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专业就业前景

2024-05-02

临床医学专业就业前景(通用8篇)

临床医学专业就业前景 篇1

临床医学专业,该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专业。它致力于培养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医疗预防的基本技能;能在医疗卫生单位、医学科研等部门从事医疗及预防、医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医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人类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对人类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作出分类鉴别的能力。

临床医学就业岗位

临床医学专业就业岗位包括:医药代表、医药销售代表、销售代表、销售经理、产品专员、产品经理、护士、内科医生、区域销售经理、外科医生、临床医药代表、招商经理等等。临床医学就业方向

1、内科学

(1)传统就业受挫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保健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医学行业的发展势头也越来越迅猛,去年在考研热门专业排行榜中位居第九。但内科在就业上很重要的一点是,临床工作不仅注重能力,而且非常重视实际的操作经验,本人系天天论文网就职11年的资深论文编辑;工作中与各大医学期刊杂志社进行学术交流过程中建立了稳定的编辑朋友圈,系多家医学杂志社的特约编辑,常年为医学期刊杂志供稿,负责天天论文网医学论文·分检·编校·推送·指导等工作!工作企鹅1:1550116010工作企鹅2:766085044越是知名的医院自然越看重这一点,这对毕业生来说也是个不利的因素。(2)新型就业兴盛

医疗事业进行改革,北京市将全面推行家庭医生责任制,而且“家庭医生”的费用,医疗保险可以报销,个人只需负担一部分,这将会使家庭医生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对于医科学生尤其是内科专业来说,这无疑是个喜讯。(3)镀金寻求发展

只有自身实力提升了,才有提高外界条件的基础。高学历才能高起点,调查表明,硕士研究生的薪水平均值较本科生高出约1000元左右。

2、儿科学

3、老年医学

人口老龄化是全世界和我国面临的一个严峻的问题。随之而来的就是老年人的医疗、社会保障、心理问题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如何解决这样一个庞大群体上述方面的需求成为一个重要的、急待解决的问题。

其中老年医疗和保健是最突出的一个问题,从事老年医学方面职业的社会需求也将大大提高。社会将急需医学、老年医学、健康保健和护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从事老年人事业。如此大的社会需求也将为这个行业的从业者带来丰厚的经济回报,同时也将为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做出贡献。所以老年医学专业就业前景看好。

4、神经病学

神经系统疾病具有高患病率、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己成为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当前,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组成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系统己成为生命科学中的前沿科学,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该专业毕业生可到综合性医院神经精神科、临床心理科和精神卫生专门机构工作,也可到医学科研机构和医学院校,从事医疗、科研、教学工作。

5、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客观的讲精神卫生专业与临床其他专业比要相对容易就业,就业一般都是大中城市。我国的精神卫生发展要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而且南北方的地区差异明显存在。但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及人际关系的紧张,精神心理问题日趋突出,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在我国从事精神卫生专业的人员整体收入要低(相对临床)而且要有受他人歧视的心理准备。总之,前途光明,道路曲折。

与精神病学与精神卫生学有关的职业证书为: 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

(一)心理咨询师职业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分为三个等级 1.心理咨询员(国家职业资格三级)、2.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3.高级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二)心理咨询员等级鉴定方式 心理咨询员(国家职业资格三级)等级的职业资格鉴定采取全国统一组织的考核认证的方式。考核认证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两部分:理论知识部分采取书面闭卷考试方式进行;技能操作部分采取面试考核与书面闭卷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考生在报名后需首先参加并须通过心理咨询师职业从业人员心理素质测验,并提交《心理咨询案例报告》一份,以作为面试考核基本资料。

(三)证书颁发

1、心理咨询师全国统一鉴定试点中心理咨询员职业资格证书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一核发。

2、证书核发条件:申报参加该等级鉴定,成绩合格。

6、皮肤病与性病学

此专业与临床各科既有密切联系,又有一定自身特点。皮肤病与性病学目前已发展为一门内容相当广泛的独立学科。其专业内容包括临床皮肤病学、性病学、麻风病学、职业性皮肤病学、皮肤外科学、皮肤美容学、皮肤理疗学,以及与其相关的一些皮肤科基础学科。因此,培养皮肤病与性病学专业人才,不仅要求掌握较扎实的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而且还要求了解和熟悉本专业外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使之在未来工作中,具备推动本学科不断发展的潜力。

7、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分为放射学(包括X线、CT、磁共振和介入放射学)、超声医学及核医学三部分。

(1)时代发展的需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近年来,医学影像仪器的性能有很大改进。目前医学影像技术成像清晰,分辨率高,不仅能显示正常与异常结构的轮廓和形态,而且可以观察器官的血液、代谢及其机能,己经广泛用于多个系统和部位各种疾患的检查和诊断,使诊断水平有很大提高,在临床上发挥重要作用。在介入诊断和治疗方面也有长足的进步,使许多疾病能得到微创治疗,特别是对某些肿瘤的治疗效果可与内科治疗或外科治疗相媲美,已成临床首选治疗方法之一。

核医学是涉及多个学科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一门新兴科学。它以诊断部分为整体,包括人体各个系统疾病的诊治。近代电子计算机技术、核电子学、核药学、细胞杂交瘤技术、分子生物学和加速器微型化等现代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渗透,不断推动着核医学的发展,如分子生化的PET显像技术出现,第一次实现了人类活体内分子水平的研究。(2)与先进国家相比有待发展

经过影像医学和核医学工作者多年努力,我国影像医学技术在临床应用领域内许多方面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有些研究项目已步入世界先进行列。但在基础理论研究、医学生物工程技术包括计算机和仪器设备的研制以及新的影像技术开发等方面,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在一些实力较强的地区和医院发展很快,是临床医生诊断的主要依据和手段,有些疾病的治疗也需要核医学医生的参与才能更好的完成。总体而言,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目前就业形式好于临床,可是这个专业对于医院来说要的人非常少,很容易饱和。几年后就业将会是个问题!学检验,法医,麻醉就以后的形式来说将好于影象!

8、临床检验诊断学

9、护理学

(1)高学历护士择业就业前景看好

护理职业一直是国际上地位较高、薪水丰厚的职业之一,同时,护理人才又是国际紧缺的人才之一。如护士在美国平均年薪达5万美元,而美国缺护士30万人。在澳洲,护士最容易找工作或获得升迁,同时,只要拥有了澳洲注册护士的资格,等于拿到了通向英联邦国家工作的“绿卡”。英、法、德等西方发达国家对护士均有许多优惠的政策,因此,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较高的综合素质和流畅的国际交流语言的护士在国际上就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目前,国内很多大中城市的医院都设有涉外门诊,而一些合资医院以及“洋”医院更是如雨后春笋一般扎根北京、上海等地。所以,如果护理学人才在具备护理学、护理人际沟通、护理礼仪等专业知识外,还能具备一定的外语能力,那么就业选择将更为宽广,可以从事在华的涉外医护服务、国际技术合作交流和资料传递等。(2)男护士是抢手目标人才

据了解护理学人才虽然是今年12个紧缺人才之一但是护理专业的招生却显得极为冷清。现在各大医院对高学历护理人才的需求量相当大。高学历护士除了知识面宽广容易同各种病人沟通外其护理科研能力也比较强在临床上更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此外男护士更是各大医院极为抢手的目标人才。因为男护士们出现在手术室或者急诊室等劳动强度比较大的科室病房时比柔弱的女同志更有优势面对血淋淋的场面面对生命垂危的病人男护士配合医生临危不乱动作比女护士要快要稳。因此物以稀为贵的“男护士们”还未毕业就被各大医院“预订一空”。

10、外科学

外科学作为一门基础性临床医学专业,在07年考研热门专业排行榜排名第五,而前几年并未进入前十名。这说明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和保健意识的增强,再加上人人都要经历生老病死的过程,从而使得医学专业越来越热。而且针对外科医生的工作性质来说,更偏重技术型,需要身体素质较好的人来从事,所以更新换代相对较快,对年轻人才的需求也相对大一些,因此需求市场不易饱和或饱和期相对较短。同时,像神经外科、整形外科、足踝外科等新兴外科专业需要大量的人才来填补空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这种人才将处于紧缺状态。

11、眼科学

(1)社会的发展出现新的就业点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眼科学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出现了眼视光之类的新型学科,眼视光学科是现代光学技术和现代眼科学相结合,运用现代光学的原理和技术解决视觉障碍的新兴交叉学科。它是一门既具有经典传统色彩、又具有现代高科技特征的医学专业,也是一类饶有趣味、充满挑战、富有回报的医疗职业。相对于医学类的其他专业而言,眼科学是就业率是最高的一门学科。

(2)当前形势对人才的需求量大

目前,我国青少年近视发病率高达50%~60%,约占世界近视患者总数的33%,远高于我国占世界人口总数的22%的比例;弱视发病率为2%~4%,低视力发病率为1%~2%,现有戴眼镜的人数约8亿人。目前,全球与眼睛有关的视光学产品每年产值约400亿美元,而我们仅占约1.5亿元的份额。所以,眼科学在我国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

12、耳鼻咽喉科学

13、肿瘤学

在过去数年中,艾滋病、SARS、禽流感乃至最新的手足口病等传染性疾病,都对中国公共卫生领域构成巨大挑战。然而,无论在世界范围内还是在中国,以恶性肿瘤(癌症)、心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等为代表的慢性病(或者说非传染性疾病),却正在成为更主要的长期威胁。今年5月19日,世界卫生组织在其最新公布的报告中就明确指出,非传染性疾病正在成为人类最为致命的“杀手”。其中,恶性肿瘤位于首位。这样的情况下,国家对肿瘤学专业的人才需求之大可想而知。(1)人们健康观念发生改变

如今,人口老龄化、吸烟、环境污染以及城乡差异等多重因素,都是中国不断攀升的癌症死亡率的“肇事者”,我们不难发现,由于以上种种原因,食道癌、胃癌、肝癌和结直肠癌等消化系统肿瘤已经成为各癌症高发地区的主要恶性肿瘤类型。人们谈癌色变。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自身健康状况的检查与预防,长期以来,中国将本就有限的卫生资源过度集中于晚期癌症的治疗,而忽视癌症的预防,这是令人担忧的问题。人们健康观念的改变,无疑需要更多的肿瘤预防方面的人才去贡献自己的力量。(2)癌症防控是最终趋势,毕业生需要深化自己

美国癌症死亡率持续下降,首先归功于控烟等预防措施的推行,其次是癌症的早期发现,然后才是治疗技术的进步等因素。此经验和教训可供中国借鉴,中国各地肿瘤医院大多收入可观,但癌症防治的人才却流失了。肿瘤的发病机理和作用机制还有很多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制定积极有效的预防方法是肿瘤学领域任务的重中之重,不可否认,在可怕的恶性肿瘤面前,人类的挑战是巨大的,但人类的智慧是无穷的,社会需要优秀的专业领域人才,去创新,去突破,因此,医学领域,尤其是肿瘤方向的毕业生要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更好的服务大众,乃至整个人类。

14、康复医学与理疗学(1)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各级综合医院康复科,理疗科,针灸推拿科从事医疗、科研工作,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疗养院、老人院、康复机构,工厂等健康保健机构从事医疗或康复护理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2)就业前景:

我国人口多;目前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城市计划生育政策的一个“副作用”就是独生子女的赡养压力增加,需要社会化的康复医疗体系。中国现在的发展很迅速,生活条件已经得到很大的提高,生活越来越悠闲,在别无其他渴求的情况下,人们都在为自己的生命奔劳,随着民众体育运动的开展和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所以康复医学将会有很大的发展。

15、运动医学

近年来,随着医学、体育科学和其他现代科学的发展,根据竞技运动提高成绩、群众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和病伤残者对体育医疗康复的需求,运动医学的内涵在不断充实、丰富和发展,并日臻完善。

中国运动医学具有中西医结合的特色,受到国际体育界人士的重视。随着国家“奥运争光”和“全民健身两项宏伟计划的开展。运动医学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伴随新世纪席卷而来的信息技术革命和生物科学技术革命也为运动医学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研究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人的运动能力,防治运动技术性伤病,指导群众体育,应用体育锻炼加速伤病后的功能恢复以及防治运动不足病和老年病等成为运动医学研究中最重要的课题。由此可见,运动医学的研究、教学、临床专业,都需要中高级的人才,运动医学研究生的就业前景非常看好。

16、麻醉学

17、急诊医学

(1)成立伊始,专业人员匮乏,需求量大 像医学领域中所有专业学科一样,临床的经验和教训需要专业人员来分析和总结。这是发展和提高每一学科的必要条件之一。急诊医学也是如此,所不同的是它成立伊始,专业医师非常缺乏。但是它的发展是很快的。因为它属于医学科学的一个新的组成部分,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急诊医学必然也会迅速发展的。此外它是一门解决急性病和危重病的学科,并且要研究如何更迅速、更有效、更有组织地抢救急危病例,和处理“灾难医学”所遇到的问题,社会需要它,人民需要它。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急诊医学专业的毕业生需求量是很大的。(2)有待进一步发展,工作辛苦需综合考虑

急诊医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现在不少大、中城市的综合医院和某些专科医院都设置了急诊科或急诊室,并配备医师、护士等医务人员。不过目前不少医院成立急诊科只是重点解决行政管理问题,而发展急诊医学重要的是专业人员的培训,建立完善的急诊医疗体系和提高急诊医学水平,如何去实现,需要从事这个专业的人员去构思、实践和总结。目前并无现成的模式,要靠自己去探索、设计和建设。国际上的先进经验可以借鉴和参考,主要需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创建适合我国社会的急诊专业。所以,急诊医学专业还是需要进一步向前发展,毕业生的就业也必然会越来越好,虽然急诊医学研究生不难找工作,但工作强度和环境需要一定的体能要求,因此致力考急诊类研究生的同学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临床医学专业就业前景

1、毕业生人数在增加,就业难度逐渐加大

近年来,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由供不应求变为供过于求,就业难度日趋加大。由于高等医学院校扩大了招生规模,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的总量明显增加,加剧了就业竞争。目前绝大多数医院的发展重点不在扩大规模而是以急需的、具备一定资历的专业人才为主,大量接收毕业生的状况将不存在。因此,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的难度越来越大。

2、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过高

很多年来,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相对于其他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的确定性比较强,就业形势一直较好,使他们缺乏竞争意识,没有紧迫感,多少有一点优越感。多数毕业生看好大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把择业定位在城市、大医院、经济效益好的单位,就业的期望值过高。然而,大城市和发达地区的医疗卫生机构日趋饱和,医学人才市场上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大中城市的综合性医疗机构、经济发达地区的县级医疗机构原则上都需要硕士,其次就是获得英语六级、计算机二级证书。因此,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的择业期望值过高,造成了就业难现象。

3、毕业生供需矛盾

主要表现为:1.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多,但需求不足。2.学历层次供需不平衡,各级医疗单位都有精简机构和分流人员的趋势,使传统的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接收能力有所下降,对医学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出现对人才结构的需求层次上升。3.地区之间供需不平衡,经济发达地区和一些中心城市医疗机构需求量不多,但要求高,想去的毕业生多,而符合条件的毕业生少;经济不发达地区和农村乡镇医院需求量多,但愿意去的毕业生少。

校妈妈观点

近年来医学技术发展迅猛,知识更新加快,在校学生不仅应努力完善自己的基础文化知识以及专业知识,还要培养各方面的知识技能,调整自己的心态,注意在人际交往、组织管理、语言表达、动手等综合能力上不断提高。在应聘时,不少医院都要求求职者具备复合型能力,不仅要对外科熟识,动过多例手术,而且还要在内科或者是专科干过几年。而近几年新兴起的整形外科也是求才若渴。传统意义上比较小却很实用的专业,例如眼科、口腔科、耳鼻喉科等人才需求也是持续增长。随着医疗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民办医院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这会使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更为抢手。

临床医学专业就业前景 篇2

关键词:精神医学,就业前景,就业困境,促进措施

精神医学专业在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中属于临床医学类的特设专业, 是研究人类各种心理障碍、精神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和防治方法的一门临床学科, 相对于临床医学等专业是一个新专业, 研究精神医学专业学生就业问题对精神医学专业建设及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就业前景分析

1. 从现代医学模式转变视角分析。

医学的社会化和医学的社会属性不断提升, 使现代医学在很多场合被看成一门社会科学, 而医学模式也由传统的纯生物学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的综合医学模式递进[1]。医学生不仅要学习医学专业知识, 而且需学习包括医事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医学社会学、医事法学等人文医学知识。精神医学不仅包括心理健康、精神障碍等内容, 而且涉及公共卫生和刑事责任认定等诸多社会问题。精神医学专业的开设契合医学模式的转变, 对病人进行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关注, 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从医学模式转变的视角分析, 精神医学专业人才大有可为, 前景美好。

2. 从精神卫生法制建设视角分析。

欧美发达国家较为关注人们的精神健康。世界上第一部《精神卫生法》诞生于1838年的法国。英国于1959年颁布了《精神卫生法》。同期在美国, 法律也赋予精神病人以“治疗决定权”、“治疗拒绝权”和“最小限制性选择权”, 把病人利益放在第一位[2]。我国《精神卫生法》已于2013年5月1日正式实施。我国《精神卫生法》第十一条指出, 国家鼓励和支持开展精神卫生专门人才的培养, 维护精神卫生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 加强精神卫生专业队伍建设。《精神卫生法》的有关条款规定:用人单位、学校、医院、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监狱、看守所、拘留所、强制隔离戒毒所等诸多机构均需要精神医学相关人才;对于精神卫生工作, 人民政府承担领导责任, 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承担主管责任,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民政、公安、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精神卫生工作。目前, 我国精神卫生工作具有法律保障和行政支持, 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 为精神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创造了良好的就业前景和发展空间。

3. 从精神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视角分析。

我国精神卫生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深厚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精神医学专业知识和临床诊疗技能, 能够在各级医疗部门、精神卫生机构、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机构、卫生行政管理机构和科研院所、各级各类教育和培训机构从事精神医学、临床心理学及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的应用型人才。精神卫生专业就业领域广泛, 适用性强。

精神医学专业主干学科一般分为: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精神病学、心理学等课程模块, 从开设的课程看, 兼具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课程, 促使学生具备多科专业知识, 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 同时心理学的学习有利于人际沟通, 也对精神医学专业学生的就业起到促进作用。

4. 从精神医学专业人才供求视角分析。

前中国卫生部部长陈竺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精神卫生法》草案说明时指出, 精神卫生既是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更是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精神卫生问题的严重性在中国十分突出。精神疾病在中国疾病总负担中排名居首位, 约占疾病总负担的20%, 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约1600万人。我国注册的精神科医生只有2万余人, 每10万人口仅有精神科医生1.5人, 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4.15人[3]。但全国开设精神医学专业本科的院校只有中南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齐齐哈尔医学院、济宁医学院、蚌埠医学院、长治医学院等数所高校, 培养的毕业生无法满足精神卫生机构的人才需求, 人才缺额较大。《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 (2011-2020年) 》将精神卫生人才纳入公共卫生人才队伍, 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并将精神卫生人才列为急需紧缺专门人才。从精神医学专业人才供求视角分析, 精神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光明。

二、就业困境分析

1. 社会上存在的职业偏见和歧视。

目前由于精神卫生知识尚不普及, 宣传力度不够, 大多数人对精神疾病认识不足, 对精神疾病患者缺乏应有的理解和同情。同时带来了对精神工作者的偏见与歧视[4]。社会上的非专业人士对精神医学和精神疾病了解较少, 对精神病人存在歧视和偏见, 对其避而远之, 同时认为精神科医生常年与精神病人打交道, 工作环境不好, 社会地位低于综合医院的医生, 对精神科医生也存有歧视和偏见, 这也是部分家长不愿意让孩子报考精神医学专业, 从事精神卫生工作的原因之一, 更是部分精神医学专业人才转行从事非精神卫生工作的动因之一。

2. 职业认同度不高和成就感不强。

精神科疾病多数没有特效治疗方案, 需长期用药控制病情, 难以彻底治愈, 且口服药物多有不良反应, 患者治疗依从性差, 复发率高, 精神科医师更易丧失工作信心, 成就感低落。[5]精神病人治疗周期较长, 效果有时很难立竿见影地显现出来, 甚至有些病人常年处于药物控制状态。尽管精神科医生对病人治疗尽心尽力, 但因精神疾病病程较长, 治疗效果缓慢, 精神科医生的努力和成果易被病人亲属和社会忽视, 从而降低精神科医生的自我效能感, 影响精神医学专业毕业生对职业的认同, 制约精神医学专业学生的就业和发展。

3. 面临临床医学专业的就业竞争。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众多, 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逐渐增多, 就业面临下行的压力, 部分临床专业的毕业生与精神医学专业毕业生竞争精神卫生岗位。且目前精神卫生机构的领导尚以临床医学专业背景居多, 认为临床医学毕业生同样可以很好地开展精神卫生工作, 面对岗位竞争时, 精神医学专业毕业生较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并不具有绝对优势。尽管人才需求较大, 但是就业压力仍存。

三、就业促进措施

上述部分分析了精神医学专业就业机遇, 展望了就业前景, 剖析了就业困境。为了促进精神医学专业毕业生更好地就业, 尚需从如下方面提供坚实保障。

1. 加强专业学习, 拓展多科知识。

精神医学专业的课程设置要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础上, 强化精神医学和心理学的知识, 夯实精神医学专业理论知识, 并需要根据高等医学教育学科发展及人才培养要求, 强化专业实践, 实现专业教学“多实践, 早临床”的目标, 以凸显专业优势, 而不宜与临床医学专业同质化。同时精神医学专业人才在精神卫生机构中还需对病人辅以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工作要求具有多方面知识, 才能更好地与病人进行沟通, 促进其治疗的有效开展。再者部分精神卫生机构为民政部门直属的全额事业单位, 欲进入者, 需参加事业单位考试, 考试范围涉及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 要求毕业生不仅具有专业知识, 且需多学科综合知识, 全面发展, 才能顺利通过事业单位考试, 进入有关单位工作。认真学好专业知识, 拓展多学科知识, 对精神医学专业学生的就业大有裨益。

2. 加强宣传教育, 增强职业认同。

目前在社会上尚存有部分对精神病人的歧视现象, 进而对精神科医生也存有歧视和偏见, 制约了精神医学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目前《精神卫生法》的颁布实施, 国家层面对精神医学专业人才更加重视, 也对地方政府、相关工作部门、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各级各类学校及用人单位等均提出要求, 要求重视精神卫生, 关注精神健康, 但是整个社会对精神健康重视和关注仍需加强, 精神卫生专业人才的地位有待提高, 需要加强《精神卫生法》和精神疾病基本知识的宣传, 促使社会了解精神疾病, 理解精神病人, 认可精神科医生, 形成关注和支持精神健康的良好氛围, 促进精神医学人才的就业和发展。

3. 强化就业指导, 提升就业优势。

尽管人才需求较大, 也颁布了《精神卫生法》予以保障, 但要真正实现精神卫生人才的充分就业, 尚需对学生加强就业指导。在学生入校伊始即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实现早规划, 早设计, 早准备, 进行精神卫生政策的宣讲和《精神卫生法》方面教育, 提高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进行合理的职业规划, 进行有效的职业准备;梳理精神卫生机构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 提高学生的岗位胜任力, 增强其竞争力;同时对精神卫生机构的人才需求信息进行广泛收集和及时公布, 更好地服务服务毕业生就业, 为精神医学专业学生就业提供更加充分的保障和支持, 实现精神医学专业毕业生的高质量的充分就业, 更好地维护人们的精神健康,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参考文献

[1]黄丁全.医疗法律与生命伦理[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7:4-5.

[2]宋文质.卫生法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5:1.

[3]婧文.精神科医生无奈中的坚守[J].中国卫生人才, 2013 (11) :22.

[4]张瑜.走进精神科医生的精神生活[J].当代医学, 2007 (12) :78-79.

临床医学专业就业前景 篇3

摘 要 本文从造成我国医学专业毕业生①就业困境的三点体制原因分析,给出了医疗体制需要完善和改革的方向。本文的特点是撇开费用成本,单纯从医疗服务的供需角度对中美两国进行比较,由现象看本质地讨论如何改善我们国家对医疗这种特殊商品的供给。

关键词 医学专业 就业困境 医疗体制 就医观念 垄断

一、引言

我们国家学习医学院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面临一个困境,医学学生就业率下降是“就业难”最直接的体现。根据第三方教育数据咨询麦可思公司日前发布“2009大学生就业能力排行榜”,本科失业率最高的10个专业中,医学类专业占了3个。中医学失业率排在第一位,毕业半年后有30%的毕业生没有找到工作。传统就业较好的口腔医学就业率也不尽如人意,失业率达29%。临床医学的失业率也有24%。这种局面是否正常呢?我认为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更深入的考察。

二、医学及相关专业毕业生数量并非供大于求

综合来看造成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大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经济大环境不好,另一个原因就是岗位供需的差距。但是,医学专业毕业生的情况可以从其他专业当中挑出来,医学院毕业生供大于求是一个“伪命题”。至于为什么说第二个原因不能用来解释医学毕业生就业困境要用下文的一组数据在说明,我们可以先考察一下如何来否定第一个原因。

(一)从医学及相关专业毕业生的特点分析

医学院学生和其他专业学生是不同的,因为他们的知识技能和能为社会提供的服务不同于其他专业的毕业生。一般来说,社会对医学毕业生的需求量是随着居民人口数量的增加而增加的,而且是一种近似正比例的增加。但社会对其他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却不是随着人口增加正比例增加的,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比如说社会对汽车的需求增加了,但不一定成比例的反映到对相关技术人才的需求上去。因为汽车厂可以用前期的库存来满足这部分增加的需求,还可以通过进口来满足国内的需求。而人口的增加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是近似正比例的增加,因为医疗服务没有那么多的可替代途径,它不能被库存也不能通过进口。也就是说,社会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是一种刚性需求。因此我们可以说,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不好的原因中应该不包含这种经济波动的系统性影响因素。

(二)与美国比较分析

然后我们再考察一下第二个原因为什么不成立。这里主要通过我们国家和美国之间的一组数据来说明问题。在给出数据之前也很有必要对美国公民的医疗状况做一个介绍。

美国的医疗机构中,州及以下政府所办的非营利性医院仅占医院总数10%,民间非营利性医院占60%,民间营利性医院占30%,而私人诊所遍布全国所有社区,几乎都是营利性的机构。美国始终不是全民公费医疗,美国医疗保险体制是一种“雇主主导制”。即没有一个全民基本医疗服务体系,保险都是由各家公司去买,鼓励各家公司买保单,不需要政府插手,美国的医疗体制是全世界作的最市场化的。但它所受到的批评也不少,由于美国保险主要是由私人保险机构提供,美国的医疗服务主要是由私人医院提供,增加了成本但是没有增加价值。在这个庞大的体制下,每个利益团体各有其经济利益的考量,全面性的体制改革将难以实现,而且成本控制仍将是首要课题。

医疗体制建设的首要目的是什么——公民患病可医!总体地看美国的医疗体制,只能说它的运行成本偏高或者过高,从医疗服务在供给是否能满足需求的角度上看,它基本不存在问题。而我们国家的医疗体制的最大问题不在于是否产生了巨大的运行成本,而是如何提供足够的、公民所需的医疗服务。因此,在对下面一组数据进行对比时,我们只着眼于对供求数量的考量,对于体制运行的成本问题先暂时不予以讨论。下面将给出一组中美两国2008年的一组数据:

通过这个表格我们可以算两组数据:平均每万总人口所分配到的医学毕业生人数中国为2.7,美国为1.3,平均每万农村人口所分配到的医学毕业生人数中国为5.0,美国为6.4。这两组数据可以说明,我们的毕业生数量平均后和美国的差距并不大。可能前一组数据还不具有完全的说服力,那么后面一组按照农村人口作为标准的数据更加实际和具有说服力。因为农村医保制度缺位、生活条件相对低要低、保健设施和保健的观念更缺乏,因此他们才是医疗服务应该重视的群体。另外假设我们能够剔除教改扩招的外部影响的话,医学人才供过于求的论断就更不会成立了。

三、造成医疗服务供给不足的原因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医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困境呢?我认为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一)公民就医习惯

在我们国家,普通公众的就医观念就是:需要治的病就大治,无论是什么程度的疾病,小医院根本不值得相信,只要去大医院才能治好病。但根据相关统计,每年到大医院就诊的人群,有80%左右是在基层医院即可解决的常见病、多发病。在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国,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人不会上大医院就诊,社区全科医生会及时发现需要转诊去大医院的病人。大医院根本不设门诊,只有转诊。我们国家的乡镇医院、村级诊所和社区医院基本都是形同虚设,它们只发挥了药房的作用。县级以下医疗机构医疗水平越低,公众就越依赖大医院。据卫生部提供的数据,目前全国80%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其中的30%又集中在大醫院。这种资源调配的错误思路在我们国家的改革过程中并不少见。比如说第一阶段的教育体制改革,改革的重点只放在了高等教育层面上。医疗机构和医疗资源应该是类似于金字塔式的、有层次的配置。县级以下医院应该有对一般疾病的治疗能力,当超出其医疗能力时应该及时的建议病人转向高一级的医院。这样,金字塔底部的县级以下医疗机构就需要大量的医务人员从事对常见病的处理。由于我们国家和美国的行政划分不太一样,而且国情也不一样,所以在美国没有很明显的乡镇医院、村级诊所和社区医院划分。但美国医疗体系中有一股相类似的力量——私人医生。首先美国医疗保险覆盖了大部分私人诊所,老百姓患一般的疾病必须首先看私人医生,经诊治如果认为有必要到医院进一步治疗,则通过私人医生联系相应的医院办理相关手续,这样在医院发生的费用才能通过保险公司支付。与我国相反,美国技术好的医生在私人诊所较多,因此私人医生和病人之间关系非常融洽,也比较容易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其实,新的医改应该学习新教改,吸引人力资源的流动,建立起这种医患的信任关系。另外,在保证和满足广大群众基本医疗需求的基础上,建立一些高档次的医院,满足不同需求的人群。

(二)政府对医疗服务的垄断

私人资本在医疗行业的处境非常艰难,一直困扰私立医院的三大问题——国民待遇不平等、市场竞争实力悬殊、公私税收两条线。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医疗市场就已经引入市场机制,但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民间力量似乎“有负众望”。据卫生部统计,2008年全国医院诊疗人次总数中,私立医院部分仅占医院总数的9.5%。在我们国家的医疗行业,国家居于垄断地位。经济学理论认为,对于垄断行业,要么政府对其提供的产品或者服务实行限价或者引入竞争者来打破垄断,提高社会福利。也就是说——要垄断就监管,不垄断就竞争。反观我们国家,一方面国家没有完全开放私人资本在医疗行业的权限,另一方面有鼓励医疗行业走市场化,让公立医院转为私立医院,自负盈亏。这其实是个矛盾。国家的垄断力量使得医疗行业的规模过小,而且医疗成本偏高。在美国申办医疗机构比较自由。政府审查所办医疗机构资质的合法性,只要符合规定的办医标准和行医者的执业资格即可。因此,营利性的医疗机构在美国占据着主导地位。尽管美国政府采取的是高度自由的市场经济体制的管理模式,然而在立法和监督方面是非常严格的,任何市场行为都不能超越其法律框架之外。因此,我们国家的医改应该在做好立法和监督的前提下放开私人资本参与医疗行业的通道,将市场可以解决的问题交给市场,市场没动力解决的或者没能力解决的才交给政府。政府应该创造更适合私人资本运作医疗机构的环境,释放更多的医疗服务岗位。

(三)医疗保险体制

医疗保险也具有保险的两大职能:风险转移和补偿转移。即把个体身上的由疾病风险所致的经济损失分摊给所有受同样风险威胁的成员,用集中起来的医疗保险基金来补偿由疾病所带来的经济损失。虽然说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是“刚性的”,但它仍然也要受到价格信号的刺激,这和其他商品或者服务市场是一样的。而医疗保险体制的健全合理与否直接决定医疗服务市场的价格信号是否合理。由于我们国家没有健全的医疗保险体制,巨大的医疗成不使得患者不得不消极治疗,特别是对于收入不高的农村居民更是如此。我们应该建立全国统一标准的医保资金划拨体系,建立全国一体化的公民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在医保资金的来源方面应该发挥我国的社会主义优越性,增加医保资金在大型国企和矿产资源中的持股和分红比例。让全民共享国家福利。总之,医疗价格偏高就打消了居民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也就相对减少了对医学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我国医疗保险体制仍然不健全是造成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困境的又一个原因。

四、结论

本文的根本目的不仅仅在于考察我们国家医学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困境的原因,而是借助这个角度来审视我们国家医疗服务的供给面和需求面的问题所在,透过这个表象来看本质。我们国家医疗服务的供给不足,这种不足不仅仅是数据上可以說明,如果综合考虑到我们国家居民的饮食饮水卫生、生活环境、保健水平和相对庞大的农村以及城市低保人口等因素,医疗服务供给的缺口就显得更大了。医疗体制改革已不仅仅是我们国家体制改革进程中的重要一环,而是关乎整个民族素质和国家的竞争力,乃至是一个国家对人性的关怀。因为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而生命跟健康连在一起。就像本文说过的一样,医疗体系存在的首要目的就是让公民患病可医!

注释:

①本文所述医学专业是指包含临床、牙医、骨科等所有能够提供医疗服务的相关专业.

②美国教育部统计的学生数是按骨科、牙医等细分后的数量,表中数字已被作者合并.

参考文献:

[1]陈伟,叶俊,沈绍武.对美国医疗服务体制的考察与思考.北京悬壶平衡针灸研究院.2005.

[2]丁林.公私结合——普通移民眼中的美国医疗制度.新华网.2005.9.22.

[3]刘北辰.美国医疗制度的几个特点.新思路.2008(5):55.

[4]李凤桃.私立医院投资难题有望解决 "新医改没有忘记我们".中国经济周刊.2009.5.5.

医学专业就业前景 篇4

就业方向: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够掌握中西医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社会适应本事,能够从事医药卫生行业的医疗、科研、教学、社区保健、卫生防疫、卫生行政事业管理等工作。

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就业方向

徐州医学院临床药学专业就业前景 篇5

临床医学专业在专业学科中属于医学类中的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类,其中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类共17个专业,临床医学专业在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类专业中排名第1,在整个医学大类中排名第1位。针对临床医学专业,招聘企业给出的工资面议最多,占比90%;不限工作经验要求的最多,占比46%;大专学历要求的最多,占比43%。截止到 12月24日,36249位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的平均薪资为 3597 元,其中6-7年工资元,以上工资3000元,应届毕业生工资3285元,3-5年工资4285元,0-2年工资6040元。

临床药学专业就业方向

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医疗卫生单位、医学科研等部门从事医疗及预防、医学科研等方面的工作。就业岗位:医药代表、医药销售代表、销售代表、销售经理、区域销售经理、招商经理、产品经理、产品专员、护士、内科医生、区域经理、临床医药代表等。

全科医学专业就业前景 篇6

专科医疗处于卫生服务的金客塔的上部,其所处理的多为生物医学上的重病,往往需要动用昂贵的.医疗资源,以解决少数人的疑难问题。其方式为各个不同专科的高新技术。全科医疗处于卫生服务的金字塔底层,处理的多为常见健康问题,其利用最多的是社区和家庭的卫生资源,以低廉的成体维护大多数民众的健康,并干预各种无法被专科医疗治愈的慢性疾患及其导致的功能性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涉及服务对象的生活方式、社会角色和健康信念。

全科医学特征:

1、可及性服务。2、人格化照顾。3、综合性照顾。4、持续性服务。5、协调性服务。6、以家庭为照顾单位。7、以社区为基础的照顾。8、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9、模式为诊断程序。9、以预防为导向的照顾。10、团队合作的工作方式。

临床医学专业就业前景 篇7

关键词:医学生,全科医学,就业意愿

随着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向更高阶段发展, 对高素质的全科医师产生了极大的需求, 但作为培养高素质医师摇篮的知名高等医学院校却很少系统性开设全科医学教育课程[1], 大多数医学生直至毕业都未接受过全科医学教育, 对全科医学了解甚微[2]。本课题通过对中部一所知名医学院校临床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了解医学生对全科医学认知情况以及社区就业态度, 为我国高等医学院校重视全科医学教育, 培养高素质全科医学人才提供政策建议。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以中部地区某部属医学院校临床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 包括临床五年制、六年制和八年制专业学生。

1.2 研究方法

在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 设计专门的调查问卷, 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对全科医学的认知情况、接受全科医学教育情况和就业意向等。调查在2014年3月份完成,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式, 以班为基础、宿舍为单位进行问卷调查。以无记名方式由学生当面填写, 并当场核查收回。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910份, 回收有效问卷703份, 有效率为77.3%。

1.3 统计分析

利用Epidata建立数据库, 设置核查文件, 并统一进行数据编号及录入。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本次共调查学生703人, 平均年龄为 (22.0±1.64) 岁, 其中18~20岁122人, 占17.4%, 21~23岁452人, 占64.3%, 24~27岁129人, 占18.3%。男生人数为347人 (49.4%) , 女生人数为356人 (50.6%) 。五年制学生399人, 占56.8%, 六年制学生有69人, 占9.8%, 八年制学生有235人, 占33.4%。大二的学生82人, 占11.7%, 大三223人, 占31.7%, 大四153人, 占21.8%, 大五169人, 占24.0%, 大六至大八76人, 占10.8%。有61.7%的学生来自城镇, 38.3%来自农村。56.3%的学生感觉学习有压力, 40.5%觉得学习压力一般, 3.1%觉得没有压力。

2.2 对全科医学认知情况

2.2.1 对全科医学必要性认知:

调查显示, 仅有5.7%的学生对全科医学了解较多, 57.5%的学生对全科医学了解一般, 38.8%的学生对全科医学不了解。在学习全科医学的必要性方面, 有70.8%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学习全科医学方面的知识, 19.1%的学生认为一般, 4.6%的学生认为不需要, 另有5.5%的学生表示不清楚。在学习全科医学相关知识意愿方面, 有65.6%的学生愿意学习全科医学的相关知识, 25.7%的学生意愿一般, 5.3%的学生不愿意学习, 3.4%的学生表示不清楚。在医学院校设立全科医学专业必要性方面, 有51.8%的学生认为需要设立全科医学专业来培养全科医学人才, 17.1%的学生认为不需要, 24.0%的学生认为一般, 7.1%的学生表示不清楚。

2.2.2 对全科医学培养模式认知:

在临床医学生进行社区医疗实践方面, 有60.0%的学生认为需要社区医疗实践, 10.5%的学生认为不需要, 24.8%的学生持中立态度, 4.7%的学生表示不清楚。对国家推行的全科医生“5+3”培养模式合理性方面, 有32.9%的学生认为该培养模式合理, 28.3%的学生持中立态度, 29.7%的学生认为不合理, 10.1%的学生表示不清楚。对目前学校全科医学教育效果看, 有49.6%的学生认为目前的学校教育模式不能满足全科医学教育要求, 32.9%的学生认为一般, 9.5%的学生认为能满足, 8.0%的学生表示不清楚。

2.3 接受全科医学相关课程现状

调查显示, 3.8%的学生接受过《全科医学基础/概论》的选修课程, 没有学生接受过该课程的必修课学习。在学习与全科医学相关课程方面, 80.8%的学生学过《预防医学》, 36.6%的学生学过《社会医学》, 14.9%的学生学过《健康教育》, 3.7%的学生学过《社区卫生服务管理》, 3.3%的学生学过《社区医学》, 3.1%的学生学过《家庭保健学》。学生在学习全科医学相关课程后, 有53.2%的学生认为增加了理论知识, 30.3%的学生认为转变了临床观念, 24.0%的学生表示没有收获, 18.8%的学生认为增加了对基层医疗的工作兴趣。

2.4 就业意向

2.4.1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业意向:

表1显示, 在是否愿意去城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方面, 仅有1.4%的学生表示非常愿意, 36.3%的学生表示可以接受, 39.8%的学生认为去社区医院工作是无奈的选择, 还有22.5%的学生表示坚决不去。对于去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 仅有0.9%的学生表示非常愿意, 21.9%的学生可以接受, 36.3%的学生表示去农村医疗机构是无奈的选择, 有高达41.8%的学生表示坚决不去。学生认为去基层就业的保障因素, 包括薪资待遇、晋升机会、住房问题、医疗保障、职称保障、养老保险和生活补贴, 其选择比例分别为80.2%、52.6%、51.1%、45.1%、43.5%、39.7%和39.1%。

2.4.2 成为全科医生的职业意愿:

调查显示, 57.0%的学生不愿意将来成为全科医生, 其前5位原因包括 (表2) :发展空间小 (56.1%) ;工作条件比不上医院 (46.9%) ;工作收入低 (44.1%) ;工作繁琐 (41.6%) ;不愿意待在基层 (38.7%) 。另外, 有43.0%的学生表示将来愿意成为全科医生, 其前5位原因包括 (表2) :认为全科医学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45.4%) ;全科医生的工作更具有挑战性 (42.7%) ;对全科医学感兴趣 (37.7%) ;将来发展空间大 (37.0%) ;工作稳定 (23.2%) 。

3 讨论与建议

3.1 在校医学生对全科医学认知情况不太理想

调查表明, 仅有5.7%的学生对全科医学有较多的了解, 可见学生对全科医学的认知情况十分不理想, 绝大多数的学生对全科医学的认识及关注程度尚处于被动阶段。与此同时, 多数学生认为当前在我国社区医生薪资较低, 社会地位不高且工作繁琐, 直接影响他们学习或将来从事全科医学的意愿, 从而阻碍我国全科医生的培养和人才储备工作的开展。长期以来, 医学界是专科医学统领天下, 人们习惯将专科水平作为自身发展的标志, 学术界基本上没有全科医学的立足之地[3]。这都导致了在校学生对全科医学的发展状况不感兴趣, 仅仅是被动接受全科医学的相关知识。在校学生对全科医学认知情况不好, 将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以后从事全科医学工作的意愿, 进而影响我国社区卫生事业的发展。因此, 对院校医学教育的发展改革, 相关部门应进一步确立全科医学教育的战略地位, 为推动全科医学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吸引更多高素质医学生从事全科医学的工作。

3.2 医学院校全科医学教育水平需要提高

医学院校应该成为我国培养全科医生的主渠道[4], 但目前知名医学院校全科医学教育却差强人意。研究显示, 大多数学生认为有必要学习全科医学方面的知识, 而且近50.0%的学生认为学校目前的教育模式不能满足全科医学教育的要求。目前该校尚未开设全科医学专业, 并且缺乏全科医学的核心必修课程, 只开设少量的全科医学选修课和全科医学相关课程。目前, 我国系统开设全科医学教学的知名高等医学院校并不多, 全科医学受重视程度普遍不高[5]。在美国110所医学院校中, 家庭 (全科) 医学的临床教学与实习周数平均达到5.9周[6], 而我国96所医学院校中仅有16所高等医学院校开设了《全科医学概论》, 且多为选修课[7];教学方式也大多以理论讲授为主, 缺乏社区实践;而能胜任社区实践教学的带教教师更显不足。总体而言, 我国高等医学院校还没有形成系统化全科医学教育发展思路和理念, 这不利于新医改“强基层”目标的顺利完成。满足社区居民健康需求, 配合全科医生制度, 必须要在知名医学院校建立系统化的全科医学教育体系, 形成中国特色的全科医学教育模式[8], 为社区卫生服务首诊制提供高素质的全科医学人才。

3.3 继续完善社区就业导向政策, 提高社区医生的社会认可度

我国部属高等医学院校的学生对基层就业缺乏兴趣, 本次调查表明, 只有极少数学生表示非常愿意去基层工作, 有22.5%和41.8%的学生表示坚决不去城市和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因此, 现阶段基层卫生机构不会成为毕业生的首选。但医学生对城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接受度稍高一点, 随着就业市场压力增大和城市大中型医院就业的饱和, 毕业生选择城市基层卫生机构工作的机会在增加。但要他们安心工作, 还需要在有薪资待遇、晋升机会和住房问题等方面给予重视, 全面改善社区医生的社会地位和提升其职业认同和职业自信[9]。对农村来说, 就业环境艰苦、工资福利待遇问题更为严重, 一直是阻碍大学生在基层就业的重要因素[10]。因此,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基层卫生事业的财政投入, 应提供与城市相比更为优惠的待遇, 来引导医学人才向农村社区流动, 确保我国实现城乡健康公平和卫生服务均等化的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孟群, 解江林, 吴沛新, 等.我国全科医学教育培训现状与思考[J].中国全科医学, 2006, 3 (9) :175-176.

[2]杜鹃, 郭爱民, 路孝琴, 等.我国全科医学教育研究现状及展望[J].继续医学教育, 2009, 23 (3) :9-12.

[3]刘海波.全科医生培训质量与全科医学发展[J].实用全科医学, 2003, 1 (3) :161-162.

[4]田士宝, 郭桂菊.建立全科医学教育体系的思考[J].中国全科医学, 2002, 5 (3) :204-205.

[5]许辉, 周毅, 王湘骥, 等.顺时应变, 开设全科医学本科教育[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2009, 11 (3) :207-209.

[6]Park H.The effect of family medicine clerkship on the preferencefor family medicine as a career choice in third-year medical stu-dents[J].J Korean Acad Fam Med, 2003, 24 (5) :444-456.

[7]李迎春, 胡传来.医学生本科阶段全科医学教育实践与体会[J].实用全科医学, 2006, 2 (4) :193-194.

[8]史亚明.全科医学教育现状分析与思考[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9, 23 (1) :5-6.

[9]周杨, 王碧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引进及稳定全科医生的现状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 2010, 13 (7) :697-700.

临床医学专业就业前景 篇8

航空航天技术是信息、能源、制造等综合性尖端技术的集合,是一个国家综合科技实力的象征和衡量标志,在国家的军事国防中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近几年“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的成功飞行,以及我国首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喷气式支线飞机ARJ21总装下线等,引发了人们对航空航天技术领域的极大关注,而航空航天类专业更是吸引了不少同学和家长的眼球,被同样怀揣飞天梦想的考生所追捧。

学科优势助推人才起飞

航空航天类专业主要研究飞行器的结构、性能和运动规律,培养如何把飞行器设计制造出来并送上太空的工程技术专业人才。从狭义上讲,航空航天类专业包括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等主体学科专业。然而,无论是飞机还是航天飞行器,都是综合科学技术的结晶,涉及材料、电子通讯设备、仪器仪表、遥控遥测、导航、遥感等诸方面。因此从广义上讲,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计算机、交通运输、质量与可靠性工程等都是航空航天技术不可或缺的学科专业。随着航空航天事业的迅猛发展,近年来又催生出航天运输与控制、遥感科学与技术等新兴专业。

航空航天类专业对同学们的要求是“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重创新”。同学们要学习和掌握航空航天技术的基础理论和知识,接受航空航天飞行器工程方面的系统训练,通过各种实践性教学环节,可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良好的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毕业生在数学、物理、力学、计算机等方面的基础比较扎实,在逻辑、分析、空间想象力、推理等思维上优势明显,知识面宽,适应力强,发展潜力大。本科毕业生考取研究生的比例很高,申请国外大学奖学金的成功率也较高。

有同学认为航空航天类专业就业覆盖面窄,如果毕业后不能进入航空航天类企业,就很难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其实不然,航空航天高科技辐射国民经济各个部门,航空航天类专业扎实的工程技术理论与实践基础平台,促成了其拓展性宽、应用性强、适用面广的专业特点。可供毕业生选择的对口职业有很多,如飞行器设计、制造人员,科研机构研究人员,国防部门研究管理人员,各级政府部门负责航空航天相关工作的研究管理人员,民航企事业单位的技术管理人员等。毕业生不仅可从事航空航天等领域的设计、制造、研发、管理等工作,还可在民航、船舶、能源、交通、信息、轻工等其他国民经济领域施展才华,像微软、IBM、贝尔、方正、海尔等知名企业都曾纷纷到航空航天院校招贤纳才。很多民用部门也都点名要航空航天类专业的毕业生,认为他们基础扎实、学以致用。

行业繁荣点燃人才需求

航空航天科技工业是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的高技术领域,航空航天技术的广泛应用影响到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及通信、气象、能源、探测等领域,成为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从世界范围来看,航空航天科技工业是朝阳产业,在提升国家整体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方面起着龙头的作用。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航空航天工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国务院公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关于大型飞机、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载人航天工程与探月工程等航空航天领域范畴的工程便占到16个重大专项中的4项。未来我国航空航天发展将重点开发大型飞机设计与制造成套技术,载人航天实现航天员出舱进行航天器交会对接试验活动,直至实现登月计划等。2007年大飞机项目正式上马,给我国的航空业带来了空前繁荣,带活了一批航空类企业,也为航空航天类专业毕业生带来了良好的机遇。

航空航天科技工业极具发展前景,对人才的需求会持续旺盛。据统计,2011年最被看好的12类专业之航空航天产业将引发对航空航天人才的巨大需求,包括航空航天经营管理,航空航天飞机总体设计与研发、发动机研发与制造,零部件研发与设计,航空航天新材料研发、制造及总装技术、计量检测技术、航空航天电子电器设备设计开发、信息及测控技术,航空航天生物技术、航空适航管理、航空维修改装,以及航空航天产品光电通信技术、能源系统设计、力学及环境工程、计算机、仿真、可靠性技术等领域在内的专业人才缺口巨大。有关人士根据教育部公布的相关信息归纳出的“最出人意料的十个高就业专业”,便将航空航天类专业列入其中。

上海作为我国新支线飞机和未来大型民用飞机设计总装基地和重要的航天基地,举办了“上海航展”,展会上举行了航空航天人才大型招聘会。据航展招聘组负责人介绍,目前航空航天项目需要大量人才,仅空客A380一个项目组的技术人员需求数量就超过六千人,而我国这方面人才缺口非常大。

近年来,以航天科技,科工集团,航空一、二集团等为代表的航空航天类企事业单位生产和科研任务饱满,条件大为改善,待遇提高很快,一些单位的员工年薪可达十几万,稍差一些的单位其员工薪资待遇也可达到当地中上水平。航空航天事业的迅猛发展,无异于为年轻学子的成长搭建了理想的平台。像航天空间设计研究院、航空材料研究院等单位都炙手可热,受到重点院校毕业生的青睐。毕业生就业地域以北京、上海、西安、成都、沈阳、哈尔滨、深圳等省会及核心城市为主。

从个人长远发展来看,在航空航天类企事业单位工作,发展前景好,待遇高,成长快。随着载人飞船、探月工程、大飞机等重大项目的深入实施,必将有越来越多的青年才俊在锻炼中脱颖而出。

报考提示

我国目前开设航空航天类专业的重点院校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近年来,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厦门大学等也相继设置了此类专业。开设航空航天类专业的普通院校有南昌航空工业学院、沈阳航空工业学院、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中北大学、中国民航大学等。由于各个院校的发展历史、层次、实力不同,学科专业水平差异也较大,同学们应注意了解自己感兴趣的院校,根据自身实力,准确定位,合理选择。

学习航空航天类专业以及将来从事航空航天技术工作,需要具备较强的学习钻研及动手能力,要求同学们的数理化基础扎实,逻辑思维能力较强,严谨求实,乐于钻研。同学们应从实际出发,量体裁衣。

一些考生和家长误以为报考航空航天类专业,体检的标准要按照军检的标准来进行,其实不然。航空航天类专业主要是培养航空航天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对考生的身体状况没有特殊要求,同学们只要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指导意见》,就可放心报考。

为了加强对航空工程骨干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建立高水平、高素质的航空专业技术队伍,航空工业第一、二集团公司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院校设立了航空奖学金,奖学金金额每人每学年7000~11000元不等,以支持立志投身祖国航空事业的学子顺利完成学业,这对于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的同学无疑是很好的选择。

上一篇:受援卫生院工作总结下一篇:客房尺寸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