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中医怎么治疗

2024-05-01

肾病中医怎么治疗(精选14篇)

肾病中医怎么治疗 篇1

对于肾病的治疗,患者可以通过解表法进行治疗,这种方法主要是用于水肿病,腰以上肿,或肾脏病合并外感,有表症或肺气不宜表现,具体的用药主要是麻黄、苏叶、浮萍、防风等。原则上只用于表证、实证,但当阴水复感外邪,出现表证时,亦可酌情使用。

二、利尿法

大多数的患者都有水肿的症状,而且小便短少。所以也可通过利尿法进行治疗,药如猪苓、泽泻、车前子、半边莲等,方如四苓散。此法表里寒热虚实均可应用,但应根据辨证,配合其他治法,如阳虚者予以温阳,阴虚者予以滋阴,气虚者结合补气,血瘀者结合活血。

三、理气法

有些肾病患者是因为脾气不适导致的,因此也可通过理气的方法治疗,这种方法用于水肿在里,脘腹胀满者,因气行则水行,可协助行气利尿,药如木香、陈皮、大腹皮等,治水肿病常与温阳药、利尿药同用,如实脾饮。

四、活血化瘀法

肾病中医怎么治疗 篇2

糖尿病是内分泌代谢疾病中的常见病及多发病, 近年来更有发病率显著增加的趋势, 同时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也随之提高, 其中糖尿病肾病是较为严重的病症, 为本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在临床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中国的古典医籍中并没有糖尿病肾病这一名称, 但对本病的临床表现及发病机理却早有相关论述。宋《圣济总录》载云:消渴病多转变, 宜知慎忌, 此病久不愈, 能为水肿痈疽之病。又说:消渴病久, 肾气受伤, 气化失常, 开阖不利, 水液聚于体内而出现水肿。这里描述的消渴病日久出现水肿, 尿浊如脂, 不仅与临床糖尿病肾病极为相似, 并且指出本病的发病机制为消渴病日久肾体受损, 肾阳虚衰而致, 因此, 我们认为把消渴病日久出现的水肿, 尿浊等一系列病理变化命名为消渴病肾病, 则更能明确病位, 阐明病机, 指导治疗。综合古今文献结合大量病例观察, 我们认为本病的病机特点是:一、发病之初, 阴虚为本, 涉及肝肾, 消渴病之本在于阴虚, 病情迁延, 肾阴亏损, 阴损耗气, 面致肾气虚损, 固摄无权, 而见尿频尿多, 尿浊面甜。肝肾同源, 精血互生, 肾阴亏损, 肝阴亦虚, 肝肾阴虚, 精血不能上承于目而致两目干涩, 视物模糊;阴虚火旺, 灼伤目之血络则见眼底出血;肾阴亏虚, 水不涵木, 肝阳上亢则见眩晕耳鸣;肝肾阴虚, 筋脉失养, 瘀备胎阻络, 则见肢体麻木疼痛。二、病变后期, 阴损及阳, 伤及心脾, 脾肾阳虚, 水湿潴留, 泛溢肌肤, 则面足水肿, 畏寒肢冷。病变晚期, 肾用失司, 水湿泛滥, 浊毒内停, 变证蜂起。浊毒上犯, 胃失和降, 则恶心呕吐, 食欲不振;脾肾衰败, 浊毒内停, 精血化生无源, 则见面色萎黄, 唇甲舌淡, 血虚之候;若水湿浊毒上凌心肺, 则见心悸气短, 胸闷喘息不能平卧, 少尿, 全身水肿等危重证候。三、气虚血瘀, 贯穿始终。

中医辩证论治可分为三型:一、肝肾两虚型。主症:神疲乏力, 少气懒言, 五心烦热, 口咽干燥, 视物模糊, 腰膝酸疼, 眩晕耳鸣, 舌暗红, 脉弦细。治宜滋补肝肾, 益气活血。方药:生地、元参、枸杞子、山萸肉、太子参、葛根、花粉、当归、丹参。二、脾肾气阳两虚型。主症:神疲乏力, 腰膝酸痛, 面足水肿, 畏寒肢冷, 大便溏薄, 舌体胖质暗。治宜健脾益肾, 活血利水。方药:党参、白术、生黄芪、猪茯苓、仙灵脾、生地、泽泻兰、益母草、木瓜。三、心肾气阳两虚型。神疲乏力, 腰膝酸痛, 尿少浮肿, 心悸气短, 喘息不能平卧, 畏寒肢冷, 舌体胖质暗。治宜益气养心、通阳利水。方药:人参、麦冬、五味子、猪茯苓、泽泻兰、葶苈子、大枣、丹参、桑白皮、桂枝。各型可随症加减。兼有肺胃燥热者加生石膏、知母、花粉;兼有肝郁气滞者加柴胡、枳壳实、厚朴、佛手;兼有痰湿中阻者加陈皮、半夏、竹茹、藿佩、苡仁;兼有膀胱湿热者加石苇、生地榆、扁蓄、瞿麦、车前草;大便秘结加瓜蒌、枳实、酒军;瘀血阻滞者加丹参、赤芍、当归、桃仁、川芎、生蒲黄;血虚失养者加黄芪、当归、熟地、枸杞;

综上所述, 中医治疗对改善本病的临床症状和各项生化指标均有显著作用, 并可延缓和防止糖尿病肾病的发展, 可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

浅谈中医治疗肾病 篇3

【关键词】 中医 肾病 辨证 治疗 分析

【中图分类号】 R256.5【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7-8231(2011) 08-0685-02

肾病是肾脏的各种病证,人体脏腑之间,内环境与外环境之间均保持着动态平衡,内外界多种致病因素如果破坏了人体的平衡,导致脏腑气血功能失调,病及于肾,则引起肾脏疾病的产生,专家指出中医药辨证施治,整体调节,疗效较为巩固。

1.辨证论治整体调理

中医治病的根本是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得出一个“证”,据证用药,所谓辨证论治,证相同,其基本治法相同,体现其“共性”,同时由于每个人体质因素、精神状态以及年龄、性别、甚至饮食习惯等的不同,处方用药都有变化,有一定的灵活性,体现具体患者用药的“个性”。许多肾脏疾病采用中医辨证论治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多数肾脏病病程较长,病情复杂,容易复发甚至加重恶化,患者情绪易波动,性情抑郁,悲观烦躁,中医很注重患者的心理疏导,帮助患者认识和适应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耐心,并取得患者单位、家庭的配合,同时指导患者活动、锻炼,增强体质,注意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2.专方专药证病合参

中医治疗肾病的基本特点是辨证论治,同时也兼顾到辨病。证和病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医学语言,描述患者机体的异常状态,证反映人体某阶段的主要矛盾,具有动态性,并能概括全过程的病理生理特征,反映基本矛盾,两者结合,既能解决基本矛盾,又能重点突出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对于某一疾病某一证候,长期用药观察,得到较为肯定的疗效,固定处方,经过现代药理、药效、毒理等研究,科学开发出新的制剂、新的药物。

3.中西结合提高疗效

立足中医,同时结合现代医学的最新进展,衷中参西,相互结合,取得良好的疗效。如IgA肾病,临床表现多种形式,如表现单纯血尿或少量蛋白尿(小于1克/24小时)通常以辨证论治用药治疗;表现为肾病的则中西医结合,采用激素+雷公藤+中药辨证方,或再加免疫抑制剂,经系统治疗,有效者用中药帮助撤减激素,巩固疗效,无效者用中医药重点保护肾功能。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目的、作用主要有三:①起明显的协同作用。②减少西药副作用,如清热解毒或清利湿热中药减少激素引起的医源性柯兴氏副反应;和胃健脾中药减少免疫抑制剂对胃肠道的刺激;益肾填精中药可防止免疫抑制剂对骨髓及机体正常免疫力的过分抑制。③巩固疗效,减少复发。

4.药食针浴多途并举

慢性肾衰是多种肾脏病发展到最后的共同结局,病情重,预后差,尽管晚期尿毒症能透析或肾移植,但经济代价高昂。

透析前期,即血肌酐在700μmol/L以下的肾衰,国内外肾病界尚无良策,目前治疗主要依靠中医药,尤其是血肌酐在200~400μmol/L以下,及早进行中医综合治疗,能有效地延缓进入透析阶段的时间,部分病例能稳定数年甚至十数年。①多途径用药:提高对慢性肾衰的辨证水平,有机地将辨证方与静脉滴注、中药保留灌肠、有效的中成药保肾片、针刺等结合使用,各有针对性,相互协同,标本兼顾,对于延缓肾衰进展的近期效果和长期疗效都明显优于单一治法。②药膳、饮食疗法:饮食疗法对所有肾脏疾病都很重要,但对于慢性肾衰来讲,强调得最多。饮食疗法是慢性肾衰的最基本治疗措施。应“三低二高二适当”(指低蛋白、低脂肪、低磷,高热量、高必需氨基酸,适当的维生素、矿物质以及微量元素)。中医很重视慢性肾衰患者的药膳疗法,一般也有很好的疗效。

专家指出:传统中医药在肾脏病的治疗中有自身的特色和优势,随着现代科技、分子生物学等积极引入中医药的研究,相信中医药在防治肾脏病方面,尤其是疑难病症肾炎和肾衰方面将起着更大的作用。

5.肾病综合症的中医治疗

治疗肾病综合症采用中医纯中药方剂疗效很好且治疗效果稳定、理想且无任何副作用。中医理论博大精深,用药广泛,治疗上占有很大的优势,针对每个患者的情况不同,同一患者不同时间内的病理变化情况不同,确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调整用药。标本兼治。从而使肾病综合症彻底治愈,那么中医是怎么辨证治疗的呢

(1)脾虚湿困主症:面色苍白,神疲肢冷,疲倦乏力,肢体浮肿,尿少便溏,舌淡红、苔白浊脉沉缓或滑。治法:健脾益气,利湿消肿方药:四君子汤合五皮饮加减:党参、北芪、茯苓、甘草、蝉衣、苏叶、粟米芯、陈皮、大腹皮、生姜皮、桑白皮、桃仁。

(2)脾肾阳虚主症:全身明显浮肿,以腰腹以下为甚,以指压深陷难起,常伴有胸水与腹水,形寒肢冷,精神不振,面色//白,舌淡胖边有齿印、苔白,脉沉细无力。偏于脾虚者,大便多溏,神疲纳呆;偏于肾阳虚者,多见腰酸肢冷,小便清长,夜尿多。治法:温阳利水方药:真武汤加味:熟附子、茯苓、白芍、生姜、白术、补骨脂、泽泻、炙甘草、丹参、当归、泽兰。

(3)肝肾阴虚主症:浮肿不明显,但常伴有头晕头痛,面色潮红,神态兴奋,手足心热或有潮热,腰酸腿软,舌红、舌体瘦长,少苔或剥苔,脉弦细数。治法:养阴滋肾,平肝潜阳方药:知柏地黄丸加减:生地黄、淮山药、牡丹皮、泽泻、女贞子、旱莲草、丹参、茯苓、郁金、山萸肉、知母、黄柏。

(4)气滞血瘀主症:面色晦暗,唇色紫暗,皮肤干燥无光泽,有瘀点瘀斑,水肿可不明显,舌质紫暗,苔少,脉涩或弦。治法:行气活血祛瘀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味。

经临床验证上述治疗取得满意的效果,突破了西医激素、透析、换肾毒副作用大、经济负担重的弊端。从而使数万名肾病综合征患者从这里走向了康复,为患者解除病痛。

参考文献

[1]陈奇·中成药名方药理与临床[M]·北京:人民卫生出 版社,1998:562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63-167.

[3]金萍,邹丽红,王艳,?糖尿病肾病的中医治疗.中国实用医药,2008年14期.

[4]吴心芳,胡永芳,小儿肾病综合征中医治疗初探.云南中医药杂志,2006年第6期.转

中医怎么治疗抑郁 篇4

准备党参20克,柴胡15克,酒黄芩12克,姜半夏、甘草各10克,生姜6片,大枣6枚,日一剂,水煎。

补源解郁汤

准备地黄30克,白芍、党参、合欢花、枸杞子各20克,柴胡、远志、木香、当归、白术、茯苓、黄芪、枣仁、甘草、桂枝各10克,薄荷5克,日一剂,水煎。症状消失后制成丸剂,用10—15天。

黄连阿胶汤

准备浮小麦30克,枣仁15克,黄芩、白芍、菖蒲、柴胡、甘草、郁金、阿胶各10克,大枣5枚,黄连3克,日一剂,水煎。

解郁安神汤

准备夜交藤30克,五味子25克,柴胡、茯苓、当归、合欢皮、白芍、炒枣仁各20克,知母10克,日一剂。

平心忘忧汤

准备磁石、礞石各30克,枳实、黄柏、半夏、厚朴、茯苓、神曲各12克,生姜9克,肉桂、苏叶、菖蒲各6克,日一剂,水煎分3次服。

归脾汤

准备茯苓25克,人参20克,白术、黄芪、龙眼肉各15克,当归12克,甘草,枣仁,远志各10克,木香9克,日一剂。

中医怎么治疗胃炎 篇5

【功能主治】健脾化湿,清热活血。主治慢性浅表性胃炎多并症。

【偏方组成】潞党参10克,炒白术10克,白茯苓10克,甘草10克,制半夏10克,陈皮6克,砂仁6克,木香6克,旋覆花10克,川楝子10克,蒲公英15克,徐长卿10克,神曲10克,莪术10克,乳香6克,佛手15克,冬瓜皮3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3次,分3次服。连服3周为1个疗程。

【病例验证】施某,女,45 岁,农民。上腹部隐痛、闷胀、嗳气时轻时重5年,经反复治疗效不显,近1周来,疼痛加重而就诊。经诊:脉涩,苔薄芪,舌淡红,边有齿印及瘀点,上腹隐隐作痛,食后尤甚,并伴饱胀、嗳气,胃脘有压痛。胃镜示弥漫性胃粘膜表面呈红白相间和部分斑状改变,线胃片示胃下缘在髂嵴间线下1.5cm,B超查胆壁稍粗欠光。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多并症。先后服此方21剂,诸症消除,并以积实每日20克泡茶频服1个月以善后。1年后经胃镜及x线复查,均未见明显异常,胃疼未发。

龙胆草蒲公英治胃炎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敛阴生津。主治幽门弯曲菌相关性胃炎。

【偏方组成】龙胆草3克,白花蛇舌草、蒲公英各10~15克,乌梅、甘草各6~10克,全当归、杭白芍各1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31例,治疗3月后,治愈(胃镜复查有改善,活检标本示幽门弯曲菌阴性,临床症状基本缓解)22例,好转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6%。

柴胡枳实治胃炎

【功能主治】疏肝理气,行气消积。主治萎缩性胃炎。

【偏方组成】柴胡、枳实、炙甘草、厚朴各10克,白芍、乌梅各3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

【病例验证】治疗1例萎缩性胃炎患者,其3年中西药治疗不能缓解。后服此方5剂,诸症减轻。前方加丹参、红花各15克,服药后症状悉减。前方继服3个月巩固疗效。半年后复查胃镜为轻度浅表性胃炎。

马齿苋蒲公英治胃炎

【功能主治】主治急性胃肠炎。

【偏方组成】马齿苋30克,黄岑15克,蒲公英20克,藿香、川连各10克,木香、生甘草各6克。

【用法用量】将上药加水煎3次后合并药液,分2~3次口服,每日1剂。

【病例验证】用本方治疗急性胃肠炎患者87例,均获治愈。其中,服药2~3剂痊愈者32例;4~5剂痊愈者28例;6~7剂痊愈者20例;8~10剂痊愈者7例。

五味子治胃炎

【功能主治】主治萎缩性胃炎。

【偏方组成】五味子适量。

【用法用量】研末冲服,每次3克,每日3次。20天为1个疗程。

中医怎么治疗肝病 篇6

乙肝多因郁、瘀、毒形成,“郁”为气病,有木土之分。“瘀”为血病,在经在络。而毒为实邪,是乙肝的主要致病因素,故贯肝病之始末。肝脏是一个强有力的解毒器官,能将人体代谢过程的有害废物进行解毒,排出体外。如肝功发生障碍,其解毒功能降低,有毒物质即对机体,尤其是特适性的肝脏产生损害,在治疗上“不离于肝、也不止于肝”——扶土抑木,佐金平木,滋水涵木,泻火疏木。重在利胆,因肝胆相照,胆为肝脏排泄胆汁,为肝排邪泄毒。在上者因而越之,在下者引而竭之,在胆者自当利之。

2、气滞血淤,活血化瘀

几乎所有的乙肝患者的肝脏都有不同程度的微循环障碍的病理改变,大多由气滞血瘀造成,情绪不畅,并非肝郁的唯一原因,湿热痰浊、瘀血阻滞、经络气机不畅可以致郁致瘀,肝之清阳被遏,也是一种郁滞,气为血帅,气滞血瘀,血脉不通,则瘀血内生,临床上两胁疼痛,肝脾肿大,肝掌、蜘蛛痣,舌质暗有瘀斑,面色黑或晦暗,皮肤发硬甚至开裂说明瘀血阻滞,是乙肝的基本病机之一。

3、脾气易虚,顾护脾胃

肾病中医怎么治疗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09年9月-2012年8月收治的IgA肾病患者88例纳入本研究, 均经肾活检确诊。初期均伴有明确的咽喉炎、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中医辨证为风热犯肺、肾经实热, 症见口燥咽肿、腰痛浮肿、心烦喘咳、小便黄赤, 舌红苔黄腻, 脉滑数。研究对象剔除合并严重心、肺、肝功能障碍、紫癜性肾炎、红斑狼疮性肾炎、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急性肾炎综合征、急性肾衰竭者[2]。

根据就诊顺序奇偶数法分组, 奇数者归为对照组, 共计44例, 年龄23~60岁, 平均年龄 (40.6±3.8) 岁;体重46~78kg, 平均体重 (58.2±3.5) kg;病程1~25个月, 平均病程 (6.6±2.0) 个月;其中男性患者33例, 女性患者11例;反复发作肉眼血尿型25例, 无症状尿检异常型19例。

偶数者归为实验组, 共计44例, 年龄22~61岁, 平均年龄 (41.3±3.7) 岁;体重47~80kg, 平均体重 (58.8±3.4) kg;病程2~24个月, 平均病程 (6.4±2.0) 个月;其中男性患者32例, 女性患者12例;反复发作肉眼血尿型23例, 无症状尿检异常型21例。

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 发现其在年龄、体重、病程、性别、临床表现等方面, 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两组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 给予优质蛋白质饮食, 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口服潘生丁或阿司匹林抗凝, 氯沙坦降压, 水肿者间断利尿, 尿蛋白>1g/24h者口服雷公藤多苷片, 大量蛋白尿者口服强的松冲击治疗[3]。

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根据中医“从咽论治”理论治疗, 方用荆芥15g、金银花10g、连翘6g、赤芍10g、玄参12g、泽泻10g、僵蚕6g、蝉蜕6g、黄芩6g、白茅根6g、白花蛇舌草30g。水肿较甚者酌加生薏仁、茯苓皮、冬瓜皮等;肉眼血尿者酌加大蓟、小蓟、茜草等;咽喉肿痛明显者加蒲公英、地丁草、射干等;热甚阴伤者加黄柏、知母、芦根等[4]。

连续治疗12周,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肌酐、24h尿蛋白、尿红细胞计数等指标的变化。

1.3 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有关数据均录入SPSS17.0统计学软件, 数据处理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时认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与治疗前对比, 我们发现治疗后24h尿蛋白、尿红细胞计数等指标明显下降, 其中实验组下降幅度较大, 组间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肌酐水平, 组间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所示。

(±s)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中医学理论将IgA肾病归属于“尿血”、“水肿”、“虚劳”等范畴, 为虚实夹杂之证。病位在肾, 涉及肺、脾、肝诸脏, 其中咽喉为肺之门户, 是外邪犯肾的必经关隘。风热之邪其性轻扬, 风热邪毒搏结咽喉, 循足少阴经之支脉侵犯至肾, 如素有肾虚不足, 更伤肾元, 故肾病与咽喉密切相关。中医从咽论治采用清咽利喉、凉血止血法截断病邪犯肾之途径。凉血止血类中药对肾络之瘀血有消瘀散结之功, 下病上治, 咽喉得清则尿血自止[5]。

方中以荆芥为君药, 功擅祛风解表、利咽止血。金银花清热解毒、宣散风热;连翘清热解毒、消肿利咽, 二药共为臣药, 增强君药清热解毒之功效。佐以赤芍行瘀止痛、凉血消肿;玄参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泽泻清热利尿、利水渗湿。僵蚕清热解毒、化痰散结;蝉蜕宣散风热、透疹利咽, 二药合用, 增强疏风热、利咽喉之功效。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白茅根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白花蛇舌草清热利尿、消肿散结。水肿较甚者酌加生薏仁、茯苓皮、冬瓜皮等利水渗湿;肉眼血尿者酌加大蓟、小蓟、茜草等凉血止血;咽喉肿痛明显者加蒲公英、地丁草、射干等消肿利咽;热甚阴伤者加黄柏、知母、芦根等清热生津[6]。

本研究结果表明, 中医“从咽论治”治疗IgA肾病有助于改善患者实验室指标, 今后可将其作为IgA肾病治疗的有效辅助方案进行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从咽论治”治疗IgA肾病的效果, 以供临床参考。方法:将收治的88例IgA肾病患者纳入研究, 随机分组,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 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根据中医“从咽论治”理论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肌酐、24h尿蛋白、尿红细胞计数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对比, 我们发现治疗后24h尿蛋白、尿红细胞计数等指标明显下降, 其中实验组下降幅度较大, 组间差异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肌酐水平, 组间差异P>0.05, 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从咽论治”治疗IgA肾病有助于改善患者实验室指标, 可将其作为IgA肾病治疗的有效辅助方案进行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从咽论治,IgA肾病,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陈明, 万廷信, 戴恩来.IgA肾病中医证候分型与临床及病理的相关性[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3, 20 (3) :19-21, 25.

[2]周恩超.从咽论治IgA肾病的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 8 (3) :18.

[3]吉勤, 达鸿雁, 李红帅, 等.中医辨证治疗IgA肾病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1, 34 (2) :32-35.

[4]吴限, 何伟春, 方奕, 等.中医“从咽论治”联合西药治疗IgA肾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3, 14 (9) :805-807.

[5]须冰, 王祎熙, 陈以平.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IgA肾病疗效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1, 12 (4) :333-335.

中医药治疗痛风性肾病研究近况 篇8

病因病机

罗珊珊等[1]认为本病初起多因饮食不节,喜食肥甘厚味之品,酿成湿热之邪流注经络关节则发为痹病;下注膀胱,灼阴熬液而成热淋、石淋之证;湿邪碍脾,久病耗气,病情发展可致脾肾气虚则痰瘀互结、水液运化失常而成水肿、腰痛等病;迁延日久,则瘀阻愈甚,阳气愈衰,脾肾阳衰则浊邪壅盛,弥漫三焦而成关格肾衰之危证。宋平等[2]认为本病的基本病机是正虚、邪实,其虚乃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湿浊内滞聚于肾络,日久化热,耗伤气血,内及痰浊瘀血交阻,导致肝肾不足;其实为湿脾肾虚损,气血运行不畅,进一步加重水湿、痰浊、瘀血瘀滞脏腑经络。

辨证治疗

吕仁和将本病分4型辨治:①风湿热毒、阻滞经络:拟祛风除湿、清热通络,药用:石膏、知母、桂枝、赤芍、白芍、银花藤、海桐皮、甘草;②湿热下注、络脉瘀阻:拟清热利湿、化瘀通络,药用:苍术、黄柏、薏苡仁、银花藤、牛膝、土茯苓、萆薢、晚蚕砂;③肝肾亏虚、浊瘀阻络:拟补益肝肾、化浊祛瘀,药用:狗脊、续断、牛膝、木瓜、杜仲、丹参、赤芍、地龙、水蛭、土茯苓;④脾肾阳虚、寒湿瘀滞:拟温补脾肾、祛湿化瘀,药用:党参、黄芪、肉桂、制川乌、制草乌、细辛、当归、赤芍、威灵仙、猪苓。罗珊珊等分3型辨治:①肾阴亏虚、湿热痹阻:治以六味地黄丸合宣痹汤(生地、淮山药、山萸肉、茯苓、泽泻、丹皮、防己、连翘、滑石、薏苡仁、赤小豆皮、牛膝)。②脾肾气虚、痰瘀阻络:治以益肾汤合桃红饮(黄芪、熟地、益母草、半边莲、淮山药、茯苓、泽泻、蝉衣、连翘、桃仁、红花、川芎、当归、威灵仙)。③脾肾阳衰、湿浊壅盛:治以肾衰汤合中药灌肠方(肾衰汤:黄芪、附片、法夏、陈皮、茯苓、益母草、半边莲、丹参、枳实、熟大黄、泽泻、甘草;灌肠方:附子、生大黄、煅牡蛎、丹参)。黄春林认为该病辨证可分为5型:①湿热痹阻证:治以清热利湿通络,方用三妙汤加味。②瘀血痹阻证:治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方用身痛逐瘀汤加减。③肾虚湿热证:治以滋阴补肾、清热利湿,方用知柏八味汤加味。④肾虚石淋证:治以滋肾利湿、通淋排石,方用六味地黄汤合石韦散加减。⑤肾阴阳两虚证:治以阴阳两补,方用肾气丸加减。

专方专药

李华伟等用八正散加减(车前子15g,瞿麦10g,萹蓄10g, 滑石10g,山栀6g,大黄6g,石韦15g,金钱草15g,海金沙15g,鸡内金10g,薏苡仁15g,玉米须15g,甘草6g)治疗30例痛风性肾病患者,并与西药治疗的30例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3%,疗效优于对照组。孙劲松等用加味地黄汤(生地黄30g,怀山药15g,山萸肉15g,丹皮10g,土茯苓30g,泽泻15g,秦艽15g,玉米须30g,金钱草30g,豨莶草15g,海桐皮10g,怀牛膝15g,湿热表现明显者加苍术10g,黄柏10g)治疗31例痛风性肾病患者,并与口服别嘌呤醇治疗的23例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显效15例,有效13例,无效3例,疗效优于对照组。高忠恩等以清热化湿甘润通络中药(黄芪20g,地龙10g,生地20g,石斛10g,知母10g,黄柏10g,川断10g,寄生10g,土茯苓10g,忍冬藤20g)治疗30例痛风性肾病患者,结果:临床缓解5例,显效15例,好转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7%,疗效显著。陈军用清热化湿通络法为主治疗痛风性肾病(以生薏苡仁、苍術、生大黄、茯苓、萆薢、丹参、红花、川芎、益母草、鸡内金等基本方随证加减:关节痛者加忍冬藤、桑枝;腰痛明者加川断、川牛膝;血压高者加钩藤、葛根;血尿酸升高明显者加地龙;纳呆者加焦四仙),治疗结果:显效7例,有效24例,无效4例。宋平采用泄浊活血法(药物:痛风合剂:土茯苓、萆薢、山慈菇等水煎浓缩、软包装汤剂;同时服用化瘀通脉液:丹参、川芎、桃仁等水煎浓缩、软包装汤剂)治疗30例原发性痛风性肾病患者,结果:治疗组显效17例,好转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疗效优于对照组。

中西医结合治疗

张剑勇等用护肾痛风泰颗粒(秦艽、独活、威灵仙、土茯苓、川萆薢、地龙、葛根、苡仁、山茱萸、熟地黄、乌梢蛇、川牛膝、杜仲、防风、赤芍等)治疗35例原发性痛风性肾病患者,并与对照组(予痛风定胶囊治疗)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显效17例,好转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8.57%,疗效优于对照组。杨崇青等以痛风汤剂(由土茯苓、萆薢水煎而成)、益肾养肝合剂(由黄芪、山茱萸组成)治疗33例痛风性肾病患者,并与对照组(仅用痛风汤剂)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肌酐、尿素氮及尿β2-MG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

结 语

目前国内外西医治疗痛风性肾病多采用排尿酸、抑制尿酸合成等降低血尿酸方法,希望通过将血尿酸降至正常后,达到防治肾损害的目的,但许多病人在血尿酸完全正常后,其尿蛋白的排出量并未减少,且部分病人会产生较为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而中医药在治疗本病上有明显的优势,能够降低血尿酸、抑制尿酸合成、减轻肾脏炎性改变、减少尿蛋白排出、保护肾脏的作用,且无不良反应,值得深入研究。但从近年来的研究概况来看,尚存在许多问题,如目前痛风性肾病尚无统一的中医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标准,有关实验研究的报道较少,中医治疗方法基本以内治为主,缺少其它疗法等等。今后应重点在这些方面探索研究,将痛风性肾病的中医研究引向深入,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罗珊珊,曲晓璐.中医辨证为主治疗痛风性肾病45例.湖南中医药导报,2000,6(4):20-21

中医怎么治疗甲亢 篇9

(2)抗甲状腺药物治疗:主要用硫脲类的抗甲状腺药,如甲基或丙基硫氧嘧啶和他巴陛唑、甲亢平。其它抗甲状腺药物如碳酸锂、过氯酸钾等已很少用。用药的适应证:①病情较轻、甲状腺较小的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②年龄在20岁以下;③手术前准备;④甲状腺手术后复发且不能做同位素131碘治疗;⑤作为同位素131碘治疗的辅助治疗。

(3)甲状腺手术治疗的适应证:①毒性弥漫性中重度甲状腺肿,长期药物治疗无效;②甲状腺很大,有压迫症状;③胸骨后甲状腺;④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⑤毒性甲状腺腺瘤。

(4)同位素131碘治疗的适应证:①毒性弥漫性中度甲状腺肿,年龄在30岁以上;②抗甲状腺药物过敏或治疗无效;②不愿手术或手术后复发;④毒性甲状腺腺瘤。

早泄中医治疗怎么治 篇10

【功能主治】主治早泄。触之即泄,梦之则遗,思之易举,不能房事,女方不满,忧恐重重。舌红,苔薄,脉细而数者。

【偏方组成】盐知母、盐黄柏、山萸肉、粉丹皮、泽泻、天冬、金樱子、芡实米各10克,大熟地25克,生山药30克,云茯苓15克,人参5克(另煎),甘草6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

【病例验证】此方治疗早泄8例,均获痊愈。

细辛丁香治早泄

【功能主治】主治早泄。

【偏方组成】细辛、丁香各20克,90%乙醇100毫升。

【用法用量】将两药浸泡人乙醇内半个月即可。使用时以此浸出液涂擦阴茎之龟头部位,经1.5~3分钟即可行房事。

【病例验证】牛某,男,29岁。患者经常离家出差,每次归家同房时,精神紧张,而致临房早泄。如此3年,不能满足生育之望,乃致夫妇失和,曾多次求治罔效。经用此方临房时局部外用后,第一次行房时间即维持在20分钟以上,经用此方5次后,弃药而愈。

黄芪党参治早泄

【功能主治】补益心脾,宁心摄肾。主治早泄,伴神疲体倦,心烦失眠,心悸盗汗,纳少,面不荣,苔少质微红,脉浮虚尺弱。

【偏方组成】黄芪、党参、龙眼肉、酸枣仁各20克,白术、当归各10克,茯神、龙骨、牡蛎各15克,木香、远志、甘草各6克,桑螵蛸12克,黄连1.5克,肉桂3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宜忌】服药期间需要节欲,远房事。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早泄患者10余例,有效率为90%以上。

五倍子白芷治早泄

【功能主治】主治早泄。

【偏方组成】五倍子15克,白芷10克。

【用法用量】上药共研为细末,用醋及水各等份,调成面团状。临睡前敷肚脐(神阙穴),外用纱布盖上,胶布固定。每日1次,连敷3~5日。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 篇11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186-02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指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导致的肾小球硬化,又称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是在糖尿病病程中出现的以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肾功能不全等肾脏病变为特征的总称[1]。DN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和死亡原因,发生率为20%~40%,在一些国家或地区成为终末期肾病的首位病因[2]。它是由于慢性高血糖所致的系列代谢紊乱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导致的肾小球硬化症[3]。现代医学对DN的临床治疗缺乏特异性方法,随着对DN中医病因病机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取得了极大的进展,受到医学界重视,值得深入研究,现综述如下。

1病因病机

大多数学者认为消渴并发"水肿"、"水病"、"尿浊"、"腰痛"、"关格"等与DN相近。古代医家明确指出消渴病日久可转变为水肿,且病情严重。多数医家认为与"下消"等同,属三消中病情较严重者,属于肾病范畴,即消渴继发水肿、胀满、尿浊、关格等。由此可见,以上论述与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表现极为相似,在其绵长的病程中出现的尿浊、水肿、消肾等一系列表现均属肾病的范畴。

消渴病日久伤及脾肾,脾气虚则无以转输水谷精微,则水谷精微下注膀胱;肾气亏虚,失于封藏,精关不固,固摄无权,致膀胱开合不利,气化失常,而见尿浊;气阴两虚,阴损及阳,脾肾阳虚,脾阳虚则转输运化水液无权,水湿内停,肾阳虚则不能蒸腾气化,水湿蕴结周身而发为水肿;脾肾衰败,先天之精不足,后天气血生化乏源,不能濡养诸脏,故DN是以肾虚为根本,最终导致脏腑气血阴阳俱衰的病证。

2 治疗方法

2.1 辨证论治:在辨证论治方面,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治法,祝湛予[4]对DN给予对症治疗,早期病变均以降糖为主(黄芪、生地黄、苍术、玄参、葛根),蛋白尿重用生黄芪;血尿常加生荷叶、生侧柏叶等,水肿者加车前草、墨旱莲;血压高加牛膝、桑寄生、钩藤或杞菊地黄丸;晚期水肿明显常用防己地黄汤合六味地黄汤加减。吕仁和[5]根据西医诊断进行辨证分型,将DN分为3度。Ⅰ度患者以肝肾阴虚,血脉不和为主,药用黄精、生何首乌、生地黄、地骨皮、赤芍药等;Ⅱ度患者以脾肾气血阳虚、浊毒内留为主,方用生黄芪、当归、熟地黄、川芎等;Ⅲ度患者以气血阴阳俱虚、浊毒内停为主,药用黄芪、当归、太子参、桑白皮、车前子等加减。李小娟[6]将DN分为有水肿和无水肿2型。其中无水肿型是DN早期常见类型,此时证候以气阴两虚为多见,方用生脉散合六味地黄汤加减;水肿型以脾肾气虚为主者方用六君子汤合六昧地黄汤加减;以脾肾阳虚为主者方用济生肾气丸合实脾饮加减;水肿肾衰竭期以浊阴上逆为主,方用大黄附子汤加味。亓鲁光[7]将DN分为5期辨证治疗。肝肾不足,气阴两虚期,方选杞菊地黄丸,并佐以活血利水的药物;脾肾两虚,阳气亏虚期方选肾气丸或真武汤加减;湿浊滞留,上逆犯胃期:方选大黄附子汤或温脾汤加减;肾虚血瘀,脉络痹阻期:方选参芪地黄汤加减;水气上逆,凌心射肺期:方选真武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刘宝厚[8]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方法,分期论治DN。①早期:即糖尿病初期和隐匿期,此时以肝肾阴虚的表现为多见,治宜滋养肝肾,清热明目。②持续微量白蛋白尿期:即早期肾病期,证由阴虚发展到气阴两虚,治宜益气养阴。③水肿、蛋白尿、肾功能减退期:即临床肾病期,证属脾肾气(阳)虚,治宜培补脾肾,益气活血。病久阴阳两虚,治当阴阳双补,温肾利水。④晚期DN期:即肾衰竭期,治宜透析治疗。

2.2 专方专药:虞氏等[9]采用鹿茸丸加味治疗本病38例,进行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空腹血糖、尿微量蛋白、24 h尿蛋白总量等观察,结果总有效率89%。张氏[10]自拟糖肾平安汤(黄芪、玉米须、人参、黄柏、山药等)治疗,总有效率达78.57%。魏氏[11]以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1个疗程后总有效率达90%。曹氏等[12]观察了金水宝胶囊对糖尿病肾病的疗效,结果显示金水宝胶囊能显著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改善异常的脂质代谢。张氏等[13]以健脾益肾、泻浊化瘀为法 (红参、白术、茯苓、枸杞子、菟丝子、陈皮等)治疗糖尿病病34例,结果显效14例,有效13例。张氏[14]运用糖肾胶囊治疗7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结果显示糖肾胶囊加西药治疗组与单纯用美吡达或糖适平西药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改善肾功能、血糖、血脂及血液高凝状态的作用。方氏[15]用真武汤加减治疗糖尿病肾病早期15例,总有效率93%,中期10例,总有效率80%,晚期5例,总有效率60%。

2.3 实验研究:综合目前本病的中医实验研究,本病治疗有两个显著特点。其一,出发点以延缓本病的发生及病后改善肾功能为主;其二,治疗方法是以单味药或复方为主,单味药作用的疗效为精选本病针对性药物提供了可靠资料;复方作用的疗效研究为确立本病的中医治法指明了方向。

2.3.1复方的实验研究:中药复方止消通脉宁可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抑制肾脏高血流动力学状态,减轻肾脏肥大及肾小球系膜基质的扩增[16]。苏氏[17]用四氧嘧啶制成糖尿病大鼠模型,观察降糖通脉宁对大鼠血清及组织氧自由基的影响,发现该药具有较强的降低肾心组织中氧自由基的作用,并能够明显降低血糖,恢复体重,降低血清抗坏血酸自由基和过氧化脂质(LPO)的含量,提高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

2.3.2单体实验研究:近几年来,采用单味中药配合降糖药治疗糖尿病肾病多有报道,其中对大黄、黄芪两味中药的疗效观察报道最多。在对大黄的临床研究中发现,以大黄代茶饮,治疗4周后治疗组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及血浆纤维蛋白原、血清胆固醇均较对照组降低,血清肌酐及尿素氮水平显著降低(P<0.01)。表明大黃有明显的降脂祛纤及改善肾功能的作用[18]。刘氏等[19]用刺五加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发现该药能有效对抗脂质过氧化损伤。周钰娟等[20]观察了金樱子对STZ糖尿病大鼠的干预疗效。治疗后,金樱子干预组血糖降低,肾脏肥大明显改善,TGF-β1、Ⅳ型胶原表达明显下降,肾脏病理改变较DN模型组有较大改善。钟警等[21]观察了葛根素对糖尿病肾病内皮素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葛根素能降低糖尿病大鼠的尿素氮、血肌酐、24h尿白蛋白排泄率,增加内生肌酐清除率,使ET表达显著降低,提示葛根素具有确切的肾脏保护作用。

2.4 中西医结合治疗:林兰等[22]将确诊为早期DN的78例患者,以糖微康胶囊同时给以西药常规,结果糖微康组在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糖、尿系列微量蛋白、血脂、AI,ATⅡ,ANP,ET-1,Ⅳ胶原蛋白,改善肾功能,调节血栓素-前列环素系统的动态平衡。徐蓉娟等[23]治疗早期DN 62例,中药组给予治糖保肾冲剂,西药组用苯那普利。结果2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有不同程度下降。2组间治疗后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4h尿微量蛋白排泄率、尿al微球蛋白等中药组下降明显。中医证候及积分疗效等,中药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3 结论与展望

糖尿病肾病的发生机制十分复杂,目前西医治疗无特效药,临床以控制血糖、血压、血脂、降低蛋白尿等治疗为主,但其价格昂贵,疗程较长,不易被广大患者所接受。而中医药对该病的治疗作用往往是综合作用的体现,所以有其优势。但中医治疗目前尚未形成较统一的辨证分型和临床疗效标准,难以准确评估治疗方法和衡量疗效水平。我们应该以现代医学的手段更深入、更严谨地阐释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机制和疗效,更好地发挥中医药的优势,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以期在糖尿病肾病的防治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参考文献

[1] 王耀珍,张志利.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8,8(1):58-60.

[2]杨丽,梅长林.糖尿病肾病的防治[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8,5(4):8-10.

[3]钱荣立.肾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7.519-526.

[4]董振华,季元.祝湛予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经验[ J].中医杂志,1997, 38(1): 12-14.

[5]刘美奇,高菁,尹科美,等.吕仁和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4期蛋白尿的方法[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 2003, 10(4): 26.

[6]韩云平.李小娟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经验撷要[ 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9, 23(1): 13-14.

[7]林莹宣,张静,曾静.亓鲁光治疗糖尿病肾病经验撷要[ J].山西中医,2009, 25(1): 6-7.

[8]薛国忠,戴恩来.刘宝厚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经验[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7,8(6):314-315.

[9]虞芳华,张明,丁学屏.鹿茸丸加味治疗糖尿病肾病38例[J].陕西中医,1997,18(12):541.

[10]張莹雯.复方糖肾平安汤辨证加减治疗糖尿病肾病56例[J].四川中医,1998,16(8):22.

[11]魏玲玲.益气活血法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30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04,45(1):39-40.

[12]曹永芬,李雪梅,杨娟.金水宝胶囊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1,26(5):451.

[13]张传方,安雪梅,滕毅良,等.健脾益肾、泻浊化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致慢性肾功不全的临床观察[J].中医药学报,1996,(6):18.

[14]张惠珍.糖肾胶囊在改善糖尿病早期肾损害中的临床变化[J].北京中医,2000,19(2):16-18.

[15]方连顺.真武汤加减治疗糖尿病肾病30例[J].福建中医药,2000,31(3):34.

[16]王耀献,原爱红,黄哲,等.止消通脉宁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治疗作用的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1999,5(3):30-32.

[17]苏爱峰.降糖通脉宁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3,14(5):291.

[18]王红纲,赵振霄,刘丽秋,等.大黄对糖尿病肾病治疗作用的临床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5):36.

[19]刘宽芝,王燕,王为社.刺五加对糖尿病肾病患者LPO及SOD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9(1):31.

[20]周钰娟,廖前进,张秋菊,等.金樱子对大鼠糖尿病肾脏的实验研究[J].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 35(3): 332-335.

[21]钟警,刘江华,王采云,等.葛根素对糖尿病肾病大鼠内皮素表达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 2007, 18(2): 292-294.

[22]林兰,倪青,高齐健,等.糖微康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0, 20(11): 811-814

肾病中医怎么治疗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0例, 男20例, 女10例, 年龄6~45岁, 病程10个月~4年, 肾病综合片I型8例, 肾病综合征Ⅱ型22例。

1.2 治疗方法

采用激素标准疗法, 首次强的松1 mg/ (kg·d) 晨1次顿服, 6~8周后逐渐减量。其他控制感染、纠正低蛋白血症等对症处理。采用六味地黄汤加味, 即:熟地、山萸肉、山药、泽泻、丹皮、白茯苓各10 g, 黄芪、益母草30 g, 丹参、川芎、败酱草各15 g。加减:脾虚甚者加白术、砂仁;脾肾阳虚甚者加熟附子、肉桂;水肿甚者加前仁、商陆;大量血尿者加白茅根、仙合草、茜草;腹胀、纳差加木香、鸡血藤; 咽痛明显者加马勃、射干;胸闷、咳嗽咯痰者加全瓜蒌、川贝母;大便干结者加麻仁, 体虚易患上呼吸道感染者加防风、白术益气固表增强抵抗力。水煎内服1 d1剂。病情缓解后, 继服本方加味治疗6个月。

2 结果

2.1 疗效判定标准

完全缓解:症状体征消失肾功能正常, 24 h尿蛋白定量<0.2 g, 或尿蛋白定性 (-) ;基本缓解:症状体征消失、肾功能正常或与正常值相差为超过15%, 24 h尿蛋白定量<0.1 g或尿蛋白定性 (±~+) ;部分缓解:临床表现及上述实验室检查中有一项或多项明显好转, 但未达到基本缓解标准、肾功能好转。

2.2 治疗效果

按上述标准本组30例中完全缓解21例, 基本缓解8例, 好转1例, 总有效率为100%。

3 典型病例

患者, 男, 41岁, 因反复发作性全身浮肿9个月, 诊断为水肿 (肾病综合征Ⅱ型) 。曾用强的松、双嘧达莫等治疗, 病情一度缓解, 但激素减量过程中病情反复。刻诊, 症见:颜面及双下肢浮肿, 腰膝酸软, 头晕目眩, 手足心热, 小便量少、色黄、舌质暗红, 少苔、脉沉细数, 尿蛋白 (++++) , 红细胞少, 白细胞 (++) , 透明管型少, 颗粒管型 (+) , 血白蛋白28.3 g/L, 尿素氮14.6 mmol/L, 血胆固醇8.7 mmol/L, 诊断为水肿证属肾阴亏虚、湿邪瘀阻, 给予六味地黄汤加味治疗, 水煎服1剂, 强的松60 mg/d, 1次/d晨顿服, 2 d后水肿明显消退, 10 d后水肿消失, 尿蛋白明显减少, 20剂后尿素氮1.2 mmol/L, 继上方半年, 激素逐渐减量至停用, 随访1年, 未见复发。

4 讨论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是一种免疫性疾病, 它是由于各种抗原刺激机体, 体内产生相应抗体, 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内, 通过细胞免疫介导, 而致肾小球损伤发病。临床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水肿和高脂血症。长期蛋白丢失和反复发作, 机体抵抗力下降, 而目前西医治疗, 仍强调标准的强的松疗法, 首剂量要足, 减量要缓, 维持要长。其主要治疗作用是抗炎, 其次是强制性免疫抵制。随着长期大量使用, 会相应地并发或加重感染, 引起水电解质失调, 消化系统并发症, 类似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 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抵制作用等, 而经常表现腰酸腰痛, 头晕耳鸣, 手足心热, 口咽干燥, 舌红无苔, 脉细数等阴虚火旺诸症。通过中医辨证治疗, 一方面明显减少了激素的不良反应, 另一方面提高了临床疗效, 这一点已得到广泛认可。

中医怎么治疗儿童尿床 篇13

1、中成药

桑螵蛸、益智仁各50克,水煎服。连用3服。

车前子30克,包煎服或代茶饮。

益智仁24个(研碎),食盐少许,水煎服。

桑螵蛸、韭菜子各30克,益智仁40克。共为细末。每服3-9克。一日3次。

炒鸡内金9克(冲),炙桑螵蛸4克,煅龙骨1克,浮小麦15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

2、敷肚脐

五倍子、五味子、吴茱萸各30克,共研末。每次取5-10克用醋调糊敷脐。每晚1次。连用3-5天。

五倍子、何首乌各3克,共研细末,醋调后敷脐部,纱布覆盖,每晚换药1次,连用3~5次。

五倍子、肉桂各等分,研细末,以葱汁调和均匀,敷于脐部,纱布固定,每2日换1次。

硫磺6克,葱白1根,共捣如泥,敷于脐上。每2日换1次,一般连用5~6次即愈。

生姜50克,捣烂成泥,然后浸泡在100毫升白酒中(度数高者为佳)。3天后,用白酒擦在小儿肚脐正下方,摩擦皮肤至微红。连用7天可见效果。

丁香三粒磨成粉末,与米饭调制成饼状。 将丁香饼贴放于孩子的肚脐眼上,外面用胶布封住固定好,以免掉落。

3、敷足心

麻黄2份,益智仁1份,肉桂1份,共研细末,用瓷瓶或玻璃器皿贮存,勿令泄气。

每次取3克,以少量食醋调成饼状,敷于足心,外用胶布固定,36小时后取下,间隔6~12小时再以上药填脐。

敷3次后改为每周填脐1次,连用2次,以巩固疗效。

4、药袋

牡蛎6克,陈艾叶15克,百部9克,花椒6克,共研细末,装入布袋内即成。

也可用公丁香10粒,八角3个,桂圆核3个,益智仁lO克,共研细末,装入布袋内。

心脏早搏怎么进行中医治疗? 篇14

二、苦参红花汤。苦参12g,红花10g,炙甘草10g,当归10g;水煎2次,每次煎40min左右,分2次服,连服2~4周为1个疗程。

三、减味复脉汤。炙甘草15g,生地黄60g,阿胶(烊化)9g,党参15g,枸杞子10g;水煎2次,每次大约煎1h,分2次服,每日1剂,连服3~6周为1个疗程。

四、丹参芪归炖羊肉。将丹参20g、黄芪20g、当归20g、生姜50g、羊肉500g。水适量,一起煮熟,吃肉喝汤,每天早晚空腹服用,两日一剂。丹参具有活血祛瘀、凉血除烦、安神定志、排脓止疼的功效,黄芪主要是可以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托疮生肌;当归补血调经、活血止痛、润燥滑肠;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羊肉补虚劳、益气力。

五、人参当归炖猪心。取猪心一个,剖开清洗干净,加生晒参10克,当归15克,加水适量,一起炖熟。食盐调味,喝汤食猪心。

上一篇:与龙的谚语下一篇:生产安全事故书面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