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养殖与环保的影响

2024-04-16

生猪养殖与环保的影响(共8篇)

生猪养殖与环保的影响 篇1

生猪规模养殖是现代畜牧业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和方向。笔者就影响丘区生猪规模养殖的主要因素浅析如下。

1 生猪规模养殖的概念

生猪规模养殖是指生产单位在一定条件下, 以商品生产为特征, 通过对资金、技术、管理等生产力诸多因素的增加, 质量的提高和结构的调整, 在稳定和提高生产效率的基础上, 取得规模经济效益的养猪生产经营方式。

生猪规模养殖是现代养猪生产方式的一种, 要求以良种猪为饲养对象, 以良种猪的饲养标准为依据, 实行标准化饲养;按生产工艺流程来组织生产, 实行科学的管理;根据猪的不同生理和生长阶段的要求, 为猪的生产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达到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和获得良好经济效益的目的。

生猪规模养殖有利于养猪科技成果的转化, 促进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稳定猪肉的市场供应;有利于降低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副产物和废物的综合利用。

2 生猪规模养殖的特征

拥有一支较高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较强管理能力的职工队伍, 特别要有一个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猪场场长。

拥有能适应各类猪群生理和生产要求的又便于组织“全进全出”各工艺流程猪群数量相适应的专业猪舍。

按照生产工艺专业化的要求, 将猪群划分为繁殖母猪群、保育仔猪群和生长肥育猪群等若干生产工艺群。繁殖母猪群又分为后备母猪群、配种母猪群、妊娠母猪群和分娩哺乳母猪群。

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理论将各生产工艺群按“全进全出”流水式生产工艺过程要求组织生产。

拥有优良遗传素质、高生产性能的猪群和完善的繁育制种体系;拥有能均衡地供应各类猪群所需的各种全价饲料的饲料加工企业;拥有严密的兽医卫生制度;拥有符合环境卫生要求的污物、粪尿处理系统。

全年有节律地、均衡地生产出既定数量和规范化的优质产品。

3 生猪规模养殖的要素

影响生猪规模养殖的主要生产要素有三项:一是土地;二是资本;三是劳动力。土地已经并将继续成为影响生猪规模养殖首要的、重要的生产要素。以丘区眉山市为例, 2011年年末实有耕地170 879 hm2, 较2006年末的实有耕地172 479 hm2, 减少1 600公顷, 年均减少320 hm2。2006年农户户均耕地为3亩, 2011年农户户均耕地降到2.92亩。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 眉山实有耕地还将逐年减少。同时, 丘区眉山市人口密度2006年为484人/km2, 2011年人口密度增为488人/km2。辖区的彭山县、东坡区2011年人口密度分别达到了772人/km2、647人/km2。另外, 2006年眉山市农户密度为119.93户/km2, 2011年农户密度达到122.09户/km2。耕地的逐年减少, 将严重制约生猪中、大型规模的发展。中、大型规模猪场一是占地较多, 二是排出的废物需要更多的地来消纳。一个自繁自养的万头猪场占地在60亩以上, 常会牵涉到农户的搬迁, 科学选择场址的难度非常大。按照1头肥猪需要667 m2地, 1头母猪需要3 300 m2地的粪污消纳指数, 一个自繁自养的万头猪场年排污量达到3万~4万t, 需要配备农业用地6 000亩来消纳沼液, 将会与2 000户左右的农户发生经济关系。同时, 一个自繁自养的万头猪场日用水量约100~150 t, 为确保饮水安全、无污染, 最好还要以地下水为水源。这就又为丘区建设万头猪场增加难度。

丘区眉山市发展生猪规模养殖, 还受资金紧张、劳动力缺乏的制约, 特别是缺乏有知识、懂技术的劳动力。丘区眉山市猪场规模大小与土地、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关系见表1。

综合上述, 影响丘区眉山市生猪规模养殖的生产要素首要、重要的是土地。土地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 将逐年减少, 而人口密度则逐年增加, 丘区眉山市不适宜建设中型、大型规模猪场。根据我国人口多、密度大、土地少、资金紧、技术缺等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实际情况, 在农户、小区、适度户、规模户并存的条件下, 随着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 把具备养殖条件的农户发展成年出栏肉猪500~3 000头的家庭牧场, 是丘区眉山市发展现代畜牧业的现实的、可行的、最佳的选择。

生猪养殖与环保的影响 篇2

南方水网地区包括珠江三角洲水网区、长江三角洲水网区、长江中游水网区、淮河下游水网区和丹江口库区等五个重点区域,主要涉及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等10个省(市)。南方水网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水源地,也是我国生猪主产区和主销区。2014年,南方水网地区133个主产县生猪存栏5562万头,出栏9696万头,分别占全国总量的11.9%和13.2%,外调生猪3700万头,对于保障南方乃至全国猪肉市场供给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南方水网地区河湖众多,水网密集,生猪规模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设施建设滞后,粪便综合利用率仅为40%,比全国低10个百分点,成为生猪养殖污染的根本原因。

《意见》指出,南方水网地区要按照中央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部署,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生猪养殖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总要求,以转变生猪生产方式为突破口,优化生猪养殖区域布局,提升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推进种养业生态循环发展,提高生猪粪便综合利用率,构建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猪养殖业。

生猪养殖与环保的影响 篇3

----广东茂名电白县桐林种养专业合作社

为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肉食供应,确保人民群众吃上“安全放心肉”,建设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有利于增加猪肉供应,改善猪肉品质,确保肉食安全,有利于尽快消除高致病疫情造成全国生猪存栏量大幅减少、生猪供不应求、价格大幅上涨负面影响,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有利措施。

我县区生猪养殖虽然具有一定的规模,但仍存在无龙头企业带动,养殖规模小,品种品质差,产业链条短,三元杂交所占比率低,养殖方式较为传统等突出问题,这些问题不是传统养殖方式所能解决的。生猪的规模化养殖和标准化生产是传统养猪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唯一出路。通过标准化规模场的建设,可有效地提高我区的生猪质量,促进品种改良,增加农民收入和保障食品安全,更可通过有效整合利用资源,优化产业结构,全面带动产业发展,使我县的生猪产业走向规模化标准化。通过建设规模化标准化的养猪场,采用合理的污水排放、粪便清理和无害化处理设施,及时清除和处理养猪所产生的污水污物,生产沼气,制造有机肥,避免直接施用猪粪尿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保护环境,改善村容村貌,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推动我县的新农村建设。

电白滨海新区桐林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做到选址适宜,布局合理,设施完善,设备配套,防疫严格,管理规范,废污利用,排放达标。采用天然黄土场生态健康的半散养方式,尤其重视养殖环境与水源洁净,出栏的生猪肉质鲜美,猪肉产品全部实现无公

害化,其中40%以上的产品达到绿色食品AA级标准,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一、项目建设概况:

(1) 项目区基本情况

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广东茂名滨海新区电城镇港头村委港头村,有水坭乡道入场部,运输条件优越,交通方便,供水、供电设施完善,远离居民区,环境僻静,排污方便,地理位置优越;该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温度在22℃至22.3℃,阳光充足,气候温和,很适宜猪的生长发育。猪场布局分布合理,猪舍的建设、布局经过精心设计,并建有绿化带。办公、生产、生活三区严格分离,合理使用。猪场实行高度集中式封闭管理,后勤人员与生产人员工作区域全然分开;实行小单元、全进全出的最新设计模式,保育猪与育肥猪分区饲养。

(2)项目区内现有土建工程、仪器设备

广东茂名滨海新区电城镇桐林生猪养殖场,创建于,拥有固定资产420万元,占地总面积45亩,建筑面积2350m2,其中猪舍面积2100m2、办公及生活区面积250 m2,拥有相关的配套仪器设备。现生猪存栏量1000头,年出栏商品肉猪头。

二、工艺技术方案

1.品种选择

品种主要选择优质长白猪、杜洛克猪和大约克猪。

2.规划方案

桐林生猪养殖场实行自繁自养,采用全进全出制生产技术。即将养猪生产环节上相对集中的猪群按生产过程组成配种、分娩、培育、生长、肥育等生产工艺群,实施整群进、整群出的“全进全出制”连续流水线生产,达到最大限度地利用猪舍空间和合理地进行劳动管理。

3.工艺流程:

采用分段制管理工艺流程:仔猪哺乳期4周,保育期5—6周,生长期7—8周,育成(肥)期7—8周,全程23—26周。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母猪产仔:每头成年母猪平均年产两窝,每窝产活仔10头。 仔猪: 35日龄断奶,成活率90%以上。

育成仔猪:仔猪断奶后转到育成舍35—42天,培育期成活率95%以上。

肥育猪:育成仔猪到70日龄转入育肥舍,肥育期105天(15周),肥育期成活率98%以上,平均体重达到120公斤出售。

三、特色圈养

为满足部分消费者对高品质生猪肉的追求。我养殖场借鉴日本畜牧养殖法,尤其重视养殖环境与水源洁净。养殖过程中,严格规定养殖户仅用农家饲料,并实行天然黄土场地内的半散养,让猪尽情拱食黃土,补充矿物质,这种养殖方式下出栏的生猪肉质鲜美,满足不同消费的需求。

四、环境保护措施

为解决环境污染问题,项目建设地周边有大量的菜地、粮地和草地。通过这种生物循环的方式能有效地把各个环节的废物消化于循环之中,变废为宝,积极有效地防止废物对外环境的排放,防止对外环境的污染;采取粪尿分离,猪粪经密闭发酵处理,部分进入沼气生产,降低场内废气的产生量;实现雨污分流将自然水和粪水分离,收集的粪水用于农灌,通过农作物和土地对粪水中的氮磷进行吸收,实现循环利用;强化病死畜无害化处理,病死畜处理采用焚烧炉焚烧的方法,设臵焚烧设施;同时焚烧产生的烟气采取有效的净化措施,防止烟尘、一氧化碳、恶臭等对周围大气环境的污染。

综上所述,本项目以无公害农产品产地为标准建设标准化生猪养殖场,较好地解决了畜粪对环境的污染,实现养殖场生产经营的可持续发展。

养殖场拟采用的污水处理工艺图:

五、动物防疫

为保证猪肉品质,确保肉食安全,对生猪疫情防治控制工作确切落实。

养殖场防疫工作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在市畜牧兽医部门的指导下,制定相应的免疫程序,拟定疫病防治、控制方案及扑灭措施,并严格执行。

饲养的生猪免疫密度达到应免数的100%,免疫合格率须达到国家相关要求。耳标佩戴齐全,免疫档案规范。接受动物防疫监督 机构做好口蹄疫及流行性疾病等动物疫病的检疫、监测及流行病学调查。如发现疑似病例,及时按程序上报,并采取控制及处理措施。

本场设置紫外线消毒室,进厂的工作人员及参观人员先进入消毒室进行紫外线消毒。另外还应设置兽医室、隔离舍、危险废物临时贮存场所。另外,应对养殖场及相应设施如车辆等进行定期消毒,采用高锰酸钾喷雾的消毒形式。

采取相应措施隔离发病生猪,对病死猪进行焚烧、安全填埋等无害化处理。不将病死猪出售。

六、效益分析

1. 社会效益

丰乐村生猪养殖情况的调查范文 篇4

——丰乐村生猪养殖情况的调查

白水县物价局—李刚

白水县史官镇丰乐村位于史官镇西部。东与镇政府隔沟相望,西邻白洛公路,南依仓颉庙旅游线,交通较为方便。全村辖2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254户,1012口人,耕地面积3151亩,其中果园面积1248亩,2008年人均纯收入3400元,该村现为省级“一村一品”养猪示范村,也是白水县物价局多年的包扶联系点。

苹果是丰乐村的主导产业,曾给群众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自2003年以来,由于多次遭受冰雹、大风、干旱、霜冻等自然灾害,加之果树老化及供求和价格的影响,苹果销售惨淡,市场疲软,一时间果农挖树毁园成风,苹果主导产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严重挫伤了果农务果的积极性,村民人均收入一下子跌到了300元。迫于无奈,村民靠外出打工艰难度日。

针对这种情况,2004年,丰乐村“两委会”确定了“种植欠收养殖补”的主导思想,提出了“发展科学养殖业,果畜并举奔小康”的发展思路,号召村民大力养猪,全村一举掀起了养猪热。通过几年的艰辛探索,生猪养殖已发展成为该村壮大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特色支柱产业。

在生猪产业发展中,白水县物价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始终把服务“三农”、增加农民收入、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作为帮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运用价格杠杆,充分发挥价格职能作用,打击欺行霸市、哄抬物价、在生猪饲养、屠宰、销售各个环节上的各种不正当收费行为,确保城乡居民吃上放心肉,维护市场价格正常秩序,有力地促进了生猪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具体做法是:

一、做好价格日常监测,履行价格宣传义务

为改变农村群众长期以来对物价政策、法规缺乏了解的现状,解决农民农产品信息匮乏、盲目性投资等问题,增强广大农民对价格的知情权,提高其利用价格政策、法规进行自我保护的意识,白水县价格主管部门一直把下乡宣传价格政策、宣讲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党给作农民提供价格信息服务的首要任务来抓。每年都要抽调高素质的价格管理人员为帮扶村村民宣传价格政策、法规,聘请农业专家就苹果管理、生猪科学养殖、疾病防治等农业技术培训,采取举办培训班、走进田间地头、深入农户家中,搭建咨询台等多种形式对村民进行全方位的技术培训。培养会管理,懂经营的新型农民。同时,安排专人每天深入市场对生猪的销售价格进行日常监测,了解周边市县价格信息,并要求每个商户在门面醒目位置公示价格。他们不仅在电视台公告生猪价格参考信息,还调配了义务价格监督员,落实党的惠民政策,并特意为丰乐村配送了电脑,为村民及是掌握各种实用信息搭建了平台,此举受收了广大村民的高度赞扬。

通过整顿生猪市场各个环节价格和公布市场信息,引导农民树立价格自律及维权意识,打击不法商贩,减少了坑农害农,制止了养殖户上当受骗的现象再次发生。同时,白水县物价局根据生猪产-1-

业的发展需要,在丰乐村选定10户作为生猪成本调查点,对养殖成本进行全面、详细的调查,为上级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

二、适时进行价格干预,切实保护养殖户利益

2006年2月,受周边市县生猪价格及生产过剩的影响,加之一些不法商贩趁机扰乱正常的价格秩序,导致白水生猪价格一路下滑、市场低速、生意萧条、生猪卖不出去,猪肉由每市斤5元狂跌到3元,每市斤价格低于成本1.5元,极大地损害了养殖户的利益,挫伤了他们养猪的热情,一时间人心惶惶,甚至出现了个别养殖户生猪有病不治而活埋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白水县物价局“急养殖户之所急、想养殖户之所想”。立即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安排部署,与丰乐村一道制定适合村情的应急方案,动员全局人员深入市场及养殖户家中了解情况、调查摸底、宣传价格政策、教育养殖户懂得不管干什么都不能盲目跟风,及时把握经济命脉,洞察市场发展方向,明白市场发展的周期性和规律,牢记“潮涨须防潮落”的道理,引导农民科学养殖、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并对生猪饲料、屠宰、销售各个环节的价格进行成本核算,做到日监测,月汇报,督促上级价格部门依据最基层调查情况制定生猪价格干预措施,及时启动价格预警预案,出台价格政策,以安抚民心,促使白水生猪价格逐步回升,价格由原来每市斤3元上升到4.8元,从而保护了广大养殖户的利益,增强了村民发展养殖业的信心,养殖户动情地说:“有物价局保驾护航,我们搞生猪养殖业再也无后顾之忧了”。

三、引进优良品种,打通特色产业健康发展之路

2006年以前,白水县史官镇丰乐村生猪养殖一直走的是种猪品种匮乏、自繁自养的生产模式,这就造成了生猪品种单

一、近亲繁衍、疾病漫延、优生率低的不良后果,加之养殖规模较小,资金缺乏较大。为了扩大再生产,实现对外出口,2006年3月份,在县、乡、村三级政府和包扶部门的互相协调共同努力下,由中华慈善总会搭桥引进的香港嘉道理基金几经选择最终落户丰乐,这股祥云为该村大力发展养殖业提供千载难逢的良好机遇,首次投资15万元扶持生猪产业,随后分5次向贫困户倾斜拔款30万元,采取在猪价低廉时大部分购买种猪,对购买生猪贫困户打4折,其他户打5折,规定基金会的投入不能一次用完,须将大家购买生猪的钱再回收,成立村内新的发展基金,实现可持续发展,外来投资好比酵粉,极大地调动了村民的养猪热情,促使村民多方筹措资金,结果调动自发投资200万元,该基金会又从西农大引进3头杜洛克、长白、大约克品牌纯种猪,优化生猪品种,为养殖业健康科学发展寻找到一条良性产业链,同时,村上将利用新的发展基金及包扶部门争取资金修建配套饲料厂和牲畜防疫医院,健全生猪健康档案,成立养殖协会,培养集养殖和预防为一体的复合型养殖能手,实施规范化管理,又组织养殖能人出外考察,学习外地经验,打通与双汇联的销售渠道,形成产、供、销一条龙,为养殖户解决后顾之忧。与此同时,围绕生猪养殖产业,实施以“改圈、改厕、改灶”为主要内容的沼气池入户工程,实现人归厕、粪归池、猪归圈,发展农村循环经济,减少农村环境污染和疾病传播,使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

人畜粪便得到无公害处理和资源利用,不仅改善了人居环境,提高了生活质量,还节约了能源,形成了果业的经济产业链,推进了“一村一品”特色工程。通过循环发展,已有百头以上养殖大户3户,50头以上36户,10以上78户,生猪存栏3000多头,二元能繁良种母猪420头,年出栏肉猪2000多头,仔猪近5000头,年收入十万八万的养殖户不稀罕。沼气池入户率达80%以上,人均年增长1800元,其中生猪产业2430000元,占全年总收入的60%以上,达到了利用外资15万元投资两年创千万元的历史佳绩。

四、会同有关部门,整治市场价格秩序

为了规范生猪市场价格行为和经营秩序,价格主管部门与粮食、工商、商贸、公安、质监等部门组成联合调查组,在每年春节前开展一次为期一个月的全县市场价格大排查,对压级压价、以次充好、强买强卖、欺行霸市、哄抬物价、不明码标价的不正当价格行为进行专项整治,对在检查中 多次说服教育不知悔改,屡教屡犯的钉子户,按照《价格法》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责令限期改正,并在新闻媒体上予以爆光,打击震慑价格违法行为,进一步规范经营者的价格行为,树立价格自律忠告,告诫引导经营者诚信经营。同时,利用散发宣传资料,摆放咨询台,悬挂横幅,公布价格举报电话,电视公告,车辆轮回宣传等方法宣传价格法规,使价格法规人人皆知,对举报案件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答复,达到举报一点,处理一线,治理一片的效果,使举报电话真正成为为民排忧的热线。通过多年的集中整治和宣传教育,使养殖户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的自觉性得到加强,使经营者的职业道德和遵守价格政策的意识有所提高,市场环境得到了净化,吸引了大量商客前来交易。

生猪养殖技术 篇5

(一)许登祥(农技人员)

生猪健康高效养殖不仅能提高产量,而且能提高品质和商品率,对促进养殖业发展,扩大出口,增加农民收入均有重要作用。生猪健康高效养殖要抓好如下关键环节。

1、选用良种是根本

良种能提高品质和生产效益,能拓宽市场,促进生产发展。但优良品种必须在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才能充分发挥其高产优质潜力。

(1)种猪认购标准

种猪要纯度高,生产性能好,健康无病。为了保证质量,要从正规的种猪场引种,保证质量,保证健康。

(2)有目的地杂交

不同品种间杂交,后代会表现出一定的杂种优势,因此不要用纯种猪育肥。不同的杂交方式杂种优势不一样,并且杂种优势在杂交一代最大。在商品猪生产中要根据品种特点,有目的的开展品种(品系)间的杂交,避免乱交配。

2、饲料和营养是基础

猪是杂食动物,能吃各种饲料。猪从40多种吃进的饲料中消化吸收各种营养物质。人们把这些营养物质归纳为7大类:水、碳水化合物(淀粉和糖)、脂肪、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和纤维素。必须满足猪对所有营养物质的数量需要;各种营养物质间保持着一定的比例,互相协同、促进、影响和拮抗。缺少任何一种营养其他营养都会成为多余,造成浪费,影响生长。所以要喂给猪全价配合饲料。

(1)保持饲料原料多样性。

不同饲料各有营养特点,多样性才能起到互补作用,使营养平衡,全面得到满足,并提高饲料转化效率,减少氮、磷和某些重金属的排放,降低环境污染。营养不足会引起应激,不仅影响生长,还将降低猪的抗病能力,使其容易生病,成活率低,一定要改变有啥喂啥的传统习惯。

(2)猪在不同生长阶段对营养有不同需要,要分别配料,专科专用

仔猪、哺乳猪需要较高的能量和蛋白质,母猪在怀孕前中期(85天以前)能充分利用青饲料,可适当提高配合料粗饲料的比例,即能降代饲料成本,又有利于控制膘情,防止母猪过肥。

预混料、添加剂种类品牌很多,正规厂家的产品都有专用性,要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盲目加大或减少用量会造成营养不平衡或中毒。

(3)严防饲料霉变

霉饲料不仅影响猪的生长,还降低猪的抗病力,常见未到年龄的小母猪阴户红肿似发情,怀孕母猪流产死胎增多都与饲料霉变有关。米糠、麦麸、玉米等,尤其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很容易发霉。猪对霉饲料十分敏感,稍有霉变就减少采食量,以致拒绝采食。在正常饲喂情况下,猪群突然不吃或少食,应首先检查饲料是否发霉。

3、日常卫生保健是保障

随着规模化养猪的发展,各地猪病时有发生,并日益复杂化,严重威胁着生产安全。传染病的发生必须具备传染源(病毒、细菌)、传染途径和易感动物(猪)。要针对三个环节采取切实有效生物安全措施。

(1)坚持自繁自养,从健康猪场引种,尽量不从交易市场买猪。

(2)分群饲养,全进全出。加强日常饲养管理,提高猪群自身抗病能力。

(3)建立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坚持一切人员进入生产区前必经消毒,对内实行封闭式管

理,对外谢绝参观;不准从市场购买任何生鲜动物源食品。

(4)严格消毒,降低病原密度,切断传播途径。

(5)定期检测,科学制定免疫程序和适时驱虫。病毒性疫病如猪瘟、口蹄疫、伪狂犬、细小病毒病等,主要靠疫苗来控制。

(6)坚持定期或关键时期通过饲料或饮水实行脉冲式给药,有效控制细菌性病毒的感染。

(7)对病猪及时隔离,适当用药,积极治疗,及时淘汰。

4、搞好环境控制是重要条件

在规模养殖中,环境对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影响越来越大,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为猪群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让猪在场里生活愉悦,没有应激,才能健康高效,多聚财富。

(1)科学选址,合理布局,创造优良的大环境。坚持独立建场,一场一址,远离村庄、集镇、工厂和交通主干道(3千米以上);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生产、生活、管理三区相对独立,猪舍栋与栋之间距离应在10米以上。

(2)设计合理,坚固耐用,方便操作;有利于通风保温,坐北朝南,房檐高不低于3米;清道污道分开,尽量关少交叉。实行干清粪,减少排污量。

(3)设备选型先进、坚固适用,设施配套。母猪要求身体健康,体形长,体格大,前胸宽,后臀宽,腿高,身长,腰平直或略弯,增重和饲料报酬高,乳头排列整齐,乳头突出明显,且有效乳头在7对以上,阴部发育良好,无繁殖缺陷等。养好母猪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二)1、母猪的饲养与管理

母猪的饲养比较粗放。以青粗饲料为主,饲料搭配多样化,起到营养互补作用。在怀胎后期和哺乳期适当加喂精料。配种前瘦弱的母猪,应在配种后补喂精料,使其尽早恢复体况。这种饲养方法成本低,经济效益高。

对母猪采取单圈饲养。怀胎母猪有两个关键时期,一是配种后 17~22天,是受精卵在子宫角着床期。如果这个时期管理不善,一圈放几头,猪之间互相斗殴、拥挤,圈舍高低不平,使母猪摔倒或追打母猪,都易造成流产。饲料中应加入食盐、骨粉或蛋壳粉及维生素、矿物质等。此期过后,可多用青粗饲料,少用精料,以防母猪过肥。二是怀胎90天至产出,是胎儿极度发育阶段。尤其是在最后20天内,胎儿的增重占其初重的60%左右,母猪食欲旺盛,如果饲养管理不好,胎儿发育不全,母猪也会因消耗本身营养物质而消瘦。反之,如母猪喂得过肥,也会造成胎儿流产或生产死胎。

2、母猪的发情与配种

母猪是多周期发情动物,可全年发情配种。发情周期为21天。母猪适宜的初配年龄:引进品种为8-10月龄,体重达100公斤左右;地方品种为6~8月龄,体重70公斤~90公斤。配种过早,会影响母猪的生长发育和产仔初生重及泌乳力。

配种要掌握好时机,“老配早,少配晚,不老不少配中间。”配种的适时与否还和品种有关,地方品种发情征状明显,主要表现为:阴户红肿,流出黏液,频频排尿,举动不稳,爬跨,食量下降,在按压母猪背部时站立不动、两耳竖立等。瘦肉型猪性成熟较晚,发情征候不明显,饲养员必须认真观察和掌握每头母猪阴户变化和行为表现。杂种母猪多在发情开始起的第2天下午或第3天上午配种,按压母猪腰部位不动,让公猪爬跨时配种最适宜。为使母猪多受胎,采取重复交配和双重交配的方式。重复交配是发情开始后20~30小时配一次,然后间隔12~18小时,再用同一头公猪配种第二次;而双重配种是用不同品种的两头公猪先后间隔5~15分钟分别各配一次。这样可提高受胎率,达到多怀高产的目的。

3、母猪的受胎与产仔

母猪配种后,20多天不再发情,并且食量增大,毛有光泽,性情变得温顺,疲乏、贪睡,阴户收缩,尾巴下垂,就可以认为是怀孕了。怀孕到 90天左右,用手轻压腹部,能触到胎儿。母猪的怀孕期为112~116天(本地猪妊娠期短,引人的猪种较长;幼龄猪妊娠期较短,经产猪较长),平均为114天,即“三、三、三”(三月、三周、三天)。为了做好产前的准备工作,应将每头母猪的预产期推算出来。

产前7~10天,要彻底清扫、消毒产圈,垫以柔软、切碎的垫草,准备接产工具,安排好日夜值班人员。产前3~5天,母猪出现临产症状:即乳房膨大、发热,乳头发涨、发红、光亮、变粗,有时可挤出少量的稀薄乳汁。阴门肿大、松弛,颜色发红或紫红色,从中流出稀薄的黏液。产前一昼夜或几小时,多数母猪前面的乳头中可以挤出或漏出带黄色较黏的初乳。母猪行动不安,叼草垫窝,站卧不安,时起时卧,徘徊运动,尾根抬起,有时频频排尿,开始阵痛,从阴门中流出黏液,则说明马上就要分娩。接产人员应认真消毒,做好接产准备,让母猪进入分娩舍,移进分娩床。在母猪上床前充分洗涤、消毒,特别是母猪的乳头应洗净。以防母猪乳头不洁,致使仔猪发生消化道疾病。在分娩过程中,严禁生人或小孩在现场看热闹或大声喧哗,以免使母猪惊慌、乱动,影响分娩或压死仔猪。全部仔猪产完后,接产人员应立即将仔猪口、鼻上的黏膜掏除擦净,再擦净全身,立即进行断脐。排出的胎衣,要马上清除掉,严禁母猪吞食胎衣。给产后的母猪喂些温豆饼、麸皮或米糠水,并适当加些食盐。分娩后2—3天,不要喂得太多太稠,饲料调制成稀粥状,喂量逐渐增加。

生猪养殖与环保的影响 篇6

相关数据表明,除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外,用于提高饲料转化率,促进动物生长的抗生素类药物在全部抗生素使用总量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1]。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的估计,大约有一半的抗生素生产用于食品动物[2]。然而,抗生素类药物作为促生长剂会引起病原菌耐药性并可能残留在动物体内及其产品中[3]。已有研究表明,兽药残留作为影响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的一个主要因素,是畜禽产品风险危害的主要来源[4,5]。一旦过量使用甚至滥用抗生素类药物尤其是抗菌药物及药物添加剂,动物体内的兽药残留将对人体产生急慢性毒性作用,引起细菌耐药性的增加[6],且未被动物吸收的抗生素以原型排出,经由土壤、水体等途径被植物吸收并累积[7],导致耐药细菌在食物链体系中蔓延,也将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8]。事实已证明,当人类感染某些耐药性病原体后,死亡率大约提升50%。2011年在全世界的1 200万起结核病病例中,63万例涉及耐多药结核菌株,即便使用昂贵的药物治疗、接受最佳护理,此类患者中也仅有略多于50%的人能够痊愈[9]。基于此,国际组织与诸多国家均规定了兽药最高残留量标准。丹麦在20世纪90年代末逐渐终止抗生素作为生长促进剂的使用,在禁令颁布实施后丹麦农场和肉类中的抗生素耐药性降低了,同时家畜家禽的实际产量也有所提高。同样我国也根据国情分别实施了《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动物药品法》、《畜牧法》等法律法规,并逐步完善了兽医防疫检验、兽药及其添加剂在动物食品中的残留检测等方面的技术法规,但在畜禽养殖过程中兽药残留严重超标的问题仍时常发生[10]。

目前我国兽药行政执法部门的监管重心在市场环节的兽药经营,忽视了对兽药使用终端的养殖场(户)的监管。实际上,处于猪肉供应链源头的养殖户理性是有限的,是以利润的最大化为养殖的基本目的。当养殖户利益与猪肉质量的社会目的发生冲突时,理性的养殖户总是以满足自身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由于在生猪养殖的现实生产过程中,政府监管机构并不能也难以实现对生猪养殖的全过程监管,无法快速便捷地测量生猪的兽药残留是否超标,消费者更无法辨别猪肉的潜在风险,更易诱发养殖户突破道德底线,不当甚至违规违法地使用兽药由此直接影响了猪肉质量安全水平。因此,研究生猪养殖户兽药使用行为与主要影响因素,在源头上探求猪肉安全风险的治理路径具有重要价值。考虑到兽药使用行为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本文的研究以养殖户是否超量使用兽药与人药兽用、是否遵守休药期为重点,并对养殖过程中农户对生猪防疫、兽药使用记录档案等行为进行分析,为规范生猪养殖户行为,保障猪肉质量安全提供相关政策建议。

1 研究区域概况

为了研究生猪养殖户兽药使用行为与主要影响因素,本研究以江苏省阜宁县为案例展开调查。阜宁是全国闻名的生猪养殖大县,连续15年卫冕江苏省“生猪第一县”,号称“全国苗猪之乡”。2012年生猪饲养量和出栏量分别为249.97万头、166.16万头,其中生态猪的饲养量为85万头。当地众多农户以养猪作为谋生的主要职业,是农户家庭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阜宁县在2007年引进发酵床养殖技术,随后推行“猪联网”工程,建立生态猪质量可追溯平台。2013年检测结果显示,该县生态猪肉中包括重金属、抗生素等在内的38项指标远高于绿色食品标准,已达到国家有机食品标准。然而,生态猪仅占总生猪饲养量的34%,其他近165万头非生态猪是由中小规模的分散农户养殖,生态猪的质量水平不能完全代表整个阜宁县生猪的质量水平。因此,以阜宁县为案例,从微观角度研究养殖户生猪养殖行为具有现实意义。

2 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对江苏省阜宁县的调查于2014年1月展开,调查之前对该县下辖的罗桥镇、三灶镇的龙窝村、双联村、新联村、王集村等村的不同规模的生猪养殖户展开了预调查,通过预调查发现问题并修改后最终确定调查问卷。调查面向阜宁县辖区内所有的13个乡镇,在每个乡镇选择一个农户收入中等水平的村,在每个村由当地村民委员会随机安排一个村民小组(每个村民小组的村民家庭数量不等,以40-60户为主),共调查了690户生猪养殖户,获得有效样本有效调查654户,有效比例为94.78%。在实际调查中,考虑到面对面的调查方式能有效地避免受访者对所调查问题可能存在的认识上的偏误且问卷反馈率较高[11,12],本调查安排经过训练的调查员对生猪养殖户进行面对面的访谈式调查。

2.2 分析方法

养殖户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兽药的使用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对净收益的预期,而这在现实情境下难以直接有效地观察。假设养殖户生猪养殖的预期收益与其愿意承担风险的额外收益有关,第i个养殖户选择第j个兽药使用不当行为相对于正当行为所增加的额外收益(△Uij)。如果△Uij≥0,则养殖户i愿意选择第j个兽药使用不当行为,反之则相反。据此构建二元离散选择模型[13]:

基于已有文献研究,养殖户对兽药使用行为的选择受其个体与家庭特征、养殖特征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可表示为:

养殖户i愿意选择不当使用行为的概率为:

如果εi满足正态分布,即满足MVP模型的假设,则:

由此Yi~N(Xiβ,∑),其中为对称的相关系数矩阵。基于Chib和Greenberg [14]的模型基础,本文的MVP模型对数似然函数可表示为:

其中,θ=(β,∑)为参数空间。

2.3 变量选择

2.3.1因变量考虑到兽药负面使用行为的多样性及相关数据的可得性,以是否遵守休药期规定(出栏前多少天停止使用兽药及药物添加剂)、兽药效果不佳的处理方式(是否调整配比浓度超量用药、是否使用人用药)来评判养殖户是否有兽药负面使用行为。

2.3.2自变量基于现有的文献与作者在调查过程中实际观察到的情况,可以将自变量分为养殖户个体特征(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特征(家庭人口、养殖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生产经营特征(养殖年限、养殖规模、生猪销售对象)、认知特征(对兽药残留的认知、对违规处罚的认知)和政府监管特征5类共11个指标。为更好地分析模型结果,本文将部分自变量转化为虚拟变量,共得到15个变量(表1)。各指标选取的理论依据具体如下:

1)养殖户个体特征:女性饲养者比男性饲养者对安全兽药的采用更趋向保守的态度[4];养殖者的年龄与兽药的安全使用意愿有很强的相关性,而且年龄越大的养殖者越不愿意采用安全兽药[15];养猪户的文化程度是其良好质量安全行为实施意愿的根源因素之一,受教育水平与农户生猪养殖的生产决策行为呈正相关[16]。

2)家庭特征:家庭人口与养猪意愿呈正相关[17]。普通农户条件约束不能雇工从事农业生产,家庭农业生产中劳动力的缺失影响普通农户生产行为[18];随着养殖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的提高,养殖户显著地选择定期消毒行为以保证质量安全[19]。

3)生产经营特征:养殖户养殖年数越长其生产决策行为越接近于安全[20];规模越大的养猪场倾向于使用更为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规模较小的养猪场不仅本身具有较高的生物安全风险,且对其他养猪场造成潜在的威胁[21]。不同的销售对象对生猪质量要求不同,提供的市场信息也不同,直接影响养殖户生产行为[22]。

4)认知特征:当前生猪养殖户对兽药的效果、兽药残留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和安全兽药的效果的认知程度都很低,由此影响了生猪质量安全水平[4]。养殖户的态度及对疾病风险的感知是影响其疾病控制行为的主要因素[23]。郑建明等[24]实证分析了水产养殖质量安全政府规制对养殖户经济效应的影响,发现养殖户违规处罚认知对其经济效益产生显著影响,对质量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认知越深的养殖户越倾向使用安全兽药[25]。

5)政府监管特征:政府规制水平越高或约束力越大,养猪户生产决策行为越趋于理性[20]。

3 结果与分析

由于对数似然函数ln(L(θ))的形式极为复杂,本文采用MCEM算法[13](Monte Carlo ExpectationMaximization Algorithm),并借助MATLAB分析工具进行模型拟合,最终得到相关参数的估计结果(表2),模型总体拟合效果良好。

3.1 养殖户个体特征

性别特征(GE) 在因变量Y1下显著为正(表2),表明男性较女性更可能在使用兽药时提高配比浓度而超量用药,但在人药兽用、不遵守休药期的行为中性别未显示出显著差异。年龄特征 (LAGE、MAGE、HAGE)的估计系数均为负,表明年龄在45岁及以上的养殖户发生兽药负面使用行为的概率低于年龄在45岁以下的养殖户。这与吴秀敏[15]的结论有差异。吴秀敏的研究发现,年龄越小的养猪户越倾向采用安全兽药。产生差异性的原因可能是,养殖户安全兽药的使用意愿与其实际使用行为并不是一回事,使用意愿能否转化为实际使用行为取决于利益的判断,而年轻养殖户更善于成本利益分析,在对兽药残留、法律法规不够熟悉的情况下,更可能发生不当行为。文化程度特征(ED)对养殖户使用人用药替代兽药行为的影响较为显著,随着养殖户文化程度提高,其发生人用药替代兽药的可能性越小。

注:***、**、* 分别表示在 1%、5%、10%的水平上显著。-2LL=289.136,P<0.0001;Cox & Snell R2为 0.797;Nagelkerke R2=0.824。

3.2 家庭特征

家庭人数(MEM)、养殖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PCT)对养殖户兽药使用行为有一定影响。家庭人数越多,使用人用药替代兽用药的可能性越低。这与张云华[26]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家庭人数越多,农户越倾向于采取安全生产行为。对因变量Y3而言,养殖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PCT)的估计系数显著为负,表明随着养殖收入在家庭总收入中的比重增加,养殖户更倾向于不遵守休药期的相关规定。

3.3 生产经营特征

养殖规模显著影响养殖户兽药使用行为。在因变量Y1、Y2下,MSA、LSA的估计系数均为正,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表2),即规模在30头以上的养殖户发生超量使用兽药、人用药替代兽药的概率显著高于规模在30头以下的散养户,但养殖规模对养殖户是否遵守休药期的影响并不显著。事实上,在对阜宁县生猪养殖户的调查中感知到无论规模大小,大多数养殖户并没有休药期的概念,生猪能否出栏大多看卖相。对因变量Y3而言,养殖年限(EXP)的估计系数为0.442,且在1%水平上显著,即养殖年限在10年以上的养殖户不遵守休药期的可能性显著高于10年以下的养殖户。可能的原因是,养殖经验丰富的养殖户有更多的销售渠道,当市场行情较好时会促使其提前售卖。因此,养殖年限可能是导致养殖户不遵守休药期的关键因素。与此同时,销售对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养殖户是否遵守休药期规定,当销售对象为私人屠宰场的养殖户不遵守休药期规定的可能性显著高于销售对象为政府定点屠宰场的养殖户。

3.4 认知特征

养殖户对兽药残留的认知显著影响其使用人用药替代兽用药行为。在因变量Y2下,RES的估计系数显著为负(表2),表明对兽药残留认知清晰的养殖户使用人用药替代兽用药的可能性低于认知水平较低的养殖户。养殖户对政府的处罚规定认知度对其兽药使用行为有显著负影响。在因变量Y1、Y2、Y3下,分别在10%、5%、10%的水平上显著,即养殖户对政府违规处罚越不了解,其兽药使用不当行为越明显。

3.5 政府监管特征

政府监管对养殖户兽药使用是否超量与是否遵守休药期的行为并无显著影响,但对人药兽用行为产生影响。在政府监管的情况下养殖户使用人用药替代兽药的概率显著低于无政府监管的养殖户(表2)。事实上,现阶段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还较为薄弱[27],就生猪养殖环节而言,政府监管部门无法快速便捷地检测养殖户是否有超量使用兽药与是否遵守休药期的行为。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生猪养殖户是否规范使用兽药是影响猪肉质量安全和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兽药作为预防及治疗生猪疾病的重要投入品,存在着使用不规范现象。超量用药较为普遍,人药兽用、不遵守休药期等违规行为依旧存在,对猪肉质量安全和消费者健康带来了安全隐患。男性、养殖规模在30头以上是影响养殖户超量使用兽药的主要因素;文化水平低、养殖规模在30头以上、兽药残留认知度低是导致养殖户使用人用药替代兽用药的主要因素;养殖年限较长、销售对象为私人屠宰场是影响养殖户不遵守休药期规定的主要因素。养殖户对违规行为的处罚认知度的增加,能有效规避超量用药、人药兽用、不遵守休药期等违规行为。政府监管力度越大,养殖户采取人药兽用行为的概率越低。然而,政府监管力度对养殖户超量用药及不遵守休药期行为并无明显影响。

4.2 建议

第一,政府应该在生猪养殖的密集地区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与方法向养殖户普及安全使用兽药的知识,加强对养殖户兽药使用的宣传培训,努力提高养殖户的科学素养,与此同时要引导养殖户建立用药档案,促使其自觉科学养殖。虽然这在短时期内难以见效的方法,但是从长远看是解决不规范使用兽药的基本之策。

第二,政府应加大对养殖户兽药使用的监管力度,重点监管养殖年限较长、规模较大、文化程度偏低的养殖户。尤其要加大对养殖户违规违法使用兽药行为的处罚力度,确保处罚力度具有一定的威慑力,提高养殖户违规违法使用兽药行为的经济成本,提升养殖户对违规违法行为处罚的认知度,由此警示生猪养殖的密集地区养殖户的兽药使用行为。与此同时,坚决取缔与打击非法的生猪私人屠宰场,规范政府生猪定点屠宰场的收购行为。

第三,严格的检疫检测是保证猪肉质量安全的重要环节,能有效避免问题猪肉流入市场。因此,应完善生猪兽药残留检测体系,推广多兽药残留的速测方法,着力解决农村地区监管技术资源不足的问题。与此同时,应发挥村民委员会自治组织的功能,鼓励并奖励群众举报,弥补政府监管力量的不足,逐步提升养殖户兽药安全使用行为。

生猪养殖成本 篇7

农户利用自有土地或将自有土地与其他人进行调剂,建造猪舍,面积不定,每平方的成本在250元左右。在周边的养殖厂购买猪苗,二元猪的猪苗每斤通常在10元-12元左右,猪苗紧张时,养殖场往往为了效益将猪苗养到50斤左右再销售给农户继续养殖。养殖周期在4个月-5个月左右,其中:土杂猪的饲料费用在400元-500元左右,二元猪在500元-600元左右。

养猪成本构成为:药30元/只,水电20元/只,一只猪从猪苗长到出栏成猪通常要吃200斤-250斤饲料,饲料包含玉米、豆粕、预混料等,目前市场价格为玉米1700-2000元/吨、豆粕2500-3000元/吨。饲料每斤成本在1.5元-2元左右,总计饲料成本土杂猪在400元-500元左右;二元猪在500元-600元左右,肉猪养殖的料肉比在理想状态下应该是2.3:2.45左右。家庭散养往往剔除人工成本。剔除猪舍建设成本(农户散养猪舍建筑成本在250元/平方左右)。二元猪每只猪从购买猪苗到成品出栏猪出售投入在1000元左右,土杂猪每只猪从购买猪苗到成品出栏猪出售投入在1000元以下。现在市场价格在8.5元左右,每只猪价格按现在的市场行情在1700元左右,利润在500元-800元左右,另每只猪可产生猪粪效益20元。

2.与滨海温氏养殖有限公司合作养殖

生猪养殖主推技术一 篇8

(一)一、生产关键技术

1.杂交繁育技术。由于不同品种之间杂交优势的存在,杂交后代在生活力、生长势和生产性能方面均不同程度优于纯繁群体。因此,杂种优势的利用日益成为发展现代生猪生产的重要途径,杂交繁育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终端杂交:包括二品种、三品种终端杂交两种方式,前者为采用来源不同且具有互补性的两个品种进行杂交生产商品猪的杂交方式;后者为采用来源不同且具有互补性的第三品种与两品种杂交母猪进行杂交生产商品猪的杂交方式。

(2)回交:用杂种猪作为父本或母本(常用作母本),与其中一个品种种猪进行交配的杂交方式。

(3)轮回杂交:用几个种群轮流作为父本进行杂交,杂交用的母本种群除第一次杂交是用种群中的一个之外,各代均用杂交所产生的杂种母畜,各代所产生的杂种除了部分用于继续杂交之外,其他母畜连同所有公畜一律用作商品。

(4)终端轮回杂交:采用轮回杂交方式生产后备母猪,然后将这些杂种母猪与终端父本交配生产商品肉猪。

我国在杂交优势利用方面正由长本、杜本、大本等的二元杂交繁育模式向杜长本、杜大本、长大等三元杂交繁育模式方向发展。

目前我国广泛采用了杜长大三元杂交商品猪生产模式(图1)。

该模式具有以下优势:①最大的杂种优势(F1母猪和商品猪);②来自种群的基因缺陷不会被带入商业环节;③最佳的繁殖性能和胴体优势;④均匀的生长率以及胴体性状最大限度统一。

2.后备母猪体型外貌评价技术。母猪生产力的总体目标为:①每窝产仔数最多;②仔猪出生体重最佳;③每年窝数最多;④哺乳能力最强;⑤生产寿命最长。有许多标准用于评估候选更替母猪。图2显示生产者评估种群中更替母猪所期望的性状。面颊齐整:面颊、脂肪的齐整度反映动物相对较瘦。

胸深且宽:反映肌肉度,表明其采食量大,可消耗大量的饲料,且肺活量好。膝关节位置合理:表明前肢结构合理,动物步态好,表明寿命长。

腹线突出且位置合理:有足够的功能乳头,乳头间距合理,喂奶时可哺育大量的仔猪。系部无损伤:后肢结构合理,保障良好的步态,站立容易。

骨重:保障动物站立在粗糙的生产环境,成熟时可足够支撑其体重。阴户突出且平:阴户大且平,保证顺利完成配种、分娩过程,同时,避免尿液流出时感染生殖道和子宫。

◎图2 后备母猪评估性状(资料来源:Ken Stalder, Gilt selection manual)

后腿肌肉深且长:如果希望整个身体的肌肉丰满,后腿是评估肌肉丰满度的理想值。后腿也不要太突出或呈大而圆的形状(像篮球一样),这样的猪行走困难。

尾根高:表明臀部结构合理,对后肢位置的合理性起重要作用。后臀长且平:对后肢位置的合理性起重要作用,同时使背腰平直。

背腰平直:避免选择弓背和凹背的个体,该性状会遗传给下一代,导致上市后加工困难。身体长:使动物个体不用过肥即可达到足够的体重,此外,身体长有利母猪乳头排列间距宽,可哺乳更多的仔猪。

肩部平滑:是评估后备母猪脂肪沉积度的重要指标,突出的肩部没有足够的条件维持较长的生产寿命。

肋骨深且有弹性:肋骨的形状有利于母猪站立运动,尤其是饲养在分娩或妊娠定位栏时。身体深:胸宽、体深的母猪拥有较大的身体容量,有利于母猪采食较多的饲料,肺活量也大。跗关节合理:后肢结构和良好行走的关键,跗关节位置不合理或肿胀会引起站立困难。

3.人工授精技术。人工授精技术(图3)的推广应用对养猪业产生了重大影响,自2007年国家实施生猪良种补贴项目以来,我国规模化猪场人工授精的比例超过65%,大型规模化猪场超过90%。人工授精技术的应用一方面大大减少了公猪的使用量,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优秀种公猪的利用效率。其主要意义在于:一是提高遗传上优良公猪的利用率;二是减少公猪存栏,降低投资;三是降低疾病传播风险;四是提高后代的一致性,改善产品质量;五是减少因配种受伤而淘汰的母猪数;六是利于精液质量的控制;七是利于大型商品猪场实现杂交计划。同时,人工授精对生产管理要求也更高:一是需要高的管理水平;二是

要求发情诊断更准确,以获得较高分娩率和较多窝产仔数;三是须每日两次检查发情;四是卫生要求更高,设备的消毒要求严格。精液的完整评价一般包括射精量、总精子数、精子活力、畸形率、直线前进运动精子数等。通常情况下,公猪的射精量为150~250毫升,通常范围会在50~500毫米,但实际生产中采精量低于100毫升时应弃去。根据《种猪常温精液》标准(GB 23289-9)的要求,对于原精液,精子活力应大于等于70%,精子畸形率应小于等于20%,乳白色,无脓性分泌物,无皮毛等异物。

二、减少污染物排放的饲料添加剂应用技术

1.利用氨基酸平衡低蛋白日粮能够显著减少氮的排放。氮是猪粪尿中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物质之一。在综合猪场,排入环境中的氮在70%以上。减少氮排出量最有效的方法是在保持日粮氨基酸平衡和满足猪生长发育需要的前提下,降低日粮中蛋白质含量。平均而言,每减少1%的蛋白质,就可以使氮排出降低10%,低蛋白日粮至少可以使氮排放减少25%,如果饲养阶段设置越多,那么,氮排放最多能够减少50%。一个万头猪场一年粪尿的排泄量是3万吨(1.7万吨尿,1.3万吨粪),采用低蛋白日粮技术后,粪尿的排泄量减少7000吨以上。

2.添加植酸酶能够减少磷的排放。磷在动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如与钙等物质共同形成骨骼和牙齿以及以磷酸根的形式参与各种生命代谢活动。然而,在植物性饲料原料中有60%~80%的磷是以植酸磷形式存在的,而植酸磷是饲料中主要的抗营养因子之一。猪饲料中通常含有大量米糠、麦麸、棉粕和菜粕,植酸磷的含量一般可达0.25%~0.4%。由于猪体内缺乏植酸酶,所以猪对饲料中植物性磷的利用率只有15%左右,85%的磷将随粪便排出体外,我国每年从畜禽粪便中排出的磷达250万吨,严重污染环境。在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可以代替部分磷酸氢钙,由于饲料中天然磷一部分被吸收,动物粪便中磷的排除量可减少40%~60%,减少了集约化畜牧场排出粪便中磷对环境的污染。增加植酸酶的使用,可以减少无机磷的使用,也可以更好地缓解动物粪便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在猪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可使磷的利用率提高50%~70%,粪磷含量降低30%~50%,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消化率提高2%~5%,排泄量减少5%~10%。释放植酸盐中被螯合的钙、锌、铜、铁等矿物元素,利用率提高9%~13%。

3.有机微量元素的合理使用可减少矿物质的排放。高铜高锌的大量使用所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制约行业健康发展的一大障碍。我国每年使用的微量元素添加剂为15万~18万吨,但由于生物效价低,有10万吨左右未被动物利用的矿物质随粪尿排出,成为污染环境的一大公害。具有环保优势的有机微量元素物质出现,被认为是代替无机微量元素最合适的产品。同时,随着各国对畜禽养殖重金属的排放进行严格限制,有机微量元素物质迅速成为当前国内外养殖的首要选择。例如:在仔猪、小猪阶段:添加有机铁(如富马酸亚铁)84毫克铁/千克+有机锌(如蛋氨酸锌)80毫克锌/千克+有机铜(如赖氨酸铜)100~125毫克铜/千克;生长猪阶段:有机铁70毫克铁/千克+有机锌80毫克锌/千克+有机铜100毫克铜/千克;肥育猪阶段:有机铁56毫克铁/千克+有机锌60毫克锌/千克+有机铜50毫克铜/千克。而且全期不加砷制剂。这可比传统使用普通高铜、锌、铁饲料提高猪生产性能、饲养经济效益,改善肉猪外观经济性状,使肝脏中铜、锌、铁含量降低30%~50%,砷含量降低75%~85%,铅含量降低50%以上;肌肉中铜、锌、铁含量无影响,砷含量降低50%~80%,铅含量降低50%~70%,镉含量降低70%~75%,同时使铜、锌、铁的排放降低40%~50%,砷的排放降低80%~90%。在60~90千克肥育猪阶段,联合应用赖氨酸铜(4毫克/千克)和硫酸铜(2毫克/千克)、蛋氨酸锌(60毫克/千克)和硫酸锌(30毫克/千克)、蛋氨酸铁(60毫克/千克)和硫酸亚铁(30毫克/千克),可比传统使用普通高铜、锌、铁饲料降低铜、锌、铁的排放30%~40%,而不降低猪的生产性能。

三、猪场生产管理与环境控制技术

1.猪场粪污处理技术。

(1)猪场粪便多阶段静态通气堆肥。猪粪采用多阶段静态通气堆肥方法进行处理,该方法包括堆肥物料贮存车间、高温发酵车间、中温后熟

车间和堆肥除臭车间等部分组成。万头猪场粪便四阶段静态通气堆肥设施的平面结构如图4。猪场每天收集的粪便按照适当的比例与辅料混合,存放于堆肥物料贮存车间,7天粪便混合完成后,一起转入高温发酵车间进行第一周发酵处理,一周后转入下一高温发酵车间进行第二周发酵,以此类推,高温发酵4周后,将堆肥混合物转入中温发酵车间进行发酵后熟,一个月后转入第二个中温车间再后熟一段时间,即可生产出猪粪堆肥。

(2)猪场污水厌氧发酵后农田利用技术。猪场污水经过厌氧处理后,厌氧出水可进行直接干燥(图5),干燥后的固体作为有机肥农业利用,也可将厌氧出水直接作为液体肥料通过田间布设的管道或使用液肥施用设备用于农作物、牧草、蔬菜和果树种植(图6)。作为液体肥料利用的厌氧出水,其中不应有活的血吸虫卵和钩虫卵,蛔虫卵的沉降率在95%以上,粪大肠菌值在10-1~10-2,液体粪便的施用量应根据土壤肥力、作物种类及其预期目标产量,并结合厌氧出水中的氮、磷养分含量进行计算后确定,不宜过量施用,以避免施肥导致的环境污染。

2.猪舍换风管理技术。大猪怕热,小猪怕冷。不同阶段的猪群,不同的硬件设施,猪只最适的生长温度、所能耐受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也不同。猪舍的通风换气是为猪群提供适宜生长温度、环境控制的第一要素。其目的有两个:①在气温高的夏季通过加大气流促进猪的散热使其感到舒适,以缓和高温对猪的不良影响;②可以排除猪舍中的

污浊空气、尘埃、微生物和有毒有害气体,防止猪舍内潮湿,保持舍内空气清新。即使在冬季条件下,猪舍仍需通风换气,也就是为满足此目的。猪舍的通风换气一般以通风量(立方米/小时)和风速(米/秒)来衡量。

猪舍的通风模式有:①自然通风。设进、排风口(主要指门窗),靠风压和热压为动力的通风。②机械通风。靠通风机械为动力的通风。封闭舍必须采用机械通风。

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各有优缺点:自然通风节约能源、成本低廉,不会受到停电等突发情况的影响,但不能进行有效控制,如果出现问题无法及时人工干预,对猪舍所在地的自然条件要求严格。机械通风能源消耗较大、成本高,受停电等突发情况影响较大,但可对通风状况实时控制,如果出现问题可以及时干预,可以适应各类地区的自然条件。现代规模化养猪,一般采用机械通风模式。而机械通风又分纵向通风和横向通风两种模式。纵向通风是风沿猪舍纵向流动的一种机械通风方式。采用纵向通风方式,舍内风速大(纵向通风舍内平均风速比横向通风高5倍以上),气流分布均匀,且可配合水帘使用,降温效果较好。国内已有许多猪舍采用了这种通风模式(图7)。

3.猪舍环境质量监测与控制技术。在现代规模化猪场,生猪被限制饲养在舍内,猪舍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动物的生产性能和健康,为此,必须对猪舍内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并进行有效控制。

猪舍环境质量监测方法:猪舍内的环境质量受温度、湿度、风速、二氧化碳、氨气、硫化氢、粉尘和微生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对动物生产和健康的影响已引起国内外的高度重视。目前,国内外普遍使用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氨气和硫化氢传感器,在舍内中心位置放置传感器,可对舍内的相关指标进行监测;对于猪舍内的风速、粉尘和微生物指标,目前,主要用便携式风速仪、粉尘

仪和微生物菌落计数等方法对以上指标在某个时间点、时间段的数据进行测定。

猪舍通风降温成套技术:在猪舍环境质量的诸多影响因素中,以环境温度对生产的影响最为突出,为避免气温骤变和夏季高温对生产造成不利影响或巨大的经济损失,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对猪舍的高温进行控制。由于猪日龄不同,对环境的要求有差别,相应饲养工艺和猪舍结构也有所差别,因此,应根据不同猪舍采取不同的降温技术,才能系统地解决猪场的夏季降温问题。

(1)保育舍纵向通风技术。保育猪舍内猪日龄较小,对温度的要求相对较高,因此,夏季高温对保育猪的影响不大,极端高温时,只需对保育舍进行密闭(目前,保育舍基本是可密闭的有窗结构),采取全面纵向通风方法,且每秒0.5~0.6米的风速即可满足保育猪的降温需求。

(2)分娩舍全面通风与滴水相结合降温技术。分娩猪舍内有母猪和仔猪,由于仔猪和母猪的环境温度要求悬殊,可采取全面通风与滴水降温相结合的降温技术。对于该猪舍内的仔猪,通过采用与保育舍相同的全面纵向通风方法解决其降温问题,但此方法远不能满足母猪的降温需求,为此可根据分娩舍母猪定位饲养的特点,采取滴水降温(图8)的局部降温技术对母猪进一步降温,以满足其较低的环境湿度需求。对于定位饲养的妊娠母猪也可采取相同的降温技术。

上一篇:家谱怎么写族谱格式下一篇:读后感题目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