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古诗汇总

2024-04-25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古诗汇总(精选10篇)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古诗汇总 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两首诗,默写《望天门山》。

3.通过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4.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古人对祖国山河的描写,在朗读过程中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2.朗诵古诗,背诵古诗,体会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搜集一些关于天门山和西湖的图片或者录像,制作课件,供学生直观认识。学生准备:搜集一些作者写过或者其他关于描写祖国山河的古诗,朗读古诗。课时安排: 2课时

《望天门山》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亦、妆”2个字。会写“断、楚、孤、帆”4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3.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教学重难点:

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在学习过程中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朗读研读,背诵古诗,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教学过程:

一、回忆诗人,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了解李白吗?(出示PPT,让学生再次了解一下作者)谁来背背他写的诗?(引导学生背出之前所学的古诗,如《望芦山瀑布》《送孟浩然之广陵》等

2.看来同学们非常喜欢李白的诗,那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他写的一首诗——《望天门山》(出示板书,并学生齐读课题)

二、读通诗句,了解诗意

1.学生初读课文。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读不准的字音多读几遍,在读不懂的地方打一个问号。

2.检查交流。

1).多媒体出示课文中生字:断 楚 孤 帆 让学生读生字,并帮助正音。2).多媒体出示课文《望天门山》。如果大家把这些生字带到诗中一定会读得更好!A.学生读诗句,个人读,集体读。

B.自读自悟诗意。请大学联系课文中注释,并参考一些工具书,想一想诗句的意思。C.在学习小组中交流。

D.在全班交流:提出疑问,大家商讨解决。E.教师引导大家说说诗意,体会诗情。*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天门山被浩荡的楚江隔断,分成东西两座山,碧绿的楚江向东流到这里拐了一个弯。*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两岸的青山拔地而起,小船像一片柳叶从太阳那边漂过来。

A.课件出示,体会“相对出”的意境。让学生体会诗人描写的好处所在。

B.读诗句,你体会出什么?眼前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1(这幅画面是动的画面、变化的画面。)

C.再次演示,读出动感来。让学生体会作者是在哪里观看天门山的,再次体会天门山的壮观画面。

三、诵读全诗,感悟诗情 1 教师范读,学生自由体验。

2.指名朗读,读完后,请介绍为什么读得这么好!

3.引导背诵:这么美的诗大家想不想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呢?

四、自由练背。同桌互相背。

五、书写生字,默写课文

1.练习生字“断、楚、孤、帆”。2.默写《望天门山》。

六、总结全诗,深化感悟

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感受表达出来。板书:

天门中断――楚江开

山水相映 碧水东流――至此回 祖国山川的静态美 青山-—相对出

壮丽 动态美 孤帆—-日边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亦、妆”两个生字,诵读诗句,利用注释及学过的方法学习古诗。

2、借助图片,发挥想像,走进诗境,能有感情朗读诗文,背诵诗文,并体会诗人的感情。

3、拓展学习,注重积累。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朗读古诗,读出感情,读出韵味。

教学难点:欣赏古诗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赏美景,揭诗题。

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领略了天门山的雄奇秀丽,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西湖)。这一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如诗如画的西湖。(出示课件,“西湖景色”;教师旁白简介,引导欣赏。)

2、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西湖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预设:美景如画、风景优美、如诗如画、山清水秀、美不胜收、如人间仙境一般„„)3、过渡揭题: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人们把杭州西湖比作人间天堂,是因为那里的景美、画美,所以从古至今有好多的文人墨客吟诗作画来赞美它。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描写西湖的古诗。板题:《饮湖上初晴后雨》

①齐读课题;②指导停顿(板书:画上节奏),范读诗题;③指名试读;④按节奏齐读。

[ 教学意图:美丽的“西湖十景”风光,优美的语言旁白,让学生对西湖的美有了最直观的感受,拉近了学生与西湖的空间距离,又营造了阅读期待。]

二、解诗题,知诗人。

1、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这双眼睛我们能了解到文章的不少内容,古诗也不例外。那么,通过刚才读题,你读懂了什么呢?

2(预设:生1:我知道了天气先是晴天,后来下雨了; 生2:我读懂了地点是在西湖的船上; 生3:我知道了诗人在饮酒;)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在“湖”“晴”“雨”三字下方打上“△”,并在“湖”的下方画箭号写上“西

湖”)

2、小结,简介诗人及背景(出示简介苏轼)

同学们,你们真是一群会读书的孩子。正像同学们说的那样,诗人苏轼在杭州做过通判,也就是现在的县长,他非常喜欢西湖。这一天,他和朋友乘坐游船荡漾在西湖上,一边饮酒聊天,一边欣赏西湖美景,起初是阳光明媚,后来忽然下起了雨来。苏轼诗兴大发写下了这一首千古流传的美妙诗篇。[教学意图:“题好一半文”,写作如此,教课亦如此。让学生自主解题并与知诗人、了解诗背景巧妙融合在一起,不显得生硬、突兀、枯燥。]

三、学字词,明节奏。

1、大诗人笔下的西湖到底是怎么美呢?请同学们快快打开书把诗句放声读一读,带拼音的生字多读两遍,读正确。(生自由读)2、检查生字掌握的情况。(出示PPT带生字读音诗文)①潋滟(liàn yàn):指读、跟读→提示都是前鼻音→说说这两个字跟什么有关→谁把它所在的诗句读一读→指读→齐读。

②亦(yì):指读、跟读→怎么记住它→把整句诗读一读→指读→齐读

③淡妆(zhuāng)浓抹:指读、齐读→提醒读音→怎么记住:换偏旁;联想:女孩爱化妆→把整句诗读一读→指读→齐读

3、把整首诗连起来能读好吗?

①指名读;②读古诗要读出诗的节奏、韵律,谁来试试;③(点击PPT划上诗文节奏)画上节奏,小老师教读;④按节奏齐读。[教学意图:诗之美,美在语言优美,美在音律动听,读出诗句的节奏美、韵律美是古诗教学的重要环节。]

四、品诗句,赏诗景。

1、诗人苏轼如何用区区28个字为我们展现西湖美景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把这首诗读懂呢?

2、渗透读诗方法:指名说(预设:看注释、看插图、读题目、读诗句、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搜集资料„„)(出示PPT学诗好方法)

3、同学们学习古诗的方法真不少,请选择其中的一两种方法,自己读读诗句,想想:这首诗写了西湖什么样的美景?晴、雨时的西湖有什么不同的景象?诗人又有怎样不同的感受?然后与同桌的交流。[教学意图:当儿童特有的表现欲望、自身的经验方法得到认可时,对学习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这里调动学生了已有的学习方法和经验,使学习本诗有法可循,化难为易,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4、看同学们读得有滋有味,一定大有收获。谁来说说你读懂了哪句写“初晴”,哪句写“后雨”? 5、赏“西湖之晴”。⑴齐读诗句。

⑵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句子的意思?提示说的顺序“什么时候,哪里怎么样了? ⑶你是怎么读懂的?(预设:看图,看注释„„)(板书:潋滟)“潋滟”两字我们一看部首就知道跟水有关,水怎样?(波光闪动)⑷你还能用什么词来说?(波光粼粼、碧波荡漾、金光闪闪„„)

⑸真美啊,在这个阳光明媚的晴天里。假如,你正和苏轼坐在船上同游,你会看到什么美景?(出示PPT晴天西湖)

想象说话:_____的阳光洒在西湖上,西湖_________________。

⑹孩子们,在你们的描述中,这一缕缕金光使西湖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美得恰到好处,难怪苏轼赞叹道:(点击PPT出示诗句)生读:“水光潋滟晴方好”;我们也不禁赞叹道:生读:“水光潋滟晴方好”。6、赏“西湖之雨”。

⑴正当诗人和朋友陶醉在这明媚鲜艳的美景中时,忽然天气发生了什么变化呢?谁来说说?

⑵读诗句,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吗? ⑶你是如何读懂诗句的意思?

⑷看文中插图:指导由近及远观察。近处的亭台楼阁,依依垂柳还依稀可见,而远处的呢?看上去怎样?(预设:朦朦胧胧,云雾迷漫,隐隐约约,若隐若现„„)⑸诗中用哪个词来形容刚才的这番情象?(山色空蒙)(板书:空蒙)⑹(出示PPT雨天西湖)这时,你在湖上又能看到什么情景呢? 想象说话:______的雨洒在西湖上,西湖__________________。

⑺小结:是啊,这雨天中的西湖也真是奇妙无比,难怪诗人又一次赞叹道:(点击出示诗句)生读:“山色空蒙雨亦奇”;我们也情不自禁再赞叹道:生读:“山色空蒙雨亦奇”。[教学意图:设计两处看课件想象说话,由想象画面引领学生走进诗句意境,有助于打开学生的想象之窗,插上想象之翅,使西湖晴雨之美鲜活灵动起来]

7、个性赏读“晴雨西湖”(出示PPT晴雨诗句)

⑴晴雨两种天,西湖两样美!孩子们,我们怎样才能把这么美的诗句读好呢?(注意停顿、重音、有感情„„)⑵生自由练读

⑶反馈练读情况,指名读并说说为什么这么读。

(预设:生1:因为这两种景色我觉得都很美,我把“水光潋滟”和“山色空蒙”读重音。

生2:因为我觉得晴天雨天是两种不同的天气,西湖才有两种不同的美,所以我把“晴”和“雨”读重一点。

生3:我把“方好”和“亦奇”读得重,因为晴天的水光潋滟,让人觉得特别美好,雨天的山色空蒙让人觉得特别奇妙。)

⑷小结:同学们,你们的不同朗读都很美,老师都喜欢。我们用不同的解读美美地读读这两句诗。师激情引读:

两种“景色”都很美:__水光潋滟_________________,____山色空蒙_______。两种“天气”都很好:_____晴________,______雨____________。两种“感觉”都很妙:_____方好______________,____亦奇____。

[教学意图: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这两句诗的朗读指导没有作统一要求,不把教师的感受理解强加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揣摩,从而盛开出他们最珍贵最独特的思维之花,理解之花。]

8、赏“西子西湖”

⑴你们声情并茂的朗读,把我们带进了优美的湖光山色之中,这么美的西湖你要用什么来比喻呢?(预设:美丽的西湖像一幅美丽的画;人间仙境„„)⑵诗人用什么来比喻西湖?(西子)你从哪里知道?(欲把西湖比西子)(板书:西子)

⑶(出示PPT简介西施)了解西施:与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并称四大美人。⑷这么美的西施,诗人怎么赞美她呢?(淡妆浓抹总相宜)(板书:淡妆浓抹)

⑸联系生活实际:妈妈阿姨平时化淡妆及六一节同学上台表演化浓妆的模样,理解“淡妆浓抹”。⑹(点击PPT出示淡妆浓抹对比图)西施到底是淡妆好还是浓抹好啊?(都好)

因为西施本来就很美,所以不管是淡妆还是浓抹都很合适。⑺淡汝浓抹只是赞美西施吗?(还用来赞美西湖)

师:美丽的西湖晴天美,雨天也美,真是,生读:淡妆浓抹总相宜。师:美丽的西子淡妆美,浓抹也美,真是,生读:淡妆浓抹总相宜。(板书:总相宜)

⑻小结:所以诗人把美丽的西湖比作了西子,从此西湖就有了一个人景合一、美妙动听的名字——西子湖(板书:在“西湖”之中加上“子”字),同学们一起美美地喊一下她的名字。

[ 教学意图评价:“西施”是诗中意象,苏轼借西施比喻西湖。此处借课件图片,借旁白语言,借想象生活,重墨渲染西施之美,让学生感受到西施之美,感受到西湖之美,更感悟到文字之传神。]

五、诵诗句,悟诗情。

1、苏轼一天之中就领略了西湖晴雨不同的美,他的心情怎样?(激动、兴奋、高兴„„)

2、带上这样的好心情,我们把整首诗美美地读一读。(男苏轼、女苏轼)(3、(出示PPT配乐诗文)配上美妙的音乐,带上美好的心情我们一起读。

4、这么美的诗让我们把它背下来,把西湖美景深深印在脑海中。(谁来试试,指名背→齐背)

5、想一想:(1)、苏轼为何能把西湖描写得如此美丽动人呢?(运用对比,比喻的手法)(2)、诵读诗句,体会情感,感受意境

六、荐诗篇,重积累。

1、这就是美丽的西子湖,多少文人墨客为她写下美妙诗篇。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搜集写西湖的诗,你搜集到哪些,我们一起来分享。

老师也搜集到两首写西湖的诗,我们一起来读读。

2、(出示PPT拓展诗文)引入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3、生读诗

4、师简述诗景

5、让我们在琅琅书声中结束今天的课堂吧!师生齐读诗句。

[教学意图:拓展两首写西湖的诗,带领学生领略了西湖的别样美,加深理解。拓展能以点带面,抛砖引玉,借助课堂拓展延伸,大量阅读,让古诗教学洋溢鲜活魅力。]

6、课后作业:

你想和苏轼走得更近一些吗?请课外收

集苏轼的作品读一读。老师相信,你会有不小的收获的!

板书

水色潋滟――晴方好

西湖的美

山色空蒙――雨亦奇 作者对西湖的晴雨皆美

西湖――西子 喜爱

浓淡俱佳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古诗汇总 篇2

《乞巧》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八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组教材围绕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这一主题来编排。《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古诗。农历七月初七夜晚, 俗称“七夕”, 又称“女儿节”“少女节”, 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过去, 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 所谓乞巧, 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

【教学目标】

1. 学会“乞”等四个生字。

2. 能字正腔圆地诵读《乞巧》, 感受古诗的韵律。

3. 运用阅读资料、观察插图、展开想象等方法理解诗意, 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渗透古诗学法, 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品味追求幸福的情感。

4. 适度拓展, 增强语言积淀。

【教学过程】

1. 课前谈诗中人。

出示《牛郎织女》的图片。请大家说说为什么喜欢故事中的织女。

2. 揭题猜诗意。

拿到一首诗, 得先理解一下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 这叫解诗题。谁来猜猜看, “乞巧”是什么意思?

3. 吟诗诵节奏。

(1) 自主、合作诵读。

大声朗读诗歌四遍, 前两遍自己读, 读准字音, 读通诗句;后两遍读给同桌听, 互帮互助把字音读准, 诗句读通顺。

(2) 有层次地诵读。

1指名生读, 要求读正确、流畅。

2读出节奏。怎么读才朗朗上口?在吟诵古诗时能注意停顿的话会更好。这是一首七言绝句, 七言绝句一般可以按“2字、2字、1字、2字”的节拍来停顿, 屏幕出示“节奏线”。

3指名读, 读出诗的节奏, 师随机范读。

4小组赛读, 争取有点韵味。

【评析:学习基于学生的真实起点, 由熟悉的故事切题入诗, 学生以此为据, 可观可想。个性化的诵读是凸显古诗个性的有效手段, 节奏的快慢、停顿的长短以及节拍的引入都能很好地辅助学生读出这首古诗的特点。古诗词与现代文最大的不同就是它是分行排列, 字数相同, 节奏感强。读得好, 诗中静止的景物就会动起来, 引领我们进入一个感性的世界。苏轼所说的“三分诗, 七分读”, 就是这个道理。】

4. 解意悟诗情。

(1) 征求解诗意的方法。

现在, 诗歌能读得正确、流利、有节奏感了, 但这还不够, 学习古诗, 还要搞明白诗的意思, 你觉得可以用上哪些方法来理解? (预设:看注释、看资料、查字典、看插图想象等。)

(2) 自主合作学习。

1任务驱动, 出示投影。

第一步:请你读一句想一句诗的意思。不理解的用看注释、查资料袋、查字典、看插图等方法去解决。第二步:自己理解完后, 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2生自主合作学习, 师巡视指导。

(3) 汇报交流。

1第一、二句诗:“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着重理解“宵”和“霄”。

预设1 :宝盖头的“宵”是夜晚的意思, 联系“夜宵”理解。雨字头的“霄”是天空的意思。

预设2 :查字典, 宝盖头的“宵”的意思是夜, 雨字头的“霄”的意思是天空。

2第三、四句诗:“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a.“穿尽”为什么不用“穿进”?理解“尽”的意思。说明穿的红丝很多很多。

b. 简介:古诗中常用夸张的手法来表情达意。

c. 指名读, 读得夸张一点。

d. 理解两句诗的意思。

3带着自己的理解再来读读诗, 肯定会更有味道。

4此时, 你对诗题《乞巧》的意思有没有更深一步的理解, 它是什么意思?随机板书:乞取智巧。

【评析:古诗教学中仍应注意对字词的教学。此环节采用对比教学法让学生区分清楚“宵”和“霄”的意思不同, “尽”和“进”在句子中表达的意义不同。并且, 通过对“尽”字的推敲, 发现这首古诗的写作特点, 又延伸到“这一类”写作特点的古诗。】

5. 想象入诗境。

古时候的人们会怎么过乞巧节呢?让我们随着慢慢升起的秋月, 走进这个美好的夜晚。

(1) 请你静静地读一读这首诗,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预设:

生1 :我仿佛看到了碧蓝的天空。

生2 :我仿佛看到了星星。 (其中有两颗最耀眼的星星, 它们是……)

生3 :我看到牛郎和织女团聚了。他们仿佛在说:“我真想你啊!”

生4 :我仿佛看到了家家都在乞巧望秋月。

师小结:碧蓝的天空, 点点的繁星, 相聚的牛郎织女, 望着秋月穿针引线的女子……一幅幅多么美好的画面啊!

配乐朗读整首诗。

(2) 在这个美妙的夜晚, 其实最开心的就是那些穿针引线的女子了!请你再读读诗的后两行。看看那些女子在干什么呢?她们都是哪家的女子呢?她们会向织女乞取些什么?

1出示: ( ) 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祈求 ( ) 。

指名:你姓什么?例: (张) 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祈求 (父母健康长寿) 。

2民间有一首《乞巧歌》这样唱道:

乞手巧, 乞貌巧;

乞心通, 乞颜容。

乞我爹娘千百岁,

乞我姊妹千万年。

a自己读。

b. 让我们打着节奏来唱一唱。

3你们看, 在这样一个美好的夜晚, ×家, ×家, ×家, 家家……你一条我一条她一条, 穿尽红丝几万条。

4这些红丝还仅仅是红丝吗? (不是) 而是女子们的一个个 (美好心愿) ! (板书)

5她们的心愿很多很强烈, 对月穿针引线到天亮也不肯结束, 难怪唐朝诗人崔颢这样写道:长安城中月如练, 家家此夜持针线。

6多么隆重的乞巧节啊!可是“对月穿针乞巧”毕竟是一场比赛, 这些对月穿针的女子会遇到哪些问题呢?

7积累:通过同学们丰富的想象, 一个美妙、热闹、浪漫的乞巧节呈现在我们面前。配乐, 诵读, 背诵。

【评析:诵读之后, 在学生脑海中产生的画面感是古诗在学生思维中的具体反映。在这一时刻, 脑海中的画面取代文字占据主要篇幅, 但文字又牵引着想象的发展。再者, 由于时空距离相隔遥远, 学生与诗人的情感难以在短时间就引起共鸣, 很大程度地影响了对诗真正意境的理解, 这就需要进行适度的资料补充、拓展, 使学生懂诗人的心, 明诗人的情。适时引入《乞巧歌》, 丰富了古诗留下的空白, 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红丝”的文化内涵, 使原本深厚的文化在呈现时不显得突兀和强制。】

6. 拓展巧整合。

(1) 古代过七夕的方式还有很多:板股绳、剥蚕豆留尖芽、蜘蛛织网、月下观影等 (图片展示) 。

(2) 古人写七夕的诗还有很多, 如《迢迢牵牛星》、五代·后唐杨璞的《七夕》、唐代权德舆的《七夕》、宋代秦观的《鹊桥仙》等, 同学们可以找来读一读。

(3) 《乞巧》是写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 写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还有哪些?《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元日》《清明》等。

【总评】

一、反复诵读现个性

吟诵是古诗词教学的生命。大诗人苏轼曾说过:“三分诗, 七分读。”古诗词与现代文最大的不同就是它是分行排列, 字数相同, 节奏感强。读得好, 诗中静止的景物就会动起来, 引领我们进入一个感性的世界。古诗词的音韵美是其他文体所没有的, 所以我们更要读出它的那种疏密相间、缓急交替、整齐匀称的节奏美。古诗词的诵读是很有讲究的。《乞巧》在诵读环节处理得十分到位。首先初读古诗, 要求把字音读准, 诗句读顺。然后读出节奏, 七言绝句可以“二二一二”或者“二二三”的形式停顿。

二、解词推究有个性

理解诗歌的语言是读懂诗歌的前提。与通俗易懂的现代文不同, 诗词的语言是含蓄的、精练的、跳跃的, 甚至是晦涩难懂的, 增加了学生理解时的难度。这就需要教师适时的讲解, 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对“宵”和“霄”等关键词的理解, 学生有的查工具书, 有的联系上下文, 有的看注释, 在理解古诗的同时, 实践了理解诗的方法。

三、品味想象凸个性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古诗汇总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

2、背诵两首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过程和方法】

学习联系上下文或其他方式,理解词句的意思,继续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教学重点:大体了解诗句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导入:回忆你记忆中的春天是怎样的,给大家说一说

二、检查预习

1、自读生字,在文中为生字注音。

2、抽读。

3、小老师教写生字。

易错音:妆、滨、裁易混淆:咏泳、滨宾、载裁、紫紧

4、抽读、齐声读三、学习《咏柳》

1、简介贺知章:唐朝诗人,字箱子真,代表作《回乡偶书》《采莲》

2、解题:春天里的柳树是怎样的呢?春天百花成天的景象是什么样的?能用语言或学过的诗句来形容吗?(自由说)看看古代的诗人是怎样描述春天景色的。

齐读课题:咏柳:咏即赞美

3、诗人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大家自读古诗,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结合注释读),不懂的作上记号。

4、交流汇报1、2句

(1)碧玉:绿色的玉妆:打扮一树:满树万条:枝条多绦:一种丝带前两句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树上,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饰打扮的一样。

(2)思考: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这样的比喻好吗?(引导学生想象,春天万物复苏,柳树也会发出新叶,新叶刚长出来的颜色,光泽接近碧玉)

(3)朗读5、交流汇报3、4句:

(1)细叶:细细的嫩叶似:好像裁:裁剪这两句的意思是:这细细的嫩叶是谁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呀!

(2)思考:这两句采用了什么样的形式?(自问自答)把什么比作什么?你从这个比喻中体会到什么?

(3)指导朗读

朗读全诗,感悟诗境前两句写柳,后两句由写柳过渡到写春,从整首诗的描写中,你休会到诗人对柳,对春抱着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反复朗诵,体会诗人赞美柳树,歌颂奏的感情。

四、深情朗读

语速适中,情感饱满,基调高昂,注意停顿。

五、背诵全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复习〈咏柳〉,并集体背诵,引入〈春日〉

二、解题:

1、朱熹:南宋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

2、春日即在春天里

三、初读,初通诗意

1、自读全诗,再抽读。

2、分小组讨论学习;读懂了什么,不懂的作上记号,勾出不理解的词。

3、交流:提出不懂的词,板书,查阅字典理解胜日:即晴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寻芳:游览、赏玩美好的风景泗水:水名滨:水边光景:风光景色一时:形容时间很短新:新鲜、奇丽

4、由词意思考:诗人在什么样的天气,到什么地方去游览,他的心情怎样?你从哪儿读出来的。

5、整理出前两句的意思:在天气睛朗的日子里,诗人到泗水边上死对头观赏风景,那里风光无限,一时之间许多新鲜奇丽的景色映入眼帘。

6、说说你从一二句中体会到了什么?再指导朗读。

7、运用同样的方法学习3、4句。

自读、勾出不懂的词,讨论,交流解词,再解意。等闲:平常、随便识得:认识东风:春风万紫千红:形容百花争艳的景色。总是:都是诗意:平常人们都知道有春风,可春风究竟是什么样的呢?只有在见到了万紫千红的景色后,才明了是春风带来了这无边的景色。

8、指导朗读3、4句,说说体会,引导学生理解包含在诗歌中的哲理。

四、再读,感悟诗境。联系诗意,说说自已的理解,体会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五、指导朗读、背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古诗汇总 篇4

案例背景

《蜜蜂》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教学的重难点是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因为蜜蜂是孩子们比较喜欢的一种小昆虫,他们也很想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因此学习兴趣特别浓厚,课前我布置学生查阅有关蜜蜂的资料,课堂上自然就热闹多了。望着教室里林立的小手,我临时决定把课上得开放些。

案例描述

(课近尾声)我把学习的焦点引向了试验的结论: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同学们,究竟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呢?你是怎样推断出来的?”

“我觉得蜜蜂是有辨别方向的能力的,我是从作者的试验结果推断出来的,因为‘我’带出去的二十只蜜蜂有十七只准确无误的回到了家。”一位学生肯定地说。

“我也认为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而且我还知道它回到家不是靠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本能。”另一位学生马上站起来表示赞同,并进一步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为什么这样认为呢?”我故意问道。

“因为前面写着‘我’把蜜蜂装在纸袋里,走了两里多路才放出来的。就是说蜜蜂根本没有看到我走过的路,也不可能闻到花香,它被放飞以后什么都不能依靠,可它还是回来了,说明它回来不是靠记忆力。而是它本身就具有的一种辨别方向的能力吧。”他似乎早就知道我会这么问,回答的特别流利,语气也很坚定。

“是呀,只有认真观察、勤于思考,才会有所发现。学习也应该这样。”我做了总结性发言。

课到这里,一切都非常顺利,我也有点惊讶,今天学生好像特别会说。正当我为今天临时改变了教学方式收效颇丰而沾沾自喜的时候,班里的“问号博士”高高的举起了手。我开始有一种不祥的预感,他是班里最爱挑刺的同学,下课常问这问那,上课也总提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问题。好多次我都被他问得陷入尴尬,同学给他取了个外号叫“问好博士”。不知他今天又要搞什么名堂。望着他期待的目光我叫了他的名字。

“老师我有疑问,课文中说‘我’带出去的蜜蜂有二十只,可只飞回来十七只,那还有三只去了哪儿,法布尔太粗心了,竟然没有提到。我想它们是迷路了,我认为法布尔的实验结果不一定正确。”他边说边眨巴着眼睛,似乎想让我给他一个满意的答案。

问题来得很突然,我一时有些茫然,怎么引导呢?刹那间我的头脑中闪出两套方案,一是我直接引导,这样节约时间;二是让学生讨论,在辩论中探究。

沉思片刻,我决定采用后者。我笑着说:“是啊,还有三只没有飞回来,它们去了哪里呢,真的是迷路了吗?请大家静静地思考,也可以和同学探讨一下。”我把问题抛给了学生。

不一会儿就有不少同学高高地举起了小手。

“我认为那三只蜜蜂没有迷路,它们可能是看到了更多的蜜源,在那里安了新家,不想回来了。”一位学生迫不及待地站了起来。

“我觉得它们会回来的,因为课文中只是说第二天又回来了十五只,他没有提后来几天的情况,也许第三天或者第四天它们回来了。”另一位学生也从课文的句子猜想出原因。

“我觉得那三只蜜蜂不是迷了路,因为我在课后的资料袋中了解到,蜜蜂会用舞蹈和同伴交流,可能它们又交了一些新朋友,去了别的地方。”一位学生用课外知识作了解释。

“老师,我也从课外看到过蜜蜂能辨别方向,但它用什么辨别我有点忘了。”

“我认为即使那三只蜜蜂没有回来,也可以证明蜜蜂是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毕竟有十七只回来了,如果他们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能回来这么多吗?那三只肯定是出什么意外了。”第五位学生辩论着。

“老师,我觉得法布尔是实事求是的,还有三只的去向他不清楚,所以他没有写出来。蜜蜂的本能他解释不了,他就说‘无法解释’。”学生进一步把重点转到了法布尔身上。

“老师,我长大了也想做个昆虫学家,专门研究蜜蜂,让更多的人了解蜜蜂!”学生竟谈起了自己的理想。

„„

孩子们个个专心致志地听着,补充着,我很吃惊,想不到我的学生有这么大的潜质,怎么我以前就没有发现呢?我又很欣慰,因为我选择的方法是对的,我真正看到了学生绽开的童心。我也感谢可爱的“问号博士”,是他把我们的思维引向广处、深处。

探究反思

(一)课堂细节,留住我的美丽

“教学细节”是指发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之中的充满思辨与灵性的课堂场景。有了这样灵动的“细节”,我们的课堂教学才会充盈着灵动的智慧,洋溢着人性的光辉。把握住了“细节”,便留住了一份精彩,营造了一份美丽,那是一种心灵奔放的美,一种生命律动的美。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课堂上最重要的教育目的,就在于点燃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火花。”本堂课中如果没有“问号博士”大胆的质疑,如果教师没有把握这一课堂细节,草草包办了孩子尖锐的问题,那么精彩将失之交臂。事实证明学生是充满活力的,是机敏的,当我把问题抛给学生的那一刹那,孩子们智慧的火花便点燃了,一种语文课堂的动态美便产生了。

(二)课堂细节,关注你的学生

课堂教学中,往往有一些学生爱“钻牛角尖”,敢于对课文中的人物的行为、老师的讲解、同学的发言提出异议,给预设的课堂教学“添乱”,但这恰恰是孩子智慧创新的火花。如果老师不留意这些细节,不注重培养孩子提出独特的见解的意识,而是严加训斥,或草草应付,都有可能夭折一朵“创新的鲜花”。本课教学中我关注了学生的质疑,对学生的“挑战”巧妙地、及时有效地因势利导,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答案便在辩论中产生了,预设和课堂生成也达到了最佳点。课堂中我们是不应该也不能够忽视这样的细节的,只有被关注、被珍视,才能展现一个生命涌动的“过程”。

“教学细节”它看似平常,而平常中蕴含智慧;它看似简单,而简单中孕育深刻。只有那些心中有爱,充满智慧,对教育教学有着深刻理解和真切眷顾的教师才能去主动创设、积极捕捉这些精妙的细节,方可于“细微之处见伟大!”所以,成功的教学必定离不开精彩的细节。这样,我们的课堂就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课堂教学就会呈现出生成的绿色。

编辑短评:本文作者在教学中关注学生所提的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并能就此引导学生合作释疑,尊重学生的合理想象与理解。这种做法体现了新的教学思想及教学方法,读后能给人以启迪,对教师有参考价值。(蔡玉琴)

《蜜蜂》教学设计一

江苏无锡 洪永山

学习目标

①认识“试、验、证”等10年生字。会写“论、试、验”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等20年词语。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③理解课文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激发学生动手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④通过查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蜜蜂的知识。

课前准备

①生字词卡片(也可制成电脑课件,生字的部首和部分笔画可以闪烁)。

②师生共同搜集有关蜜蜂的资料。

第一课时

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①教师引述。上堂课我们领略了植物王国的奇妙,这堂课我们将走进昆虫世界。想探究一下昆虫世界的奥秘吗?

②板书课题。今天要探究的对象是蜜蜂。对于蜜蜂,你知道些什么吗?

③把自己从书上或网上查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同桌互读,纠正错误。

③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a.出示生字卡片或课件,用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方式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

b.交流是怎么认识生字的,肯定各种不同的识字方法。

c.指名多人次多形式地分段朗读课文,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④整体感知课文大意,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细读感悟,经历探究

①学习第一自然段。

a.读一读。谁愿意把第一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听。

b.想一想。知道“我”想做个什么试验吗?

c.说一说。假如是你,你想怎样做这个试验?(可板书“试验”两字)

②学习第二自然段。

a.读一读。下面我们来仔细研究一下作者是怎样试验的,请读第二自然段。

b.画一画。画出能表示作者试验做法的词语或句子。

c.写一写。请若干学生把画出的语句写到黑板上。

d.议一议。

◆表示作者试验做法的词句有没有全部找出?

◆为了保证试验的成功,这些做法是否都是必须的?

e.猜一猜。假如我们没读过下面自然段的内容,你觉得这些蜜蜂能找到家吗?理由是什么?

f.讲一讲。先指名学生复述这一自然段内容,然后同桌互述。

课堂练习

①学习生字。

a.出示要写的生字:论、试、验、袋、证、概、阻,引导观察,说说书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些什么。

b.书写后,教师用实物投影展示。评议学生写的字。

②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①听写上堂课所学的生字新词。

②说说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是怎么做的。要求不漏述试验的重要内容。

③试验结果怎样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精读课文,探究结果

①激励学生多遍朗读第三、四、五自然段。

a.自由朗读第三、四、五自然段。

b.指名读。你喜欢读哪一自然段,能读给大家听听吗?

c.教师激励:觉得自己能读得和他一样好的或比他更好的,可以站起来再读。

②感知主要内容。说说蜜蜂回家的只数和时间。

③讨论辨别。假如回家的蜜蜂只有那两只,能不能说蜜蜂有辩论方向的能力?

④再读再思,深入理解。

a.两次回来的蜜蜂情况有什么不同?

b.结合课文有关内容想象一下:假如你是第一次或第二次回来的蜜蜂,中途中会遭遇到什么情况,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可先让学生充分想象,再请多人次说)

c.其他同学评点他们的想象是否有道理。

d.教师深入引导:从蜜蜂回来时遭遇到的不同情况,你有没有感受到蜜蜂有着很强的辩认方向的能力?说说理由。

赏读片断,表达感情

①教师引导。小蜜蜂真了不起!你们觉得小女儿告诉爸爸说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再想一想,当作者介绍“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时,口气又是怎样的?

②学生自读体会。

③指名学生多人次表演或表现性地分别朗读相关的两段,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感受。

再思导疑,再激兴趣

①诱导生疑:读了第三、四、五自然段以后,同学们对蜜蜂具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是不是又产生了一些疑问?

②学生发问。(主要目的就是要诱发学生提出疑问,把兴趣拓展到课外的生活实践中去。)

③教师引读。我们来看看作者法布尔是怎么说的,好吗?

④学生多形式地朗读,或指名读,或小组读。

⑤教师再引。

a.对于法布尔所说,同学们还有什么想法交流吗?

b.学到这儿,同学们也许又产生了更多的疑问,让我们一起到书籍中,到生活中,用我们的实践和智慧去解决这些问题好吗?

指导写字

①出示要写的生字:测、括、确、误、途、超,引导观察,说说书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些什么。

②学生组词书写书,用实物投影展示,评议优点或不足。

拓展活动

分工合作,搜集有关昆虫奥秘的资料,设计一张手抄报。

《蜜蜂》教学设计二

江苏无锡 盛慧

第一课时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①同学们,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群小客人(板书课题:蜜蜂)你们了解蜜蜂吗?

②同学们知道的可真不少。法国有个生物学家叫法布尔,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研究蜜蜂的,好吗?

初读感知

①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通顺。

a.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遇到生字新词圈起来,多读几遍。

b.同桌互相听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检查自学情况。

a.出示生字词卡片或展示生字词课件,检查认读情况。

b.指名分段读课文,师生评议。

③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朗读感悟

①学习第一自然段。

a.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b.相互交流知道了什么。

c.你们有兴趣跟着作者一起去做这个试验吗?

②学习第二自然段。

a.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b.让学生当小小讲解员,说说“我”的试验是怎么做的。

◆先说给同桌听听。

◆再请两三名泩说给全班同学听。

c.说说在这个试验中,哪些做法是不可少的,要陈述理由。

d.朗读“这时候„„几乎要触到地面”这句话,转换角色想一想:假如你当时看到这种情景会怎样想?

课堂练习

①指导写字。

a.出示生字卡片“论、试、验、袋、证、概、减、阻”,组词朗读。

b.交流识记生字方法和写字的经验。

c.学生书写

②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

复习检查

①抽读生字词卡片。

②复述第二自然段中作者做试验的有关内容。

朗读感悟

①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a.教师引入:这些蜜蜂能回到它们的家吗?

b.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c.说说这两段告诉我们回来了几只蜜蜂?这么长的路途,它们用了多少时间?

d.假如你当时看到这两只归来的蜜蜂,你是什么心情?会对它们说些什么?

e.指名学生多人次地带着这种高兴,激动、甚至有点意外的心情朗读三、四两个自然段。

②学习第五自然段。

a.教师再引: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其他蜜蜂的下落吧,请读第五自然段。

b.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五自然段后,再指名朗读。

c.说说从这一段中知道,又飞回来几只蜜蜂,大概用了多少时间。

d.如果想表达“我”对这些蜜蜂的赞赏,你觉得读时要注意哪些词语?

e.让学生先自己一边读一边体会,然后读给大家听,评评再读读。

③学习第六自然段。

a.学到这里,同学们一定非常佩服小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想不想弄清楚它们怎么会有这种能力的?让我们看看本文作者法国生物学家法布尔是怎么说的。

b.学生多遍朗读第六自然段。

c.你们同意法布尔的这个结论吗?请结合他做试验的方法,谈谈自己的看法。

语言实践

①教师引述:小小的蜜蜂竟有如此大的本领。下面我们来讲讲这个故事,好吗?可以一个人讲,也可以几个同学合作讲。

②学生自由组合讲故事。

③指名学生上台讲故事,师生共同评点。

指导写字

①出示生字卡片“测、括、确、误、途、超”,组词朗读。

②小组内交流各自识记生字的方法。

③同桌提醒写字注意事项,介绍写字经验。

④学生书写。

积累语言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古诗汇总 篇5

第一课时《绝句》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会读,会写本课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春天美景,感受儿童生活的情趣。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习中鼓励学生多读、质疑、查阅工具书、讨论交流等方法自学古诗,提出不懂的问题。

2、要求学生结合诗句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理解诗意,感受田野春光的美好和农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珍惜童年的美好感情。

学习重难点

1、背诵古诗,弄懂诗句意思。

2、感受春天美景及儿童生活情趣。教具准备 字词卡片、课件 学习过程

学习目标

1、学会生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这首诗的内容,感受春天的美丽。学习重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习难点:理解“泥融飞燕子”。学习准备

1、学习课件,生字卡片。

2、课前让学生搜集描写春天的诗句,读一读,背一背。学习过程 目标导学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从古至今,人们都在赞美春天。画家画出了一幅幅美丽的春景图,音乐家奏出了一支支优美的乐曲,诗人写出了一首首赞美春天的诗歌。老师听说你们会背很多古诗,那有没有赞美春天的诗呀?谁愿意背给大家听?(学生背《草》、《咏柳》、《春晓》、《忆江南》)

2、你们喜欢春天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走进春天,去欣赏春天的美丽景色。(配乐诗朗诵《绝句》,板书课题《绝句》)

3、你们觉得这首诗写得怎么样?你们知道是谁写的吗?这就是唐朝大诗人杜甫写的一首绝句。(简介诗人及背景)

(二)展示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

(一)自学提纲

1、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结合注释或工具书自学生字词。

2、读懂大意,想一想诗句的意思。感受春天的美丽。

3、背诵课文。

(二)围绕自学提纲自学。

三、合作探究

通过同学们的自主学习,相信大家有了许多收获,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展示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吧。

(一)读通读准,学习生字词。

1、为了更好的学习这首古诗,我们先来认识几个生字朋友。

2、读生字卡片:快看,调皮的生字朋友跑这来了,快叫叫它们的名字吧。

3、读词语:这里还有一些词语朋友呢。谁能当小老师领着大家念? 迟日泥融沙暖鸳鸯(你们见过鸳鸯吗?课件出示图片。喜欢吗?觉得怎么样?那咱们再读读。看图后再读鸳鸯,注意指导读好轻声)

4、这些字词朋友又回到诗里面去了,你们还能叫对它们的名字吗?看看谁能读正确读流利。

5、指读:读诗还要注意节奏,谁能像古人吟诗那样读哇?

6、同桌互读:比比谁读得好。

(二)理解诗句,想象感悟。

1、同桌交流:把读懂的跟小伙伴说说,听听对方的意见;没有读懂的也可以虚心向你的小伙伴请教;如果小伙伴也帮不了你,那一会儿我们大家一起来解决。

2、全班交流,老师点拨引导,并指导朗读。你都读懂了什么?请你跟大家谈谈。如: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1)生汇报。师:有不懂的吗?(江山:河流和大山,泛指祖国)(2)质疑:“迟日”指的是什么?引导学生探究:谁知道?那我们一起来问问小博士吧。(指导口语交际:我们应该怎么向小博士请教,小博士才愿意告诉我们呀?学生问小博士答:《诗经》中有“春日迟迟”的诗句,所以后人以“迟日”指春天的太阳。)

现在你们知道“迟日”指什么了吗?我们再来读读这两句诗: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3)观察插图:这两句诗都描写了哪些景象呀?(太阳、大山、河流、花草、春风:你从哪看出风来了?)

小结:温暖的太阳、青青的山、绿绿的水、五颜六色的野花、绿油油的小草、柔柔的春风,多美呀!

导:春风花草香,你能从画中感受到柔柔的春风吗?(花草弯腰)花草散发出阵阵芳香,看不见也摸不着,怎么才能让看画的人感受到呢?(蝴蝶、蜜蜂)

(4)课件欣赏:多美的春天呀!想不想亲眼去看看?(放课件:师叙述,温暖的太阳照着大地,春风轻轻地吹着,花草散发着芳香,勤劳的小蜜蜂忙着在花丛中采蜜,美丽的小蝴蝶在花丛中跳起了优美的舞蹈。祖国的山河多美丽呀!)

(5)指导朗读:面对这么美丽的景色,我禁不住要高声赞美春天了。自由读、评读。

师导:你们还读懂什么了?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1)生汇报。师:有不懂的吗?(2)“融”什么意思?

小燕子来回地飞着,在干什么呢?(玩、报告春天、啄春泥)也有的小燕子在衔融化的泥土筑巢呢。想看看吗?

(3)欣赏课件:冰冻的河泥早已融化了,燕子在空中飞来飞去,忙着衔泥筑巢。一对对美丽的鸳鸯在温暖的沙滩上睡着了。

(4)指导朗读:要读出春天的美丽哦!自己练练,可以加上动作。评读。

四、拓展训练

1、把整首诗练习读读,试着背背,练好了,老师还给你配上动听的音乐和优美的画面呢。

2、杜甫用这首诗来赞美美丽的春天,你也能用你自己的话来赞美诗中所描绘的这种美景吗?(自己说、指名说)

老师小结:春天到了,在温暖的阳光照耀下,祖国的山河多么美丽啊!春风轻轻地吹着,花草散发着芳香。冰冻的河泥早已融化了,燕子在空中飞来飞去,忙着衔泥筑巢。一对鸳鸯在温暖的沙滩上安静地睡觉。

五、堂清检测

1、按原文填空。

迟日__________________,春风____________________。泥融__________________,沙暖____________________。

像《春晓》、《绝句》这样描写春天的古诗还有许多,再搜集一些,背一背,在读书交流会上展示给大家。

堂清反馈: 板书设计:

绝句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古诗汇总 篇6

三年____班

姓名_______

_

成绩______

_

一、基础知识。

(64分)

1、完成下列汉字的音节。(5分)

y____

t_____

___

ù

y_____

__

_

ì

2、在加点字正确读音下面画“—”。(4分)

老叟(sǒu

shǒu)

奔腾(bēn

bèn)

礁石(jiāo

jāo)

闪烁(shuò

shòu)

泯灭(mǐn

mǐng)

仰头(yáng

yǎng)

世界(jiè

jèi)

潮汐(cháo

zhāo)

3、圈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在括号里改正过来。(4分)

焦石()

晶萤()

进功()

神密()

4、看拼音写词语。(20分)

ròu

ruǎn

piàn

lèi

xìn

yǎng

()

()

()

()

()

héng

jiǔ

kào

tōng

gāng

tiě

yóu

dòng

()

()

()

()

()

5、选字填空。(6分)

[呼

乎]

()吸

在()

()唤

几()

[密

秘]

()方

保()

()室

()集

[功

攻]

()夫

()打

武()

()击

7、辨字组词。(10分)

叟()

滩()

低()

景()

射()

搜()

难()

底()

影()

躺()

8、完成下列成语。(5分)

()天()叹

心()如焚

()不可待

无()无()

十()火()

()()不泯

9、写出带点词的近义词。(3分)

(1)海的世界给了我无穷的乐趣。()

(2)刚起跑,兔子迅速地跑了起来,而乌龟却慢吞吞地爬行着。()

(3)大海深处有着奇异的景色。()

10、写出带点词的反义词。(4分)

(1)教学楼前面,是我们宽阔的操场。()

(2)科学课上,我们能学到很多有趣的知识。()

(3)

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很宁静。()

(4)海参的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它的行动很缓慢。()

11、写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3分)

(1)蓝色的雾,蓝色的风,蓝色的潮声……()

(2)海底的动物常常地窃窃私语。()

(3)我家门前的海,像一面光明锃亮的大玻璃镜。()

二、阅读。

(16分)

(一)、课内阅读(6分)

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声音呢?不是的。海底的动物常常地窃窃私语。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还好像在打鼾……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还会发出警报。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

2.根据解释,从文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括号中。

(1)私下里说悄悄话。

()

(2)对即将到来的危急情况发出的报告、通知或信号。

()

(3)睡觉时因呼吸受阻而发出时断时续的粗重响声。也说“打呼噜”。()

3.请你用“~~~”画出文中的排比句,再照样子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10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海有时像一位慈祥的母亲,有时也像一个残暴的恶魔,人们既喜欢它,又害怕它。

清晨,我来到了阔别两年的北戴河海边。大海上一片宁静,海浪轻轻地吻着沙滩,吻着我的脚。碧海蓝天,像光滑的大理石一般的海,是那么的蓝,蓝得美妙,蓝得醉人。清晨在大海像一位刚睡醒的少女,烟波浩渺,涟漪微荡,好像披着轻纱在那里曼舞。

开始涨潮了,海水失去了刚才那种宁静的温柔,咆哮着涌向海滩。我急忙往后倒退。只见那茫茫无边的大海上,波涛汹涌,一浪高过一浪,猛地扑向那些巍然屹立于海边的岩石,激起一个个雪白的浪花,发出一阵雷鸣般的吼声。我好喜欢那簇拥而来的浪花,它像一行行展翅飞翔的海鸥,似无数怒吼狂叫的蛟龙,更像万朵洁白晶莹的梨花。

爱海,不光是爱她的美丽、温柔,也不光是爱她的坚强豪迈,更爱它是人类的一个宝藏。

海洋是水中矿山,它蕴藏着铷、铜、钒、铯、银、金等各种金属。海底还蕴藏着约占世界石油总储量三分之一的石油。海洋的生物资源非常丰富,上起水面,下到水深处,都可以找到形形色色的生物。海洋里的鱼类、虾类、贝类,既是人类的重要副食品,也是很多重要的工业原料。

人们热爱海洋,赞美海洋,最终人们要利用海洋,改造海洋,使海洋成为人类真正的朋友。

1.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

2.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美丽——()

坚强——()

4.根据下面的意思在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

(1)水势翻滚的样子。形容波浪又大又急。

()

(2)形容烟雾笼罩的江湖水面广阔无边。

()

5.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人们()海洋,()海洋,还要()海洋,()海洋,使海洋成为人类真正的朋友。

三、作文。

(20分)

以《那儿真是一个好地方》,可以介绍那儿好看的景点,好玩的活动,好吃的美食。要让大家看完你的介绍后,也想去看一看,玩一玩!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古诗汇总 篇7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学生阅读方面的要求是: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果在教学中帮助学生理出课文的叙述顺序(孔子决意拜师——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认真求学——受到人们的敬重),学生就能在理解课文思路的基础上,比较容易地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首先,重视朗读训练,感悟积累语言。在这篇课文中,有些特别好的词语,如: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等,正是这些词语体现了孔子对知识如饥似渴的追求。所以让学生理解并运用这些词语也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这样,既符合三年级重视词句训练的要求,又可以通过词句的学习,进一步进行朗读的训练。其次,重视人文关怀,提升对话内涵。在本课的教学中,让学生描述孔子求学的艰辛历程,从而引导学生对人生价值的思考,让课堂富有趣味性、生命性、人文性。依据教学内容,从孔子、老子身上寻求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把孔子、老子以长者、智者的形象呈现于课堂,引领学生品味、汲取他们身上伟大的人格内涵。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相关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搜集关于孔子和老子的资料。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小组交流,回顾课文

1.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地朗读了课文,对文章的大意有了了解,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试着完成学生活动卡。(出示学生活动卡)2.小组合作交流完成学生活动卡。

3.师:为了进一步了解人物品质,下面让我们共同去品词析句吧!

二、品读析文,感悟品质 1.学习第1自然段。

(1)指读第1自然段,老师提出阅读要求:孔子当时的地位已经很高了,他为什么仍要拜师呢?读第1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出示课件)(2)引导学生理解“远近闻名、渊博”的意思。

(3)了解了这些内容之后,你觉得孔子是个怎样的人?(4)自己再读第1自然段,看你还能有什么了解和收获。(5)齐读第1自然段。2.学习第2自然段。

导入:请同学们根据阅读要求用心阅读课文第2自然段。(课件出示要求)

(1)这一自然段写得很详细,用词十分准确。请你反复地读一读、品一品,看看哪些词语让你最感动,哪些地方让你感受最深刻。结合书上的内容,自己体会词语的意思。

(2)读文、勾画、理解、交流。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和“曲阜和洛阳相距很远,孔子几个月后才走到洛阳”进行对比。让学生粗浅地说说这两个句子的不同。师:从曲阜到洛阳路途遥远,行走艰难。在两千多年前,没有发达的交通工具,孔子一步一步走了几个月,这一路上他是怎样度过的呢? 风餐露宿:这个词语一般用来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辛苦,说明孔子一路上的艰辛。

日夜兼程:不分白天黑夜地赶路,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急切心情。

终于: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路途十分遥远,因此用“终于”。

(可以播放风雨雷电声让学生感受孔子拜师路上遇到的恶劣天气,展开想象,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师生互动:肚子饿了的时候,孔子„„困倦的时候,孔子„„刮风下雨的时候,孔子„„想象到达洛阳后孔子的样子,用文中的一个词形容就是„„(风尘仆仆)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理解和体会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师:如此艰辛,为什么孔子仍要不远千里去拜师呢?从中你感受到孔子都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3)分角色朗读对话。

①课件将“迎候”和“等候”词语变红,引导学生区别这组近义词,说说从人物的对话中能体会出孔子和老子具有怎样的品行。然后带着谦虚有礼的语气齐读对话部分。

教师讲解“迎候”和“等候”都有等的意思,但“迎候”是到某个地方等候,迎接;“等候”则不表示迎接的意思。“老子说:‘我就在这儿迎候。’”“迎候”这个词让你对老子有了什么印象?将“等候”和“迎候”互换可以吗?为什么? ②出示“你是——”指名朗读,在学生读的过程中进行引导,读出“纳闷”的语气。

③课件将“拜访”和“拜见”词语变红,区分“拜访”和“拜见”,说说从人物的心理描写、动作描写中能感悟到人物怎样的品行。

④再出示课文插图,观察人物动作,展开想象,两人合作进行对话表演。3.学习第3自然段。

师:老子是如何传授孔子知识的?孔子又是怎样学习的呢?(1)联系上下文体会“毫无保留”“传授”的意思。

(2)说说通过学习这一自然段,你对孔子和老子又有了什么新的了解。

(3)谁能把你从课文中了解到的对孔子和老子的认识完整地说一说,先练一练,再举手汇报。重点通过“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体会孔子认真求学的态度;通过“毫无保留地传授”体会老子诲人不倦的精神。(“请教”是什么意思?“随时请教”呢?对“毫无保留”你是怎样理解的?你能用这个词说句话吗?)4.学习第4自然段。

师:通过对第2、3自然段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孔子和老子的品行,所以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告诉我们(生读):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播放人们纪念孔子的视频。)

师:后人很佩服学识渊博的孔子和老子,也敬重他们的品行。那么孔子和老子留给我们的又是怎样的印象呢?你读后有什么样的感受或启发呢?

教师小结:同学们说得很好,孔子和老子是古代大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们勤学好问,谦虚礼让,诲人不倦,弟子满天下,得到了世人的尊敬和佩服。从他们身上,我们懂得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道理。同学们应抓紧时间,努力学习,走进知识的海洋、文化的宝库。5.再读全文,再感受。设计意图:三年级的学生,学习习惯、阅读习惯正在形成之中,对课文的理解比较吃力。因此,引导学生在读准字音、流利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以“孔子拜老子为师的经过如何”为切入点,引导学生通过品词析句、朗读、感悟、想象,体会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从而实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三、拓展延伸,走近孔子 1.书上的名言。(1)读一读。(2)背一背。

2.小组交流搜集的名言。

师:谁能背出孔子的名言,最好能简单地说一说这句名言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告诉学生:如果能将孔子的名言落实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就更了不起了。3.办一期“走近孔子”的手抄报。4.做一做“孔子书签”。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课后积累和学习的欲望,让语文学习更加有趣。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成语汇总 篇8

一本正经 引人注目 白发苍苍

惹人注意

满载而归 惹人喜爱 自言自语 阳光明媚 闻鸡起舞

翩翩飞舞 大惊失色 千呼万唤

垂头丧气

五彩缤纷 争奇斗艳 芬芳迷人 欣然怒放 含笑一现 远近闻名

风餐露宿 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 学无止境 毫无保留

名扬中外 形态各异 风景优美 物产丰富 五光十色 瑰丽无比

相互交错 高低不平成群结队

千奇百怪 四脚朝天

琳琅满目 应有尽有 物美价廉 一应俱全 大饱口福 旅游胜地

举世闻名 夜幕降临 五颜六色 光彩夺目 五洲四海

璀璨无比 难以招架 合二为一 大显神威 庞然大物 相提并论 和睦相处 没精打采 灰心丧气 不假思索

兴高采烈 沉默不语 如愿以偿 彬彬有礼 恋恋不舍 大惊失色 没精打采 灰心丧气 兴高采烈 垂头丧气 六神无主

怒气冲冲 眉飞色舞 自言自语

AABB式重叠词: 严严实实 舒舒服服 确确实实 来来往往

飘飘摇摇

祖祖辈辈 葱葱茏茏 密密层层 痛痛快快

ABAC式重叠词:自言自语 转来转去 又蹦又跳 各种各样

不慌不忙 不紧不慢 不知不觉 不闻不问

ABB式重叠词:油亮亮 懒洋洋 圆溜溜 胖乎乎 红扑扑 笑呵呵

静悄悄 绿油油 白花花 乐陶陶 喜滋滋 雾沉沉 雨蒙蒙

ABCC:文质彬彬 小心翼翼 风尘仆仆 生机勃勃 得意洋洋 硕果累累 千里迢迢

AABC:津津有味 彬彬有礼 翩翩起舞 默默无闻 斤斤计较 依依不舍

代代相传

闷闷不乐 反义词成语:

远近闻名 黑白相间 轻重倒置 舍近求远 头重脚轻 积少成多

异口同声 左邻右舍 里应外合 出生入死 大惊小怪 左思右想

学习名言:

1、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

(列宁)

2、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毛泽东)

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

4、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

(宋庆龄)

5、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高尔基)

孔子的名言:

*温故而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老师。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有关祖国风光的谚语: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峨眉天下秀,三峡天下雄。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

写景的古诗名句: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水南水北重重柳,山后山前处处梅。(王安石)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

成语名言: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的路程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的成功是由小到大逐渐积累的。)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比喻学问、成绩等达到了很高的程度后还要继续努力,向前以发展。)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耳听不如眼见,亲眼见到才是实的。强调深入实际,亲自调查重要。)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金子不全是纯金,人都有缺点,完美的人是不存在的。)

词语搭配:

高高飘扬的国旗 古老的铜钟 粗壮的枝干 洁白的粉墙

一本正经的样子

引人注目的蒲公英 笔陡的石级 淡淡的清香 快乐的歌声 甜蜜的微笑

阳光明媚的早晨 著名的地质学家 突兀的大石头平整的土地 金色的海洋

艳丽的蔷薇 超常的记忆 辽阔的大地 滋润万物的雨露

精美的图案 宝贵的遗产

热闹的场面 隆隆的雷声 彩色的条纹 庞大的海龟 厚厚的尘土 绿色的海洋

嫩绿叶子 密密层层的枝叶 蓝蓝的天空 白色的浓雾

巨大的宝库 闪耀的灯光

五颜六色的焰火 各种各样的野花天 又肥又厚的脚掌

明亮的车灯 闪光的长河

五洲四海的游客 璀璨无比的明珠 紧张危急的关头 轻蔑的神气 荒凉的场地

凶猛的狮子 热烈的掌声 诚挚的祝福

拼命地奔跑 傲慢地问 谦虚地回答 惊讶地说 痛痛快快地喝水 没精打采地离开

好奇地听着 笑呵呵地说 自言自语地说 完整地保存 懒洋洋地蠕动 婉转地歌唱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古诗汇总 篇9

1、信服 熬过 嫩芽 咕咕 分歧 一霎时 各得其所 水波粼粼 桑树

2、瘫痪 暴躁 雁阵 沉寂 侍弄 捶打 整宿 翻来覆去 憔悴 央求 喜出望外 絮叨 诀别 淡雅 泼泼洒洒 烂漫

3、羚羊 雕成 怦怦 撒谎 严厉 仗义 自作主张 不可抗拒 形影不离 逮着玩 树杈 抹眼泪 小藏刀 满不在乎 无可挽回 脸颊 攥着 揍她 寒战

4、笑嘻嘻 匿笑 花瓣

沐浴 林阴 祷告 庭院 嗅花香 罗摩衍那 膝上 徘徊 并蒂 姊妹 花瑞 繁杂 烦闷 菡萏 亭亭 适意 繁密 攲斜 遮蔽 倾侧 覆盖 不宁 心绪 勇敢慈怜 流转无力 荫蔽

6、榆钱 黑痣 教鞭 狡猾 察觉 孤舟 海鸥 模仿 占据 军阀 牵挂 褪色 焚香 磕头 卜问吉凶 援助 纠纷 迷迷糊糊

模模糊糊

珍宝 萤火虫

7、海伦凯勒

截然不同 感慨万分 走廊 搓捻 抚弄 疲倦不堪 惟恐 陌生人 缝制

依样画葫芦 不求甚解 领悟 争执 混为一谈 暂时 不耐烦 恍然大悟 奥秘 给予 油然而生 所作所为 悔恨莫及 譬如 花团锦簇 美不胜收 企盼

8、冷漠 毫无例外 千方百计 揭露 宽宏大量 独具慧眼 惨境 蛛丝马迹 遗憾 尴尬 处境 辉煌 辛辣 讽刺 开拓

倾向 荣耀 享受 强迫

停滞不前 一字不漏 背诵

自相矛盾 出人意料 滚瓜烂熟 军旅生涯 整装待发 敏锐 威慑力

9、须臾 哑笑

哄堂大笑 徒手 斜翘

得意洋洋 屏息静听 承蒙关爱 绰号 离谱 叛逆

洗耳恭听 嘈杂 弥勒佛 眉开眼笑 轮番

笨手笨脚 喉咙

对天发誓 得意忘形 泪流满面 铁杵磨成针持之以恒 鸦雀无声 铭记在心 幽默风趣

11、欣欣然朗润 嫩嫩的 嗡嗡 抚摸

润湿 酝酿 鸟巢 繁花嫩叶 呼朋引伴 卖弄

清脆的喉咙 宛转 轻风流水 应和

嘹亮 薄烟 黄晕 烘托 披着蓑 戴着笠 赶趟儿 舒活筋骨 抖擞精神 一年之计在于春 工夫 花枝招展 健壮 胳膊 腰脚

12、奇迹 伦敦 响晴 温晴 暖和安适 幻想 慈善 一髻儿 镶上 肌肤 害羞 秀气 狭窄 宽敞

水墨画 绿萍 水藻 贮蓄 澄清

空灵 地毯

13、漫地而行 忽聚忽散 偌大 房舍 抛举 刹那间 僵直 扑撒 模样 倒伏 颤声

粪堆 旋转 锐声叫唤 葡萄蔓 攀附 蜷曲 鸟巢 屋檐 下坠

弧形 倏忽 瞬间 巷道 屋檐 绒被 浮萍 凝固 锥形 蹦跳 捶腿 门缝

14、震落 丁丁 幽谷 镰刀 背篓 竹篱 肥硕 栖息 撒网 芦篷 满载

七上字词表

青鳊鱼 乌桕叶 归泊 小桨 蟋蟀 寥廓 枯涸 清冽 笛孔 梦寐

16、辉煌 瀑布 发端 终极 条幅 迸溅 挑逗 春红已谢 蜂围蝶阵 嚷嚷 花穗 沉淀 花苞 船舱 忍俊不禁 绽开 仙露琼浆 伫立 沉浸 暂时 梦幻 依傍 枯槐 稀落 伶仃 稀零 腐化 遗憾 盘虬卧龙 无止境 抚摸 酒酿

17、闷热 弹子 悬崖 训诫 耸立 峭壁 凸起 崩土 蓬乱

高不可攀 颤抖

瘦骨嶙峋 心惊肉跳 晕倒 攀爬 迂回 凝视 嘲笑 头晕目眩 陡峭

暮色苍茫 小心翼翼 啜泣 屡次

灰心丧气 抵达 漫长

18、蝉 杜鹃花 零落 断续 知知不休 收敛 颤动 响彻 聒聒 延续 宽恕 一枚 贝壳 回旋 砂粒 淘洗 痕迹 短暂 卑微 一丝不苟 把玩 固执

19、痴想

隐秘 想望 铁青 幻想 信念 凝成 诱惑 喧腾 漫湿 枯干 攀上 一瞬间

21、逝去万载苏醒 奇幻 思绪 一幅图画 造物主 骸骨 腐朽 化为乌有 悄然 潜行 躯壳 裹藏 密码 皱纹 犹如 档案 海枯石烂 日转星移 太古 猛犸 引颈长吼 葱茏 幽雅 叹服 卓越 雕刻 神往

22、姿态万千峰峦 点缀 笼罩 一霎间 大雨倾盆

预兆 清晰

丝丝缕缕 绫纱 鳞波 匀称 绸幕

朦胧不清 弥漫 顷刻间 冰雹 征兆 趋向 圆弧 谚语

23、篝火 倾听 哀鸣 短促 尖锐 狩猎 哀号 喧嚣

弱肉强食 窃窃自语 隐隐约约 窸窣作响 喑哑 鼓膜 沉寂

夜色苍茫 静谧 气氛

更胜一筹 篡夺 匀称 螽斯 莴苣

惊慌失措 逃窜 劫掠 低劣

庞然大物 悬殊 大颚 钳子

俘虏 开膛破肚 哀鸣踢蹬 津津有味 断肢残腿 嗉囊 喙 吮取 酷爱 毫不犹豫 螳螂 盔甲 屠夫 姊妹 行径 贪婪 撇开 妒忌

24、可望不可即

树起里程碑 狭窄 一叶孤舟 遥遥在望 故障 椭圆 着陆 铁锹 月壤 轨道 溅落 海域 畅谈 法天象地 掣棒 寻觅 吆喝 卸下 嗛 淬 猢狲 鹭鸶 老鹳 木木樗樗 蓼汀 拽满

窗棂 弄喧 愕然 巡逻 高擎 哪咤 炫耀 称职 愚蠢 不可救药 辨别 急迫 忙碌 妥当 呈报 稀有 滑稽 称赞 狡猾 全副精力 陛下 骇人听闻 随声附和 赐给 御聘 爵士 授予 勋章 华盖 后裙 开辟 荒凉寂寞 神通广大 女娲 莽莽榛榛 生气蓬勃 澄澈 挖掘 掺和 揉团 兴高采烈 眉开眼笑 气概 寂寞 幽光 山崖

七上字词表

灵敏 疲倦不堪 泥潭 踪迹 绵延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古诗汇总 篇10

(以下为个人看法,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交流指正!非常感谢!)

一、比喻

1、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

2、忽然,雷阵雨来了,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比喻、夸张)

3、满世界都是雨,头顶的岩石像为我撑起的巨伞。

4、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5、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

6、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7、在这些粗壮的黑甲虫中间,它们好像南国的少女,逗得多少虫子驻足痴望。(比喻、拟人)

8、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

9、索溪像一个从深山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比喻、拟人)

10、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

11、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12、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13、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14、他用竹枝似的手指递给我,小袖管紧包在腕子上:“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本好。”

15、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16、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17、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漩涡中脱出身来。

18、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

19、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20、我们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排着队,队伍像一条长龙,大家都在静静地等着。

21、师傅是一位身高近两米的黑脸大汉,往我面前一站,像一堵墙。

22、六岁的小女孩柔弱的身体成了黑脸大汉手中的一块生面团。

拟人句

1、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2、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送来无边的青翠,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

3、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你好,陡峭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你好,悠悠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喂,淘气的云雀,叽叽喳喳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4、不知在什么时候,雨。悄悄地停了。风,也屏住了呼吸,山中一下子变得非常幽静。

5、我的目光跟着它的脚步,它走着,走着,一路上遇到不少同伴,它们互相打着招呼。

6、它们的村子散布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这里,很多黑甲虫村民,熙熙攘攘地往来。

7、那只英勇的黑甲虫,走进了村子。

8、我看见在许多同类虫子中间,一只娇小的从洞里跑出来迎接远归者。它们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然后一齐欢跃地走回洞穴里去。

9、大街小巷里,花色斑斓的小圆虫,披着俏丽的彩衣。

10、在这些粗壮的黑甲虫中间,它们好像南国的少女,逗得多少虫子驻足痴望。(比喻、拟人)

11、它们友好地交流着,好像攀谈得很投机似的。

12、蜥蜴好像忘记了旅途的劳倦,它背着几个小黑甲虫,到处参观远房亲戚的住宅。

13、现在它们归来了,每一个都用前肢推着大过身体两三倍的食物,行色匆匆地赶着路。是什么力量使它们这么勤勉地奔忙呢?

14、索溪像一个从深山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比喻、拟人)

15、它尤其爱跟山路哥哥闹着玩:一会儿手牵手,并肩而行;一会儿横铲一脚,将山路拦腰截断。

16、山路哥哥倒不觉得这有什么了不起,它请树木大叔帮忙,几棵大树往索溪身上一搭,反从它身上跨过去了。山路哥哥还找石头弟弟帮忙,几块巨石一垫,山路便化成一条虚线,一跳一跳地从水中过去了。

17、青草、绿叶、花朵是我们的姐妹,麋鹿、骏马、雄鹰是我们的兄弟。

18、河水是我们的兄弟,也是你们的兄弟。

19、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

20、不过,读诗的时候,纱窗外的萤火虫正提着灯笼跳舞,风吹竹叶沙沙伴唱,还有草丛中的牛蛙沙着嗓子呱呱地叫,把爸爸的吟哦声衬托得很“古典”。

21、村民们从不叫它搬运东西,它整天悠哉游哉地在寨子里闲逛,到东家要串香蕉,到西家喝筒泉水。

22、它显得很衰老,整天卧在树阴下打瞌睡。

23、只见一只大狐狸正冲着秋田狗大摇大摆地走过来,它嘴里叼着一只哆哆嗦嗦的鸡。

24、过了一个月,老狐狸和正太郞熟悉了,有时家里没有别人,正太郞的屋门就会轻轻响一声,两只狐狸从门缝里挤进来,舔正太郞的手,轻松自在地在屋里慢腾腾地踱来踱去。

夸张

1、忽然,雷阵雨来了,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比喻、夸张)

反问

1、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2、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3、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排比句

1、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你好,陡峭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你好,悠悠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

2、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拾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我看到了它蕴含的生命的奥秘,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

3、每一处沙滩,每一片耕地,每一座山脉,每一条河流,每一根闪闪发光的松针,每一只嗡嗡鸣叫的昆虫,还有那浓密丛林中的薄雾,蓝天上的白云,在我们这个民族的记忆和体验中,都是圣洁的。

4、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舒畅温柔,有时让人觉得略含哀伤,有时让人觉得十分亲切,有时又让人觉得有几分矜持。

设问

1、喂,淘气的云雀,叽叽喳喳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拟人、设问)

2、火车怎样才能爬上这样的陡坡呢?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

上一篇:建工集团专兼职审计人员后续教育管理办法下一篇:简 历 - 中国美容人才网 官网-138jobcom中国美容美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