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论文?对“全球化”和“反全球化”的经济学论文参考资料

2024-04-28

全球化论文?对“全球化”和“反全球化”的经济学论文参考资料(共9篇)

全球化论文?对“全球化”和“反全球化”的经济学论文参考资料 篇1

[1] “Survey: Globalization and its critics”, The Economist, Sept 29 2001.[2] Jagdish Bhagwati: “Coping with Anti-Globalization”, Foreign Affairs, January/February

2002.[3] Lindert, Peter H.and Jeffrey G.Williamson: “Does globalization make the world more

unequal?” NBER.[4] “经济全球化遭遇严酷政治现实”,《参考消息》,2005年8月6日

[5] 阿兰·鲁格曼:《全球化的终结》,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版

[6] 格拉德·博克斯贝克、哈拉德·克里门塔:《全球化的十大谎言》,新华出版社,2000

年版。

[7] 郭连成:“经济全球化政府效应论”,《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年第8期。

[8] 贾斯廷·罗森伯格:《质疑全球化理论》,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9] 路爱国:“全球化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经济全球化研究综述”,《世界经济》,2000年

第5期。

[10] 约瑟夫 E.斯蒂格利茨:《全球化及其不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

[11] 奥利瓦·布兰恰特:“经济全球化:理解与克服”,求是学刊(《新华文摘》,2005年第8

期转载)。2005年1月

[12] 俞可平、黄可、谢曙光、高健主编:中国模式与“北京共识”——超越“华盛顿共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6月

[13] 谢立中:北京共识:中国经验的历史总结,还是中国发展的未来战略

[14] [波]G.W.科勒德克:从“休克”失败到“华盛顿共识”,1999年第2期

[15] 宋玉华:《开放的地区主义与亚塔经济合作组织》,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16] 庄起善:《世界经济新论》(第9章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7] 庄宗明 主编:《世界经济学》(第7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 第八章 世界经济一体化.),科

学出版社,2003年3月版。

[18] “Dreaming with BRICs: the path to 2050”, Goldman Sachs, Global Economic Paper No: 99.[19] Ramo, Joshua Cooper: “The Beijing Consensus”, The Foreign Policy Centre, May 2005.[20] Williamson, John, “From reform agenda to damaged brand name: a short history of the

Washington Consensus and suggestions for what to do next”, Finance & Development, September 2003.[21] G.W.科勒德克:“从‘休克’失败到‘后华盛顿共识’”,《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99

全球化论文?对“全球化”和“反全球化”的经济学论文参考资料 篇2

经济全球化就是在不断发展的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 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相互渗透日益加深, 所有国家、地区和国家集团的所有的经济部门和经济环境将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的一个过程和现象。

那么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又是什么呢?对此现在比较流行的观点有三种:一是资本主义化和美国化;二是产业结构调整论;三是要素优化配置论。

2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有利的一面

2.1 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更多引进、利用外资的机会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全球统一市场的形成, 使资本可以不受国界的限制自由流动, 必然带来资本的国际化, 加之资本的趋利性, 使得资本主义世界的大批公司走出国界, 对外进行直接投资。而由于发展中国家拥有巨大的潜在市场和廉价的生产要素, 使其对资本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从而为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更多引进和利用外资的机会。

2.2 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更多引进世界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并实现创新的机会

经济的全球化必然伴随着资本、人才、技术、信息和知识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跨国公司在向发展中国家投资的同时, 必然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利用国外资本的同时, 也获得了学习其技术和经验的机会。

2.3 经济全球化能引入竞争, 为本国企业带来活力

经济全球化使大批跨国公司涌入发展中国家, 由于其资本和技术优势明显, 必然给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带来巨大竞争压力。为了生存, 一些企业必然会努力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 缩小与国外企业的差距, 并在众多领域与国外企业展开竞争。通过企业的自发行为, 可以激活国内经济, 增强发展中国家技术创新的能力。

2.4 经济全球化可以为发展中国家增加就业岗位

由于廉价的生产要素的存在, 吸引包括跨国公司在内的众多国外企业来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 在带来资本、技术的同时也雇佣了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为其工作, 大大减轻了发展中国家的就业压力。

2.5 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

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被纳入世界经济, 面临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强化经济竞争力的重任。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发展中国家接受发达国家技术先进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的同时, 还要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更新和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及知识密集型服务业, 实现本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2.6 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中国利用国际自然资源

中国矿产资源的绝对量不低, 但人均占有量却很贫乏。同时, 还存在资源结构不合理, 品种不齐全, 一些矿产资源量虽然很大, 但品位偏低, 可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随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资源耗费量不断增大, 资源短缺矛盾日益突出。在这种背景下, 主动融入全球化进程有利于中国参与国际分工, 进口短缺资源, 出口制成品, 通过大进大出解决自然资源匮乏问题。

目前, 中国资源耗费的产出与先进国家比有很大差距, 综合能耗约为发达国家的4倍。这固然与经济效率不高, 资源耗费量过大有关, 需要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逐步加以解决。

3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不利的一面

3.1 对金融安全的威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加入世贸组织, 其开放程度和步伐也日益加深和加快, 大量的外资也以不同的方式进入我国, 在给我国带来经济繁荣和市场活力的同时, 也隐藏着极不安全的因素。外资迅速进入我国证券市场、银行等金融部门, 通过购买股份、融资等方式从中获利, 给我国金融市场带来一定风险和不稳定因素。尤其是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金融领域的很多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 金融体制尚不健全, 金融监管力度也不足, 存在爆发危机的隐患, 极容易被外国公司所利用和掌控。比方说股市, 外国公司通过大量购买股票进行炒作, 操纵股价的升降, 将大量的资金卷入自己腰包, 并迅速撤走资金, 导致股市的大幅度波动, 严重的甚至导致股市的崩溃,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就是典型的教训。

3.2 对能源安全的威胁

从1993年起, 中国已经成为能源净进口国。“1996年至2004年间中国原油净进口量已从2000多万吨增加到1.17亿吨, 2005年前9个月我国进口原油9396万吨。据业界人士预测, 到2010年, 中国的原油进口量将达到1.6亿吨, 到2020年将达到2.5~3亿吨, 对海外石油依存度将分别超过50%和58%。从现在起到2020年之前, 正是中国经济工业化过程的关键时期, 中国石油消费将处于迅速增长阶段。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石油进口国。”而国际石油价格从2003年开始一路飙升, 随着中国对国外能源依赖程度的加深, 能源运输的安全问题、高油价带来的负担和风险问题也日益突出。而目前的中国正处在基础化设施的建设阶段, 对能源的需求有增无减, 对能源的高度依赖时刻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能源是我们经济发展的一大命脉, 一旦能源供给出现问题, 带来的不仅是工业停产, 而是整个国家发展的受阻。而我国目前还没有一套完整的能源预警系统和方案, 在行政上也没有设置合理的能源监管部门。由此可见,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能源安全问题不得不面对。

3.3 对我国产业的威胁

目前, 外资企业已在我国一些对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行业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对我国正在进行中的产业优化造成了不利影响, 威胁着我国的产业安全。虽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外资垄断某个行业的情况, 但外资在诸如制造、机械、汽车等行业的份额和控制力不断增加, 对我国民族企业造成冲击甚至压制了我国民族产业的发展。并且外企在国内享受的“超国民待遇”, 使一些外企利用政策的优惠, 享受比其他同类竞争对手更多的机遇, 甚至偷税漏税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比方说肯德基、麦当劳在中国每年偷税漏税之声不绝于耳。而日前的凯雷斥资3.75亿美元, 欲收购中国装备业的龙头企业、被称为“中国第一制造”的徐工机械公司85%的股权, 使外资并购与我国产业安全的争论白热化。针对外资并购引起我国经济安全的警告在社会上掀起轩然大波。电池行业, 中国第一、世界第五大碱性电池生产商南孚电池, 于2003年被美国吉列公司收购并消灭。油嘴油泵行业, 德国博世公司收购中国油嘴油泵行业的龙头企业江苏无锡威孚有限公司后, 中国的油嘴油泵行业几乎全部被跨国公司并购、控股。轴承行业, 西北轴承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轴承行业首家上市公司, 在拿出铁路轴承这一块优质资产和德国FAG公司合资后, 逐步失去控制权, 最后不得不从合资公司中退出。“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一部分, 世界企业并购浪潮比我们想象的要凶猛得多”中国必须面对这一现实, 且“要早作应对, 以免遇险而应对无策”。在就全球并购与国家经济安全问题接受记者专访时, 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何茂春博士如是说。

4 结语

综上所述,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是一把双刃剑, 即有有利的一面, 也有不利的一面, 但总的来说是利大于弊。我们不能孤立于外, 独善其身, 闭门造车。只有积极走出去, 融入这个浪潮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 中华民族是一个能兼容并包的大家庭, 有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气魄, 正是这种融合力吸引了来自更多国家的青睐和赞许, 因此, 我们既不完全排斥也不全盘吸收, 而是在独立自主、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前提下, 与经济全球化接轨, 并彰显我们自身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李琮.论经济全球化.中国社会科学, 1995.

全球化论文?对“全球化”和“反全球化”的经济学论文参考资料 篇3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贫富差距;影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发达国家凭借其在资金技术上的优势对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占有绝对优势。世界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逐步加大。所以大多数人认为,经济全球化造成的后果可能是全球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国外部分激进的学者认为目前的经济全球化是由先进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加重对劳动者剥削的全球化,是扩大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贫富差距的全球化。而另一部国外学者则认为,经济全球化更有利于帮助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有利于缩小贫富国家的差距。

在国内,我国的相关人士认为,对待这个问题要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根据标准的国际经济学理论,特别是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经济全球化应该导致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均收入水平的缩小,缩小发展中国家的收入差距; 但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的确会有很多因素影响着发展中国家是收入分配,导致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经济收入差距拉大。

一、经济全球化的概念

经济全球化是一种近年兴起的全球性的不可逆转的经济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既包括国家间商品的自由流动,也包括国家间生产要素( 资本、技术、人员等) 的自由流动,也即贸易自由化、生产国际化、金融全球化和科技全球化。

二、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缩小贫富差距

1.加大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

对于发达国家而言,其本身的资本是非常丰富的,因为经过成熟的工业经济发展,但是另一方面,发达国家的劳动力是非常短缺的。国际贸易当中,发达国家在资本密集型产业当中占有优势,但是在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中就不具有优势可言了。因此发达国家的资本密集型产业不断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断缩减。资本和劳动的需求变化导致了发达国家的收入分配的恶化。尤其是导致发达国家非熟练劳动工人收入的下降。因而发达国家的非熟练劳动工人成为世界反全球化的主力军。

2.缩小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

在发展中国家的状况和发达国家正好相反。同样是商业贸易自由化,结果却大不一样。发展中国家劳动力资源丰富,但是资本匮乏。在经济全球化的贸易活动中,发展中国家因为自身的劳动力资源丰富,主要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商品,进口一些高科技产品和资本密集型商品。这就必然导致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密集型商品的价格会上涨,而资本密集型的商品价格下降,进一步促进劳动密集型商品的扩大再生产,资本密集型产业不断缩减。这样一来,更多的资本就会被释放出来。劳动和资本需求的这种变化,会导致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价格上升,资本价格或资本报酬率下降。因此,从根本上来说,贸易自由化应该是导致发展中国家收入分配状况的改善,贫富差距的减少,而不是相反。

三、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资本流动对全球贫富差距的影响

当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形式是资本流动,这也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点之一。资本的流动是出于商业目的,提高资本的收益。部分激进主义的学者认为,资本的全球化流动是对发展中国家劳动人民的剥削,会使劳动者的收入产生差异,加大该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凡是资金流动所带来的一定是资本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中。

对于发展中国家,国际资本的自由流动,长期来说,总体上应该是缩小了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外国资本的流入,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存量,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的生产要素总量,必然会带来发展中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尽管外国资本的流入会带走一部分资本利润,但是由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量超过外国资本的利润所得,因而总体上会增加发展中国家的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占据有利地位,但是实际上经济全球化是有利于缩小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的。近三十年的经济全球化进程和各国的经济改革和发展的确造成了一些国家之间和一些国家的内部出现了贫富差距加大的现象,但是这种现象不能全部归结为是由于经济全球化造成的。我国近三十年的经济发展历程表明,中国的贫富差距加大最终原因在于我们的经济发展阶段和我们的改革方式,而不是因为经济全球化,尽管在此过程中也的受到了经济全球化的一些影响。由于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不平衡推进,很可能在短期内会造成发展中国家贫富差距的扩大。但是从长远来看,经济全球化的最终目的是缩小贫富差距,而不是扩大。

参考文献:

[1]侯永志:经济全球化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及其对中国的政策启示[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01,(4).

[2]宁光杰 张宝忠:经济全球化与收入分配差距问题[J].当代经济研究,2004,(9).

[3][意]乔万尼·A. 科尼亚.经济自由化和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收入不平等的影响[J].路爱国译,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3).

[4]李 实 罗楚亮:城乡收入差距的再估算[J].北京大学学报,2007,(2) .

[5]王小魯:灰色收入与国民收入分配[ J ].比较,2010,(48).

[6]UNCTAD. Development and Globalization:Facts and Figures 2008[EB / OL ]. http: / / www.unctad. org / en / docs / gdscsir20071_en. pdf.

[7][美]克鲁格曼,奥伯斯法尔德. 国际经济学: 理论与政策( 第六版) [M]. 海闻等译,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全球化论文?对“全球化”和“反全球化”的经济学论文参考资料 篇4

摘要:时至今日,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根本趋势。经济全球化不仅影响着世界各国的经济,并对其政治、文化、军事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发展,处于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的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整体联系日趋紧密。2001年加入WTO后,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然而,事物都有两面性。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我国的经济发展虽似如虎添翼,又是险象丛生。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如何正确认识和妥善应对经济全球化,不仅有利于我国经济科学、平稳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而且有利于更快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本文从经济全球化的含义、本质,以及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开始着手,逐步分析我国自身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对如何运用和应对利与弊做出一些建议。旨在找出适合我们自身发展的有益对策,积极投身全球化进程,遵循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关键词:经济全球化 中国经济 机遇 挑战 正文:

一、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1)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整体。经济全球化又叫世界经济国际化,即世界各国经济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环节的全球趋于同化趋势。经济全球化的具体内容包括: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投资全球化、区域性经济合作日益加强。(2)经济全球化的本质特征

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实际上是发达国家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所引起的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流动,以寻找更有利的投资场所的过程。即以发达国家为主导,跨国公司为主要动力的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这一时期的产业结构调整不仅是一些产业的整体转移,更重要的是同一产业部分生产环节的转移。国际分工从过去的垂直分工为主发展到以水平分工为主的新阶段。生产的全球化促使跨国公司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市场的全球化,推动了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国际贸易已成为世界经济的领航舰;资金的全球化是国际金融迅速发展的物质条件,促使巨额资金可以在各国之间自由流动;科技开发和应用以及信息传播的全球化使国际之间相互投资迅速增长,并呈现多元化格局。(3)经济全球化情况下,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较长时间都处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自己自足的经济发展模式中。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都十分低下。综合国力十分弱小,经济结构不尽合理,产业结构主要以农业为主,所有制结构单一。对外贸易规模极其有限,基本上处于封闭半封闭状态。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且门类齐全、布局合理的产业体系逐步建立,经济结构在逐步改善中趋于合理。商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大为增强。综合国力明显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提高。通过对西方先进管理经验和科学技术的学习,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解放,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尤其是加入WTO以来,我国走上了对外开放的道路,参与到国际化经济的大舞台,一跃成为世界对外贸易大国。开始了属于自己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二、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影响 1.有利影响(1)有利影响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社会化和现代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它具有促进生产力提高和全球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国内企业的成长和发展。有利于激发我国企业的竞争意识,可以加快国有企业经济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加速改制、重组、联合、兼并的进程。促使国内企业可以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从而促进企业自身的发展。

加入WTO,使我国逐步参与到世界经济格局中,有利于中国更快、更好地融入国际经济社会,有利于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熟悉国际市场规则,推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

有利于引进外资,学习西方国家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科学技术。促进企业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增强国内企业国际竞争力。(2)我国如何把握利用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大量吸收和利用外资。由2012年8月21日中国网报道,据统计局网站消息,统计局发布了《对外开放实现跨越式发展》报告。报告显示,2003—2011年,我国非金融领域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累计达到7164亿美元,年均增长9.2%。2011年,我国外商直接投资达1160亿美元,全球排名上升至第二位,并连续19年位居发展中国家首位。另外,我国积极引进世界先进管理经验,并根据国情进行创新。例如:海尔的6S大脚丫政策在国内外不同的经济文化环境下,用不同的方法措施实行。在中国海尔,6S大脚丫是每天表现不佳的员工反省的地方,而争强好胜的美国员工非常接受正面激励,于是美国的海尔6S大脚丫成为了分享工作经验、表扬优秀员工的地方。2.不利影响(1)不利影响

第一,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市场经济也随之全球化了,市场经济所具有的盲目性、自发性、滞后性等缺点也被全球化了。

第二,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的贸易规则,因其不公平合理的经济秩序使中国常陷入“国外反倾销”问题或是以前乃至现在仍存在的针对我国的贸易出口的“贸易壁垒”的问题。进入2013年,在欧美经济复苏乏力和外需萎缩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长也受到外贸的拖累。过去的一年里,欧美金融危机、发达国家量化宽松政策以及贸易保护主义等,无一不冲击着中国的出口和国内市场。

第三,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世界经济衰退对中国有很大影响。回顾2012年,世界经济展现的是一幅灰色画面:欧债危机愈演愈烈,美国经济复苏迟缓,还面临“财政悬崖”危机,新兴经济体大多国家经济增速回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相互影响越来越深。据有关专家研究,美国国民经济总值每降1个百分点,中国出口增速可能会下降5个百分点。(2)我国的对策

第一、积极调整结构。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科技为支撑,充分发挥我国资源特别是劳动力资源优势。

第二、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08年,美国次贷危机给我们以警示,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维护国家经济主权和保证国家经济安全甚为重要。我们只有认真总结其他国家的经验教训并为我所用,才能有效规避经济风险,在保障本国经济安全的前提下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推进改革开放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也才能维护国家经济主权和保证经济安全。

三、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经济带来的机遇与挑战(1)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的机遇 第一、有利于加速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我国开始参与到世界经济格局中来,在参与国际经济发展的同时,我国可以充分利用发达国家进行产业格局调整的机会,依靠自身优势吸引其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国内的转移。从而加速我国工业化进程。

第二、有利于我国经济和科技实现跨越式发展。经济全球化加快了人才、资本、信息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我国可以在引进国外先进科技提高自身科技实力的基础上进行科技创新,并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经济的跨越式发展。(2)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的挑战

第一、外贸结构不合理,外贸依存度较大(2001—2008年,我国外贸年均增速比世界贸易年均增速高11.1个百分点,外贸依存度相应上升了20.7个百分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前5年,我国的外贸依存度不断上升。2003年首次超过50%,达到51.9%,2006年达到67%,此后虽平稳回落,但基本在50%以上。海关总署公布2011年我国进出口外贸依存度为50.1%。目前,美国、日本、印度和巴西等4国的外贸依存度在30%左右,法国、英国、意大利和俄罗斯等4国低于50%,而我国与加拿大、德国等3国都在50%以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发展。与此同时,我国外贸依存度也随之快速增长。外贸依存度过高使我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与世界市场和主要的贸易伙伴。我国经济单一的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经济发展越来越受到美国、日本等贸易伙伴的国内需求和国家对外贸易政策的制约。在国际市场对我国实行越来越多的反倾销诉讼和绿色贸易壁垒的情况下,造成我国一出口为主的产业纷纷转向内销。致使国内市场供求不平衡,形成通货膨胀。

第二、外资企业对我国一些企业的发展会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经济全球化的融资环境中,外商企业对国内的直接投资以及外商控股合计是垄断型企业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和产业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降低了国外商品在国内的市场准入门槛。由此,外国产品可以更自由、廉价的进入国内市场,这对国内某些产业会造成一定的冲击。例如:日常洗护用品、饮料行业、电子行业等。

(3)如何应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

我们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适度保护国内经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有条件地参加经济全球化。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国际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来调整产业结构。

在经济全球化格局下,科技的不断创新和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我国应坚持科教兴国基本战略方针,运用现代科技技术,实施科技兴贸,不断提高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科学技术含量,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能力。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我国只有加速科技创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运用先进的科技改造、提高传统产业产品的技术含量低的局面,才能不断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实现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跨越式发展。

四、结束语 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不确定因素。经济全球化虽然有利于我国吸引外资,有利于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有利于我国社会剩余劳动力的分配,但是,在我国经济发展仍受发达国家的制约的同时,还要承担来自经济全球化的不良影响。为此,我们应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并且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从而使我国经济发展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促进我国自身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我国对外贸易规模超过2万亿美元 居世界第3位 》 2009-09-24 11:21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薛志伟

《央广财经评论》 2012年02月16日10:24 来源:中国广播网

《我国外贸依存度回落 中国经济向内需拉动转型》 2012年02月16日 来源:腾讯财经

《统计局:我国利用外资规模已跃居全球第二位》2012年08月21日17:20来源:中国网

经济全球化对文化的影响 篇5

摘要: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这给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与此同时,随着西方文化迅速扩张,消费文化日益盛行,文化呈现出世界趋同或融合的趋势,这给我国传统文化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我们应该采取科学合理的对策,让传统文化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当今的世界正处于一个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时代。科技现代化的迅猛发展,经济交往的日益频繁,通信传媒的高速进步,自由贸易的逐步深化,正在把整个世界融合为一个全球性的统一市场,国际交流与合作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广度和深度推进。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是加快经济增长速度、传播新技术和提高富国和穷国生活水平的有效途径,但也是侵犯一个国家主权、侵蚀当地文化和传统、威胁经济和社会稳定的一个很大争议的过程。全球化和文化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经济全球化与政治多极化的今天,任何一种民族都面临外来文化的冲击。我们应该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经济全球化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保持我们文化特色,借鉴外来文化优势的同时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一.经济全球化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积极影响

首先,经济全球化使各国文化之间相互交流和相互影响得以加强,有利于中国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在经济全球化的号召下,我国一些优秀传统文化正慢慢走出国门,向世界显示我们文化的魅力。像是如今风靡全球的孔子学院,向世人展示了我国传统的儒家思想,成为传播中国文化和推广汉语教学的全球品牌和平台。它秉承了孔子“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理念,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其次,经济全球化发展有利于我们汲取世界各国文化之长,使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不断得以丰富和发展。世界各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许多优秀的文化,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经营管理经验等。这些先进的思想观念不仅是西方国家文化的核心部分,也是西方文明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并且还是我国传统文化所不太完善的部分。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文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我们更好的学习各国特别是西方国家发展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的成果,从而促进国人的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增强市场意识、科技意识、效率意识和现代管理意识。

再者,国外从不同角度审视和关注我国传统文化,这为我们思考和关注传统文化提供了新视野。在外国思想家的视野中,他们从老子的著作中发现了中国古人对宇宙生成说的初步设想,也从中找到了对当今社会具有重大意义的环境保护思想,特别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从中他们看到了现代人应该具备的一种处理人与环境关系的思想;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家庭伦理中,他们看到了可以用于改善当代西方家庭伦理关系,应对老龄化社会的种种社会规范;从《易经》中外国人更是读出了当代计算机二进制的原理。而一部孙子兵法更是成为世界军事院校的经典教材。而这些,都是我们不曾发现的。经济全球化下,当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我们的文化时,我们看待同一事物的视野越来越宽广了,我们的文化被剖析地也就越来越深刻了。

二.经济全球化我国传统文化的冲击

纵然经济全球化给传统文化的发展带来了很多机遇,但同时我们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首先,日益密切的文化交流使大量外来文化流进,西方文化迅速扩张,从而忽视了本土的传统文化。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追逐潮流,热衷过一些洋节,如圣诞节、万圣节、感恩节等。然而,我们的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却原来越冷清,逐渐被打入冷宫。外来文化的冲击使我们传统文化的地位摇摇欲坠,有些文化甚至都面临着消亡的危险。其次,经济全球化下我们的文化的多样性受到严重的威胁。当前的文化全球化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西方部分发达国家的文化产品充斥于世界。可以说,西方文化意识和西方文化习俗正在日趋全球化,无论是在服装、食品、电影、电视,还是在建筑设计方面。美国更是凭

借其技术和资本优势,特别是在多媒体、互联网络、卫星电视等方面的强大优势,以自由化为借口,积极打入他国文化市场,既进行文化渗透,又获取实利。这对我们文化的多样性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再者,经济全球化下导致了国外对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争夺。中国作为具有五千年光辉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文化资源丰富多彩,以致西方国家的娱乐业也开始窥视、争夺中国的文化资源。1998年夏季,美国迪斯尼公司推出的影片《花木兰》,就借用中国的传说故事表现美国的文化理念。在美国各地的百货公司、玩具店、书店,木兰纪念品占有显著的地位,光是根据这部动画片所出的书、画册、练习本就有10多种。而韩国人也在2005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将端午节列为韩国的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就警示着我们要重视对文化知识产权的保护,不能任意他人随意掠夺我们的文化。

在这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我们要如何做到在接受外来文化的同时,也保持着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呢?首先我们应该不断加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建设。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越来越强,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因此我们应大力加强对文化的建设,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拓宽文化市场,促进文化消费,不断提高城乡人民的文化生活水平。与此同时,还要不断发挥传统文化的优势,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二是加强国际间的文化合作与交流,推动传统文化的发展。不同的文化模式之间存在着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因此,在当代,各国及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合作是符合历史逻辑和时代要求的。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会从他国文化中吸取许多有益的东西,以充实和丰富自己的文化模式,以发展自身的文化。

全球化论文?对“全球化”和“反全球化”的经济学论文参考资料 篇6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国家经济安全国家利益改革开放1993年美国国务卿克里斯托弗在国会作证时第一次提出国家经济安全这一名词,以往理论界在谈到涉及经济与安全的问题时只是讲两者之间的关系,而这一名词的出现说明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内涵已经发生了变化,从单纯的“关系”变为一国发展稳定中一个战略性概念,“一个终极目标”,不仅仅是研究的基础,也成为研究的目的。同时事实也证明,在冷战结束后的这15年来,国家经济安全已经越来越超过国家政治、军事安全成为国家利益实现最重要保证之一。改革开放20 多年来, 中国人民经过辛勤的奋斗和艰苦的努力,终于实现了现代化建设“ 三步走”的第一、第二步目标, 使一个占世界1/ 4 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摆脱了贫困, 人民生活水平基本达到小康水平。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但是, 随着经济的快速稳步发展, 伴生而来的诸多问题也日益凸现, 其中, 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就成为一个重大和现实的课题。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多次在重要场合谈到: 在新形式下既要加快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 又要使经济不出大的风险, 保证经济主权、国家安全不出大的问题。这显而易见地表明了改革开放与国家经济安全相互依存“、荣辱与共”的关系, 也明确地指出不让经济安全出大的问题以致干扰改革开放大局, 是必须长期坚持的原则。所以, 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经济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 始终注意正确处理好对外开放、发展国际经济合作与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关系, 并充分认识到我国经济安全问题长期性和复杂性, 使经济安全稳步、健康地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全过程。

一、参与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家经济安全利益得失

当前,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为国际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国际投资特别是跨国公司投资并购在全球范围内扩展;金融全球化使国际资本流动转移更加便利,规模不断扩大;国家间经济联系日趋紧密,协调程度得到加强;“知识经济”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动力。在这种趋势为我们带来好处的同时,也蕴含着很多不安全和不稳定的因素。

学界专家学者们的普遍共识就是要加强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国家经济安全研究,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1)经济全球化对各国都是机会,但各国受到的影响各不相同,要正确看待全球化趋势。比如,中美两国可以说都得益于全球化,对比两国可以发现,美国作为吸收外资最多的国家,极其善于保护国家的经济安全。这体现在:第一,制度法律

层面上。1983年《美国国际投资政策》中设立前提,外资不得损害本国的经济安全;《保护美国产品法》要求对美国境外生产的增值50%以上产品的在境内销售要进行限制;《埃克森—佛罗里奥条款》(即721条款)要求有关部门协助美国总统对外国投资者收购美国公司或业务进行政治审查,以确认有关交易是否“威胁或损害”美国的国家安全。第二,组织机构设置上,成立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专门负责审查外资并购美国企业的行为,以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由此可见美国在获益同时,一方面利用法律法规等制度上的安排对贸易金融投资进行规范,另一方面通过建立有效的机构机制对于涉外经济进行管理,巧妙地保护着自身国家经济安全。而我国在这方面则相对落后,以外资并购为例, 2003 年4月开始施行的《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在19至22条对外资并购活动的垄断问题进行了初步规范。但《规定》属于行政性法规,法律层次低且存在较多缺陷,规定也不尽详细,因此该法规实施以来,尚无针对任何案例启动过相关审查机制。总之,我国仍处于经济发展的起步阶段,在肯定我们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应做好定位,搞清弱点,分析我们从全球化中获得的净收益构成,加快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国家经济安全审查保护机制,从而更好地保护好国家经济安全。

(2)正确看待全球化条件下外资收购和并购以及贸易顺差。当前外资收并购活动已是一种趋势,可以说具有不可逆转性,因此鉴于外国投资者(包括具有外国政府背景的投资者)对中国企业、各种资产和某些战略性产业进行并购整合产生的重大影响,在应对措施上我们可以发挥积极作用,制度层面的法律完善,行政层面的政府关注,经济层面的企业发展应当共同努力,寻求开放经济与国家经济安全间的有效平衡。同时也要加强研究,利用我国外贸顺差主要集中在几个国家的特点,既看到我们在贸易依赖上的缺陷,又要在战略上利用这种缺陷,变害为利,在国家经济安全上起到相互牵制的作用。

(3)正确看待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组织,在体系内积极发挥应有的作用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我国经济规模和对世界经济发展贡献不断扩大的背景下,我国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国际素质,认真研究如何通过国际经济协调,促进本国利益的实现。既要从中受益,又要承担责任;既要有话语权,又要有接受度,以期更好地适应当今的国际体系和制度,向有利于本国利益的方向进行改造和完善。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 各国经济、政治、军事等的相互依存度进一步增强, 我国也不可避免地卷入了世界一体化的洪流中。如今, 各国间相互依存、共同繁荣的意识日益强化, 双赢和多赢思想被广泛接受, 彼此都开始顺应全球化的要求, 开始了相互关系的协调和国内经济政策的调整。在此情况下, 中国经济已不可争议地成为世界经济的一部分, 在这样一个开放的世界里, 中国不可能也不应该置身事外地去发展自己的经济, 所以国家领导人曾多次强调: 为了更好地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应将国家的经济安全与对外开放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 中国未来的经济安全不是单方面的经济安全, 更不是以损害别国整体和长远利益为代价的安全, 而是体现了地区视野和全球视野的共同经济安全。

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性

中国几代领导人都立足国情, 从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出发, 将经济发展视为国家的最高利益, 突出了经济安全在国家安全中的基础地位, 并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 把经济安全提高到了关系国家总体安全的战略地位。为此, 邓小平同志曾尖锐地指出“: 抓住时机, 发展自己, 关键是发展经济。”一语道破了经

济发展是中国当前最大的安全问题, 揭示了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对国家安全的基础作用。

国际上一直有一个普遍认识, 那就是国家的贫弱是最大的不安全。因此, 一个国家维护经济安全的能力在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中显得尤为重要, 它主要由经济的生存力、竞争力、国家对本国国民经济重要部门的控制力和抵御内外威胁的能力等构成。对此, 我国领导人也有着清醒的认识, 他们视经济安全为国家安全的“ 物质基础”, 认为科技领先、国力强盛才是国家安全最可靠的基础。确实, 只有经济实力增强了, 才能为逐步形成的经济安全机制、强化保障手段提供物质可能性。反过来, 只有经济安全机制功能正常发挥, 才能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进而促进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创造更好的条件。

各个国家的利益存在差别, 而利益的特殊性必然要求确定实现这些利益的机制并制定相应的战略。每个国家都有自己围绕着运转的国家利益, 而国与国之间的各自的国家利益又往往是不同的甚至是相互抵触的。比如说能源问题中的石油问题,OPEC 成员国家希望国际石油价格比较高以使其石油利润最大化, 于是他们会尽量控制出油量以影响国际石油价格。而用油国, 就目前来看最大的用油国仍不外乎经济实力强大的发达国家, 他们自然会动用浑身解数阻止OPEC 成员国控制出油量从而控制国际石油价格, 以便利用OPEC 的廉价石油“ 润滑”自己庞大的经济。于是双方就有摩擦和对抗。如果OPEC 成员国如愿了, 发达国家的经济利益就会受损, 经济安全就会受到威胁。而事实上是发达国家得逞了, OPEC 成员国的经济安全状况堪忧。

在商品生产和销售领域, 特别是银行金融服务领域的竞争不断加剧, 使保障经济安全成为现实问题。在当今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的背景下, 为了生存的安全, 单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和高科技的国防工业是不够的, 还需要具备许多的社会经济条件, 比如发达的日用品和服务部门, 国内社会政治稳定和改革具有可靠的社会基础, 同整个经济实力保持平衡的、足够的国防实力,国家社会经济各部门的均衡发展等等。苏联解体就有这个原因。另外一个典型的例子便是东南亚金融风暴。

三、维护我国经济安全的战略对策

经济市场化、自由化、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许多国家都在设法通过内部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来适应这一潮流, 寻找最佳的利益结合点, 维护自身的经济安全。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 我国除了顺应历史潮流, 实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 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 拓宽经济发展空间,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外, 别无他法。可见, 我国的经济安全也必须以此大环境为背景, 在这样一个变化、开放的过程中逐步地实现, 因此它要求我们持更开放的国家安全观, 追求更全面融入国际经济、更多参与全球化的国家经济安全目标。经济安全作为国家安全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必定包含着社会稳定的内容, 即维护经济稳定、防止和解决社会经济冲突的能力。实行改革开放可以说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 本身就是对中国经济社会这一大系统进行的全面的、系统性的改造。因此,在这一过程中, 出现经济的不稳定局面和因素在所难免, 表现在经济安全问题上就更加呈现出复杂化的趋势。比如: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生态环境恶化、贫困失业、人口膨胀、疾病流行、毒品泛滥等都可能引发经济混乱、社会动荡, 危及经济整体安全, 并进一步阻挠改革开放的顺行实施。所以, 中国作为一个超大型国家, 身处这样一

个复杂的环境, 必须对自身经济系统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有充分的认识, 理智地挑战改革开放步骤和力度, 清醒地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和国际竞争, 应对日益凸现的经济、技术、政治甚至军事方面的对抗,维护好国家经济安全。

改革开放的目的就是要使人民群众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最大实惠, 成为改革的主要受益者, 从而取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同时, 为他们创造最安全、稳定、适合发展的政治、经济、安全环境。所以, 改革开放和国家的经济安全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我们必须在这两者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深化改革、更新观念、促进经济安全、保证社会主义经济事业的稳步、健康发展, 为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作出努力。

建立健全国家经济调控体系。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改革开放深化发展, 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尤其是失业问题显性化、看病难且贵、新贵阶层的出现等等, 需要政府从调整社会保障政策、就业政策、收入政策等方面入手, 建立起稳定高效的经济社会安全网以提升我国经济安全。要继续深化国企改革,继续推进政企分开、规范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切实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对国企进行分类改组和战略重组等等, 不仅要彻底解决国企的历史遗留问题, 更重要的是要让国企具备一种“ 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和“ 永葆青春”的活力。要强化我国的金融管理, 严格控制银行的“ 呆账”“、坏账”, 减少不良资产所占的比例, 减低金融风险, 确保金融市场的良性运行。在收入分配领域, 一定要尊重“ 诚实经营、合法劳动”的各种所得,要“ 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保障最低收入”, 要体现效率, 也要兼顾公平, 确保经济健康、稳定地发展。针对我国目前严峻的劳动就业形势, 必须要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以确保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健康发展。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粮食供给保障体系, 确保我国的粮食安全, 这也是我国经济安全的重要基础之一。鉴于部分战略物资的短缺, 还必须建立起包括石油、天然气、铀、铝、铜、铂、镍、硼、石棉、金刚石、耐火黏土等在内的资源安全网。严格和完善税收体系, 把财政风险压缩到最低限度。同时, 对外经济部门作好外引内联, 全面提升我国的经济安全水平。

加强制度层面建设和预警机制建设,从战略上实现国家经济安全的目标在西方,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往往具有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自动机制,良好的体系与制度安排正是这种自动机制的体现。当前我国要努力减少对外贸易对经济拉动的比重,以扩大内需为目标兼以适度投资为手段,逐步实现三驾马车对经济拉动的合理比例,促进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而这就要求政府应当从战略的高度,建立健全如社会保障体系、危机管理体系、政府信息透明机制、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等制度,使经济安全的风险分散到社会各方面,既降低整体经济安全威胁的不确定性和突发性,又降低社会经济运行成本,最大限度地使市场经济主体能够在竞争和追求利益最大化中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国家经济安全的稳定。这是当前国家经济安全研究面临的一个新的具有挑战性的课题。要加强对国家经济安全潜在威胁的研究,同时国家安全战略也要重视预警机制建设,以便及时掌握各种信息,作为采取对策和措施的依据。如何判定一国经济运行及其发展的外部环境属于安全、不安全还是危机状态,如何评定出现某种扰动经济运行的不安全因素时一国抵御可能出现风险的能力大小,这都是国家经济安全预警机制所要反映的问题。因此对国家经济安全监测对象、监测方法以及风险抵御能力标准的研究也亟待加强。

四、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的大背景下,国家经济安全研究也面临着许多新的课题。如何更好地提升国家经济竞争力、积极参与全球经济互动,同时以国家间经济关系促进政治关系发展都是当前理论研究的着眼点。

国家经济安全就是指国家整体或某一行业重大经济利益未受到威胁或损害,社会经济生活健康稳定,宏观经济运行良好的状态。在国际生活中具有一定的自主性, 防卫力和竞争力, 不至于因为某些问题的演化而使整个经济受到过大的打击和遭受过多的损失。能够避免或化解可能发生的局部性或全局性的(经济)危机。国家经济安全问题是一直存在着的, 只是在国际竞争尚以军事较量为主, 国家开放程度低下, 国家生产力水平欠发达等背景下, 国家经济安全问题并没有凸现出来。而今, 全球化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抗拒的潮流, 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 经济安全问题日益成为世界各国倍加关注的热点。

参考文献:

【1】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国家经济安全》2005 年版

【2】余斌 《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中国经济时报》2002 年

【3】谈世中、王耀媛、江时学等编 《经济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2002 年版

【4】高尚全《关于改革要有新突破的思考》《中国经济时报》2002 年

【5】张幼文《建设经济强国的目标与机遇》《世界经济研究》2002 年增刊

【6】易金务《关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答问》《人民日报》2004 年

【7】金钿主编《国家安全论》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2 年版

【8】刘中伟《国家经济安全现状及研究新思路》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06

【9】姜国杰《我国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冲击》经济体制改革,2002

全球化论文?对“全球化”和“反全球化”的经济学论文参考资料 篇7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国际经济法影响

经济全球化是指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转、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等形成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一个有机经济整体。国际经济法是指在不同国家、国际组织、不同国籍私人之间,进行调整的一种经济活动,同时也是依靠相互经济关系而建立一种法律规范的总称。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不可避免的会对国际经济法造成影响,引起了国际经济法的改变甚至创新。

一、经济全球化对国际经济法发展的影响

(一)国际经济法法律效力的减弱

贸易全球化、投资全球化、金融全球化和跨国公司生产经营全球化等都是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也更加复杂。国际经济法在日益复杂的国际经济关系中的作用开始减弱。国际经济组织是国际经济法的主体,主要表现为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国际商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等国际经济组织。这些国际经济组织的主要职能是对各成员国的贸易政策和法规进行监督和管理,对经济活动过程中产生的矛盾纠纷提供谈判平台。但是一超多强的国际形势减弱了国际经济法的法律效力,国际经济法在操作过程中存在许多壁垒。比如说,第三产业中的农产品等受到了发达国家贸易壁垒的限制,并且面临严重的出口补贴竞争,导致出口规模难以扩大。与此同时,发达国家在乌拉圭回合协议中许诺的市场开放在如今的国际化市场中也并没有得到完全兑现。经济全球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也削弱了国际经济法的影响,加大了贫富差距。

(二)国际经济法不适用于现在经济关系

经济全球化带动了跨国公司的兴起。在国际经济活动中,跨国公司是降低生产经营成本,优化国际资源配置的主体。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通过商品的出口和进口自由的进行世界贸易,利用各国的土地资源和自然资源促进资本的流通。这种新型的贸易形式有利也有弊。一方面,国际贸易促进了资源共享和文化交流,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经济实力差距大且局限于自身发展中国家的现状和国家的体制,不能完全跟上经济全球化的脚步。面对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差距与竞争,国际经济法存在较多盲区。例如,一些发达国家近年来多通过制定反倾销、反补贴等方针以及技术性贸易障碍和环境标准障碍等限制发达国家的进口产品量。乌拉圭回合会议中达成的有关减少农产品出口补贴量、分步取消纺织品进口数额和开放服务业务等一些主要协议执行得并不是很强,未达到预期推动贸易自由化的目的。在这些例子中,国际经济法不能及时处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问题,甚至有偏向发达国家的现象,这体现了国际经济法不适用于现在的国际经济关系,需要革新。

二、经济全球化在国际经济法立法领域的影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发达国家掌握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力和高新科学技术,在全球经济国家中的地位也是不可小觑的。在建立国际经济法时,发达国家也是起主导作用。国际经济法建立在参考一超多强的国际形势上,参与编写者多为发达国家学者,因此法律也有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地方。政治因素制衡着国际经济法和国际组织发挥作用。例如伊朗研究核利用,被西方国家越过国际组织规定的不得干涉他国内政的原则制裁。这对经济贸易方面也有启示作用。如今经济全球化发展迅速,国际经济法立法上的局限性也开始显现,为此,需要从多方面着手推动建立国际贸易新秩序。发展中国家经济方面的法律也一般参考国际经济法,在国际经济法存在盲点的情况下,我国的经济法律应当从我国发展中国家的现实出发,以我国的经济利益为核心,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国家发展道路,重视市场规律的作用,发挥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的作用督促国际经济法做出调整,减少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矛盾,促进世界经济向多方面发展。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促进了全球资源的流通和发展,有利于全球资源优化配置;另一方面,发达国家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武器,是实现全球化生产要素自由流通和优化资源配置的主要平台,因此经济全球化带给发展中国家的除了机遇更多是挑战。为了平衡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更好地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潮流,国际经济法需要做出相应的创新。

三、国际经济法的改革

(一)立法上的创新

建立健全符合实际的国际经济法,建立国际贸易新秩序是必经之路。新的国际经济法在立法上需要有所创新。虽然发达国家掌握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力和高新科学技术,在全球分工体系中处于优势地位,但是发展中国家也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国际经济组织重视成员国中发展中国家的作用,让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制定新的贸易规则,重视区域贸易组织的价值,规范和加强区域贸易组织的发展,补充关税方面的遗漏点,强调世界贸易组织的透明性原则:所有成员国应严格遵守世贸组织规定,制定和实施的贸易措施,没有公布的措施不得实施。通过这些加强国际经济法的法律作用和权威性。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经济实力差距大,降低了国际贸易中的经济平衡值,国际经济法应降低贸易壁垒,遵循世界贸易组织的经济发展原则,针对加速发展中国家和经济接轨,给发展中国家特殊优惠待遇,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的市场准入机会,从而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帮助和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也更好地促进世界贸易自由化、公平化、平等化,形成真正公平、合理的国际贸易秩序。

(二)贸易与环境方面的创新

贸易是各国利用本国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与其他国家的资源进行交换以得到经济利益,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经济活动。资源是贸易进行的基础,但是经济全球化对环境资源造成了严重破坏。自然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造可再生资源也不能弥补之前对环境造成的损害。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一直是我国不变的可持续发展政策,资源节约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方面,通过制定一系列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防治,达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争取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国际经济法也应当重视环境保护问题,在法规执行中处理好可持续发展和自由公平的贸易关系,参考各国保护环境方面的法规和处理方法,重视多边环境协定,在国际贸易和可持续发展找到一个平衡点。

(三)执行时的创新

国际经济组织是国际经济法的主要表现形式,国际经济组织的职能和执行力度也体现了国际经济法的宗旨。以世界贸易组织为例,世界贸易组织有五大职能:管理职能、组织职能、协调职能、调节职能、提供职能,主要表现为制定监督、管理和执行共同构成世贸组织的多边及诸边贸易协定;作为多边贸易谈判的讲坛;世界贸易总部找寻解决贸易矛盾的方法;监督世界贸易组织各成员执行贸易政策,并制订有关全球经济政策,以此来促进国际机构合作,建立一个完整的、具有活力和持久性的多边贸易体制。之前由于发达国家在国际形势中占主导地位,世界贸易组织在处理国际贸易争端中带有一定的偏向性。比如说,第三产业中的农产品等受到了发达国家贸易壁垒的限制,并且面临严重的出口补贴竞争,导致出口规模难以扩大。另外,在乌拉圭回合协议中,发达国家曾经许诺过的市场开放并没有完全兑现,而是采用反倾销、反补贴等措施来限制从发展中国家进口的产品数量。在这些例子中可以看出世界贸易组织在一些方面并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这造成了国际贸易中的一些不公平现象,也让发展中国家在不公平的经济贸易中的节约成本、获得利益的难度加大。在今后的执行过程中,国际经济法应坚定自己的立场,不偏向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中任何一方,严格执行制定的法律法规,建立不可侵犯的权威性,建立公平公正自由的国际贸易新秩序,促进国家之间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转、技术转移等方式,成为相互依靠、相互交流的全球范围内有机经济整体。

四、结语

国家之间为了维护本国的利益,坚持本国的发展道路,必然会与其他国家产生竞争、合作和对抗。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之间的合作、竞争与对抗表现为资源的流通共享以及为了争取本国的进口出口利益,节约成本,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产生的经济纠纷。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世界多极化趋势也会渐渐形成,经济全球化不断对国际经济法造成冲击,国际经济法不能局限于一成不变的条例,需要根据国际形势不断调整和创新,建立公平公正自由的国际贸易新秩序,成为促进经济全球化全面发展的核心动力。

参考文献

[1]胡充寒.经济全球化对国际经济法的影响卟学术研究,2002,10:72-75.

[2]窦庆.经济全球化对国际经济法的影响[J].审计与理财,2008,09:46-47.

全球化论文?对“全球化”和“反全球化”的经济学论文参考资料 篇8

一、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经济法的经济基础

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体现是市场经济的全球化。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主要有:第一,市场经济是一种自主经济。企业必须拥有具有独立利益和独立权利的市场主体,拥有完全的自主权,具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政企分离的独立地位,以利润最大化为动力参与经济活动。第二,市场经济是一种平等经济。要求进入市场进行交易活动的主体拥有平等的市场地位和权利。第三,市场经济是一种竞争经济。竞争是市场主体发展的外部压力和内在动力,能使资源实现最优化配置。第四,市场经济是一种法制经济。市场主体的多元化需要以法律形式来明确界定和规范它们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市场活动是靠自主的市场主体之间的契约联系在一起的,需要健全的法律体系来加以保障;市场经济的竞争性需要法律规范和保障维护公平有序的竞争秩序;市场自身的缺陷要求政府干预经济,而政府干预经济又必须依法干预,也需要法律加以规范和保障。第五,市场经济是一种开放型经济。是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它的发展必然要求向所有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开放,要求形成公正、自由、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不仅要打破地区封锁,形成国内统一的大市场而且要打破国家之间的封锁,实现资源的国际化流动。

在资源稀缺、产品有限的条件下,经济运行的基本目标是实现经济增长、资源最佳配置和产品的公平分配,从而扩大产量、改善产品结构和产品分配,减少稀缺程度,满足社会生产和消费的需要。这就必须选择和作出某种制度安排,确立经济活动的秩序和规则,建立一定形式的组织机构,借助于某种框架条件(体制)和纳入在其中的手段作为经济制度,市场经济要求每个进入市场并参与市场经济生活的人,必然具有独立自由的人身资格。因此,民主、自由既是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对所有经济行为主体的基本资格要求,也是其内在经济要求所体现的基本价值意义。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法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产生了巨大影响,不仅促进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而且使市场调节机制在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使竞争成为最重要的经济活动规则。

竞争表现为市场主体之间的内在动力、外在压力的持续不断的市场较量过程。内在动力是市场主体自身的经济利益,在竞争过程中具体表现为保持或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增大銷售额、提高利润等;外部压力是竞争内在动力的外部表现,因为每一个竞争者在追求自身利益和目标的同时,对另外的竞争者客观上就形成了压力。经济全球化时代的竞争方式从对抗向合作转变。传统竞争是高度对抗性的,而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竞争方式正在发生变化,在合作基础上的竞争成为企业竞争的一种重要方式。并且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企业的竞争却不是以雄厚的资本作为后盾,而是以知识产品作为竞争手段,从一开始就是通过外力扩张来完成的。

经济全球化时代到来之前,企业只能是国内的企业,主要在国内市场上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而国家之间的贸易受到国家权力的严格控制,国家的疆界成为企业竞争的藩篱。经济全球化导致世界市场的形成,企业自由地走出国界,参与国际竞争。同时,世界市场的形成,也迫使企业不得不参与国际竞争。

20世纪90年代初,在经济全球化潮流的促进下,中国宣布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得我国经济法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的立法开始大量吸收境外法律的条文、立法精神乃至法律价值观。从此,中国经济法的发展走上了崭新的历程。

二、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经济法的社会基础

法律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是社会经济的客观反映。社会经济的变化必将导致产生法的社会基础的改变。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法社会基础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市场经济规则及市场全球化导致“马太效应”:城乡、地区及个人之间的差距加大。农村发展落后于城市是世界各国发展的普遍现象。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由于历史原因,农村的发展本来就落后于城市,加之建国以后实行严格的城乡二元划分,产生了城乡二元对立,加大了城乡之间的差距。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影响主要是对城市的影响,进一步拉大了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

我国幅员广阔,各地的地理位置、资源分布、产业结构等有较大的差距,加之历史原因,导致各地发展水平的差异。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及经济全球化的作用,东部地区、沿海地区由于良好的地理位置以及政策倾斜,近年来发展很快,而中西部地区,虽有丰富的资源,但由于交通闭塞,以致人才、信息流通渠道不畅,发展速度较慢,东西部发展差距进一步拉大。

个人才智、机遇等方面的不同,使得人们在实践中的发展不同,这是非常普遍的。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时期,竞争的普遍存在和日趋激烈,使人们之间的差距也日益拉大。

2.利用外资的政策导向及人们对外资观念的变化。中国利用外资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如自1993年以来,中国已经连续7年成为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

但是利用外资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加重国家的债务负担,造成我国对引进外资的依赖;削弱国内技术创新能力;外商投资者不顾中国国情,将会转嫁投融资风险;加剧国内地区经济和产业结构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工业产权和专有技术丧失及商业秘密外流等。所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人们逐渐认识到外资带来的负面影响,我国对利用外资的政策导向及人们的观念正在发生变化,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就曾经出现了“是我们利用外资还是外资在利用我们”的争论。

3.政府职能的转变、非政府组织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经济全球化无疑会带来国内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并进一步推进新型组织的出现,职业类型和职业活动方式也将进一步加剧分化,从而使不同的利益群体和社会阶层进一步分化,利益主体逐步多元化和清晰化。公民和社会组织的发展又意味着国家和政府对社会事务干预的领域和干预的能力及程度在不断地收缩或限制。

经济全球化势必带来各种资源配置以及经济、社会生活组织方式的进一步调整,加速社会的变迁、转变。政府的管理模式、意识形态、社会组织和个体社会成员的行为目标和方式都将发生重大变化。

三、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经济法的文化基础

美国法学家博登海默指出“法律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一种法律都是特定社会的文化在法律上的反映。法律的产生、存在与发展,既与社会的经济条件、政治环境相联系,也与该法律所产生、存在的社会文化密不可分。法律的产生与存在,都有其特定的文化土壤和背景。“法律是一个以实在法为主体的规则群体不断地、无限地向外扩展、延伸的文化场际,它是生于、生活于社会之中并与其他社会关系发生互动的活法,活法的触角生长于、根植于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我们无时无刻不生活于法律之中,谛听它的判决,感受它的力量。” “法律是民族的历史、文化、社会价值观念和一般意识的集中表现……法律是文化表现的一种方式,而且如果不经过某种‘本土化’的过程,一种文化是不可能轻易地移植到另一种文化里面的。”经济全球化正在影响着我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各个领域,正在影响着我国经济法产生和存在的文化土壤。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造就市场主体的民主意识、权利意识、竞争意识、理性精神等现代社会的意识,并最终影响着我国经济法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生态环境的利弊 篇9

化学化工学院化学类2班杨人和学号:***

谈论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生态环境的影响,我不得不先来论述一下经济全球化,全球化是一股热流,冲击世界上每一个国家,其中经济全球化尤为突出。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技术、劳动力、自然资源和市场在全球范围内按照更优方式的重新配置。它包含贸易全球化、生产全球化、资本全球化、技术全球化等等。经济全球化【1】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指商品和生产要素跨国界流动所导致的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日益提高和国际经济协调机制不断强化的过程。在经济全球化之下,强势国家无疑会因获得更多的资源和市场而受益,弱势国家则可能丧失原来支配的资源和市场而被边缘化。对于中国这个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无疑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在当今时代,闭关自守的去发展国家实力显然是行不通的,中国也自然的卷入了这一场洪流中,而随之而来的不但是经济上的快速增长,也带了生态环境的巨大影响。

改革开放之前,我国政治经济环境,乃至文化环境曾一度相当恶劣,而改革开放之后,特别是在我国加WTO之后,与外交流更加频繁,层次也更加深入。诚然,我们同时也不得不承认在迅猛发展的过程中,在中国社会朝着现代化、工业化大步向前的过程中,社会问题越来越多,有些原本存在问题可能更加严重,也会出现更多更复杂的新问题。但是,我相信很多人都是会对我国的改革开放以及加入WTO更多的给予肯定的评价,而至于消极影响我们当然是要去面对的【2】。在国际贸易中,会有直接的自然资源的贸易,而自然资源的开采、使用等都是和环境有着相当的联系。也就是说,当前中国很多的环境问题部分是在全球化过程中由世界带来的,同时全球化也使中国环境问题变成了世界的环境问题【3】。由此可见,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了双重的影响。

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特别是中小型企业,把经济增长作为核心目标,所有参与竞争的企业不管是共有的还是私有的,都追求效益与利润。在竞争的压力下,资源的有限性和自然生态系统的价值被忽略,同时许多国家也都采用了不计成本的西方生产方式,进而重复着环境破坏的后果。对于其生产产品带来的污染会置之不理。

正如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成就举世瞩目。可是我们只是一味的发展经济,而忽略了生态环境问题,只是我国环境问题不断恶化。从这个角度来看,经济的快速发展无疑给环境造成巨大的破环。

大气污染问题、大气污染问题、垃圾处理问题、土地荒漠化和沙灾问题、水土流失问题、旱灾和水灾问题、生物多样性破坏问题、WTO与环境问题、三峡库区的环境问题、持久性有机物污染问题等等,无一不是日益加剧。就我国水环境污染问题一说:中国七大水系的污染程度依次是:辽河、海河、淮河、黄河、松花江、珠江、长江,其中42%的水质超过3类标准(不能做饮用水源),全国有36%的城市河段为劣类水质,丧失使用功能。大型淡水湖泊(水库)和城市湖泊水质普遍较差,75%以上的湖泊富营养化加剧,主要由氮、磷污染引起。便可见其对环境带来的巨大破坏。

同时,由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国际贸易自由化,一方面促进优化配置,另一方面去加速了地球生态资源前所未有的消耗。当企业发展起来后,进行国际贸易,而国际贸易导致的经济活动的扩张是会增加污染物的生成与排放的。倘若某国在出口产品时没有将环境成本内在化于产品之中,自由贸易将不利于该国经济结构转型以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环境资源没有被正确的定价,价值没有能在市场中得到体现,环境成本内在化问题。有一个同样重要的就是产品效应,在国际贸易中,产品的消费过程和产品消费的终端(废弃物或其他形态)都很有可能对环境带来一些不利的破坏。更为恶劣的是某些发达国家甚至会以洋垃圾的形式出口

各式各样的废弃物至发展中国家。

经济全球化使我国传统的小规模家庭农业转向出口导向型种植单一作物的规模农业,而且除了农业,渔业、林业都是受到这样类似的冲击的,加剧了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加上外来物种的入侵,只是我国的物种逐年减少。中国的物种灭绝的速度要高于世界平均速度的百分之五十至六十。【4】由于环境的恶化,人类的乱捕滥猎,各种野生动物的生存正在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威胁。现在每天都有100多种生物从地球上消失。我国也已经有10多种哺乳类动物灭绝,还有20多种珍稀动物面临灭绝。【5】

利

经济全球化必然是会伴随着文化观念的全球化,促进了国际社会环境意识的提高,而其中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中国公众环境意识也同样会水涨船高,在国际解决环境问题水平提高的同时,这样的积极因素是可以在中国有作用的(全球化所带来的)。全球化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及资源生态环境危机的意识传播到全世界并取得了广泛的认同,西方发达国家由于较早遇到了生态环境问题,一些有社会责任感的科学家很早就开始思考环境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新型价值观的一些核心理念不断形成:增长不等于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我们的未来是共同的等等,这些产生于发达国家的科学理念,通过全球化的传播如今已经成为共识,促进了公众环境意识的提高。那么,我国公众同样是会在这样的国际大环境大背景下受到一定的环保意识的熏陶,而对于处理抑或解决我国的环境问题来说,公众的环保意识是不可或缺的步骤之一,甚至可以说,公众意识的觉醒和提高(这点也是我国在谈及解决环境问题时经常提到的根本措施)才是真正可以从根本上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办法。

全球化使环境信息的综合处理和流动更加便捷,中国可以在更大更广的平台上与他国进行交流,同时也降低了获取综合环境数据与信息的难度和成本资源共享的益处。

当社会发展与经济增长到一定的程度后,人们及国家对环境的要求提高,此后的经济发展是可以保证环境的良好程度的。

综上所述,我们看到,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的生态环境既带来了有利影响,又带来了危害。因此,我们要辩证的去看待经济全球化问题,把持运用好了经济全球化,可以给我们带来巨大利益,错误地判断实施又会带来生态环境大巨大破坏,对于经济全球化,必须时刻保持高警戒状态,同时又积极的去适应它。经济全球化已是必然趋势,无法改变,只有融入,但对应其产生的问题,则应加强关注,适时想法解决。

上一篇:开业庆典上的讲话下一篇:访谈邀请函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