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我的姑姑

2024-04-25

记我的姑姑(通用13篇)

记我的姑姑 篇1

早晨车上有人唱溜溜的她,想起来姑姑喜欢这个年代的歌曲。

作为在本地出生长大的二代外乡人,我仅有这一个姑姑。那时候她四十来岁,带着女儿,和父母双亲住在一齐。上有三个哥哥工作忙,她工作简便,在家照顾老人,也被老人照顾着。

姑姑胖胖的,齐耳短发,声音温柔,笑眯眯的,有着与年龄身材不相称的童真。爱吃各种零食,爱看文艺节目。中央台分成十个以后,中央三台文艺频道总是姑姑的首选。她不懂阳春白雪,但对演员的皮肤,发质,身材,着装都有种小姑娘看明星的热情。无论独唱还是群舞,她都兴致高昂,目不转睛。

叔叔们时常来帮衬,父母兄妹几人坐在一齐聊天。聊工作,姑姑也常常把自我明白的八卦一五一十交待给哥哥们。爷爷奶奶听着孩子们在自我以往打拼的地方继续奋斗,很少插话。

之后我多年求学,离家越来越远。

听闻姑姑生病,在疗养院一住就是十多年。她的女儿,我的姐姐自我读完中专,回来工作,结婚生子,从豆蔻年华,转身已是中年妇女。然后奶奶辞世,姑姑一向都在疗养院。

近两年,送走了老人,养大了孩子,姑姑病情稳定,大家商量着,最终把姑姑接了回来,和爷爷住在一齐。

多年前的朋友渐渐疏松了联系,姑姑陪着爷爷,很少出门。叔叔们退休了,同当年一样,时常来帮衬姑姑。

之后爷爷终老,姑姑没有和我们一齐参与葬礼,一个人在家给我们熬粥煮面,等我们回来。再之后,她回到自我家。

我也工作成家,有了自我的孩子。姑姑第一次见到这么小的孙辈,新奇又呵护得不得了。我再一次见到姑姑,她一如二十年前。孤独的疗养院,无法自控的疾病,父母的离世,身体的衰老,更增了她的.谦逊。她比以前更温柔可亲了。她说,孩子放我这,我给你养着吧。她说,将来我给你们做饭,生病了我给你们打针。姑姑的生活步入老年,进入一生职责最小,最简便的阶段。

到年末的一个傍晚,我接到电话,姑姑昏迷住院了,神外ICU。

我到医院的时候,姑姑躺在护士站对面的观察室里,半身抽动,半身瘫软,头发剃光,引流袋里还有半袋血。

昨日,我们送走了姑姑。陵园鸟语花香,山明景和。姑姑四十多岁的照片,齐耳短发,笑眯眯的。

我问牙牙学语的儿子,姑姥姥呢?他说,姑脑脑睡觉呐。

记我的姑姑 篇2

故乡在乡下,这里简单、新奇的生活对上小学的儿子来说是令人兴奋的。在这里, 他有很多玩伴,有更多的宠爱,还有无数乡间独有的礼物与惊喜。一路上,孩子复读机一般念叨着自己的期末考试分数:“语文99, 数学99,英语100……”我虽然能理解一个孩子特有的虚荣心,但也有些不胜其烦。就在我态度含混地随意应付时,儿子突然很认真地问道:“爸爸,你小学三年级时候考多少分?”扭头看着儿子满是期待的眼睛,我不禁哑然失笑,时过境迁,我哪里还有儿时学习成绩的记忆。

回到家中,自然少不了走亲访友。一天, 携友信步,忽然,一个熟悉的身影映入眼帘, 同学赶紧说:“那是万老师!”看着那个渐行渐远,直至消失在小路尽头的背影,我眼前突然景物晃动,仿佛时光倒流,回到了儿时的生活场景。

20世纪70年代末是一个尴尬的年代,虽已改革开放,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但我周围的大多数家庭还都没有摘掉贫困的帽子。 但幸运的是,我们村子里有一所设施完备的小学,这也是我今后能顺利考上大学的一个重要教育优势。当时,小学教师多是民办教师,家中有地,上班是教师,下了班就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尽管如此,我们的老师还是不够,以至于在我读到小学三年级,一直只有一位老师教我们,他教了所有的学科,这位老师就是万老师。

万老师身材高瘦,那时大概有30岁,平时一脸严肃,嘴角紧闭,不大爱说话。在我的印象里,他大部分时间都穿着一身半新不旧的蓝色中山装,头上戴一顶老干部帽,而且袖子总是会往上卷一小截。他给我们上第一节课时就说:“你们都是我的箭,我要做的就是用尽全力把弓拉开,让你们飞得更远!” 现在想来,很是励志,但那时恐怕就只想着弓箭之类好玩的东西了吧。万老师上课很有特点,一到上课的时候,平时紧闭的嘴便如同开了闸的洪水,滔滔不绝,说到动情处, 还手舞足蹈。他那卷起的袖子经常掉下,他卷起,掉下,再卷起,再掉下,如此循环往复……下课后,他的蓝色衣袖总是会有一半几乎变成白色。他上课喜欢挑小粉笔头,然后把它们一直用到没有办法写字为止,以至于我们后来都受他影响,铅笔不用到最后一毫米绝不罢手。每天放学后,万老师总会俯下身子在讲台边上仔仔细细地找寻一圈,起初我们很纳闷儿,后来才发现老师原来是在找寻讲台附近被丢掉但还能继续用的粉笔头。 在这之后,我们班同学课间嬉戏玩闹时,再没有动用过粉笔头。

万老师也是我学生生涯中唯一一位让我产生逆反心理的老师。一年级学拼音a,o,e, 我们都紧跟老师的节奏。“读‘a’的时候,嘴要张大,跟我读‘a — a — a — ’”,“写的时候, 要先写一个左半圆,一定要圆而且要饱满, 占满整个中格,再写竖弯,注意往右弯……” 啪!一个声音打断了整个课堂,“没事没事, 继续写,注意要往右弯……”同学们继续写着,老师也在继续教着,但唯一不能继续的便是我。我那因为写字时翘起而被老师用教棍狠狠敲打了的小手指头火辣辣地疼,委屈和怒火瞬间灌满了我的小胸膛!下午,我便决定不上学了,理由是老师太厉害,动不动就打人!只可惜,我的志气只坚持了半天, 第二天,在父亲高举的牛鞭之下,我飞快地背起书包,脚不沾地地到学校觐见恩师去了。 现在想来,万老师不动声色的一小棍却敲掉了一个可能会跟随我一生的坏毛病。当然, 不止我一人如此幸运。

还记得学校东面有一片园子,里面有各种各样的瓜果蔬菜。在瓜果即将成熟的季节, 那里是我们每天下午放学后的乐园,追逐声、 喊杀声……口干舌燥、满头大汗的懵懂顽童们哪里会懂得自律呢?只是可惜了那片即将收获的瓜果。于是乎,一周后,万老师在教室门口被拦住了,面对气愤不已、说个不停的农人,万老师面红耳赤,一个劲儿地点头、 赔不是……躲在教室中的我们分明感受到了空气中的火药味,大气不敢喘一下。许久, 万老师才铁青着脸回到了教室,我们听得出, 他在努力控制着自己的情绪:“你们呀,现在我只能说你们顽皮,但是大了以后,凡事都要想一想。”他的语调忽然变得高扬,声音也严厉起来,“我现在可以包庇你们的年少,但我绝不会包庇你们的灵魂!记住,你们要学会尊重,敢于承担,要理解别人的辛苦,做一个善良、正直的人!”时至今日,我依然记得他当时因为激动而略显发抖的高亢声音和眼睛里一闪一闪的泪光。

小学时最快乐的时节便是收获的季节了。那时农村小学都会放秋忙假,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劳动课,只是假期结束后,学校会要求每个学生交上一定数量的农产品,比如几斤花生、几斤稻子……记得有一年秋忙假,万老师神神秘秘地把我们班学生都召集在一起,跟在村里唯一的一台翻耕机后…… 奇迹发生了!有的田地里蹦出了白白胖胖的花生,有的田地里跑出了农人遗漏的红薯……我们欢呼着,跳跃着,蜂拥而上,你争我抢,好不热闹……任务就这样完成了。 万老师安静地站在我们身后,眯起眼睛看我们各种嬉闹,阳光在他满是汗水的脸上旋转舞蹈,画满幸福。

但是,快乐往往会有痛苦伴随,它让我回忆往昔时,每每唏嘘不已。三年级时,万老师的儿子出麻疹,这在现在看来算不了什么的病在当时却异常猛烈,它残忍地夺走了老师幼子的生命。尽管那时我们还不太懂人情世事,但这件事着实让我们惴惴不安了很长时间。一开始,我们计划一起去看老师, 但是因为麻疹传染,我们被大人拦了下来, 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默默祈祷老师能早日回到学校,给我们继续上课。终于,在我们翘首期盼了无数次后,一个清晨,万老师出现在了教室门口,还是那身半新不旧的蓝色中山装,还是那顶老干部帽,嘴角依旧紧闭, 眼神依旧平静。唯一不同的是,老师的脸色憔悴、苍白,高瘦的身躯竟显得有些驼背、 僵硬。年少无知的我们当时并没有设身处地感受老师的痛苦,很快,我们就淡忘了这一切,万老师也如先前一样,和我们一同学习, 一同说笑。只是,细心的同学会发现万老师课间看我们玩耍时,常常会发愣,然后眼角潮红,默默转身离开。

记我的首次南极之行 篇3

两眼一抹“白”

12月2日,经过三天的路线勘察和冰裂隙架桥,卸货的路线已经基本确定,三辆雪地车在“雪龙”号和中山站之间往返卸货。不足之处是:这条卸货路线上一些路标不是很明显,此外还有一些印度巴拉提站卸货时留下的路标,很容易误导驾驶员。李院生领队(我们队内称“老李”)决定带我和窦银科去调整路标。

出发时天气还算不错,只有雪地摩托车行驶中迎面吹来的风。即便这样,脸和手脚也很快就没有了知觉。一路上,我们不断调整着路标的间距和方向,清理了一些无效的路标。还顺便查看了之前搭好的冰浮桥是否稳固,冰裂隙是否又在加宽。一切似乎都很顺利。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随队气象预报员孙虎林(我们队内称“老虎”)有句名言:在南极,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分钟的天气是怎样的。就在我们行进到最后一座冰浮桥附近时,冰面上开始起风,大风夹着雪粒很快就占领了半个天空。老李通过对讲机向气象员询问了天气状况,然后撂下一句话:“赶紧回船,碰到白化天就麻烦了!”

老虎说,一个小气旋正在向卸货作业的区域移动。

雪地摩托车在暴风雪中开足了马力前行,却又不敢开太快,因为雪面上有雪地车压出的深沟,稍有不慎很容易翻车。老李的摩托车在前面引路,窦银科驾驶的另一辆紧跟在后面。在每座冰浮桥旁边,老李还要下车嘱咐守在桥边的护路队员,让他们赶紧跟着下一辆过来的雪地车回船。

天空越来越白,渐渐与雪面连成一色。红色的防寒服在漫无边际的白色里格外惹眼。返回到第二座冰浮桥的时候,我们都停了下来。因为,来时插好的路标已经看不见了。路标是每隔50米插一面红旗。此时看不到路标,意味着能见度已经不足50米。我们同时想到一个词:白化天。

所谓白化天,又叫乳化天。是南极洲的自然奇观之一,它是由极地的低温与冷空气相互作用形成的。阳光射到镜面似的冰层上,会立即反射到低空的云层,低空云层中无数细小的雪粒又像千万个小镜子将光线散射开来,再反射到地面的冰层上。如此来回反射的结果就是产生一种令人眼花缭乱的乳白色光线,形成白蒙蒙雾漫漫的乳白天空。在这种天气下,天地之间浑然一片,人和车辆、飞机仿佛融入浓稠的牛奶里,一切景物都看不见,方向难以辨别。人的视线会产生错觉,分不清近景和远景,也分不清景物的大小。

更糟糕的是,在严寒的考验下,GPS似乎已经不听使唤。我们都知道,第二道冰裂隙距离“雪龙”号已经很近。但没有了路标的指引,谁都不敢乱走。因为在茫茫的白雪下面,不但有海豹为了换气辛勤挖掘的冰洞,还有印度的考察船之前破出来的航道,贸然乱闯很有可能连人带车掉进去。我们只能等待,等待漫天悬浮的雪粒悠然沉淀,然后再跟着路标回船。

就在大家都茫然四顾的时候,窦银科指着前方说,是那里,我们应该往那边走。我什么都没有看见,窦银科已经开动了,我们只好跟了上去。走了一会儿,果然看到一面红旗,在无边无际的乳白色中飘扬。事后我才知道,窦银科双眼的视力接近2.0。这时候你才会意识到,保护好眼睛是多么的重要。

事后老李说,如果没有窦银科发现路标,我们最好的办法就是原地待命。因为在白化天气下,没有任何参照物可供参考。主观经验根本不可靠。白化天虽然恐怖,但总会消散。再说背包里有水有干粮,人身安全没有问题。

青年突击队

在本次考察队伍中,80后队员占一小半。所谓的“青年突击队”是各专业队中由80后年轻队员组成的非正式组织。作为海冰卸货中的机动力量,哪里需要人手便冲向哪里。诸如搬运、掏箱、架桥、护路、打钻、挂钩、加油……琐碎且繁重的事务上处处都可以看到青年突击队的影子。当然,我也是其中一员。

12月3日,一辆拉着集装箱的雪橇陷在雪地里,青年突击队扛起铁锹上了路,我们的任务是把它刨出来。

由于集装箱太重,雪橇的前半部已经一头扎入积雪中动弹不得。我们初步决定把前橇脚处的积雪挖开制造一个斜面,然后再把雪橇拉出去。十几个人轮番刨雪,约两个小时后,斜面挖好了。雪地车发动开始拖拽雪橇,一阵轰鸣过后,雪橇非但没有出窝,反而又一头向下扎得更深。再刨,再拖,雪橇还是不愿意挪窝儿。

无奈,我们只好决定开仓掏箱,将其中的大部分货物转移到临时安排来的一个半高箱上。

在海冰卸货期间,人工搬运东西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在松软的雪地上双脚找不到可靠的着力点,穿着笨重的防寒服仅是走路已很艰难,还要负重作业,还要不停地清理眼镜上沾满的积雪。此外,休息的时间也不能太长,在呼啸的寒风里,汗一落下去体温会急剧下降,很容易着凉感冒。最好的办法就是在体力允许的范围内,不停地干活。

掏箱工作又进行了两个多小时,在我们几乎掏空了那个集装箱后,趴窝的雪橇才被成功拖出了雪坑。我们接到了回船的指令。雪地上深一脚浅一脚的“跋涉”,一千米的距离我们走了一个小时。

回船时已是午夜,我倒头就睡了。

丢了三个人

第二天早晨醒来后,听到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有三名队员在凌晨的白化天里走丢了。

又是白化天。

我赶紧跑到六层驾驶台,因为那里是指挥部。

走丢的三名队员是小马、小胖和小七。走丢的大致时间应该是凌晨三点左右。在完成了昨天的挖雪橇任务后,这三名队员又去执行护路任务,在返回的途中遇到白化天,于是就走丢了。他们没有GPS,手头只有一部对讲机可以联络。只是四顾茫茫,无法向搜寻人员描述准确的位置。

nlc202309031430

队领导在拿着对讲机一遍一遍询问派出去搜寻他们的队员,得到的答复都是暂时没发现。队领导决定让搜寻人员隔五分钟报告一次。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三名队员在对讲机里不断描述他们的位置,但搜寻人员还是没有发现,考察队决定派出直升机搜寻。

4日上午9时,在冰天雪地里冻了6个小时的三名走丢的队员被直升机接回了“雪龙”号,挂在他们脸上的除了冰碴子,还有快要冻住的笑容。

事后听他们说,当时他们完成护路任务返回的时候白化天气已经很严重了。他们曾经坚定地认为是向着“雪龙”号的方向前进,事实上他们正好南辕北辙。直到雪地摩托车熄火了还没有看到“雪龙”号的影子,他们才意识到——迷路了。

为了取暖,他们只好互相依偎着躲在雪地摩托车后避风;为了肢体不被冻伤,他们不时要互相拍打对方的手脚和四肢;为了保持思维清楚,他们三人一直在没话找话聊天讲笑话。就这样熬过了六个小时,直到看到无比亲切的直升机,才敢确定是得救了。

小七说,回到温暖的住舱那一刻他才深切体会到,南极野外考察有多么艰险,安全的环境下又是多么幸福。

旧脸换新颜

南极除了冰雪和极寒,还有一大考验是强紫外线的威胁。由于臭氧层空洞的存在,南极大陆常年处于强紫外线辐射下。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紫外线的伤害,考察队为每位队员配发了防晒霜、面罩、围脖、太阳镜等装备。即便如此,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的紫外线还是将好多队员“烤”出了一张古铜色的面孔。

刚下船的时候,由于是阴天,我想当然地认为没有紫外线,因此没有做任何防护措施就去了户外。短短一个下午的时间,我的脸上就有了灼热的感觉。到晚间的时候,整个面部已经是火辣辣的刺痛,每皱一次眉头都会感觉额头皮肤纹理的刺痛,整个面部的肤色如同煮熟的大虾,完全可以不用化装就去扮演关公。同样被晒伤的还有队友小七,他在睡着的时候,竟然梦到自己考试没考好,被老爸扇了几个大耳光,于是满脸火辣辣地疼……

皮肤被紫外线灼伤之后,坏死的表皮会自然脱落,我们开玩笑地称为“换脸”。内陆队队长金波一直在内陆队出发基地活动,那里处于内陆冰盖上,强反射使得紫外线更加强烈。他的脸不知道褪了多少次皮,除了墨镜遮挡的眼睛周围还能看到正常的皮肤颜色外,脸部其他区域早已呈紫黑的颜色,连嘴唇都无法幸免。随队记者想给他拍张照片发一条微博,他半开玩笑地说:“我现在这副模样就不要拍了吧!等咱旧脸换新颜,能看了再拍好不?”其实,他不让拍照的真实原因,是不想让远在国内的妻子和女儿看到,怕她们心疼。

后记:在本次考察中,这些故事实在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之所以还要敝帚自珍一一记录,不过为铭刻足迹,以资追忆罢了。作为一名首次参加南极考察的新队员,南极给我的印象美丽而且冷酷。“雪龙”号的汽笛,西风带的怒吼,南十字星的光芒、中山站的风雪……首次南极之行注定要烙下永恒的记忆。而在这记忆中最难忘的,不是别的,而是在冰天雪地里那一抹耀眼的考察红。

记我的老师作文 篇4

跟您相处了一年了,大家都很喜欢您,您给人的感觉是很容易亲近的,虽然有时候为了我们的学习你也会生气,但下了课仍然会耐心给我们指导。我们班的同学大家都调皮,都比较活泼,有时候也比较闹腾,也会惹您生气,但是,您对我们的好,我们铭记于心。该严肃的严肃,该放松的放松,这一点我十分佩服,您上课时也很严肃,下了课也能和同学们像朋友一样交流,聊天,开玩笑。还记得上学期同学们在报艺术生那段时间,您为我们提出意见做参考,您告诉同学们关于艺术的事。老师您既是我们的老师,但有时候更像是我们的朋友。

杨老师,我很喜欢你讲的课。你的课有趣又受益匪浅,让我时时盼望上语文课。你让我们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比如:课前三分钟演讲;写一封给三年后自己的信……课前三分钟演讲这一活动使许多同学得到了锻炼,胆子大了些,性格也开朗多了,让我们班不但提高了成绩,而且同学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你的音容笑貌,你的举手投足,时常展现在我的眼前;你的关心爱护,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你的循循善诱,谆谆教导,至今铭记在我的心中,你和我们在一起的一切,都如同昨日历历在目。是你给了我们学习的自信,生活的勇气,给了我们发奋图强的动力,使我们有了奔向好前程的希望。

记我的作文教学故事 篇5

杨台小学 冯国伟

作文教学可以说对许多语文教师来说,都是一个大难题,所以在一次申报研究课题时,我和我的伙伴们申报了一个作文研究课题:如何改变农村小学学生作文现状的研究。

首先我们为了了解作文存在的问题,我们对三四五六年级进行了一次调查问卷。我总结了调查问卷后发现,孩子作文写不好的原因有三:

一、阅读量少。

二、不会观察和感悟。

三、积累的知识不会运用。针对这三个问题,我确定了这次研究的主题三部曲:阅读积累;实地观察;快速练笔。

具体的安排是这样的:以一年为期限,这一年我们要围绕着景和农事来训练孩子。作为身在农村的孩子是一件幸运的事,因为农村一年四季景致很美,而乡亲的品质更美——他们朴实,勤劳,乐于助人。所以我们的作文研究就围绕着两条线实施。

一、围绕一年四季的景,教会孩子观察。

1、春天,我们会带着孩子观察校园和马路边刚发芽的柳树;田野里金黄一片的油菜花;果园里红的似火的桃花。

2、夏天我们会观察田野里即将成熟的一望无际的麦苗;品尝甜滋滋的麦子。

3、秋天我们会观察校园里的黄黄的、小小的、香香的桂花;到沟里杨树林观赏厚厚的、踩上去咔嚓咔嚓响的落叶;到学校门口观察麦苗上的白白的、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的,似小冰晶的霜。

4、冬天我们会在校园里铲雪,堆雪人;到田野里欣赏雪景;在浓雾中捉迷藏。

二、围绕一年的农事让孩子观察和实地体验。

1、夏天,我和孩子们到地里看收麦子的场景;到村里的街道上和农民伯伯们一起扬麦,翻麦,拢麦和收麦。

2、秋天我和孩子到村里和农民们一起给玉米脱萼,编玉米,挂玉米;并在挂好的玉米柱前数玉米,欣赏黄灿灿的玉米世界。

这只是我们在研究期间一年要观察和体验的内容。

1、我们想通过此观察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审美力,和生命感悟力。因为我认为一年的四季变化很像我们一个人一生的浓缩——春天是童年,夏天是青年,秋天是中年,冬天是老年。同时通过观察孩子会爱上自己的家乡。

2、我们通过让孩子体验劳动——收麦、收秋。让孩子体会父母的辛苦,他们吃苦耐劳的品质。从而热爱劳动,珍惜粮食,热爱生活等。在观察之前,我会和老师分工寻找和观察的景物相对应的古诗;现代诗;名家作品;学生小作文。并在观察之前和孩子一起阅读此资料,对他们的观察有很好的指引方向。比如春天我们就先找好关于柳树、桃花、油菜花的古诗;现代诗;名家作品;小学生作文。我进行排版和打印,并发放给实验班。各班给据自然景物出现的不同顺序挑选合适时间阅读积累。并在景物出现时带学生去实地观察,来后教师加以简单指导后,孩子开始针对这次观察的景物进行小练笔。

这样先阅读相关资料,再实地观察,回校快速练笔。贯穿着走下来,孩子的确进步很大。同时还会让孩子爱上观察,乐与表达!

记得那次和孩子观察柳树,我和孩子惊奇的发现柳树也会开花,它的花是长在绿绿的柳絮上的,花像针尖,小而黄,用手一摸似花粉,还有一股淡淡的清香。而这足让我和孩子惊喜,因为我们都以为柳树不会开花。

还记得那次我们去较远的果园观察桃花,一路上孩子对安琪帮助很大(安琪是一个残疾孩子,一条大腿锯掉了,拄着双拐)。因为我为了安全,特选了一条小土路。那路很不平,安琪一直坚持走到果园,虽然她的胳窝磨疼了,但她一直忍着。有时路实在不好走,女孩扶着,男孩背着。那情景的确让我感动。到果园时,孩子礼貌地向果农打招呼,和果农商量看桃花的事情都让我感动。

所以这次作文研究的确让孩子有了很大的收获,这个收获不单单是作文水平的提高,还有孩子在各方面的成长。我很欣慰,课题结束后我还愿意这样来指导孩子作文——因为这样的活动很有效。

记我的同学鲁锦绣 篇6

01“河东狮吼”

周日晚自习第一节上课前,数学老师略带歉意地跟同学们说:“今天晚上学校要开全体教师会,会议可能需要一节课,希望同学们能够保持安静,认真完成导学测评,班干部也要维持好课堂纪律。”说罢,她就一路小跑冲向了会议室。一见老师走远,班里立刻炸开了锅,有看漫画的,有吃零食的,还有几个好哥们聚在一起谈天说地的,只有十几个人在安静做作业。看到这情景,身为数学课代表的我按捺不住了,准备起来维持一下纪律。这时,班长腾的一下站了起来,她的脸涨得通红,为了平复情绪,她深吸了一口气,我正在疑惑之时,只听到一声大喝:“安静点儿!各回各位写作业去,再说话就甭怪我不客气了!”话音未落,班级立刻就安静了下来,教室里除了呼吸声就是大家“沙沙沙”的写字声,紧接着,又是一阵慌乱,乱坐座位的同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窜回了自己的座位上,路过班门口的某位查班领导手一抖,差点把手中的资料给扔了出去,眼睛圆瞪,满脸震惊,愣了一会儿才反应过来,悄悄离开继续往下一个班走去。过了一会儿,数学老师回来了,见班里鸦雀无声,忍不住惊叹道:“咱班里真安静啊,看来同学们都很自觉呀。”

我不禁在心里嘀咕:我晕,若不是马同学的那一招“河东狮吼”,您估计现在正在批评我们哩。

02“铁砂神掌”

又是一个熟悉的晚自习,老师依旧去开例会,同学们刚过完双休,心里的兴奋劲还在涌动,贪玩好动的真面目又露了出来,真是“吃一堑,胆儿更肥”,吵闹声竟比上次更大,我心里叹息一声,提前捂住了耳朵,静待“河东狮吼”的来临,班长大人似乎和上次不大一样,只见她怒目圆瞪,巴掌高高的抬起,好像在蓄力。突然,她的手掌猛的落下,重重拍在桌子上,“嘭”的一声巨响,班里瞬间安静极了。我在心里忍不住替她喊疼,也真心感激她为了维持班级纪律做出了努力。

03“凌云剑诀”

这次不再是晚自习,而是周五的午自习,老师走进了隔壁的七七班,我们的班级里有了零零碎碎的说话声,班长大人什么也没有说,径直走上讲台,以粉笔为“剑”,在黑板上刻出了几个大字:周末作业,数学练习册写到91页。同学们觉得任务量有点大,怨声四起,班长再次手掐“剑诀”,黑板上的91瞬间变成了92,同学们立马就服了,开始狂写作业,就连最爱玩闹的“剑仙”也安静了下来(欲知详情如何,请看“剑仙”二三事)。

书籍伴我成长——记我的阅读史 篇7

上小学了, 我和班内的女生王荣特别要好, 因为她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书迷。她听说镇上有个图书馆, 只要办个借书证就可以借书看了。我们两个女孩走了将近三公里的路程, 到镇上打听, 果真如此。于是商量着凑钱办证, 借来的书籍轮流看。王荣也不知从哪儿弄来了一辆破旧的自行车, 三下两下便学会了。她载着我, 高高兴兴地去借书。记得有一次, 我们借好了书, 往回家走。王荣说走小路快点。小路其实是田野路, 当然免不了坑坑洼洼了。我看见前面的那段路很平坦, 安心地坐在车座上, 急切地读起了刚借来的书籍。突然, 车头一歪, 我们措手不及, 滚进了路边的水沟里, 身上都是泥巴, 幸好书落在路面上, 没有弄脏。我们互相看了看各自的狼狈样, 忍不住哈哈大笑!在这期间, 我读了许多神话故事和经典的武侠小说。王荣的爸爸是个收废品的。有一天, 王荣悄悄告诉我说, 她家有一本破旧的《简·爱》, 那是她爸爸在收废纸的时候, 无意中淘到的旧书。爱书如命的我软磨硬泡好友王荣把书借给我阅读。一拿到那本破旧的《简·爱》, 我便废寝忘食地阅读了起来。从简·爱的身上, 我学到在对待生活、对待环境、待人处事和对待感情方面, 一定要执著和坚信自己, 要有为理想而奋斗的意志力!

也许是平时看书多的缘故吧, 我的作文在班里经常得优。记得有一次参加全校作文大赛, 自己还得了奖呢。现在想起来, 才明白小学的那段阅读正是自己的“精神饥饿感”期, 怪不得那么喜欢阅读!唯一可惜的是当时没有太多的优秀书籍可以阅读, 也没有老师专业的指导阅读, 这是我人生中的遗憾!但是我依然感谢我的小学老师们, 他们没有布置一大堆的作业占据我们的时间, 让我自己可以尽情地遨游在书海中。

上初中了, 我性格有点内向, 不喜欢和其他同学打打闹闹, 也不喜欢和好动的同学东逛西逛, 喜欢安安静静地坐着。我感觉生活好枯燥, 幸好有学校图书馆的书籍陪着。在那里, 我读了许多红色经典作品, 有《红岩》、《青春之歌》、《红日》、《林海雪原》、《山菊花》、《野火春风斗古城》, 等等。先烈们的英勇事迹感动了我, 革命家们的奋斗精神鼓舞了我, 我越读越有趣, 有时候会在自己不喜欢的课堂上偷偷地阅读, 导致理科成绩急剧下降, 而文科却出奇地棒。那时候, 我参加了县里举行的征文比赛, 还得了奖呢。幸运的是, 我遇到了一位才华横溢的语文老师王辉雄, 他鼓励我们自由写日记。我仔细地观察身边的同学, 把班中发生的一切详详细细地记录了下来, 结果越写越喜欢, 越写越来劲, 越写越疯狂。初三毕业的时候, 我捧出了10多本日记本。意想不到的是写日记让我学会了观察生活, 养成了长年写作的好习惯。由此也萌发了当作家的念头, 假期我偷偷地动笔写小说了, 家里人读了那稚嫩的文章, 都忍不住笑了!

1997年9月, 我考入了琼台师范学校。只要一有时间, 就往学校的图书馆里钻。在那里, 我阅读了《中国文学史》, 接着就按文学史上的介绍, 按图索骥地找来了名著, 认真地读了起来。我疯狂地读了《子夜》、《家》、《春》、《秋》、《简·爱》、《红楼梦》等, 还做了大量的笔记。印象最深的是读《红楼梦》的情境。读第一遍时, 不太明白, 又读了一遍, 结果被它深深地吸引了, 我爱不释手, 又读了第三遍。在这期间, 我还参加了学校文学社的活动, 聆听老师们讲创作技巧, 同时成为学校广播室的通讯员, 经常给广播室投稿, 听着自己的一篇篇稿子被播出, 心里可开心了。在学校的日子, 我经常写日记, 把它们稍作修改, 投给《青少年日记》杂志社, 竟然发表了, 还得到了稿费, 这让我激动不已!

2001年师范毕业后, 我一直在农村从事小学语文教育。由于刚走上讲台, 对教学没有太多的研究。在课余, 我津津有味地看起了书, 读了享誉世界的瑞典儿童文学作家阿斯特丽德·林格伦作品《淘气包埃米尔》。这是一部非常有趣又好笑的儿童小说。我几乎是笑破了肚皮, 深深体会到儿童文学的趣味性。于是想尽办法搜集儿童文学来阅读, 先后阅读了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的《男生贾里》、《小鬼鲁智胜》和曹文轩的《草房子》、《细米》等作品。我越读越喜欢, 越读越迷恋, 同时心里暗暗下决心要成为一名业余儿童文学作家。为此, 硬是逼着自己认认真真地研读了好几本《儿童文学概论》之类的有关儿童文学理论的书籍。在工作之余, 我写起了小说, 意想不到的是写成了10万字的长篇小说《阳光女孩》。虽然小说没有发表, 但是我的写作热情变得一发不可收拾了。

在写作的同时, 我也在搜索好书继续阅读。读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瑞典女作家塞尔玛·拉格洛夫的《骑鹅旅行记》, 我深深地被作品吸引了, 同时这本书也让我找到了创作灵感。书中一个小男孩骑着大白鹅环游瑞典的故事触动了我, 于是决定给孩子们介绍我们美丽的家乡———海南岛。鉴于此, 我创作了长篇童话《兰兰游海南》。在写作的过程中, 我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阅读的重要性。首先, 广泛阅读可以培养一个人搜集信息的能力。为了写好这部作品, 我需要对海南的地理地貌、动物植物、文化古迹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活习惯、风俗民俗进行详细地了解, 唯一的方法是不断地读书。其次, 在写作的过程中, 我深深地体会到丰富的想象来源于广泛的阅读。为了使作品更优秀, 我把搜集和整理出来的材料, 加上自己的想象编成引人入胜的故事。简单地来说, 就是在真实情况的基础上, 张开翅膀, 在无穷大的世界里乘着翅膀进行自由驰骋的想象。

回顾所走过的路程, 我发现自己的写作功底其实得益于广泛的阅读, 阅读和写日记让我悟出了学习语文的门道:喜欢阅读, 喜欢写作。教育家朱永新教授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发育水平,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民族的阅读水平体现在孩子身上, 而孩子的阅读水平决定权在老师手中。我现在是一名小学教师, 发现孩子们的写作能力非常差, 高年级的孩子别说是写一篇作文, 就是写一段话都特别困难。细细了解之下, 才知道孩子们的书包里除了课本, 再也没有其他书籍了。我为农村的孩子感到悲哀, 他们的精神世界太贫瘠了, 太苍白了!与此同时不禁扪心自问:身为老师的我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日思夜想, 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成立一个爱心图书屋, 专门收集好书, 供给农村的孩子免费阅读, 同时教给他们阅读的方法, 让他们体会到阅读的快乐!在社会上许多好心人的帮助下, 我得到了许多经典书籍。我把筹到的图书给孩子们阅读, 并组织他们以两种方式阅读:师生同读和自主阅读。师生同读是老师和学生共同阅读一本经典书籍, 读完后进行阅读交流;自主阅读是老师分时段把经典书籍给孩子阅读:三年级的孩子阅读童话、神话、寓言等书籍;四年级的孩子阅读科普读物;五年级的孩子阅读推理及人物传记方面的书籍;六年级的孩子阅读世界经典名著。孩子们在我的带动下, 读得津津有味!

阅读带动了我积极思考教育问题, 带动了我认真研读教育理论书籍, 更带动了我撰写教学手记。在研究习作教学的时候, 原先最讨厌阅读教育类书籍的我, 心甘情愿地去读管建刚老师的四本“作文教学系列”;在研究阅读教学的时候, 我如饥似渴地读了马玲老师编著的《孩子的早期阅读》和朱永新教授的《我的阅读观》。现在的我已经完完全全地喜欢上了教育类书籍, 并且会不断地寻找此类书籍, 充实自己, 改造自己, 为自己的教学实践找到最有力的依据。我把自己在实践中的点点滴滴都记录了下来, 整理成了18万多字的教学手记《阅读与习作教学》。一个有责任心的老师一定在书海中寻找教育教学理论, 领会精辟的教育方法, 然后来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 同时运用自己在阅读过程中获得的新理念来指导教学实践。我希望自己做这样的老师。

我的三个姑姑 篇8

第一个姑姑叫廖来招,实际上她姓邱,是广东潮州人。当年日本人侵略中国,打进广东,她和哥哥姐姐跟随父母逃难到江西,来到我那偏僻的小山村,并投宿在我家。那时姑姑还不满10岁,虽然表情木纳,倒也乖巧怜俐。爷爷奶奶都是菩萨心肠,经不住姑姑亲生父母的再三恳求,把姑姑收养下来。姑姑的亲生父母又重新踏上逃难之路后,从此也就杳无音讯。上世纪50年代,已经出落成大姑娘的姑姑嫁到隔壁周田村一个王姓人家。姑姑婆家居住的是一个典型的客家大院,占地将近5亩,四进厅堂,两大回廊,有正房50间,共有20多户人家聚居在这里。和谐共处,相安无事。小时候我们兄妹去姑姑家走亲戚,与姑姑的小孩常在大院里捉迷藏,玩得特别开心。姑姑虽然没有念过书,但很懂为人处事的道理。在婆家,她家里家外,勤奋劳作,相夫教子,深得好评,6个儿子都养育得颇有出息。在娘家,她不忘抚育之恩,时时牵挂,常常走动,只要做了什么好吃的,都会专程送过来给爷爷奶奶尝个鲜;一旦爷爷奶奶有个什么头痛脑热,她总是立马过来,贴身伺候。可惜的是,姑姑还不到古稀之年,就过早离世了。

第二个姑姑叫刘碧莲,是我后奶的女儿。我的后奶是个苦命人,在她50岁左右的时候,她原来的家庭发生了天崩地裂的变故。一个滴水成冰的冬季,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先后失去丈夫和儿子两位亲人,只剩下奶奶和已经瞎了双眼的女儿相依为命。后来经人介绍,奶奶改嫁给也是刚刚失去爱妻的爷爷,瞎子姑姑也就跟着奶奶来到我家。瞎子姑姑虽然眼睛看不见,但记性却出奇地好。人家讲《三言二拍》《聊斋》里头的故事,她听一遍就能背出来,而且讲得活灵活现、绘声绘色。每到夜幕垂下或农闲季节,她身边总是围着一大堆的人,静静听她讲述离奇曲折、催人泪下的故事,谁也没有把她当残疾人。瞎子姑姑先后嫁过两个丈夫,各生了一男一女,跟我们兄弟姐妹都是兄妹相称,来往密切。现在,瞎子姑姑已步入古稀之龄,但身体健康,声音宏亮,依然操持着家里的一切。几乎每年我们兄妹都会陪母亲专程去探望她,听她讲述似乎永远也听不厌的人间温情故事……

第三个姑姑叫廖四娇,是跟我父亲同村同族同宗同辈的远房闺女。四娇姑家里穷,10岁不到就做了人家的童养媳,远嫁到离老家百十里地的留车墟庄干寨。巧的是,上世纪50年代末,我父亲调任留车区任区长,他乡遇同乡,两眼泪汪汪,自然而然又多了一个姑姑。四娇姑虽然是个非常袖珍小巧的女子,但她却有一种梁山好汉的豪爽之怀和凛然之气。母亲生下我之后,恰逢国家三年困难时期,父母虽然都是国家公职人员,但也过着有一餐没一餐的窘迫生活,我也常常因吸不到足够的奶水而哭闹不已。看到这种情形,四娇姑节衣缩食,把自己家仅有的母鸡、鸡蛋和花生、大豆送给我补奶。母亲不肯收,四娇姑就会说,在农村只要有地、有一双手就不会饿着。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父亲被打成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我们家好像突然成了传染病区,很多人躲之不及、疏远而去,但四娇姑却我行我素、照来不误。父母亲怕连累她,劝她避避嫌,别再来往了。而四娇姑却不吃那一套,说,我才不怕呢,我就是一个农民,还能开除我的“农民籍”不成。就是这样一个既不识文又不断字,看似懦弱、实则刚毅的农村妇女,一个隔了不知道多少代的远房姑姑,帮助我家度过了那一段艰难的岁月。

记我的一次错误作文 篇9

这次运动会中我参加了“双摇”、“五十米迎面接力”和“跳长绳”比赛,让我最印象最深的是“跳长绳”比赛。赛前王先让我们试跳一下绳子,绳子越甩越快,我感觉心跳也随着绳子开始加速“咚咚咚咚咚咚……”。我冷汗直冒,不断祈求上帝把自己变成机器人。嘟嘟――比赛的哨声响了起来,我们排成一条长龙,在起伏的长绳中来回穿梭。

轮到我了,不知是紧张过度还是什么原因,我居然楞在原地不动了,等我反应过来,已经浪费了足足跳四个人的时间,耳后传来一阵埋怨声:“愣什么?”“快走”“毛病”……我拼命忍住,不让早在眼眶里打转的泪水流下来,这些话伤了我的心!但想到比赛还没有结束,我就努力让自己忘掉,用力地冲向绳子里跳了起来。还好,下面都跳过去了。

因为赢了最强对手四(2)班,所以李老师带着我们欢呼起来,而我却默默无言地站在一边,脸上没有表情,因为四(1)班老师说他们班比我们多跳了一个。好朋友汤妮发现了我的异常,知道是因为失误的原因,她拍了拍我的肩膀:“没关系,人人都有失误的时候,我不怪你!”听了这话,我的心里舒服了许多。

记我的麻辣的老师作文 篇10

记得有一次我们考得不好,我们起初并不知道,还在班里疯玩,谁知暴风雨即将来临。不一会儿上课了,老师拿上试卷大踏步地走进教室,刚一到教室“啪”地把卷子摔在桌子上,然后说:“这次咱班挺厉害呀,考了全年级第一!”有个别同学正想欢呼,“不过是倒数的。下次准备考倒数第几呀?小组长上来发试卷!”老师撂下这句话,瞬间班里静得连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到。说着,他又拿起他那让我们都闻风丧胆的“金箍拍”。然后耐心地等待到小组长发完试卷,老师厉声吼道:“80分以下的过来领赏!”

“咣当”“咣当”的声音在班上荡漾开来,不一会儿讲台上站满了同学,一个个有序地去“领赏。”你就这样就结束啦,不,麻辣老师的绝招还在后面呢!“刚领完赏的同学回家把试卷抄五遍!”同学们一个个眉头紧皱,愁眉苦脸,敢怒不敢言呀!

记我的姑姑 篇11

2010年8月30日,我卷了铺盖,骑着摩托,沿着起伏的乡间林荫路到任教小学报到。车行山路间,与县城鳞次栉比的楼房相比,这里显得人烟稀少,村落星星点点地点缀在群岭之间。深入陵区后,我发现自己被一圈又一圈的丘陵包围了,猛然间恍若身处世外桃源,与世隔绝,以至于路过小学都丝毫未有察觉,最后不得不返回寻找。

来到小学,学校里到处是嬉戏打闹的小学生。50多岁的女校长拎起我的行李,热情地为我引路。学校为我安排了与学生宿舍相邻的一间宿舍,房子是斜坡瓦房,房间与房间用墙隔开,墙只垒到斜坡的下缘,因而房间之间的上半部分是相通的,一边说话另一边也可以听到。以后的时光里,这里便成了我的宿舍兼办公室。每天晚上,我或在灯下读书备课,或静静地隔墙倾听学生的谈话,有时我也和学生们隔墙谈心。

这是一所寄宿小学,学生晚上需要上自习。晚自习下课后,有的学生还会留下来继续看书或补作业。刚来学校,我没有多少课,晚上下晚自习的时候便去仍亮着灯的教室里和学生聊天。记得那是来到这里的第一个晚上,我走进一间教室,刚好有几个学生被一道数学题所困扰,我便拿起粉笔在黑板上边说边算,和学生一道思考。两年后,有个学生对我说:“老师,你刚来的晚上教我们做题,你说了很久,虽然听得不是很懂,但是我却一直记得你严肃认真的表情。” 第一天晚上灯下解题的情景,虽然微乎其微,却一直在我的心间萦绕。我相信,时光荏苒,我依然不会忘记这一景象。

在学校教学,每天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学生,久而久之便会发现,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自己的人生观。记得那是刚来这里第一周周五吃饭时发生的事情。 一个一年级的小女孩用小勺从碗里挑起一只苍蝇递到我面前,眯着眼睛笑道: “老师,快看,一只大苍蝇!”边说边把苍蝇抛了,接着吃碗里的饭。看到此情此景,我感触颇深。或许是生活环境不一样,与城里娇生惯养的学生不同,这里的学生大多淳朴节俭。他们的真实不做作,他们的乐观和天真恰如山间的股股清泉,让我的内心更加平和淡然,我在他们身上看到了生命的本真,我也由此更爱他们。另一个三年级的小女孩做的一件事也让我记忆犹新。一天晚上, 为了让家长给自己送点儿零食,她竟然用办公室外的公用电话给家长打了十几个电话,一直打到凌晨两点,吵得办公室的教师都无法休息。当然,她的家人没有连夜赶来。第二年暑假,这个小女孩因下引水渠捉鱼,失去了生命。这个在晚上给家人打电话渴望被关心的小女孩让我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感受到生命的脆弱。我常常想,人生有许多的不确定因素,我们要把握好每一天,用心对待每一个学生,给予这些远离父母的学生足够多的温暖和关爱。他们需要的其实并不多,只是想要被在乎。作为教师, 仅仅做到传道、授业、解惑还远远不够, 更应视这些孩子如己出,让他们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而不要等到年幼的花朵凋零后再去追悔,因为生命是弥足珍贵的、不可复制的。

刚开始时,我教四年级语文,常常带学生一起读诗,一起写诗。我仍然记得, 一天晚上下夜自习时,我和学生们在星光下向宿舍走去,这时一个男生望着满天星辰深情吟唱:“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的辽阔而深邃,那无穷的真理,让我苦苦地求索追随”;我不会忘却,郊游路上学生的真情流露:“上面是鸟的歌声,下面是水的歌声,从上到下,打开了我的心灵”; 我不会忘记,那年夏天教室里装电扇,同学们在操场的古柏下齐声诵读《春江花月夜》的情景,这无疑是这所山间小学里最美的风景。我还和学生们一起谱写我们的班诗。

我们在阳光下成长

迎着早晨初升的太阳

我们快乐地舒展臂膀

我们摊开双手

捧起早晨的第一缕阳光

小草在阳光下长高

油菜在阳光下变黄

我们在阳光下成长

我们在阳光下感到温暖

我们在阳光下看到希望

我们在阳光下酝酿理想

我们在阳光下快乐地成长

让我们高呼,让我们高唱

给我阳光,我要成长

给我翅膀,我要飞翔

这个班我只教了一年,现在他们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一天,班上一个女生说了句让我感动良久的话,她说:“老师,您教我们那会儿虽然很严厉,可是上课还蛮幽默的,我还想让你教我们。”这个学生很聪明也很淘气,教她那会儿的一天凌晨,她在宿舍打闹弄破脑袋,我带着她冒雨赶去诊所包扎,那位乡村医生生性磨蹭,半天也没开门,我急得一直使劲拍门。后来她在作文中这样写道:“我仍记得那天晚上密集的雨声和焦急的拍门声, 我会把这份关爱传递下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任教小学所在地区属于陵区地带,这里的学生明显没有城里同龄人见多识广。 我现在带一年级,我在教室后的黑板上画了一幅画,画中的孩子们正站在阳光普照的大山脚下遥望远处的城市,温暖而明媚。 我希望他们有朝一日能够走出山区,走向更为宽广的天地。

每到秋季野菊花盛开的季节,我会带着学生们一起去采野菊花。野菊花漫山遍野,虽然极其平凡,但是生命力顽强,每年这个时候开得如火如荼,从不失约。我常常用晒干的野菊花泡茶,野菊花在开水中慢慢地绽放,水渐渐变成淡黄色,品一口,极苦,用心体会,却余韵悠长,沁人心脾。我想,我身边的同事们也如这山里的野菊花平凡,却滋润着一代代学子的心田,一年又一年,生生不息……

公交车继续在落叶飞舞中疾驰。光阴如白驹过隙,三年时间弹指一瞬。三年期满,我们这些支教的特岗教师,有人会选择留下,有人会决定离开。无论留下还是离去,每个人的青春都将定格在这里,故事还将会继续。前边又是一片盛开的野菊花,我的小学快到了。我知道,我一直在路上,我知道,我从未停下……

记我的麻辣的老师作文 篇12

一双颜色不同的鞋,一个酷酷的短发,一颗有标志性的大黑痣。这些无论怎么看,也都像 “辣味”十足的潮流达人,这就是我们的体育老师——俞老师。

一次,我们上体育课。“麻辣”老师说:“大家好,我姓俞,你们叫我俞老师好了。我首先声明:我上课时,我没说蹲,你们如果蹲了罚跑三圈。穿凉鞋上我的课,也跑三圈……“啊?什么,跑三圈?”这对我们来说可是一个晴天霹雳。可我们却只能接受这个“霹雳”。我们开始跑起来了,可才跑两圈,我的身体就快“罢工”了——酸得再也不想跑了。可我却毫无办法。三圈终于跑好了,可我们班有几位女生坚持不住蹲了。这下可好,被老师抓到了,迎接他们的是罚跑三圈的“丰盛午餐”……整节课,我们都是大汗淋漓,像刚从水里捞出来似的。

“叮铃铃”下课了,我们整个人都觉得轻松了很多,乌云退去,天上的太阳也出来了,灾难过去了。

记我的第一节班会课 篇13

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鸭口高级中学党云肖

新学年开始了,我被任命为高三(3)班班主任。高三(3)班是一个理科补习班,有学生22人,其中女生8名,男生14名。大部分学生是我校上届毕业的,还有一部分来自其它学校,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偏科现象也比较严重:07年高考最高分只有399分,最低分仅为162分。尽管我当过多年班主任,但对于接手的这个班,心里一点底都没有。我该怎样上好这第一节班会课呢?

看着学生们的高考成绩单,想着他们的模样,我觉着我应先帮他们很快的放下思想上的包袱,很快的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尽管我们角色的不同,使得我们的职责不同,但我和他们是一个集体中的成员,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我们应共同努力,在一年的补习生活中补出成绩、补出实效。想到这里,这节班会课的轮廓渐渐清晰了。采取什么样的形式呢?怎样才能使他们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以全新的姿态来迎接新的学习生活呢?刚受过高考打击的他们,显得是那么消沉、冷漠、萎靡不振。我应该想想办法,让他们卸下思想包袱,恢复青年人的自信及朝气。于是,我找了几个学生,通过与他们谈心了解了班里大部分学生目前的思想动态,决定采用一种比较独特的开场方式,拉近学生与我的距离,然后让学生总结过去的一年的得失,确定自己这一年的学习目标,同时共同制定班训,深入探讨“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名言,让他们切实明确这句话的含义,很快从痛苦的阴影中走出来。上课了,面对或生或熟的面孔,我走上讲台,对大家说:“从今

天开始,我就是咱们这个班的班主任了,现在是第一节班会课,我先给大家唱首歌吧,会唱的想唱的咱们一起唱吧。”

“在我心中曾经有一个梦,要用歌声让你忘了所有的痛„„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一开始,有一两位学生跟着我唱着,渐渐的,大家都唱了起来,歌声拉近了我们心灵的距离。在歌声的感染下,同学们紧绷着的面孔舒展开了,沉闷的气氛被打破了。歌声终了,我告诉他们,这是我送给他们的开学第一天的礼物,希望每个人都能象歌中所唱的那样: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让我们一起确定自己今年的学习目标,让我们把自己的目标用心用手写下来。要达到目标,也不是容易的事,我们得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使我们能随时随地激励、督促自己,我们共同制定一条班训,写成标语,以便随时提醒我们每个人。同学们纷纷为自己定下了学习目标,大家又一起制定了一条班训:不抛弃,不放弃;努力一年,无悔一生。

“目标有了,班训有了,但不知同学们如何理解‘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请同学们针对这句话进行即兴演讲,给大家5分种时间准备。”

演讲开始了,同学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心声:

同学甲:“„„失败,人人都会经历。失败,其实并不可怕,失败,是向往成功的第一步。

名人也会失败,天才也会犯下错误,大发明家━━爱迪生一生发明

1000多种发明,可失败了上万次,在制造电灯时,爱迪生就失败了1340次,正是爱迪生的耐心与信心,才能使电灯发出耀眼的光辉;爱因斯坦制作小板凳,一次又一次地失败;张海迪为了参加体育项目,也失败了300余次;还有…… ”

同学乙:“„„世上少有一帆风顺的事,而失败却随时会有,否则,那些‘发明家’、‘文学巨人’的美名岂不轻易地落到每个人的头上去了?综观历史,那些出类拔萃的伟人之所以会取得成功,正是因为他们能正确对待失败,从失败中获取教益,从而踢开失败这块绊脚石,踏上了成功的大道。比如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一生的成功不计其数,一生的失败更是不计其数。他曾为一项发明经历了八千次失败的实验,他却并不以为这是个浪费,而是说:‘我为什么要沮丧呢?这八千次失败至少使我明白了这八千个实验是行不通的。’这就是爱迪生对待失败的态度。他每每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从而取得一项项建立在无数次失败基础之上的发明成果。失败固然会给人带来痛苦,但也能使人有所收获;它既向我们指出工作中的错误缺点,又启发我们逐步走向成功。”

同学丙:“„„朋友,当你失败时,你面带着沮丧与苦恼。无论成与败,都已是昨天。对于失败的你,昨天是一次教训,昨天也许是你人生中重要的一课。人常常在失败中成长,‘失败是成功之母’。的确,人不经历风雨,又怎能见彩虹呢?失败是一次积累丰富经验的机会,有的人感谢失败,因为他们的成功建立于失败之上。欧立希的药品‘606’经历了数百次的失败终得了成功;居里夫人励

精图治,终于在一次次的失败中发现了元素镭。古今中外,无数的成功例子都是最好的证明,所以对于失败的你,应该更努力,更勤奋,不气馁,只要以你的恒心,‘有志者事竟成’。相信自己,明天的成功之路一定属于你。”

同学丁:“„„这个世界上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之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功之路。真正的成功在于不放弃。失败是成功之母,当你失败了,成功就离你近了一步,只要坚持到底、决不放弃,当成功来临的时候,别人挡都挡不住。真正要坚持到底,就是要担负起责任和使命,找到开启成功之路的动力。同时要找到一个好的学习榜样,好的学习榜样将使你产生无穷的力量,他将不断地激励着你战胜挫折、克服困难。

成功贵在坚持,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坚持要从今天开始,心怀梦想,担负使命,勇往直前;从小事做起,积累成功的经验;从我做起,从此刻开始塑造自己的形象,培养自己的能力。这样,属于自己的阳光就在眼前。”

„„

上一篇:三水农业发展总体规划下一篇:春天的感想七年级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