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智障儿童的游戏

2024-04-23

适合智障儿童的游戏(精选12篇)

适合智障儿童的游戏 篇1

http://218.4.84.139/oblog4/u/4/archives/2006/182.htm

常熟市特殊教育学校

徐胜彪

摘要:体育教学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身心发展,使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几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而智障儿童体育教学更是肩负着康复和补偿智障儿童缺陷的使命。大多智障儿童的大脑发育不健全,导致肢体不灵活甚至残疾,有些智障儿童指挥肌肉的神经系统机能尚未成熟,动作能力较差,很大程度上妨碍了他们的生活和学习。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让学生全身心地融入教学氛围中是达到教学目的的关键。但智障儿童注意力极易分散,而且有意注意时间非常短暂。那么如何让智障儿童在体育课中与教师互动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游戏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因为游戏可营造愉悦的氛围,可让智障儿童在自然而愉悦的状态下学习,可发展他们有意注意的潜能,有利于训练他们的平衡能力、协调能力、大肌肉群活动能力等,使他们的缺陷和障碍得到不同程度的补偿和矫正,并使他们得到一定程度的康复。所以游戏活动在智障体育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进行游戏活动的编排时,如果注重以下特性,将有助于体育教学的顺利展开。

关键词: 智障儿童

游戏

编排

1、新奇化:

智障儿童的感知能力较弱,所以只有设计出新奇、出人意料甚至是滑稽可笑的游戏活动,才能吸引他们的视线,调动起他们固有的好奇心和参与欲。

(1)游戏的名字要响亮、新鲜,具有诱惑力。如:让学生在垫子上学习侧身滚,我用红色尼龙搭扣做成“枣子”撒在垫子上,以此设计的游戏就取名为《小刺猬背枣子》;为锻炼学生反应能力,让他们听口令练习蹲下和起身时,我把游戏叫做《哈哈镜》;而《拔鸭毛》、《冬爷爷和小冰人》则让他们把枯燥机械的跑步当作了乐此不彼的“事业”;《会飞的胖墩》、《蚕宝宝脱衣》„„学生一听这些名字,立刻跃跃欲试,从一开始就激发了他们的兴趣,事实证明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

(2)游戏的形式和花样要别具一格。当然,可以自己设计,也可借鉴别人的,取其长处为我所用,有时稍加改变就成了新的游戏,同样会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如:我把《夹着沙包走》改为《夹着小球走》,原来扁扁的沙包现在变成了滚圆的皮球,因为不能用手,学生举步微艰,走起路来象蜗牛,或是走几步,球便慢慢下滑成了“母鸡下蛋”,由此出现许多滑稽场面,学生捧腹大笑,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学生也练得多带劲!。

2、完整化:

一堂课里可包含多个游戏,但不要超过4个,而且这些游戏要有侧重点,包含课时教学目标主要要求的应长一些,其它的可相应短些,或者可以用以复习巩固、过渡铺垫,或者作为轻松娱乐的放松环节。游戏间根据内容不同要做好调配,剧烈与舒缓的要相隔开来。一般长游戏6分钟左右,短游戏3~4 分钟。

游戏设计时除了要考虑教学目标的要求外,还要兼顾身体其他部位功能的巩固训练,适当时候可发展语言表达机能。这点可以从准备活动和游戏进程中得以体现。如:《兔子搬家》,这个游戏要求学生并脚跳到6~7米外的地方取回“衣服、粮食、生活用品”等象征性小实物。游戏的目的是训练学生的腿部肌肉力量。我在教学中,先让学生做准备活动,有针对腿部和脚腕的,也有头部和上肢的关

节运动,边做边配上儿歌:“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和青菜,蹦蹦跳跳真可爱”。既调节了课堂气氛又锻炼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在游戏的进程中,我还要求学生边跳边双手前后有节奏的甩动,这不仅增强了兔子的形象性,而且配合了跳跃,又训练了上臂肌肉。

3、多样化:

可以在同一个游戏内用多种方式取得不同的游戏目的。《弱智儿童心理与教育》一书中指出:“弱智儿童的身心特点决定,教育要从学生出发,从他们的需要和能力上来考虑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游戏形式和目的的多样性可体现出特殊教育中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分层教学。游戏《飞向太空》的教学目的是:投掷轻物于特定目标。这对正常的儿童来说不是件很难的事,但对那些手眼不协调的智障学生而言,可不是件轻松的事。如果硬要让他们按统一的游戏规则来完成,只能打消他们的积极性。于是,我对游戏目标和游戏进行方式做了适当改变:悬挂圆圈的绳子由平直变成斜拉索样子;同等大小的圆圈换成呼啦圈、套圈、自制的铁丝圈;投掷物也由单一的沙包扩充为:纸团、卡纸飞机、羽毛球、小皮球、沙包等;投掷距离可远可近,投掷方式也从立定不动转成“游击战术”。这样在不改变主目标的前提下,让学生自主学习,快乐练习,丝毫没有负担,学生自然学得很认真,练得很开心。

4、参与化:

游戏中设置的胜负不是最终目的,而是为了让更多学生有兴趣参与。我常对学生说,能够完成练习就是胜利,就是最棒的。其实智障儿童的失落感和自卑心理很容易在游戏中表现出来。如果输了,他们的情绪反应很大,不仅会影响课堂学习,更重要的是会影响他们心理的发展和补偿。所以,在教学中要不时地肯定和鼓励他们去完成游戏内容,而且在享受游戏快乐的同时,更要培养他们勇敢顽强、奋发向上的健康心态。游戏比赛的结果可以是人人有奖,一起品尝成功的喜悦。如在游戏《能干的小猫》结束时,我给表现最出色的两位学生颁发了“金领结”,给最有进步的几位授予了“红领结”,给积极参与的学生戴上了“蓝领结”。他们看着脖子上的领结一定会想:我也行,我很棒!

5、情景化:

布鲁纳曾经说过:“任何教学形式都没有情景教学来得直观、深刻。”的确,情景化的教学方式对智障儿童尤为重要,智障儿童体育教学中的游戏活动也需情景化。因为具有一定情景的游戏,不但趣味性强,而且能让学生迅速进入境界,进入角色,既给他们以可感性,加深记忆,同时又可提升教学效果。《猪小弟救妈妈》中,我布置了一个如同森林的场景,给学生戴上“小猪”的头饰,让他们边听着感人的故事边去“寻找三种草药”,把不同坡度的教学内容糅合在寓教于乐里。至今有些学生看见我还叨念着:“猪小弟啊猪小弟„„ ”。

6、安全化:

智障儿童的自控能力很差,有时他们一看见感兴趣的器械就会不顾一切地去触摸和尝试,很容易造成伤害。所以,游戏时要选取适宜的内容、适宜的场地、适宜的器材,并根据学校活动的范围大小,活动班级的人数,精心安排布置好设备,降低游戏的难度和惊险度,教师要教会他们正确使用器械的方法,有组织、有秩序地展开游戏活动,控制好活动范围,作好随时的监护,尽量避免可能发生的运动损伤。

适合智障儿童的游戏 篇2

一、智障儿童的身心特点

1.智障儿童对于疼痛的感知能力与正常儿童相比有着显著的差异,对于疼痛感受不敏感,因此在受伤或者饥饿时难以发觉。

2.智障儿童的记忆具有记性差、忘性大、再现难等特点。

3.智障儿童的情绪不稳定,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经常表现出特别的情绪。

二、智障儿童体育游戏训练时应注意的问题

由于智障儿童与正常儿童的不同,教师应针对其具有的特点,采用一些具体可施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智障儿童的体质健康水平,补偿和矫正他们的身心缺陷。

1.增加实用体育教学内容

根据智障儿童肌肉力量、耐力、柔韧性差等生理特点,为了使其能够在日后的生活中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应加强锻炼智障儿童的坐、卧、爬、站、走、跑等基本动作,为其日后的独立生活打下基础。由于智障儿童的身体严重不协调,因此这些基础动作的训练对于矫正骨骼畸形有很大益处。

2.刺激大脑,促进智力发展

经科学研究表明,刺激大脑可以使人的智商提高。通过对智障儿童的大脑刺激可以提高其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敏度。经常从事体育运动有助于大脑皮层的活动,增强智障儿童的反应能力,提高其肌肉机能。

3.增强自信心,调节情绪

由于智障儿童与正常儿童在生理上有很大不同,这种缺陷会影响智障儿童的心理,使其产生自卑感,没有勇气与他人交往。而为了得到他人的关注,常常采用一些极端的方法,也因为自卑而变得暴躁易怒。因此,对于智障儿童应采取嘉奖式教育,时常对他们进行鼓励,以增强其自信心,改变心态。

智障儿童体育游戏训练研究 篇3

关键词:智障儿童;体育游戏训练;研究

智障儿童的教育一直是我备受社会关注的问题,由于他们不同于正常儿童的生理及心理,所以需要使用不同的教育方式来教育他们。体育教学法是教育智障儿童的一个初步探索,因此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下文将就这些问题进行讨论。

一、智障儿童的身心特点

1.智障儿童对于疼痛的感知能力与正常儿童相比有着显著的差异,对于疼痛感受不敏感,因此在受伤或者饥饿时难以发觉。

2.智障儿童的记忆具有记性差、忘性大、再现难等特点。

3.智障儿童的情绪不稳定,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经常表现出特别的情绪。

二、智障儿童体育游戏训练时应注意的问题

由于智障儿童与正常儿童的不同,教师应针对其具有的特点,采用一些具体可施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智障儿童的体质健康水平,补偿和矫正他们的身心缺陷。

1.增加实用体育教学内容

根据智障儿童肌肉力量、耐力、柔韧性差等生理特点,为了使其能够在日后的生活中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应加强锻炼智障儿童的坐、卧、爬、站、走、跑等基本动作,为其日后的独立生活打下基础。由于智障儿童的身体严重不协调,因此这些基础动作的训练对于矫正骨骼畸形有很大益处。

2.刺激大脑,促进智力发展

经科学研究表明,刺激大脑可以使人的智商提高。通过对智障儿童的大脑刺激可以提高其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敏度。经常从事体育运动有助于大脑皮层的活动,增强智障儿童的反应能力,提高其肌肉机能。

3.增强自信心,调节情绪

由于智障儿童与正常儿童在生理上有很大不同,这种缺陷会影响智障儿童的心理,使其产生自卑感,没有勇气与他人交往。而为了得到他人的关注,常常采用一些极端的方法,也因为自卑而变得暴躁易怒。因此,对于智障儿童应采取嘉奖式教育,时常对他们进行鼓励,以增强其自信心,改变心态。

综上所述,采用体育游戏法进行教育,应有针对性地对智障儿童的身体进行锻炼,帮助其身体机能得到补偿和提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智障儿获得独立生活的能力。

参考文献:

文代君,加娜特·马格力特.乌鲁木齐市维、汉族3~6岁儿童感觉统合失调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2(19).

智障儿童的特质 篇4

1、缺乏统整能力

没法把一件事完全统整,因此,了解事情都是一部份、一部份,且每个部份皆独立。

2、短期记忆拙劣

短期记忆是认识事物之后立即记住的能力,短期记忆加强后会转变为长期记忆。短期记忆差的原因是脑部信息处理的速度太慢。

3、后设认知与抽象思维障碍:

后设认知就是做完一件事情后,事后自己回忆、监督、检讨、改进。智能障碍的孩子缺乏这方面的能力,缺乏的原因正是孩子短期记忆的拙劣,刚做过的事马上就忘掉了,因此,没有办法把自己刚完成的行为进行事后检讨、改进。 智慧障碍的孩子抽象思维能力差,事实上,中重度的孩子连抽象思维都没有,因为抽象思维需要脑神经发展至相当高的程度。

4、序列处理优于平行处理:

序列处理是按部就班,依时间序列一步一步的处理事物,平行处理是一段时间内同时处理好多事情。我们教导孩子时,应尽可能的用序列性的交代,让孩子一步一步的完成事情。

5、缺乏辨认的能力:

孩子分辨同一事件在不同环境及情景下区别的能力不足。也就是孩子常分不清楚什么时候可以做这件事,什么时候不可以做这件事。

6、注意力的缺陷:

我们常认为智能障碍者的注意力过度分散,其实这是以我们师长、家长的立场来看,就孩子本身而言,他是注意力非常集中,集中在他有兴趣的地方。

智障人士的潜能

智障人士的潜能如常人一样,智障人士有多方面的潜能,只要有适当的培训,他们的潜能便可得到发挥。

自我照顾:轻度及中度智障人士在日常起居方面大部份可自我照顾;而严重智障人士透过重复的学习,亦可掌握一些日常起居生活的技能,如梳洗、如厕、烹饪等,无须依赖他人。

兴趣:智障人士可发展的兴趣非常广泛,包括音乐、舞蹈、体育和艺术,在兴趣发展的过程中,他们能享受各种活动所带来乐趣,亦能发挥天赋的才华,丰富个人生活。

智障儿童的特点及教育 篇5

何谓智障?

智障是指智慧明显低于一般水平,在成长期间(即十八岁前)在适应行为方面有缺陷。

根据世界精神科分类手册第四册(DSM-IV),智障人士是在十八岁之前被评估出智力明显低于普通人,即智商在七十或以下,并且在以下的生活范畴中有两项或以上相对于同文化同年龄的人发展得迟缓而适应有困难的——沟通、自我照顾、家居生活、社交、使用社区资源、认路、学术、工作、余暇、健康及安全。

智障是永久的缺陷,既不是疾病,也不是精神病,不是药物可以治愈的。但智障人士可以经过训练而发展其有限的潜能,增加其独立及正常生活的能力。一般包括以下三种情况:

因智力发展受到障碍,智力水平较一般人稍低。需要适当教育及训练,使其能独立工作和照顾自己。

吸收知识和技能方面较为缓慢。

十八岁以下发生,若依据智商(Intelligence Quotient)程度,智障人士可为:

轻度智障:智商介乎50-69;

中度智障:智商介乎25-49;

严重智障:智商在25以下。

智障的成因

引致智障的成因很多,主要可分为先天及后因素两大类:

(一)先天因素

染色体异常,如唐氏综合症,遗传因子结合出现问题;新陈代谢系统出现问题。近亲结婚或高龄产妇较容易产下此类婴儿。

(二)后天因素

怀孕期间:母亲在怀孕期间受病菌感染(如德国麻疹,糖尿

病)、错服药物、跌伤、营养不良、酗酒、吸烟、吸毒

或受X光辐射感染等都可能引致出生婴儿智障。

生产期间:早产、难产、婴儿缺氧、病菌感染或体重不足引

致儿童脑部发育不良或受损,造成智障。

婴儿及幼童期间:初生婴儿抽筋、血糖过低、病菌感染(如

脑膜炎、黄疸病)、营养不良或意外令脑部受损,会影

响智力。

后天培养:后天环境培育也影响个人智能的发展。

智障儿童的特质

学习方面:

由于能力有限,他们的学习持续性较短,记忆力较差;应用能力较低;学习的动机少出于自发;欠缺抽象思维,领悟力和理解力薄弱;学习转移能力不足,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尽管如此,只要给他们机会,大部份智障人士都可以学习生活起居和职业技能。

感情方面:

他们通常思想纯真,性格率直。只要有人愿意与他们谈话、关心他们,他们便会很开心。

沟通方面:

他们的表达能力,特别是言语方面比较差,常常不能表达自己心里想说的话。抽象及应变能力较差,未必能独立处理问题。

行为方面:

有些弱智人士的行为可能出现问题(例如用发脾气来吸引他人的注意),通常这与管教方法和社会人士对他们态度与期望有关。

智障人士往往能够胜任一些智力正常的人可能觉得沉闷的工作,如用手作简单及重复的操作等。

智障儿童的学习特点

(一)、认知:

对外界事物的认知、思考模式是影响行为发生的因素。

1、缺乏统整能力

没法把一件事完全统整,因此,了解事情都是一部份、一部份,且每个部份皆独立。

2、短期记忆拙劣

短期记忆是认识事物之后立即记住的能力,短期记忆加强后会转变为长期记忆。短期记忆差的原因是脑部信息处理的速度太慢。

3、后设认知与抽象思维障碍:

后设认知就是做完一件事情后,事后自己回忆、监督、检讨、改进。智能障碍的孩子缺乏这方面的能力,缺乏的原因正是孩子短期记忆的拙劣,刚做过的事马上就忘掉了,因此,没有办法把自己刚完成的行为进行事后检讨、改进。

智慧障碍的孩子抽象思维能力差,事实上,中重度的孩子连抽象思维都没有,因为抽象思维需要脑神经发展至相当高的程度。

4、序列处理优于平行处理:

序列处理是按部就班,依时间序列一步一步的处理事物,平行处理是一段时间内同时处理好多事情。我们教导孩子时,应尽可能的用序列性的交代,让孩子一步一步的完成事情。

5、缺乏辨认的能力:

孩子分辨同一事件在不同环境及情景下区别的能力不足。也就是孩子常分不清楚什么时候可以做这件事,什么时候不可以做这件事。

6、注意力的缺陷:

我们常认为智能障碍者的注意力过度分散,其实这是以我们师长、家长的立场来看,就孩子本身而言,他是注意力非常集中,集中在他有兴趣的地方。

(二)、人格

1、自我中心倾向:

自我中心就是认为别人所想的,跟我一样。我认为怎么样,你一定也认为怎么样,以自我中心在思考,智慧障碍的孩子因发展的限制,所以一直处在自我中心期里。

2、依赖倾向:

智能障碍者常有依赖的倾向,家长、师长应避免孩子过分的依赖。

(三)、行为模式

1、直接行为:

例如:我要直走,前有障碍物,一般人会绕道,智慧障碍的孩子会把障碍物推开,是人就把人推开,是东西就把东西推开。这种直接的行为常会被家人、老师解释为攻击、破坏行为,其实孩子被误解了,他只是想达到他的目的地,而不巧的通往目的地的路上有障碍物,仅此而已。

2、非统整的行为

智慧障碍的孩子像路边草一样窜来窜去,他没有一个主题,找不到中心,他只注意事物的某个部份。例如:走在路上看到那边吸引他的地方、东西,他走过来,所以在街上常会迷失、走错地方。

(四)、环境因素

1、学生自身的限制

2、教养态度的错误

在孩子的发展阶段中,大人常因不了解而使用错误的教养方法,因而导致孩子问题行为的发生,甚至导致孩子发展的停滞现象。孩子的能力、智力是可以提升的,问题是从小有没有使用正确的方式来教育他。

智障人士的潜能

如常人一样,智障人士有多方面的潜能,只要有适当的培训,他们的潜能便可得到发挥。

自我照顾:

轻度及中度智障人士在日常起居方面大部份可自我照顾;而严重智障人士透过重复的学习,亦可掌握一些日常起居生活的技能,如梳洗、如厕、烹饪等,无须依赖他人。

兴趣:

智障人士可发展的兴趣非常广泛,包括音乐、舞蹈、体育和艺术,在兴趣发展的过程中,他们能享受各种活动所带来乐趣,亦能发挥天赋的才华,丰富个人生活。

工作:

轻度和中度智障人士,若透过适当的培训,就能拥有一技之长,贡献社会。以下便是一些智障人士能做的工作:快餐店/餐厅侍应、速递/信差、超级市场仓务、办公室清洁、抹车、精品店/文具店售货,及工厂/庇护工场加工、包装。事实上,只要获得机会,智障人士也能自食其力、独立生活,不致成为家庭/社会的负担。

智障人士的需要

智障人士的需要基本上与一般人无异,整体来说,他们的需要可分为三大类:

一般需要:

物质上,他们有衣食的基本需要。精神上,智障人士需要别人的关怀和接纳,也需要自我表现的机会,以确立自信心。同时,他们也需要朋友及群体生活。

学习机会:

由于智障人士学习能力较为迟缓,因此他们需要更多及稍长时间的学习机会。

因材施教:

个别智障人士的能力差异很大,因此不但需要公平的对待,而且要按其个别能力而教导,使他们发挥潜能。

义工可为智障人士提供的服务

义工可为不同程度的智障人士提供康复服务,其中包括生活技能、社交康乐活动、提供技术性支持等:

策划及推行社交及康乐活动义工可为低中度或严重智障人士提供日间训练与照顾,义工可在个别训练(如自我照顾、简单家务、实用生活常识)中予以协助

协助智障人士学习义工可作陪伴、探访及护送工作

家庭支持以身作则,教导社会人士接纳智障人士

与智障儿童相处的态度

客观及正确地认识智障儿童;

接纳他们;

应当作一般人看待和尊重;

提供学习机会,增加其独立性;

适当的期望;

对他们灌输正确的知识;

给他们多一点耐性,关怀和爱护。

误解 事实

智障是会传染的 智障是不会传染的,它并非一种疾病,而是一种永久性的缺陷,其性质与天花,霍乱等传染病不同。

智障人士有暴力的倾向 其实,每个正常人都有潜在的暴力倾向,而智障人士的暴力倾向并不比一般人大。智障人士有时会以大叫,推打东西......等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感受,但这并不代表他们有意伤害别人,而只是他们的沟通能力比一般人弱。

智障人士永远要依赖别人 不少智障人士都有能力独立。据一些统计显示,有八成以上的智障人士(即轻度以至部分中度智障人士),只要经过适当的训练和教育,不但能自我照顾,出外工作,亦可帮助别人。

教育及训练智障人士浪费社会资源 智障人士与我们一样,是社会的一份子,有权享用社会资源。同时,经过训练后,他们也能发挥潜能。

智障人士应被隔离 隔离智障人士对他们没有好处,任何人都需要接触不同的事物和听取不同的意见,有助于个人成长。

浅谈智障儿童的语言训练 篇6

语言,是日常生活中人与人沟通和交往的工具。弱智儿童由于大脑受损,自身生理和心理上某些缺陷,而导致智力发展障碍,语言表达能力差,大都不善言谈,针对弱智儿童语言发展迟缓的特点,为了使他们今后能融入社会,对他们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语言训练显得十分重要,由于我主要教授的科目为:培智二年级数学与培智三、五、七年级美工,因此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在数学教学中进行语言训练

弱智儿童的语言训练在数学教学也很重要。数学知识具有系统性强、逻辑严谨的特点。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语言是思维的最高表现形式,同时语言表达又能促进思维纵向发展,增加分析能力。只有当学生能用准确、清楚、简练的语言将有关概念叙述完整,才能反映出他思维过程的正确,才能说明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

(一)帮助学生完整读算式的训练。

数学课上学生说的每一句话也应该是完整,有条理的。“15减3等于几?”当我提这个问题时,学生会很踊跃很积极的回答:12。这时候可以创造说话的机会,要求学生完整地说出算式:15减3等于12。

(二)看图叙述图意和计算过程的训练。

看图叙述图意叙述计算过程,这些都是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好机会,在叙述的过程中用词要准确,语句要有条理、通顺。如,我教第4册第四单元“应用题

(一)”时,首先我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笔画上一棵苹果树,一个拿着篮子的小男孩,将10苹果图片贴在苹果树上,再把4个苹果用红色粉笔圈起来。弱智儿童被这图画吸引住了,他们的眼睛睁得大大的,注意力集中到黑板上,我一步一步用形象的语言帮助他们理解图意。“苹果树上有10个苹果,小男孩摘走了4 个苹果,还有几个苹果?(伴随把圈起来的苹果摘到篮子里的动作)”轻度、中度智障生会回答:“有6个。”我要求他们说完整,“还有6个苹果。”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说出图意:苹果树上有10个苹果,小男孩摘走了4 个苹果,还有6个苹果。在此基础上,我让他们动手在自己的座位上摆学具,最后引导他们列出算式:10-4=6。弱智儿童通过观察鲜艳图片和动手摆学具,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而且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在美工教学中进行语言训练。

在上课时,我教学生画西瓜时,也在黑板上贴出西瓜图,首先引导学生思考:图上画的是什么水果?你喜欢吃吗?再让他们说说西瓜的颜色、形状,然后出示切好的西瓜图,再让学生说这时看到了几种颜色,分别是什么?轻度的智障生会说:“我看到绿色的瓜皮,红色的瓜瓤,黑色的瓜籽。”

三、在家庭教育中进行语言训练。

(一)给弱智儿童创设适宜的语言训练环境。

最初,弱智儿童是在家庭的语言环境下学习说话的,所以家长经常对他们进行语言训练至关重要。作为老师要通过家访,经常与家长沟通,分析其孩子的语言发展状况,让家长极力配合学校,了解训练的内容,学生达到的效果,还有努力的方向。

要求家长平时多与孩子进行交谈,要创建一个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在日常生活中,无论做什么事,都尽量告诉他,向他描述你正在做的动作。比如:“我正在扫地。”“你在吃饭呢。”“你是在玩捉迷藏。”在不断的重复中让儿童把物、动作和代表物、动作的词联系起来。要最大限度地给每个孩子提供说话的机会,不能因为他们说不好或不完整而代替他说。给孩子讲故事,内容要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语言要注重形象性,帮助孩子进行语言训练,培养他们听话和说话能力。

(二)扩大弱智儿童的生活空间,增加其社会经验。

智障儿童往往生活范围狭窄,社会经验贫乏,因此他们语言发展的许多方面都有缺陷。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家长就要把他们带入社会,参与各项社会活动,在直接的活动中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同时还要有目的地教给他们具体的社会技能和待人接物的基础知识,使他们在和社会的接触中得到更多的成功体验。

关爱智障儿童 篇7

起一丝揪心的痛……

我们志愿者兴奋的为孩子们做着饺子和汤圆,想象着他们吃进嘴里的可口情景,心里有了一丝安

慰……

我们来到孩子们的活动室,尽力的逗他们开心,尽情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尽心的欢笑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爱。他们其实很可爱,很快就跟我们打成一片了。他们脸上的笑容虽然傻傻的,但我真切的感受到他们的快乐,心中暖暖的,希望这种快乐能持续的更久一点……

快乐往往是短暂的。我们离开阳光中心,站在铁门外,往这里面的孩子们。一个小男孩静静地坐着,目光呆滞,那眼神里充满了太多的未知:他在想什么,他喜欢什么,他记得什么……感觉他的世界已经与我们的世界脱节,他们的心静静地活在另一个未知的世界,那个世界没有压力,没有竞争,无忧无虑……

然而,那样的世界失去了清醒的头脑,失去了记忆。

志愿者们离开了阳光中心,可心里会永远留下孩子们的痕迹,会记掂着有这么一个地方,有那么一

群人,正等着我们真正的帮助。无语的心酸,愿一切都好起来!

今天是我们生科一班志愿者到长沙市阳光中心看望智障儿童的日子,可惜天公不作美,我们在临行时就下起了蒙蒙细雨,但这雨并没有使我们志愿者的热情降低,活动开展得很顺利,得以圆满结束。

我们这次活动的内容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给孩子们做饺子和汤圆,另一部分就是陪孩子们玩游戏。由于地方有限,志愿者们只能一起聚集到一个小房间来做饺子和汤圆,但每个志愿者都很配合和积极,于是几百个饺子和一盘子的汤圆一下子就做出来了。但是由于阳光中心自身有严格规定,我们当时不能即场就给孩子们煮饺子和汤圆,只能待他们饭后才能煮,因此做出来的东西就留给中心的护工们来煮了。之后,志愿者们就到孩子们集中的场地跟他们玩游戏。大家刚开始时还有些胆怯,但很快就消除了顾忌,然后就跟孩子们打成一片。志愿者们跟孩子们唱歌、跳舞、聊天、拍照……玩得很开心,临离开时都

显得很依依不舍。

活动虽整体上开展得颇为顺利,但仍存在不足之处。一是由于这次是大部分同学第一次参与这类型活动,而阳光中心的孩子们都存在或这或那的问题。因此在刚开始时大家有些不适应。这就是准备工作做得不够充分的结果。因此,下次再搞这类活动时要特别注意这点。第二,由于忽略了阳光中心的规矩问题,我们选择了一个不太适宜的时间给孩子们做东西吃,因此,下次搞活动时应尽量相对方负责人咨询详细的情况才好安排活动时间和活动内容。

总的来说,此次的“阳光一直都在”关爱智障儿童志愿活动算是圆满成功。孩子们得到了快乐,而志愿者们在此次活动中不仅奉献了爱心,也收获了许多,希望日后志愿者们继续努力,使志愿活动开展的越来

越成功!

为了让智障儿童们得到来自社会的关爱,得到快乐,也为了增强同学们自身的社会责任感,让同学们更加了解社会中如智障儿童这些弱势群体,从而学会尊重和关爱他们,1008203班决定在威海市智障儿童康复中心开展关爱智障儿童的活动。

由于本班女生过少,因此与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共同开展此活动。此活动为长期活动,分组进行,目前共活动六次,本班累计26人次。这些活动不仅为智障儿童带去了欢乐,奉献了同学们的爱心,更加锻炼了同学们的实践能力,增加了阅历,总体来说都是非常成功的。

因为想要将此活动长期进行下去,希望能真正教给那些孩子们一些东西,所以活动内容初期定位为教育活动,具体有教唐诗、教英语、教折纸、教唱歌等等。但由于他们对唱歌比较感兴趣,其他活动较难实行,所以在教过折纸飞机后,基本都是教他们唱一些简单的歌曲,如《大海》《两只蝴蝶》《五星红旗》等。记得有一位男生特别喜欢听大海,不停的让我们唱给他听,刚开始大家都非常积极地唱着,因为无论唱的好不好,都能看到他的笑脸。但是,时间长了自然会有些厌倦,很高兴大家都能坚持下来,你累了就我唱几遍,互帮互助的,终于没让他失望,才明白要让智障儿童接受你,就是要用心去跟他交流,你耐心的去教他,真心地对他好,他是能够感受到的,他会对你说悄悄话,还会往你手里面塞糖果。他们的心是那么单纯,他们有爱有恨,会拉着你的手对你说:“老师,教教我吧!”那一刻,我想没有人会拒绝。另外,有些孩子天生吐字不清,正常的交流都有些吃力,也仍然非常努力的跟着我们学唱歌,这一点,让所有的同学都对他们另眼相看,这次活动不仅是教孩子唱歌,孩子们也教会了我们什么叫努力。当然了,他们中间不乏唱得好的人,比如他们班级中的男班长,声音特别饱满和平滑,让同学们十分吃惊,也衷心的为他们鼓掌叫好。

除了这些固定的常规的活动外,我们还根据天气情况带他们到院子里做游戏,女生们喜欢玩老鹰捉小鸡、丢手绢等,男生们则更喜欢投篮游戏。因为游戏场地是开放式的,玩的时候会引起路人都驻足观看,刚开始还会有同学觉得不好意思,但后来,每个人都是全身心的投入,每个人都非常非常开心,我觉得这不仅是在陪着智障儿童们游戏,更是对大家的一种放松,让同学们都释放了在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压力。孩子天生就是喜欢玩的,而我们和他们一起,就好像是回到了自己的童年时代。

值得一提的是,每次活动结束后,都会有几名同学收到那些孩子写的小纸条,虽然歪歪扭扭,虽然语句不通,但所有人都备受感动,特别是收到纸条的同学,都表示会好好珍藏这些,也会常来看看这些孩子们,让他们感受到更多的关爱。

快乐往往是短暂的。每当我们离开康复中心,站在铁门外,望着里面的孩子们,每个人都是沉默的。我们不敢说来看看他们对他们有多么深刻的意义,但至少希望能带给他们欢乐。有位同学的日志里曾这样写道:我看到一个小男孩静静地坐着,目光呆滞,那眼神里充满了太多的未知:他在想什么,他喜欢什么,他记得什么„„感觉他的世界已经与我们的世界脱节,他们的心静静地活在另一个未知的世界,那个世界没有压力,没有竞争,无忧无虑„„然而,那样的世界失去了清醒的头脑,失去了记忆。

些活动结束后,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收获,虽然我们离开了康复中心,可心里会永远留下孩子们的痕迹,会惦记着有这么一个地方,有这么一群人,正等着我们真正的帮助。

最后,希望这些孩子们能够天天开心,希望有更多的人去关心他们。

关爱智障儿童策划书 篇8

有时候,我们会这样认为:智障小孩也许是最幸福的,因为他们或许可以不理会成长的烦恼,生活的忧愁。直到真正接触他们了,才觉得智障孩子们是最需要关爱的。他们不懂得优美的歌曲,说不出心中那份忧愁,却能感受到来自方方面面的异样的眼关。虽然社会对智障人群是有所关注的,但他们在现实生活还是会受到很多不平等的待遇,在自己成长的路上还是会碰到许多的挫折。他们和我们有着一样的外表,却没有感受幸福的能力,他们的世界我们不了解是什么样子,但肯定没有我们的世界这么丰富精彩。关爱智障儿童的成长和生活,他们需要我们更多人的尊重和呵护。

二 目的:

一方面,引起更多公益性社团关注智障儿童成长,号召更多的爱心人士关爱智障儿童的生活和学习,另一方面起到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促进社会和谐和发展的作用。

三 流程:

(1)活动前:

1.先由策划部把本次活动大概情况策划好,再集中各部成员对次活动展开细节性讨论,最终裁定方案。

2.通过飞信,开例会等方式通知社员有关开展次活动的情况。

3.通过办板报等方式加强宣传力度,一边是更多爱心学子加入到此活动中奉献自己的爱心。

4.确定好参加活动的人数,再由办公室安排好节目。

(2)活动进行:

1.由外联部组织好人员集中出发,确保外出安全。

2.文艺部组织活动的进行。

3.每个成员负责和一到两名儿童沟通,以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以便更好的帮助他们。

(3)活动后:

1.办公室负责做好活动总结,以便更好地开展下次活动。

四 地点:

新乡市牧野区智障儿童活动中心

五 时间:

让智障儿童的语文学习走进生活 篇9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培智学校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要求我们必须在教学中充分营造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并与知识密切相关的学习环境,尽可能使智障儿童在自然真实的环境中学习,或在较自然真实的情境中进行活动性学习。例如教学“超市购物”一课,教师扮演售货员,学生扮演顾客,制造购物这一生活小场景,展示超市中可选择的物品,付款,拿走物品这个过程。这种场景设计,贴进实际生活,智障儿童能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最终掌握了一定的语文知识,并运用到生活中去。如教学《冬天到了》一课,可以制作多媒体课件,制作雪花飞舞的情景,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冬天下雪,天气寒冷的情境,培智儿童很直观地感受到雪花飞落,表明冬天已经到来这一季节特点,使学生很快地理解了课文内容,所教的知识也更形象、更生动,更让学生记住冬天雪花飞舞这点生活经验。根据教材内容,我们还可以把教室布置成小公园、小麦当劳室、小游乐园等不同的生活化环境和情境。这样让培智儿童处在较自然较逼真的环境中,提高他们的参与兴趣,进而能愉快地去学习和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

二、选择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提出:“以生活适应为核心,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根据这一目标,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有意识的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或学生需要迫切掌握的内容。所以应从学生常用的生活用品,学生宿舍,学生饭堂,学生常见的交通工具,学生常去的游玩地方选择教学内容,这样减少了教学难度。如教《厨房用品》一课,在上课以前先把学生带到学校的厨房,让学生认识什么是“煤气炉”、“锅”、“碗”、“筷子”、“菜刀”等,在现场教学句式:“什么很危险,我们不能玩。”然后回到教室,看图学习新词“煤气炉”、“锅”、“碗”、“筷子”、“菜刀”等,并练习说句子。学习《我的学校》一课时,带领培智儿童认识那里是教学楼,那里是综合楼,那里是宿舍楼,那里是学生饭堂,那里是学生宿舍楼,回到教室再将拍的图片和词语结全起来,让学生看图说词语,培智儿童就会较易说出词语。还可以从“中秋节”“儿童节”等节日组织单元主题教学,让培智儿童说说节日吃了些什么,玩了些什么,看到了些什么,不知不觉中就提高了培智儿童的口头表达能力。当然,从生活中可选取的教学资源还有很多,只要是我们生活中所需要的,便是我们的培智儿童应该学习的。

三、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培智儿童的理解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学习的意志力很差,只有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进行数学。如教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时,可以买两个灯泡,一个是红灯,一个是绿灯,在教室里安装好,让培智儿童排好队,用白粉笔在教室地上划上几条线,让他们看到红灯亮时,不过马路,看到绿灯亮时,快速过马路,让他们反复练习,并记好相关口令,就基本上可以掌握这条较重要的交通规则了。如《蔬菜》一课,可以把学生带到学校附近的菜市场上,教学生结合实物认识新词“萝卜”、“西红柿”、“南瓜”、“青菜”等,并在市场上教学句式:“我喜欢吃xx(蔬菜)。”课堂上,集中学习生词和重点句子。学生因为有了去菜市场的生活经验,学习起来会很快。如学习“打电话”时,可以用两个手机,让智障儿童扮演父母和另外一个智障儿童通话,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也提高了他们的口语能力和交际能力。教学方法的使用越贴近培智儿童的生活,就越能激发他们与别人交流的愿望,提高他们的语言理解能力。

福利院慰问智障儿童 篇10

201X年X月X日,为积极回馈社会,践行商业银行社会责任,邮政储蓄银行锦州市分行营业部的10名员工在X行长的带领下走进锦州市儿童福利院,给福利院中的智障儿童献爱心。

X行长一行一到福利院便向孩子们送上零食、水果等慰问品,可爱的孩子们见状便兴高采烈地围了上去,在分发食品后,X行长还嘱咐孩子们不要吃太多零食,只要孩子们喜欢,今后会带更多礼物来看望大家的。随后,邮储银行的同事们与孩子们一同在教室游戏,一同在餐厅用餐,一同感受这个特殊大家庭的别样温暖。最后,福利院领导带领参观了福利院孩子们的厨房、保育室等。在保育室里,X行长一行看望了因身体残缺成为弃婴的孩子们,孩子们灿烂、纯真的笑容深深地印在随行的每一个人心中。

运用自然手语培养智障儿童 篇11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培智学校越来越多地招收了中、重度智障儿童入学,他们中的一部分有发音障碍,甚至个别儿童无语言(不会发音,不能书写)。另外,学校还接收了一些孤独症儿童,他们的语言沟通能力极端缺乏。有资料显示,50%以上的孤独症儿童没有语言表达能力,无法与人进行沟通,对其进行发音训练收效很慢,效果不理想,不能满足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的需求。我们看到聋人利用自然手语进行沟通,对自然手语有了初步的了解,其与有声语言没有必然的联系,不受有声语言语法规则的限制。由此启发了我们。我们确定运用自然手语对中、重度智障儿童及孤独症儿童进行沟通能力的训练课题。这里的自然手语主要指聋人手语中形象性很强、能直观反映现实生活动作的、具有约定俗成效果的手语,如吃饭、睡觉等。

二、研究过程、内容与方法本研究为个案研究,主要采用观察法、问卷法。研究时间为一年半,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选取被试和与家长取得共识。通过观察,在本校学前班和一班各选取了两名研究对象(学生基本情况如下表)。同时我们召开研究对象的家长会,制定个训计划,并保证与家长每天沟通。此外还专门设计了沟通训练评量表,以周为单位,进行统计和反馈。第二阶段主要是选择应用手势及强化物,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1.选择手势

针对研究对象经常使用不合社会规范的沟通方式,如攻击、伤害自己等行为,并考虑他们不容易理解手势、表情、姿势等所传达的信息,我们选取了简单明了、并需经常使用的自然手势。比如:打招呼(举右手摆动几下),吃饭(一手模拟端碗,一手模拟进食),上厕所(wc),来、去、坐下、起立等动词手势。2.选择强化物 针对每个学生的喜好不同,我们确定了适合每一个研究对象的强化物。3.确立训练形式及方法(1)初期的情感积累建立“感情平台”

孤独症儿童的目光对视很不好,注视极易转移,表现眼球不定向转动,东张西望。这是因为他们“不愿意信任陌生的人”。中、重度智力障碍儿童虽然不抵触教师的教育,但他们与人沟通的能力很低,因此教师就抓住日常每一个时机进行观察与指导。如带他们一起熟悉学校环境;早晨来校时,教师主动热情地迎接他们,向他们打招呼;面带笑容亲切地叫他们的名字,引起他们的注意;特别是当他们与老师同学打招呼或听到铃声一起进教室时或开始模仿教师的动作时,教师立刻伸出大拇指“好”的手势,并给他喜欢的物品。每次上课的时候,教师都会告诉他们:做得好就有奖励(晕现实物和比划手势)。开始时他们不明白教师的意思,老师就在与他们朝夕相处中时时沟通,很快建立了信任感。同时,教师还积极引导、协助他们与其他同学间的活动,让班内或高年级较为活跃懂事的学生与他们结成助学伙伴,带动他们一起参加游戏与别人接触。

经过反复训练,他们渐渐理解了老师的手势并能接纳老师的要求,经过一两个月,细腻的情感积累建立起“感情平台”,这是“磨合期”,基本不进行手势操作训练,主要是相互理解有关手势。

另外,我们还利用音乐背景配合手语控制发脾气和恐惧的次数。由于我们选择的实验对象年龄较小,因此对学校、老师和同学都有陌生感和恐惧感。特别是两名孤独症儿童,在早晨家长送到学校时都会有很长时间的不安静状态,如果其他同学坐在他们旁边,就会感到不安、紧张,有时还会以发脾气的形式表现。当他们发脾气的时候,教师就放上一段轻柔的音乐,并配合手势、舞蹈动作帮他们放松,等放松了、安静些了就把声音转到正常。这时他们的情绪就会有明显的改善。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选取不同的音乐并配合手语进行教育,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现在学生在班里发脾气的次数越来越少了,教师还把这种方法介绍给家长与家长共同运用,使得孩子在家情绪平静的时间也越来越长了。(2)创设情景增加与人沟通的需要

小然、小翎对吃的东西很敏感,教师就选择一些食品作为她们的强化物,并通过创设一定的情景来激发她们的需要,从而使她们可以表达“吃的要求”。而小伟对所有的强化物都不感兴趣,但生物钟较敏感,因此,只能在吃午饭时对其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例如:早晨,事先和家长协商好,少吃早点,在晨检中提出“回答问题就可以得到一些饼干作为奖励”。我们观察发现:中度智障儿童有沟通的愿望,只是不会沟通;中度孤独症儿童有短时注视的行为;重度孤独症儿童无沟通愿望。因此,我们与家长配合对重度孤独症儿童进行训练。开始,我们只要求他们用手势语言:拉拉教师的衣服或做出吃的动作来表达自己想吃的愿望。为了激发这种表达的欲望,教师以各种方法带动其他孩子说和品尝食物并向她表示食品的美味。经过几次训练,除重度自闭症儿童外,其他三名儿童都有了一定的进展。他们不仅不哭了,有的还一边说着“吃”一边抢教师手中的食品,有的啊、啊地拉老师的衣服。三个月后,教师开始在她已经形成“刻板”表达这种需求时,要求她必须以手势和单音“吃”共同表达自己想吃饼干的要求。当孩子可以表达需求时,教师就逐渐减少食物刺激。吃午饭时,教师会要求孩子们分别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出自己要吃饭的要求,对无示意的孩子进行简单的辅助。饭前进行简单的发音练习,“饭”、“米饭”、“吃米饭”。针对每个孩子发音不同,进行不同层次的要求,以手势或语言分别表达和认知词语。

三、研究结果

经过一年多的训练与研究,我们对学生的沟通行为及使用手语的频率进行了统计(统计结果表略),统计结果表明中重度智障儿童、孤独症儿童在手势及言语沟通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转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有了沟通的愿望,情绪行为问题减少,有时候能够与教师、同学进行简单沟通;2.运用手语沟通的频率提高了。

四、结论及建议

1.自然手语的学习在较短时间内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中、重度智障儿童及中度孤独症儿童与他人的沟通能力,引导学生学习和使用利于他人理解的手势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需要长期的训练,需要家长密切配合。

2.重度孤独症儿童没有表达的愿望,给手语介人增加了较大难度,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建立极个别手势与愿望的联系。比如小伟利用近两年的时间学会了想吃饭就敲碗的动作。3.情绪会影响中、重度智障儿童手势的形成与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首先稳定学生的情绪,设计轻松愉快的训练环境,精心安排被试感兴趣的教材和活动,把握时机引导,积极强化,达到沟通的目的。

关爱智障儿童心得体会 篇12

智能障碍是指智力明显落后于同龄正常儿童智力水平,同时伴有适应本事缺陷。我最近查了份资料,我国“肢体、视力、听力、智力以及精神病患者”五类残疾人总数约为6000余万,其中智力残疾1182万,而0-14岁智力残疾儿童是627万,占残疾儿童总数(0-14岁总数为950万)的65.96%。

这些智障儿童正因为身体有别于正常孩子,他们更需要父母的呵护,更需要社会的接纳和关爱。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智障儿童受到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歧视,不能像其他儿童那样享受应有的卫生保健服务和教育。

我作为一名志愿者,就是想让更多的人明白,这些智障儿童应当受到人们的尊重,应当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每个人都有生活的权利,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我的五彩缤纷的世界。请关爱智障儿童吧,让我们一齐来为他们创造一个完美的明天!让每个智障儿童的脸上都挂着灿烂的笑容。

上一篇:读《孩子,你慢慢来》有感下一篇:13年保卫部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