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应用处罚措施

2024-04-22

抗菌药物应用处罚措施(精选9篇)

抗菌药物应用处罚措施 篇1

整改措施

在我院开展了《2012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的活动后,我科认真学习了《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及使用原则》、《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等多项内容。大家在思想认识上均有了较大的提高,同时结合我科的特点,也找出了不足,并制定了具体整改措施。

1、我科为临床科室,应用抗菌药物相对较多,部分医生对于抗菌药物适应症掌握不恰当,越级使用,对于细菌感染病人,较少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个别医生还过度治疗,造成患者二重感染和经济负担增加。同时也造成耐药菌增多,给今后治疗带来更大的难度。

抗菌药物应用处罚措施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各400例患者的出院病历进行本次调查分析。入选标准:斜疝修补术、甲状腺手术、乳腺瘤切除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关节镜等手术,年龄在18~70岁之间,术前无感染,无多脏器功能疾病。

2010年患者中,男199例,女201例,年龄平均为(45.63±8.52)岁。2011年患者中,男200例,女200例,年龄平均为(44.02±9.35)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情况等无显著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011年我院进行了抗菌药物专项整治。调查量阶段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使用频率,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药物相关性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3 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措施

首先要确定我院抗菌药物整治的方案,并召开动员大会。制定抗菌药物的管理制度,并建立监管小组,动态地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监测,并定期对科室使用处方进行评价。组织全院医护工作者进行培训和考核。

要求科室内制定抗菌药物的使用标准,并进行主任责任规划,确立奖惩制度。调整科室的常用抗菌药物,降低抗菌药物的使用种类。

此外,监管小组要定期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进行分析,严格制定相关制度,对处方不合理使用情况进行调整。

1.4 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进行组间对比。计数资料组间通过χ2检验对比。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7.0软件包。以0.05为检验水准,可信区间范围为95%,P<0.05为样本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专项整治后,2011年我院患者感染率未增加,患者医疗费用降低,其不良事件发生率减少,与2010年比较有较为显著的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细结果见表1。

注:#P<0.05,样本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是为了预防手术后的切口感染和全身感染,可以有效地杀灭入侵病菌,并发挥抗菌药物的预防作用,减少细菌的耐药性[2]。但是,如果不能有效且合理地使用抗生素,就可能会诱发更严重的感染。以往医师多为追求保险,认为不用为过、用则保险[3],因此造成了预防性用药的使用过于广泛。

我院2011年进行了抗菌药物的专项整治,使用药的结构发生了改变,抗菌药物使用率降低,药物种类减少,药物使用的合理性上升。从本次调查结果中我们也可以看出,2011年我院患者感染率未增加,患者医疗费用降低,其不良事件发生率减少,与2010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通过专项整治,我们认为其优势主要在于:

首先使医师更好地掌握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指征,对Ⅰ类手术切口,如在手术中注意了严格的无菌、细致的手术,则一般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4];对人工材料、清洁大手术、手术创伤大、感染后果严重的患者,则需要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其次,医师抗菌药物的选择更加合理,为了预防切口感染,需要针对金葡菌选择药物[5],并根据可能污染的菌种进行选择,做到安全、有效、经济和适当。我院专项整治后将抗菌药物减少,尤其对第三代头孢等进行了减少,能够降低院内耐药菌株的增多。

最后,专项整治后,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间缩短,用药时机更合理,用药时间间隔充分,避免了药物使用剂量过大,联合用药比例过高。且患者由于抗菌药物导致的各种不良事件发生率会明显降低。

综上所述,通过对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后,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更加合理,有助于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并有助于降低药物相关性不良事件。

参考文献

[1]李广权,周卫东,陈月洁,等.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及微生物标本送检情况调查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4):447-449.

[2]彭晓燕,符明龙,潘洁,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后我院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调查[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2,15(4):223-225.

[3]蒋利,林筱琦,麻斌喜,等.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后骨科围手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11):97-98.

[4]卢秋红,房树华.我院综合干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措施及成果分析[J].中国执业药师,2012,9(7):14-17.

抗菌药物应用处罚措施 篇3

关键词:抗菌药物;不良反应;预防

【中图分类号】R82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492-02

抗菌药物是指杀灭细菌或抑制其正常生长繁殖及功能代谢的一类药物,包括抗生素和人工半合成、全合成的具有抗菌作用的化学药物等,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并在治疗疾病、维护人类健康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 在临床应用的绝大多数抗菌药物的安全性是良好的,但仍有一些抗菌药物因自身固有的毒副反应,或受患者生理方面或疾病因素影响,在使用过程中可以诱发或产生多种不良反应,有些毒副反应甚至可能会危及生命。下面就37份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表现及类型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收集应用抗菌药物出现的不良反应病历资料37份,其中出现过敏反应14例,患者出现热反应、血清病样反应、或皮疹;胃肠道反应11例,患者表现为恶心、腹部不适、胀气、呕吐和腹泻等;血液系统不良反应2例,患者出现贫血或免疫性血小板功能不全;肝损伤2例,患者临床表现为黄疸、皮肤瘙痒、上腹痛等症状;肾脏损害5例,轻者表现为单纯尿常规或血液生化指标的改变和肾功能异常,重者可致肾功能减退,出现管型尿、蛋白尿、血尿,甚至尿毒症等;神经系统不良反应3例,患者出现肌阵挛、惊厥、癫痫,甚至昏迷等“青霉素脑病”样症状。

1.2方法

1.2.1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类型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按其产生的主导因素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对机体影响程度与抗菌药物有明显的剂量正相关性,发生率虽高,但死亡率较低的剂量相关型不良反应;另一类是与抗菌药物应用剂量及作用机制无关,但与患者体质因素有密切相关的质变型异常反应,这类不良反应“事先”不可预知或很难预知,虽发生率低,但死亡率极高,临床上一般又可细分为药物特异性反应和药物变态反应两种。

1.2.2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主要表现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不论是剂量相关型的,还是质变型的,引起人体发生生理、病理改变,在临床上出现的症状或体征基本是接近或相似的。

过敏反应实质上也是变态反应的一种较常见的表现形式,前者仅与患者自身体质有关,而后者既与患者体质因素有关,也与抗菌药物因素有密切关系,两者临床症状比较接近或相似。药物热是最常见的抗菌药物相关性变态反应,几乎所有的抗菌药物均可引发,且常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主要见于β内酰胺类(如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多黏菌素B和磺胺类等。引发药物热的任何药物都可能诱发皮疹,但以β内酰胺类和磺胺类药物更为常见。应用青霉素G,四环素、链霉素和红霉素等可出现血清病样反应。

胃肠道反应是抗菌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主要表现为胃肠道的刺激症状和胃肠道感染的相关疾病两方面,但有些情况是两者同时存在的。如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就可引起恶心、呕吐、腹泻,有时偶尔也可导致患者假膜性肠炎。

抗菌药物引发的血液系统不良反应,临床上主要以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最为常见,但引起的全血细胞减少、贫血和出血等相对较为少见。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大环内酯类、氯霉素类、四环素类和某些磺胺类药物等,均可导致患者表现为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并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一般停用药物后症状减轻并可恢复正常。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药物类可引发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可诱发叶酸缺乏,进而导致巨幼细胞贫血。氯霉素可引发再生障碍性贫血,可能与免疫机制有关,但与剂量无明显的关联性。血小板凝集功能受损最常见于抗假单胞菌属的青霉素类,且与使用剂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大剂量应用羧苄西林对血小板的凝集功能损害较大。

应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依诺沙星、氧氟沙星、林可霉素、灰黄霉素,以及乙酰螺旋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等,均可导致肝脏功能损害,出现一过性或短暂的转氨酶升高的表现。各种磺胺类药物均可能引起黄疸,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也可导致胆汁淤积型黄疸,停药后大都可恢复正常。应用红霉素、罗红霉素、呋喃妥因可诱发胆汁淤积型黄疸,临床可出现黄疸、皮肤瘙痒、上腹痛等症状。

磺胺类药物容易在肾小管内形成结晶,引起血尿或阻塞性肾病样症状,甚至会出现少尿或急性肾衰竭,同时也可通过免疫反应诱发肾损害。万古霉素主要损害肾小管,其肾毒性发生率5%左右,若与庆大霉素使用,肾毒性发生率明显提升,可达30%左右。两性霉素B可改变肾上管上皮细胞的通透性,增加尿钾的排出,导致肾功能损害,且发生率较高,几乎可以发生于每个使用者。

1.2.3抗菌药物不良反应预防

在应用抗菌药物治疗之前,对所有患者,特别是对有过敏体质的患者,要详细询问家族史,了解过敏史或疾病史等。若对某些抗菌药物存在过敏史者,应尽可能避免选用,可选用作用相当、抗菌谱接近的其他抗菌药物;若必须应用此类抗菌药物时,应严密观察病情及药物反应,并做好相关应急救治准备工作,确保用药安全。

用药时应注意药物浓度、用药方法、输注速度,以及总剂量等。一些对局部或血管刺激性较大的抗菌药物,注射时应缓慢推药,静脉给药时,配制浓度不宜过高、速度不宜过快、给药时间不宜过短。

临床应用抗菌药物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及病情等综合情况,结合感染特点或病理生理状态,合理选择适宜的抗菌药物,调整使用剂量。

用药时要注意了解联合应用的各种抗菌药物包括溶媒的理化性质、浓度要求、主要不良反应,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相互作用等,尽可能地充分考虑,给予积极预防。对毒性相同的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可能增加毒副反应的原则上应避免,可选择作用相当的其他抗菌药物替代。同时应注意药物的理化性质,对遇紫外光线易变质的药物,应注意采取避光措施。

严格抗菌药物临床使用适应证,力争合理规范应用,严密观察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建立细菌耐药性监测与预警机制,积极防范耐药菌株引起的医院感染。

2结果

除与患者自身因素有关外,34例存在用药不合理,3例为使用不当造成。

3讨论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基本类型、主要表现、产生的基本原因及輕重程度,主要与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作用部位、药动学、药效学,以及患者个体差异及其耐受程度有密切关系[2]。因此,在预防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上,也应从这几个方面综合分析,采取措施,积极防范。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因患者体质差异,在症状出现的早晚及表现形式、预后情况也会各不相同,有的可能是单一的表现,有的则可能是某几种反应或以上多种反应同时并存,对患者造成危害的严重程度也不尽一致。因此,在临床应用抗菌药物过程中,应严密观察和总结不良反应的表现形式及临床症状,详细记录,为正确及时处理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提供真实而科学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何新华,李春盛抗生素滥用及其不良反应《中国临床医生》,2005,33(2):11-12

龙廷卫生院抗菌药物整改措施 篇4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整改措施

为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有效控制细菌耐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我院对本单位抗菌药物使用数量、使用范围和占比居高不下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认真加以解决。成立了由院长为组长,各临床科室、药剂科主任为组员,组成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小组。

我院在抗菌药药物使用中存在以下不合理现象:、抗菌药物使用率偏高,联合用药率过高。虽然我院在相关文件精神指导下,今年对抗菌药物使用进行了严格控制,目前使用率有了明显下降,但仍然达到36%左右,与目前相关要求仍有一定差距。

2、由于缺乏病原微生物检测, 医师选用抗菌药物时,往往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3、给药方式和剂量存在问题。目前我院抗菌药物给药方式以静脉给药者比例较高为主,这说明抗菌药物给药方式存在不合理现象。在使用剂量方面存在个别大剂量、超剂量现象。

为了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有效地控制感染, 避免菌群失调及防止药物的毒副作用, 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规范化,提高医疗质量,降低药品不合理支出费用,制订了以下整改措施:

1、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将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纳入医院医疗质量管理, 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监察、处方审核及医生使用权限;对抗菌药物的使用采取分级制度。将抗菌药物分为一般使用、限制使用、特殊使用几个等级,熟悉选用药物的适应证、抗菌活性、药动学和不良反应。

2、切实加强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宣传教育与知识培训, 让医师掌握抗菌药物抗菌谱、适应证、禁忌证、联合使用及预防使用的指征、细菌学、药效学、药动学、药物经济学等相关知识;建立完善的细菌耐药监测系统及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网络。

3、加大对合理应用抗生素的宣传力度,及时对患者和公众进行合理用药的教育,制作宣传栏,让公众真正明白滥用抗菌药物可能导致的细菌耐药性的严重后果,使其懂得感冒、喉痛、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多为病毒感染,这类病应用抗菌药物治疗不仅无效,反而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机会增加,以减少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

4、结合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和新农合切实加强合理用药的考核工作。

今后,我院会认真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不足,逐步建立、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相关制度,依法、合理、安全的应用抗菌药物,切实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篇5

【摘要】目的:探讨现代医院如何以有效的管理方法,控制抗菌药物的滥用,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方法:建立健全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组织和制度;加强对医务人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知识培训;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宣传教育;制定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规定;建立完善的合理用药网络;对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进行督查,奖优罚劣。结果:采取这些综合管理与控制措施,以较完善的医院合理用药管理手段,达到抗菌药物最合理应用的目的。

【关键词】 抗菌药物;合理用药;调查分析

抗菌药物是防治感染性疾病的主要药物,临床应用十分广泛,在我国,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现象普遍存在,导致耐药菌株越来越多,临床疗效越来越差,感染越来越难控制,不良反应日益增多,为进一步了解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以便采取必要的管理措施,特对部分临床科室2007年7-12月出院病例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进行的监测报告,住院患者中30%应用了抗菌药物[1]。目前滥用抗菌药物的现象十分严重,不仅造成浪费,还会引起许多医源性疾忠及诱导细菌耐药性发生,在医院感染管理的诸多环节中,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占有重要地位,不仅有利于医院感染的控制与治疗,而且能限制以至阻断细菌耐药的发腱。加强领导是医院合理用药的关键所在[2]。为此,应进一步加强对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管理力度,努力做到科学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建立健全医院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管理组织和制度

加强领导是医院合理用药的关键所在[3]。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的有关规定并结合各医院实际情况,成立医院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管理小组或相应管理组织,由主管业务院长任小组组长,成员包括临床经验丰富、用药知识伞面的感染性疾病医师和外科医师、感染控制护士、药学及微生物学专业人员等。他们的职能由药物保障转变为技术服务[4].制定符合本医院、本科室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制度;协调、监控医院抗菌药物的购进及使用;负责抗菌药物应用的指导、咨询工作;定期审查、总结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整改措施;根据临床用药情况,组织经常性、各层面人员的药理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合理用药的综合素质。加强对医务人员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及相关药理知识的培训

当今,随着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新型抗菌药物的品种日新月异,细菌的耐药谱也不停地发生变迁,过去经验型的治疗将随着循证医学的深入被淘汰[5]。抓好合理用药的基础是抓好医务人员的合理用药观念。通过岗前培训、举办讲座、办学习班、新药介绍等形式,对各级医护人员进行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教育和培训,普及合理用药观念,不断更新相关知识,提高医院抗菌药物治疗水平。各级医师应根据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和药物经济学,以及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严格掌握适应症,合理选用药物;护士应了解各种抗菌药物的配制要求,准确执行医嘱,仔细观察病人用药后的反应,积极主动配合医师做好各种细菌培养标本的留取和送检工作;强调医护人员的协作精神,强调药物使用中的合理配伍,强化根据药敏试验用药的观念。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显示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低于相关文献报道[6] 3 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宣传教育 造成目前临床抗菌药物滥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普通市民、群众缺乏有关抗菌药物使用的必要知识,他们根据电视广告宣传点名开药,对医生临床用药产生严重干扰,若处理不好,极易造成医患纠纷。针对此种现象[7],可通过向患者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利用黑板报、健康教育橱窗、播放录像、病床边等多种方式进行宣教,特别是门诊医生要做好耐心的解释工作,使其清楚根据个体用药的重要性,让患者积极主动配合医生的治疗,达到合理用药的日的。4 制定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规定

各个医院的规模及收治的病种不一,因此规定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内容也有差异,主要包括:严格掌握使用抗菌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及联合使用抗菌药物的指征;抗菌药物给药方案的制定和调整原则:根据患者生理、病理特点及抗菌药物的临床药理特点,综合考虑感染部位、细菌耐药情况、不良反应及价格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严格掌握局部应用抗菌药物的适应症:加强抗菌药物的实验室监测:力争及早、正确采集标本做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有条件的医院还应及时进行血药浓度、血清杀菌效价等指标监测,以供临床用药考虑;强调综合治疗,提高机体免疫力,确保抗菌药物治疗能获得最佳疗效和最小的不良反应。5 严把进药关,建立完善的合理用药网络

检验科细菌室定期公布医院主要病原菌及其耐药谱,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和抗菌药物管理小组根据医院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本院的抗菌药物用药目录,医院采用招标购药,保证进药质量;选择疗效可靠、不良反应小、相对价廉的药物作为常规品种,暂停或淘汰临床应用无效或已产生严重耐药性的药物[8]。引入药物经济学概念,通过鉴别、测量和对比不同的治疗方案,优化治疗成本与效果结构,使药物达到最好效应,避免只强调用药安全有效性,而忽视支付药物费用的情况,使临床用药更趋于治疗有效、费用合理。医院可通过自己的局域网、电话、窗口其他途径,就医院所提供药物的价格、药品使用的适应症、禁忌症、不良反应、使用中的注意事项、给药的最佳途径、时间、剂量及疗程、合理配伍等,作出全面咨询,推行药师走出药房,深入病房,参与给药方案的制定,推进合理用药,使他们的职能由药物保障转变为技术服务[2],保证患者用药达到安全、有效、经济的目的,把不合理用药降低到最低水平。6 督查与奖惩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小组定期对医院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进行调查,总结医院合理用药情况,通报全院各科,根据检查的结果,对科室及个人给予相应的奖励、批评与经济处罚,促使其进行自我对照、自我评价,形成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意识[9]。

滥用抗菌药物是全球性各级医院的公共卫生问题[10],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又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重视,我们医务工作者应在不断完善自身工作的过程中,推进社会化合理用药的进程。

【结论】:医院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管理是全方位的工作,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密切配合,才能使临床抗菌药物的应用科学合理。多数科室均不同程度的存在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现象比较普遍,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可导致治疗效果不佳,耐药菌株增加,发生医院感染、不良反应产生等,应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采取必要的管理措施,从而保证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参考文献

[1] 耿莉华.医院感染控制指南[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406~407.

[2] 李世娟,辛苏宁,孙丽萍.浅谈医院合理用药的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2):160~161. [3] 张秀勤.我院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与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9):856~857.

[4] 刘振声,金大鹏,陈增辉.医院感染管理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0.314.

[5] 朱会英,曾洪涛,韩丽萍,等.综合性医院抗菌药物应用调查分析与管理对策.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2):152-155.[6] 陈玉芹,李秀青.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调查研究.中国 医药学刊,2007,5(12):89-91.[7] 朱鹏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药物流行病学杂志,1988,7(4):199-201.[8] Reese RE,郭仁宣,苏东明.抗生素手册.辽宁 科学 技术出版社,2002:237-247.[9] 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00,二部:602 [10] 于嘉,谁在滥用抗菌药[J].职业药师.2004.1(1):8-9

【学习心得】通过半学期的学习,我了解到临床药理学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这科课程让我们知道药物在体内处置过程与人体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制。从而知道正确服用和使用药物的重要性。使我们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可以安全的,高效的用药,发挥出最大的药效,减少药物使用的不良反应和药原性疾病的发生,同时也让我们学习到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到治病的过程,加强我们对药物的理解,为以后学习更多用药机理做铺垫,是一门非常实用的学科。

两次作业没交原因: 1.2.因家里原因,在5月29日到6月15日,请假18天。

抗 菌 药 物 临 床 应 用

2010级药物制剂1班

姓名:刘佳

抗菌药物应用诫勉谈话制度 篇6

一、抗菌药物监督检查小组要加大我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监督检查力度,严格按照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方案做好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检查工作,并将检查出的问题及时上报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领导小组,便于诫勉谈话制度的执行。

二、抗菌药物监督检查小组要按照处方点评制度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监测、分析制度,对医务人员抗菌药物使用量、使用率、使用强度进行排名和公示,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排名前十位的医务人员进行诫勉谈话,全院通报。

三、对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超过60%的科室主任进行诫勉谈话,对整改不力,抗菌药物使用率连续考核三次超过60%的科主任在诫勉谈话的同时全院通报,扣罚科室绩效1000元,科主任不得参加本先进个人的评选和奖励。

四、对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超过30%的科室经抗菌药物检查小组督导三次未整改到位者取消主管医生抗菌药物使用权限,科主任全院通报,并处以500元罚款。

五、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未在24小时内应用,住院患者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未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内应用的主管医生进行诫勉谈话,对督导三次

发现存在同样情况未及时进行纠改者,取消抗菌药物使用权限的同时全院进行通报批评,对连续督导五次未整改到位的主管医生,取消其在本院的执业权,调离临床工作岗位。

抗菌药物应用处罚措施 篇7

关键词:水产养殖,药物残留,原因,控制措施

随着水产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产量的不断提高, 药物用量也不断增加, 致使药物残留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水产品中药物残留是关系到人类健康的大事, 现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政府的高度重视[1,2,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 特别是2006年底上海多宝鱼查出多种违禁药物后, 各级政府对水产品质量安全高度重视。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不仅牵动着社会的神经, 而且也极大地影响着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而据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2009—2011年每周对外公布的水产品信息周报进行跟踪调查, 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事件药物残留占比例达46%。为了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 全面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应从养殖源头抓起, 逐步实施从“鱼苗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管理, 因此投入品的应用及对水产品安全影响是目前研究重点。抗菌药物作为水产养殖重要投入品在水产养殖防治鱼类细菌性疾病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我国渔药的开发研究较晚, 尤其是抗菌类药物在鱼体内的作用机理、药代动物学、药物残留等基础理论的研究较少, 在给药方法、给药剂量、给药间隔时间、休药期上等均缺乏明确的标准, 在养殖生产中滥用药物的现象普遍存在, 导致药物在水产动物产品中残留。要控制水产品的药物残留, 保证水产品的安全, 就必须要掌握药物残留产生的原因, 从而科学合理使用药物[4,5,6]。

1 水产养殖中药物残留的原因

1.1 滥用和误用渔药

我国是水产养殖大国, 水产品产量连年提高, 但由于重数量、轻管理, 致使鱼病频繁发生, 而药物防治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但养殖生产中养殖者往往在缺乏正确诊断的情况下乱用药物, 有的还为了使治疗达到快速有效的结果, 在药效不明显的情况下, 过量用药, 使用浓度达到规定用量的3~5倍, 甚至更高。有的养殖户为预防疾病或促进鱼类生长, 长期低剂量使用抗菌素。不按规定长期低剂量添加抗菌素以及盲目加大药物都是造成药物残留的主要原因。

1.2 未遵守休药期

据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 (FDA) 1970年对本国兽药残留原因的调查结果分析:未遵守休药期占76%;1985年美国兽医中心 (CVM) 的调查结果是:未遵守休药期占51%, 因此可以看出未遵守休药期是产生药物残留的主要原因[1]。休药期是指食品动物停止给药至许可屠宰及其产品许可销售的间隔时间。各种渔药对不同的鱼类都有不同的休药期。渔药进入鱼体后通过代谢和排泄, 药物残留量可降低至残留限量以下, 以至在鱼上市前可基本保证其安全。但目前水产养殖者对“休药期”的意识比较淡薄, 有时为了掩盖水产品上市前的临床症状, 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上市前使用药物, 或将未达到休药期的水产品提前上市。此外, 不做用药记录往往是造成用药混乱的原因, 也会导致使用渔药的水产品未满休药期就上市。

1.3 使用违禁药物

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全面提高养殖水产品的安全生产, 增强水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促进水产业的健康发展, 农业部2002年发布《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它化合物清单》 (农牧发[2002]1号) , 列出氯霉素类等21类兽药及其化合物禁止在食品动物养殖过程中使用的清单[2]。硝基呋喃类及氯霉素、喹乙醇类等药物是过去水产养殖常用抗菌药物, 由于这些药物对人体健康有危害, 已列入21类兽药及其化合物禁止在食品动物养殖过程中使用的清单。但人们受传统理念的影响, 为了获得较好的治愈率和降低成本, 有些养殖者仍然使用这些违禁药物, 造成药物残留。

1.4 给药剂量和给药途径不正确

在给药剂量和给药途径等方面不符合用药规定也是造成药物残留的重要因素。抗菌素类药物用于防治细菌性鱼病, 一般给药途径是均匀拌入饲料中加工成药饵或者制成针剂注射给药。如养殖水中泼洒抗菌素, 在污染养殖水环境的同时也会使抗菌素通过其他生物蓄积后被水生动物摄食, 造成药物在养殖动物体内残留。

1.5 渔药选择不当

有些养殖者存在错误的认识, 认为水产动物生病后只要大剂量使用某种抗生素类药物就治愈疾病。一种药物不可能包治百病, 因为每种抗生素都有其特定的抗菌谱, 即使是同一种病原菌在不同时期对药物的敏感性也是不同的。因此, 在选择渔药时一定要对症下药, 有条件的生产单位, 要对病鱼做致病菌的分离及药物敏感性试验, 在此基础上有的放矢选择渔药, 能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2 控制药物残留的措施

2.1 根据渔药对机体的作用———药效学选择抗菌药物

渔药的药效学是研究渔药对患病或未患病的水生动物生理生化机能的影响、对导致疾病的病因和病原所起的作用, 从而确定渔药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副作用, 确定其有效剂量, 并了解剂量、疗程和不同给药途径与疗效的关系。在选用某种抗菌药物之前, 首先应该根据病原菌的生理生化特点, 确定选择抗革兰氏阳性还是抗革兰氏阴性菌的数种药物用于对分离菌株的抑菌试验。在初选抗菌药物的基础上, 为了保证所选药物的疗效, 还应该将在养殖现场分离到的致病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测定。由于不同的养殖场对各种抗菌药使用的历史与频度不同, 导致不同地区的同一种病原菌对同一种抗菌药物可能存在不同的敏感性, 可能有些菌株对某些抗菌素已经产生了耐药性, 失去了敏感性, 或者敏感性已经下降。病原菌对抗菌素类渔用药物产生抗药性与否, 也是影响抗生素类药物治疗水产动物传染性疾病成败的重要因素。在选择药物时, 如果多次使用同一种药物, 会导致病原菌产生耐药性。在使用药物治疗水产动物的疾病之前, 除依据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选择药物之外, 还应该根据药物的种类和特性决定药物的使用顺序。因为病原菌对药物的耐药程度每年都会不断变化, 当某种药物停止使用一段时间后, 病原菌就可以恢复对这些药物的敏感性。

2.2 根据水产动物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规律科学合理使用药物

药物代谢动力学是利用动力学的原理, 研究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在体内的动态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 并以数学作为手段分析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吸收、代谢和排泄等过程的量变规律[3]。研究药物代谢动力学的意义在于通过对药物的分布、吸收、代谢和消除的研究, 发现药物在鱼体内各组织中变化规律, 弄清患病鱼组织中药物浓度能否达到最小抑菌浓度以上, 维持有效治疗浓度的时间, 从而可以确定适宜的给药剂量、科学用药时间的次数。通过药物在体内各组织中的蓄积部位及蓄积程度, 从而制定药物的休药期。水产动物产品中药物残留主要与使用药物的品种、给药途径、药物剂量、间隔时间及动物种类有关。不同的药物种类、药物剂量, 其不同的动物品种, 给药的不同途径, 器官组织中药物残留的浓度不同, 为合理使用渔药, 应根据药物在体内的药动学规律, 合理确定休药期, 使水产品中药物的残留浓度在上市前降到最大残留限量以内, 降低残留的危害。

参考文献

[1]农业部《新编渔药手册》编撰委员会.渔药手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 2005.

[2]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关于发布《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它化合物清单》的通知农牧发[2002]1号[EB/OL]. (2002-03-05) [2010-11-09].http://www.feedtrade.com.cn/technology/standard/technology 20101109131628.html.

[3]裴利霞, 杜冠华.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导刊, 2006 (5) :32-34.

[4]符建伟, 工毅红, 李鹏坤, 等.郑州市农产品质量检测流通中心农畜产品中农兽药残留速测质量保证制度 (试行) [J].河南农业科学, 2006 (4) :121.

[5]陈萍, 李恒.畜禽产品药物残留的控制[J].现代农业科技, 2008 (10) :177.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题分析 篇8

【摘要】 目的:了解我院近两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临床应用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从2010年开始至今每月随机调取归档病历100份,到目前为止共2152份,进行回顾性调查和分析。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7.43%,其中治疗用药比率为51.08%,预防用药比率为48.92%,存在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病历占使用抗菌药物病历的比率为18.9%,其中围手术期用药时间不规范占5.2%,无用药指证占10.4%,药物选择起点高占46.2%,用药疗程不合理占42.1%,给药频次不合理占5.1%。结论: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现象比较普遍,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可导致治疗效果不佳,耐药菌株增加,发生医院感染、不良反应产生等,应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采取必要的管理措施,从而保证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关键词】 抗菌药物;合理用药

2010年1月至2011年8月,每月随机调取归档病历约100份,共计2152份,其中应用抗菌药物病历1236份,根据各类文献资料的分析研究,综合评价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现状,了解抗菌药物在临床使用情况,从而进一步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为促进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与方法 原始资料及数据来源于我院微机室统计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随机抽取的归档病历,共计2152份,应用抗菌药物病历数为1236份。由临床药师负责,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按事先设计的调查表进行,项目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原发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情况、医院感染诊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预后等;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情况分析主要从5个方面进行:①围手术期预防用药不合理;②无用药指证;③药物选择起点高;④用药疗程不合理;⑤给药频次不合理。 1.2 分析指标 用法仅限定日剂量(DDD)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05版)、《新编药物学》(第16版)推荐的常用剂量,并参考药品说明书推荐的成人常规剂量;药物选择参照卫生部〔2009〕38号文、卫生部〔2011〕56号文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  结果

抗菌药物应用处罚措施 篇9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试题

科室:

姓名:

职称:

得分:

选择题(单选题,每题2.5分)

1、正确的抗菌治疗方案需考虑()

A、患者感染病情 B、感染的病原菌种类 C、抗菌药作用特点 D、以上3项

2、可辅以抗菌药局部应用的情况有()

A、化脓性胸膜炎大量胸腔积液 B、反复发作性尿路感染 C、隐球菌脑膜炎 D、化脓性腹膜炎

3、下列情况有抗菌药联合用药指征()

A、慢支急性发作 B、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细菌感染 C、急性肾盂肾炎 D、急性细菌性肺炎

4、抗菌药分三类管理是为了()

A、规范抗菌药按一、二、三线使用 B、按感染病情轻重分别用药 C、抗菌药合理使用的管理

5、限制使用类抗菌药是限制()

A、抗菌药应用适应证和适用人群 B、限制抗菌药作二线使用 C、限制抗菌药用于重症感染患者

6、下列情况何种是预防用药的适应()

A、昏迷 B、中毒 C、上呼吸道感染 D、人工关节移植手术

7、预防用药用于何种情况可能有效()

A、用于预防任何细菌感染 B、长期用药预防 C、晚期肿瘤患者 D、风湿热复发

8、外科手术前预防用药应在何时使用()

A、手术开始前24h B、术前30min-2h C、手术开始后2h D、手术结束后2h

9、手术前预防用药目的是预防()

A、切口感染 B、手术深部器官或腔隙的感染

C、肺部感染 D、切口感染和手术深部器官或腔隙感染

10、外科手术预防用药多数不超过()

A、手术后3天 B、术后24小时 C、术后1周 D、用至患者出院

11、按照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规定,将抗菌药物分为三类,除外()A、非限制使用 B、限制使用 C、非特殊使用 D、特殊使用

12、清洁手术的下列哪种情况不考虑预防用药:()

A、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 B、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易造成严重后果者 C、人工关节置换手术 D、术野为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无污染,且不涉及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

13、选用的抗菌药物时,下列哪种做法不正确()A、了解所选抗菌药物的通用名及所属类别

B、有病原体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时,要优先使用敏感、窄谱、低毒性、价廉、半衰期长的药物 C、应避免商品名不同但通用名相同的药物联合使用

D、外科手术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要选择3代、4代头胞菌素等高档抗菌药物

14、抗菌药物的选择及其合理使用是控制和治疗院内感染的关键和重要措施。不符合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则的是:()

A、病毒性感染者不用 B、尽量避免皮肤粘膜局部使用抗生素

C、联合使用必须有严格指征 D、发热原因不明者若无明显感染的征象可少量应用

15、联合使用抗菌药物的指征不包括()A、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混合感染

B、需要较长时间用药,细菌有可能产生耐药性者

C、合并病毒感染者 D、联合用药以减少毒性较大的抗菌药物的剂量

16、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经验性治疗不可用于()A、肠道感染 B、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

C、外科手术预防用药 D、社区获得性泌尿系统感染,17、关于老年患者用药,以下说法不准确的是()

A、老年人按一般常用量接受主要经肾排出的抗菌药物时,不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B、在接受主要自肾排出的抗菌药物时,应按轻度肾功能减退情况减量给药,可用正常治疗量的2/3~1/2 C、宜选用毒性低并具杀菌作用的抗菌药物,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β内酰胺类为常用药物

D、毒性大的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等药物应尽可能避免应用

18、下列关于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说法正确的是()A、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可以在住院部及门诊使用

B、紧急情况下越级使用是,处方量不得超过1日用量,并做好相关病历记录 C、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处方应由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医师开具 D、特殊使用类抗菌药使用审批单可以不纳入住院病历保管

19、引起医院内感染的致病菌主要是:()

A、革兰阳性菌 B、革兰阴性菌 C、真菌 D、支原体 20、万古霉素的抗菌特点没有下列哪项:()

A、对耐药金葡菌有效 B、细菌对万古霉素不易产生耐药性 C、与其它抗生素无交叉耐药性 D、对G-杆菌有效

21、治疗厌氧菌感染可以选用()

A、氨基糖甙类 B、头孢唑林 C、环丙沙星 D、甲硝唑

22、无论脑膜有无炎症,不能透入脑脊液的抗菌药物为()

A、氯霉素 B、头孢噻肟 C、青霉素 D、多粘菌素B

23、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具有一定耳肾毒性,适用于()

A、中耳炎 B、中重度G-杆菌感染 C、扁桃体炎 D、小儿尿路感染

24、妊娠期可以选用的抗菌药物有()

A、庆大霉素 B、环丙沙星 C、克拉霉素 D、哌拉西林

25、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不宜用于()

A、腹腔感染 B、感染性心内膜炎 C、革兰阴性菌败血症 D、孕妇无症状菌尿

26、医师开具抗菌药物时需要遵循的法规及文件,除了()A、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B、中国国家处方集

C、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卫办医发〔2008〕48号)

D、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 号)

27、肾功能减退的感染患者应用抗菌药物的原则,不正确的是()A、尽量避免使用肾毒性抗菌药物,确有应用指征时,必须调整给药方案 B、如果患者能够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就可以不考虑肾功能减退的因素

C、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病原菌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等选用无肾毒性或肾毒性低的抗菌药物

D、根据患者肾功能减退程度以及抗菌药物在人体内排出途径调整给药剂量及方法

28、肝功能减退时抗菌药物的应用以下情况正确的是()

A、主要由肝脏清除的药物,肝功能减退时清除明显减少,但并无明显毒性反应发生,肝病时仍可正常应用,但需谨慎,必要时减量给药,治疗过程中需严密监测肝功能。B、药物主要经肝脏或有相当量经肝脏清除或代谢,肝功能减退时清除减少,并可导致毒性反应的发生,肝功能减退患者应避免使用此类药物

C、药物经肝、肾两途径清除,肝功能减退者药物清除减少,血药浓度升高,同时有肾功能减退的患者血药浓度升高尤为明显,但药物本身的毒性不大。严重肝病患者,尤其肝、肾功能同时减退的患者在使用此类药物时需减量应用。经肾、肝两途径排出的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均属此种情况。药物主要由肾排泄,肝功能减退者不需调整剂量。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属此类。D、以上都对

29、根据卫生部下发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以下对抗菌药物应用管理中错误的是()

A、二级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35种

B、同一通用名称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超过2种

C、三代及四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注射剂型不超过5个品规 D、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和注射剂型各不超过4个品规

30、根据卫生部下发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以下错误的是()

A、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 B、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30% C、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40DDD D、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

31、根据卫生部下发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要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处方进行点评,错误的是()

A、每个月组织对25%的具有抗菌药物处方权医师开具的处方、医嘱进行点评 B、根据点评结果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前10名的医师在全院进行通报

C、对出现抗菌药物超常处方3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限制其所有抗菌药物处方权

D、限制处方权后,仍连续出现2次以上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其抗菌药物处方权

32、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预警机制,以下错误的是()A、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30%的抗菌药物,应及时将预警信息进行通报 B、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40%的抗菌药物,应慎重经验用药

C、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应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 D、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60%的抗菌药物,应暂停该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33、对于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以下错误的是()A、颅脑手术: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B、腹外疝: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C、胸外科手术(食管、肺):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D、应用人工植入物的骨科手术: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34、经培训合格后,关于抗菌药物处方权授予,以下错误的是()A、住院医师可以授予非限制类使用抗菌药物处方权 B、主治医师可以授予限制使用类抗菌药物处方权

C、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医师可以授予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处方权 D、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医师可以授予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处方权

35、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目的是()A、预防手术后切口感染 B、清洁-污染或污染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

C、清洁-污染或污染手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 D、以上都是

36、根据卫生部下发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卫生行政部门或医疗机构将对存在抗菌药物临床不合理应用的医师视情形予以()A、警告、限期整改 B、暂停处方权、取消处方权 C、降级使用、吊销医师执业证书 D、以上均可

37、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预防感染、治疗轻度或局部感染应首先选用非限制使用类抗菌药物

B、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合并感染或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类抗菌药物敏感时,可选用限制使用类抗菌药物

C、一旦有感染出现,可视患者身体、经济状况选择使用限制使用类或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

D、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的选用应从严控制

38、根据卫生部下发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要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医疗机构负责人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第一责任人 B、明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组织机构,层层落实责任制

C、医疗机构负责人应与临床科室负责人分别签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责任书,明确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控制指标 D、以上均正确

39、针对抗菌药物使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要求医师需要学习的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有()

A、《药品管理法》、《执业医师法》 B、《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处方管理办法》 C、《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中国国家处方集》 D、以上均需要

40、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是否正确、合理,基于以下几方面:①患者经济状况是否允许;②有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③选用的品种及给药方案是否正确、合理。正确的是()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参考答案:

1、D

2、A

3、B

4、C

5、A

6、D

7、D

8、B

9、D

10、B

11、C

12、D

13、D

14、D

15、C

16、C

17、A

18、B

19、B 20、D

21、D

22、D

23、B

24、D

25、D

26、C

27、B

28、D

29、C 30、B

31、C

32、D

33、B

34、C

35、D

36、D

37、C

38、D

上一篇:在市委十三届十二次全会上的讲话下一篇:心絮飘情自暖哲理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