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

2024-04-20

完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共8篇)

完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 篇1

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

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副主席;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副委员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主席、副主席;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副主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中共中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是军队的领导人,紧随党和国家领导人名单之后。

现任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有:

胡锦涛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

吴邦国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党组书记

温家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党组书记

贾庆林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党组书记

李长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

李克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党组副书记

贺国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

王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

王乐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新疆自治区党委书记

王兆国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党组副书记

王岐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党组成员

回良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党组成员

刘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

刘云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

刘延东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

李源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

汪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

张高丽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天津市委书记

张德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党组成员

俞正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

徐才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

郭伯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

何勇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纪委副书记

令计划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

王沪宁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

路甬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 乌云其木格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党组成员

韩启德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党组成员、九三学社中央主席 华建敏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党组成员

陈至立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党组成员

周铁农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

李建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党组成员兼秘书长、机关党组书记 司马义-铁力瓦尔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党组成员

蒋树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

陈昌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

严隽琪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

桑国卫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农工党中央主席

梁光烈中央军委委员、国务委员、国务院党组成员兼国防部部长 马凯国务委员、党组成员兼国务院秘书长、机关党组书记 孟……国务委员、党组成员兼公安部部长、党委书记

戴秉国国务委员、党组成员

王胜俊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党组书记

曹建明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党组书记

廖晖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

杜青林全国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

帕巴拉·格列朗杰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

马万祺全国政协副主席

白立忱全国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

陈奎元全国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中国社科院院长、党组书记 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全国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

李兆焯全国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

黄孟复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中国民间商会会长 董建华全国政协副主席

张梅颖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第一副主席

张榕明全国政协副主席、民建中央第一副主席

钱运录全国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兼秘书长、机关党组书记 孙家正全国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全国文联主席、党组书记

李金华全国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

郑万通全国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

邓朴方全国政协副主席

万钢全国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主席、科学技术部部长 林文漪全国政协副主席、台盟中央主席

厉无畏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

罗富和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

陈宗兴全国政协副主席、农工党中央常务副主席

王志珍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

何厚铧全国政协副主席

陈炳德中央军委委员、总参谋长、党委书记

李继耐中央军委委员、总政治部主任、党委书记

廖锡龙中央军委委员、总后勤部部长、党委书记

常万全中央军委委员、总装备部部长、党委书记

靖志远中央军委委员、二炮司令员、党委书记

吴胜利中央军委委员、海军司令员、党委书记

完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 篇2

能源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也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物质基础。坚持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要求, 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保障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 把节约能源资源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 切实做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 坚定不移地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十一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 也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时期。要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节约优先的方针, 紧紧围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以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 以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能源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 把节约能源资源工作贯穿于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和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 加快形成节约型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 提高全社会能源资源利用水平, 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明显进展。

要把节约能源资源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主攻方向, 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大力发展集约化农业和生态农业, 大力发展服务业, 积极发展高技术产业, 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坚决淘汰严重耗费能源资源和污染环境的落后生产能力, 加大循环经济试点力度, 努力提高生产活动的循环化、生态化水平。要提高全民族的节约意识, 在全社会倡导节俭、文明、适度、合理的消费理念, 倡导绿色消费等现代消费方式, 提高消费质量和效益。要加快构建节约能源资源的技术支撑体系, 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技术的攻关和产业化, 培育节能服务体系。要抓紧制定和修订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促进能源资源节约和有效利用的法律法规, 注重运用价格、财税、金融等手段促进能源资源节约和有效利用, 加快建立科学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考核体系、监测体系, 依法加大执法和监督检查力度, 堵塞能源资源浪费漏洞。

温家宝:高度重视狠抓落实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

要充分认识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要着力抓好以下重点工作和主要措施:

1、有效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

严把土地、信贷两个闸门, 提高市场准入门槛, 严格控制新建高耗能项目。尽快落实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的各项政策。立即全面落实差别电价政策, 提高高耗能产品差别电价标准。清理纠正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优惠政策。

2、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抓紧制定淘汰落后产能的具体工作方案。国家每年向社会公布淘汰落后产能企业的名单和各地执行情况, 接受社会监督。

3、全面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

着力抓好节约和替代石油、燃煤锅炉改造、热电联产、建筑节能等十项重点节能工程, 认真实施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治理、城市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和改造、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等七项重点污染防治工程。

4、突出搞好重点企业节能减排。

国家确定1000家企业作为节能减排的重点企业,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重点企业的检查和指导, 实施严格的奖惩措施。

5、加快推进节能减排科技进步。

组织实施节能减排科技专项行动, 组建一批国家工程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 攻克一批节能减排关键和共性技术。鼓励和支持企业进行节能减排的技术改造。

6、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深化循环经济试点。

搞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循环利用, 以及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推进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全面推行清洁生产。

7、完善体制和政策体系。

适时推进天然气、水、热力等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适当提高排污收费标准。健全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制定和完善鼓励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

8、加大节能减排投入。

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和社会参与的节能减排投入机制。各级财政要加大节能减排投入。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按照“谁污染、谁治理, 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 促使企业开展污染治理、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

9、切实加强节能减排法制建设。

加快完善节能减排法律法规体系。制定和执行主要高耗能产品能耗环保限额强制性国家标准。加大节能减排执法力度, 严肃处理一批严重违反国家能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典型案件, 追究有关人员和领导者的责任。

10、强化节能减排监督管理。

抓紧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 确保数据真实。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对重点用能单位和污染源的经常监督。

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任务, 关键在于加强领导, 狠抓落实。各地区、各部门、各企业一定要真正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关于节能减排的决策和部署上来。真正把节能减排作为硬任务。从国务院到地方各级政府都要加强对节能减排工作的组织领导。各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 密切协调配合, 形成工作合力。要全面建立和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和问责制。加强宣传舆论工作, 充分发挥各类新闻媒体作用, 加强舆论监督。要在全社会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风尚, 每一个人都要负起责任, 养成自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曾培炎:全社会共同参与狠抓节能减排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当前我国环境形势十分严峻, 节能减排工作正处在重要关口。国家将采取坚决措施, 严格限制新上高耗能、高污染项目, 加快淘汰污染严重行业的落后生产能力。加强治污工程建设和管理, 确保已建成的项目满负荷投入运营。加大环境执法监管力度, 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 重点解决直接关系群众健康的环境问题。认真排查和消除事故隐患, 提高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抓紧建立和完善污染减排的指标、监测和考核体系。

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春节足迹 篇3

1980年

复出的邓小平果断启动改革开放大幕

1980年春节是2月16日,邓小平和华国锋、李先念三位领导人一起出席首都党政军民春节联欢会。这是一个30000多人气氛热烈的晚会,参加者包括王震、邓颖超、徐向前等革命元老。复出的邓小平无疑是晚会上最为注目的中央领导。

刚刚复出的邓小平果断启动改革开放。4个经济特区建立,改革开放从广东起步,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也在全国铺开。仅仅数年的时间,改革开放政策激发了全国人民的创造力,共同造就了国内经济社会一片繁荣的大好形势。

1984年

邓小平为特区的争论一锤定音

1984年2月2日是春节,邓小平早早离开了北京。改革开放几年来,广东经济发展迅速,但也难免泥沙俱下,各种问题不少。争议随之而来,有人暗地做文章,想把经济特区的发展拉回到计划经济的老路上。邓小平因此决定要亲自去特区看一看。

1月24日,南方灿烂的阳光里,邓小平和家人来到深圳。下午黄昏时分,他登上深圳国际商业大厦22层顶楼天台,凝望夕阳映照下的深圳新城区,然后对时任深圳市委书记的梁湘说,“都看清楚了。”

第二天,邓小平来到深圳河畔的小渔村,和当地渔民聊天。听村支书说1983年村民人均收入达2300元,家家都是万元户,他有些不信,亲自来到一个渔民家里。这家人楼房气派,装修精致,还有电视机等家电,主人说月收入在四五百元。他女儿邓榕大声告诉他:“老爷子,比你工资还高呢!”

邓小平放心了。1月26日,他挥毫泼墨,为特区的争论一锤定音:“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2月1日除夕,邓小平和老战友王震、杨尚昆在广州过年,与时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的任仲夷一起参加春节联欢。正月初六,他又赴厦门特区继续考察,所见所闻令他欣喜,于是再次题词:“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快些更好些。”

回京后,邓小平找几个中央领导人谈话,将大连、青岛等14个沿海城市纳入开放范围。

1990年

江泽民上任后的第一个春节

1990年春节是1月27日。1月19日,中顾委、中组部、总政在北京联合举行茶话会,2000多位老同志出席,但新任总书记江泽民和国务院总理李鹏却没有出现。主持会议的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解释说:江泽民、李鹏本来也打算出席,但因为中央决定,春节前后中央和地方的领导同志要尽可能地下到基层,同群众共度春节,所以他们已去外地,不能出席今天的茶话会了。原来,在这场茶话会举行时,江泽民正在大同矿务局云岗矿160多米的井底。他看望了生产第一线的煤矿工人后,第二天上午来到受灾严重的大同县堡村,走进临时搭起的越冬暖棚里,询问灾农衣、食、住等困难。

1月18日到24日,江泽民一直埋首山西考察。回到北京后,他于25日下午出现在人潮如织的东单菜市场和东安市场。当时《人民日报》报道:“面包车在东单菜市场门前一停下,江泽民总书记下车走进售货大厅。他从一个柜台挤到另一个柜台,和售货员握手拜年,并一一询问了商品价格及销售情况。人们很快认出了额头冒着汗珠的江泽民,争相同他握手问好。”

大年初一凌晨1点,江泽民和李鹏一起出席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上午10点出席一年一度的国务院团拜会。下午,又和田纪云、李锡铭、温家宝赶到京郊梨园乡大稿村,他亲热地招呼乡亲:“春节好!我们向你们拜年来了!”当时天下大雪,他说:“希望今晚的雪下得更大一些,瑞雪兆丰年啊!”

其他几位政治局常委也都下到基层去了。姚依林到西单菜市场看望全体职工;宋平则到街头看望北京的环卫工人,当时青年女司机李顺梅正在擦车,宋平要同她握手,她感到手脏有点不好意思。旁边的北京市常务副市长张百发说:“你这是一双工人阶级的手!”

1992年

中国改革开放第二次腾飞

1992年1月17日到2月20日,怀着对改革开放的深思,邓小平开始了“南巡”之旅。1月31日,邓小平来到上海,并和杨尚昆一起过春节。在上海期间,警卫官兵发现邓小平的办公室、会客厅和卧室的灯火常常彻夜通明——他在连夜整理审定后来的“南巡讲话”。

在小平“南巡讲话”精神推动下,1992年十四大召开,大会报告确立了上海发展的战略定位:“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设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邓小平终于完成了他有生之年对改革开放的最后一个战略部署,中国改革开放开始第二次腾飞。

1992年除夕之夜,江泽民和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中央军委秘书长杨白冰一起到解放军驻京某部看望指战员,和大家共同高歌一曲《歌唱祖国》。这一年底李鹏则出差在葡萄牙,在大使馆过年。当时大厅里在包饺子,他也洗手加入,虽然包得很认真,速度却比夫人朱琳慢了许多。随访人员说:“总理的饺子包得不错,就是速度慢了点!”李鹏听后,笑嘻嘻地将朱琳包好的饺子挪到了自己的盘子里。

新世纪

胡锦涛、温家宝以务实态度直面社会问题

进入新世纪,中央的务实作风和直面困难的勇气,连续体现在胡锦涛和温家宝这几年春节的足迹里。

2003年春节,人们看到了感人的场面,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温家宝在除夕之夜来到辽宁阜新煤矿,下到720米深处,与煤矿工人围坐在巷道的铁轨上,一起吃年夜饺子,共度除夕。

2004年农历除夕,胡锦涛在河北省张北县油篓沟乡喜顺沟村看望农民群众,与村民吕占林一家人一起包饺子。而温家宝在大年三十晚上,探望河南郑州市的几位低保户,关心“厨房里有没有饺子”。

2005年1月,大家又看到温家宝抱住陕西陈家山煤矿遇难职工的儿子,泪湿衣襟。

事实上,胡锦涛和温家宝探访慰问困难群众早有渊源,多年来,下基层考察是他们的经常性工作之一。

有专家指出:“领导干部春节期间的走访慰问、与民同乐,体现了中国悠久的政治传统和文化遗存。”而中央党校教授叶笃初则用了一个颇有新意的词来描述:“政治道德”。

完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 篇4

1980年8月18日,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邓小平就我国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改革问题发表了题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讲话。

今天我将这篇讲话认真读了一下,深受感悟。

这篇讲话深刻揭露和分析了我国现行政治体制中存在的弊端及其产生的根源,系统精辟地论述了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思想,标志着党的政治体制改革思想和理论纲领的基本形

成。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一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

一、国务院负责人人选的调整

二、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及其他制度,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性,加速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三、改革党和国家现行的一些具体制度

四、肃清封建主义和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

五、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具体重大改革

第一部分先讲到“权力不宜过分集中”,就这点,我看到邓小平他老人 家分析的比较具体的,感触颇深。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我想这个权力的问题就是因为集中在高官权贵的手上,老百姓更谈上不“权”的问题了。这是一个,再一个,对政权的影响也是至关重大的。“兼职、副职不宜过多。简单些,也容易加重人民的负担。“着手解决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问题”我想也是从封建王朝和民国时期吸取的经验,可以这么说,封建时代,权力集中于达官贵族,不管是官员也好,皇族也好,始终以自我为中心,他们的认为老百姓是应该为他们付出的。邓小平他老人家这样说,给我们中国人民来说一个明确的认识,也显示了社会主义另一优点,权力是人民的、是集体的。“从长远利益着想,解决好交接班的问题”说明白点,大家读过历史的,即使不深入的,偶也见过历代王朝,一个皇帝,自己坐到老死,然后又儿子继承,这样的制度也涉及到皇权贵族,可能来说也是这样的,这也是封建王朝走向末落的原因之一吧。“长远”这个时间可能说是无限的,社会关系也是复杂的,但是必须这样制定,只能这样,如邓小平他老人家所说的,才能涌现了年轻有为的干部队伍,也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的促进国家的发展,也能让那些年轻有用的人发挥他们的能力。这一点的提出呀,竞争是激烈的,也不像当坐高享受那么容易了。

第二部分中讲到要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及其制度,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加速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主要努力实现三个方面的要求:

(一)经济上,迅速发展生产力,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二)政治上,充分发扬人民民主,保证全体人民真正享有通过各种有效形式管理国家;

(三)为了实现以上两方面的要求,组织上,迫切需要大量培养、发现、提拔、使用坚持四项基

本原则的、比较年轻的、有专业知识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

第三部分讲到改革党和国家的一些具体制度。应为在当时的制度中,有不少的制度都有弊端,妨碍甚至严重妨碍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其中弊端主要有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家长制现象,干部领导职务终生制现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官僚主义现象是我们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广泛存在的一个大问题。它的主要表现和危害是:高高在上,滥用权力,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好摆门面,好说空话,思想僵化,墨守陈规,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办事拖拉,不讲效率,不负责任,不守信用,公文旅行,互相推诿,以至官气十足,动辄训人,打击报复,压

制民主,欺上瞒下,专横跋扈,徇私行贿,贪赃枉法,等等。

第四部分讲到肃清封建主义和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毕竟中国经历了这么久的封建社会,许多封建思想在人民的思想里扎根,这很妨碍现代社会的发展,公

民的权利意识淡薄,不懂得维权等。

第五部分具体讲到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具体改革。分时段的具体执行,这样

有利于党的发展,保证党的优越性。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真正开启了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之路,在它的指引下,我党对政治体制改革的认识不断深入,在实践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其重要意义在于:一是明确了改革的目标和思路。《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全面分析了我国政治生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了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系统总结了官僚主义在党和国家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和严重危害;完整准确地剖析了官僚主义的体制根源,找到了可行路径;深刻总结了“文化大革命”发生的体制原因。二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纲领性文献。在这篇文献指导下,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思路逐步清晰,改革方案逐步细化,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机构和章程等及时出台;通过设立并在适当时机撤销顾问委员会顺利废除了领导干部终身制。三是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运用唯物史观深刻剖析了现存政治制度中不适应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确立了改革的价值取向——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深入剖

析了制度与权力的辩证关系;剖析了我国现实政治问题的文化根源。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在本文中,邓小平同志科学地分析了我国党和国家

领导制度的历史和现状,深刻地阐明了我国进行党和国

家领导制度改革的迫切性、目的、基本内容以及应采取的根本性措施和方法。

首先,邓小平同志阐明我国党和国家

领导制度改革的必要性、目的和方向,指出,为了适应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为了适应党和国家政治生活

民主化的需要,为了兴利除弊,必须积极地、有步骤地对

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以及其他制度继续进行改革。改革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及其他制度,是为了充分发挥社会主

义制度的优越性,加速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为了充分

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主要应当努力实现以下三

个方面的要求:经济上迅速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改善人

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政治上充分发扬人民民主,保障全体

人民真正享有通过各种有效形式管理国家和各项企业事

业的权力;组织上造就大量能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具

有专业知识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党和国家的各

种制度究竟完善不完善,必须用是否有利于实现这三条

来检验。

其次,邓小平同志深刻揭示了我国现行政治体制

中存在的主要弊端,强调要着重从制度方面来解决问题。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是优越的,但是党和国家现行的一

些具体制度中,还存在着不少弊端,妨碍甚至严重妨碍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如果不认真改革,就很难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就要严重的脱离群众。从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干部制度方面来说,主要的弊端就是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现象、家长制现象、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邓小平同志还明确地

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论断: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

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因此,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种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因此,只有对现行制度中的弊端进行有计划、有步骤而又坚决彻底的改革,才能逐步克

服它。

再次,邓小平同志提出肃清封建主义和资产阶级思

想影响的任务,指出,上述党和国家领导制度中的种种弊端,多少都带有封建主义色彩。过去我们对肃清思想政治方面的封建残余影响的重要性估计不■,现在应该明确

提出继续肃清思想政治方面的封建主义残余影响的任

务,并在制度上做一系列切实的改革。肃清封建主义残余影响,重点是切实改革并完善党和国家的制度,从制度上保证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经济管理的民主化、整个社会生活的民主化,促进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在思想政治方面肃清封建主义残余影响的同时,决不能

丝毫放松和忽视对资产阶级思想和小资产阶级思想的批

判,对极端个人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批判。

最后,邓小平同志提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应采取的根本性措施和

方法。这些根本性措施是:改革权力过分集中于个人或少数人的领导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改革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制度,建立和实行党政分工制;改革中央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实行中央统一领导下的地方分权的管理制

度;改革我国领导制度忽视法制的制度,健全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各项制度;改革机构臃肿的领导体制,精简机

构;改革不合时宜的组织制度和人事制度,实现干部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他还强调指出,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正确方法是: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不是要削弱党的领导,涣散党的纪律,而正是为了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和加强党的纪律。当前,只有不断地改善党的领导,才能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和改善党的领

导,乃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基本点。

邓小平同志的这篇文章,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献,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在本文中提出的关于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这些论述,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对我们当前探

完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 篇5

党和国家领导人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2008-02-01 11:57:11)转载

文化 分类: 振兴篇

党和国家领导人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小学生。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

——毛泽东

1938.10.14 《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

中华民族是具有伟大民族精神的民族。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经历磨难而不衰,饱尝艰辛而不屈,千锤百炼而愈加坚强,靠的就是这种威力无比的民族精神,靠的就是各民族人民的团结奋斗,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越是要大力增强中华民族的民族凝聚力。

大力宏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大力宏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鼓舞我国各族人民不断前进的精神力量。

——胡锦涛 2003.4.28 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昨天的中国,是一个古老并创造了灿烂文明的大国。中国拥有5000年的文明史,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早在2000多年前,就产生了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学说,以及其他许多也在中国思想史上有地位的学说流派。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许多珍贵品,许多人民性和民族性的好东西。比如,强调仁爱,强调群体,强调和而不同,强调天下为公。这些传统美德对家庭、国家和社会起到了巨大的维系与调节作用。

——温家宝 2003.12.30 美国哈佛大学《把目光投向中国》

我们要特别强调对中哈传统文化的传承问题,传承是我们历生的学问,借鉴与吸收是修身,而创新是文化获得活力的途径。

上个世纪之交,文人都受过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国学根底很深,包括茅以升那样的理工科学生在内,从而产生了一批大师级的人物。近几十年,为什么我们没有大师级的人物?为什么没有产生世界性的著作?......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传统文化的底子太薄。......最好的办法就是诵读古典优秀诗文,那些名篇、名句都是人生哲理、中国魂,字不虚设,一篇顶若干篇。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许嘉璐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的宝贵财富。中华文化培育了我们民族的优良品德和伟大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壮大的精神力量,也是维系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的精神纽带。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何鲁丽

文化,只有民族的才能是世界的。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凝聚了中华民族的勤劳智慧和刻苦耐劳的美德,是五十六个民族多元文化的统一,是孕育了五千多年的文明结晶,是中华民族永恒的精神财富和维系海内外华夏儿女情感的纽带,也是世界文化宝库的珍贵财富。

——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

刘延东

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提高民族文化素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共中央委员、国务委员

陈至立

名家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一种文化有了浓厚的根,才能吸收外来文化。

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著名哲学家北大教授

汤一阶

人文文化对感情的感染、人格的熏陶、习惯的养成、环境的造就、传统的形成,太重要了!......所以我规定我所指导的博士生,1998年入学的,必须学、背《老子》,1999年入学的,还得加上学《论语》,背《论语》的第一篇到第七篇,否则,不予论文答辩。

——中国科学院院士

杨叔子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包含有丰富的民族智慧和人生哲理......提出了做人的道理、做人的要求、做人的方法,并让人从中得到做人的乐趣,让人追求崇高的精神境界。

——北京师大教授 博士生导师

郭齐家

忘记经典,就是背叛历史。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没有经典的民族,如同没有骨骼的泥塑经不住风蚀雨打,就像没有年轮的枯木找不到春天的记忆;没有经典的国度,历史一片苍白,满目沙砾没有葱茏。经典不是古董,不会守着旧日子翻老黄历,每一天都被太阳刷新,每一树都撑满蓬勃贲张的绿叶。经典不是木乃伊,不是残卷发黄的老照片,生命的潜河湍流澎湃,生生不息永不枯竭。与时俱进,与日月同步,是经典的品格与魅力!

——中宣部新闻局副局长

刘汉俊

在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体系精论中,孔荀孟墨老庄等大家的思想,处处都显现着教育的智慧和人性的光芒,为人类作出伟大的成就与贡献。因此,作为每一位中国优良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为了全民族素质的提高,为了免除全民族的自大狂妄和自卑无知的情结,都应积极行动起来,为全民族教育事业而努力!

——著名企业文化专家

完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 篇6

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始终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作为一项基础性、全局性工作和生命线工程加以推进,组织、动员、教育、激励广大干部群众为实现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各项目标任务而不懈奋斗。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55年,毛泽东同志提出了“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的科学论断,这是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的形象概括。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指出:“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是完成经济工作和技术工作的保证”,“只要我们的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稍为一放松,经济工作和技术工作就一定会走到邪路上去。”

在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指出,“我们一定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切实认真做好,不能放松。”1983年10月12日,他提醒全党:“在工作重心转到经济建设以后,全党要研究如何适应新的条件,加强党的思想工作,防止埋头经济工作、忽视思想工作的倾向”。他特别强调“一切工作的进步都以思想进步为基础,都应紧紧抓住思想教育这个中心环节。善于做群众的思想工作,提高群众的觉悟,激励群众为实现自己的根本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我们愈是改革开放,愈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愈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愈能促进改革开放。他还明确提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全党的一件大事,也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江泽民同志提出,“越是发展经济,越是改革开放,越要重视思想政治工作”。他在正确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和科学分析世纪之交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形势新任务的基础上强调指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团结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党和国家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是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这一科学论述深刻揭示了思想政治工作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的重大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是对思想政治工作地位作用的新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重大发展,标志着我们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进一步提高了我们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胡锦涛也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发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化解矛盾、理顺情绪、激励人们团结奋斗的作用,始终是党在宣传思想领域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他还强调: “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这一重要论述,既揭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和基本原则,又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方法和途径。当前,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尤其应在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上下功夫。

正是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在各级党组织的共同努力下,思想政治工作适应各个不同历史阶段的需要,克服和纠正了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始终保持了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成为我们党团结带领群众的重要纽带。实践

完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 篇7

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二大前夕,1976年粉碎“四人帮”的胜利,把我们党和国家从危难中拯救出来。但是,“文化大革命” “左”的思想影响 “两个凡是”思想给我国带来了非常严重的灾难。十一届三中全会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召开的。并旗帜鲜明地强调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思想开始形成,奠定了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基础。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在系统总结三十二年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确道路的十点经验。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第一次提出和使用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概念。党的十二大报告系统概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并从中国国情出发,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现代化”、“高度民主”、“高度文明”三位一体,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三大建设一起抓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同时,改革开放在全国蓬勃发展起来,成为党和国家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和基本国策。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第一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观点,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发展。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突出强调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强调实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的方针,从而使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含义更加全面。1987年党的十三大系统阐述了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轮廓,明确提出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概括和全面阐述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确定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六条具有长远意义的指导方针,并明确提出了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党的十三大到十四大,是这一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丰富的阶段。1990年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中,首次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概括了十二条原则,系统地阐明了这一理论的主要内容。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这个决定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原则加以系统化、具体化,提出了清晰的基本框架和实现的总体规划,不仅使我们有了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行动纲领。邓小平关于经济的理论,概括起来讲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邓小平主张恢复市场的功能。邓小平认为,计划经济不利于调动人民劳动的积极性,同时统购统销的方法不是按照需求,而往往是按照平均主义的方式进行分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非常重要的上游资源产品的价格总是被压低,以便使下游产业获取利润,而在市场定价下面,这种情况将会得到改观。邓小平认为为了完善体制,需要做到党政分开。

1992年,江泽民对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的论述: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问题上,强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的保证,又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获得新的时代内容。在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问题上,强调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必须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不断改善和加强对各方面工作的领导,改善和加强自身建设。执政党的党风,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必须依靠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必须依靠各民族人民的团结,必须依靠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社会主义祖国的保卫者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走自己的路,不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搬外国模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上,作出了中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强调这是一个至少上百年的很长的历史阶段,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以这个基本国情为依据,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上,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强调现阶段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归根到底,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在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上,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僵化停滞是没有出路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经济成分和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主要内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同经济、政治的改革和发展相适应,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为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完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 篇8

—— 以地方政府基层行政干部为例

内容摘要:进一步加强基层行政干部素质建设,发挥好行政工作能力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积极作用,是新时期、新形势对行政工作提出的重大课题,而且,尤其是当基层行政违背国家行政命令时,怎么才能和调好国家与地方的关系,更好的履行行政职责,维护社会稳定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人民监督反腐地方政府基层行政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行政”指的是一定的社会组织,在其活动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组织、控制、协调、监督 等活动的总称。行政领导则是门科学与艺术。参与行政领导是领导者运用自己的科学知识、实践经验、聪明才智和胆识魄力实现行政目的的领导技能和技巧,是行政领导者灵活独特、恰当巧妙运用的领导策略、方法和手段,它表明领导者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熟练程度、工作水平和创造能力。行政领导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辖区内人民的幸福安定。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既是黄金发展期,又是人民内部矛盾凸显期。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集体上访、群体性事件呈增多趋势,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突出问题。许多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特别是人民内部矛盾纠纷,主要发生在基层,还有一些人打着上访的名义进行破坏社会秩序的活动,虽然有了上访法,但是真正执行起来有很大的难度,作为一名学习行政学专业的学生,笔者认为

加强基层行政干部的素质建设是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如何进一步加强基层行政干部素质建设,发挥好行政工作能力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积极作用,是新时期、新形势对行政工作提出的重大课题,而且,尤其是当基层行政违背到国家行政命令时,怎么才能和调好国家与地方的关系,更好的履行行政职责,维护社会稳定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现今我国基层行政领导干部状况与存在问题

(一)、存在状况

进入新时期以来,国际间竞争更加激烈。国家提出要从传统的全能领导型政府向有限、多元化政府转变。一方面,要积极探索发展社会经济的新方式、新方法;另一方面,在巩固和发展国家行政领导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完善地方复杂局面的行政领导方式。

近年以来,我国相继出台了许多法律和制定了相应的行政责任制度,用于规范基层干部队伍。一批批腐败违法分子纷纷落网,不管他们职位有过高、关系有多深都一查到底,近期重庆“打黑、反腐”的成绩就是最好的典型。反腐工作的力度加强,证明我国政府一定程度上成功的实现了职能转变,公仆①意识开始深入基层行政人员的内心。笔者相信,在政策法规的不断完善下,在民主监督的不断实现中,以及在领导干部能力的不断提高时,我国基层行政领导干部的执行能力一定会不断提高。

此外,现行体制下出现一些基层政府部门也出现的“门难进、脸① 公众的仆人,比喻替公众服务的人。原用于公务员对自己的谦称,今用于老百姓对公务员的尊称。

难看、事难办”等“衙门①现象”影响着政府整体形象。一些公职人员没有树立为老百姓办事的服务意识,没有把自己放在一个人民公仆的位子上,相反,一些领导干部为了提高“地方政绩”,劳民伤财,一旦决策失误,造成损失和事故,往往又相互间推卸责任等。这些状况的存在,也为我国基层行政领导干部素质的培养与完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存在问题

1、基层干部队伍的腐败问题

在地方行政中,由于“天高皇帝远”,一些官员手中的行政权力不是用于履行职责,为人民办事,而是把它当成商品用于交易,索贿受贿,有的干脆直接参与走私和倒卖。严重的损害了政府官员在广大人民中的形象,影响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平稳发展,危害国家的长治久安。

2、基层干部行政能力不足

进入新时期,基层行政工作空前泛化和复杂化。对各级地方政府来说,如何根据本地实际制定发展战略,运作相关资源,调节社会利益,促进本地经济社会良性运行,把主观的良好愿望变为现实,都需要很强的行政领导能力。行政领导能力弱,往往会造成组织内部混乱无序,内耗严重,离心离德,威胁组织生存。

3、基层干部滥用权力,侵犯公民利益时有发生

当前,法律已走进了我国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① 旧时称官署为衙门。其实衙门是由“牙门”转化而来的。

推行依法行政势在必行,领导干部提高依法执政、依法行政能力已成为现实的迫切需要。虽然 依法执政已多年,但程度远不够充分。一些地方基层行政部门越权行政,随意执法,甚至以权代法,以权压法,以牺牲公众利益为代价,谋求小团体利益,完全无视法律存在。

二、我国基层行政领导干部素质的培养与完善

(一)、努力学习实践,加强自身建设

全面系统的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贯彻党中央关于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规定和要求,不断丰富领导者自身的科学管理知识,并用以指导行政工作。此外,还要用于在实践中加强锻炼,到艰苦的环境里和复杂的矛盾中经历风雨、磨练意志、积累经验、增涨才干。还要善于思考、善于总结。对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和成败得失经常进行思考,经常反思怎样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如何提高自身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二)、加强作风建设,廉洁奉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当前许多地方的基层领导干部在作风上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极大影响了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主要表现就是脱离实际,热衷于形象工程;因循守旧,缺乏开拓创新;热衷于迎来送往,官僚主义,不关心群众利益,贪图安逸享受,讲排场、比阔气,玩弄权术,贪污腐败。

解决上述问题,首先靠教育,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觉悟和思想情操,激励广大基层领导干部自觉坚定地在作风上严格要求自己;二是要靠完善制度,把作风建设纳入制度化的轨道,通过制度的完善给优

良作风提供可靠保障;三是政府官员要深入群众,以为民服务为宗旨,听取民意,把脉民生,切实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

(三)、加强法制建设、坚持依法行政。

在新时期的依法行政中,首先应建立一套完善的行政责任制度规范。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在现行法律、行政规章等基础上把行政道德加予法律化。其次要加强反腐力度,对任何腐败分子,都必须依法惩处,绝不姑息。确保权力的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关下运行。在国家政策和应有的法律体系下,行政领导干部必须做到有法必依、执行必严、违法必究,使我国的各项行政事业的开展真正踏上依法行政的道路。

总的来说,行政领导素质的培养与完善是个系统长期的过程,各阶层领导者要结合自身实际,完善自身修养,落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通过自身的理论学习、基层实践、长期积累来提高自己的行政能力,真正做到一名尽责的行政领导者。

参考文献:

【1】《浅谈如何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建设》郑明超《活力》 2009年 第8期

【2】《浅谈行政领导用人艺术》廖慧丽 《中国科技博览》2009年 第8期

【3】《行政学原理》 孙荣 徐红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 第1版

【4】《我国政府行政领导干部素质建设问题研究》 安琪 《理论与当代》 2008年 第7期

【5】《行政领导者非权力影响力及其培养》 李慧莹李良仁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 第8期

上一篇:笃实诚信,高尚人格 团队活动下一篇:测电笔的其它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