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心理辅导经验

2024-05-02

高中生心理辅导经验(精选8篇)

高中生心理辅导经验 篇1

班主任得会一些心理学的知识

2003年,在学期初开学的时候我们班调来一个学生,他刚一来,有关他的一些情况就来了,这个学生特别愿意撒谎,愿意打架,原来班级不要了,调整到我班的,所以我一听是这种情况我也是愁,我就想啊,我必须得想办法管住你,要是管不住的话,那以后这个班级也得让你搅和喽,所以他刚一来的时候,我就先找他谈话,对他的到来表示欢迎,告诉他我们好好相处,有事呢,必须得和我请假,和我直说,我会给假的,但是如果不来,也不请假,那就算是旷课,要是旷课呢,我绝对不能留你了,把该跟他谈的一些要求都说到,他也答应的挺好,开始还不错,可是才过了能十多天吧,有一天下午,他没来,说是有病了,在打针,让同学捎假,我一听,不对呀,上午上课的时候还很精神怎么一会的功夫就有病打针了呢,是不是又开始撒谎。于是我就很生气地和那个捎假的同学说,我的手机二十四小时开机,我们都知道我的号,为什么不给我打电话,让你捎假呢,他这明摆着要请霸王假,我给他也不来,我不给,他也不来,捎个假其实就是通知我,行,不用管他,他要是回不来,按旷课处理,因为我没给他假,就让他家长来把他领回去。那个同学回去之后就给那个同学打电话了,所以一会那个同学就回来了,手上还粘着一个打点滴的胶带,脸上弄出给虚弱的样子,老师啊,真有病了,刚打完针,刚才都发烧了,这还是刚退烧呢,为了证明他打针,还特意把胶带撕开让我看那针眼,我一看还真是有个针眼。他一回来,我就注意观察他,发现他从表象上看不像是有病样子,于是我就和他聊,我就问他,有什么病,在哪打的针,打了几个吊瓶,大夫怎么说的呀,在说的过程中,我边聊我边用手摸摸他的额头,刚退烧啊,他说对,发现他的眼神很飘忽,不自然,而且还总是用手去摸他的鼻子,用揉鼻子是掩饰真相这也是一个典型的撒谎的特征。然后我也感觉他不像刚退烧,要是打完针退烧的话,一般情况下都会出汗,就是过了一会汗消了,那手摸上去也会有点汗湿润的感觉,且他还说是刚消汗,就走回来了,一般人刚退烧都会有点发虚,也会有点出汗,可是他一点也没有,所以我断定他撒谎,于是我就问他在哪打的针,他告诉我是在城东卫生所,我沉吟了一会,就说,你在骗我是不是,他一愣,没有啊,针眼还在呢,我说你最好现在就承认,要不然,这个性质可不一样啊,但是他一口咬死,就是有病了,就是在打针,且还说,不信你可以去问大夫,我说,好啊,这正是我要做的,咱俩现在就去,但是去了以后,你别说话,我来说,他说好。于是我们来到城东卫生所,一进门我就开始问医生,我说我这个学生刚才在你这儿打针没,大夫说打了,我说他有什么病,大夫说感冒了,我说打的什么药,大夫就不说了,一直用眼睛看那个学生,我又问是什么药,大夫没办法只好说是一般消炎的,我又问那是什么名的药啊,大夫就不说话了,我就又问他是几点来打的呀,那个大夫就不吱声了,眼睛左看右看的,完了我说噢,那我知道了,于是我就领着那学生出来了,我说现在说不,我要是再不承认,我现在就去问他去,他一定会告诉我的,那样的话,你就是出去旷课出去玩,你该哪去哪去,他一看就赶紧承认错误,老师我错了,中午我出去玩去了,到点了不想回去,于是就想了这一招,我们经常这么整,他给我们打一个针眼收两块钱,我想你就是来也就是问一下,我能不能在这,没想到你会问这么细,我错了,我以后再也不撒谎了。既然你想改正了,那咱就好好再谈一下,我就就着这个事好好地又和他谈了一次,我告诉他,你有时候和老师撒谎,老师其实都知道,不戳破那是想给你留个面子,怕伤了你的自尊心,你不要认为老师傻,你随便弄一个谎言就可以把老师给骗了,要是那样的话,老师不是白活这么多年了么,于是他向我保证以后决不和我撒谎。

高中生心理辅导经验 篇2

1 爱岗敬业, 心系患者

作为一名护理人员, 首先要喜欢自己的职业, 诚如南丁格尔所说:护士必须有一颗同情心和一双愿意工作的手。护士职业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已是倍受抬爱, 作为一名护理人员, 要从心里认识到专业的重要性, 要认识到为人民服务是高尚的, 护理劳动是光荣的[2]。毋庸置疑, “白衣天使”这个称号是有其深意的, 所以作为一个护士, 首先应该热爱这个职业, 把大医精诚思想和南丁格尔精神贯彻在临床护理的各个细节中, 从而“燃烧自己、创造自己、超越自己、肯定自己”, 达到“照亮患者、温暖患者、关注患者、心系患者”, 践行和完成护理工作的崇高使命。

护士护理的对象当然是患者, 无论对待什么样的患者, 都要一视同仁, 不应有任何歧视思想, 诚如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说:华夷愚智, 普通一等, 皆如至亲之想。一般来说, 病人求医心切, 一旦进入医院, 医护人员应当做到紧张而又热情的接诊, 亲切而又耐心的询问, 悉心体贴关怀周到, 使病人感到在危难之时遇到了救命的亲人[3]。也就是说, 心理护理在当今的医疗环境中显得尤为重要。所谓心理护理就是针对不同病人的心理状态进行心理教育和心理训练, 它运用各种手段干预、减轻或者消除不良情绪对疾病的影响, 促使病人在最佳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4]。只要护士拥有一颗博爱的心态, 以人为本, 以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为宗旨, 就能实现医患关系的融洽与医护质量的提高, 这不仅是对医院优质服务的形象代言, 更是在患者心中形成良好口碑的一个细节之一。

2 知识丰富, 涵养高雅

作为临床护士, 不能只了解一些护理的专业知识, 这样是远远不够的, 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的信息化、全球化的社会发展要求, 所以, 护士在具备敏锐的观察力、思维的灵活性、专一的注意力、良好的记忆力、稳定的自制力的心理素质基础上, 还要以良好的心境、稳定的情绪、充沛的精力、高度的责任感、严密的慎独精神做好本职工作[5]。由此可见, 随着现代医学、护理学的发展, 护士不仅要熟练掌握专科理论知识及护理技术, 还必须深入学习其他各个领域的知识, 特别是语言学、心理学和护理伦理学等, 只有掌握了全面的知识, 才能对病人提出的各种问题作出有科学依据的回答, 才能针对病人的年龄、性格、职业的不同, 选择不同的谈话方式, 有效控制谈话的局面, 将谈话内容限制在病人需要的信息范围内[3,6,7,8,9]。所以对于护士的知识结构与自学能力要求甚高, 作为一个临床护士, 不能固步自封, 更不能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

心理学研究表明, 人们通常会有一定的思维定势, 即已知的只是经验或者说已经养成的习惯, 会影响后面所进行的活动[10]。所以, 护理工作人员要摆脱经验的束缚, 要具备国际视野, 与时俱进, 不能用思维定势来左右护理的服务质量。疾病的变化是千变万化的, 人们的心理也往往有千头万绪, 这给护理工作带来了挑战, 所以, 临床护理工作者, 应保持全方位的知识结构、良好的心理素质、有效的沟通艺术 (技巧) 以及高雅的涵养, 这样才会推动医院服务质量的全面跃升。

3 随俗为变, 万变归原

在临床护理中, 心理护理往往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 除了护理工作者丰富的知识、良好的心态、高雅的涵养之外, 还要学会“随俗为变”与“万变归原”。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已明确指出:“入国问俗, 上堂问礼, 入家问讳临病人问所便”[11], 无独有偶, 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记载扁鹊“过邯郸, 闻贵妇人, 即为带下医;过洛阳, 闻周人爱老人, 即为耳目痹医;来入咸阳, 闻秦人爱小儿, 即为小儿医;随俗为变”。这就说明在临床中应该灵活运用, 不能呆板的把护理工作当成千篇一律、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来进行, 多对患者了解一点, 心理护理工作才能起到“对症下药”的作用。

与此同时, 纵然面对护理对象的千变万端, 然而护理的宗旨是不变的, 应寻找护理患者的最恰当的方式方法, 这需要探求患者心底最真实的想法, 这需要根据患者的不同变化, 找到关键症结, 探本求原, 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4 壁立千仞, 百炼成钢

做为临床护士, 在护理工作中难免会遇到诸多难题或困难, 尤其是心理护理中的困难尤为突出, 所以心理护理的层次应上升到“人学”的高度, 就要学会海纳百川的胸襟和壁立千仞的个性, 这样才能经得起千锤百炼, 才能于临床护理中左右逢源, 游刃有余。

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护士, 必须要使自己的心理堡垒坚实, 才能解决患者的实际问题。人类的情感与心理是复杂的, 没有一定的特殊规律, 没办法全盘格式化, 尤其是在一些患者抱怨、刁难医护人员的时候, 心理护理的作用是巨大的, “良言一句三春暖”, “话不投机半句多”, 如果没有在临床实践中将理论活化, 往往就会酿成一个僵局。达到这样的境界, 初出茅庐的初生牛犊是无法娴熟这一环节的, 必须在临床中“摸爬滚打”不断学习, 不断提高之后, 才能升华的境界。

5 继续教育、终身学习

在心理护理的全过程中, 离不开学习。一般来讲, 医院对护士的学历要求并不是很高 (中专生也能进三甲医院) 所以, 继续教育与终身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要参加多次的学术论坛与技能培训, 方能不落俗套。然而, 这个时代, 并不是比学历的时代, 而是学习力竞争的时代, 唯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达到圆通的境界。也只有这样, 才能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实现优质服务。

综上所述五点细节, 皆是笔者自踏入护理工作岗位时就开始长期思考、观察、践行的经验, “若能寻余所思, 则思过半矣”!

参考文献

李小寒, 尚少梅.基础护理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1

赖琼.浅谈如何培养护士的心理护理能力[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2009;7 (12) :20

李彦知, 杨建宇.论心理护理对不同病人的应用[C].第四届中医药继续教育高峰论坛.临床治疗及经验.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2010:111~115

聂海英.社区老年人中医康复护理的功能模式[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2010;8 (19) :103

罗丽兰, 蒿爱莲.护士的心理品质与护理差错的关系[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6;6 (24) :4905~4906

肖云.浅谈精神科护士的语言技巧[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2010;8 (1) :80

陈志霞, 张素香.住院病人和医护之间的心理矛盾与解决方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2010;8 (9) :214

刘雪松.医护人员语言在术后心理护理中的作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2010;8 (12) :108

郑秀兰.心理护理技巧对不同病人应用的体会[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2010;8 (11) :109~110

郭念锋, 虞积生, 马建青, 等.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基础知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47

灾后心理重建的海外经验 篇3

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日本阪神大地震、西班牙马德里“3·11”火车爆炸案……灾难是每个国家都不可避免的阵痛,再发达的国家,也要受到自然灾害的侵袭和人为灾难的困扰。

相对于中国而言,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更早地开始了灾后心理重建问题的研究,使受灾民众缓解因受灾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更好地面对生活。

心理重建的主导者是政府

1942年,美国波士顿的一场火灾造成近500人死亡。针对这次火灾对人们心理的影响,美国心理学家开始对此进行研究,并逐步形成有关心理干预的理论。这是国际上第一次出现系统的心理重建问题的研究。

此外,美国还诞生了最早的心理疏导热线和危机干预机构,至今已有50年的历史。

除美国以外,心理救助也越来越受到一些发达国家政府的重视,逐渐在各国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制度、法规,随之开展心理救治的研究和实践,建立灾难心理干预中心或研究中心。

整体上看,发达国家在灾后心理重建上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频繁发生的校园枪杀事件、日本阪神大地震、西班牙马德里“3·11”火车爆炸案等灾难中,都有心理援助者的身影。政府通常会为遇难者家属提供免费的心理干预,最大限度医治心理创伤,将损失降到最低。

海外心理重建的主导者是政府。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所长、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张侃认为,政府主导首先体现在通过政府立法的形式。许多发达国家都为预防自然灾害制定了相应的法规和法令,其中就包含了心理援助和心理重建的规定。例如,日本作为地震灾害多发国家,就构建了完整的防灾减灾法律体系,明确规定了心理援助在灾后援助中的重要作用。

自1880年颁布了第一部应对灾害的法律《备荒储蓄法》之后,日本于1947年颁布了《灾害救助法》。以1959年伊势湾台风为契机,又于1961年颁布了《灾害对策基本法》,迄今已经修改了23次。1978年12月,日本政府国土厅制定了《大规模地震对策特别措施法》。1995 年1月阪神大地震后,制定了《地震防灾对策特别措施法》。经过多年的发展,日本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备的灾害危机管理法律体系,共有53部法律构成,其中有基本法5部、关于灾害预防的16部、关于灾害应急的3部、关于灾后重建的24部、关于防震救灾组织的5部。

日本政府非常注重防灾教育。日本政府每年都印制《防灾白皮书》对以往受灾情况、防灾成果、当年的防灾计划、相关的组织机构和法律法规做详尽的介绍。同时印制灾害应对手册,在中小学课堂教授防灾知识和技能,组织演习。运用电视、广播、报刊以及互联网等手段进行防灾知识宣传。日本政府还成立了“市民防灾教育中心”,让参观者亲身体验,其中设有地震体验及训练屋,让市民体验真实的地震发生过程,培养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在美国,灾后心理重建被列入联邦紧急计划(FRP),FRP包括12项紧急支援功能,灾后心理重建隶属于第八功能“公众健康和医疗”,由卫生与公共服务部的公共健康服务系统牵头主持。公共健康服务系统通过物质滥用和精神卫生服务管理局下属的心理援助中心,为受灾群众提供心理服务。

美国政府除了相关的立法外,还建立了一整套日趋完善的心理重建制度和体系。美国国家心理卫生署、美国联邦应急管理局主导了心理重建的体系建设,成立诸如美国心理卫生服务中心紧急服务及灾难救援项目组,主要为灾难受害人提供及时、短程的危机咨询以及情绪恢复的伴随支持等服务。此外,美国退伍军人事务部通过下属的应急管理战略医护组、创伤后应激障碍中心和调整辅导服务三个系统进行心理援助。

除了联邦一级,州一级也有相应的心理卫生主管部门和心理卫生服务机构。

另外,美国政府非常重视心理重建的人力资源建设,美国心理学会和美国红十字会均组建了专门的灾难心理卫生专业人员数据库,并形成了一整套管理制度。

全社会“共救”的力量不可小视

不单单依靠政府力量,尽可能全社会参与,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也是很多发达国家进行灾后心理重建的经验。

在日本,除了中央政府和自卫队的救助外,民间团体的“共救”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美国,许多非营利的社会团体、学术组织、教组织和高等院校,如美国红十字会、美国心理学会、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各高等院校的医学院、心理系、社会工作系以及一些宗教组织等,也构成了心理重建的主要力量。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副所长张建新考察过日本在心理重建方面成功的做法和经验。他指出:现在的日本,政府往往是起着一个指导性的、规划性的、支撑性的作用,它不负责具体的心理重建行为,只是提供法律的框架。在这样的框架下,实际上他们更多的是调动社会的力量,借助社会力量在心理重建的时候发挥更多的作用。这里的社会力量包括专业的心理咨询队伍、志愿者,甚至宗教的心理咨询。

其实心理重建从广义来看,就是为受灾的民众提供社会支持的过程。政府支持非常重要,但如果除了政府之外,让灾民感觉到整个社会,和他们有同样地位的其他人也来支持,这份力量可能是更为重要的。所以,对中国灾后的援助体系里面,将来恐怕要考虑怎么样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之外,也让社会力量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此外,日本在灾后注重加强地域性力量的运用,强调邻里心理支持。有研究者指出,日本政府注重灾难发生后的自救、互助以及公众的帮助,并搭建了比较完善的邻里互助网络,居民委员会参与灾后重建和心理救济,由灾民共同组成的社区单位在灾后积极开展集体救助,邻里之间分享体验,互相鼓舞,彼此进行精神洗礼和心灵慰藉。

nlc202309082203

在日本,全社会参与是灾后心理重建的显著特点,各个行业和领域都注重利用自身的资源开展心理抚慰,譬如“治愈系”在灾后的广泛传播。

所谓“治愈系”,多指那些节奏缓慢、温暖人心、净化心灵,在人伤心时能让人得到慰藉的事物。据中国传媒大学赵新利、李杰的研究,日本的“治愈系”传播手段多样,既有漫画、歌曲、小说等文艺作品,也有宗教和政府举办的大型活动等方式。政府、教会、演艺界人士都在“治愈系”传播的不同侧面发挥了作用,甚至黑社会组织也加入抗震救灾的行列中。

心理援助的有效模式

发达国家在心理救助长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套相应的模式,灾后心理干预和救治的方法和程序都已经非常完备。

美国红十字会的灾难心理卫生服务项目干预标准中提出了灾后心理干预的三种方法:减压、危机干预和分享报告。减压通常以个体或小组形式鼓励被干预对象在相互支持的良好氛围中讨论他们的情感及有关事件;危机干预是为减轻灾难对受害者或救援工作者极度痛苦的情绪而采用的一种一对一的干预方法;分享报告较前两种干预方式更为正式和结构化,并能在灾难发生现场使用,是一种预先设置的以讨论为主要形式的干预方法,帮助他们将自己有关灾难的经历从感受上升到更深一层的理解。

美国灾难心理的特殊干预模式有两种,一种是危机事件应激报告模式,强调在认知——情绪——认知的框架下,小组成员一起讨论灾难时的经历,通过灾后早期的宣泄、对创伤经验的描述以及小组和同伴的支持来促使参加者从创伤性经历中逐渐恢复。另一种是灾难后心理卫生反应策略,为灾难幸存者、家庭、救助者及组织团体提供及时的、与灾后心理反应阶段相适应的心理卫生服务。

此外,国外的心理救助非常讲究针对性和有效性。一般灾害中,儿童和老人占受伤人员的比重较大,许多国家特别注意对儿童、老人、残障人等高危人群以及灾难救援人员进行心理辅导。

美国特别注重对学校的辅导员、养老院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从而为儿童和老人提供更好的心理服务。

日本心理学教授富永良喜认为,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的灾区心理受创伤者,对其最合理的心理援助不是让其重现灾难现场,述说悲伤情绪,而是为其提供安全感、恢复安心感,最主要的手段就是使用放松法。比如,针对小学生,就可以使用玩偶对话、角色扮演式连环画图片以及绘画作文等方法。富永良喜还通过他们设计的经典玩具小河马指出,当感觉很痛苦时,不要压抑自己,应该寻求朋友、亲人的支持,要让自己的情绪发泄出来。

日本专门负责孤儿安置的全国性慈善团体“长足育英会”专门建立了一座“疗伤屋”,专门为儿童提供心理疏导。疗伤屋里有 “火山房”,孩子们在里面可以任意摔打物品,发泄自己的悲伤;“回忆房”可以供孩子们在里面大声哭泣,和去世的父母说悄悄话。

此外,日本还利用绘画疗法治疗儿童的心理创伤。放松训练时也有很多实用的方法,包括想象呼吸法、独立动作法、听童谣,身轻晃等多种方式。

国外心理救助注重长效机制。研究表明,灾害带给人们的心理创伤是长期的,灾难之后人们应激反应会在1-3个月内逐渐缓解,但仍有少量人群继续保持症状;也有人最初并没有表现出症状,而在事件发生数月后,才出现延迟性的创后反应。

对阪神大地震的追踪研究发现,震后约需5年时间,人们的心理状态才能逐渐恢复到地震前的水平。因此,灾害之后,患有心理疾病的人会逐渐增多,自杀人数也会在灾后上升,大概有5%的人会影响终生,因此心理援助是一个长期过程。日本阪神大地震后,兵库县的重建工程“不死鸟计划”长达10年,包括“紧急——应急对应期”、“复旧期”、“复兴前期”和“复兴后期”等四个阶段。

在一些细节方面,国外的心理援助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08年6月3日,富永良喜致信张侃,特别善意地提出了三点灾害后的心理援助的基本原则,对中国震后的心理救助工作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1.不能保证对灾民进行持续援助的心理援助个人和团体,不可以直接和灾民直接接触。如果要接触,一定要和当地的援助者,包括心理援助人员和教师一起行动;2.(注意避免)促进恐怖情绪的表现,比如说,让孩子绘画或者写作文描绘地震时的情景,如果在缺乏安全感的空间(例如在灾害刚刚发生之后,以及周围没有持续援助的人)下,会导致二次心理创伤;3.关于心理创伤的评估,也可能会给灾民造成二次心理创伤,一定要是能够持续进行援助的人在创伤的心理教育的同时进行适当的评估,并保证能够提供一对一的心理咨询援助。

心理救助队员的选择,国外也有相应的规定,譬如美国创伤后应激障碍中心有明确的规定:具有心理健康医生执照;接到通知后能够马上提供10-14天的服务;具有良好的个人品质,包括能够承受恶劣的工作条件、良好的沟通能力、较强的组织能力,能够给幸存者和志愿者以及社区组织提供教育服务,在美国红十字会接受过灾害心理健康志愿者培训等。

初中英语辅导经验总结 篇4

辅导中小学生英语经验总结之英语学习方法 一:写英语日记.这个方法可从初一就开始练习,描述你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不要求像写考试作文那样句句完美,能用简单的句子描写出所见所闻最好.此方法一拓宽词汇领域,二提高写作能力.二:每天记八到十个单词.记单词要有方法,看到一种颜色要把所有颜色都复习一遍,这叫联想记忆;看到different,要想到same,这叫反义词记忆法;此外还有同义词记忆,相关事物记忆...方法用到好处,记单词效果才能更好!

三:简单口语练习,我的课堂上不允许学生随便说汉语,不会用英语表达的东西要主动问我...看到日常生活中那些常见的东西要能够用英语说出来.英语是一门语言,人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段是3到5岁,而口语在学习的过程中扮演的是不可忽视的作用.四:看英文电影听英文歌,这样你才能学到地道的英语,在歌曲中体验另一种语言的魅力.五:多背背美文美句,课本上重要文段要牢牢记住.此方法主要是用来提高写作能力,同时也能增加口语练习的内容.学习语言的方法很多,只要你能找准一种方法,你就能做好.期待我的学生前途似锦

辅导员经验交流 篇5

1.思想上引导

用人性化的教育方式让学生懂得大学生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提到分辨美丑的能力。抓好大一入校阶段思想政治工作。

2.建立师生对话机制

谈心应有目的,分对象,切忌漫无目的。重点放在班委,团支书,特困生,成绩较好的和表现较差的学生身上。

我个人采取“三三制”的工作模式,即班委会、团支部、寝室长小组“三个管理组织”,分别发挥“三个不同职能”。寝室长小组采取推荐制,每个寝室推荐一名同学共同组成。寝室长小组的职能定位是:代表全班同学监督、评议班委会、团支部支委会开展工作,在涉及寝室卫生及学院清洁区打扫中,起组织分配作用,以及督促班级评奖评优、奖助贷等工作,如有学生不满的,及时将意见反馈给我。从实施情况来看效果很好,几年来在评奖评优、奖助贷、清洁区打扫,寝室安全检查等方面的工作得到学生一致好评。

为了更进一步加强与学生之间沟通机会,每周三下午也安排了“你问我答”师生见面会,给学生单独与老师交流机会,并促使很多学生走出与老师交流恐惧的局面。这个也是受近期两访两创活动,而开展的新方法,目前还未深入到所有学生,只有个别学生反映情况。为了突破很多学生胆怯自卑不敢上讲台的心态,每天都安排学生依照学号顺序进行“课前10分秀”,给每位同学自我表达机会。形式不限,极大的调动学生积极性。很多学生都是利用十分钟的时间进行个人演讲。结合任课老师反映,效果不错,特别是合班上课的班级,这样在锻炼学生表达能力的同时,也给任课老师对学生更为全面的认识。

3.发挥班干部作用

选用过程一定要民主化,科学化。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决策--为班级发展制定目标,为学生成长指点方向。

指导--召开班干部会,在工作方法上进行指导。班委对工作上手后,要充分信任,并给一定权限全权处理班级事务,允许犯错误,但一定要及时指出并纠正。

协调--协调班委之间,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老师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关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班级。特别是班级与班级之间,多创造机会让学生相互认识,扩大学生人际网,对日后就业会有很大帮助。

二、应对突发事件的思路与方法

1.积极预防是应对事件的核心,掌握学生动态是有效预防突发事件的前提条件。构建畅通信息交流和信息反馈渠道,才能及时准确掌握学生学习、生活和思想各方面的动态。把握好班委,党员同学,及在班级内设立信息员。出现任何异常,要有学生第一时间及时通知老师。

2.跟踪服务是阻止突发事件重要措施。

对于学生反映的可能存在的情况,一定要深入了解和调查。对于需要重点关怀的对象,一定要多留意他们的情况,给予密切的关注和更多关怀。

例:我05级曾经有这样一位学生,是来江苏的学生,因情感问题和家长教育方式不妥,感觉痛苦失落,曾经在大学以前有多长自杀经历,大学期间也多次出现自虐情况。在近一年的时间里,每周抽时间和该生谈心,成为了她的生活习惯和依托,也尽力和其父母沟通联系,三方坐在一起来帮助学生解决思想上的困惑,解开了其父母和学生多年来的“积怨”。经过我耐心帮助和鼓励下,她慢慢找到了努力的方向,变得开朗和积极,毕业后顺利在武汉某酒店就业,一年后就做到了部门经理一职位。

3.群策联动是应对突发事件的重点。信息上报要及时,争取主动作出正确决策。

例:08级曾经有一个女生因为压力过大,在寝室拿剪刀扬言要自杀并要挟班级全体女生必

须呆在寝室听该生讲话。在班委的配合下,我及时制止了学生过激行为。经过初步推测学生可能已经患上精神分裂症。我在得知事态同时,直接告知系部书记,一边去现场,一边反映学生情况。系部也迅速将学生的严重情况告知其家长,并将家长当天请到学院,当时李书记还特地安排专车,系部刘老师陪同家长将学生平安护送回家送诊。事发第二天即送进医院确诊为精神分裂症初期。家长多次电话联系学院表示感谢。

4.恢复重建是对突发事件的延续。

对于产生变故的学生当事人或者整个学生群体,遭受一些突发事件后,一定会有不同程度心理创伤。在处理事件之后要及时对个体和整体进行心理辅导,使其获得心灵上的支持和慰藉,从而勇敢的度过难关,尽快恢复往日有序的学习和生活。

例:10级有位同学父亲因意外抢救无效过世,了解情况后,我首先电话安慰学生及家属,并及时把情况向班级及系部进行了反映,为学生争取更多时间在家处理事情。同时也积极的为他在班级组织募捐活动,班级学生在我带头捐款下,陆续筹集了近3000元。并召开班级进行贫困生等级调整会议,最后经一致商议决定,将该生调整为班级一等贫困生。并获得学生一致认可,助学金也获得一等。该生返校时,及时将募捐欠款和调整贫困等级事情告知学生,并经常问候和关心学生生活,尽快让学生恢复到学习生活中来。

三、辅导员如何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国家也日益重视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当代大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及生活习惯等方面都发生着新的变化,如何引导他们在大学时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塑造健康的人格和思想,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队伍能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重要性和责任,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不断更新自己的管理理念和业务能力,才能正确引导和教育学生。

(一)应努力改变传统就业指导工作模式,树立现代就业理念。

辅导员要努力把就业理念引导和求职技巧指导贯穿在辅导员日常工作中。目前,在部分高校中,辅导员开设专门的就业指导课,这无疑是切合实际的做法,增强了辅导员在就业指导中的作用。就业指导就其实质而言,仍是一项循序渐进的思想教育工作。按照我国的教育体制,学生辅导员应负重要责任,学生辅导员要向学生灌输竞争择业的意识.帮助大学生认清毕业时将要面临的就业压力,及时引导他们结合自己的性格、气质、兴趣、爱好、特长及所学专业,正确评价自己,从而树立积极而切合实际的职业理想。辅导员要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通过就业过程各个环节的技巧指导与训练,让他们正确掌握求职的技巧与方法,帮助学生端正心态,正确定位,树立自信,以积极的态度投入未来的社会竞争。(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大学生就业观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是到毕业时才决定的,往往是大学生几年准备和努力的结果。所以,大学生就业指导必须贯穿于大学学习的全过程,让大学生从进入大学开始就开始关注就业。通过各种教育形式使学生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进入社会,把所学的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辅导员要指导毕业生学会自我调节,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克服从众心理,引导学生建立理性的就业期望值。辅导员要向学生大力宣传国家有关部门最新就业政策和学校就业政策.使学生充分了解这些政策,响应国家号召到基层就业、到民营企业就业,到农村基层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工作。另外,鼓励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不仅解决了自身的就业问题,而且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大学生只有充分接触和了解社会.才能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锻炼和培养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从而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三)从学生关注的信息入手。提高毕业生对求职辅导的参与程度。

善于引导学生主动接触市场,掌握市场主动权。职业指导工作者要经常进入劳动力市场调查摸底。掌握第一手资料,及时收集、整理、提供岗位需求,要及时掌握就业政策动态,组织政策咨询和岗位咨询,为学生就业选择提供更大的空间。职业指导工作者要做好桥梁角色。抓好企、校友好交流工作。学校要根据专业设置和教学需要.请企业领导和专业技术人员授课,从而使企业加深对学校的了解;同时。学校也要积极组织学生参与企业进行文娱、体育、演讲等文化活动.感受企业文化氛围,加深学生对企业的了解,为学生就业打下基础。职业生涯辅导作为全新的就业指导理念和模式已被广泛运用。高校开展职业指导工作应将正确的职业自我概念、促进大学生就业、发展潜能的“全人”辅导作为学生生涯辅导的模式。大学阶段是进行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教育和职业适应性、职业素养培养的最佳时期.大学生也非常期望能够得到科学的职业生涯辅导。辅导员具备帮助、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条件,应指导学生科学分析和认识自己的职业素质,充分考虑社会需要.科学设定自身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这是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中心环节。

(四)辅导员应主动加强与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合作与联系。

落实抓好毕业生的就业推荐工作。学生推荐工作既要热心,又要有责任心、有诚心,把符合要求的表现好的学生推荐给企业。学校还要做好学生的职业能力测评工作,根据不同的测评结果做好职业指导和辅导,要以整体辅导和个案辅导相结合,提高指导效果和毕业生就业成功率。

(五)引导学生关注学校就业网站,提高就业信息网站的指导性。

各大高校可以利用网络开展及时有效的就业指导工作。通过建立就业信息库,进行学生就业问题网上问答,帮助学生实现顺利就业:也可以利用有效完善的网络,扩大自身的影响,树立品牌机制,吸引企业、社会机构和校友的注意力;保持好劳动力市场的就业信息畅通,扩大大学生就业的机会,变被动为主动;根据市场需求变化来调整职业指导的具体工作的开展;建设就业指导网络,加强大学生就业后的指导服务。

辅导青年教师工作经验总结 篇6

我从1999年8月开始走上讲台,至今已工作十多年了。经过多年的努力与探索,我在历史教学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一些进步,学校领导给我一个任务:辅导青年教师,使他们尽快站稳讲台、站好讲台。通过我的勤奋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端正青年教师的职业认识。

刚参加工作的老师,对教师职业的认识往往失之偏颇。有的好高鹜远,他们干劲大,热情高,认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然而却对教学实践中的实际困难估计不足;有的自暴自弃,认为教师职业太辛苦,太琐碎,太枯燥,适应不了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把自己的前途描绘得一片暗淡。

针对这种情况,我常常同他们促滕谈心,以自己在工作中的感受,在教学中的实践来帮助他们正确认识教师职业。让他们认识到在诸多灿烂夺目的桂冠下,教师默默无闻地从事着实实在在的工作,它琐碎,需要不厌其烦;它艰辛,需要不遗余力;它平淡,需要耐得住寂寞;它清苦,需要挡得住诱惑。更使他们认识到教师职业在崇高的背后是艰辛,在艰辛的背后也有无穷的乐趣。

二、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

提高教学水平无疑是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最想做的。他们年轻,所以思想先进,对新的事物接受吸收得快,特别是新课程改革实验更是给他们以用武之地。然而,他们的缺点也是明显的,就是教学经验太少,无法把学习到的教育理论应用于实践。为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我从“备、教、批、辅、考、评”诸方面对他们进行指导。

备课是教学工作的第一关,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课。对于青年教师来说,备课尤为重要。备课时,我辅导他们做到四个“精心”。即精心钻研大纲和课程标准、教材,明确教学目的和教学重难点;精心设计课堂结构,做到精讲多练,及时巩固;精心设计练习,做到梯度、密度合理;精心设计板书,合理运用教具,做到纲目清楚,直观形象。只有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不局限于教学参考书的观点,要有自己的认识和观点,要有自己个性化的理解。同时,要认真研究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水平,了解学生的现状,这样才能更好的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对于我辅导的青年教师的教案,我热情的给予必要的修改,使之趋于完善,使他们上课时胸有成竹。

备课、写教案都是为上课准备的,要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就必须了解他们的讲课情况,然后认真进行评析,肯定他们的成绩,指出他们的不足,有的放矢、高效的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因此,我多次听青年教师的讲课,并且在青年教师讲课时,让他们实现三个“转变”,即教学目标的转变,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角色的转变,我也从这三个方面来评价他们的课堂教学水平。作业批改、课外辅导、考试评价的方式与方法我也尽自己所知给予辅导。

三、转变青年教师的学习观念。

面对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教师不能墨守陈规,固步自封。面对机遇和挑战,教师必须树立起终身学习的思想。新一轮课程改革更需要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教师职业的专业性有新的认识,看到自己作为教师的优势和不足,自觉投身于终身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发展水平。为此,我同他们一起苦练教学基本功,使教师的普通话、简笔画、钢笔字、粉笔字、各方面均达到一个新的水平,能够适应教育教学的需要。对于继续教育,他们往往不理解,认为自己刚刚在师范院校受过教育,怎么又来个继续教育?为此,我狠抓了青年教师的校本学习,使他们从继续教育的校本学习中获益匪浅,从而使他们改变了对继续教育的抵触情绪。平时多读一些教育学、心理学、历史教育教学方面的论著,经常阅读有关历史教育教学方面的报刊杂志,以了解历史领域发展的最新动态和最近的教育教研理论。只有广博群书才能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实践证明,教育教学中的传、帮、带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对青年教师进行帮辅,促使他们尽快适应新环境,从教育的新手转化为教育行家能手。这是一个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方面,也是教师综合素质和教育能力的重要体现,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以更高的标准做好对青年教师的帮教工作。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辅导青年教师工作经验总结

高中生心理辅导经验 篇7

关键词:辅导员,高职学生,职业指导,人职匹配

职业指导, 又称“就业指导”, 指的是给征询者提供社会工作的要求与其自身能力、兴趣及性格特点的信息, 使人与职之间达到较好匹配的过程。西方经典性的职业指导理论是“人职匹配理论”, 是由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帕森斯于1909年提出的。他在专著《职业选择》中阐明了帮助人们正确选择职业的三大要素, 即: (1) 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态度、能力、兴趣、不足和其他生理、心理特征; (2) 了解职业成功所需的知识、技能、发展机会和前途; (3) 将上述两个条件进行最佳搭配。这一理论的精髓是了解自我、了解职业、人职匹配, 简单概括即知己、知彼、抉择。这个“三步范式”又被称为“特质—因素理论”, 这项研究成果确立了职业指导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 标志着职业指导理论的创立, 至今影响着职业指导理论的发展和职业指导实践的开展。我国对职业指导的研究实践与国外相比, 起步时间差距不大。1919年, 中华职业教育社在其主办的刊物《教育与职业》上首次提出了职业指导的问题, 并于1920年正式开展了职业指导工作。

职业指导的服务对象可分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两类。劳动者包括符合劳动年龄的各种求职者、各类学校学生, 特别是青年大学生, 他们是职业指导的主要对象。高职院校学生进入大学的最重要目的就是为就业做准备, 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工作是他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职业指导应贯穿于高职学生从一年级到三年级的全过程, 甚至在他们毕业后还要延续较长一段时间, 一般至少应有半年到一年左右的时间。

辅导员是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力量, 处在大学校园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第一线的位置, 发挥辅导员在学生职业指导工作中的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辅导员做职业指导实践工作, 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途径, 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作为在高职院校工作了三年多的辅导员, 笔者将全心全意帮助学生就业作为本职工作的最终目标。作为辅导员, 在对高职学生的职业指导实践中, 笔者将自己积累的经验概括为“全员关心、全程参与、全面指导”。

经验一:辅导员等全员关心职业指导

在职业指导实践中, 首先要做到全员关心, 充分发挥各方面的力量, 这是就业工作顺利开展的根本保障。我院建立了就业指导中心、系就业指导小组、班级就业核心团队三级就业指导体系。院级就业指导中心由主持学生工作的领导主管, 就业中心主任主抓, 就业专员负责具体工作。各系领导手下都有一个就业秘书, 与辅导员、班主任一起, 是开展职业指导实践的主力军。同时, 学院还发动任课教师、全校教职员工、高年级学长、各宿舍长带头, 共同关心班级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这样多元化的组织机构还只是校内的, 校外还有更加坚实的力量, 包括依托学院就业指导中心、就业专员、就业秘书等资源, 将校企合作单位、校园招聘单位、人才市场的招聘专员及人事专员等纳入职业指导队伍中。同时, 还有已毕业的学生校友、广大家长及其人际关系网等, 这些都是职业指导的坚强后盾。这样的合力, 初步形成了校内外、系内外、班内外职业指导工作的良性循环系统。在职业指导实践中, 以上人员既有各自的分工, 又有密切的配合, 在多年的职业指导实践中已经成长为一支实干、踏实、专业、敬业的队伍。这些成员大多数都接受过职业规划、职业指导、创业教育、心理咨询等方面的专业指导和培训, 在针对集体的职业指导和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个别就业咨询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经验二:辅导员全程参与职业指导三四年, 每年各有侧重点

高职三年的时间是青年学生一生中非常宝贵的黄金时段, 辅导员的职业指导更要及早着手。从学生高三后的暑假开始, 职业指导工作帷幕就已开启。8月下旬, 在拿到新生高考报名资料, 电话告知考生被录取后, 就要告诉学生, 高职院校与普通本科类高校不一样, 学生三年后的目标是顺利就业。培养职业观念、树立职业意识的工作从学生接到电话的那一刻就开始了。同时要叮嘱学生, 要培养独立自主能力, 让学生独自来校, 按照规定时间报到, 强调守时观念。这些对职场人士的要求, 要求在新生身上有所体现。

一年级重点帮助学生树立全程化职业指导意识, 引领低年级学生做好自我探索和学业规划。具体做法如下:

1. 在新生入学教育中, 为学生比较高职院校与普通本科类高校的异同, 提醒学生要及早树立全程化职业指导意识。

2.引导学生做好自我探索, 开展“认识我自己”的专题活动, 主要通过班会和集体活动实现, 具体形式有: (1) 自我分析优势和劣势, 分享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2) 布置课外作业“他人眼中我为谁”, 让学生找同学、朋友、教师、父母等做调查, 写出形容自己特征的词语, 并与 (1) 进行比较, 学会客观认识自己; (3) 做“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 通过心理测验, 找出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等; (4) 用不同的词句描述理想的我和现实的我, 从而知道真实的我与理想的我之间的差距。以上做法有助于一年级学生全面、正确地了解自我。

3.请《就业指导》课教师重点介绍职业生涯规划的各阶段及其任务, 请专业教师介绍专业课程设置和就业岗位群, 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写“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书”, 并给予指导, 调整有关学业目标, 对英语和计算机能力提出统一的要求, 并组织全体学生参加这两个项目的集体考证。

4.积极鼓励各班、团组织、学生会、社团开展活动, 组织与自我探索、学业规划、增强职业意识等有关的活动, 并为其提供支持。

二年级重点引导学生对照实施大学生学业规划, 并逐步开始关注职业规划, 将职业指导重心移至市场调查、社会实践、锻炼能力、寻找职业兴趣等方面。具体做法如下:

1.在每个宿舍招募并挑选出一名学生, 对其进行个性化职业生涯辅导, 制定生涯辅导方案及内容, 邀请校内外专家为这些学生进行专门的辅导和培训, 业余时间帮助这些学生联系短期实习等实践活动, 并通过他们将这项活动推广到全班学生中间。

2. 搜集整理人才市场调查题目, 编写具有本系特色的调查问卷、访问提纲, 并进行社会调查 (包括人才市场和企业) 、网络调查、校友访谈指导, 让学生开始了解就业形势, 明确地方经济发展和用人单位对高职学生的要求, 包括总体知识储备的要求、职业素质要求、具体岗位的技能要求等, 并让学生据此撰写实践调研报告。

3. 鼓励学生根据个人喜好和调研体会, 有选择地参加相关课外技能培训, 获得职业资格证书, 比如专业技能方面的证书、会计证、导游证、驾驶证等。

4.结合《就业指导》的教学内容, 详细说明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要素和制定步骤, 组织学生写“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 并给予个别指导。通过江苏省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的平台, 组织学生参加比赛, 聆听学校专家团讲座, 结合网上测评, 使学生全面了解自己, 认识职业, 形成初步的职业方向或目标, 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修正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书。

三年级重点建立毕业学生信息数据库, 为充分就业做充足准备。指导学生写简历, 训练求职技巧, 组织学生参加招聘活动, 做好不同类型学生的分类指导和心理辅导与咨询。具体经验如下:

1.指导学生写好个人简历, 对每个学生的简历都给予个别提示, 并引导他们写好求职信, 做好相关的资料准备, 包括社会实践证明、职业资格证书、获奖证书等。

2.介绍劳动就业法律、法规, 进行政策指导及求职礼仪训练, 尤其是指导学生提高对用人单位资料收集和筛查的能力, 在三年级开学初, 各班级组织模拟招聘活动。

3.联系已经毕业的学生现身说法, 进行面试技巧的指导, 作为职场新人对学弟、学妹提出合理化建议, 学生更相信他们的学长, 并会吸取校友的经验为自己所用。

4. 建立毕业生信息数据库, 选好各班就业信息员, 对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就业群体, 辅导员要学会制定不同的帮扶和指导方案, 使其顺利毕业和就业。笔者常用的工作模式有三种:集体培训、分类指导、个别咨询。前者是针对共同的情况分析, 如就业形势、面试礼仪等, 通过学生集体观看视频做到资源共享。分类指导需要花大力气研究, 要做到针对性强, 有实效。例如, 对求职有畏难情绪的学生, 害怕面对用人单位, 甚至有时会回避求职问题, 消极等待别人帮助;还有的学生以为要靠关系才能求职成功, 担心个人实力不足, 缺少就业市场上的硬招牌。由于家庭贫困, 学习成绩、实际能力、交际能力较差。性格内向等因素, 这些学生认为自己缺乏最起码的自我推销资本, 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确实弱了一些。尤其是那些在平时学习中缺乏明确目标的学生, 更不知道自己究竟适合干什么, 不了解用人单位需要怎样的素质和技能。学生的种种表现确实给辅导员的职业指导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唯有用心, 全心全意为学生考虑, 才能帮他们克服困难。个别咨询需要辅导员有更多的耐心倾听学生诉说, 开展“一对一”的职业指导服务, 例如安排学生与企业人员进行小型座谈, 优先推荐岗位, 多次重点推荐, 随时随地热情服务, 必要时寻求专家帮助等做法, 能帮助就业困难群体尽快实现就业。

5. 加强就业信息宣传, 进一步完善就业信息网络, 通过短信、网络等多种形式, 实现就业信息搜集和发布的及时与高效。首先, 学院就业中心要公布各类招聘信息, 组织大型校园招聘会, 或组织学生参加校外各人才市场的专场招聘会。其次, 各系要组织小规模的、有专业特色的小型招聘会。以上信息辅导员不仅要提前准确告知学生, 并且要及时地将用人单位的意见反馈给学生, 以便学生做出适时调整。

6. 开展就业心理辅导和咨询。大学生的择业意愿会受到环境因素和个体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不管哪种因素有变化, 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就业顺利度和成功率, 进而影响到学生对就业的自信心。对学生的就业心理辅导要提前, 并要明确一些观念, 如“像恋爱一样找工作——最关键的是在适当的时间碰到对的人”等。对就业过程中突发事件的发生要做到提前预警, 为毕业生开启心理减压之窗, 个别咨询要及时, 以鼓励为主。每天找就业信息员排查摸底, 每周向系里汇报就业工作进展情况和学生心理动态, 每月向学院汇总, 是辅导员平时的功课。

学生毕业后的重点每个季度要继续做好跟踪调查, 通过邮件、电话采访等, 做好统计回访工作, 以确保准确了解毕业生的就业状况, 关注当年就业的学生在单位的成长和发展情况, 做到“扶上马, 送一程”。2010年7~8月, 我院全体教师共同参与, 对2006~2010年毕业的学生进行了座谈、问卷调研、访谈等, 各专业教研室几易其稿, 写成了非常有价值的调研报告, 这对辅导员及时掌握第一手就业资料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 要加强毕业生与在校学生的交流, 毕业生的成长经历很大程度上激励和引导着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 他们作为职场新人给在校生提出建议, 也是职业指导中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

经验三:辅导员全面指导职业实践

高职院校的辅导员不仅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同时还是学生心灵的导航者, 承担着职业指导师的职责。对学生的职业指导实践, 从知己、知彼、抉择三方面考虑, 要根据以下内容做全面指导。

知己即了解人。通过面谈、各种书面材料、性格测验、能力测验、兴趣测验等, 了解学生的兴趣、知识、能力、特长等, 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索和成长, 帮助他们寻找真正的自我, 正确认识自我, 帮助他们分析自身能力与岗位要求之间的差距, 引导学生在校三年各阶段都有重点地为求职做好准备。高职院校学生是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 与本科院校学生相比, 他们的入学分数较低、学制较短, 学校的教学设备与师资队伍相对薄弱, 这些使高职学生既没有引以为豪的硬件——本科文凭, 也缺乏与名牌大学学生甚至普通本科生竞争的心理优势, 加之用人单位对高职学生不够重视, 客观上导致高职学生与本科生相比就业压力日益加大。另外, 高职院校本身对学生的学业没有过高的要求, 学生在高考中有挫败感, 在平时学习中对自己要求不高, 空闲时间上网的情况很普遍, 因此会导致恶性循环, 以至有人中途退学。一年级新生进入大学后, 还不能适应高职院校以自我管理与自我约束为主的大学生活, 如果不能及时给予职业指导, 学生会感觉无所事事, 没有目标, 没有动力, 百无聊赖, 虚度光阴, 学生不知道自己毕业后可以成为“灰领”, 迫切需要得到有效的职业指导。首先要鼓励学生调整心态, 避免盲目悲观;其次要帮助学生端正态度, 清楚地给自己定位;再次要提醒学生放宽就业视野, 将就业范围扩大到本市、本省以外的地区, 本专业以外的岗位、行业等。

知彼即了解职业。为有效地回答学生对某一职业的有关询问, 帮助学生选择职业, 辅导员必须对各类职业的特点有所了解, 搜集整理与职业有关的资料, 对于职业分类细则、岗位设置要求等, 辅导员要了然于心。在职业分类的基础上, 要归纳出从事每类职业所需要的人才的身体及心理能力方面的条件, 便于学校进行职业指导或用人单位进行人员选拔。对于职业发展变化的即时状况, 更要经常收集全国、地方、本校相关的就业消息, 分析人才市场的最新需求状况, 把握各种就业机会。要检验高职院校毕业生的价值, 企业是最有发言权的。为此, 我院积极推进在校生进企业工学结合事宜。2010年9~11月, 笔者所带的4个班级将近二百名学生分批到新区某企业就业实践。短短3周在企业的经历, 使学生得到了迅速的成长和提高, 他们学会了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认识职业, 更学会了通过沟通交流解决问题。

抉择即明确目标。辅导员依据自己对高职院校学生的了解, 将对工作岗位的分析和就业机会的调查作为基础并落在实处, 目的是辅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辅导员可以帮助学生寻找大概的职业方向, 但具体明确的职业目标, 还需要与学生共同探讨, 引导学生自己决定。掌握求职方法, 确定择业方向, 增强择业能力, 都是辅导员要做的工作, 做到人与职业匹配是辅导员的理想目标。

各高职院校要积极开展职业指导实践, 帮助学生客观、理性、辩证地认识职业指导工作, 发挥辅导员的作用, 在职业生涯辅导中强化就业工作导向。职业指导一方面要解决高职学生对就业的思想认识问题, 通过加强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教育, 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岗位求职;另一方面要积极采取措施, 努力为学生创造就业条件。高职学生就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 职业指导从一个更长远、更广阔的角度来考虑, 是一门需要有更多的管理学、心理学知识和技能参与的艺术。通过辅导员的职业指导实践工作, 能够使高职学生的人职匹配比较科学、合理, 从而使他们顺利完成由“学校人”到“社会人”的角色转换, 提高工作效率, 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使高职学生感到所选择的职业更符合自己的性格特点, 这对学生、用人单位和社会都是有极大益处的。

参考文献

[1]武正林.就业与创业指导[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 2005:3.

[2]姜纳新.大学生就业指导[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6:3.

[3]刘明新, 邹冬生, 张胜利.独立学院就业指导工作探讨[OL]. (2010-08-29) .[2011-06-22].http://www.reader8.cn/data/20100829/553363.html.

[4]夏翠翠.想着北京, 望着广州:大学生就业心理左右摆[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9, (19) :37.

[5]新华社.教育部: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将获一对一服务[OL]. (2010-06-09) .[2011-06-22].http://www.gov.cn/jrzg/2011-06/09/content_1880741.htm

[6]缱绻.像恋爱一样找工作[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9, (20) :28.

[7]张群元.对“以就业为导向”课程开发的探索[J].职教通讯, 2010, (12) :51.

[8]毛灿月.脱颖而出——就业指导[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4:70.

高中生心理辅导经验 篇8

关键词:基本活动经验;活动;经验;生成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四基”的概念,在传统“双基”的基础之上,明确了基本思想与基本活动经验两个关键。笔者对其中的“基本活动经验”给予了高度重视,并在教学当中予以实践。结合起初的实践经验来看,活动与经验之间似乎并不存在必然的关系,也就是说即使学生参与了活动,也不一定能够生成有助于数学学习的经验。而这样的事实也给笔者一个提醒,那就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的并不只是简单的活动的设计,更要关注在这些活动当中学生能否有效地生成经验,只有关注到这一点,才能让课程标准提到的“基本活动经验”落到实处。当然,这里首先需要明确一下什么是基本活动经验。笔者这里不想多堆砌专家对这一概念的表述,而是想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理解。

笔者以为,基本活动经验对于小学生来说,指的应当是两个层面的活动概念理解:一种理解是类生活的活动,另一种理解是类数学的活动。而从教学实践的角度来看,这两种理解又不大可能截然分开,因此真正能够呈现给学生的活动,应当是同时容纳了生活元素与数学元素的活动。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再去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思维情况,关键看学生的思维能否在生活元素或者数学元素的作用之下进一步活跃,以生成能够与原有经验相互作用,且能驻留学生思维的新的认识。这种认识与生活认识相关,同时又与将要学习的数学内容密切相关,有可能会为新的数学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从而上升为有助于数学学习的经验。一旦这个过程得到实现,那基本活动经验的生成也就成为现实。

基于这样的理解,笔者就基本活动经验的有效生成谈几点看法:

■一、基本活动的设计要注意生活与数学的衔接

设计活动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为常见的内容之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活动好设计,而能够让学生生成经验的活动的设计。而其中的诀窍,笔者以为则在于活动的设计要高度重视生活与数学的衔接,从这个意义来讲,教材上的一些活动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实际进行必要的加工与再设计。

譬如在教“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时候,教材提供了一个设计:一个柜台中摆着一支8元的铅笔,一本3.4元的本子,一个4.75元的讲义夹,一个2.65元的水彩笔。然后小丽、小明和小芳分别需要买一个笔记本、讲义夹和水彩笔。提出的问题有二:一是小明和小丽一共要用多少元?二是小明比小丽多用多少元?

这个设计有其贴近学生实际的地方,其一,给出的情境是适合学生生活的,也就是说如果其能够成为学生的活动,那这个活动已经带有了生活性;其二,其提出的问题是数学的,在活动中可以引导学生的思维走向小数的相加减。但如果真的只将这样的一个情境改成学生的实际活动,让学生去进行简单的角色扮演并提出相应的问题,其结果就会大打折扣。五年级的学生看这样的活动,会感觉有些幼稚。而如果不转换为活动,而只是让学生看书,那么这个设计又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与作用。因此,这里需要适当的加工,以使之成为生活味与数学味俱全的活动。笔者的做法是这样的: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创意思考并进行角色虚拟,通过分工将自己想象成顾客和售货员,售货员要想好自己出售的货物及价格,而顾客则要想好如果购买两件商品,则需要付出多少钱;并进一步思考如果给出一张大面额的钞票,则售货员应当找多少钱?必要的时候,还可以让学生配上相应的服饰,以更好地进入角色的状态。这一细节看似没有必要,但实际上对学生的参与心理影响巨大,教师需要给予高度的重视。

这样的活动与教材上的设计有着密切的关系,或者说是教材的设计给出了笔者一定的灵感。学生在这个活动当中,往往会思考这样的问题:售货员会搜索自己的生活经验,以提出自认为有创意的商品,同时还会认真设计价格,以提高顾客运算的难度。有意思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还会有小细节,比如有学生说自己的商品价格是2.563元,随即就有学生说这个价格太离谱,这无形当中也是对生活经验基础上生成认识的强化与矫正,同时也将小数的相加减限定在小数后两位。更重要的是,扮演售货员的学生需要自己进行前置的计算,以判断自己应当收多少钱或找多少钱。同样,顾客也有这样的心理……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既亲身参与了活动,同时又有了强烈的小数相加减的运算,即使在此过程中运算会出现问题,其也会成为后面教师教学的重要基础。也就是说,通过这个活动,学生会积累大量的小数相加或相减的经验,这些经验通过学生的思维加工,前置于正式的数学知识教学之前,充当了极为重要的经验作用。也因此,这样的活动设计被认为是有效的。

■二、在活动的过程中高度关注学生经验的生成

基本活动经验的重要含义是:通过基本的活动得出能够服务于学生数学学习的经验。因此,这个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经验的生成。这里就有一个问题需要重视:怎样才知道学生是否生成有益的经验呢?

笔者的思考是:经验一方面是抽象的,其不可能像一个具体的物体一样可以呈现在教师的面前,让教师看得见摸得着;另一方面其又是可以推理的,因为学生在活动中形成的经验毕竟是用来服务于后面的学习的,如果学生在后面的新知识学习中能够体现出这些经验的存在,那就说明经验有效地生成了;如果学生在后续知识的学习中仍然显现得比较困难,那就说明这样的活动设计还有改善之处。

在上面的例子中,笔者所设计的活动是让学生分别扮演顾客与售货员的角色,并自己设定商品与价格,又由于双方角色的不同,因而会产生计算需要,即小数相加减的需要。在这种需要的驱动之下,学生的思维会集中于小数的相加减上,但此时他们对小数的相加减又是粗糙的,是未经严格的数学要求来进行的,甚至很多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都无法进行有效的计算(事实上对于部分学生而言,笔者还允许他们用计算器参与到活动中来)。但此时计算正确与否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在后面的教学中,有学生就举出了很多活动中的例子,比如说某两件商品的价格分别是多少多少,然后进行了相加,其中出现了什么样的错误,自己是怎样纠正的;自己给了多少钱,售货员找了多少钱,一开始还多找了,多找了多少,应当是多少等。这些内容一旦成为教师在进行小数相加减时的素材时,就说明活动中生成的认识已经成为可以服务于学习的经验,自然说明经验生成了。

另外,有时生成的经验是隐形的,也就是需要教师通过问题或者下面的语言提醒,学生才能有效地回忆起在活动中的一些经历,尤其是与数学学习相关的经历。这个也能说明学生生成经验,只不过需要激活而已。限于篇幅,这里就不赘述。

■三、从知识构建角度看基本活动经验的有效性

需要注意的是,在活动当中学生会生成各种各样的经验,这些经验并不会完全作用于教学,有的经验甚至与教学无关,甚至有的时候还会干扰学生的学习。因此,经验的有效性也值得小学数学教学去关注。

事实上在上面所举的例子中,学生还会生成这样的一些经验:如有学生知道了价格只能是小数点后面两位(这实际上是生活经验的再强化,对于数学学习来说没有特别明显的作用);有学生知道了购买商品的时候可以多带些零钱,这样买卖的过程可以简便一些;还有学生知道了购买东西的时候需要自己计算一下价格,以免弄错,当然也有学生提出现在的大型商场都是电脑自动计算,不需要进行这么复杂的小数相加减……这些生活经验都难以对小数相加减起到促进作用,因此在课堂上不必给予关注,即使学生提出,也应当忽视。

而除此之外的经验则需要关注其作用如何发挥。比如说在学生产生了小数需要相加减的需要之后,如何相加减就是一个需要及时跟进的问题。教材上设计了两种思路:一是末尾对齐;二是小数点对齐。而学生在实际活动中也确实都出现了这两种情况,结果的完全不同,会打破学生的原有认知,从而产生认知上的失衡,这也是学生学习驱动力的重要来源。

严格来说,经验的有效作用起在促进学生知识构建的方面,如学生在末尾对齐的情况下产生错误的结果时,会寻找新的解决方法,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促进学生构建正确的小数相加减的过程,就过程来看,显然又是活动经验在发生作用,因而这样的作用自然是有效的。

总之,有效的经验体现在对知识构建的促进上,体现在对学生的零干扰上,而可能存在的负面经验则体现在对学生构建知识的副作用上,不过笔者实践至今,还没有看到特别明显的负面经验。也因此,活动设计一般可以大胆进行,只要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基础与数学教学需要即可。

上一篇:宇航员如果掉入黑洞会发生什么下一篇:《鲁班的故事》幼儿园教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