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与任务

2024-04-23

目标与任务(精选8篇)

目标与任务 篇1

一)发展目标第一阶段(2008年):促进传统灯具产业的融合与升级,在LED背光等高端应用领域取得突破;扩大封装产业规模,实现外延芯片环节零的突破;相关产业产值达到150亿元,培育应用龙头企业3-5家,封装龙头企业2-3家,外延芯片企业2-3家。

第二阶段(2010年):在LCD背光等领域形成特色产品与核心产业;成为周边区域重要的封装生产及研发基地;扩大外延芯片产业规模;构建完善的产业配套体系,形成集群效应;相关产业产值达到350亿元,并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LED灯具、LCD背光以及封装、芯片企业。

第三阶段(2020年):至2020年,产业规模超过1000亿元,并在照明、背光、景观、配套材料、控制电路等领域形成国际竞争优势,打造国内和国际半导体照明产业核心集聚区。

(二)重点任务

宁波LED产业发展应该着眼于以下3项任务,重点完成5项具体工作。

三项任务:一是通过工程示范与政策引导,着眼于优势企业,促进LED与传统灯具产业的融合;二是通过招商引资与产业承接,加大薄弱环节的引进与承接,并完善产业配套体系;三是通过区域合作与专业协作,着眼于整个长三角地区整合资源,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目标与任务 篇2

一、教学目标

“任务型”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不仅在运用中学 (1earning by using) , 而且为了运用而学 (1earning for using) , 它直接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去用英语完成各种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 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教师在设计“任务型”教学活动时, 所设计的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 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 要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 以及提高实际语言运用能力。活动还应和其他学科间相互渗透和联系, 发展思维能力、想象力、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另外活动不应该仅限于课堂教学, 而要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之中。如课外要求学生查找资料, 讨论Shouldwe wear school uniform?Should we have pets at home?What are the traffic problem in your country?等话题, 进一步加深印象和提高兴趣。

二、教学设计

(一) Revision

1.Dialogue-making———Introductions in class

Student A:Li Shan, I’m sure you are my good friend.We are from the same class of the same junior school, we are both good at English and we like playing table tennis.

Student B:I’m very glad to hear that.Thank you.

2.Ask more students to perform their dialogues and do more introductions to others.

(二) Listening

设计一个开放型的活动, 教师在黑板上设计 (以Situation 1为例) 问题:Group 1/2/3 think Peter is always…

小组活动:猜测各个情景中反映出来的矛盾, 通过互动, 确定本组的意见, 并在黑板上写出来。下面是学生猜测的内容 (部分) :

Group One:Peter is always late for football…

Group Two:Peter is always listening to pop music in class…

Group Three:Peter is always quarrelling with others…

班级活动:各组交流意见, 评价各组的猜测, 通过录音检验猜测的接近度, 得出结论:

第一组的猜测推断符合题意。

总结:Solution部分尽可能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可以采取小组活动或班级活动进行, 让学生更多地参与活动。

(三) Speaking

在学生初步了解和认识后, 本部分的活动目标就锁定在“用英语向同学介绍自己”。

小组活动:让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个人材料交给组长 (每个小组4~6人) , 由组长组织同组的同学朗读自己的材料, 并将老师发的表格填好, 利用媒体 (投影仪等) 把本组的材料显示出来, 同时确定本组互相选定的朋友。

班级活动:为了创造更多的参与机会, 教师随机抽取4~5份材料, 由学生朗读, 读到谁的材料谁就站起来, 有愿意选其做朋友的也站起来, 并说“I’m sure菖菖菖should be my good friend, because…”, 同组也派代表把本组里选定朋友的情况向全班汇报, 并做出评价:“We’re sure A and B could be good friends, because…”

自由汇报:主要是介绍自己以前学校的朋友, 并谈谈成为好朋友的条件是什么?为下一个学习项目做准备。

(四) Trask (sum-up)

班级活动:在完成上述主要教学内容后, 进入“Workbook”阶段, 完成相关的Listening和Speaking的练习, 巩固所学习内容。

小组活动:完成下列表格的填写 (由组长负责, 采取等级制, 并存入学生的学习档案) , 然后交给教师, 由教师最后填写相应的评价内容。

目标与任务 篇3

□张力

为“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与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民法在人类法制文明史上还素有“一般私法”、“世俗宪法”、“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超级部门法”、“尘世的圣经”等殊荣。这一特殊地位使任何民法典的编纂都当仁不让地成为它所在国家与社会中的重大公共事件与政治事件。这是挑战,更是机遇:通过官方主持之下、社会广泛参与的“私法”法典编纂活动,将有机会促成曾经分庭抗礼的政治国家与市民社进入持续的和解、协商与协作关系状态,民法典的有效适用由此成为国家与社会之间相互礼让、相得益彰,共同走向持久稳定与繁荣的保障机制。

民法典编纂的基本目标:

法源重整与价值引领

当前的民法典编纂是在官方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的基础上开展的,这使其处于显著不同于制定《民法通则》乃至更久远的民事法律制定时的历史背景下。新中国成立以后,立法者认为,中国民法典编纂的最大障碍是当时经济社会,尤其是经济体制的不完备、未定型与探索性,难以稳定与持久地担当统一民法典的社会基础与规范来源,民事立法要防止“闭门造车或束缚群众的手足”。故而,长期以来,民事立法主要围绕各历史时期经济社会中心任务和人民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逐步总结地方与群众经验,在经验逐步定型的基础上,遵循“由简到繁”、“由通则到细则”、“由单性法规到成套法律”的“经验主义”的路径,分散形成民法制度体系。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走向深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举世瞩目,更重要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涵与外延、机遇与挑战等逐步取得自上而下的共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整体社会构造,足以稳定支撑“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整体建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对民事法律体系的全面总结、整饬与最终系统化——编纂民法典——便水到渠成。事实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的官方宣告不仅不是对民法典编纂必要性的否定,而恰恰是对民法典编纂“时机已经成熟”的宣告,这也就规定了此次民法典编纂的基本目标与“问题意识”。

其一,民法典编纂不是在一张法制白纸上全新立法,而是要充分依托并尊重由民法通则、物权法、合同法、侵权责任法、继承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乃至由在这些法律法规适用过程中发展出的配套性司法解释体系所共同确立的既有民事法律制度体系,尊重这一法律体系赖以立基的中国社会经济的基本格局、改革开放的的基本任务,故法典编纂仍旧偏向于对过往法律实践中成功经验、失败教训的及时总结,形成立法成果。比较法上的成功经验的引进当然必要,但要防止脱离中国实践、文化传承与既有法律体系大格局的单纯知识概念引进。

同时,此次民法典编纂也不是将现有民事法律法规简单汇编为法规“数据库”,而是明确针对现有民事法律体系的症结所开展的高度技术化、科学化的法律渊源重整。现有民事法律体系的病症表现在:缺乏可有效统帅民事法律体系全局的总则性顶层设计,单行法内部、单行法之间在规定效力、概念表达等方面的重复、矛盾、错位,或者对经济社会生活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缺乏立法回应,形成缺位,导致法律适用中的混乱,以及民事立法技术不能满足民事司法需要,造成极富中国特色的“二立法”——司法解释——膨胀,越位立法普遍等。此次民法典编纂,就是要重新确立民法总则与各分则(过去的单行法)之间的统帅关系、各分则之见的分工调整与协调关系、成文法与因成文法的固有不完全性而导致的续造性法律渊源(司法解释、民事判例、习惯与法理等)之间的关系。最终是理顺由民法总则到分则,由基本原则到具体制度,由一般性规定到特别规定的规范体系逻辑,最大限度地让社会公众与法律工作者感受到民法规范的公平、高效与便捷。

目标与任务 篇4

合规是银行业经营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保证,是管控风险的有力抓手。今年开展的‚合规建设提升年‛活动,重在‚提升‛二字,我们要以更强的声势、更大的力度、更有效的方式、标本兼治的措施,推进‚合规建设提升年‛活动深入开展,巩固、深化合规成果,提升合规管理水平,推动我行业务又好又快发展。

一、合规建设的主要提升目标

省分行及银监部门确定的2012合规建设提升年活动的总体目标是:继续坚决落实重大实质性违规行为“零容忍”,落实一般性监管政策和措施要求的合规率要达到95%以上。通过合规建设提升年活动,要实现‚四个提升‛,即提升思想认识,提升内生动力,提升制度建设,提升执行效果,构建合规管理长效机制。对于目标的设定,以及违规的处罚,省银监局局长李伏安在全省动员大会上讲:‚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对于重大实质性违规要根据相关规定,从严从重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问责,高管撤职,员工开除,绝不能姑息迁就;对于一般性违规,也要秉承‘从严治行’的理念,坚持‘违规无小事’的问责原则,全面强化责任追究力度,对相关人员从严从重严肃问责,最终实现违规即开除的目标要求‛。短短几句话中,‚从严从重‛,‚高管撤职,员工开除‛,甚至于‚违规即

开除‛,充分表明银监部门在坚决遏制违规行为方面是下了决心的,对此,大家千万不要觉得是危言耸听,更不能抱什么侥幸心理,而是要认真教育和引导员工进一步认识到合规与自己的职业发展、家庭幸福、名誉形象密切相关,违规是要付出沉重代价的。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就是领导要重视抓合规,每一位员工要自觉搞合规,主动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坚决杜绝各类违规行为。

二、合规建设的八个提升重点

1、提升主动合规意识。要深入开展合规执行和合规建

设大讨论,对‚有没有必要进行合规建设、有没有必要持续完善合规制度、有没有必要自觉合规从业、在合规建设中我应当怎么办‛做出认真的思考和主动的回答,从而牢固树立主动合规、自觉合规、终生合规的理念。

2、提升合规建设高度。合规要从领导做起,要建立‚一

把手‛负责制,把合规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行领导要切实履行自身合规管理职责,要亲自抓活动动员,亲自抓工作谋划,亲自抓检查督导,亲自抓违规问责,既要当好‚指挥员‛,更要当好‚战斗员‛,严于律己、率先垂范,严格践行合规要求,依法科学经营决策,用自己的示范性和感召力引导带动全员合规从业。

3、提升合规建设自觉性。按照省行和银监部门的统一

要求,全行员工要层层签订好责任承诺书。从行领导到员工,都要全面梳理本岗位合规操作要求和合规责任与义务,自己提出责任内容,自下而上,主动向上一级负责人提交责任承诺书,做出庄严承诺。承诺书必须包括‚不合规即离职‛的承诺内容,即责任人承诺2012年自愿接受上级行和监管部门对本岗位合规执行和合规建设情况的检查,如发生重大实质性违规问题,无论上级行如何规定,不讲任何条件立即离职或辞职。我行要在近两天,将各层级责任与承诺书样本报市分行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审核,审核无异议后自上而下逐级签订。

4、提升合规建设质量。要进一步完善合规制度,以制度的强制力确保合规执行力。要对现有的制度办法做进一步的梳理,属于本行制订的制度办法,不再适用的要及时废止,存在漏洞的要及时修订,制度空白的要及时补充,确保各项制度始终处于最优状态;属于上级行层面的制度办法,认为不合适的也要向上级行书面提出完善和修订建议。为了把‚合理化建议‛活动开展扎实,市分行正在研究制定‚合规建设好建议‛的奖励办法,对员工提出的好的制度完善建议、业务流程优化建议、改进内部管理的建议等,一旦被采纳,将给予奖励。要充分发挥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主观能动性,积极建言献策。

5、提升合规建设广度。通过持续而广泛地开展宣传动

员和学习培训,提升合规建设认知度和认同度。要将省分行

和银监部门制定下发的外宣标语、标语进行张贴、悬挂;市分行统一印制的宣标语,全行员工人手一份,作为对员工的经常性从业提醒,要通过宣传栏、黑板报等形式,加大对内宣标语的宣传力度。要建立合规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经常性、制度化、全方位、多形式地开展对员工的教育培训。要增强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突出员工岗位特点。活动期间,还将继续采取随机抽取的方式,对员工进行合规知识闭卷测试,测试成绩作为评价各行活动开展情况的一项指标。

6、提升合规建设力度。要以‚三查两评‛为抓手,加大

违规问责力度。市分行要在今年上、下半年分别组织一次全方位的合规检查,通过现场检查和账证展评的方式,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价。根据检查结果,要对违规责任人从严从重处理。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建立‚销号制‛,限期整改。我行也要按照‚三查两评‛的要求,开展全面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严厉问责,始终保持违规问责的高压态势,教育员工牢固树立‚合规高压线‛意识,不能违规,不敢违规。

7、提升合规建设强度。要以持续认真、严肃科学的督

导和评价来提升合规执行效果。县行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同志要强化督导,加强活动开展期间的督导检查,既督导活动各阶段的组织开展与目标完成,还负责组织对业务合规性的全方位检查,督导、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将当场指出、限期

改正。对于活动组织有力的行要进行通报表扬,对活动中好的做法要及时总结;对于活动中搞形式主义、走过场的,要对相关人员实施问责,要通过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和体系,真正树立起本单位合规执行方面的正反两方面典型,真正起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效果。

8、提升合规建设深度。要大力培育主动合规的合规文

化,从‚要我做‛向‚我要做‛转变,使合规成为全行员工的基本职业操守。要培育领导带头的合规文化,各行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要身体力行带头倡导诚信正直的道德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使合规文化的核心价值成为全体员工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要培育以人为本的合规文化,充分关注对人的教育、培养和监督,以正确的方式管理、引导和激励员工,提升合规执行效果。

三、几点要求

1、尽快提高认识、进入角色。要充分认识现阶段开展

合规建设提升年活动的重要意义,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主动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上级行和银监部门的统一安排部署上来。合规建设提升年活动是‚一把手工程‛。县行要抓紧建立‚一把手‛负责任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并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实施方案。对合规要求,大家须不等不靠、尽早进入角色。

2、积极负起责任、狠抓落实。县行领导班子要加强对

活动的领导和督导,把各个步骤、环节抓细、抓实。在不折不扣完成‚规定动作‛的基础上,要结合实际选好、做好‚自选动作‛,充分体现务实和创新。要加强与县行行活动领导小组的沟通联系,按规定时间要求及时上报活动动态信息和各阶段工作总结。县行活动领导小组也要充分发挥协调作用,认真履行指导、检查和评价等职能,推进活动不断深入。

3、加强工作沟通、求实求效。‚合规管理提升年‛活动

是推动全行各项工作开展的有力保证,是市分行确定的今年‚三大活动‛之一,我们要努力统筹好‚提升年‛活动与其它重点工作之间的关系,既不能以业务工作繁忙为借口忽视和放松活动的开展,更不能片面强调活动开展而影响到其它工作的推进,要做到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同志们,合规建设没有终点、只有起点,没有最好、只

农村文化建设十项工程目标与任务 篇5

农村文化建设十项工程目标与任务

一、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按照国家县有两馆(文化馆、图书馆)、乡有一站(文化站)、村有一室(文化室)建设的要求,建设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县、乡、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十一五”期间,在全省普及“两馆一站”建设。实现我省一类地区和城市区(县)图书馆、文化馆建筑面积不低于国家二级馆标准(1500平方米),二类地区不低于国家一级馆标准(2500平方米)。发达地区的县文化馆、图书馆建设要与其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因地制宜建设综合性的文化艺术中心,具有独特地方文化资源的县市可建设特色博物馆。加强文化馆综合服务功能和图书馆(室)的数字化建设。乡镇(街道)要建设集图书阅读、广播影视、宣传教育、文艺演出、科技推广、科普培训、体育和青少年校外活动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站。

一、二类地区乡镇文化站建筑面积各不低于500平方米、1000平方米,中心集镇文化站建筑面积不低于发达地区省级东海文化明珠相应硬件标准(1500平方米)。

加强农村文化资源的综合利用,鼓励将闲置校舍、旧礼堂、旧宗祠等改建成村级文化活动场所。推进发达地区村文化活动室标准化建设。力争经过5年的努力,全省85%的行政村建有室内室外文化体育活动阵地。

二、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

力争通过“十一五”前三年的努力,重点推进尚未通有线电视的乡镇(不含海岛乡镇)及行政村实现有线电视联网,争取使有条件的20户以上自然村全部通广播电视。基本实现各行政村建有广播室,有线广播农户收听覆盖率达到80%左右。全面提升农村地区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水平,通过有线电视联网方式的乡村,要确保农村用户收看有线电视节目套数与城区用户基本相同。采用卫星小有线、MMDS微波等方式覆盖的村,能收看8套以上电视节目。实现有线广播电视联网的行政村,通过共缆传输方式,其有线调频广播能收听4套以上广播节目,达到广播“村村响”的目标。进一步发挥现有无线广播电视发射台资源优势,着力提高覆盖广大农村地区的水平,力争使中央和省级各一套广播电视节目基本达到“无线覆盖”全省的要求。建立广播电视维护保障运行机制,提高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确保“村村通”、“优质通”、“长期通”。

三、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以数字资源建设为核心,结合各级图书馆的自动化、网络化建设,建成由省、市、县级图书馆为骨干的资源共享平台;依托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城市有线数字网络等,建成符合我省实际、具有我省特色的基本覆盖城乡的数字文化服务体系,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支撑,使广大基层群众普遍能够享受到数字文化服务。力争通过五年的努力,建成具有浙江地域特色的、较大规模的、分布式的文化信息资源库群。完成百部戏曲、千场电影、万册电子图书建设任务,并不断更新充实,使数字资源建设总量达到40TB;实现所有的市、县(市、区)建有分中心,大部分的 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建有基层服务网点目标。

四、文化遗产保护工程

切实加强农村历史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遗产保护的规划控制和引导。建立省、市、县三级名录保护体系,对列入县级以上名录体系的物质文化遗产予以保护和扶持。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体系、传承展示体系、开发利用体系、宣传推广体系、保护制度体系。出台和施行《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保护管理办法》、《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艺术津贴(补贴)管理办法》,逐步建立完善管理体系,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大力发展农村特色文化与文化产业。加强对农村优秀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系统发掘、整理和保护,培育扶持民间艺术之乡、特色艺术之乡、特色文化村镇、民族民间文化生态保护区,命名表彰民间艺人,科学有效地开发具有民族传统和地域特色的剪纸、绘画、陶瓷、泥塑、雕刻、编织等民间工艺项目,戏曲、杂技、花灯、龙舟、舞狮舞龙等民间艺术和民俗表演项目,古镇游、生态游、农家乐等民俗旅游项目。实施特色文化品牌战略,培育一批文化名镇、名村、名园、名人、名品。

五、农民体育健身工程

以创建体育强县、强镇为契机,按照创强标准加强农村,特别是村级体育设施的建设。以基层文体俱乐部建设为平台,大力推进农村基层文体组织和阵地建设,鼓励乡村之间以协会、老年体协、村俱乐部为参赛团队开展主客场异地、俱乐部联赛活动。实施扶持贫困村计划,每年扶持建设3000 个新农村小康体育村,推动农村落后地区体育设施建设。围绕一年一度的全民健身活动月,继续精心组织好全民健身片区联动活动,并向镇级延伸。继续积极开展送健身器材下乡、送体质监测下乡、送体育培训下乡活动,使更多群众共享全民健身的快乐。

六、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

按照我省根据国家《农村电影改革发展试点工作方案》制定的《浙江省农村电影改革发展试点工作方案》(由省委、省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建立多种所有制、多种主体和多种发行放映方式相结合、公共服务和市场运作相协调的农村电影发行放映体系,形成覆盖全省的具有集聚和辐射效应的农村数字电影发行放映网络,努力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群众看电影难的问题。2007年底前,按照1500人作为1个中心村,宁波、温州、嘉兴、湖州、绍兴、舟山等试点市的数字电影放映覆盖率超过70%,台州市基本达到全覆盖。试点市实现“2131”目标超过90%,力争实现100%。其他非试点市也相继组建数字电影放映队,实行数字、胶片放映双轨制,同时数字电影放映覆盖率达到20%,“2131”目标实现率达到60%—70%。2008—2010年,全省11个市的数字放映覆盖率按照每年10%的速度递增,到2010年底,试点市达到数字放映全覆盖,非试点市的数字电影放映覆盖率应达到50%。全省各市、县(市、区)到“十一五”末基本实现“2131”目标,农村电影年放映场次超过27万场。

七、实施送戏送书工程

(一)送戏工程

根据“三贴近”的要求和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有 针对性地组织一些农民喜欢的文艺节目资源下农村。在省统筹指导下,市、县(市、区)文化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专业或者业余文艺团队,下乡镇、行政村举行公益性的文艺演出活动。充分利用流动舞台表演车和文艺小分队的形式,深入到文化薄弱乡镇演出,活跃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全省各级文化单位、有关部门(单位)组织专业或者业余文艺团队下农村举行公共文化服务性质的文艺演出活动每年10000场以上。县级组织的下农村演出,应实现每年每个乡镇不少于6场,即每个乡镇两个月看一场演出。要争取每年下乡镇演出覆盖面达到100%以上,受益行政村达到50%以上。切实解决偏远地区,或者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群众看戏难的问题。

(一)送书工程

根据“三贴近”的要求和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有针对性地组织一些农民喜爱的图书下农村。在省统筹指导下,市、县(市、区)文化行政主管部门配置图书流动车、购买图书,开展下乡镇、行政村的送书活动。充分利用图书流动车送书下乡的形式,通过送书上门、定期更换的方式,满足农民群众看书的文化需求。在县级图书馆设立图书配送中心,县级图书馆在乡镇文化站设立图书配送分中心,通过分中心向村流通点配送图书,实现城乡图书信息资源的流通和共享。争取到“十一五”末,全省三分之一的行政村建立流通站(点)。配送中心的藏书不少于2万册,分中心的藏书不少于5000册。每个流通站(点)的图书每季度更换流通一次,以有效解决农民看书难的问题。

八、农村文化活动繁荣工程 大力扶持发展农民自办文化,通过民办公助、政策扶持,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各类文化活动,使农民群众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各乡镇(街道)应当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利用传统节日开展文化活动,注入新的活动内容,新的活动方式,使传统节日文化活动赋予新的内容,新的形式。各县(市、区)、乡镇(街道)要切实承担起组织策划农村文化活动的责任,使传统节日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健康向上,为群众喜闻乐见,并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影响力。“十一五”期间,全省各乡镇(街道)每年组织一次以上农民群众为主体的文化展演活动;全省各县(市、区)要在区域范围内精选一批优秀的民间文艺节目,每年组织一次农村文艺汇演;在县级文艺汇演的基础上,选拔一批节目,在全省范围内组织两次省级文艺汇演。同时,扶持和引导以农民群众为主体的各类文化活动,办好农村传统节庆文化活动、民间艺术活动、社团文化活动、文体竞赛竞技活动等,打造富有特色的农村文化活动品牌。

九、农村文化队伍素质提升工程

全面提升全省农村文化队伍素质,为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人才支撑。“十一五”期间,全面培训全省文化馆馆长、图书馆馆长,每年30学时;全员培训全省乡镇文化员,每人40学时;每县每年培训业余文艺队伍骨干100名,每人不少于20学时;组织1/3村文化管理员进行培训,每人不少于20学时。全面系统地培训市、县文化馆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美术、书法、摄影、民间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调研等门类业务干部,每人100学时。组织知识竞赛、技能比赛、群文作品及演出展示等全省农村 文化队伍素质提升成果展示活动,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素养、专业技术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形成覆盖全省的群众文化队伍网络,构建农村公共文化人才体系。省、市、县三级文化部门为培训工作的责任单位。市群艺馆、县文化馆为具体实施单位。省负责培训市、县级文化(群艺)馆、图书馆正副馆长、群众文化门类业务干部及省级“东海文化明珠”乡镇文化站站长;县级负责培训乡镇(街道)文化站文化员、业余文艺队伍骨干和行政村(农村社区)文化管理员。各市、县(市、区)要按照浙江省农村文化队伍素质提升工程的总体目标和培训指标任务,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要根据培训对象的实际情况,选好教材,确保师资,采取课堂讲授、座谈交流、作品加工、文艺观摩、田野采风等形式,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普及与提高并举,既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又关注专业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切实保证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十、农村文化示范户创建工程

目标与任务 篇6

一、部门职责:

(一)工作定位:

综合管理部是在园区管委会直接领导下的综合性管理机构。既是园区对外联系、交往的窗口,又是内部管理承上启下、联系左右的枢纽。是园区领导的智囊、参谋和助手,负责园区人力资源管理、文秘管理、公关接待和后勤等保障工作。

(二)人力资源管理:

1、负责组织架构分析,组织拟定园区部门职责及岗位说明书、拟定定岗定编工作。

2、根据园区中长期发展规划,负责拟定园区人力资源计划及年度人力资源工作目标。

3、建立、完善外部人才供给信息的收集、分析工作,建立健全人才信息数据库。

4、建立健全园区内部培训体系、制度,制订相关培训课程;安排、实施培训,管理外派培训,评估培训效果,建立培训后跟踪机制。

5、负责员工的招聘、面试、录用、选拔晋升、内部职称评定等工作。

6、建立、健全园区人事制度、考勤制度、奖惩制度、绩效管理制度,并组织、监督、指导各项人事制度的有序实施。

7、负责员工劳动合同签订,负责组织、人事、劳资档案建立和管理,及时掌握园区人员劳动关系变化情况;负责员工的社保办理和管理工作。

8、负责研究探索园区的激励约束机制,组织制定园区工资奖励分配政策和管理制度。

9、提升全员自身素质和自我规范能力,建立、健全园区文明办公环境并监督实施。

(三)文秘管理:

1、负责园区综合性工作报告、总结,协助园区主任做好园区年度工作计划的拟定,并落实实施。

2、负责园区各部门相关制度、规章等文件行文工作;负责以园区名义上报或下发文件的成文工作。

3、负责园区文件和外来文件的收取、编号、传送、催办、归档工作。

4、负责园区会议的组织工作和会议材料的准备工作,做好记录,并对会议决议和精神的落实进行督办、反馈。

5、负责园区信息宣传工作,负责对信息审核、发布及向上级主管单位上报信息工作。

6、负责园区档案管理制度的拟定、安排与实施,负责宣传资料、相关资料、文件的收集和整理、归档,监督其它部门档案的整理工作。

7、负责园区证照管理、年度检验、变更、注销工作;负责园区印章、介绍信及法人授权委托书的管理。

8、负责园区保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

9、主持园区范围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实施、执行、监督。

10、负责园区合同管理和有关法律事务工作。

11、负责园区的对外宣传工作。

(四)党团工作:

1、在党委书记领导下,传达落实上级党组织的各项指示精神,按照要求组织各项活动,完成各项任务。

2、负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宣传教育工作。

3、负责做好党员、团员积极分子地培养,培训工作。

4、负责园区党委、团委年度工作计划、政治理论学习安排和工作总结等工作。

5、负责园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规划、组织、实施、检查和协调工作(企业文化宣传推广)。

6、结合园区实际情况,负责党支部、团组织生活开展。

(五)公关接待:

1、园区公共关系管理,协调处理对外有关事务。

2、负责园区外部参观接待会议工作,负责会议材料准备、会议资料收集归档工作。

3、负责园区公共邮箱管理工作,统一公共关系出口,做好相关资料的发布和接收。

4、根据需要组织参加必要的对外会议、会展等公关工作。

(六)后勤管理和服务:

1、根据工作需要,制定办公用品、固定资产计划,并按计划进行购置。

2、负责办公用品、固定资产的入库、保管与出库。

3、负责园区领导的政务活动安排,协调园区各部门之间的工作。

4、负责园区车辆管理、维修保养、审验、保险办理、车辆安全检查及驾驶员安全教育等工作。

5、负责园区内部固定资产的管理、维护、盘点、异动、报废等相关工作。

二、岗位职责

(一)综合部部长

1、负责综合部日常管理工作,拟定部门职责与岗位职责,起草部门全年工作计划与总结。

2、协助园区领导制定全年任务计划,并组织落实。根据计划做好月度、年度的绩效考核工作。

3、负责制定园区人力资源规划方案,建立人力资源相关制度并监督、指导各项人事制度的实施;做好人员的招聘与劳动合同签订,择优录取符合园区发展的可用性人才;做好相关培训的对接和组织实施,监督培训后实施效果。

4、负责园区各项行文的审核工作,并负责文件精神的传达和监督执行。主持园区范围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实施、执行、监督。

5、负责园区信息、对外宣传工作,负责对信息审核、发布及向领导上报。

6、园区公共关系管理,协调处理对外有关事务。

7、负责园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规划、组织、实施、检查和协调工作。

8、负责园区会议、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

9、负责后勤服务事务的管理、审批、协调工作。

10、在保证完成全年任务计划的基础上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二)文秘

1、配合部长做好园区各项人事制度的执行、监督工作。负责月度、年度绩效计划、考核的收集整理、上报、完成情况检查;负责招聘信息的发布和应聘信息收集;负责员工的考勤管理和监督;负责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

2、负责内部行文的起草、报批工作,做好内外各项行文的传阅、执行、反馈。

3、负责会议组织和会议材料准备工作,做好会议记录,形成纪要,并对会议决议和精神的落实进行督办、反馈。

4、负责园区证照管理、年度检验、变更、注销工作;负责园区印章的管理。

6、负责园区办公用品、资产的入库、出库管理工作。

7、负责收集与园区有关的文件、材料、宣传品等资料的收集,并按档案管理制度做好档案的管理工作。

8、协助团委书记做好园区相关团事务工作。

9、做好领导安排的其它工作。

(三)驾驶兼内勤

1、负责园区车辆维修保养、审验、保险办理、车辆安全检查等工作,按要求做好出车记录,保证安全驾驶。

2、负责园区办公用品、资产等相关用品的报批、采购、管理工作,做好编码、盘点、异动审核等相关工作。

3、完成领导安排的其它工作。

三、2014年工作目标计划

(一)总体目标

根据园区发展战略目标与实际情况,优化组织架构,明确部门职责和岗位职责;内部实现规范化管理,工作注重流程的基础上达到预期效果;全员服务意识与工作态度有明显改变,员工学习与拼搏精神明显加强;考核与绩效薪酬、评先、评级真正实现挂钩;加快优质人才的引进,通过竞争上岗、绩效奖惩、教育培训考评等人事制度的完善,基本实现优上劣下竞争趋势。

(二)工作重点

1、员工工作态度与服务意识有明显转变,工作规范化、流程化。

《员工守则》与《服务手册》出台与监督执行。《员工守则》计划于3月份出台,主要涉及各部门工作职责、园区人事、考勤、培训、办公、资产、考核、奖惩等相关制度汇编;守则出台后分部门组织学习贯彻,成立督查小组,监督执行效果。《服务手册》计划于2月份出台,主要根据园区服务流程、服务制度、服务模式、服务标准、举报电话等内容,并针对各项服务标准制定奖惩制度,涉及对外服务部门服务效果与方式与本部门年终考核挂钩,在有关办公区域张贴服务标准,组建督查小组,监督执行效果。

2、通过考核、奖惩、培训等激励办法,使员工自身素质与学习精神明显加强。

根据园区实际情况,制定园区培训制度,明确培训方式与培训考核办法,全年内培不少于6次,参培率与培训后实际表现检查与年终考核直接挂钩。

继续通过激励、强制等手段鼓励员工在业余时间参与培训、考证、学历晋升等学习。

3、绩效考核办法细化,完善考核内容,考核结果与薪酬、奖金、评优等福利真正实现挂钩。

继续完善、细化月度、年度考核计划,将一些规范性、提升性工作如学习提升、办公流程、培训内容履行等内容加入月度考核中;考核标准和结果定义更加

明确,考核检查更加从严。

4、提升园区品牌形象,实行信息化管理。

目标与任务 篇7

一定位

( 一) 定位依据

定位是对工作的基本认识,或者说是根本认识。语保工程定位的依据主要来自以下两个方面。

1. 党和政府有关政策和指示

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报告《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首次提出“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的要求,并与“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这一基本语言政策并列; 同时提出要“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 “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特别强调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2014年初,国务院有关领导对汉语方言保护工作做出重要批示,指出汉语方言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和地方历史文化的见证,是宝贵的文化财富,要加强对其研究、总结,不能使之消失,这与推广普通话并不矛盾。并要求要作为抢救工程,制定时间表,切实做好汉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的整理,包括方言故事的收集,要注意依法应对外国人对我语言的搜集。

毫无疑问,“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是语保工程的纲领,对此进行全面、深入、准确的理解至关重要。就针对语言文字而言,“保护”一词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语言保护”, 是指通过各种有效的政策、措施、手段,保持语言、方言的活力,使其得以持续生存和发展,尤其是要避免弱势和濒危的语言、方言衰亡。广义的“语言保护”,既包括保护,也包括保存。“语言保存”是指通过全面、细致、科学的调查,把语言、方言的实际面貌记录下来,并进行长期、有效的保存和展示。( 曹志耘,2009) “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里的“保护”应作广义的理解, 即既指维护语言的活力,也指语言的记录保存。否则,在现阶段,“保护”工作难以落到实处。 “科学”一词可以有多种解读。针对语言的记录保存而言,主要是指整体保护工作的科学规划和具体调查记录、整理加工技术手段的科学性和先进性。我国历史上曾经开展过几次大规模的语言方言普查工作,取得很大成绩,但出于种种原因,在整体规划以及规范性、前瞻性等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调查结果的价值和作用,留下的遗憾、造成的损失是无法弥补的。因此,在新形势下开展语言保护工作,“科学”是一个前提性要求,必须高度重视, 不容含糊。在十七届六中全会报告中,“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一句后面紧跟着“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开展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工作,加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党报党刊、广播影视节目、出版物等译制播出出版”,可见“各民族”与“少数民族”是作为两个不同的概念使用的,或者说,这里使用“各民族”,意在强调并非限于少数民族,而是包括所有民族使用的所有语言、方言、文字,其中当然包括汉语及其众多的汉语方言,也包括汉族使用的少数民族语言、少数民族使用的汉语以及各种类型的混合语等等。

2. 我国语言资源现状和保护需求

目前,我国语言资源有两个基本事实,一是丰富性,二是濒危性。丰富性是指语言种类繁多,方言复杂悬殊,文化底蕴丰厚。我国拥有汉藏、阿尔泰、南岛、南亚和印欧五大语系的135种语言,十大汉语方言,方言土语难以计数,是当今世界上语言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等,2012) 濒危性是指在现代化和城镇化的高速进程中,随着我国各项事业的飞速发展,我国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方言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变化,许多语言和方言趋于濒危或面临消亡,珍贵的语言文化资源快速流失,形势十分严峻。这方面已有很多论述,在此不再展开。( 孙宏开等,2007; 曹志耘,2014) 。

显而易见,我国语言资源保护的任务极为艰巨,也极为紧迫。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和社会大众对保护当地语言方言及其文化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很高的期待。然而,目前我国从事语言资源调查保护的专业力量极为有限,有的省区甚至难以组建起一支调查团队; 调查保护经费完全依靠政府投入,金额有限,也难以保证长期持续支持。语言资源调查保护工作是在和时间赛跑,但由于各方面条件限制,调查保护的速度远远赶不上语言资源衰亡和流失的速度,和时间相比,我们注定是输者。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

( 二) 工程定位

鉴于上述背景和原因,语保工程确定了三个定位: 国家工程,社会化,科学性。

1. 国家工程

语保工程拟对全国各民族的语言、各地的汉语方言展开统一调查,涉及全国56个民族、 2000多个县。如此浩大的规模,如此艰巨、紧迫的任务,只有政府牵头才有可能实施完成。而出于我国的体制特点,例如设有专门的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及其地方管理部门,政府也完全有能力担负此历史使命。如果在其他国家,也许就难以组织实施这种性质的工程。

语言资源是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保持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前提,也是决定国家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因素。对于如此重大的问题,仅靠学者之力、仅当作科研项目来研究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学者在长期的研究工作中,往往会形成自己个人的研究兴趣和习惯,这与国家急需未必能完全吻合。在目前时不我待的形势下,必须依靠行政力量,统一思想、统一行动,以达到贯彻政府意志、实现社会需求的目的。

2. 社会化

国家工程的定位意味着语保工程不是学术象牙塔里的工作,需要发动社会各界参与,同时也要为社会服务。不过,社会化定位的更深刻的动因源自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调查保护工作的艰巨性和紧迫性,促使我们必须面向社会开放,吸引社会大众参与。专家固然是调查保护的重要力量,但目前在全国范围内能够而且愿意从事语言资源调查保护工作的专业人员数量, 与保护需求相比可谓杯水车薪,从新培养则是远水救不了近火。与此同时,社会大众对保护自己的母语文化热情高涨,其中很多人也具备一定程度的专业和技术能力( 尤其是在技术方面,很多人实际上远胜于语言调查研究人员) ,能够完成或协助完成部分语言材料的调查采集和加工处理工作。如能发动广大的社会力量参与和分担语保工程任务,则可从根本上解决人力不足、经费匮乏、时间紧迫等问题。其次是科研理念方面,在当今中国,语言学作为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一门学科,语言学工作者应该树立“学术为社会服务”的理念,应该自觉地把自己的研究工作与社会结合起来,自觉地去思考解决社会问题,积极地去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

在我国语言文字领域,虽然也实施过一些大型项目,但绝大多数都属于专家项目,即由专家组织课题组合作完成。因此,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社会化是一个新课题,是一项新挑战。 在这方面我们需要放下姿态,多向社会化、市场化专家学习,积极与社会化公司和专业人员合作,不断摸索,积累经验,加速转型。事实上,近年来国内外已有不少人在进行语言保护社会化的尝试,例如采用志愿者上传录音文件方式的汉语方言网站“乡音苑”就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最近,中央电视台下属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联合主办的“中国微乡音”汉语方言大赛,利用微信平台开展方言比赛活动,也是一个十分有益的尝试。当今飞速发展的网络、通讯技术为语言资源调查保护的社会化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和可能性,从这个角度来说,则是一个极好的机遇。

3. 科学性

国家工程、社会化都要以科学性为基础,这是“科学保护”所规定的。当然,如此浩大和复杂的工程,如果没有科学性作保障,也是难以想象的。所谓科学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专业性,即整个工程的规划、设计都由专家负责,培训、监督、实施、验收等也都由专业团队和技术人员把关。二是规范性,在工程实施之前,要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确定工程的实施方案、管理办法和技术规范,管理办法包括立项、中期检查、结项、培训、试点、预验收、验收等,技术规范如调查规范、语料整理规范、各种语言方言调查表1、资源编码规范、音像加工规范、属性标注规范、专用摄录软件、校验软件、标注软件,等等。三是前瞻性,要站在历史的角度,面向未来设计工程的内容、方法和技术标准,要满足长久保存和使用的要求。这一次全国性、全面性的调查保护工作属于“一次性抢救”的性质,不可能若干年后再进行重新调查( 因为到那时很多语言方言或许已经不存在了) 。

2007年以来,国家语委和教育部语信司组织有关专家开展中国语言普查、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项目的论证和规范研制工作,先后完成“中国语言普查论证报告———汉语方言”“汉语方言语音调查表和调查规范”“汉语方言词汇调查表和调查规范”“汉语方言语法调查表和调查规范”“中国语言普查论证报告———地方普通话测试表研制”“录音和记音规范” “机助调查和校验规范”“普查资料整理及建库规范”“汉语方言用字规范”等一系列研究课题,并于2010年编写出版了《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调查手册·汉语方言》一书。2014年,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三方工程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技术规范与平台研发”获批立项, 该项目旨在为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提供全面先进的技术支撑,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有声数据库技术规范研究、技术工具研发、平台技术研发等。2014年初,又组织专家开展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的全面论证,论证工作持续一年之久,有关规范的研制工作则延续至今。可见,语保工程的科学性问题一直得到有关部门和专家的高度重视,并已具备良好的基础。

二目标与任务

语保工程的目标是,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关于“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的精神,针对现代化背景下汉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迅速衰变的严峻形势,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全面调查我国当今语言状况,收集记录汉语方言、少数民族语言和口头文化的实态语料,进行科学整理和加工,建成大规模、可持续增长的多媒体语言资源库, 并开展语言资源保护研究工作,形成系统的基础性成果,进而进行深度开发和展示,全面提升我国语言资源保护和利用的水平,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服务。

该目标可以分解为四个部分: 调查、保存、研究、开发。实际上这也是工作的四个步骤。首要工作是调查,收集语料,汇聚资源,这是最重要的工作,也是所有工作的基础; 其次是平台建设和资源保存,实现语言资源的信息化和高效管理; 在此基础上可进行各种保护研究,编写出版相关成果。而开发应用是在语言资源保护工作完成以后才能开展的工作,可视为语保工程的延续。

根据上述定位和目标,语保工程的主要任务简述如下。

( 一) 中国语言资源调查

1. 田野调查

田野调查分为五大部分: 语言国情,汉语方言,少数民族语言,语言文化,边疆、港澳台和海外华人语言状况。

“语言国情”调查全国各省( 区、市) 各县的语言方言种类、分布、使用人口、使用情况、变化情况等。

“汉语方言”调查全国汉语地区约500个方言点的语音、词汇、语法基本面貌以及话语、口头文化( 包括歌谣、故事、口彩、禁忌语、隐语、骂人话、顺口溜、谚语、歇后语、谜语、曲艺、戏剧、 吟诵、祭祀词等) 、地方普通话,同时针对其中约50个濒危方言点进行全面系统的抢救性调查。

“少数民族语言”按语种及其方言设点,共计约400个点,调查其语音、词汇、语法基本面貌以及话语、口头文化、地方普通话,同时针对其中约100个濒危语言点进行全面系统的抢救性调查。

“语言文化”调查100个点( 汉语方言80点、少数民族语言20点) 的房屋建筑、日常用具、 服饰、饮食、农工百艺、日常活动、婚育丧葬、节日、说唱表演等语言文化现象。

“边疆、港澳台和海外华人语言状况”调查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新疆、西藏、云南、广西等) 、港澳台地区和海外华人聚居地区( 共20个地区) 的语言分布、语言政策、语言生活、语言态度等。

2. 在线采录

在线采录是本工程长期大规模收集语言资源的重要方式。

采录地点不限,争取逐步覆盖全国所有行政村和自然村,远期争取涵盖中国周边国家。采录对象不限。

采录内容包括限定性和非限定性两类。限定性内容是指事先设置好的采录条目,非限定性内容是指用户通过系统前台上传端口自由上传的任意条目。采录方式包括在线即时采录和批量上传线下采录并已规范加工的数据,数据形式包括文本、音频、视频、照片等。采录标准分为专业标准和通用标准。

3. 文献典藏( 已有资源汇聚)

对已有汉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语料”类纸质文献资源( 例如字汇、词汇、字典、词典、调查报告、语言志、方言志等) 先进行图片化和文本化,再进行规范加工使之数据化并入库。

( 二) 中国语言资源平台建设

1. 中国语言资源库

语言资源库包括语言国情库、汉语方言库、少数民族语言库、语言文化库,分别对田野调查中获得的分县语言国情材料、汉语方言语料、少数民族语言语料、语言方言文化材料进行电子化并导入资源库中。

2. 中国语言资源采录展示系统

中国语言资源采录展示系统是基于中国语言资源库开发的语言数字博物馆,其核心功能是语言资源采录、加工和展示。

“采录”通过多种渠道向广大互联网用户收集语言资源,包括Web网页、移动App以及其他开放应用平台( 如微信、微博等) 。

“加工”分为自动处理、众包标注和专家审核三个层次。自动处理主要是对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基础加工; 众包标注是利用互联网用户的协同参与,对已有数据进行人工再处理; 专家审核由专业人员负责,旨在保证数据质量。

“展示”可以通过多种检索方式获取数据内容,例如基于文本的全文检索,基于图像分析的图形检索,以及基于语音识别技术的音频检索等。也可以结合地理信息系统( GIS) 展示语言资源的地理分布,生成语言地图,进行语言地理标注或统计分析。

( 三) 中国语言资源保护研究

1. 语言志

包括中国语言志、中国方言志、中国文字志、中国方言文化典藏四大系列。

“中国语言志”包括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 包括濒危语言、跨境语言) 志,一语一志,共135册。内容包括社会人文( 民族概况、民族居住地区概况、民族文化习俗) 、语言使用( 母语与当地其他语言的使用情况、语言态度、语言生活) 、语言本体( 语音、词汇、语法面貌,研究现状) 、 语料( 词汇、语法、话语、口头文化) 以及音像材料( 语料的录音、发音视频) 等方面。

“中国方言志”为汉语方言( 包括濒危方言) 志,官话分8区,一区一志; 晋语一志; 东南方言各区共有52个方言片,一片一志; 语保工程设50个濒危方言点,每点一志,以上共111册。 内容包括社会人文( 历史沿革、地理交通、居民人口、文化习俗) 、语言使用( 母语与当地其他语言方言的使用情况、语言态度、语言生活) 、语言本体( 语音、词汇、语法面貌,研究现状) 、语料( 音系、单字、词汇、语法、话语、口头文化) 以及音像材料( 语料的录音、发音视频) 等方面。

“中国文字志”包括传统文字、民间文字和新创制文字,共30册。

“中国方言文化典藏”调查汇编语言文化现象的名称、读音、解说和图片,电子版还包括音像材料( 语料的录音、发音视频和文化活动视频) ,每点收图600幅左右,共100册。

2. 语言地图

包括中国分县语言分布地图集、中国语言地图集、汉语方言地图集三大系列,均包括纸版和电子版两种形式; 电子版拟结合中国语言地理信息系统,把历史行政区划、地理地形、交通、 人口等参数与语言方言分布情况结合在一起,制成三维立体语言地图。

“中国分县语言分布地图集”以县为单位绘制语言分布图,一县一幅,共2000多幅。

“中国语言地图集”以语种为单位( 汉语还以方言区为单位) 绘制语言分布图,共计145个单位,一种( 区) 一幅,共145幅。

“汉语方言地图集”在全国汉语地区方言点调查的基础上,结合以往调查材料,绘制语言特征分布图,约500幅。

3. 语言报告

包括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港澳台地区和海外华人聚居地区三类,共20册。

4. 中国语言文化遗产名录

整理研究我国语言、方言、文字、口头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状况,编写保护名录,指定传承人。

( 四) 中国语言资源开发应用( 后续任务)

中国语言资源开发应用是本工程的后续任务,需在完成第一期工程的基础上进行。内容包括中国语言计算,汉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语音技术、在线翻译、在线学习,公安刑侦和国安用语言鉴别系统等。

以上是从全面、理想的角度设计的工程任务。由于工程实施的各种条件和因素尚未完全确定,语言资源等客观情况也处于变动之中,具体任务和工作内容将会随着工程的开展而加以调整。

2015年的主要任务包括汉语方言调查( 42点) 、少数民族语言调查( 62点) 、濒危汉语方言调查( 11点) 、濒危少数民族语言调查( 19点) 、语言文化调查( 32点) 以及中国语言资源采录展示平台建设、已有资源汇聚、顶层设计等,已在全国有序展开。

三结语

语保工程定位高、目标大、任务重,如要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必须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安排实施,特别要重视突出重点、强化特色。

( 一) 整体规划,分步实施

语保工程按照5年规划分步实施。

2015年为开局之年,也是试点之年。主要任务是制定工程实施方案、管理办法以及经费管理办法; 进行顶层设计; 展开汉语方言、少数民族语言、濒危语言方言、语言文化等项目的先期调查和试点研究; 开展已有资源汇聚前期准备和技术研发工作; 开展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平台建设工作,推出初级版的语言资源展示系统和在线采录系统。

2016年至2019年为工程实施的主体阶段。主要任务是通过田野调查和互联网在线采录两种方式,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大规模语言资源调查工作; 对已有语言资源进行电子化、规范加工并入库; 逐步建成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中国语言资源大数据博物馆和在线采录系统。在调查和建库的基础上,开展中国语言资源保护研究成果的编写工作,包括编写出版中国语言志、中国方言志、中国文字志、中国方言文化典藏、中国分县语言分布地图集、中国语言地图集、 汉语方言地图集、中国语言文化遗产名录,以及边疆、港澳台和海外华人语言报告等,这部分工作将延续至2019年以后。

从2020年开始,在完成工程任务的基础上,整合相关专业技术力量、企业和社会力量,大力开展中国语言资源开发应用工作,例如开发中国语言计算、汉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语音技术、汉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在线翻译、汉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在线学习、面向公安刑侦和国家安全需求的语言鉴别系统等,这方面的工作空间巨大,目前尚难以全面规划。

在各项工作的实施过程中,必须整合全国现有资源和力量,避免重复建设。

( 二) 突出重点,强化特色

语保工程的重点是语言资源汇聚,或者说是建设中国语言资源库( 该资源库也可视为语言数字博物馆) 。语保工程实现语言资源汇聚的途径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田野调查,二是在线采录,三是文献典藏。田野调查是语言资源保护的基础,其重要性不必多言。不过,在当今网络、通讯技术高度发达的情况下,在我国语言资源快速流失的严峻形势下,在线采录( 实际上也包括离线采录在线上传) 必须作为语言材料采录收集的重要途径,甚至是更为重要的途径。 此外,自20世纪初以来,在几代语言学家的努力下,汉语方言、少数民族语言的调查成果已极为可观,把这批珍贵的资料纳入中国语言资源库,使之发挥更大的作用,也是一项重大任务。 在全面开展田野调查的同时,充分重视开辟在线采录模式,充分重视利用已有资源,三条渠道齐头并进,最终汇入中国语言资源大海。

目标与任务 篇8

根据要求,吉林省的农业科技培训服务活动落实“4个3”目标任务,即培训基层农技人员3000名以上,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3万户以上,组织培训骨干专业农民30万名以上,为农业生产明白人提供服务300万人次以上,确保每户有一名劳动者接受农业技术培训。根据这一目标,全省重点组织实施5项培训服务。

一是继续开展基层农技人员素质提升培训。省里继续依托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集中培训骨干农技人员1000名,各县市自行组织培训基层农技人员共2000人以上。

二是重点组织骨干专业农民培训。在职业技能培训方面,结合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项目,主要针对农业和农村服务业所需人才开展技能培训;在新型职业农民试点培训方面,将在辉南、东辽、德惠、前郭、双辽等5个县(市)率先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试点。同时还将开展具有地方特色农业产业技术培训,重点培训人参、中药材、食用菌、山野菜种植与加工、梅花鹿、林蛙养殖与加工等从业人员。

三是大力开展农业各专业系统培训服务。各专业系统根据本系统特点及专业技能培训要求,结合实际开展好“三个一批”,即省里集中培训一批本专业师资,选派一批本专业专家到重点县开展系统培训服务,印制一批专业技术规范要点下发基层。

四是深入开展农技人员进村入户指导服务。围绕各地产业发展需要,选择一批技术水平高,熟悉农业农村情况,有较强语言表达能力的产业专家和学者,深入乡村开展巡回授课和专题讲座,同时组织一批“土专家”在当地开展现身说法。每名基层农技人员要负责指导2~3个行政村和5~10户农业科技示范户。通过科技示范户带动,确保每户带出一名农业生产技术明白人。

上一篇:对后进生教育的要求下一篇:幼儿园小班健康教育教案《情境化玩球》及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