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之间交往的礼仪

2024-04-27

朋友之间交往的礼仪(共7篇)

朋友之间交往的礼仪 篇1

最好少谈钱

朋友之间相互帮助是理所当然的,但钱财方面还是谨慎为妙,因为,人们往往会因为金钱改变关系甚至断绝交往。假如把钱借给朋友,要有“回不来了”的思想准备。向朋友借钱的时候,即使是一百两百元少额,也要严格遵守期限和约定的日期,尽快还款。

功利心不要重

交朋友不可否认有功利性因素的存在,但功利性太重,关系肯定不能持久,

在你困难的时候,或者你失去了利用价值,这种人是不会伸手帮忙的。

争论不要急躁

两个人想法不一样,是很正常,即使是再好的朋友,为人处世也会有差别,有争论不稀奇,但与朋友争论不宜急躁。急躁是伤害感情的暗箭。很可能赢得了一场辩论,却输掉了一个朋友。

不曝光隐私

架起学生之间健康交往的桥梁 篇2

■ 让学生懂得宽容待人

宽容是人与人交往的润滑剂。有人说“90后”是以自己为圆心,以自私为半径画圆,其实不然,只是他们心中仍有一道未开启的门,阻碍了他们的正常交往,使他们的痛苦无处诉说。此时,我们正是那最好的聆听者,聆听孩子们的心事,打开他们的心扉,让阳光与爱重驻他们的心灵,接受他人,关爱朋友。

比如,上个星期,在卫生大扫除的时候,我班小罗在扫地时不小心将郑信的水杯碰倒了,热水泼洒了一地,郑信的书也被弄湿了。郑信本来就是个急脾气,还有些爱无理取闹,这下更得理不饶人了,无论小罗怎样道歉,他都一直不肯原谅他。为此,我找郑信好好谈了一次,希望他能尽释前嫌,原谅小罗。就在这次交流中我得知,郑信小时候曾多次被欺负,这使他觉得宽容就意味着软弱,于是他便开始用强硬的态度来处理和同学之间的事,认为只有让别人怕你,才不会吃亏。但其实,在他的内心深处一直保留着善良、友爱和宽容。随着他向我娓娓倾诉了许多的酸楚,我逐渐了解了这个外表强硬内心却很脆弱的大男孩。我告诉他,其实宽容是世间最有力的武器,能够帮助你击破重重阻碍得到世间最珍贵的财富——友谊。郑信将我们谈话的心得付诸实践,不仅与小罗成了铁哥们,而且和别的同学的关系也更加融洽,遇到事情也不再那么无理取闹了。

■ 培养学生团结友爱

在班级日常工作中,我提出团结友爱的口号,讲述各种人物、不同历史背景下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动人故事,及时表扬班级涌现出的友爱互助的好人好事,抓住一些小事大做文章。

在上学期期中考试的前几天,发生了一件令我很疑惑的事:已临近考试,张松竟没来上学。后来我得知是因为在他的生日聚会上,他十分重视的一个同学送他的礼物竟是一只臭袜子。同学的玩笑给这个脆弱的心灵重重的一击。第二天,我在班里提到了这件事,我问同学们:“在你的生日聚会上,你非常重视的朋友却送你一只臭袜子,你会怎樣想?也许你只认为这是个玩笑,但是对于渴望得到认可和关爱的张松来说,这意味着什么呢?”全班寂然。我接着说:“同学们,我们要学会团结友爱尊重他人。也许礼物不能够代表团结友爱和尊重,但此时却能够化解张松的心结,不是吗?”

第二天,送臭袜子的同学给张松道歉并补送了一份礼物,其他很多同学也送了小礼物,这些礼物虽然很小,却使全班几十名同学的心连在了一起,激发了同学间的互相尊重和团结友爱之情,也使同学们在活动中体验到了关心别人后的愉快心情。

■ 引导学生真诚待人

李想是一个非常勤奋的孩子,尤其是到了高三后,她更是抓紧每时每刻。对她而言,高考就像一根救命稻草,为了实现心中的理想,她拼了命似地努力学习,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昨天月考成绩下来了,她的心情简直低落到了极点,而一些同学的嘲笑、挖苦,更似一把尖刀刺在她的心上。为此,我在考试分析会上特别提到:“一个军队的成功不在于他有多少骁勇善战的精英,而在于他们的团结,他们对待每一个战友都那么真诚,甚至把命交给对方。一个班级犹如一个军队,只有你们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同学,在他们失意的时候与他们真诚相待,你们才能成为王者之师。”

学生时代的感情值得一生珍惜,其间经历的故事值得一生回味。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让爱充满学生之间,让学生间的交往更加真诚,让他们早些拥有交际的艺术,引导他们走向精彩人生。■

□编辑 江泓

我与同桌之间的交往400 篇3

我们是2年的同桌,中途有许许多多的小波纹。但是,2年后的今天,来了个360°大转变,将我们的友谊打碎了,彼此留下了阴影。

我们的持续战只维持了几节课,忽然他伸过手来――是想要红笔,我偷偷的瞟了她几眼。他是想要和好吗?我想是吧!我便把红笔递给了她。课后,我们和好如初。

本以为她会当没事发生一样,但我实在是太天真了,太单纯了,事情并不是这样的,其实她并没有想和我和好,只是作作罢了。我从好朋友口中听到了她在说我坏话,不单是这样,还把我两个好姐妹都拖下了水,那是在是太过分了,有什么话说我就好了,不要把无关系的人拖下水。而且有什么话就当本人面说吧!在背后说被别人坏话,乃小人也。我很想知道,平常我们的好是假的吗?曾经的承诺是儿戏吗?我不懂你,更读不懂你的心。

我与同桌之间的交往作文 篇4

第一天上课,同桌就表现不凡,老师表扬了她,她高兴得眉开眼笑。我也情不自禁地看了她一眼,这一看,我不禁大惊失色,她的`下身竟是具骨头,我不敢将这件事告诉别人,只是要同学少跟她玩。她一直对我很友好。有一天,她对我说:“今天放学后,我带你到一个美丽的地方去好吗?”我一听,想到了她的下身,吓得额头冒出冷汗,连讲话也结结巴巴了:“我……不去,我……我没时间。”同桌听了,大失所望。同桌经常帮助别人。有人掉了钱,她不出半小时就找到了有人被抢劫,她三下两下就将抢劫犯制服,送交公安局,被帮助的人不止一次将感谢信送到学校,同桌一下子成了名人。渐渐地,我也觉得她不那么可怕了。

谈话交往的礼仪 篇5

平心而论,要符合上面那些要求,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不过不要紧,系统地学习掌握一些谈话的技巧,对商务人员在商务交往之中搞好人际关系,定然大有帮助。

谈话的技巧,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而且需要针对不同的人与事,来加以灵活地运用。

例如,当有一位朋友不邀而至,贸然闯进了您的写字间,而您实在难用很长的时间与之周旋时,如果直接告之对方“来的不是时候”,或对之爱搭不理,都很可能得罪人。

其实,只要用委婉一些的语言,一样可以暗示对方应尽早离去,而且还不至于使其难堪。可以在见面之初,一面真诚地对其表示欢迎,一面婉言相告:“我本来要去参加公司的例会,可您这位稀客驾到,我岂敢怠慢。所以专门告假五分钟,特来跟您叙一叙。”这句话的“话外音”,乃是暗示对方:“只能谈五分钟时间”,但因说得不失敬意,在对方的耳中就要中听多了。

又如,一位来企业参观的外商,若突然向您问起了我方的产量,产值一类原本不宜问到的问题,告之以“无可奉告”固然能行,却也有可能使对方无地自容。

此时此刻,完全可以运用适当的谈话技巧,用另外的方式来表达“无可奉告”之意。比方说:“董事会让我们生产多少,就生产多少”。“有多大生产能力,就生产多少”。“能卖出去多少产品,就能创造多大产值”。“一年和另一年创造的产值,往往不尽相同”。面对这种照顾对方情绪的“所答非所问”,对方但凡识相,定会知难而退。

下面,就介绍一些商界人士皆应运用自如的说话技巧。

其一,寒暄与问候。

寒暄者,应酬之语是也。问候,也就是人们相逢之际所打的招呼,所问的安好。在多数情况下,二者应用的情景都比较相似,都是作为交谈的“开场白”来被使用的。从这个意义讲,二者之间的界限常常难以确定。

寒暄的主要的用途,是在人际交往中打破僵局,缩短人际距离,向交谈对象表示自己的敬意,或是借以向对方表示乐于与之结交之意。所以说,在与他人见面之时,若能选用适当的寒暄语,往往会为双方进一步的交谈,做好良好的铺垫。

反之,在本该与对方寒暄几句的时刻,反而一言不发,则是极其无礼的。

当被介绍给他人之后,应当跟对方寒暄。若只向他点点头,或是只握一下手,通常会被理解为不想与之深谈,不愿与之结交。

碰上熟人,也应当跟他寒暄一两句。若视若不见,不置一辞,难免显得自己妄自尊大。

在不同时候,适用的寒暄语各有特点。

跟初次见面的人寒暄,最标准的说法是:“您好!”“很高兴能认识你”。“见到您非常荣幸”。

比较文雅一些的话,可以说:“久仰”,或者说:“幸会”。

要想随便一些,也可以说:“早听说过您的大名”、“某某人经常跟我谈起您”,或是“我早就拜读过您的大作”、“我听过您作的报告”,等等。

跟熟人寒暄,用语则不妨显得亲切一些,具体一些。可以说“好久没见了”、“又见面了”,也可以讲:“您气色不错”、“您的发型真棒”,“您的小孙女好可爱呀”、“今天的风真大”、“上班去吗?”

寒暄语不一定具有实质性内容,而且可长可短,需要因人、因时、因地而异,但它却不能不具备简洁、友好与尊重的特征。

寒暄语应当删繁就简,不要过于程式化,像写八股文。例如,两人初次见面,一个说:“久闻大名,如雷贯耳,今日得见,三生有幸”,另一个则道:“岂敢,岂敢广搞得像演出古装戏一样,就大可不必了。

寒暄语应带有友好之意,敬重之心。既不容许敷衍了事般地打哈哈,也不可用以戏弄对方。“来了”,“瞧你那德性”,“喂,你又长膘了”,等等,自然均应禁用。

问候,多见于熟人之间打招呼。西方人爱说:“嗨”中国人则爱问“去哪儿”、“忙什么”、“身体怎么样”、“家人都好吧?”

在商务活动中,也有人为了节省时间,而将寒暄与问候合二为一,以一句“您好”,来一了百了。

问候语具有非常鲜明的民俗性、地域性的特征。比如,老北京人爱问别人:“吃过饭了吗?”其实质就是“您好!”您要是答以“还没吃”,意思就不大对劲了。若以之间候南方人或外国人,常会被理解为:“要请我吃饭”、“讽刺我不具有自食其力的能力”、“多管闲事”、“没话找话”,从而引起误会。

在阿拉伯人中间,也有一句与“吃过饭没有”异曲同工的问候语:“牲口好吗?”您可别生气,人家这样问候您,绝不是拿您当牲口,而是关心您的经济状况如何。在以游牧为生的阿拉伯人中间,还有什么比牲口更重要的呢?问您“牲口好吗?”的确是关心您的日子过得怎么样。

为了避免误解,统一而规范,商界人士应以“您好”、“忙吗”为问候语,最好不要乱说。

牵涉到个人私生活、个人禁忌等方面的话语,最好别拿出来“献丑”。例如,一见面就问候人家“跟朋友吹了没有”,或是“现在还吃不吃中药”,都会令对方反感至极。

其二,称赞与感谢。

什么样的人最招人喜欢?答案是有的:懂得赞美别人的人,最是招人喜欢。

什么样的人最有礼貌?答案也是有的:得到他人帮助后,知道及时表示感谢的人最有礼貌。

称赞与感谢,都有一定的技巧。如下加遵守,自行其事,不但可能会显得虚伪,而且还可能会词不达意,招致误解。

比如,赞美旁人:“您今天穿的这件衣服,比前天穿的那件衣服好看多了”,或是“去年您拍的那张照片,看上去您多么年轻呀”,都是用“词”不当的典型例子。前者有可能被理解为指责对方“前天穿的那件衣服”太差劲,不会穿衣服;后者则有可能被理解为是在向对方暗示:您老得真快!您现在看上去可一点儿也不年轻了。您说,讲这种废话是不是还不如免开尊口呢?

赞美别人,应有感而发,诚挚中肯。因为它与拍马屁,阿谀奉承,终究是有所区别的。

赞美别人的第一要则,就是要实事求是,力戒虚情假意,乱给别人戴高帽子。夸奖一位不到40岁的女士“显得真年轻”,还说得过去;要用它来恭维一位气色不佳的80岁的老太太,就过于做作了。离开真诚二字,赞美将毫无意义。

有位西方学者说:面对一位真正美丽的姑娘,才能夸她“漂亮”。面对相貌平平的姑娘,称道她“气质甚好”,方为得体。而“很有教养”一类的赞语,则只能用来对长相实在无可称道的姑娘讲。

他的话讲得虽然有些率直,但却道出赞美别人的第二要则:需要因人而异。男士喜欢别人称道他幽默风趣,很有风度。女士渴望别人注意自己年轻、漂亮。老年人乐于别人欣赏自己知识丰富,身体保养好。孩子们爱听别人表扬自己聪明,懂事。适当地道出他人内心之中渴望获得的赞赏,适得其所,善莫大焉。这种“理解”,最受欢迎。

赞美别人的第三要则,是话要说得自自然然,不露痕迹,不要听起来过于生硬,更不能“一视同仁,千篇一律”。

当着一位先生的夫人之面,突然对后者来上一句:“您很有教养”,会让人摸不清头脑。可要是明明知道这位先生的领带是其夫人“钦定”的,再夸上一句:“某先生,您这条领带真棒!”那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收益”。

在商务交往中,对商务人员的口才有很高的要求。商务人员不一定要伶牙俐齿,妙语连珠,但必须具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清晰的语言表达能力,必须在克己敬人、“寸土必争”的前提下,在谈话之中保持自己应有的风度,始终以礼待人。有道是,“有‘礼’走遍天下”,在谈话之中也是如此。

平心而论,要符合上面那些要求,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不过不要紧,系统地学习掌握一些谈话的技巧,对商务人员在商务交往之中搞好人际关系,定然大有帮助。

谈话的技巧,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而且需要针对不同的人与事,来加以灵活地运用。

例如,当有一位朋友不邀而至,贸然闯进了您的写字间,而您实在难用很长的时间与之周旋时,如果直接告之对方“来的不是时候”,或对之爱搭不理,都很可能得罪人。

其实,只要用委婉一些的语言,一样可以暗示对方应尽早离去,而且还不至于使其难堪。可以在见面之初,一面真诚地对其表示欢迎,一面婉言相告:“我本来要去参加公司的例会,可您这位稀客驾到,我岂敢怠慢。所以专门告假五分钟,特来跟您叙一叙。”这句话的“话外音”,乃是暗示对方:“只能谈五分钟时间”,但因说得不失敬意,在对方的耳中就要中听多了。

又如,一位来企业参观的外商,若突然向您问起了我方的产量,产值一类原本不宜问到的问题,告之以“无可奉告”固然能行,却也有可能使对方无地自容。

此时此刻,完全可以运用适当的谈话技巧,用另外的方式来表达“无可奉告”之意。比方说:“董事会让我们生产多少,就生产多少”。“有多大生产能力,就生产多少”。“能卖出去多少产品,就能创造多大产值”。“一年和另一年创造的产值,往往不尽相同”。面对这种照顾对方情绪的“所答非所问”,对方但凡识相,定会知难而退。

下面,就介绍一些商界人士皆应运用自如的说话技巧。

其一,寒暄与问候。

寒暄者,应酬之语是也。问候,也就是人们相逢之际所打的招呼,所问的安好。在多数情况下,二者应用的情景都比较相似,都是作为交谈的“开场白”来被使用的。从这个意义讲,二者之间的界限常常难以确定。

寒暄的主要的用途,是在人际交往中打破僵局,缩短人际距离,向交谈对象表示自己的敬意,或是借以向对方表示乐于与之结交之意。所以说,在与他人见面之时,若能选用适当的寒暄语,往往会为双方进一步的交谈,做好良好的铺垫。

反之,在本该与对方寒暄几句的时刻,反而一言不发,则是极其无礼的。

当被介绍给他人之后,应当跟对方寒暄。若只向他点点头,或是只握一下手,通常会被理解为不想与之深谈,不愿与之结交。

碰上熟人,也应当跟他寒暄一两句。若视若不见,不置一辞,难免显得自己妄自尊大。

在不同时候,适用的寒暄语各有特点。

跟初次见面的人寒暄,最标准的说法是:“您好!”“很高兴能认识你”。“见到您非常荣幸”。

比较文雅一些的话,可以说:“久仰”,或者说:“幸会”。

要想随便一些,也可以说:“早听说过您的大名”、“某某人经常跟我谈起您”,或是“我早就拜读过您的大作”、“我听过您作的报告”,等等。

跟熟人寒暄,用语则不妨显得亲切一些,具体一些。可以说“好久没见了”、“又见面了”,也可以讲:“您气色不错”、“您的发型真棒”,“您的小孙女好可爱呀”、“今天的风真大”、“上班去吗?”

寒暄语不一定具有实质性内容,而且可长可短,需要因人、因时、因地而异,但它却不能不具备简洁、友好与尊重的特征。

寒暄语应当删繁就简,不要过于程式化,像写八股文。例如,两人初次见面,一个说:“久闻大名,如雷贯耳,今日得见,三生有幸”,另一个则道:“岂敢,岂敢广搞得像演出古装戏一样,就大可不必了。

寒暄语应带有友好之意,敬重之心。既不容许敷衍了事般地打哈哈,也不可用以戏弄对方。“来了”,“瞧你那德性”,“喂,你又长膘了”,等等,自然均应禁用。

问候,多见于熟人之间打招呼。西方人爱说:“嗨”中国人则爱问“去哪儿”、“忙什么”、“身体怎么样”、“家人都好吧?”

在商务活动中,也有人为了节省时间,而将寒暄与问候合二为一,以一句“您好”,来一了百了。

问候语具有非常鲜明的民俗性、地域性的特征。比如,老北京人爱问别人:“吃过饭了吗?”其实质就是“您好!”您要是答以“还没吃”,意思就不大对劲了。若以之间候南方人或外国人,常会被理解为:“要请我吃饭”、“讽刺我不具有自食其力的能力”、“多管闲事”、“没话找话”,从而引起误会。

在阿拉伯人中间,也有一句与“吃过饭没有”异曲同工的问候语:“牲口好吗?”您可别生气,人家这样问候您,绝不是拿您当牲口,而是关心您的经济状况如何。在以游牧为生的阿拉伯人中间,还有什么比牲口更重要的呢?问您“牲口好吗?”的确是关心您的日子过得怎么样。

为了避免误解,统一而规范,商界人士应以“您好”、“忙吗”为问候语,最好不要乱说。

牵涉到个人私生活、个人禁忌等方面的话语,最好别拿出来“献丑”。例如,一见面就问候人家“跟朋友吹了没有”,或是“现在还吃不吃中药”,都会令对方反感至极。

其二,称赞与感谢。

什么样的人最招人喜欢?答案是有的:懂得赞美别人的人,最是招人喜欢。

什么样的人最有礼貌?答案也是有的:得到他人帮助后,知道及时表示感谢的人最有礼貌。

称赞与感谢,都有一定的技巧。如下加遵守,自行其事,不但可能会显得虚伪,而且还可能会词不达意,招致误解。

比如,赞美旁人:“您今天穿的这件衣服,比前天穿的那件衣服好看多了”,或是“去年您拍的那张照片,看上去您多么年轻呀”,都是用“词”不当的典型例子。前者有可能被理解为指责对方“前天穿的那件衣服”太差劲,不会穿衣服;后者则有可能被理解为是在向对方暗示:您老得真快!您现在看上去可一点儿也不年轻了。您说,讲这种废话是不是还不如免开尊口呢?

赞美别人,应有感而发,诚挚中肯。因为它与拍马屁,阿谀奉承,终究是有所区别的。

赞美别人的第一要则,就是要实事求是,力戒虚情假意,乱给别人戴高帽子。夸奖一位不到40岁的女士“显得真年轻”,还说得过去;要用它来恭维一位气色不佳的80岁的老太太,就过于做作了。离开真诚二字,赞美将毫无意义。

有位西方学者说:面对一位真正美丽的姑娘,才能夸她“漂亮”。面对相貌平平的姑娘,称道她“气质甚好”,方为得体。而“很有教养”一类的赞语,则只能用来对长相实在无可称道的姑娘讲。

他的话讲得虽然有些率直,但却道出赞美别人的第二要则:需要因人而异。男士喜欢别人称道他幽默风趣,很有风度。女士渴望别人注意自己年轻、漂亮。老年人乐于别人欣赏自己知识丰富,身体保养好。孩子们爱听别人表扬自己聪明,懂事。适当地道出他人内心之中渴望获得的赞赏,适得其所,善莫大焉。这种“理解”,最受欢迎。

赞美别人的第三要则,是话要说得自自然然,不露痕迹,不要听起来过于生硬,更不能“一视同仁,千篇一律”。

当着一位先生的夫人之面,突然对后者来上一句:“您很有教养”,会让人摸不清头脑。可要是明明知道这位先生的领带是其夫人“钦定”的,再夸上一句:“某先生,您这条领带真棒!”那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收益”。

在商务交往中,对商务人员的口才有很高的要求。商务人员不一定要伶牙俐齿,妙语连珠,但必须具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清晰的语言表达能力,必须在克己敬人、“寸土必争”的前提下,在谈话之中保持自己应有的风度,始终以礼待人。有道是,“有‘礼’走遍天下”,在谈话之中也是如此。

平心而论,要符合上面那些要求,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不过不要紧,系统地学习掌握一些谈话的技巧,对商务人员在商务交往之中搞好人际关系,定然大有帮助。

谈话的技巧,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而且需要针对不同的人与事,来加以灵活地运用。

例如,当有一位朋友不邀而至,贸然闯进了您的写字间,而您实在难用很长的时间与之周旋时,如果直接告之对方“来的不是时候”,或对之爱搭不理,都很可能得罪人。

其实,只要用委婉一些的语言,一样可以暗示对方应尽早离去,而且还不至于使其难堪。可以在见面之初,一面真诚地对其表示欢迎,一面婉言相告:“我本来要去参加公司的例会,可您这位稀客驾到,我岂敢怠慢。所以专门告假五分钟,特来跟您叙一叙。”这句话的“话外音”,乃是暗示对方:“只能谈五分钟时间”,但因说得不失敬意,在对方的耳中就要中听多了。

又如,一位来企业参观的外商,若突然向您问起了我方的产量,产值一类原本不宜问到的问题,告之以“无可奉告”固然能行,却也有可能使对方无地自容。

此时此刻,完全可以运用适当的谈话技巧,用另外的方式来表达“无可奉告”之意。比方说:“董事会让我们生产多少,就生产多少”。“有多大生产能力,就生产多少”。“能卖出去多少产品,就能创造多大产值”。“一年和另一年创造的产值,往往不尽相同”。面对这种照顾对方情绪的“所答非所问”,对方但凡识相,定会知难而退。

下面,就介绍一些商界人士皆应运用自如的说话技巧。

其一,寒暄与问候。

寒暄者,应酬之语是也。问候,也就是人们相逢之际所打的招呼,所问的安好。在多数情况下,二者应用的情景都比较相似,都是作为交谈的“开场白”来被使用的。从这个意义讲,二者之间的界限常常难以确定。

寒暄的主要的用途,是在人际交往中打破僵局,缩短人际距离,向交谈对象表示自己的敬意,或是借以向对方表示乐于与之结交之意。所以说,在与他人见面之时,若能选用适当的寒暄语,往往会为双方进一步的交谈,做好良好的铺垫。

反之,在本该与对方寒暄几句的时刻,反而一言不发,则是极其无礼的。

当被介绍给他人之后,应当跟对方寒暄。若只向他点点头,或是只握一下手,通常会被理解为不想与之深谈,不愿与之结交。

碰上熟人,也应当跟他寒暄一两句。若视若不见,不置一辞,难免显得自己妄自尊大。

在不同时候,适用的寒暄语各有特点。

跟初次见面的人寒暄,最标准的说法是:“您好!”“很高兴能认识你”。“见到您非常荣幸”。

比较文雅一些的话,可以说:“久仰”,或者说:“幸会”。

要想随便一些,也可以说:“早听说过您的大名”、“某某人经常跟我谈起您”,或是“我早就拜读过您的大作”、“我听过您作的报告”,等等。

跟熟人寒暄,用语则不妨显得亲切一些,具体一些。可以说“好久没见了”、“又见面了”,也可以讲:“您气色不错”、“您的发型真棒”,“您的小孙女好可爱呀”、“今天的风真大”、“上班去吗?”

寒暄语不一定具有实质性内容,而且可长可短,需要因人、因时、因地而异,但它却不能不具备简洁、友好与尊重的特征。

寒暄语应当删繁就简,不要过于程式化,像写八股文。例如,两人初次见面,一个说:“久闻大名,如雷贯耳,今日得见,三生有幸”,另一个则道:“岂敢,岂敢广搞得像演出古装戏一样,就大可不必了。

寒暄语应带有友好之意,敬重之心。既不容许敷衍了事般地打哈哈,也不可用以戏弄对方。“来了”,“瞧你那德性”,“喂,你又长膘了”,等等,自然均应禁用。

问候,多见于熟人之间打招呼。西方人爱说:“嗨”中国人则爱问“去哪儿”、“忙什么”、“身体怎么样”、“家人都好吧?”

在商务活动中,也有人为了节省时间,而将寒暄与问候合二为一,以一句“您好”,来一了百了。

问候语具有非常鲜明的民俗性、地域性的特征。比如,老北京人爱问别人:“吃过饭了吗?”其实质就是“您好!”您要是答以“还没吃”,意思就不大对劲了。若以之间候南方人或外国人,常会被理解为:“要请我吃饭”、“讽刺我不具有自食其力的能力”、“多管闲事”、“没话找话”,从而引起误会。

学生交往礼仪 篇6

一.个人仪表仪态

(一)着装礼仪

作为一名在校学生,着装应有学生的特点,体现学生的朝气与活力。

1.着装整齐,朴素大方,按学校要求穿规定的校服,不穿奇装异服。

2.不把上衣捆在腰间,不披衣散扣,不穿背心、拖鞋、裤衩在校园行走和进入教室。课堂上不要敝衣、脱鞋。

3.不穿高跟鞋,不穿厚底时装鞋,以球鞋或平底鞋为好。不佩戴项链、耳环(针)、戒指、 手链、手镯等饰物。不涂脂抹粉,不纹眉纹身,不留长指甲,不涂有色指甲油。

4.按要求修剪头发,不染发,不烫发,不留长发。

(二)行走礼仪

1.走路要抬头挺胸,目视前方,肩臂自然摆动,步速适中,忌讳八字脚、摇摇晃晃,或者扭捏碎步。

2.上下楼、过楼道时靠右行,出入教室、办公室、会场等按指定线路走,不拥挤,要轻声慢步,不要影响他人。

3.行走时互相礼让。年轻人主动给长者让路,健康人主动给残疾人让路。

4.向别人打听道路,要先用礼貌语言打招呼,如“对不起,打扰您一下”、“请问”等,听完回答之后,一定要说“谢谢!”。如果被陌生人问路,则应认真、仔细回答,自己不清楚时要说:“很抱歉,我不知道,请再问问别人。”

二、与老师交往的礼仪

尊敬师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对学生最基本的要求之一。

1.尊敬老师,遇见老师主动停下,微微鞠躬问好,面带微笑,语气要真诚,遇见两个以上的老师,可以说“老师们好”,不必一一问好,既简洁,也避免了冷落某位老师。

2.进出校及上下楼梯要给老师让行,老师进入学生宿舍,应主动站起问好让坐,老师离开时起身送出。

3.进老师办公室时要敲门或喊“报告”,听到“请进”后方可进入。向老师提问要用“请问”,老师答后要道谢,若老师在办事或与别人交谈,不可随意打扰老师,应站立一侧,等老师办完事或谈完话后再找老师。不随便翻阅老师办公室的东西。离开时要说“再见”,并向办公室内其他老师致敬。尽量不要在办公室逗留太长时间,以免影响老师的办公和休息。

4.与老师交谈时,应起立并主动给老师让坐,不可老师站着而自己大大咧咧地坐着。对老师要说实话、真话,不欺骗老师。服从老师管理,不顶撞老师。虚心听取老师的教诲,接受师长的教育。若要指出老师的错处,应有礼貌,态度谦和。

5.珍惜老师的劳动成果,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

三、同学礼仪

同学间应友好相处、互相团结、互相帮助。这是与同学交往的一个基本准则。

1.要尊重别人,注意礼貌。同学之间也要使用礼貌用语,与同学说话态度要诚恳、谦虚,语调要平和,听同学说话要专心,不轻易打断别人的话。

2.向同学借东西,要先征得同学的同意。对同学的东西要特别爱护,且按时归还。

3.不在同学面前说长论短、搬弄是非。不斤斤计较,对同学的过失或冒犯要宽宏大量。

哈佛经理的交往礼仪 篇7

说话的禁忌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随随便便说人家的短处,或揭发别人的隐私,不仅有碍别人的声望,且足以表示你为人的卑鄙。首先你要明白,你所知道关于别人的事情不一定可靠,也许另外还有许多隐私非你所详悉的。你若冒然拿你所听到的片面之言宣扬出去,就会颠倒是非,混乱黑白。说了就收不回来,事后你完全明白了真相时,你还能更正吗?你对一个朋友说:“M先生借了N先生的钱不肯还,真是岂有此理。”其实这话是从N先生方面听来的,他当然把自己说得头头是道,因为人都觉得自己是对的。你明白了人类的弱点,你就不会诋毁M先生,因为你若有机会见到于某,他也许会告诉你,他虽借了N先生一笔钱,但有一张房契押在M先生手里,因房租跌价,到期款未还清,只好延长押期,而N先生则急于拿回现款,M先生一则无法立刻清付,再则借据声明若房租因环境关系而减租时,得延长押期,至N先生将该款全数收回为止,所以不能说他赖债,由此看来,双方皆有理。人际关系大半是如此复杂,若不知内幕,就不宜胡说乱道。社会上有一种人,专好推波助澜,把别人的是非编得有声有色,夸大其词地逢人就说,世间不知多少悲剧由此而生。你虽不是这种人,但偶然谈论别人的短处,也许无意中就为别人种下恶果,而恶果滋长到如何程度,有时非你所能预料的。总之这种作法对你无益,对人有损。要是有人向你说某某人的短处的时候,你唯一的办法是听了就算,不可做传声筒,并且不要深信这片面之词,更不必记在心上。谈论别人,不可就片面的观察便在背后批评别人,除非这是好的批评。说一个坏人的好处,旁人听了最多以为你是无知。把一个好人说坏了,那就不仅是道德的问题了。日常许多事情没有几件是值得我们拿友谊去争辩取胜的。而你却偏偏如此做,好像你的精神和时间都不值一钱,更不要说到感情的损害了。除了彼此都能虚心地,不存半点成见,在某一个问题上专程讨论之外,一切的争辩都应该避免,即使这是一个学术性的争辩,也不必以为这种争辩就是发扬文化的精神。哲学论争了二千余年,至今胜负未分;心理学的争辩也至少有几百年,现在仍然不分高下,你可以著书发表你的主张,但是不可在谈话中句句争辩。才智是可敬佩的,但不是好胜。而且,你应该听过大智若愚的话吧!修养高深的人,决不肯与人计较的。你爱和人争辩,是否你以为可以用理论压倒对方,就会给你很大的利益呢?你定会明白,你必不会压倒对方。即使对方表面屈服了,心里也会不平,你一点好处也得不到的,但害处却多了。好争论辩首先会使你损害了别人的自尊,对你产生反感,第二会使你很容易犯下专挑剔别人错误的恶习,第三它使你积久变成骄傲,第四,你将因此失掉一切朋友。请人体育上所谓“动员精神”做起吧,输了,不必引为可耻。然后,竭力去学习尊重别人的意见。好胜是大多数人的弱点,没有人肯自认失败的,所以一切的争辩是无益的。谈话的艺术就是警告你怎样游出了这愚蠢的漩涡,更清醒地去应付一切。如果能够常常尊重别人的意见,你的意见也必被人尊重,如此,你所主张的,就会很容易得人拥护,不必把精神花在无益的争辩上。你可以实现你的主张,你可左右别人的计划,但不是用争辩的方法来获取。如果你想借某一问题来增加你的学识,就应该虚心请教,绝不可借助争辩。记着吧:争辩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战争。用质问式的语气来谈话,是最易伤感情的。我看见许多夫妻不睦,兄弟失和,同事交恶,都是由于一方面喜欢以质问式的态度来与对方谈话所致。有这种习惯的人,多半心胸狭窄、好吹毛求疵、或脾气乖癖、或自大好胜、或患心理上的虐待狂,以使人受苦为乐,所以就在谈话上,也把他的品格表现出来。除非遇到辩论的场面,否则质问是大可不必的。如果你觉得意见不对,你不妨立刻把你的意见说出,何必一定先来个质问,使对方难堪呢?有些人爱用质问的语气来纠正别人错误,先质问,后解释,犹如先向对方的精神打了一拳,然后再向他解释一样,这不必要的一拳,足以破坏双方的情感。被质问的人往往会弄得不知所措,自尊心受了很大的打击,如果他也是个脾气不好的人,必然恼羞成怒,而激起了剧烈的争辩。尊敬别人,是谈话艺术的必须条件。把对方为难一下子,借逞一时之快,于人于己皆无好处。你不想别人损害你的尊严,你也不可损害别人的自尊心,甚至于你的儿子或者下属,如果有不之处,你可以向他们询问,可以向他们解释,但方法态度要来得真诚大方。质问是不适宜的,如果你想获得对方心悦诚服,越是在紧张竞争的场合中,越不可用质问的方法。当对方为你的质问所窘迫时,他虽然形势已趋失败,但他必怀恨在心,不会让你舒舒服服地得到胜利。虽然在朋友中,偶然以质问来取笑是可以的,不过不可用得太多,更不可使之成为习惯。倘若你专用质问的态度向人进攻,而反被对方以更大的理由把你压倒时,你将会丢脸。以温厚待人就是为自己留有余地,向前冲得太猛,站不牢而摔倒时,伤得当然更为厉害。不侵害别人,就是保卫自己,你轻易地进攻别人,如果估计失当,必然惨败!人们做错事,或做了件吃亏的事,只要是他自动告诉你,他可能还会坦白地承认错误,倘若是由你指出,那么他必有种种的理由为他的错误辩护。你可以在你的朋友或家人当中试试看,无论是极小的疏忽或错误,没有几个人能在一经指正之后就坦率地,不为自己解释一番而承认的。便是父对子,兄对弟,或雇主对部属,甚而对知己朋友,也有互相纠正的义务。所以绝对不批评别人是不可能的,我们要研究的就是怎样批评。纠正别人,要具有极大的同情心,这样你不仅不会犯吹毛求疵的毛病,而且对别人犯错的原因也必定加以谅解。你要时常有意和他站在一边,而不是和他对敌。说话要温和,不可用刺激的,或使人听了不舒服的字眼。“你真糊涂,这件事完全弄错了!”这种说法是无人可以忍受的,无论父亲对儿子,雇主对下属,后者虽慑于前者的威势,但心里仍旧不会服气的。说话时先要表示同情对方错误的原因,使对方减少害怕,然后再用温和的方法指出错误来。指正时话说得越少越好,能用一两句使对方明白了,就可转到别的地方,不可噜嗦不绝,使对方陷于窘境,导致反感。对方所有不妥当部分,固须加以指正,但妥当部分须加以赞扬,受者因你的公平就易于心悦诚服。想要改变对方的主张时,最好能设法使自己的意思暗暗移植给他,使他觉得是他自己修正,而不是由于你的批评。对于那些无可挽救的过失,站在朋友的立场,你应当给予恳切正确的指正,而不是严厉的责问,使他知过而改。纠正对方时,最好用请教式的语气,用命令的口吻则效果不好。“你不应该用红色!”就不如说:“你觉得不用红色是否会好看一点呢?”用声东击西的方法,以保存或激励对方的自尊心。你自己有兴趣,是否别人也会发生兴趣呢?有些人喜欢絮絮不休地说他自己从前在学校的情形;说者津津有味,却不会想到对方可能会感到难过,因为他既非你的同学,脑中毫无你的学校生活印象,最可怕的,无过于把打麻将的情形告诉别人了,凡喜欢打麻将的人,大概都有这一副记忆力,至少是记忆麻将牌的本领。他可以把自己手上的牌,上下两家的出牌次序,以及自己的如何获得胜利记得烂熟,一丝不苟地对你背出来,这是使人惊佩的,却同时也使人讨厌的。人们最高兴的就是谈自己的事情,而对于与自己毫无关系的事不关心。自己对感兴趣的事,不仅难引起别人的共鸣,而且还觉得好笑。年轻的母亲会热情地对人说:我们的宝宝会叫“妈妈”了!她说时是很高兴的。但旁人听了会和她一样高兴吗?谁的孩子不会叫妈妈呢?不会叫的才怪哪!所以你看来是充满了喜悦的,别人不一定有同感。竭力忘记你自己,不要老是噜噜嗦嗦的谈你的个人生活、你的孩子和你的事业。每人最喜欢的是自己熟知的事情,那么在交际上你就可以明白了别人的弱点,而尽量去逗别人说他自己的事情了,这是使对方高兴的最好方法。你以充满了同情和热诚的心去听他的叙述,一定可给对方留下最佳的印象。在谈论自己的事情时,和人发生争辩是不明智的表现。还有一样最不好的,就是在别人面前夸自己,在一切的愚笨行为中,再没有比这个更愚笨,更可怕的了。“那一次的纠纷,如果不是我给他们解决了,不知要弄到怎样。你们要知道,他们对任何人都不放在眼里,不过当着我面前,就不敢妄动了”。即使这次的纠纷,确因为你的排解而得到解决,如果把上面的话改成“当时我恰巧在场,就替他们排解了。”这种说法不是更使人敬佩吗?当一件值得称赞的事情被人发觉之后,人们自然会崇敬你的,但倘若你自己夸张叙述出来,所得结果必恰恰相反,人们听到你的自夸,轻视就会把崇拜掩盖了。一句自夸的话是一粒恶的种子,它由你的口中而种在别人的心里,滋长出憎厌的芽。爱自夸的人是找不到真正的朋友的,因为他自视甚高,轻视一切,不大理会别人的意见,只会自己吹牛,他只想找奉承和听从他的群众,不是朋友,于是朋友们都避之唯恐不及了。他常自以为是最有本领的人,如果他做生意,他觉得没人比得上他,如果他是艺术家,就自以为是一代的大师。要是他在政治舞台上活动,就会觉得只有他才能救世界、救人类。面子是别人给的,脸是自己丢的。你自己若具真实本领,那么赞美的话应该出自别人的口,自吹自擂,其实是自己丢脸而已。凡有修养的人必不随便说及自己,更不会自夸。你应该明白,个人的事业行为在旁人看来是清清楚楚的。请你不必自己吹擂,与其自夸,不如表示谦逊,也许你自以为伟大,但别人不一定同意,自己捧自己,决不能捧得太高的。好夸大自己事业的重要性,间接为自己吹擂,纵使你平日备受崇敬,听了这话反而会令人对你反感的。世间没有一件足以向人夸耀的事情,自己不吹擂时,别人还会来称颂,自己说了,人家反瞧不起了。千万不要故意与人为难,有的人专门喜欢表示与别人不同的意见。如果你说这是黑的,他就硬说是白的;但是如果下一次你也说这是白的,他就又反过来说它是黑的了。这种处处故意表示与别人看法不同的人,和处处随声附和的人,一样都是不老实的,被人看不起,甚至惹人憎恶的不忠实的人。口才是帮助你待人处世的一种方法,没有人愿意作一个口才很好,而到处不受欢迎的人。不要为了表现你的口才,而到处逞能,惹人憎厌,口才一定要正确而灵活地表现。听了对方说话之后,发现其中有一点自己不大同意,立刻就提出异议,而对方一听,就也立刻以为自己的意见全被否定了,这当然是一件严重的事情。在这种场合,我们一定要记得预先说明那一点,或者那几方面,自己是完全同意的,然后指出自己与对方意见不同的只限于某一点。这样,对方很容易地就接受了你的批评或修正,因为他知道双方对于主要部分的意见仍是完全一致的。即使你所不同意的是对方意见的主要方面,但是你最好仍能预先表示对方意见中你所同意的各点,即使它是最不重要的一点。这并没有什么不老实的地方,因为你并没有作违心之论。你之所以要这样作,是为了缓和一下谈话的空气。不要令人认为你抹杀了他的一切,而且一点也不承认他的好处,这样就可以使谈话很融洽地进行下去了。无论你的意见和对方的意见距离多远,冲突多厉害,我们要表现出一切都可以互相商量,并且相信无论怎样艰难,大家都可以获得比较接近的看法。任何事都可以谈,但是在浩渺无边到处都可以航行的大海里,也有一些小小的礁石,要留心避免。对于你不知道的事情,不要冒充内行,因为这是一种不老实的自欺欺人的行为。你知道多少,就说多少。没有人要求你作一个百科全书。即使一个最有学问的人,也必有不知之事。所以,坦白地承认你对于某些事情的无知,这决不是一种耻辱。相反的,这是使别人对你的谈话,认为有值得考虑的价值,没有虚矫,没有吹牛。总之,不要对陌生人夸耀你的私生活,例如你个人的成就、你的富有、或者总向人说自己的儿子怎么怎么了不起。不要在一般的公共场合把朋友们的缺点和失败当作谈话的资料,不要老是重复同样的话题,不要到处诉苦和发牢骚,诉苦和发牢骚并不是争取同情的良好方法;做人的基本态度,亦应该是这样的。说话的素材言语是以生活为内容,有生活,就有谈话的内容;生活内容丰富,谈话的内容自然也比较丰富。因此,你对于你的国家、社会、朋友、亲属、以及同事等等,都要经常注意而且关心。你对于所见所闻,都要去研究一通,尽量地去了解它们的意义,而不是对什么都漠不关心地让它们在眼前在耳旁溜过。你要随时都在计划、安排、改进你的生活,而不是马马虎虎地过日子。你是不是认为自己和国家大事、社会人群息息相关,而不是安于作一个井底蛙,对于身外事都不闻不问呢?如果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是肯定的,你是一个善于思考、善于观察、遇事认真、兴致勃勃的人,那你就和“口才”的距离不远了。即使你现在还是一个不大会说话的人,你已经具备了大批的本钱。如果不是呢?那你就需要下决心和努力了。在你看报纸的时候,拿一支红蓝铅笔,把每天最有兴趣的新闻,或是所见的好文章勾起来。要是能剪下来就更好。每天只要两条,两个星期之后,你便记得不少有趣的新闻了。在你看杂志或书籍的时候,每天只要能够记住其中一两句你认为很有意义的话,用红蓝铅笔,在那句话旁边画上线,若能抄在你的日记本上或是笔记本上那就更好。开始时不要贪多,否则不几天,你就会放弃了。如果你每天不停地记一两句下去,两三个月后,你就会发觉你的思想比以前丰富得多了。谈话的时候,很容易地就想起它们,或者用自己的话把它们加以发挥。这些有意义的话,随时随地都会跳出来,帮助你或排除你的困难。在听演讲时,在听别人谈话时,随时都可以遇见表现人类智慧的警句或是谚语。把这些记在心中,抄在纸上,久而久之,你谈话的题材和资料就越来越丰富了,你的口才就越来越纯熟了,甚至可以出口成章,随便说什么都可以有条有理。为提高我们的口才能力,在此举几个常常利用的话:①无论何时都不要拒绝工作中间的细小事情,因为伟大的事情是由细小的事情构成的。②爱一个人,最要紧的是爱他的将来。③个人一定要顾及团体,因为团体可以保护个人。④如果别人给你束缚手脚的爱和友情,就宁可两样都不要。⑤永恒的东西只有事业!生命是要在活动中才能发展起来。⑥对于学习,永远没有太老的时候;对于改过,永远没有太迟的时候。⑦聪明人从傻瓜所学到的,比傻瓜从聪明人所学到的多。⑧你真爱她吗?那么为什么不为她的前途打算一下呢?⑨你如果爱她,为什么要她牺牲努力多年才得来的学业或是社会地位呢?10无论你的男朋友说他怎样爱你,都是假的。除非他的一举一动,都是为你的前途着想。单是为你着想,还是不够的,一定要为你的前途着想才是真正的爱。11请你放心,我是很看重我自己的前途。为了远大的前途,就不能过得太偷懒、太马虎、太随便,多少要强迫自己努力去做现在所希望做的事情。“他出去找一匹驴子,结果却发现一个王国。”这是说人常常有这种的奇遇,本来自己所要求的很小,结果却得到无限的收获。学习口才,你将来得到的却不只是口才,是比口才不知大多少倍的王国。这王国是什么呢?是你的伟大而丰富的生活!你整个的品质,和各方面的能力,都会大大地提高。对于谈话的题材和资料,一方面要懂得去吸收,一方面懂得去应用。只要懂得去应用,即使是一句普通的话,也往往会得到惊人的效果。有一个慈善家动员他的朋友们去募捐,供建教堂用,募捐的情形是很困难的。他有一个朋友,打算放弃这项工作,并且引用一句古诗“十叩柴扉九不开”,来说明募捐困难的情形。“十叩柴扉九不开”真是把募捐困难的情形形容得恰好,确实会令人感到灰心泄气啊。可是这位慈善家把同一句话,以另外的角度去应用它,就得到完全相反的效果。他说:不错,我们现在的情形是十叩柴扉九不开;可是这也是说十叩柴扉有一扇是开。那么,我们要敲开十扇门,只要努力一点,多敲几十个门就是了。于是他把这句十叩柴扉九不开这句诗,发展成“百叩柴扉十扇开”,此语果然鼓舞了他的朋友们,而完成了募捐。从前还有一个发明家想发明一件东西,他和他的助手已经举行了一千六百四十二次的试验,可是都失败了。他的助手说:你看,试验了一千六百四十二次,一点用也没有。这个发明家说:为什么没有用呢?这使我们知道这一千六百四十二次的方法是不能成功的,要成功必须在这一千六百四十二个方法之外去找。有一个音乐家被关在监牢里仍经常拉小提琴,到了执行死刑的前一天,狱卒就问他:“明天你就死了,今天你还拉它干什么呢?”音乐家说:“明天就要死了,今天我不拉,还有什么时候拉呢?”说话的称呼与话题称呼,虽是件极简单的事,但只要留心现代称呼名目的复杂,就会明白一个适宜得体的称呼,常会发生微妙的作用,至少也不致因错用而闯下了不愉快的事件了。有人喜欢叫先生,有人爱叫小姐。有些在社会中活动的女性,虽然已婚,但仍然不高兴冠丈夫姓的,而愿意别人叫她做某小姐。有些更要别人称她做某先生。在拜访她之前你最好调查清楚,以免误事,若有人在旁介绍,则应按介绍人所用的称呼方法,不可自作聪明,擅自更改。先生两字是最普通的,甚至可以通用到称呼一切高级职位的人们,当你觉得没有称呼他的职衔之必要,或急切中不知如何称呼的时候,就称他为先生吧!以职衔来称呼一个军政长官时,不必叫出对方的姓氏。总司令三字就够了,在同一地方,难道除了他还有第二个总司令吗?对于董事长、校长等亦然,除非同时有两个董事长或校长在座,才加上他的姓氏。有些人在十年前作过市长,现在还喜欢别人称他作市长,若你是一个宴会里的主人,在一个适宜的情形下,你直呼客人们的名字,是可以打破了会场中严肃拘执的空气,使客人们受到你的暗示而更感到自由随便的愉快。跟人谈话最困难的,就是应讲什么话题。关于话题,最普遍的误解是:只有那些令人兴奋刺激的才是值得一谈。因而便苦苦地搜索,想找一些奇闻,惊心动魄的事迹,或是令人神经错乱的经验,以及最不平凡的情形。这一类的话题,虽是一般人听起来最有趣,而且能够在谈话的时候,讲出这样动听的事件,无论听的人,或是讲的人,都是一种满足。但这类的事情,到底不多,有些轰动社会的新闻,根本不用等你来讲别人就已经听过了。即使你亲身经历过比较特殊的事件,你也不能把它到处一讲再讲。因为你在某一个场合讲得很受欢迎的故事,在另外一些人的面前,不一定会适合。因此,你以为只有那些最不平凡的事情才值得谈,那你就会经常觉得无话可谈了。有些人常常想跟别人谈一些很抽象的哲学理论,或是什么原子弹爆炸的问题。但这一类问题,即使你准备得很充分,却很难找到和你有同样兴趣的谈话对象,因此,在大多数的场合,你就会觉得无话可谈了。 任何题材都是良好的谈话资料,只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留意的话,你可以谈足球、篮球和羽毛球;你可以谈食物、谈饮料、谈天气;你可以谈生命、谈爱情;你可以谈同情心、谈责任感、谈真理、谈光荣;你可以谈证券市场、谈流行的服装;你可以讨论书籍、戏剧、电影、广播的节目、国际新闻、或者地方上的问题;你可以交换一下关于某个故事、或是某个人物的意见;你可以复述一下,你在某个杂志上面看到的一篇论文的要点。一般人在交际场中,互道姓名之后,第一句交谈是最不容易的,因为你不熟悉对方,不知道他的性格、嗜好和品行,又受时间的限制,不容许你多作了解或考虑,而又不能冒昧地提出特殊话题。“今天天气哈哈哈……”这话最被常用,但除了在甲板或沙滩上散步时不妨用用之外,在别的场合上说来不仅太过于敷衍,而且缺乏内容,未能引起对方作进一步的谈话。此时,就地取材似乎比较简单适体,就是按照当时的环境而寻找话题。如果相遇地点在朋友的家里,或是在朋友的喜宴里,就可由对方和主人的关系作为开场白。“阁下和某先生大概是老同学?”或者说:“阁下和某先生是同事?”如此一来,无论问的对不对,总可引起对方的话题。问得对的,可依原题急转直下,猜得不对的,根据对方的解释又可顺水推舟,在对方的生活上畅谈下去。“今天的客人真不少!”这句话虽是老套,但可以引起其他的话题。“这礼堂布置得很不错!”赞美一样东西常常是最稳当得体的开始。如果是游园会,则说:“湖边的杜鹃花开得很灿烂,颜色真好看,阁下有去看过没有?”或暑天在园子里喝茶,也可以说:“实在太舒服了!”第一句话,是要使人人能了解,人人能交流意见。由此再探出对方的兴趣和嗜好,拓展谈话的领域。如果指着一件雕刻说:真像××的作品!或听见鸟唱就说很有门德尔松音乐的风味!除非知道对方是内行,否则不仅不能讨好,而且会在背后挨骂的。在目前的环境里,如果不知道对方的职业,就不可胡乱问他。因为现在社会失业的人太多,问他的职业无异迫他自承失业,对于自尊心很重的人是不大好的。想知道他的职业,只能用试探他的方法:“阁下常常去游泳吗?”如果他说:不。你就可以问他是否很忙,每天上哪儿消遣居多呢?接下去即可探出他每天是否有固定的工作。如果他说常去游泳,便可问他平常在哪些时间去而决定他有无职业,如果说是星期日或每天五时后,无疑是有固定职业的,否则就不必再详问了。确定了别人工作,才可去问他的职业,这样就可以和他谈他的工作范围内的事情。经 典 案 例三星的“人才第一”精神三星企业集团目前不仅在韩国,就是在世界范围内也颇有影响。三星现拥有20多个企业,8万多名职工,54亿美元资产,排名世界前30位。三星成功的诀窍是什么?用三星集团董事长李秉哲的话说,就是贯彻了“人才第一”精神。早在1957年,三星就成为韩国第一个用公开考试来选择人才的企业。李秉哲每年都要亲自与几百名新考进三星的人面谈。公开选拔的特点就是人才的录用依据智能、人品、健康,也就是注重一个人的完整性。一旦录用之后,三星就投入大量资本来训练他,培养他,进而发挥他的才能。三星集团也是韩国第一个设有全面员工训练中心的企业,训练中心悬挂着李秉哲亲笔写的“人才第一”的匾额。在三星训练中心,首先接受的是爱三星教育,通过教育培养员工爱护三星,为三星忠诚服务的思想,树立我就是三星,三星就是我的信念。其次是学员根据各自的实际需要接受各种不同的教育和训练,在训练结束之前,还要接受一项“适应生活及提高推销能力”的训练,方法是交给学员每人二件三星产品,用汽车把他们送到乡下,让他们分头去推销,把货卖掉了才能回来。三星还十分重视吸收社会上各方的有用人才,目前在三星公司,除了包括诸多经济界、学术界精英外,还包括其他各类人才,以致社会舆论称三星为“人才汇集中心”。在三星公司,量用人才、注重实绩的选才原则得到了有效的贯彻,任何表现差、成绩不佳的主管,不但要追究责任,还要被免职,而规模小经营有方的那些企业的负责人将升位。三星专以工作业绩作为人事任免的唯一标准,奖惩分明,不讲人情的铁腕人事政策,同样体现了三星的“人才第一”精神。哈 佛 寓 言本性难移一只雌猫爱上一位英俊的青年,就向女神亚福罗迪特祈祷,请求把它变成人的样子。女神被它的真情感动,就把它变成美丽的少女。青年看到这位少女,一见钟情,两人彼此爱慕,就结婚了。有一天,亚福罗迪特想试探猫在变成人形后性格有没有改变,就在房间里放进一只老鼠。这时,猫忘记自己已经是人,就从床上跳下来,敏捷地捉住那只老鼠,放进嘴里吃掉。女神看了大叹一声,便将它恢复成原来的模样。原意: 一个人即使外貌改变了,性情仍是不易改变的。新意: 欲火难抑,猛然转念,明知犯着,邪魔又生。说明: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染色的乌鸦,禁不起雨水的冲洗。要了解一个人的本性,须从他日常待人处事的细节上观察,不可只看外表,而遂下结论。来源:中华培训网

上一篇:公司手机号管理办法下一篇:人因工程学人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