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规划与设计

2024-04-24

城镇规划与设计(通用8篇)

城镇规划与设计 篇1

班级:……班

学号:……

姓名:……

本学期城镇规划与设计实验课上,我做了“城市化水平预测”、“历史街区保护”、“都市圈”和“新农村建设”四个专题,学习了相关知识及如何深入研究的方法,让我受益良多,特在此进行回顾和梳理。1.专题学习小结 1.1 城市化水平预测

城市化水平的预测方法有很多,并且每种方法都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城市化水平的定义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我们小组从其定义出发,结合城市化总体进程沿S 型曲线变动理论,选取了三种相对精确的模型:简单线性回归模型、PDL模型和灰色系统模型。

对于县城的选择,我们小组采用了对比的方法,选取了经济差异较大的两个县。苍南县是浙江省海洋大县,而道真县是国家级贫困县。

我们小组分别用这三种模型对苍南县和道真县进行城市化水平的拟合,得出三个模型中拟合精度相对较高的是灰色模型,并用其对苍南县和道真县的城市化水平进行短期预测。得出结论:利用灰色模型对城市进行城市化水平预测具有较高的精准性,是研究城市化水平的有力工具。

城市化水平预测应该考虑综合因素。因此我们小组又采用多指标综合判别法对城市化水平进行预测。在多指标综合评判法中,人口城市化水平所占的权重是最大的,经济城市化水平、社会城市化水平和生活方式城市化水平依次往下排。随着经济的发展,相信人口城市化水平所占的权重会逐渐减小,而其他方面的权重会逐渐增加,体现城市朝着更加和谐、全面的方向发展,而我们预测城市化的水平也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完善,逐步能尽可能用综合指标测城市化水平,这样测出来的结果才更加可靠与准确。1.2 历史街区保护

随着城市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进入空前规模的开发建设阶段:新区的建设、旧城的更新以及城市基础设施的改造等,导致了历史文化及其环境尤其是城市传统风貌巨大改变。历史街区保护理念从以大规模改造为主要特征的“城市更新”这种目标单

一、内容狭窄而且激进的方法转移到以主张目标广泛,内容丰富的渐进有序的旧城有机更新。

平遥古城是中国现存最为完整的古县城原型,且历史街区保护方面是目前我国较成功的的案例,因此本专题中我们小组选择平遥南大街作为案例进行分析。我们从其街巷的类型与特色方向入手,挖掘南大街现存的问题,然后结合国内外的成功案例的分析,为现存问题提出相应的保护对策。

从平遥南大街的历史街区保护的实证中我们看到了不同的声音与不同的观点,也许就像是吴未老师所讲,政府和开发商完全是一个经济利益主体,他们注重的是经济收益,而并非真正的历史街区保护,他们的那种保护看似保护,实际上是对历史的破坏与毁灭,这也正体现了我们小组在理论中所讲的我国历史街区

保护中所存在的一个重要的问题——个体的保护意识与认识真的很差。不过幸运的是,还有一批专家在逐渐认识历史街区的保护,虽然他们不得不按照政府和开发商的意思去规划,但是在规划中,他们也在尽量保护历史街区所要反映的真实,尽量保护历史街区中的传统文化、生活习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而完成这一认识转变的是以各城市建设实践经验教训为代价的复杂过程。在经历这些复杂过程后,我们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对于历史街区的保护,应顺应其自身特色规律保护其整体性,坚持文化与功能、历史与现代相协调的原则,实施多元化的保护模式。1.3都市圈

该课题中我们小组选取了长三角都市圈,并以江苏省宜兴市和安徽省铜陵县为例,从其地理位置、其与都市圈的关系、其与周围城市群的相互作用、其人口变动与城市化速度关系、其产业结构分析、其城市空间结构发展趋势等多角度进行分析,阐述受都市圈影响下的大中小城镇和处在都市圈边缘区的城市的发展抉择。

受都市圈影响下的宜兴市城市发展过程中建议做到:(1)促进城市群和城市群边缘区城市的一体化的发展;(2)提升自身的城市功能;(3)加大政府的推动作用;(4)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处在都市圈边缘区的铜陵县一方面受城市群发展的集聚效应的影响,另一方面接受城市群的扩散,以受城市群的集聚效应影响为主。而从本身出发,铜陵应与周边城市、城市群展开多层次的整合发展,铜陵的发展应从土地分区规划、农业、工业、第三产业、外向型经济、城镇化建设以及人才培养与引进等方面着手。与此同时,还要根据其自身的条件建立以自己为中心的都市群,作为连接其他两个都市群的纽带。

今后都市圈的协调发展过程中,应该寻找协调发展的切入点,从区域协调发展的简单问题入手,逐渐转向复杂的问题。在都市圈中小城市的协调发展中,应该首先从区域旅游合作方面入手展开合作,并以此为突破口,逐渐拓展城市间协调发展的内容,最终达到区域一体化发展目标。1.4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专题中我们小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新农村建设对县城发展的影响分析;县城发展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分析;新农村如何与县城协调发展,实现城乡统筹;新农村形成机理分析及区域分析等。

本专题中我们选取新疆库尔勒市作为实例,它是南疆最大的城市。库尔勒经过长期发展,县域经济发展与新农村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由于历史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当前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客观分析这些问题,对于库尔勒县域经济发展与新农村建设至关重要。

县域经济发展与新农村建设成功的关键在于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只有县域经济发展壮大,对农业的反哺作用才能增强,才能有效支持新农村建设。

发展县域经济,要靠两条腿走路,要以农业为突破口,不断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增加农业剩余,增加积累,充分增强农业对工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另一方面要以工业化为导向,大力发展农村工业,提高农村工业化水平,不断增强县域工

业实力。同时,要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加大县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瓶颈制约,加大教育、医疗卫生方面的投入,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2.能力的提升 2.1学习思考

老师的课堂提问有利于帮助我们整理分析问题的思路,并找出我们研究问题中存在的漏洞与不足。学习过程需要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以致用,带着问题去学习,有意识地将所学的基础知识加以运用,在日常学习中要注意积累收集相关信息资料,将知识点加以整合,从而实现由点到面的提高。

老师每节课都会做随堂笔记,并鼓励我们如此,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的经验与我们分享。我不仅学会了如何多角度思考问题,也对如何进行问题研究、采用何种方法能够更有力地验证结论,有了自己的行之有效的方法。2.2制定计划

每个专题都有特定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有了清晰明朗的研究思路后要制定行之有效的研究计划。制定研究计划是保证课题按时、保质保量完成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研究计划还要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例如使用模型,相关数据查找不到的话,以下计划就难再进行下去。2.3基本技能

通过四个专题的练习,我掌握了一些高效查找资料的方法:选择恰当的搜索引擎及恰当的关键字。除此之外,我还基本掌握了过滤搜索结果的方法。

通过四次专题论文的排版练习,我掌握了论文的格式要求。通过每周的PPT汇报,我学会了如何设置自动播放等技能。2.4采用合适的分析方法

本学期四个课题都涉及采用合适的分析方法。主要的分析方法有:定量与定性分析。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两种研究方法无所谓孰好孰坏,它们只是从事物的两个不同的方面来研究事物的方法而已。相比而言,定量分析方法更加科学,且更具说服力。但定性是定量的依据,定量是定性的具体化,如果将二者结合起来灵活运用将会取得最佳效果。3.小结

城镇规划与设计 篇2

城镇房地产开发管理中, 房产开发项目与施工建设方案通常是由开发商内部管理人员自行拟定的, 而没有真正考虑到规划、设计与建设施工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如设计不周全、设计深度不够等。不配套、不科学的设计使现场施工难度大大增加;另一方面, 设计规划没创意, 设计理念不新颖, 不能吸引社会有需求群体的热衷与青睐, 设计不到位, 或装修设计不合理, 都会对后期的管理运营带来不便, 从而大大地影响到后续管理和经济收益。

1城镇房地产的设计规划

作为房地产项目而言, 主要是对自身市场效益的体现, 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市场效益主要是来自于自身的协调与政府的宏观调控与干预来形成的, 自身的因素仍占主要因素。尤其对于房地产的市场环境与发展形势, 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开发商及媒体的不断引导与渲染而形成一种必然的现象。在项目规划的前期, 主要包含对建设单位的投资决策与最终目标的分析, 以及市场定位及相应的供需关系。作为房建的设计者, 首先要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较为全面调查及相关的资料搜集, 针对社会的动态需求进行必要的了解, 以使设计出的房建工程产品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可, 真正能够在所需的建设产品中反应整个市场的时代变化及需求趋势。

房地产建设规划者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 对于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占用, 要进行详细的规划。尤其是规划设计人员与相关的管理人员要对相关的知识有足够深入地了解, 特别是对城市的主体建设现状、结构与相应的发展计划, 要作出积极地响应。对于土地的储备与规划选址要进行慎重地考虑, 针对不同的项目特点要安置在合适的位置。在带动周边经济发展的前提下, 更要适合其自身的发展需求, 即对项目的合理选盘。合理的城市建设项目是城市形象树立的必要前提, 只有设计规划者真正找准了整个经济市场的特色与节奏, 并适应本城市鲜明的城市主体及设计理念, 加之后期高质量的建设施工, 这就将必定会得到消费需求者极大的青睐。

在房地产项目设计规划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主要为居民舒适及方便的生活起居为本, 不能过分地追求一些不切实际的或不合理的建筑环境, 这样不仅浪费了建设施工成本, 更是对空间资源的浪费。在规划中要切记避开那些较容易产生争议的地点, 要站在专家的角度做考虑, 要能够着眼于那些具有潜在规划价值及市场潜力的地段进行详细地调查与记录, 对未来的形式进行较为准确地分析及预测, 真正寻找到市场的价值和投资热点所在。

2城镇房地产项目管理

对于房地产项目的管理主要有组织管理、计划管理、控制管理及营销管理四个方面。

在房地产项目组织管理中, 房地产的开发商有必要建立与专业相关的合作团队, 且团队要具有绝对的凝聚力与执行力。团队具有了内部凝聚力, 企业才会有不断的升级和发展。企业的良好发展态势也会带动整个团队更加具有凝聚力, 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变得更强, 更具有发展潜力, 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项目做好。该企业的房地产项目也就可以拥有一个更好的管理环境及回收效益。

对于房地产项目的计划管理方面, 前期必须要进行全面的市场调查分析, 做深入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真正确定出该地盘在建成后将会面临的服务群体, 即可对经济市场进行必要的定位。对于设计者而言, 着重于将房建产品建设得别致美观;在后期经营运行的过程中, 管理者要不断地总结与探索, 前期的市场勘察分析是特别重要的, 可以为房产的经营管理奠定坚实的前提条件, 是项目能够良好发展的关键点。

房地产经营管理中, 由于其自身的不可变的性质及条件, 如房产在建成之后, 具有长期的固定性, 由于建设风格及相关组合也是不容轻易改变的。所以, 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 要制定出长期的、较为固定的经营策略, 使自身的经营手段及营销策略进行不断的更新, 真正做到与时俱进, 能够突破并有所创新, 创建自身的特色服务。在房地产的经营管理过程中, 主要方向是自身建筑产品、产品价格、销售策略及相应的销售渠道等几个方面。但不可忽略的是产品的销售服务是十分关键的工作。房地产投入使用后, 物业管理服务也是很重要的。合理的物业管理收费标准与相应的服务范围、服务水平应该是基本持平的。

3结语

房地产的控制管理, 主要是对工程建设的进度、费用造价及施工质量、施工成本等各方面的控制管理。这几项之间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工程建设者会在施工质量及进度予以保证的前提下, 对施工成本进行严格地控制。在工程建设过程中, 不仅要对工程变更、索赔与签证进行管理, 对于项目的风险管理也要进行控制。项目的成本管理贯穿于整个项目的始终, 也是最核心的工作。在项目建设的整个过程中要能够做到相互配合、密切联系, 要能够对项目的各个管理阶段进行全面地管理控制, 以实现房地产最终效益的获取。

参考文献

[1]夏联喜.房地产产品规划与组合配比技巧[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2]谭术魁.房地产项目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浅议小城镇的规划设计与建设 篇3

【关键词】小城镇;规划设计;问题;建设

小城镇处于城市与农村的中介地位,它既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中心,又属于准成城市化的地域。关于中国的小城镇发展,目前存在着两种说法:一是将小城镇的作用与大城市作横向比较,来证明小城镇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远不如大中城市,对城市化的贡献效果不尽人意,从而否定小城镇的功能与作用;二是将小城镇的作用与农村作横向比较,来证明小城镇在农村经济中的龙头作用与地们,进而夸大小城镇在城乡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与地位。这两种观点因为观察问题的视角不同,不乏片面性,所以得出的结论也不同。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经济的飞速发展,小城镇在城乡经济发展中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小城镇的规划建设愈发显得突出和重要。

1.小城镇在区域和城镇体系中的作用

1.1小城镇是促进农村工业化和农村结构转到的地域载体

我国农村普遍存在着非农业化组织程度低。聚集度不高,产品档次低,竞争能力差、结构难以優化升级等难题.通过发挥小城镇在生产要素集散、产业织协调、综合服务与创新等方面的功能,特别是制度创新。组织创新与技术创新等方面,则可加速生产方式变革.提高经济组织化程度,实现以空间结构转换带动经济结构转型的目标。

1.2小城镇是加速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重要突破口

农民文化素质差、农产品商品率低,农村环境污染严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度大。农业自然风险高等等成为困扰我国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一在难题。通过加快小城镇的发展.可以促进农村非农人口向城镇稳定转移,有利于促进农业规模经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民整休素质,有利于农民转业拓展新的空间,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1.3小城镇是发展农村经济的承上启下者

它的崛起,使越来越多的农民走出了封闭的生产方式,走向城镇就业落户,小城镇逐步成为务工经商人口聚居的中心,可以说小城镇是城乡要素流动和组合的传承中介。、一方面,农业商品和生产要素通过小城镇汇聚后源源不断地输入大中城市;另一方面.城市商品又通过小城镇逐步向农村地区扩散。两者的互补和交流.使城乡联系日益深化.城乡之间的相互依赖性日趋增强。伴随着农村社区向城市社区的演变,小城镇居民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文化和文化观念将逐步与市民趋近。

2.小城镇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2.1规划编制依据不足、不准确

目前,由于我国统计体制问题,在乡镇根本就没有设置专门从事统计工作的机构,以至于某些规划所需的资料只能凭经验获取。还有些规划编制机构对基础资料不够重视,或对当地资源、环境、自然灾害等资料搜集不全,或没有上一级规划及相关规划作为编制依据。基础资料的不充足和不准确必然导致规划编制质量不高。

2.2规划编制成果缺乏针对性

对小城镇规划的特点把握不够或者没有能在规划成果中体现出来,对小城镇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定位、城镇定性研究小够,使得小城镇结构趋同、特色不突出等问题日渐突出。或者一味的将城市规划方法生搬硬套到小城镇规划中来,既不符合小城镇的特定要求,也不符合当地实际。

2.3规划超前或滞后于建设,不能适应建设发展的需要

有的规划标准超越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承受能力,规划成果缺少可操作性。有的规划却不及时修编,以致使小城镇原有的给排水、供邮电、交通等基础没施难于承负,城镇环境污染严重,往往只有在此时规划才一被意识到或被迫提出。还有部分规划时空错位,起不到指导建设的作用,先建设、后规划,总体规划的宏观调控作用无从发挥,或用远期规划指导做近期建设。

2.4编制规划所依据的法规体系不完备、标准不配套

小城镇规划一直面临着适应“城市规划”和“村镇规划”双重技术标准的现象,令人无所适从,这在一定程度上规划成果的统一和规划质量的提高。各地方规划编制成果内容差异较大。

2.5规划管理问题

规划编制机构和规划编制人员的资质审查不严,无资质的单个技术人员编制规划。管理队伍素质不高,不按规划程序办事,常常是跨越程序,甚至程序颠倒。随意改变用地性质,无视规划的法制性、严肃性以及对已批准实施规划修改变更的法定程序。

3.小城镇的科学规划与合理设计

3.1小城镇的特色类型

小城镇的特色是指一个小城镇区别于一个小城镇的个性.其特色有层次。内容之分,其中“地区”特色提供了营造小城镇特色的自然和文化氛围.它对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产生最具体、最直接的影响。就“地区”特色而言.可以体现在自然。历史、文化。传统,社会、经济等各个方面,但归纳起来可分山区型、平原型。水乡型、风景旅游型、工业型,贸易型等等。其特色是在不断变化的.有的特色不断增强、不断成熟,也有的特色在逐步减弱,甚至消失.无论是强化也好。减弱也好,都将对小城镇的发展产生极其深远的意义。

3.2小城镇的特色构成与规划设计

构成小城镇特色的主要因素有自然环境、历史、文化传统、建筑风貌和经济结构等几方面。其中自然环境是影响小城镇特色的基本因素,也是小城镇规划设计中的基本条件。小城镇的建筑布局与风貌是特色景观直观表现,直接反映了小城镇的历史文化传统.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是小城镇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城镇之间的优势互补的重要条件之一,小城镇的特色形成是几个要素在地域空间的集中体现。只有综合各方面要素才能产生与其规模相符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所以.小城镇的规划建设要紧密地结合地域特色来进行,首先应立足于小城镇的差异性。我国的地域差异明显,自然环境,区位条件、经济发展水平,文化背景。民俗民风等各方面的不同为各地小城镇的规划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特色的设计应立足于差异。只可借鉴,切勿单纯的抄袭、模仿、套用。小城镇建设应标新立异.要有求异思想,体现自己的地域特色与文化传统。其次,小城镇的规划设计应注重整体。要从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出发,强调小城镇特色的完整性,不要片面的追求单一方面。第三,小城镇的特色规划设计应具有历史连续性,文化传统方面的深层次内涵,应全方位考察小城镇的历史文化.重视历史文脉的继承、延续和创新.应重视对人的设计。人是小城镇的灵魂.居民的人格。素质、文明意识的提升,可能最终形成一种内在的、影响久远的小城镇个性。第四,小城镇的特色设计要突出区域,小城镇特色与大中城市相比具有更明显的区域性,应从区域的大背景中去挖掘小城镇的独特灵魂.把一些潜在的最具有开发价值的特色在市场经济中表现出现。

城镇小区停车场的规划设计新思路 篇4

来源:互联网 2015-10-26

图片来源:互联网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快发展,我国城镇家庭的私家车拥有率越来越高,这使得停车场的规划设计也成为城镇小区规划设计的重要一部分。如果小区内停车场(停车位)设计不合理,将会扰乱小区内的正常生活秩序,造成各种纠纷,甚至可能导致交通事故,所以必须合理进行小区的停车场的规划设计。

一、小区停车位(库)设计

1.停车方式的选择

(1)地面停车。地面停车的这种方式投资较少,存取较为方便,并且方便停车者将自己的汽车靠近自己的住所;但此停车方式占地面积大,影响居住区整体环境,并且露天环境不利于汽车的保养。(2)地下、半地下停车。利用高层住宅的地下层停车,或在城镇居住小区中心广场或其他地下空间设置停车库,可有效提高小区面积利用率。地下、半地下车库对于汽车增长较快且用地紧张的居住小区尤为适用。

(3)住宅底层架空停车。住宅底层架空停车可减少坡道的占地面积,有利于自然通风和采光,节约能耗,如果住宅楼、电梯间直接通到停车库,则可方便用户直接存取车,避免不良气候的影响。

(4)立体式停车库。立体车库具有使用操作简单、灵活,占地面积小,安全可靠等优点,已成为替代平面车库的最佳选择。但是立体车库的建造与运营成本过高成为其推广普及的瓶颈。

在私家车辆越来越多,并且用地日益紧张的城镇居住小区中,停车方式应尽量选择地下、半地下停车及立体式停车库。

2.停车位(库)区位的选择

停车区位应结合小区人口密度、步行距离、对环境的影响程度等来进行确定,合理选择停车位(库)的位置和规模。具体来说,停车区位的选择应符合以下几点:(1)布置在居民合理接近的范围之内,如小区入口附近,即方便居民存取车,又避免汽车进入小区,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影响等相关问题;(2)充分考虑汽车的安全问题,最好能让居民在一些单元楼内监视到;(3)集中停车场的出入口不要直接对小区主路。

3.停车位设计

小区中通常直接借用交通设施为停车使用,以减小投资,但小区内道路面积有限,会影响动态交通。在有条件的小区内,我们可在设计时对原有主路和支路路面进行拓宽处理,也可在尽端适当扩大路面。如在6.5米宽以上的道路上,划出一定的区域作为占用路面的停车场地,用来进行供夜间停车。在道路改造中要注意合理设计和应用地面标志符号。

图片来源:互联网

二、小区停车景观设计

城镇居住小区的停车景观设计中,通过对空间环境构成要素进行组合配置,并借助特定的设计立意和主题,表达其独特的社区文化和形象特色,提高小区的整体品位。小区内所有空间环境的构成要素,包括园林小品、植物配置、休息设施、停车场、小区内部道路等都在小区停车场景观环境设计范围之内。在停车场的规划设计时就进行停车场景观设计,这种做法改变了以往的那种待建筑设计完成以后,再作环境点缀和修饰的做法,保证了停车景观设计与总体规划、建筑设计协调统一,使设计的总体构思能够得到更好的表达。

1.停车场绿化设计 应将停车场的设计与整座小区的绿化设计结合起来,以便美观实用,并且发挥一定的生态功能。在广场式停车场设计中,可以考虑绿化带或树池两种形式,而应尽量避免植草砖的设计。采用绿化带形式可种植高大的乔木并配合较矮的灌木,使绿化带起到隔离和遮护的目的。树池大小一般为1.5~2.0米,株距一般为5.0~6.0米。停车场及周边的绿化不仅可起到美化作用,还可吸尘降噪,并可作为天然的停车位的分隔线。

2.地下停车场的景观设计

地下停车场在现代城镇居住小区中应用逐渐普及,其顶部的地面部分可作为绿化用地,种植小型灌木和铺植草皮,在满足建筑负荷和植物生长的前提下,布置花架、亭廊、雕塑、水池等小品建筑,形成丰富的小区公共景观。

3.停车设施的外部设计

停车库造型、外墙等外部设计也可采取一定的手段使之美化,如竖向绿化具有很好的观赏性,可让绿化植物呈图案式覆于停车库外墙面,不仅形成了景观,还可减弱噪声。攀缘植物的叶片多有绒毛或凹凸的脉纹,可大量吸附灰尘,起到过滤和净化空气的作用。

三、小区交通道路及相关设计

1.小区内的道路系统单位时间内车流量较大,人车混杂,行车流动速率较慢,没有正规的交通信号设施和执法机构,所以小区内的道路也可分为几个层次,通过路面的铺装及宽度来界定主干道和辅助道路,可将小区道路按居住小区主干道、小区次干道和宅前道路这三级模式配置,尽量将汽车局限在小区主干道上,并适当减少主干道的长度,可以通过路桩、路石等手段来完成以上限制措施。2.小区内因为是人车合用道路,为保护小区内行人的安全,应在小区主要入口的位置设置明显的限速标志,并通过减少直道、修建路拱、瓶颈、抬高交叉口平面等手段来有效控制车速、保证行人安全。小区还应设置独立于车行系统的步行道路系统,并保证其连续性和可达性。在道路周边要合理设置限速标志、转弯警示、斑马线等交通标志。

3.在小区建筑转角、高大植被等视线阻挡处,设置凸面镜等辅助观察设施,确保小区内行车安全。小区内照明系统应达到一定的照度水平,应尽量保证汽车夜晚不开灯、少开灯,以免对底层住户形成干扰。

城镇规划与设计 篇5

职位名称 城镇规划设计工程师 职位代码 所属部门 工程技术部 职 系 职等职级 直属上级 薪金标准 填写日期 核 准 人

职位概要:

总体规划、设计城镇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制定施工方案,并进行管理。工作内容:

规划城镇建设发展用地和布局结构;

规划设计城镇综合交通体系、对外交通设施和道路布局;

规划设计市政工程管线系统及主要工程设施布局;

规划设计城镇河湖水系和绿地系统的布局;

规划设计城市环境保护和防灾规划的原则标准;

制定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计划、施工材料及设备清单,核算施工成本;

管理道路施工现场,审核施工质量、监督施工进度,解决施工技术难题。任职资格:

教育背景:

◆城市规划相关专业硕士以上学历。

经 验:

◆5 年以上城市规划设计工作经验。

技能技巧:

◆熟练掌握国内外城市规划设计行业的最新技术,见解独到;

◆能熟练操作电脑绘制景观效果图;

◆熟练使用AutoCAD、Photoshop、3Dmax 等软件;

◆具有工程现场管理和技术指导经验;

◆能进行结构设计和计算。

态 度:

◆勤奋踏实,能吃苦耐劳,为人正直;

◆有高度责任感和敬业精神;

◆具有较强的沟通和协调能力。

工作条件:

工作场所:办公室及工作场所。

环境状况:基本舒适。

危 险 性:基本无危险,无职业病危险。

直接下属 间接下属

英美小城镇规划的经验与教训 篇6

——对英美著名小城镇规划师RandaIIArendt先生的电话访谈

叶:在您的《乡村设计——保持小城镇特征》这本书中,您详细地深入分析了美国21个州的38个成功开发与保护案例,总结了美国大都市郊区的小城镇和居民点土地使用规划与设计的经验、教训、方法与法规。您认为城市规划与小城镇、乡村居民点的规划究竟有什么不同?

R:在做小城镇和乡村居民点规划时,我们特别注意了小城镇和乡村居民点周围的环境和资源。我们需要仔细地规划以便保存那些肥沃的农田,保存那些环境资源,如河流,湖泊、小溪、沼泽、山坡,林木,等等。在上个世纪的30年代。城镇发展是土地扩展型的,几乎没有其他的选择。在城镇发展中,人们几乎把所有的东西都分离开来.他们把建筑修在平地上,他们占用了最好的农田。

我在英格兰的小城镇做过多年规划工作。相对周围的农田而言,那里的乡村居民点、小城镇或村庄,都是很小的.它们有可能向各个方向扩张。例如距伦敦以北两小时路程的一个小城镇,那里是农业区,当我们给那里的小城镇或村庄做规划时,就特别考虑了它们扩张的可供选择的地理方向,确定我们的选择是否可以保护高质量的农田。同时,我们也要考虑哪一个小城镇或村庄有发展潜力,如水源、学校、公共交通等等。小城镇和乡村规划师的确面对不同于城市规划师的问题:他们在小城镇和乡村扩张的方向上有更多的选择:他们更多地关注小城镇和乡村发展所引起的环境灾害;他们熟悉小城镇和乡村居民点各个规划要素的尺 度、布局和功能。这是我对小城镇和乡村规划师与城市规划师的差异的总结。

叶:如果规划师为小城镇和乡村居民点保留更多的开放空间和农田,农民靠什么

增加收入呢?

R:我理解你的问题。在英格兰的乡村也有同样的问题。农业所需要的劳动力越来越少,农民需要越来越大的农场以实现规模经营.才能得到殷实的收入。事实上,农民现在已经不再是英格兰乡村的人口主体了.只有很少的人从事农业活动。所以说,我们几十年前面临与你们今天相同的问题。有时,我们需要就地为人们安排工作;有时,他们需要到其他的地方就业。在英格兰我工作过的地方,直到现在都在推行一个称之为“集镇”(Market Town)的政策,它鼓励发展集镇,以便为离开土地的农民提供就业机会。每个集镇有2 000到20 000人不等。当我们选择一个村庄,把它规划为一个集镇时,它是不是一个“集市”并不重要,我们考虑的是这个村庄是否具有支持乡村腹地的潜力。对于规划师来讲,真正需要考虑的核心问题是.它与乡村人口的关系.它是否能够成为地方服务中心,它是否能够推进就业增长。另一方面,它是否有水源,是否有适合于发展工业的土地,是否有便捷的公路.是否是周围村庄的公共交通枢纽,在那里的人是否可以得到基本的社会服务,如商业、卫生、教育、污水处理等。因此,在英格兰,这种可供开发咸集镇的地方是有限的。在今天的英格兰,大约有1030个这样的集镇。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工业成为集镇的重心,具有继续发展工业的潜力,不对周围环境构成潜在的威胁。

我们还在乡村地区规划了另外一种称之为“新城”(New Town)的小城镇,例如在伦敦郊区就有大约20个这样的小城镇。它们并不是完全新建的城镇,而是在经过挑选的旧城镇的基础上加以扩大的工业发展中心。公共交通枢纽和就业中心。政府鼓励人们迁入这类新城。如果人们能够在那里得到工作,他们便会搬到那里去。

叶:当政府鼓励人们迁入集镇或新城时,是否给予搬迁的人们以经济支持? R:人们可以得到住房贷款。

叶:很明显,这些集镇或新城都建立在乡村地区。你们怎样重新训练城市规划师在乡村地区规划小城镇呢?或者说,城市规划师在乡村地区规划小城镇时,应该更多地关注什么?

R:城市规划师应当加强在小城镇邻里的参与下做规划的训练。在城市设计中,城市规划师常常与高层建筑打交道,但在小城镇,人们乐于居住在单层建筑里。于是,邻里与邻里间的空间关系.住宅与周围环境的空间关系就十分重要了。让我以英联邦成员之一的牙买加的一个邻里规划为例。因为洪水;中毁了一个村庄,牙买加政府从伦敦雇佣规划师做咨询,以重建现存的社区。这些居民要求拥有相同的设施,这对他们是极为重要的。但是,这些被雇佣的规划师并不清楚地方居民的需求.不知道什么设施应该包括在这个规划中.他们担心做出错误的规划,于是他们邀请相关的居民参与这个新邻里的规划设计。事实上,只有当地居民才知道他们需要什么,知道他们应当怎样生活。把他们的愿望与规划师的知识相结合,如怎样处理泄洪、布置下水道,安排公共交通是十分重要的。一般来说,规划师并没有受过怎样组织邻里参与规划的训练,而居民参与邻里的规划设计又是最好的方式。因为小城镇的布局、地理环境、历史、经济、文化和功能变化多端,所以没有一种规划与设计原理可以保证小城镇的新发展一定就适合于小城镇原有的形体布局。居民参与小城镇的规划设计已经成为英国和美国乡村地区小城镇规划的基本模式。我们在英国和美国乡村地区规划小城镇时,总是要花大量的时间与那里的居民进行讨论,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愿望和需求。叶:您是否可以谈谈战后美国和英国的小城镇规划?

R:与英国和英格兰相比,美国战后的城镇规划并非明智或令人难忘的。1947年7月,英国议会通过了《城乡规划法》(Townand CountryPlanningAct),这个法律给每个城镇和村庄划了线。这个法律的主要目标是建立一个适合于当时情况的规划体制;对土地占用的补偿和争斗提供一个综合的解决办法,从而使合理的规划成为可能;为地方政府执行规划而购置土地提供财政补贴。尽管这个法律没有使土地国有化,但是,它使土地开发的价值国有化。也就是说.从那时起,土地拥有者只有按现有目的使用土地的权力,而没有开发或改变它的使用目的的权力。于是,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在线外建设住宅、工厂、商业设施,所有的地方都封闭了,农田也被保护起来。发展规划(DevelopmentPlan)替代了战前的规划条款(PlanningScheme)。发展规划必须包括这个地区的土地使用现状和未来发展的可能产生的其他要求。

美国几乎采取了完全相反的规划政策。它没有给城镇划线,除非接近或遇到了其他的城镇,否则可以随意发展。新城镇的开发常常是冒险的和隐蔽的。美国城镇没有在布局上和基础设施方面给后续发展留下余地。直到现在,美国城镇仍然被随意发展所产生的问题而困扰。我从事环境保护工作,在美国没有控制发展位置的相关法规,所以,工作常常遇到困难。

我编辑了一个手册.请科学家讨论在没有相应法规的情况下怎样处理开发问题,怎样在开发中不影响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如树木、动物的活动途径等。这些对于小城镇的规划设计都是十分重要的。

叶:正如您在前边提到的,英格兰的集镇通常有很好的公共交通。那么,您们是怎样处理公路与小城镇的关系呢?

R:在英格兰.我们通常让公路绕过集镇和村庄,车辆利用支路进入集镇或村庄。

而在美国,封闭的高速公路常常是穿镇而过。封闭的高速公路是十分昂贵的,因为它必须照顾到整个公路系统。在英格兰.当设计进入集镇或村庄的支路时,我们考虑的是怎样减少道路对环境的影响、对良田的占用和对植被的破坏。

我们也通过设计一定数目的转盘.使得车辆降低速度进入村镇。通常情况下,我们设计三段式:支路、转盘、支路、转盘、支路,再回到公路。

在英格兰,道路两侧的商业设施是受到严格控制的.不允许随意开设商店。叶:在《乡村设计》这本书中,您详细讨论了小城镇和村庄污水处理的规划设计问题。这是小城镇和村庄规划不同于城市规划的另一点吗?

R:是的。无论在美国、英国、加拿大还是在澳大利亚,小城镇和村庄的污水处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在英格兰.小城镇和村庄的污水处理设施由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负担。在美国,政府不负担这笔费用,政府要求开发商承担这笔费用。我们离不开饮水,饮用水一定要避开污染源,以保护人的健康;我们也需要保护土壤的卫生,小城镇的人口在增长,生活用水的需求越来越大,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污水,小城镇周围的土壤就会被破坏。如何处理小城镇和村庄的污水是一个最为根本的规划问题,因为我们必须在小城镇或村庄里选择在什么位置上安置化粪池,在什么位置上构筑湿地,把经过化粪池处理过的污水自然排放到那里,使污水得到第二次处理。这些位置决定了小城镇或居民点的布局,如开放空间的位置、住宅区的安排、绿带缓冲地带的方位。

叶:那么您是否把开放空间看成是小城镇规划特别的问题?

R:是的。当我在设计小城镇或村庄时,我总是从设计开放空间入手。我们必须设计一个相互联系的开放空间网络,在确定了开放空间网络之后,才能以创造性的方式开发土地。小城镇房地产的价值就在于它的周围是否有一个相互联系的开

放空间网络。

叶:谢谢您特别回答了小城镇规划的三个特殊问题:开放空间。污水处理和道路。请您谈谈在美国的规划学院里是如何开展小城镇规划教育的。

R:依我看,美国的城市规划教育存在一些问题。一个问题是城市规划教育很少注意设计,设计社区、设计街坊、设计开放空间。设计不是城市规划教育的一个部分。另一个问题是城市规划教育注意环境不够。改变城市规划学院的教学大纲需要很长的时间。因此,我们以缓慢的方式逐步教育我们的青年规划师。我想,我们有两种方式去改变现状。一是从上至下的方式。学生在他们的大学课程中接受小城镇规划教育。很不幸,目前训练规划师的课程关注社会学、人口倾向分析、土地使用法、公共政策、定量分析方法、工程基础,很少涉及小城镇规划的细节,如小城镇规划要素的尺度和布局;另一个是从下至上的方式。人们阅读我们写的有关小城镇规划与设计的书,认识到它们的价值,然后把它们引进课堂,成为大学课程的教材。许多人已经这样做了过去14年以来,我出版了5本书、2集录像和2个光盘,在美国举办无数的讲演。看来,我的这些不知疲倦的工作已经对小城镇规划和设计产生了重要影响。

叶:最后,您希望对中国的规划师说点什么吗?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设计思路 篇7

考虑城镇体系规划的特点, 其规划设计应注重区域化、网络化和一体化的总体思路, 规划设计方法可概括为区域定位、网络构建、一体发展、设施共享、区域补偿。根据近年来我进行城镇体系规划设计工作, 总体构思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见图1)

1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背景分析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背景分析是编制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前期工作之一, 通过对更大区域经济社会的分析与研究, 可以得出区域在特定时间内的发展概况, 总结出特定的城镇群在区域的经济社会中的战略地位与作用, 为特定的县域城镇群发展提供前置条件, 找到机遇, 突出优势条件, 发现不足, 提出应对措施。

2 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分析

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分析, 是在区域发展大背景下, 综合考虑县域自身基础条件, 如资源 (矿产资源、旅游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 、交通条件、基础设施状况等发展基础条件的分析, 得出县域经济社会在一定时限范围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 作为县域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的基础。

3 城镇发展前景分析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的核心是对县域内的城镇进行定位, 指出各城镇的发展方向, 以提升区域内城镇群整体竞争力, 达到县域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通过对县域内各城镇的综合条件比较, 与城镇群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发展的趋势分析, 得出的城镇发展前景预测, 这是确定城镇结构的依据。

4 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预测

通过前面的分析得出县域经济社会在一定时限范围内的发展方向与发展速度, 提出县域经济发展的模式, 明确县域产业结构、发展方向与重点。经济发展的不同模式, 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 需要采用不同的城镇群发展模式与之适应。通过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预测, 为城镇体系结构的选择提出相应的要求, 为城镇布局、生产力布局等提出前置条件。

5 县域生产力布局规划

生产力布局规划是根据县域产业结构、发展方向和重点, 结合各产业特点, 提出域内产业发展规划的空间布局, 是产业发展在地域范围内的具体化。县域生产力布局, 尤其是二、三产业的布局与城镇发展关系极为密切, 决定县域城镇的分布和职能, 对城镇发展方向提出要求。

6 县域城镇化发展战略

产业结构转变、生产力布局方式, 决定着人口的分布状况。二三产业的发展依托城镇, 促进人口向城镇集聚, 推动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通过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测、根据生产力布局的要求, 研究县域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机制, 分析人口增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化和就业结构的变化和趋势, 制定城镇化发展战略, 预测城镇化水平, 确定城镇化模式, 提出人口空间转移的方向和目标, 引导县域人口适应生产力布局合理分布, 为城镇布局找到依据。

7 县域城镇布局规划

城镇布局规划即县域城镇的等级结构、职能分工、规模结构以及城镇空间布局。城镇布局规划是县域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 是下层次规划的规划依据和区域城镇协调的基础依据。通过对现状县域城镇发展条件的分析, 结合县域生产力布局, 进行城镇布局, 将城镇发展与产业发展、尤其是二三产业发展相结合, 通过产业发展促进人口向城镇集聚、城镇规模的扩大, 同时调整城镇职能结构以适应产业发展、人口快速集聚, 再进一步推动产业发展、引导人口向城镇的空间转移, 推动城镇化、提升城镇群整体实力, 促进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8 县域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县域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合理布置是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 区域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原则是区域协调与区域共享。区域基础设施包括交通、电力、电信、燃气、供水、污水、垃圾处理等, 公共服务设施包括教育、医疗、文化体育设施等。在规划中首先要注重这些设施与更大区域范围内设施的衔接, 避免相互脱节, 同时利于更大区域内的设施共享;县域内部强调系统、协调、区域共享的进行设施配置, 同时与产业布局、城镇体系有机结合, 在保证县域整体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 避免重复建设。

9 县域历史文化资源、生态环境保护与防灾规划

历史文化资源是社会发展过程的见证, 是区域历史文化特色的表现, 是不可再生的资源, 作为指导区域经济发展的城镇体系规划应当提出对这些资源的保护原则, 制定保护与利用的对策措施。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是在综合分析生态环境现状、自然资源的分布、保护、利用情况的前提下, 提出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对策与措施, 为县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其主要任务是, 结合县域地形、地质、地貌和县域生产力布局规划划定生态保护区域, 提出不同保护区域的保护措施, 实现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防灾规划是综合分析县域地质、地貌等相关情况, 结合城镇布局规划, 趋利避害, 指出城镇发展的有利方向, 提出灾害防治的原则与应对措施, 保证城镇在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建设。

1 0 县域空间管制与区域补偿规划

县域空间管制是根据县域人口分布、产业布局、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以及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保护、防灾减灾等要求, 明确城乡建设用地的空间布局, 并与土地利用规划相衔接, 划定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适宜建设区, 明确标识范围, 提出各分区空间资源有效利用的管制策略和引导措施, 是县域建设规划管理的有效依据, 是体系规划中各项规划在县域规划实施中的具体管制办法。

区域补偿机制主要指县域内, 为了区域的整体、快速、协调发展, 在区域内确定一定的范围作为区域快速发展的区域, 一部分作为生态保护、隔离区域等非发展区域;为了区域的整体发展, 发展区域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中, 拿出一部分来对非发展区域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新的产业培育的区域协调机制。承认区域的不均衡发展是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基础, 区域的不均衡发展导致区域生产力的不均衡布局, 因此才需要建立区域补偿机制, 以保证非发展区域的利益, 弥补其为区域整体发展作出的牺牲。一个城镇体系规划能否在实事上实施的基础是, 在该区域内是否建立了相应的区域补偿机制, 以确保区域的整体发展和共同进步。

摘要:本文以县域城镇体系规划设计为研究对象, 分析了县域经济的发展背景、发展潜力, 探讨了布局规划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县域,城镇,布局,规划

参考文献

[1]胡序威.有关城市化与城镇体系规划的若干思考[J].城市规划, 2008 (1) .

[2]刘玉亭, 顾朝林, 郑弘毅.新世纪我国城镇体系规划的基本思路及完善途径[J].城市规划, 2009 (7) .

[3]崔功豪.当前城市与区域规划问题的几点思考[J].城市规划, 2002 (2) .

[4]阎小培, 方远平.全球化时代城镇体系规划理论与模式探新——以广东省阳江市为例[J].城市规划, 2002 (6) .

[5]刘玉亭.城镇体系规划的评价[J].城市规划;2002 (6) .

[6]杨秀珠.论城镇体系规划的三个层面——因地制宜编制浙江城镇体系规划[J].城市规划, 2003 (2) .

[7]黄光宇.山地城市空间结构的生态学思考[J].城市规划, 2005 (1) .

小城镇规划及建筑设计的反思 篇8

关键词:小城镇规划建筑设计发展

就小城镇而言,其特点是区域小、人口少;商业、金融、行政、居住、生产等区域的分布相对集中,由于其发展的阶段性及历史遗留问题,导致其空间的混合,不协调的发展彼彼皆是,要改变其现状是比较令人头痛的问题,旧城区的发展已经远远落后于今天的社会发展。单从交通方面说,就显而易见,停车位数量不足,街道狭窄,不能适应现时机动车保有量的发展,大规模单行线或步行街显然也起不到作用,其可实施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基于这种矛盾,城镇自然就不断向外扩张或另建新城。这种情况下,与基本农田政策及大规模动迁就形成了摆在眼前的尖锐问题,限制了其发展的规模及选址,相当难以协调。

就拿经济较为发达的佛山市顺德区府所在地大良街道来说,旧城区的改造已在上世纪末基本完成,已达到很难再变的境地,于是发展新城区(德胜新区)及东区、南区。就拿东区来说,它作为一个新区,主要依附于旧城区边缘作为商住区为主来发展。由于时代及社会的局限性,至今已基本成形的东区板块,出现的问题就较为鲜明突出,道路基本棋盘式布局,纵横间距20。米左右,二条连接外围干道而横穿城市的六十米干道平行布置相距也就几百米,显然不当。路口太多、交通事故频繁,区间内新分割形成的土地板块也小。局限了居住区的发展模式,出现的是单调的布局形式,周边一圈住宅、地面商铺、中间围蔽着公共绿地这种俗称“包饺子”形成。住宅的朝向,日照间距一般不能全部满足规范强制性的要求,区间内的无障碍设施无法通达,这种均是与当地的经济、文明发展程度不协调。

虽然这种模式存在很多弊端,但在现阶段发展却有其存在的因由:其一,它适应小城镇发展过程中,社会对新城的认同感。其二,它适应区域开发规模。地块小了,发展投资成本就低,周期短,见效就快,适合社会资金的流通运作。其三,小规模的居住小区适合小城镇的人文心理特点,易于管理。其四,沿街店铺的建设,适合小城镇人口不多的商业发展。

但其不足之处更为难以协调:其一,交通问题。路口过多,若设交通信号灯显然不实际,二百米一处,大大地影响其通行能力,不设则主次道不分,事故频繁。其二,住宅的舒适性不易满足。大量的临街住宅,噪声是难以控制到令其达标的,空气质量也不好。面向城市道路,其光污染也难以控制。其三,形成有路就有铺这种格局,令商业发展分散,以小商业为主,经常会占道经营,更有些地方因为其地点所限,人流量不足,营商环境差,造成根本无法开业。沿街设铺的做法更大的弊端还在于减缓车辆的通行,诱导人们乱停乱放,扰乱交通秩序。

综上所述,在规划理念上来看,它并未显现出居住区的概念,充其量体现到小区级,甚至可以说是组团级的居住空间设计。这种模式,无论在旧城区还是新区都是一样。由于这种规划理念的延续,我们不难看到未来的城市格局只是从规模上改变了,而没有从根本上去考虑我们居住的城市的发展路向。一个新区的开发只是在旧有基础上的复制或将其稍作修改,而没有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去考虑,没有从新的城市形象上去考虑。哪么这座城市将变得毫无生命力和体现不到其可持续发展的态势。

我个人认为,新区的规划应遵循的原则是区域功能分区明确,商业区应与居住区分离,建筑应向高层发展,尽量腾出土地来兴建公共绿地,作为区域间的分隔和城市生态的“绿肺”这不仅减少了干扰,还为区域的发展铺平道路。每个功能区域的发展必须都留有余地,这样就会避免新城的重复建设,社会资源达不到共享而造成耗费,也提升了城市的形象,减少其运作的成本。有了合理的城市交通规划就可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市民出行方便了了就会减少自购交通工具的需求,既环保又节能,而且对城市的交通运输安全也是极有好处的。不用强制性地去限摩、禁摩,用好的城市规划及管理去逐渐改变人们对交通的传统意识,这样做更人性化,更体现出现代城市的文明。

基于经济的发展及珠三角城市圈的形成,作为轻工业生产基地的顺德中心组团更应在规划上体现出自己的区域地位及发展方向,应该放弃原有的规划模式,打造适应新形势发展的新城市。更应以其区域定位作为指导思想,把城市建设的更适应经济的发展,应有时代的前瞻性,展望不久的将来在新的中心城区体现出区域的特性。

居住区的建设必须遵从以下原则:第一,必须满足国有有关居住建筑的强制性规定。第二,在满足日照的基础上,多考虑区域内各部位的气候环境,即要做必要的风候计算。第三,充分利用规划手段对居住区的噪声进行控制,使其噪声降到有可能的最低。第四,充分考虑居民出行的便捷,充分利用市内公交及城际快速交通,减少出行不必要的迂四。尽量使其简捷快速,这更有利于舒缓区域内的交通压力。第五,合理地布置一些日常生活所需的连锁便利店及一些必要的配套设施,这种模式可借鉴香港的“sEVEN ELEVEN”模式,其经营模式及社会的认同度均值得借鉴;并充分利用现有的大型商业设施,使其向良性方向发展。第六,增加道路绿化及公共绿地的建设,配套合理的公园及供市民健身、休憩设施。第七,增加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因为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较多,应使其有可供公共活动的场所,引导一些残疾人参与公共活动,这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标志。城市的功能离不开人的生老病死及人口的流动。建设好一个城市才能令市民对城市有归属感和认同感。才能有“城市是我家”的公民共有意识,大家一起去关心它的建设,出谋献策,这样的城市建设才能有其生命力。

作为轻工业生产基地,就会存在大量的工业区及工业建筑,目前工业区的规划布置十分分散,多依附在城镇边缘,甚至有些建筑仍然存在城镇中心区内,这对城市的发展及工业的发展都是大大不利的。首先空气、水源、噪声的污染就是最大的问题。目前存在的原因可归咎于以下两方面问题:历史遗留问题动迁成本太高及因工人生活较为便利而怠于改变。因此要对这些工厂进行动迁就必然带来巨大的成本,这方面只有政府痛下决心才能做到。但在这之前作为规划就应事先给它们留有空间,合理地布置安排其生产生活问题,譬如现时流行的员工村就是较好的做法,再增加工业区连接商业、居住区的公共交通,就可完全解决这个问题。

规划既要解决当前建设的问题,又要考虑今后的发展和充分估计长远的发展要求,因此规划工作既要有现实性,又要有预见性。社会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城镇在建设过程中,影响城镇发展的因素也在变化的。规划方案不可能准确地预计,必须随着城镇的发展因素的变化而加以修改或补充。

上一篇:明通小学义教均衡推进工作汇报下一篇:以残害燕子为题目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