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专题归纳

2024-04-26

高考历史专题归纳(通用8篇)

高考历史专题归纳 篇1

归纳概括专题(教案)(1课时)

长海县高级中学 李山

一、考点解析

“归纳要点,概括中心”,必须依据文本特点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步骤进行。“归纳内容要点”包括三层含义:

(1)具体的内容能加以概括;(2)抽象的内容能加以阐发;(3)含蓄的内容能加以解说。

“概括中心意思”包含两层含义:

(1)论述了什么内容(指论述的中心或中心论点);(2)对文章的价值判断。

“归纳要点,概括中心”这一能力点多数情况下是同“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联系在一起的。

高考新课标II卷对论述类文本阅读“归纳要点,概括中心”的考查题型采用客观选择题题型,共考查3道题。

二、方法指导

(一)设题情形:

(1)形同意同(信息吻合,直接判断)2.形异意同(有所转换,实质一致)3.形似意异(迷惑性大,格外留意)

(二)解题技巧

(1)筛选标记对应点并定位:找准、找全与选项对应的原文并作标记。

(2)把原文标记的知识点与题目的考点对照比较:看选项的话题、说法及遣词用语与原文相比有无变化,如何变化,变化后的内涵外延是否相同等。

(3)对选项进行逻辑判断:对摘抄原文语句多、结构形式类似、上下文能找到某些词语的选项,不能盲目认同;而对那些改换了说法,改换了表达形式,1 / 8

大连市高中语文高考一轮专题复习导学案(教师教案)

找不到对应词语和句子的选项,也不能轻易否定。有些概括性较强的选项,原文根本没这句话,若简单地与原文对比,极易出错。一定要从是否符合原文意思、符合逻辑上思考判断。

(4)干扰项的设置方式:①过于绝对,②以偏赅全,③混淆时间,④模糊范围,⑤无中生有,⑥偷换概念,⑦答非所问。

(三)解题要领

以下的关键词在读文本时要圈划出来:(1)有助于理解文章内容、提示信息的词语

①年代时间(多次出现时间)、数据(多个数据)及其概语(如多数、少量、部分、凡、凡是、所有、都、全、几乎、仅仅、等表范围的词语)

②重要的修饰限制词语(基本、根本、重要、最、十分、非常、总共等表程度的词语)③已然未然(迄今为止、到目前为止、现在所见的等表时间的词语)或然必然(如果、可能、也许、一定、必然等表判断的词语)(2)有助于理清文章思路,避免逻辑错误的词语: ①因果(因为、因此、??的原因是、因而、由于、从而)②转折(但、但是、反而、其实、实际上)③并列或递进(也、又、不再是„„而是、不仅„„还)④分类分层(首先„„其次、“;”等等)⑤举例子(例如、如、人名)。

三、提升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习题。

茶之于中国,就如同红酒之于法国,啤酒之于德国,茶是中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中的璀璨瑰宝,也是中国的一张文化名片。

茶伴随中国的历史篇章缓缓展开,中国茶史可上溯至传说中的神农尝百草,当时茶被作为一味药,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到西汉时,茶已是宫廷及官宦人家的一种高雅消遣。茶兴于唐,盛于宋,唐代饮茶蔚然成风,贡茶的出现加速了茶产业的发展,全国范围内茶铺、茶馆鳞次栉比,茶产业和茶文化空前发达。陆羽撰《茶经》三卷,阐述茶之源、之具、之造、之器、之煮、之饮等林林总总,成为

/ 8

大连市高中语文高考一轮专题复习导学案(教师教案)

世界上第一部茶叶著作。到了宋代,宫廷、地方官吏、文人雅士皆尚茶、崇茶,以相聚品茗为雅,进一步推动了饮茶之风的蔓延。平民百姓也是不可一日无茶。“茶之为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无。”这是宋代王安石对茶的赞美。明清时期茶叶制作技术进一步发展,“作罢龙凤团”使散茶的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蒸青的制茶方法改为炒青。同时也推动了其他茶类的发展。茶随着历朝历代的兴盛而兴盛,繁荣而繁荣。

茶与宗教的关系历来也相当密切,不难发现,很多名优茶都与宗教有一段渊源,很多茶最早也是由僧人所种植打理。道教最早将茶作为得道成仙的重要辅助手段,视茶为长生不老的灵丹仙草。佛家也偏爱茶,认为饮茶能“破睡”,帮助坐禅修行,还能清心寡欲、养气颐神。故历古有“茶中有禅、茶禅一味”之说。杭州龙井寺产龙井茶,余杭径山寺产径山茶,庐山招贤寺产庐山云雾茶,“名山有名寺,名寺有名茶”,一点都不为过。

茶也影响了各族人民乃至外国的文化及传统。从广东人的早茶到北方人的大碗茶,到日本的日式茶道,抹茶文化及英国的英式下午茶。千年来,茶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国,与各地文化相融合,开枝散叶,浸润到生活的点点滴滴,形成了具有各国特色、形式丰富的全球茶文化。

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史,经历了历朝历代的更迭。与其同寿的茶,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记录着中国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叶嘉木承载着五千年的岁月,蕴藏了五千年的文化基因。茶,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文化名片。

“和敬清寂”是日本对唐宋时期习得的中国茶道的提炼和升华,但其中的精神已很难在中国茶人中寻得芳迹;中国千余种茶的品种、传统制茶工艺也有一大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殆尽。此时,急需国民更多关注茶学,研习茶文化,增进传播及教育,以保留、保护、复兴先人给予的茶文化瑰宝。

永恒都是经典的,而要做到经典必先在当下时代成为风尚与流行。让茶在时下成为一种流行、不被淘汰,这是生存与传承的根本。如何把茶做得时尚,让更多年轻人喜爱和接受,是今日茶叶传承之路上需要面对的最棘手的问题。今天的90后、00后们将是未来二三十年茶学传播的主力军,要让他们接受茶,就一定要摘掉茶古板的帽子,给茶换上新潮的衣装。其实,中国茶的形式也并非一成不变。唐代茶就流行煮着喝,宋代流行点茶法,明清流行冲泡饮用。

/ 8

大连市高中语文高考一轮专题复习导学案(教师教案)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茶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披上了宗教的色彩。比如道家认为茶能延年益寿,佛家则认为茶中有禅、茶禅一味。

B.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习性,不少地方饮茶已成习惯,如广东人的早茶、北方人的大碗茶、英国的英式下午茶。

C.茶充当了民族间文化交流的使者,千百年来,中国茶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国,并在他乡生根发芽,自成一体。

D.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它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记录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兴衰更迭,蕴含了五千年的文明史。

【答案】D 【解析】茶具有五千年的历史,记录了中国的一山一水,但这不等于记录了五千年的兴衰更迭,曲解文意。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习题。

《周易》借助于具体的形象符号,启发人们把握事物的抽象意义,崇尚一种观物取象、立象尽意的思维方式。《周易•系辞传》:“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卦象是《周易》的骨骼,舍象则无《易》。借助卦象,并通过象的规范化的流动、联结、转换,具象地、直观地反映所思考的客观对象的运动、联系,并借助六十四卦系统模型,推断天地人物之间的变化,这种思想方式渗透到了中医和中国古代科技之中。

道家庄子主张“得鱼而忘筌”,“得意而忘言”(《庄子•外物》),魏晋玄学家王弼提出“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周易明象》)的命题,表明了中国思维穿透语言,领略语言背后之象,进而穿透形象而领略其背后之意蕴的特点。

中国儒释道三家都主张直觉地把握宇宙人生之根据和全体。儒家的道德直觉、道家的艺术直觉、佛家的宗教直觉,都把主客体当下冥合的高峰体验推到极致。中国哲学认为,对于宇宙本体,不能依靠语言、概念、逻辑推理、认知方法,而只能靠直觉、顿悟加以把握。

道家认为,心灵的虚寂状态最容易引发直觉思维。因此,人们要尽可能地摆脱欲望、烦恼的困扰,保持心境的平和、宁静,而要使直觉思维真实呈现,则离不开默思冥想的“玄览”。老子主张“涤除玄览”。“涤除”即否定、排开杂念,4 / 8

大连市高中语文高考一轮专题复习导学案(教师教案)

“玄览”即深入静观。这是在高度精神修养的前提下才具备的一种思维状态。庄子主张“心斋”、“坐忘”。“心斋”即保持心境的虚静纯一,以便直接与道契合。“坐忘”即心灵空寂到极点,忘却了自然、社会,甚至忘却了自己的肉身和智慧,物我两忘,浑然冥同大化之境。

儒家孔子的“默而知之”,孟子的“不虑而知”、“不学而能”的良知良能,荀子的“虚壹而静”、“大清明”,张载的“大其心则能体天下之物”,朱熹的“豁然贯通焉”,“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陆九渊的“吾心”与“宇宙”的冥契,王阳明的“致良知”,都是扬弃知觉思虑,直接用身心体验宇宙终极的实在,达到对道德本体之契合的一种境界或方法。

佛家更是强调一种精神性的自得和内心的体验,彻见心性之本源。禅宗的参究方法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心而行,无念为宗,触类是道,即是而真。不执着外物,种种言行纯任心性之自然。禅宗的顿悟成佛,排除语言文字、逻辑思维工具,主体直接契入客体,与客体融合为一。这种思维活动的过程与结果是只可意会而不能言传的,有赖于每个人自己体悟,别人只能暗示、启发,而不能替代。

超越逻辑,祛除言诠,止息思维,扫除概念,排斥分析、推理诸理性思维活动,精神内敛,默然返照,当下消解了主客、能所、内外、物我的界限,浑然与天道合一。这是一种思维状态,即“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当下得到了对于生活和生命,对于自然世界和精神世界之最深邃的本质的一种整体的、综合的洞悉。但这种状态实际上是在多次反复的理性思维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理性思维的铺垫,这种灵感或悟性就不可能出现。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中国哲学认为,对于宇宙本体,不能依靠理性思维,只能靠直觉、顿悟加以把握。

B.老庄都主张在高度精神修养的前提下,涤荡心灵,深入静观,达到物我两忘的思维状态。

C.儒家主张抛弃知觉思虑,直接用身心体验宇宙终极的实在,达到对道德本体之契合的一种境界或方法。

D.禅宗顿悟成佛的过程,是直心而行,关注内心的体验,不可意会,只可言

/ 8

大连市高中语文高考一轮专题复习导学案(教师教案)

传,无法替代的过程。

【答案】D 【解析】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四、真题演练

【2016新课标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但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人讲述亲身经历或道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把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期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在传媒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水手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正比。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堂吉诃德》中的故事是堂吉诃德的行侠其余和所见所闻,17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游历见闻的连缀。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录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故事之间的区别清晰起来。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不一定是作者的亲历亲闻。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的离群索居的时候,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但是,一名水手也许历尽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的故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漂泊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或趣事,当他晚年坐在火炉旁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事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讲故事的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

就现代小说而言,虚构一个故事并非其首要功能,现代小说的繁荣对应的是故事不同程度的减损或逐渐消失,现代小说家对待故事的方式复杂多变,以实现他们特殊的叙事目的。小说家呈现人生,有时会写到难以言喻的个人经验,他们会调整讲故事的方式,甚至将虚构和表述的重心掷到故事之外。在这些小说家笔

/ 8

大连市高中语文高考一轮专题复习导学案(教师教案)

下,故事成了幌子,故事之外的附加信息显得更有意味。19世纪末期以来,小说家对小说故事性的破坏日趋强烈。这时,一个故事的好坏并不看它的‚成色‛如何,而是取决于讲故事的方式。契诃夫曾经把那些不好好讲故事的小说家称为‚耍弄蹩脚花招的人‛,但这种花招的大量出现也有其内在的合理性——他们要摆脱陈旧的故事模式,摆脱虚假的因果关系和矫揉造作的戏剧冲突,甚至摆脱故事本身。现代小说家认为,传统的故事模式早已失去了弹性和内在活力,也失去了起初的存在价值,那些千百年来一直在给小说提供养料的故事模式已经成为制约想象力的障碍之一。(摘编自格非《塞壬的歌声》)

1.下列关于原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讲故事的人不一定是小说家,小说家在讲故事的时候,不像传统的故事讲述者那么依赖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的事。

B.传统故事和早期小说的本质差异在于,前者是故事的口耳相传,后者则是由作家创作加工后的游历见闻。

C.17世纪的欧洲流浪汉小说和部分中国古典小说,或在叙述形式方面,或在素材来源方面,都受到了传统故事的影响。

D.当小说家越来越依靠想象力虚构故事的时候,小说和传统故事在内容来源方面的差异使它们之间的关联不再像过去那么紧密。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传统小说和早期小说有两个差异,一个是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即口耳相传和小说家们创作再加工的两种不同的形式。一个是区别并不明显的本质上的差异,B选项错把形式差异当本质差异。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水手在伦敦讲东印度群岛的所见所闻,匠人在火炉边讲自己的人生经历,他们讲的故事各有特点,但同属于传统故事模式。

B.传统的故事讲述者大多会讲述那些为听众喜闻乐见的事,小说家则会根据自己的写作意图审慎构思,创作新的故事。

C.现代小说不太注重一个故事如何来讲,因为故事情节已不再是现代小说最重要的因素,人们更注重故事之外的附加意味。

D.现代小说家不喜欢传统故事模式,视它为绊脚石,是因为他们觉得这种故

/ 8

大连市高中语文高考一轮专题复习导学案(教师教案)

事模式显得僵化古板,已经不能促进小说艺术的发展。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C选项偷换对象。原文中说的是小说家们注重故事之外的附加意味,并没有提人们如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传统的故事讲述人如果把自己的故事记录下来,进行加工整理,就能形成一种和早期小说接近的文字,有些讲述人也会成为小说家。

B.现代小说家尝试用新的方式讲故事,会削弱小说的故事性,这将降低小说对虚构的依赖,小说的个人表达功能却会因此得到强化。

C.契诃夫不大认可“不好好讲故事的小说家”,对他们的做法评价不高,由此可知,当时这股写作潮流与他的创作理念相悖。

D.现代小说的发展加剧了故事在小说中的衰变,与此同时,随着现代传媒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故事讲述方式也可能消亡。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D项属于无中生有。回文定位到最后一段,“现代小说家认为,传统的故事模式早已失去了弹性和内在活力,也失去了起初的存在价值,那些千百年来一直在给小说提供养料的故事模式已经成为制约想象力的障碍之一。”原文并没有提及现代传媒对传统的故事讲述方式的影响。

五、课堂总结

做题时要善于抓住四种关键语句:(1)直接表明新观点、新理论的句子;

(2)阐述上述内容的正确性、合理性,作为论据的句子。(3)对上述内容进行肯定或否定的句子;

(4)各段的起始句、收束句、结论句等。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文后的题目,快速浏览全文,在文中相关的内容处作标记。把标记内容与题目的要求作对比,通过对比自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高考历史专题归纳 篇2

一、整合教材, 构建专题

“整合教材, 构建专题”就是按照某一主题将教材中零散的知识进行整合构建, 形成新专题。专题的构建首先是对核心概念的理解, 如“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核心概念就是“城市化”。“城市化”不等于“城市”。城市中国古代就有, 但城市化是工业化过程中的历史现象, 中国的城市化开启于近代鸦片战争后, 加速发展于现代改革开放之后。城市化主要涉及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空间结构的变迁, 其中社会结构变迁意味着农村人口逐步转变为城市人口, 以及城市文化、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向农村逐步扩散。纵观教材, 相关的历史知识零星分散在教材的不同章节中: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状况在必修2第一单元中“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和“古代商业的发展”有所涉及;城市化在第二单元“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提到;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中有关经济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发展在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及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的内容中都有所涉及;而现代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相关内容则分布于第四单元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一课中。如此零散的知识点分布, 如若不以历史发展的阶段为序进行整合构建, “中国城市化进程”将无从谈起, 更无法让学生形成整体认识, 加深理解。

在复习中, 我们可以根据高中历史教材的特点、考情、学情等来整合构建不同的小专题, 如三农问题、城市化进程、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古今中外的社会转型、国共关系等。

二、整合学科, 丰富内容

历史学科主要研究的是过去和现实之间的关系, 而对于日益困扰人类的重大社会问题, 如民族问题、宗教问题、地区冲突问题、和平与发展问题等, 仅从历史学角度来研究是解决不了的, 需要多学科的综合, 从整体上加以深入研究。因此专题复习时, 教师要强化学科间知识的整合渗透, 从而提高历史的思维能力和多角度、多层面地分析问题、认识问题的能力。此外, 收集材料丰富专题内容是创新小专题复习的难点也是核心所在, 教师要结合多种学科领域的研究方法和成果, 搜集、整理搭桥式的材料进行拓展。如在西部开发问题上, 可从历史学角度分析我国历史上曾多次对西部进行开发, 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和民族团结, 但长期以来由于历史、自然等因素, 西部起步较慢, 开发较迟, 经济发展滞后于全国水平。从地理学科引导学生分析西部开发的范围、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优势和劣势, 探讨从实际出发发展特色经济和加强生态建设, 再运用政治学科的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分析西部开发必须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生态环境, 发展特色经济, 认识西部开发是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经济结构调整、努力减少东西部差异、实现均衡发展的重大举措。

历史、地理、政治三个学科的综合分析, 不仅增强了学生对西部开发问题的全面认识, 而且提高了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认识问题的能力。

三、研究考题, 把握方向

近年来, 主题组合式、材料式的选择题和问答题成为高考试题的一大方向, 这些考题几乎都是以专题的形式出现的。因此, 创新小专题复习的效果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高考成绩。教师在准备每一个小专题时, 首先要了解和分析本专题近年来在各地高考中的考查情况, 通过研究高考题型, 认真分析命题的方式、特点及其规律, 掌握各种题型的答题技巧, 并由此确定该专题的复习重点和次重点, 做到有目标、有侧重地复习。

比如在进行儒家思想的复习时, 首先要研究各地高考试卷, 发现它是各地高考考查的重点。题型上, 选择题与主观题并重;内容上, 着重考查儒家思想的内涵和演变。基于以上了解, 我们可以按照“基础知识的梳理整合、重点难点的分析理解、习题训练与检测”三步的方式进行。第一步, 打破课本的章节顺序重新整理知识, 形成“儒家思想的形成、发展和演变”知识体系。第二步, 依据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辩证关系原理、全面客观评价历史现象的方法, 运用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手段讨论: (1) 自古至今儒家思想地位的演变及其原因。 (2) 从儒家思想地位的演变中得到哪些认识?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传统儒家思想? (3) 如何看待传统儒学的作用和现代意义?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 加深理解, 深化认识, 总结规律。第三步, 精做习题, 减负增效。习题是检验考生知识与能力的最佳工具, 但并非多多益善。以选择不同角度、不同题型的题目为最佳, 做题时要求做好答题的每个环节, 即准确理解题意, 迅速提取有效信息、重新构建知识结构, 经过判断、分析和评价等一系列思维过程, 完成解答。

四、关注热点, 加强思考

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大多与学科热点和社会热点紧密结合, 体现出历史为现实服务的特点。因此, 教师不仅要重视课本中的主干知识和学科热点问题, 而且要注意关注和参与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的探讨, 积极寻找课本知识与社会现实的结合点, 确定新的历史专题。

1. 注意热点问题的收集。

收集的热点信息必须出自权威机构和权威媒体, 如《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 密切关注当今人类生存与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 关注社会发展和我国国情, 用历史的眼光分析时政热点, 用现实问题来解读历史知识, 从而学以致用。另外, 还要注意一些周年性重大历史事件的搜集与整理, 如201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和《天朝田亩制度》颁布160周年, 罗斯福新政80周年,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60周年, “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推行60周年, 欧洲联盟成立20周年, “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成功发射10周年等。

2. 找准热点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

高考试题的情境是新的, 但问题的答案取向依据的却是教材。因此对任何热点的分析最终都要回归教材。寻找结合点时, 要通过对热点材料的透彻分析, 多角度地提出问题, 捕捉有效信息。比如“三农”问题, 中央多年出台的一号文件都与之有关, 因此我们可以借之将我国古代的有关土地政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解决土地问题的方式、苏俄 (前苏联) 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及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对农村生产关系的有关调整、我国农业今后发展的方向等联系起来组建成一个热点专题。

3. 注重对热点问题的思考。

对重大事件进行思考和研究, 有助于培养学生对热点问题的感知能力, 学会用历史的视角分析社会现象, 看待现实问题, 明确自身责任。如对近几年日本右翼势力多次参拜靖国神社、修改历史教科书、美化侵略战争、侵占钓鱼岛等现象进行分析就能找到原因, 并通过分析从中得到启示:要避免战争的灾难和历史的重演, 必须与军国主义作坚决的斗争等。又如通过对二战爆发原因和胜利原因的分析, 我们可以得出很多启示, 如和平来之不易, 对军国主义决不能姑息养奸, 各国要加强合作, 一致维护世界和平等。

五、结语

高考历史专题归纳 篇3

→It is known to everyone that the moon travels round the earth once every month.

→That the moon travels round the earth once every month is known to everyone.

→What is known to everyone is that the moon travels round the earth once every month.

三个句型表达的是同一内容信息,都出现了that一词,但其位置和用法有所不同。现结合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和课本教材的部分例句对that的几种用法和涉及的易考点作个详细分析。便于大家理解和掌握。

Ⅰ.连词that在名词性从句中的用法

(1) 主语从句

that引导的主语从句也可以用 “it”作形式主语,将that从句放在句末。注意that引导的主语从句,that仅仅是起个引导词作用,不在从句中作任何成分。

如:

______is our belief that improvement in health care will lead to a stronger, more prosperous economy. (2006浙江卷)

A. As B. That C. This D. It

解析:It作形式主语,后面的that从句作真正主语。句式可变为:That improvements in health care will lead to a stronger, more prosperous economy is our belief.

拓展:

it作形式主语,that从句作真正主语的几个重要句型结构:

1.It is/was+名词+that从句 如:

It is a pity that our respected teacher can’t make it to the party. 真可惜,我们最敬爱的老师不能来参加这次聚会。

用于此句型的名词还有:shame, wonder,fact,news,honour,question等。注意在It is(high)time that…..句型中,that从句要使用虚拟语气。比如2006重庆卷26小题的题干为 “Isn’t it time (that) you got down to marking the paper?

2. It is/was +adj +that从句。如:

It is necessary that we (should)have a good knowledge of basic English.掌握基本的英语对我们来讲是必要的。

可用于此句型的形容词还有:important, natural, strange, possible等,这类主语从句中,谓语动词多用虚拟语气,为 “should+do”或省略 “should”形式。

如:

Don’t you think it necessary that he______to Miami but to NewYork?

I agree, but the problem is______he has refused to.(2005江苏卷)

A. will not be sent; that B. not be sent; that

C. should not be sent; what D. should not send; what

解析:B。第一空的题干部分与it is necessary that….句型中一样要使用虚拟语气(should +do),第二空为that引导的表语从句。

3. It is/was reported(said/thought/believed/expected 等)+that从句。

(2) that引导宾语从句

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中,作动词的宾语时,that可以省略;作except/but/in等介词的宾语时,that不可省略;若动词后面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由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时,第一个that可以省略,其余的不可省略。如:

1.If you consider(that) she has only been studying English for six months, she speaks it very well.如果考虑到她学英语才6个月,那么她英语讲得非常不错。

2. Our English teacher is a good teacher except that he is too strict sometimes. 除了有时太严厉外,英语老师是位好老师。

3. Conferences like the Earth Summit help people understand that there exist serious problems and that there is still time to take action.(人教版高二上unit9 P68)像这样的峰会能帮助人们理解世界上存在严重问题,并且知道还有时间采取行动。

考题:

1.Having checked the doors were closed, and______all the lights were off, the oy opened the door to his bedroom.(2007湖南卷)

A.why B.that C.when D.where

2. With his work completed, the businessman stepped back to his seat, feeling pleased______he was a man of action. (2006湖南卷)

A.which B.that C.what D.whether

解析:

1.B。the door were closed为checked的宾语,省略了that引导,and之后为第二个宾语从句,这个宾语从句中的that不能省略。

2.B。that在宾语从句中无词义,也不作任何成分,只起连接词作用。

(3) that引导表语从句

that引导的表语从句中,that一般不能省略,that在表语从句中不充当任何成分,只是起个连接词作用;若主语是reason时,表语从句常用that引导,而不用because。如:

1. Another reason why you think we should grow rice is that the soil is very good for rice.(高一下unit19P44)我们种水稻的另一个理由是这里的土壤非常好。

2. Our paln is that we will go there once a week. 我们的计划是一星期去一次。

考题:

The traditional view is______we sleep because our brain is “programmed” to make us do so.(2007上海卷)

A. whenB. why C. whetherD. that

解析:D。此句中不缺任何成分,可知应选that,没有词义,只起连接作用。

(4) 同位语从句

that引导的同位语从句常放在fact, news, idea, truth, hope, reason,belief, chance, problem, information,belief,doubt,advice等名词后,是对前面的名词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有时,同位语从句可与名词中心词隔开。that在从句中不担当任何成分,也没有词汇意义。

1.The fact that Great Britain is made up of three countries is still unknown to many.(人教高二unit5 P35)大不列颠本土由三个国家组成,这一事实许多人还不知道。

2. There is no doubt that 100 years ago animal testing was cruel but today animals in experiments are very well taken care of. (高一下unit16P27)

考题:

1.There is much chance______Bill will recover from his injury in time for the race.(2006天津卷)

A. thatB. whichC. until D. if

2. Nobody believed his reason for being absent from the class______he had to meet his uncle at the airport.(2006重庆卷)

A. whyB. thatC. whereD. because

3. Dandy left word with my secretary______he would call again in the afternoon.(2005浙江卷)

A. whoB. thatC. as D. which

解析:1. A。that引导同位语从句,用来说明chance的内容。

2. B。考查同位语从句,用来说明reason的具体内容。

3. B。that引导的同位语从句,that在从句中不作任何成分,从句的结构是完整的。不缺成分。说明word的内容。

Ⅱ.关系代词that在定语从句中的用法

在定语从句中,若先行词在从句中充当主语或宾语,可以使用关系代词that来引导,也可以省略,但在下列情况下只能使用that引导。

1.先行词为不定代词(all, nothing,something,little,few,none等)或被不定代词修饰时。

2.先行词是被the only, the very及序数词,形容词最高级修饰时。

3. 先行词既有人又有物时。

4.若复合句中含有双重或多重定语从句,其中一个用以which,其它从句用that引导。

5. 当特殊疑问句由who或which引导时,为避免重复,常用that代替who或which。

考题:

1.You can only be sure of______you have at present; you cann’t be sure of something______you might get in the future. (2007安徽卷)

A. that; whatB. what; /C. which; thatD. /; that

2. Do you have anything to say for yourselves?

Yes, there is one point______we must insist on. (2006江西卷)

A. whyB. where C. how D. /

解析:1. B。前一个句子缺少宾语,用what。you have at present为定语从句修饰what;后一个句子,you might get in the future为定语从句修饰something,that在从句中作宾语可省略。

2. D。that引导定语从句,可省略掉。

拓展:

that引导定语从句和同位语从句结构相似,因为都是用在一个名词后面,两者之间的区别为:

同位语从句中的 “that”不能省略,没有意义,在从句中不作任何成分,只是起连接词作用;而定语从句中的 “that”有意义,是关系代词,代替先行词的内容,在从句中作主语或宾语等句子成分,亦可省略。如:

1.The fact that we talked about is very important. (定语从句)

2. The fact that he succeeded in the experiment pleased everybody. (同位语从句)

Ⅲ.关系副词that的用法

在表明方式,时间或地点的先行词后面,常用that来代替in which,when或where,that也可省略。关系副词that在句中不作任何成分,只起到引导定语从句的作用,修饰的先行词常为the way, the time,the day,the place等, 此时也可换为其他相应的关系副词。如:

1. Can you think of a better way(that/in which/省略)we can solve this problem?

2.I still remember the days(that/when/on which)I helped my father on the farm.

考题:

What surprised me was not what he said but______he said it. (2004湖北卷)

A. the way B. in the way that

C. in the way D. the way which

解析:A。先行词the way之后的定语从句可以用that/in which/省略三种形式。

Ⅳ.that用于强调句型和结果状语从句中

1.强调句型的结构形式 “It is/was+被强调部分+that+其它”。

2.“so …..that…..或such…..that”引导的结果状语从句。

考题:

1.It’s not who is right but what is right______is of importance.(2007重庆卷)

高考历史专题归纳 篇4

一、英国崛起的重大事件与人物。

(1)宗教“异端”运动与威克里夫(14—15世纪);(2)文艺复兴与莎士比亚戏剧(16世纪);(3)近代自然科学诞生与牛顿力学体系(17世纪);(4)早期启蒙思想与霍布斯、洛克(17世纪);

(5)资本原始积累(殖民掠夺与圈地运动)、《航海条例》、殖民战争与“日不落”帝国的确立(16—18世纪);(6)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权利法案》与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代议制、内阁制、政党政治)的确立(17世纪);(7)英国工业革命、哈格里夫斯珍妮机、瓦特蒸汽机、史蒂芬孙蒸汽机车与“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城市化的开始(18—19世纪);

(8)自由主义运动的崛起(1832年议会改革、自由党的崛起和亚当斯密《国富论》发表、自由放任思想的盛行)(19世纪);(9)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达尔文进化论与法拉第电磁感应(19世纪);

(10)至二战前始终是世界金融中心(伦敦)(11)其他:凯恩斯主义、《凯恩斯计划》、撒切尔主义(20世纪)。

二、美国崛起的重大事件与人物。

(1)美国独立战争、《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与资产阶级联邦体制与三权分立体制(总统制、共和制)的确立(18世纪);

(2)第一次工业革命与富尔顿汽船(19世纪);

(3)南北战争与国家统一、废除奴隶制----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起飞奠定基础(19世纪);

(4)第二次工业革命、爱迪生、贝尔、莱特兄弟、托拉斯与美国成为世界工业霸主(19世纪末20世纪初);

(5)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开始争夺世界霸权,并与英国并列成为世界金融中心(纽约)(20世纪初)

(6)大危机、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发展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社会保障体系等)的出现(20世纪20—30年代);(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和政治体系,向社会主义阵营发起冷战及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黄金20年”(20世纪40--60年代);(8)石油危机、经济滞涨、美苏争霸处于劣势、美日欧经济三足鼎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开始解体与中美关系正常化(20世纪70年代);

(9)里根主义、克林顿“第三条道路” 与美国经济走向好转(20世纪80--90年代));

(10)信息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新经济”出现、“一超多强”局面出现与美国的“单边主义”(20世纪90年代以来)。

三、美国的崛起过程,曾经面临的重大问题。美国崛起的成功经验与条件。

1.过程:20世纪初美国工业产值世界第一;一战后,美国开始争夺世界领导权;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2.重大问题:国家分裂和黑人奴隶制的存废;29~33年大危机;两次世界大战。

3.经验与条件:致力于国内经济发展;善于利用和发展人才优势;完善的民主政治制度和不断创新的经济制度;重视发展科学技术;扩大国内外市场;实现国家统一;勇于创新、善于抓住机遇;优越的地理位置;国土广阔、资源丰富。

四。、英国崛起的诸多因素中,关键因素在于它率先完成了政治制度的创新与经济领域的变革,指出其表现形式及实现途径。19世纪中期英国在世界工业和贸易中的地位。1.表现形式及实现途径:通过光荣革命和《权利法案》,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工业革命的完成,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2.地位:英国有“世界工厂”之称,在世界贸易中占据绝对优势地位。

五、现今中国选择走“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的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为促进“和平崛起”所做的努力。1.原因:

①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②是顺应世界和平与发展潮流的需要;

③是为了顺应全球一体化趋势,努力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的需要;

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有和平的国际环境;

⑤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与各国友好相处,是中国的对外政策;

⑥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⑦自古以来中国就奉行和平外交政策:

A.古代中国奉行和平外交政策(郑和下西洋);

B.近代中国深知和平的珍贵;

C.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结盟与不结盟); ⑧“核时代”除和平崛起外,别无它途。2.努力:

①从中国国情出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提高综合国力;

②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③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

④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积极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⑤坚持独立自主的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⑥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如签署核不扩散条约、进行裁军和参与国际维和行动等;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活动,如加入APCE、与欧盟、东盟等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等,积极构建睦邻友好关系,如倡建上海合作组织。

六、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年一1956年)的重大举措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纪元。

①政治:结束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及建立了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和法制制度,为民族复兴奠定了政治根基;

②经济:恢复了国民经济、建立了国营经济并开始工业化,实现了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为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

高考历史研讨会总结专题 篇5

临洮中学历史教研组 石岩

10月21日,在学校安排下我们高三部分教师参加了甘肃省教科所组织的高考研讨会。历史会场在兰州五中召开,为期一天,由宁夏自治区教研室副主任夏正建主讲《高考历史试题分析与复习教学实践思考》,由兰州一中的历史高级教师张燕主讲《2012年文综试卷分析及2013年高考备考策略》。

夏正建老师所讲主要涉及以下个方面:

一、高考新课标文综试卷结构

二、几年来宁夏历史高考实践的总体发展趋势

三、新课程下的高考新在哪里

四、关于高考复习工作的总结和思考

1、要有强烈的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不能固步自封,墨守成规(如新老教材的结合应用等)。

2、能力立意是课改和高考的方向,要由侧重知识的梳理向侧重能力的训练、方法的培养转移。

3、树立新的课程观和教材观。教材不是唯一的资源,要充分利用和优化课程资源。对人教版(知识结构)、岳麓版(材料)、人民版(观点)三个版本的教材要科学处理,统筹兼顾,合理安排,既不能一个版本单打独斗也不能过多增加学生的负担

(1)更新课程内容:一标多本,以课程观取代教材观。

A、三维目标如何体现(教学实践中):强调的是历史课程知识而不是历史教材知识;学生更重要的任务是掌握自主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创新性、实践性、探究性)。

B、考查的内容不一定与教材有关(必修、选修均有)。考查的目标以能力为主,即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考查思路:力求与新课程的教学思路相互衔接,强调对历史学习能力、方法和过程的考查(突出能力立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以解决问题——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课改目标)。

A、依据课程观来命题的一大特点就是考试内容的不确定性(如历史文化常识、历史观;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等)。

B、在新高考中,命题的材料和思路要比命题的内容更重要。

(3)目前新高考的重点与难点:新课程理念如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如何在学科中具体化而不是泛泛而谈(命题不拘泥于教科书,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景,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学会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发展中全局与局部的关系;辩证地认识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联系等)。

4、关注时政,关注社会变革,关注世界形势,加强世界意识,将时政和历史紧密结合。文化常识题游离于考纲内外之间,虽然近三年没有考察,但不能边缘化,应立足于长远,积累于平时一点一滴而不是考前突击或因为难以把握而放弃

5、加强史料的阅读、理解和阐释能力的培养,注重对历史观点的鉴别和比较能力的提高。近六年考查比较能力的题目较多,在培养其他学科能力的同时特别加强对比较题的做题方法的指导和训练。知识的迁移能力、对历史观点的评价和论证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等也需强化。

6、坚定课改信念,扎实复习。对概念的正确理解十分重要,它是学生作出准确判断的前提。

7、加强中国古代史文言文材料的阅读训练,精选古文史料进行拓展阅读和训练,使学生克服畏古文而弃选古代史选考题的情结。

8、要求学生熟练把握历史阶段特征和建构知识体系。

9、教师的引领作用必须突出,当前高考试题历史学科的专业性越来越强,史学研究方法和研究方向对于中学教师来说也需适当关注,复习工作要重点研究如何克服困难、突出重围追求高效。

五.历史复习方法

(1)基础知识与能力并重(夯实基础与四项能力)

(2)联系社会现实 反映时代特点

(3)课程观取代教材观:遵循课标与说明,淡化教材版本

(4)增加乡土气息 体现地方特色

(5)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

(6)注重“新材料、新情景、新视角” 张燕老师所讲主要涉及以下个方面: 第一部分:

一、试卷分析:

1、内容分布

2、知识点分布

3、难度

二、高考试卷中学生出现的主要错误:

1、基础知识薄弱

2、不会利用给定的条件和要求审题

3、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较差

4、表述问题较突出三错误原因分析(1)对知识和能力关系的认识错位(2)教材与复习资料关系错位(3)师生关系错误

(4)长期努力与短期突击关系错误(5)理解知识与记忆知识关系错误 第二部分:高考趋势

1、知识中心向问题中心转移

2、以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

3、大字一统转向大小字并存

4、命题触角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第三部分:备考策略

1、正确处理宏观《课本》与微观《情景》的关系

2、注意详略:提炼主线和概括知识的关系。第四部分:二轮复习的专题

一、政治文明

二、世界潮流中的中国政治现代化

三、现代政治文明

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于曲折发展

五、古代中国社会的经济文明成果

六、世界潮流中的中国社会经济现代化历程

七、世界潮流中西方世界社会现代化

八、中国社会思想发展历程

九、中国社会科技与文化的发展历程

十、近代西方的思想文化与科技

十一、欧美大国的崛起之路

十二、近代列强侵华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

十三、全球视野中的中国与世界

高考历史专题归纳 篇6

时间:45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5·陕西八校联考)西周封建制以宗法制(宗族制)为核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胙土”(授土)和“命氏”(赐姓),由此产生了“氏所以别贵贱”以及“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礼制。这反映出西周封建制()A.强调宗法关系和契约关系的统一性 B.规范以君臣关系为核心的社会行为 C.否定政治权力和经济利益的统一性 D.重视遏制土地私有化的发展态势

解析:本题考查西周时期的分封制以及宗法制。材料强调了分封制、宗法制以及礼乐制度的高度统一,三者共同构成以家国同构为特征、以宗法制为核心的社会关系,而君臣关系是宗法制的核心,答案为B。

答案:B 2.(2015·淮安模拟)2015年中国百家姓排名前十的是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姓氏作为血缘河流的主要标志,朔流而上,往往可以追寻到自己的根祖,追访到自己的故乡。回顾历史,远古姓与氏不同,姓从原始村落或部族名称而来,氏是同姓氏族散居产生的符号。氏以别贵贱,姓以别婚姻。春秋至秦朝,氏与姓已难分辨。造成姓氏不分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平等意识的形成 B.长期战乱打破民族地域界限 C.贵族政治的逐渐没落 D.宗法观念随社会变迁而消亡

解析:依据所学及材料可知,由于贵族政治没落造成姓氏不分,故“氏以别贵贱”失去了现实意义。分析选项,A、B、D三项明显错误,C项符合题意。宗法分封制时代,以姓定血源,以氏分贵贱,贵族一般都有氏,女子称姓,男子称氏。战国中期的著名法家商鞅,又叫 1 做卫鞅、公孙鞅,那是由于商鞅原系卫国公室的子孙,卫是武王弟康叔封地,故商鞅姓姬。氏与名可以联称,但姓往往不与名联称,是后来氏最终演化成姓,并取代原先姓的重要原因。

答案:C 3.(2015·大连一模)有学者认为,分封制是人口的再编组,每一个封君受封的不仅是土地,更重要的是不同的人群。它的实行从内部和外部对原族群的血缘关系进行了大规模的变革。那些姬姓以外的氏族人群,在周人对其亲族子弟及同盟者的分封中被包围、分解、隔绝、控制了。这种族群关系的重新组合()A.有利于文明和文化的共同创造 B.不利于原族群的进一步发展 C.彻底地瓦解了原有的血缘关系 D.使华夏民族得以形成

解析:本题考查分封制的历史作用。材料中所说的这种分割有利于不同氏族之间的文化交融,A项正确。B项理解片面,排除;C、D两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答案:A 4.(2015·武汉二月调研)贾谊说:“古者天子地方千里,中之而为都,输将繇使(辗转运送),其远者不出五百里而至„„秦不能分尺寸之地„„输将起海上而来,一钱之贱耳,十钱之费,弗轻能至也。”贾谊在此主要强调的是()A.分封制下赋税的运输成本相对较低 B.中央集权下租税征收成本大幅增加 C.秦朝的苛政导致民众赋役负担沉重 D.汉初的郡国并行严重威胁中央财政

解析:本题考查秦朝中央集权的弊端。材料大意是:秦朝实行中央集权,地方租税都要转运中央,加之国土面积大,租税的征收成本增加。由此可知,B项正确。A项说法不是材料主要强调的内容。C项不符合材料的意思,可以直接排除。D项与“秦不能分尺寸之地”不符,可以排除。

答案:B 5.(2015·兰州诊断)钱穆先生说:“秦代之中央政府,较之西周武王成王时,其统一性,已远为进步。”其“进步”主要表现在()A.实行分封制

B.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 C.实行郡县制

D.德兼三皇,功过五帝,更号曰“皇帝”

解析:本题考查郡县制度。秦朝废除了分封制,A项错误。秦朝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是为了加强皇权专制,B项错误。西周分封下,诸侯王拥有较大的权力;秦朝实行 郡县制,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命,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C项符合题意。D项为皇帝制度,属于建立皇权专制,可以排除。

答案:C 6.(2015·河北七校联考)汉朝初期,察举只有贤良和孝廉两科;汉武帝时,增加了儒学、明法(即明习、通晓法令)以及德行、学术等科,这一做法的主要影响是()A.规范了选拔的方式 B.修改了选拔的标准 C.改变了选拔的范围 D.提高了选拔的标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汉代的察举制。由材料可以看出,汉朝初期的察举制重视贤良和孝廉,但到汉武帝时又增加了其他科目,这应该是对选拔标准的修改,故选B项。

答案:B 7.(2015·齐鲁名校联考)《汉武帝朝丞相群体研究》一文中指出:“武帝(指汉武帝)朝的丞相群体不同于高祖时的功臣丞相,又不类于昭宣后的学术丞相,武帝朝丞相是汉代丞相的转折。”这里的“转折”是指()A.设立刺史监督丞相和地方官 B.实行中外朝制度

C.设立三公九卿制度限制相权 D.把学术丞相转变为武官丞相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汉时的政治制度。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实行了中外朝制度,答案为B。

答案:B 8.(2015·西安八校联考)范镇上奏曰:“„„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故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中书视民之困,而不知使枢密减兵„„而欲阴阳和,风雨时,家给人足,天下安治,不可得也。”范镇揭示了()A.秦朝丞相制度的弊端 B.唐朝三省六部制分权的优点 C.北宋中央分权制度的弊端 D.明朝废除丞相制度的好处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宋代的中央官制。结合题中关键信息“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等可知,这反映的是宋代二府三司制,故排除A项(秦朝)、B项(唐朝)、D项(明朝),答案为C。

答案:C 9.(2015·沈阳一模)宋仁宗说:“屡有人言朕少断。非不欲处分,盖缘国家动有祖宗故事,苟或出令,未合宪度,便成过失。以此须经大臣论议而行,台谏官见有未便,但言来,不惮追改也。”材料反映了()A.宋仁宗试图修改祖宗之法 B.北宋决策方式的理性成分 C.台谏制度有效制约了相权 D.宋代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宋代的政治运行模式。结合题干材料可知,宋仁宗解释了他“少断”的原因,一是防止自己决策失误,二是大臣、谏官等的参与可以完善政令法规,B项符合题意。A、C两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答案:B 10.(2015·云南一检)有史书记载:“行中书省„„与都省为表里”,“常赋岁钞四百万锭,各省备用之外,入京师者二百八十万锭”,元后期不乏行省“画地统民”之说。上述材料反映了()①行省代表中央治理地方

②行省具有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并重的性质 ③行省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

④行省的设置使元朝中央集权程度高于前朝 A.①③ C.①②③

B.②④ D.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元代行省制度。解答本题需要抓住关键信息“行中书省”“元”。材料表明元代行省代表中央管理地方,行省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但不能体现“地方分权”或“中央集权程度高于前朝”的特点,因此排除②④,答案为A。

答案:A 11.(2015·辽宁五校联考)明史载:明景帝要易储,恐廷议时群臣反对,事前赠阁臣陈循等人白金,又派太监恫吓。这一材料说明()A.官僚制度制约皇权 B.君主专制名存实亡 C.皇帝制度遭到破坏 D.中央集权被严重削弱

解析:本题考查明朝政治制度的特点。由材料可知,明景帝想易储,“事前赠阁臣陈循等人白金,又派太监恫吓”说明皇帝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对大臣威逼利诱,也说明官僚制度对君主权力有一定的约束,故选A项。

答案:A 12.(2015·东北三校一模)《清史稿》中载:“先是世祖亲政,日至票本房,大学士司票拟,意任隆密。康熙时,改内阁,分其职设翰林院。雍正时,青海告警,复分其职设军机处,议者谓与内三院无异。„„至本章归内阁,大政由枢臣承旨,权任渐轻矣。”这说明()A.内阁权力越来越小 B.军机处取代了内阁 C.清朝中央集权加强 D.清初分权思想加剧

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顺治年间,大学士掌握票拟之权,皇帝对他们非常信任,态度深厚亲密。康熙时期,翰林院分割了内阁的权力。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后,又分割了内阁的权力。最后,内阁虽然有草拟诏旨之责,但军国大政主要由军机大臣根据皇帝旨意办理,内阁权力更小。选A。

答案: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13.(2015·北京海淀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期国家的官制是建立在亲贵合一的基础上的,血缘亲族是任官的先决条件,世袭罔替,代代相承。在那种贵族参政、议政、辅政的情况下,官的权力界限也不分明。如西周主管政务的卿事寮可以辅政,也可以将兵作战,也可以主持重要的祭祀大典;而太史寮也可以辅政、将兵。官有一定的分工,但不够清晰严格,这是贵族政治的必然现象。

——韦庆远《中国官制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秦朝的中央官制与西周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二 朱元璋说,“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皇明祖训》)他进一步说,丞相“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而致是欤?抑君怠政而有此欤?”(《敕问文学之士》)而黄宗羲则认为,明朝“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朱元璋和黄宗羲对丞相制度的看法,分别说明他们持这种看法的原因。

材料三 19世纪60年代,地方督抚以平乱起家,较早接触到西方文明,对内外局势有更深刻的感悟,有更强烈的危机意识与变局思想。认识到自强求富及引进西器、设局制造的必要性,地方督抚开始实现思想行为观念上的现代化转变。当传统体制需要变通而中央体制不愿变通之际,改革先从地方做起。晚清督抚势力的兴起,打破了清政府的传统政局,政治权力由中央向地方转移,在当时具有积极意义。

——摘编自李绮《晚清督抚势力与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晚清地方督抚势力崛起的影响?

答案:(1)变化:由西周的按血缘关系世袭贵族担任中央官职,变为秦朝时中央官僚由皇帝任命,职业官僚制度产生;由西周时中央官员的职权分工不明确,变为秦朝时中央的三公分工职权分明。

(2)朱元璋认为:丞相制度导致政治混乱,因为他认为容易出现丞相专权,威胁君主专制权力。

黄宗羲认为:明朝废除丞相导致政治的黑暗,因为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废除丞相不利于制约君主权力。(3)影响:促进洋务运动和近代工业的兴起;削弱专制集权统治;促进了政治和社会变革。14.(2015·太原五中模拟)十八大强调廉政建设,中国古代很早就有廉政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建立了从上至下的比较系统的监察机构,并将这个机构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控之下。秦朝中央监察机构称为御史大夫寺,其最高首脑是御史大夫。御史大夫位居三公之尊,是副丞相,主要职责就是统率监察官员„„御史大夫之下设副职御使丞、御使中丞各一人,统率众多的御使。御使一部分在中央负责日常监察工作,另一部分常驻地方郡一级机构,负责对郡县两级官员的监察,又称监御使、监察使,或简称郡监。„„这样,中央和地方官员,莫不在监察机构的监控之下。秦朝建立了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的垂直的监察系统,这个系统直接向皇帝负责。

——单卫华、赖红卫、张相军《中国廉政文化史》

材料二 宋初统治者认识到官员的俸禄与其廉洁的关系,实行了一项精简官员编制、合并州县、提高官吏待遇的政策。州县官员编制精简后,每位州县官加俸五千钱,之后又不断增加各种额外的津贴。与其他朝代相比,宋朝给予官员的俸禄待遇是最为优厚的。宋代的这种高薪制,对于官员的廉政有正面的保障作用。

——《宋史》

材料三 朱元璋坚持“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的观点,立下了“杀尽贪官”的决心,制定峻法,惩治贪官。《大诰》就是其重典治贪的具体表现。《大诰》中普列各式酷刑,如断手、斩趾、阉割、枭首、凌迟等三十多种。朱元璋还创造“剥皮实草”之刑,凡贪污六十两银子以上者“枭首示众,仍剥皮实草”。朱元璋还建立了厂卫制度,锦衣卫直接绕过国家正常的司法机构进行缉捕、拷问,其主要惩治对象是不法官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的监察制度的主要特点,试分析其出现的背景和目的。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初和明初廉政措施的特点并分析明朝产生这种廉政特点的原因。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当今反腐倡廉应该吸取古代哪些经验教训? 答案:(1)特点:在中央设御史大夫,负责国家监察事务;在地方各郡,设监御使,代表皇帝监察地方官吏;监察系统垂直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直接向皇帝负责。

背景:秦朝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建立后,中央与地方、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一直存在。

目的:澄清吏治,削弱地方势力,巩固统治,维护社会稳定。(2)宋初特点:运用经济手段减员增俸来促进官员廉洁自律。明初特点:反腐败极端化、非理性。

情景交际高考考点归纳与赏析 篇7

【专题导航】

情景交际是大多数省份高考试题每年的必考项目, 其考查方式以应答为主, 提问为辅, 内容主要涉及日常交际应答语、情感态度的表达和日常交际问答。

考点1.感谢与应答

感谢:Thank you very much.Thanks a lot.Many thanks.

应答:That's all right.Thanks for helpingme.You're welcome.That's OK.Not at all.It's my pleasure.Don't mention it.It's nothing.Think nothing of it.Forget it.

【典例1】—Thanks a lot for your book.I found it very interesting.

—______.I'm glad you enjoyed it. (2013年江西卷)

A.All the best B.It is nothing

C.No thanksD.Very well.

【解析】B。根据语境:———非常感谢你的书。我发现这本书非常有趣。———。非常高兴你喜欢。可知考查对感谢的回答, 故选B。

【典例2】—Thank you for the flowers.

—______.I thought they might cheer you up. (2013年江苏卷)

A.That's right B.All right

C.I'm all right D.It's all right

【解析】D。根据句意, 此处为表示感谢的应答语, 选D。A项“那是正确的”, B项“行, 好的”, C项“我很好”, D项“没事, 不要紧, 没关系”。

考点2.道歉与应答

道歉:I'm sorry.I'm sorry to trouble you.I'm sorry to have kept you waiting.

应答:It doesn't matter.That's/It's nothing.Not at all.No problem.

Never mind.That's all right.Forget it.That's OK.

【典例3】—I'm sorry I broken the vase.

—Oh, ______.It wasn't very expensive.

A.you'd better not B.I'm afraid not

C.as you wish D.that's all right

【解析】D。句意:———对不起, 我打碎了花瓶。———哦, 没关系, 它不很贵。根据句子的上下文, 用来应答道歉。其他选项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

考点3.劝告、建议与应答

劝告和建议:

If I were you, I'd如果我是你, 我会……

Have you ever thought of?你是否想过要……?

I recommend/suggest that我建议……

I strongly advise you to我极力主张你……

You really ought to你的确应该……

Why not do?为什么不……?

Why don't you do?你为什么不……?

What/How about doing?……怎么样?

Shall we?我们去……好吗?

Let's, shall we?让我们去……好吗?

肯定的应答:Good idea.That's great.Sounds great.It sounds great.That's fine.Why not?

否定的应答:I'd love to, but...I'm afraidIt's an idea, but..

【典例4】—I'm tired.I'm taking next week off.

—______, honey.You do need a break. (2013年陕西卷)

A.Not so sure B.Forget it

C.Great idea D.No way

【解析】C。根据语境:———我累了。我下周请假。———亲爱的, 你确实需要休息。可知此处回答应表示赞成, 故选C, Great idea (好主意) 。

考点4.请求与应答

请求:May I...?Can I?Could I...?Do you mind if I...肯定的应答:With pleasure.Certainly (Of course) Sure, go ahead.Yes, help yourself.

Of course not, go ahead (回答Do you mind if I...的请求)

否定的应答:I'm afraid not.Better not.I'd rather you didn't.

【典例5】—I'm terribly sorry to interrupt, but may I use your phone?It's rather urgent.

—Yes, ______.

A.with pleasure B.no hurry

C.it doesn't matter D.of course

【解析】D。由前面的Yes可知, 第二个人同意对方用他的电话, 所以用of course。学生可能会误选A, with pleasure意为“乐意帮忙”而这个题是说对方当然可以用他的电话, 所以with pleasure在这儿不合题意。

考点5.应答对方的要求

肯定的应答:All right.I will.

否定的应答:No way.Forget it.

【典例6】—Goodbye, John.Come back again sometime.

—Sure..

A.I did B.I do

C.I shall D.I will

【解析】D。本题根据上句“再见, 约翰。 (欢迎) 找个时间再来。”故选D, 意为:我会的, 我愿意。

考点6.邀请与应答

邀请:Would you like to...?Why don't we...?

肯定的应答:That would be fine.That'svery kind of you.All right.Yes, I'd love to.Itotally agree.

否定的应答:I'd love to, but...Sorry, I can't.I'm afraid I can't.

【典例7】—How about going out for abreak?

—______.We've been working for three hours.

A.Take you time B.It's my pleasure

C.Come on D.I totally agree

【解析】D。句意:———出去休息一下怎么样?———我完全同意。我们已经连续工作了三个小时。Take you time“慢慢来, 别着急”;It's my pleasure“别客气, 不用谢”;Come on“来吧, 加油”;I totally agree“我完全同意”。

考点7.祝愿、祝贺与应答

祝愿、祝贺:Good luck!Best wishes toyou.Have a nice/good time/journey.Congratulations!Happy New Year!Merry Christmas!Happy birthday to you.

应答:Thank you!The same to you.You, too.

【典例8】—I'm going to Venice next week.

—______.Carnival will be held then.Have fun! (2013年天津卷)

A.You're crazy B.You're lucky

C.You'd better not D.You never know

【解析】B。去威尼斯碰上狂欢节, 真是幸运, 故答案选B。

考点8.鼓励、赞扬与应答

鼓励、赞扬:Very good.Well done.

Wonderful.Excellent.Come on.Keep trying.You can do it.

应答:Thank you.OK.I'll try it again.

【典例9】—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iceshow at the Center Theatre?

—______It couldn't have been better.

A.Not really.B.Well done!

C.Congratulations!D.That depends.

【解析】B。———你觉得中央戏院的溜冰表演怎么样?———很棒, 没有比这更好的了。根据It couldn't have been better.可知应选B项“太棒了”。

考点9.提供帮助与应答

主动提供帮助时:Can I help you?Whatcan I do for you?Would you like me to help you?Do you want me toLet me

需要别人帮助时:Yes, please.Thank you for your helpThanks.

不需要别人帮助时:No, thank youthankyou all the same.That's very kind of you, but...

【典例10】—Hey, can I ask you a favor?

—Sure, ______ (2013年浙江卷)

A.here you are.

B.just as I thought.

C.how is it going?

D.what can I do for you?

【解析】D。根据问句“我可以叫你帮一下忙吗?”可知应回答D项 (我能为你做什么呢?) 。

考点10.表示惊奇

惊奇:Really?How come?What a sur-prise!Oh, dear!Good heavens!

【典例11】—You can have a pet dog, but suppose you get bored with it in a few days?______?

—We won't, we promise!

A.Then what B.All right

C.How come D.So what

【解析】A。句意:———你可以养只宠物狗, 但是假如过了几天你厌烦了呢?下一步会怎么样呢?———我们保证不会厌烦的。A项为“下一步会怎样?下一步怎么办?”;B项为“好吧”表示赞同别人的建议;C项为“怎么会呢?”表示惊讶;D项为“那又怎样?”表示对某事不关心或认为某事不重要。根据句意选择A项。

考点11.表示同情

同情:I'm sorry to hear that.Don't worry.What a pity!That's really unlucky.Bad luck.Just my luck.

【典例12】—TV says there will be a storm tomorrow.

—______.I planned to go climbing with my classmates. (2013年安徽卷)

A.I hope so B.I'm afraid so

C.Sounds good D.Bad luck

【解析】D。根据对话内容, “据说明天有风暴, 我计划明天和同学们去爬山。”可知不希望如此, I hope so“希望如此”;I'm afraid so“恐怕是这样”;sounds good“听起来很好”;bad luck“真糟糕, 运气不好”, 故选D。

考点12.表示安慰

安慰:Don't worry.Don't be afraid.Takeyour time.Take it easy.Make yourself at home.It's quite all right.It'll be OK.

【典例13】—I'm sorry I made a mistake!

—______.Nobody is perfect. (2013年全国Ⅱ卷)

A.Take your time B.You're right

C.Whatever you say D.Take it easy

【解析】D。根据后句“人无完人”可知, 前一个人犯错误了, 说话者在安慰他, 要他凡事看开点, take it easy意为“别紧张, 放松些”。

【典例14】—I feel so nervous about the National English Speech Competition tomorrow.

—______. (2013年四川卷)

A.I really envy you

B.Glad to hear that

C.Sounds great

D.Take it easy

【解析】D。第一句话意为:明天我要参加全国英语比赛, 我很紧张。回答时应该叫他不要紧张。A项“我确实嫉妒你”;B项“听到那个我很高兴”;C项“听起来太棒了”;D项“不要紧张”。D项符合语境。

考点13.表示同意

同意:I quite agree.I couldn't agree more.

Exactly.Certainly.Absolutely.Of course.All right.That's a good idea.No problem.I think so.

【典例15】—Are you sure you won't comefor a drink with us?

—______, if you insist. (2013年全国II卷)

A.Not at all B.It depends

C.All right then D.I don't care

【解析】C。根据第二个人的回答, “如果你坚持的话”, 可知应表示勉强赞同, 故选C。

考点14.表示不同意

不同意:Not really.Not exactly.I don't quite agree.I don't think so.I'm afraid not.It's hard to say.Well, that's depend.No way.Of course not.Why bother?

【典例16】—So you gave her your phone?

—______.she said she'd return it to me when she could afford her own.

A.My pleasure B.Not exactly

C.No doubt D.All right

【解析】B。句意:“所以你把你的手机给她了?”“事实上不是, 她说她自己能买得起的时候就把它还给我”。Not exactly表示“不完全如此”。My pleasure“不客气”, 为道谢的答语;No doubt“毫无疑问”;All right“行, 好”均不符合语境。

考点15.表示不在乎

不在乎:So what?Who cares?

【典例17】—Linda didn't invite us to the party.

—______?I don't care.

A.For what B.So what

C.What's on D.What's up

【解析】B。根据后面的句子I don't care.可判断, 此处表示“那又怎么样”, 表示满不在乎或无所谓的态度。A项表示“为了什么”;C项表示“在展览什么”;D项表示“怎么了, 发生什么啦”。

考点16.问候

答语与问候语相同: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Hello/Hi.How do you do?Nice to meet you.

答语与问候语不同:

A:How are you?B:Fine, thank you.And you?或Very well, thank you.

【典例18】—Good morning, Miss Zhang!

—______!

A.Good morning B.Good afternoon

C.Good evening D.Good night

【解析】A。Good morning的回答是Good morning。

考点17.打电话

This is... (speaking) .我是…… (不说Iam...)

May/Can/Could/I speak to, please?请找……接电话好吗?

It ishere.我是……

I'd like to speak to, please.请找……接电话好吗?

Who's that (speaking/calling) ?你是谁? (不说Who are you?)

Can I take a message?你可以留个口信吗? (对方要找的人不在时)

Is that (speaking) ?你是……吗?

Can you give/leave a message?你可以留个口信吗? (对方要找的人不在时)

Isin/there?……在吗?

May I have your telephone number?您的电话号码是多少?

Hold on, please.请稍等。

Hold the line, please.请稍等。

【典例19】—I'm afraid you have the wron number.

—Sorry!______. (2013年辽宁卷)

A.See you later

B.I didn't know that

C.Hold on, please

D.I hope I didn't bother you

【解析】D。根据语境, 拨错了电话号码, 道歉, 故答案选D, 意为“希望没打扰到你”。

考点18.就餐

1.Would you like to have supper with me?你愿意和我一起吃晚饭吗?

2. That would be nice.Let's fix a date.那太好了, 咱们定个日子吧。

3. I'd love to, but my brother is coming.愿意, 但是我哥哥要来。

4. I'd like to invite you to dinner at my flat.我想邀请你到我的公寓吃饭。

5. What would you like to eat/drink?你想吃 (喝) 点什么?

6.What/How about another piece of bread?再来一块面包怎么样?

7.Would you like some more beef?你想再吃点牛肉吗?

8.Do you want to have some chicken?你想吃一些鸡肉吗?

9.I'm full./I've had enough.我饱了。

10.I'd like two eggs and a glass of milk.我想要两个鸡蛋和一杯牛奶。

11.Yes, please, just a little.好的, 只要一点点。

12.Help yourself.请自便。/请随便吃。

13.Make yourself at home.不要客气, 请自便。

【典例20】—Would you like a glass of wine?

—______.I don't drink. (2013年重庆卷)

A.No, thanks B.Yes, please

C.I don't like it D.It's my favorite

【解析】A。根据后边的回答“我不喝酒”, 可知对别人的询问应婉言拒绝, 故答案选A。

【典例21】—This is your order, a hamburgerand an apple pie.______?

—I'll have it here. (2013年安徽卷)

A.Anything else B.Is that OK

C.For here or to go D.Something to drink

【解析】C。根据答句“我就在这儿吃”可知上文很可能是给出了一些选择, 故答案选C。

【难点突破】

突破一:

【典例22】—So kind of you to give a ride to the station.

—______.

A.It doesn't matter

B.Never mind

C.Don't mention it

D.My pleasure

【解析】D。由上句“能驱车带我到车站, 你真是太好了!”可知答案选D项, 意为“愿意为您效劳”;而A项、B项“没关系”均是对歉意的回答;C项“不要再提了”均不合句意, 故排除。

突破二:

【典例23】—I'm sorry I didn't make it to your party last night.

—______, I know you're busy these days.

A.Of course

B.No kidding

C.That's all right

D.Don't mention it

【解析】C。根据空格后的句意“我知道你忙。”可知说话人不在意对方缺席聚会这件事, 故选C。

突破三:

【典例24】—Dad, can we go to the shop?I want to buy some sweets.

—______.Can't you see I'm busy at the moment?

A.Take it easy B.No problem

C.Forget it D.Don't mention it

【解析】C。此处Take it easy“别紧张”;No problem“没问题”;Forget it“算了吧”;Don't mention it“不用谢”。句意:———爸爸, 我们去商店好吗?我想买一些糖。———算了吧。难道你看不出来我现在忙着吗?

突破四:

【典例25】—I need to advertise for a roommate for next term.

—______?Mary is interested.

A.Why bother B.Why not

C.So what D.What for

【解析】A。Why bother“何必多此一举”Why not“为什么不”;So what“那又怎么样呢”;What for“为什么”。由题意可知选A。

突破五:

【典例26】—I have just got my driver's license.

—______!

A.Good luck B.That's right

C.Just so-so D.Congratulations

【解析】D。由前句“我刚刚拿到驾照”可知, 对方需对其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Congratulations!“祝贺”符合句意。Good luck“祝你好运”;That's right“对啊”;Just so-so“一般般啦”, 表示程度一般, 没有那么好。

突破六:

【典例27】—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hisweekend?

—______.If time permits, I may go to Shanghai with my friends.

A.Don't mention it B.It doesn't matter

C.Forget it D.It depends

【解析】D。根据空格后的句意“如果时间允许, 我可能与朋友到上海去。”可知说话者不确定, 要看时间是否许可, 可见是It depends。

【巩固与提高】

1.—I'm terribly sorry to have put you through so much trouble.

—______.I know you didn't mean to.

A.Forget it B.No trouble

C.All right D.You're welcome

2.—The girl looks so beautiful.Is she a model or a film star?

—______.She's a nurse.

A.You bet

B.Forget about it

C.Far from it

D.Whatever you say

3.—Can I have an apple, Uncle Pal?

—______.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

A.It doesn't matter B.It's a deal

C.You're welcome D.Help yourself

4.—Would you like to go out to play basketball with me?

—______, but I should finish my homework first.

A.It's hard to sayB.You're welcome

C.I'd love toD.You're right

5.—I'll go to France for a holiday nex month.

—Great!______!

A.Good luck

B.Best wishes

C.Glad to see you again

D.Have a good time

6.—Please inform Tom of the exact time o the arrival of the plane.

—______?He will come here tonight.

A.Why botherB.Why not

C.So whatD.What for

7.—I wonder if I could make a living by writing.

—______?

A.Who cares

B.How dare you

C.For what

D.Why not take a chance

8.—Have you paid?What's my share of the bill?

—______.It wasn't very much.

A.Don't worry about it

B.It's my share

C.None of your business

D.It's up to you

9.—We need three single rooms for the firs week in June.

—______.The hotel's not busy then.

A.No problemB.Don't bother

C.Never mindD.It doesn't matter

1 0.—Are you going to Tom's birthday party?

—______.I might have to work.

A.It dependsB.Thank you

C.Sound greatD.Don't mention it

1 1.—If I work hard at my lessons from now on, can I do well in them?

—Sure.______.

A.All rivers run into sea

B.Every day is not Sunday

C.Better late than never

D.Practice makes perfect

12.—Bad weather!Do you think the rain will stop soon?

—______I want to play baseball outside.

A.I hope so.B.I don't mind it.

C.No problem.D.Not at all.

13.—I will go to the countryside to see my grandmother this afternoon, so I can't go swimming with you.

—______

A.It's my pleasure.

B.You are welcome.

C.That's a pity.

D.Sure, I am.

14.—I'm going to spend my summer holiday in Hawaii.

—What a lucky boy!______And don't forget to send me a postcard.

A.That sounds good.

B.Have a good time!

C.Good luck!

D.Can I go with you?

15.—Could I park my car here, Madame?

—______.You see, there's much traffic here.

A.Never mind B.You'd better not

C.Of course not D.Yes, please

16.—It is said in the brochure that the hotel is a comfortable one with a wonderful sea view.

—______In fact, it is half a mile away from the sea.It is really noisy.

A.That's their story.B.You've got it.

C.Come off it.D.It's my pleasure.

17.—I visited the Museum of London last Sunday.

—______Why didn't you tell me earlier?

A.You did?B.I hope so.

C.Have a good time.D.It's kind of you.

18.—I'm too nervous to give a talk before so many people.

—______, Maria.You can do it.

A.Take care B.Of course

C.Take it easy D.Help yourself

19.—Thanks for taking my friends and me out tonight.

—______.

A.Don't worry

B.You are welcome

C.That's a good idea

D.I'm afraid not

20.—It's reported that tomorrow will be fine.Shall we go out for a picnic?

—______.

A.Sounds great B.Good luck

C.Have fun D.Take it easy

【答案与解析】

1.A。句意:———很对不起, 给你找了这么多麻烦。———没关系, 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Forget it意为“没关系, 不必在意”, 符合语境。

2.C。句意:———那个女孩看起来那么漂亮, 是模特还是电影明星?———远非如此。她是一个护士。根据语境, 她是名护士, 说明此处是否定回答。故选C。You bet“当然, 真的, 的确”;Forget about it“这不算什么”, 可用来回答感谢。

3.D。An apple a day keeps暗示同意对方吃一个苹果, 因此选D。It doesn't matter“没关系”;It's a deal“一言为定”;You're welcome“不客气”;Help yourself“请便, 请随便吃”。

4.C。Would you like to do sth?用于征求对方的意见或建议, 意为“你乐意去……吗?”, 若接受对方的请求, 常用Yes, I'd love/like to.作答。故选C。

5.D。Good luck意为“祝你好运”;Best wishes意为“最好的祝愿”;Glad to see you again意为“再次见到你很高兴”;Have a good time意为“祝你玩得高兴”。根据句意“下个月我将去法国度假。”“好极了, 祝你玩得高兴!”, 所以选D。

6.A。句意:———请告知汤姆飞机抵达的确切时间。———何必呢?他今晚会来这里的。根据语境He will come here tonight.可知“不必麻烦通知汤姆飞机到达的准确时间”, 故选A。

7.D。根据上一句“我在想我能否靠写作为生”, 接下来一定是在答复对方“可以试一试”, 故选D。

8.A。句意为“你付钱了吗?我的那份账单是多少?”“不用担心, 这不是很贵的。”由题意知其他选项不符合句意, 故选A。

9.A。No problem“没问题”;Don't bother.“别打扰”;Never mind.“没关系”;It doesn't matter.“没关系”由题意可知选A。

10.A。句意:———你要去参加汤姆的生日聚会吗?———看情况而定。我可能得工作。根据回答的后半句推测句意选A。C为“听起来不错”, 用于接受某人的提议;D为“不用提了”用于回答别人说thank you。

11.C。句意:———如果从现在开始认真学习, 我能做得很好吗?———当然可以。迟到总比没做好。根据表达肯定的答语“Sure”来判断, 本题选C项。All rivers run into sea意为“条条江河归大海”;Every day is not Sunday意为“好景不常在, 好花不常开”;Better late than never意为“迟到总比没到好”;Practice makes perfect意为“熟能生巧”。

1 2. A。句意:———天气太糟糕了!你认为雨水很快就要停止吗?———我希望如此。我想去外面打棒球。根据题干信息I want to play baseball outside.可知说话人希望雨能停下来, 故A项符合句题。

1 3. C。It's my pleasure意为“没什么, 乐意效劳”;You are welcome意为“不客气, 不用谢”;That's a pity意为“那很可惜, 遗憾”;Sure, I am意为“当然, 我是”, 由题意可知选C。

1 4. B。句意:———暑假我准备去夏威夷度假。———你真幸运!祝你玩得高兴。还有别忘了给我寄一张贺卡。根据句意可以判断“对于别人的度假要表示祝愿‘玩得高兴'”。故选B。

1 5. B。Never mind“别介意, 别往心里去”, 表示劝解。You'd better not“最好不要”, 表示建议。Of course not“当然不”, 表示严词拒绝。Yes, please.“好吧, 你请”表示同意。根据题干信息You see, there's much traffic here.可知选B项。

16.A。句意:———小册子上说那家宾馆非常舒服, 还能看见美丽的海景。———那只是他们的故事。事实上, 那宾馆距离大海有半英里远。那里很吵闹。根据空格后的持反对意见的语境, 本题选A意为“那只是他们的故事”, 不是事实。You've got it.“你明白了”;Come off it.“别装蒜啦”;It's my pleasure.“不用谢”。

17.A。句意:———我上个星期日参观了伦敦博物馆。—真的?你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根据题干信息Why didn't you tell me earlier?可知选A。

18.C。take care意为“当心”;of course意为“当然”;take it easy意为“别紧张”;help yourself意为“随便吃”;由答语句子“You can do it.”可知在鼓励Maria, 故选C。

19.B。Don't worry“别担心”;That's a good idea“那是一个好主意”;I'm afraid not“我恐怕不能”。应答对方感谢语, 用You are welcome“不客气”。

20.A。句意为“明天天气很好。我们去野餐吗?”可知, 问句是在提出建议故用Sounds great.回答, 表示同意对方的建议。

高中生物显微镜实验专题归纳 篇8

一、显微镜的使用及知识拓展

1使用

(1)取镜与安放

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的前方稍偏左。

(2)对光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一

(3)低倍镜观察

把所要观察的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标本为止(此时实验者的眼睛应当看物镜头与标本之间,以免物镜与标本相撞);左眼看目镜内,同时反向缓缓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到物像为止,再稍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4)高倍镜观察

移动装片,在低倍镜下使需要放大观察的部分移动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移走低倍物镜,换上高倍物镜;缓缓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调节光圈,使视野亮度适宜。

2知识拓展

(1)显微镜总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数×物镜放大数,该放大倍数指的是长度或宽度,而不是面积和体积。

(2)视野的大小与放大倍数成反比,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小,看到的范围越小,视野越暗;所以在用高倍镜时,必须移动标本才能看清其他部位,并使用凹面反光镜、大光圈或增强光源,以改善视野亮度,从而使物像明亮清晰。

(3)观察任何标本先用低倍镜观察。

(4)物镜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成正比,目镜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成反比。

(5)视野中某观察对象位于左下方如何移动到中央,应将装片或切片向左下方移动,也就是同向移动。

二、细胞质的流动(整个过程均为活体)

1细胞质流动是一种生命现象,随着细胞质基质的运动,悬浮在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等细胞器也会运动。细胞质的流动受细胞的代谢状况和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增强细胞代谢作用的因素,如适宜的光照、温度、PH、生长素等,都可以促进细胞质的流动。反之,不利的环境变化和某些化学药品,如麻醉剂等,则可抑制细胞质的流动。2实验材料最好用黑藻幼嫩的叶片。注意必须选活体材料,且要典型的,不同的植物细胞质流动速度是不同的,而实验时间有限,加之人眼在观察显微镜时也会疲劳,因此必须选细胞质流动速度较快的植物,并且在观察前,最好寻找靠近叶脉部位的细胞进行观察,因为此处水份供应充足,容易观察。3为了提高细胞质的流动性可以在阳光或灯光下放置15-20分钟、提高水温(20-25℃),切伤一小部分叶片。4观察的材料要始终浸在载玻片上的水滴中,水分过少时要及时添加。5细胞质可朝一个方向流动,也可朝不同的方向流动。6细胞质流动与新陈代谢有密切关系,呼吸越旺盛,细胞质流动越快,反之,则越慢。

三、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先活后死)

1材料用洋葱根尖。2步骤:取材——解离——漂洗——染色——压片。3取材时应取根尖2-3mm,现做时不用固定,反之需固定,用一份冰醋酸与三份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配制固定液。4解离是为了让细胞相互分离,时间过短,细胞不易压散,时间过长,细胞容易被压碎,影响染色。5漂洗时用清水就可,约用10分钟,目的是洗去材料中的盐酸,以利于染色。6染色主要是使染色体着色,用0.02g/mL的碱性染料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染色3-5分钟。7压片的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容易在显微镜下观察,一般压片压到使标本呈显云雾状效果最好。8观察时,先在低倍镜下找到排列紧密的正方形细胞(分生区),再注意找正分裂的细胞,移到视野中央,然后换高倍镜。9观察到的间期数最多,中期最少,因为间期时间最长,中期时间最短。

四、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整个过程均为活体)

上一篇:城管局法治惠民项目实施方案下一篇: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