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伤蝴蝶的作文

2024-04-18

悲伤蝴蝶的作文(通用15篇)

悲伤蝴蝶的作文 篇1

天地之间,独有我这个小小身影在悲伤中死去,带着前世留下的痛苦和无奈,悲伤地度过每时每刻。

我是一只蝴蝶,我独自飞在荒山中,我孤独而没有依靠,我的眼睛空洞地看着眼前的事物,我拥有灰色的翅膀,有着近似黑夜的眼神,谁见了我都会说:“你看见她的`眼神了吗?我能从她的眼神中感到她的寂寞、她的无助、她的仇恨还有她的坚强。”我用力拍着灰色的翅膀,艰难地向山顶飞去,我看见了死去的爷爷嘲弄的眼神,我讨厌那种眼神,它对于我来说是一种诅咒。

悲伤蝴蝶的作文 篇2

尽管年幼,她遍尝人间至苦:父亲的离世让一家人堕入贫苦无依的深渊,重疾夺去母亲的生命又再次显露出生活的残酷。童年里,贫苦、孤独、重疾的阴影挥之不去。这就是孤儿的命运,但对我而言,却并不陌生。

我是中国儿童保险专项基金的一名志愿者,通过“孤儿保障大行动”为全国孤儿送去重大疾病公益保险是我们的使命。基金成立之初,最早覆盖的就是四川孤儿。“孤儿”、“四川”,孩子遭遇中的两个关键词瞬间抓住了我的心:“柳彝”在不在我们的承保名单中?眼下四川孤儿新一年的公益保险核保工作已近尾声,九月开学季,我们是否守护了这个与悲伤命运不断抗争的女孩?

时间紧迫,我第一时间查询基金的后台数据。然而这座蕴藏着数十万孤儿详实、保密信息的宝库却没有给我期待的答案。我没有找到“柳彝”的信息。

必须立即与当地民政核实孩子的情况。此刻,一根细细的电话线将孩子与我紧紧相连。在等待民政回复时,那些我们帮助过的大凉山孩子的面容在我脑海里不断涌现:因为饮食及营养不良而备受肝病折磨的小乃都、和爷爷相依为命急盼恢复健康的小曲别……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曾有一个悲伤的故事,而一张张小小的爱心保险卡,托起的不仅是战胜重疾的希望,更是勇敢重生的力量。我心想,即使“柳彝”因种种原因目前尚未在我们的承保名单内,也要用爱为这个悲伤的孩子额外送上生活的暖意。

电话再一次接通时,民政确认“柳彝”是孩子的化名,她的真名叫木苦依伍木,她和她的四名兄妹均在“孤儿保障大行动”的覆盖范围内。我在承保名单中找到了这五个名字,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金秋九月,和木苦依伍木一同再次获得大病公益保险的还有四川和广东的七万多名孤儿,每一份关爱都承载着对孩子的祝福,虽然不能化解孩子失去父母的悲伤,但至少给了孩子健康成长的保障。

在大凉山,每一年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支教年轻人远赴穷乡僻壤教孩子读书认字,还有众多的公益机构和志愿者致力于帮扶当地生活贫困的人。当然,也有我们,持续汇聚百万捐赠人的善意,织就一张大爱保护网,守护着那里的孤儿远离大病的威胁。

人生总有起伏,命运无疑给了木苦依伍木更严酷的挑战。但至少,她们五兄妹都拥有善意的关照和大爱的保障,她将远离发生在她母亲身上的悲剧。

初始的悲伤作文 篇3

安房直子的童话很难叙述――你能完整地叙述一个故事,可你又怎样来叙述故事所达到的那种意境呢?

《狐狸的窗户》是我最初读过的,最负盛名的一篇。它让我产生一种无法言喻的感动,发自我内心的深处,让我久久不能忘怀。桔梗染过的蓝色的手指搭成的那扇窗户,成了真实与虚幻之间的一条通道,往昔的那些幸福日子虽然再也不能重现了,但是,那扇可爱的窗户,却帮猎人找回了那些曾经拥有过的善良和纯真。我想,在猎人交出那支**给小狐狸的那一瞬间,猎人那颗原本坚硬的心,也应该是如水晶一般清澈,如羽毛一般柔软吧……

安房直子的童话故事中没有美丽的公主、没有英俊的王子,没有华丽的舞会,也没有可以战胜邪恶的、无往不胜的爱情。只是常常出现各种动物精灵,它们是大自然的化身,只有善良、心境清明的人才能见到它们、与它们交往。

读直子的作品时,总会使人感到,也许在这个世界之外还有另一个世界在那儿,只要存在过的一切从来都不会消失,一切都会被记录在案:我们的生活、记忆、怀念、思念……四根桔梗花染过的蓝色手指搭成的窗户,便是生与死的通道。当阴阳永隔,是否再没有道路可以抵达彼此,可以慰藉我们的心灵?安房直子忧伤而美丽的微笑着,说:“不,不是这样。死并不能带走什么,尤其不能带走怀念,只要有怀念,生者和死者就从来没有真正分开过。”

和死去的生命永不分离的最好方法就是找到一种寄托哀思的方式。我又忽然想起了在天堂的外公,想起了他慈祥的笑容,但和以前不同的是,我不在悲伤外公的离去,反而感到他就在我的身边,无时无刻,只要我想念他了,他就守侯在我身边。

悲伤的泪水作文 篇4

流不出泪水的悲伤!让我恐惧!

多少次我忍着胸口的泪水!只是为了告诉我自己我不在乎!

多少次压抑内心汹涌的悲伤!只是为了告诉我自己不是不可以!而是不应

该!

真正在悲伤的时候!我不会有耐心写日志!

真正写的时候!我不敢再去这样悲伤!

巴尔蒙特说:为了看看阳光,我来到世上。我想:我是爱自己生命爱到绝望的弱家。本不应该有那样多的悲伤,更何况是让人恐惧的流不出泪水的悲伤。

我本应保持一种和生活相爱的感觉,让悲伤只在我的心中保持一个小小的角落!不再充刺我的周围!

可是如此决绝的对待悲伤,我真的很惨忍,必境悲伤每天都有陪伴着我!但我不对悲伤决绝,那就是对自己的惨忍!

树的悲伤作文 篇5

每一天,都会有一棵树会倒,我的朋友也一一倒下, 鸟儿、花、草、小动物也不见……我真的很无奈和不开心,也受了许多折磨,上帝为什么要这样对我?夏天时,我不但要撑伞,也让我很痛苦,我实在不懂,为何动物们不留下来呢?好想离开这片森林!可是,一转眼,秋天过了,寒冷的冬天来了!大地铺上一层层白雪,冬天冷的不得了,只剩我孤伶伶的一个人,我不带任何期待,只希望我能度过它。

我好想留住小松鼠,我想给它松果;我想留下小鸟,让我听听它的声音;我也想留住那些需要我的人,可是现在我要走了。

悲伤蝴蝶的作文 篇6

新材料作文的命题者先提供一段文字,或者图表等形式,在图文材料中一般隐含某种寓意,要求考生根据所提供的材料,自己选择不同的审题角度,把握内涵,确定中心,不再由命题者“定标题”来规定相关的审题角度或进行含义的明示。

一、审题立意

1立意的多向性

2013年江苏高考作文题“探险者与蝴蝶”材料和要求如下:

几位朋友说起这样一段探险经历:他们无意中来到一个人迹罕至的山洞。因对洞中环境不清楚,便点燃了几支蜡烛靠在石壁上。在进入洞穴后不久,他们发现了许多色彩斑斓的大蝴蝶安静地附在洞壁上栖息,他们屏住呼吸,放轻脚步,唯恐惊扰了这群美丽的精灵。数日后再来,他们发现这群蝴蝶早已不在原处,而是远远地退到了更深的洞穴。他们恍然大悟,也许那里环境更适合吧,小小的蜡烛竟然会带来这么大的影响。

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题目自拟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⑤不少于800字

假设在往年的话题作文阶段,很显然,最后一句“小小的蜡烛竟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作为提示语,暗示学生在审题立意中应作为关键句,可以由此把握住材料中的主要写作对象和含义,具有导向性。但是,这则材料作文则不同,“②角度自选”要求考生不能仅仅抓住材料中某一个或几个关键词或某一句话来立意,而应该抓住材料的不同对象,也就是不同的“角度”以及“核心语义”来审题立意。

在“新材料”作文中,材料中不同的对象都可以作为审题立意的角度,比如这次作文出现的对象有:探险者、蝴蝶和蜡烛。可以把握每一个对象中蕴含的不同深意。

首先,从蜡烛的角度分析。当时探险者因为要深入山洞探险,所以点燃蜡烛,本没有想到会打扰或者破坏蝴蝶的生存环境,但是,他们的无意之举,确实在客观上,改变了山洞里的温度和湿度,而对此非常敏感和对生存环境要求较高的蝴蝶,只好退回到更深处的山洞石壁。微弱的改变竟然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结合原材料最后一句提示语,可以确定立意:“小”与“大”。“小”可以包括:“细节”、“小事”、社会中的“小人物”,但是应该和他们所产生的不可估量的大影响联系在一起分析,如果仅仅单纯地分析某一方面,则偏题。进行关系型话题的辩证思考,可以写出思维品质较高的考场作文,这也是本次作文的主要立意。

其次,从探险者的角度分析。当他们进入山洞之后,看到有很多美丽的蝴蝶在山洞的石壁上休息,探险者并没有因为蝴蝶的漂亮和对它们的喜爱,就去捕捉它们,反而是选择了不打扰蝴蝶,悄悄地离去,这样的行为背后,虽然已经在不经意间破坏了蝴蝶的生存环境——蜡烛使山洞的气温和湿度发生了变化,但是应该不难发现其中的主要原因和体现出来的探险者的思想:保护自然,与自然和平相处。

再次,从蝴蝶的角度分析,蝴蝶在面临突然来临的生存威胁时,并没有选择“适者生存”,学会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的变化,而是退回到更深处的山洞石壁内,从积极的角度立意的话,可以隐喻象征人生的哲理——某种处世的哲学——静美、在浮躁的社会中追寻心灵的家园、坚守等。如果有这样深刻的立意,就可以从很多较浅显,同时人云亦云,缺乏新意的立意中脱颖而出,体现出思维的深度和高度。

以上的立意角度是笔者对《评卷手册》上明确提供的关键词“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平衡”、“和谐”、“小与大”、“关系”、“影响”的解读。实际阅卷过程中,考生如果能够紧密结合原材料,不离开原材料的主要内容以及含义范围,说得有道理,能够自圆其说,都不算审题失误。

有一位考生对原材料中的“蝴蝶”产生疑问:“一群色彩斑斓的蝴蝶”会生活在山洞里吗?南京林业大学森林保护系蝴蝶研究专家钱范俊教授说:“一般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山洞,至少在中国基本没发现过。”蜡烛会让它们退避三舍?这不是蝴蝶是蛾子吧!飞蛾扑火自古有之。这种“生物式质疑”,以新颖的角度、丰富的科学知识、严谨的思维分析,博得了阅卷专家的高度评价和赞许。

材料作文最为忌讳的是材料立意的晦涩或单一。所以很多考生虽然抓住了最后一句话,审题准确,却成绩平平。审题立意应该是作文教学中需要关注的一大变化,应该思考:如何让学生的作文“准而求新”。

2立意的所指和能指

审题的丰富性,是否就意味着在审题方面可以不做过多的要求呢?非也。材料作文首先要读懂材料,材料既是写作的依据,又是写作的范畴。它既具有指导性,又具有限制性。因此,只有在读懂材料,理清材料所指的基础上才能够进行写作。《评卷手册》上有这样一段话:

提供给考生的材料,总是多义的。单义的材料,十分罕见。这就给“阅读材料”“根据要求作文”的“材料作文”,提供了“角度自选”、“立意自定”的多种可行性。由于任何语言材料的存在,都有语境义和聚焦性,故考生在“自选”和“自定”时不能越出材料能指、所指的“固有范围”,不能任意发挥、无边无际。

“立意自定”并不意味着随意“立意”,“角度自选”也并不表示没有“角度”,脱离材料。

3审题立意的赋分和样卷分析

拿到一份考生作文试卷,阅卷者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归类”,也就是《评卷手册》上面提供的《评分表解》三大类、六小类,按照“审题”分为三大类,分别是:切题(56分~70分)、基本切题(42分~55分)、不切题(0分~42分)。按照“立意”分为六大类,分别是:一类卷独到深刻(63分~70分)、二类卷准确正确(56分~62分)、三类卷基本正确(49分~55分)、四类卷略有牵强(48分~42分)、五类卷牵强贴标签(41分~28分)、六类卷不正确(27分~0分)。

如何将46万考生的作文进行归类呢?如果作文没有偏题,切题了,首先赋分42分以上。比如一篇扩写原材料的作文:“探险者”去洞里追赶“大蝴蝶”,一直追到山洞的深处,还不肯罢休。这时候,从山洞深处突然飞出一只特别大的蝴蝶,被作者称为“蝴蝶王”,“蝴蝶王”从嘴里喷出火来,终于把“探险者”赶出了山洞,这种低幼化,明显受到网络游戏影响的文章,最终因为切题而得到42分。

另一则案例,可以看一下《评卷手册》提供的样卷14,题目叫《心田花开》,开篇这样写道:

林清玄的百合花开了。猛抬头,我心田里的姜花也开了。——题记

我的书桌旁有两盆植物,一盆是姜花,另一盆也是姜花,姜花如花,但它不会开花。

主体部分采用了双线交织的手法,以姜花会开花比喻梦想能实现,抒发考前30天的内心情感,故题为《心田花开》,从原来以为姜花不会开花,到后来“忽然看到姜花冒出花朵,淡黄淡黄的,小如花”,让该考生“突然明白:梦想总是遥不可及,不应该放弃。我定会如姜花一样,用自己小小的力量,完成自己不平凡的人生,让心间开出一朵骄傲之花”,写“小小姜花”对自己高考时心情的影响,对人生的激励作用,文辞优美,情感细腻,但“文章无视试卷所提供的材料,没有能从材料的内容中引出自己的观点,感悟,而是另起炉灶,自成话题,表达人不该放弃梦想的主旨。有宿构的印记。”(王涛)该文判为六类卷,20分。

第三则案例,可以看一下《评卷手册》提供的样卷1,题目叫《熄灭蜡烛,莫惊扰美》,文章是这样写的:

世界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要说:世间发现美的眼睛已经太多了,还缺少保护美的心灵。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爱美”绝不等同于“拥有美”——甚至,“观赏”与“欣赏”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用目,后者用心。心可以抵达目与足不能企及的远方。……

在寻找美的过程中,我们的无心之失可能造成对美的惊扰,进而使美畏缩、退避,我们要熄灭的,又岂止石壁上的烛火?对美的占有欲,以“美”之名追名逐利之心,面对宁静之美时太过波澜的心境……都会构成对美更大的威胁。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吹灭石壁上的烛火只需一口气;面对被惊扰的美,退步抽身则需要道德感和责任感,更需要悔过的勇气和决心。愿你我熄灭心中躁动的烛火,莫将美惊扰。

这篇文章的立意可谓别致、独到、深刻:罗丹的名言“世界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几乎尽人皆知,而作者偏要唱反调——世间发现美的眼睛已经太多了,还缺少保护美的眼睛,更缺少的是一颗不去追名逐利的宁静的心。可以说这样的立意与成千上万的考生“小与大”的指向性审题有明显的新颖、独到、深刻之处,使阅卷教师眼前一亮,最后得分68分。

可见,在阅卷过程中,审题立意这一关并没有受材料的指向性关键语影响,并没有因为文章写的是“小与大”就在分值上有所倾斜。只要是不脱离材料内容或含义范围的立意,都是允许的,而且现在鼓励能有思想火花,有个性解读的审题立意。

二、改变的启示

“新材料作文”与以往“话题作文”、“命题作文”相比,优势较为明显。

首先,不再由命题者提供写作的对象来限定写作的范围,或者由所提供的材料指向性明显的语句,引导学生单一地理解把握原材料。它打破了故有的思维限制,扩大了写作对象的范围和思考问题的角度,让考生紧密联系材料,体现审题的准确度,同时又不限制考生的思维,让他们尽可能地驰骋思维,体现出思维的缜密性、发散性和创新性,“新材料”作文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同时,命题形式上的灵活性以及思维角度的丰富性,需要学生自己决定写作的角度和思考材料中的深刻内涵,这就避免了“命题作文”、“话题作文”等直接可以套用作文现象的出现,可以说“新材料”作文功不可没。

这样的改变对高考作文的改革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何永康教授说这种题型在近几年将保持相对稳定,如果不出意外,下一年度应该依然是新材料作文。

三、补充提示

在审题立意不偏的情况下,怎样才能得到远远高于平均分的高分呢?议论文关键还是加强理论分析能力、逻辑思辨性、对素材层层解剖的深刻性,以及平时素材的广泛积累。记叙文关键是写人叙事能力的培养,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语文素养”的体现。

当然,高三学生学习任务重,时间紧,对语文不够重视等问题依然存在。“语文素养”的培养看似很空,但实际上,教师在每一次的作文训练和平时的阅读教学中,甚至在每一张模拟试卷的现代文阅读中,都应该有意识地教会学生写好规范、优秀的议论文和记叙文的一些方法和技巧。比如:议论文关键需要加强思维的训练,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一篇高分的议论文,应该体现思维的质量,至少有一处正反对比的辩证思维,文章整体应该呈现出“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的层层递进关系。

但依然有考生的作文是平面式的结构,举两到三个例子,一个开头,一个结尾,文章就结束了。有的作文还是使用分论点式的并列结构,甚至所举例子和观点没有任何关系,有的干脆没有论据,连议论文的“三要素”都不能保证。有的考生简单分析问题之后,就开始记叙自己的生活经历,文体既不是议论文又不是记叙文,或者仅在开头和结尾强行贴一下标签。学生思维混乱和低幼化的问题,在现行以议论文为主要文体的高考作文中,暴露得非常明显,这也是我们在平时作文教学与训练中应该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同时,记叙文由于避开了理性思维的高要求,所以问题明显较少,但是依然有很多学生不会写记叙文。具体表现在:象议论文一样分析所举的若干例子,同时加入个人的情感故事,文体不明;故事的主旨和材料没有“神似”,好像在说和材料没有任何关系的另一件事,只在结尾点一下主旨;故事全部是记叙,没有任何描写,情节平淡,表达能力差,甚至胡编乱造,不是这里发生车祸就是那里死人,更不要说有构思,有细节,有文采,故事真实,富有生活气息,手法以小见大,小切口,大主题等要求了。

联系前三年的作文题目,2010年“绿色生活”体现了一种生活理念,2011年“拒绝平庸”体现了一种人格修养,2012年“忧与爱”则体现了一种人文情怀。这些题目都涉及人生、社会的话题,都引导考生热爱生活,关注现实,都有一定的文化内涵。这给广大师生一个启示:作文决不能脱离社会生活。平时的观察、积累、思考比单纯的写作方法更重要。作文最终考查的是认识水平。

悲伤的快乐作文 篇7

夏天,喜鹊和白兔她们都很热,就在小溪妹妹里的水喝了几口,就到榕树爷爷那乘凉去了。榕树爷爷说:“孩子们,你们能合唱给爷爷听么?”白兔和喜鹊异口同声地说:“好呀!爷爷!”榕树爷爷听了高兴极了。接着喜鹊和白兔合唱起来了。唱着唱着,喜鹊扣扣喉咙干了,去小溪妹妹那喝了些水,又唱起了歌。

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了,一个月一个月过去了,冬天来临了,喜鹊扣扣要去南方过冬去了,白兔扭扭生来皮毛就厚,所以可以陪着小溪妹妹和榕树爷爷了。白兔一个星期过了就给榕树爷爷浇水,而小溪妹妹就可以每个星期为榕树爷爷服务了。

春天快要来了,白兔、榕树爷爷和小溪妹妹都能盼着喜鹊的到来。第二天时,白兔要去不远处的森林里采些美丽的蘑菇给榕树爷爷装饰。白兔走的没多久,可伐木工人开着车来,要把榕树爷爷砍掉,变成木柴,小溪妹妹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榕树爷爷被砍伐了。白兔去采蘑菇几分钟,蹦蹦跳跳的走来,回来后就发现了榕树爷爷不见了,就问:“小溪妹妹,你知道榕树爷爷怎么了吗?”小溪妹妹回答道:“榕树爷爷他……他……他被伐木工人,砍走啦!”白兔大惊失色,瞬间那高兴的表情突然成了伤心。这时候喜鹊也从南方飞回来了,他见了榕树爷爷不见了,只留下了树桩,便知道了榕树爷爷被伐木工人砍伐了。她就和白兔一起去找榕树爷爷,就告别了小溪妹妹。

她们来到了第一家伐木工厂,正好看见了榕树爷爷被搬进工厂里,正要变成木柴了。白兔都在责备自己没有照顾好榕树爷爷,喜鹊也在责备自己不能早点来到这里,她们难过极了!就大声的喊:“榕树爷爷!我们一定会让那里的树桩长成参天大树的!”天上的老天爷听了这话很感动,就让那里的树桩能长成参天大树。

妈妈的悲伤作文 篇8

叮呤呤,电话铃声响起来,电话里传来妈妈的.声音“蓉蓉,待会2点半要到拉丁舞学校集训,不要忘记!”我这才想起来下午还有舞蹈集训,现在已经是12点30分了,还有那么多作业要做,啊,得快点做了!我赶紧放下课外书,开始潦草地做作业,可是,我越是急,越是做不出来,急得我直冒汗。还有一些没有完成,我抬头看看时钟,该出发了,我赶紧去集训。

集训结束的时候,妈妈来接我,问我作业做完了没有,我说做完了。可是晚上妈妈检查我的作业,发现我还没有做完,她伤心极了,她狠狠批评了我,又气愤又伤心地说:“读书是自己的事,你撒谎就是欺骗自己。现在的`生活都是靠父母劳动创造的,等你长大了就得靠自己了,没有本领什么也干不好。”妈妈还给我讲了很多学习的道理,我看见她眼中闪着泪光。

悲伤是有益的 篇9

近年来,一个生产快乐的产业迅速兴起,众多教人们如何获得快乐的作品和医治悲伤的新药如雨后春笋般涌入市场。在这样的背景下,似乎我们每个人都能很容易获得快乐;实际上,让自己快乐开始成为我们的义务,而悲伤则成为应当尽量消除和避免的。但快乐不一定就是越多越好。心理学家从96个国家抽查了118519个人,他们考察了不同程度的主观幸福感与收入、教育、政治参与、志愿的社会实践以及人际关系的相关性,他们还分析了不同程度的快乐与各种成就的相关性。根据这次调查,心理学家得出结论,一旦人们达到了适度的快乐,对更高程度快乐的追求反而会变得有害。

如果设置一个指示快乐程度的刻度表,从1到10是不同程度的快乐,10分代表着极度的快乐,那么根据这次调查,得8分的人要比得9分和10分的人更成功,他们接受更高的教育、获得更高的事业成就和收入。这也许反映了一个事实:那些有点儿不满足的人往往被激励着去改善他们自己的命运(比如接受更高的教育和寻求更富挑战性的工作)和他们所属社群的现状(比如更多地参与社会实践)。与之相反,那些感到快乐的人则没有什么紧迫感。如果你对你的生活和世界上发生的事很满意,你就不太会被激励着去改变现状。所以,当人们告诉我们应当变得更快乐的时候,我们要保持警觉。

我们不必刻意地追求那种极乐的心理状态,因为消极情绪的产生总是有原因的。比如,害怕就意味着我们身处危险之中。同样地,悲伤也是我们的自然天性。猿、狗和大象都能表现出悲伤,这是动物向同类发出的一种求助信号。研究发现,那些濒死的晚期病人反而感到快乐和满足。这些都验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福楼拜曾说过,要想获得持久的快乐,人就必须变得愚蠢。悲伤并不是一件坏事。伊利诺伊大学的心理学家艾德·迪纳尔指出,当人处于一种消极情绪时,他会更善于分析,他的思考会更具有批判性、更富有创造力。我们有时需要用悲伤来指引我们的思考。

亚伯拉罕·林肯没有被他的接近于抑郁症的负面情绪所阻挠;贝多芬晚期的作品是在一种忧郁的心理状态下完成的;作为史努比的创作者,查尔斯·舒尔茨总是心情忧郁;伍迪·艾伦在他的电影中表达了一种抑郁的存在主义思考;帕蒂·史密斯和菲奥娜·艾波也在他们的音乐中注入了同样的因素。这些永不安定的灵魂,怀着对现实的不满,在艺术或政治实践中得到了升华。

悲伤的我作文 篇10

山东省东营广饶县第一实验小学五年级五班陈钰7月19日星期一阴

早就听说五年级的学生怎么怎么累,早就听说五年级的老师怎么怎么严,也早就听说五年级的生活怎么怎么苦,今天,我终于要走进这个分数与

早早就起了床,五年级的

走进校门,我望望一个个忙忙碌碌的老师,跑跑跳跳的小学生,心里生出一种莫名其妙的惆怅感。这些小弟弟,小

连做几个深呼吸,心情好了一点,我趁着还算镇定,快步跑到五年级的楼前面,定晴细看:啊!还好还好,这里的楼不是用书垒起来的,吓死我了!但还有一关:老师严不严?我的心又压上了一块大石头,我马上采取措施:先做深呼吸,再伸伸懒腰,然后大喘一口气,“呼――”好轻松!冲啊!!!!

飞上楼梯,战战兢兢地推开教室的门,

小学生作文大全

刚想大大方方的叫一声:“早上好!”可我连半个“早”字也没说出口,一位老师威严的立在了我面前。我差一点要喊一声:“天啊!”那位老师是个女的,一脸严肃,学校发的校服把她打扮的正正经经的,很有一股“严师风范”。我用眼角瞥瞥周围的同学:平日一打扫卫生就爱“大闹天宫”的同学规规矩距的打扫着教室,拖地的拖地,倒水的倒水,一脸的不敢怠慢。我望望这个虎着脸的老师,心里真不知道她是怎样把我们班这些“调皮分子”搞的“转邪归正”的。她一定是采取了什么“暴力措施”!我的心砰砰的跳着,大气不敢出,心想:万一得罪了这位老师,后果可……我马上低下头,抛出一句蚊子也听不见的“老师好”行动敏捷地钻进教室,迅速“逃之夭夭”。我的心不停的颤动着,一种直觉告诉我:天啊,以后绝对没有好日子过了!我刚喘上一口气来,一句话炸雷似的落在我耳边:“没事的马上去打扫卫生!”是那位老师的高嗓门在响,我生怕再惹是生非,马上动作麻利地拿起笤帚,手脚不停的把纸屑赶进收子里,投入到热火朝天的劳动中。

优美作文:悲伤的流动 篇11

总有一缕悲伤属于你。不知从哪一天开始的,总有一缕莫名的悲伤不时的向我袭来,让我措不及防。于是,眼泪不由地流了出来,“啪”,掉在干净的a4纸上,慢慢地扩散开去,半透明的,皱皱的纸。

悲伤,它来自何方,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它为了一个人,一个让我每时每刻都想念这的人,一个让我一直都担心的人,一个让我可以放下全世界的人。

当我们失去的东西又回到手中时,都会更加的去珍惜它,因为我们都不想失去同一东西两次。而命运却总是戏弄着我。让我失去后,又突然还给我,但在我还没握稳时,又突然拿走,让我再一次失去。它把我推进一个只有黑暗的空间内,这里没有禁锢,却比被禁锢更加难受。我在黑暗中惊慌地寻找,寻找我所失去的,也在寻找我所拥有的。

我曾做过这样的梦,梦中没有一个人,甚至连我也不存在,黑色的天空下,泛着幽蓝的光。一条河镶在地上,河的彼岸,一片殷红,那是花的颜色,这花只有花朵,没有叶子,而且分外妖娆。后来我才知道,梦中的河叫做忘川,彼岸的花就是彼岸花——曼珠沙华。

孩子的悲伤 篇12

“那你是只快乐的天鹅吗?”

“我想是的。”

一只被驯服、羽毛美丽、展翅高飞的快乐天鹅。

人们是拨开水面,贴近已隔阂的童年来为人师表。他不是,他就住在水里,他像个孩子般贴近孩子。

在学校,老师说发言要举手,说按照步骤画图解题,还说午餐时间不许说话,碗底要干净不浪费。“像个大人一样来生活吧!”老师说。言传身教,当他接下这个身份时,头发剪了,衣服也干净了,冷笑话少了。他变得慢条斯理,早睡早起,大声招呼。

但有时不小心露出“尾巴”,笑得像个孩子。小朋友早就知道,他是老师也是孩子。因此他们喜爱他,喜爱他在体育课时玩在一起的那番亲切,喜爱他逗趣讲述的模样,也喜爱他说话的亲和语气。多年来,他称自己是个坏孩子。作业没一天准时交,爱说话,爱作怪,罚写、挨打是家常便饭。

“欠的罚写直到换老师时都交不出来!”他说。小朋友哈哈大笑,尤其是调皮的。

其实他一点也不坏,心地善良得很。他知道小朋友的苦,所以更能体恤他们。平安地陪着他们度过这段童年,就是牵引他向前的方向。

像个孩子,他让家人担心,让恋人伤心。真实世界里,只是短期代课,无法顺利成为正职教师。成千上万个悲伤等待失业与转行的储备教师们,在这年轻岁月里彷徨无奈。

还是学生时,他可以做梦。幻想自己成为一个风度翩翩的大艺术家,幻想自己的作品能深深感动人。找寻工作时,发现这世界和想象得不太一样。当主管问他“对这份工作的展望”时,他回答“服务本身就是这份工作的展望”,听的人摸不着头绪。

他对于艺术的渴望,比起许多相关科系毕业的人们更强烈。但就连一个好好绘画的场所,挂上出租招牌后也将消失殆尽。

写履历、应征、代课,这不停的循环里,那些原有的伟大构想都抛诸脑后。他曾经自发性地想以服务社会为职业,他曾挣扎过是否该捐赠骨髓,也想过许多比我们更辛苦的国家人民,生活真的不容易。

当存款越来越少,日子一天天过去,他的善良也被焦虑掩盖了过去。做一个强壮的人,比做一个好人还要辛苦。

“老师,你下次再来好吗?”孩子对他说。

“为什么这么说?

“原先的老师,只会骂我们。我们导师还说,我们班就是骂也不听。”

他知道老师的辛苦,但他也清楚地感受到属于孩子的悲伤。那是什么样的悲伤呢?

对了,是自由。总耐不住性子,要说话,也无法乖乖写作业。老师拿自由制衡孩子们的表现,写好,做好,完成了再下课。

孩子们期待快快长大,这样就可以做很多事情,就可以自由了。一想到这里,他便悲伤得不得了。这么多年过去了,如今他终于长大,但还是有许多事情做不到,他还是不自由。

他感到悲伤,像个孩子。他仍是个孩子。

描写悲伤的秋景的作文 篇13

一入秋,我便如诗中的游子,跌如淡淡的忧伤。或许秋天太过浪漫与温馨,使我沉醉留恋。

叶落知秋。我于傍晚拾起一片绿叶,细细注视,恍恍惚惚窥见出岁月的留痕,又仿佛只是蜿蜒的叶脉。我企图看清时光的样子,却只能在时光中看清自己。

残叶,让我忧伤。因为它是你我最终的归宿。遂有杜甫高歌:“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更有“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千百年来述说着无尽的忧伤。

然不尽如此,也有人吟唱:“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道尽的是秋天的释然。抬起头,放眼远处,我思索道:尽管坐看沧海变桑田,物是人非,但秋天还是蒙着一层淡淡的忧伤。斗转星移,生活的苦难又磨蚀掉多少当年的豪情壮志?泪水冲淡了记忆,痛苦让我忘记时间在流逝。

莫名的忧伤包围了我。

怀着这份独属与于我的忧伤,彳亍在人生长途中。浩浩人生路,难道与我为伴的只是这淡淡的忧伤?不。在落叶飘零的秋天,怀着忧伤,只是抚慰受伤的心灵,思索人生的哲理。这忧伤能让人想起那生命最初的温暖和感动。

淡淡的忧伤带来淡淡的泪水,淡淡的泪水来淡淡的感动。

★ 关于描写悲伤伤感的句子

★ 描写悲伤爱情的句子

★ 描写秋天的悲伤诗句

★ 描写开封六年级作文

★ 描写智慧六年级作文

悲伤的记忆优秀作文 篇14

又有时候,回想起曾经的点点滴滴,感觉是那么真实,但又分不清到底是梦境,还是现实,因而让自己的记忆变得模糊不清,混乱一片。

还有的时候,会努力地回忆起曾经的一些美好,但,似乎一直记不起,似乎留下的都是那些忧伤的过往,挥之不去。

有的人说,回忆,是美好的。

又有的人说,回忆,是忧伤的。

但我说,回忆,是隐形的。它似乎存在,似乎不在。其实,不过是给自己的个隐形的安慰罢了。你认为美好的,它只是让你不禁扬起嘴微笑,你认为忧伤的,它只是让你活在悲痛之中。

其实,不管怎样,它只是你脑海里的.一个记忆罢了,就像人一样,只是生活的一个小小过客而已。只不过,当你在闲暇时想起,会让你有一丝小小的愉快。

过去了,就是过去了。

一直活在记忆里的人,就是自甘堕落。

其实,到最后,就会发现,记忆早已消失,它只是一个过去的影子保留在脑海里。

当发现那些记忆已消失,难免会有些忧伤。但是,何不抬头向前看,抛开那些不堪回首的过去,创造出自己的光辉,这样,当在以后的日子里,搜索着大脑里的记忆,将会发现,有一道风景线正在闪闪发光。

扭曲的悲伤 篇15

人们需要多长时间去哀悼去世的亲人?这个问题有点古怪甚至令人反感。从丧亲遭遇中恢复,是个独一无二的个人经历过程。尽管有时需要几个月才能走出悲伤,但形式各异,程度不同的悲痛,仍然是人们对失去亲人的一种自然反应。

然而,美国精神病学协会(APA)组织编写的第五版《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改变了人们长期以来对丧亲之痛的理解,不认为丧亲之痛是一种高度个人化、不可预见的经历。新版《手册》给精神病学专家和全科医生提议,两周时间的悲痛是比较合适的,此后,可能会被认为是抑郁症。

换言之,14天后,大多数人还认为只是处于丧亲之痛的初始阶段时,医生就应该能够辨别出这种反应是正常反应,还是出现了精神紊乱的抑郁症状。有种说法是哀悼期应该迅速短暂且高效,这种说法既令人困扰,又实无必要。

此外,由于误诊可能性很高,定义“可接受的”痛苦,可能会造成难以估量的严重后果。负责旧版的《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的艾伦·法兰,在这一领域有着40年的经验,他说自己难以区分正常的悲痛和两周时间的轻度抑郁——而且“任何人都难以做到”。

值得特别关注的是初诊医生的反应。80%的抗抑郁药物都中由他们开出来的,这会涉及很多病人。修改后的《手册》将导致处方数量增加,因为诊断病人中,那些只是经历短暂抑郁期但也有悲痛特点的人,其处方也将被囊括在内。

第五版《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的影响范围远远超出美国,所以这个手册一出来就在国际上引起了热议。例如,英国医学杂志《柳叶刀》认为这个手册有“过分简化的危险”,充满“瑕疵”,同时警示误诊事件会随之大量发生。

更为复杂的是,该手册的作用并不只是局限在健康医疗体系内。学校、法庭和监狱都会用到这份手册,目的是确认精神病治疗是否必要,而且能否报销。

早期版本的《手册》很谨慎,没有把悲痛列为抑郁症诊断的范围内,因为悲痛和抑郁都能引起失眠,没有胃口,精神萎靡不振以及心绪紧张——两者极易混淆。而且,如纽约大学的杰罗姆·韦克菲尔德教授所言,当人们处于“婚姻破裂,爱情背叛,失业,财务困境,自然灾难以及可怕的医疗诊断”事件中时,“类似的悲伤之情”也会出现。

对美国精神病学协会宣称新版手册是基于科学依据的说法,韦克菲尔德表示强烈怀疑。他和哥伦比亚大学的迈克尔·B.福斯特教授都指出,“新的《手册》应缩小临床抑郁的分类,而不是相反。”

尽管反对声很高,美国精神病学协会仍然坚持对抑郁症标准的修改,他们只是在手册中添加了一个补充说明,授予主治医师在两周之后进行抑郁症诊断的选择权。显然,精神病学协会认为误诊率是极小的。第五版《手册》修订小组主席大卫·库普弗说,精确的诊断是基于“扎实准确的临床判断”。

然而,这已经不是精神病学协会阻碍诊断的第一个案例了。1994年发行的第四版《手册》中,社交恐惧症的判定标准被极大的降低,导致该组织不得不警告执业医师不要将其与正常的害羞混淆。

尽管如此,之前少见的“悲伤”成了经济被提及的话题。就连“预期恐惧”也成了诊断标准。所谓“预期恐惧”,是指人们可能会做一些丢脸和尴尬的事。新版《手册》称新增的“儿童悲伤”症状包括一些常见的儿童期行为,如“粘人”“怕冷”“畏缩”,这些都不可避免地使紊乱症患病率达到史无前例的程度。

无论是协会还是其支持者都没从中吸取教训。即使已经做出让步,称“14天的时间来进行确诊有点太短”,但《精神病学时报》前任编辑罗纳德W.皮斯仍然坚持“在忽略抑郁症状发生的‘背景下,这是对的”。

这些影响巨大且难以逆转的类似的决定,导致美国国家心理卫生研究所宣布减少对新版手册的支持,这个研究所曾经注入大量资金支持精神病学协会。研究所主任托马斯R.英索尔援引《手册》第五版中的话“缺乏有效性”,认为其“诊断依据的是一大堆临床症状的一致性,而非客观实验的测量”。

今天,这种一致性在消失(其是否真实存在也值得怀疑)。在未来,人们也许有可能不再依据“生物指标”来判定抑郁症,但美国精神病学协会却在增加筹码,这给处于丧亲之痛的人们增加了暗示——两周后,悲痛就会变质。最终,哀痛也可演变成一种疾病。

上一篇:电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 殷志健下一篇:苏教版二年级数学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