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社会培育弘扬工匠精神

2024-04-16

在全社会培育弘扬工匠精神(共11篇)

在全社会培育弘扬工匠精神 篇1

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但制造业大而不强,产品档次不够高,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需要一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劳动者挥洒汗水、奉献智慧。

工匠精神是一种严谨认真、精益求精的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工匠精神,大至“格物致知”的理念,小如“家有良田万顷,不如薄艺在身”的意识,都与工匠精神有着密切联系。回顾历史,从古代的鲁班、庖丁,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八级工,我国一直不缺乏对工匠精神的推崇。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流传的一句歇后语“八级工拜师——精益求精”,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对工匠精神的崇尚。但近些年来,“速度为王”成为一些地方和企业的时髦用语,工匠精神逐渐被忽视,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如果说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升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水平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硬件”,那么,工匠精神则是制造业转型升级必不可少的“软件”。缺少“软件”支撑的“硬件”,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建设制造强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精益求精、注重细节的工匠精神。把品质从99%提高到99.99%,将产品的每个细节尽可能做到极致,是工匠精神的精髓。在建设制造强国的进程中,现代产业工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具有工匠精神的产业工人不仅是现代化大生产中的“螺丝钉”,更是具有“匠心”的工业艺术品大师,是现代制造业的栋梁。

当今世界,凡拥有发达制造业的国家,无不重视工匠精神的培育。德国人素以严谨的工作态度著称。德国的现代化之路,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条技术兴国、制造强国的道路;从内涵看,支撑这条道路的则是工匠精神。当欧盟其他国家经济处于衰退中时,德国经济却能一枝独秀、表现抢眼,这与德国人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密不可分。在日本,制造者认为制作出一件优良的产品是自己的荣耀;如果由于自身疏漏而导致产品缺陷,即是耻辱。这种“荣誉法则”推动很多日本企业数十年如一日专攻一种产品、一门技艺,使其工业制造能力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培育工匠精神 弘扬工业文化 篇2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强国之本、富民之源。文化以其强大的渗透作用影响着工业发展,发挥着凝聚力、创造力和导向力的作用。制造强国建设是技术创新、匠艺精进的过程,不仅需要耐心和意志,还需要资源、科技、文化的共同支撑。随着现代机器化大生产对传统手工业的取代,传统工匠逐渐从历史舞台中退出。但世界上众多长寿企业之所以可以出现,是因为他们都在传承着一种精神——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内涵丰富

工匠精神是工匠对自己生产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的精神理念。工匠精神是工业文化中“工业精神”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其内涵主要体现在:一是精益求精,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和极致;二是严谨,一丝不苟,不投机取巧;三是耐心,专注,坚持;四是专业,敬业。

工匠精神古已有之。中国历来崇尚和尊重技术人才,很多书中描述和记载的那些“艺不压身”、“一技之长”等情景和相对应的人物,都是对一个人在某一行业的高超“技艺”的赞颂。从古今中外的描述中,可以从三方面理解工匠精神:

一是工匠精神内化于“德”。工匠精神以追求至善至美为价值导向,在工匠逐渐走向工业化的过程中,追求着工艺的完美,是真善美的统一。由于传统文化中对“德”的追求,美以善为基本标准。工匠精神之“德”亦在于尊师重道的师道精神,无论是传统的师徒模式或学徒模式,还是现代以高校、企业、研究机构为主要工业技术研究主体,都强调着对知识技术的关注和对技术人员的推崇。

二是工匠精神凝结于“技”。工匠精神以“德”为风骨,以“技”为筋骨,追求着技术水平的保证和提升。首先,工匠精神包含在制造中坚持一丝不苟的精神,必须确保每个部件的质量;其次,它强调在创造中的精益求精。在长期的技术实践经验和对技术方法的思考的基础上,对之前的技艺进行改良式的创造,以得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成果效果;再次,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工匠操持技术、制作器物和传授技艺,既包括对知识技能的掌握,也包括从技能到实践的转化。

三是工匠精神外化为“物”。工匠精神不是理论的空话,其贯彻在工匠们精益求精的生产过程中,凝结在巧夺天工的精美产品上。浸润着工匠精神的工业产品,是物质价值的载体,更蕴含着技术和精神的传承。

工匠精神让德国制造走向世界

一提到德国制造,我们想到的往往是耐用、实用、质量优质。德国工业产品以品质优良著称,在世界享有盛誉,这种口碑源于德国严谨、理性的工匠精神和工业文化。

其实,德国制造曾经也是廉价低质的代名词。1871年德国实现统一后,当时世界市场几乎被列强瓜分完毕,追求强国梦、在夹缝中求生的德国人不得不“不择手段”,仿造英法美等国的产品,并廉价销售冲击市场。偷窃设计、复制产品、伪造制造厂商,德国產品因此被扣上那顶不光彩的帽子。1887年8月23日,英国议会通过了侮辱性的商标法条款,规定所有从德国进口的产品都须注明“Made in Germany”,以此将劣质的德国货与优质的英国产品区分开来。8月23日于是成了“德国制造”的诞生日。

在此之后,德国开始了艰难的工业强国之路。从“面子”看,这是一条技术兴国、制造强国的道路;从“里子”看,“工匠精神”是其强国之路的重要内在支撑。

据科隆大学学者罗多夫的总结,德式工匠精神的一个特点是“慢”,也就是慢工出细活,对德国人来说,“欲速则不达”——稳健第一、速度第二。第二个特点是“专”。德国约有370万家企业,其中95%都是家族企业,其中不少是世界某一工业领域的“隐形冠军”,共同特点是都爱“专”,专注坚持于某些单一产品,并做到极致。第三个特点是“创新”。在德国,即使一些小企业也有自己的研发部门。长期以来,工匠精神已经成为德国工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制造强国建设离不开工匠精神

在当今社会,尽管传统的小作坊形式基本上被现代化的工业制造所取代,但是在人类历史中沉淀下来的工匠精神和文化传统,却依旧贯穿于现代化的工业制造之中,甚至成为现代工业制造的灵魂所在。工匠精神指向的制造不仅是严格地按照技术标准和生产要求机械地重复和模仿,更在于按照近乎严苛的技术标准和近乎挑剔的审美标准,以良好的精神驱动和技艺经验,一丝不苟地赋予产品质量和灵魂。

中国号称“世界工厂”、制造业大国,但很多“中国制造”如19世纪中后叶的德国制造一样,给世人的印象是“廉价低质”。其实,我国有许多高新技术产品已经站在了世界工业科技的顶端,如高铁、核能、通信产品等等,只是还有部分企业因过度追求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的即时利益,从而忽略了产品的品质。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严谨的工匠精神缺乏足够的认知和实践。

当前,我国制造业正处于从生产型向服务型、从价值链的低端向价值链的高端、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关键时期,要实现这个宏伟目标,除了科技上要领先,文化上同样要先进,特别需要工匠精神的支撑。

工业文化是现代工业制造的灵魂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和推动制造业由大变强面临着巨大压力,在此形势下,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从民族工业的传承中探寻精气神,从工业文化入手增强中国工业的软实力应成为推进工业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新思路和新路径。

工业文化不仅是综合国力的构成要素,也是衡量一国工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更是工业产业发展的倍增剂和灵魂。我国虽然已是工业大国,但与工业强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除了硬实力的差距,软实力差距更为明显。国外发达国家经过上百年的工业化进程才形成自己独特的工业文化,而我国的工业化起点低、起步晚,目前尚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且缺乏自己的工业文化和工业精神。受农耕文化影响,我国工业企业从业人员普遍具有守旧、自给自足、追求快速盈利、做事不精细等显著的农耕文化特征。劳动者素质不高,职业化素养、科学精神、工业精神缺乏。特别是近几十年工业化的转型过程中,出现了投机取巧、急功近利等浮躁之风,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不时发生。

传承和弘扬优秀的工业文化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同志寄语芦山学子时指出:“工匠也可以成为大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培养大批具有现代先进工业文化内涵和素养的建设者。追随、模仿、山寨换不来“制造强国”,过去那种依靠质次价廉去占领市场的思维方式与行为规则行已经行不通。

在制造强国战略全面启动、《中国制造2025》深入推进的进程中,不仅要提高产业规模、技术水平等“硬实力”指标,还要加快完成“培育有中国特色的制造文化”战略目标,提升我国工业的“软实力”。提升“软实力”的核心是需要补文化的短板,需要强有力的工业文化、需要在骨子里有工匠精神、创新精神、契约精神、企业家精神等工业精神做后盾。

我们要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吸收世界工业文化精髓,发扬制造强国的爱国精神,提倡新时代工业精神,推动我国工业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我们也要大力宣传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无私奉献的劳模精神,提倡诚实守信的契约精神。

我们还要加强对工业文化、工业精神的舆论引导,发挥工业文化对产业发展的倍增作用,将中国近百年来工业发展经历的艰苦奋斗和曲折发展融入到今天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这有利于工业与文化的协同发展,有利于全社会关注长期价值、关注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形成和弘扬正确的工业价值观。

在全社会培育弘扬工匠精神 篇3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准备教育,主要培养一线所需的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专门技术人才。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工学校是河北省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坚持培养路地两用人才为办学目标。重视对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传承我国宝贵的“工匠精神”。使得石铁技校逐步形成了“面向市场、厂校共建、校企合作”的办学格局。有100余家大型企事业单位与石家庄铁路学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实现了资源共享和合作共赢,为石铁技校学生就业开辟了广阔的发展平台。

那么,石铁技校在职业教育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途径有哪些?

一、在教学中渗透“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的培养可以渗透到整个专业的素质培养中去,与各专业课程教学紧密融合。石铁技校紧扣“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办学方向,以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为引领,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素质。根据各个专业的不同特点,分析出本专业职业岗位应具备哪些职业精神,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从而将其渗透入各专业教学的目标、内容以及考核之中。

二、形成崇尚“工匠精神”的良好氛围

石家庄铁路学校充分发挥校园文化艺术活动的作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弘扬“工匠精神”。譬如石铁技校举办关于“工匠精神”的演讲、作文竞赛、形式多样的表演、有关“工匠精神”的知识问答、具有“工匠精神”的先进工作者事迹展览等校园文化艺术活动,形成崇尚“工匠精神”的良好氛围。

三、建立现代学徒制

现代学徒制最显著的特色,是通过职业院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教师与师傅的携手传授,共同培养社会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工学校现有15836平方米校内实训场地和2136台(套)先进教学实训设备,建有9个设备先进的理实一体实训中心和11个高标准实训场。学生上课从教室走进了实训室,动手操作多余理论学校,真真正正的感受到作为一线技术人才,动手操作的重要性。

同时石家庄铁路技校开设电气化铁道供电、内燃机车运用与检修、铁道车辆运用与检修、铁道运输管理、铁道信号、铁路工程测量、城市轨道交通供电、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用与检修、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等14个专业,形成了铁路特色鲜明、路地两用专业并举的发展格局。专业老师不断进入一线岗位,切身体验岗位环境,与学生一起进场实践,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大力弘扬工匠精神 篇4

-----学习《弘扬工匠精神做爱岗敬业好员工》的心得体会

在今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成为各行各业热议的话题。近期认真学习了《弘扬工匠精神做爱岗敬业好员工》一书,通过大量的事例与解析,明确了“工匠精神”的真正内涵。“工匠精神”就是对工作执著、热爱的职业精神;对所做的事情 和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对制造技艺的一丝不苟,对完美的孜孜追求,以及对工作的敬畏、热爱和奉献的工作境界。是一种态度,一种追求,一份挚爱;一种专注,一份坚持,一份严谨,一份细致;更是一个方向,一种积累,一种修养。它树立起了人们对职业的敬畏、对工作的执着、对产品的负责。这种对工作的精神和态度,正是当我们各级干部和广大员工群众在生产实践和完善内部管理中所要追求的,也是我们推进精细化管理工作提升管理水平所倡导的工作方法与工作态度。

当前我公司厂区扩能已基本完成,厂房设备等各项基础设施逐步到位并投入使用,为公司生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公司正在逐步完善管理制度,大力推进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的精准细严也就是“工匠精神”要求对所做的事情和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因此我们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提升公司精细化管理水平。

一要提高自身的工作素养

每个员工首先要了解自已所从事工作基本知识,掌握工作标准与操作规程。岗位不同要求也不同,但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目标是相同的,车钳铆电焊每个工种有各自的工作内容与标准要求,经统会工程技术人员又有各自工作职责完成目标。因此要针对不同的专业与工作要求,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补齐短板,加强修养,提高素质,提高专业技能,增强实际操作能力。在工作中向经验丰富的同事学习,向老同志求教,增强专业知识的积累。古往今来,大凡事业上有所成就者都具有勤奋努力奋斗和刻苦上进、锲而不舍的好学精神。

二要有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工匠就是工作在生产一线的普通工人,他们干一行爱一行,虽然日日夜夜重复着相同的劳动,但是他们没有好高骛远,没有停止对创新的追求,而是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作为一名员工要立足本职岗位,发挥自身特长,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求真务实。要学习工匠们那种谨慎仔细、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戒骄戒躁,不断进取,以工作规范和行业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各级干部要立足基层实际,讲真话、报实情、求实效。对于公司的各项决策部署,要狠抓落实,着重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不能依旧停留在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再好的政策,也离不开我们每一位中层干部脚踏实地的去落实,去推动,去形成实现公司发展的强大合力。

三要有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众所周知,瑞士的钟表行业全球闻名,但这背后确实千千万万个工匠精益求精的结果。他们对每一个零部件都精雕细琢,对每一道工序都精心打磨,一块块瑞士手表就这样从他们手中走向世界。工作态度决定事业成长的高度,精是工作质量上的要求,工作做得快还不行,还要做得好。我们推进精细化管理,精细是方法,提高管理水平是目标。工作上有“差不多”、“大概过得去”、“凑合”、“还行吧”这样的态度,那是要命的,工作会漏洞百出,失误频发,那我们大修支架的质量也是上不去的,自然任务也就不会有。我们常说产品质量“零容忍”、安全生产“零事故”,内部管理“零缺陷”,这些都是要求精益求精、追求完美。严格遵循工作标准,不允许有任何失误和马虎,这不是苛刻而是一种工作常态,是工作素质与能力的体现。各级干部面对纷繁复杂的工作,不管在什么岗位、做什么,都要始终坚持做什么都要做到更好最好。只有以精益求精负责任的态度对待工作,才能在工作上更上一层楼。特别是身处基层一线的干部和班组长,工作都是直接与员工群众打交道,工作任务直接关系着员工群众基础的切身利益,这就要求基层的干部工作必须耐心求细,把事情做精做细,赢得员工群众的满意。

四要有敢于创新的工作精神。工匠精神的最高境界是精益求精,不断创新,这也是我们推进精细化管理的最高要求。工作中必须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能墨守成规,用老经验指导新实践,用老眼光看待新事物,用老办法解决新问题,要有创新的意识和思维,这是推动工作创新的关键。当前公司生产经营发展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挑战,面对困难迎接挑战,就需要有创新的工作思维和工作方法,这是一种责任,是一种使命。每个员工特别是各级干部面临新的形势与任务,要有解决问题的决心,要有应对挑战的办法,不能满足于已有的成绩,进一步解放思想,理清思路,认清形势,明确目标,尽心履职,真抓实干,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增强责任意识、担当意识、看齐意识、大局意识,以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方法、创新的精神开展工作,争取更大成绩。

弘扬工匠精神征文 篇5

走进沙湾何世良工作室,记者目光立马被一幅砖雕作品所吸引。作品呈现了香蕉、荔枝、龙眼、洋桃等岭南佳果,构图疏密有致,密处叶果层叠,疏处大量留白,颇富中国画意蕴。最诱人处当属细节,香蕉的饱满、荔枝的粗糙、小鸟的顾盼,甚至蕉叶上的虫眼都栩栩如生,在青砖上表现如此精妙细节需要何等功力。感叹之余,不禁好奇,是什么让他对砖雕艺术如此痴迷。

何世良说,生于斯长于斯,自己从小就“流窜”在村中大大小小的祠堂中,放眼所见皆是在少年眼中充满神秘感的砖雕、木雕、灰雕,长期浸淫在岭南建筑艺术中,让他从小涵养了一种古典情怀、雕刻情结。从16岁初中毕业到今天,从木雕到砖雕,从家具到大型砖雕作品,从个人到团队协作,从默默无闻到行业翘楚,他一直在坚持,未离开过半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之”“乐之”,方能不改初衷,一以贯之。那些杰出工匠一辈子,甚至一个家族几代人都做一件事——如清代负责宫殿、皇陵修缮的“样式雷”家族,在200多年的时间里,传承8代,为大清帝国营造了数不清的经典建筑——正是有这着这样一种信仰,一种耕耘不辍的愚公精神。

创新,一种品格“不敢越雷池一步并不是工匠精神”,何世良说,“如果师傅教会我雕荷花,我一辈子只会雕荷花,雕一朵牡丹都不行,那有什么用呢?一辈子都不能超越师傅,机械式传承意义不大。师傅教你的是技法,你用技法去创新,这才是徒弟的使命。”

何世良这种观念深深融进他的砖雕创新实践中,譬如砖雕工具改良创新,采用电动工具雕刻,速度提高一倍,提升了效率;譬如技法创新,在长50米、高9米的大型砖雕作品《百福晖春壁》中,因此壁雕幅面积甚大,为增强立体感和克服平板之弊,他把雕刻深度大大增加,千方百计让雕刻物“凸”出来,成为砖雕技术上的一大突破。由于青砖质地松脆,容易崩折,故一般砖雕镂空较浅,此壁镂空度极大,深厚而面广,景物内部结构通空如蚁穴,把镂空技术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

工匠精神不是因循守旧、因陋就简,不是不能超越前辈,否则技艺就不会进步。当传统工艺遇上新工艺、新技术,传承与创新有机融合便成为一种必然,这或许可以称为新工匠精神吧?在“中国制造2025”中,创新是勾勒蓝图的一条主线。其战略任务和重点,第一项就要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这表明,创新是提升中国制造的基础,没有创新带来的活力和动力,中国制造只能原地踏步。

传承,一份责任

传统工匠讲究师徒之间口授心传,随着老一辈工匠离去,后辈一旦跟不上,这门手艺就有失传的危险。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岭南砖雕作为岭南建筑文化的一朵奇葩,不仅面临着制作材料的枯竭,还有人才断层之虞,能够掌握在砖上进行雕刻技艺的人已经很少了。如再不重视,和许多老手艺一样,砖雕这种岭南所独有的民间艺术面临着消亡的危险。为了让传统工艺薪火相传,不让砖雕后继无人,何世良成立砖雕工作组。由于砖雕市场日益萎缩,愿意学艺传承者并不多,很少人能坚持下去。

不但砖雕,包括岭南风格特色建筑,也因受到现代建筑冲击,人才不足而日渐式微。何世良举了一个例子,某单位需要设计一个传统岭南戏台,但许多设计院都无法胜任此项任务,这个侧面足以窥见岭南风格特色建筑的尴尬现状。

让“工匠精神”渗透进各个行业中,培养出更多的大国工匠,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代人观念的更新,更需要国家战略、国家意志,如提升职业教育地位、重视技能型人才培养、提高工匠福利待遇、重点扶持某些行业,使工匠安心在自己的领域里追求极致、精益求精,并将技术与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

2.怎样弘扬工匠精神? 篇6

培育工匠精神,最重要的一点是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包括毫不动摇地坚持高度尊重劳动的市场经济体制和建立健全对各类所有制经济一视同仁的人才激励制度。

这些年来,我们对于劳动的尊重与激励,远没有跟上我国市场经济的改革步伐。市场经济环境下,对企业家的评判标准和相应的激励机制,全社会已形成高度共识。优秀的工人或者叫工匠,他们完成别人不想做、不敢做却十分重要的工作;凝聚起一个富有激情和活力的生产团队;在创新中改进工艺流程,极大提升了生产效率,增加了企业利润。这无可争议地揭示,一位优秀的工匠就是一位合格的企业家。建立一系列能够充分表现对优秀工匠劳动及其杰出贡献高度尊重的制度,成为迫切需要。

另外,弘扬工匠精神要求人才激励制度对各类所有制经济一视同仁。只要是具备工匠精神的劳动者,无论其供职于何种所有制性质的企业单位,都应给予相应的激励和支持。同时,进一步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大国工匠在企业间自由流动,促进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协调发展,进而全面激发我国制造业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十九大精神引领青年弘扬工匠精神 篇7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

青年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当代青年是实现中国梦的坚强后盾和储备力量。青年的健康成长是一个国家健康持续发展的决定因素之一。对于国家来说,青年的“兴”与“强”至关重要;对于企业来说,青年的“兴”与“强”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对于个人来说,青年时代怀揣着梦想,勇敢奋斗,敢于担当,这才是新时代的社会主义青年好榜样。

作为新时代青年,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为报效祖国奠基。青年时代是学习的“黄金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受益终身。很多名人,例如,鲁迅、季羡林、钱学森等,他们都是活到老学到老的榜样。“人生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要想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就必须博览群书,不断充实提高自己的能力。“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不仅要爱读书,更要善读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面地充实和提高自己才能打好基础。在现今激烈的社会中,青年一代更应该戒骄戒躁,永葆学习的心态,不断充实提高自己。

青年梦也是中国梦。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更是青年的,实现青年梦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相辅相成。新时代青年要不忘初心,坚持理想信念。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反复强调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在谈到青年成长道路问题时,每次必讲理想,而且都是第一位的要求。一个青年如果想成功,除了要有他自身的智慧、敏锐的眼光之外,还有一点不容忽视,应始终不忘初心,坚持理想信念,梦想才能实现。青年是一个朝气蓬勃的群体,是一个不能固化未来,拥有无限可能的群体。不忘初心,坚持理想才是合格的新时代青年,才能实现人生价值,为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要敢于拼搏奋斗,超越和升华自己的人生。总书记在五四青年节曾说:“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在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再一次强调了青年一代要奋斗,有本领。的确,奋斗与拼搏应该是年轻人的本色,在挫折中学习,变挫折为动力,从中吸取的教训启迪人生,使人生获得升华和超越。时代在变、环境在变,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这一点始终没变。进入新时代的中国,早已摆脱了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悲惨命运,13亿多人民正奋进在民族复兴的大道上。中国在国际上的声音也越来越有分量,一条条高速铁路贯穿南北,一排排高楼平地而起,一个个穷困村脱贫致富……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无不浸润着青春的汗水,镌刻着青年的奉献。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唱响新时代的青春之歌,承载起国家和民族的光明未来。

以工匠精神的角度来审视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些道理也便明了了。比如,同样从事一份工作,为什么有的人原地踏步,而有的人却得心应手,风生水起?所不同的,也许就是对工作的认知和对待工作的态度。显然,对具备工匠精神的人来说,工作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自有诗和远方。古人有句话叫“技近乎道”:技艺层面的不懈雕琢和追求,乃是为了寻求与最高的“道”相亲,正是在这样的逻辑下,产生了数不胜数的古代名匠。同样,对所从事的事业充满热爱乃至敬畏,就会把平凡的工作当作一种修行,不经意间便可能累计出极致的作品乃至非凡的成就。

中国的未来属于青年,民族的未来也属于青年。青年有行动力,国家才有活力。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更应该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

弘扬工匠精神演讲稿 篇8

第一、什么是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无外乎三点要求: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一以贯之。三个词,十二个字,数十年如一日,全心全力做一件没有尽头的事。这就是我认为的工匠精神。第二、工匠精神的发展从古至今,中国从不缺少工匠精神。中国曾是世界上的原创之国、匠品出口国、匠人之国!不谦虚地讲,中国匠人造就了一部匠品辉煌史。这天的中国,不仅仅能在高尖端科技实现,华为、联想、海尔、格力等中国企业也在其领域内位于世界前沿。这些成就的取得,同样是现代中国人专注走心、追求极致工匠精神的体现。时下提到工匠精神,许多人都再说德国、日本。这正如两千多年前,世界痴迷于追逐中国制造的产品一样,人们对于匠品价值的认可从未改变。德国、日本的制造都经历过学习他国技术、仿造假冒、不断升级、直到实现自主创新的过程。

德国的工匠精神也就是近一百年多年的事儿。1871年,德国制造还处在假货和仿冒横行时代。当时英国人规定从德国进口的商品务必标注“德国制造”,以此区分劣质的德国货和优质的英国货。

知耻而后勇,德国从此开始了精工制造的征程。用了100多年时间,德国人持续不断地在各个行业,坚持和传承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最后使德国制造成为世界上高品质的代名词。日本的工业制造是从学习欧美国家的技术、仿造开始的。1950年,日本还只能生产廉价而简单的商品。此后的20年,将传统的工匠精神传承于规模化制造,极大提升了日本制造的品质。1955年设立“人间国宝”制度,用以保护匠人和小型企业,并在全社会持续倡导工匠精神。

中国有2000多年的工匠精神传承史,由于历史原因,中国的工匠精神没有在近代全面的传承。近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也使商业伦理问题突显,部分企业为了获取短期利益缺少商业道德,假冒伪劣、粗制滥造还时有发生。只要拥有为了把事情做好而把事情做好的愿望,每个人都是匠人。在岗位上坚守本分、不断进取、努力专研,支持民族工业发展、尊重每一位匠人都是在传承工匠精神。

第三、企业为什么需要工匠精神

就目前的大环境下,个人和企业都面临巨大的生存挑战。截止2012年,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为全球最多,德国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为什么这些长寿的企业扎堆出此刻这些国家,是一种偶然吗他们长寿的秘诀是什么呢结果是他们都在传承着一种精神——工匠精神!说到工匠精神,我第一个总能想到瑞士手表。百达裴丽、朗格、劳力士、江诗丹顿这些豪表,全都产自瑞士。一块手表价值千万,却有让人不得不服的理由:小小机械表壳里,能有744个零件,最小的细如毫发。一个表匠全身心投入,一年只能制造出一块。这样的一丝不苟,让瑞士手表成功地从日用品变身奢侈品,百年不衰。很多人认为工匠是一种机械重复的工作者,其实工匠有着更深远的意思。他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坚定、踏实、精益求精。工匠不必须都能成为企业家。但大多数成功企业家身上都有这种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不是口号,它存应在于每一个人得身上和心中。长久以来,正是由于缺乏对精品的坚持、追求和积累,才让我们的个人成长之路崎岖坎坷,组织发展之途充满刑荆。这种缺乏也让持久创新变得异常艰难,更让基业常青成为凤毛麟角,所以,在资源日渐匮乏的后成长时代,重提工匠精神、重塑工匠精神,是生存、发展的必经之路。

第四,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一位日本最有工匠精神的企业家稻和盛夫的经典自述,他说,“当你把一个产品完全当做自己的孩子,满怀爱意、细心观察时,必然就会获得如何解决问题、如何提高制成率的启示。”

最后,期望大家把博实扛在肩上,产品放在心中,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下去,祝福博实早日实现自己的企业愿景!

弘扬工匠精神演讲稿篇二

亲爱的各位领导、同事们:

大家下午好!很荣幸在那里做大国工匠的演讲,我演讲的主题是:传工匠精神,做鲁泰工匠。

透过观看大国工匠的宣传片以及公司车间的大力宣传和弘扬,使我们了解了大国工匠的故事,并深深的被他们的故事所感动,大国工匠的故事也深深地触动了我,是我不禁反思我与他们的差距,不禁梦想向他们靠拢。

每次当我看完大国工匠的宣传片后,我就一次次的问自己,到底什么样的工人,才是大国工匠。必须是高端科技吗必须是独一无二吗必须是奢华卓越吗都不是!

那大国工匠都是什么样的工人他们都是在第一线辛勤工作的平凡工人,他们有钳工,有捞纸工,有研磨工等等,无一例外,都是平凡的普通工人,他们不是领导,不是富翁,甚至不是高学历,但他们每一个人都靠着对职业技能的完美追求,靠着对技术的忠实传承和钻研,靠着几十年如一日的专注和坚守,与平凡的工作中掌握不平凡的技能,成为国家国宝级的技工,成为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我们在工作中也是一样,有时候我们忙,我们会累,我们会烦,我们会厌倦,可我们换位思考一下,大国工匠们他们难道不累吗难道不厌倦吗胡双钱守着台虎钳就

是二十年,至今,他都是一名工人身份的老师傅,周东红守着又冷又潮湿的捞纸池就是十几年,錾刻大师孟剑锋师傅在研究新工艺的时候,失败一次又一次,他们并不是不累,并不是不厌倦,而是有工匠精神在支撑着他们,当他们完成一件作品的时候,成就感和荣誉感袭来,所有的疲倦都不值一提了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平凡永远是人生的常态。但平凡能孕育伟大,平凡的工作成就崇高的事业,平凡的岗位铸就人生的辉煌。在工作中我们要以恪尽职守的意识、热情服务的态度、严于律己的精神,时刻发扬开拓创新、用心进取的工匠精神,踏实工作、立足岗位、创先争优,只要你不甘平庸,就必须也能像大国工匠们那样在平凡岗位上演绎精彩的人生!就必须能成为一名合格的鲁泰工匠!谢谢大家,我的演讲结束了!

弘扬工匠精神演讲稿篇三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这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工匠精神与群众个人发展”。

很多人认为工匠精神意味着机械重复的工作模式,其实工匠精神有着更深远的意思。它代表着一个群众的气质,耐心、专注、坚持、严谨、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等一系列优异的品质。

工匠之行,在行动中体悟修行的乐趣,工匠精神不是口号,它存在于每一个人身上,心中。长久以来,正是由于缺乏对精品的坚持、追求和积累,才让我们的个人成长之路崎岖坎坷,这种缺乏也让持久创新变得异常艰难,所以,在资源日渐匮乏的后成长时代,重提工匠精神、重塑工匠精神,是生存、发展的必经之路。

看过一则报道,说的是:截止2012年,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为全球最多,德国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为什么这些长寿的企业扎堆出此刻这些国家,是一种偶然吗他们长寿的秘诀是什么呢研究者发现他们都在传承着一种精神——工匠精神!

“在我们的生活中,取得某一方面的异于常人的成就,方能给你带来真正的满足感。而取得这种成就的方法,就是去热爱这一部分的工作。”不可否认,“工匠精神”是一种奉献精神。它可能默默无闻,无私地贡献着自己的光和热,从而确保了一个群众的正常运转。试想,若没有这种精神,一个群众将会怎样作为你所在的群众中的一分子,我们都应认识到“这天我以我所在的群众为荣,明天群众以我为荣”,“我是这个群众中的一员,我就应对我的群众负责”。

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就应有工匠精神。比如:在学习的时候,我们要用一种执着、精益求精的工匠态度用心的应对学习,将学习中的任务当做工艺品去雕琢。在生活当中,不要再大费力气去寻找什么捷径了,承担职责,把自己当下的做好,捷径可能就来了。所以请大家在学习生活中做到精益求精,脚踏实地,传承工匠精神,做一个热爱群众的成员。

弘扬工匠精神 成就出彩人生 篇9

(高复146班

郑芯蕾)

首先,我们都应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的精神理念。其内涵就是精益求精,注意细节,严谨专注。工匠精神是对于完美的不懈追求。

还记得我在初中时,学过一篇古文《核舟记》。其中,明代工匠王叔远高超的雕刻技艺令人赞叹不已,文中描绘他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形态。精雕细琢的核舟,犹如被匠人施展了魔法一般,令人啧啧称奇,久久不能忘怀。

每每惊叹古代建筑雕梁画柱的精妙,雕刻的各种花样纹饰的牛腿、雀替、横梁、花窗,都在透露着古代工匠对生活的认知,对工作精益求精的态度。古建筑外表华丽,在连接结构上更是巧夺天工,仅用木头相互铆碶甚至不用一颗铁钉修建起整座宫殿。穿越历史的长河,这些工艺被现代人视作人类的瑰宝,变得历久弥新。透过这些保留下来的精品,我们可以体会到每一位劳动者所付出的艰辛。这其中可能有一次次的不满意,可能有差之毫厘而从头再来的失败。但这就是工匠精神,在反复磨练中达到技艺的精湛,在踏实专注中对质量不懈追求。

前两天,我在电视上看到一个综艺节目叫《真正男子汉》,里面的一个机务大队队长刘迎春给我的印象深刻。他是中国空一师机务大队队长,机务,顾名思义关于飞机的保养、维修、检测、保障飞机正常飞行等„„刘迎春在教导他的新兵学员时,他说:“从踏进空一师的大门时,你们所面对的机务工作,零失误仅仅是及格线。”他这一生中只做过机务这一个工作,但是他把这个工作做到细致入微,无可挑剔。我想这也是一种成功吧,他从事这个工作三十几年,经过他手的飞机,没有一架飞机机务处理不当而出问题的。他越是追求极致的完美,就是对飞行员绝对的负责。

而作为学生的我们,必须从小就应具备工匠精神。而我们该如何体现我们的工匠精神呢?只有学习---这件我们一辈子要做的事。说到学习,我又想试问一下,现如今的学生,有多少人在写文章时,因为一个标点符号,而想上半日?我可以确定的说,有这种人,但是不多。态度决定一切,只有端正了学习态度,才有谈工匠精神的基础。克服工学矛盾,俯下身来静心学,尤其是要将模棱两可的知识彻底弄清楚搞明白,向似懂非懂和一知半解宣战。同时,要结合自身的实际,创新学习方法,新知识多复习,多提炼,多措并举巩固学习效果。老知识要多复习,古人说的好,温故而知新。

学习必须专注且持之以恒。坚持是我们干事创业取得成功的必备素质,对于学习,更是如此。水滴石穿,绳锯木断体现的都是坚持的高贵品质。把简单的事情做上一千遍一万遍,都做好,不出错,这本身就是不简单。学习的过程就是坚持的过程,没有一撮而就的学习,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始终做到“不放弃、不抛弃”,我们布满荆棘的学习之路才能渐渐变得平坦。

学习必须知行合一和学以致用。毛泽东爷爷说,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学习的目的归根结底体现在对知识的运用上,不能将学到的知识很好的运用在实践中,就会使我们学习的知识成为“空中楼阁”。通过学习改进我们的工作作风,始终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在为民服务中检验学习成效,如此,才不负学习的初衷,才是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

学习必须不耻下问。《师说》写道: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就连孔子这样的大圣人,也向别人询问自己的疑惑,不以向自己地位低的人询问为耻。所以当我们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的时候要虚心向我们的同学与老师请教,做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而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受益匪浅。我觉得一个人的一生中不一定要干很多件事,但是如果用我的一生只干这一件事情并把它做到极致,那我认为,我这一生是十分出彩的。

弘扬工匠精神读后感 篇10

小编今天推荐给大家的是弘扬工匠精神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用。关注网获得更多内容!

每个人都会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工作,其不同之处仅在于,各自工作中所要完成的任务及方式相异。我们每个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有的人终其一生不过原地踏步,而有的人却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如鱼得水得心应手、有声有色。最根本的原因只是他们对自身工作的认知和对待工作的态度及处理方法不同。

每位员工需要自我反思的一个人生问题,并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刻细致的解答。它有助于解除困惑,调整心态,重燃工作激情,使人生从平庸走优秀。如果每个人都能从内心深处承认并接受“我在为他人工作的同时,也在为自己工作”这样一个朴素的理念,责任、忠诚、敬业将不再是空洞的口号。在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我们每个人的工作机会都来之不易,如果不珍惜工作机会,不努力工作而只知道抱怨的人,总是会被放在被遗忘的角落,不管他们的学历是否很高,能力是否很强,也只能是一个配角而已。我们每个人只有热爱自己的工作,才能把工作做到最好。一个人在工作时,如果能以精进不息的精神,火焰般的热忱,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那么,即使是做最平凡的工作,也能成为最精巧的工匠;如果以冷淡的态度去做哪怕是最高尚的工作,也不过是个平庸的员工。

读完这本书,更加从内心点燃了我的工作热情,要更加努力的发挥团队的创新精神,让自己和团队成员接受“在为他人工作的同时,也在为自己工作”这一朴素的人生哲理,从工作中发掘乐趣,在日常的点滴工作中充分运用工匠精神,把自己与公司的发展有机链接在一起,共同进步。

当我翻开那一本用烫金色印刷字体一位名叫付守永大师写的《工匠精神》的时候,几乎是一气呵成看过了这一部著作,似乎它并不深奥,但中间的故事直入主题,顿时让我明白了许多。

我不仅在问自己,自己真的很迷茫,我们为什么工作,需要的是什么,一开始我个人觉得这不切实际,这个社会这个世界,人大部分都是自私的,有一句古话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然而当我静下心从新翻阅这么书的时候,我才慢慢发现,这种精神是多么的高尚与执着。是的,这不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一本书,这更是一种精神,一种态度,一种信仰,一种力量,这种精神与力量会催人奋进助人成长,直至造就职场的核心竞争力,这就是每一个乐观、健康、积极向上的人应该具备的一种精神——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

人有时候都是会累的,都会抱怨,工作忙,工作累,工作是受罪。都喜欢自由,喜欢家,因为在家觉得轻松自在不受束缚,于是我们越是抱怨,越是觉得累。越是觉得这简直就是再受罪。从而我们会慢慢变的迟到早退偷懒服务态度不好等等对工作不认真负责的状况屡屡发生,然而我们应该问问自己,这是不付责任的。

只有员工将企业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业来做,将企业当作自己的家,才可以造就一个充满生机,具有活力的企业。

敬业会让你出类拔萃。不要满足于普普通通的工作表现,要做就要做得最好,你才能成为企业里不可或缺的人物。超越平庸,选择完善。这是值得我们每个人一生追求的格言。有无数人因为养成了轻视工作、马马虎虎的习惯,以及对待工作敷衍了事的态度,终致一生处于社会底层,不能出人头地。你工作的质量往往会决定你生活的质量。

我深刻领会到,使自己由浮躁变为脚踏实地,由随波逐流,循规蹈矩变为积极主动工作,真正把热爱企业、热爱岗位、全心全意履行岗位职责落在实处。无论从事什么行业,只有全心全意、尽职尽责地工作,才能在自己的领域里出类拔萃,这也是敬业精神的直接表现。不论你的工资是高还是低,你都应该保持这种良好的工作作风。

其实工作就是一种修行,在修炼的道路上我们应该披荆斩剌,要耐得住寂寞,受得了冷讽热嘲,使自己变的强大。

“用心做事”是一种人生原则,它能使自己在生活中学到更多,做得更好,只有用心做事,才能把事做出色。“用心做事”是对工作强烈的责任感和正确的思维方式。态度决定一切。

一个人的工作态度折射着人生的态度,而人生态度决定一个人一生的成就。

当我翻开那一本用烫金色印刷字体一位名叫付守永大师写的《工匠精神》的时候,几乎是一气呵成看过了这一部著作,似乎它并不深奥,但中间的故事直入主题,顿时让我明白了许多。

我不仅在问自己,自己真的很迷茫,我们为什么工作,需要的是什么,一开始我个人觉得这不切实际,这个社会这个世界,人大部分都是自私的,有一句古话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然而当我静下心从新翻阅这么书的时候,我才慢慢发现,这种精神是多么的高尚与执着。是的,这不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一本书,这更是一种精神,一种态度,一种信仰,一种力量,这种精神与力量会催人奋进助人成长,直至造就职场的核心竞争力,这就是每一个乐观、健康、积极向上的人应该具备的一种精神——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

人有时候都是会累的,都会抱怨,工作忙,工作累,工作是受罪。都喜欢自由,喜欢家,因为在家觉得轻松自在不受束缚,于是我们越是抱怨,越是觉得累。越是觉得这简直就是再受罪。从而我们会慢慢变的迟到早退偷懒服务态度不好等等对工作不认真负责的状况屡屡发生,然而我们应该问问自己,这是不付责任的。

只有员工将企业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业来做,将企业当作自己的家,才可以造就一个充满生机,具有活力的企业。

敬业会让你出类拔萃。不要满足于普普通通的工作表现,要做就要做得最好,你才能成为企业里不可或缺的人物。超越平庸,选择完善。这是值得我们每个人一生追求的格言。有无数人因为养成了轻视工作、马马虎虎的习惯,以及对待工作敷衍了事的态度,终致一生处于社会底层,不能出人头地。你工作的质量往往会决定你生活的质量。

我深刻领会到,使自己由浮躁变为脚踏实地,由随波逐流,循规蹈矩变为积极主动工作,真正把热爱企业、热爱岗位、全心全意履行岗位职责落在实处。无论从事什么行业,只有全心全意、尽职尽责地工作,才能在自己的领域里出类拔萃,这也是敬业精神的直接表现。不论你的工资是高还是低,你都应该保持这种良好的工作作风。

其实工作就是一种修行,在修炼的道路上我们应该披荆斩剌,要耐得住寂寞,受得了冷讽热嘲,使自己变的强大。

“用心做事”是一种人生原则,它能使自己在生活中学到更多,做得更好,只有用心做事,才能把事做出色。“用心做事”是对工作强烈的责任感和正确的思维方式。态度决定一切。

弘扬工匠精神议论文 篇11

时光荏苒,老汉渐老,孩子长大成人。

这一年,春节过后的一天夜晚,老汉把孩子们叫道跟前语重心长的说“你们都老大不小了,不能这样一辈子靠打渔混日子了,该出去学点儿手艺了”。三个孩子相互瞅瞅,又把带着惊奇、疑虑的目光投向他们的老爹。姜老汉又说道“去吧,不用惦记我,我还能动,自己养活自己还没事儿”。老汉又接着说“这事儿我都想了好久了,你们不用想太多了,明天一早就出发吧”。仨孩子点着头,都没有说啥。也许,他们知道,反对也是没用的,或许,他们也很高兴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呢。

夜色渐浓。老汉又跟仨孩子交代一些,出门在外要学会保护自己,好好学手艺等等的嘱咐。就各自休息了。

姜老汉的三个儿子,各自相差一岁,都不聪明又不是很痴呆。

第二天一大早,仨孩子上路了。

出了村头儿,有个三叉路口。他们站住,老大开口说道“我们在此分头各自去学手艺吧,明年的今天在此会合回家”。老大照直接着走了,老二和老三分别左右也各自上路了。

转眼一年就过去了。

三个学徒的孩子,如约在路口聚齐了,高高兴兴的往家走着。边走边说着各自学的手艺。

老大兴奋的说“我学的理发,回家先给老爹理发,再给你们剪头发”。老二说“我学的铁匠,以后家里的锅碗瓢盆我负责修理了”。老三说“我跟一个猎人学的射箭打猎,以后,我能给你们打野物吃了”。说笑着往家走着……

回到家,见到老爹后,三个儿子又都抢着跟老汉汇报了各自学手艺的这一年里的事儿。老汉高兴的合不拢嘴,痴痴的笑着说“好孩子,今后你们可以凭着手艺吃饭了,我也安心了”。

老大说“爹,我学的`理发,我给你理发吧!”老汉高兴的说“给我剪的好看点儿哈”说着话,老大就开始安置给老爹开始理发了,老大洋洋得意的开始给老爹理着头发,突然,老爹呲牙咧嘴的喊道“疼死我了,老大一看,傻眼了,原来把老爹的头皮给刮破了,掉了一块头皮。站在一旁的老二说”别怕,我会焗,我给咱爹焗上就没事了,说时迟那时快,二儿子拿出工具,手忙脚乱的给老汉焗头。转眼工夫,老汉的头上焗出一个大包来,老汉一脸的苦相,嘴里嘟囔着,你们啊!手艺不精啊,这是怎么学的手艺啊!老三赶紧过来说”爹,不怕不怕,我会弓箭,我把这个焗出来的包,给你射掉就好了。

老三,拿出弓箭,拉开架势,弓箭应声”嗖”射出去了……

三个儿子都傻眼了。赶紧扶着老爹上床上,又找来大夫给老汉包扎好。幸好老汉只是头皮擦伤。

三个孩子,呆若木鸡……

姜老汉还有村里的老人们,对着三个孩子说“学手艺得做到精益求精,不断的琢磨,对自己的手艺要严格要求,不能马虎半点儿,马马虎虎会出大事儿的,手艺不精不但不能养活自己,反而会伤害别人。学手艺要不能投机取巧,要有耐心,要喜欢自己的职业,要敬业,做到一丝不苟”。

想必,老人们心口相传的对技艺的严格要求就是当今我国提出的“工匠精神”吧!

这个小故事,是我小时候爷爷讲给我听的,我也讲给了我的孩子听,让传统文化和工匠精神,在我们国家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继续发扬光大吧!

上一篇:不少于300字的转正申请书下一篇:洪恩英语第五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