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研讨纪要

2024-04-22

学术交流研讨纪要(精选8篇)

学术交流研讨纪要 篇1

2008年7月25—26日,我司参加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学会主办的第6次全国物流园区交流研讨会。结合我司的物流业务情况,将相关会议信息进行整理,分为保税物流园区的政策发展、区港联动的运营创新实践和我国物流园区的发展现状与运营创新三个部分。

一、保税物流园区的政策发展

保税物流指经营者经海关批准将货物在税收保全状态下从供应地到需求地实施的空间位移过程。保税物流的开展对我国推动区域外向型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国际产业承接转移,促进了长三角、珠三角等外向型经济带的产生。

我国保税特殊监管区的发展经历了比较曲折的过程。1990年为配合对外开放的需要开始设立保税区,海关赋予保税区非常宽松优惠的政策。由于发展中出现了很多问题,1996年国家取消了保税区的优惠政策。之后为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将原来保税区的部分政策功能分拆,先后设立了出口加工区和保税物流园区。

随着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和上海洋山深水港的兴起,陆续突破了海关原有的政策限制,海关将当前所有的特殊监管区优惠政策进行整合,为其量身定做了综合保税区和保税港区的模式。综合保税区与保税港区享有同样的最优惠的政策。以此为例,目前我国已设立了3个综合保税区(苏州工业园区,天津滨海新区,北京空港园区)和7个保税港区(大连、天津、上海、宁波、厦门、青州、海南)。

2006年7月,温家宝总理视察海关总署时作出重要指示,推动特殊监管区域与外贸的整合,建立多元型保税物流园区监管制度。海关未来将积极推动推进现有特殊监管区的政策整合和功能叠加,推动现有监管区整合成综合保税区与保税港区的政策功能。未来海关优惠政策赋予的导向是不在各区设置政策差异性障碍,赋予更多地区平等的优惠政策。并于2008年底出台准入退出机制,发展状况不好的区域将被取消优惠政策功能。海关监管的重点也将从管货物向管企业转变,逐渐由备案制管理向企业自管的登记制转变。即将出台保税货物流转管理办法,推动实现“大流转”的货物通关模式。2010年左右,实现现有特殊监管区域政策的全面整合,与国际惯例接轨。

具有全面保税功能的大型综合性“海关保税监管区域” 是保税物流发展的方向。随着国内物流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供应链管理思想的深入应用,国际航运、跨国采购、第三方物流企业迫切需要一个能够连接国内、国际市场并有自由港特征的保税物流园区,以实施国际中转、国际采购、进口配送和转口贸易等四大功能。保税物流的发展方向是区域整合,通过推进保税监管区域、场所政策整合、功能叠加,推动保税物流与保税加工同步发展。“区域整合”的目标是通过对现有各类特殊监管区域和保税监管场所进行政策叠加和功能整合,使其基本具备保税加工和保税物流两大功能并实施统一的配套政策和管理措施,形成既监管到位又服务到位的综合型海关保税监管区。

区域整合的内容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功能的整合;二是政策的整合;三是法规的整合;四是监管模式的整合;五是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整合。“区域整合”在步骤上拟采取“两步走”的方式。第一步是在现有基础上,将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保税监管场所分情况进行 “局部整合”。第二步对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保税监管场所的功能、政策、监管模式和管理资源等进行全面整合,形成与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自由港”或“自由贸易区”相仿、具有全面保税功能的大型综合性“海关保税监管区域”。

二、区港联动的运营创新实践(外高桥保税区为例)

经过10多年的发展,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物流业发展的外部基础设施已基本成熟,国际物流服务网络已具有良好的市场基础,保税物流发展正从起步向功能提升和国际化发展的新阶段发展。

(一)产业布局基于供应链的营运模式创新

随着国内物流水平的不断提高,及时供应和零库存等供应链管理思想的深入应用使国际航运、跨国采购、第三方物流企业迫切需要一个能连接国内、国际市场的并有自由港特征的保税物流园区,实施国际中转、国际采购、进口配送和转口贸易四大功能。

外高桥保税区以项目带动政策的落地,先后运作成功三得利的国际转口项目,日产尼桑的国际配送项目,大创的国际采购项目,LME的国际中转项目。一是通过创新型的国际采购、配送模式为跨国采购公司在中国从事国际采购业务提供了低成本、高效率的解决方案,使国际物流供应商将跨国采购的增值服务移师物流园区;二是通过创新型的国际中转、转口模式为国际中转、转运和转口贸易提供相结合的复合型业务操作平台,满足国际、国内货物境内关外的保税运输需求。

园区通过区港联动平台来集聚航、港、区综合优势,满足长三角、东部沿海和长江流域发展现代物流的需要,提高区域物流服务中心的能级。园区依托区港公共服务平台,为客户解决不同方面的服务。为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满足不同需要。以开展统筹性招商、优化结构性招商、推进功能性招商为核心,突破国际工业采购和商业零售采购向物流园区移师,跨国配送、分销向园区集聚,国际转口贸易、两头在外业务向园区布点。

招商重点向生产商、贸易商倾斜,从向物流商的招商逐步向跨国生产商、贸易商转变,通过转变帮助生产商提供产品价值链、产品作业链、物流供应链的服务平台,了解园区资源整合、增值服务、降低成本、枢纽节点等方面的优势,促使项目引进,再由生产商、贸易商向物流商招标,确立运作主体后入驻园区开展运作。

注重个性培育,形成统一的品牌服务。通过差异集中化战略来建设国际化服务品牌,在客户的选择上定位于物流行业的高端客户,即跨国采购中心、国际知名的船公司和物流企业的内在附加值,通过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来不断维持公司的差异化优势,建立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注意整合统一的区域文化,吸收多元化的跨国企业先进管理理念、成熟的供应链管理和国际经营网络,营建“开放、联盟、合作、繁荣”的营运环境。

(二)适应区域资源整合,提高功能开发水平

根据海关最新指示,在特殊监管区的功能划分上主要形成两大类:一是对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开展政策叠加和资源整合,形成综合保税区的转型发展,实现其以保税加工为主,保税物流为辅的功能组合;二是对具备“区港联动”的保税物流园区及临港区域整合为保税港区,实现其兼备保税物流和口岸通关作业等功能的综合性区域。园区借鉴国际自由港经验,充分依托港口资源,整合区港优势,逐步形成具备保税物流开展及口岸通关作业的物流平台。

根据经济学优化配置的角度出发,保税区及出口加工区以开展保税加工制造,深加工结转为主,保税物流园区合并港区成为保税港区,以开展保税物流及口岸作业为主。通过整合创新,园区实现了O字型向U字型监管模式的转变。

综观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的演变,从简单的出口加工向供应链前端拓展,发展成保税物流的业务形态。进而争取跨国公司和贸易商的进驻,贸易环节放在国内,发展国际采购和国际分拨的业务。未来的发展方式是向订单处理和结算环节拓展,争取吸引跨国公司将审计、稽查等业务形态放到监管区内。

(三)象屿保税区的业务发展方向探讨

结合象屿保税区的特点,未来可行的发展方向是国际采购和国际配送。目前跨国公司的全球采购中心普遍从消费地向生产地前移。以沃尔玛为例,以前将采购中心放在美国,现在前移到中国。仓库和人力成本都可以下降,而且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或补货问题可及时应对,如将质量检验交给第三方物流商。所以具有地区优势的大型物流商在国际采购承接上有很大发展前景。

国际配送与分拨的概念主要业务形式是进口国内需要的产品。以台塑为例,将仓库从台湾工厂前移到保税区。根据当地的需求情况,集中进货,当地客户可随时小批量提货,这样当地客户就可以不必设大型仓库。因为未交税,还可以调到别的地区。这样的客户前期磨合时间较长,忠诚度高,进而可以开展贸易代理,联盟形式等衍生业务。

三、我国物流园区的发展现状与创新

(一)我国物流园区的发展现状

物流园区(基地)是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中产生的新型业态。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强物流基础设施整合,建设大型物流枢纽,发展区域性物流中心”。在已经制定物流发展规划的省市区和经济中心城市,都提出了物流园区建设的规划。根据最近的调查,我国物流园区(基地)已经发展到475个。出现了货运服务、生产服务、商贸服务和综合服务等多种类型,形成了不同物流需求与多种服务方式对接的平台。

当前,我国物流园区规划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脱离当地经济发展和物流需求实际,规划贪大求全;受制于行政区划,经济区域内有重复建设的倾向;物流园区规划与城市总体布局规划相脱节,园区建设长期停留在“纸面”上无法“落地”;规划定位不准,给以后的招商运营带来困难等等。物流园区是带有公共性质的基础设施,是城市整体功能的组成部分,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具有跨行业、跨地区、多功能、多层次的属性。而且,占地规模大、辐射面积广,投资强度高、回收周期长,带动作用强、盈利能力低,一旦规划失误,将会带来很难挽回的巨大损失。

就目前情况看,物流园区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政策性瓶颈集中在土地、税收和投融资等方面。应该针对物流园区的社会公共服务属性,研究建立有别于工业地产的土地使用、管理制度,把物流园区用地纳入土地使用规划,并降低相关税费。要支持企业利用现有土地资源,开发建设物流园区(基地、中心)。将符合国家要求的重点物流园区列为国家、省市重大建设项目和中央国债贴息资金项目计划,在财政税收、国债申请、银行贷款、贷款贴息、企业发债、信息平台建设方面给予政策支持。物流园区和入驻企业引进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物流配送中心等技术改造项目所需进口设备可按国家有关规定享受免征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政策。地方政府财政部门应该设立专项资金,支持物流园区和入驻企业的发展。对园区内符合条件的重点项目及示范项目,给予一定比例的贴息和补助。此外,对于物流园区和入驻企业要提供在城区行驶、停靠和装卸货物的便利;对入驻企业的国际标准集装箱车辆、多轴重载车辆、厢式货车、特种车辆等给予相关费用优惠政策;对物流园区和入驻企业的进出口货物逐步实施“预申报、预归类、预审价、多点报关、口岸放行”的便捷通关模式;海关、检验检疫实施“门到门验放”等便利通关措施;取消向物流企业收取的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各种收费项目,努力创造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

(二)公路港物流枢纽的发展创新

要依据经济圈和交通圈发展公路港物流。公路港物流依托公路交通枢纽,形成货运节点,是集管理服务、信息交易、停车、仓储、配送、零担快运、配套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共性运营平台。公路港物流面临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需要注意的问题包括:物流需求是公路建港的基本条件,不能够单纯依赖地理和空间因素;制定标准,建立准入机制,筛选合格的主体承担平台的建设和运营管理任务;科学规划公路港建设,提升综合物流体系效率。要立足于经济圈和交通圈两个基本条件,在不具备建设条件的地区应严格控制规划建设物流园区;物流平台规划一定要与基本的城市规划、产业规划、交通网络规划统筹考虑。

传化公路港物流定位于“物流平台整合运营商”,传化公路港物流平台是以信息交易为核心的公路运输和国内物流平台。这个平台是基于有形市场与资源整合基础之上的多层次服务平台,为众多的物流企业提供一个包括“基础性的物流设施”、“信息交易”和“商务配套”等服务的一个综合性运营平台,并且,这一定位得到了浙江传化物流基地的成功实践并向苏州和成都的基地进行复制扩张。

传化物流具有一下三个优势:一是土地等资产,这是物流地产的显性收益。二是围绕信息平台服务,三是增值服务,目前已实行的包括停车场收费,办公室出租,仓库出租,仓库操作,餐饮服务,住宿酒店,代开货运发票代办费等。传化公路港物流模式集中体现了以下六大效应:

1、基础设施共享效应

2、知识溢出和学习效应

3、竞争和标杆效应

4、专业化和分工效应

5、产业链延伸效应

6、联合经营效应

(三)物流园区的方案规划

物流园区的招商策划存在着一般意义上的战略策划,同时又依据园区类型的不同,具有各自不同的特殊意义上的战术策划,表现为有效地进行相关资料收集和分析,并做出专业的策划方案。其主要目的在于有利于提高物流园建设的成功率,有效地规避市场风险。

1、当前物流园区规划存在的问题

(1)物流园区规划不准不细,定位不清不准(2)物流园区建设规模贪大求全

(3)物流园区规划没有纳入城市规划体系,不利于城市功能的完善(4)物流园区规划受制于行政区划,重复建设严重(5)物流园区规划缺乏科学的市场研究

2、物流园区规划应遵循的原则(1)科学选址原则

(2)以市场需求为依据的原则(3)合理利用现有物流资源的原则(4)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

3、物流园区规划方案必须把握的要点

(1)开发的外部环境与市场分析,准确了解开发机会和市场威胁,物流需求量和物流服务供应能力,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2)战略定位,准确进行园区类型与形象定位,经营方向定位,功能定位,市场定位

(3)运作管理模式,明确服务对象、物流货物、服务功能、经营策略(4)发展目标,包括短期、中期与总体目标

学术交流研讨纪要 篇2

西安墙体材料研究设计院院长肖慧做了大会主题发言, 他指出当前墙体材料行业进行结构调整和产品转型升级亟须解决以下问题: (1) 注重清洁化生产; (2) 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 (3) 优化生产工艺和设备; (4) 推行新型节能窑炉; (5) 加大余热利用的推广力度; (6) 加大新产品的建筑应用研究。为墙体屋面材料行业指明了发展方向。

山东金牛砖瓦机械有限公司张风超详细介绍了山东泗水成坤空心砖自动化生产线的技术特点。其生产工艺主要特点是:原料 (煤矸石和页岩) 处理精细、成型与切码运系统运行平稳、流畅, 机械手等设备动作协调、精确, 坯体干燥引入了“高温静置预烘”过程, 坯体干燥、焙烧质量良好, 且采用烟气处理设备, 工厂排放符合要求, 系环保环评达标企业, 各工艺过程基本实现了自动监测控制。该生产线值得参观代表借鉴学习。

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墙体屋面材料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周炫分析了目前我国墙体屋面及道路用建筑材料工业现状概况。对GB 13544-2011《烧结多孔砖和多孔砌块》标准新版标准、GB 26538-2011《烧结保温砖和保温砌块》标准新版标准、GB/T 29060-2012《复合保温砖和复合保温砌块》标准新版标准进行了详细解读。还介绍了其他墙体材料新标准以及目前正在制修订的相关墙体材料新标准。指出烧结墙体屋面及道路用建筑材料必将向优质、空心化、装饰化、高效能保温、高档次化的方向发展。

贵州院梁嘉琪院长首次向代表介绍了二次码烧与单层干燥技术的发展情况, 他指出二次码烧生产工艺单层干燥方式近年发展最快、效果最好, 其中“自动化大型室式干燥与指状叉车组成的切码运系统”, 针对中国墙体材料生产行业的实际情况, 通过创新和自主研发, 较好地解决了大型空心烧结砖生产过程中砖坯干燥的难题。目前还有许多需要完善和改进的地方, 特别是砖坯下架以后的自动化码坯, 还没有实现自动化, 这一点有待行业同仁共同研究攻关。

机械专家、《砖瓦》杂志社编委洪礼良高级工程师总结多年的实际经验, 分析了挤泥机的存在问题及改进意见。挤泥机的存在问题主要包括机身摇晃、真空不足、主轴密封使用安全等问题, 对指导砖瓦生产企业有较大的帮助。

西安墙体材料研究设计院科研所所长李寿德向与会代表详细介绍了我国陶粒及陶粒混凝土近10年来工艺装备、技术研发、自主创新、绿色制造、节能减排等方面取得了成绩。并用大量图片展示了陶粒的应用情况, 陶粒可广泛用于建筑结构、建筑保温、桥梁工程、隔音降噪工程、路面工程、园艺花卉、滤料、文化石装饰工程等领域。这对烧结砖企业转产陶粒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西安东方福星机械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吴代东向与会代表介绍了西北首家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备的现代化建筑垃圾综合处理工厂的运行情况, 骨料用于建材制品的生产, 粉尘回收装袋用于陶粒烧结, 木屑回收烧锅炉, 其产生的蒸汽接入养护室, 该建筑垃圾处理厂达到了污染物零排放、无二次污染。与会代表对此表示了极大的兴趣和关注。

山东淄博捷达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蔡杰强调了陈化库对制砖的重要性, 并详细说明了侧式、桥式、半桥式多斗挖掘机的产量和特点, 为砖瓦生产企业如何选取陈化库设备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全国墙材网总工刘照忠对降低隧道窑烧砖能耗、提高砖坯人工干燥质量、隧道窑结构与能耗、窑墙结构与保温等生产节能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 对砖瓦生产企业有很大的帮助。

山西墙材网苏全仁副理事长介绍了新型破碎设备——四辊三碎机的原理和应用情况, 这给砖瓦行业解决破碎难题带来了希望。

栗子作品展学术研讨会(纪要) 篇3

甘一飞:我看她早期的作品是表现一种个体生命的关注,然后最近的一批作品我以为她应该是从个体到了社会,对这个社会文化面临的很多困境,这些困境就像她这些困兽一样,在挣扎,让观者可以展开一些思考。展开什么思考呢?就是我们现在面临的困境,已经失落的文明,失落的人性精神,还有可能有解脱这种困境的可能性,我想从这个角度把栗子的艺术放到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现状中,它还是可以成立,而且还有相当的意思,很多意味在里边。

劳拉:她的作品最重要的特征就是透明度这个特质。我记得在威尼斯曾经有一个研讨会讨论艺术作品这种透明跟半透明点,栗子她的作品能够抓住这种特质,就是透明跟不透明这两种元素,这个就是让观者能够进入一种很魔幻的观赏的影像中。然后使用她的作品这种新颖的特质,表达出意味深长的意境,也是对自我的一种肯定。

何桂彦:80年代中期的时候,有一批艺术家去开始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但那个时候的内心世界的描述,我个人觉得受到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和哲学的一些影响,比如尼采的。当时有一个重要的流派叫做“生命流”绘画,就像王琦辉这代人。包括早期90年代后期的谢兰心他们,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那种伤害,而这种伤害跟过去文革时候的那种政治伤害和外部的伤害不一样,这种伤害可能是一种莫名其妙的,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一种伤害。我觉得这是一种思路。

吴鸿:栗子最近的作品画面绘画性明显的加强了,她引入了一些新的符号,一些新的元素。合理不合理,整体看起来她这种作品的变化我还是挺喜欢的。在她这个意义逻辑里面,她所选择的这种符号,或者是选择的这种带有绘画性的风格,还是结合得比较好。

杭春晓:我对她的新作品更感兴趣,在栗子的新作品中,那些线条可能不同于80年代的那种带有明确理性主义象征的线条,这种线处于一个森林中,或者是一个物象的关系,它又是可以脱离这些物象的。对于这些细节,栗子对油彩的物质性运用,白色的油彩在画面突然的出现,厚厚的边缘线流淌过来,这个边缘线仿佛又是这个物象的边缘线,出现了一个表意境,表意方式上的一种叠合性。它既绘画的一个笔触,但是这个绘画的笔触同时也是被表物质的显现,既可以是一个线条的自身存在,可能也会成为一种空间的本身状态。这样就使得绘画作为一种修辞,建立了一个我们观看世界和体验世界时,在一个可见和不可见的中间地带,但是对这种中间地带的揭示我非常感兴趣,而且她可以继续走得更深入一些,包括一些装置元素在里面的进一步使用,可能使得这种状态更深入,它使得一种理性的东西很感官化的呈现出来。

崔灿灿:在我看来栗子的作品里面有很强的个人趋势。我一直认为当一个绘画不是一对完全的文字图解的时候,恰恰是绘画本身它的一个特殊性,恰恰是它的未知和不可琢磨,促使我们还愿意去承认这样一件事情,因为对我们来说已知的系统已经很多了,已知的文化,已知的政治,包括已知的绘画系统,包括已知的艺术史,我们可以把它轻易的归纳。

王端延:她的绘画里面很少有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体现,我们中国很多画家喜欢把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资源,一种个人的文化名分,在栗子的作品里面没有建立任何这样一种取向,以至她的人物形象都是没有民族特色的体现。

到了当代艺术,就是国际当代艺术,女性艺术进入到了去性别化的阶段。这个时候的女性艺术家不再把自己的性别当作一个发挥,或者作为表现的重要维度,然后她去跟男性艺术家平等的思考人类所有的社会和精神的问题。尽管我觉得栗子的艺术应该得到我们学术界更多的重视,应该赋予她比现在更高的学术定位,这一点非常明显,我相信栗子的艺术未来前途是非常光明的。

段 君:前面这些专家都对栗子近几年的新作给予充分的肯定,并且也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我相信对于栗子今后的创作会起到一个良性的推动的作用。

学术交流研讨纪要 篇4

校辅导员工作交流研讨会会议纪要

时 间:2014年12月26日12:30-13:30 地 点:XX401 参 加 人:郑XX、部分大三学生 主 持 人:赵XX 内容概要:院周答辩研讨

一、魅力化学节

1.突出国家实验室的基础上还要突出北区化学实验中心; 2.突出皇家化学协会给整个活动带来的变化; 3.突出教师资源对活动的支持;

4.活动内容较多,但是不能罗列讲述,重点不够突出; 5.注意语言转换,不能过于直白;

6.增强活动区分度,分模块介绍,模块划分不够明显,例如每一页PPT增加一个小目录,区分各部分内容;

7.David的实验照片用了两次,可以换掉。

二、职业D一步,专业V探索

8.概况内容过多,可以放内容,但叙述时一句话简明带过,不需要完全赘述; 9.目录第一项可改为:设计思路,反思总结可以改为未来展望;

10.活动成效中强调多层次收益、突出活动的受关注度、开展范围、受益面,照片代表要全面(领导、教授、班主任、企业人员、学长、同学); 11.对国家名师、领导可以截图等方式强调;

12.加入经验总结、阐述对参赛学生和投票学生的教育作用; 13.利用网络、微信投票可以作为一个展示点;

14.最后可以把37组作品的截图都放进去进行展示;

15.可以考虑将最终版改为视频,或者PPT演讲过程中插入一段老师、或学生的视频作品节选。三、四话价值观,逐梦我代言

16.开头简明一些,删去一些,可直奔主题。

四、纸桥承重大赛

17.细节再完善一些,把折线做成渐变效果的; 18.PPT改进,多加一些图片;

研讨纪要 篇5

(二)研讨主题:

学校如何指导家庭教育

研讨内容纪要:

发言一:学校只能提供一些普遍的常识,重在家长自己对孩子的了解,关注,懂的用最适当的方式引导孩子。

发言二:学校可通过设计可执行的操作模板,在小群体中模拟试验成功后推广,就像学校要求家长做的事情,本也不难,但只因为缺乏行动或可操作的程序,即没人引发家长,这个只有学校来做引导,而且要简洁,家长就好开展配合工作了。欲取之,先与之

发言三:组建机构、规范制度,引导家长进入教育境界。成立家长学校,一方面调动家长们支持学校教育的积极性,增强家长自身的教育意识;另一方面,家长学校的活动,也为家长创造横向联系、倾心交流、互帮互学的机会,对提高家庭教育水平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发言四:调查研究、开展培训,指导家长科学教子。学校可每年设立一个重点课题开展研究,通过研究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多角度全方位地了解学生和家长的实际需要和存在的问题。如:就孩子的“交往行为、劳动行为、消费行为”等内容,在全校家长和孩子中进行了问卷调查,掌握了孩子对自我行为的评价,同时了解了家长对这些问题的态度,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家庭教育知识讲座和培训。

发言五:提高思想认识,积极承担指导家庭教育的责任。学校必须强化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向家长传授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澄清其在家庭教育中的模糊认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长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指导家庭教育,还可以不断提高家长的素质,抓一代,促两代,促进和谐家庭和和谐社会的建设。

发言六:开展调查研究,分类做好家庭教育的指导工作。为了针对性的指导家庭教育,先要摸清家庭教育的状况。目前,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存在“四多四少”的问题:关注孩子身体健康的多,而关注其心理健康的少;重视孩子学习成绩的多,而重视孩子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的少;关心孩子学习结果的多,而关心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少;对孩子说教指责的多,而家长自身示范的行为少。针对这一情况,应该按照学生家庭的状况,分类展开家庭教育的指导工作。其一,针对农村家长普遍关心孩子的吃穿而很少关心孩子的学习和成长的问题,应该利用家长学校、家长座谈会,为农村家长讲解《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自身素质与孩子的成长》、《家庭教育的基础》等专题,促进他们全面地承担起家庭教育的责任。

小结:

研讨会会议纪要 篇6

时 间:xxx年7月12日~7月13日

地 点:xx岛红成酒店

参会人员:学院学术委员会成员及部分教授、领导班子成员、各系主任、各教研室主任、工会主席、办公室主任

会议主题:科学规划学院发展建设

主 持:赵毅教授(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记 录:高云

xxx年7月12日~7月13日,在xx岛红成酒店,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赵毅教授主持召开了学术委员会扩大会议,参会人员有学院学术委员会成员及部分教授、领导班子成员、各系主任、各教研室主任、工会主席、办公室主任,共计21人。

赵毅主任首先宣布会议日程及主题,并就学院的发展建设做了中心发言,主要内容如下:

一、管理理念及管理体制方面

学校是以学院为基础的三级管理模式,学校应充分体现民主管理,建议学校进行宏观调控,二级学院适当参与本科生、研究生的招生环节、管理环节;尤其是研究生经费的管理,建议学校适当下放管理权限,由学院财务一支笔把关,控制经费的使用。

二、学科建设方面

比较国内其他同类院校的学科建设水平,我院在学科建设方面还相当薄弱。强调学科建设的提升将会带动科研、教学的提升。学院要做好两手准备,既要按二级学科申报博士点,也要按一级学科申报博士点,要尽快引进相关专业的人才;同时建议学校报请省厅领导,提请国务院学位办,向xx省实行政策倾斜。

学术交流研讨纪要 篇7

开幕式后, 由学会第九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农业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原副书记国彩同研究员主持了学会第十届委员会换届选举, 会议通过民主选举产生了由100名委员组成的新一届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农机维修分会委员会。刘宪同志当选学会第十届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学会挂靠单位农业部农业机械维修研究所所长刘庆余研究员当选主任委员, 温芳等18位同志当选副主任委员, 李树军当选秘书长, 潘超然、孙勇当选副秘书长。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副秘书长张振新同志代表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宣读了对农机维修分会换届的批复文件。刘庆余主任委员代表第九届委员会做工作报告, 李树军秘书长代表第九届委员会秘书处做财务报告。

会议邀请两位专家做了大会主旨报告, 分别是刘宪名誉主任委员做的“新常态下转变农业和农机化发展方式的思考”学术报告;学会第十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农业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温芳同志做的“全国农机维修服务能力的研究”学术报告。

此外, 聊城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的包春江教授、河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的郝建军教授、石河子大学机电学院的曹卫彬教授、昆明理工大学农工学院的张兆国教授都做了精彩的学术交流, 会议协办单位向大会进行了企业和产品介绍, 会议由刘庆余主任委员致闭幕词。会后与会代表参观了昆明理工大学校园、校史馆, 考察了现代农业工程学院实验室, 并参观了昆明云内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此次大会不仅选举出了新一届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农机维修分会委员会, 更促进了全国农业机械维修领域的学术交流, 会议指明了 “十三五”期间农机维修教育、科研、管理等的发展方向, 进我国农业机械维修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_瓶电国龙业机械苦会衣抓维胗对菩字氷研讨会全员d表大会

i新鑑逸邊M国祕Mfeig丨的傲届遍

主办:里位通■屯国.衣业机既字洽衣机缳mm重设:单_位a昆明理•工■^字

明飼跏.餘¥尔云南省I受权经销商。|诰“公, 司

学术交流研讨纪要 篇8

(夏立新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词典学研究中心 广州 510420)

2015年6月12 日至6月15 日,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年会暨双语词典学术研讨会在宁波召开。本届会议由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主办,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承办,商务印书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协办。来自国内高校、科研机构和各大出版社的代表共计70 余名参会,提交论文60 余篇。

章宜华教授在开幕辞中重点分析了我国双语词典学研究和双语词典编纂所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的主要任务和发展方向。主要包括四大方面:(1)词典学理论的创新。他指出应综合相关学科的知识,包括认知语法、构式语法、心理空间理论和图式等来创新词典学理论。(2)词典用户的研究。这方面研究大多局限在用户词典使用调查、需求调查和问卷调查等方面。但语言学习者,特别是二语学习者的二语习得机制、元认知和二语学习者的认知策略与词典的关系、中介语特点和偏误、母语负迁移的特点、他们的语言输入和输出与词典的关系等等都有待去探索。因此,词典学研究需要从二语习得机制入手、从词典学习者用户认知视角入手来探讨词典用户的真正需求。(3)数字化和电子化的问题。目前国内正规辞书出版社很少去研发电子和网络词典。而国外大型词典都逐步网络化,而且功能比纸质版更加强大,并免费使用。因此,辞书界应深入研究和开发电子词典和网络词典。(4)拓展思路、转换学术理念。强调应该从语言资源的角度来看待词典学研究。语言资源不但包括词典,还包括语料库、数据库和知识库,也包括网络词典等网络语言资源。这样词典学研究视野才会更宽、用武之地更大。

大会包含主旨发言、分组讨论、集体交流、优秀论文评选四个环节。章宜华、陈国华、罗益民、夏立新、王仁强、曾东京、田兵、赵翠莲、陶原珂等在此次会议上做了主旨发言。

章宜华教授的发言题目为“语料库数据化发展趋势及词典学意义”,他指出,辞书界已经普遍认同语料库对词典学的巨大价值,但传统大规模语料库由于缺乏必要的标注,使得它对词典学研究和词典编纂的贡献受到很大的制约。而现有的词库,如词网(WordNet)、框架网(FrameNet)、动词网(VerbNet)等,都是为了某一目的或自然语言处理研究和应用而设计的,它们与词典学的相关性及其在规模、速度和信息量等方面都存在着局限,因而,对词典编纂的支持也受到制约。针对这种情况,西方语言学者开始直接对语料库进行深加工处理,把语料库的建设从追求量的扩充向语料数据化方向转向,即利用标注、数据挖掘技术和计算机自动运算的方法对无序的语料索引行进行梳理、统计、分类、归纳,按用户需求有针对性地呈现各种典型的词汇数据。章宜华以COCA(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为例,从语料库的标注、语料库的索引、语料的智能化检索和显示等方面探讨了语料库的数据化特征及其词典学意义。最后,章宜华指出,语料库数据化是国际语料数据化处理的发展趋势,积极研究、开发和应用数据化语料库,可以大大提升辞书研究和编纂的效率和质量。

陈国华教授做了《〈牛津英语词典〉收录新词的两条原则》的主题报告,他从informatization 入手,由小到大,由浅入深,详尽分析了“信息化”一词在中国的各种译法。在informatization 被收入《牛津英语词典》后,“信息化”仍存在至少三种译法,即informatization,informationization和informationalization。同时,这三个词的谓词形式呈现出完全不同的竞争态势。陈国华从词源学、构词法、词汇学的视角分析了information 及其各种变体的构造理据,解释了informatization 和informatize 出现频率不对称的原因,为中国译者翻译没有英文对应词的中文词提供了借鉴。

罗益民教授在《双语词典叙事学》的报告中提出,词典叙事在对能指、所指方面的语义表达技术处理方面,有别于其他文体的叙事。在人类进入符号与媒体共存的兴盛且后者独占上风的时代,如何从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厘清、甄别其间的不同,对词典的编纂、评论、开发、使用、教学与研究,都有实际的理论和应用价值。罗益民认为,尝试从意义哲学、认知理论以及经验主义等角度考察双语词典叙事体系的性质、机制等,有利于解决上述问题,有利于推动媒体时代双语词典的行业传承和发展,最终对抢救、保存和弘扬人类文化有重要的意义。

夏立新教授做了《中国英语研究与词典编纂》的主题报告,他从标准英语和英语变体的关系、词典的描述性和规范性等方面探讨了中国英语在词典编纂领域的应用。夏立新认为,处于扩展圈的中国英语尚没有被普遍接受为一种标准的英语变体。在世界英语大家庭中,中国英语始终处于一种单向输入的状态,即英语国家的语言和文化单向大量地输入到中国,而中国向世界英语输出自己的语言和文化则很少,尤其是中国英语,或者说其输出没有得到普遍接受。因此,夏立新呼吁词典学界要加大中国英语词典的研究与编纂,他建议从两个层面来展开:一,有意识、有计划地在各类词典中增加中国英语语词的收录和解释,比如英汉词典、英汉学习词典、汉英词典、英汉新词词典、英汉专科词典等,尤其是汉英词典要带头行动起来。二,编纂专门的中国英语词典。像《澳大利亚英语词典》《加拿大英语词典》等英语变体词典一样,全面系统地描述和呈现中国英语的使用。编纂这样一部中国英语词典是中国英语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中外读者的需要。

王仁强教授在《双层词类范畴化理论及其对汉英词典编纂的启示》的报告中着重论述了双层词类范畴化理论的本质,并结合《新时代汉英大词典》第2 版的词类标注,就双层词类范畴化理论对汉英词典编纂的启示进行论述。

曾东京教授在《中国双语辞典学(语文类)研究》主旨报告中指出,中国双语辞典学(语文类)的研究离不开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原则指导,离不开历史的、完整的、全方位的学科素材资料的积累,离不开科学的、有创见的、符合本学科特点的研究方法。

田兵教授的《大型汉外双语词典设计特征研究》以《汉法大词典》(黄建华2014)为例,对比国内外此前出版的几部重要的大型汉外词典,深入探讨了我国大型汉外双语词典的宏观和微观设计特征。

在题为“双语词典语词对等性的哲学思考”的主旨报告中,赵翠莲教授从双语心理词汇表征的角度,探讨了翻译的不确定性和语言相对论对双语词典语词对等性的启示。在对双语词典对等性进行简要界定后,介绍了两个相关的语言哲学论题以及双语心理词汇表征的两个经典模型。在此理论框架下,提出了对等性的工作定义,并选取两个词对进行深入分析,展示它们的(不)对等性。最后得出结论,即:1)抽象词对和具体词对在各自文化的心理表征中均有不共享的部分;2)双语词典的译入语影响着词典使用者的思维模式;3)词典翻译的完全对等不能达到,但可以接近。

陶原珂研究员在《汉英学习词典词类标注的语差及其指引》的报告中提出,词类的划分,存在语法体系的差异和语言系统的差异。这两个层次词类差异的存在,会使汉语学习者对特定汉语词类产生认识上的偏误,因此,汉英学习词典对词类标注所潜藏着的语差应该有所指示或引见示例。

相关主题引发了与会者的极大兴趣,提问环节十分活跃。分组讨论本着平等交流、深化研究、提携后学的原则展开学术研讨,题材覆盖双语词典各个领域,如双语词典史、双语词典批评、词典用户研究、语料库与词典、词典的信息化等,涉猎汉语、英语、法语、俄语、拉丁语、德语、西班牙语和维吾尔语七种语言间的词典对比研究。发言者准备充分、发言水平高、创新多、思维活跃,点评者客观公允,既有对论文闪光点的褒奖,又有对不足之处的直言建议。在集体交流环节,五个小组分别派出代表对小组讨论情况进行具体汇报,此处更是精彩纷呈,不仅充分展示了各组研讨的精彩之处,同时也彰显了汇报者的学术素养与人格魅力。6月13 日下午,大会采取全体与会者无记名投票和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会集中讨论的方式,推选出了优秀论文10 篇。

6月14 日,大会邀请优秀论文获得者代表杜家利、蒋文凭和郭启新分别宣读论文,其题目分别是《汉源语言学术语翻译的规范化与标准化研究》《英汉医学词典中的语言“学习”特征》和《英汉学习词典中的词汇联想专栏设计新探》。与会者一致认为,这些获奖论文质量高,具有创新性,反应热烈。大会还为10 位优秀论文获得者颁发了荣誉证书。

会议期间,还召开了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会议,对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今后的学术活动做出了安排,同时决定增补罗思明教授为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附件 部分论文目录(按作者姓名拼音顺序排序)

安德源 中亚留学生汉语学习中的电子词典使用调查

陈国华等 《牛津英语词典》收录新词的两条原则——对informatization 的个案研究

董银燕 汉语形单动构式在汉英词典中的呈现模式研究

杜晶晶 面向中小学生的功能性词典义项颗粒度分析

杜家利等 汉源语言学术语翻译的规范化与标准化研究

杜开怀 双语词典新词新义翻译刍议——一项基于五本汉英词典的实证研究

范瑞瑞 用户视角下的词典编纂对自主学习模式的影响

范莎莎等 双语学习词典插图对二语词汇深度习得的影响

方 铭 学习型词典的例证功能

冯雪飞 试论《汉法大词典》与《利氏汉法辞典》

冯永芳 不同语境以及不同词典中“那个”和“that”的功能用法对比及其对词典编研的启示

付 巧等 维基百科国内外研究综述

高 军 《牛津高阶英语词典》(第八版)中的“用语库”——基于认知语境的动态性分析

耿云冬等 刍议学习型词典研编的界面研究方法论

郭启新 英汉学习词典中的词汇联想专栏设计新探

黄 芳 填补空白 用户至上——论《汉法大词典》的编纂特色

黄赛芳 基于用户视角的日汉双语学习型词典优化研究——以日语能力等级考试考生为对象

江桂英等 学习型词典的微观探索:从原型理论的视角

蒋文凭 英汉医学词典中的语言“学习”特征

李昆之 解释学角度谈英汉双解词典例证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

李莉莉 浅谈《牛津英语词典》中汉语粤方言借词

李晓丽 ESP 课堂教学实践对双语词典编纂的启示

梁鹏程 双语词典与二语学术英语写作——机遇与挑战

刘军怀 论《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8 版)的学习功能设计

刘立香 学习者翻译工具使用现状问卷调查及其对翻译教学的启示——于“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开设前的思考

刘若菲 语块理论与英语学习词典的编纂

卢华国 英汉学习型词典中义项排列的原型效应及其适用性再思考

卢念春 双语词典中词语“零等值”现象的释义现状分析

罗 杨 EFL 分层教学模式下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词典使用现状分析

罗益民 双语词典叙事学

吕 靖等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用法说明的聚类演变及其理据解读

吕 颖等 浅谈我国在线词典的发展现状

马立东等 动词性英语习语的结构特点及配例策略

秦 曦 牛津系列英语学习型词典研究述评

盛培林 塞缪尔·约翰逊“英语词典”与“康熙字典”之对比研究

陶原珂 汉英学习词典词类标注的语差及其指引

田 兵 大型汉外双语词典设计特征研究——以《汉法大词典》(黄建华2014)为例

田 宇等 生态观在英汉双语学习词典中的折射——以《新时代英汉大词典》为例

王长河等 《世纪汉语大辞典》的用户友善编纂原则

王 龙 词典多维释义的脉络梳理——对章宜华教授新型释义方式的再理解

王仁强 双层词类范畴化理论及其对汉英词典编纂的启示——以《新时代汉英大词典》(第2 版)词类标注为例

王新霞 题元理论在产出型法汉学习词典中的应用

王雅雅 智能手机词典的特征及在大学英语学习中的应用——以《有道词典》为例

王 燕 偏误分析视角下的外向型汉语学习词典编纂理据

魏向清 二语写作教学中学习型词典的同伴反馈“支架”功能刍议

吴 冰 双语词典中对应词多义现象及编辑处理办法

吴 澄 英语新词词条在词典编纂中例证选择和筛选原则问题的探讨

吴婷婷 从《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微观结构中的附加信息变化看用户需求原则

夏立新 中国英语研究与词典编纂

叶伟玮 《小罗贝尔词典》释义与例证的编纂范式研究

叶 莹 魏迺杰双语中医专科词典研究

尹邦彦 《中国谚语与格言英译辞典》编译的回顾和反思

余富林 多语种缩略语词典的必要性与设想

袁新民 基于印欧词根、词频的多语种词汇教学与词典编纂

曾东京等 中国双语辞典学(语文类)研究——以《中国双语辞典学词典(语文类)》编纂为基点

翟朗维 五大英语学习词典(光盘版)的动词释义模式分析——以command、instruct 和order 为例

张春新 二语习得过程中词典使用效率的制约因素

张令千 基因演化与词典编纂的生态考量

章宜华 语料库数据化发展趋势及词典学意义——兼谈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的数据化特征

张 勇 德汉多义词认知学习词典中的意义构建

赵翠莲 双语词典语词对等性的哲学思考

赵连振 双语词典译义等值的聚合维度考察

上一篇:乡镇信息共享制度下一篇:如何破解企业制度建设瓶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