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读红岩有感

2024-04-18

初中学生读红岩有感(共14篇)

初中学生读红岩有感 篇1

在这个寒假,我读了一本红色经典小说《红岩》。《红岩》讲述了共产党员顽强抵抗反动派、美蒋特务并战胜他们的故事。书中刻画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有失去共产党双亲的“监狱之花”,有为了一己之私的叛徒甫志高,有抛下幼子顽强战斗的江姐江雪琴,有为了党日夜操劳的成岗,有舍己为人的许云峰,还有为了党献出自己的生命的共产党员们……

书中让我感触最深的一幕就是共产党攻入重庆,敌人见势不妙,想趁机逃跑,便起了把监狱里的犯人全击毙的念头,监狱内的共产党员听见外面传来战斗的声音,决定要越狱,去帮助党。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与特务顽强斗争,死伤惨重,可最后还是有几名同志带着牺牲同志的遗愿逃了出来,回归了共产党的怀抱……

《红岩》中共产党员惺惺相惜,就像是一个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任何人的职业不分贵贱,都是这个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分子,每一个人都深知“孔融让梨”这个道理——在苦难时候,大家互帮互助;饭让病号先吃;舒适的床位让给老人病号和孩子。每个人也都不畏惧牺牲,不贪生怕死,都是一心为党,一切听从党的指挥的好同志。在一次次血流成河的拷问中,党员们即使皮开肉绽、血肉模糊,却还是不肯背叛自己的同伴……

初中学生读红岩有感 篇2

细读课文,我们会对掘蚯蚓、钓虾、放牛、闻到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散发出来的清香、在戏台前喝豆浆、返航时吃到了美味的罗汉豆等情节过目难忘。这是因为,先生用自己的生活体验装点了我们所向往的生活。

由此联想到我们的课堂教学。教师讲得再好,怕也远远赶不上“老旦”踱来踱去的唱,也不会超过小旦咿咿呀呀的唱,更不要提铁头老生的翻筋斗了。如此说来,要让学生对教师包讲的课堂感兴趣,不是天方夜谭吗?如果教师还要学生精神抖擞、意气风发,岂不更是强人所难?

我们试以“月下行船”和“返航偷豆”两件事为例,看看先生是怎样将故事写得引人入胜的。

在“月下行船”中,先生写道,当“我”能和小伙伴们一起去看戏时,心情立刻不一样了:“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在孩子们眼中,一切景语皆情语:“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而在“返航偷豆”中,先生的记忆更加清晰:“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模样,船行却慢了,摇船的都说很疲乏,因为太用力,而且许久没有东西吃。这回想出来的是桂生,说是罗汉豆正旺相,柴火又现成,我们可以偷一点来煮吃的。大家都赞成,立刻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里,乌油油的便都是结实的罗汉豆。”于是,大家偷豆、煮豆、吃豆,好不热闹。

为什么这两个故事让读者觉得如此逼真美妙?这与先生的亲身经历是分不开的。正因为有了切身体会,他才会有如此深的印象;如果加入了虚构的元素,恐怕就会出现败笔。

再回顾我们的学生时代。从小到大,我们经历过那么多的课堂,聆听过那么多的教诲,但如果问你:“你对哪位老师的‘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对老师说的哪句话记忆犹新?”……相信很多人说不出来。这是因为,教师一味的灌输,使学生失去了体验和自我感知的机会,他们在被动的状态下,很难对所学内容记忆深刻。

所以,我们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时刻为学生着想,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知识,这样,他们才会在内心烙下鲜明的印记。明白了这些,作为教师的我们,还需要唠叨不停吗?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把课堂还给学生呢?只有增加学生的体验,我们的课堂才会被学生喜爱,才可能变得高效。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读背训练有感 篇3

然而,长期以来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着重讲重练而轻读的现象,忽视了学生的自读体验和整体把握,忽视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和语感能力,实在无异于舍本逐末,缘木求鱼,应当加以纠正。

一、多读多背是感知教材、理解教材的基础,是学生学好教材的重要环节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对文章要多读、熟读。现行新教材,集中了古今之精华,是学生语言积累的重要来源,是培养语感能力的好教科书。教好、学好现行新教材,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一环。要想教好、学好,重要的是让学生多读多背。要让学生自己读出声,读出意,读出情,读出神;读得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要让学生在读中培养语感,理解文意;在读中吸取精华,积累语言;在读中质疑解惑,探究创新。宋代的朱熹在论读书时说:“先须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得。”。教师应提倡并引导学生多读,反复地读,甚至熟读成诵。

多读多背,自古以来就是学习语文的好方法,是我们祖先留给后代的宝贵财富,我们应当认真继承并发扬光大。知识不断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现代社会,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探索的精神、终身学习的愿望要比其获得有限的知识更有价值。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发展学生的潜能、开发学生的能力,为培养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多读多背是学生语言积累、发展能力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养的有效途径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胸藏万江凭吞吐,笔有千均任歙张”。大量的读书识文,才能由量变到质变。巴金背诵《古文观止》200余篇,茅盾背诵长篇名著《红楼梦》,两人才成为杰出的语言大师,才有了《家》、《春》、《秋》和《子夜》等巨著。近年来,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把提倡读书风气、提升阅读能力列为教育改革的重点,纷纷发起了读书运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目标中也十分强调语言和积累,而且进行了量化。明确要求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课外阅读总量要达到400万字以上,背诵古今优秀诗文240篇(段),初中学生每学年还要阅读两三部名著。这样的要求是建国以来历次颁布的教学大纲都没有明确提出的。这样的要求概括了我国从古至今乃至当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共同规律。

多读多背既汇集、继承了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精华,又改革了近年来语文教学“做题多、读书少”的种种弊端,适应了信息社会对学生的要求和新世纪对人才的需要。教师应当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多背书,真正做到“腹中贮书一万卷”。刘勰所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就是劝戒我们要通过多读多背来积累语言,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教学阅读与一般性的阅读相比,不仅要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而且要学习、积累课文语言,领悟课文的写作方法,提高阅读能力;还要引导学生能“跳出”课文,推敲词句,领悟方法,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揣摩语言规律,从而学会阅读,从读中学写。

三、多读多背是形成学生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有效方法,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根本保证

常言道:“开卷有益。”多读多背还可以获得历史与现实、社会与人生的种种“食粮”,从中汲取丰富的、取之不竭的精神营养,获取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古今中外,书作为人类的精神财富受到了人们极高的赞誉。我国汉代文学家刘向称:“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俄国大文豪高尔基形象地把书比做“人类进步的阶梯”。可见,书不仅是人类的良师益友,而且也是人们成就事业的翅膀。“腹有诗书气自华”,毛泽东之所以博古通今,满腹韬略,留下许多经典著作,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成为一代伟人,是因为他终其一生手不释卷,博览群书。古人云:“文以载道。”现行新教材和一些著名的课外读物充满着五彩缤纷的诗情画意,描绘了众多光彩照人的艺术形象,文质兼美,有着极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教师应鼓励并指导学生多读这些优秀的作品,多背一些名言警句,在读背中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必然发挥语文的教育功能和熏陶感染作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作为教师,我们经常会反思自己的教学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做得不够,这说明我们自己已经逐步形成了反思习惯。老师要反思,其实我们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反思,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发现。语文学习过程应该是学生自我建构语文知识的过程,知识是不能被传递的,教师在课堂上传递的只是信息,知识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才能获得,也就是说,学习是学习者自己的事情,谁也不能代替。学生知识体系的完善,除了来自教师的有效引领、同学间的相互启发和影响,更离不开自己对学习内容孜孜不倦的追求和探索。在课堂上,教师有必要抓住有利的契机创设让学生经历挫折,经历反思的平台,引导学生主动反思,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从而让学生达到完善和修正自己知识体系构建的目的。所谓“存乎于心,法乎其外。”我们只要有心、只要用心,研究文本的特点,学生的特点,一定能找到适合学生言语生长发展的最佳点。归根结底,语文教学不能离开多读多背。多读多背是行之有效的根本大法,是我国传统教学的精华,是语文教学改革的根基。希望广大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多读书、好读书、多背书,切实注重学生多读多背,一定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顺利地完成语文教学改革的重任。

初中生读红岩有感的600字 篇4

书中讲述了:1948年解放战争快要结束的时候,蒋介石集团反动派想统治山城重庆,为了配合工人运动,重庆地下党书记许云峰命甫志高建立一个备用的地下党联络站。甫志高为了表现自己,擅自吸收一名特务假扮的进步青年郑克昌为书店员工,暴露了书店的秘密。甫志高被捕并成了可耻的叛徒,由于叛徒的告密,许云峰等同志被捕。甫志高又带领便衣特务窜到乡下,江姐不幸被捕,被关到了渣滓洞。在监狱里,江姐受到了许多酷刑,敌人把竹签子钉进了她的十指。面对酷刑,她傲然宣告:“毒刑拷打是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

读到这里我的眼睛湿润了,竹签子钉进手指里那是多么疼痛啊!可是,江姐她竟然忍住了。我心里不禁想起:以前有很多的革命先烈们为了我们今天的生活奉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我们眼前看到的不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吗?无论敌人用什么方法也只能折磨江姐的肉身,也泯灭不了她对革命战争的希望。江姐宁死不屈服,不出卖组织,不说出党的秘密。她这种高尚品质和叛徒甫志高贪生怕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精选大学生读红岩有感500字 篇5

那一首铁窗下的歌唱得好:“从来壮烈不贪生,许党为民万事轻。愿以我血献后土,换得神州永太平。”看完了这部小说,我逐渐明白了诗句的含义。是呀,在那个黑暗的年代,选择了加入共一产一党,也就选择了危险;选择了这份红色的事业,也就选择了流血牺牲。但是,我们的英雄们没有丝毫退缩和后悔,为了打垮敌人,为了革命事业的胜利,为了老百姓的太平和幸福,他们愿意“把牢底座穿”,情愿在“烈火中得到永生”!他们的选择惊天地,泣鬼神,永远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

看了这本书,我逐渐懂得,红岩,指的不仅仅是那块被无数先烈鲜血染红的巨大的岩石,它更是一段血雨腥风的历史,一段荡气回肠的故事。

看了这本书,我也明白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胸前挂的红领巾也是烈士们的鲜血染红的,我们天天挂上它就是时刻告诫自己不忘历史,时刻鞭策自己牢记先烈嘱托。

看了这本书,我也更加理解了什么叫英勇,什么叫坚贞。作为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我应该学会勇敢面对困难。越是铺满荆棘的路,就越要去开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变得坚强勇敢,才能肩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看了这本书,我也明白了肩上的重任。在和平年代,我们不仅要把革命烈士的精神继承下去,更要学习本领建设祖国。只有这样,才不会辜负那些英雄前辈的浴血牺牲,才对得起党和祖国对青少年一代无微不至的关怀。

中学生假期读红岩有感600字 篇6

在这本书中,最让我感动的人物就是著名革命烈士江竹筠,她为人亲切,忠于革命忠于党,同志们习惯称她江姐,以表敬爱之情。

出生于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大山铺镇江家湾的一个农民家庭的江姐,加入中国共一产一党,婚后负责中共重庆市委地下刊物《挺进报》的组织发行工作。1948年,丈夫彭咏梧在中共川东临时委员会委员兼下川东地委副书记任上战死,江姐接任其工作。1948年6月由于《挺进报》的发行机关被特务打入,江姐被逮捕,被关押于重庆军统渣滓洞监狱,惨遭手指夹竹棍等毒刑的残酷折磨,但是仍然坚不吐实,1949年11月14日被敌人杀害并毁尸灭迹。

她在敌人面前绝不屈服的态度让我佩服,她是大义凛然的,她对与党有着无限忠诚,在敌人的酷刑下也是坚贞不屈的,在危急关头临危不惧,有着革命工作者特有的大无畏精神。对革命同志包含着关爱,对监狱之花她是那么的慈爱,让孩子感到了母爱的力量。她是党的骄傲,是人民心中的英雄。在敌人面前,她是勇敢的,是坚强的,但她得知自己的丈夫彭咏梧牺牲的消息后,她虽然悲痛万分但不轻易流泪时,我体会到了江姐讲解的坚强。

看着江姐的故事,再想想平时生活中自己的一些行为,真的觉得有些不应该。记得有一次,体育课上做俯卧撑,手在地上撑着的时候,不过是一根干草把无名指划破了,而伤口也就只有一厘米左右,自己就虚天怪地,一回家就拿创可贴贴上,吃完饭洗碗的时候,不过是碗稍稍碰到伤口,就不愿意洗碗,想做别的事去了,妈妈叫我继续洗碗,我还想反抗。

现在再想想那时的做法,真觉得有些羞愧。我们现在生活在安宁、幸福的时代,而江姐却生活在解放战争时期,她在那时不不畏惧敌人的严刑拷打下,而且,心中对于自己的信仰充满了必胜的信心。我们现在的同学很多都是娇生惯养的,我们应该锻炼出一颗独立、坚强的心。

并向在3月为扑灭一场火灾而不幸牺牲田思嘉叔叔学习。

初中学生读红岩有感 篇7

回到家里, 我认真地读完54位同学长长短短的留言, 真的有点坐不住了, 对我这个从教28年的老教师来说, 是第一次倾听学生的肺腑之言, 很兴奋, 很激动, 很感激, 感激他们给了我一次思考如何做好高中语文教师的机会, 感激他们对我三年语文教育教学工作的理解。

读罢学生的留言, 我在想, 作为教师, 如何在点滴的教育教学中用自己的真诚感动学生?如何用自己的教学言行、思想素养、丰富学识获得学生的尊敬与认可?在这里, 我借学生的留言谈谈自己的认识。

对于您, 我觉得您像冬日里的太阳, 并没有让人觉得灼热, 却那么耀眼和温暖;

对于您, 我知道您追崇武则天, 喜欢正能量, 永远带给人勇敢和力量;

对于您, 我知道您亲切近人, 教导有方, 只要是您的学生, 您都尽到了老师的责任。

总觉得您闪着一身光芒出现, 如今我们要离开, 您依旧留在我们心里。

作为教师, 我们只有用一颗真诚之心去善待学生, 拥有一颗对工作热忱和负责任的师心, 你的崇高精神品质和精湛的技艺才会感动学生, 赢得学生的崇敬。

从您的言谈中, 我感受到了您对中华文化的透彻研究和您的渊博知识。您用您的热情和责任感去认真地、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我们犯错您给我们指正, 同时也容忍我们的不完美, 您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况, 积极地帮助学生……

作为教师, 只有忠诚于你的事业, 热爱你的职业, 用言传身教感染学生, 常怀责任感, 常存恻隐之心, 学生才会相信你。

最令我感慨的是您那负责任的态度和严谨的治学精神。……上您的课让我们感到轻松自在, 您上课时的幽默与风趣, 使我们更加地喜爱您;您的渊博和深刻的话语, 使我们不得不更加地敬佩您!

都说老师的工作是良心活计, 对高中教师来说, 责任和学识同等重要, 不可或缺。我们的学生看在眼里, 记在心上。

您是我最敬佩的老师, 您是最负责任的老师……我在若干年后仍然会尊敬您。是您把老师的真正意义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学生看来, 真正意义的老师就是负责任的老师。可见, 责任心在学生心中是多么重要。

您是一位很负责的老师, 虽然我经常不听课, 上课睡觉, 但您从来没有放弃过我。记得有一次, 我顶撞了您, 后来我很后悔, 想给您道个歉, 但又不好意思, 哪知您主动跟我说了, 原谅了我。现在想起来都觉得惭愧啊!在我心里, 您是一位平易近人的老师, 是一位心胸宽阔的老师, 更是一位能与我们友好相处的朋友。

老师的一个小小的宽容, 对学生来说尽是深深的感动, 不放弃每一位学生的教育也是教师责任心的伟大体现。

致最亲爱、最亲近的语文老师:

三年, 真的过得很快, 您在我心里的印象真的是很负责任的老师, 高中语文像您这样教得细致的我觉得不多, 作为老师, 您真的很出色, 而且, 您对我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理解, 真的让我挺佩服和感动, 能让我说上心里话的老师, 就只有您了!

虽然我真的没有用心努力学过语文, 但是, 真的感谢您, 是您让我觉得老师也可以和同学如此亲近。当然, 也应该跟您说一句“对不起”, 因为我的调皮, 多次使您情绪波动, 让您生气和无奈。老师, 毕业之际, 请原谅我们的年少轻狂。

花开花落, 人事无常。我们不知道以后会去做什么工作, 会到哪里工作, 可是, 这一份师生情谊, 我会永远铭记于心。我知道老师教过不知多少届的学生, 也许2014届的我们在您心里并不出色, 并不让人有深刻的印象, 或许还让您有些不太完美的回忆……但是, 我告诉您, 您将会在我的心里有一个特殊的位置、特殊的地位, 会记在我心里一辈子。

我想, 待我为人夫、为人父时, 我会跟我的孩子说, 我遇到过一个最棒的语文老师, 以后无论什么时候想起您, 我想我都会从心底发出会心的微笑, 那是感动, 那是美好的回忆……

老师, 您总是说我的字让您费神, 今天这几个字, 应该不难猜了吧!

哈哈……

这是我批评教育最多的, 经常不交作业、不听课、常在课堂打瞌睡的一位学生写的最长的一篇留言, 文章写得真不错, 我想你也会有同感。读罢这篇文章你能说这是一个不用心学语文的学生吗?我把它全文转录, 是想告诉我们的老师, 孩子都有着美好的心灵、美好的情怀, 只要我们亲近他们, 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 让他们收获一次次的感动, 我们的教育就是成功的。

读《从学生那里学教书》有感 篇8

下面我就选取一些让我印象深刻、体会颇深的片段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让学生能够体面地改过来

“正因为学生还是孩子,所以经常会犯错。有人说犯错是人的一种本能,何况是孩子。明白了这一点,当孩子犯错后,教师就应该心平气和地允许孩子遮掩,也有义务让孩子有所遮掩。”

看到这段话,我想到了自己教学时遇到的一个案例。一次在做课堂练习时,我发现有个学生正坐在座位上摆弄着键盘上的按键。看到这种情况,我气不打一处来。平时课后检查机房时总会发现许多键盘上的按键不是不翼而飞,就是弄乱了顺序,由于上课班级多,找不到当时犯事的学生。于是心想,今天你还不被我逮个正着。我让学生停下手中的作业,强调了一番机房上课的纪律以及机房设施的保护等等。此时,大家都齐刷刷地把目光投到了那位学生身上,而这位学生羞愧得连脖子都红了。

看到书中严老师的处理方法之后,我想该脸红的人应该是我。如果当时我可以换一种处理方法,既能让学生认识到他的错误,又不至于伤害他的自尊心就好了。我觉得这样处理会更好:“刚才老师看到有个同学动手能力非常强,他可以把键盘的键全部都一一拆下。不知道他的记忆力是否跟他的动手能力一样强呢,能否把拆下的键全部正确地装回去呢?”我想讲到这里,这位学生应该已经意识到他自己的错误,并且会加以改正。这样既可以起到教育的效果,又可以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让他不至于在全班同学面前丢脸。

当我们发现学生犯了错误之后,不要急于批评,不要急于处理,要给他们一些反思的时间,因为学生主动改正远比教师强制干预后再被动改正来得有效。

二、让学生读到老师脸上的“风景”

“对于学生来说,在学校学习,不仅阅读书本,也阅读老师。而教师呢,就应该是一本‘风景画,要经得起学生的阅读。”

曾经和一个小学体育老师一起聊天,路上偶遇一个学生,该老师说,这个应该是某班的学生。我不禁感叹:“你的记性真好,这么多学生你都记得住。”体育老师说:“也不是,这个学生的性格和表情很像某某班主任,应该是他班上的。”这位老师告诉我,小学里,学生的表情和举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班主任的影响,有时候一个班主任教出来的学生性格几乎差不多。很多时候,老师有怎样的表情,学生也就会有怎样的表情。尤其在小学,小学生的个性还没完全形成,很多时候都会进行模仿,模仿老师,模仿同学。教师应当经常检查自己的表情是否符合教学的情感需要,是否已经调整好了心情,能否给学生一个最佳的状态。

三、拒绝对学生的“伤心”评价

“评价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可以激励学生,用得不好,又会伤害学生。在教学中,教师都会积极地使用评价手段,只是,有些外表似乎很漂亮、动机似乎很堂皇的评价,其实暗藏或显露着消极成分。”

尤其是在课堂上,教师作出的是即时的、直接的评价。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很有可能会犯错,这个时候,教师往往是说者无心,而学生则是听者有意。因此,教师在评价之前,一定要考虑到自己的说法、做法是否会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就像书中严老师所说,教师应当把自己当成学生,这能让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评价,此外还应把学生当成自己,以便根据学生的发展状态进行评价。

“教师不懂学生,他的教学也常常难以被学生看懂。”从某个角度来讲,学生也是我们教师的老师,我们可以从学生身上学到很多东西。教师应该与学生平等相待,相互欣赏,相互学习。

参考文献:

李俊仙.未来教育的根本任务[J].山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04).

读《红岩》有感[范文] 篇9

还记得初中那首让大家都满腔热血的诗篇吗?——“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镣,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我不需要什么‘自由’,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这就是我—— 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由’,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 说得是多么地荡气回肠!现在才发现是出自《红岩》,是年轻的共产党员、革命烈士陈然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和死亡威胁在狱中留下的著名诗篇。

《红岩》的作者是杨益言和罗广斌。杨益言是1948年9月被捕的,关在重庆渣滓洞。他和关在这里的近300多名革命先烈,受尽了严刑拷打和非人的折磨。当时,年仅23岁的杨益言刚从上海同济大学毕业,胸怀救国之心回到故乡重庆,就被国民党特务盯住了。他是渣滓洞监狱中在1949年11月27日国民党特务大屠杀前被亲友多方营救出的幸存者之一。罗广斌是由江竹筠(江姐)介绍入党的,被捕以后被关押在白公馆。就在1949年11 月27日深夜军统特务先对渣滓洞进行大屠杀时,由于兵力不够,他们把白公馆的所有看守特务人员抽调到渣滓洞集中起来屠杀共产党人,在白公馆特务空虚的情况下,罗广斌等18 名革命同志趁机逃出了敌人的监禁。亲身经历了光明与黑暗的生死搏斗,并且作为幸存者和最直接的见证人,这两位作者在1959年写作了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并在此基础上,进

一步搜集整理先烈们的斗争事迹,加以集中、提炼、进行艺术再创造,以3年的艰苦创作写出这部气势恢宏的长篇。

《红岩》是以描写重庆解放前夕严酷的地下斗争,特别是狱中斗争为主要内容的长篇小说。它的历史背景是1948年至1949年重庆解放,记述了解放战争时期重庆地下共产党组织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的激烈斗争。当时,解放战争正以雷霆万钧之势向前推进,反革命的最后堡垒重庆正处于全面包围之中,盘踞在这里的国民党反动派进行着垂死的挣扎,而被关押在“中美合作所”集中营里的共产党员则同他们展开了一场胜利前光明与黑暗的殊死搏斗。《红岩》就是以“中美合作所”集中营内的敌我斗争为中心,交错地展开了地下党领导的城市的地下斗争、学生运动、工人运动、狱中斗争以及华蓥山区的武装斗争,集中描写了革命者为迎接解放、挫败敌人的垂死挣扎而进行的最后决战,歌颂了革命者在酷刑考验下的坚贞节操,塑造了许云峰(许建业)、江姐(江竹筠)、成岗(陈然)、刘思扬(刘国志)、余新江(余祖胜)等众多可歌可泣,令人难忘的革命英雄形象,深刻展示了革命者的崇高精神境界和思想光辉。

在《红岩》中作者着力刻画了许多像成岗一样的英勇战士。让我映像最深刻最感动最佩服的莫过于形象高大完美的共产党人许云峰、温文尔雅又不失坚强机智的江姐 以及伪装疯癫受尽委屈的华子良。

最令我难忘的是许云峰将要被特务匪徒密裁的那段描写:“死亡,对于一个革命者,是多么无用的威胁。他蹒跚地移动脚步,拖着锈蚀的铁镣,不再回顾鹄立两旁的特务,径自跨向石阶,向敞开的地窖铁

门走去。他站在高高的石阶上,忽然回过头来,面对跟随在后的特务匪徒,朗声命令道:“走!前面带路。”面对着步步逼近的鬼门关,许云峰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害怕,反而革命信念更加坚定,即使海枯石烂、天崩地裂,也不会动摇。江姐被粗长的竹签钉入指甲缝间的刺骨钻心的逼供,特务们为的是想从这位重要的共产党员口中套出有关地下党的重要机密,可是他们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了。试想一下,在那潮湿腐臭的渣滓洞、白公馆,近乎窒息的地牢,在严重缺水的情况下咽着发馊味的残羹冷炙,拖拽着遍体鳞伤,强忍着旧脓新创袭来的阵阵裂痛„„然而他们以常人无法想象的毅力顽强地与反动派抗战到底!

我佩服江姐——受尽酷刑,坚贞不屈。她性格温文尔雅,待人和蔼可亲,生活上爱整洁,即使在狱中也同样如此。但在对敌斗争中,她却是那样坚强机智,宁折不屈。在上华蓥山根据地时,发现自己的丈夫、华蓥山纵队政委彭松涛的人头被高挂城头,即使不敢相信也不愿相信这个残酷无情的事实,她还是坚强地抬起头来,以理智克制了感情的波涛,把永世难忘的痛苦深埋心里。在见到纵队司令员“双枪老太婆”后,她的“只剩下孤儿寡妇一样闹革命”的革命信念给予了江姐精神力量的泉源,她强忍悲痛,坚决要求到丈夫生前战斗的地方工作。当她被捕后面对凶残的敌人严刑拷打,竹签钉手的时候,还是那么沉着冷静,她说:“毒刑拷打算不了什么,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人的意志是钢铁!”最后,在江姐就义前,她从容地向同志们告别,梳理好头发,换上整洁的蓝旗袍,平整好衣服的皱痕,然后从容走向刑场。她为新世界诞生而慷慨献身的誓言,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

上:“如果需要为共产主义的理想而牺牲,我们每一个人,应该也可以做到———脸不变色,心不跳。”所有这一切,多么让人激动、崇敬、悲愤、感叹!

我佩服华子良——装疯卖傻,舍己为党。他,原来是华蓥山根据地的党委书记,被捕入狱十五年。从1946年起,接受省委书记罗世文临刑前的指示,伪装疯癫,长期隐蔽。从此,在同志们心目中,他是个一听到枪声就变成疯子的胆小鬼。三年的时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华子良默默忍受着敌人的侮辱,深深地埋藏着自己的情感,这是需要一种极大的坚韧的毅力才能做到的。一直到了最后,党需要的关键时刻,他才一扫疯疯癫癫的模样,呆滞的目光变得炯炯有神,充分发挥蕴藏多年的力量,这是有一种多么可贵的“生能舍己”的精神啊!对这些可敬可佩的战士,国民党反动派只能给他们肉体上的折磨,却动摇不了他们精神上的丝毫,反而更使他们的斗争精神丰富起来!读到他们的事迹,我无法自已,在他们面前,我感到深深的愧疚。想起自己以前写英语作文,花了不少时间却只得低分,便泄气了;工作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或小挫折,便想到放弃。没有对学习、工作完全充满热情的我易被摧垮,总找借口说自己是个女孩。可如今,在红岩英雄的光辉形象前,我明白了:越是在铺满荆棘的路上,就越需要我们去开拓;越是困难的时候,就越需要坚定不移的精神去克服。红岩烈士们用鲜血染红了我们的国旗,作为当代的青年人,我们该怎样让我们的国旗更加鲜艳呢?我们应该意识到,在和平年代的今天,战争已然远去,敌我之间的斗争已没入暗线,建设和发展是时代的主旋律。对于我们还在校学习的大学生,红岩精神是一种鞭策,一种激励,一种精神上的洗礼,更是一种情感上的恩赐;它让我们常怀一种感恩之情,回首以往,心绪激昂;它让我们常怀一种奋进之情,环顾现实,奋发向上;它让我们常怀一种危机之情,提示我们时刻牢记,今天这样平和安定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应该好好地生活,好好的学习,好好地做人,好好地做事,来报答那些为我们创造这种安定生活的无数先烈们。

伟大的先烈们长眠于青山翠柏之间,而红岩精神将会永垂不朽!红岩精神如同一颗不灭的火星,点燃一个时代的奋斗精神,点燃无数有志之士的拼搏引信。我要衷心的感谢《红岩》,不仅因为它为我树立了榜样,更由于它使我深入的体味到什么是光辉的历程,什么是血染的风采,什么是真正的幸福,什么是珍贵的青春,让我对党有了一个更深刻的了解,使我对人生价值有了崭新的理解与认识!

读红岩有感 篇10

我读过不少书;有名著、文艺作品、散文、诗歌……每读一篇文章都会有不同的感想,但是在故事中,让我有感触的,这还是头一篇。

故事讲的是1948年至1949年的解放战争时期,重庆的地下党与国民党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渣滓洞、中美合作所这些关押革命者的监狱,黔驴技穷的国民党尽管对革命者施行了惨无人道的摧残,但是共产党人的意志同钢铁般坚强。敌人也仍无可奈何,一败涂地。在阅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我的心情跟着情节一般跌宕起伏。我为共产党员而感到骄傲和自豪。我们的幸福生活,正是他们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无私奉献换来的。

读《红岩》,必定要说到那些英雄人物。许云峰,这个响亮的名字,这个光荣的名字,他那顽强的意志,永远也无法从我的记忆里毁灭。

初中学生读红岩有感 篇11

在洛杉矶市中心一间会漏水的小教室里,一位名叫雷夫·艾斯奎斯的小学教师用了将近四分之一世纪的时间,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创造了一间充满奇迹的第56号教室。下面来看看雷夫老师创造了哪些奇迹:

一、一切为了学生,放大教室的容量

我这个老师没有特别突出的创造力,于是,我决定给他们我能力范围内最宝贵的东西——时间(雷夫·艾斯奎斯)。

雷夫老师每天6:30就打开教室等待自己的学生,晚上18:00才会关上教室回家。而学校正规上课的时间是从上午8:00~15:00,但第56号教室的学生大部分都自愿提早上课,自觉地做着语法作业。他们喜欢语法,认为学习正确书写这个新语言(英语)的规则是很有价值的事情;置身于第56号教室和谐、温馨、优良的学习环境,让他们感到自在、不怕犯错、没有人嘲笑和斥责他们,俨然已成为孩子向往的天堂。他努力使自己的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时间更长,在非正式上课时间里指导学生语法练习。正如他所说:“我要我的学生有精确表达思想的能力,我要他们善于写作,不是因为考试,而是因为好的写作能力令他们终生受用。”

“在课堂上,孩子们有30分钟的时间回答20个问题。我大约用5分钟教授语法技巧,在确认孩子听懂了以后,大概还剩余23分钟让他们答题,只要是在课堂上没完成的,都算家庭作业。”雷夫老师说,“知道用上课时间全部写完比较好,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可以问同学和老师,而且在教室写出来的作业比在家里写的质量高”。雷夫老师有效运用课堂时间,既完成了自己的教学要求,又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了高质量的家庭作业。雷夫老师在课堂上的敬业精神,对学生的关爱、对学生的付出,让我震撼和收获。正如雷夫老师所说:我能给他们我能力范围内最宝贵的东西———时间。

二、因材施教,让学生个性化地发展

“因材施教”是孔子教学特色的一个体现。朱熹对此的注释是:“圣贤施教,各因其材。小以小成,大以大成,无弃人也。”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真正吸收并灵活运用的甚少,部分教师认为学校教育面对的是大容量的班级授课,要实行“因材施教”有很大困难,往往寄托家庭教育去实行“因材施教”。对此,让我们来看看雷夫老师的成功经验及给予我们的重要启示。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雷夫老师清楚地认识到,在课堂上带读的书本难度太高了,不同阅读能力的学生会产生不同的阅读问题,继而影响全部的阅读教学进度。对此,雷夫采取双管齐下的策略:“首先,我会经常解释教材,让落后的学生跟上进度,还会事先帮阅读程度只有初级的学生准备特别简单的段落,让他们在课程开始前便赢在起跑点上。二是让个别学生阅读合乎自己程度的书籍。”雷夫老师让阅读能力较弱的学生阅读特别简单的段落,并在同学面前阅读,使他们感受到阅读成就的喜悦,消除不安的情绪,体验到前所未有的进步,自信心也一天比一天更强。雷夫老师真的做到了“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能力,个性差异,施以不同的教育资源,让学生真正获得个性化的发展。

雷夫老师的教育实践表明:教育教学要深入研究学生,研究学生群体的认知规律、身心特点和心理变更,研究具体学生的个性特点、心理态势和学习方法等;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采取不同的途径、措施和方法。

三、教给孩子终其一生受用的技能

20世纪60年代发展以来,随着终身教育思想的提出,一些专家学者已经开始探讨学校教育究竟培养学生的什么能力。一般认为,学校教育主要针对学生如何学习知识,获得知识技能的提升,即智力的发展。较少针对学生如何学会做事,或者进行德育。对此,雷夫老师的教育理念及成功经验给予我们重要的启示。以下为雷夫老师的精辟见解与经典案例:

“我想教给孩子终其一生都派得上用场的技能”“整理事物”“安排事情的技巧”等就是其中之一。

“要帮助孩子出人头地,就要拿能让他们终身受用的课堂来挑战他们。”

建立56号教室的经济制度:首先,第56号教室的学生都会在开学第一天申请一份工作;如教室管理员、银行、球具管理人、办公室信差、店员、警官等各种职业,每一份工作的薪资都有少许差异,孩子们把薪水存在银行,但他们必须存钱来支付使用课室桌椅的费用……并且座位越靠前就越昂贵,学生可以用租金的3倍买下座位的产权,并拥有出租的权利;额外的工作或参加管弦乐团可以领取资金;未能按时按量地完成工作任务会被罚款;月底有一场拍卖会,竞卖文具用品等。

雷夫老师的实践证明:这套经济制度得到了学生、家长和其他老师的支持和认可。雷夫老师也清楚地认识到,推行这套经济制度,不在于用这套经济制度当作控制学生的机制,而在于培养学生的组织与规划能力,拥有“储蓄”的观念,形成节约使用每一分钱的意识,让学生在面对事情时把握“延迟享乐”的原则,勤奋刻苦,学会等待使自己的收获最大化。

由此,反观我们的基础教育,现行的教育较多地倾向于应试教育,偏重智力方面的培养,以学生的学习成绩论英雄,而忽略了学生基本的生活技能的培养。或许这正是我们国家“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原因所在吧!然而,多年过去了,不能说素质教育的目标完全未实现,但其效果也并不明显。就当下形势来看,我国的教育模式仍是应试教育模式。对于学生素质的培养,存在两大明显的失误,同样也是应试教育的典型表现,即素质片面化和素质应试化。

再来看看雷夫老师眼中那些算得上孩子一生受用的技能是什么,是懂得安排和分配时间、学会等待、养成“储蓄”观念、延迟享乐;通过旅行,让学生懂得怎么“生活”,提早认识“大学环境”,适应大学生活,懂得如何处理金钱、人际关系、寂寞、难以相处及失落感,把未来独立生活时所需要的技能教给第56号教室的学生等。对于我们的专业教师来说,教会孩子们学会课本的知识似乎是一个简单的工作,但要拿出能让他们终身受用的课堂来挑战他们,却是我们教师应该深思的问题。

四、标准化测验不再让学生“害怕”

在我们的印象中,美国不是一个“应试教育”的国家,他们学习的知识较为简单、课程很轻松、考试压力也没有我们大。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从雷夫老师列出的一长串每周、每学期、每年学生需要参加的各级各类考试来看,美国学生面临的考试压力同样不小,况且报纸每年至少会刊出一次标准化测验结果,测试程序不合理,测试过程不公正、作弊、泄题等现象也同样在美国发生。下面我们来看看雷夫老师从教过程中遇到的真实情况:

“标准化测验已经成为本校的梦魇。在沉重的测验包袱下,老师们再也没有充分的时间好好教授学生应该精通的科目,孩子们因为参加测验而疲惫不堪,最后累得连自己的测验分数都不在乎了。这种情况衍生出许多悲哀的讽刺,其中最深刻的是:标准化测验旨在帮助孩子们成功,却在实际上加速了他们的失败。”

尽管雷夫老师看到了标准化测验的种种问题,但雷夫老师并不反对测验。他认为我们需要评估孩子们的学习情况,精确、公平、合理的测验能帮助家长、老师以及学生了解“已经精通”和“需要加强“的地方分别是哪些。正如第56号教室班训中的一条:“凡是值得做的事情,就得好好做”。因此,对于标准化测验,雷夫老师和学生都是认真对待的,但“认真”却有着雷夫老师独特的见解———我们不会花费大量时间准备特定的测验,我的做法是让学生学会有效的读书方法。在第56号教室的学生准备考试前,雷夫老师让他的学生分享以前他们考不好的时候老师都是怎样发火的“恐怖故事”,这些已经过去的小故事,常常让学生捧腹大笑,这么做也有利于营造一种轻松、亲切的师生交流氛围。接着,他会告诉学生测验只是一项测量工具,如果他们在某次测验中表现不佳,只能说明“他们还不了解应试的技巧”,而雷夫老师很愿意再次为他的学生讲解应试技巧,让学生感到“信任”,并用实际行动向学生证明雷夫老师是不会放弃他们,也不会因为某一次测验的分数而生他们的气。其次,雷夫还给他们思考一些问题:要是他们某次数学没有考好,会有什么实际结果?他们就没有很好的未来?父母是不是不爱他们?第二天太阳是不是照样升起?当他们认真思考这些问题时,他们已经做到了道德第四阶段所要求的,他们读书是为了自己,不是为了别人,他们做好了准备,对考试有了正确的认识,而且心情很放松,在考场上也有出色的表现。

尽管第56号教室的学生在标准化测验的成绩都很好。但雷夫老师时刻提醒学生:一生中最重要的问题,永远不会出现在标准化测验上。“品格”“诚信”“道德”与“胸襟”的培养要比提高分数困难和重要得多,比起自己的学生会考试,成绩好,能进入加州大学、西北大学以及圣母大学就读的学子,让雷夫更值得称赞的是学生的价值观,更为他们在俄勒冈州帮陌生人捡拾垃圾的行为感到骄傲。

对于许多中小学教师来说,雷夫老师实在是一位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好榜样。他做了常人所未能做的事情,克服了常人所不能克服的困难,达到了常人未能达到的成就。一间教室的容量可能很有限,但他教给学生的却是无限的未来。

总而言之,教室是教师能够有所作为,并且应当有所作为的地方。我们有责任在教室里创造“奇迹”,让学生终身受益,这更需要广大教师去自觉践行。我想,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梁秋英,孙刚成.孔子因材施教的理论基础及启示[J].教育研究,2009(11):90-91.

[2]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论语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362.

读《红岩 》有感 篇12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大喜日子,为了缅怀革命先烈,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再次拜读了红色经典小说《红岩》。

成岗的临威不惧、视死如归;许云峰的英勇斗敌、舍己救人;江姐受尽酷刑、坚贞不屈;刘思扬出身豪门却投身革命,向往光明正义的事业,渣滓洞难友团结奋斗,使敌人丧胆;白公馆志士奋勇突围,迎来了黎明„„历史的镜头一个个浮现在脑海里,一个个鲜明的人物铭记于心。

“严刑拷打算不了什么,竹签是竹子做的,而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的”这是江姐被敌人千方百计穷尽办法威逼诱惑、多种残忍的手段严刑拷打也无法从江姐那里得到党的秘密,而将江姐残忍地杀害时,一个弱女子说的铁铮铮誓言,多么令人感动„„

读了他们的事迹,我终于明白:世界上的事情并不是尽如人意的,在人生道路上,我们更要学会坚强,学会用自己的双手,开辟成功之路。我也终于明白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呀,越是坎坷泥泞的小路,就越需要我们去开拓;越是困难重重的时候,就越需要坚定不移的精神去克服。想想曾经,连一次考试的失利都要伤心好几天的自己,在这些革命英雄的面前,我是多么渺小,是多么不应该,多么深感惭愧。

我们今天之所以能过着幸福安宁的生活,全都是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他们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了历史,留下了红色的革命,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我们肩负着建设祖国未来的重任,因此我们必须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我们有父母呵护和老师的帮助和关心,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可

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可是与革命先烈们所遭遇艰难困苦,我们所遇到的困难根本就不能称做困难,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和借口不好好学习呢?因此,现在我们需要做的和能做的只有好好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建设祖国未来的真本领。回报祖国、建设祖国。江姐坚贞不屈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我、鞭策我,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立志成为一个有知识、有文化、有理想、有作为的新时代少年;铭记历史,努力拼搏,实现我们的理想,这不正是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应该做的吗?

班级:高一(6)班

读红岩有感 篇13

很久之前就听说过《红岩》这本书,一直因为高中繁重的压力而没有时间,到了大学,终于有时间读一下了

相信还有不少人和我一样,只听过书的名字,而不知道到底这本书讲了一个什么内容,我就先介绍一下《红岩》这本书吧。

《红岩》是以描写重庆解放前夕残酷的地下斗争,特别是狱中斗争为主要内容的长篇小说。它的基本情节以“中美合作所”集中营(包括渣滓洞和白公馆)内的敌我斗争为中心,交错地展开了我地下党领导的城市的地下斗争、学生运动、工人运动、狱中斗争以及华蓥山区的武装斗争,集中描写了革命者为迎接解放、挫败敌人的垂死挣扎而进行的最后决战,歌颂了革命者在酷刑考验下的坚贞节操,塑造了许云峰、江姐、成岗、刘思扬、余新江等众多可歌可泣,令人难忘的革命英雄形象,深刻展示了革命者的崇高精神境界和思想光辉。

小说以大量的篇幅描写了革命者的狱中斗争,除了《狱中联欢》所写的新年联欢活动外,还写了狱中绝食斗争的胜利,为龙光华烈士举行追悼会,写了江雪琴的从容就义,许云峰在地牢里同徐鹏飞的最后一次交锋,以及最后的武装越狱斗争等。

全书共三十章,《狱中联欢》是从该书的第十六章节选下来的;作者罗广斌、杨益言都是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的幸存者,他们亲身经历了黎明前血与火的考验,目睹了许多革命烈士坚忍不拔的英勇斗争和壮烈牺牲的场面。根据这些经历,他们于 1957年写了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随后,在回忆录的基础上创作了长篇小说《红岩》。

相信很多人会好奇,为什么书的名字叫《红岩》呢?对此我上网查了一下,找到了其中的缘由。

小说名称的由来:中美技术合作所就是在红岩,离那里不远的地方是抗日战争时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要投奔延安的青年如果不熟悉红岩的话,很容易被特务引到监狱里面。后来办事处撤走了,监狱还是用来关押政治犯人。

当然,作家用红岩来形容还是有自己的寓意的——红是革命的颜色,岩石又是非常坚硬的物质;而革命者在狱中也坚持斗争,坚忍不拔。所以理解成红色的岩石也无不可。

读了《红岩》之后,我有了一些感想

让我印象深刻的其中一段是“晨星闪闪,迎接黎明。林间,群鸟争鸣,天将破晓。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射出万道光芒。”这是解放战争胜利后的第一个黎明的描写。这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是无数位战士用鲜血换来的,血染红岩,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幸福的日子容易使人忘记了什么叫英勇、坚贞。安逸的生活,美好的享受,使人淡忘了血与火的历史,也使人麻痹了精神。

说到小说里面的人物,很多都让我印象深刻

刘思扬出身豪门却投身革命;渣滓洞难友团结奋斗,敌人丧胆;白公馆志士奋勇突围,迎来黎明„„书中的一幕幕情景,一幅幅画面,至今还在眼前浮现。但最让我难以忘记的还是小说的主人公:江姐

革命女英雄江姐江雪琴,她虽然受尽了敌人的折磨,但是仍然闭口不说党的机密,敌人用尽残忍的手段,还是未从她口中套出一个字,面对着步步逼近的鬼门关,江姐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害怕,反而对革命的信心更加坚定,即使海枯石烂、天崩地裂,也不动摇。试想,被粗长竹签订入指甲缝间的刺股钻心的疼痛,谁能忍受得了?然而革命英雄们却以常人无法想象的毅力顽强地与反动派抗战到底,如今我们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名革命战士的鲜血换来的,血染红岩,才有了今天我们这一代安逸的生活,美好的享受。

读红岩有感 篇14

江姐在我心中的形象永远那么高大。一天,江姐要去华蓥山根据地,甫志高到码头为江姐送行。江姐嘱咐他一定要注意隐蔽,他口上答应,心里却不在乎。江姐到离根据地不远的一座县城时,发现自己的丈夫、华蓥山纵队彭政委的人头被高高地挂城头。江姐见到纵队司令员“双枪老太婆”后,强忍失去丈夫和彭政委的悲痛,坚决要求到丈夫生前战斗的地方工作。

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这豪言壮语是在牢里受尽折磨的江姐说出的。不错,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般的,怎么敲都不会敲烂,怎么打都不会打烂。像江姐这样的共产党员的精神十分值得我们学习,他们不断地鼓舞我们要我们的意志力像他们一样坚强。

人的意志力能够坚强的像钢铁,那么植物的意志力也可以那么坚强。

今年暑假,我种了株小番茄苗,可不幸的是,这株小苗,竟然受到了我的两次人工伤害,可他竟然都挺了过来。第一:因为那天太阳太大,想让他在树下乘乘凉。这凉是凉了,但是呢,同时也被空调室外机吹得叶子都快蔫儿了,连我的“农户专家”,我的外婆都觉得这株小苗不能活了,可没想到,在自然环境和我的“农户专家”照顾之下,又坚强地活了过来。第二:这个暑假我去了舟山近一个星期,因为出门时实在是太匆促了,在大巴车上时,突然想起来,我竟然忘记给小苗浇水了。要是这几天能下雨就好了,可这几天正是太阳最大的时候,一整天都是火辣辣的,想要找个阴凉处都找不到,小苗非渴死不可呀!怎么办呢,怎么办呢?哎,愁!这几天的舟山之旅,确实很不错。可能是想着小苗的缘故吧,辣的菜吃到我嘴里,变成无味的了;美的景,看到我眼里都是灰蒙蒙的了。哦,舟山之旅结束了,一回到家,我首先看望的就是我的小苗。唉,奇怪了,这小苗怎么没死啊,杆还是直的,叶还是舒展的,只是有点黄。太好了,太好了,小苗是最棒的!想知道,小苗为什么两次都能挺过灾难吗?就是因为,小苗的意志力是坚强的,是可以与人类相提并论的!

上一篇:长岭幼教中心阅读与游戏识字实验报告下一篇:工作培训心得体会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