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时间的感想

2024-04-30

关于时间的感想(精选12篇)

关于时间的感想 篇1

军训,是一件很好的事,可以提高我们每个人的身体素质,可以促进我们每个人的团结协作的能力,可以更好的提升我们的开解……

对于公司提出要军训,我们是非常赞成的,也积极的去参与,但是在不合理的时间去做合理的事,其带来的效果与原先所想的完全不同。

何为团结,团结并不是人多,有时三五个人的力量抵得过七八个人,为什么会这样?就算你人多,心却不在一起又有什么用?空有其表而已,一遇关键时刻还是没什么作用,平时花掉那么多的经历又有什么用,浪费了别人的时间更浪费了自己的时间,到头来又把责任归到平时没有好好训练上,一件问题抓不住其根总是以偏概全,事情就永远不会处理好。对于把我们训练的时间改为同楼面部一起训练是及不明智的选择理由有:

一,我们两部门的工作时间完全不一样,楼面部选择了一个合理的时间来军训,他们用上班之前一小时的时间来激发身体里新的一天的斗智,赶走朦胧的睡意,对于他们来说这一小时的训练起到了激发身体潜能,为新的一天工作带来了很实用的效果,而对于我们来说除了给早班带来那样的效果外给其它队员带来的却是一种乏意,本来下班的时间就晚,早上却没有更好的时间来休息,所以对开我们的工作也是有一定的影响的二,军训,一直由我们一个部门在执行与支持,楼面部的加入更是对公司军训的一种激励,对我们来说却是一种新的挑战,我们作为军训中的领头羊更应起到一种带关的作用,然而把时间改成与楼面部相同只能说明我们的无能,经不起一点的风雨,一个小小的改变就让我们迷失了方向从领头变成了跟随,给队员的心理更带来了某些想法,本来上班就上班何稿这些个花样呢?

三,两部门在一起军训有一定的好斗的成分,攀比心虽然可以起来一定的作用但却失去了军训的意义也起不到赶超的作用,就算以后要比检阅,我们也不能让他们知道我们真实的实力,要么一鸣惊人,要么不相上下。,这已经不再只是一个军训的问题了,而变成了两部门以至多部门之间的一个争斗,做什么事不能以一个平常心对待,争强好胜又有多大的意义呢?

关于时间的感想 篇2

一、新课程的特点

(一) 教材的特点

1. 形式活泼多样

旧教材一般由课文部分、阅读材料以及活动组成, 而新教材中除了正文, 还有“读图思考”“活动”“阅读”和“案例”等, 形式活泼生动多样。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 而且有助引导学生勤于动手、积极思考, 加深学生的印象。

2. 注重图表教学

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文字篇幅明显减少, 图幅数量增多, 甚至许多地方采用以图代文, 使图像成为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样形象具体有助于学生理解, 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 也降低了学习难度。

3. 注重实用

新教材保留了地理学的经典内容, 删除了一些难懂、不易理解以及过时内容, 增加了一些实用知识。例如, 删除大气的热力作用、洋流的成因, 增加了地球的圈层结构等。另外新教材对以往的知识进行了整合, 并降低了难度, 既便于学习, 又使人耳目一新。

4.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新教材在每章后面都安排了一节问题研究, 每个问题都来自生活并是当前热点。它一方面要求学生通过亲自去调查研究、去翻阅资料来完成, 另一方面又运用说学知识解决了实际问题, 使所学知识得到升华, 能力得到提升。

(二) 教法不同

新教材特别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通过动手、动脑、分析讨论、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才智和集体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力争改变过去“一言堂”的局面, 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 努力做到转变教师角色与地位, 由过去课堂上的权威变为学生的伙伴、朋友、指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彻底改变了以前教师满堂灌, 学生被动学的“填鸭式”教学。

(三) 评价方式不同

以前评价一个学生只看分数, 只注重结果。而新课改更注重过程, 并且从多方面考查, 因而更全面、更科学, 更有助于学生的成长。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 同时又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学习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表现, 重视每一位学生的成长,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四) 观念不同

新课改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 要求教育要以人为本,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各种手段, 采用各种教学方法让枯燥的地理变得活起来, 使学生参与进来,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通过自主动手动脑来获取知识。新课改的核心主旨可以用六个字来概括:自主、合作、探究。

二、新课改的困惑

一是新教材在知识结构方面较旧教材不够系统, 教材的深度、广度不好把握。讲深讲广时间不够, 讲少讲浅又怕学生考试不会。教材在教学内容方面虽然作了适当的删减, 多用图片和表格来传递信息, 但课堂活动量明显增加, 如何有效地组织好这些活动, 如何安排好进度, 这也很难把握。大多数学校每周安排两节地理课, 如果充分调动每位同学都积极参与, 那么时间又难以满足, 教学任务无法完成。如果不充分调动每位同学都积极参与, 那就只是走过场, 流于形式。

二是对学生的困惑。由于初中、高中地理课程要求不一致, 出现严重脱节, 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地理教学, 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低, 教材的内容相对简单, 而且中考又不考。许多学校还没有专职地理老师, 地理课在初中时被当做一门副课来对待的。对地理感兴趣的同学多少能学一点, 对地理不感兴趣的自觉性又差的同学, 那是什么也学不到。而高中地理在难度和要求方面上升幅度大, 尤其是由于要参加高考, 对地理挖掘的特别深, 这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而言, 无疑一下难以适应。其中许多学生连经线、纬线都不知道;对于地球的运动、时差的计算、季节的形成以及气候的成因等问题的理解更是水中望月。长时间的积累, 不会的越来越多, 给教师教学带来很大困难。如果教师再利用上课时间给学生讲解, 就面临课时紧张, 教学任务难以完成的局面, 给许多教师带来困惑。

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 他们是影响新课改能否顺利推进的重要因素。我在教学中发现, 高一的学生普遍对新课改了解不够, 传统的学习行为使学生一下子也很难适应新形式下的课堂教学, 如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尤其是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的转变难度更大。还有, 学生对地理学习的不重视和不够重视始终是影响地理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三是教学过程中, 我们发现诸多的不配套影响了新课改的实施。教材与教辅资料明显不配套, 新教材还没有相应的教辅, 现有的教辅资料还都是以旧教材为蓝本。许多新教材中已做了相应修改和删除的, 教辅中依然出现。如洋流的成因和大气的吸收作用。对于这些内容教师该不该讲, 感到很矛盾。教材内容简单, 教辅上的习题却很难, 大多数学生做不出来。

再有大多数学校高一上必修1到必修3, 内容多而难, 又是高考重点, 由于时间紧很难吃透, 有些学生学了就忘了。高二上选修, 内容少而且简单, 时间富裕, 给人感觉课时安排不够合理。

三、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

加强理论学习, 努力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新课改对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必须加强学习, 领会新课改实质, 这样才能逐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新课改才会得以真正实施。

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广泛学习, 获取渊博的知识, 努力钻研教材, 认真研读课程标准, 精心设计,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熟练驾驭课堂, 把知识性和趣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让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认真落实新课改, 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 清楚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发挥多媒体计算机作用, 力图展现地理信息的多样性和直观性。

进行集体备课, 发挥集体智慧。积极加强信息收集, 多与外校教师交流与探讨, 取长补短。

充分了解学生、关心学生, 做学生的朋友。要充分了解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 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多想办法, 用一些有趣的地理现象来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

多鼓励学生, 少责骂学生。要全面看待学生,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积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并加以正确引导。当学生取得进步时, 要及时表扬。处理问题要公平、公正、民主。

谈谈教学《认识时间》的一些感想 篇3

根据新课程标准,本人从“以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为主”的基本价值取向,精心设计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为:1、使学生会读几时几分;2、认识表示时间的两种方法,如:4时5分写作:4:05,知道时与分的等量关系;3、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意识和习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使学生能准确地读写出整时和几时几分的时刻。

按照新课程标准,本单元的教学时数为:讲授课2个课时,练习课1个课时。但在实际教学中,结合本班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实践体验,我安排了5个课时,其中讲授课3个课时(含一节远教课),练习课2个课时(一节课本作业练习,一节单元测试)。通过单元测试,大部分学生都能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当然,还有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未能根据钟面演示的时刻读写出几时几分,也不懂得再过几分就是几时几分的方法。

回顾整个单元的教学过程,我心里虽然有一些成功的感受,但想得更多的是课堂上出现的个案现象,这其中固然有学生方面的不足,而从更深的角度思考,自己觉得在上课前对学生的深入了解 —— 学情分析,对教材的精心探究、整理和加工,对教具的充分准备和适时的展示操作,对科学适时的设问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师生之间的互动等等,在教学过程中到底体现得怎样?还需要怎样改进?所有这些都值得思考一番。

下面阐述的就是我在教学《认识时间》时的一些感想。

一、部分学生存在学习困难的现象,我认为这与我们乡村学校学生的日常生活体验以及认识水平有关。据调查,属于我校办学育人服务范围内的村坡,就读一年级的部分学生,没有经过学前班的教育。由于年龄幼,见识少,自制能力差,加上平时又缺乏家庭辅导,所以“时间”这一名词对于他们来说,仍是个很抽象的概念。当然,他们在一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认识钟表”,并且教材对“时间”这一内容也按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编排,的确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总之,按照教学的目标与要求,学生对钟表已有所认识,懂得钟面的时针和分针,并知道从1 ~ 12这12个数字能把钟面分成12个大格,每个大格又分成5个小格,共有60个小格等有关知识。

正当我在第一节课引导学生复习旧知,导入新知,设问抽查时便发现:

1、学生虽能积极回答问题,但答案不尽人意,说明他们已学的知识得不到巩固。2、家庭中有闹钟的学生不到全班人数的二分之一,说明他们在生活环境中缺少实物体验,致使所学知识遗忘快。3、在全班22个学生中,持有小闹钟的只有3人。4、作为乡村学校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能主动辅导自己的子女认识时间的,应该很少。

这表明城镇与乡村有差别,城镇学校与乡村学校有差别,生活在城镇的学生与生活在乡村的学生有差别。由于乡村学校学生的生活空间远不及城镇学校学生的生活空间,因此乡村学校学生的时间观念和意识比较淡薄,这与他们的生活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平日,他们的家长都处在自由支配的工作环境中,没有严格的时间观念,大部分都是那种日出如作,日落如归的家庭式的宽松劳作方式,不如城镇学校学生所熟知的“上班族”有严格的上班时间规定,如几时几分上班、下班,或朝九晚五的上班制度。

正因为我们乡村学校有部分学生对“时间”一词的认识还比较抽象,对所学知识没能在日常生活中得以充分反馈和体验,并且遗忘快,所以在复习旧知,回答问题时便出现一知半解的个案现象。由此我认为,想方设法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在课后的生活实践中再认识、再理解,从而把感性认识逐步转移并发展到理性认识,是一项非常重要、不可忽视的教学工作。

二、要提高教学质量,除了确保深刻的学情分析外,还要对教材进行精心探究、整理和加工,把握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力求真正做到关注全体,因材施教。具体实施步骤是:精心设计每个教学环节,需要“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 根据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可对教材内容做一些必要的整理和加工,使学生乐于参与、善于思考,同时还可以根据需要与可能,多联系生活实际,充分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活动,进而推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

在讲授《认识时间》时,我尽可能地使用实物钟表、钟面模型、钟面挂图,引导并帮助学生在实际观察与动手操作中加深对时间的认识,努力确保他们获得真正的知识与技能。如在第一节课中,联系实际创设情景,首先出示实物闹钟,让学生先观察钟面的结构,重新认识时针、分针和秒针,再仔细观察秒针走一圈的运行情景,并要求备有小闹钟的学生与同桌观察、交流,使他们能从直观的角度去感知“钟”,以此激活思维,激发学习兴趣,从中发现并理解“秒针”走一格就是一秒,走完一圈就是60格,而走完60格就是一分;一分的时间表示“分针”走了一小格,等等。这些知识都是学生自己从观察中获得的。再如在引导学生认识“几时几分”时,先让学生观察钟面挂图,正确读出钟面挂图的时间,然后让学生拿出学具钟,自己动手拨出4时15分,再按顺时针方向一格一格地往下拨。

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很快就领悟到:分针拨1格是1分,拨2格是2分,拨3格是3分 …… 一直拨到4时19分,学生便认识了现在的钟面时刻是4时19分,比原来的4时15分增加了4分。再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观察钟面的变化,认真对比并体会时针和分针转动的范围。

这些由教师创设情景、直观演示,到学生直接参与、互动交流的教学环节,使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和理解了时、分的意义及其相互关系。在学生获取时间知识的同时,也促使他们充分感受到时间和自己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增强了懂得珍惜时间的意识。

三、课中教师所用的教具、课件,学生所需的学具以及某一教学环节必用的展示操作,也是相当重要的。鉴于本单元内容的教学需要,我早就充分准备了钟面挂图、实物闹钟、钟表模型等教具、课件以及学生所需的学具钟等,并且注意利用学校安排的每周一节远程教育课,就是在远程教育网络资源中选择了与教学相应的课件。在此基础上,顺水推舟,于教学中适时、恰当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象”辅助教学,使抽象的内容更加形象化、具体化、清晰化。正因为如此,不仅优化了教学过程,同时也增强了教学效果。

遗憾的是,我校的电化教学装备还相对落后。全校仅有一台电脑能在教学中发挥使用,且全校15名教师每周每人只能有一节课的机会,借助网络教育资源来进行教学活动。学校至今未能在学生中开设电脑信息课,故电脑信息课只能让学生在“纸上谈兵”,没能真正学到(掌握)电脑信息技能,导致大多数学生至今对电脑信息知识还是一巧不通。

时间管理(感想) 篇4

2013级教育技术学研究生

聂小燕

学号:3*** 对时间进行管理,这是个很让我感兴趣的主题,在闲暇的时间里,一边做笔记,一边看完了这6个视频,个人觉得,我许多关于时间的管理理念与狄振鹏老师的许多观点是一致的。以下是我对时间管理的一些收获。

关于健康、财富、时间三者的选择,就个人而言,我放在首位的是健康,我觉得,我可以没有财富,但是健康是必须的。但是狄老师提了一个很好的问题:不管我们把健康,还是财富放在首位,那么如果我们的时间只有一秒钟呢?顿时陷入了沉思,确实啊,如果时间都没有了,谈健康和财富还有什么意义呢?所以时间是我们拥有一切的基础前提。假如有了无限的时间,我们可以去慢慢的创造财富,可以慢慢的强身健体,驱走病魔。

众所周知的是“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但是这里又有一个新的概念让我大跌眼镜,狄老师说“一年之计在于冬,一日之计在于昨夜”。细细想来,不无道理啊。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计划性,暂新的一年应该怎样度过,就应该在去年的冬天就要规划好,而不是花一个新年的春天来做计划,浪费了美好的一年开端。一日之计在于昨夜也是同样的道理。

时间是最宝贵的,时间也是最公平的。时间宝贵在于它的不可逆,1 不能收缩,同时它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不存在谁的时间多一些,谁的时间少一些。所以,我们要把握好自己的时间,珍惜时间,不要后悔之前的时间里没有做什么。

时间太无形了,我们谁都不能看见时间,所以我们很容易不经意间丢失了时间。举个例子,如果掉了200元钱,我们肯定是很懊恼,焦急的,但是如果我们浪费了2个小时呢,或许不会焦急万分,这就是差别,就因为时间是无形的。

大家都应该听过有一个“装瓶实验”,老师忘瓶里装满了石头,问同学们是不是装满了,大家都说是的,可是老师又往瓶里装沙子,把瓶子塞得满满的了,又问学生是不是装满了,学生又说是的,接着老师又往瓶里装水,居然还可以往里面装水,当老师再问瓶子装满了没,没有学生敢回答了。通过这个小实验,我们依然可以对时间进行思考,时间就像是这些零碎的小物质,话说时间挤一挤总会有的,同样的,珍惜点滴、零碎的时间。同时,做事也要有程序性,就像那个时间,如果先装满的水,后面肯定也不能再继续装石头、沙子了。

说了那么多关于时间的管理理念,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提高个人成效呢?以下总结了10个方面:

1、为重要任务、同类任务设定工作时间;

2、设定针对性的回避,设定安静时间,随后进行回话;

3、在会议和个人约会中,设定时间期限;

4、把优先权作为所有工作的一个基本原则;

5、尽可能久的做非常关键及重要的工作;

6、充分的通过委托和授权来完成服务性的工作;

7、将大任务、大工作拆成小任务、子部分来一步步地进行蚕食;

8、跟自己商量完成A级人物的期限;

9、尽量地完成重点任务,可以带来成就感;

10、按照效率很有针对性地进行规划和计划。

以下是关于时间管理的“降龙十八掌”:

1、掌握每一天

2、确定目标:设定目标SMART原则(S:明确目标,M:可衡量,A:行动导向,R:务实可行,T:时间限制)。

3、实事求是:要为成功找理由,莫为失败找借口。

4、制定计划:目标不能改,计划是可以修改的。

5、绝不拖拉

6、管理表单:月、周、日。

7、有效规划:“加班”反映工作效率、个人能力。

8、轻重有别

9、沟通细节

10、专心致志

11、合理分配

12、清理桌面

13、办公室5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

14、减少干扰

15、管理邮件:随来随处理是不对的。

16、管理电话

17、充分授权

大学生毕业感想发布时间 篇5

在校园里,我们度过的日子是我们最好的、最值得回忆的和最宝贵的时光,毕业意味着它即将终结;在校园里,我们学会了做人处事和一些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抽象东西,毕业意味着它将被赋予社会意义的新生命;在校园里,我们留下了许多值得怀念和令人遗憾的事,毕业意味着它将被带入另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模糊渐远的是昨日的一幕一幕,逐渐清晰的是曾有的荣耀和辉煌,曾有的悲哀与哀伤在年轻的心灵上烙下深深的痕迹,大学忠实地纪录着我最真的梦、最真的情怀和最真的感动!

时间过的很快,经历了愉快的大一,紧张繁忙的大二,进入大三下半学期,突然使我感到了就业的压力。从踏入大学门槛的那天起,经过众多良师的精心指导,家长、亲戚、朋友的大力支持和教育,以及自己的努力拼搏、自强不息,使我逐渐成为了一个能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新时代大学生,并为做好一个知识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认为一个人掌握一门技术专长固然重要,但决不能忽视品德修养和思想上的进步。在校四年的时光使我综合素质得到提高,我有着青年人的热情和赤诚,有着兢兢业业的学习和集体合作精神,养成了尊敬领导、团结同学、同事、能正确处理好上、下级领导间的关系。平时养成了勤俭节约、任劳任怨、愿意从基层干起,对人真诚、热爱集体、热爱同学、同事,人际关系和谐融洽,与人从不闹无原则的纠纷,处处以一名优秀大学生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在各方面严格要求

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自己能更快地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趋势。在学习和工作中我时刻不忘分析自己,解剖自己,正视自己,认真向前辈们以及那些成功人士学习,以此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工作之余还挤出时间自学计算机其它专业方面的知识和国际贸易方面的知识,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并掌握了许多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和国际贸易方面的知识。在几年求学的旅途中,使我受益匪浅,回顾这几年的大学教育。真是感受颇多!在校期间,确实使我学到了不少东西。

首先,就是学会了自信。俗话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步。” 没有自信的人是无法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当然这里所说的自信决不是无中生有,也并非狂妄与自傲,而是充分适时地展示自己的能力与才华。“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自信需要日积月累,并且来源于自身素质的提高,知识的积淀和个性的培养。自信是一种内在气质的外在表现,让用人单位感觉到自己是“物有所质”甚至是“物超所质”。以前我一直认为自己是应届毕业生,经验值几乎为零,我想这在应聘过程中是很吃亏的!但通过学校就业指导老师的教育,我学会了试着换一个角度去看待问题。我们应届毕业生的确没什么经验,但正因为这一点,我们就没有那些条条框框的束缚,不怕失败,这些都是我们的优势。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具备了与别人竞争的良好心态。其次,学会了给自己一个正确定位。我知道:就业不是攀比,不是看谁的新酬高,而是要看自己选择的职业是不是适合自己,有没有能力胜任,自己是否喜欢并愿意为之而付出自己毕生的精力。但对于那

些性格外向,活泼好动的人来说,整天坐在办公桌面前面对一大堆枯燥的数字,总觉得自己是过着“人在曹营,心在汉”的日子,这样的生活究竟能维持多久?衡量一个人成功就业的标准:是不是只有薪水的多少?究竟怎样的工作才最适合个人的发展?将来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对国家、对社会究竟有多大益处?可能大家都听过这句话:“今日事,今日毕”。但是不知大家想过没有:大家虽然现任工作可能很固定,但你们每天在下班睡觉之前是否想过我今天在工作中是否尽到自己的责任了,是否遗留下一些隐患,是否在工作中存在一些失误„„

关于植树的感想 篇6

植物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是不言而喻的,人类社会早期的生活资料大多是从各样动植物上获取的。然而在人类文明发达的当今,对于动植物的保护却做的远远不够。作为一名普通的大学生,能做的很少,植树虽然是小事,意义却也是不小的。

我对贵州最深的印象,是在春末夏初的时候,走到哪都是满眼的绿树成荫。就算是在深秋,山水之间的绿意似乎也没少半分。说起来植树似乎没什么意义了,多一棵不多少一棵不少。这样想的话,只有去荒漠边塞才谈得上植树吧。我以为公益的事情不在于大小和多少,而是做与不做,做了就是有意义的。一个人做一点,两个人做两点,千万人都做一点,得出的结果—对于植树来说—很多年以后,那些种下的树苗子都再一起的话就是大片的林子了。

每个人都应当有公益之心,因为每个人都应当有爱人之心。贡献的大小全在个人的能力,并不是说公益就是那些千万富豪的事,或者政府部门的事。我听说有人认为,接受施舍是有理由的,因为接受者给给予者提供了施舍的服务。这样的观点,就是在耍流氓,就是在说有的人天生就应该是如何如何的。这与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崇尚的自强不息精神是背道而驰的。我对于公益的另一方面的理解就是以温暖来教人自助,助人以自渡,而不是带着同情与怜悯。

如拿植物来说,这是人对于自然的赎罪,而不是出自同情心。

关于植树,我知道一个人,每个人都应知道他,是云南省保山市的扬善洲老先生。在知晓老先生事迹的时候,老先生已经辞世了。没能在老先生在世时,知道有这样的人,是件遗憾的事。杨老先生所做的事不能简单说成公益了,这是一份伟大的事业,留给后人的不仅仅是5万多亩的林地,还有老先生的无私奉献、竭力为民的精神。当然,老先生留给我们的远比这些多得多,他的精神只是宝贵、丰富遗产中的一小部分。

我辈诸君当向老先生看齐。

作为一名普通的大学生,参加公益活动也是在实践自我的价值观。如同前苏联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在劳动中认识自己,提高自己。同样的在公益活动之中,实践自己的信条。在细分一点,就是在植树中知晓自然对于人类的重要,体会自然给予人类的爱。由此推及他处,无私的品格与奉献的精神就应当为每个人所有。

种树之后,看着树苗子立在眼前,有些成就感,甚至有些“洋洋得意”。更多的是满心的希望,十年之后,二十年之后,我人到中年,或许两鬓留霜。而这棵树苗,如若能活下去,数历风雨之后定能撑起一片阴凉了。眼前的这快地,那时定也绿树成荫。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四点感想 篇7

张之洞说:“读书不得要领,劳而无功。”小学生课外阅读个体性强,随意性大,受控因素少,因此老师要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方法,培养他们的阅读技能,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指导。

1.1 引导学生按正确步骤读书。

教师可要求学生按“初读全书,精读重点,回忆内容”的步骤阅读。每读完一本书都进行自我提问:文章若是讲道理的,问问讲的是怎样的道理?文章讲的若是人物,问问是怎样的人物?读后有哪些收获?都在脑中一一“过电影”。

1.2 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

教师可结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与小学生阅读能力标准向学生传授选读法、浏览法、精读法、略读法、速读法。使他们明白什么时候宜采用那种阅读方法。

1.3 鼓励学生勤做读书笔记。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阅读实践中,教师可要求每个学生都备一本“采蜜集”,随时记下书名、作者、文章中的优美词句和精彩片断,还可以写读后的感想。为了使学生学会借鉴和吸收,还可采取如下措施:(1)每月出一期墙报,每人抄一篇自认为满意的读书笔记张贴公布,互相观摩,取长补短;(2)每月每人出一期八开手抄小报,规定小报上至少有两篇自己写的小文章,其余为课外阅读资料摘编。

1.4 开展读书评比,展示阅读成果。

小学生情趣不稳定,为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课外阅读的成果,获得成功的喜悦,教师可利用早读课,语文活动课,班会课,开展“介绍一本好书”、“诗文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读后感交流会”“‘小作家’擂主大比拼”等活动,这些交流不仅可以反馈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而且可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教室的一角,可设置作品栏,展出学生摘录的笔记、读后感和手抄报等,使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变得持久。

2. 关于口语交际教学

口语交际是指在一定的情境中,人们运用口头语言,凭借听、说,进行交流思想、沟通感情、传递信息的双向互动的言语活动。

2.1 师生表演,创设情境。

为了增强口语交际情境的真实性,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产生不吐不快的交际欲望,教师可以跟学生合作,也可以让学生跟学生合作,通过表演,达到预期的口语交际教学目标。如教学《坐井观天》这课,我扮演青蛙,同学们扮演小鸟,我入情地朗读,读活了这个故事;学生生动地表演,演活了故事。最后让同学们想象:跳出井口的青蛙高兴吗?在这样的情境表演中,学生更想说,说的面也更广。又如在上教学《以诚待人》的口语交际时,我特意让同学们表演了一个小品。我设计了一个爸爸妈妈不在家,家里来了客人,小红在家如何待人接物的剧本,让一个同学扮演小红,我扮演客人,表演结束后,全班同学对如何待人接物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这样不仅满足了学生强烈的表演欲望,而且很好地培养了他们的交际能力。

2.2 师生互动,重在引指、规范语言。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更是学生的学习伙伴。“口语交际”中教师必须从“说话能力”上对学生的言语进行指导、修正,并做好典范。如在教学《介绍健康的小常识》时,我先介绍预防秋燥的方法,从而引导学生明白必须说清楚要预防什么,治疗什么,用什么药(方法),注意把药名、药量介绍清楚。

3. 关于小学生语文写字教学

3.1 明确写字的要求,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首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书写姿势,即“头正、身直、脚放平、胸部距桌子一拳”。这是写好字的基本条件,也是保证身体健康发育的重要措施。其次,使学生掌握汉字基本笔画的写法,掌握汉字间架结构及笔顺的基本笔顺规则。最后,要求学生爱惜文具。

3.2 激发写字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习活动的一种内在动力。培养学生的写字兴趣,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写好字的重要意义。其次,要发挥榜样的作用,多给他们讲解我国古代著名书法家勤学苦练的故事,结合他们身边刻苦学习的实例,给他们树立榜样,充分利用榜样的影响效应。最后,根据心理学家麦克里兰德提出的成就动机论,让学生获得成功,获得成就感,促使学生积极进取,对学习任务感兴趣,在完成任务时充满信心,力求获得优异成绩。因此教师在批改检查学生写字作业时,不要以自己的爱好或理解的标准要求学生,要从学生写字的实际情况出发,看发展,看进步,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就感。

4. 关于小学语文作业

4.1 布置合宜的作业,减少作业量。

教师要把学生从大堆的习题和抄写作业的围攻下解救出来。为使学生实实在在地得到解放,教师必须在作业的选择上花一定的心思,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适时适量地布置作业。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加强作业对文本的针对性。机械重复的作业,如抄写生字词和课文等,应尽量控制其量。教师应当精心地设计作业,在减少作业量的同时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如何才能让学生提高作业的有效率,学生又需要准备些什么呢?学生作业的准备包括物质准备(如必要的作业用品,良好的作业环境)和精神准备(如具备相关的知识、技能、态度)。如果学生对布置的作业准备充分,他们便能顺利地完成,不会产生挫折情绪。当学生对作业有明确、清楚的理解时,他们通常能够运用相关的知识、技能,成功地完成作业,而高成功率又激励他们在将来付出更大的努力。为了帮助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教师应详尽地解释题意和示范作业要求,检查学生是否理解例题,然后让学生进行练习。

4.2 激发兴趣,做到事半功倍。

作业的趣味性是指作业的内容和形式有趣。作业的趣味性依赖于作业的呈现形式和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作业的呈现方式可以是言语的、图片的、模型的,也可以是实物的、观察的、操作的和体验的。学生对它们的兴趣因人而异。例如,对于低年级学生,那些充满色彩、活动多变、富有刺激的作业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促使他们用大部分时间兴致勃勃地做,而且会做得又快又好。然而,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却未必如此,因为他们更可能乐于做思辨色彩较浓的作业。

关于山水画写生的感想 篇8

关键词:山水画;写生;形状

中国的山水画,在以老庄哲学为基础的玄学风气中形成的,我们的先贤在创造人类文明的过程中,发现了自然之美,并且通过艺术手段的表现产生的结果,是人类文明的反映。大自然的博大与不息的生机,对于人的有限认识来说是无限的,因此人类在对自然的认识过程中开拓与发展了智慧和文明。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和亲切之情是千丝万缕的,所以人们对自然美的表现是在抒发自己的情思,将自己对自然感悟后得到的意境进行的表达,当然是结合了相对应的绘画形式和媒介技法。中国山水画的最大艺术特色在于不是以客观再现自然和纯主观形式美为表现目的。学习山水画,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山水画的艺术属性。同时,由于文明的进步、认识的发展、个性感情的丰富差异,每个人心中的体验与感悟都不尽相同,所以在尊重绘画表现的同时还要关注自己。

中国山水画在创作中极注重师法客观世界的自然山川,强调画家主观世界的思想情感。如唐朝张璪所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追求主客观世界的统一,历代的名师大家也都是这样努力实现的。黄公望有在富春江一带的生活体验,才有了经典名作《富春山居图》;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半生云游饱览了大江南北的名山大川;近代的黄宾虹、陆俨少、傅抱石、李可染都是在多次的外出写生中积累了丰富的表现经验,经过大量的写生之后创作出具有时代气息的山水画,同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水墨写生在当代山水画的学习过程中显得更为重要,它是用笔墨直接地与自然交流,是最直接的表现自然万物的一种方式。因为使用宣纸对景作水墨写生,因此掌握和运用中国画的笔墨是最基本的;在贴近自然进行实景写生的时候,面对丰富极尽变化的景物,错综复杂的形象,我们当然不可能盲目地接受,再现式的记录不能满足艺术创作的要求,那就要求我们要对物象进行提炼加工,对主要的形象强化完善,而一些不重要的细节将会被忽视舍弃。实景中的三维物象是有体积、透视的,但转移到二维平面的纸上则就不同了,平面的纸上只具有长和宽的维度,因而在就要用转移的另外方式。概括出所要表现的物象的形状,也就是外轮廓,这是观察最基本的要求。形状是眼睛把握到的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它涉及的是除了物体之空间位置和方向等性质之外的外表形象。换句话说,形状不涉及到物体处于什么地方,也不涉及对象的侧立还是倒立,而主要涉及的是边界线,是物与物在空间区分的界线。面对复杂的形象写生,准确而又主动地去判断就必须遵循通过轮廓捕捉形状的法则。

在对景写生过程中透视是值得重视的问题,初学山水画并参与到水墨写生时很容易受到焦点透视的影响。焦点透视是西方科学理性下的艺术透视方式,能够如实准确地反映出我们所看到的物象的透视变化,但将其运用到中国山水画上,会局限山水画的空间表现力。中国山水画所运用的是散点透视法,并非是固定在一个点观察事物,而是采用可以移动视线的观察方法,自由主动地选取物象。可以自前山而窥山后,自山左而望到山右,也可以边走边看;视点不固定,可高可低可远可近,把不同位置视点看到的景物综合起来,统一到一个画面之中。在结合到写生创作时,由于以往经验的作用,使得在观察物象时不由自主地就考虑到事物的体积问题,比如:面对一丛树林,把它看作成一个球状的体积;近大远小,前面的叶子大后面往后退的叶子小;受光的顶面亮,背光则暗墨色应重等;如此的观察并结合素描的方式施展笔墨,这样得出的画面在一定程度上和山水画相似,但实质与中国画的审美思维是完全不同的,这样的表现仅仅是借用了中国画的材料笔墨宣纸而已。所以在观察物象时所采取的观察方式是至关重要的;根据前面所提到的通过轮廓和外形来区别物象传递美感,那么在实景写生过程中,面对物象首先要归纳出它的外形,主动地将其概括成为完整、清晰、简洁不受干扰的形状,在概括提炼时是可以先忽略掉色彩、光影、质感对它的强化作用。仅此而已,便是初步的观察了这个物象。当然,接下来的实践中还要注意物象内部的特征形状,在整体的外形之中有内部结构形状的存在,物象便不会显得简单概念。

临摹是中国山水画入门的学习方法。其目的主要是通过对传统表现程式的临摹、分析、认识笔墨的塑造意义,同时需要掌握其基本的艺术表现规律。临摹时对程式符号的学习是第一步;通过这些技法符号去塑造艺术形象,明白不同对象结构的塑造方法,勾、皴、擦、点、染的特色与配合关系,运笔时贯气力透纸背的书写意味、笔与墨在宣纸上的渗透性和根据表现而或轻重或缓急的灵动笔法才是体会临摹学习的关键。同时还应该有目的和有选择性地临摹学习,初学者临摹学习过程中一味过多地关注笔墨细节对写生和创作不见得有积极的作用;在实际的写生和创作过程中,从开始起稿落墨到最后的收拾调整画面,都需要全局整体的关照画面,局部必须服从整体;画面中大的结构形状和小的局部结构形状都要全局安排,因而当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每一处很小的局部细节上去之后,难免出现物与物的分离,一种没有之间的联系和局部没有服从整体的分离。这样一来,形象的边界轮廓因内部变化程度过重使其不能统一,从而不容易辨识出物象的形状,尽管画面有诸多的细节和物象内部的具体特征,显然意义也不大了。

在自然景物面前,我们要运用独具慧眼的方法来确定所要表现的景物。面对自然景物所传递的美感,我们要用心去体会自己的那份感动。因为面对自然,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觉,并且个人的审美能力也不尽相同,因而主动积极真诚地观察体会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石涛.石涛画语录[M].俞剑华,译. 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9.

[2]张谷旻.从写生走向创作·山水画[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4.

[3]黄宗贤.中国美术史纲要[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

关于安全的感想 篇9

“安全责任、重在落实”是我们一线员工要深刻领会的主题,因为安全是维系企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

让安全背后的伤痛、泪水少些、再少些。获得生命是一种赐予,失去生命是一份悲哀。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一旦拥有生命,就要珍爱生命,不作无谓的牺牲。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每个人都要登上人生的舞台,跋涉一生的旅程。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奉献的基石在于生命的安全。

关于语言暴力的感想 篇10

关于语言暴力的感想

我听说行为暴力却没有听说过语言暴力这个术语。在平常的生活中我们一直在经历过一些事情,只知道有这种事件就不知道如何描述。不管这件事情从复了多少次,只知道说事情的经过动作却不能用专业的述语来说明,以致于让专业的人员也无法明白事情的真相导致费时费力,事情也没有解决。

当我看了一篇关于家庭伤害的新闻之后,才听到专业人士说出来的。新闻报导说的是:一个十二岁的小男孩因为家里父母亲为了不让他痴迷上网而对他说:“如果你再不听话而去上网的话我们就挑断你的手筋和脚筋让你永远都不能出去玩。”就因为这样一句话,这个小孩在家里的油里放了药而导致一家人食物中毒。这就是语言暴力教育引起的后果。当记者问小孩子为什么要这么做的时候,小孩子的回答令人惊讶,“如果我把他们都毒死了就没有人来管我了,我要干什么都可以了。”原来家庭中使用的语言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

关于高中数学教学的几点感想 篇11

记得有位德国数学家曾经说过:“数学是除了语言与音乐之外,人类心灵自由创造力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而且数学是经由理论的建构成为了解宇宙万物的媒介。因此,数学必需保持为知识,技能与文化的主要构成要素,而知识与技能是得传授给下一代,文化则得传承给下一代的。”这句话道出了数学的精髓所在,数学是激发人类创造力的基础学科,所以学好数学仿佛变得迫在眉睫。

中学阶段,本是一个人能力形成的关键阶段,当众多的富有责任感的老师打着为学生负责的旗号把众多的课业负担强加给学生的时候,处于弱势的学生也只有放弃自己的所有爱好来完成老师的作业,不得不牺牲自己的童趣,把大量的时间消耗在无聊重复的题海战术中,本来应该是学生自发的、主动地学习,最后变成了强迫的,被动的学习,就连课前的预习也是因为作业的驱使。所以很多自学能力差的学生会觉得:初中数学成绩很好啊,为什么上了高中,数学反而学不明白了呢?因为高中的学习是主动的,所以那些有自制力和自学能力的学生,成绩往往会好一些。可是当我们给学生很大压力的时候,自己是否想过,很多高分低能的学生也由此产生,如果没有了传承,没有了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我们的课堂会不会缺少些什么呢?所以,教师的作用体现出来了,教育本来是一门科学,所以需要用科学的方法来对待,有一个德国的中学校长到我们国家来考察时说过这样的话让我记忆犹新:“中国学生的考试成绩是世界一流的,但你们却不得不拿自己的钱来买我们生产的东西。”我们不能培养一些单单只会考试的学生,还应该在中学阶段培养他们的一种能力。我一直认为有句话说的很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高中阶段,我们教师的任务就是,不能把一些现成的学习方法教给学生,而是应该培养学生这种自己归纳,自己总结解题方法,甚至可以一题多解的能力,超越教师,而不是事先在教师规定的框框里去完成一道数学题,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在课堂上,我很希望能看到学生罗列出多种解法,甚至比我的方法简单多的方法,我也鼓励他們这样做,因为这样不但可以增加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动力,还能充分锻炼他们的思维,而不是培养出一些所谓的高分低能的学生,我不希望看到我们中国的学生在国际学科竞赛中获得的金牌越来越多,多次排名世界总分第一,充分的证明了中国人的聪明,但我们离诺贝尔奖却越来越远。我们的学生应该具有“科学家的思维,外交家的智慧,军事家的勇敢,政治家的胆魄。”

我认为:优秀是鼓励出来的,教学的艺术不仅在于传授本领,更重要的是要善于鼓励和鼓舞。尤其是对于学困生和那些默默无闻的中等生,这些人常常是我们课堂上容易忽视的人群,记得有个笑话说:数学课就是老师和学霸在做秀。好像跟他们无关,其实不然。每一个人都是课堂的参与者,如果我们的课堂只是为了少数的学霸而设定,出发点是不是高了点呢?应该让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参与进来,这样也不会把课堂变成教师的独角戏,也有利于中等生们找回信心,把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人,就是这样吧?!记得在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时候,有一名学生,头脑很聪明,反应很快,甚至一些难题到了他的手里都能迎刃而解,可是一到考试成绩总是上不来,甚至班级数学成绩前几名都进不去,于是有一次我跟他谈话,我对他说:在我心里,咱班的最高分应该是你,因为无论是在课堂上得表现,还是作业的完成情况,还是对于我提出问题的反应,你都是班里最好的,所以我以为你能是班级里的第一名,这才是我心目中的你,但为什么不是你?什么原因呢?他跟我说,老师,你看着吧,下次考试的第一名一定是我。于是在不久之后的一次考试中,他果然得了第一名。所以,老师们,可能我们有意无意中的一句话会改变学生的一生,珍惜吧,用我们的小教鞭时刻鞭策着学生前进,在他们需要的时候,给予他们以鼓励,不要吝啬我们的语言,这样也会让他们觉得人生还是充满了希望的。不要轻易的放弃一名学生,或许我们的不放弃可以改变他们的一生。后来,那名学生也励志要成为一名教师,用他自己,去影响更多人。

关于母牛发情和输精时间的探讨 篇12

1 牛卵巢的原始形状、大小、位置

牛的卵巢为稍扁的卵圆形、形状像一枚青枣、无排卵窝:故在卵巢的1.5~2 cm, 卵巢一般位于子宫角尖端两旁, 耻骨前缘附近, 但未孕母牛卵巢多位于骨盆腔内, 耻骨前缘之后, 而经产牛则位于耻骨前缘的前下方, 牛发情后, 发育侧的卵巢很大, 但也有两侧卵巢, 同时着卵泡而发情, 因此, 两侧卵巢大小相近似。

2 牛卵泡的发育规律

母牛卵巢滤泡发育的过程可划分为四期, 即出现期、发育期、成熟期和排卵期。每期的特点大致如下, 同时并介绍试情及阴道检查的表现。

2.1 卵泡出现期 (发情初期)

每当发情周期开始时, 直检可以触感一侧卵巢稍有增大, 在卵巢的某一处, 有一圆的小突出点或一小软化点, 即滤泡出现, 体积大小不定, 一般的体积如豆粒大小, 直径为0.5 cm左右, 细致触摸可感到卵泡表面光滑, 皮厚, 稍有弹力, 波动明显, 这一期大约10 h左右。

这一期的外部表现是:母牛食欲减退, 神态不安, 常常叫几声, 有时流眼泪, 多数母牛爬跨其它牛, 但不甚积极, 试情牛追随爬跨时, 母牛不愿接受, 但不远离公牛, 外阴部轻微肿胀, 粘膜充血呈粉红色粘液量少而透明, 但很稀, 粘性差, 直查子宫颈开始变软。

2.2 卵泡发育期 (发情中期)

卵泡体积显著增大, 如玉米粒大, 直径约为1 cm左右。触摸形状明显呈小球状, 弹力增强, 张力很大, 波动明显, 但皮感觉还厚, 这期大约为11 h。

这一期的外部表现是:母牛性欲旺盛, 极度不安, 两耳旁听, 闪腰抬尾, 急爬跨和追随其它母牛, 急于求配, 试情很安定, 愿意接受公牛爬跨, 外阴部充血肿胀明显, 皱纹很少, 粘膜潮红, 表面有光泽, 粘液多而透明, 拉成长条, 呈玻璃状, 粘性大, 子宫颈变软, 这一期一般母牛都有以上表现。

2.3 滤泡成熟期 (发情后期)

这一期滤泡已发育到最高阶段, 滤泡体积不再增大, 整个滤泡发生了质的变化, 泡壁变薄, 弹力减弱波动明显, 整个滤泡发胀而软, 如熟透葡萄一样, 有一压即破的感觉, 这一期约为10 h。

这一期外部表现是:发情母牛神态安定, 不愿爬跨其它母牛, 也拒绝接受公牛爬跨, 个别母牛有偶而爬跨其它牛现象, 外阴部肿胀逐渐消退, 又开始出皱纹, 粘膜呈现粉红色, 粘液量少, 呈现半透明或透明状, 粘液中有一些不均匀乳白色或米黄色小块, 粘性大, 子宫颈开始收缩。

2.4 排卵期

滤泡发育到此时, 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滤泡壁菲薄, 但绷的很紧, 有胀膨之感, 这种情况滤泡液排出较快, 另一种是卵泡壁菲薄呈不正状, 有大波大流状, 好像卵泡液已渗出似的, 此种卵泡液排出较慢。

这一期外部表现是:母牛各种发情表现消失, 外阴部肿胀完全消失, 皱纹明显, 粘膜在排卵前出现暗紫色, 但时间比较短, 往往不易发现。排卵后, 粘膜变苍白无光泽, 少数母牛阴蒂周围出现针尖出血点, 子宫颈收缩呈桶状, 无粘液, 排卵后原滤泡处呈一小凹陷或两张薄皮, 约6 h后成厚皮, 以后形成很软的黄体。

3 发情母牛几种卵泡发育特点

根据几年来多次触摸发情母牛内外部的变化, 笔者在实践中初步积累一些不成熟的体会, 即把大小不同的滤泡分成大、中、小三种类型。大型泡一般直径为1.4 cm左右, 中型泡直径为1 cm左右, 小型泡直径为0.5 cm左右, 其各种滤泡发育的规律和排卵前后不同变化分别如下。

3.1 大型泡

如小枣大, 大部分都占卵巢的3/4, 突出卵巢一侧, 开始直检感到皮厚, 逐渐发育到皮变薄, 弹力很强, 波动明显, 卵泡渐软最后皮菲薄, 大波大流, 好像卵泡液都要往外渗似的, 呈不正状水泡状, 2 h左右排卵。多数大泡排后形成两层皮, 有些排后成很薄的圆皮感, 不细致触摸甚至摸不到, 只能感觉到很小的卵巢实质部。

3.2 中泡型

如大玉米粒大小, 此泡多为半个圆球状, 突出于卵巢的一处, 发育到皮薄、绷紧、胀大, 有胀膨的触感, 如熟透的葡萄一样, 此时3 h左右即将排卵, 此种泡的变化规律是先较软的变紧硬感, 是即将排卵之特征, 排卵后卵巢一面软肉感, 一面薄皮感, 有凹陷。

3.3 小型泡

如大黄豆粒大小, 开始触摸感到皮发软, 但不十分明显的突出于卵巢的一面。卵泡与卵巢界限不十分明显, 多次检查卵泡变化不大, 卵泡有小的凹陷状。

3.4 双卵泡

一侧有两个卵泡同时发育, 先后排卵, 往往第一个排后才能清楚地感到第二个卵泡的变化, 此泡发育稍慢。

3.5 中心泡

此泡发育部位较深, 开始触摸感到整个卵巢硬大, 多为扁椭圆型质地较厚, 表面光滑, 稍有波动卵泡发育前期不易辨别, 当触摸到卵泡明显可辨, 波动明显, 皮薄松软时, 就即将排卵, 排卵后呈两层厚皮, 或鱼嘴样, 反指捏米粒或捻发三感, 此泡很少。

4 适时输精时间确定

母牛适时输精时间主要是根据卵泡变化而定, 在滤泡到达成熟期接近排卵时输精, 受胎率最高。

笔者认为发情母牛的外部表现是由内分泌机能所调整。同时, 外部的表现也反映了内部的变化, 但内部卵泡的变化是受胎的依据, 根据多年对母牛发情表现和排卵时间观察, 在以下几种情况下应予以输精。

4.1 试情时母牛不太安定, 发情表现减弱, 有的外部表现基本安静。

4.2 生殖器:外阴部肿胀稍消, 子宫颈稍有收缩, 粘膜已变为粉红有光泽。

4.3 粘液量少, 成浑浊状或透明状夹有白块。

4.4 卵泡已充分发育肿大, 皮薄有弹性, 尤其是整个卵泡发胀而软, 波动明显。

上一篇:申请农民专业合作社下一篇:给学生的道歉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