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奶奶的亲情诗歌

2024-04-21

给奶奶的亲情诗歌(精选6篇)

给奶奶的亲情诗歌 篇1

一、70年代诗歌中对亲情的绘写

在舒婷的早期诗歌中, 绘写亲情主题的代表如《呵, 母亲》 (1975) 。

“我依旧珍藏着那鲜红的围巾/生怕浣洗会使它/失去特有的温馨”, “呵, 母亲/我的甜蜜深谧的怀念/不是激流, 不是瀑布/是花木深映中唱不出歌声的古井”1

在1975年的夏天, 舒婷整理衣物时候拽出了母亲的红丝巾, 继而有了《呵, 母亲》。这一时期的诗歌文本中, 诗人以含蓄的笔法来表达对母亲的爱。晨曦将梦剪成烟缕、久不愿睁开眼睛、流水的无情、浣洗的围巾等描绘出面对逝去亲人的怀念, 情感表达沉郁。相较之后的诗歌而言, 这一时期只是对于母亲追思和怀念, 对亲情单纯的绘写。诗歌中流水, 浣洗, 晨曦的意象, 表达出对母亲含蓄而深沉的爱。

二、80年代诗歌中愈加丰富的母亲形象

80年代描述亲情和人生体验的代表如《在诗歌的十字架上——献给我的北方妈妈》 (1980) , 《读给妈妈听的诗》 (1981) 。这一时期, 诗歌意蕴愈加丰富。“我钉在/我的诗歌的十字架上/ 为了完成一篇寓言/为了服从一个理想”, “可是我累了, 妈妈/ 把你的手/ 搁在我燃烧的额上”, “虽然我累了, 妈妈/帮助我/立在阵线的最前方”2

此时期的作品里母亲形象已不再是简单的爱的符号, 包含了其诗歌理想。在诗歌的十字架上坚持的是为了感动尚未被感动的心。而此时的母亲形象是我的精神支柱, 面对亵渎与轻蔑时候给予我力量的人。对母亲的感情不再是简单的一种追忆和怀念, 更赋予了个人理想主义的内涵。亲情的巨大力量可以帮助女诗人立足在阵线的最前方。

相较于70年代的含蓄而沉郁的情感, 这一时期是一种亲情呼唤, 内在坚持, 当个体理想遭遇到外界干预诋毁时, 亲情可以提供内在力量。

“时隔多年, 你留在窗玻璃上的字迹你被摧毁前的满腔抗议/愿所有被你宽恕过的/再次因你的宽恕审判自己”3

此外, 与前期的轻柔笔调不同, 诗歌文本呈现出了更厚重的情感积淀, 由感性的层面提到理性层面。“愿所有被你宽恕过的, 再次因你的宽恕审判自己。”亲情表达也不再是单一的抒情, 添加了对人生的思考, 更多了理性的思辨, 具有了一定批判性。这个时期舒婷诗歌中的亲情主题, 扩展到了更广阔的境地。

三、90年代诗歌中父亲形象

出访德国的一年, 舒婷的创作风格发生了转变。在《最后的挽歌》第六章里, 有父亲将逝的悲痛与现代社会里诗歌、文字死去的哀愁。

“母亲比我年轻/且不认已届中年的我”4回忆中年轻的母亲已不认识业已中年的我, 喟叹于世事的变迁。

“父亲预先订好遗像/他常常用目光/同自己商量/茶微温而壶已漏/手迹/继续来往于旧体格律”5一个将迟暮的老父亲的形象, 仍旧在诗歌的旧格律中寻找着生命的生机。

“眼看锈迹侵袭父亲/ 我无法不悲伤/ 虽然悲伤这一词/ 已经殉职6

字典凋败/ 有如深秋菩提树大道/ 每天经历肉体和词汇的双重死亡”7父亲的离去, 不只意味着至亲的离开, 同时是文字, 词汇的死亡。一如诗人所写“右手的绿荫/争分夺秒地枯萎/左手还在休眠”8父亲是在旧格律中徜徉的老诗人, 父亲的离开, 也是在现代社会里诗歌死去, 文字死去的悲哀。诗歌创作陷入的尴尬境地, 这是个体走不出的困境。

亲情主题在这一时期, 变成了内心深处最凝重的惆怅, 亲人的逝去, 叠加上诗歌在现代社会的困境。节制的感情, 在沉重的压抑之下, 更有了内在的张力。此时表现出的亲情主题更为冷静, 也更力透纸背。象征的符号的大量运用, 个体亲情与诗歌命运之间的结合, 情感表达更为深沉。

四、诗歌中亲情主题的成因

舒婷诗歌中间复杂而深厚的亲情主题形成, 与其所处时代背景, 家庭经历的影响相关。

(一) 童年与家庭生活的影响

舒婷从小生活在幸福完满的家庭, 对于母亲的童年记忆, 使得她前期的作品中多立足于个体的追思。

但在五十年代遭遇到了家庭变故。其父亲被遣送到边远地区劳动, 为能够划清界限, 舒婷父母离婚。舒婷的散文《以忧伤的明亮透彻沉默》中曾经提到, 直达五年级时才知道在胡同口捧着一手帕鸡蛋等她的人是亲生爸爸。文革时期的境遇使得母亲忧郁成疾, “妈妈远不是那种能与命运抗争的坚强女性。这个世界对于她太复杂和悲伤了。她之所以没有选择离开尘世, 是因为, 当时的自杀为 :不满社会现状自绝于人民, 定性反革命重罪, 牵累家人。”9时代在她幼小的心灵烙下沉重印记, 沉淀为诗歌中对文革的审视和批判。

另一方面, 也因母亲在苦难中的坚守, 对诗人的人生创作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舒婷的母亲感情丰富而性格纤弱。她独自承受命运的不公, 在苦难中焕发出坚韧。这使得她看到了母亲的伟大, “让我在人心靠近泉源的地方, 为母亲们立一块朴素的方尖碑。”这种力量也让诗人在面对责难时, 选择的是背负诗歌的十字架前行。亲情的表达不再是一种纯粹的情感抒发, 暗含了在其中寻找力量以实现自我的诗歌理想。

舒婷创作的高峰期, 也是她的父亲伴着她走在最前端。她在厦门做纺织工人, 是她的父亲给予她鼓励。“你因为, 致橡树。发表《诗刊》而镌字赠“瑜儿”的笔, 我永不放弃。” 10父亲照耀着她人生和创作道路。父亲的逝去, 也交织了现代社会中的诗歌的凋敝。

从舒婷80年代与90年代诗歌中不难发现, 亲情主题与诗歌理想, 诗歌困境交织。抒发个体感情同时, 亲情主题是与时代相互融合。不论是80年代对文革的反思, 还是90年代对现代社会诗歌创作困境的眺望, 亲情都和时代有着紧密的联系。

(二) 从“小我”到“大我”的转变

另外一方面, 对历史, 民族的关照, 是她作品中有了更宏伟的视野的根源。在舒婷下乡插队时, 和一个大学生的交谈深深地影响了其创作。后经蔡其矫介绍, 舒婷与北岛开始书信往来。1979年10月, 舒婷从工厂请假上北京, 接触了北岛、芒克、杨炼、顾城等的作品, 舒婷“不啻受到一次八级地震”, 并开始与“朦胧诗”紧紧联系在一起。这些人生的经历和境遇都是使得舒婷在之后诗歌的创作过程中, 逐渐跳出了个人情感的小范围。

舒婷诗歌中的亲情主题经历了一个渐变的动态发展过程, 这和她创作风格转变有密切关系, 更与诗人的自我经历, 人生阅历相连。亲情主题融合了人生多种体味, 倾注了亲人的怀念和对诗歌理想的坚守, 多角度, 多棱面, 由此也使得舒婷的诗歌中的亲情主题具有更为丰富的意蕴, 增加了时代和历史的厚重感。

摘要:本文通过对舒婷七十, 八十, 九十年代诗歌中亲情主题的分析, 探究不同时期其诗歌中亲情主题的特点, 并分析这一主题的成因。

关键词:舒婷,诗歌,亲情主题

参考文献

[1]舒婷著, 《最后的挽歌》, 江苏文艺出版社, 1998年3月版,

[2]舒婷著, 《真水无香》作家出版, 2008年4月版。

[3]舒婷著, 《舒婷散文》,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2年9月版

[4]李峰著, 《舒婷诗歌中的多义化母亲形象》, 《文史杂志》2006年04期。

描写奶奶的亲情散文 篇2

听了老公说这些话,我觉得我应该感激他的爷爷奶奶,如果没有他们,我的老公又会在哪里?感谢他们把我的老公给保住了,虽然爷爷不在了,我在心里仍念他的好,念他的恩。

和老公第一次去他家时,心里想到的,不是未来的公公与婆婆,全都是奶奶。我给奶奶买了一件棉麻的厚外套,买了几样能吃得动的可口的点心。来到了老公的老家,老公带我来到了田间地头,用手往远处一指:“那是我的奶奶,那三只羊是她喂养的。”顺着手指的方向望去,眼前的景象,犹如一幅能够感动人的油画:随风倒伏的麦浪,旁边一条崎岖的弯又窄的小土路。一只母羊之所以笨重地走着,是因为它的脖子上套着一根绳子,绳子的另一头,拴着一只袋子,口袋里装着大半袋奶奶捡到的谷物。在母羊的身旁,紧挨着两只小羊羔,不时地传来“咩咩”的叫声。三只羊的后面,是老公的奶奶,半弯着腰,背上背着一捆柴,左手紧紧地拉住背柴的绳子,右手还提着一只羊鞭,不停地朝羊儿舞动。第一次看到奶奶时,如遇到多年的故人一般特感亲切。因为奶奶是我想象中的样子,看着都想让人心疼,个子矮小,瘦瘦的。头上顶着一方破旧的,布满灰尘的的毛巾,后脑梳着一个纂,看着有些散乱。满脸沧桑的皱纹,如同年轮一样一圈圈,眼睛很小,并且已陷得很深。嘴唇不再是粉红色,而是有些青紫色,满嘴没有几颗牙齿。背有些驼,穿着一身老蓝色的衣服,上身仍是旧式样,带大襟的,缝的布衣扣。一双脚也是受过摧残的,是那么的小巧,脚上的一双小布鞋,也已穿得有年头了,能看出些许的布丝。奶奶和我小时候见过的所有奶奶都一样,都是那样的勤俭、朴素。一刻也舍得闲。为了儿孙,浑身总有使不完的力气。老公把我介绍给奶奶时,看得出奶奶有多高兴,有多激动。扔下背上的柴,忙从头上拽下那方顶头的毛巾,在身上快速地拍打着,从上身到脚,然后又擦了擦手和脸。随手把毛巾往肩上一搭,这一系列的动作,飞快、利索。奶奶的双手紧紧地拉住我的手,喜悦之中带着些许的腼腆,“走、走、回家,回家歇歇。”

从田间地头到奶奶家,大约有一百米,这一路起来,奶奶问长问短:“是不是坐车来的?下了车有没有人去接?渴了吗?饿了吗?累不累?……”一连串的问话,都不容我一一作答。奶奶不和老公的父母住在一起自己住,我试了试问奶奶,为何不与他们同住,这样互相有照顾,奶奶告诉我,自己年纪大了,行动不便了,也干不了什么活了,不能给儿子添负担。再说自己单住随便,想啥时候吃,就啥时候吃。

奶奶住在二哥家的闲置院里,门口堆了一捆捆的柴,还用柴围成一个圈。里面屯满了晒干的树叶和青草,我明白那是给羊准备的冬天的食物。奶奶快速推开房门,我向里面瞟了一眼,黑乎乎的,看不清里面的摆设。不大一会儿,只见奶奶从屋里出来,手里拿着一个袋子,解开绳子,从里面取出几样糕点。递到我的手里说:“这是你几个姑姑给我买的好吃的,怕有老鼠来偷吃,就扎得很严实,藏在柜子里,快吃,快吃,香着呢!”想推托也来不及了,双手已被奶奶塞得满满的。

心中偷偷地喜悦,这就是我心中的奶奶,也是我找了多年的奶奶。虽然,我的童年没有受到奶奶的疼爱,但在老公的奶奶的有生之年,能和奶奶相聚,享受奶奶迟来的爱,也是我的幸福。毕竟老公的童年,得到奶奶全部的爱,受到奶奶倾情的呵护,老天对我是公平的,奶奶把爱给了老公,才有了今天老公给我的爱与照顾,也许是当年老公比我更需要奶奶吧!

从老公的家回来时,奶奶拉着我和老公的手,把我们送到了村口,眼里含着泪花不舍得撒手,虽然是第一次和奶奶见面,我感受到奶奶厚重的亲情。坐着车走远了,远远地还是依稀望得见,村口有一个小黑影。

两年后,入了这个家的伙,成了这个家的人,和奶奶接触的次数多了。每次都能感受到奶奶真诚无私的爱,她总是把好吃的留下不舍得吃,等到见到我们时候,一点儿不保留地全拿出来给我们吃。每次给她买东西,她总是埋怨我们乱花钱,说自己什么都有,你们还年轻,挣钱不容易,留着自己花。每次给她买的吃的,我总是看着她吃一点才肯罢休。如果不监督她,她总是不舍得吃,留下来给孙辈,重孙辈。

一次冬天的早晨,从老家回来要起早赶五点多的车。天不亮就给孩子穿衣,准备行程。原本打算临走时,向奶奶告别,又觉得太早,别打扰她了。当我们打开房门,眼前的一幕让人惊呆了,奶奶左手拄着棍,右手拿着一小包裹,站在门外。意外中带着惊奇,奶奶告诉我,天气太冷了,怕孩子路上饿着,煮了几个鸡蛋路上给孩子吃:“奶奶,你又不认识钟表,怎么会知道时间?”惊奇地问道,“我也不知道是啥时间,反正睡了一觉,就起来给孩子煮鸡蛋,我怕晚了煮不熟,我一直在锅里热着不凉。刚才看到这屋的灯亮了,知道你们要走了,来,快给孩子带着路上吃。”说着,就把包往我手里塞。奶奶的话朴实、真诚,字字都包含着亲情,接过奶奶手里的热鸡蛋,那一刻的幸福与温暖,将永驻我心。

每次和奶奶分别,她都拉着手问道,下次啥时来。久久地不肯松手,并一再地叮嘱我们好好过日子,千万别生气。

怀念奶奶的亲情回忆故事:老院子 篇3

奶奶是这个院子最长的主人,九十岁近八十年传承了张家的家风故事,如今已尘埃落定,奶奶只有选择山后面的一块土地,面积不足五十平米,这一切就与世隔绝,唯独你的灵魂和坟茔上的枯草依然苦守那个梦回萦绕的地方。

这一幕被画进相框,这一曲被载进张家的家谱。为你哭泣的音符停止在历史的墙院,为你喝彩的笑语挂在老上房的屋脊上。梦里我还会爬上老上房掏鸟蛋,还会在那个磨道里做圆周运动。南来的燕子在上房的屋檐下筑起巢,鸟巢周边辐射的鸟屎构成的一幅黑白地图,这一切总把我带到夏季的院落。冰草绳拴着的柳条筐子在屋檐拐角荡着秋千,爷爷的几对鸽子每年总能准时的繁殖几对,爷爷说鸽子的命值一头牛的命,所以很少宰上一对,也许是筐子太少,也许鸽子太辛苦了,所以数量一直没有增加,在家的永远是那么几对,只有高房上的几只偶尔与上房的互换地理位置,互增情感,总之我认识的一直是那几对。

三年我们守了三年,奶奶你却守了一辈子,三年我们能来的来了,来了为你离开了古院,来了我们把眼泪收住,并埋藏在你的脚下,因为我们来了的都知道我们血液里留着你的血,渗透着你的情感,来了是因为我还要为你送行,来了要看到最后一炷香烧到根,这样才是尘埃落定,来了是因为还有好多牵挂,来了是我们还在寻找你的足迹,来了我们还在缅怀逝去的一位小脚老太太,再也见不到的一对小脚老太太,而你的履屐将深深印在我们心中。也许我的子女还没有记清你的面容,你已走了,但我会告诉他们我的根在那里,家就在哪里。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注定有一日我们都会离开这个老院子,注定这个院子不是我们的,注定这个院子将于我们离开,只是我们被写进这个院子,爷爷奶奶的一生耕耘在这个院子,而我们只是把童年的乐趣圈在这个院子,梦幻中仍然在摸着牛窑、摸着磨窑,或者在高房下的窑捉迷藏,还有厦房台子上的几个土缸,院东的一棵核桃树,还有门前躺着的马车毂子......油灯下到处是捉迷藏的影子,到处是欢歌笑语,闭上眼睛我甚至能摸到你的位置......

老院子是爷爷奶奶一生一世的议事厅,是叔叔姑姑的坠落地、成家的起点,这里根植了许多美梦,袒护了多少成长。多少岁月的雨水冲刷了那一镗刻有忠诚二字的两扇大门,历年交替更新的门神早把过去的故事装在自己肚子里,随着岁月一起老化。门槛很高,与上方门盯对的两嘡门永远没有锁,大门是用一根一米多长的杠子横插在门内侧的两个门闩,这便可以挡住贼和不法入侵者,院墙外的墙上钻的几窟蜜蜂窑窝还有停留着的蜜蜂声响,闲置的窑窝还塞着爷爷的烂草鞋、烂家什......这样的老院子在老家的山窝里是很普通的了,后来慢慢消失,慢慢蜷缩在历史的胶卷中。一切都换上了铁将军,被锁在了古老的童谣里,锁在封尘了的故事里。

听奶奶讲生儿育女,一个个瓜熟蒂落,十个子女好像很轻松,生四叔的时候她让二叔喊山上的爷爷去,当爷爷回到家的时候奶奶已经自己剪断脐带包裹好了四叔......所以她常常以这种方式劝慰我们早早结婚生子,可谁知奶奶流了多少血掉了多少奶?又有多少哭泣被淹没,这一切奶奶只耕深在她深深的皱纹里。读奶奶的脸,就读到了人生的酸甜苦辣,解读奶奶的心,就解开所有自己的包袱。我相信奶奶愿意看到大团结,看到我们一如既往地在这里根深蒂固的筑巢。

当年的门庭若市,如今的院落虽披上了红砖红瓦,白色的贴墙砖贴不到人心上,虽然焕然一新,虽然整洁高大尚,可是一切迈入的脚步停滞了,谁也不愿意走过去,一切留在过去的过去。过去虽然上房被火盆烤的黑黝黝,但我扔然感觉到半个树头蜗居在炕桌支起的破脸盆上,上窜的火苗,迸发的热,仍然感觉到爷爷在浓浓的烟火中捣着罐罐茶笑逐颜开,或者嘬着他的水烟壶,由水烟壶“咕噜咕噜”颂唱着过往历史,爷爷的好客热情就这样传递给来往客人,奶奶跺着小脚从石磨上端来的一碗杂粮炒面,染白了爷爷的嘴巴染白了爷爷的胡子,我被烟呛的眼泪花花,爷爷的情感却从上房飘逸出来,然后整个院落都在腾云驾雾之中。

人过七十古来稀,父亲姊妹十人中,父亲和两个姑姑已跨入七十的界,他们更希望有人陪,陪他们到天荒地老,所以孤独与自然相处与时空悬挂,背井离乡是谁也不愿意走的道,是谁也不愿迈的槛,可是为了生计大家各奔东西,我不知道下一次相聚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多么希望时间停滞在这一刻,栓住多年流逝的的思念,而不是将大家的沟通镜像在手机里,那一头即便是哭哭啼啼,即便是欢天喜地,总没有一次身临其境感触那么深。转娘家本是嫁出去的姑娘的感触,而如今每次回乡都触发我内心的翻滚,虽然父母与我同居一个屋檐,但老是感觉母亲走出老院子向我挥手,总感觉奶奶的几滴眼泪噙湿了归家的路,期盼我早日回来。回乡已成了奢望,不知道那个老院子装载了多少眷恋和思念,不知道那一方水土有多么酣甜,肩挑背扛的日子铸造了多少坚强,却让我为你寸断肝肠。原来的一条土路总是断断续续,如今村头的一条水泥硬化路搭接在省道、国道......把我的心系在古老的村庄,把我的思念焊接在遥远的故乡——我静默的老院子。而老院子又分了多少了老院子,我还是忆着那个烟熏火燎的老院子。

我总不能忘记奶奶临终前一个月和我同炕,给我讲述庄子里的故事,讲述她的老院子。为了别人家的新娘奶奶管的夜饭竟是一锅洋芋,那一锅洋芋竟然让邻居娘家人饱餐一顿,多少次回味,回味奶奶的味道。爷爷奶奶是老党员,多少次住队工作组多少次轮换都要选择奶奶的饭,还有多少乞丐的身影从奶奶家门前走过,奶奶给我们留下了永不完扯完的故事和扯不完的味道,这个味道永远回味无穷。我是长孙,是第一个被奶奶袒护在她的衣襟下长大的,记忆里记载奶奶的最多,奶奶的最后一炷香我必须看着烧完,这才是奶奶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精神。相信我会将这个故事讲给自己讲给儿女听。

作者|张立

给奶奶的亲情诗歌 篇4

在一个清晨,病痛使我从梦中惊醒。我感到头晕,肚子也开始有了胀痛。我捂着肚子不停的咳嗽,父母都出差了,奶奶听到咳嗽的声音赶忙起床。我透过门缝看到奶奶只穿了一件薄薄的衬衫,便开始翻箱倒柜的找发烧药。找到药了,她把药冲进开水里搅拌,怕我觉得烫,又帮我吹了一下。然后对我说:“孙子,喝药了,喝了药就不痛了”。我看着奶奶那睡眼惺忪的样子,还没睡醒就起了床,她肯定没休息好。这大冷天的早晨,奶奶本来身体就不好,还要照顾我。

窗外的寒风把窗帘吹得不断摇晃,发出了一阵沙沙的声音。

我突然想起,奶奶昨天跟朋友们约好了今早一起去菜市场买菜。我忍着疼痛问到奶奶:“奶奶,你不去买菜吗?你昨天不是答应要跟朋友一起去菜市场吗?”奶奶和蔼的说:“你咋知道的,不过没什么的,家里还有多的菜,菜市场可以下次再去,你生病了可耽误不得”,边说边帮我把被子盖好。“如果还有什么不舒服就叫我,要是严重了我就送你去医院”,奶奶继续说到。我蜷缩在温暖的被子里,奶奶一刻都不离开我,看着奶奶慈祥的面容,她仿佛变成了我的守护使者。

亲情的诗歌 篇5

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唐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4,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唐杜牧:《归家》)

5,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6,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初唐宋之问:《渡汉江》

7,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8,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9,为人父母天下至善;为人子女天下大孝。——(《格言联璧》)

10,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渭城曲》)

1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1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13,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劝孝歌》)

14,父母德高;子女良教。——(《格言对联》)

15,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菩萨蛮》)

16,母称儿干卧,儿屎母湿眠。——(《劝孝歌》)

17,母仪垂则辉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格言集锦》)

18,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19,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悲歌》)

亲情的诗歌摘抄 篇6

家就是一张泛黄的车票,

多少次摩挲成皱褶,

相思维系着久违的亲情,

老远就能闻到父亲的味道,

是一杯清纯的烈酒,

端起这杯烈酒,

就能饮出父亲的叮嘱。

很多年,

家就是一个遥远的音符,

无数次回望成期盼,

相思勾勒着无悔的青春,

老远就会嗅出母亲的馨香,

是一抹飘香的炊烟,

捧起这缕炊烟,

就能品出母亲的唠叨。

很多年,

就这样慢慢长大,

记忆模糊了家的方向,

曾经我所挚爱的家,

也在这些漂泊的岁月里陨落,

常常会在梦境里呓语,

遥望着远山,

把家纂刻成伤痛。

就是这么多年,

回家的脚步从未停止过,

一幕幕悲催离别的车站,

无不把亲情挥洒,

而我却在熟悉的城市里,

感受着成长的落魄。

就是这么多年,

离家的游子从未止步过,

一幕幕爱恨情仇的奋斗,

无不把青春描画,

而我却在熟悉的城市中,

找寻着荒芜的激情。

就在远方

是佝偻了父亲的脊梁

就在远方

上一篇:15分钟祷告范文下一篇:南正村2010年党课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