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明成为习惯作文

2024-04-20

让文明成为习惯作文(精选8篇)

让文明成为习惯作文 篇1

这种场景在生活中处处可见,但我们总是忽略了一个东西,“不要乱扔垃圾”、“不要在公共场合下吸烟”、“不要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它们常常出现在我们眼前却未被我们实实在在做到。我们习惯了文明标语,习惯了赞颂文明,习惯了“文明”这个词在我们生活中高频率出现,我们甚至习惯指出他人不文明行为,但我们却无法让文明行为成为一种习惯。这成为了社会的矛盾所在,也是不文明行为屡次出现的根本原因。

行为不文明是因为没有为他人着想。古言云:“爱人者,人恒爱之”,我也可以说是“敬人者,人恒敬之”,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尊重何尝不是由文明的行为维系起来的呢?因此从文明礼仪看一个人是没有错的,人的行为直接反映了他的教养和素质,长挂嘴边的“谢谢”,垃圾扔进垃圾桶,不在公交车内吃东西,处处礼让老人和小孩,遇到冲突尽量温和解决……看,这都是一句话,一念之间的事情却都不是小事。

文明无小事,实践无大事。在这个日益重视文明与诚信的社会,人们悄悄留心周围,真正将那些标语映入脑海,我们就会发现原来生活中有那么多的力量帮助我们养成文明的习惯而大家却熟视无睹,原来真正漠视文明的不是别人,正是自己。

让文明成为习惯作文 篇2

学生在完成初稿后便悠哉乐哉, 好似大功告成。其作文质量便可想而知了, 针对学生不喜欢修改作文这一现象, 笔者认为激发兴趣及习惯的培养至关重要。那么如何去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并使之形成习惯呢?笔者认为应把握以下四点。

一、榜样示范, 激趣导行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针对学生“厌改”这一情况, 教师应利用闲暇时间多讲些文学大家练笔的小故事。例如, 告诉学生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年轻时代, 白天写诗夜晚读书, 顾不得睡觉和休息, 以至于口舌生疮, 手肘也磨起了茧子, 一首诗写完进行反复修改, 有时几乎改得原诗一字不留。正是这样, 他的诗作才广为流传, 赢得世人称赞。又如:宋代文学家王安石作《泊船瓜洲》一诗时, 在“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中, 光是“绿”字就经过反复推敲, 修改了十多遍, 最终才确定为“绿”字……以这种方式去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让学生对修改作文产生兴趣, 鼓励学生不断修改, 帮助他们取得进步。

二、授之以法, 循序渐进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作文后, 教师应引导他们主动参与修改, 炼字炼句, 使习作生动具体。笔者有以下建议: (1) 要求小作者多读几遍底稿, 对自己能发现的错误及时予以修改; (2) 与同组伙伴互换作文, 互相评改提出修改意见;; (3) 小作者根据同学间的意见正式修改习作, 并将修改好的习作抄写在作文本上并让家长予以指导;; (4) 小作者将最后的作文抄在正式作文本上交给教师批阅。

这种做法, 不仅提高了作文本身的质量, 而且对整个作文教学都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一来培养学生养成认真细心, 积极进取的学习习惯;二来增加了家长了解孩子学习的机会;三是弥补了教师面对批改时间不足的缺陷, 这样做很好地把学生、家长、教师的智慧凝聚在一起, 从而拓宽了作文修改的渠道。。

这样循序渐进下去, 到了五六年级便可将优、中、差三类作文进行搭配发放, 优秀生作文发给中差生, 而中差生作文则发给优秀生, , 进行相互间地修改, 使他们在修改过程中取长补短, 这对每个孩子来讲也都是一种促进。

三、展开评论, 激活思维

小评论越来越受到广大中小学生的青睐, 这是一种喜闻乐见的学习现象。教师应每周抽出一节空堂课, 向全班学生展示一至两篇短文, 要求学生做出评论。如:语句是否通顺, 意思是否明白, 用词是否准确……学生可在小练习本上动笔修改, 提出自己的见解, 在此期间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而且也能够提高其思维能力。。由于形式灵活, 可使学生在不断思考与讨论中明白, 作文就是“我手写我心”, 作文就是展现真实的自我。因而不会再为写不出华丽的词藻而大伤脑筋, 也不会为语言优美与否、结构紧凑与否而担心害怕了。作文修改并不难, 只要肯在字、词、句的运用上多花费些时间, 多进行一些思维推敲就能打破这种困境。

四、品评日记, 寓改于乐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原动力。坚持写日记而不去修改, 无异于给学生不断增加一些包袱, 使学生日记中的闪光点得不到挖掘、得不到欣赏, 为此笔者认为:教师可以提供早自习或下午自习时间, 让学生将自己的得意之作读给大家听, 再抽出好的日记作为参赛作品, 张贴在学习园地中。在大家充分阅读所有习作后, 展开评比, 由学生自己评其优劣, 教师再加以点评, 当场打分并在建立的积分小档案中记录下来。学期终评时选出“小作家”与“小小评论员”并给予相应的奖励。这种做法, 使得近两年来学生写日记的整体水平有了较快地提高, 很多同学的习作在各类竞赛中也都获了奖, 从而证明了这一方法的可行性。

让文明成为习惯作文 篇3

不让文明成为一次性消费

东方尔

在奥运期间,北京出租车司机不文明的“京骂”绝耳了,大街小巷的“膀爷”不见了,过去横穿马路,翻越护栏,不遵守交通规则,上下公交车你推我搡,马路上开“霸王”车,电线杆上、站牌上、墙上乱贴乱涂“牛皮癣”广告的不良现象几乎绝迹了。北京城真是人人言行优雅,公共秩序优良,窗口行业优质服务,市容市貌环境优美。过去我们曾惊叹日本人素质高,能容纳数万人的比赛场馆,比赛结束后场内连片纸屑都没有。如今我们也做到了,能容纳八万人的鸟巢,比赛结束后也是片纸不留。

北京奥运的文明之风通过火炬传递吹遍了全国,奥运之后每一个城市都可谓旧貌换新颜,到处可见新修整的街道、新建设的造型美观的城市绿化景观和粉饰一新的高楼建筑。在奥运之前倍受国人诟病的不排队、随地吐痰、闹市扎堆围堵看热闹等陋习也少了许多。可是,这是否就意味着在我们的每一座城市中,每一个市民都已经把“文明”当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了呢?

距离北京奥运会结束不到60天,距离北京残奥会结束才刚刚一个月,有记者报道:在十一黄金周期间,成为全国旅游热点的北京奥林匹克中心区,每天数十万游人留下了近百吨垃圾,中心区的环卫人员增加至3000人依然忙得一塌糊涂。又有几个月过去了,当奥运渐渐成为一个记忆淡出我们的谈资的时候,我们越来越多地看到:时髦女郎牵着的狗,又堂而皇之地在光天化日之下随地大小便;公共汽车上,哪怕是身边站着耄耋老人,十七八九的大小伙子和美眉们依然坐在椅子上岿然不动……这不禁让我们心里在嘀咕,难道奥运就这么过去了吗?

北京奥运会结束后,有一网站搞过一次调查:71.4%的网友认为奥运改变了自己的生活,其中44.3%的网友表示,奥运会让世界更多地了解和认识了中国,27.2%的网友表示,自己会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参与各种社会生活。调查结果显示,奥运的确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一位奥运会志愿者更是深有感触地说:“服务北京奥运会期间,我学会了如何待人接物,它将使我受益终生。”从文明建设的角度来看,北京奥运会总体上完成了中国国民心态的一次“成人礼”,然而国民心态的变化更是一个长期的、诸多社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完美的一次奥运洗礼真的能让我们的国民素质产生一次伟大的蜕变吗?

事实告诉我们,北京奥运会只给了我们讲文明的契机,可它绝不是国人讲文明的终点,如果我们只把奥运带来的文明,文明在口头上,文明在暂时的效应上,文明就变成了中看不中用的装饰品。仅仅只为奥运文明而倡导的文明,这种文明的生命力是很值得怀疑的,就像当初为了应对SARS采取的种种文明措施一样,SARS一消失,不少陋习又回来了。社会需要的是文明的自觉、文明的良知和文明的责任。

我们在奥运会上所表现出来的文明是成功的,这说明文明的举止和卫生习惯以及优良的环保意识,我们是可以做得到的。在奥运期间能做到、做好的事情,后奥运时代我们应当继续做到,甚至做得更好。文明是一种习惯的养成,它不是一次性的消费。期待所有的国人都能经过一场奥运的文明洗礼,马上就文明成“道德模范”和“谦谦君子”既不现实也不可能。后奥运时代,只要我们文明得一如既往,我们就能活得更加从容优雅。相反,只要我们稍稍表现出一点儿的不谨慎和不小心,我们就会又变成不文明的代表。

辜鸿铭先生曾经把中国人的精神内核总结为:超越美国人的深沉,超越英国人的博大,超越德国人的质朴,以及堪比法兰西人的优雅。今天的我们也许还远未文明得如我们的先人那么从容、那么优雅,但是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将奥运所营造所催生出来的文明环境、文明规范、文明守则,持之以恒地贯彻到我们的每一个生活细节中去,我们就能够将中国人最美好的形象铭刻在所有人的记忆里。

后奥运时代,培育更加成熟的国民心态依然任重道远。

■老百姓的后奥运梦想

(陈岳,27岁,网络公司职员,从小在青岛长大。)

“因为奥帆赛和残奥帆赛在我们青岛举行,我有幸可以到现场观看比赛,一流的场馆设施、良好的竞赛环境、志愿者灿烂的微笑…… 这一切连同精彩的比赛都成为我生命中最幸福的记忆。如今,奥运会结束了,但奥运理念将长驻我们心中,我希望后奥运时代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继续保留下去!我相信,奥帆赛和残奥帆赛之后,青岛的街道将更加干净,人们的举止将更加文明!”

■相关部门回应

青岛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从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到去年以来实施的“城市管理年”活动,从赛场周边的区域划分到无障碍设施建设,青岛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位负责人表示,“两个奥运”结束后,青岛为迎接奥帆赛和残奥帆赛的各项城市管理措施,将一直延续下去并更加完善,更加展现青岛独特的城市风貌和现代化国际城市形象,使百姓人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不仅仅只在残奥会

期间关爱残疾人

徐迅雷

2008年9月6日,圣火再一次在“鸟巢”熊熊燃起,这是北京2008年残奥会的开幕式。这是童话般美丽的开幕式,这是绚丽的残缺之美:盲人歌手杨海涛深情演唱的天籁之音,盲人钢琴家金元辉指尖流淌的多彩四季,在四川地震中失去左腿的“小天鹅”李月在轮椅上演绎永不停止的芭蕾之舞……他们就这样“和梦一起飞”,非常深情,特别感动。来自147个国家、地区的4000多名残疾人运动员,代表全世界六亿多残疾人,在“超越、融合、共享”的主题下,参与各项竞赛,展示自强不息的风采。

在残奥会期间不仅在公共场所增修了残疾人专用通道和可以坐轮椅使用的卫生间,还将无障碍改造延伸到家庭,在残障人士家中改造无障碍设施。残疾不是“不幸”,只是“不便”。一个和谐的社会,就应该通过努力将这种“不便”降到最低,为残障人士建造一个无障碍环境,才能做到“同属一个世界,共求美好梦想”。

我国共有8300多万残疾兄弟姐妹,涉及2.6亿家庭人口,其中北京市有99.9万。这次四川大地震造成残疾的人,又是數以万计。相比西方发达国家,不难发现一个现象,就是我们城市街头平常不太常见残障人士,他们更多只是待在家中,不像发达国家残障人士能够方便地上街,过上与正常人没有多大区别的生活。这说明还有很多服务残障人士的事情在等着我们去做。

北京残奥会毕竟只有十多天,关爱残疾人,不能是此一时彼一时。比如建设和清理盲道,就不能仅仅只在奥运期间很重视。如今有的城市只注重拓宽机动车道,为汽车拥堵而开路,结果是挤占了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以致把盲道弄成巴掌那么大的“羊肠小道”。今后对于无障碍设施,不仅要加强建设,而且还要加强管理。看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其实只要去看看人们对“无障碍通道”的尊重程度就可以了。平常这“无障碍”上的障碍,都是正常人造成的,小车无所顾忌地压在盲道上的情形时有所见,所以说“只有残疾的环境,没有残疾的人”而这“残疾的环境”恰恰是身体健全的人造成的。眼中没有“无障碍”,心中没有残疾人,这是对文明最大的不敬畏。

在后奥运时代,我们要不折不扣地落实我国的《残疾人保障法》。这是一部保障身体有残疾的公民权利和人格尊严的法律,规定了残疾人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同其他公民平等的权利。在残疾人医疗康复、学习教育、劳动就业、文化生活、福利待遇、环境建设等等各个方面,各级各地各单位如果都按法律去做,那么我国的残疾人事业必然会有更大的发展。

“己利利人,己达达人”。全社会都应当发扬人道主义精神,以人为本,倡导平等,反对歧视,关怀弱者,尊重人权;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用实际行动来扶残助残,将“支持残疾人事业”的事业进行到底。天、地、人能够和谐统一,这是多么美好的世界。拥有同一个梦想,一起去飞翔,非残疾人与残障人士更应和谐相处于“同一个世界”,从而去实现“同一个梦想”。“上帝关上了一扇门,必然会打开一扇窗”,让我们所有的人,都成为帮助残障人士打开“窗户”的人。

■老百姓的后奥运梦想

(关艳,36岁,脊髓压迫症患者。)

“前几年不敢出家门,好不容易出去一回净往地上看了。残奥会期间,我参加了‘快乐残奥’的系列活动,逛故宫、爬长城,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如今都变成了现实。我的后奥运梦想是,我们残疾人可以像健全人一样参加工作,自食其力回报社会。北京在无障碍硬件设施方面已做得很好了,但是人们如果进一步在就业等方面实现‘认识上的无障碍’,这个社会对残疾人来说将更加畅通无阻。”

■相关部门回应

“残疾人其实工作更踏实,很专心且很少跳槽,热情也高。”北京市残联就业服务中心主任李雪梅赞成关艳的看法,“每个单位都会有适合残疾人的工作岗位,几乎每个接纳残疾人就业的单位,都对这些员工给予高度的评价。”北京市残联党组书记赵春鸾认为,尽管北京的无障碍建设取得了飞跃发展,但是各项工作还需不断完善。帮助残疾人走出家门,融入社会,与健全人一样享受社会物质文明成果,这是政府和社会支持残疾人事业的长期努力方向。相信不久之后,北京一定能成为一个完全无障碍的城市。

让志愿精神成

为生活中的永恒

阿累

沃尔什把戒指掉在沙里了。这是她的结婚戒指。尽管不是十几克拉的“鸽子蛋”,但这戒指对她来说是无价之宝,连比赛都戴着呢。沃尔什和特雷纳组合,是沙滩排球的“世界一号”,她们战胜了中国组合田佳和王洁,获得冠军,可在决赛前的一场比赛中,那戒指掉沙里怎么也找不到了。这时出现了一批奥运志愿者,替她找了整整一天,最后用好几个金属探测器,才“大海捞针”般在沙里找回了她的金戒指。既找回金戒指,又夺得金牌子,你说人家能不高兴、能不对志愿者赞不绝口吗?热情、体贴、温馨、完美……北京奥运会的志愿者,受到了全世界几乎“众口一词”的高度评价:一百分!五星级!最完美!最大的“金牌”应该授予他们!

志愿者,中国“最温柔的心”。10万赛会志愿者、40万城市志愿者以及数量更庞大的社会服务志愿者,注册或不注册,他们共同构成了北京奥运会的志愿服务人员群体,数量超过了任何一届奥运会。这其中,还有近千名海外志愿者,许多影视明星也提供了短期服务。志愿者是人与人交流最重要的“润滑剂”,当国内外运动员、教练员、官员、观众等等奥运参与者来到北京,除了看见比赛场馆等辉煌建筑之外,最初大量接触的就是志愿者,志愿者带给他们“第一印象”,带给他们“第一服务”。

志愿者的工作和志愿者的精神,在一个词里得到高度的统一,这就是“服务”二字。“服务”是很基础的,“服务”也是很高难度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多么高的境界;“全心全意为奥运服务”,想做好也非常不容易。然而,身穿蓝色服装、服务北京奥运的志愿者们,为赛会提供了最细致入微、最人性化的服务。奥运会志愿者的“理想主义”就是:胸怀世界、融入世界、服务世界。一位举重运动员负伤倒在台上,几位志愿者迅速上台用挡板挡住观众的视线,这是人性化的关切;一位父亲给他脑瘫的孩子买了一张票去看乒乓球,志愿者给孩子准备了推车推进场馆,这是人性化的关怀……

对许多人来说,一辈子也难以碰上在自己国家服务奥运的机会。奥运会开幕前,我的一位同事就说很想去做志愿者。“京奥”志愿者的核心力量是年轻学生,不少是“90后”。他们“背对比赛、面向观众”,提供欢乐服务,让运动员的心情很阳光,一次次比出了好成绩。这种服务他人的精神是富有感染力的,“鸟巢”八万多观众曾两次为“飞人”博尔特唱响“祝你生日快乐”,此刻所有观众都成了“草根志愿者”——这个“生日派对”,应该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运动是快乐的,比赛是激动的,服务是愉悦的。微笑是最好的名片,热情是最好的待客。通过志愿者,我们能清晰地看到:中国对世界有着最大的诚意,把奥运办好,把快乐带给人类,把幸福留给世界。

身着白色T恤的赵大妈今年已经60岁了,作为一名城市志愿者,虽然没有人提出强制要求,也没有人来监督,但是赵大妈每天都会在清晨八点的时候出现在北京丰台区东铁营街道宋庄路的一个十字路口,开始她一天的“工作”——巡查、问路指南。虽然奥运会已经结束很久了,但是赵大妈却依然如故。“每天都习惯了,来看看还能不能帮上别人什么忙。”赵大妈说。一场奥运会让赵大妈把奉献当作是一种生活习惯,把帮助别人当作一种快乐。和赵大妈有同样感受的人不在少数,这就是奥运带给我们国人的变化之一。衷心期待,志愿者服务可以固定下来,成为后奥运时代最温馨的一股爱的力量。

■老百姓的后奥运梦想

(路蒙佳,28岁,奧运会志愿者。)

“奥运会、残奥会是短暂的,但志愿精神永存。我们要把志愿精神带到生活中,让平等、互助、友爱的精神一直继承发扬下去。我希望更多的人做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也希望有更多的志愿服务项目吸引人们参与,为共建和谐社会贡献每个人的力量。”

■相关部门回应

让文明出行成为习惯 篇4

每年的12月2日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一个“全国交通安全日”,对于推进道路安全畅通,提高全民交通法制意识、安全意识和公德意识更是一次意义重大的“升级”。交通安全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文明出行其实并不是难事,开车穿行在公路或步行在街头,只要每个人都自觉改掉一些小小的不良习惯就可以做到,这是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的尊重和负责。做文明人,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倡导交通文明;行文明路,不闯红灯,不乱穿马路,不翻越交通隔离设施;开文明车,不超速不抢道,酒后不驾车,斑马线上避让行人,红绿灯前不抢行。这样,文明出行成为生活中的一种习惯,交通安全观念转化为实际行动,交通安全就会离我们越来越近,人民的生命财产就会越有保障。让文明出行成为习惯,引导市民崇尚文明交通,遵守交通法规,在全社会形成一种以遵守交通法规为荣,以违法交通法规为耻的氛围,既要对自己的安全负责,也要对他人的安全负责,加大对交通陋习的曝光力度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当然,这些都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参与。每一个人都是文明交通的实践者、传播者和推动者,只要人人都能自觉做到文明行车、文明停车、文明乘车、文明行路,就一定能创建出安全、畅通、有序的文明交通环境。

文明交通,走出安全,走出尊重,走出和谐。每一个交通参与者都做文明交通的楷模,让文明出行成为一种习惯,成为生活常态,让“关爱生命,文明出行”的意识扎根于每个人内心深处,这样,就一定能构筑起一条安全、畅通、和谐的“平安大道”。

坑口机关党支部 xxx

让文明成为习惯主题演讲稿 篇5

让文明成为习惯主题演讲稿1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来自xx年级xx班,我叫xxx。我演讲的题目是《文明之手编织和谐校园》

作为新时代的少先队员,我们更应当注重自己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从自己言谈举止的每一个细节入手,自觉履行我们应当遵守的文明礼仪。当和煦的春风吹拂着我们美丽的校园,鲜艳的红领巾在胸前飘舞。我们是骄傲的红领巾。

当你踏着光洁的地板走进教学楼的时候,你是否会想起那位经常手拿拖把,埋头辛苦擦地同学;当你在操场上与朋友尽情嬉戏的时候,你是否看见学校老师栽培草坪的背影;当你在干净、整洁的校园里漫步徜徉的时候,你是否感觉到那位拖垃圾车的老爷爷的艰辛。

我们知道,春天是美好的,可你更应该知道春天的校园是纯洁、文明的`!

在这么美丽的校园里,当你看见春风中肆意飞舞的纸盒纸屑,洁白的墙壁上那一串串的脚印,操场上干枯的果皮,灰蒙蒙的糖纸,你能不伸出双手吗?我想每一位同学都是喜欢我们的校园的,所以,我们每一位红领巾都应该伸出双手。

同学们,美丽的校园不仅仅只需要别人的付出,更需要你我的文明举止呀!

文明是风,它可以吹拂每一位学子的心;文明是花,它能将校园装扮得更加美丽。同学们,让我们在春天宁静的早晨里,在三月明媚的阳光下宣誓: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引领文明风气、创建文明校园、争做文明学生!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校园会更加的美丽,会使我们的大家庭像春天一样充满希望、充满活力!我相信只要我们努力,我们会成为文明守纪的好孩子,勤奋学习的好学生。一专多能的现代少年。

谢谢大家!

让文明成为习惯主题演讲稿2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国旗下我要讲的主题是:文明习惯贵在养成,俗话说,一滴水蕴藏着大海的本质,一束光反映了太阳的光辉,一件小事也能折射出一个人的修养。文明习惯是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和行为情操的重要表现。文明与不文明,二者之间既是对立的,又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文明不仅体现在仪表上,更体现在日常的言行举止上。在楼道里遇见老师,我们是否能主动问声好;在课间活动的时候,是否都能遵守纪律;在进出校门的时候,是否自觉排好路队;在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之处,我们能时时刻刻表现出文明的举止。社会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不良的风气,损坏公物、在楼道里大喊大叫、打架等不文明的行为在校园时有发生,对此我们要擦亮双眼,保持清醒的意识,学生干部也应到带头作用,坚决抵制不良风气。

文明礼仪在我们学校一直是开展的主题,如今校园里的文明之风已经慢慢掀起,很多同学也都行动起来了,大家都开始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开始争做文明人,一个人只有学会做人,学会善待这些小事,才算注备了成功的基础。然而,文明礼仪不是一阵风,吹过就无痕,我们不仅在生活中在校园内是文明人,活动过后在社会中我们仍是文明人,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把说文明话、做文明事转化为一种习惯呢?所谓的习惯就是在某种环境中不断的刺激强化从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条件反射。文明习惯也一样如此,它的养成就像洗脸、吃饭一样随手拈来。就比如说捡垃圾这件事,如果你的脑海中反复有着“主动捡起”的意念躯体不断的做着“主动捡起”的动作,那么建立起来的主动捡起垃圾的条件反射就会不断的得到强化,这样主动捡起垃圾的文明习惯不就养成了吗?每一件涉及到文明的小事其实都很简单,只要你肯去坚持不懈的做那么真正的文明人不就是我们自己吗?

同学们,文明习惯无处不在,“成人先成长,爱国先爱校”的道理想必我们每一位师生都知道,我们必须从小事做起,严格要求,长期坚持。我们还必须从大处着眼,千万不能把一些不文明的言谈举止看做小事,因为它代表着一个人的文化素养,标志着一个民族的健康程度,影响着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作为一所学校,也标志着它实际的办学水平。学校是我们的家,建设靠大家,让我们充分利用一切机会,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做文明学生。相信经过我们共同努力,一定会营造出一个文明、有序、温馨的学习环境。

让文明成为习惯主题演讲稿3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争做奋中文明教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时刻都为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感到责任重大,文明礼仪的火种要在我们的手中薪火相传!文明礼仪的花朵将在我们的辛勤耕耘中绽放出璀璨。这火种,这花朵,令人深省,催人奋发,更让人感到任重道远。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肩负传承人类文明的重任,作为一名奋中的教师,我们更应该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让文明礼仪的精髓随着我们的言传身教在学生们身上不断延伸,为此,我代表教工团支部向全体教职员工发出如下倡议:

1、遵守社会公德,遵纪守法,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

2、谈吐文雅,举止文明,不使用粗俗语言,不恶语伤人。

3、仪表端庄典雅,穿着整洁大方得体。

4、讲普通话,写规范字

5、接待家长热情大方,言行适当,接待家长后要礼貌送行。

6、注意个人卫生,办公室物品按要求摆放整齐,室内清洁,不乱扔废弃物。

7、勤俭节约,爱护公物,节约水电,养成随手关灯关水关电的好习惯。

8、不在教室内吸烟接打手机或做和教学无关的事,不在学生集会场合做与自身身份不相符合的事情。

9、同事间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10、尊重学生人格,坚持正面教育,学生致礼时要还礼。

让文明成为习惯作文 篇6

——江苏局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个人包兴华同志先进事迹

包兴华,2004年参加工作,2007年10担任孢子洲办事处担任副主任,2008年2月担任常州海事处指挥中心副主任兼执法支队副支队长,2009年7月至今担任督察处副处长。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包兴华同志文明热情服务,严格依法行政,工作成绩显著,他用点滴的工作业绩践行着他的座右铭:让优秀成为习惯。从2004年工作至今,被评为常州海事处先进个人五次,被评为江苏海事局优秀通讯员三次,2007年又被团常州市委授予“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并受到常州市委领导的接见,又被江苏海事局评为先进工作者,2008年被江苏海事局党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2009年,被江苏海事局授予“江苏海事十佳青年英才”荣誉称号,并被交通部海事局党组授予“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2010年分别被常州海事处、江苏海事局评为先进工作者、授予“2000-2010十佳青年英才”荣誉称号。

2008年,他撰写的论文被中国交通职工政治研究会和江苏海事局职工政治研究会评为一等奖,先后在《中国水运报》、《海事研究》、《江苏海事论坛》等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

包兴华同志无论是在什么岗位,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谦虚好学、勤奋务实。长期的刻苦钻研,不仅使他具备了较为扎实的专业

理论基础,同时也开阔了自己的视野。

一、加强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素质。能够坚定不移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组织、先后组织“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牢记党的宗旨,主动做好服务”等主题实践活动,较好的完成了每个阶段的工作,保质保量地完成每个规定动作。始终能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头脑,确保了自己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中共中央和各级党委保持高度一致,努力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全面提高自身业务技能,积极参加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着力提高自身政治素质,坚定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又通过查文件、看录像、听录音的方式,熟悉各项业务技能,掌握工作方法和技巧。又利用现场工作的机会,多听、多问、多想,拓宽了视野,丰富了知识,切实提高了海事工作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工作中,时时处处以领导和老同志为榜样,不会就学,不懂就问,取人之长,补已之短,始终保持谦虚谨慎勤学好学的积极态度。

二、积极工作,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在办公室期间,参与组织了主题实践活动、“三个服务”理念和十七大精神等专项教育活动。配合做好党务、文明创建和团支部工作,严守机密,为处党组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文明创建的深度和广度履行了职责。加强党建工作的研讨,2007年5月份,包兴华同志撰写的调研论文被常州市机关工委评为优秀论文。同时按照工作程序,认真做好各类文件、通知、计划、总结及汇报材料的起草、打印、校对工作。做好全年的 2

政务信息报道和宣传报道工作,据统计,七年来共撰写和编辑政务信息已达千余篇。全方位为领导搞好服务,常请示、勤汇报,努力做好参谋助手。在他担任团支部书期间,带领团员青年参加各类活动,积极致力于中心工作和文明创建活动之中,使我处政务中心获得了市级青年文明号的荣誉称号,包兴华同志也被评为常州市青年岗位能手。在现场工作期间,他能准确把握工作的重点,强化了船舶签证工作,创下了人均征收港务费突破400万元的纪录。组织开展了小型船舶集中整治,进一步净化通航环境。致力于水源地保护工作,确保了常州数百万人饮用水安全,常州市孙国健副市长、韩九云副市长多次给予点名表扬。全面试行了海事管理体系,在做了宣贯、完善、运行的同时,根据要求建立了相应的工作台帐。不断强化船舶安检、行政处罚等工作,使常州海事处在这些具体的业务工作有了质的飞跃,在江苏海事局的评比中位列前茅。全面规范了执法支队的各类业务数据及报表的报送工作,使执法支队的基础性工作得到切实加强。在督察处期间,他又能根据单位实际,开创了“小切口、深挖掘、重整改、提实效”的督察模式,有效地将专门督察与职能督察相结合,提高内部督察质量,为全面提高海事业务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他主持督察处工作期间,全处专门督察次数和发现的不合规项与以往相比都翻了两翻。自2010年8月包兴华同志负责监管处工作以来,又使常州海事处在危管防污、水工管理、口岸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

三、严以律己,树立良好形象。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做到 3

不迟到、不早退,时时处处以工作为先,大局为重,遇有紧急任务,加班加点,毫元怨言。在办公室期间,草拟各类计划、总结、汇报材料方面,经常通宵达旦,夜以继日,力求写出精品,尽最大努力体现出领导意图。工作中,始终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听从领导、服从分配,对于领导和办公室安排的每一份工作,不论大小,都高度重视,总是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去完成。经常自省自励,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严格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维护办公室工作人员的良好形象。在执法支队和督察处期间,能吸取教训,带头严格遵守各项廉政规定,并教育和管理好部门的人员,积极维护好海事执法形象。以贯彻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为重点,要求部门全体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价值观、利益观,通过自己的模范行动和部门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从未发生违法违纪行为。

四、超越地界,奉献海事事业。2007年8月份,对包兴华同志来说是不幸的,远在南通的母亲不幸被摩托车撞倒,昏迷了一个星期,经医生诊断,属于重度脑溢血,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但此时单位也正好处于非常困难的时期,在这两难的选择时期,他毅然选择了后者。为了尽孝道,他晚出早归,奔波于常州与南通之间。包兴华虽然工作在常州,但家却在南京,尤其是2008年,家中的女儿才刚满两岁时,被查出患有胆总管囊肿!这对一个初为人父的人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但由于工作的需要,他也只能在愧疚老婆与女儿的同时,常年奔波于常州与南京之间,长时间以来,包兴华 4

同志就形成了三点一线的工作、生活轨迹:南通——常州——南京。为更好地致力于海事工作,2010年开始,他毅然将全家搬至常州。

让“温故”成为习惯 篇7

高一是学生的一个过渡期, 也是一个转折期, 是习惯培养的最佳时期。其实就语文学习而言, 初高中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都是通过读写听说的有效训练, 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但是在能力层级上高中比初中上了一个台阶。高中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有好的学习习惯, 好习惯既是学习语文的方法, 也是语文能力的体现, 而复习习惯的养成对提高语文学习效率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所以, 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就要让“温故”成为习惯。

我通过多次对所带高一学生的调查发现, 近一半的学生没有养成一定的复习习惯或不重视复习, 他们没有意识到复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不把复习巩固看作是更主动、更深入、更系统地掌握知识的过程, 而是只当作应付考试的手段, 平时不复习, 考试搞突击。这种漠视复习的态度, 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一部分高一学生前进的步伐。为此, 我作了如下尝试:

一、立足科学, 让学生了解复习的意义

最初, 我采用强制要求复习的方法, 收效甚微。个别学生腻烦于老生常谈, 根本不放在心上。见此情形, 结合高中生的心理特点, 我把一些有关复习的著名心理学理论介绍给学生。如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滨浩斯曾对遗忘现象作过系统的调查, 结果表明:遗忘先快后慢, 即识记以后, 最初遗忘得较快, 而以后便渐渐地慢起来。很多心理学工作者的实验也得到了大致相同的结果。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 “应当巩固建筑物”, 而不是“修补已经崩溃了的建筑物”。

除此之外, 我还引入有意记忆的科学理论。一般来说, 熟练的动作, 遗忘得最慢;熟悉的形象材料, 也比较容易记住;有意义的文字材料, 比无意义的文字材料遗忘得慢。

对于不同文体, 记忆起来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诗歌比散文记得快, 回忆的暂时效果也好, 但难以产生较持久的记忆。遗忘的发展, 两者趋势不稳定, 前期一般是散文比诗歌好, 而后期则是诗歌快于散文。就一篇课文来讲, 原文词句遗忘多, 事实内容遗忘少, 主要意思遗忘得最少。就词语的记忆来说, 虚词的遗忘大于实词。

在向学生介绍了科学的复习理论之后, 大部分学生改变了以往轻视复习的态度, 明确了目标, 开始积极主动地探求复习的方法, 为我下一步的指导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明确要求, 让学生掌握复习的方法

复习, 可以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 但复习绝不是简单的重复, 也不只是对已有知识的系统化, 而是通过复习, 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获得新的知识。因此, 复习的方法就大有讲究。许多同学之所以对复习不感兴趣, 大多是苦于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 因此, 我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了复习方法的指导。

根据我的学生的现状, 我提出了词—文—段—意复习法。

所谓词就是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文就是整篇课文, 段是重要语段的意思, 意就是课文的主题思想。词—文的结合是为了用记词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通过朗读课文增强对课文的记忆。而重点文段是新教材的教点和学点, 往往具有常读常新的作用, 所以在课后可以采取背诵或写读后感的方式进行自我消化。对学过的方法、技巧, 要认真整理, 结合例子加强记忆, 以巩固知识点, 增强对文章的鉴赏能力。至于课文的主题思想是帮助学生领会全文的关键, 我并不主张学生按传统的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 进行死记硬背, 相反, 对课文的主题思想允许百家争鸣, 只要言之成理都可。但在复习时, 确实有必要落实课文的中心, 因为这样可以起到纲举目张、明确方向的作用。所谓内容决定形式, 一切的中心都是文章起承转合的源头。而且, 明确了课文的主题和专题内涵, 对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也大有益处。

对于文言文的复习, 这种词—文—段—意复习法就更有效了, 学生既积累了词语义项, 掌握了句子的翻译, 又回顾了课文内容, 在不断的朗读与整理中慢慢提高了语感与理解能力。每次复习都会有不同的收获, 认真的学生很乐意这样去复习与背诵。

当然, 在这种尚显笼统的复习方法基础上, 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 我都作了不同的要求, 尽可能贴近学生的实际, 确保复习工作有序、高效地开展。

三、落实检查, 让学生端正复习的态度

教会了复习方法, 在实施的过程中, 我发现由于未能及时有效地进行检查, 复习的实际效果并不如预计的理想。在思考对策之后, 我落实了一整套检查方法。

首先是利用自习课的时间让学生自查, 明确自查要求, 并确定自查的方法。这些大多是一些记诵的内容。

其次, 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进行互查。可以尝试分学习小组, 但这种方法必须有教师现场指挥和调度。运用得好, 往往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赶超心理, 营造积极的学习气氛, 使检查热烈有效地展开。这部分内容往往以背诵、默写和整理的一些重要知识点为主, 检查的同时, 对每个同学也是巩固、交流和补充的过程, 一举几得。

在这两种检查方式之中还穿插了教师的指导性抽查。这部分内容是在了解学生复习状况的基础上以查漏补缺为目的来确立的。教师的指导性抽查应努力保持高频率、高精度、高水平, 使之能有效地确立复习的方向和复习的针对性。这部分内容既针对基础又兼顾能力方面的内容。

除此之外, 为了保证一些学习自觉性较差的学生能进行很好的复习, 我还组织了学习兴趣小组, 让自觉性强的同学时常督促自觉性差的同学, 并随时对他们复习的方法进行必要的调整。从实施情况来看, 确实能调动大部分同学复习, 在养成学生良好的复习习惯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这种有意识地培养高一学生复习习惯的工作实施以来, 经过近一年的努力, 绝大多数学生改变了以前无视复习重要性的态度, 能够自觉地进行有效的复习, 大大改观了考试前“临时抱佛脚”的现象, 对其他一些文科科目的学习, 也起到了促进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许多学生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主动性, 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使整个高一阶段的语文学习出现了蓬勃向上的好势头。

语文学习是一个漫长而细心的过程, 讲究的是日积月累, 无捷径可走, 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只有勤奋刻苦, 持之以恒, 才能学好。所以, 良好复习习惯的培养、复习方法的掌握、复习能力的提高过程, 也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 更是磨炼学生意志、性格、品质的过程, 要有一定的毅力和耐心, 不要一遇到挫折就轻易放弃。对此, 教师一定要从严、从点滴抓起, 努力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

让文明成为习惯作文 篇8

一、让思考成为常态

无论班主任Maggie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还是客座教授Kathleen Lundy的戏剧特色教学,都给我强烈的震撼:教师们的课堂设计与教学实施都是以听从学生内心的声音、重视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为目标指向。

记得很清楚的是:我们在约克大学第一堂课是学习如何借助学校图书馆的庞大资源,查阅书籍,进行自我学习。教师们展示了图书馆里的各类书籍, 有Picture book、教学用具等。 接着指导我们上了Ministry of Education 的网站,让我们了解我们所在的Ontario 省的课程标准、教材的选用书单等。学习如何在网上查寻自己专业方向的图书,如何通过用谷歌的高级搜索获取相关的资料……教师还强调:引用各种文献都要注明出处,要关注他人的声音,更要形成自己的声音。我就像是打开阿里巴巴大门的人,不断在思想的海洋中遨游。

自我思考力提升与培养不仅在大学课程中显现,在加拿大的中小学课堂中也是贯穿始终。在Bishop Strachan School高中部11年级的课堂,教师让学生通过思想交流方式对回家作业journal提出修改的意见。基本流程是教师在黑板上写下发言顺序,接着, 第一个学生拿着电脑对自己的作业进行主题式反思发言。学生发言后就相关内容向全体学生提问,学生小组进行实时讨论,然后每个人都会发表相关意见,自由有序地给出自己的观点与思考。接着教师让学生给主题发言的学生提出自己的意见, 以促使学生进一步地深入思考,但又提示学生在给出建议时,注意语言的用辞与礼貌……课堂上思想的火花在每一个孩子身上闪现着,而坐在发言席上的学生认真记下要点,有时相互探讨交流着观点,最终形成自己的思想。

加拿大教育用活生生的例子引导着我们如何尊重学生,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creative thinking and critical thinking)。在两个月的培训课堂中,老师们都一再强调:Use your own word, give your own idea.(用您自己的话,给出自己的想法),我们所做的大部分作业都是开放性的,没有任何标准答案,必须通过自己查找收集大量相关信息,形成自己的观点与反思,发表自己的见解,给出自己的思想。这里是自由思想的王国,我们徜徉在智慧王国中如饥似渴地学习着、提升着……

二、让合作成为习惯

合作学习,简单地说就是指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目标而进行的小组集体学习,使个人和小组的所有成员都从中受益, 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果。合作学习的概念于上世纪70年代由美国教育专家率先提出,目前已经成为北美地方最常用、最有效的课堂教学构建模式。

让我对合作学习有深刻了解的是多伦多地区教育局专门从事英语培训的教研员Noel 老师在literacy教学展示中进行的课堂Cooperative learning的示范教学。他从激活学生固有认知入手,运用oral communication来提示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分组讨论环境问题的advantage(优势) 和disadvange(劣势),从而操练我们的listening and speaking skills(听、说技能)。同时,通过group work(小组合作) and peer work(同伴合作)达到cooperate and collaborative learning(合作学习)的协作,然后Noel 又以老师的身份对学生小组合作成果进行summarize(点评与总结),同时要求学生对合作的成果再次进行分组share(分享)。在环环相扣的几个读写教学策略实施下,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进行了听、说、读、写的训练,而且Noel 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进行writing的assignment布置,通过上述教学步骤的综合运用,多维度地让学生达到听、说、读、写的literacy训练。

最为神奇的是,Noel并不是将课到此结束,而是导入如何激发学生思考性与思维能力提升的阅读训练,将上述教师手把手教的教学内容转化为让学生自主阅读后形成自我思考的学习方式,并通过阐述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的三种阅读策略,再一次帮我们理清了阅读教学策略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Noel还将他思考多年的教学成果与我们分享,从他的著作中让我再次对“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有了进一步思考。

合作学习不仅仅是小组内形式上的合作,它更强调学习合作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一切形式的合作都是要让学生成为主体,让学生有创造性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在加拿大,所有概念的生成与提炼都是学生通过实践与合作讨论自己生成的,由学生自己查找相关资料完善概念,这与国内合作学习后由教师总结提炼相关概念的做法截然不同,正所谓“什么样的思维决定了什么样的行为”。

在加拿大的课堂中,教师们一直强调着合作学习的五要素:

1.Positive Interdependence: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是相互依存的。他们设置共同的目标,分工合作、分头准备,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坚信:每个成员的努力将不仅个人受益,更是团队整体优势的提升。

2.Individual Accountability:强调个体责任体现。 合作学习中核心价值观体现在小组内的共同学习,但强调个体职责的独立展示。个体职责的独立展示杜绝了团队中有hitch-hike搭便车现象的产生,强调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要紧密相连、不可分割。

3.Face-to-Face (Promotive) Interaction: 强调团队中的相互促进成长。团队中帮助他人学习的过程也会促进个体在这些重要的认知活动和人际交往动力的相互学习中不断提升。这包括如何解决问题,概念的自然讨论生成, 联系新知与旧知。通过面对面的交流与探讨交互影响,团队成员的个性能更好地带入团队共同的目标,促进团队的沟通与成长。

4.Interpersonal and Small Group Social Skills: 关注个人与小组的沟通技巧。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不仅要合作完成学术性学习任务,更要学习个人与团队内的沟通技巧。一个团队必须要了解如何提升领导力,如果作决策,如何建立信任型沟通,如何协调处理相关矛盾……在进行这些复杂技能培训时,教师要经常对团队间的合作技能运用给予鼓励,当学生慢慢发展起这些技能后,团队的项目运作就能高效而顺利。

5.Group Processing: 关注小组合作的操作进程。当一个任务完成后,学生必须要有足够的时间和过程让他们进行团队如何自我学习过程的分析与反思,哪些沟通技能是成功的,哪些合作方式是有效的,小组内的进程控制由任务本身完成情况和团队合作情况两方面达成,同时还要强调关注下一阶段的项目达成情况。

总之,无论是我们作为学生在约克大学的课堂上学习,还是我们到各个中小学校进行访问,加拿大课堂中最主要的学习方式就是小组合作学习,这样的学习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安全感,都有存在感,每一个个体都得到尊重,每一种声音都能够传递,因为加拿大的每一位教师深信,合作是快乐的,是能充实人的心灵的。当合作成为学习的习惯,孩子们就能够学得更多,学得更好。作为一名教育人,我深信:下一个世纪将是合作的世纪,将是思维含量比拼的世纪……

上一篇:《意大利的爱国少年》下一篇:四月你好释怀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