Crossing:n 2.Ask the students to tell these building correctly ,quickly and fluently, then the teacher shows again the pictures of some places such as church……………

3.get the students to summarize the useful sentences about asking the way and giving the way.(if a student tells a right sentences, his group will get 5points)1)Excuse me, which is the way to the hospital?.Where’s the(nearest)…, please?

.Is there a … near here?

.Which is the way to …?

.How can I get to …?

.Can you tell me the way to …?

.Do you know the way to …?

.Can you tell me how to get to …?

2)•Go along this road and …

•Go up this road to the end.•Go on until you reach the end.•Turn left at the … crossing.•Take the second turning on the left.•Go across the bridge.•It’s between the … and the …

•You will see … in front of you.•You can’t miss it.Ask the students to read these sentences correctly

4.Ask them to choose a place and work in pairs to ask and answer and make sure that they can further practice the useful sentence patterns.二 :Conclusion

Work out each group’s total grades to see which group gets the highest mark an give the winners some bookmarks as a prize.Meanwhile encourage other groups to work harder next time and not to be discouraged.Step 4: Homework

引导型病毒的清除 篇13

引导型病毒是一种在ROMBIOS之后,系统引导时出现的病毒,它先于操作系统,依托的环境是BIOS中断服务程序,引导型病毒是利用操作系统的引导模块放在某个固定的位置,并且控制权的转交方式是以物理位置为依据,而不是以操作系统引导区的内容为依据,因而病毒占据该物理位置即可获得控制权,而将真正的引导区内容搬家转移或替换,待病毒程序执行后,将控制权交给真正的引导区内容,使得这个带病毒的系统看似正常运转,而病毒已隐藏在系统中并伺机传染、发作。

二、引导型病毒的分类

引导型病毒按其寄生对象的不同又可分为两类,即MBR(主引导区)病毒、BR(引导区)病毒。MBR病毒也称为分区病毒,将病毒寄生在硬盘分区主引导程序所占据的硬盘0头0柱面第1个扇区中。典型的病毒有 (Stoned)、2708、INT60病毒等。BR病毒是将病毒寄生在硬盘逻辑0扇或软盘逻辑0扇(即0面0道第1个扇区)。典型的病毒有Brain、小球病毒等。

三、引导型病毒的主要特点

1、引导型病毒是在安装操作系统之前进入内存,寄生对象又相对固定,因此该类型病毒基本上不得不采用减少操作系统所掌管的内存容量方法来驻留内存高端,

而正常的系统引导过程一般是不减少系统内存的。

2、引导型病毒需要把病毒传染给软盘,一般是通过修改INT13H的中断向量,而新INT13H中断向量段址必定指向内存高端的病毒程序。

3、引导型病毒感染硬盘时,必定驻留硬盘的主引导扇区或引导扇区,并且只驻留一次,因此引导型病毒一般都是在软盘启动过程中把病毒传染给硬盘的。而正常的引导过程一般是不对硬盘主引导区或引导区进行写盘操作的。

4、引导型病毒的寄生对象相对固定,把当前的系统主引导扇区和引导扇区与干净的主引导扇区和引导扇区进行比较,如果内容不一致,可认定系统引导区异常。

四、引导型病毒的清除

“引导自学”型课堂教学教案 篇14

一、引导阅读自学法重在引导启发,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为了避免中学生阅读中走马观花肤浅应付的现象,如何指导学生阅读则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阅读自学使学生掌握知识又培养学生科学用脑,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诱发学生开发智力,提高学生能力,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施教之功,贵在引导”引导的任务是: 1.引发兴趣,激励乐学,增强求知欲。2.善于诱导质疑,启迪思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要善于抓矛盾,设悬念创设好的问题情境,循循善诱用疑问开启学生思维的心扉,启迪学生智慧,培养善于质疑,力求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3.精心设计预习阅读提纲,疑难问题索引,阅读后的知识小结,课堂巩固训练,课后思考题。4.注意教会学生科学的阅读,指导学生学会找重点,做记号,理解知识层次和结构,围绕问题让学生分段阅读,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发展,对类似问题加以比较,注意插图与课文内容的对照与转换,通过阅读掌握实验方法及操作要求。

二、调动学生阅读的自主性

如何使学生学会主动的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呢 ?学会阅读是学习获得知识的有效途径,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使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学会阅读对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

使帮助学生懂得阅读的重要性,明确阅读目的。“当一个人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学习活动所达到的目标和意义,并使之来推动自己的学习方法时,这种学习目的就成为一种有利的动机”。让学生明白预习阅读可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听课,使自己思维与教师授课的思维同步,有的放矢;课中阅读抓重点,析难点,辩是非,正确理解有关概念、原理和规律;课后阅读,帮助我们梳理知识的来龙去脉、因果关系、结构层次,有利于知识的积累、巩固和迁移。当学生认识到阅读的价值和意义,并在阅读中尝试成功的乐趣和感受之后,才能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积极主动地参与,产生良好的阅读效应。

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 :纵览全文抓梗概找线索;重点阅读做记号;对比阅读重异同;质疑阅读提问题等。

三、几种阅读法在教学中的运用

1.通读归纳法 。对知识内容较简单易于理解和掌握的教材可用此法。首先使学生通读全文,领悟要点,归纳知识结构。总结的形式根据内容可用条文、表格或线索结构式。这种方法既使学生学会提纲挈领的归纳方法,又训练学生养成动手的好习惯。在阅读学习后教师应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完善知识结构,提高阅读效率,增强求知欲。也可由学生质疑提问,培养学生大胆探索的精神。

2.填表比较阅读法。教师针对教材先列出知识线索或比较表,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后找出关键词和重点内容填表并进行分析讨论的阅读方法。如:绪论;新陈代谢的概述;高等动物的激素调节——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性激素的比较。此阅读法能够帮助学生加强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比较,加强记忆并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

3.疑问阅读法。先出示阅读索引题,使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在阅读知识的过程中解决问题。相互间可讨论,对较难理解的问题筛选出来,由教师利用直观教具、模型、挂图、录像等手段讲解得出结论。此法有助于在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摘要精读法。对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采取摘要精读法,先让学生对重点句群精读细读,重点落实,使其明确听课目的,提高学习效率。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找规律,由教师适时引导,师生一起归纳总结,经过多方思维、多角度探求、全方位总结、精练提纯、深入加工、高度概括,培养了学生主动思维能力。

5.引导联想阅读法。针对课文中无明确文字说明,而隐含在插图中的未显内容。这些隐含内容是学生理解问题,完成习题的障碍,经教师正确启发性的点拨,引导阅读释疑解难,使学生产生联想从中找到知识内容。要求教师要形象科学准确通俗地阐述,使学生悟出书中文字没有表述的内容,不但促进了学生对图形的理解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解题能力。

6.图文对应阅读法。教材中附的插图和图解,往往是教材的重点难点。这些插图和图解把抽象难理解的文字叙述内容加以形象化、具体化、条理化,却常被学生忽略。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识图读图,图文结合、以图促文、图文并重,运用图文对应阅读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识记文字上的叙述,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直觉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解题能力。

7.专题阅读法。在总复习时运用,可针对教材中不同章节在空间时间上连续、行式上类同、知识上关联的内容,可进行专题阅读然后归纳整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此法可使学生对相关内容掌握的更全面、更深入,更系统,同时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思维能力、综合运用和融汇贯通能力。

8.并列对比阅读 。对比是理解和思维的基础,通过对比认识事物间的异同,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使认识得到深化。通过对比阅读使学生辨析异同,探求规律,培养学生分析比较能力、综合思维、归纳概括能力、求异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全面识记。

“引导阅读自学法”的运用,首先应注意教师要熟悉大纲教材能灵活驾驭教材,在教学中要因材选法,学生的阅读与教师要求同步,有目的性 ,阅读的知识内容要循序渐进的积累,阅读的结果力求问题有一个科学的结论。其次引导阅读学习要结合灵活多样的巩固训练,把所获得的知识信息应用于实际解决问题。注意训练题型多样化:填图、绘图、选择、判断、分析、识图等。训练形式多样化:笔答、口答、竞赛式、接力式、抢答式、互测互判式、互问互答等多种形式,有利于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地在愉快地气氛中掌握巩固拓展知识,使苦学变乐学使被动接受变主动汲取,既掌握知识又学会学习知识的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使其成为高素质人才。

“引导自学”型课堂教学教案 篇15

一、引导自学教学法模式形成的理论背景

我国的“乐学教育”“成功教育”“情境教育”“情知教育”等都属于这一类。愉快教育就是以课堂教学为基础,教师教学与学校教育相结合,课堂学习与课余活动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组织形式,从情感教育入手,给学生爱和美,激发学生的 兴趣和创造,实施智能教育、情感教育、意志教育并重的整体人格教育。愉快教育的四要素为“爱、美、兴趣、创造”。成功教育就是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适当调整教育的起点,设计出系列的、小步子的教学目标,分层渐进,让学生多体验成功,进而不断增强自信心,强化学习动机。这实质上是激励理论在教育上的实际运用。情境教育把中国古代美学中的情境理论移植到教学之中。现在,此法已被运用到政治课教学之中。这几种教学模式在我国正在快速推广。它们的共同点都是肯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通过一定的教学策略挖掘出学生的“情商”,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让学生愉快地、有信心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二、引导自学教学法的程序

引导自学教育主要是通过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特别是情感因素来达到德智教育为目的的模式。其教学的一般程序是:创设情境—参与活动—总结转化。这里的创设情境与发现法的创设情境有区别,发现法创设情境主要围绕问题为中心,促使学生活跃思维,提出问题。而暗示法中的创设情境是为了通过暗示,促使学生领悟其中道理。暗示作用的发挥,需要通过学生的能动性而起作用,因此,必须有一个学生参与活动的阶段,比如通过唱歌、听音乐、表演、谈话等活动,这些活动是教师在创设情境阶段所设计好的,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学习。有时,学生的领悟还得通过教师的启发。总结启发阶段,就是要求教师在学生活动之后进行理性的总结,使情与理相结合,这时教师的讲解也不同于讲授式的讲解,因为,讲授式的讲解是以学生没有在特设的情境下进行活动的前提下进行,学生缺乏一种身临其境的切身感受,而引导自学模式下的讲解已经有了暗示的活动过程,只不过通过讲解进行强化,促使学生领悟的发生。可见,引导自学式是在教师主导下的以情悟理的教学过程。这种教育模式如果在政治课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教学内容时采用,效果特佳。

三、常用的主要引导方法

一般来说,在政治课教学中,它常常与讲解模式结合起来进行使用。或者说它只是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加以使用。

1.情境引导法

教师采用语言描绘、实物演示、音乐渲染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的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来达到引导教学的目的。比如:学习“集体主义价值观”内容时,创设情境:播放歌曲《为了谁》,歌曲唱道“我不知道你是谁,但我知道你为了谁”,深刻的内容,优美的音乐形式对学生的心灵有着震撼的作用。

2.语言引导法

含蓄、幽默的语言能起到较好的引导作用。例如,一位教师在讲授“如何对待货币”时,首先讲述了一则故事:1976年月1月8日,周恩来总理逝世,联合国总部为此降了半旗。对此,有些国家有意见。他们的外交官来到联合国大厦前的广场上,向联合国总部发出质问:我们国家的政府首脑去世,你们为什么没有降半旗,这是为什么?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挺身而出,在联合国大厦门前的台阶上作了不到一分钟的演讲:“为了悼念周恩来,联合国降半旗,这是我的决定。原因有二:一是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她的金银财宝不计其数,她使用的人民币多得我们数不过来。可是,她的总理没有一分钱存款!二是中国有10亿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可是她的总理周恩来没有一个孩子。你们任何一个国家的元首,如能做到其中一条,在他逝世之日,总部将照样为他下半旗。”他说完就走,广场上只留下那些哑口无言的外交官。老师讲授至此,一个光辉的形象矗立在学生眼前,自然意会了其中的道理。

3.板书引导法

板书也能起到引导的作用。教师要善于使用各种各样的符号,如重点内容用着重号、波浪线,思维过程用箭头表示等等。还要善于用彩色粉笔,如在知识点比较的时候,可用不同色彩,教学重点则用红色标出等等。这些都起到引导的作用。

总之,引导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通过创设情境或是幽默的语言以及对比强烈的板书等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情感、求知欲。而它们的共同点都是通过学生的心理途径。这充分肯定了学生一个理性与感性同时活动的学习主体。改变传统教育观念中只相信理性力量的片面观点,这种教学模式在我国还只处在尝试阶段,随着心理学研究与教育改革的深入,必定会有更大的发展。教师要从教材、学生和本人实际出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克服一切消极影响,从而不断提高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 河北省邯郸市磁县西固义乡驸马沟中学)

上一篇:工人晋升技师考试下一篇:2015中考满分作文及部分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