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智能运输系统构成及作用

2024-04-19

铁路智能运输系统构成及作用(精选4篇)

铁路智能运输系统构成及作用 篇1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民对铁路所承担的责任、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提高铁路运输的安全、效率和服务?一直是我国铁路面临的主要难题。事实,世界各国都在考虑这个问题。铁路运输的实践和研究证明:单靠扩大基础投资、增修高速铁路是不够的,必须是从铁路运输的特殊性视角来观察、研究,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用科学的手段把列车、线路和运营管理综合起来考虑,实现更高效率、更高安全、更高品质服务的铁路运输。因此智能铁路运输系统英文缩写RITS(Railway 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便应运而生。

铁路智能运输系统集成了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现代信息处理技术、控制与系统技术、管理与决策支持技术和智能自动化技术等,以实现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和共享为基础,通过高效利用与铁路运输相关的所有移动、固定、信息和人力资源,以较低的成本达到保障安全、提高运输效率、改善经营管理和提高服务质量的目的。

铁路智能运输系统涉及十分广泛的领域。主要以下几部分组成:先进的运输管理系统、先进的运输自动控制系统、先进的列车控制系统、先进的旅客服务系统、先进的运输设施管理系统以及先进的安全保障系统。其关键技术主要包括:数据传输、列车定位、列车运行控制、列车进路控制、编组站作业自动化等。除此之外,还有与之配套的旅客服务系统,货主服务系统等。RITS与传统的铁路运输方式相比,在运输管理、运输安全性、运输效率、运输服务质量等方面有明显优势。

虽然铁路智能运输系统的概念是在近几年提出,但发达国家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和运用,事实已有二十来年的历史。特别是高速铁路诞生、发展之快,对铁路运营管理提出了严重的挑战,不断地促使各时期的先进技术加速融入到铁路运营管理中,使得铁路运营管理的智能化、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其中尤其以欧洲、日本、美国等国家的研究更为引人注目.产生了一批有代表的系统。如欧洲铁路运输管理系统(ERTMS/ETCS)。随着欧共体蓬勃兴起.欧洲铁路需建立一个统一的铁路运行管理系统和统一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以此解决列车运行的互通问题,以便于使铁路运输与其他运输业进行有力的竞争。欧共体于20世纪80年代末组织开发欧洲列车控制系统ETCS(European Train Control System,ETCS).后又设立了欧洲铁路运输管理项目ERTMS(European Rail Traffic Management System.ERTMS),它们统称为ETCS/ERTMS,作为欧洲铁路的总体解决方案。尽管ERTMS/ETCS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RITS,但它仍然是ITS领域中一个很好的系统,已被欧洲各国所接受,而且许多国家还在效仿这个系统。

ERTMS包括ETCS和GSM—R(铁路专用全球移动通信系统)。ETCS为保持设备通用性,确保高速列车能跨国运行制定了技术需求规范和功能技术规范。规范的技术核心为以欧洲车载设备(Eurocab)为核心.以欧洲查询应答器(Eurobalise)为列车定位修正基准,以欧洲查询应答器、欧洲环线(Euroloop)及欧洲无线通信(Euroradio)作为车——地信息传输的通道,并把CBTC(基于无线的列车控制)作为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发展方向。

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CBTC)是RITS关键技术。1999年9月,美国电子电机工程师学会(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s)英文缩写IEEE一个国际性的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工程师的协会,制定了第1个CBTC标准,将CBTC定义为:利用(不依赖于轨道电路的)高精度列车定位、双向大容量车——地数据通信和车载、地面的安全功能处理器实现的一种连续自动列车控制系统。该技术与传统的基于轨道电路的列车控制系统(TBTC)相比,有很多优越性,其中最重要的是:列车和地面控制设备之间通过双向无线通信传递信息,构成闭环控制系统,使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大大提高;CBTC技术可以实现移动闭塞方式(MAS),使两列车追踪间隔大大缩短,提高列车在区间追踪运行的密度,从而大大提高铁路运输效率。因此CBTC技术已凭借自身优点成为新一代列控的发展方向。目前,发达国家对于高速铁路基于通信的列控系统的研究已经形成欧洲、美国、日本3大体系。

美国AATC

美国于1992年初提出了基于无线通信的“先进的自动化控制系统(AATC)”。AATC属于

CBTC系统,最突出的特点是列车定位使用扩频通信方式,采用军用加强型定位报告系统,沿线安装无线电台,路旁无线电台将测定信号送至控制中心,控制中心根据无线电波传播时间计算出列车所在位置,并根据列车定位计算出列车安全运行速度,车站由此可决定列车定车距离、发送安全行车速度码,以及其加速命令,实现对列车的控制。

日本ATACS

为了迎合CBTC系统在全世界铁路的发展,日本于1995年由日立公司开发研制了一种基于双向无线通信的先进列车管理与通信系统(ATACS)。该系统的列车控制也不再基于轨道电路,而采用了CBTC技术。在ATACS中,将铁路线路划分成若干个控制区,每个控制区有一个地面控制器和一个无线电基站。地面控制器完成一些控制功能,它与相应的无线电基站相联。地面控制器接收列车坐标信息后,就能进行列车运行的间隔控制。在编组站还有进路控制。在平交道口则对道口信号及栏杆进行控制。无线电基站则通过移动无线电方式将列车位置参数、运行速度等数据传送至车载设备,以此完成车载设备与地面之间的信息交换。欧洲ETCS

随着欧共体蓬勃兴起,欧洲各国之间的合作加强,为便于管理和长远发展,欧共体于1994-1998年建立了统一的铁路运输管理系统,并开发了欧洲列车运行控制系统(ETCS)。ETCS是一种应用于铁路干线的列车自动防护和机车信号系统,功能多,系统的应用分为5个等级,高等级向下兼容,每个级别有不同的特征和功能。

在借鉴世界各国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路情,我国已制定了中国统一的CTCS技术标准(暂行)。与欧洲列车运行控制系统(ETCS)相对应制定了5个等级。在CTCS-3级中,取消了地面信号系统,采用移动闭塞,系统通过GSM-R实施移动授权,应答器实现列车定位,车载设备实现列车完整性的检查,事实上,在CTCS几个等级中,只有CTCS-3属于CBTC。

铁路智能运输系统构成及作用 篇2

近年来, 随着列车时速的提高, 人工智能技术、计算机及其相关技术的飞速发展, 世界各国都开展了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铁路运输模式的研究。铁路运输的实践和研究证明:单靠扩大基础投资、增修高速铁路是不够的, 必须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用科学的手段把列车、线路和运营管理综合起来考虑, 因此智能铁路运输系统便应运而生。目的在于提高铁路运输效率、增强铁路运营安全、提高服务质量等。

铁路智能运输系统涉及十分广泛的领域, 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先进的运输管理系统、先进的运输自动化系统、先进的列车控制系统、先进的旅客服务系统、先进的运输设施管理系统以及先进的安全保障系统等。

我们可以从通俗的几个方面来讲一下, 譬如说现在的12306就是铁路智能运输的一种体现, 大家有条件的可以在网上查询票价信息, 网上购票, 退票, 也可以在网上办理托运、查询货运信息等, 可以舒缓站点购票的压力, 给大家提供了方便, 同时由于越多的人使用, 问题也越来越多。后续, 12306准备将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结合起来, 构成了一个覆盖全国铁路的大型广域网实时交易系统, 包含了大量技术难度大的高科技系统集成和研究开发工作。再一个与大家最熟悉的例子就是旅客服务系统, 以前向旅客提供车次信息, 都是在小黑板上写着, 或者打印出来贴在墙上, 大家看起来很不方便, 现在的一些小车站还延续着这种习惯。但是绝大多数的火车站已经采用了现代的智能方式, 车次信息呈现在屏幕上, 而且会在不断地更新, 能保证所有想知道信息的乘客都能第一时间获得信息。

2国外铁路智能运输系统的研究和分析

虽然铁路智能运输系统的概念是在近几年提出, 但发达国家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和运用确已有许多年的历史。特别是高速铁路诞生之后对铁路运营管理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促使各时期的先进技术不断地融入到铁路运营管理中, 使得铁路运营管理的智能化、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其中尤以欧洲、日本、美国等国家的研究更为引人注目, 产生了一批有代表的系统。比较有代表意义的包括:

a.1989年12月的建立欧洲铁路运输管理系统ERTMS[1,2]。b.1986年建立的法国的连续实时列车监控系统ASTREE[3]。c.伦敦地铁朱比利新线[4]。d.日本新干线列车运行管理系统COMTRAC, COSMOS[5,6]。e.1983年北美铁道协会开发的美国的先进列车控制系统ATCS[7], 1992年开发了计算机和无线电辅助列车控制系统ARES和先进的列车自动控制系统AATC, 1994年又发展了增强的列控系统ITCS。f.2000年日本铁路技术研究所 (RTRI) 提出的Cyber Rail系统[8]。g.2005年美国联邦铁路管理协会 (FRA) 借鉴美国军方NCO战略提出的以网络为中心的铁路 (Network-Centric Railroad) [9]。

3铁路智能运输系统在中国的应用

在中国发展智能铁路运输系统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 发展铁路智能运输系统可以提高中国铁路的国际竞争力, 以应对WTO的挑战。其次, 从本国来说, 铁路智能运输系统的实现可以大大提高铁路的整体服务质量, 赢得市场, 同时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实现列车的定位、自动驾驶及综合调度、营运管理等, 可以大大提高铁路运输的效率。下面介绍一下铁路智能运输系统在中国的部分应用。

3.1 TMIS和DMIS的应用。前铁道部于1994年开始大规模建设覆盖全国的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TMIS, 以实现全国铁路运输管理的信息化。TMIS是世界上最复杂、最庞大的运输管理信息系统, 也是我国“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该系统已于2004年完成工程建设任务。2005年铁路系统建立调度管理信息系统DMIS。目前正在研究TMIS和DMIS结合问题, 正在研究适合铁路高速客运专线网络、在我国首次实现计划、行车、电力、动车、综合维修、安全监控和旅客服务7类综合集中调度系统。

3.2客票发售和预订系统。铁路系统的客票发售和预订系统可以说是大家最耳熟能详的铁路智能运输系统的应用了。中国铁路市场需求复杂, 运输旅客流量大而且难以控制, 只是通过售票窗口售票, 大家排队买票的方式已经远远达不到大家的购票需求。通过客票发售和预订系统, 可以缓解集中购票的压力。现在一般可以通过大家熟悉的12306来实现, 这是中国铁路客户服务中心的代称。系统在2010年1月30日开通并进行了试运行后, 已经进行了两次升级, 在逐步的改善以满足人民的需要。据悉, 最近12306正在小范围的推行会员制。

3.3铁路货运系统的物流化。现在铁路货运系统基本已实现物流化。铁路有关部门已组建了具有现代物流功能、拥有网络优势的3个专业运输公司。总的来看, 我国物流发展的宏观环境正在逐步改善, 各方面的合力也正在逐步形成。

4对发展中国铁路智能运输系统的建议

通过上述对国外智能铁路运输系统的现状的研究和分析以及总结智能铁路运输系统在中国的应用, 结合中国国情, 对中国铁路发展智能运输系统提出了一些建议。

4.1中国铁路发展智能运输系统应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等特点。中国铁路覆盖地域面积跨度大, 运输组织模式复杂, 市场需求复杂, 运输旅客流量大而且难以控制, 同时, 铁路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使得铁路智能运输系统必须具备开放的系统结构, 能够有机的融合各种结构, 各种规范和各种标准的子系统。

4.2中国铁路智能运输系统的很多方面都有待完善, 与国外的有很大的差距。就拿铁路货运系统来说, 虽然现在已基本实现物流化, 但与现代物流企业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首先是服务质量和服务范围上, 再是从信息的快速传递和情报活动高效准确上, 铁路货运系统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 中国铁路发展智能运输系统要循序渐进, 不可一蹴而就, 争取在统一的框架体系的指导下, 采用分阶段渐进集成的方式加以推进。并在单项实施的基础上, 不断配套完善, 最终形成综合性的RITS完整体系。

参考文献

[1]欧洲铁路运输管理系统ERTMS—21世纪的全球解决方案 (上) [J].铁道通信信号, 2001, 17 (7) :37-39.

[2]Alstom Performs for the First Time in European Rbc Handover on the Ertms Test Track in Italy[L].www.ertms.com.

[3]COSMOS-The New Comprehensive Shinkansen System[L].http:www.jeis.co.jp product operation cosmos.htm.

[4]Present and Future of t he Administr at ion on Railway Technologies[L].http:www.rtrior-E.html.

[5]严余松.发展中国智能铁路系统的若干思考[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2001, 1 (4) :15-20.

[6]利民, 李平.铁路智能运输系统—体系框架与标准体系[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4.

[7]Steven R.Ditmeyer.NETWORK-CENTRIC RAILROADING SYSTEMS.10th 2005

[8]Inte Grail final report 2010.

铁路智能运输系统构成及作用 篇3

1 铁路冷藏集装箱运输智能监控系统设计

铁路冷藏集装箱运输智能监控系统主要包括冷藏集装箱智能监控终端、监控中心和广域监测网等(见图1)。在冷藏集装箱运输过程中,安装在冷藏集装箱上的智能监控终端按照设定要求采集集装箱及其所运货物的运行状态和位置信息,并以GPRS方式传送至服务器。监控中心主要负责存储、分析和处理信号覆盖范围内的所有冷藏集装箱位置和状态信息,并以合理的形式加以展现,从而实现实时监控冷藏集装箱内部参数以及本地和远程实时报警,并通过远程通信系统设置和控制智能终端,以有效预防因运输环境失调而引起的货物品质损坏。当冷藏集装箱堆放在堆场时,安装在冷藏集装箱上的智能监控终端通过无线网络与手持终端通信,实现查询、设置冷机本地参数及控制冷机等功能。通过手持终端管理堆场冷藏集装箱不仅有利于降低人工巡检费用,而且便于工作人员及时处理制冷装置失灵等故障,从而减少货损。

1.1 智能监控终端

智能监控终端采用STM32系列单片机作为主控制器,主要组成部分包括通过串行总线连接的GPS、GPRS、WIFI、冷机i-box通信模块以及多通道数据采集模块(见图2)。监控终端上电后与监控中心建立实时通信和跟踪网络,将实时采集的各种信息传输到监控中心;同时,监控中心可以对智能监控终端进行远程设置和控制。

智能监控终端的主要功能如下。

(1)远程定位 系统采用GPS技术,选用追踪灵敏度极高的SkyNav GM25引擎模块,大大扩大定位覆盖面。例如,在狭窄的都市及密集的丛林环境等普通GPS接收模块不能定位的地方,SkyNav GM25均能高精度定位。只要SkyNav GM25接收模块处于工作状态,就能定时把接收并计算出的定位信息通过串口传送到主控制器。

(2)远程状态监测和控制 智能监控终端通过串口与冷机的i-box模块通信,以监控冷机送风温度、回风温度、运行状态、工作模式及报警等参数,同时通过8路12位模数转换通道实时监测供电蓄电池电压、油箱液位、润滑油压力等。监控中心可以根据需要,远程设置温控点和运行模式,消除报警并远程诊断冷机故障。

(3)数据双向传输 智能监控终端与监控中心采用GPRS方式传输数据,选用GE864模块,其采用球状引脚栅格阵列封装技术,是市场上最小的标准四频GSM/GPRS通信模块,内嵌TCP/IP协议栈,通过标准的AT指令进行通信控制。智能监控终端与手机采用无线通信方式,选用88W8686 WIFI模块,通过串行外设接口与控制器通信。

1.2 监控中心

监控中心的主要任务是接收冷藏集装箱监测状态信息以及分析和处理相关数据,以合理的形式展现给终端用户,并根据冷藏集装箱的运行状态向智能监控终端发布控制设置命令等。考虑到铁路冷藏集装箱运输系统容量需求不断增长以及用户访问量日益扩大,监控中心系统采用先进的分布式负载均衡系统设计(见图3)。监控中心系统主要由通信服务器子系统、应用服务器子系统、网页发布服务器子系统、地图发布子系统、接口服务子系统和无线网络、互联网等组成。

2 铁路冷藏集装箱运输智能监控系统应用

铁路冷藏集装箱运输智能监控系统应用多种新技术:双向远程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实现对铁路冷藏集装箱运输的实时监控功能;GPS技术的应用便于实现冷藏集装箱定位和跟踪功能;GIS技术的应用便于实现冷藏集装箱信息显示和实时监管功能,使用户通过网页浏览器便能获知冷藏集装箱的实时位置、运行状态、报警信息、温度信息等。此外,铁路冷藏集装箱运输智能监控系统通过通信网络,可以远程设定冷机的工作温度和运行模式、消除报警并远程诊断冷机故障,实现冷藏集装箱在网络环境下的可视化,满足在铁路冷藏集装箱运输模式下监控冷藏集装箱,以保障其运输安全的需求。

(编辑:曹莉琼 收稿日期:2014-04-10)

铁路智能运输系统构成及作用 篇4

关键词:智能运输系统;发达国家;启示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整个社会对交通运输的需求日益增加。交通量的持续增长是造成这种状况的最根本原因,而传统的解决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但资金、土地等稀缺资源的有限性又是不可回避的问题;另一个就是限制交通流量,但有失公平、合理。提高道路交通的安全程度和道路使用的舒適性,智能运输系统因此应运而生。

一、智能运输系统的基本概念

所谓智能运输系统,就是集信息处理、通讯、控制以及高科技的电子技术等最新的科研成果,应用于交通运输网络中。它与传统的交通管理系统一个最显著的区别是,将服务对象的重点由以往的管理者转向道路使用者。

二、我国智能运输系统的发展现状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短缺,需要加快建设,另一方面也存在交通设施利用率低、管理技术落后、交通安全形式严峻等问题。鉴于我国道路在未来20年内仍然处于建设期(根据“五纵七横”公路主骨架的布局框架,建设12条约35000公里以高等级公路组成的国道主干线),而这一期间正是智能交通技术在全世界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我国也需要根据公路运输的实际需求,探讨在我国公路运输网中应用智能交通技术来提高运输效率、保障安全和保护环境的可能性。2000年,国家交通部、建设部、公安部联合全国各大科研院所和多家高校制定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国家ITS体系框架》规定,我国ITS发展主要集中在不停车收费、出行者信息服务、城市交通管理、公共交通系统、智能公路系统等9个方面。

我国ITS研究可以追溯到80年代的公路收费系统研制,那时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津塘疏港公路交通工程研究”于首次在高等级公路上把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电子技术用于监控和管理系统;进入90年代,我国开始关注国际上ITS的发展。1995年,交通部ITS工程研究中心进行了GPS(卫星定位系统)与导驾系统研究、基于GPS的路政车辆管理系统等一系列项目研究,交通部还与各省厅开展了"网络环境下不停车收费系统"的联合攻关。1999年,由交通部、科技部、建设部等十多个相关部门组成了国家智能交通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将ITS。未来交通建设和发展的优先领域予以重点支持。由于世界各国把不停车收费系统作为ITS领域最先投入应用的系统开发,以此来扩大道路建设资金来源,缓解收费站交通堵塞,减少环境污染,所以我国也把联网收费、不停车收费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列为国家ITS领域首先启动的项目。

从1998年年初开始,交通部就组织开展了"网络环境下的不停车收费系统研究",并在4个省市进行了示范工程。1999年1月1日,广州市"一卡通"不停车收费系统投入运行,到目前已开通不停车收费车道40余条。同时,围绕交通监控、汽车智能导航等系统,以及一大批科研成果及技术产品得到实际应用,对提高社会和公交出租车辆通行效率,改善城市整体交通状况都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据了解,预计到2015年,国道主干线和公路主枢纽系统将全面建成,构筑起以高速公路为主体的公路运输主骨架。在这个完善的道路网络里,绝大部分已建和所有新建的高速公路都预埋了比较充裕的管道,部分管孔已铺设了光纤,它将是承载智能交通业务的良好基础设施。仅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例,我国将建设3.5万公里的高等级公路,在高等级公路的建设中。有相当一部分需要建设通信、监控和收费系统,目前这一部分投资一般占总投资的4%~5%。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ITS的研发和应用将会越来越新、越来越快,为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众多商家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商机和市场,我国即将掀起ITS产业建设的热潮,智能交通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变化。

三、国外先进国家智能运输系统的发展情况

北美、欧洲诸国及日本等国家在ITS的发展方面处于明显的领先地位,现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政府的积极态度与有力支持

对于ITS的开发利用,有关当局均积极参与,并给予相当的财力支持。在美国,由联邦N运输部作为主管部门,联邦公路局、立法机构及地方政府均有介入。

(二)专职机构的领导与协调

作为一个行业,ITS要有专门的组织来负责有关业务的领导与协调,一般多为半官方的,或者是有政府背景的机构,如美国的全美智能运输协会,加拿大的。加拿大智能运输协会 ,而欧洲则有一国际性的ERTICO, 欧洲ITS组织 ,其接受欧盟委员会的领导。

(三)产品的多样化

由于社会的广泛参与和市场的积极推动,ITS的服务功能越来越丰富和完善,产品也形式多样,使人们对交通运输的需求不断地得到满足,使运输网络的功效得到不断地提高。以下是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

万通卡(SMARTCARD):其外形似银行的信用卡,作用似电话磁卡/IC卡。主要用于过路费、停车费、公共交通工具使用费等的计收。这种系统极大方便了使用者,而且也便于管理者的管理与操作,大大降低了使用与维护成本。电子收费系统(ETC):主要工作原理是,载有特定装置的车辆进入收费区后,收费区的信号探测器发出扫描信号,检测并获取该车的有关信息,然后根据不同的方式进行计费,或是使用万通卡,或是中心账户计账。

实时交通信息系统:系统所能提供的信息包括路况、交通拥挤情况、交通事故情况、交通管制、停车泊位等。信息传播的方式主要有:调频广播、无线电短波和红外波。

智能汽车:主要是在汽车上加入更多的电子控制系统,大大提高驾驶的安全性和效率。

自动化公路系统(AHS):通过提高现有道路的利用率,而不是修建更多道路的办法来满足交通对道路的需求。具体工作是开辟专用车道,利用专门敷设在路面下的磁体来引导汽车的行驶,并确定汽车在公路上的位置;用高效雷达来控制车速,并保持与其它车及障碍物的间距。汽车在其上自动行驶,全无人为干预。

四、关于我国ITS的发展设想与建议

很显然,对于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经济尚处于发展阶段的人口大国的中国来讲,修建更多道路的潜力有限。因此,提高现有道路的使用效率是今后应重点关注的一个问题,而智能运输系统则是一个发展方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观念、意识上的重视

首先,要使有关方面在思想观念上对发展ITS的重要性有所了解和认识,能够站在战略的高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其次,我国新一届政府已经提出希望用增加包括交通在内的基础设施的建设等来拉动我国的经济发展。

(二)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ITS是跨行业的多种技术的综合性产物,必须要有一个高层次的机构进行相关业务活动的领导与协调。可以参照国外经验,组建国家级的、半官方的组织来通盘考虑全面的工作,合理地调配各种可用资源并结合我国的国情,使ITS事业稳步和有序地向前发展。

(三)超前开展工作

虽然我国ITS的整体水平还比较落后,市场远未得到开发,但当我们在比较有把握地预测到交通运输管理、服务体系的发展前景时,就要进行战略上的考虑,借鉴国外ITS发展过程中成功的经验,有针对性地开展基础工作。

(四)重视对外交流,立足以我为主

虽然ITS的发展历史不长,但其对交通运输业来讲是一种质的飞跃,具有非常现实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我们应一方面积极地进行国际性的技术交流与合作,了解和掌握发达国家在这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同时也应考虑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资金来源、道路状况、交通特点等实际情况,进行全面认真的分析研究,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战略,加快中国ITS业的发展。

五、结束语

上一篇:西南交通大学技术合作下一篇:鸟鸣涧公开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