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育教学经验总结

2024-04-24

初中历史教育教学经验总结(通用14篇)

初中历史教育教学经验总结 篇1

我是一名历史老师,在这个岗位上已有二十多年的经历,在这二十年的教学历程中,与学生在一起,我总的感觉是非常的快乐!同时我也感到要教好历史这门学科,应该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热爱学生,相信学生。我们都知道,初中阶段是学生一生的行为习惯、性格品德的重要形成期。作为教师,我们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性格的养成。看着他们在我们身旁茁壮成长,由幼稚到成熟,我感到非常的高兴。我热爱学生,喜欢他们的活泼乱跳、童言无忌,也能包容他们的一些过错,莽撞行为。课堂上我 会和他们真诚交流,课下喜欢和他们聊天,听听他们的小烦恼,分享他们的小快乐。学生犯错,会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学生有了一点点进步,我会在课堂上大力渲染。因为热爱学生,我获得了学生们的喜爱。古人说“亲其师,信其道”,所以我的学生也大都喜爱历史课。

二、认真备课,平时多看与历史有关的期刊杂志、影视作品,还有网络资料。有助于我对某个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更全面、更具体的了解。这样讲课时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备课时,我会注意如何让学生树立整体的知识框架,在讲课时,帮助学生分析每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他们的思维能由浅层慢慢深入,通过教师的讲解,能让学生有所懂,有所思,有所悟。讲课就更能引起他们的共鸣,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就更浓。历史是一门讲述以往的课程,但我会时时关注新的学术动态,新的研究成果,讲到相关内容时,会让学生了解这些新动向,让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历史,去研究历史。

三、积极参加校内、校外的教研活动,多向组内、组外经验丰富的教师(班主任)请教。当教师最忌闭门造车、孤陋寡闻。多参加校内、校外的教研活动,听专家讲座,可以及时吸收、借鉴他人优秀、独到的教学风格、教学方法。也可以了解其他学科的最新知识(因为历史与其他学科都是有联系的),便于我们上课时旁征博引、融会贯通。多向组内、组外经验丰富的教师(班主任)请教,可以学到他们宝贵的课堂教学经验和对突发问题的处理方法,还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联手对问题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

四、关注国内外发生的一些热点问题、焦点问题。历史课讲的是过去的问题,有些学生不一定感兴趣,他们只对现实问题感兴趣。但今天社会上发生的许多问题都是与历史事件相联的或者相似的,如当今巴印矛盾、俄格冲突、台湾问题、国际金融危机等。如果我们教师了解了这些热点焦点问题,再带入课堂结合历史知识进行分析,很容易引起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维水平。

五、注重自身形象,提高个人修养;同时严格要求学生。很难想象,当一个蓬头垢面或穿着随便的历史老师无精打采地走进课堂,教学语言又毫无抑扬顿挫,学生会好好地听课?相反,当一个历史老师面净发整或穿着整齐,精神抖擞地走进教室,即使教学语言平淡无奇,学生恐怕也会好好听一段时间课的。所以我们老师应该注意自身形象。要提高个人修养,只有多看社会学书籍和教育教学书籍,“腹有诗书气自华”。另外,平时多关心学生的身体心理发展,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严格要求每一个学生,努力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这样的历史老师自然会深受学生的敬畏,他的历史教学自然也就好进行了。

六、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新课改的理念。随着时代的迅猛发展,学生也有很大的变化,国家新课程改革正在进一步推进,教材、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对学生的评价机制都在发生很大的变化。如果教师仅凭以往的教学经验,是难以适应现在的教学。所以我们教师应该与时俱进,积极参加继续教育,更新教学理念,进行教学研究。努力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实现“教师的主导性,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态度转变。由注重识记历史知识到注重提高历史思维水平和理解运用能力的转变。

初中历史教育教学经验总结 篇2

(一) 广博的知识

广博的知识是每一个学科老师都要具备的, 这里所说的广博是相对于本学科来说比较专业而课本或许没有涉及的知识, 需要在课堂里补充, 使本节课程更完整, 做到对知识的梳理, 使学生理解得更全面, 使学生学到更多课外知识。同时, 广博的知识是老师学科素养的体现。学生需要一杯水, 老师不仅仅要有一桶水, 更要有源源不断的泉水供学生汲取, 这样才能真正使学生学到东西, 而不是老师“以其昏昏, 使人昭昭”, 这不仅是对教师职业的不负责任, 更是对学生和教育的不负责任, 会使学生失去对历史的兴趣而导致科目的偏颇。所以, 老师具备广博的知识是对老师专业教学的考验。

(二) 较强的政治意识

政治意识, 似乎只是政治学科所要遵从的。其实不然, 对于历史老师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种基础意识。没有良好的政治意识, 就会对课本历史有更多的曲解和附会, 对于网络上流传的所谓“正史”、“秘史”等就会信以为真。历史老师不仅要有较强的理性分析能力, 更要担当引导学生价值观的角色。诚然, 思想是自由的, 但是对于初中生来说, 明辨是非的能力还比较弱, 容易偏听偏信, 这就需要历史老师以正确的知识, 引导学生学会在驳杂的信息里不被误导。教师的政治素养更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中, 不能凭借历史老师的地位, 随意曲解历史, 而要守住政治意识的底线。

(三) 特色的教学技巧

对于一个老师来说, 富有特色的教学技巧是必不可少的, 一个老师教学效果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学技巧的影响, 如何才能有更好的教学技巧是每个老师必须考虑的。我有几点建议:第一, 幽默风趣。历史是严肃的, 但学习的方法可以是幽默的, 教学方法也可以是幽默的, 不仅可以让课堂氛围活跃, 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第二, 结构严谨。老师上课最重要的是对课堂教学的把握和顺序的把握, 要注意循序渐进, 顺利地贯通始终。这是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技巧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四) 对知识的贯通

对知识的贯通, 不仅能展现老师的知识功底, 更能体现老师的魅力和吸引力, 引起学生的兴趣。娴熟的知识是对学生的要求, 更是对老师的要求, 老师不仅要对初中课本知识有了解和掌握, 而且要了解高中知识, 做到对知识的衔接和贯通。这是老师的职责, 也是对学生的负责。对于初中古代史、近代史及外国史有以高中课本作为讲课的补充, 高中知识是对初中历史知识的深化和详解, 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课本的了解和对高中知识的铺垫。同时老师应该对于野史有相对的了解, 为学生讲一些有趣的故事, 在故事的趣味中使学生对历史知识有更深的印象, 这是促使学生学习历史的重要因素。

二、学生的角度

(一) 积极的思考与质疑

学生对于历史不感兴趣的原因是不深入了解, 不想了解过往的事情。造成这种观念的原因, 大部分是因为对历史只看到一部分, 没看看到整个历史事件的过程, 所以学生应该以更积极的态度探寻历史事件的真实状况, 也要对课本产生质疑。比如黄海海战是不是因为李鸿章的“避战保船”而丧失的战争主动权, 课本虽然已经下定了结论, 但要探查是否是真实的情况, 这需要我们思考。另外, 讲课的教师具有对历史的个人观点和看法, 学生是否认同, 观点是否能够禁得起推敲, 需要思考和质疑, 老师在教育中的角色不是灌输者, 不能填鸭式教学, 学生应该有质疑的权利和思考的独立性, 这样才能学好历史。

(二) 大胆地尝试与创新

学生应该在课堂上积极表现的另一方面是对课本上知识的演绎与识记知识方法的创新, 用新的形式演绎历史, 比如自创话剧、歌曲、笑话等, 以特殊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快速记忆, 形成深刻的印象, 但是在创新形式的过程中要注意尊重事实, 不要偏离方向。还有学生应该主动以小老师的身份, 在熟练地掌握某一节课本知识的情况下自己上台在老师的指导下为学生讲解本科的知识, 这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增强, 培养的不仅是学习的心态, 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克服怯场的心理障碍, 对于学生的交流与学习有双重的帮助。所以, 学生应该大胆尝试, 就像某所著名学校那样, 让学生主导课堂, 学生的思考与发言贯穿课堂, 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老师为学生创造民主、自由的学习环境, 使学习的压力成为学习的乐趣和自信的表现舞台。

(三) 合理的心态与方法

合理的心态对于学生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有些人对于历史不感兴趣而放弃对历史的学习, 从而导致学习成绩的下降, 偏科现象严重, 不利于学生的各科成绩的均衡发展。所以学生对历史学科学习的心态要调整好, 在学科的学习中不仅要学会知识, 更要学到正确的价值观念, 从而达到品学兼优的目的。历史学科的知识不仅需要了解, 而且要注意历史人物中的正能量, 全面看待历史问题, 以一种积极心态对待历史。另外, 还要注意学习历史的方法, 学习历史不能死记硬背, 要知道历史发展的脉络, 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历史, 掌握历史学习散碎化的特点, 做到利用零散时间学习、识记。在课下与同学一起讨论历史问题, 互相提问, 时常复习, 这样才能为历史学习打好基础, 从而在做题时运用自如, 这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学科素质。

(四) 宽阔的视野与多维的视角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有宽广的视野, 不要局限方面、片面, 孤立地看待问题必然是“一叶障目, 不见泰山”, 有时候会因小失大, 得不偿失。学习历史要有历史的思维, 所谓的历史思维就是了解当时的时间背景, 否则只会闹笑话。例如在讲古代文化时, 有个学生说杜甫“读书破万卷”, 当时印刷术这么发达, 自然很容易, 这就给人们留下笑话, 相对于唐人来说, 印刷术还不算普及, 真正运用印刷术的便利是在宋代。所以在看待历史问题时要有历史的思维, 联系当时的实际, 不能信口雌黄, 免得出笑话。

多维的视角就是对待历史问题, 要全方位地看待, 不能是一刀切, 这样太偏激, 会片面地理解历史。例如洋务运动在主观上是危化清王朝的统治, 以自强、求富为口号进行变革, 虽然失败了, 但是这场运动确实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客观上推动了近代化的发展。对于问题的多维度思考, 有利于发展教师的辩证思维, 让我们发现其中的新意, 对历史问题有新的思考。

学生拥有宽阔的视野和多维的视角, 正是历史学科教学的任务, 这是对学生本身成长有益处的优势学科。

除了上述所说的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的经验外, 还应该注意这样一个问题, 那就是开卷考试的问题。文综考试采取开卷考试的方式, 得到许多家长、老师和学生的认同, 认为此举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老师的教学任务也轻了很多。但在这样的政策引导下, 一些学生会出现侥幸心理, 认为历史可以不学习, 考试时可以翻看课本, 这是一个方便快捷的选择, 何必再费脑力识记。有些老师以此为乐, 教学态度上会有侥幸心理, 认为这样可以在教学中偷工减料。这些心理正是开卷考试带来的弊端, 诚然这种方式给师生生了很多力气, 但是考试只有两个小时, 需要考很多知识, 仅仅依靠翻看课本, 非常浪费时间, 有些学生会出现做不完试题的情况, 这就是给我们的教训, 开卷有益, 但要适度, 不要过于依赖开卷的政策, 否则对教与学会带来更大的损害。即使有这样的政策, 也要教师认真教, 学生认真学, 做到万无一失, 这是对自己的负责。

以上是笔者的一些教学心得, 希望为广大教师同行在教学过程中有所帮助, 有疏漏和错误之处请广大师生指正, 希望我们互相交流, 共同在教学中做到最好, 为我们的职责尽力。

摘要:历史这种文科性质的学科, 需要记大量的散碎知识, 可以通过时间轴记忆、串联学过的知识, 使散碎的知识系统化, 从而在横向和纵向上把知识学牢, 娴熟地讲出相应的历史事件。教师应该顺势而为, 引导学生学好历史,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科素养。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方法,教学经验

参考文献

[1]课堂教学问题诊断与解决·初中历史.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9年.

[2]初中历史新课程教学法.开明出版社, 2003年.

浅谈初中历史课教学经验 篇3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学

一、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取得良好的教学的关键。我认为课堂上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在于采用多种方法,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需要在备课时选取与学生生活有关系的或是他们感兴趣材料,以材料为主线来完成课堂教学,避免单纯的说教。这样激发了学生们的参与意识,使他们积极地发表自已的见解、看法,使他们有话想说,有话可说、乐于表现自我。在我看来,下面的方法都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

1.把握知识结合点,激发学生兴趣

知识结合点是不同知识之间的有机结合,它反映的客观世界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学生往往对于各种事实和现象之间的那些结合点比较感兴趣,能否正确把握知识结合点,是抓住学生的兴趣的根本。因此,在备课的时候要努力思考和理解那些結合点。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取得某种新颖的、出人意料的效果。只有教师在教学中恰当、准确地把握了各种知识的结合点,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效果。

2.设疑、解疑激发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思维以疑问为起点,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能解疑,有所进取。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需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释疑、解惑,可极大地引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愤愤,口悱悱的状态,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当他们苦于山穷水尽疑无路时,教师给予解惑,他们就能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问,一问一答,使学生很快进入了角色,引起兴趣,明白了道理,提高了思想觉悟,这比平铺直叙讲理论更有峰回路转之效。

3.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激发兴趣

诚然,历史教学往往理论强,比较抽象,但这不能和枯燥无味划等号。如果我们在注意理论性、科学性的同时,能讲究一点趣味性,把阐述理论同形象化叙述融为一体,就可以使理论增添感情的色彩,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在讲授中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可以起到由此及彼、触类旁通、以少胜多的效果。比喻恰当,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而且能加深学生理解,加深印象,从而有利知识的巩固。这样,会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了,取譬贴切,印象深刻。这比泛泛地讲,效果要好的多。

4.运用课本知识和社会热点知识激发兴趣

知识就是力量。针对中学生求知欲强的特点,在讲课时尽量运用现成的教材满足学生的要求,并适时的引入社会热点知识。一些教师在备课时总是千方百计地搜寻教材以外的材料,不善于就地取材,利用教材现成的材料。孰不知,教材上的材料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具有较高典型性。因此,教师必须重视这些现成材料,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现成的东西似乎没有新意,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但只要教师认真备课,善于吸收消化,灵活运用,辅之恰当适量的社会热点,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积累教学经验 培养学生记忆力

提高历史教学水平,记忆力是重要的一环。中学历史教材内容纷繁庞杂,史实浩如烟海。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概念,纵横交错,学生往往感到难记。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呢?要提高学生记忆能力,应该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出发,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记忆方法来增强记忆效果,设法增强大脑对事物识记的痕迹的保存能力。因为记忆力的产生是由于客观事物对人的感官的作用,传入大脑,引起大脑皮层兴奋活动,形成一定的暂时神经联系,这种联系在大脑皮层上保存下来,便产生了记忆。近些年来,本人在培养学生记忆能力方面作了点尝试,简单探讨如下:

首先,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提高记忆能力的前提条件。在历史教学中,学生对你所讲的知识感兴趣,或者认为重要,他的注意力就能集中。集中对提高记忆水平 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我采取了以下几种措施: 首先,在导入新课上下功夫。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导入新课一环非常重要;其二,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加以渲染,烘托气氛,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其三,从基础知识的实用方面入手。学生学习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为了考试,我们不能回避这个问题。

历史教学经验总结 篇4

历史语言是一种特殊语言,需要准确无误,并且逻辑性强,所以历史教师必须根据教材有计划地并严格训练学生说历史语言,要鼓励、指导学生发表见解,并有顺序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并让尽量多的学生能有讲的机会,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有利于学生理解能力提高。

重视听觉视觉的冲击,注入活力,重现历史感受,让历史学习更加愉悦。音乐、画面与历史的联系实在史很巧妙和奇妙。例如:当我们讲到夏商西周历史的时候,导入框给出了这一历史时期的历史人物嫦娥,我们可以将美丽的嫦娥图片展示给学生,播放《明月几时有》。在讲授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时候,我们可以展示美丽的江南和繁华的江南照片,播放《烟雨倾城》的江南歌曲。这些画面和歌曲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使学生身临其境,引起了他们探究历史的兴趣,同时对历史充满了无限的遐想。一些视频资料则会给学生以直接的视觉冲击,让他们回溯到历史的发展环境中,从而较为准确的理解当时历史环境,找寻历史事件的解决方法。

在丰富的“历史课堂”中学习历史,并用历史知识为现实做参考,做到“以史为鉴”已经成为历史教学的主流。信息社会把能否分析和利用信息做出决策作为衡量一个人信息素养的重要标准。当学生带着个人的角色在参与解读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时,运用历史知识对社会实践做出自己的决策,历史的教学目的也就达到了,学生也能切身感受到历史的实践性魅力所在。

初中历史教育教学经验总结 篇5

励志民族中学

何昌伟

历史要实现其学科价值,必先赢得学生。而有限的课时,超强的跨度,决定了要赢得学生必先赢得课堂。那么如何赢得课堂呢?各位同行的评价是我富有激情。对这确实是我的一贯风格。有激情才富有感染力,有感染力才能感染学生。当然这只是我赢得课堂的外化表现。其实要赢得课堂功夫在备课与实际操作上。

首先,在整体上,我要让我的教学设计呈现出行云流水般完美的说理性散文,而且环环相扣逻辑性强,让学生一旦进入情境就无法分散注意力。

其次,在具体设计操作过程中,我是按以下步骤做的。1.目标设定,主题确立。

分清目标主从,确立课堂主线,使目标任务在动态过程中得以实现,是课堂有效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如《中日关系专题复习》一课,我紧扣考点设计目标,重点在于知识目标

1、鉴真东渡

大化改新

戚继光抗倭

2、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全面侵华 3、1972年中日建交

至于过程与方法这是预设与变数生成的过程

可预设但充满变数不可故步自封,故不在强调之列。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在授课过程中自然而然产生的,不必要生拉硬套有牵强附会之感。所以也不必太过于强调。这样授课过程中就可以直奔主题,目标明确,努力方向就明确,自然动力也足。

2.切入与过渡

切入点即爆破点。一个好的切入,往往能凸显主线,易于突破重点。以《中日关系专题复习》为例,本课着重讲述了纵贯古今的中日关系。如何让一句话概括古今中日关系史,使其连贯成一个整体,上

下贯通一气,既具有适合孩子们的文艺小清新的气息又能引起学生思考从而进入情境,而不是突兀地切入,这是个难题。经过反复分析中日关系史我总结出:“亦师亦友亦为敌” 这一句来。所以我问:“历史上我们与哪个国家的关系是曾经是老师、朋友、近代以来还是敌人?”当然,因为是口头表述自然不适合“亦师亦友亦为敌”所以我转化为白话,之后再屏幕上打出 “亦师亦友亦为敌”。老师朋友敌人这三个关键词让学上马上想出了“日本”踊跃回答,这样局面打开情境进入,开端还不错。紧接着就让学生举出相关历史人物与事件,就自然流畅了。

一个好的过渡不仅能使前后浑然一体,上下文气贯通,还能在情感上引起共鸣,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其间,情感的渗透与渲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讲完古代史进入近代时我说曾经的师生朋友在以前多年后情况如何呢?让我们一起走入近代篇“同是天涯沦落人”一千多年后我们哪些境遇相同,又都采取了什么措施呢?

同样是变法为什么日本就摆脱了危机呢?具体了解一下。

曾经的难兄难弟在经过一番自救的蜕变之后首度相逢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呢?“纵使相逢应不识”

为了摆脱经济危机日本又发动了一场更为疯狂的侵华战争是什么?

中国人民会任人宰割吗?“举国烽烟正十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情况如何呢?“相逢一笑泯恩仇”这些过渡性语言既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有能够引起同学们情感上的共鸣,同时又让诗化的语言得以升华知识让课堂更具魅力。

3.方式与方法

首先说说设置情境,体验感受式。还以本课为例。创设情境,近年来日本的所作所为应该引起我们关注的有哪些?这些说明了什么?我们应该有怎样的认识?相关的事实,自然能引起学生们的在思想波动,自然不吐不快。事实证明确实如此,平时不学习的孩子都踊跃发言。那么站在国家的角度看看我们该如何发展中日关系?对于未来中日关系,中国应该做出哪些努力?以习近平智囊团成员身份出谋划策。回归本身,青少年自己应该怎样做?这样即引起思考又让课本知识得以升华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高度。其实,历史与我们,唯一缺少的是情境。只要能创设一种情境,我们就能与历史人物息息相通。

让学生站在历史现实的高度上去体验去换位思考,是感受历史的另一种重要方式。

再说说比赛竞赛式。学生都是有好胜心的。有些内容,比如文化类,学生通过自学完全可以掌握。倘若教师再讲,一是枯燥乏味,二是浪费时间,不划算。不如把机会让给学生,在其充分自学的基础上,通过对抗方式展示出来。既掌握了知识,又增强了信心,而组内合作组间对抗,还可以强化荣誉意识、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何乐而不为呢?如果嫌学生把握得太肤浅,你大可以提高对抗的难度,相信学生的表现会超出你想象的。平时上课时我就以智慧树的形式进行小组竞赛式学习,效果很好。课堂气氛尤其热烈。

最后说一下“调侃”式。“调侃”式教学,往往能在历史学习中发挥意想不到作用。笑声中的历史更迷人,印象更深。历史更需要幽默,会心一笑,拉近了距离。寓教于乐,其乐融融。

初中历史教育教学经验总结 篇6

任士文

本学期我担任八、九年级的历史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其他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总结了“先学后教、小组合作、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并严格按照此模式进行教学,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扎实做好与教学有关的各项常规工作

1、课前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

每堂课前都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设计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胸有成竹,每堂课前都做好充分的准备。

2、探索增强上课技能,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上认真贯彻本校推广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学法,用新的教学理念来指导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不断引到学生形成科学的解题方法。在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习惯,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课堂上尽量少讲,而发动学生去探究,通过自身的努力建构知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而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交流者和参与者,我总是在课堂上极力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课堂上来,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在课堂上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

3、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 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其他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4、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

目前的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5、坚持从末位抓起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课堂上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任务,争取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收获。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经常找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谈话,增强其学习的动力和学习自信心。

二、今后努力的方向和工作的思路

1、进一步加强教学理论学习,深入进行探究式教学的研究,把探究式教学进一步的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来,同时加强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在教学上多下功夫,努力使班级学生的成绩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进步。

2、针对九年级历史的教学特点,认真研究如何上好复习课,力争通过复习课让学生的成绩有一定的提高。

3、认真的进行学业水平测试研究,把握中考方向,使自己的教学更加科学,更有方向性。

4、进一步的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做到教育和教学有效的统一。在教学中激发每一位学生的潜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初中历史教育教学经验总结 篇7

一、延安整风的历史回顾

所谓延安整风就是中国共产党在1942年到1945年党的七大召开前开展的以延安为中心的在全党范围内的一场深入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1941年5月19日, 毛泽东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 深刻地论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尖锐批判了主观主义作风, 号召全党注重调查研究, 树立理论和实际相统一的马克思主义作风, 为开展整风运动作了思想动员, 指明了整风的方向[1]616。整风并不是没有根源的, 它是有一定条件的。第一, 党内存在着无产阶级思想和非无产阶级思想的矛盾冲突。毛泽东指出:“我们有许多同志还不大清楚无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区别。有许多党员, 在组织上入了党, 思想上并没有完全入党, 甚至完全没有入党。”[2]875第二, 党内还存在着路线方面的错误, 还存在着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即主观主义方面的错误。第三, 当时的国际国内环境也有利于开展整风运动。再就是根据地内发生了严重的自然灾害, 进入严重的困难时期——人口减少、根据地面积缩小、生产遭到破坏、粮食以及其他物资短缺[3]789。现实需要中国共产党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来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整风条件达到成熟。

这次整风的时间是1942年2月至1943年10月, 历时一年零八个月。开始的标志是1942年2月毛泽东在延安中央党校作的《整顿党的作风》的报告。整风的任务是:反对主观主义, 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 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 以整顿文风。其中主要是反对主观主义。毛泽东说:“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 这三种东西, 都是反马克思主义的, 都不是无产阶级所需要的”, “这些东西在我们党内, 是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反映”[4]790。同时, 为了有效地解决党内矛盾, 制定了“惩前毖后, 治病救人”, “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的方针, 也就是毛泽东后来所总结的“团结——批评———团结”的方式。这次整风的过程, 分为五个步骤:思想发动、学风学习、党风学习、文风学习、最后总结。

二、延安整风运动的基本经验

对于延安整风的成绩, 毛泽东说:“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内部的整风运动, 是一般地收到了成效的。这种成效, 主要地是在于使我们的领导机关及许多干部, 进一步地掌握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之统一这样一个基本的方向。在这点上, 我们党是比抗日以前的几个历史时期大进一步了。”[5]1252刘少奇同志曾指出, 这“是团结全党、教育全党、提高全党以至争取中国革命胜利的最重要的一环”[6]291。延安整风对于我们党的建设有着宝贵的经验借鉴。

第一, 延安整风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做到了从实际出发, 理论联系实际。陈云曾在《坚持实事求是的革命作风》中说, 整风学习使我们“真正做到了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射中国革命之‘的’, 既懂得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 又重视了对于实际情况的调查研究, 真正懂得了用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而不是用马克思主义的个别词句来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 坚持不懈对全体党员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认真学习马列主义, 加强党的思想建设, 增强共产党员的自觉性。毛泽东曾指出:“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对的, 绝不是因为马克思这个人是什么‘先哲’, 而是因为他的理论, 在我们的实践中, 在我们的斗争中, 证明了是对的。”[7]111“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 就会大大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8]533。

第三, 要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 本着“惩前毖后, 治病救人”的方针。批评不是“残酷斗争, 无情打击”, 而是在于“治病救人”, 因此必须本着“惩前毖后, 治病救人”的方针。毛泽东说:“对以前的错误一定要揭发, 不讲情面, 要以科学的态度分析批判过去的坏东西, 以便使后来的工作慎重些, 做得好些。这就是‘惩前毖后’的意思。但是我们揭发错误、批判缺点的目的, 好像医生治病一样, 完全是为了救人, 而不是为了把人整死。”[2]他还指出:“对待思想上的毛病和政治上的毛病, 绝不能采用鲁莽的态度, 必须采用‘治病救人’的态度, 才是正确有效的方法。”[2]827

第四, 要注重对高级干部思想的整顿, 提高高级干部的思想水平。延安整风是从高级干部开始的, 也是从高级干部结束的, 即自上而下来开展的, 从一百二十多位高级领导干部扩大到一万多人的机关党员干部和一些教员, 时间比较集中, 学习也比较扎实。事实证明, 高级干部只有取得了思想上的一致, 才会使党有坚强的领导, 作出正确结论, 达到全党的团结。

第五, 要重视做周密的准备工作, 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延安整风期间成立了总学委, 各部门各单位成立了学习分会, 加强对整风的领导, 并制订了详细的计划, 后期又纠正了“抢救失足者”的错误, 同时还开展了大生产运动, 并注重其他各项中心工作的开展, 整风与生产相结合, 不放弃生产, 保证了根据地的日常发展和生活供给以及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

三、延安整风的当代启示

1. 必须重视党的理论创新, 永葆党的生机, 着重从思想上建党。

从思想上建党, 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重要原则。思想建设是其他方面建设的基础, 是党的建设的中心环节。一个政党如果思想理论上落后于社会发展, 那这个政党必定失去先进性, 必然会犯错误, 阻碍社会的发展。在新的形势下, 只有加强党的思想建设, 不断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在实践中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 做到与时俱进, 才能促进党和国家的发展。

2. 必须坚持群众路线, 做到以人为本, 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

毛泽东指出:“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 它本身绝无私利可图。”[2]809中国共产党是代表人民的利益, 是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 在新世纪下, 更应该坚持群众路线,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做到权为民所用, 情为民所系, 利为民所谋。毛泽东认为, 如果想得到群众的拥护, “就得和群众在一起, 就得去发动群众的积极性, 就得关心群众的痛痒, 就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 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问题, 盐的问题, 米的问题, 房子的问题, 衣的问题, 生小孩的问题, 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7]。

3. 注重民主建设, 强化权力监督, 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实行的是对人民民主和对敌专政, 在新时期下, 在构建社会主义条件下, 必须重视民主建设, 发展党内民主, 搞好权力监督。只有注重党内民主建设, 才能提高党员积极性、创造性, 遏制腐败行为的发生。毛泽东曾告诫全党:“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以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 而应以个人利益服从于民族的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 自私自利, 消极怠工, 贪污腐化, 风头主义等等, 是最可鄙的;而大公无私, 积极努力, 克己奉公, 埋头苦干的精神, 才是可尊敬的。”[8]522

4. 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

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活动的主体。干部队伍是党的事业的中坚力量、党的执政活动的组织者。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 抓住了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大计。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 要坚持组织党员认真学习和遵守党章, 增强党员意识, 要健全党员教育管理制度和机制, 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着力提高领导干部的执政本领。

5. 中国共产党在国际形势复杂、党的任务繁重的今天, 应该继承和发扬整风精神。

整风精神是一种革命的精神, 不断进取的精神。它代表着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是我们党不断实现自身建设的力量源泉。发扬整风精神不仅是党的建设需要, 同时也是抵御国际上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和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整风精神作为一种无产阶级的品格和美德, 它符合人类发展规律, 有益于我们党的发展, 我们党应继承并发扬这种精神。

参考文献

[1]中共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第1卷) [M].中共党史出版社, 2002.

[2]毛泽东选集 (第3卷) [M].人民出版社, 1991.

[3]袁永松.伟人毛泽东:上[M].红旗出版社, 1997.

[4]毛泽东选集横排本[M].人民出版社, 1966.

[5]毛泽东选集 (第4卷) [M].人民出版社, 1991.

[6]刘少奇选集 (上卷) [M].人民出版社, 2004.

[7]毛泽东选集 (第1卷) [M].人民出版社, 1991.

初中历史教育教学经验总结 篇8

关键词:历史教学;德育;渗透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要求每位历史教师,不仅要传授历史知识,要注重对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更要注意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所以长期以来,人们对中学历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已经做了大量的探讨和阐述,这是十分必要的。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实现德育的渗透?本人浅谈自己在中学历史教学活动中实现德育渗透的一些方法,主要从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个角度去谈。

一、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课堂教学是历史教学的基本形式,其德育渗透是通过教材、教法及教师的情感等因素实现的。

1.教材内容的直接感染

教师要留心,善于利用教材中的情感教育素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人教版教材八年级历史上册五·四运动中对爱国学生口号和宣传单的描写:“在得知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后,爱国学生为捍卫国家主权和尊严,愤然咬指学书。”“中国的领土可以被征服,但不可以被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被打倒,但不可以被侮辱。”这些内容可以直接感染青少年学生,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典型事例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直观的教学方法展现不同类型的情感素材,以达到情感上的升华

教师要不断地装备自己,除了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外,也应该与时俱进地学习和掌握先进的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的使用,可以把祖国的大好河山、英雄的人物、壮观的历史场面再现出来,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升华。例如,学习虎门销烟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资料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收缴的鸦片,那种壮观的场景,让学生在看视频的时候内心就燃起爱国主义情感和对林则徐的敬佩之情。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善于总结教材的类型和内容,要细心挖掘教材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比如,在学习古代辉煌的科技成就的时候,可以再现古人的发明创造,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在学习近代外国列强侵略中国的时候,可以再现外国列强在中国烧、杀、抢、掠等场景,更好地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愤恨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教师在情感上的熏陶

教师要具备良好的师德和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师生之间的真诚交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以便在情感教育的时候更容易激发学生,师生产生共鸣。教师在情感教育的时候也要注意自己情感上的投入,注意音调的抑扬顿挫和肢体语言的变化,例如,在学习甲午中日战争时教材对黄海大战中邓世昌壮烈殉国场景的描述,教师在描述的时候要感情充沛,学生听后会深受感动,更容易激发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愤恨和对邓世昌的敬佩。

二、历史课外活动中的培养

开展不同类型的课外活动,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也更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1.开展“历史知识”比赛,这是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方式

考查的知识点可以包括革命精神、英雄人物、爱国壮举、科学家和科技成果等内容,例如,出题列举我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技成果及注明领先大概多长时间,让学生答此类题目时能直接增强民族自豪感。通过这种比赛活动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同时也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让学生的思想潜移默化地受其影响,从而在自己的学习中产生强大的动力。

2.开展“历史知识专题讲座”,结合我国重要的节日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

例如,每年9月18日这一天,教师可以准备与历史上日本侵华的九·一八事变相关的文字、图片、音乐和视频资料,组织学生开展专题讲座,让我们的青少年学生了解过去的历史真相,勿忘国耻;营造这种良好的德育氛围,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愤恨和树立好好学习,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让学生真正地意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3.利用乡土“历史文物”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教师可以结合当地的历史文物,组织学生实地考察,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思想道德教育。例如,我县有西梁山烈士陵园,每年在清明节期间可以组织部分学生去烈士陵园参观、考察,之后要求学生写写自己的感受,这样既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也能更直接地对学生进行革命献身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教育。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历史学科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它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情感教育素材,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情感教育氛围。所以作为一名历史老师,一定要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以及对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要更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努力,刻苦钻研,创造出更多有利于实现德育渗透的好方法。

初中政治教学经验总结 篇9

朱丽

1、精心备课。

(1)备教材,根据历年来中考的侧重点,对教材知识加以整合,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学习效率。

(2)备学生,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状况及学习能力等,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做到分层教学。

(3)备能训,能力训练是我们手头非常重要的资料,课前我们先做一遍,挑选一部分必做题供课堂使用。

2、前粘后联。

初三政治的新授课一开始就应与中考相连接,一方面可以给学生营造中考的氛围,同时无形中也可提高学生总结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习第二课责任时,可适当补充弘扬正能量的相关知识,包括材料的选择(每年的感动中国人物、道德模范人物、最美妈妈、最美女教师、最美中学生等等),问题的设置:(1)优秀品质(2)体现的观点道理(3)如何学习(4)及启示。以及如何应答,这样就可以把七年级第1课的生命、人生价值,第2课的青春、理想,第4课的学习、受教育,第7、8、9、10课的自信、自立、自强、不畏挫折、意志坚强,第17课的真善美,18课的行为与结果,八年级第1课的孝敬父母,第5课的合作,第10课的团结,第6课的诚实守信,九年级第1课的公平正义,第2可的责任,第12课的有价值的人生追求等内容相结合,紧扣中考真题,提高学生的应答能力。

3、渗透做题方法

政治这一学科无外乎就是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教会学生正确的做题方法,会事半功倍。这要求我们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尽可能挤时间了解学情,选择题:(1)注意几个逆向型选择题(2)组合式选择题教会学生学会排除法加比较法(3)注意选项中的迷惑选项,指导学生精准把握教材知识,做题过程中留下痕迹改过来(4)注意一些典型的错误表述,如根本、彻底、杜绝等字眼

4、融洽师生关系

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经验总结- 篇10

教 育 教 学 经 验 总 结

方江峰

2016年10月9日

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经验总结

马集中学

方江峰

数学教学过程是学生认识的过程、思维的过程。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着眼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找到数学与生活的结合点。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学生实际,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我认为在教学中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兴趣是求知的起点,是学生学习和创造的动力之源,是成功的催化剂。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坚持从诱发学生的兴趣入手,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使之能长久下去。

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1、创设问题情境,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既是学习认知的过程,又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经过努力成功地解决问题,必须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创设良好的活动情境。把数学知识融于生活实践中,使学生在情绪上引起共鸣,发现数学奥秘。使他们认识到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蕴涵着数学知识。

2、优化教学环境,改进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采用各种手段诱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等逐步形成,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创设一些独立思考的机会,发展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判断、概括的能力,使他们的技能得以表现,兴趣得到升华。

3、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自信心。

当学生取得成功时,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满足,快乐、自豪等积极的情绪体验,我们要抓住机会多表扬、鼓励,特别是后进生我们要把他的积极的情绪转化到学习上,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二、实施讨论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精神

教学应该是创造性的活动,要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态度、能力、知识等方面的发展创造条件。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学习和掌握一些方法,为培养其终身学习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奠定基础。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探究式的教学策略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采用,合作式的小组学习已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织形式,课堂逐渐地被还给学生。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性质》时,我将这个问题交给学生去研究,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学生互相补充,最后总结概括出结论。这样,学生有了明确的任务,又有了完成任务的机会,自然会精诚团结,互相帮助,共度难关。课堂中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问题我定,解决问题的方法由你想的课堂定位使原本被动、沉闷的课堂大为改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思维的深刻性、探究的精神均得到了培养,这节课采用的“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遵循了“创设问题→提出问题→合作交流,探索规律→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思路来组织教学过程。课堂教学改变过去那种“接受式”学习方式,形成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精讲精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讲练结合这种方法有利于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在参与中思考、学习,充分利用课堂四十五分钟,不仅可以减轻学生负担,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要想在有限的45分钟内达到练习的目的,教师必须把握好上课的前20分钟,因为这一时段是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最佳时机。首先,上课时教师要精讲,在课堂上以训练为主。让学生多动脑,勤动笔。有句话说得好“数学,只有自己做对了,才叫做真正学会了”。要想使练习效果明显,课前必须精心筛选与本课新授内容紧密相关的练习。练习题要有一定的坡度,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同时练习要适量,确保学生能完成。对于新授课的课堂练习必须规范学生的表达,在第一次必须形成正确的表达,不能只对答案,不注重表达习惯,练习中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作业,教师一定要批改,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

四、复习要有计划,有目的,要因材施教

无论是平时复习,还是中考前的复习,教师必须制定一个比较详细的复习计划。计划具体到每周、每一天复习的内容,每一课时解决的知识点,每一课时要解决的问题。有了计划,就要严格按计划行事。复习时要因材施教,可以将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同学编在同一组,留给他们一些基础的知识练习,比如计算题,书上的练习题,他们可以反复练习,达到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而其他同学,可以跟教师练习一些有难度的题,这样可以有助于优生思维的拓展。

总的来说,我认为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不是靠增加课时,要靠提高每堂课的效益,减少无效劳动造成的时间浪费。要想提高课堂效益,必须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教学要求、教材内容。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课堂经验总结 篇11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课堂经验

初中数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性的重要课程,对学生知识的运用以及开发学生思维能力都具有积极作用,也为学生日后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此,教师在开展数学课堂教学的同时,要突破传统教学的限制,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全面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享受到数学教学的乐趣。然而实现以上教学目标,首要的前提条件则是教师善于总结教学经验,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根据数学课堂教学经验的总结,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全面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为此,笔者针对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对数学教师课堂经验的总结进行了分析。

一、改变数学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因为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逻辑性,为此,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如果一味采用“灌输式”的方式进行教学,那么学生很难提起学习兴趣。所以,数学教师应改变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交流、沟通,了解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疑惑,并且对其进行积极的引导,帮助学生解决疑惑,改变数学课堂中的单调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除此之外,教师要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性,不要让学生被动地接受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只有这样,才能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数学教师需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创新数学教学模式。要注重引入新数学知识,在开展数学教学之前要设置合理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数学八年级上册“勾股定理的应用”一课为例,教师对学生进行例题的讲解:“下图是一个滑梯示意图,若将滑道AC水平放置,则刚好与AB一样长,已知滑梯的高度CE=3cm,CD=1m,试求滑道AC的长。”教师对此题进行讲解之前,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真正的滑梯模型,让学生针对此问题展开讨论,讨论解题方法,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并且由此题总结勾股定理的公式,最后得出滑道AC的长为5cm。

二、结合教材知识,提高学生数学知识应用水平

1.结合生活经验,培养学生思维逻辑性

为了提高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水平,教师要立足于生活,结合课堂经验,将教材中的知识与生活进行有机结合,加强学生的熟悉度,以此锻炼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以数学八年级下册“测量旗杆的高度”一课为例,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可以带领学生到操场中对实际的旗杆进行测量,将教材中抽象的知识转变为实际存在的立体知识,在此基础上对学生展开教学。这种结合生活实际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教材中的数学知识,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运用例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初中教学阶段,数学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科目,不仅如此,数学知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为此,教师要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力度,是搞好初中数学教育的重要手段。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不仅要掌握基础的数学理论,更为重要的是具备数学知识实践应用的能力。然而,在传统的数学教学形式下,教师往往忽略了学生数学知识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以数学八年级上册“平均数”一课为例,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本课教学时,为了培养学生平均数的实际应用能力,结合教材中的例题,待学生掌握平均数的相关知识要点之后,教师再引进生活的实际例子,让学生在较为熟悉的生活环境下,掌握平均数的具体应用。例如,教师设定如下教学情境:“班级中的学生分为五个小组,试计算平均年龄最大的小组以及平均身高最高的小组。”在此基础上,学生便可以将之前掌握的平均数计算方法进行实践运用,对小组中平均身高与平均年龄进行计算。通过这种方法,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以此提高初中阶段数学教学的质量,同时也便于数学教师总结数学课堂教学经验。

综上所述,受现阶段教学改革的影响,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面临教学模式的改革,数学教师也要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运用丰富的教学经验,对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此提高初中阶段数学的教学质量。为此,笔者针对初中数学教学,从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数学知识实践应用能力两方面进行了阐述,希望通过文章中的分析与讨论,促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数学教学经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以此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隋秋平.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J].中国校外教育,2013(34):27-28.

[2]刘娟.构建初中数学有效性课堂的经验之谈[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2).

[3]易正睿.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经验谈[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0):115.

初中化学教学经验谈 篇12

一、培养兴趣,爱上化学

对于刚刚接触化学的学生而言,化学是陌生的,上化学课就如听天书一般,枯燥、抽象、不知所云。特别是教学微观粒子、化学用语部分内容时,部分教师就要求学生死记硬背,部分学生因跟不上教学进度而产生厌学心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主张在学生学习化学的初始阶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学生对化学产生了兴趣,爱上了化学,就会变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教师就不用对学生实行“专政”了。我的几点具体做法是:演示现象明显的实验,如“火树银花”(铝热反应)等;让学生学以致用,探究生活中的化学实验,如鉴别真假金戒指等;观看展现化学科学家科研精神、最新化学科学成果等视频。这样一来,学生便会逐渐对化学产生兴趣,进而爱上化学。

二、熟记用语,走进化学

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如数学常用的是阿拉伯数字,语文是汉字,英语是26个英文字母,当然化学也不例外,化学也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化学用语。化学用语一般是没有规律可循的。对初学化学的学生来说,记化学用语是一件非常头痛的事情。我有两种处理方法:其一,分解。例如,对常见符号的记忆,我从第二节课开始,让学生每节课记忆两个化学用语,逐渐积累;其二,宽容。在教学化合价时,大多数教师让学生背化合价歌谣,反复记忆,直至完全正确,对学生严格要求。我则相反,学生记忆化合价时,允许学生记不住,宽容学生,在随后的化学式书写过程中,再让学生慢慢熟悉、掌握化合价。

三、巧思妙记,掌握化学

在初中化学中,有很多的实验现象、仪器使用、操作步骤以及实验结论需要记忆,这也是学生最头疼的事情,学生总是容易记错。于是,我根据不同的实验,抓住要点,将实验内容改编成通俗的说法或者顺口溜进行总结。比如:对于试管的使用,可根据管口向上、向下、向左、向右等不同位置,让学生画出实验图,再结合教材实验总结,进行一管多用的复习,帮助学生掌握实验内容和实验操作方法。比如,可以将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和氢气的还原性实验放一起对照复习,让学生记住“早出晚归”四个字,学生既感到好奇,增强了学习化学的兴趣,又容易记忆这个难点。又如,在记忆酸碱指示剂变色时,学生也很容易记错记混。我就将“紫色石蕊遇酸变红色,遇碱变蓝色”改编为“捡(碱)了一篮(蓝)子山(酸)里红”,学生很轻松地就记住了。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其在面临和处理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时,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思考和判断。

四、探究分析,运用化学

学习化学的本质是为了应用,让学生学会实验的手段和探究的方法,是终身受益的。结合这点,我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展现教材中的实验探究以外,还重点把生活中和教材中的家庭小实验拿出来作为学生探究的内容,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和社会实践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比如,如何除去家中水壶内壁的水垢及探究它的主要成分;如何制取汽水和冰糖;自行车哪些部件容易生锈;可以采取哪些防锈方法等,这些都是学生非常关心和感兴趣的话题,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点,又学会了探究的方法和应用原理,真正地体现了学以致用,化学服务生活的观点。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去,自己动手,建立起自己的小小化学实验室,应用生活中的很多废弃的物料,如吸管、塑料盒、厨房中的醋、碱、盐等,运用化学知识表演很多有趣的小魔术,如“鸡蛋跳舞”“牛奶变咖啡”“彩色喷泉”“空中生烟”等。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了学习化学的兴趣,增进了对化学的情感,又学到了实验探究的基本方法,初步形成了探究能力。

初中英语教学经验总结 篇13

我是一名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师,对英语教学感受较多,经过几年教学我发现,教这门与中国农村现实不大相符的科目,困难很多,压力很大。目前农村英语教学现状是“费时多,收效低”,就其原因我认为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班级人数过多,没有英语基础,家长重视不足。下面我将就自己在教学方面遇到的这些问题及解决方法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一、班级人数过多的不利影响。

首先,农村中学由于时空环境、意识等因素的影响,每个年级的学生都来自不同的小学,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和不同的社会影响及个性心理等特征。这必然构成他们多方面的差异:如智力差异、情感差异、素质差异,兴趣差异等。这些差异给教学造成了诸多困难。更何况现行的教材里面的好多内容,农村里的孩子是没有任何经验和感性基础的。

第1页 /共 8页

其次,训练机会少。由于班级人数多,教师也往往只是和部分学生进行交流,这尤其不利于教师了解学生或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如英语教师在课堂上为了不耽误时间,大多情况下只是提问一些成绩好的学生,课堂上对话表演的志愿者也大多总是那些活跃的积极分子。而那些自卑的,性格内向的学生或成绩暂时靠后的学生很少被点到。这个问题对英语教学影响非常大,因为在母语不是英语的国度来说,课堂是学生进行交际和训练的唯一场合,如果在课堂上都没有机会的话,那又从什么地方希望提高交际能力呢?

再次,教学秩序难以维护。大班在课堂秩序方面出现的问题比正常班的要多。教师们常常发现学生们难以控制,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教育,由于孩子们普遍年龄小,比较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等等,所以在课堂上总会有学生乱讲话或不参与活动,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意外事件。教师在课堂上的将近三分之一的时间用来维护和管理教学秩序了。

二、没有英语基础,提高难度大。

第2页 /共 8页

学生刚开始学英语时,兴趣很浓,愉快地歌唱,尽情地游戏,使学生们乐此不疲。喧闹后,教师强行要求学生保持安静,学生的兴奋点被抑制,久而久之,学生就失去了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另外,教师对英语课堂常规制度的忽视,也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课堂上往往注重完成教学内容,而忽视课堂常规的建立,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讲,课后不复习,作业不完成。长此以往,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强,学生学习成绩日益下降,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日益减退,甚至出现厌学情绪。

三、家长重视不足。

经过几年的教学我发现:大部分的家长认为英语很重要,但大部分的家长没有询问孩子英语学习情况,更不用说参加英语课外辅导,因此也就很少关注学生的英语学习。实际上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不利的家庭环境对学生的性格和学习态度都会产生负面影响。在农村的大部分家长文化程度不高,他们中有一些家长对孩子的英语学习不太重视,即使他们重视也基本无力指导子女的英语学习。因此,当学生在家里遇到问题或者第3页 /共 8页 有不会做的题时,只能“搁浅”,久而久之,问题堆积如山,学习就寸步难行了。

针对以上情况,结合当前农村的教学实际,我总结了以下几方面的应对策略:

1、面对全班学生,重视差异教学。

我们平时所面对的现实情况是:复杂的学生来源,参差不齐的学业水平。然而我们的教学目标是按班级平均水平要求“齐步走”,这便造成先进生不能冒尖,后进生也未能转化,教学成绩始终平平的现象。为了避免此类情况,我们教学当中应为先进生和后进生拟定不同层次的教案,要善于引导先进生扩大知识面,创造性地使用所有知识,提高语言能力。对后进生则要他不断进步,有所追求,并帮助他们寻找差距的原因和克服办法,不失时机地捕捉后进生的点滴成绩和闪光点。哪怕多记一个单词都予以肯定、表扬、增强信心。比如,教师在上对话课时,总的目的让学生掌握话题功能,能够在真实的语境中运用。但对不同的学生要求不同:先进生学习对话时让他们自己创设情景实第4页 /共 8页 践;中间的学生给他们提供一定的情景进行实践练习;后进生只要求把课文中的对话掌握就够了。阅读教学也可以如此进行,让先进生阅读较长的,生词偏多的文章;中间学生阅读与自己水平相当的文章能力;后进生阅读一些较容易的文章。使他们的阅读在不同层次上得到提高。还有写作教学等都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调整教学内容。在一个五六十人的班级里,既使教师一堂课发生五六十次的师生对话,每个学生也只能有一次机会。然而如果给学生5分钟的小组活动时间,要么结队练习,要么小组训练,每个学生至少有两三次机会进行语言交际。所以在班级人数很大的情况下,小组活动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交际的机会。同时,小组活动也能够给教师提供更多的机会照顾个别学生,满足个别学生的需要。比如:那些理解较慢的学生,他们可能有没听懂的地方,这就需要教师再做解释。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教室里走动,随时解答学生的问题,提供必要的帮助。再者,小组活动还可以提供学生互助学习的机会。如果教师忙于解答其他学生的问题,小组成员可以互相帮助。并且大多情况下有些学生遇到困难时,找同伴或找同学帮忙比问老师的几率要高得多。这就要求教师在分组时考虑到学生水平,能力和基础等各方面的差异,在分组时尽量避全是好学生或全是后进的学生的情况,避免有的学生抢着说话而有的闷第5页 /共 8页 声不语的情况。所以我们说: 分组教学既可以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能力的机会,又可以解决大班教学教师照顾不到全部学生需要的不足。

2、培养学习兴趣,使学生融入课堂。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们积极主动地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它表现为一种好学精神。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份,它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的动力,它会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乐于学习的精神体验,因此学生对某一学科有无兴趣至关重要。”可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智慧的源泉„„,没有兴趣就没有求知欲,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说的就是兴趣的重要性。正当的兴趣是一种高尚的情操,对英语知识的兴趣能激发学生刻苦、钻研、积极进取。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兴趣发展的特点,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并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促进对传授知识的掌握,保证教学秩序正常进行。比如,性格外向的学生,他们积极参加活动的欲望较强,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多提拱一第6页 /共 8页 些有趣味的活动;而性格内向的,在学习过程中害怕开口,害怕出差错,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多鼓励、表扬;接受能力不强,反应较慢的学生,教师应多利用一些直观教具、身体语言、恰当的比喻等来适应这些学生;有些注意力不集中或容易分心的学生,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改变学习活动,并用行为改变技术使他们处于“活动状态”。

3、乐与家长交流,加强家校互动

英语教师与学生家长建立协调、融洽的人际关系,与家长在英语学习上的认识达成一致,并在教学中互相配合是学生学好英语的重要保证。然而学生家长对英语学习的认识,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方式方法上与教师存在着较大差异,特别是在农村家长中,这种差异更加明显。因此,我们英语教师应主动向家长介绍英语学习目的、学习内容,反映学生学习英语的情况。使家长了解英语,了解学生学习英语的状况,配合教师共同教好英语。教师主动与家长联系的同时,还应吸引家长参与教育过程,加强家校互动。如英语教学向家长开放,聘请家长担任英语角志愿辅导员。又如英语教师可给学生布置“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学英语单词,说英语句子”等家庭作业,将学校的“英语课第7页 /共 8页 堂”延伸到“家庭课堂”,这样在与家长“联系”和“互动”的过程中,帮助家长认识小学英语,并共同促进学生学好英语。

学无止境,教无定法,对农村大多数的学生来说,学英语是很枯燥的。但只要作出努力,定能找到最理想最适合农村学生的教学方法,农村孩子也会学好英语,也会培养出英语人才。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经验总结 篇14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天下都不怕”这是我们耳详能熟的一句谚语,但我想说的是“掌握好一门信息技术,保你一片海阔天空。”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集信息科学常识和常用信息技术于一体的基础型课程。当今社会,掌握电脑的运用与操作,已普遍被人们所接受。如何调整教学手段,运用灵活多样的媒体手段,使学生乐学、想学,激发学生主动、自觉地探索,饶有兴趣地开掘信息技术未知领域,成为我们要认真对待的问题。作为一名计算机课程的教师,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搞好教学,让同学们更好的掌握计算机知识,信息技术课程的最大特点是一门集知识性和技能性于一体的基础性课程。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课的教师,最理想的教学境界就是让学生既有知识又有技能。在教学的方法上,我还在一直摸索和总结,但我最有感触的这一学科的教学要善于发掘学生的兴趣,从而培养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一、运用各种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求知欲的源泉,也是启迪学生积极思维的手段。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时机,对学生加以引导、扶植和培养,注意启发学生的好奇心,耐心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鼓励学生的每一点进步,点拨学生的每一个困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会和会学中不断取得进步,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教他们一些日常生活中常碰到的一些实用性东西。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采用兴趣激励法,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化为学习知识的动力,使学生在浓厚兴趣的推动下学习,不仅效率高,还会使学生产生学习的价值感、荣誉感和喜悦感,从而学习兴趣进一步深化,形成良性循环。

二、利用益智游戏,渗透寓教于乐

爱玩是每个学生的天性,很多学生在上信息技术课时,往往会在老师不注意时,偷玩游戏。我的做法是把学生最喜欢、最热衷的游戏引入课堂,把学生潜在的学习势能转化为动能,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单击鼠标玩游戏》的案例中,在学生已掌握鼠标基本操作的基础上,教师简单示范、讲解游戏《飞牌》,留出大部分时间给学生操作练习,不仅能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练习单击和双击操作,还能培养学生的敏锐洞察力和应变能力。把游戏作为教学的手段,以富有趣味的途径将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不断积累操作经验,提高操作熟练程度。

三、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

目前,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普遍采用的就是“任务驱动”教学法,即把每一个教学内容隐含在每一个具体的任务之中,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完成一个个任务来逐步掌握知识。例如在学习“中文Word2000的功能和使用”一章时,要求每一位同学编制一份精美的班级小报,此任务中隐含着本章的几个知识点:(1)Word2000的基本概念和如何建立编辑文档;(2)设置字体、字号,段落排版;(3)页面设置及文档的打印;(4)Word2000的图形功能;(5)Word2000的表格功能。“任务教学法”便于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学好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但是,这种教学有时不易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因此,在下达任务时,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在操作过程中把握知识点,在完成任务后指导解决难点,共同归纳任务中涉及的知识、概念,使之系统化

四、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上一篇:小班主题教学计划下一篇:必看的十大经典励志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