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精准扶贫政策

2024-04-18

贵州省精准扶贫政策(共8篇)

贵州省精准扶贫政策 篇1

1、贵州省“33668”扶贫攻坚行动计划:

“33”是“从2015年到2017年,用3年时间减少300万贫困人口”;“66”是“深入实施精准扶贫‘六个到村到户”;完成“小康建设六项行动计划”;“8”是到2020年,实现贫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00元以上。

2、精准扶贫“六个到村到户”:

结对帮扶干部到村到户、产业扶持到村到户、教育培训到村到户、农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户、扶贫生态移民到村到户、基础设施到村到户。

3、小康建设六项行动计划:

小康路建设;小康水建设;小康房建造;小康电建设;小康讯建设;小康寨建设。

4、精准扶贫“四看法”:

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 有没有读书郎。以“四看识真贫”工作法在全镇对扶贫户开展精准识别工作,确保不漏一个贫困户,找准了贫困对象。

5、精准扶贫六个精准:

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安排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6、脱贫“五个一批”工程:

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

7、精准扶贫两个所有:

就是到2020年全省所有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和落实兜底政策;到2020年全省所有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部“脱贫摘帽”。

8、精准扶贫两个不掉队:

“两个不掉队”就是聚焦所有民族脱贫,不让一个民族掉队;聚焦三片六山地区脱贫,不让一个地区掉队。

9、贫困对象识别程序:

农户申请、民主评议、张榜公示、乡镇审核、县级备案。

10、“5321”结对帮扶活动:

即厅级领导帮5户,县级领导帮3户,科级领导帮2户,一般干部帮1户。

11、扶贫主体责任:

党委主责,政府主抓,干部主帮,基层主推,社会主扶、群众主体。

12、两有户:

有资源、有劳动力但无门路。

13、两因户:

因学致贫、因病致贫。

14、两无户:

无力脱贫、无业可扶。

15、两缺户:

缺基础设施、缺技术资金。

16、贵州省委省政府“1+10”配套文件:

17、即是:《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

即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十项行动”

①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扶贫行动

②实施产业和就业扶贫行动

③实施扶贫生态移民行动

④实施教育扶贫行动

⑤实施医疗健康扶贫行动

⑥实施财政金融扶贫行动

⑦实施社会保障兜底扶贫行动

⑧实施社会力量包干扶贫行动

⑨实施特困地区特困群体扶贫行动

⑩实施党建扶贫行动

18、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十项行动”

①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扶贫行动。完善高速公路路网连接通道,实施农村公路建设三年会战;实施水利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支持水利工程建设向贫困村倾斜;实施贫困地区农村水电开发,到2020年全面实现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同网同价。

②实施产业和就业扶贫行动。扶持贫困县、贫困乡镇规划建设不同层次的农业示范园区,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培育农村小微企业。实施乡村旅游扶贫计划,大力实施电商扶贫。实施“雁归兴贵”行动计划,引导外出务工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

③实施扶贫生态移民行动。到2020年把“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深山区、石山区和生态脆弱地区142万人全部迁出。合理规划移民安置点。

④实施教育扶贫行动。大力推进“四项突破”工程和教育“9+3”计划,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继续压减6%的行政经费用于支持教育,各级教育经费继续向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倾斜。

⑤实施医疗健康扶贫行动。构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医疗保障”;推进新农合和大病保险全覆盖,提高贫困人口大病费用实际报销比例,加大医疗救助、慈善救助等帮扶力度;加强农村贫困残疾人健康服务,建立贫困人口健康卡,加强贫困地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标准化建设,实施“百院建设工程”。

⑥实施财政金融扶贫行动。发挥政府投入在扶贫开发中的主导作用,省级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各类涉及民生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和基建投资进一步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倾斜,农业综合开发、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奖补等涉农资金优先投向贫困村。建立健全省、市(州)、县三级扶贫投融资平台,设立扶贫产业发展基金和县级扶贫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全面实施精准扶贫“特惠贷”。

⑦实施社会保障兜底扶贫行动。加强扶贫开发和农村低保制度衔接,持续提高农村低保标准,到2020年农村低保与扶贫两个标准实现统一,将无业可扶、无力脱贫人口全部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加快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住房救助和临时救助等救助制度为主体,以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全面开展“救急难”工作。

⑧实施社会力量包干扶贫行动。加快形成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有机结合、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聚合各类资源实现与全省9000个贫困村“一对一”帮扶全覆盖。用好对口帮扶力量,完善联络协调机制。用好各类企业力量,深入开展国有企业“百企帮百村”活动。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设立扶贫公益基金和开展扶贫公益信托。鼓励支持各类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参与扶贫开发。

⑨实施特困地区特困群体扶贫行动。以武陵山片区、乌蒙山片区、滇桂黔石漠化片区为扶贫攻坚主战场,实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和县级规划,深入推进大规模、区域性、产业化连片开发。实施麻山、瑶山、月亮山专项扶贫行动计划,实施“优先安排项目、优先脱贫”战略,出台人口较少民族整体脱贫扶持政策。健全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和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

⑩实施党建扶贫行动。大力开展集团帮扶,深入推进同步小康驻村工作,健全完善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联乡驻村包户帮扶责任制。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和村支“两委”建设,选好配强贫困村“第一书记”。坚持重心下移、结对到户,优化驻村干部配备,选拔有农村工作经验、能力较强的干部从事驻村帮扶工作。健全贫困村以财政投入为主的经费稳定保障制度,完善村干部基本报酬和医疗、养老等保障机制。

2017年贵州省低保申请条件

一、2017年贵州省低保申请条件

(一)城市低保申请条件

1、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或抚养人的居(村)民。

2、领取失业救济金或失业救济期满仍未能重新就业,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

3、在职人员和下岗人员在领取工资或最低工资、基本生活费后以及退休人员领取退休金后,其家庭收入仍低于保障标准的居民。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特殊优待的,其抚恤金、定补款不计入家庭收入。

(二)农村低保申领条件

1、持有本县农业居民户口。

2、居住在农村村组,家庭承包土地的农村居民。

3、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年纯收入和实际生活水平低于当地农村低保标准(具体询问当地民政部门)。

二、低保申请所需材料

1、申请书(由民政部门统一印制)。

2、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

3、收人证明: ①在职人员收入证明,由其所在单位的劳资人事部门按照市民政局统一规定的格式填写,并加盖本单位公章。②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失业人员,需提供由管理部门出具的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限、标准的证明。其它有关收入的证明。

4、相关证明材料:

①在劳动就业年龄(男16一60周岁,女16—50周岁)内、有劳动能力的无业人员,需提供就业(求职)状况证明。

②残疾人需提供残疾证。

③家庭夫妻双方中一方为本市农业户口或者外地户口的,需提供结婚证和户口证明;有子女的,同时提供子女的户口证明。

④夫妻离婚的需提供离婚证或者离婚判决(调解)书。

⑤民政部门认为需要提供的其它有关证明和材料。

街道办事处对居(家)委会上报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核,调查后报区县民政局。对符合城市低保待遇条件的家庭,由区县民政局负责审批,于申请30日内,核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

三、低保申请流程

1.家庭成员向当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书面申请,或者由村(居)民委员会代为提出申请;

2.申请的需出具家庭经济状况查询授权书;

3.当地办事处审核;

4.不管通过与否,给予通知;

贵州省精准扶贫政策 篇2

一、前言

所谓的精准扶贫,指的是按照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地理资源优势、人口贫困情况所开展的扶贫工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精准扶贫被看做是贯彻落实扶贫战略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旅游扶贫一直以来被看做我国扶贫的重要方式,在精准扶贫理念的指导下,部分具有天然旅游资源优势的地区可以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开展独具特色的旅游开发模式,实现精准扶贫。

二、精准化旅游扶贫的理论概述

(一)精准扶贫的概念

真正的精准扶贫必须要做到“真扶贫、扶真贫”,因此,精准扶贫应该包括两个部分的内涵,一是贫困人口,二是贫困资源。通过有效的整合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资源优势,就可以为贫困地区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提升贫困地区居民的生活水平。

而精准化旅游扶贫指的就是在具有旅游资源优势的欠发达地区,通过政府、社会、媒体、民众的力量,科学合理的大力发展当地的旅游业,通过旅游业带动当地经济获得新的发展。当前,旅游扶贫地区普遍采用农家乐、特色旅游文化等方式来吸引游客,获得经济收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精准旅游扶贫的好处在于不仅帮助欠发达地区的民众提升了生活水平,也同时兼顾了区域的协调平衡发展,真正做到扬长避短的发展经济。

(二)精准化旅游扶贫的内容

一直以来,扶贫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输血式扶贫”,一种是“造血式扶贫”,精准化旅游扶贫属于后者,它不仅能够为当地民众创造财富来源,还能够为当地创造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带动整个区域的良性发展。精准化旅游扶贫主要包括以下两个内容:

1、旅游扶贫对象。

旅游扶贫对象指的是精准化旅游扶贫的目标群体,要想准确的识别旅游扶贫的对象,就必须要科学准确的区分贫困人口和非贫困人口,并将贫困人口进一步细分为可以通过旅游开发扶贫的贫困人口和不可以通过旅游开发扶贫的贫困人口两种。

2、旅游扶贫项目。

并非所有具备旅游资源的地区都可以采用精准化旅游扶贫战略,必须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旅游扶贫开发项目。项目要能够使贫困人群获得真正的利益和好处,并使旅游项目具备一定的竞争力和优势。

三、精准化旅游扶贫的现实作用

对于乡村旅游业来说,精准扶贫是一列“直通车”,可以帮助旅游资源丰富地区充分实现有效的旅游资源开发。精准扶贫下的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不能看做是简单的旅游加扶贫,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可以实现效益倍增,如果能够对落后地区的旅游资源加以科学开发和利用,就能够使贫困落后地区变成旅游景区。

(一)发展乡村旅游扶贫,可以创新经济发展模式

很多西部落后地区经济无法获得发展,原因在于经济发展模式落后,无法适应当代社会的经济发展步伐。贵州省在旅游资源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国家旅游战略考察小组在贵州考察期间曾得出过结论:“贵州的旅游资源具有天然的垄断优势。”这说明贵州省的旅游资源在全国位居前列,如此突出的旅游资源优势,如果能够结合精准扶贫理念加以开发,必定可以为省内居民提供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创新新的经济增长点,旅游业将能成为贵州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二)发展乡村旅游扶贫,可以帮助农民创收增收

旅游产业具有鲜明的特点,一旦发展起来,足以体现出其强大的经济带动作用。由于旅游产业具备了综合性强、关联度高、产业链长的优势,成为了当地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有力引擎。众多贫困地区通过制定精准扶贫旅游开发战略,经过多年的科学规划、贯彻落实,原本被忽略的旅游资源焕发出经济活力,不但带动了当地基础设施改善,还间接促使旅游景点当地形成了“小环线”、“大环线”,部分地区农民因势利导,开创了独具特色的农家乐、小超市、小型采摘园等经济发展模式,实现了年年增收。

(三)发展乡村旅游扶贫,可以提升民众综合素质

旅游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优质服务,贫困地区要想搞好旅游精准扶贫,除了要因地制宜的开发当地旅游资源,形成特色旅游品牌,还必须提升服务水平,大量贫困村为了能够让游客光临自家景区,增加旅游客流量,在当地旅游和扶贫部门的帮助下,做了许多村容村貌改善工程,并制定了切合旅游景区发展的村规民约,对景区的接待人员进行相关培训,这些工作的开展无疑提升了民众的综合素质。

四、精准扶贫背景下贵州省乡村旅游开发利用模式探索

一直以来,贵州省虽然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但是精准化旅游扶贫的基础条件不佳,由于乡村旅游开发的指导管理层发挥的效用不大,导致旅游扶贫工作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精准化旅游扶贫落点不到位、思路比较狭窄、旅游项目不科学、行业管理不到位、旅游专业人才匮乏等等。因此,贵州乡村旅游开发利用工作应该从上述薄弱环节入手,形成政府引导,各方配合联动的新型开发模式。

(一)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的开发模式

精准化旅游扶贫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作,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和引导,贫困地区的乡村旅游扶贫工作很难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因为在精准化旅游扶贫的过程中,当政府认识到当地开展精准化旅游扶贫的重要性和意义,并具备一定的可行性,才会给予扶贫工作相应的支持和帮助。反之,如果政府没有任何旅游扶贫的思路,以为凭借贫困地区的单干是无法获得满意的效果的。例如,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原本是国家重点扶植的贫困县,后来经过政府主导开发了独具特色的旅游业,如今已经实现了脱贫致富,成为了享誉国内的旅游县城。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龙胜各族自治县能够取得精准化扶贫工作的成功,正是因为政府支持和主导的结果。所以,贵州省乡村旅游开发工作一定不能脱离政府而开展,在旅游政策引导、旅游设施建设、旅游项目宣传和旅游环境营造等方面,政府部门具备了先天的优势,可以帮助贫困地区更好的做好相关工作。只有政府做好牵头作用和组织作用,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才能够有效吸引外来资本进入贵州省内,才有希望将旅游业办成我省的龙头企业,带领贫困群体脱贫致富。

(二)采用多渠道相融合的筹资方式

贵州省的精准化旅游扶贫工作的阻碍之一是缺乏必要的项目资金,由于贵州省的财政资金比较缺乏,很难腾出空闲资金用于发展旅游扶贫工作,在这样的情况下,贵州省应该综合考虑当前的经济环境,采取多渠道相融合的筹资方式,对一切健康、可行的融资方式予以支持,在这一点上,贵州省可以借鉴其他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业过程中的筹资方式。例如,河北省正定县将乡村旅游开发资金筹措指向了社会,率先在国内开创了社会化筹资方式,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概括起来,正定县的筹资方式包括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三不限”。不限所有制性质,不限区域范围,不限金额大小,都同样欢迎;二是“三参与”。投资者共同参与项目的考察论证,参与经营管理,参与检查监督;三是“三保证”。即无利保本保息,有利保证按时分红,保证入股者的一切合法权益;四是“三自由”。即自由选择投资形式,自由选择投资方向,由选择经营方式。毫无疑问,社会资本的力量是强大的,正定县乡村旅游业发展至今,不得不说是得益于开放式、多渠道的筹资渠道。因此,贵州省在筹集乡村扶贫旅游开发资金方面,一定不能等、不能靠,而是要主动寻找社会资本,用“来者不拒”的筹资思想来争取更多的资金。

(三)制定并实施旅游扶贫优惠政策

贵州省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又历来受到地理自然条件的现实,交通不便,人才匮乏,经济落后。因此,国家应该适当制定相关的旅游扶贫优惠政策,给予民族地区更多的政策倾斜,帮助贵州省更好的开发利用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实现精准化旅游扶贫的战略工作。

1、建立精准化乡村旅游扶贫专项贷款。

当前,国家对西部偏远地区所制定的一系列扶贫政策远不能满足贵州省发展乡村旅游扶贫的需求,所以,可以在当前所有的扶贫政策之外,再从扶贫资金中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作为旅游扶贫开发的专项资金,专门用于省内贫困地区旅游开发建设工作,从而实现扶贫、旅游开发、扶贫的良性循环。

2、国家适当削减对贵州省贫困地区旅游行业单位或个人的税务。

如果能够实现省内贫困地区乡村旅游行业投资人的税务,不仅能够减轻投资人的负担,还能够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者投资当地的旅游行业,带动当地乡村旅游也快速发展,从而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为民众带来增收的渠道。

3、想尽一切办法帮助贫困地区实现精准化旅游扶贫开发。

政府部门可以帮助旅游地区加强宣传工作,关注旅游人才的培养,输送人才到民族贫困地区帮助旅游开发,增强对民族贫困地区的智力投资,对民族贫困地区的旅游服务设施、旅游项目的开发开绿灯等等。总之,相关部门要尽可能的帮助贫困地区创造足以开发旅游资源的条件,让贫困地区的旅游资源不至于长期沉睡,让创造财富,造福于民的旅游资源能够迸发出无限的经济活力,依靠贫困地区人民的双手,开创属于自己的致富道路,真正摆脱贫困的“帽子”,实现脱贫致富,为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成为其中一批政策受益者,过上更加富足和稳定的小康生活。

五、结束语

恒大援建贵州创精准扶贫样本 篇3

自去年12月1日开始结对帮扶大方。根据计划,恒大将无偿投入30亿,通过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等一揽子措施,到2018年底实现大方18万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短短一年,恒大各项精准扶贫措施全面展开,预计到年末将实现超过8万人脱贫。

据介绍,此次援建的63项重点项目包括40个带产业依托的新农村,配齐家私家电等基本生活用品,贫困户可拎包入住,同时每户配建2座蔬菜大棚,配备肉牛养殖、乡村旅游等作为“第二产业”。另外的23个重大产业扶贫项目则包括蔬菜产业5项,肉牛产业10项,中药材产业5项,经果林产业2项,乡村旅游产业1项。

除了此次新开工的63个重点项目,今年2月27日,恒大首批一次性开工的40个重点项目,都已进入建设的最后阶段,计划明年6月30日前,两批103个重点项目将全部竣工交付。

帮扶一年以来,恒大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截至8月底已帮助大方县10494户、39817人初步实现脱贫。到12月30日预计再脱贫40500人,完成总脱贫任务的45%。

“短短不到一年,恒大结对帮扶大方县成果显著,创造了精准扶贫的‘恒大速度’。”一位业内人士指出,“恒大速度”之所以实现,归功于其坚持“造血”与“输血”并举,通过扶持产业、发展教育等举措,引导扶贫项目、资金、力量精确“滴灌”,提高当地可持续发展能力,走出了一条极具特色的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扶贫道路。

有分析认为,传统的扶贫手法多为单一捐资,但恒大直接参与帮扶,坚持精准扶贫,因户施策、因人施策,不仅出资金,更重要的是出人才、出技术、出管理、出思路,从根本上扶持发展当地的“造血”能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这是其创新之处,非常有推广价值。

点评:精准扶贫,重在一个“准”字,准确识别,准确定位,准确施助,真正做到扶一户,富一户。恒大援建贵州扶贫模式,值得借鉴。

精准扶贫政策 篇4

(一)1+17 “1” 《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意见》中提出了一个目标,就是要到2020年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17:

1、《饮水安全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

2、《贫困村动力电覆盖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

3、《交通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

4、《农村危房改造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

5、《异地搬迁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

6、《生态环境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

7、《产业培育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

8、《电商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

9、《教育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

10、《卫生扶贫计划的实施方案》

11、《贫困乡村文化场所建设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

12、《社会救助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

13、《小额信贷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

14、《劳动力培训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

15、《干部人才支持培训计划的实施方案》

16、《全省贫困村驻村帮扶工作队力量整合和加强管理的实施办法》

17、《全省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济社会发展实绩的考核》

(二)531 在贫困村这个层面

5:指实施道路畅通、安全饮水、农电提升、农田改造和危房危窑改造、五大工程

3:指每个贫困村至少发展2个产业专业合作社和1个资金互助协会,1:指每个贫困村实施一个主导产业。在贫困户这个层面

5:就是每个贫困户每年种植5亩以上全膜玉米,3:就是山川塬分类推进,在山区户均栽植3亩山地苹果或养殖30只基础母羊、种植30亩饲草;在塬区户均发展3亩标准化果园;在川区户均扶持发展3栋蔬菜大棚,1:就是每个贫困户年均劳务收入1万元以上。

(三)1236 紧紧围绕“一个核心”和“两不愁、三保障”,全力实现“六大突破”。1.紧扣持续增加收入这一核心。确保扶贫对象年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省水平2个百分点。到2016年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000元以上,在2011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到2020年达到12000元以上,进一步缩小与全国的收入差距。

2.做到不愁吃、不愁穿;无论丰年灾年,农村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都有可靠保障,吃穿条件有明显改善,基本实现家里有余量,手头有余钱。

3.落实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三个保障。到2016年,所有片区县义务教育阶段巩固率达到91%以上;完成“空白村”卫生室建设,建制村标准化卫生室覆盖率达到80%;80%的贫困户危房得到改造到。到2020年,义务教育阶段巩固率达到95%,建制村标准化卫生室实现全覆盖,所有农户住无危房。

4.实现六突破

(1)在基础设施建设。到2018年所有贫困村通沥青(水泥)路、通班车。到2016年,贫困地区自来水入户率达到80%以上;解决现有1.84万户8.3万人的无电问题,实现动力电到所有贫困村。到2020年,贫困地区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5%以上;适宜地区沼气、太阳能灯清洁能源得到普及。

(2)富民产业培育。到2016年,实现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门路、劳动者有增收技能,农民从非农产业中获得的收入超过50%。到2020年,初步建成种养加、产供销协调推进的多元富民产业体系。

(3)易地扶贫搬迁。到2017年,力争对有搬迁条件和意愿的23.7万户112万人完成搬迁,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

(4)金融资金支撑。到2016年,实现金融机构对空白乡镇的全覆盖。到2020年,新增存款可贷资金85%以上用于支持当地发展,形成覆盖所有贫困村的多元金融服务体系。

(5)公共服务保障。到2016年,50%的建制村有标准文化活动室;农村低保、五保供养、新农保和临时救助制度进一步完善,确保所有困难群众生活标准进一步完善,确保所有困难群众生活标准高于国家扶贫标准;新农村参合率稳定在95%以上。到2020年,基本实现每个片区县有图书馆、文化馆,乡镇有综合文化站,建制村有综合性村民活动中心,农村社会保障和服务水平达到或接近全省平均水平。

精准扶贫政策资料包 篇5

1、什么是精准扶贫?

答: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

2、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背景是什么?

答:十八大结束不久,总书记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工作时指出:“帮助困难乡亲脱贫致富要有针对性,要一家一户摸情况,做到心中有数”。2013年11月3日,总书记在湘西调研扶贫工作时,明确提出扶贫工作“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抓住重点,不断提高精准性、有效性和持续性”,“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2013年9月中旬和10月上旬,李克强总理两次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扶贫工作时,都对精准扶贫和建档立卡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2013年4月,汪洋副总理在甘肃省调研考察扶贫工作,提出推进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必须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2013年12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3]25号),明确提出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和健全干部驻村帮扶机制的工作要求。

3、什么是“六个精准”? 答:(1)对象精准。全市2014年537个贫困村、47.85万贫困人口为基本对象,并按照“三对面、三签字、两评议、两公示、一公告”的程序进行贫困户识别,做到户有卡、村有册、乡镇有簿、县有档、市有信息平台。

“三对面”即:入户调查面对面、收入测算面对面、群众评议面对面;

“三签字”即:入户调查表上调查员与调查户同时签字认可、收入测算表上调查员与调查户同时签字认可、评出的贫困户本村组三分之二以上的农户签字认可;

“两评议”即:村民小组全体群众评议、行政村村民代表会评议;

“两公示”即:村委会公示、乡镇政府审核公示; “一公告”即:县区扶贫办在县政府外网公告。(2)目标精准。按照贫困村“七有”(有主导产业、有专业合作社、有培训室和卫生室、有敬老院和幼儿园、有综合性村民活动场所、有金融网点覆盖、有综合商业服务、有良好村容村貌)、贫困户“八有”(有安全住房、有安全饮水、有基本农田、有增收产业、至少一人有技能资质证书、有基本社会保障、家有余粮、手有余钱)的目标要求,把减贫计划细化到具体的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分确定减贫目标。建立起以建档立卡为基础,脱贫到户到人的核算体系,使减贫效果落到人头户头,改变过去那种根据抽样调查推算减贫人口的做法。(3)内容精准。根据贫困地区路、水、电、房以及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和需要列出“需求清单”;对贫困户的致贫原因,按照因病、因灾、因学、因婚、缺资金、缺技术、缺劳力等精准分类致贫原因,提供给行业部门列入计划。

(4)方式精准。把各项扶贫措施与建档立卡对象挂钩,逐村、逐户制定帮扶计划,集中力量,合力攻坚。每个贫困村必须有扶贫规划、脱贫计划、工作台帐和县级以上领导联系、驻村工作队帮扶、科技人员指导。每个贫困户必须有基础台帐、帮扶计划、脱贫措施、增收项目、资金扶持、干部帮联。

(5)考评精准。严格落实中组部、国扶办《关于改进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工作的意见》、《甘肃省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办法》和《庆阳市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济社会发展实绩的考核办法》,把贫困村整村脱贫、贫困人口数量减少和贫困人口生活水平提高,作为县(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扶贫工作的主要考核评价依据,考核评价结果作为领导班子调整配备和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6)保障精准。把扶贫作为各级党委、政府的最大政治和责任担当,强化县级主体责任,实行责任、权力、资金、任务“四到县”制度。充分发挥全市重点工作督查组的作用,把精准扶贫作为核心督查内容,采取定期不定期、定点不定点、明查暗访等形式加强督促检查,每半年至少开展一次综合性督查,年终进行集中考核和综合评估。

4、什么是“1236”、“1+17”和“1+20”?

答:“1236”扶贫攻坚中“1”即“一个核心”,就是持续增加贫困群众收入,确保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以上;“2”即“两个不愁”,就是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3”即“三个保障”,即保障扶贫对象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6”即“六大突破”,就是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培育、易地扶贫搬迁、金融资金支撑、公共服务保障、能力素质提升突破。

“1+17”:2015年6月9—10日召开的全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会议上,出台了“1+17”精准扶贫方案,包括《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意见》和17个专项精准扶贫工作方案。

“1+20”:为了贯彻落实好全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会议精神,与省上“1+17”精准扶贫方案目标、任务相对接,庆阳市及时制订出台了“1+20” 精准扶贫方案,包括《中共庆阳市委庆阳市人民政府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意见》和20个专项精准扶贫工作方案(交通、安全饮水、易地搬迁、危房(窑)改造、贫困村电力电覆盖、草畜产业、瓜菜产业、苹果产业、林业产业、生态环境建设、电子商务、教育扶贫、卫生计生、文化扶贫、社会救助、劳动力培训输转、金融扶贫、干部人才、贫困县考核、驻村帮扶管理方案)。

5、精准扶贫的范围是什么?

答:国家在全国划分了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作为新阶段扶贫攻坚的主战场。甘肃省内有六盘山片区、秦巴山片区和藏区“三大片区”,以片区内58个集中连片特困县区为主战场,统筹17个插花型贫困县区。我市环县、华池、镇原、宁县、合水、庆城、正宁七县列入六盘山片区县,西峰区列入全省17个插花型贫困县区之一。

6、庆阳市精准扶贫的对象有哪些?

答:按照省扶贫攻坚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制定的《甘肃省2013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要求,截止2014年底,全市八县(区)精准扶贫贫困村有537个、贫困人口有47.85万。

7、庆阳市精准扶贫的目标是什么?

答:①集中攻坚阶段(2015—2017年):到2017年底,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300元以上,其中扶贫对象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200元以上;年均减少贫困人口10万人以上,全市贫困发生率下降到8%以下。贫困地区贫困对象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显著提升,实现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目标。②巩固提高阶段(2018—2020年):到2020年底,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000元以上,其中扶贫对象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500元以上;全市贫困发生率稳定在5%以下,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基本完成农村小康主要监测指标,与全省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

8、精准扶贫的任务是什么?

答:把减贫目标、帮扶措施、脱贫时间细化到每一个贫困村、每一个贫困户,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9、精准扶贫“十大要件”是什么?

答:①领导精力要集中到扶贫攻坚上;②财力支出要使用到扶贫攻坚上;③项目布局要倾斜在扶贫攻坚上;④基础设施要优先在扶贫攻坚上;⑤工作作风要展现在扶贫攻坚上;⑥排忧解难要着力在扶贫攻坚上;⑦改革举措要结合在扶贫攻坚上;⑧力量组织要集合到扶贫攻坚上;⑨用人导向要体现在扶贫攻坚上;⑩工作落实要显示到扶贫攻坚上。

10、精准扶贫“三个进一步”是什么?

答:一是党委政府的主要精力要进一步集中;二是扶贫攻坚的具体办法要进一步精准;三是保障扶贫的鲜明导向要进一步强化。

11、精准扶贫的责任怎么分配?

答:①片区县党委政府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扶贫开发上;各级扶贫攻坚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所有承担扶贫任务的部门、单位,都要把贫困村作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把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作为主要扶持对象,聚精会神地实行精准扶贫。②用是否“进村入户”来衡量和甄别是否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把贫困村、贫困户收入增长、按期脱贫作为业绩考核的主要依据;凡使用扶贫资金的部门、单位、企业、项目,都要有到村到户到人的扶贫措施,承担相应脱贫任务,向群众交“扶贫帐”。

12、“五到村”是什么?

答:①目标任务到村;②规划计划到村;③项目资金到村;④帮扶责任到村;⑤监测管理到村。

13、“六到户”是什么?

答:①结对帮扶到户;②脱贫计划到户;③项目安排到户;④产业培育到户;⑤跟踪监测到户;⑥效益落实到户。

14、“七到人”是什么?

答:①“两后生”等学历型技能培训落实到人;②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费和助学金政策落实到人;③农村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学前教育落实到人;④农村低保、新农合、五保供养和农村特大病救助等政策落实到人;⑤计划生育奖励政策落实到人;⑥增收产业技术培训落实到人;⑦创业型、开发性、公益性就业岗位安臵措施落实到人。

15、贫困村“八有”包括哪些内容?

答:有主导产业、有专业合作社、有教学点和卫生室、有敬老所和幼儿园、有综合性村民活动场所、有金融网点覆盖、有综合商业服务、有良好的村容村貌。

16、贫困户“八有”包括哪些内容? 答:有安全住房,有安全饮水,有基本农田,有增收产业,至少一人有技能资质证书,有基本社会保障,实现家里有余粮,手头有余钱。

17、县级扶贫挂图应有哪些?

答:①县区贫困片带和贫困村分布图;②县区扶贫攻坚协调领导小组组织机构图;③县区贫困片带、贫困乡(镇)、贫困村一览表。

18、乡镇扶贫挂图应有哪些?

答:①贫困乡镇和贫困村分布图;②乡镇扶贫攻坚协调推进领导小组组织机构图;③乡镇贫困村一览表;④乡镇贫困村精准脱贫规划。

19、村级扶贫挂图应有哪些?

答:①自然村及贫困户分布图;②村级组织机构和驻村扶贫组织机构图;③贫困户精准扶贫一览表;④村级精准脱贫规划。

20、开展精准扶贫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应遵循最基本的四项伦理原则:责任区别担当原则、底线平等原则、规避道德风险原则和尊重受扶者尊严权利原则。

21、新的扶贫标准是多少?

答:为了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扶贫开发的阶段性变化,不断完善扶贫开发政策,中央决定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2010年不变价)作为国家新的扶贫标准(2014年现价为2800元)。

22、新阶段扶贫项目安排的重点有哪些?

答:新阶段扶贫项目安排的重点主要是互助资金、特色优势产业开发、实用技术和技能培训、农村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和村组道路建设等方面。

23、贫困户贷款贴息有哪些政策?

答:整合各类财政到户贴息政策,对贫困户扶贫小额信用贷款按基准利率由政府全额贴息。对贫困户贷款按年结息和贴息,贴息期限最长为3年。对贷款户未按期偿还贷款及其他违约行为而产生的逾期贷款利息、罚息,不予贴息。

24、什么是贫困村互助资金?

答:贫困村互助资金是指以财政扶贫资金为引导,村民自愿按一定比例交纳的互助金为依托,无任何附加条件的社会捐赠资金为补充,在贫困村建立的民有、民用、民管、民享、周转使用的生产发展资金。

25、什么是贫困户“两后生”培训?

答:“两后生”是指初中毕业没有考上高中、高中毕业没有考上大学的贫困家庭中的新增劳动力。对这一部分人,通过中长期培训,使他们从农民转变为产业工人,获得一技之长。

26、什么是扶贫“少生快富”?

答:在确定的整村推进扶贫项目中,对农村计生“两户”在享受与其它贫困户同等项目受益的基础上,按照不同标准分别安排3000—5000元的帮扶项目。在实施的扶贫开发工作中,对农村贫困户的独生子女领证户、二女结扎户、男方到女方无儿家结婚落户的贫困家庭,优先开展技术培训,以提高其科技知识与生产技能。在劳务输转工作中,对农村贫困户、二女结扎户的贫困家庭优先提供劳务信息,免费进行输转前的技术培训。经常为其提供市场信息、供求信息,按照市场需求和经济规律指导他们从事产业开发,发展商品农业。

27、符合条件的易地搬迁户可享受哪些政策?

答:①对符合条件的易地搬迁户,人均补助12000元(国家专项补助6000元、省级财政配套2000元、市级财政配套2000元、县级财政配套2000元);②对每户落实5万元以内、贴息3年的优惠贷款;②对易地搬迁用地、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等需求实施清单管理,各县区发改、国土、交通、水利等部门加强衔接,确保相关项目纳入省、市通村道路、农村饮水安全、农村电网改造等规划,优先安排实施。

28、对缺乏劳动技能的贫困户进行培训的种类有哪些? 答:①就业技能培训;②“两后生”职业技能学历教育培训;③劳务品牌培训;④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⑤农村创业和技能带头人省级示范培训;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⑦创业培训。

29、庆阳市有哪三大贫困片带?

答:中部干旱贫困片带、北部半农半牧区贫困片带、子午岭林缘区贫困片带。(县乡干部要掌握本区域内的贫困片带情况)

30、庆阳市贫困县、贫困村和贫困人口脱贫时序? 答:2015—2017年:全市365个贫困村、32.5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7县整体脱贫。其中:2015年143个贫困村、13万贫困人口脱贫,西峰区、正宁县、合水县整县(区)脱贫;2016年124个贫困村、10万贫困人口脱贫,庆城县、宁县整县脱贫;2017年98个贫困村、9.5万贫困人口脱贫,环县、华池、镇原3个县整县脱贫。

2018—2020年:全市下余的81个贫困村、15.35万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县乡干部要掌握本区域内的脱贫时序)

31、精准扶贫交通建设确定的目标、任务是什么? 答:2015—2020年,计划利用6年时间,新建建制村通畅沥青(水泥)路3890公里、易地搬迁等其他公路156公里、国有林场道路621公里、村道联网和断头路1760公里、农村路网改善工程1944公里、自然村沥青(水泥)路5700公里,计划安排资金约121.3亿元。

32、精准扶贫饮水安全确定的目标、任务是什么? 答:2015—2020年6年时间内,投资17.83亿元,新建各类供水工程57797处,以537个贫困村为重点,解决全市53.73万农村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到2020年全市农村饮水安全达标率达到99%,自来水入户率达到75%以上。

33、精准扶贫易地搬迁确定的任务是多少? 答:到2018年全市计划搬迁安臵2.76万户12.88万人,总投资426729万元,人均补助标准12000元。

34、精准扶贫农村危房(窑)改造确定的任务是多少? 答:2015—2017年全市计划改造农村贫困群众危房(窑)58637户。

35、精准扶贫动力电建设确定的任务是什么?

答:2015年全市1144个自然村建设10千伏线路696.98千米、0.4千伏线路3477千米、户表改造46036户。

36、精准扶贫草畜产业确定的目标是什么?

答:到2017年底全市肉羊、肉牛饲养量分别达到1000万只、85万头;到2020年底全市肉羊、肉牛饲养量分别达到1200万只、100万头。

37、精准扶贫瓜菜产业确定的目标、任务是什么? 答:到2017年底全市瓜菜种植面积、瓜菜总产量分别达到150万亩、220万吨;2020年底全市瓜菜种植面积、瓜菜总产量分别达到150万亩、250万吨。

38、精准扶贫苹果产业确定的目标、任务是什么? 答:2015—2020年全市新栽苹果50万亩,到2020年苹果面积达到200万亩,挂果面积达到100万亩、果品产量150万吨、实现产值75亿元。

39、精准扶贫林业产业确定的目标、任务是什么? 答:全市每年利用宜林荒山开展苗林结合培育100万亩、到2020年达到700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9.8个百分点。

40、精准扶贫生态环境确定的目标是什么?

答:到2017年底贫困群众林业收入571元、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8.9%以上;2020年底贫困群众林业收入732元、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5%以上。

41、精准扶贫电子商务确定的目标是什么?

答:到2020年底全市贫困村电子商务应用普及率达到95%以上。

42、精准扶贫教育工作确定的目标是什么?

答:到2017年底全市适龄儿童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80%以上。

43、精准扶贫贫困村文化场所建设确定的任务是什么? 答:到2017年底对66个未达标乡镇综合文化站达到评估定级三级以上标准,完成537个贫困村“乡村舞台”建设任务。

44、精准扶贫卫生计生针对贫困户出台了什么政策? 答:从2015年起对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参合人口政策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

45、精准扶贫社会救助出台了什么政策?

答:从2015年开始,对农村低保一、二类对象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2952元、2304元提高到3300元和2808元。

46、精准扶贫金融工作提出的目标是什么?

答:全市支农再贷款限额年均增加1亿元、到2017年总限额达到10亿元。

47、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输转确定的目标、任务是什么? 答:2015—2020年全市计划培训贫困户劳动力25.08万人次、劳务输转339万人次、新增技能劳动者9.8万人。

48、精准扶贫干部人才工作提出的选派干部到贫困村挂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答:协调落实扶贫攻坚任务,整合扶贫干部力量,加强驻村扶贫工作队自身建设,帮助建强村级党组织;组织开展“七个一”活动,即每周至少调研一户贫困群众、每月组织一次党课、每季度开展一次党员活动、每半年进行一次工作小结、每年为群众兴办一件实事、每年撰写一份调研报告、每年向乡镇党委汇报一次工作。

49、考核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有哪些内容? 答:考核内容包括主要目标(两增加一减少)、基本保障(三个基本保障)、产业培育(四个支撑)、相关工作和党的建设五个方面18项指标和60项评价要素。

50、驻村帮扶工作队的主要职责有哪些?

答:①帮扶对象精准聚焦。摸清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基本信息,开展贫困户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建立贫困村精准扶贫信息系统;准确掌握贫困村、贫困户需求,深入分析致贫原因,列出需求清单,制定到村到户帮扶措施,做到底数清楚、扶持精准,动态管理、有进有出。②目标任务精准对接。紧盯“前三年集中攻坚”“后三年巩固提高”目标,深入调查研究,对接全面小康目标,开展村级小康社会实现程度统计监测,制定切实可行的减贫计划,明确贫困村、贫困户脱贫时序,制定“任务书、时间表、施工图”,倒排工期、挂图作业,一项一项抓实见效。③帮扶内容精准落实。重点是扭住“1236”扶贫攻坚行动确定的“六大突破”,指导贫困村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培育、社会事业发展等工作,加快水、电、路、房、易地扶贫搬迁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按期实现村村通路、户户通电、安全饮水、住无危房的目标;帮助贫困村集中实施“一村一品”产业培育工程,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积极推进电商扶贫,开展技能培训和劳务输转;指导贫困村建立村级产业发展资金互助社,协调落实双联惠农贷款等各类扶贫优惠小额贷款,实现村有致富主业、户有致富门路、劳动者有增收技能;指导贫困村落实教育、卫生、文化、科技、社会救助保障等行业扶贫计划,帮助群众解决最直接、最现实、最迫切的困难和问题。④帮扶方式精准到位。用足用好各项扶贫政策,帮助贫困村集中资金用于重点扶贫项目和贫困户、贫困人口;主动参与到村到户到人资金项目的衔接立项、组织实施、监督管理和验收评估;深入宣传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开展培训宣讲活动,教育引导贫困村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激发内生动力,增强“造血”功能;做好社会帮扶的争取和对接工作,动员市内外企事业单位、非公企业、个体工商户、爱心人士等社会力量,开展多种形式的到村到户帮扶工作。⑤夯实基础强化治理。协助抓好村“两委”班子建设,指导贫困村党组织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严肃党内生活,建设和完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服务设施等;指导实施“头羊工程”,提高村级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发挥好农村党员致富带富能力和先锋模范作用;指导村“两委”班子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推行“四议两公开”、“两议一监督”民主议事机制,加强村务监督,完善村规民约,促进依法治村;配合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征求并办理群众意见建议,回应群众关切,疏导群众情绪,促进邻里和谐、村组和谐。⑥培育典型示范引领。指导贫困村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和文明评选活动,积极参与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挖掘总结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产业培育、项目实施、机制创新、制度落实等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及时上报工作信息,推广典型经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村、组干部20问“一口清”

51、贫困村档案资料应包括哪些内容?

答:①贫困户调查摸底表;②贫困户申请书;③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④村民代表大会民主评议会议记录;⑤村民代表大会民主评议统计表;⑥贫困户初选名单(公示照片);⑦关于审核确认贫困户的报告(附贫困户初选名单);⑧乡镇贫困户审核确认情况(附拟定名单和公示照片)。

52、贫困村的识别标准和程序是什么?

答:识别标准:在贫困村识别上采取综合评价倒排序的办法确定贫困村,即以行政村地形地貌、农民人均纯收入、贫困发生率、道路建设、安全饮水、农电设施、居住情况和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等8项具体指标按百分值测算后倒排序的办法确定贫困村。识别程序:县(区)按照贫困村识别标准组织人员对行政村进行测算排序,对符合条件的行政村采取“村委会自愿申请、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县(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定”的流程进行识别。

53、贫困户的识别标准和程序是什么?

答:识别标准:以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国家农村扶贫标准为识别标准、且具备劳动能力的农村户籍人口为识别对象。识别程序:贫困户识别按照“三对面、三签字、两评议、两公示、一公告”的程序方式进行。“三对面”即:入户调查面对面、收入测算面对面、群众评议面对面;“三签字”即:入户调查表上调查员与调查户同时签字认可、收入测算表上调查员与调查户同时签字认可、评出的贫困户本村组三分之二以上的农户签字认可;“两评议”即:村民小组全体群众评议、行政村村民代表会评议;“两公示”即:村委会公示、乡(镇)政府审核公示;“一公告”即:县(区)扶贫办在政府网站进行公告。

54、贫困户家庭应有哪些资料?

答:①贫困户登记表;②建档立卡贫困户“明白卡”;③扶贫手册。

55、《扶贫手册》包括哪些内容?

答:包括家庭基本情况、致贫原因、帮扶责任人、帮扶计划、帮扶措施和帮扶成效等六个方面。

56、农民人均纯收入怎么计算?

答:农民人均纯收入=家庭年纯收入/家庭常住人口,其中家庭年纯收入指该户一年家庭总收入(包括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转移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减去生产经营费用总支出后的收入。

57、本村计划什么时间整体脱贫?

58、本村组户数、人口、国土面积、耕地面积是多少?

59、本村组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五保户及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是多少? 60、贫困户主要致贫原因有哪些? 61、本村组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是多少?

62、本村组的主导产业有哪些(小麦、玉米、苹果、瓜菜等种植面积;肉牛、肉绒羊、猪等饲养量)?

63、本村组有多少户、人没有实现安全饮水?

64、本村组道路状况如何(通村组的是水泥(沥青)路、砂石路、土路)?

65、村组是否通动力电(通到组的几个,没有通的几个组)? 66、本村组住危房(窑)的户有多少? 67、本村组农民人均占有粮是多少?

68、本村组文盲及半文盲人数占总人数的多少? 69、帮联单位给村上扶持实施了哪些项目? 70、本村组要实现脱贫目标需要哪些方面的扶持? 驻村、帮联干部15问“一口清”

71、什么是驻村帮扶工作队?

答:为了健全和完善驻村帮扶制度,加快推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进程,在双联行动联村单位和联村联户现有结对关系的基础上,以市、县区为单位整合各方面帮扶力量,在每个贫困村组建驻村帮扶工作队。驻村帮扶工作队由双联干部、包村干部、大学生村官、挂职村干部3人以上组成。

72、干部驻村要重点落实好哪些帮扶政策措施? 答:①支持贫困劳动力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实现多渠道稳定就业;②实施教育扶贫资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③帮助获得产业开发小额贷款;④实施易地搬迁改变生存发展环境;⑤改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和农村生活条件;⑥支持获得农业生产、公共服务保险和农村低保、社会救助等,确保每个贫困户至少享受一项帮扶政策措施。

73、双联扶贫“五个员”是什么?

答:①做精准扶贫的指导员;②做项目实施的协调员;③做政策法律的宣传员;④做农民群众的服务员;⑤做资金使用的监督员。

74、双联行动“六大任务”是什么?

答:①宣传政策;②反映民意;③促进发展;④疏导情绪;⑤强基固本;⑥推广典型。75、什么是“两个见面”?

答:双联扶贫工作队要与村干部见面,与帮扶户见面。76、什么是“五个知道”?

答:让双联扶贫工作队员知道自己的工作职责;让村干部知道双联单位是哪个和扶贫工作队队长是谁;让联系户知道联系自己的干部是谁;让贫困户知道帮扶的措施是什么;让全村群众知道扶贫攻坚和小康建设的规划。

77、怎样完成好“六个一”帮扶任务?

答:①因地制宜帮助贫困村制定一个经济社会发展规划;②发展起一项特色优势产业;③实施好一批水、电、路和危房改造等基础设施改善项目;④解决一些教育、卫生、文化、信息和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⑤建设一个坚强有力的“村支”两委班子;⑥形成一套民主规范的乡村治理机制。

78、怎样实现双联行动与扶贫攻坚深度融合?

答:①紧扣“重在联”,着力实现“四个”融合联动;②紧扣“贵在为”,靠实扶贫攻坚具体任务;③紧扣“深在制”,着力健全完善深度融合的制度和机制。

79、帮联的贫困村基本情况(人口、耕地、致贫原因、主导产业、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等)掌握吗?

80、帮联的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五保户是多少?

81、已为帮联的贫困村落实了哪些帮扶措施? 82、打算采取什么帮扶措施使贫困村整体脱贫?

83、帮联的贫困户家庭基本情况(人口、人口结构、耕地、致贫原因、产业现状、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等)掌握吗?

84、已为帮联的贫困户做了哪些事? 85、打算怎样帮助贫困户稳定脱贫?

贫困户15问“一口清”

86、家里有几口人、都是哪些人? 87、家里耕地多少亩、都种的是什么?

88、家里有没有搞养殖(养牛、养羊、养猪等)、数量是多少?

89、家里有没有外出务工人员、收入多少? 90、家庭主要收入来源是什么? 91、你认为自身贫困的原困是什么? 92、你知道开展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吗? 93、你知道贫困户是怎样评定的吗?

94、村上有没有对贫困户建档立卡进行“两公示一公告”? 95、家里有没有扶贫手册和贫困户“明白卡”? 96、你知道国家有哪些惠农和扶贫政策? 97、你享受过哪些惠农和扶贫政策?

98、你知道帮联干部的姓名、职务、电话吗? 99、你本人对脱贫致富有什么打算?

贵州省精准扶贫政策 篇6

随着然健环球NHT的快速发展,企业越来越重视扶贫公益活动,并且会致力发展扶贫,将然健环球NHT的脚步踏遍整个中国,让世界看见然健环球NHT的决心。

然健环球NHT扶贫新闻发布会

3月31日,由中国扶贫开发协会、民革北京市委、教育部中国人生科学学会、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指导,然健环球(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主办的博爱精准教育扶贫捐赠仪式新闻发布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这是然健环球NHT继2017年助力黑龙江教育扶贫之后的又一次爱心捐赠。

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黄忠明、民革中央社会服务部经济处处长魏国良、北京市政协副秘书长、民革北京市委专职副主委王英、教育部中国人生科学学会常务理事副会长李志海、民革北京顺义总支主委张涌森、贵州省政协副秘书长、民革贵州省委秘书长邓文淼、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专项委员会秘书长祝燕春、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大健康战略专业委员会主任张华、中国扶贫开发协会荣誉副会长、然健环球大中华区及东南亚执行副总裁吴耀棠、然健环球大中华区业务发展副总裁姚启德、贵州省纳雍县、普定县受资助学生代表,以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共计200余人共同见证了这一庄重时刻,新华社、人民日报、团结报、中国网、腾讯等多家主流新闻媒体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报道。发布会现场,教育部中国人生科学学会常务理事副会长李志海首先对然健环球情系贫困学子、助力精准扶贫、捐资助学的义举表示感谢,高度赞誉其为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并勉励同学们要努力学习、心存感恩,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

然健环球NHT在行动

随后,中国扶贫开发协会荣誉副会长、然健环球NHT大中华区及东南亚执行副总裁吴耀棠代表然健环球NHT向贵州省纳雍县、普定县的贫困学生代表捐赠助学金每年60万元,连续5年共计300万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品学兼优的学生,帮助其顺利完成学业。同时,民革贵州省委会秘书长邓文淼向然健环球大中华区业务发展副总裁姚启德授予“精准扶贫 爱心助学”荣誉牌匾。

据了解,然健环球NHT于2017年6月在黑龙江启动博爱精准教育扶贫项目,捐赠助学金60万元,为当地扶贫开发重点县的300余名贫困家庭的学生解决了学习和生活上的实际困难。今年,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脱贫攻坚的新部署,在民革北京市委推动下,经民革贵州省委牵线,然健环球聚焦贵州、精准发力,全力打好深度贫困地区的教育脱贫攻坚战。未来,该项目还将惠及到更多国家级贫困县的学校和学生,构建起从学前教育、基础教育到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多元帮扶体系,夯实稳定脱贫基础,真正做到扶智又扶志,从根本上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中国扶贫开发协会荣誉副会长、然健环球NHT大中华区及东南亚执行副总裁吴耀棠在讲话中表示,教育是斩断“贫困基因、改变命运”的重要路径,我们希望通过博爱精准教育扶贫项目为更多的贫困学子铺平求学之路,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实现就业脱贫,为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地区带去希望。为了更加扎实有效地推进教育扶贫,我们今年还设立了“然健环球公益基金”,定向用于援建贫困山区小学,切实为青少年成长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勇作脱贫攻坚主战场的排头兵和生力军。

作为大健康产业的佼佼者,然健环球NHT自2004年成立以来,在推动企业自身发展的同时,始终不忘初心,紧紧围绕“One Heart One World”(环球一心)的公益理念积极投身慈善公益事业。特别是近年来,积极响应国家精准扶贫号召,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力发展助力以“教育扶贫”为重点的公益项目,相继开展了公益与健康相结合的“然健行”健行赛,所筹善款用于帮助贫困地区儿童全面发展,捐资改善乡村小学的教育环境,以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助学,用实干书写企业的担当、传递品牌的温度。

贵州省精准扶贫政策 篇7

一、30年扶贫开发的政策安排及问题

贵州六盘水作为国家重点开发的煤电基地,长期被强调为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做贡献,忽视基本利益诉求处于严重“抽血”状态。政策设计寄希望于“通过资源开发来带动贫困地区脱贫,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在全市4个县(区)中,六枝特区、盘县、水城县3个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钟山区为省定扶贫开发重点县;共有贫困乡镇68个,615个贫困村,足见贫困面广、程度深、返贫效应强烈。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国家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在农村贫困地区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工作。通过政府组织实施物资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等扶贫实践,有效地促进贫困缓解。总体上看,六盘水扶贫开发大致经历四个阶段。即第一阶段(1986-1993年)大规模开发式扶贫,第二阶段(1994-2000年)“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第三阶段(2001-2010年)新世纪扶贫攻坚,第四阶段(2011年—至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通过一系列扶贫实践,有效缓解贫困、减少贫困人口,实现贫困程度迅速降低。正是凭借国家政策“高势位”,以其理论高度、实践强度、以及多维价值向度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促进国家治理及治理体系现代化转型。然而,深入实地调研发现,基层政府、村委会组织或个人等部分扶贫主体对国家的政策认知、解读、理解不到位,从而具体执行发生走样出现“扶贫扶富”与“越扶越贫”的诡异。在贫困问题深重的基层,扶贫项目被搁置、扶贫资金被截留、扶贫政策被肢解。再加上地理位置偏远,交通基础设施滞后以及信息不对称而处于监管“盲区”,严重制约深度脱贫与精准推进。

二、六盘水30年扶贫开发的政策绩效与实证测评

1、六盘水实践

经过30年主导型扶贫开发实践,农民人均收入显著增加、贫困人口显著减少、扶贫机制体制建立、政策运用能力逐步提升。

首先、人均纯收入大幅提高。1978年,全市农民人均收入78元,1985年增到230.3元,1993年上升为545元,2000年增至1313元。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522元,高出全省农村居民收入136元。其次,贫困人口显著减少。1978年,贫困乡185个占全市256个乡的72%。“八七”扶贫攻坚实施7年,由128.2万贫困人口减少至27.04万。全市贫困发生率从2010年的38.3%下降到2015年的14.95%,共减少贫困人口55.99万人。再次、扶贫机制逐步完善。在市、县、乡镇都专门成立扶贫开发工作机构,从形式到内容建立行政首长责任制,制定扶贫规划、建立党建扶贫、金融扶贫和定点扶贫。强化对口支援帮扶与中央机关、科研院所定点帮扶工作,扶贫机制体制逐步完善,基本形成产业、行业、社会“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

2、实证测评

(1)贫困及反贫效果。30年扶贫开发实现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基本解决温饱问题。但要在2020年取得“扶贫攻坚”的彻底胜利,并与全国实现同步小康反贫困依然是摆在穷人面前最艰难的现实问题。尽管扶贫开发成效显著,但资源价值与经济效益错位、贫困发生率和贫困深度指数较高。表2所示,经过扶贫攻坚2014年六盘水农民人均收入达到6791元,但全市仍有贫困人口50.99万占全省比重8.2%,暗含扶贫任务艰巨。

资料来源:根据全国、贵州省统计公报数据计算整理,贫困深度指数公式为:贫困深度指数=贫困发生率×(1-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贫困线);2010年、2012年、2014年贫困线分别以1196、2300和2736元为基准,把低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人口统计为贫困人口。

表2数据显示:贫困发生率由2010年的13.9%上升为19.55%,高于全省1.55个百分点,相当于全国贫困发生率7.2%的两倍。而贫困深度指数由-0.27939降至-0.28975,降幅10.36%;贵州省则由-0.23025降至-0.39914,降幅16.89%。全国由-0.27174降至-0.24910,降幅达18.83%。贫困深度指数大幅降低,折射射出贫困问题异常深重。

(2)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协调度。大规模工业布局形成的随矿建居模式,导致工业化超前与城镇化滞后同步趋向性偏离。根据1975年H.钱纳里和M.塞奎因的城市化率与工业化率比较模型,判定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协调发展状况。按照国际上以1.4-1.5为合理水平测算,六盘水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协调性较差。详见表3

从表3数据显示,2007年六盘水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度为0.3845,不仅低于全省0.6522,更低于全国0.9702。即便到了2014年,协调度由2011年的0.6059上升为0.8180,依然低于全省0.9618与全国的1.2857。区域工业化超前城镇化严重滞后发展,计划体制下的户籍制排斥农民进城限制其自由流动;市场经济中教育、医疗和住房等社会保障缺位,同样阻碍农民市民化进程,使其过着“工作在城镇、生活在农村”的迁徙式生活。不从根本上解决“人的城镇化”与城镇的“人”化问题,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就没法实现。

(3)社会事业发展及水平。2014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1024.73亿元占全省比重11%,第二产业总产值567.08亿元占全省14.74%;生产原煤7121.68万吨,煤炭开采与洗选产值占全省676.28亿元的44.25%;发电量364.82亿千瓦时占全省21.7%。

作为贵州经济大市和工业强市,社会事业滞后经济发展反贫动力严重不足。地方院校2所,仅占全省4.08%;在校生10220人仅占全省2.21%。地方院校规模小数量少、办学层次低、人才培养模式单一、服务功能弱化早已构成区域发展“短板”。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六盘水市每10万人中,7002人拥有高中文化程度仅占全省、全国的96.15%和49.95%;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仅占全省、全国的比重为79.45%和47.08%。可见,人力资源短缺创新乏力,引智势成为脱贫开发的重要问题。医疗卫生方面,2012年该市医院164家占全省7.42%,卫生院床位9762张占全省比重7.53%。除卫生技术人员占全省8.75%与人口占比8.21%基本匹配外,其他主要指标均不及全省平均水平。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与工业经济高贡献度异质性突显,深刻地折射出区域发展协调性较差。

(4)资源利税抽走导致贫困。作为国家煤电基地,长期实施煤炭产品国家统一售价,而且低于成本价售卖维持运转。1965-1994年六盘水市的统配煤矿(含地方煤矿)、水城钢铁公司、水城水泥厂、盘江化工厂以及水城发电厂等主要资源型企业上缴国家税收总额135345.42万元。在1994年“税费制”改革前,资源型企业所获利益绝大部分上缴国家,地方几乎没有任何提留。1992年以前没有收取资源税,到1994年全市共征收资源税2857.3万元。即便资源税改实施从量计征,也难从根本上弥补地方财政损失。

研究发现,煤炭售价多次调整贵州调幅一直低于全国。1979年,全国煤炭出厂均价调增至5元/吨,贵州仅1.69元/吨;1990年,全国调增至8元/吨时,贵州仅7.40元/吨。30年来,贵州煤炭产品平均售价以3.43%幅度递增,低于全国煤炭售价平均提价幅度和原煤成本上升幅度,煤炭企业越亏越多。1995—2005的10年,煤炭资源税没有任何调整;直到2005年才将煤炭出厂价统一调增至2.5元/吨。从2006-2010年征收资源税75237万元,仅占全市税收的10.82%;煤炭行业税费收入190324万元,仅占全市总税收1049146万元的18.14%。

资料来源:根据2008-2014年中国、贵州及六盘水统计年鉴综合计算而得

2014年,全市农民可支配收入6791元。工资性收入与家庭经营净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83.61%,而社会救助和补贴159元、惠农补贴50元比上年增长-37.5%,政策性生活补贴仅56元。可见,财政税收有限、专项补贴较少、转移支付过低折射出开发式扶贫诸多问题尚未解决,资源开发并未实现脱贫致富。

三、精准扶贫下实施反贫战略调整与贫困治理转型

当下中国,贫困农民已不可能通过自身努力改变贫困,反贫战略调整与贫困治理转型,对农民“还权赋能”增强发展能力实施精准扶贫当是长久之策而不是权宜之计。因此,可采取以下策略应对:

1、脱贫转向贫困治理

开发式扶贫中工程性减贫负效应突显,而过于注重资源开发忽视利益补偿与农民被严重工业化。同等的发展机会,富人、能人以及村官等强势群体容易把握,弱势的农民很难从中受益存在被挤出的问题。单纯依靠政府为主体的行政管制和主导型扶贫开发可能并不足够,甚至在某些条件下会适得其反。需要积极转变思路和创新思维实现由脱贫向治理贫困转化,从管制型国家转变为治理型国家。

第一、治理理念上,政府主导下扶贫工作注重管理,强调主客体之分,即政府主导穷人被主导;而“治理”消除主体与客体的区分,强调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和协同治理。第二、治理主体上,从民间慈善帮扶转为政府救助,强化政府、企业、民间组织和贫困群体一道共同参与。第三、治理方式上,由救助式、开发式扶贫转向参与式、开放式扶贫转化。在开放式扶贫中注重贫困者的能力获得,由被动反贫困走向主动反贫困。第四、治理目标上,由强调改善穷人的经济条件到贫困者发展能力提升,以及可行能力获得并消除社会排斥。

2、反贫困的战略调整

很长一段时间,鉴于扶贫工作不容易出政绩,导致部分人的积极性不高,部分扶贫资金与项目安排缺乏有效监管,富民项目被搁置、扶贫对象瞄准错位、扶贫资金被挪用抑或被截留的诡异。深度扶贫中,由开发式扶贫向开放式扶贫转变,需强化政策落实和责任追究,通过一系列的政策、资金和项目施行改变传统的扶贫模式。

创新扶贫机制体制,注重制度落地生根可采取以下策略规避政策减贫“水落船低”现象发生。第一,强化政府服务与经营政策的能力提升。给予地方政府足够的发展权、处理权和裁量权。深化扶贫开发的机制体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延长生态产业链促进产业生态健康发展。第二、强化贫困者的可行能力获得。扶贫从数量到质量、由速度到效益、由规模到品牌的提质增效转型发展,亟需增强贫困者反贫能力提升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建立生态产业链与产业生态链,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化互动发展。第三、强化反贫制度化、法制化进程。确保扶贫政策稳定性和延续性,规避人事更迭“人亡政息”现象发生。

2、贫困治理转型

脱贫攻坚阶段,贫困特征、类型和性质正发生“历史性转变”。由绝对贫困向相对贫困转化,由各部门、行业分散帮扶转向集中帮扶,由“输血式”扶贫转向“造血式”扶贫,由政府主导扶贫转向政府、社会以及产业协同推进。因此,亟需从三方面实施反贫战略调整,强化贫困治理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转型。

第一、从外部性政策规划向机制体制建设转化。针对矿区贫困、阶层贫困和制度贫困强化反贫制度供给,通过政府与市场“两只手”共轭协整,确保穷人的基本利益不受损。第二、从政策供给向制度创新转化。强化扶贫制度性转型,政策供给务必做到“六个”精准。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对症下药精准、产业扶贫精准、靶向瞄准精准,真正治穷病、拔穷根啃掉“硬骨头”。第三、由开发式扶贫向开放式扶贫转变。注重政府、市场、物资、技术以及居民参与,以开发带开放、以开放促开发,在开放与扶贫辩证统一中发挥社会、产业和政府的多元组合力量进行贫困治理。

四、结语

农村贫困作为一个成长发育型的现实问题,扶贫攻坚亟需国家及时做出反贫战略调整促进贫困治理转型。减贫既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国家治理及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应有之义。积极响应国家扶贫开发顶层设计,扎实推进精准扶贫与贫困治理实践。吃透文件精神大胆创新,可从从宏观审视贫困规律与演化逻辑,再从微观层面展开政策聚类、问题识别等综合性研究,创新扶贫机制体制的理论与实践,期待着学界、政界以及社会各界与百姓一道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王世银.西部大开发新选择:从政策倾斜到战略性产业结构布局[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王朝明.社会资本视角下政府反贫困政策绩效管理研究:基于典型社区与村庄的调查数据[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

[3]范铂乃,龙海波,王光华著.西部大开发政策绩效评估与调整策略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4]张可云.区域经济政策[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5]张瑞才.区域扶贫中的观念更新和政策创新[N].光明日报,2015-9-30.

[6]李浩荣.资源型矿区建设与城镇化发展研究[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3(12).

[7]六盘水市地方志编撰委员会编.六盘水市志·煤炭工业志[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9.

区域治理视角下的精准扶贫政策 篇8

关键词:精准扶贫;区域治理;武陵山区;贫困地区

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宏伟蓝图,国家在贫困治理上进行了战略性调整:划设14个连片特困地区作为扶贫攻坚主战场,构建“三位一体”扶贫开发治理体系,推动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大扶贫开发格局,实施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和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

一、精准扶贫的涵义

“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最早是在2013年11月,习近平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作出了 “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 ”的重要指示。2014年1月,中办详细规制了精准扶贫工作模式的顶层设计,推动了“精准扶贫”思想落地。2014年3月,习近平参加两会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实施精准扶贫,瞄准扶贫对象,进行重点施策。进一步阐释了精准扶贫理念。综合多方观点,本文认为:精准扶贫就是一种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地方区域要优化整合扶贫资源,实行精准扶贫,确保扶贫到村到户。推进精准扶贫,加大帮扶力度,目的就是要实现共同富裕,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二、武陵山区现阶段精准扶贫的工作重点和实施困境

武陵山片区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于一体,是跨省交界面大、少数民族聚集多、贫困人口分布广的连片特困地区,也是重要的跨省经济协作区。笔者身为武陵山片区所辖的湖南湘西人,通过多地实践调查访谈,试图对武陵山片区精准扶贫两年多工作的探索和实践情势进行分析。

(一)武陵山区精准扶贫的工作重点

1、精确识别。精准扶贫的前提和基础是贫困人口的精确识别。只有将“真贫”识别出来,才能根据其家庭实际和致贫原因采取针对性的帮扶措施,这是一项极为关键和非常复杂的工作。总的原则是“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开展到村到户的贫困状况调查和建档立卡工作,包括群众评议、入户调查、公示公告、抽查检验、信息录入等内容。

2、精确帮扶。精准扶贫的工作重心和关键是将扶贫措施落实到位,让被帮扶对象真正实现减贫、脱贫,做到“真扶贫”。现阶段,各级政府在精准扶贫中都非常注重联动帮扶的开展,积极吸纳企业行业机构、银行金融机构、民间社会组织等参与到扶贫工作中,力争通过容纳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的“大扶贫”格局,为贫困地区受帮扶群体注入充足的脱贫动力源泉。其中典型做法有湖北省恩施州“四个一”结对工程,湖南省湘西州在“互联网+”时代下进行“十项工程”推进精准扶贫。

3、精确管理。这是推进精准扶贫的保证。一是农户信息管理。要建立起贫困户的信息网络系统,将扶贫对象的基本资料、动态情况录入到系统,实施动态管理。对贫困农户实行一户一本台账、一个脱贫计划、一套帮扶措施,确保扶到最需要扶持的群众、扶到群众最需要扶持的地方。二是阳光操作管理。按照国家《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对扶贫资金建立完善严格的管理制度,建立扶贫资金信息披露制度以及扶贫对象、扶贫项目公告公示公开制度,将筛选确立扶貧对象的全过程公开,避免暗箱操作导致的应扶未扶,保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在阳光下进行。

(二)武陵山区精准扶贫实施中存在的困境

武陵山片区被定为“先行区”,率先开展试点。根据中央的安排和部署,国家民委成为武陵山片区试点工作联系单位。片区各地的扶贫攻坚探索出一条“精准扶贫”之路,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在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和精准管理等方面,仍然存在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难题。

1、贫困规模不精准。当前贫困人口规模确定,有的不是基于实际情况和科学标准识别出来的,而是上级扶贫部门自上而下分配指标,各地获得的贫困村和贫困户指标未必与实际的贫困人口规模一致。因此而导致村民之间为获得指标而产生矛盾甚至冲突。

2、贫困区域不精准。2013年正式启动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在实际执行中“为连片而连片”,许多不连片“插花式”的贫困群体被排斥在扶贫之外。

3、贫困户识别不精准。一方面有的工作人员违纪违规,优亲厚友造成识别不精准;另一方面有的工作失误造成对贫困户识别不精准。乡、村贫困人口规模由于缺乏统计局抽样调查获得的人均纯收入等数据支撑,分配到村的贫困户指标与村庄实际贫困户数可能不一定完全一致。这就会出现在一定区域内贫困农户被排斥在精准识别之外。

三、对推进武陵山片区精准扶贫的建议

(一)完善制度,保障精准扶贫。完善社会扶贫制度,动员企业家、慈善家、社会组织参与扶贫。同时,通过及时更新和不断完善扶贫信息网、建立社会力量参与精准帮扶信息平台等措施,实现社会力量参与精准帮扶的规范化。

(二)优化机制,协调精准扶贫。采取自下而上的贫困群体识别机制,对集中连片区外的贫困群体一视同仁;引进第三方社会服务,建立精准识别过失追究机制,确保精准识别和精准帮扶公开透明公正;建立扶贫开发资金按财政增长比例逐年增加机制。

(三)提升品牌,深化精准扶贫。化解小额信贷扶贫风险,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地方财政资金作为扶贫贷款风险担保金,协调金融机构发放扶贫贷款;统筹易地扶贫搬迁和农村危房改造工程,促进“千村联动”;深入推进雨露计划,帮助贫困农民提高自我发展能力。

(四)扶持产业,带动精准扶贫。促进产业扶持由“普惠政策”向“差异化扶持政策”转型;精准选择产业,免除资金配套,所有产业扶贫项目不能只有生产发展规划,必须强调市场,确保项目有扶贫增收效益。

(五)优化服务,支撑精准扶贫。推进乡村公路、农田水利及安全饮水、电力保障、危房改造、公共文化、农村社保等公共服务保障工程;通过网站、微信等新媒体发布扶贫信息;组织社会扶贫论坛,营造研究扶贫理论、政策、战略、经验的环境;加大各类典型、案例、事例的宣传和推广。

四、结语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腾飞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扶贫开发工作依然面临十分艰巨而繁重的任务,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对党和国家的扶贫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精准扶贫正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方略中对新时期扶贫工作新挑战与新要求的积极应对和正确指引。扶贫工作的重要意义在于帮助贫困地区人民早日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者单位:南京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在武陵山片区率先开展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2011年11月29日

[2]汪三贵.中国的农村扶贫:回顾与展望[J].农业展望.2007(01)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著.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新进展[M]. 人民出版社,2011

上一篇:请叫我青春下一篇:新郎婚礼答谢致辞简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