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统合训练计划

2024-04-25

感觉统合训练计划(共8篇)

感觉统合训练计划 篇1

训练一:前庭觉功能训练

2014年12月 日

训练项目一:跪球

训练人员签字:

机构负责人签字:

训练一:前庭觉功能训练

2014年12月 日

训练项目二:s形平衡木

训练人员签字:

机构负责人签字: 训练二:触觉功能训练

2014 球滚压

机构负责人签字:

2014年12月 日

球滚压

训练人员签字:

机构负责人签字: 2014年12月 日

花生球

训练人员签字:

机构负责人签字:

年12月 日 训练项目一:大笼训练项目二:中小训练项目三:推滚篇二:感觉统合训练计划

感觉统合训练教案

患儿姓名:陈浩

病因:辨别形状和字形困难,视觉记忆短暂属于视知觉障碍,与本体感觉失调合并导致手眼协调能力差;颜色分辨能力差;平衡能力差(有待进一步观察)训练内容:彩虹桥、平衡板、俯卧bobath球上购物

病理病机:视知觉障碍导致手眼协调能力差,视觉空间认知困难,注意力不集中、颜色分辨差。

训练目标:短期内通过感统训练使孩子逐步分辨颜色与形状,促进手眼协调及空间位置发展。提高注意力。最后能达到独立分辨颜色、形状,及手眼协调的建立。训练重点:利用彩虹桥的颜色来对患儿进行视觉上的刺激,教患儿分辨颜色;利用彩虹桥的拱形组成多个山洞,让患儿钻有助于身体协调能力的提高;利用在平衡板上不同姿势的训练来训练患儿各种平衡能力的提高。

训练准备:彩虹桥、平衡板、bobath球

课时安排:5-10分钟/组(彩虹桥);10-15分钟/次(bobath球)

(2010年度3-7月)

指导教师:刘梅

学生姓名:chsh 性别:男

康复目标:

1、调动身体各部位肌肉收缩,维持适当的肌紧张,保持身体控制。

2、有效提高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3、练习大量的蹦跳活动能增强气息的流畅性,且边跳边说可以提高声带的发音力量。

训练方法:

项目:蹦床(3月)

1、让学生坐在蹦床上,通过使学生的机体与的接触,使学生前庭、本体觉和皮肤接触等感觉运动刺激,能促进大脑对各种信息刺激的组合和统一。然后教师双手扶着学生做上下运动,节奏由教师控制,注意过程中培养学生养成边说边运动的习惯,让学生坐在蹦床上做上下运动的频率有所变化,通过这种变化观察学生的发音力量的变化。

2、让学生站在蹦床上,让学生在蹦床上平稳站立,培养他们的平衡感,接着用双手扶着学生做有节奏的上下运动,速度由慢到快,不断增强学生的节奏感。

3、注意事项:蹦床训练的强度与训练时间要把握好,同时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每个学生的安全。项目:会走s型的线段;(3月)

训练目的:空间概念,肢体的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在地上用不粘胶粘出一条s型线段,让学生从一端走到另外一端。

难度设置:——

帮助给予:

1、开始时可站在学生的前面拉着他的双手引导他往前走;

2、也可以站在学生的后边,让他推着一个手推玩具沿着线段向前走;

3、鼓励学生自己往前走,并在另外一端放一个玩具或小食品来奖励学生的成功尝试。如果学生因为见到奖励物而不配合训练,则可以等孩子完成了路线后拿出神秘奖励物奖励给他。训练小结:

过对chsh的上课,练习大量的蹦跳活动能增强气息的流畅性,且边跳边说可以提高声带的发音力量,发展学习听觉与触觉的统合,上课的结果还比较理想。

项目:四肢协调练习(4月)

1、手支撑训练:俯卧位,让孩子用双手将自己身体撑起,与肩同宽,可在其骨盆处用圆筒等物垫高,用玩具等吸引其抬高头,双肘伸直。患儿前臂有旋后困难时,让其双手掌心内侧相对,手掌打开,手指伸直。保持5~10分钟,当手部力量增强后,可在其双肩上方加上沙袋负重。以加大训练强度。

2、平衡训练:孩子用下肢负重站于小木凳(木凳高度可逐渐增加)上,将健侧下肢向前方缓慢迈出,踩到地面上,注意在这过程中保持平衡,然后收回原位。前、后、侧方都可进行。作用是可提高立位的动态平衡,因此动作难度系数大,做此项训练前必须具备良好的立位平衡及步行能力方可进行。

3、坐上大龙球

训练目的:

改善身体协调不良,增强重力感的控制能力,建立和刺激前庭机能对多动和身体协调不佳的孩子有较大的帮助。训练要求:

协助孩子坐在大龙球上,指导者可以放手,只要协助保持大龙球的稳定即可,鼓励孩子用屁股力量作上下跃动。孩子要作前后、左右摇晃时,指导者可以用手握住孩子双手,以协助孩子保持身体的平衡。

训练小结:

以上训练都为增加触觉刺激信息,以减轻内心的不安,消除

感觉统合训练计划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收入我院诊断明确且排除器质性疾病引起神经功能紊乱的40例儿童自闭症患者。男孩21例, 年龄1~6岁, 平均年龄3岁;女孩19例, 年龄2~6岁, 平均年龄4岁。40例儿童自闭症患者的一般情况、病程等差异不明显,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40例儿童自闭症患者的诊断标准参照CCMD-3标明的诊断标准。

1.3 方法

1.3.1 将所有儿童自闭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 一组为试验组, 一组为对

照组, 每组各20例, 对照组采用教育、心理治疗、药物治疗 (卡马西平、苯异妥因、中医中药) 常规治疗;而试验组在与对照组常规治疗相同的基础上, 加用感觉统和训练疗法。2组儿童自闭症患者在治疗前均经过郑信雄[1]感觉统和检核表进行评估。2组患者评估后的结果差异不大, 具有可比性。治疗后再次进行评估并分析2组感觉统和训练得分情况。

1.3.2 感觉统和训练方法:

根据自闭症的临床特征, 运用滑梯、抛球、呼啦圈、滑板、独脚跳、平衡木、秋千、吊揽等游戏项目, 训练儿童的平衡、沟通、大脑整合功能。每天1次, 每次1个小时, 训练2年。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打包处理完成, 采用均数±方差, 卡方或t检验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试验组和对照组经过2年的治疗后再次评分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感觉统和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 临床症状都有所减轻;但是经过感觉统和训练的试验组他们的感觉统和治疗评分得分结果有更明显的改善, 临床症状的改善程度比对照组要高。2组经统计学软件分析, P<0.05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试验组和对照组经过2年的治疗后的疗效判断

试验组显效例数有13例, 占65% (13/20) , 有效例数有7例, 占35.00% (7/20) , 总有效率为100% (20/20) , 对照组显效例数有10例, 占50.00% (10/20) , 有效例数有8例, 占40.00% (8/20) , 无效的例数有2例, 占10.00% (2/20) , 总有效率为90% (18/20) , 两组儿童自闭症患者的有效和无效数量比较, 经卡方检验, 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注:计数资料经卡方检验, P<0.05

3 讨论

3.1 儿童自闭症是广泛性发育障碍精神疾病当中的一种类型。

男性多见, 一般在婴幼儿时期起病, 病因尚不清楚, 并且有报道称其患病率正在逐年增加。虽然随年龄的增长, 儿童自闭患者的症状会有所改善, 但是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差, 有时攻击行为、恐怖情绪、固执等还会加重, 儿童自闭患者的远期预后不好, 大部分有社会适应不良, 给自己的生活和家庭社会带来负担。这引起了广大精神科医务人员和家庭的重视, 家长应该重视儿童自闭症的判断, 医务人员则更要重视该病的诊断和治疗, 虽然没有治愈的方法, 但是早诊断、早治疗, 便可提高患儿大脑的整合能力和患儿的生活质量。

3.2 本文研究结果提示:

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上感觉统和疗法能让儿童自闭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更明显。这与文献报道相符[2]。

感觉统和训练疗法也是一种较好的治疗自闭症的方法。感觉统合训练[3]运用游戏运动的形式在加上特定的器材和合理的设计给患儿以大量的感觉刺激, 然后作用于大脑, 促进大脑感觉中枢的兴奋, 从而有利于形成和改善大脑的感觉统和能力。感觉统和训练的设计就是根据儿童的感觉统和能力具有可塑造性, 然后根据大脑感觉中枢的生理功能制定一些外在的以活动为表现形式的能开发患者感觉功能的游戏。它的核心就是通过适当运动项目, 来控制输入的感觉信息并帮助患儿启动感觉神经通路刺激大脑感觉中枢, 从而改善脑功能, 改善自闭症儿童运动协调、感知觉功能的目的。

3.3 经过治疗后, 2组患儿的平衡能力、社交能力等都有很大改善。

特别是经过感觉统和训练的小朋友, 他们能主动的与父母拥抱, 能够与周围伙伴友好的交流, 看见小朋友也不会像以前那样拒之不理, 对感兴趣的东西也逐步增加, 反应也不是那么迟钝。但是也有效果不明显的, 主要是患儿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没有坚持治疗, 只是间断治疗。虽然儿童自闭症患者中大多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 但是并不是智力的全部缺失, 只是在某部分强而某部分弱而已, 即最佳智力和最差之间的差距大。本研究还发现感觉统和训练与智力的改善有关, 我们的观察发现有5例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显得语言能力和智商较前有很大改善。当然还是有待研究。

综上所述, 感觉统和训练疗法对儿童自闭症有较好的疗效。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

摘要:目的 观察感觉统和训练疗法作用于儿童自闭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收入我院的40例儿童自闭症患者进行分析, 随机分为2组, 一组为试验组, 一组为对照组, 每组各20例, 对照组采用教育、心理治疗、药物治疗 (卡马西平、苯异妥因、中医中药) 常规治疗;而试验组在与对照组常规治疗相同的基础上, 加用感觉统和训练疗法。分析2组感觉统和训练得分情况。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感觉统和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 临床症状都有所减轻;但是经过感觉统和训练的试验组他们的感觉统和治疗评分得分结果有更明显的改善, 临床症状的改善程度比对照组要高。2组经统计学软件分析, P<0.05, 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感觉统和训练疗法能明显改善儿童自闭症患者的临床症状, 提高大脑的感觉统和能力和患儿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儿童,自闭症,感觉综合训练疗法

参考文献

[1]任桂英, 王玉凤.儿童感觉统合与感觉失调[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4, 8 (4) :4.

[2]张兴华.儿童孤独症的感觉统合训练效果分析[J].辽宁师专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5) :68-70.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策略探析 篇3

关键词:儿童;感觉统合;策略

目前,我国0~3岁婴幼儿约有7000万,儿童是我们的未来和希望,然而Ayres的研究发现,学习困难儿童中50%有前庭功能障碍,一般儿童中仅为14%;台湾郑信雄等的研究发现,正常学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率为15.9%,学习困难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率为28%;北京医科大学任桂英等对北京市1994名正常学龄儿童的感觉统合情况进行了测试,发现失调率为18%~21%。面对如此庞大的群体,我们更要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应将其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那么什么是感觉统合呢?我们应该怎样解决感觉统合失调的问题呢?笔者做了如下的阐述。

感觉统合是将人体器官各部分感觉信息输入组合起来,经过大脑的统合作用,完成对身体内外的知觉并作出反应。只有经过感觉统合,神经系统的不同部分才能协调整体工作,使个体很好地与环境接触,适应环境。当这一系统无法正常运转时,就被称为感觉统合失调(Sensory Integration Dysfunction,SID)或感觉统合障碍(Sensory Integration Disorder)。感觉统合多表现为视觉系统失调、听觉统合失调、触觉统合失调、本体觉统合失调、前庭觉统合失调等。在我国,学龄前儿童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感统失调孩子的人数也随之增加。因此,笔者认为应把儿童感觉统合训练纳入幼儿教育的必修课程中来,而且根据国外的经验,正常的儿童也参加感统的游戏活动,增强体质,开发潜能。

一、基于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现状,笔者从以下几个关系来分析感觉统合失调所带来的危害

1.从感觉统合失调与行为问题的关系来看

在沈阳五区随即抽取的716名儿童中,感觉统合失调发生人数273名,检出率38.13%;行为问题发生人数134名,总检出率为18.71%。各项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均高于感觉统合能力正常的儿童,差异有显著性(P<0.05)。儿童的行为问题与感觉统合失调呈正相关。前庭觉失调的行为表现主要有: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不专心听讲,小动作不断,会出现与他人交往的困难,还会出现穿鞋子分不清左右,经常会把鞋子穿反,孩子在掌握方向上也会出现距离观测不准,辨别方向的能力差等本体感觉失调的表现。

2.从感觉统合失调与家庭教育的关系来看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遗传和后天的教育都会起着很大的作用。在后天的教育中,对于孩子感觉统合失调的预防和训练都有很大的作用。尤其是早期教育,在儿童的关键期进行感觉统合训练,会取得更好的效果,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研究表明,儿童感觉统合失调与家庭养育方式密切相关(r=0.80)。抚育困难,中间抚育困难型和发动缓慢型儿童重度感觉统合失调发生率高,矫治比较困难。尤其在大中城市里,生活节奏的加快,父母忙于工作,与孩子的交往较少,不注重与孩子沟通的方式方法,甚至是把工作中的一些不良情绪带回家庭中,孩子也通常是有年迈的爷爷奶奶抚养,经常会保护过度,怕出危险,很少参加游戏和跑跳的活动,这些都会影响孩子的感覺统合。年轻的父母缺乏教养的知识与经验,只是一味地在物质上满足孩子,购买大量的玩具,很少参与到儿童的游戏活动中来,早期教养方式的不当也会造成儿童感觉统合失调。

3.从感觉统合失调与神经心理的关系来看

儿童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与H.R神经心理特征具有相关性,其主要表现在:感觉统合中触觉过分防御的儿童其范畴错误数多,触摸测验用时较长,靶测验成绩差。触觉感觉统合失调表现为敏感型和迟钝型。敏感型的儿童表现为缺乏自信,对任何新的学习都会加以排斥,不喜欢他人接触,在团体中容易和别人争吵,朋友少,易紧张,胆小怕事。在生活中表现为易发脾气、固执、偏食或暴饮暴食、吃手、咬人、爱玩弄生殖器等。迟钝型的儿童主要表现为缺乏自我意识,大脑分辨能力差,动作较为笨拙。

二、我国儿童感觉统合训练应采取的策略

1.相关医疗机构

北医六院、协和医院等大的医院,都开设了儿童感觉统合方面的门诊。但面对庞大的需求群体,医院也要承担儿童感统训练的重任。医院不但要对儿童的失调能做出准确的诊断,还要科学地制订系统的游戏训练方案,引导孩子通过游戏的形式进行感统训练,并且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但也有其弊端,当家长进医院时都会有顾虑,认为孩子得了失调的病,而且孩子本身到了医院也很抵触,家长和孩子的心理都易产生阴影。因此,在进行感统训练的过程中,要配合适当的心理辅导,消除家长和孩子的顾虑,用积极的心态来配合医生的感统训练。

2.幼儿园是儿童感觉统合训练的主阵地

在美国,每100个幼儿园就有98家幼儿园内设有“儿童感统会馆”。台湾地区感统训练系统在幼儿园中的普及率为95%,每100家大型社区内就有80个设有大型的“儿童感统训练馆”。因此,在我国的幼儿园教育中,首先应给予极大的重视,要求开设感觉统合的训练项目,让儿童在参加游戏的过程中,达到感觉器官的协调发展。其次,要及时地鉴别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对其进行第一时间的训练,使其在最佳的关键期得到训练。

3.感觉统合训练馆

它是对幼儿园的有益补充。当前我国仍然面临着孩子入园难的问题,而且还在加剧。国家正在加大对幼儿园建设的投入以及幼儿园教师的培养,对儿童感觉统合这一块往往是无暇顾及,因此,通过社会力量创办的儿童感统馆是对幼儿园教育的有益补充。国家应给予适当的扶持,正确的引导,科学的管理。使儿童感觉统合馆真正能发挥作用,发挥其技能优势,能对儿童进行科学的训练,并能指导家长如何改变以往不良的家庭教养方式,进行合理的矫正。

4.早教中心和其他托幼机构

早教中心和其他托动机构起着预防和训练的作用。从新生儿出生后,就应进行合理的视觉训练、听觉训练、嗅觉训练和肌肉的训练等。早教中心和托幼机构能够用科学的方法开发孩子的潜能。例如可以对婴儿进行感官训练,当婴儿已经懂得镜子中的人是自己时,就可以用镜子跟宝宝玩捉迷藏的游戏,或者拉着宝宝的小手和小脚摇晃,可以增进自我认识。俗话说,三翻六坐,七滚八爬九站,周岁则能行走。而动作发育又是孩子智力发育的先决条件,也是智能发育的重要标志,因此对婴儿肌肉的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儿童感觉统合训练在我国发展的思考

1.专业人员的培养

目前,我国这方面的专业人员称为感觉统合训练师,由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下设的职工协会颁发的证书。面对中国大量需要的感统训练师,仅仅靠职工协会这一机构是无法完成的,因此也希望将感统训练师纳入到中国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来培养,既能增强证书的权威性和技能性,又能引起社会人员足够的兴趣,便于感统的推广。此外,对报考感统人员资格的鉴定要严。感觉统合训练它涉及到体育学、生理解剖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因此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也较高,对从业人员的资格应进行严格的审查。其次,在岗人员的再进修。随着科技的进步、知识的更新,人们对感觉统合训练的探索也在不断的深入,更要求在职人员对新技能和新理论的了解和掌握,才能更好地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服务。

2.政府的支持与投入

首先,政府应通过提倡、鼓励、要求的过程在幼儿园设立感觉统合训练馆,对在职的教师应提供感统训练的培训,应规定在幼儿园必须开设感统训练课程。政府也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形式将社会上的一些盈利机构纳入公益的范畴中来,既便于管理,又能切实地为儿童提供服务。此外,对一些重度感统失调的家庭,应给予补贴,北京等地区就已经开始对一些特殊儿童参与康复治疗给予一定的补助,尽可以减轻一些家庭的负担,也可以促进感统训练馆的健康发展,为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提供一个较好的社会环境。

3.家长观念的更新

有的家长认为感觉统合失调是一种病,不愿意承认自己孩子的失调。认为触觉失调、前庭觉失调、本体觉失调,只要不影响学习就没问题,正是这样的小问题,可能对于他目前来说,没出现大的问题,但长此以往,就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習的动力不足、缺乏自信心等,贻误了训练和矫治的关键期,从而对孩子的发展造成更大的伤害。另外,一些家长夸大感觉统合的作用,认为孩子喜欢体育游戏,只要多参加感统训练,就能解决所有问题,从而忽视了孩子其他的一些因素和问题。因此,既不能避而不谈,也不能过分的夸大。

参考文献:

[1]于素红,万俊明.聋生与听力正常学生构建加减文字题问题的比较研究.中国特殊教育,2007(8).

[2]Ayres AJ.Learning disabilities and the vestibule system[J]

.Learning Disabilities,1978,11:30~40.

[3]Ottenbacher K.Short MA. Sensory integrative dysfunction in

children:A review of theory and treatment[J].Advance in Development and Behavior Pediatrics.

[4]李智永,文江舸,王春南,等.沈阳市716名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及其范围因素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杂志,2007(02).

[5]张红静,潘芳,江虹,等.医学记忆力与多因素的研究.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3(6).

[6]黄运萍,贾素风,苗彩霞.儿童感觉统合失调与家庭养育方式,儿童气质关系的研究.临床研究与分析,2005(4):289.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 篇4

有许多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差、做作业拖拉、多动、紧张、胆小、退缩、爱哭、不合群、吃饭挑食或暴饮暴食等性格障碍而头疼。过去,有的人将这些问题诊断为多动症,给孩子吃药、打针等,但效果甚微,还可能造成某些后遗症;还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是有意不听话,对孩子又打又骂,造成了孩子的身心创伤。1970年,美国的心理学家爱瑞斯首先发现了在3-13岁儿童中,有10%-30%的儿童出现上述症候群,并不是教育问题,而是儿童大脑功能发育不协调,需要进行心理训练来加以矫正。经过科学家的大量临床心理研究发现,相当数量的儿童出现的上述问题是由于大脑对身体感觉统合的障碍,在医学和心理学上称为感觉统合失调或学习能力障碍。因为人体各部分器官都是通过与外界接触,向大脑传递感觉详细,这些信息经过大脑的有效组合,指挥人完成各项活动。当这一系统由于发育或其它原因不能正常运转时,就会出现上述行为问题。

二、儿童出现感觉统合失调会有什么表现呢?

1、前庭平衡功能失常;表现为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他们比一般孩子更容易给家长添麻烦,挑三拣四,很难与其它人同乐,也很难与别人分享玩具和食物,不能考虑别人的需要。有些孩子还可能出现语言发展迟缓,说话晚,语言表达困难等。(大滑板 小滑车 爬地推球)

2、视觉感不良:表现是尽管能长时间地看动画片,玩电动玩具,却无法流利地阅读,经常多字少字;写字时偏旁部首常颠倒,甚至不认识字,学了就忘,不会做计算,常抄错题等。(划消 盯点)

3、听觉感不良:表现为对别人的话听而不见,丢三落四,经常忘记老师说的话和留的作业等。

4、动作协调不良:表现为平衡能力差,容易摔倒,不能像其它孩子那样会翻滚、系鞋带、骑车、跳绳和拍球等。(拍球 跳绳 八八轨道 上下轨道 太极平衡板 摇滚翘翘板

独脚椅平衡木)

5、本体感失调:表现为缺乏自信,消极退缩,语言表达能力差,手脚笨拙等。跳床 羊角球)

6、触觉过分敏感:表现为紧张、孤僻、不合群、爱惹别人、偏食或暴饮暴食、脾气暴躁、害怕陌生环境、吃手、咬指甲、爱哭、爱玩弄生殖器等。(触觉板 大笼球)

这些问题无疑会造成儿童学习和交往障碍,因为这样的儿童尽管有正常或超常的智商,但由于大脑无法正常有效地工作,因而直接影响了儿童学习和运动的完成。

三、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是什么?会有什么后果?

孩子感觉统合失调根源是家长养育不当。

一 是先天因素。有的职业母亲工作忙碌、紧张、焦虑、运动不够,特别是母亲怀孕期间的紧张情绪,对孩子的感觉系统发展很不利。

二 是城市家庭小型化。孩子都是“独苗”,居室又都是“独门独户”,在家里接触的是地板而不是土地,陪伴的是保姆而不是伙伴,没有很多机会去晒太阳、看花草,孩子活动空间不断缩小,从而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应有的各种感觉刺激机会太少。孩子们很少有在室外奔跑、跳跃、爬树、翻墙、涉水、玩泥沙等体验,孩子身体各方面的平衡控制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和发展。

三 是剖腹产率不断增高,孩子出生时没有经过产道挤压,对孩子的触觉和关节生长很不利。

四 是家长对孩子保护过度、娇宠溺爱,造成孩子操作能力欠缺。

五 是家长总是将成人社会的竞争意识,过早地加到了孩子身上,使孩子的负担过于沉重,剥夺了孩子参与玩耍和接触外部世界的机会。

让孩子找到感觉,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孩子好好地玩,像蹦床、滑板、吊桥、秋千其实都是感统训练器械。一些传统的游戏如跳房子、滚铁环、捉迷藏等都是非常有利于孩子感觉系统发展的。让孩子多接触自然,多与人交往,多喊、多叫、多唱也是较好的办法。有一些孩子还要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一些训练,家长和老师应当为这些孩子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学习、生活环境,要给孩子游戏的权利。

感觉统合失调在孩子幼年时也许不会表现出来,到了学龄期,就会在学习能力和性格上表现出这样那样的障碍。与其它正常孩子相比,他们玩什么东西一学就会,也能注意力集中,可是,在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素质方面,就显得十分吃力,让家长和老师非常操心。据调查,普通人群中,约有10%~30%的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感觉统合失调,家长和老师应及早发现孩子的这些行为问题并及时进行心理训练,否则,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和学习能力发展,造成孩子学习基础差、心理发育迟缓和人际关系问题,进而出现厌学、逃学、撒谎等行为问题。

四、怎样进行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效果如何?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首先由心理专家测查和诊断孩子的感觉统合失调程度和智力发展水平,然后制定训练课程,通过一些特殊研制的器具,以游戏的形式让孩子参与,一般经过1-3个月的训练,就可以取得明显的效果,孩子的学习成绩、逻辑推理能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动作协调能力、人际关系、饮食和睡眠、情绪等方面均有令人满意的提高和改善,其中,儿童的智力水平也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美国、日本、台湾等地从70年代起儿童感觉统合训练,现已发展成每个小学校都设有感觉统合训练室,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目前,国内已研究开发了这一训练理论和技术,在中国儿童中也取

得了明显的疗效。临床实践表明,参加训练的儿童都有不同的改善,其中85%的受训儿童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一个周期是20 次,一次约一个半小时左右,训练内容包括感觉统合训练和特殊脑力训练两部分。心理老师据每个孩子的失调程度安排不同的训练课程和时间。训练20次后免费测验,鉴定效果。训练时间是孩子下课后和节假日,一星期应不少于2次,重度失调的儿童训练次数应更多一些。

器械介绍:滑梯:强烈刺激孩子的前庭体系、头部、颈肌同时收缩,促进身体保护

伸展行为的成熟。增进触觉、视觉平衡的发展。滑车:调节前庭感觉和触觉,引发丰富的平衡反应,运动中大量的视觉情 报、脊髓及四肢的本体感,使整体感觉统合运动功能积极发展。方形滑车:调节前庭感觉和触觉,引发丰富的平衡反应,运动中大量的视觉情报、脊髓及四肢的本体感,使整体感觉统合运动功能积极发展。圆形滑车:双手滑行、连结车阵、手搭肩、搬运、玩法多样,随心所欲。大陀螺:高级前庭平衡训练器。强力刺激孩子左右脑发展。

平衡触觉板:各种不同形状的触点可刺激孩子的脚部神经及全身触觉感。可任意变 换,训练平衡能力,体验行走乐趣。太极平衡板: 针对身体协调不良、触觉敏感或迟钝的孩子进行训练,增加前庭及 本体感的刺激。踩踏石:训练孩子平衡与逻辑思考的能力 跳袋 羊角球:通过在跳袋内向前后左右跳跃,可帮助儿童克服本体感不足及触

觉敏感或不足。88轨道 上下轨道:训练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专注力及动作的灵活反应。上下转盘:将球放置在轨道上并慢慢地转动转盘,令球在轨道上持续滚动。

训练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专注力及动作的灵活反应。独脚凳:练习伸展和保持平衡、协调身体,控制重力感,建立前庭感觉机

特教感觉统合训练项目 篇5

人类所有的认知能力都是以感知觉为基础的,所谓感觉统合是指大脑将从身体视、听、触等各感官传来的感觉信息进行多次的组织分析、处理,做出正确决策,使整个机体和谐有效地运作。这是儿童个体学习的生理基础和与生俱来的先天条件。如果这方面有缺损和不足都会导致行为发展和学习上的困难。

一、感觉统合的理论依据

1.美国艾尔丝博士(Dr.JeanAryes)提出的感觉统合理念(Sensorylnte — gration)因此矫治儿童学习行为和学习能力上的不足,通过前庭觉、平衡感、触觉防御和本体感四个方面对儿童进行训练,是一种事前提出预防和改善的方法。

2.我们认为感觉统合是全方位的,应该包括视觉、听觉、运动觉等感觉的统合。除动态的大肌肉运动外,还应增加相对静态的视、听训练,以及视、听、说、动之间的统合训练。

3.触觉在感觉统合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因为它和一个人的情绪有关,但情绪不仅是生理触摸的问题,也是心理调节问题,使儿童处在一种最佳的心理状态。

4.多年研究表明,人类所有的认知能力都是以感知觉为基础的,儿童感觉统合是能力是认知能力发展的根基。感觉统合训练的最终目的是发展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包括学习能力,所以我们把发展孩子的学习能力,作为我们感统训练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5.教育部“科学教育”课题组成立不久,引进日本 PRS 筛查量表,并对江苏省 5000 多名 5 — 12 岁儿童中进行感统失调率的样本调查,建立了江苏评定常模标准量表,在此基础上,制定了适合全国使用的儿童感觉统合评定量表,对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进行评定,为感觉统合训练提供依据。

6.据有关资料表明,随着社会的发展 , 独生子女、小家庭制,都市化的形成,感觉统合失调儿童逐年呈上升趋势。据调查,南京失调概率为 36.6%,北京为 48%,上海为 52.7%。在一些发达的地区和国家,小学、幼儿园参加感统训练的达 98% 以上,他们在群体预防上有一定作用。几年来,课题组举办过全国性学习班十多期,在幼儿园发展实验单位七十余家,遍及江苏、广东、山东、云南、北京、上海等十个省市,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感觉统合训练的内容

(一)肢体动感训练课程 有三大课程:

肢体动感训练是从前庭觉、触觉和本体感三个方面对儿童进行训练,让儿童通过接受各种感觉信息并进行统合处理,在大脑中形成适当的反应图式,形成感知觉统合能力。该训练内容有三大课程,22 个训练项目:

.前庭平衡课程:针对肌肉张力及动态平衡不足,促进视听动的调节和语言发展

训练项目: ①溜滑板;②小滑板爬、牵引、蹲壁;③独脚凳、平衡拣物;④平衡台摇摆、传球;⑤旋转浴盆、摇晃、旋转;⑥吊缆上的圆滚帽、木马、网缆、四足位游戏;⑦平衡木、平衡浪木游戏。

.触觉训练课程:提升事物分辨能力、调节情绪、抑制多动行为

训练项目: ①跳袋直线、S型进退;②阳光隧道、爬行、滚动;③滚筒穿越、滚动;④平衡步道上走、爬;⑤毛毯、三明治滚压、挤压;⑥卵石垫上运动;⑦球池翻滚、拣物;⑧触觉按摩球挤压

.发育运动训练课程:平衡情绪、增强自信、提升探索性的学习能力

训练项目: ①大笼球滚压、弹趴;②花生球坐卧、挤压;③羊 3

角球跳跃;④跳床弹蹦、传物;⑤跳跳乐弹跳;⑥踩踏石、行走、按摩;⑦万象组钻、爬、跳、走。

(二)视听动统合认知训练课程

学习能力的开发是以视觉、听觉、动作及其之间的高度协调统合发展为基础的,如果有这方面的缺损与不足都会导致学习上的困难。视听动训练课程是以强化儿童视、动及其协调统合功能为目标的系统课程,有八大课程,33 个训练项目。

.视觉方位训练课程: ①方木块;②拼图;③穿线;④插孔板;⑤俄罗斯拼板;⑥圆形积木。

.视分辨训练课程:①找不同;②找隐藏图;③视觉追踪;④色词文字干扰。

.视觉序列及视觉记忆课程: ①视觉图象辨认;②图画排序;③找图形中错误;④数字牌。

.听觉排序与辨别课程: ①节奏训练;②字音辨认;③相似音辨别课程;④听 —— 动反应训练。

.听觉记忆与语言课程:①数字记忆;②故事复述;③指定记忆;④听觉记忆再现。

.听觉理解课程: ①配对听补;②二级概念训练;③看图听汉字。

.视动训练课程: ①迷宫棒;②惯性车;③迷宫球;④结网;⑤织布;⑥涂色;⑦泥工;⑧珠夹。

.触觉及其它课程: ①舌尖操;②呼吸操;③双侧训练;④触觉辨别;⑤嗅觉辨别。

(三)视听说现实虚拟训练课程:

学习是一个信息加工过程。学习的基本过程是信息的输入与输出,绝大部分信息的输入是通过视觉、听觉、触觉,而信息的输出主要通过信息(说话)来完成的,在视、听、说(言语表达)及其协调统合的任何一方面有缺损或不足,都会导致学习能力低下。视听说训练课程是以提高儿童视、听、说及其协调统合能力为目的系统课程,将视觉和听觉有机结合,通过感官刺激促进左右脑潜能的平衡发展打下基础,有五大课程,21 个训练项目:

1.“ 可视音乐 ” 课程:采用音乐、图像、音控动画等技术诱导脑电波,使之处在最佳学习状态,更好地增加和控制意识。

.错觉感受课程:①方位错觉;②形状错觉

.听觉识别课程: ①选择多种事物声音;② 认识识别声音的异同

4.听觉记忆课程:①对应编码;②时序编码;③逻辑编码

5.视听动课程:①词语搭配;②打老鼠

一、滑板爬

主要的感觉输入:前庭、本体、触觉、视觉。

训练目的:促进双侧统合,强化本体-前庭感觉统合。

训练要求:儿童俯卧在滑板上,以腹部为中心,身体紧*滑板,头抬高,双腿并拢伸直,脚面绷紧,双手同时撑地向前滑行。

二、滑梯

主要的感觉输入:前庭、本体、触觉、视觉。

训练目的:对前庭体系产生强烈刺激,促进头、颈肌的同时收缩以及身体保护性伸展反应行为的成熟,培养儿童集中注意力。

训练要求:儿童俯卧在滑板上,双手抓住滑梯两边,用力一拉俯冲下来,双腿并拢伸直,脚面绷紧,头抬高目视前方,双手尽量朝前伸展。

三、趴地推球

主要的感觉输入:本体、触觉、视觉。

训练目的:

1.加强颈部肌肉的锻炼以及身体协调能力。

2.改善儿童注意力以及培养儿童坚持不懈的良好品质。

训练要求:儿童趴在地上,球摆放在面前,离墙壁约30-50厘米,双脚并拢,手臂抬起,肘关节不撑地,双手对墙连续推球。

四、平衡台

主要的感觉输入:前庭、本体、触觉、视觉。

训练目的:通过练习统合儿童平衡反应的反射感觉,帮助建立前庭固有平衡,发展儿童下肢力量,让儿童学习通过屈伸膝关节取得平衡的方法。

训练要求:儿童两脚左右分开踏在平衡台两端站立,做左右摇晃状并保持平衡,并做排球等运动。

五、独脚椅

主要的感觉输入:前庭、本体。

训练目的:帮助儿童建立前庭感觉机能,控制重力感,发展儿童平衡能力,对多动和身体协调不佳的儿童最好,同时对儿童的腰腹力量也有锻炼作用。

训练要求:儿童坐在独脚椅上,双手侧平举,坐稳后双脚交*前踢。抬头、挺胸、目视前方。

六、羊角球

主要的感觉输入:前庭、本体。

训练目的:

1.在练习过程中达到姿势和双侧的统合,并可促进高程度的运动企划。

2.对心血管系统有较好的锻炼作用。

训练要求:儿童坐在羊角球上,双手紧握手把,身体屈曲往前跳动。

七、袋鼠跳

主要的感觉输入:前庭、本体。

训练目的:

1.在跳跃动作中强化前庭刺激,抑制过敏的信息。

2.发展儿童下肢跳跃活动,对心血管系统有很大的锻炼作用。

训练要求:儿童站在布袋中,双手提起袋边,双脚同时往前跳动。

八、蹦蹦床

主要的感觉输入:前庭、本体。

训练目的:

1.强化前庭刺激,抑制过敏的信息。

2.矫治重力不安和运动企划不足。

3.发展下肢力量,促进上下肢的协调。

训练要求:儿童在蹦床上双脚并拢蹦跳,跳起时小腿后屈,脚后跟踢至臀部。

九、晃动平衡木

主要的感觉输入:前庭、本体。

训练目的:

1.以狭长的路径让儿童通过,协助发展儿童本体感觉,建立儿童协调身体平衡的能力。

2.锻炼儿童下肢力量,培养不怕困难的良好品质。

训练要求:儿童站在独木桥上,一手扶护栏,另一手侧平举,抬头、挺胸、目视前方。双脚交替向前走。

十、圆筒吊缆

主要的感觉输入:前庭、本体、触觉。

训练目的:

1.促进前庭固有感觉体系活动,强化触觉体系。

2.通过大量前庭信息的获取,促进儿童身体协调,对固有前庭感觉输入统合有帮助。

3.对儿童四肢力量的发展也有帮助。

训练要求:儿童屈曲身体,用双手抱紧圆筒,双脚以圆筒底边为支撑点紧紧夹住,保持身体平衡,在指导者的协助下做旋转或360度大回转。

十一、圆木马吊缆

主要的感觉输入:前庭、本体、触觉。

训练目的:通过高度收缩的肌肉运动,促进前庭固有感觉体系活动,并强化触觉体系。

训练要求:儿童俯卧在圆筒上,用双手双脚夹住圆筒,由指导者左右前后的摇晃。也可以两个儿童同时坐在圆筒两端摇晃。

十二、插棍

主要的感觉输入:前庭、本体。

训练目的:强化前庭刺激及全身肌肉的伸展和活性化,尤其对头部、颈部肌肉的同时收缩及身体的保护性伸展反应行为的成熟有很大帮助。

训练要求:将网缆固定,垂直下来离地约20公分。儿童俯卧在网缆中,头部抬高目视前方,指导者协助前后摆动,让儿童在摆动过程中双手插棍,从左至右,从上至下。插棍离网缆距离视儿童个体情况。

十三、S型平衡木

主要的感觉输入:前庭、本体。

训练目的:有助于儿童本体感觉的建立和身体平衡能力的加强。

训练要求:将平衡木呈高低走向或左右走向安置,让儿童站在平

衡木上,双手平伸抬头挺胸,双脚交替前走。

十四、脚步器

主要的感觉输入:前庭、本体。

训练目的:促进和提高儿童的平衡能力,帮助儿童建立前庭固有平衡体系,发展协调性,提高儿童的注意力和观察力。

训练要求:走动时自然放松,身体正直,全身协调,注意力集中

智力落后儿童感觉统合训练 篇6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冬去春会来 发表于 2007-11-08 22:26

评论0条

阅读371次

感觉统合(Sensory Integration)最早是由美国南加州大学爱尔丝博士(Dr.Jean Aryes)在1969年提出的一个研究观点,将儿童的脑神经发展与心理发展相结合,提出感觉统合理论。爱尔丝博士终生致力于教育事业,把感觉统合训练应用于特殊儿童的康复与训练中。

什么是感觉统合?在母亲的子宫内,胎位变化的过程中,触觉、潜艇平衡、固有平衡等能力就已经逐渐在发展。出生后,它们和视、听、嗅、味等感官更不断相互影响。在大脑中的感觉中枢相互联系着,这些感觉神经的交错程度,比任何网络都复杂。这种进入大脑的感觉刺激信息,在中枢神经形式有效率的组合,就叫做“感觉统合”。正因为有这中能力,大脑才能协调身体对外界作出适当的反应。爱尔丝博士将之比喻为交通指挥者或红绿灯管制者,没有它们交通将乱成一团。在达到各种目的的协调行动上,感觉统合的能力非常重要。

智障儿童在生活中与同伴交往受到限制,缺乏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语言;有的家长缺乏特殊教育知识,过于溺爱孩子,教育孩子缺乏耐心,家长有事包办;有的家长无法承受现实,夫妻之间经常发生矛盾,把孩子送到祖辈照顾,与孩子接触少,给孩子造成不良的家庭环境;有的家长过于自卑,把孩子关在家里,孩子很少到户外活动,接触大自然。以上种种情况加重智障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程度,同时也错过智障儿童特殊教育的训练的最佳时期。

智障儿童感知觉、语言等方面发展迟延,在他们的早期教育中注重感知觉与运作的发展训练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感觉统合训练有效的促进智障儿童的智能开发和综合能力(行为能力、组织能力、学习能力)的提升,在他们日后学习、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的教师在感觉统合在训练中注重发挥以下几方面作用:

一、设氛围,快乐体验。

智障儿童缺乏个人动机与兴趣,主动性差,意志水平低下,在训练中一味采取强迫手段,或者乏味的机械训练,智障儿童会产声厌烦、恐惧、害怕等不良情绪,训练遭到失败,甚至会产生副作用。所以在训练中创设良好的氛围是至关重要的,让智障儿童喜欢身处其中,在快乐的气氛下自动自发,全力去做,这样也容易发展出原本不足的能力,教师创设良好的氛围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音乐合理化。

目前,各路专家、学者都在研究智障儿童的康复训练及特殊教育的有效方法,得到的一致结论是:音乐治疗效果显著。虽然我国对智障儿童进行音乐治疗才刚刚起步,然而国外早在数十年就将音乐治疗或综合音乐、舞蹈、绘画等在内的艺术治疗的方法与技术运用在特殊的教育中,为特殊教育拓宽了道路,并取得了显著效果。智障儿童对音乐敏感性强,教师在训练中选择一些他们喜欢的音乐,可以有效的调动和调整智障儿童的情绪,使他们很快的进入到教师设计的游戏活动中并配合治疗,教师对音乐的选择也要因人而异,音乐参与智障儿童感觉统合训练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情节趣味化。

赋予感觉统合训练过程游戏化的情节,能增强趣味性、娱乐性,更进一步激起智障儿童良好的情绪和积极从事活动的力量,从而使他们活跃起来。如趴地推球,球推进的是一个个小动物的嘴巴,仿佛在给小动物喂食;钻进布袋,学做蚕宝宝,随着蚕宝宝的一天天长大,钻出布袋,跳着去游玩;推着羊角球,钻过山洞,绕过树林,形成一列火车;做与平衡台上,和老师、小朋友拉大锯;趴于滑板上,学做小乌龟,一边游泳一边和小鱼、小虾做游戏;圈和罐相结合、纸和瓶相结合、滑板和布袋相结合,学做小鸟、小青蛙、小士兵;将奥特曼打怪兽、解放军炸碉堡、警察抓小偷等智障儿童所喜爱的情节融入感统训练中,情节简单明了,智障儿童从中能获得一种心理上的满足,感到成功与自信,从而产生愉快情绪,在活动中也会更专注投入。

3、语言游戏化。在感统训练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关心、启发、暗示、引导和鼓励指导智障儿童,而不是以主观命令去代替他们想、代替他们做,其目的是启发他们的相法,使他们玩得更愉快。如,当智障儿童“推小车”(羊角球)大汉淋淋时,可以用游戏的口吻说:“小司机到加油站去加点油吧!”调节孩子的活动量。又如,为了让智障儿童掌握滑板趴的动作,教师可以用游戏的语言说:“小乌龟快抬起头来,小鱼和小虾游过来和你们做游戏喽!”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可以用角色身份贯穿活动,教师处处以游戏的口吻进行引导,智障儿童定会兴趣盎然,同时主动参与,达到锻炼身心的目的。

4、动作儿歌化。

单纯讲授动作的要领,智障儿童很难理解而且会感到枯燥无味,如果将要领编成朗朗上口、充满游戏性和趣味性的儿歌,效果就会迥然不同。如,智障儿童在跳床上跳跃,教师就可以说儿歌:“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树起来,爱吃萝卜,爱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又如,在“有趣的平衡台”中,要求幼儿利用身体的各部位在台上保持平衡。我们就编了儿歌:“一二三四五六七,大家都来做摇椅,左摇摇,右摇摇,象个快乐的不倒翁。”孩子们一边摇,一边跟着老师听、念儿歌,既加强了动作要领的掌握,又不单调枯燥,既调节了宽松自由的气氛,又提高了智障儿童活动的激情。

5、器材形象化。

“玩具是幼儿的天使,智障儿童也不例外,”感统器材色彩鲜艳,造型美观,能吸引智障儿童的注意,引起智障儿童的兴趣。孩子看到它,想去摸一摸、试一试、玩一玩,这就是它的独特之处。为了让感统训练变得更为生动愉快,让智障儿童变得更为积极主动,我们赋予这些器材生命、灵性,将它们形象化、游戏化,并围绕感统训练的某一器材设计一系列的活动方法。如“有趣的滑板”,我们将它变成“汽车”,智障儿童独自坐在上面,手作方向盘状,用脚跟帮助移动,前后左右开车;我们将它变成“小船”,智障儿童卧于上面,以腹部为中心,抬高头,抬起腿,用手臂当作船浆,使小船在水中只有滑行;我们将它变成“大转盘”,智障儿童趴在上面。靠双手的双掌来旋转身体;还将她变成“小火车”,两个、三个、四个智障儿童连在一起,靠前一个孩子的力量带动后面的幼儿前进;还将它变成“小推车”等等,既是一种力量锻炼,又是对颈部肌肉及协调能力培养。在日常的感统训练中,我们充分利用感统器材的独特性,教师对各种感统器材进行大胆形象创新和想象,在将其贯穿、融入到活动中去,提高智障儿童的学习兴趣。

二、以人为本,量力而行。

对智障儿童进行感觉统合训练最重要的是:清楚地检查出孩子在感觉统合

基础上的问题,再设计孩子可以尽力去玩的游戏,使孩子的身体和大脑的反应及协调顺利发展。教师在训练前要充分、科学评估学生情况,训练时也要采用小步子、多循环的原则,设计游戏难度适中,使智障儿童“抬一抬脚就能够吃到苹果”,这样智障儿童会产生成就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也帮助教师一步步引导学生完成任务目标,达到训练的效果。教师且不要操之过即,忽略了学生的感受,使学生拒绝参与,这也是感觉统合训练最容易失败的地方。

三、耐心细致,适时鼓励。

智障儿童是一群特殊群体,大脑器质性损伤以及社会、家庭不良因素的共同作用促进了智障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出现,表现为害怕情绪、发脾气、易怒、爱哭闹等一些现象,对于学生一时做不到的,教师要细心而有系统的引领,并将此做成计划,用游戏将这些不佳的感觉反应有效的加以组织。对于学生出现不良情绪,教师要马上中止训练,进行安抚,调整好学生的情绪,在训练中教师要耐心、耐心、再耐心。

感觉统合训练计划 篇7

一、感觉统合训练

美国爱尔丝博士首先提出了感觉统合理 (Sensory Integration Theory) 。她认为, 感觉统合是指将人体器官各部分感觉信息输入组合起来, 经大脑整合作用, 完成对身体内外知觉, 并作出反应。只有经过感觉统合, 神经系统的不同部分才能协调整体工作, 使个体与环境接触顺利。当感觉系统无法正常运转时, 就称之为感觉统合失调 (Sensory Integrative Dysfunction) [5]。感觉统合失调多表现为:身体运动协调障碍、结构和空间知觉障碍、前庭平衡功能障碍、听觉语言障碍、触觉防御障碍等[6]。

感觉统合训练是纠正儿童感觉统合功能失调的最佳办法, 它是通过科学的设计、特制的器材、游戏运动的形式对主要感觉通道即皮肤的触觉、前庭感觉和本体感受进行训练[7]。从而促进该类儿童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近几年, 国内一些医学家、心理学, 都在对这一理论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并经过试验证明:感觉统合训练能明显改善儿童的行为问题 (显著改善率62.34%~65.41%) 、身体运动协调性 (显著改善率87.43%~96.25%) 、注意力的集中 (显著改善率82.37%~96.41%) 、情绪稳定性 (显著改善率58.15%~94.50%) 和学习成绩 (显著改善率62.24%~74.14%) [8]。另有研究报告介绍, 感觉统合训练涉及大脑、心理、身体三个方面, 不仅是生理上的功能训练, 而且是重要的心理训练, 其改善率为87.2%~97.4%, 显著改善率为59.1%~79.5%, 行为问题改善率为71.4%~93.3%, 显著改善率为42.8%~63.3%, 注意力、情绪稳定性、动作协调性和学习成绩的显著改善率依次为59.6%~72.7%、44.7%~81.8%、55.3%~82.1%、33.3%~42.6%[9]。这两组研究数据充分证实, 感觉统合训练可以有效改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问题。

二、感觉统合训练在自闭症儿童中的应用

感觉统合训练在普通儿童的教育训练中得到认可, 将其广泛地融入幼儿教育课程中, 作为教育方式。近些年很多研究者将感觉统合训练应用在自闭症儿童的教育中, 并在实践中发现自闭症儿童在语言、社交、感知觉和行为方面, 具有注意力集中, 目光对视好转, 多动减少, 情绪稳定, 听指令, 合作性行为增加, 发音较前清晰主动, 语言增多等[10]。另有结果显示, 感觉统合训练能有效地改善自闭症儿童的体质[11]。据此, 特殊教育应效仿普通儿童的教育, 将感觉统合训练融入自闭症儿童的教育中, 通过康复训练提高自闭症儿童的各方面能力。

三、感觉统合训练融入自闭症儿童游戏

蒙台梭利说过:当儿童专心于某种活动时, 心灵满足, 情绪稳定, 自发性增强, 智力、社会性等也活跃起来, 这是教育的关键 (1913年发表《蒙台梭利手册》) 。在儿童阶段, 儿童本能的喜欢参与各种游戏活动, 那么将感觉统合训练融入游戏, 儿童就更乐意接受, 这样不仅能够寓教于乐, 更能增进神经系统的成熟, 改善大脑的功能, 促进儿童的动作、运动技能和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 而且促使他们获得知识, 为提高智育打下基础。使多数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在快乐、轻松地游戏活动中发展起来[7]。在自闭症儿童群体中, 同样如此。那么, 我们应该充分儿童这一天性, 针对自闭症儿童的特点, 设计一些感觉统合游戏。

根据金亚芬介绍, 自闭症儿童常见的感觉统合失调状况主要有:视觉系统失调、听觉系统失调、前庭觉系统失调、触觉系统失调、本体系统失调等。在日常生活中通常表现为目不转睛地注视某样物品, 不愿与人接触;对待声音反映差, 无端尖叫;喜欢某种刺激, 或对某种刺激不敏感;不喜欢他人碰触, 痛觉迟钝;手脚笨拙, 喜欢他人用力推、压、挤;易自伤等[12]。如果自闭症儿童有上述异常行为表现, 或是其他异常的行为, 家长或教师可根据儿童的行为分析其原因, 如果是感觉统合失调导致, 则应分析具体是哪方面失调, 进而有针对性地设计感统训练的游戏。

感觉统合游戏主要是通过游戏形式对自闭症儿童进行训练, 在游戏中运用经过特别的设计的感觉统合训练器材, 对儿童有很大的吸引力。主要有滑板车、单杠、羊角球、平衡台、大陀螺、串珠、大笼球、吊床、秋千、溜滑梯等。每种器材都有多种用法, 不同用法有不同的训练功能。训练人员可根据自闭症儿童的问题, 选择不同的训练器材, 设计不同的训练动作, 长期坚持训练, 会使该方面能力有所提高。比如设计感觉统合游戏:大笼球青蛙跳:让自闭症儿童双膝跪在大笼球上, 双手向前撑在大笼球表面, 呈青蛙跪状, 训练人员由后方抓住孩子的双脚, 前后左右轻轻晃动;或者训练人员抓住儿童的双膝弯曲处, 用力向下压, 球瞬间将儿童弹起, 这两种训练都能使儿童在运动过程中为保护自己, 本能地不断往反方向用力, 从而使前庭觉、本体觉、平衡觉和部分肌张力得到训练, 直至能力提高。再如:训练人员组织儿童用线串珠子, 或者用筷子夹珠子 (珠子有大有小) , 串珠过程可提高手眼协调等能力;夹珠子的过程可促进精细动作的发展。

笔者在实践中对一名自闭症儿童实施感觉统合训练,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个案情况:东东, 男, 8岁, 确诊为自闭症儿童。他长期用手指甲敲击自己的脸、手臂等部位, 甚至有时将其刺破。家长和教师反映, 东东的行为更多的是自我刺激, 寻求一种将其得到满足的快感。这种现象正如学者石明英 (1995) 所说, 感觉输入的过度兴奋和抑制, 可能使部分自闭症儿童对某种感觉特别敏感, 而对某种感觉又特别排斥。前庭中枢障碍可能是导致自闭症儿童感觉失调的行为怪异的原因之一[4]。从石明英的研究可以看出, 东东自我刺激性行为有可能是前庭觉失调, 或者也有本体系统失调等原因。于是笔者尝试设计训练动作提高前庭觉和本体觉的协调能力。训练人员为东东做“大笼球上青蛙跳、晃动”、“旋转大陀螺”和“按摩球用力挤压”这三项运动。连续一个小时的运动之后, 发现东东自我刺激性行为明显减少, 并且变得较为安静。停止训练, 几天后东东的自我刺激行为又有所增多。再次进行连续多次训练, 东东的自我刺激行为再次减少。这可以证明, 感觉统合训练能够有效提高东东的前庭觉、本体觉的协调能力, 减少自我刺激性行为。理论与实践证实, 感觉统合训练融入游戏更易被自闭症儿童接受, 并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

四、感觉统合训练融入自闭症儿童游戏的策略

(一) 在游戏中充分融入感觉统合训练的理念, 以游戏的形式使感觉统合训练充满乐趣。

(二) 充分利用感觉统合训练器材, 创编生动有趣的感统操和感统游戏。

(三) 充分利用日常生活用品, 编制徒手感觉统合游戏。比如:选择幼儿喜欢的节奏感较强的音乐, 玩按节奏拍手、拍桌或拍球等。

(四) 将感觉统合训练融入民间游戏, 使参与性更强。

参考文献

[1]韦萍.感觉统合失调在儿童孤独症中的研究进展[J].广西医学, 2009 (1) .

[2]尚煜, 闫承生, 李进华, 裴菊英, 范松丽, 卢莉颖, 陈卫宏, 赵庆伟.儿童孤独症感觉统合治疗效果3例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02 (2) .

[3]张挚, 李赫南, 翟宏.我国儿童感觉统合训练及其研究.教育探索, 2008 (4) .

[4]方俊明.特殊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

[5]陈文德.感觉统台游戏室——儿童学习障碍与多动症的治疗与矫正[M].九州出版社, 2004.

[6]胡秀杰.感觉统合训练融入幼儿园课程的策略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06.

[7]邓邦桐, 谭华, 梁惠慈.关于儿童感觉统合训练研究的文献综述[J].医学信息, 2006 (12) .

[8]刘君, 梁雅琪, 王爱娟.感觉统合训练治疗感觉统合失调320例疗效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 2004 (6) .

[9]李惠和, 唐剑波.感觉统合训练108例疗效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 2005 (2) .

[10]王纯.自闭症儿童的感觉统合训练疗法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6 (5) .

[11]李荣源, 龚慧兰.感觉统合训练对3~6岁孤独症儿童体质影响的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5 (10) .

感觉统合训练计划 篇8

【关键词】 感觉统合训练;小学;体育;启示

感觉统合指的是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的学习过程。调查发现,儿童中存在不同程度感觉统合失常者占比30%左右,导致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主要原因是都市化生活和小家庭制度。感觉统合失调的具体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好动、极度害羞等,这些问题也是困扰小学教师教学的关键性问题。小学生感觉统合失常阻碍了学习水平的提高和个性化发展,会大大降低小学生的学习效率。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为小学体育教学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和活力,从感觉统合训练出发,关注小学生的三维健康,防治感觉统合失调疾患的发生,充分挖掘出小学体育教学的内在价值,对实现小学体育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贯彻“健康第一”教学理念

素质教育要求学校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新课改体育教学中,教师普遍存在是以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为主,还是以健康为主的问题。俗话说“坚实革命的本钱”,健康是是吸纳长远发展的根本,只有拥有健康才能规划未来的发展。感觉统合训练下小学体育教学,教师需要始终贯彻“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增强小学生对健康的认识和重视。贴合实际生活问题,引发小学生的共鸣,为实现小学体育教学目标奠基。

现以小学体育教学内容中的“跑步”为例,在教师提出这个教学内容之后,很多小学生嗤之以鼻,笑称:“不就是跑步么,谁不会啊,还要学么。”教师没有批评这些小学生,而是从当今社会人们竞相追逐的“有氧运动”概念出发,引导小学生对跑步这一体育运动形成了新的认识。教师提问:“人们越来越喜欢进行有氧运动,这是为什么呢?”学生1:“减肥”,学生2:“锻炼身体”,教师根据学生的观点循循诱导:“锻炼身体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呢?”学生:“健康”。学生逐渐融入体育教学活动中,从体育教学内容中明白了“健康”的重要性。再有序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小学生积极参与跑步运动,以前觉得无聊的运动也变得更加有魅力,有利于逐渐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由此可见,感觉统合失调会使学生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好动不安的问题,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会形成不利影响作用。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按照素质教育要求,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将“健康第一”的理念贯彻落实到体育教学内容中,结合实际生活问题,引发学生的共鸣,增强学生对“健康”认识和重视,调动小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逐步实现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

二、加强活动性教学

体育教学分为技术教学和活动性教学,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活动教学灌输学生正确的思想和观念,而活动教学主要以体育活动的形式展现出来,强调学生的参与性,技术教学与活动教学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小学体育教学中,进行感觉统合训练,需要充分展现出活动教学的重要性,利用活动教学对学生感觉统合失调问题进行防治,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小学生身体和神经系统逐渐完善提供充分的保障。

现以篮球教学为例,球类运动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比较受学生欢迎。感觉统合训练下,为了提高小学生注意力。某教师将学生分为两组,进行运球接力比赛,篮球运球需要学生保持高度的注意力,比赛分为三次,第一次接力比赛两组学生用的时间都比较长,教师提问:“为什么完成运球接力的时间的比较长?”,学生1:“对篮球技巧掌握不到位”学生2:“注意力没有完全集中到运球上”,针对学生总结出的问题,教师对学生进行了指导。再次进行比赛,两组学生完成比赛的时间明显得到了提高。

由此可见,将感觉统合训练理念融入小学体育教学中,加强小学体育活动教学,有效开展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从体育教学活动中挖掘深层次含义,对学生形成教育意义,对部分小学生感觉统合失调进行有效防治,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实现感觉统合训练下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

三、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特征

小学生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比较明显,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理念之一。小学体育教学中,往往会忽视学生感觉统合能力等内隐特征,没有及时对存在感觉统合失调的学生进行有效防治,对这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形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当前小学体育教学,既要关注小学生的外显性特征,还需要注重小学生的内隐形特征,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整体体育水平。

再以“篮球”教学为例,一段时间篮球练习之后,学生中出现了明显的分层,部分小学生篮球水平比较高,而另一部分小学生的篮球水平相对比较差。再对他们的学习态度进行观察发现,每一个学生联系都比较认真,外显性特征不是很明显。为了调查出真实的原因,教师找出了一个篮球水平比较差的小学生进行了沟通,教师:“平时课堂练习也很认真,为什么篮球水平这么差?”,学生犹豫的说出了原因:“打篮球的人一般身高都比较高,我觉得自己有点矮,不适合打篮球”,是学生的自卑心理导致学习水平难以提升,针对这个原因,教师对这一部分学生进行了及时的心理疏导,在课堂教学中增强了对他们的关注,小学生的体育水平逐渐提高。

由此可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一个学生个性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性因素。

【参考文献】

[1]纪旭明.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24)

[2]杨家瑜,崔强.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5(33)

[3]吉祥.小学生心理特点及针对性体育教学方法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32)

[4]果占春.让高效之花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绽放[J].当代体育科技.2015(33)

[5]杜小燕.刍议小学体育教学如何运用兴趣诱导学生参与习惯[J].当代体育科技.2015(33)

上一篇:线路工区职责下一篇:排埠分局2011年信访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