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口小学“十二五”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规划

2024-04-25

三江口小学“十二五”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规划(精选10篇)

三江口小学“十二五”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规划 篇1

继续教育培训方案

根据兴义市教育局下发《兴义市“十二五”(2011-2015 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方案》文件要求,结合三江口镇中心小学教师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落实省地“十二五”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会议精神,完成“十二五”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工作目标,真正通过继续教育工程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我校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结合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相关工作布署,坚持注重实效、联系实际的原则,营造有利教师终生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造就师德修养高、业务素质精、教学技能全、教学基本功过硬、具有一定教科研能力、适应新时期新课程改革需求的教师队伍。

二、主要目标

进一步完善教师队伍建设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围绕“强化能力,提升素质,聚焦课堂,提高质量”的总体目标,以提高小学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为核心,以“一德四新”(即师德教育、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为主要内容,努力造就一支富有教育家精神、具有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配置均衡、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十二五”继教工程从2011年起至2015年止,用五年时间对我校教师进行每人不少于360学时的继续教育培训(其中县级以上集中培训不少于240学时)。

三、培训对象

培训对象三江口镇中心小学全体教师。

四、“十二五”时期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任务

(一)提升师德建设水平

坚持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每年确定一个主题,使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确立教育教学工作中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机制,教师普遍具有良好的师德风范和师德形象。

健全师德建设工作机制。营造学校人人都是德育教师、1

处处都是德育环境、课课渗透品德教育的“三维德育环境”。继续开展“优秀班主任”、“名师”、“德育先进工作者”等评选活动,促进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

形成师德建设工作合力。学校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由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学校对教师的考核以及对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和选拔要突出师德和教书育人的实绩,考核重点是教师的思想品德素质、教学态度、育人效果等,对师德考核不合格者在教师职务评聘等方面实行“一票否决”制。

(二)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根据兴义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学历提升的目标,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完善教师准入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继续提升教师学历层次。到2015年,提高本科生学历(学位)教师在教师队伍中的比例。

(三)骨干引领

加强我校骨干教师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其科研带动作用。希望通过对他们给任务、压担子、搭台子,使他们得到锻炼,同时通过各级骨干的带动作用,促进更多的年轻教师提高自身的发展和业务水平的,加入到骨干的行列。

(四)完成国培远程培训工作

“十二五”期间国培远程培训将是一种重要的培训形式,如远程班主任培训、远程中小学骨干教师学科培训、远程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等等。我校将根据上级的安排,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五)健全教师管理制度

根据我校实际,强化编制管理,规范岗位设置,完善教师岗位聘任制,发挥学校在用人方面的主体作用;将教师的创新实践和成效纳入教师职务晋升、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逐步形成以师德为核心、绩效贡献和能力水平为导向的教师评价机制。

五、“十二五”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具体措施

1、尝试建立一个教学资源网站

上级要求每个教师都会利用幻灯片制作课件,而学校每个教师都不应该是孤立的个体,为使教师们有一个资源共享的平台,建立一个网站就势在必行了。这样,老师们上学校网站,不仅仅是为了浏览学校新闻,还可以观看视频,下载课件、试卷等教学资源,其他学校的老师也会经常上学校网站,为下一步学校真正意义上实现无纸化办公打下坚实基

础。同时,利用学科资源网站建设的机会,进一步使教师在教学设计、PPT、flash等现代教育技术上有所提高。

2、组织一年一次的教学技能比赛

教学技能是指教师运用已有的教学理论知识,通过练习而形成的稳固、复杂的教学行为系统。它即包括在教学理论基础上,按照一定方式进行反复练习或由于模仿而形成的初级教学技能,也包括在教学理论基础上因多次练习而形成的,达到自动化水平的高级教学技能,即教学技巧。教学技能是教师必备的教育教学技巧,它对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的创新,具有积极的作用。

教学技能包括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作业批改和课后辅导、教学评价、教学研究等五个方面。我校教学技能大赛由教导处牵头,一各教研组为单位组织开展。设计奖项,在年终考核和绩效工资评定中加分。在评优晋级中优先考虑。

3、参加上级行政部门组织的各种培训

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的各级各类培训,包括“国培计划”、各种暑寒假期培训等。

4、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十二五期间,学校努力实施多媒体进教室工程,以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能力为目标,围绕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现代教育资源整合技术为主要内容开展培训,拓展教师自主学习的方式和渠道,适应教育信息化要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六、“十二五”期间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措施

“十二五”期间,我校将进一步完善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机制,加强统筹管理,增加经费投入,明确政策导向,完善监督保障体系,为全校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一)组织保障

学校成立教师继续教育工程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负责本规划的实施推进、政策制定、研究指导、资源整合和评估监控,分析和解决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创建规范有序、优质高效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保证规划各项工作的落实。要根据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明确学校各职能部门承担的职责和任务。

(二)经费保障

进一步完善教师队伍建设经费投入机制,教育经费向教师队伍建设倾斜,确保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和行动计划配套经费落实到位。

设立教师培训专项经费,确保学校公用经费的5 %用于教师培训,并做到教师人均培训经费逐年增长;多渠道筹措教师奖励经费,用于对各类优秀教师的奖励;支持教师开展课题研究,资助优秀教师参加国内外高层次培训进修和教育学术交流活动。

(三)政策保障

我校教师继续教育实行五年一个周期的管理制度和继续教育培训登记制度。教师每五年须接受不低于240学时的培训。教师参加符合规定的培训并考核合格的,其培训学时根据《贵州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登记管理办法》的规定,计入《贵州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登记证》。

五年内,教师完成规定学时的培训并考核合格的,取得“贵州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合格证”。

学校要根据教育局的要求,负责对教师各种学习按规定要求参加,折合学时,按照继续教育工作评查方案要求,做好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考勤、学习、资料、成果等情况的检查、记载,认真做好审核工作,确保教师队伍建设各项措施的有效落实,实现每一位教师专业得到提升。

兴义市三江口镇中心小学

三江口小学“十二五”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规划 篇2

为了提高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 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 2004年12月25日, 国家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2005年4月, 教育部为了贯彻落实这一标准, 又专门启动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项目”, 这是新一轮国家级、强制性并涉及上千万中小学教师的全员培训。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项目”的核心是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区中小学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需求, 使“十二五”时期教师培训工作更有实效性, 笔者进行了相关方面的调查。

二、调查目的

本次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中小学教师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所面临的挑战, 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和需求以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确定大多数教师喜欢的培训模式以及可接受的培训时间;分析调查结果, 掌握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培训需求, 使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三、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法, 调查对象为全区七地市、拉萨中学、西格办中学专任教师, 包括小学学科教师和中学学科教师。

四、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发放

西藏自治区“十二五”时期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培训需求调查问卷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教师基本情况调查, 第二部分是调查题目部分, 包括培训情况和本地市培训开展情况及对今后培训的建议。

问卷发放、回收与统计: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50份, 回收521份, 回收率为94.7%, 其中有效问卷501, 有效率为96.2%。

五、调查结果分析

(一) 参加调查教师的基本信息情况

通过对501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 发现参加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女教师比男教师略多, 分别占调查人数的52%和48%;小学教师与中学教师调查人数比例基本为1:1, 教师的最高学历小学教师以大专为主, 占小学教师总人数的90%, 中学教师以本科为主, 占中学教师总人数的88%, 教师年龄处于22~40岁之间和教龄处于3~20年之间的人数比例分别为89%和88%, 表明当前参加培训的中小学教师以教龄为10年左右的中青年教师为主。

从参加培训教师所任教学科方面来看, 语文、数学所占比例较高为30%左右, 物理、化学、地理、历史、生物为15%左右, 有些学科教师没有参加过培训。

(二) 参加调查教师的培训情况

本次调查通过10个选择题对教师培训情况进行了调查。10个题目分别为教师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所面临的挑战、教师的需求、参加培训的动机、培训和学习途径及方式、培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培训时间等方面进行了评价。

通过调查发现:

1.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所面临的主要挑战中, 30%的教师认为缺乏对新的教育教学方法的了解和运用、缺乏对电脑信息技术手段的了解和掌握;40%的教师认为缺乏教育学、心理学背景知识的支持;少数教师认为自己知识面比较窄、缺乏新教育信息的交流渠道和提高教学意识及方法。

2.在教师培训需求调查中发现, 30%的教师认为自己需要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和教育教学技术, 20%的教师认为应该提高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能力;50%的教师认为自己最需要补充研究性学习知识, 40%的教师认为自己最需要补充教育学原理。

3.在教师培训动机调查中发现, 70%的教师认为参加培训活动的主要原因是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 50%的教师认为是提高教育研究能力, 40%的教师认为是更新学科知识, 20%的教师认为是为了提高学历。

4.在培训和学习途径及方式调查中发现, 教师认为提高教师教育理论水平的主要途径, 50%的教师认为是通过自主阅读有关教育理论的书报资料和同行之间交流讨论, 40%的教师认为通过脱产进修交流, 30%的教师认为通过参加高一层次的学历培训, 20%的教师认为对教学活动进行自主反思;30%教师认为通过讲座、研讨会、异地考察观摩和自主学习及反思的培训和学习方式最有效, 50%的教师认为听优质课是最有效的培训和学习方式, 20%的教师认为短期培训是最有效的培训和方式;从方便教师学习的角度分析, 70%的教师喜欢自主学习, 有组织的校本培训与学习, 30%的教师喜欢远程培训, 20%的教师喜欢脱产校外培训、半脱产校外培训和跟班学习;从时间角度分析, 60%的教师喜欢短期集中培训, 40%的教师喜欢中长期脱产培训。

5.在阻碍教师参加培训活动的主要困难中调查发现, 60%的教师认为学校教学信管理任务比较繁重及培训内容和个人需求不对口, 40%教师认为培训的内容不符合教师工作需要, 30%教师认为培训师资不符合继续教育需要, 10%教师认为培训形式不符合继续教育需要。

通过调查分析, 我们对当前西藏自治区“十二五”时期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需求状况作如下总体评价:教师已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教师对培训内容需求十分丰富;在培训动机上存在着片面性和功利性;在培训和学习途径及方式的选择上带有明显的极端性。

六、对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需求的建议

(一) 不同学科教师参训人数不均衡性较明显

通过调查, 发现参训教师多为语文、数学主要科目学科的教师, 而音乐、体育、美术、科学等学科的教师很少, 对于藏语来说根本没有相应的课程, 所以我区藏语文老师根本没有机会参加藏语培训。由此可见, 主科资源比较多, 参加培训的教师相对也比较多, 甚至出现了重复培训, 而其它学科教学资料比较少, 参加培训的教师人数相对也比较少, 出现了各学科教师参训人数的不均衡性较明显。因此, 在今后的培训中加强农村音乐、体育、美术、英语、信息技术、科学课程等紧缺学科教师培训, 加强民族地区双语教师培训。只有这样, 才能使整体教师适应教育现代化和教育信息化的新要求, 才能有效提高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有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水平。

(二) 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

培训前忽略了对教师学习内容需求、学习动机和现有教育技术能力水平的调查, 导致培训内容、形式不符合教师实际需求, 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 培训效果也不理想。在今后的培训中应提前对教师培训需求进行调查, 根据调查结果确定培训内容和方法, 这样才能使培训具有针对性, 才能激发教师学习兴趣, 提高教师自主学习能力, 使教师有“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从而提高培训的效果。

(三) 教师培训模式方法有待创新

调查发现, 不同的教师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对培训模式有不同的需求。只有不断创新教师培训模式, 不断优化培训内容, 努力改进培训方式方法才能提高教师培训质量。

由此可见, 要想使教师培训取得预期效果, 增强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 对教师培训需求的调查是很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三江口小学“十二五”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规划 篇3

为进一步提高我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以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改革规划纲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定》、《关于加快推进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意见》、《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现结合我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工作实际,特制定“十二五”培训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教育法》、《教师法》、《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构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大力开展以新课程、新技术、新理念和师德教育为重点的培训,推进教师培训方式方法和技术手段的创新。努力造就一支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的高素质的中小学教师队伍。

二、培训对象

1、中学、小学、幼儿园、职教中心全体教师。

2、村校长。

3、中小学中层管理人员。

4、中小学班主任。

三、培训计划安排

1、村校长培训

(1)村校长任职资格培训。按照《中小学校长岗位规范》要求,对未取得“岗位培训合格证书”的在职村校长及拟任后备干部,进行以掌握履行岗位职责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培训。

(2)村校长提高培训。对已经取得“岗位培训合格证书”的在职村校长进行以补充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更新教育观念,提高管理能力为主要内容的培训。

(3)村校长高级研修培训。对富有办学经验并具有一定理论修养和研究能力的在职村校长进行提高教育教学管理能力的再培训。

2、中小学中层管理人员培训

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小学职能处室中层管理人员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中小学中层管理人员实行“同质组班,分岗培训。”具体安排:

(1)中小学教导主任、教研室主任培训,中小学各举办一期;

(2)中小学德育主任、少先队辅导员、团支部书记培训,中小学各举办一期;

(3)中小学总务主任培训,举办一期。

3、新教师岗前培训

为了使初任教师初步了解教师基本素养、教学基本常规、方式、技能和手段,从心理上、工作上、行为规范上初步适应教师职业要求,并为其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对新聘任的教师开展岗前培训。

4、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研修培训

培训对象:参加2008~2010培养培训,并于2010年考核认定的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中教育教学突出的教师,拟中、小学各举办一期。

5、班主任培训

按照“班主任必须持证上岗”的要求,力争到2015年对全县中小学班主任实行轮训,培训学时不少于30学时。

6、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全员培训

根据南平市教育局关于中小学教师全员继续教育工作的安排,统一使用“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培训网络平台”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并依托南平市教师进修学院组织实施和管

理。

四、管理措施

1、加强领导

县教育局把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作为一项战略性、基础性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健全和完善培训工作的领导机构,强化对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

2、经费保障

(1)村校长、班主任、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研修、中小学中层管理人员、新教师等项培训经费从县财政拨付教师培训经费中列支。

(2)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远程全员培训经费根据光教综[2008]22号文件要求,按照多渠道筹措办法,即由政府、学校、个人共同承担的办法(县教育局承担城区中、小学(园),农村中学、中心小学(园)教师各级标准的25%,村级小学的50%;各学校(园)承担本校教师各级标准的25%(不含村级小学),教师个人承担50%)。

3、纳入考评

三江口小学“十二五”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规划 篇4

继续教育培训规划

根据正安县教育和科学技术局下发的《正安县“十二五”(2011-2015 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意见》(正教科字[2011]42号)文件要求,结合正安二小教师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落实省、市、县“十二五”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会议精神,完成“十二五”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工作目标,真正通过继续教育工程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我校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结合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相关工作布署,坚持注重实效、联系实际的原则,营造有利教师终生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造就师德修养高、业务素质精、教学技能全、教学基本功过硬、具有一定教科研能力、适应新时期新课程改革需求的教师队伍。

二、主要目标

进一步完善教师队伍建设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围绕“强化能力,提升素质,聚焦课堂,提高质量”的总体目标,以提高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为核心,以“一德四新”(即师德教育、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为主要内容,努力造就一支富有教育家精神、具有终身大学习的观念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配置均衡、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结合十二五县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计划;“十二五”继教工程从2011年起至2015年止,用五年时间对我校教师进行每人不少于360学时的继续教育培训(其中师德教育不少于60学时,县级以上集中培训不少于240学时)。

三、培训对象

培训对象正安二小全体教师。

四、“十二五”时期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任务及内容

(一)师德教育(2011年)

坚持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每年确定一个主题,使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确立教育教学工作中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机制,教师普遍具有 良好的师德风范和师德形象。

健全师德建设工作机制。营造学校人人都是德育教师、处处都是德育环境、课课渗透品德教育的“三维德育环境”。继续开展“优秀班主任”、“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德育先进工作者”等评选活动,促进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

形成师德建设工作合力。学校在局党委的统一领导下,由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学校对教师的考核以及对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和选拔要突出师德和教书育人的实绩,考核重点是教师的思想品德素质、教学态度、育人效果等,对师德考核不合格者在教师职务评聘等方面实行“一票否决”制。

师德教育不少于60学时。

(二)新理念(2012年)

树立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和学生观。把育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

(三)新知识(2013年)

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认真学习、借鉴国内外教育教学实践成果,拓宽知识视野,增强知识储备,深化学科专业知识,更新知识结构。通过培训,使我校教师了解学科专业发展动态,提高知识素养和学科知识水平,促进教育综合能力的提高。

(四)新方法(2014年)

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努力探索、创新课堂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通过培训,能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讨论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改进课堂教学组织方式,加强团队合作研究,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五)新技能(2015年)

以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强化和创新备课、说课、上课、观课、议课、课后反思、学情分析、考核评价及课题研究等基本技能;提高教师指导学生有效学习的技能,具备引领学生课堂上听、思考、提问、交流的能力;提高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水平、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根据正安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学历提升的目标,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完善教师准入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继续提升教师学历层次。到2015年,确保专科达标率100%,并努力提高本科生学历教师在教师队伍中的比例。

(七)骨干教师培训 加强我校骨干教师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其科研带动作用。希望通过对他们给任务、压担子、搭台子,使他们得到锻炼,同时通过各级骨干的带动作用,促进更多的年轻教师提高自身的发展和业务水平的,加入到骨干的行列。结合县十二五规划努力打造600名中小学县级骨干教师的奋斗目标,努力培养和推荐我校各科县级骨干教师,五年内力争每个学科至少都有一名县级骨干,争取做到每个学科都有带头人。

(八)班主任远程培训

通过远程培训与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我校所有班主任进行五年不少于30学时的培训,选派班主任参加市县级骨干班主任培训,不断提高班主任队伍的专业素养和教书育人的能力。

(九)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远程培训

在普及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初级培训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中级培训,不断提高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有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水平。到2015年,力争教师接受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并取得合格的比例达80%。

(十)完成国培远程培训工作

“十二五”期间国培远程培训将是一种重要的培训形式,如远程班主任培训、远程中小学骨干教师学科培训、远程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等等。我校将根据上级的安排,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十一)健全教师管理制度

根据我校实际,强化编制管理,规范岗位设置,完善教师岗位聘任制,发挥学校在用人方面的主体作用;将教师的创新实践和成效纳入教师职务晋升、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逐步形成以师德为核心、绩效贡献和能力水平为导向的教师评价机制。

五、“十二五”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具体措施

1、积极组织教师按月进行网上电子备课

上级要求每个教师都会利用幻灯片制作课件,而学校每个教师都不应该是孤立的个体,为使教师们有一个资源共享的平台,县教育管理平台的创建,无疑为老师们搭建了一个学习和勾通的平台。老师们在网站上,不仅可以下载课件、试卷等教学资源,也可以把自己的作品上传到管理平台,是复一日,管理平台上的资源就会更加丰富,为下一步学校真 正意义上实现无纸化办公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也可以把作品传到正安二小的网站上,一方面建设的本校网站,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让教师进一步学习教学设计、PPT、flash等现代教育技术。

2、组织一年一次的教学技能比赛

教学技能是指教师运用已有的教学理论知识,通过练习而形成的稳固、复杂的教学行为系统。它即包括在教学理论基础上,按照一定方式进行反复练习或由于模仿而形成的初级教学技能,也包括在教学理论基础上因多次练习而形成的,达到自动化水平的高级教学技能,即教学技巧。教学技能是教师必备的教育教学技巧,它对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的创新,具有积极的作用。

教学技能包括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作业批改和课后辅导、教学评价、教学研究等五个方面。我校教学技能大赛由教科室牵头,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开展。设计奖项,在年终考核和绩效工资评定中加分。在评优晋级中优先考虑。

3、参加上级行政部门组织的各种培训

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的各级各类培训,包括“国培计划”、各种暑寒假期培训等。

4、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十二五期间,学校努力实施多媒体进教室工程,以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能力为目标,围绕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现代教育资源整合技术为主要内容开展培训,拓展教师自主学习的方式和渠道,适应教育信息化要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六、“十二五”期间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措施

“十二五”期间,我校将进一步完善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机制,加强统筹管理,增加经费投入,明确政策导向,完善监督保障体系,为全校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一)组织保障

学校成立教师继续教育工程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负责本规划的实施推进、政策制定、研究指导、学时登记、资源整合和评估监控,分析和解决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创建规范有序、优质高效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保证规划各项工作的落实。要根据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明确学校各职能部门承担的职责和任务。

(二)经费保障

进一步完善教师队伍建设经费投入机制,教育经费向教 师队伍建设倾斜,确保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和行动计划配套经费落实到位。

设立教师培训专项经费,确保学校公用经费的5 %用于教师培训,并做到教师人均培训经费逐年增长;多渠道筹措教师奖励经费,用于对各类优秀教师的奖励;支持教师开展课题研究,资助优秀教师参加省内外高层次培训进修和教育学术交流活动。

(三)政策保障

我校教师继续教育实行五年一个周期的管理制度和继续教育培训登记制度。教师五年内须接受不低于360学时的培训。教师参加符合规定的培训并考核合格的,其培训学时根据《贵州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登记管理办法》的规定,计入《贵州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登记证》。

五年内,教师完成规定学时的培训并考核合格的,取得“贵州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合格证”。

学校要根据教科局的要求,负责对教师各种学习按规定要求参加,折合学时,按照继续教育工作评查方案要求,做好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考勤、学习、资料、成果等情况的检查、记载,认真做好审核工作,确保教师队伍建设各项措施的有效落实,实现每一位教师专业得到提升。

三江口小学“十二五”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规划 篇5

继续教育培训五年规划

为保证我校“十二五”继续教育工程顺利实施,根据县教科局下发的《县“十二五”(2011-2015 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意见》文件要求,及学校实施方案的要求,特制定本规划。

一、成立学校’十二五”教师继续培训机构

在学校“十二五”教师继续教育工程领导小组的领导和指导下,成立学校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管理办公室。

1、继续教育工程工作领导小组

长:(校长)

副组长:(副校长)

成员:

各教研组长、各班班主任。

2、继续教育工程培训管理办公室设置

办公室主任:(教务主任)兼,业务专干:(教务副主任)兼,成员:(教务处工作人员)、(校级培训教师)兼及各教研组长、各班班主任。

2、工程领导小组职责

全面组织、协调、安排、督促继续教育工程的启动、实施,指导教师培训管理机构的工作和保障工作时间和经费,建立健全继续教育管理制度。

4、培训管理办公室工作职责

负责我校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包括师德教育、新理念教育、新知识教育、新方法教育、新技能教育、专项培训、学历提高的培训等工作的实施或组织,保证全体教师的继续教育的学时全面达标,教师的学历提高达到要求标准,帮助提升年轻教师的知识、技能成长,平衡教师间的业务水平差异。

二、培训计划

1、全员培训

(1)、师德教育【60学时,其中县级以上集中培训40学时(由县级培训教师培训);校本培训20学时(组长指定相应人员培训),每年的春季学期安排2学时,秋季学期安排3学时】

学习载体:利用单周政治学习和专题讲座形式进行。

学习方式:集中学习、专题讨论、自我反思等方式。

学习要求:在继教学习过程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学校行政领导、学校党支部负责人、思政处专人负责具体组织实施,组织参训者必须写好教案,组织好学习材料,认真组织实施填写好相应学习记录;每次学习教师个人必须作好个人笔记;其中关于党的理论学习和他人先进事迹学习必须写出个人心得体会;个人必须按学期写出学习计划和学习总结。(2)、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四新培训

学习目的:

A、新理念,【60学时,其中县级以上集中培训35学时,校本培训25学时】

树立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 观和学生观。把育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B.新知识,【80学时,其中县级以上集中培训55学时,校本培训25学时】

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认真学习、借鉴国内外教育教学实践成果,拓宽知识视野,增强知识储备,深化学科专业知识,更新知识结构。通过培训,使中小学教师了解学科专业发展动态,提高知识素养和学科知识水平,促进教育教学综合能力的提高。

C.新方法,【80学时,其中县级以上集中培训55学时,校本培训25学时】

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努力探索、创新课堂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通过培训,能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讨论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改进课堂教学组织方式,加强团队合作研究,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D.新技能,【80学时,其中县级以上集中培训55学时,校本培训25学时】

以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强化和创新备课、说课、上课、观课、议课、课后反思、学情分析、考核评价及课题研究等基本技能;提高教师指导学生有效学习的技能,具备引导学生课堂上倾听、思考、提问、交流等能力;提高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水平,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学习载体:利用双周业务学习时间和各教研组教师开展课例研究活动时间为载体,学习方式:集中学习与自我反思相结合

学习要求:在继教学习工程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教务处负责具体组织实施,1、“县级以上培训”集中学习部分要有个人学习笔记。

2、“校本培训部分”:

a、新理念,每学期安排3学时,由各教研组组织进行培训,主要采取集体学习、专题讨论、讲座等形式进行。

b、新知识,每学期安排3学时。在学校或教研组安排下进行,主要采取集体学习、专题讨论、讲座等形式。

c、新方法,每学期安排3学时。(1)由学校组织,采取集体学习、专题讨论、讲座或骨干教师上公开课、示范课形式进行;(2)以教研组为单位上研究课,开展优秀教案、优秀案例、优质课评比活动、校际交流等形式进行。

d、新技能

每学期安排3学时。(1)由学校组织,采取集体备课或骨干教师上公开课、示范课等形式进行;(2)以教研组为单位上研究课,开展观课、议课、评课和多媒体教学研讨、课件制作评比活动等形式进行。

教师个人对“四新”学习要按学期写出学习计划和学习总结。关于以上要求,教研组在学期工作计划和学期工作总结中要有具体明确的体现。教研组要收集好相关资料上交中继教管理办公室。

2、专项培训计划:(1)骨干教师培训

按照指标计划数、县内教师比例数选派教师参加“省级教学名师、省级骨干教师、地县级骨干教师”的培训,侧重于青年教师的提升培养。(2)农村教师素质提升

学校校长、教导主任、学科骨干教师积极参加省、地、县三级集中培训,组织学校教师认真参加培训机构“送教下乡”活动;认真学习和参加特级教师、省级教育名师、省级骨干教师等巡回讲课和指导的学科培训;积极参加学校紧缺薄弱学科教师的培训;为学校构建一支校本研修骨干团队,扎实推进校本研修;组织和参加对特岗教师的培训,提升我校教师素质与能力,拉近乡镇教师与县市教师教学业务水平等方面的差距。(3)班主任远程培训

通过远程教育、集中培训等方式对我校班主任队伍进行不少于30个学时/人的培训。培训内容:

a、班主任常规工作要求及学习工作规程。主要包括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学校制度、班主任行为规范、校园安全等内容。

b、班主任素养。主要包括师德素养、获取信息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班主任所必须掌握的中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等内容。

c、班级管理。主要包括班级环境舆论建设、班干部的培养、特殊学生的教育转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班级日常管理、如何与家长沟通及进行有效家访等内容。d、班级团队主题。主要包括主题班队活动设计与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等内容。

e、班主任专业成长。主要包括班主任优秀工作方法交流,各项服务性工作的动员方法等内容。

培训模式:

定期举行班主任培训学习会。方式一,组织优秀班主任参加市、县级的班主任培训班,再由他们培训其他班主任;方式二,学校领导组织培训;方式三,班主任自我研修提高。

通过学习不断提高班主任队伍的专业素养和教书育人的能力。每学期结束思政处收集讲稿、签到表、记录表、简报等材料上交。

(4)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远程培训

分期分批推进培训,加强监督管理,要求到2015年,我校接受中级以上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并取得合格证的老师比例达到80%以上。(5)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培训

按照《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贵州省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教师培训守则)》和《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的要求和内容,完善学校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相关管理制度,以专题讲座和自我反思等形式为抓手,提高教师对法律法规知识的认识和掌握;教务处要抓好教案检查、集体备课、听评课、等方面涉及法制渗透方面的工作,学校要采取向全校师生发放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问卷、把教师是否渗透法制教育与教师绩效工资挂钩等方式来加强监督与管理。教研组要以学期为单位收集好相关资料。(6)新任教师岗位培训

学校采取集中培训、观摩培训、“传、帮、带”培训等方式,对新任教师进行每年不少12个学时的培训,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

3、学历提高培训

了解我校教师学历结构情况,以在职为主,脱产为辅的形式,按照专业对口,学用一致,按需培训,对口提升的要求,推进我校教师的学历提升,争取到2015年初中教师学历达到本科以上的不少于80%。

三、实施步骤

按照县“十二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方案”中的实施步骤进行,从实际出发,合理安排时间逐步展开培训活动。培训中注重过程,讲求实效,保持保量,不搞形式主义和走过场,每年组织一次自查自检活动。

四、经费保障

根据财政教育部《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办法》(财教[2006]5号)中“按照学校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的规定,确保经费足额、专项用于教师培训。

五、任务落实

工程任务由领导小组分配安排,由培训办公室具体落实。内容包括工作计划制定、工作总结、课程安排、学时安排、培训内容安排、学时登记、任课老师安排、制度的制定、资料收集、档案整理等。

**初级中学

三江口小学“十二五”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规划 篇6

一、课题介绍

主管单位:教育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管理办公室

课题名称:全国创新教学方法与创新型教师培养行动研究

课题编号:CTF120573

类型:全国重点

二、申报条件、方式

1. 申报条件:

(1) 子课题负责人需具备中级职称, 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和一定的科研能力, 所教学科5年以上; (2) 参与教师需具备初级职称, 所教学科3年以上; (3) 有时间参与课题的具体工作, 能积极配合课题的申报、参与和研究。

2. 参与方式:

(1) 以学校为单位, 由参与人员根据所教学科共同确定课题实验研究的方向、内容; (2) 每个子课题实验学校申报人数为6~20人, 其中普通实验学校参与人数为10人以内, 重点实验学校参与人数为20人以内。

三、申报时间

自2012年4月1日开始受理, 截止日期为2014年12月31日。各单位在规定时间集中送报, 逾期不予受理。

四、申报程序、过程

详细阅读《课题实施方案》→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课题实验研究方向、内容, 填写《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申请表·评审书》, 校领导签字盖章, 一式三份邮寄至总课题组审批→总课题组批复后, 向子课题实验学校颁发课题立项证书、铜牌, 并根据学校要求组织实验教师的培训工作→实验学校制定实验方案, 并组织实验研究→实验教师做好实验记录, 积极参加教研活动, 及时反馈教学问题, 实施过程中的亮点、难点问题记录整理报告, 总结出相应的成果→实验学校根据实验情况提出结题申请, 总课题组审定上报的总结材料和课题研究成果后, 组织专家进行评审, 给予子课题结题, 并颁发科研成果证书。

特别说明:课题实施方案、课题申请表·评审书, 请登陆“名师教学研究网”下载。

总课题组秘书处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10-88909559 18611137972传真:010-88909677

电子邮箱:cmedu@163.com网址:www.msyjchina.com (名师教学研究网) 邮寄地址:北京市清华大学84-84信箱《全国创新型教师培养》总课题组

三江口小学“十二五”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规划 篇7

工程实施方案

根据《教育局关于印发,<遵义市“十二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遵教师发[2011]1号)精神,和《遵义县“十二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意见》相关文件,以及中心学校相关通知。并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现拟定我校“十二五”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方案如下:

在“十二五”期间,我校教师应遵照县的“十二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意见和中心学校的通知,认真进行教师的自我继续教育的培训。实现我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展开和巩固。使我校有一支在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都比较强的教师队伍。并以这一内容为我校开展在“十二五”教师继续教育的核心内容。在培训中做到“强化能力、提升素质、强化课堂、提高质量”作为我校这次继续教育的总体目标。把握“高起点、重内涵、低重心、重课堂”的特点,来开好这次继续教育的头,让老中青教师在培训中发挥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切实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领导 建立健全运行领导机构

学校领导机构的健全,是开展学校工作的保障。只有有了健全和让教师们信任的领导机构,才能提高教师的信心和积极性。同时,学校的管理、工作开展保障、教师认识等才会真正体现出来和到位。这次继续教育的培训由学校牵头,教务处、教研组、继续教育小组、后勤小组、财务人员几个方面来完成。在继续教育领导小组的带领下,做到各司其职、分工负责的方式形成工作合力,共同完成这次继续教育的完成,推进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二、加强管理

健全运行机构

为使学校教师继续教育的顺利进行,积极为教师的专业素养搭建平台,关注学校里各位教师的自身差异,是每个教师能在培训中找到自己的动力和方向。将这次培训的重心放在服务于教师,培养教师的知识文化和教学方法上。以利于发展教师的文化素质,让他们能学以致用。学校教务处和继续教育小组作为本次培训的运行机构。

三、加强校本培训

建立健全培训机制

各位教师应该要积极参加校本培训和校本研修,教师以校为本。学校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校本培训机制,健全培训效果监督。不断创新培训模式、优化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法。增强培训的实效性,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四、加强过程管理 建立健全监管机制

学校每学期要把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学校学期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学校对学校培训情况登记,加大经费投入,应把生均费用的2%投入到教师的继续教育。

五、加强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考核激励机制

学校制定一份教师继续教育考核制度,把教师的继续教育情况纳入教师考核、评优、绩效工资考核的一个重要依据。在培训中表现突出的要奖励,对学习不力的给予批评,对无故不参加的和考试不合格者,在绩效工资中体现一定的扣款体现。

六、加强档案建设

建立收集归档制度

学校要有专人对继续教育的档案归档,并进行各类文件、培训讲稿、图片影像、教师培训笔记、校本培训签到册等资料的收集和归档,做到规范、齐全、有序。每学期有一份简报上传中心学校。

三江口小学“十二五”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规划 篇8

实施方案

根据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贵州省“十二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意见》、《铜仁地区“十二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方案》和《思南县“十二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意见》,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成立教师继续教育工程领导小组,加强领导、管理和指导。组

长:姚云国(常务副校长)

负责全面工作 副组长:张胜智(副

长)

负责督查和审核工作

詹吉生(副

长)

负责后勤保障和协调工作

成员:

田进波(教务处主任)负责统筹规划、方案制定、制度落实等工作 王

兵(副教导主任)负责上传下达、组织实施、资料审查等工作 李文敏(办公室副主任)

负责资料收集整理、学时登记等工作 蒙明勇(办公室主任)

负责师德师风、教师考核等工作 蒙

军(政教处主任)

负责班主任建设等工作 罗柏圣(总务处主任)

负责后勤保障工作 熊

冲(报

员)

负责经费保障工作

阮进勇(教研组长)

负责语文组教师业务培训等工作 高

娟(教研组长)

负责数学组教师业务培训等工作 刘德华(教研组长)

负责英语组教师业务培训等工作 温良军(教研组长)

负责实验组教师业务培训等工作 郭奉先(教研组长)

负责综合组教师业务培训等工作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田进波任办公室主任,王兵和李文敏负责具体办公。李文敏为信息员和学时登记员,负责资料收集整理和学时登记;王兵为档案资料管理员和学时审核员,负责档案资料管理和学时审核。

二、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宗旨,按照“打造骨干、推动校本、覆盖全员、整体提升、求真务实”的工作思路,围绕《思南县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任务,以及上级主管部门提出的要求,拓宽培训渠道,加大培训力度,增强培训效果,促进教师不断学习和成长,为提高我乡基础教育水平和深化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三、目标要求

围绕“强化能力、提升素质、决战课堂、提高质量”的总体目标,以提高我校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为核心,以渗透“一德四新”(即师德教育,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学科培训为主要内容,以全面提高我校教师整体素质为重点,以国培、省培、市培、县培为引领和基础,以校本培训、校本教研为抓手,积极探索、创新和完善教师培训工作新机制,下大力培养和造就一支适应新形势要求,具有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新型教师队伍。

四、实施原则

“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加强对中继教工作的宏观统筹,在有计划、有步骤,分类、分层、分岗开展教师全员培训过程中,高度重视对教师的选派培训及校本培训工作,做到计划周密、质量保证、工作落实。

“联系实际,按需施训”的原则。遵循教师成长规律,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层次教师的发展需求,联系教师教育教学实际开展培训。突出针对性、强调及时性、增强实效性,采取多种手段不断提高教师培训质量,做到学以致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整合资源,共建共享”的原则。创建激励机制,调动各方面因素,整合各类优质资源,共建共享,为教师学习提供高质量、专业化的支持和服务。

“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原则。紧扣教育改革发展主题,结合我校教育教学实际,不断完善培训制度、创新培训机制、改革培训方式、优化培训内容、扩建培训者队伍,提高培训者素质,加强培训理念与实践的研究,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教师培训体系。

五、加强管理,进一步完善中继教管理制度

加强监管力度,建立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即:《考试考核制度》、《培训登记管理制度》、《培训备案制度》、《专项检查、抽查登记制度》、《中继教考核制度》、《中继教奖惩制度》、《中继教责任追究制度》、《中继教经费保障制度》等),确保中继教工作顺利实施。

六、培训对象:我校在职全体教师

七、实施步骤

1、启动阶段:2011年8月前。

2、全面实施阶段:2011年9月—2015年上半年。

3、评估验收阶段:2015年下半年。

八、培训内容:培训分全员培训、专项培训和学历提高培训。

(一)、全员培训

拟用五年时间完成每人不少于360学时的培训,年均不低于72学时。其中,师德教育不少于60学时,按照分类、分层、分岗、分科组织实施的培训(含“四新”)不少于360学时。组织参加县级及其以上集中培训五年不少于240学时,校本培训五年不得少于120学时(其中学科培训不少于100学时,师德培训不少于20学时)。

全员培训以学科为基础,并将“一德四新”与各学科培训有机结合,具体目标与要求如下:

师德教育:加强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依法执教的能力和水平。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师德教育,使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做到以生为本、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为人师表,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新理念:树立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生观、质量观和学生观。把育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新知识: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认真学习、借鉴国内外教育教学实践成果,拓宽知识视野,增强知识储备,深化学科专业知识,更新知识结构。通过培训,使老师了解学科专业发展动态,提高知识素养和学科知识水平,促进教育教学综合能力的提高。

新方法: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努力探索、创新课堂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通过培训,能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讨论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改进课堂教学组织方式,加强团队合作研究,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新技能:以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强化和创新备课、说课、上课、观课、议课、课后反思、学情分析、考核评价及课题研究等基本技能;提高老师指导学生有效学习的技能,具务引导学生课堂上倾听、思考、提问、交流等能力;提高老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水平,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二)专项培训

专项培训以打造骨干、培训新教师为重点,努力构建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省、市、县、乡、校五级骨干教师梯队,推动学校校本研修有效发展。

1、骨干教师培训计划

五年内,计划选拔1名省级、2名市级、5名县级10名乡级和20名校级骨干教师,尽可能覆盖到课程计划规定的全部学科。

2、教师素质提升计划

通过省、地、县三级集中培训与考试,通过参加“送教下乡”活动,通过选派参加省、地、县级骨干教师培训和周末教研讲堂,通过“请进送出、挂职锻炼、交流学习”等方式,通过参加上级组织的校长、教导主任、学科骨干教师培训,通过校本培训,尤其是加大紧缺薄弱学科教师培训力度,为学校构建一支校本研修骨干团队,扎实推进校本研修。加强特岗教师和年轻教师的培训。

3、班主任培训计划

通过过程培训和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积极组织班主任参加培训五年不少于30学时,积极推荐选派班主任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不断提高班主任队伍的专业素养和教书育人能力。

4、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计划

在普及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初级培训的基础上,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中级培训,提高老师在教育教学中有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水平。到2015年,力争我校教师接受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并取得合格的比例达到100%。

5、渗透法制教育培训计划

按照《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和黔教法发[2011]152号文件要求,广泛开展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培训,并将此项工作纳入教师常规工作考核中。

6、新教师培训计划

督促新教师完成在县不少于120学时的岗前集中培训,并实行老教师“一对一”的结对帮扶培训,促使新教师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并对新教师集中培训学时实行单独登记。

7、教师培训团队提升计划

积极参加上级主管部门对实施教师培训的管理者和培训者队伍开展的培训,使管理者准确把握省、市、县继教工程的总体规划、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增强培训组织策划能力和管理能力;使培训者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课堂教育教学能力的要求,增强培训课程和内容的策划设计能力,改进教师培训方式,提高培训者的培训能力和指导样本研修的能力。

(三)、专任教师学历提高培训

按照专业对口、学用一致、按需培训、对口提升的要求,鼓励教师参加学历提升培训。到2015年,使我校专任教师本科学历达85%。

九、培训活动 积极选派教师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各项活动,认真组织开展“‘以研促培,研训一体’的校本培训活动”。以“三制三课”(三制:教师会课制、教学主题会诊制、课堂教学反思制;三课:探索课、引路课、示范课)活动为核心,以学科小课题研究为主线,以“二级培训”、网络培训和校内教研活动为手段,促进对教师的“三格”培养(新教师“资格”培养,青年教师“升格”培养,骨干教师“风格”培养),构建教师“三维空间”(学习空间、实践空间、展示空间)。

1、开展“以校为本的小课题研究活动”。建立和完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成立小课题研究领导和指导小组,老师人人参与小课题研究。

2、开展“班主任、心理健康教师‘五个一’活动”。每学期上一次心理健康课或组织一次心理健康专题讲座,每学年拟定一篇典型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文章,每学期读一本关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书籍,每学期组织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每学年组织一次学生心理健康善调查问卷。

3、开展校本师德教育集中培训和学科集中培训。以教研组为单位,以学科教材教法或课程标准为培训内容,由教研组长负责每期至少组织一次学科培训;由蒙明勇主任负责,每期至少组织一次师德教育,2013年上半年重点培训《师德新说》;2013年下半年,由田进波主任负责培训《校本教研实施与教师专业发展》;2014年上半年,由张胜智副校长负责培训《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践》;2014年下半年,由王兵主任负责培训《高效课堂—杜郎口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综合实践》;2015年上半年,由田进波主任负责培训《教师的教学技能》。

十、培训保障 学校将中继教专项经费保障纳入学校预决算,保障此项工作的正常运行。学校将按照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并保证不低于5%的经费用于中继教工作。

思南县大河坝中学

三江口小学“十二五”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规划 篇9

关键词:“十二五”规划,基础教育,城乡统筹,均衡发展,误区,途径,建议

城乡统筹的总目标是打破城乡分割体制, 缩小城乡差距, 构建城乡和谐社会, 实现城乡共同富裕。2007年3月8日, 胡锦涛总书记在“314部署”中明确指出“要努力把重庆建设成为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 从此拉开了重庆全国城乡统筹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序幕。2009年1月26日《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发[2009]3号) 把重庆城乡统筹上升为国家意志。关注重庆发展, 反思城乡教育统筹工作中的认识误区, 探索城乡基础教育统筹途径, 推进城乡教育统筹又好又快地发展, 是每一位重庆人的责任。本文结合“十二五”规划, 从紧迫性、误区、实践途径等角度浅析重庆基础教育城乡统筹发展, 并提出若干建议, 与大家商榷。

1 进一步加快城乡基础教育协调发展步伐的紧迫性

1.1 城乡二元制结构所导致的城乡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公

平, 是教育持续发展的直接障碍, 严重制约和谐社会的构建, 必须推进基础教育城乡统筹步伐。

1.2 统筹城乡基础教育, 是重庆“314”总体部署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对于年轻的重庆直辖市具有特别意义。

大农村、大城市、大教育、大差距, 是重庆基础教育的实际, 重庆城乡基础教育统筹必须建立在这一实际之上。

1.3 统筹城乡基础教育是“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 有利于推进基础教育可持续发展, 实现教育公平。

2 破除统筹城乡基础教育协调发展的认识误区

三年的全国城乡统筹先行试验, 重庆取得了许多成就和经验。但是, 人们对城乡教育统筹的认识也存在诸多误区。为推进城乡基础教育统筹发展的进一步深入, 必须破除这些误区:

一是把城乡统筹的“城乡”狭义地理解为城市与农村, 缩小了统筹研究对象。“城乡”还应包括城市内部和农村内部的差距与不平衡的统筹与发展。二是把城乡教育统筹界定为高中、初中和小学等基础教育的城乡统筹, 对幼儿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老年教育、继续教育、私立教育等重视不够。三是把城乡教育统筹简单地理解为“城乡结对子, 城市学校帮助农村学校”, 忽视了“城乡双赢、共同发展”。在实践中, 只关注城市对农村的带动性, 对城市教育自身的发展与提高普遍关注不够, 也忽视农村、边远和薄弱学校的自力更生、自主发展。四是认为城乡统筹的目标就是消除差别、绝对均衡。矛盾具有特殊性, 才促成事物千差万别。城乡统筹要促进城乡共同发展与进步, 但不是也不可能消除城乡差别、做到绝对均衡。统筹不等于“等同”, 它与创建“特色学校”并不矛盾。学校的发展要立足本校历史、起点、实际和社会需要, 仍然应当重视内涵发展, 打造“一校一品”, 特色立校。

五是把统筹城乡教育局限于“统筹学校教育”, 而忽视大教育的均衡研究。学校教育是城乡教育统筹的主要组成部分, 但学校教育不是城乡教育统筹主体与客体的全部, 各种形式的社会教育、社区教育、家庭教育也是城乡教育统筹的重要内容。六是在手段上重资金投入和硬件改善, 忽视软件和内在人文提升。七是在主体上定位于政府部门, 动力主要局限于教育内部, 忽视多元治理。

3 进一步加快统筹城乡基础教育协调发展之我见

目前, 全国上下, 各行各业, 正在抓紧制定“十二五”规划。进一步加快城乡基础教育统筹工作必须与制定“十二五”规划紧密结合, 以增强城乡基础教育统筹的针对性、实效性和长效性。

3.1 结合“十二五”规划, 合理搞好城乡基础教育布点和校园规划统筹, 加大教育资源整合的力度与实效

3.1.1 结合“十二五”规划, 科学规划基础教育设施布点 (校点) , 创建教育公平平台。

(1) 教育设施布点规划的背景与作用。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和《教育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学校基本建设规划的意见》, 适应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 推进各级各类学校合理布局、有序建设与发展,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差别,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从而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必须优化教育网点。为拉动内需, 改善民生, 中央和地方政府逐年加大教育投入。目前正在组织实施的“全国校安工程”、“农村初中改造”、“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工程”、“三峡库区移民迁校工程”以及“健康重庆”塑胶运动场工程等, 将来有可能实施的“教师宿舍过渡房工程”、“高中改造工程”、“1000所城市新建学校工程”等等, 都有较大的投入。有了学校布点规划, 才有投向目标, 否则, 就会造成盲目投资, 就会造成新的教育资源浪费。这给统筹城乡基础教育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因此, 我们必须结合“十二五”规划, 科学地做好教育设施布点 (校点) 规划, 创建教育公平平台。

(2) 合理调整城乡基础教育学校网点布局。搞好网点布局, 是统筹城乡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基础教育布点规划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 结合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劳动力城乡空间的自由转移、计划生育政策的贯彻落实和“五个重庆”建设, 以区县政府为治理主体, 深入了解, 同时调动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参与, 提高教育布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布局调整中灵活采用合并、兼并、撤销等形式, 盘活闲置校产校地。要按照“小学生向集镇聚集、初中生向中心城镇聚集、高中 (中职) 学校向区 (县) 中心聚集”的要求, 扩大城镇学校办学规模, 整合乡村教育资源, 办好必要的村小和教学点。每个乡镇至少建好一所公办中心幼儿园, 形成“一镇一中心, 中心园辐射各行政村”的发展格局。高完中和中职向区县城中心聚集, 高中教育、中职教育不宜太分散, 集中优势办好几所规模适度的学校。特殊教育和高等教育以及民办的各类学校根据该地区特点合理布点, 满足该地区的教育需求。

(3) 教育设施布点规划的原则。贯彻落实“科教兴渝”战略, 打造“教育兴区 (县) 、科技强区 (县) ”的远大目标, 确保教育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教育设施应围绕“城乡统筹”, 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协调发展的原则;实用经济、适度超前的原则;统筹兼顾、教育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因地制宜, 优化布局, 规范校舍建设和用地的原则。

(4) 严格办学规模的设置, 取消“超大学校”和“大班额”。要按照青少年儿童的成长规律和中小学、幼儿园办学特点, 合理规划学校的服务半径和办学规模, 根除“超大学校”和“大班额”。一是按“千人学生指标”标准合理规划办学规模。普通高中原则上不超过3000人, 初中和小学原则上不超过2000人, 幼儿园原则上不超过360人。二是坚持“班额设置”标准。中学每班54人, 小学45人, 幼儿班30人。三是科学设置班数。小学4-12班, 完全小学12-36班, 原则上一个镇中心设一所寄宿制小学, 住寄人数控制在30%的人数内。初中6-48班, 寄宿制初中一般按50%-60%的学生入住计算。尽量考虑单设高中, 适度设高完中, 以36-60班为宜。

(5) 普通高中教育布点建议。对于普通高中教育布点, 建议结合“十二五”规划, 加大教育资源整合的力度, 做强、做优并适度做大优质高中。现以重庆市九龙坡区为例, 例谈普通高中教育布点建议。

九龙坡区面积为437.23平方公里, 人口约80万人, 每年初中毕业学生8000人左右。原来有16所普通高中 (其中含两所市直属校, 另外还有7所中职校) , 经近几年教育资源整合, 目前普通高中仍有11所 (含两所市直属校) , 普通高中教育得到长足发展。但校点多, 规模小, 优质学校仍偏少, 不能满足家长和学生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根据十二五规划及校点布局标准, 建议九龙坡区普通高中校点布局和班额方案为:进一步加大教育资源整合的力度, 将现有的11所高中整合为6所 (含市直属校) , 即石桥铺地区2所, 杨家坪-黄桷坪地区2所, 谢家湾-袁家岗地区1所, 中梁山以西1所。目前, 全区9所普通高中一年级招收新生7000人左右, 规模过大, 战线过长, 增加了办学负担, 影响了办学效益。若按普通高中招生55% (中职45%) 的标准, 一年级新生招生人数建议控制在5000左右, 余下的升入中职学校。以减少恶性竞争, 避免低水平重复发展。

3.1.2 结合“十二五”规划, 科学编制基础教育校园规划, 严格校舍建设标准, 提高办学档次。

为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促进教育的公平、可持续发展, 积极创建适合青少年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办学条件, 满足教育教学活动和师生的基本要求, 必须合理规划基础教育校园建设, 加快办学条件改善步伐, 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造良好条件。

(1) 学校选址坚持科学、安全原则。根据《教育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学校基本建设规划的意见》 (教发[2010]7号) 要求, 学校选址应当科学安全, 要组织专家对校址周边交通、能源 (水源、电源等) 、地质、环境、气象等外部条件进行安全评测, 以有利于师生的身心健康与安全。

(2) 切实做好校园功能分区规划。学校规划要体现先进教育理念, 坚持以人为本, 重点是满足学校育人的功能要求。学校用地包括建筑用地、运动场用地和绿化用地三部分, 各部分要规划得当;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三个不同功能分区布局要合理, 既相对独立, 互不干扰, 又整体呼应, 形成美观、规范校园, 方便使用。

(3) 严格执行学校基本建设标准。中、小、幼、中职等各类学校基本建设规划要体现“满足需要, 适度超前”的原则, 严格按照有关建筑法规、学校建设标准、建筑设计规划和抗震设防要求等规定进行, 做到:房屋间距合标;校园交通便捷又符合消防要求;管线及排污一次设计规划, 永久受益;学校围墙美观艺术;校园绿化和美化。以确保工程质量与校舍安全, 满足“五个校园”建设要求, 避免重复建设, 发挥建设效益。

3.2 做好城乡基础教育办学条件统筹, 为均衡发展创造硬件条件

办学统筹的核心是要增强学校办学实力, 基础是要改善教学条件。在资金投入、硬件与标准化建设、信息化建设统筹时要加大农村、边远和薄弱学校的投资、建设力度, 缩小硬件差距。如重庆已经落实的“两基达标”工程, 重庆正在实施的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 要尽快落实的统筹城乡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加快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 加快实施城乡信息化建设工程, 实施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 扩大远程教育工程的使用幅度, 提升农村和边远学校办学条件,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促进教育公平。

建议:目前全市正在积极开展的校舍“加固”工程不能盲目上马, 应具体分析, 区别对待。适宜加固的做加固处理, 不适宜加固的最好分批重建, 以免造成资金浪费和新的安全隐患。

3.3 推进城乡基础教育师资配备、培训与激励统筹, 为均衡发展创造师资条件

师资统筹是城乡基础教育统筹发展的重要内容, 主要应从师资配置、培训与激励等方面展开。

第一, 优化师资配置。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 要“以农村教师为建设重点, 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 在核定总编制内, 向农村和边远地区学校倾斜”, 以解决目前师资队伍城市超编与农村缺编并存、城市引入师资容易而农村较难、大学生难进与不合格教师难出等问题。应重视农村教师整体结构的改善, 包括年龄结构、职称结构、骨干结构、性别结构等。如实施提前退休或转岗位等形式, 提高教师整体素质。要加快建立教师交流机制, 无论教师引进、晋级、评职、评优、提拨等, 均可把一定期限的农村、边远和薄弱学校工作或支教经历作为基本条件, 激励发达地区教师和名教师到农村、边远、薄弱和缺编学校支教、顶岗, 既达到师资统筹、互助的目的, 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缺编问题。

第二, 加大师资培训与提高力度, 特别是农村、边远和薄弱学校全员免费培训的力度, 讲究实效, 避免虚假培训, 注重技能培训。实行专家型教师“一帮一”活动, 对城区高级职称以上的教师规定要在农村、边远或薄弱学校任教一年以上, 并与乡村教师结对子, 形成互助, 作为考核内容之一。

第三, 加大激励力度。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 要“保障教师地位, 维护教师权益, 提高教师待遇;加强师德建设, 严格教师准入制度, 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系列”。在实践中, 要深入实行绩效工资制度, 城乡教师同工同酬, 并动态设置农村、边远学校教师岗位特殊津贴, 使农村教师平均收入高于城市教师, 在职称评定上教师中高级职称比例设置向农村学校倾斜, 设立农村教师安居工程专项资金, 在城镇建设农村教师廉租公寓, 努力提高农村、边远教师生活水平, 用事业和待遇留人, 让教师尤其是优秀师资安心并扎根农村 (边远) 学校教育, 以巩固农村和边远、薄弱学校师资, 为缩小城乡差距奠定基础。近年, 重庆对农村义务教育教师实施每月100-150元的农村补贴, 就是体现, 有示范效应。成都最近试行教师公寓制、公租房制、廉租房制, 在城乡教师绩效标准一致基础上, 乡村教师每月高于城市教师几百元, 这对于吸引教师到农村和薄弱学校工作, 具有现实意义。

建议:教育系统内职工实行“流岗”制。像银行、税务、公安系统那样, 职工在系统内统一管理, 系统内实行“流岗”制, 有利于教师队伍稳定, 避免各校间互挖墙脚和“不正当的师资竞争”, 也有利于职工交流、缩小城乡差距。

3.4 进一步加大城乡基础教育帮扶力度, 缩小学校办学差距

城乡 (发达与薄弱) 教育帮扶, 包括城乡学校帮扶和学生资助等。目前实施的捆绑发展、捆绑评价、对口帮扶等是学校帮扶的重要形式, 但需进一步发展, 让帮扶不限于形式, 而有实质性进展。要加快实现城乡名师、设施、教改成果、教育资源信息的共享, 缩小城乡差距并共同发展。对学生的帮扶, 除认真执行已推行的“两免一补”政策, 还应加大困难学生入学救助制度、困难减免或福利彩票等各种困难补助形式的实施力度。

建议:1.鼓励名牌高中合理发展。我们所强调的城乡统筹, 不是“削尖填谷”, 可通过兼并、合作、设立分校等途径发展名牌高中和优质教育资源, 以增强带动和统筹的后劲与支持力度。2.切实解决进城务工农民在城市入托入学问题。正如《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发[2009]3号) 要求那样:将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纳入公共教育体系。3.加快城乡二元制户口难题解决步伐, 为城乡统筹奠定基础。

3.5 增强依法治校意识, 打击违法行为, 为基础教育城乡统筹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任何违法行为, 都是基础教育城乡统筹的害群之马。有的单位, 借城乡统筹之机, 钻法规的空子, 非法牟利;部分学校违规到各区县办分校, 无限扩大招生规模, 违规招生, 有偿招生送生, 招生送生恶性竞争, “掐尖”, “大班额”等现象较为严重。它们无疑是基础教育城乡统筹的“蛀虫”, 既影响了育人质量, 也破坏了公平和良好教育秩序, 应当坚决“叫停”。

针对上述情况, 重庆市取消义务教育阶段的“奥赛”、停止义务教育阶段示范校创建工作,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禁补”、叫停举办“校中校”;普及高中教育和高中阶段实行义务制实验;在普通高中一年级新生招生中已实行两年“指标到校”招生政策, 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违规招生, 在一定程度上为学校间相对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 值得肯定, 但力度还需加大。

建议:全面取消“联招”, 由各区县范围自主招生, 缩小学校间生源差距, 推进招生公平和学校发展公平, 缩小学校差距, 助推城乡基础教育共同发展。

总之, 只要提高认识, 消除认识误区, 结合“十二五”规划, 从多角度、多层次推进城乡基础教育统筹, 就一定能使城乡基础教育统筹走向均衡、协调、公平和一体化发展机制, 走向“共同发展”、“科学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

[2]《教育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学校基本建设规划的意见》 (教发 (2010) 7号)

[3]《重庆市城乡教育中长远战略规划》

[4]《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统筹城乡改革发展若干意见》, 2009-1-26

三江口小学“十二五”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规划 篇10

后坝小学教师一德四新(分科)培训达标个人计划

“十二五”教师继续教育工作2013个人达标计划

一、培训内容:《一德四新》

1、新时期师德修养

2、新理念

3、新知识

4、新方法

5、新技能

指导思想

重视理论学习,提高认识,更新教育观念。通过学习,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始终将学生的利益放在首位。学习新的教育理论,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在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都要尊重学生人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二、计划目标:

通过自我学习教育热爱教育事业,熟悉《课标》、教材,掌握教学常规提高其教育教学能力,尽快适应新教学岗位的教育教学工作需要。力求达到: 1)树立良好的敬业精神,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校,热爱学生,遵纪守法,养成职业纪律和道德规范,熟悉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

2)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教案规范,符合基本要求。熟悉所任学科《课标》,教学工作得到大多数学生的认可。

3)熟悉一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能管好课堂,完成学校分配的班级德育管理工作。4)熟悉本专业、本学科的最新知识和信息,完善知识结构,更新教育教学观念。5)把握教材重难点,自如地驾驭和处理教材。

6)开展教学探究、解决教育教学中实践问题、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三、措施及方法:

1)按时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学习。

2)按学校继续教育指南,自学规定的继续教育教材。3)积极参加学校及上级举办的各级各类培训和学习。4)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教育教学经验文章等。5)积极配合学校做好教育工作的考核登记。四、一德四新(分科)培训达标个人计划

1.师德教育

加强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的学习,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自己依法执教的能力和水平。通过种形式的师德学习,做到爱岗敬业,以学生为本、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为人师表,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2.新理念 树立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和学生观。把育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3.新知识 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认真学习、借鉴国内外教育教学实践成果,拓宽知识视野,增强知识储备,深化学科专业知识,更新知识结构。通过培训,了解学科专业发展动态,提高知识素养和学科知识水平,促进教育教学综合能力的提高。

4.新方法: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努力探索、创新课堂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通过培训,能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讨论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改进课堂教学组织方式,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5.新技能 以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强化和创新备课、说课、上课、观课、议课、课后反思、学情分析、考核评价及课题研究等基本技能;提高指导学生有效学习的技能,具备引导学生课堂上倾听、思考、提问、交流等能力;提高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水平,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2013继续教育学习总结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增强进一步搞好教师继续教育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通过学习《教育法》和上级下达关于继续教育的文件精神,明确了开展校本培训要坚持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三个面向”方针,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主动适应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坚持面向全体教师,按需施教,着眼提高,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地开展,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因此,我校把教师继续教育纳入学校的议事日程和工作计划,校长重视,有分管领导专人负责。

二、狠抓过程管理,突出培训实效。

1、按照教育行政部门要求,积极组织教师进行学历补偿教育,提高素质。我校大力支持教师进行学历补尝函授进修学习。凡参加学习,学校可以调课,所需学习资料学校尽力给予支持。

2、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部门、各层次的学习,提高教师的思想觉悟和业务素质。要求每位教师每周坚持政治和业务学习,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教师职业道德》及各项教育法规,认真做好笔记,并写心得体会。

3、发挥教导处、教研组职能,鼓励教师互教共学,提高教学能力和教育水平。在支持教师自学、组织教师参加多层次多渠道继续教育的同时,学校教导处和各教研组善于发现教师中新的教法,并组织教师观摩、讨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和教学水平。平时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教育教学方法,开展听课评课活动,以此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

三、初步建立了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制度。

我校在学年初明确提出了教师培训的工作思路,即以校本研修为载体,立足校本,覆盖全员,充分发挥各级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引导教师把新的课改理念转化为常态下的课堂教学行为,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在这样的工作思路下,全校教师深刻认识到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对实现我校新的教育发展目标的重要性,落实校本研修工作,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制度在我校已初步确立,有效地规避了校本研修的风险,教师教育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上一篇:长江之歌评课稿下一篇:两套西服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