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概况

2024-04-29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概况(通用8篇)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概况 篇1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陶岔闸引水,经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沿唐白河流域和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开挖渠道,在河南省郑州市附近通过隧道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自流到北京、天津。输水干渠全长1273公里,向天津输水干渠长154公里。年调水规模130亿立方米。

工程简介

重点解决北京、天津、石家庄等沿线20多座大中城市的缺水,并兼顾沿线生态环境和农业用水。中线工程分二期实施,第一期工程建设主要目标: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从丹江口水库自流引水,到北京天津。中线一期工程平均每年可调水95亿立方米。同时为减少中线从丹江口水库调水后对汉江中下游的影响,修建引江济汉等四项生态建设工程。中线工程的前期研究工作始于50年代初,40多年来,长江水利委员会与有关省市、部门进行了大量的勘测、规划、设计和科研工作。1994年元月水利部审查通过了长江水利委员会编制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并上报国家计委建议兴建此工程。水量供水

中线工程可调水量按丹江口水库后期规模完建,正常蓄水位170米条件下,考虑2020年发展水平在汉江中下游适当做些补偿工程,保证调出区工农业发展、航运及环境用水后,多年平均可调出水量141.4亿立方米,一般枯水年(保证率75%),可调出水量约110亿立方米。

供水范围主要是唐白河平原和黄淮海平原的西中部,供水区总面积约15.5万平方千米。因引汉水量有限,不能满足规划供水区内的需水要求,只能以供京、津、冀、豫、鄂五省市的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为主,兼顾部分地区农业及其他用水。

工程布置

南水北调中线主体工程由水源区工程和输水工程两大部分组成。水源区工程为丹江口水利枢纽后期续建和汉江中下游补偿工程;输水工程即引汉总干渠和天津干渠。水源区工程

丹江口水利枢纽续建工程

丹江口水库控制汉江60%的流域面积,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408.5亿立方米,考虑上游发展,预测2020年入库水量为385.4亿立方米。丹江口水利枢纽在已建成初期规模的基础上,按原规划续建完成,坝顶高程从现在的162米,加高至176.6米,设计蓄水位由157米提高到170米,总库容达290.5亿立方米,比初期增加库容116亿立方米,增加有效调节库容88亿立方米,增加防洪库容33亿立方米。

汉江中下游补偿工程

为免除近期调水对汉江中下游的工农业及航运等用水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需兴建:干流渠化工程兴隆或碾盘山枢纽,东荆河引江补水工程,改建或扩建部分闸站和增建部分航道整治工程。

输水工程

总干渠

黄河以南总干渠线路受已建渠首位置、江淮分水岭的方城垭口和穿过黄河的范围限制,走向明确。黄河以北曾比较利用现有河道输水和新开渠道两类方案,从保证水质和全线自流两方面考虑选择新开渠道的高线方案。

总干渠自陶岔渠首引水,沿已建成的8千米渠道延伸,在伏牛山南麓山前岗垅与平原相间的地带,向东北行进,经南阳过白河后跨江淮分水岭方城垭口入淮河流域。经宝丰、禹州、新郑西,在郑州西北孤柏咀处穿越黄河。然后沿太行山东麓山前平原,京广铁路西侧北上,至唐县进入低山丘陵区,过北拒马河进入北京市境,过永定河后进入北京市区,终点是玉渊潭。总干渠全长1241.2千米。

总干渠沟通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需穿过黄河干流及其他集流面积lO平方千米以上河流219条,跨越铁路44处,需建跨总干渠的公路桥571座,此外还有节制闸、分水闸、退水建筑物和隧洞、暗渠等,总干渠上各类建筑物共936座,其中最大的是穿黄河工程。天津干渠穿越大小河流48条,有建筑物119座。

穿黄河工程

总干渠在黄河流域规划的桃花峪水库库区穿过黄河,穿黄工程规模大,问题复杂,投资多,是总干渠上最关键的建筑物。经多方案综合研究比较认为,渡槽和隧道倒虹两种型式技术上均可行。由于隧道方案可避免与黄河河势、黄河规划的矛盾,盾构法施工技术国内外都有成功经验可借鉴,因此结合两岸渠线布置,推荐采用孤柏咀隧道方案。

穿黄河隧道工程全长约7.2千米,设计输水能力500立方米/秒,采用两条内径8.5米园形断面隧道。

进展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于2003年2月30日开工,目前已经开工的中线北京石家庄段应急供水工程开工建设7个单项工程,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其中北京永定河倒虹吸工程已经基本完工。

自1952年以来,长江水利委员会几代技术人员始终不渝地坚持开展中线工程的勘探、测量、规划与设计工作。1987年提出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规划报告》,1991年对此报告进行了修订;1992年提出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1995年国家环保局审查并批准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995~1998年,水利部和国家计委分别组织专家对南水北调工程进行了论证和审查,同时对中线工程丹江口大坝加高和不加高的多个方案进行了补充研究。新世纪伊始,根据我国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以及水资源的变化,长江委按照“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以科学、严谨、求实的态度,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再一次对中线工程规划进行了修订。

截至2009年6月底,已累计下达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投资589.7亿元,累计完成投资314.3亿元,其中东、中线一期工程分别累计完成投资57.8亿元和256.4亿元,分别占东、中线在建设计单元工程总投资的71%和52%。

规划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整个南水北调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大坝按正常蓄水位170 m加高可以减少弃水,增加供水,改善供水过程,提高汉江中下游防洪标准,但需要移民25万人。规划近期从汉江丹江口水库引水,年均调水量95亿立方米,工程大体上在2010年以前建成;后期进一步扩大引汉规模,年均调水量达到

130亿立方米,工程预计在2030 年完成;远景从长江三峡调水。

工程首先将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利用新开的人工渠道(局部管道)输水。输水总干渠自丹江口水库陶岔渠首引水,在方城垭口穿江淮分水岭,从郑州西边的孤柏嘴处过黄河,之后大体平行于京广铁路(位于京广铁路以西),北上至北京团城湖,天津干渠从河北省徐水县西黑山处分水至天津外环河。输水工程全长1421公里,其中引水渠首至北京长1267公里,天津干渠长154公里。输水工程与河流全部立交,北京段、天津段局部采用管涵。

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后,将有效提高汉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洪能力。丹江口大坝加高后主汛期防洪库容将由77亿立方米增加到110亿立方米,再遇1935年洪水,汉江中下游地区基本不分洪,可以解除江汉平原的一大心腹之患。

优势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

一是适时供水调度安全可靠。丹江口水库具有巨大的调节能力,主汛期除保证防洪外,调节库容达98亿立方米,汛后达190亿立方米。总干渠两侧已建成大量的水库,可以承担“充蓄”调节和“补偿”调节的任务,另有瀑河水库作为“在线”调节水库。通过总干渠并采用已有成熟经验的现代化控制技术和先进的调度管理手段,可确保供水调度安全可靠。

二是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总干渠位于平原的西部,居高临下,控制范围广。与受水区已建成的水利工程连接简单,供水调度灵活机动。

三是具有丰富的水源后备。中线工程近期、后期从丹江口水库引水,远景视需要可以从长江三峡引水。

技术

为了减少移民数量,有的专家提出了丹江口水库大坝按正常蓄水位161m加高,解决汉江中下游防洪问题,所减少的北调水量,从三峡库区大宁河抽水补源的方案;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的一些专家,提出从长江三峡库区的支流小江抽水“入渭、济黄、北调”的设想。移民安置一直是影响中线工程决策的重大问题,总体规划认为中线的水源,历来都是先引汉后引江,从长江三峡水库引水是中线工程的后续水源,可在今后进一步分析研究,不影响丹江口水库当前按照170 m正常蓄水位加高大坝。目前 所提的几种代表性方案,其工作深度无法与现在的东、中线比较,不能作为近期决策的依据。今后继续研究后,可以作为四横三纵总体布局的补充。经过反复研究,总体规划仍按丹江口水库大坝一次加高建设,移民分期分批安置。

穿黄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穿越黄河的关键性工程,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总工期中的控制性项目。穿黄工程位于郑州市以西约30km处,总长19.30km。穿黄工程由南、北岸渠道、南岸退水建筑物、进口建筑物、穿黄隧洞、出口建筑物、北岸新老蟒河交叉工程,以及孤柏嘴控导工程等组成。穿黄隧洞长4.25km,双洞平行布置,隧洞内径7.0m,采用盾构法施工。该工程总投资31.37亿元,总工期为56个月,于2005年9月开工,计划2010年3月竣工。

意义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一项“南北双赢”的伟大工程,它的重要作用必将随着历史的推进而不断呈现出来。“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保护汉江中下游的水环境。

中线工程对保护汉江中下游的水环境同样也起到积极的作用。规划在汉江流域兴建的四大工程——汉江干流上的兴隆枢纽、从沙市到沙洋的引江济汉工程、对航运受影响的河段实

施整治工程、对引水受影响的涵闸和泵站实施改造工程,不但将调水的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而且“引江济汉”工程使得兴隆以下河段枯水期流量显著加大,预计可以基本消除汉江发生曾严重威胁武汉等城市供水安全的春季“水华”现象。中线工程的总干渠不仅是一条“清水长廊”,也是一条“绿色长廊”。总干渠不经过崇山峻岭,施工条件优越,对环境的影响小。沿线河流均与总干渠立体交叉,可保证水质。同时,在丹江口水库水量充沛的时候,可以方便地将水放入当地河流中,以改善河道的水环境。此外,中线工程还将带动绿化、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业的发展,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生态工程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一项宏伟的生态工程。中线工程受水区现状年均缺水量在60亿立方米以上,经济社会的发展不得不靠大量超采地下水维持,从而造成地下水大范围、大幅度下降,甚至部分地区的含水层已呈疏干状态。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后,近期年均调水量95亿立方米,后期根据需要进一步扩大调水规模,可使受水地区的缺水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生态环境将有显著改善。

经济工程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一项良好的经济工程。按2000年末价格计算,中线工程总投资约920亿元。这些投资的40%将转化为消费资金,这对于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将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根据投资的乘数效应,中线工程的兴建,将拉动建材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业以及第三产业的发展。中线工程还将带动南方调水区、调水沿线地区、北方受水区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建设节水型工业、节水型农业和节水型社会。

中线工程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般要求,结合水资源调配的公共特性,构建其建设与管理体系,从而保证建设的顺利进行,建成后的良性运营。按照“政府宏观调控、市场机制运作、用水户参与管理”的原则,中线工程将成立“中线工程水源公司”和“供水有限责任公司”。水源公司负责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及以后的运行管理,并卖水给供水公司;供水公司负责总干渠工程的建设及以后的运行管理,并将水卖给分水口以下的用水户协会。社会工程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一项积极的社会工程。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需移民30万人,这是工程建设最大的难点,但同时也是解决库区环境容量严重不足、居民生活贫困的重大机遇。据有关方面估计,即使不建中线工程,也需要将库周约10万人外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库区脱贫的问题。兴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将30万移民中的绝大多数外迁到居住和生存条件较好的地方安置,将大大改善库周的生态环境,并提高移民的生活水平。中线工程建成后,沿线城市居民优质饮用水能够得到保证,干旱年份一些城市将不再出现“水荒”现象。对于数百万长期饮用高氟水、苦咸水和其他含有害物质的深层地下水的当地农民来说,中线工程将从根本上改善其饮水质量。

效益

中线工程可缓解京、津、华北地区水资源危机,为京、津及河南、河北沿线城市生活、工业增加供水64亿立方米,增供农业30亿立方米。大大改善供水区生态环境和投资环境,推动我国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概况 篇2

1.工程概况: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委托河北省建设管理的项目共划分为6个设计单元工程。分别为滹沱河倒虹吸工程、唐河倒虹吸工程、釜山隧洞工程、古运河枢纽工程、河北段其他工程及生产桥工程。共划分15个监理标段, 53个施工标段。

2003年12月30日, 滹沱河倒虹吸工程率先开工, 标志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进入实施阶段。2004年9月1日唐河倒虹吸和釜山隧洞工程开工。2005年5月古运河枢纽工程开工建设。河北段的其他工程, 于2006年3月完成土建工程招标工作, 施工单位陆续进场, 10月份全面开工建设。2007年底滹沱河倒虹吸工程、唐河倒虹吸工程、釜山隧洞工程主体工程完工, 2008年4月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具备临时通水条件。2008年3月通过临时通水项目法人验收、4月通过临时通水技术性初步验收, 5月通过国调办临时通水验收。

2008年9月18日黄壁庄水库开闸放水, 9月28日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举行通水仪式, 正式开始向北京应急调水, 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已经投入运行。

2.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验收规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为确保把南水北调工程建成优质工程、实现“四个一流”的建设目标, 建立完善了建管单位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设计单位服务、政府质量监督相结合的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工程自开工建设以来, 参加各方坚持以工程建设为中心, 结合工程建设实际, 不断改进和加强质量管理工作, 抓质量制度建设、完善健全质量管理运行体系、抓措施落实确保工程质量, 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积极开展质量检查、巡查和隐患排查治理以及教育培训等活动, 质量管理处于受控状态。

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工程中使用的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有《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 (SL176-2007)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01)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TGF80-2004) 、《渠道混凝土衬砌机械化施工质量评定验收标准 (试行) 》 (NSBD8-2007) 等。

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工程执行的验收规程有:水利部《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 (SL223—2008) 、《南水北调工程验收管理规定》 (国调办建管[2006]13号) 、《南水北调工程验收工作导则》 (NSBD10-2007) 、《南水北调工程验收安全评估导则》 (NSBD9-2007)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渠道工程施工质量评定验收标准 (试行) 》 (NSBD7-2007) 、《南水北调工程外观质量评定标准 (试行) 》 (NS-BD11-2008) 、《公路工程竣 (交) 工验收办法》《国家重大项目建设档案验收办法》《南水北调东、中线第一期工程档案管理规定》等。

3.工程质量验收评定情况。工程质量情况:由河北建管局负责建设管理的项目包括古运河枢纽工程、滹沱河倒虹吸工程、唐河倒虹吸工程、釜山隧洞工程、河北其他段工程、生产桥工程等。工程实体质量总体稳定、良好。

执行验收程序情况:工程验收程序按照《南水北调工程验收工作导则》《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 (SL223—2008) 、《公路工程竣 (交) 工验收办法》的要求执行。

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 是在施工单位三级检查检测自评合格的基础上, 由监理单位核定。重要隐蔽工程和关键部位单元工程质量, 施工单位初检合格、监理单位抽检后, 由设计、施工、监理、质量监督、项目建设管理等单位组成联合小组检查核定其质量等级, 并报质量监督机构核备。

分部工程质量等级评定:分部工程质量等级, 先由施工单位自评, 再由监理单位复核, 最后由建设管理单位认定。分部工程验收的质量结论由建管单位报南水北调工程河北质量监督站核备。

分部工程验收:由监理单位主持, 建设、监理、设计、施工单位代表成员组成验收工作组进行, 并邀请质量监督机构成员参加。验收后及时将“分部工程验收签证书”报质量监督机构进行了核备。

单位工程验收:已完成滹沱河倒虹吸工程、唐河倒虹吸工程、釜山隧洞工程、古运河枢纽工程、河北段其他工程5个设计单元工程的单位工程验收。单位工程验收由河北建管局组织并主持, 中线建管局、河北建管局、设计、监理、施工等单位代表成员共同组成验收工作组。南水北调河北质量监督站、河北省南水北调办作为验收监督管理部门派员参加会议, “单位工程验收鉴定书”已报质量监督机构核备。

合同项目完成验收:滹沱河倒虹吸工程、唐河倒虹吸工程、釜山隧洞工程、古运河枢纽工程、河北段其他工程5个设计单元工程的合同项目完成验收已全部完成。

设计单元项目法人验收:滹沱河倒虹吸工程、唐河倒虹吸工程、釜山隧洞工程、古运河枢纽工程4个设计单元工程的设计单元项目法人验收已全部完成。

二 工程验收的特点和结论

南水北调工程验收分为施工合同验收、阶段验收、专项验收与安全评估、设计单元工程完工 (竣工) 验收、单项 (设计单元) 工程通水验收、南水北调办和国家及行业规定的有关专项验收、南水北调工程竣工验收。

施工合同验收包括分部工程验收、单位工程验收、合同项目完成验收以及合同约定的其他验收。阶段验收包括临时通水技术性初步验收、临时通水阶段验收。专项验收与安全评估, 工程专项验收包括水土保持工程验收、环境保护工程验收、安全设施验收、消防设施验收、征地补偿与移民安置验收、工程建设档案验收以及其他专项验收。设计单元工程完工 (竣工) 验收, 可分两个阶段进行, 即先进行技术性初步验收, 再进行完工 (竣工) 验收。

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工程线路长、建筑物种类多, 既有水利工程的水工建筑物、渠道等, 也有桥梁、道路, 还有房屋建筑、电气、机电工程等。工程验收既有执行水利行业标准规程, 又有执行公路交通行业标准规定和房屋建筑标准规定等。

三 工程验收工作中的主要问题

桥梁验收存在问题如下:

1. 按交通部门验收的桥梁, 部分急需进行交工验收, 质量监督部门先进行有关实体检测, 提供检测报告而后进行交工验收。

按水利标准验收的交通桥资料转化有困难, 主要是水利施工评定与公路交通施工评定检测项目要求不一样, 部分资料转换较麻烦。

2. 桥梁项目划分方面:

桥梁项目划分情况不统一, 但已由质量监督部门核准批复。主要分为以下4种情况: (1) 将一座桥划分为一个分部工程的; (2) 将几座桥划分为一个分部工程的; (3) 根据中线局150号文件规定, 2007年10月14日以后开工的桥梁, 将一座桥划分为一个单位工程的; (4) 各监理标段项目划分不统一, 交通桥按照水利规范划分, 生产桥按照交通规范划分。

3. 验收组织程序方面:

(1) 交通桥按照水利规范划分, 已同大型建筑物及渠道主体由监理单位组织验收了单元工程、分部工程, 建设管理单位组织了部分单位工程以上的验收, 均未邀请交通部门参加。 (2) 生产桥部分分部工程已由监理单位组织验收完毕, 单位工程还验收时, 邀请交通部门参与验收, 为将来交工做准备。 (3) 桥梁验收按水利规程评定验收的, 工程实体只有评定“合格”“优良”之分。按公路工程评定验收的, 对工程实体、质量监督部门要进行检测, 并出具检测报告, 才能进行评定验收。已与交通部门进行过质量沟通的严格按照交通部门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执行。必须由质量监督部门检测合格后, 方可进行交工验收。

4. 验收资料方面:

(1) 交通桥验收资料是按照水利验收规范的资料要求整编的, 且大部分分部工程已验收完毕。 (2) 生产桥验收资料是按照交通规范的资料要求整理的, 生产桥的基础资料齐全; (3) 存在问题:交通桥分部工程验收的资料未按照交通验收规范的资料验收要求整理, 为将来交工的需要, 建议中线局与河北省交通系统协商资料是否转换, 怎样转换 (因水利评定资料与公路评定资料要求检测项目不大一样) , 以便于交工验收。

四 工程资料整编

质量资料记录、管理情况:各工程建设部按档案归档要求, 对质量管理过程文件建立了完整的质量管理资料档案。主要有:上级质量管理文件和批示、质量管理发文、监理和施工单位质量文件审批记录、设计变更审批和转发过程文件, 质量专题会会议纪要、质量检查通报文件、各工程建设部组织工程验收和质量缺陷处理过程文件, 原材料、中间产品和工程实体抽检报告等。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为何延期 篇3

中线、东线的单项工程将全部动工,“南水北调工程将进入一个新阶段。”中国工程院院士、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长江委”)总工程师郑守仁告诉《瞭望望东方周刊》。

长江委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技术总负责单位,郑守仁同时任南水北调专家委员会工程技术及质量检查专家组组长。

工程的全面启动,源于2008年10月21日中央批准东、中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总报告(以下简称“可研总报告”)“投资、工期正式纳入国家计划,这才可以全面开工。”郑守仁解释说。

此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已于21303年12月30日开始单个项目建设,而整体项目建议书和可研总报告则同步进行。

根据2002年国务院批复的《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中线一期工程调长江水入京的时间预定在2010年。2008年10月31日,国务院南水北调建设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则根据可研总报告,将工期明确为“2013年主体工程完工,2014年汛后通水”。

率先于2002年12月开工的东线一期工程,原定2007年通水的计划,也后调至2013年。

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国调办”)在这次会议后便发布了工期延后的消息,但直到2009年4月,北京市水务局负责人的相关讲话才引起了公众的关注。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了解到,中线工程开工5年后完成的这份可研报告,在工期、总投资、环保、移民等方面都有较大调整。“国调办”负责人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解释了其原因:对方案“深入论证优化比选,以保证工程质量、控制工程成本”。

前期论证终告完成后,这个史诗般的大工程,会在2009年真正走上轨道。而随着工程的全面实施,调整与变数仍然可能存在。

创新性建设办法

按照总体规划,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长江支流汉江的丹江口水库引水,通过12130多公里长的总干渠,跨越江、淮、黄、海四大流域,通人北京、天津。

一般来讲,大型水利工程的规划阶段和实施阶段在时间上有比较明确的分界,如三峡工程、小浪底工程等,在实施阶段前全部或基本完成规划阶段的各项设计任务:完成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技术实施设计等,才会开工。

而在2002年国家批复《南水北调总体规划》时,北方地区尤其是京津冀地区水资源短缺形势日益严峻,当时有声音希望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能完成调长江水入京。

南水北调为此采取了创新性的建设办法:先制订“总体设计方案”,然后在此基础上做单项工程的规划设计,使建设周期较长、作用关键的控制性工程陆续开工。与此同时,完成整个工程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

一本水利专业刊物刊文显示,行政上负责工程设计规划的水利部南水北调规划设计管理局负责人,在布置2004年工作时说,虽然南水北调的前期工作已经进行了50多年,有一定基础,但是由于规划思路的变化、规划方案的调整和设计阶段的不同,过去的规划设计成果已不能完全适应需要,许多工作需要从头开始。

他认为,要在短时间内提交各单项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成果,设计周期严重不足,审查周期被迫压缩,设计质量和进度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经过工程技术人员反复分析论证,提出了编制总体设计方案的工作思路。”

不过,水利部的一位副部长在2004年的南水北调工程前期工作会议上曾表示,从总体上讲,前期工作还不能完全满足单项工程开工建设的要求。

最终,本来列入2003年开工计划的7个单项工程,当年仅有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在这一年的倒数第二天开工。中线实现了开工零突破。

总投资预算的较大调整

在单个项目陆续开工后,2005年国家发改委“发改农经[2005]922号”文件正式批复了中线一期工程的总体项目建议书,前期工作推进到可研总报告阶段。

郑守仁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可研总报告原本预计在2006年完成所有审批,但由于一直未得到最后批复,中线全面开工时间延后了两年。

据本刊记者了解,中线一期可研总报告由长江委下属的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编制,于2005年2月5日完成,随后在水利系统内部进行审查和修编。

2006年2月起,受国家发改委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组织专家,对中线一期工程可研总报告进行预评估。不久,咨询评估报告上报国家发改委,以供决策取舍。

2005年初的可研总报告中,通水目标仍为2010年;而2006年的咨询评估报告,已提出2010年不太可行;到2008年3月“国调办”负责人向中央汇报工程进展时,基本确定工期将进行比较大的调整。

可研总报告中,中线一期工程静态总投资从2002年预计的920亿元,上调至1367亿元。据悉,后来国家发改委综合物价等因素测算的动态总投资,已超过2000亿元。这个数字得到了几位院士的证实。

工程设计变动、环保投资以及移民投资,构成了投资增长的主体。随着工程延期,移民投资很可能将进一步增加。

按照工程总体规划,中央预算内拨款或中央国债安排占工程总投资的20%,提高受水6省市城市水价建立的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基金占35%,银行贷款占45%。

根据“国调办”公布的消息,到2009年4月,中、东线一期工程累计下达投资538.7亿元,其中中央投资270.7亿元,基金79.9亿元,贷款198.1亿元。国家投资已超过50%。

2008年第四季度,正是在扩大投资、拉动内需的大背景下,中央批复了中、东线一期工程的可研总报告。

不应把南水北调看做单纯的调水,卖水工程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农林水部水利一处处长李志超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他们曾对单项工程进行过评估,并分别提出过评估意见,“但评估项目建议书和可研总报告是从整个中线的大视角来审视,所以提出的评估结论比单项工程有所进步。”在他看来,评估可研总报告,事实上将工程中比较大的问题进行了一次梳理。

以是否合并一二期工程为例。根据2002年的总体规划,中线工程将分二期实现,一期工程年均调水量95亿立方米,二期提高到130亿立方米。

“但总体规划只提了这个目标,它和可研总报告中都没有提及如何实现第二期工程,即是不是要在一期工程中有所准备。“李志超说,如果一期工程按照95亿立方米的规模建设,二期工程启动时,要么将一期总干渠加深加宽,要么重开一条水渠,“无论哪种,实现起来都很艰难,投资都非常大。”

在具体施工中,这个问题涉及穿黄

河隧道这样的控制性工程,是否要按130亿立方米规模一次建完。“我们测算发现,穿黄一期工程投资和一次建成的投资仅相差10%。”李志超说。

设计造价超过39亿元的穿黄隧道,已于2005年中旬开工建设,而此时可研总报告刚刚编制完成。

此外还包括丹江口大坝高度是分两期加高,还是一次性按130亿立方米总规模加高。2006年可研总报告在接受评估时,提出的是两种大坝高度方案,建议采用更高的176.6米方案。而在2005年9月,大坝已根据单项可行性研究按17.6米方案动工。

而总干渠是否通过河南焦作的煤矿采空区,一直存在争议,2005年中旬终于确定绕行,此时距中线开工已过去了一年多。

李志超等参与评估工作的人员认为,不应把南水北调看做单纯的调水、卖水工程,应强调其公益性,加大国家投资的主导地位和各地方政府的话语权。而此时按照准市场化原则设置的各个项目法人均已组建完毕,并以经营者的身份来运作工程。

事实上,2008年最终获准的中线一期可研总报告,在工程设计方面并无原则性改变,而一些咨询评估建议也被纳入,如水利部门目前正在研究调整黄河上的西霞院水库到总干渠的规模,使其作为工程的应急备用水源。

环保投资获明确

在湖北,重要的汉江中下游治理工程兴隆水利枢纽,终于在2009年2月开工。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汉江中游引水至北京,将使汉江下游来水减少两成以上。为降低环境影响,湖jE省环境科学院总工程师沈晓鲤主持的“环评报告”,提出了引江济汉、兴隆工程等四大工程。兴隆水利枢纽主要通过蓄水调节汉江下游水势,引江济汉则以长江水补偿汉江。

“90年代南水北调规划时,并不认为会对汉江中下游造成严重影响,只给了湖北两三千万元搞环境。”沈晓鲤说,在2002年国务院批复总体规划时,将四大工程纳入,但只提及东线治污总投资240亿元,并未明确汉江中下游治理工程的投资规模。

但在21303年底中线开工,特别是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启动后,湖北各地方政府对于环境治理及补偿的呼声高了起来,并且比照三峡工程。

2006年中旬,湖北省上报了上述“环评报告”,同年年底,中线一期工程通过国家层面的环境评估。此时开工已过3年,多项控制性工程已启动,“我们提出的规划,只能是如何治理和补偿,尽量减少影响。”沈晓鲤说。

2005年,兴隆水利枢纽的前期准备工作都已完成,并上报待批,地方官员甚至希望当年开工、当年实现截流。该工程计划工期4.5年。但随后中央要求中线有关工程在可研总报告全部审批后再开工,兴隆工程因此暂停。

据湖北地方媒体报道,该省有关部门为争取工程尽快开工,多次赴京汇报。

2008年底可研总报告获批,兴隆水利枢纽如愿列入2009年开工名单,并增加发电功能,因此增加的投资全部由国家承担。这使项目总投资迈过了30亿元门槛。沈晓鲤说,可研总报告中,四大工程投资逾84亿元,2002年的计划是70亿元。

他还说,湖北省正在对引江济汉中加入航运功能进行论证和评估,目前计划投资已超过50亿元。

在项目开工报道中,湖北媒体还提到,“国调办…‘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从起草批准兴隆工程初步设计的文件,审批速度之快,史无前例!”

正式挑战移民难题

对于外界关注的移民征地问题,主持中线工程移民规划的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尹忠武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今年将全面展开。目前确定中线一期工程移民超过40万,其中30多万人为丹江口水库移民,其他为总干渠移民。

其中,总干渠征地范围呈带状分布,不像库区那样整村、整组迁移,移民相对分散,一般可在本村组内就近安置。这部分移民已启动。

而难度最大的,是以丹江口库区移民为主的约30万外迁移民,他们将被迁往50多个外地区县和农场。

2007年,丹江口库区曾启动了2万人的移民试点,尹忠武估计这部分人将在今年9月之前住进新家。目前移民实施规划正在制订中,“这将是规划程序的最后—步,完成后就可以进行实际移民了。”

尹忠武介绍说,2005年可研总报告完成时,估算移民投资约450亿元。

在2006年9月1日,国家正式施行新修订的《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据此,耕地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之和为该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16倍,并可进一步提高标准。南水北调是第一个采用16倍标准的大型水利工程。

该条例还将水库周边淹没线以上属于移民个人所有的零星树木、房屋等也纳入补偿范围,而此前这些都是不予补偿的。

此外,移民补偿的物价指数也需调整。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概况 篇4

2008-7-31

中线局工[2005]51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促进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以下简称中线干线工程)的进度管理工作,建立规范的进度管理体系,保证工程总体工期目标的实现,根据《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的若干意见》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结合中线干线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中线干线工程施工进度管理的指导思想是:建立健全进度管理体系,明确各级机构的职责,通过风险分析,制定各级进度计划和防范性对策,按照进度控制程序,严格各级进度计划的制定、检查和更新,确保总体目标的实现。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参建各方在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的工程准备期、主体工程施工期和工程完建期的进度管理工作。

第二章 进度管理体系及各方职责

第四条 中线干线工程采用集中统一管理、分项目实施的进度管理方式。建立以项目法人负总责,项目建设管理单位(含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以下简称中线建管局>直属的项目建设管理部、委托地方管理的建设管理单位以及实行代建制的项目管理单位)管理,监理人监督,设计、承包人保证的进度管理体系。

第五条 中线干线工程进度计划按照总体进度计划、实施总进度计划、控制性总进度计划和施工总进度计划四级进度管理。

(一)总体进度计划是由项目法人依据批准的初步设计编制的各工程项目里程碑目标进度计划,是中线干线工程进度管理的指导性文件。

(二)实施总进度计划是由项目建设管理单位根据项目法人编制的总体进度计划,按照各标段的项目和工程量而编制的进度计划,应明确里程碑目标和总工期目标。

(三)控制性总进度计划是由监理人依据项目建设管理单位编制的实施总进度计划和施工承包合同而编制的,是监理人进行进度控制的依据。

(四)施工总进度计划是由承包人根据项目建设管理单位编制的实施总进度计划,按照合同工程量清单所列项目和工程量,编制的所承包标段的进度计划。

第六条 中线建管局作为项目法人,对工程项目进度负最终管理责任。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工程总体进度的宏观管理;负责编制工程总体进度计划,确定各项目的里程碑目标和总工期目标;研究解决影响工程进度的重大设计变更、工期索赔、重大技术问题和重大工期延误(期)问题。

第七条 项目建设管理单位受项目法人委托或授权,承担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的直接责任。其主要职责是:负责授权范围内工程项目进度管理;负责编制项目建设管理实施总进度计划和实施计划,确定各标段的里程碑目标和总工期目标;负责提供现场施工条件并协调项目外部环境;负责编报进度管理月报、年报及其他报告。

第八条 监理人受项目法人或项目建设管理单位委托,对承监工程项目进度实施监督管理。其主要职责是:编制控制性总进度计划,并协助项目法人或项目建设管理单位编制总体进度计划或实施总进度计划;审批施工总进度计划以及分解的年、季、月计划;跟踪监督、检查、记录施工进度计划的实施;对实际进度进行对比、检查、分析,对出现的偏差采取应对措施;审查承包人的进度报告,并编报监理报告。

第九条 设计单位受项目法人委托,按照现行标准、规范、规程及相关技术条例对施工进度计划提出意见,按供图计划保质交付设计文件,在开工前进行设计技术交底,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影响施工进度的有关设计问题。

第十条 承包人对承包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承担直接责任。其主要职责是:编制施工总进度计划、编制分解的年、季、月进度计划和单项工程施工措施计划;按照计划投入人员、机械设备等施工资源并合理组织、科学管理、文明施工;对业主负责事项的延误(期)承担提醒、报告和补救义务;逐日检查实际进度并如实记录、报告;对进度偏差提出改进措施并修订进度计划,经批准实施;按时提交各类进度报表、报告。

第三章 进度计划的制定

第十一条 进度计划的编制

(一)进度计划的编制原则

进度计划应依据国家有关政策、法令和规程规范和有关工程建设合同、上级部门发布的有关进度计划的指令等进行编制;

进度计划应建立在合同的基础上,合理的进行施工组织设计,并做到组织、措施及资源落实;

进度计划应在确保工程质量、安全、环境和合理配置资源的前提下,按照前紧后松的原则进行编制;

进度计划中各施工程序应合理衔接、统筹兼顾、减少干扰,施工安排要保持连续、均衡;

进度计划中采用的有关指标既要先进又要留有余地;

进度计划的编制必须服从上一级进度计划的要求。

(二)进度计划的编制要求及内容

进度计划的编制要求及内容详见附件1。

第十二条 进度计划的报批程序

进度计划管理流程图详见附件2。

(一)总体进度计划

项目法人在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批准后编制工程总体进度计划,发送项目建设管理单位和有关设计单位,并报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国调办)备案。

(二)实施总进度计划

项目建设管理单位应按项目法人要求编制所辖范围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实施总进度计划。项目法人应在收到该计划后的21天内批复。

(三)控制性总进度计划

监理人应在施工合同签订后的21天内,编制监理工程项目控制性总进度计划报送项目法人或项目建设管理单位审批。项目法人或项目建设管理单位应在收到该计划后14天内批复。

(四)施工总进度计划

承包人应在施工合同签订后的28天内,编制承包工程的施工总进度计划报送监理人审批。监理人应在收到该计划后21天内批复承包人。上述进度计划均应同时以书面(一式4份)和电子文件两种形式报送。

第四章 进度计划的实施

第十三条 分解进度计划的报批

(一)承包人施工总进度计划的分解与报批

承包人应根据批准的施工总进度计划及其格式、内容要求编制施工进度计划,并于每年12月10日前向监理人报送;监理人应在收到该计划7天内完成审查,并报送项目建设管理单位审批,报项目法人备案。

承包人应在前一年12月25日、当年3月25日、6月25日、9月25日前提交季度施工进度计划;监理人应在收到该计划7天内完成审批,并报送项目建设管理单位或项目法人。

承包人应在前一月25日前提交月施工进度计划;监理人应在收到该计划3天内完成审批,并报送项目建设管理单位。

承包人应在单项工程开工前28天内,按照合同要求的内容向监理人提交施工措施计划,监理人应在收到该计划14天内完成审批。

(二)监理人控制性总进度计划的分解与报批

监理人应根据批准的控制性总进度计划及其格式、内容要求编制控制性计划,并于每年12月10日前向项目法人或项目建设管理单位报送。

(三)项目建设管理单位实施总进度计划的分解与报批

项目建设管理单位应根据批准的实施总进度计划及其格式、内容要求编制实施计划,并于每年12月15日前向项目法人报送。项目法人应在收到计划后的14天内审批。

第十四条 进度记录及报告

承包人应按要求的格式,如实记录和报告进度实施情况,并经监理人审核确认。日报应于次日提交并签字确认,周报应在周五12时、月报应于每月25日、季报是该季度最末一个月的25日、年报在12月25日提交。其他专题报告按要求提交。

监理人应按要求的格式填写值班记录、巡视记录、监理日志、监理大事记等,逐日记录工程进展情况,编制年、季、月、周进度报表、报告,并按要求提交进度专题报告。周报应在下周一、月报应于每月最末一天、季报是该季度的最末一天、年报在最末一天提交。

项目建设管理单位应按要求的格式如实记录工程建设管理日记和工程建设大事记,并按要求的格式编制月报、年报。月报应在下月5日前、年报应在下一年元月10日前报项目法人,其他报告应按项目法人要求递交。

季报可与该季度最末一月的月报合报,年报可与12月的月报合报。各类报告的数据统计时间为承包人提交报告日中午12时。

第十五条 进度协调会议

项目法人应根据工程的实际进展情况,定期召开工程总进度协调会议,检查总体进度计划执行情况,协调解决有关影响总体工程进展的重大事宜。项目建设管理单位应定期(月、季)或不定期召开工程进度协调会议,检查所辖区域各项工程的进展,协调解决影响工程进展的有关事宜。监理人应按要求召开第一次工地会议和周、月进度协调例会,检查进度计划执行情况,协调解决施工中发生的工程变更以及与其他承包人的相互干扰和矛盾。

相关单位应为进度协调会议提交书面的进度报告。会议形成的纪要发送各相关单位执行。

第十六条 进度计划调整和修订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不论何种原因引起的工期延误(期),承包人均应及时作出调整,并将修订的进度计划和拟采取的措施报送监理人审批。

若进度偏差有可能影响合同工期目标的实现时,修订的进度计划经监理人审查后报项目建设管理单位审批,进度计划的重大调整应报项目法人审批。

第五章 工程进度管理考核与奖惩

第十七条 项目法人或项目(建设)管理单位将另行制定综合考核与奖惩办法,对各合同单位的进度管理工作进行考核与奖惩。对合同里程碑目标的考核与奖惩按照合同的约定执行。

第六章 附 则

第十八条 本办法由中线建管局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 本规定自颁布之日起执行。

附件1: 进度计划编制要求及内容

一、各级进度计划的编制格式要求

各级进度计划的文字统一使用Microsoft Word 软件编辑,文字格式统一采用“doc”;数字和文字表格统一使用Microsoft Excel软件编制,文件格式统一采用“xml”;制图软件统一使用AutCAD2000版本,一律采用DWG格式。

所有工程项目的总体进度计划和实施总进度计划均采用Project 2003软件或Microsoft Excel或Primavera Project Planner for Windows(简称:P3)软件编制。

复杂工程项目(如穿黄工程、惠南庄泵站工程、漕河渡槽工程、穿漳工程等)的施工总进度计划、控制性总进度计划应采用P3软件编制。一般工程的施工总进度计划、控制性总进度计划采用Project 2003软件。

文字表格输出以A4或A3幅面为准。

二 各级进度计划的编制要求及内容

(一)、项目法人编制的总体进度计划

1、总体进度计划应根据初步设计确定的建设工期,以季度为单位,用横道图方法编制;

2、总体进度计划中的项目划分和工程量应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及项目划分原则并结合委托、代建以及直接管理三种模式确定;

3、总体进度计划是一个里程碑计划,应明确各工程项目的开工日期、目标、其他里程碑目标和总工期目标;

4、总体进度计划应进行风险分析并提出控制措施;

5、对于控制性工程,应对影响其进度的因素进行分析,明确关键线路;

6、总体进度计划应包括各投资分配计划;

7、总体进度计划除用表格、横道图表示外,还必须有文字说明;

8、项目法人应根据总体进度计划编制计划。

(二)、项目建设管理单位编制的实施总进度计划

1、实施总进度计划应根据项目法人编制的总体进度计划,以月为单位,用横道图方法编制,并确定各标段的里程碑目标和总工期目标;

2、实施总进度计划应按照各标段的项目和工程量编制;

3、实施总进度计划应对进度计划进行风险分析并提出控制措施;

4、实施总进度计划应对影响各标段项目进度的因素进行分析,应明确各标段项目的关键线路;

5、实施总进度计划应包括各投资分配计划;

6、实施总进度计划除用表格、横道图表示外,还必须有文字说明;

7、项目建设管理单位应根据实施进度计划编制实施计划。

(三)、监理人编制的控制性总进度计划

控制性进度计划应依据项目建设管理单位编制的实施总进度计划和施工承包合同编制。控制性进度计划应确定进度控制的关键线路、控制性施工项目及其工期、阶段性控制工期目标以及监理工程项目的各合同控制性进度目标,是监理工程项目进度的控制依据。其主要内容包括:

1、准备工作进度;

2、计划施工部位和项目;

3、计划完成工程量及应达到的工程形象;

4、实现进度计划的措施以及相应的施工图供图计划;

5、材料设备的采购供应计划;

6、资金使用计划。

监理人应根据监理工程项目控制性的总进度计划,编制各、季度的进度计划。

(四)、承包人编制的施工总进度计划

施工总进度计划应根据项目建设管理单位编制的实施总进度计划,按照合同工程量清单所列项目和工程量编制。

1、施工总进度计划的内容应包括:

(1)编制总说明;

(2)施工方法和措施说明;

(3)工程量和进度安排:应明确各项目的开工日期、里程碑日期、完工日期,并对关键路线项目的施工强度进行论证;

(4)主要材料供应计划;

(5)各类人员进场计划;

(6)施工设备进场计划;

(7)永久设备定货、交货、安装、调试和试运行计划;

(8)资金流计划;

(9)图纸需求计划;

(10)风险分析及控制措施;

(11)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2、对施工总进度计划网络图的要求

(1)项目分解及编码

① 项目应分解成进行进度、质量、投资控制可操作的单元;

② 编码分作业分类码、作业代码和资源代码三种形式。

(2)计划网络的内容应包括

① 作业和相应节点编号说明;

② 作业间逻辑关系

③ 作业持续时间;

④ 最早开工及完工日期;

⑤ 最迟开工及完工日期;

⑥ 总时差和自由时差;

⑦ 前锋过程线;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概况 篇5

摘要:现在的OA管理平台包括数据与服务平台、运行维护平台都是单一的服务于某一些特定的领域,文章中介绍了一种新的便捷的架构,对未来实现工程管理网络化全面覆盖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南水北调;app;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TV68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

1672-1683(2015)001-0163-02

The information system new idea of management for the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Middle Route Project

MA Yu-xia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Department of Hebei,under the Middle Route of the 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 Project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Bureau,Shijiazhuang 050035,China)

Abstract:Now the OA managerment platform includes the date platform and service platform,operation maintenance platform that are single service in certain areas.During this article introudcing the new convenient architecyure design for the realization of the project management comprehensive network coverage provides a train of thought.Key words:the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app;information system

南水北调工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中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局面,通过安全和科学调度,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最大限度的发挥南水北调工程的效应。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在运行控制方面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全封闭式自流输水,输水线路长,建筑物类型复杂多样,沿线受水用户多,渠道水位波动要求严,总干渠无在线调节水库,采用以远程集中控制为主的综合控制方式等[1]。在建设期间,为缓解北京用水压力,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已完成4次待运行期通水任务。

南水北调运行管理也是受自然因素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自然环境包括降雨径流、干旱、地质条件、自然灾害等,社会环境主要体现在管理关系涉及范围广、行业多、利益关系复杂。在现有的法律法规、管理机构和管理体制下,利用现代先进设备、电子通信、自动化、3S等技术的迅速发展,建立调水工程管理信息系统,提高各级运行管理机构的效率和管理水平,以实现自动化调度运行的安全经济,维修养护的及时到位,突发事件的快速响应,固定资产的清晰有序,计量工作的准确有效,安全评估的科学决策,管理水平的可持续化发展[2]。

1现状说明

现有的南水北调工程中线工程拥有独立的专线以确保自动化调度数据和视频监控和重要指令能够准确无误地传达,如加密协议也是相对复杂且安全;现有的OA办公管理平台也已经投入使用且发挥着便捷节约的公文作用;在工程建设期间各相关单位配套设计的应用型工程平台也逐步有了新的构思与应用例如:基于GIS和RDBMS平台而衍生的施工测量控制网系统[3],工程计划合同管理系统等单方面的管理系统设计与应用[4]。

2工程管理信息平台的新构思

2.1平台设备

原来的管理系统主要基于有线线路和服务器,固定终端设备与门禁机械设备操作指令输入端等相结合;现在基于新的无线技术和云端服务器的发展壮大,新的加密存储和传输协议出现,可以使用类似比手机更安全的专门订制手机PDA终端和强大的超级云端服务器来实现文件及时传输,现场GPS定位、独立编辑工作笔记、实时语音视频、二维码识别工作状态、工程三维实体电子数模等功能为工程管理、应急安全处理、公文处理、车辆管理、人员工作状态管理等各方面实现交叉重叠化的管理。

2.2二维码信息应用设计

从每一个最末端管理处的管理人员、司机、分段维修养护单位人员、安保单位人员、公安执法巡视人员均有独立的二维码。从每天上班上岗都要使用胸卡或PDA设备刷描个人的二维码,刷取得到每天的工作任务二维码信息并按照此信息执行工作包括司机的出车任务以及时间、工作人员出勤任务及时间乘坐哪一个车辆、开会地点时间内容,以及请销假状态汇报系统得到了这些信息会自动整理汇报到上级管理人员终端(PDA、电脑能即时同步)并在第一时间得到处理并重新整理新的人员接替任务。

当乘车准备出发时,司机会用自己的PDA刷扫门禁系统的二维码信息,门禁会记录其出行状态、出发时间、谁开车、谁乘车、工作内容,同时显示到上一级管理人员终端设备上。包括进入到渠道或工程区域里时均会同样记录这些信息。当安全应急系统有报警信息时会自动通知相应位置的人员进行应急处理或紧急避让等。

每一个PDA设备均有GPS定位,可以在南水北调三维模型中显示每一个设备的信息包括位置、工作内容、进入时间、所乘车辆信息(包括车牌号、车辆保养信息、司机人员信息),上级管理人员或其他管理人员可以点击信息源同其视频、通话、文件传输、工作笔记交流,发布指令等等,也能及时了解到工程任务完成状态。

2.3信息整合

以上所有生成的PDA终端包括二维码信息会整合到各个应用模块生成新的整合状态信息。比如说车辆出勤次数里程数量;工作人员出勤加班状态自动整合到财务模块生成本人工资;人事管理模块会累积个人任务完成经验值统计以提供宝贵的数据来进行人事调整参考;维修养护单位的工作范围、状态及工作进度,各维修养护单位之间需协调解决的问题。

每个人的现场工作笔记会整合并上传云端服务器以提供共享管理经验和数据。安保、养护单位的信息也会整合并生成表格,以提供考核达标依据。

2.4资源共享

通过多人的提供的数据信息和已经完成的平台例如:施工测量网控制系统等完善共享资源,管理人员可以从现场及时调取工程图纸、测量数据、机电设备信息和状态信息来辅助自己处理所遇到的工程管理难题。一旦遇到难题处理不了时,可以寻求全系统管理人员共同解决,将会建设的建立求助模块以实现全系统管理人员的人力资源共享。

3组织架构

3.1整体说明

现有组织机构是由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建设管理局为一级管理机构,省(直辖市)直管建管部为二级管理机构,沿线市、县为三级管理处,各级管理单位内部根据工作内容划分相应的管理部门。现在,各级运行管理单位之间及与养护单位的沟通方式主要有工程现场沟通、会议、办公平台、收发文、电话、网络工作群等。

工程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层次性、多系统集成式的综合自动化系统。各分级管理单位应根据各自的职责和权限设定功能模块,可以包括以下模块:人事及办公模块、工程信息管理模块、调度运行模块、工程巡视模块、工程维修养护模块、突发事件响应模块、监测模块、固定资产模块、管理考核模块等[2]。各独立模块设定后,均应建立本模块在每一个管理层级的资料整合、汇总、编辑及上报,各模块应实现了点与点、线与线之间的沟通,从而形成实时沟通网络。同时经过处理会被分转成共享信息、任务指令等。其中还有类似计划任务模块都是可以根据需要及时更新完善我们的管理平台。保密等级设置会及时的对不同级别的部门和管理人员可查看或下载不同的资料,权限高的管理人员可以控制和观看的信息量就多,反之则相对较小。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管理范围广,管理人员和维修养护人员分布散,导致工程运行维护管理和人员管理难度大,通过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提高沟通的时效性和保密性,缩短任务下达和工作状态反馈时间,进一步明确岗位、责任到人,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实现工程运行管理的标准化、流程化、常态化、数字化和体系化。

在工程管理方面,实行“小管理、大养护”的管养分离原则。以现地三级管理处为例,其对工程缺陷的巡查,防汛排查,通水巡视,养护及安保单位管理、运行管理数据的形成等内容,可通过移动PDA的使用,可以提高巡视效率,保证巡视频次,保证记录的及时和可追溯性,达到巡视和管理的目的。同时通过互相协作和沟通,便于及时协调各专业维修养护单位工作之间的关系,处理施工过程中的交叉影响。

在人员管理方面,可以统计每一位员工以及外协单位工作人员的信息,并与派遣单位建立通信,及时掌握和调整派遣人员的状况。新进员工的培训有专门的培训模块,每一阶段会给新晋员工一个学习任务,通过丰富的任务来实现员工的正式上岗。任务可以细化为了解工程概况任务(可以及时调取云端的工程资料、三维模型、管理案例、应急处理案例),单独、团队协作完成虚拟任务,独立或团队完成实际任务等等。

运行管理人员通过每个人的二维码信息可以了解到毕业学校、所学专业(工种)、业务特长、所参加的工作单位、累积工作经验值、当日实时位置、当日实时工作任务、考勤状况、是否参加会议、培训、外出等状态一应俱全。维修养护合同的主要负责人、分段负责人通过二位码信息可以了解到个人信息、工作地点、工作状态、已完成工作内容及工程计划等。通过资源共享、寻求帮助、工作交流等平台可以让任何一个人无论从哪个岗位可以通过以上的这些渠道学习补充新的知识,为人事部门作出考评和人事调整提供依据,并使他们更快更稳定投入到新的工作岗位。

3.2质量管理体系

中线工程管理体制遵循“政府宏观调控、准市场机制运作、现代企业管理、用水户参与”的原则设立,按照“国家控股、授权经营、统一调度、分级管理”的方式运作[7]。在工程整体投入运行管理之后的适宜时间,可结合调水运行管理,引入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其目的在于展现运行管理单位有能力持续提高满足顾客需求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确保其通过有效的质量管理系统,增强顾客的满意和信任,发挥工程最大化的效益。

在本系统架构中会设立客户满意度调查模块,客户会对我们已完成供水任务的供水量、水质、效率等内容提供宝贵的意见,根据这些信息资源我们会逐步提高我们的品质。当为客户供水时也会实时为客户提供水质测量结果,这些也是通过管理人员每次日常水质检查时,水质监测结果同步传输云端,云端根据定位客户信息为其发布每段的水质情况。

4结语

数字水利一直是水利管理单位工作努力的方向,对于新建水利项目,在结合现代科技、引进先进设备仪器方面,较原有水利工程有其便利的空间支撑、技术支撑及资金支撑,但也需要汲取原有水利项目的管理经验,提高管理水平,完善管理体系。南水北调是一个庞大的水利工程和经济效益工程,其工作范围广、内容多和管理人员分布广是其较难管理与控制的难点,利用现代通信技术、视频技术、安防技术、管理软件等去完善和改进管理平台,实现南水北调的“无人值守、少人值班”的全自动化控制管理,完成安全经济的输水任务,达到维修养护效果,保障南水北调长久运行。

参考文献: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概况 篇6

随着人口不断增加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水资源匮乏与水质恶化已经成为制约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我国水资源分布南多北少特点所带来的北方缺水态势,造成每年上千亿元人民币的经济损失。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是优化我国水资源空间配置、缓解北方缺水的重大举措,工程建设给核心水源区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当地经济发展、生态平衡、水质监测、水量保证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

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产生的主要问题

1.核心水源区经济保持稳步增长的困难骤增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建设给核心水源区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为了保证“一库清水向北流”,地处核心水源区的十堰市,否决了一批拟建的黄姜加工项目,关停了一些造纸企业和黄姜加工企业,企业的“关停并转”直接造成财政收入每年减少约3648万元;规划迁建企业121家,迁建期内年减少市、县财政收入2.9亿元;与此同时,大力发展低碳、低污染的新兴产业,每年需增加对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投入约4.89亿元。另外,生态移民投资2003年—2010年为7.89亿元,2011年—2020年为9.85亿元。资金缺口剧增,短期内可能造成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不稳定。

2.核心水源区生态补偿的长效机制尚未到位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使北方受水区受益的同时,对水源区和汉江中下游地区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约束。无论是从社会公平还是生态公平的角度,受水区都应该对水源区进行补偿。然而,根据各地土地淹没面积大小对水源区进行补偿的现行办法,使得十堰市得到的国家政策和资金的扶持力度最小,生态贡献多、生态保护责任大与生态补偿力度小的矛盾日益突出,矛盾的突显将会进一步影响到南水北调工程的运转,因此,需要重新构建起更合理的核心水源区生态补偿长效机制,使生态补偿切实到位。

3.核心水源区水质水量的监测能力明显不足

对核心水源区水质、水量的监测是水资源跨流域调配的前提,构建科学、优化的核心水源区水质、水量空间立体监测网络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基础。目前,核心水源区水质、水量的监测能力明显不足,特别是大范围内农业和蔬菜业引起的面源污染难以有效控制和管理,水资源跨流域调配管理缺乏基础支撑,无法确保调水决策的科学性。因此,需要建立长期的流域水质水量空间立体监测网络,并基于监测结果对现有影响水质的产业进行调整,对现有水环境污染进行治理。这些工作的落实需要大量资金和技术的投入,仅仅依靠当地政府难以解决,需要国家层面从流域综合管理的角度进行协调处理和投入。

4.中线工程对调水不确定性的重视程度不够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对可调水量的分析与规划中,主要依据的是1956年—1998年天然入库水量的历史水文记录资料、按预计的人口及产业增长率和固定额定需水量情况下计算的上游需水量。近年来气候变化的趋势日益明显,1999年出现了1956年以来的最小年入库水量。因汉江上游来水严重偏少,2006年丹江口水库水位两度降至死水位以下运行。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规划完成后,陕西、湖北两省在汉江上游规划的梯级开发及调水工程涉及的水量就达数十亿立方米。目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气候变化及上游用水量方面的因素考虑和重视程度不够,这些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可能会影响到中线工程调水目标的完成,甚至出现枯水期无水可调的局面。

二、建议

1.建立“国家级生态经济综合改革试验区”。十堰市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区和大坝加高工程所在地,肩负着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及保障库区水质的重大责任。目前核心水源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存在着一定矛盾。因此,在强调核心水源区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同时,如何保持其社会经济稳步发展是南水北调工程稳定运行的前提与保障。在现行经济模式与管理体制下,核心水源区实现兼顾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发展有较大难度,存在着一些难以逾越的障碍。因此,建议国家以核心水源区为地域范围成立“国家级生态经济综合改革试验区”(下面简称“试验区”),给予试验区特殊的优惠政策,支持试验区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兼顾供水目标与发展目标的新型发展模式。①探索构建兼顾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地方政府、管理人员政绩的新的评价体系,形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②加大中央对试验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和支持力度,在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生态公益林补偿、长治工程项目、土地开发整理、农村能源建设,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加大中央投资比例,逐步取消地方配套资金,建立中央财政支持的试验区水源保护专项资金、产业发展资金和生态保护资金;③按“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南北双赢”的原则,探索建立受水区域城市对口支援试验区县市的机制。围绕试验区特色优势产业,受水区通过项目投资、资金注入、技术支持、人才派遣、市场共建等多种途径,帮助试验区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促进试验区可持续发展,在互惠互利中达到南北双赢的目标。

2.建立支撑南水北调运行的生态补偿机制。十堰市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区,为保证丹江口水库水质水量,在失去相关产业发展机会的同时,还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生态环境建设保护和水污染防治,为实现南水北调中线全流域社会、经济与生态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应建立科学的生态补偿机制,对核心水源区的生态建设者和保护者进行合理生态补偿。①优化生态补偿额度的估算方法。在估算生态补偿额度时,建议兼顾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直接成本包括水污染防治投入、水土保持投入、生态移民搬迁费用及其他损失费用等;机会成本指十堰市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所放弃的经济发展收益。按新的生态补偿计算方法,十堰市水源区生态补偿的总额在2003年—2010年约为66.8亿元、2011年—2020年约为79亿元。②生态补偿资金的筹集建议采取以公共财政转移支付为主、市场交易为辅的方式进行,建立“以水补水”的良性循环机制。适当提高资源水价和环境水价,明确开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资源使用费,用于库区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生态补偿资金的分配建议以核心水源区范围内的区县为单元,根据“谁贡献大,谁多得益”的原则进行分配。③进一步丰富补偿的内涵,除了资金补偿以外,建议将技术、智力支持作为补偿项目,构建“输血”和“造血”相结合的生态经济建设机制。建议在对核心水源区进行资金支付的同时,进一步重视增强核心水源区自身的造血能力,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核心水源区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持的力度,帮助核心水源区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支持核心水源区发展对环境友好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强核心水源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建立保障南水北调安全的水质监控系统。在丹江口库区上游流域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的支流控制断面增设水质监测站点,使水质监测站点覆盖全流域所有重要支流。在具体站点位置规划中应兼顾行政区划,使监测结果能够反映主要污染区域,为流域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综合治理提供翔实数据。①在现有水环境监测网的基础上,针对重点工业、生活排污口和农业生产区,通过优化监测网点布局,进一步增强对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监测的能力;②引入高新技术手段,充分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实时监测能力和遥感技术的空间大面积同步监测能力,增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水质的时空监测能力;③在现有水质监测机构和站网的基础上,组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环境监测中心,协调流域内现有各单位水质监测站点,实现水质监测数据的共享,规范水质监测流程,实现流域水质一体化监测,从而保证监测数据的可靠性与可比性;④合理规划污染控制分区,构建污染防治分区责任制,增强水环境管理能力。

4.建立降低南水北调水量风险的保障机制。应高度重视库区上游水利工程的水量截留及气候变化对调水水量保证的不确定性影响。通过建立水量保障与预警机制,积极防范影响核心水源区稳定供水的风险,保证中线工程“有水可调,安全调水”。①气候变化使得流域内降水的变幅增大,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频发,入库流量的稳定性降低,中线工程可调水量的不确定性逐年升高。建立成立相关机构,构建与气象部门有效沟通的平台。在确定年调水量调度方案前,动态分析近年来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建立可调水量的气候评估机制,降低调水中的气候变化风险,构建调水运行中的气象风险预警机制。②联合丹江口库区上游水利部门,建立水资源规划协调机制,合理规划不同区域的水库截留与调度水量,避免水资源开发的无序性。在可调水量难以长期保证的情况下,考虑从区外调水,保证调水工程的长期稳定性。通过对库区上游各水利部门的统一调度,以保证调水的安全性。另外,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后,由于水库调蓄库容的变化,消落带的位置和范围都会随之发生改变,新的消落带问题需要加强监测,以减少水量变化的生态环境风险。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概况 篇7

关键词: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

1概述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是为缓解京、津、冀、豫等北部地区水资源短缺紧张状况,优化我国水资源配置的一项战略性基础设施工程。中线干线工程全长1 431.945 km,输水干渠包括总干渠和天津干渠2部分,总干渠自陶岔渠首至北京团城湖长1 276.414 km,其中河南段长约731.722 km,河北段长约464.640 km,北京段长80.052 km。天津干渠起于河北省徐水县西黑山村北的分水闸,终止于天津外环河,全长155.531 km。总干渠输水形式以明渠为主,自陶岔渠首至河北段为明渠,北京段和天津干渠采用管涵方案。渠道主要利用地势条件,基本实现自流输水。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期项目法人为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建设完成后将采用公司管理的运营模式,分为1个总公司和5个分公司。为了对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进行全面、系统的管理,按统一调度层、管理执行层和现地操作层设立总公司、分公司、管理处等3级管理机构。1级管理机构为干线工程有限责任(总)公司,内设总调度运行中心,对中线干线工程的运营管理负总责。2级管理机构以省市划分为陶岔、河南、河北、北京、天津等5个分公司,办公地点基本在省城或地市区。3级管理机构基本以市县划分管理处,负责辖段内工程安全运行和日常维护等工作,管理处办公地点基本设在县城内,现地设管护值班房。

2实施工程安全监测的必要性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需要确保渠道和各类建筑物的运行安全。造成工程安全问题的原因有3类:工程自身的渗漏、变形造成的安全隐患;来自一般自然因素和人为破坏造成的安全问题;由于周边洪水对渠道和建筑物造成的威胁。通过自动监控、人工监测以及洪水信息收集,可以达到对工程安全进行监测及管理的目的。

埋设在各类建筑物和渠道特殊断面上的各类传感器和各类监测设施的目的就是监测这些建筑物在施工期和运行期的工作状况和安全性态,为此,首先必须把这些设施的监测数据通过自动数据采集装置和人工观测手段采集上来,采集上来的数据必须进行转换和处理,以使其变成工程安全监测所需的各类物理量信息。通过分析、评估软件对建筑物的安全状况进行评判,使维护人员随时了解工程的安全状况,当建筑物出现异常情况时,采用相应的处理措施。现地监测信息须通过通信网络和计算机网络传送到南水北调中线干线沿线相应的管理处、分公司和总公司。

3功能需求

根据工程安全监测的业务分析,要求具有在线监测、工程性态的离线分析、预测预报、报表制作、图文资料浏览、监测数据管理、监控模型管理及安全评估等功能。

(1)监测信息管理功能。

要求能满足安全文档管理、测点管理、监测资料入库、监测资料计算、巡视检查信息管理等业务需求。

(2)在线综合分析功能。

在对建筑物现有实测资料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工程的实际情况建立各主要监测物理量的监控模型,包括单点统计、混合模型、一维和二维分布模型等,并拟定主要监测量的各类监控指标作为在线监控的基础。通过各类标准检查、单点信息定量化及在线综合推理这一结构化过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在线监控。

(3)离线综合分析功能。

要求满足图形分析、离线综合推理、监控模型分析等业务需求。

(4)综合信息查询管理功能。

能够从事在线监测、数据库管理、监测数据处理、建筑物形态的离线分析及安全评估、预测预报、图表制作、图文资料管理等工作。要求满足文档查询、项目仪器测点信息查询、监控模型查询、特征值查询、综合分析结果查询、观测资料查询等业务需求。

(5)监测报表功能。

可将建筑物监测资料按规定的格式进行整编,以方便存档及上报。具体内容并可在工程实际安装调试过程按中根据需要进行增加或修改,以达方便、实用为准。

(6)系统自检和报警功能。

系统具有自检功能,能在管理主机上显示故障部位及类型,为及时维修提供方便;系统在发生故障时,能以屏幕文字或声音方式示警。

(7)网络查询功能。

Web查询部署在网络服务器上,它由基于数据库的动态网页和一些静态网页组成。有关部门有权限的人员可以使用网络浏览器方便地浏览查询中线干线工程发布的安全监测信息。

4业务流程

工程安全监测业务流程基本为2步:一是利用建立的安全评价模型对监测系统采集的各种基础数据进行智能化综合分析;二是将模型分析计算结果置身于由知识库、专家经验库等构成的工程安全评价体系中进行综合评估。

首先收集干渠各渠段及建筑物的运行和安全监测信息,并进行初步处理,在各管理处对数据信息进行校核整理分析后,提出初步的分析结果和工程维护预案,并上报分中心,数据在分中心进行储存,并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对有安全隐患的,通报调度管理部门,并提出安全决策和工程维护方法,进行工程维护。工程存在重大安全隐患要及时上报总公司,由总公司提出调度方案和维护决策,协调并指导各有关部门工作。工程安全监测的业务流程如图1所示。

5设计思想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是“南水北调中线干线自动化调度与运行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一个重要的子系统,系统建设以高新技术为支撑,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管理手段,建成具有一定实用性、先进性、可靠性、开放性的现代化工程安全监测体系。

系统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总公司安全监测中心安全监测应用系统及运行环境建设;陶岔、河南、河北、北京、天津5个分公司安全监测分中心应用系统及运行环境建设; 47个管理处工程安全监测应用系统及运行环境建设;各现地监测站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

各级管理部门安全监测中心(分中心、管理处工作站)将安装数据采集软件并开发相应的分析处理软件。根据权限设置和管辖区域接收对现地监测站的采集信息,并对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和储存,为各级管理部门提供工程相关的决策支持,并为工程调度系统提供服务。

各现地监测站内安装数据采集设备,对所属建筑物的监测仪器进行自动采集,并通过相应的通信设施传输到各级管理部门。

5.1体系结构

从管理机构设置上来看,系统的结构可分成4个层次,即总公司安全监测中心、各省(市)分公司安全监测分中心、工程管理处工作站以及现地监测站。

从系统的结构体系上看,系统与“中线干线自动化调度与运行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总体框架相一致。其中,应用层内容包括数据的管理与分析评价,该层建立在应用平台之上;基础设施层内容包括网络通信和现地数据采集。

(1)应用层:

数据的管理与分析评价层。数据的管理与分析评价层(应用层)主要包括总公司的安全监测中心、各分公司安全监测分中心、各市工程管理处监测站建立的安全监测数据输入、处理、管理、分析以及综合评价系统。

安全监测中心、安全监测分中心、工程管理处监测站由于其管理的职能和范围不同,其工程安全数据管理与分析的功能要求和深度也有所不一样。对于同一级别的部门来说,工程安全数据管理与分析系统其功能基本上是一样的,只不过所管理、监测的范围和内容不一样,因此,其基本配置应该是相同的。

数据的管理与分析评价层(应用层)通过网络通信层与各地监测站以及MCU建立通信,获取所辖范围内工程各类实现自动化的传感器的实时数据、人工采集设备及人工巡视检查的各种数据,从而实现对所辖工程范围内的渠道及各主要建筑物的安全运行状况进行远程监测,进而确保整个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的安全运行和安全管理。

对于外部应用系统,将提供标准的数据接口,使其与外部其他应用系统间能够实现数据交换。在建立企业数据中心时,利用该数据接口,通过内部局域网,在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同时,能够将安全监测系统提供的监测数据与其他应用系统的数据有机地统一起来,实现数据及信息的无缝连接和交换,以及系统的跨平台、跨系统、跨网络、跨应用的集成。

(2)网络通信层。

系统的网络通信包括本地局域网通信、广域网通信2部分。本地有线局域网通信包括数据的管理与分析评价层和现地数据采集层2个部分。数据的管理与分析评价层局域网通信,采用全交换式以太网作为骨干网络,通过高档次交换机,实现与各子系统交换机的网络连接。

(3)现地数据采集层。

现地数据采集层由MCU、智能仪表、传感器、变送器、执行机构、专用数据(信息)采集设备以及通信设备等组成,独立完成本地安全监测点的数据采集和管理功能。同时,通过网络通信,为数据的管理与分析评价层提供可靠的现场实时数据,以及接受上端安全监测系统发来的控制和参数设定指令。

5.2系统功能

5.2.1系统的总体功能

(1)监测功能。

能够以各种方式采集到本工程所包含的各类传感器数据,并能够对每支传感器设置其警戒值,如测值超过警戒值,系统能够以各种方式自动进行报警。

(2)显示功能。

显示建筑物及监测系统的总貌、各监测项目概貌、监测布置图、过程曲线、监测数据分布图、监控图、报警状态显示窗口等。

(3)操作功能。

在监控主机或工作站上可实现监视操作、输入/输出、显示打印、报告现有测值状态、调用历史数据、评估运行状态;根据程序执行状况或系统工作状况发出相应的音响提示;修改系统配置、系统测试、系统维护等。

(4)数据通信功能。

能够实现现场级通信,为测控单元之间或测控单元与各级管理部门数据采集工作站之间的数据通信。管理级通信为监测中心局域网内部及同其他网络之间的数据通信。

(5)综合信息管理功能。

能够从事在线监测、数据库管理、监测数据处理、图表制作、图文资料管理等工作。

(6)综合评判与信息发布功能。

能够对建筑物性态进行离线分析及安全评估,确定结构的异常程度,能对建筑物的安全状况进行预测预报,并对各建筑物的监测数据和分析结果进行发布。

(7)系统自检和报警功能。

系统具有自检功能,能在管理主机上显示故障部位及类型,为及时维修提供方便;系统在发生故障时,能以屏幕文字或声音方式示警;建筑物结构发生异常时可以发出相应的报警信息。

(8)远程操作。

对某些权限用户,可在远程实现上述功能。

(9)网络浏览功能。

能够建立与MIS网的连接,可与网内各站点通过Web、FTTP和Email进行信息交流,网内各站点可通过浏览器访问本系统有关的实时数据和图表。

5.2.2安全监测中心的功能

总公司安全监测中心收集各分公司安全监测分中心和管理处上报的所辖范围内建筑物运行安全状况信息和结构异常信息,对结构异常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核查和会商,提出处理意见和制定安全应急预案,并对数据分析和建筑物的评判信息进行发布。

5.2.3安全监测分中心的功能

各分公司安全监测分中心收集各管理处上报的所辖范围内建筑物运行状况信息和结构异常信息,对结构异常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对建筑物的安全状况提出初步分析意见,并将分析结论上报总公司安全监测中心。

5.2.4工程管理处的功能

工程管理处工作站对原始数据进行初步处理分析,对所辖范围内建筑物运行状况提出初步判断意见,并将初步分析结论上报分公司安全监测分中心,以便分公司对建筑物的安全状况进行综合分析。

5.3网络结构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是“南水北调中线干线自动化调度与运行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适应本数据通信网络系统的需要,数据采集系统采用全分布式智能节点控制开放型网络结构,以确保系统网络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组网灵活性。

为了节省系统的资源和节省投资,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不单独设立通讯网络,整个通讯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系统由“南水北调中线干线自动化调度与运行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统一考虑。本数据采集系统与主干通讯网的接口也不专门设立,而是利用现地站通讯站点3层交换机提供的通道进入业务内网。为了使本系统与上层计算机网络进行快速数据传输和可靠连接,每个现地站通讯站点的3层交换机应为本系统提供不少于3个与主干网连接的网口和不低于2 M的专用带宽。

工程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的数据采集系统通信网络采用以太网数据通信网络方案。首先,通过带网络接口(RJ45)的光端机将所有的安全监测站连接起来,构成一个链状网络;然后,各个安全监测站的MCU通过网络接口(RJ45)连接该站的光端机上;最后,通过1台光端机与3层交换机连接。通过通用交换机,一方面使得所有的MCU可以相互访问,另一方面,与通用交换机连接,从而与上级计算机安全监测系统连接起来。本工程的数据通信网络系统结构情况见图2。

6结语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在“南水北调中线干线自动化调度与运行管理决策支持系统”中承担着非常关键作用,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能否安全运行,因此,必须采用合理、科学、实用的设计思想,才能确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具有先进性、实用性,才能满足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复杂的调水需要!

参考文献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概况 篇8

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及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可研总报告,中线水源工程由丹江口大坝加高、丹江口库区征地移民、陶岔渠首枢纽和中线水源工程管理专项等工程项目组成。

水源公司综合部部长周建华介绍说,今年7月,丹江口大坝主体工程全线加高到顶,左右两岸土石坝填筑到顶。目前正在进行20孔溢流堰面加高处理、垂直升船机、金属结构以及丹江口水利发展长水轮机改造项目建设,所有剩余工程将保证在2013年完成建设。

据了解,溢流堰面加高工程有两个工程期,分别是2011年汛后和2012年汛后。目前正在进行的4个溢流坝段和8个溢流孔的加高施工,必须保证在2012年汛前完成,保证汛期安全;明年汛后将进行剩余的6个溢流坝段和12个溢流孔的加高施工,并保证在2013年汛前完成。

丹江口大壩位于湖北省丹江口市汉江干流与其支流丹江的汇合处,大坝初期工程1958年开工,1973年建成。作为在建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组成部分,大坝加高工程2005年9月开工。

专家认为,南水北调工程与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一样,都是一种优化资源配置的战略性工程。南水北调工程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远距离、跨流域、跨省市调水工程,有望成为人类充分利用地理、地形特点优化配置国土资源的成功范例。

(来源:新华网)

上一篇:现代服务业下一篇:安全员内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