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胜利70周年征文1500字

2024-04-19

抗战胜利70周年征文1500字(精选10篇)

抗战胜利70周年征文1500字 篇1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全世界展开了声势浩大的隆重纪念活动。中共中央也专门发出通知,对这一上个世纪最重大的政治事件和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作出安排部署,要求全国各级各地予以隆重纪念。作为一名中共党员,作为一名政协委员,作为一名共青团干部,作为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年轻一代的其中一分子,在特殊的时期写下这篇纪念文章,主要是想表达三个方面的意思:

60年,对于个人的一生来说,刚好一个花甲,似乎是很漫长的一段时间;但对于一个国家的一段历史来说,却异常的短暂。人上60,容易健忘,但中华民族60年前那段惊天地、泣鬼神、异常悲壮的抗战历史,却不容许忘记。

“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60年前的胜利来之不易,代价万分沉重。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人民都是受害者,而付出的牺牲之大,遭受的苦难之深,当数中国人民为最。结束于1945年的二次世界大战,涉及全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亿人口,总兵力达亿人,军民伤死9000万人以上,中国就损失了3500万军民。日军在中国大肆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目前已发现的“万人坑”就有近百个。单是1937年12月日军在南京的大屠杀,死难者就不下38万,日本侵略者欠下中国人民的血债罄竹难书。

但是,60年来,日本军国主义的阴魂始终未散。我们不妨回忆一下,二战结束至今,日本历届政府就从未爽快地承认过发动侵略战争的责任,日本政界还不断有人跳出来为当年的侵华战争翻案,甚至有议员称,“二战时日本只同美、英交过战,并未向亚太地区各国发动过侵略战争”;他们还竟然企图抹杀历史事实,说什么“日本没有制造南京大屠杀”、“尉安妇从事的是光荣的职业”等豪无廉耻的话;他们不但拒绝向中国及其他受害国谢罪和赔偿,日本首相及公职人员还连年参拜靖国神社,为战争罪犯招魂;日本政府有关部门还多次肆意篡改历史教科书,掩盖历史罪证;最近又频频滋事,对我钓鱼岛虎视眈眈,并妄图染指台海,制造了一个又一个严重挑衅中国主权和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极端事件„„

更值得人们深思的是,就是这样的一个国家,多年来,居然一直在千方百计通过外交途径和经济手段谋求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近年更是达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拉拢、行贿,无所不用其极。目的是什么?用日本外务省的联合国局某些官员的话说,他们就是要创造一个转机,以雪无条件投降之耻辱。野心一语道破,暴露无遗。这就理所当然地遭到了世界爱好和平主持正义的人民,尤其是深受过日本侵略之苦的亚太地区人民的竭力反对。

纪念,是为了认清历史、正视历史、记住历史,在人们庆贺胜利60周年之际,世界还不太平,我们一定要不断增强自己的民族防范意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务必常抓不懈,居安思危的警钟当在中国人民的心中长鸣!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我们就不可能取得那场伟大战争的全面胜利。在60年前的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在国内矛盾尖锐、国家积贫积弱的艰苦条件下,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百年以来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胜利。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历史上一次雪洗百年耻辱、开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胜利。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在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全民族打败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历史性胜利,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争牵制了日军的大部分主力,使其既无力北上攻打苏联,也难以抽调更多力量南下与美国在太平洋地区决战。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争取世界和平产生了巨大影响。也正因为如此,国力羸弱的中国在当时才有资格有条件作为战胜国与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一道作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在世界政治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又开始赢得世界的尊重。而这一切的改变皆因有了中国共产党。

铁的事实证明,无论是在抗战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都是全国人民的领导核心和中流砥柱。今天,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正带领全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纪念抗战,我们要感谢党,拥护党,坚定不移跟着党。

继承发扬抗日战争民族精神,必须牢牢抓住发展的主题。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落后就要挨打,综合国力?强就要受辱。一个民族要自强、自立,就要具备强大的综合国力和经济实力,强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关键在于我国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一个国家和民族如此,一座城市、一个区域也是如此。只有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不断增强,才会有繁荣和富足,才会占据发展的制高点,才会有更美好的未来。当前,我们正处于二十一世纪前20年的战略机遇期,肩负着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使命,这一前无古人的壮丽事业,既充满艰辛又充满希望。我们要牢牢抓住发展第一要务,一心一意搞建设,聚精会神谋发展。

继承发扬抗日战争民族精神,必须把爱国主义体现到热爱家乡,为中国和平崛起做贡献上来。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证明,爱国主义是我们中华民族创造如此彪炳千秋之伟业的凝聚力,是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我们要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把零散的个体力量聚合为宏大的集体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同心同德,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要把热爱家乡、建设祖国作为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作为每一个中国人的自觉行动,尽心尽力地祖国的繁荣昌盛添砖加瓦。

抗战胜利70周年征文1500字 篇2

注意是从唤醒开始的, 而民族情绪的唤醒与公众已有的记忆信息密切相关。因此, 本文将根据记忆的唤醒、强化、重塑的逻辑顺序, 来研究媒体记忆与社群记忆间的互动。

一、媒体强势议程设置, 唤醒公众的社群记忆

为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 各大媒体从5月份起到9月3日大阅兵, 进行了长达约4个月的系列报道。媒体循序渐进地将“过去的历史”包装成新的新闻由头, “植入”公众的生活, 刺激公众无意回忆。

(一) 媒体长期重复议题, 调控公众的关注度

以人民日报对于抗战胜利70周年的系列报道为例, 5~9月推出特色专栏“民族记忆——你不知道的抗战故事”、“外国人眼里的中国抗战”、“今天我们如何纪念抗战”;7~8月推出纪念特刊专版“7·7”全民族抗战爆发纪念日四块版特刊、“重访受降地”、“我的抗战记忆”等;8~9月推出系列评论《我们要有怎样的历史观》等;9月推出《中国抗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起点和终点》等20多篇重点理论文章。

可见, 人民日报对于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进行了4个多月不间断的报道, 前期注重抗战故事的报道, 后期着力于通过评论和理论文章对读者进行历史观的重塑。

但是, 个体并不能对作用于自身的所有刺激信息进行注意。英国心理学家布鲁德本特提出的注意的过滤器模型理论认为, 注意就如同一个过滤器, 会对外界的信息进行筛选, 被注意的相关信息就能通过过滤器, 而没有受到注意的信息就被排除在外。

因此, 人民日报一开始推出的“民族记忆——你不知道的抗战故事”、“重访受降地”等专栏, 通过带领公众重返纪念地, 重现过去事物, 以信息的接近性刺激公众的过去经验, 回忆抗战记忆。因为抗战那段历史对于绝大多数的中国人民来说是一段情绪性记忆。而故地重游在情境上的相似性, 将会刺激公众记忆信息的提取, 激发公众的民族情绪。

之后, 人民日报又通过发表系列评论《我们要有怎样的历史观》和理论文章《中国抗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起点和终点》, 以建构事件意义的姿态为公众提供了一种标杆性的情绪反应, 使公众的情绪反应跟着媒体议程走。

(二) 加快更替媒介信息, 维持受众关注兴趣

在信息爆炸、新闻产品“麦当劳化”生产的当下, 受众对于议题关注的兴趣呈现出S形曲线的规律, 即对于信息的关注从缓慢递增→快速递增→缓慢递增→兴趣越来越少的过程。[1]因此, 媒体如何设置议题, 让议题显著性与公众受影响性呈正相关关系, 让长达大约4个月的议题报道维持受众的记忆和兴趣, 不产生审美疲劳, 成为各大媒体不断尝试创新的动力。

以光明日报对于抗战胜利70周年的报道为例。在4月份, 光明日报就开设“二战史话”专栏, 展现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战略上策应和支持盟国作战;之后又推出了《听抗战遗迹的诉说》、《抗日战争图志》、《抗日英雄谱》》等近10个报道专栏, 重现抗战重大历史事件与英雄人物;8月26日, 光明网策划的抗战音乐答题游戏《战地歌声》开始上线, 带领网民体验经典抗战歌曲背后的故事;9月又在“两微一端”推出大阅兵的直播与报道, 并给网友提供实时评论互动平台……

从这一系列的报道策划可以看出, 光明日报不仅在信息更替上不断给予新亮点, 把握好新闻信息的学术思想与内容接近性, 对新闻发布与大众参与上进行了多样化的尝试, 加快了新闻信息的更替。还通过不同的媒介平台, 尤其是“两微一端”的联合运用, 大范围地辐射到公众的生活场域, 不断给予新的信息刺激, 提供舆论热点, 维持受众的关注兴趣。由此, 随着时间的推进和新闻信息的更替, 公众的记忆在媒体的引领下无意识地不断被唤醒、刷新。

二、媒体邀请公众参与记忆书写, 强化社群记忆

“媒介事件不仅赋予集体记忆一种物质, 而且还赋予它一个框架:它们是组织个人时间和历史时间的代码。”[2]媒体提供的公共记忆点, 这些看似不干预的意识输出, 却在悄然间对公众的关注进行隐性控制, 强化了原本的浅层记忆。在个体记忆的三存储模型中, 个人的短时记忆往往都会因感兴趣的信息、与过去相联系的信息被注意, 然后经过提取并加以复述后, 在个体记忆系统中形成长时记忆。

(一) 最权威的历史重述主体:抗战老兵

在纪念日报道中, 当事人的采访往往具有双重属性, 因为该当事人既是历史事件的参与者, 又是历史纪念的报道者。所以, 作为抗战的当事人, 老兵无疑是该历史事件最权威的叙述主体。在抗战胜利70周年的系列报道中, 人民日报的“民族记忆·你不知道的抗战故事”专栏, 和《光明日报》开设的“抗日英雄谱”专栏, 专访健在的抗战将士及亲属, 通过他们的回忆, 重现抗战历史, 唤醒民族记忆。

在此, 媒体对于抗战老兵的专访有两种明显不同的叙事模式:一种是以故事化的模式讲述那段历史。媒体以一个历史复述者的角色, 讲述抗战老兵的生活情境, 然后经由大众传媒传递出来, 担当起历史叙事的重任。另一种则是专访老兵的煽情化采访模式, 媒体以一种看似观察者的角色, 引导他们回忆那段抗战岁月、经历, 以及抗战胜利那一刻自身的感受。

但不论是哪种模式, 媒体对于老兵采访的目的有以下两种:一是邀请抗战老兵参与回忆, 媒体将抗战老兵作为历史的见证者, 以权威的真实性重述抗战历史的“征服”过程, 提供能够进行集体记忆的线索, 带动社群参与集体回忆。二是通过引导老兵回忆那段抗战岁月, 以普通见证者的身份给公众提供一个回顾历史记忆的模板。公众跟随着老兵的回顾, 萌生出民族感情, 最终完成对抗战胜利后老兵的“加冕”仪式。

(二) 当下的个体化叙述主体:普通公众

在媒介事件中, 有必不可少的三要素:事件的组织者、媒体、观众。而一个成功的媒介事件不仅使观众的满意, 还要引导观众积极参与。[2]全民参与是纪念日活动必不可缺的要求。因此, 在不违背历史本质真实性的前提下, 媒体依据历史进行艺术创造。[3]以生动的形式去吸引公众参与记忆的复述。

腾讯网打造了一款二战主题的互动游戏《我的英雄, 我的城》, 引导网友在完成答题、猜图、集卡等网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历史知识, 吸引全民参与。在腾讯网打造的互动游戏中, 媒体潜在性对公众植入了规定的回忆模式, 通过答题、猜图等任务, 引导公众去回忆和关注那段峥嵘岁月。网友因游戏任务需要, 开启有意识的回忆, 并对于未知的抗战历史会产生主动去了解的欲望。公众在媒体信息刺激下提取相关的抗战记忆, 形成短时记忆, 又通过游戏需要进行不断的提取与复述, 对抗战记忆进行强化, 从而形成个体对于抗战历史的长时记忆。

如此看来, 不管是抗战老兵, 还是普通公众, 在媒体的策划中, 公众都被无意识地邀请加入到有意识的历史回忆中。媒体提供共同的历史参考点, 刺激个人的记忆。然后, 个人的浅层记忆在参与媒介记忆互动后, 获得新的记忆, 并形成对特定事件的个体记忆的固化。

三、9.3阅兵重塑公众的社群记忆

昨天的历史之所以能够成为今天的新闻, 其原因在于媒体巧妙地将历史由头与当下产生联系。重述历史并不是媒体的唯一目的, 媒体对于纪念日报道的本质就是将事件作为轮廓从历史背景中抽离出来, 致力于当前的媒体议程对历史进行回忆和重构。这就是戴扬和卡茨所说的, “媒介事件编辑、再编辑集体记忆”[2]的功能。

(一) 强调当下的“加冕”仪式, 展示国家形象

9月3日上午, 23位外国国家元首及42位政府首脑、联合国等国际组织负责人、前政要等, 陪同习近平主席登上天安门城楼主席台共同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 同时也通过阅兵仪式向世界展示国家形象, 讲述其象征意义。1.2万名士兵进行历时70分钟的阅兵, 动用500多种武器装备, 200架飞机飞越天安门, 电视直播以直观的画面给在场的和不在场的观众展示了一个独立富强的国家形象。

而着重于关注当下的媒体, 在叙述过去与现在的关联中, 也将突出强调这重要时刻的意义。电视媒体会倾向于将镜头在天安门城楼主席台上的领导人、阅兵整齐划一的全景、台下观众的激动的特写等场面间切换, 将阅兵仪式蕴含的国家形象和民族自豪感通过镜头语言表述出来, 并且以直播影像去感染不在场的观众的情绪。由此, 媒体的叙事与官方纪念共同构成了建构记忆的国家仪式。[4]

此外, 以人民日报为例的主流媒体对大阅兵开启了海外社交媒体平台同步直播。阅兵仪式就是一场过去历史与当下现状的过渡仪式, 突出了国家的巨大形象转型, 强烈的反差让见证者对当下的强国形象更加深刻。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作为一项面向全球的媒介事件, 把抗日纪念作为由头, 唤醒民族情感, 用历史记忆构建国家认同。

(二) 公众不在场的“现场”见证, 更新社群记忆

大阅兵的同步视频直播, 实现移动+PC+ 电视的无缝链接, 公众们通过视频直播、论坛热帖、微博图文直播、手机快讯等各种渠道共同参与“指尖大阅兵”, 进行着这场不在场的“现场体验”。从微博数据中心看“抗战胜利70周年”微博话题的指数趋势, 公众在9.3当天参与网络互动频率达到最高峰, 全民性参与到大阅兵的“加冕”仪式中。可见, 通过媒体前期报道的渲染, 公众关于抗战的记忆不断被唤醒、被强化, 而大阅兵的直播更是将公众的民族情绪激发到高潮, 成为公众的以此集体情感宣泄体验, 一次特别的集体记忆, 全民都参与到了这场抗战胜利纪念日的自豪与狂欢中。

由此, 可以推演出个体对于抗战历史的记忆在媒体记忆的刺激干扰下, 形成以下的发展框架:媒体报道提供相似的场景、历史的共同参考点, 通过了受众的选择性过滤器, 刺激公众已有的相关记忆, 又通过系列报道让公众获得抗战相关的短时记忆。而公众自身提取的已有记忆与媒体给予的短时记忆间进行协调, 最终重新编码形成对于抗战的长时记忆。

在记忆的重新编码中, 一个人的记忆是在特定的社会情境中依赖特定的社会关系和互动而发生的。[5]而媒体议程设置对于大阅兵报道上的侧重, 把公众对于事件的关注从过去的记忆向当下的现状转移, 让公众关注的焦点也从抗日民族精神随之转移到强国形象上去, 沉浸在大国风范的“加冕”之中。媒体通过对媒介事件的仪式化呈现来克服时空障碍, 通过历史记忆与大阅兵现实情境的结合, 利用视觉影像来展现文化符号, 让公众的国家自豪感与对国家的热爱相互交织建构成国家认同。

四、结语

对于纪念日的报道, 媒体将“过去的历史”包装成新的新闻由头, “植入”公众的生活, 刺激公众无意回忆。媒体又邀请历史事件当事人参与回忆, 以游戏、征文等形式吸引普通公众加入有意回忆, 在悄然间对公众的关注进行隐性控制, 让公众主动加入到这场纪念日的集体回忆中。新闻媒体对历史事件的纪念报道是唤起公共记忆的重要桥梁, 而新闻媒体对于历史事件的策划、展演又将更新大众的公共记忆。媒体记忆与公众记忆经过协商与争夺, 最终重塑社群记忆。

参考文献

[1]邵鹏.论媒介记忆的维度、机制及其镜像[J].新闻前哨, 2012 (06) :30.

[2]丹尼尔·戴扬, 伊莱休·卡茨.媒介事件[M].麻争旗, 译.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0:245-246, 138.

[4]余霞.历史记忆的传媒表达及其社会框架[J].武汉大学学报, 2007, 60 (2) :254-258.

[6]李红涛.昨天的历史, 今天的新闻——媒体记忆、集体认同与文化权威[J].当代传播, 2013 (05) :18-21.

风神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等 篇3

当天,发车仪式在东风风神成都集大成专营店举行。由东风猛士、东风风神AX7、东风风神L60、东风风神A30组成的庞大车队浩浩荡荡地驶向建川博物馆,去见证四川那段不同寻常的烽火岁月。

7月10日,探访车队在成都还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巡游,巡游车队从武侯祠始发,经人民公园英雄纪念碑, 最后抵达中航工业成都飞机工业基地,“从探访过去到走向未来”,缅怀历史,到致敬时代。

7月11日,东风风神还在成都开展了“聚东风,惠英雄东风风神明星现场签售会”,现场购车享受到史无前例的优惠,还送出了多重大礼。

不仅如此,7月12日-7月19日,东风风神车队也先后抵达德阳、绵阳、内江、巴中等地,各地也开展了不同程度的优惠活动。

K3 能拼颜值为何你要拼内涵

网络上流行这样一个词叫做“拼颜值”。在汽车行业也有很多高颜值的车型,如东风悦达起亚K3,凭借其时尚硬朗的造型让人气爆棚。不过仅靠颜值是不行的,所谓内外兼修才能博得大家的青睐,K3在空间、配置和动力等方面的实力表现,成为其人气不断蹿升的最大动力。

在宽敞的车舱之内,K3为消费者提供了一键启动、兼具加热和两组记忆功能的电动通风真皮座椅、附带后排出风口的双区恒温空调、换挡拨片等,如此众多的科技配备,为消费者日常驾驶提供了无限便利和乐趣。

除此以外,K3还装载了起亚领先的1.6L伽马D-CVVT和1.8L Nu D-CVVT两款发动机。这两款发动机最大功率分别达到了128马力和146马力,而最低油耗仅为6.3L/百公里。

抗战胜利70周年征文1500字 篇4

今天,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70年前,在那场世界性的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人民抗击日本法西斯的时间之长,规模之大,作用之巨,是举世瞩目的,我们可以毫无愧色地说,这是中华民族近百年来蒙受无数屈辱之后,反对外来侵略取得的第一次抗击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完全性胜利。维护了国家主权、民族尊严以及人类和平进步事业。

一、血与火的较量,惊天地泣鬼神的精神,伟大的征程

“要想着收咱失地,别忘了还我河山”。中国人民永远也不会忘记,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以士兵失踪为借口,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抗战的烈火点燃。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工农红军迅速开赴抗日前线。这是一场实力悬殊的战争:当时日本年产钢580万吨,飞机1580架、坦克330辆、大炮740门。而当时的中国,钢的年产量只有4万吨,军事工业薄弱,只能生产一些轻武器……。共产党人不仅要面队中日如此大的差距,还要时刻警惕着国民党反动派所搞的阴谋和小动作,甚至不少时候还要面临饿肚子的窘境,在如此艰苦困境下,但中国人民始终充满着必胜的信心,不怕牺牲、不怕困难、不畏强敌,坚持进行艰苦卓绝的抗争。红军发扬不怕远征难的精神,坚持自力更生,自强不息,进行持久抗战,采用运动战、阵地阵、游击战、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等多种作战方法,开展的大生产运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正是这种伟大的自信和自强精神,冲破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胜利完成万里长征的4万名红军战士的改编;1万名走出深山的游击队员组成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致使数百万日军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据记载:1939-1941年,中国战场牵制了日本陆军的大部分兵力,1939年为83%,1940年为78%,1941年为70%。到1941年,中共抗日武装所抗击的日军,占侵华日军总数的75%,同时还抗击着几乎全部的伪军。粉碎了德、意、日组成的法西斯联盟称霸世界的梦想。

英勇非无泪,不洒敌人前;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八年抗战,从祖国的白山黑水之间,到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不愿做亡国奴的炎黄子孙,高唱着“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抛家别子,走向前线,有多少仁人之士抱着“到敌人后方去,把鬼子赶出境”的决心和信心,血洒疆场。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吉鸿昌将军的“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成了千古绝唱,光照千秋。杨靖宇、赵一曼、左权、魏振民的英雄壮举。数不清的海外侨胞毁家纾难,捐钱捐物,源源不断地把抗战物资运往国内各战场。南侨总会还动员由3人组成的救护队,回国服务。为了收复失地,光复中华,多少人变卖了家当、典当陪嫁首饰、情人推迟了婚期。中华儿女众志成城,终于以弱胜强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胜利的旌旗,浸透烈士的鲜血。时间虽然过去了半个世纪,但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我们决不会忘记。他们在中国大地上横行肆虐,所到之处,城市破坏,村庄被毁,生灵涂炭,血流成河。“我死则国生,我生则国死”。8年抗战,敌后抗日武装伤亡70余万人。中国军民死伤人数3700万,直接、间接经济损失达5700亿美元之巨。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牺牲时,年仅37岁;东北抗联将领杨靖宇牺牲后,日军发现他的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竟无一粒粮食……这真是一场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人类浩劫。

八路军副总参谋长的左权将军说:“尽忠于民族国家,努力求团结进步,磊落奇才,一世如君有几;坚持在敌后抗战,英勇至杀身成仁,感怀将略,数年知己情深”。毋容置疑,当中华民族最终夺取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血火淬炼的抗战精神,在历史的星空定格成永恒。虽然我们这代人没有亲身经历过那段最艰苦的日子,没有看到的那血雨腥风、艾红遍野的惨烈悲壮画面。但我们激动,我们愤慨,那是因为日本军国主义在我母亲身上所犯下的暴行;我们庆幸,我们感激,那是中国有了共产党,让我们回首那段历史。

二、光辉的旗帜,永远的记忆,不朽的丰碑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英勇非无泪,不洒敌人前。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众所周知,70年前曾有株顽强的青草,冲破战场上一片焦灰;冷雨、风吹和青青橄榄随风而垂。曾有只孤独的雄鹰,寻觅天边自由的高飞;几十年的翱翔、热泪、盛世之梦夜夜回归。曾有群伟大的人们,双手唤醒巨狮的沉睡;70年的荆途、光辉和英魂凝聚不朽的丰碑。五千载泱泱中华,三千里滚滚黄沙,十三亿同胞炎黄儿女,70年国仇家恨壮怀激发……是的,70年前,浴血奋战的四万中国人民普天同欢70年了,我们远离炮火,却从未熄灭对黑暗的怒火:我们告别战争,却一直持续和愚昧的战斗。在无数场有声无声的斗争中,我们的祖辈用生命换来和平,我们的父辈用艰苦换来安康,我们和全世界爱好自由与和平的人们一起,捍卫这方缤纷美丽的土地,没有伪饰,出自天性,我是中国人,我爱我的祖国。

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一个人的创伤只会痛苦一时,一个民族的耻辱足以铭记千年。今年,我们举国上下,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意义远大,无须我多说。但是,在那场战争中,体现出来的中华民族空前的爱国热忱,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我不能不说,不能不使我们受到莫大的启迪和教育。首先,这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对于推动中华民族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事业具有重大的意义。她改变了国家的命运,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创造了历史契机。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抗日战争的胜利,还结束了日本在台湾50年的殖民统治,使台湾回到祖国怀抱。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彻底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其次,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为民族振兴提供了强大力量源泉。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力量对比,为中国共产党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在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的完全拥护和支持下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历史变革。再次,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夺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作为亚太地区盟军对日作战的重要后方基地,为盟军提供了大量的战略物资、军事情报和其他方面的帮助。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后期,中国参与了联合国的创建,致力于战后世界和平秩序的重建,对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三、执著的追求,丰硕的成果,丰富的经验

我死国生,我死犹荣;身虽死精神长生,成功成仁,实现大同。国难当头,方见中流砥柱。8年抗战,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的立场始终如一;全面抗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的正确主张,贯穿风云变幻的抗战历史。危亡关头,对民族前途、命运的沉重思考,灼痛中国人的心。中国人民以顽强不屈的抗争,经受住血与火的考验,创造和积累了极为宝贵的经验。关键时刻,毛泽东集中全党智慧写就的《论持久战》等重要著作,系统阐述了全面全民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拨开人们思想认识上的重重迷雾。历史证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万众一心,奋勇前进,就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我死国生,我死犹荣,身虽死精神长生,成功成仁,实现大同”。伟大的抗战精神昭告我们:爱国主义旗帜下的大团结、大联合,既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首要前提,也是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保证。万众一心,艰苦奋斗,百折不挠,敢于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不仅能击败任何外来侵略,而且必将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华民族具有深厚的爱国主义传统。必须建立和扩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必须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发挥中流砥柱和领导核心作用。必须坚持国际友好合作,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正义。历史证明,世界各国为了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应该也可以超越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加强团结合作,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

当然,我们的祖国盛世太平,不需要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但是,我们的祖国还很穷,还需要建设,还需要流汗,还需要焦裕禄,孔繁森那种舍生忘死的献身精神。唯其如此,21世纪的中国才能以东方巨人的英姿迈入世界的先进行列,才会成为世界上最文明,最发达的国家,我们需要这样的国家,我们的祖国也一定会成为这样的国家,二十一世纪必定是中国的天下!

四、弘扬精神,自强不息,振我国威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付出巨大的民族牺牲换来的。一种精神,穿越历史,辉映未来。历史无言,精神不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伟大的抗战精神,为中华民族精神注入新的元素和更为丰富的内涵。这是一面旗帜,迎风招展,猎猎飘扬。这是永远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沐浴着金色的阳光,迎面吹来和煦的微风,战争时代已不复返,我们的国家一步一步走向富强。回顾这段历史,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如果落后就要挨打,只有祖国富强,才不会遭到外来侵略。作为世界上最坚韧的民族一员,作为一个炎黄子孙,我们应该时刻谨记“不忘国耻,振兴中华”!今天,我们要珍惜这一胜利取得的成果,继承和发扬中国人民在这场战争中表现出来的伟大精神,继续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推向前进。我们应该饮水思源,在惊觉生命无比珍贵时谨记:在遥远的东洋海岸,有某些日本人参拜靖国神社,不但公然纂改历史教材,而且企图霸占钓鱼岛。难道朗朗乾坤,我们可以坐视不闻不问吗?不,我们应该义愤填膺,血写的历史让我们永远铭记;我们不应忘记战争年代那不能忘却的光辉历史,要牢牢记住是烈士们的鲜血染红了国旗,保卫了祖国、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献出自已的一切。

不是吗,看美国的“强大”、英法的“先进”、德意的“发达”、日本的“崛起”已经向我们提出了严峻挑战,作为一个中国人,敏锐地感觉到:上一代日本人,经历过侵华战争,而年轻一代的日本人则不然,很难使他们想象出,他们的上一辈,曾经给我们带来的浩劫。所以,在他们洋溢的微笑和谦恭之下,其实隐藏着深深的傲慢与不屑。这深深地刺痛了每一个中国人的自尊心。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绝不能忘记用鲜血换来的教训。为了中华的崛起,为了我们不再受欺侮,我们要弘扬抗战时期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华能否强大;中华能否崛起;最终取决于我们能否有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炮火前进的爱国精神,团结精神,牺牲精神和进取精神。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就是要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激励和动员全国各族人民和海内外中华儿女,进一步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而继续努力奋斗。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增强综合国力,使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和全体中华儿女的大团结。要从抗日战争这段历史中汲取教益,凝聚祖国统一的共识和力量,发挥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勇气,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争取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早日实现;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使党始终保持旺盛活力和蓬勃朝气,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成为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领导核心;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人民都将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努力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抗战胜利70周年征文 篇5

历史老人将久藏于心的故事说出来后,舒心一笑,并久久地凝视着远方那只正在空中翱翔的雄鹰。

夕阳之下,那只勇敢的雄鹰一次又一次地向广阔无边的蓝天发起冲击,越飞越高,越飞越远,最后,它的身影像一个小圆点般消失在我的视线。

谨以此文献给在抗战中牺牲的所有先烈以及怀念他们的人们,希望在和平发展的今天,我们伟大的祖国能够愈见繁荣,富强!而作为未来的栋梁,我们应该谨记历史,不忘国耻,纪念先烈,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

抗战胜利70周年征文范文3

战争给我们留下了惨痛的记忆,也留下了英雄,为了正义与和平而献身的英雄。我们不能忘记战争,不能忘记死亡与毁灭,更不能忘记战争中的英雄们! 是极不寻常的一年,208月15日更是极不寻常的一天。这一天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既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这是一个盛大的节日,是一个值得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兴奋的节日。 牢记历史,不忘过去。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泸沟桥附近,以军事演习为名,突然向当地中国驻军第29军发动进攻,第29军军士奋起抵抗,拉开了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序幕。至此,中国结束了对日本侵略者步步退让的不正常状况,开始了有组织的全面的抗战。

经过了一年又一年的浴血奋战,1945年8月,日本终于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的胜利洗刷了中国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转折点。中华民族从此站起来了,不再是任人宰割的东亚病夫了,中国人民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我们中国取得了如此伟大的成就,跟那些抗日英雄是分不开的!如果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就没有现在强大的新中国。在这8年的抗日战争中,无论是在淞沪会战、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台儿庄战役,还是在百团大战中,是无数的战士们抛颅头,洒热血,他们是抗战中最伟大的英雄!是他们向世界昭示:中国人民不可侮!中华民族不可欺!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这首歌唱二小放牛郎的叙事民歌传唱了很多年,里面的抗日战争小英雄王二小是我们千千万万的儿童心目中的英雄;董成瑞的名字永垂不朽,他舍身炸碉堡的英雄事迹传遍大江南北;在河北省易县狼牙山战斗中英勇抗击日伪军的八路军5位英雄狼牙山五壮士,他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气壮山河的壮丽诗篇。

一寸山河一寸血,如果没有战士们的浴血奋战,那我们的国家就不复存在,那我们的民族就不复存在,那人民的自由和尊严就不复存在,我们今天享有的一切都不复存在。

我们现在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能让抗日英雄们的鲜血白流!我们一定要努力读书,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学习本领,为祖国的未来贡献力量,为中国更加强大奉献一生。 牢记英烈,开创未来!

抗战胜利70周年征文1500字 篇6

终于逃出来了!海娃兴奋极了,迈着轻快的步伐,向着山王村的方向飞跑。眼看着快要到山王村了,海娃一摸口袋,“坏了!鸡毛信不见了。”海娃急出一身冷汗,一边回想一边顺着来路仔细的查找。忽然,海娃眼前一亮,那不是鸡毛信吗,还好好地躺在草地里!

海娃选了一条偏僻的小路去送信,本以为能安全的把信交给张连长,没想到路上还是遇到了一队日本鬼子。海娃心想:“糟了,鸡毛信怎么办?”他急得满头大汗,一会把信藏在裤袋里,一会儿塞进石缝里。忽然,他灵机一动,从身上撕下一根布条,把鸡毛信捆在一只老羊的尾巴下边。鬼子看到了海娃,龇牙咧嘴的问:“你的,小八路的干活?”海娃摇了摇头,“我是个放羊的。”鬼子见问不出什么,只好把他放了。

海娃赶着羊群刚走不远,就看见几个鬼子追了上来,原来他们想吃羊肉。糟糕!鬼子捉住的是那只藏有鸡毛信的羊,老羊拼命挣扎。海娃想:“鸡毛信会不会从羊尾巴里掉出来呀?”于是,他对鬼子说:“老羊有什么好吃的,小羊的肉嫩,吃起来才叫香呢!”鬼子想想也是,就抓了几只小羊烤着吃了。看着自己心爱的小羊羔被鬼子吃掉了,海娃心痛的哭了起来。

晚上,鬼子怕海娃走了吃不到羊肉,就要海娃和他们一起睡觉。海娃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明天鬼子还要杀羊吃,鸡毛信可怎么办呢?不行,得想法子逃出去!”半夜里,趁着鬼子都睡着了,海娃轻手轻脚,小心翼翼的出了屋子,到了羊圈,拿起鸡毛信,飞快的向外跑去……

终于逃出来了!海娃兴奋极了,迈着轻快的步伐,向着山王村的方向飞跑。眼看着快要到山王村了,海娃一摸口袋,“坏了!鸡毛信不见了。”海娃急出一身冷汗,一边回想一边顺着来路仔细的查找。忽然,海娃眼前一亮,那不是鸡毛信吗,还好好地躺在草地里!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征文 篇7

我的老家在汶水河边,距五岳之首的泰山及其姊妹山徂徕山只有几十公里的路程。村子不大,极其普通,除了村中有一颗几百年的老槐树外,再无其他说得出的风景;除了在本地叫得响的豆腐皮外,再无其他拿得出的特产。我在村中读完小学后就一直出外求学,大学毕业后也工作在外地,除了假期、节日回家外,平时回村次数很少,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父母及村中那些熟悉的老人逐渐离世,老家也逐渐陌生起来,特别是几年前家中老屋拆除后,唯一的牵挂不在了,更是回去的少了。

在我逐渐模糊的老家记忆里,却有一个人让我印象深刻。她是我的一个本家大娘,个子稍高,小脚。自我记事起,她就一个人住在一所偏僻的院子里,院子是祖产,东西大约有七间房的样子,很大,有几颗高大的榆树和槐树,院里都是树荫。小时候到大娘家的时候,总感到有点阴森森的感觉,加之人少,心里有一丝丝害怕,每次呆不长就赶紧跑开了。

记忆中,大娘却是一个乐观而和善的人,脸上总是挂着微笑,虽然一个人生活,但好似也没有什么孤单凄苦的感觉,当然这只是那时我一个小孩子的感觉罢了。平时,她就独自一人在大院里拾掇家务,有时也到各家串串门,啦啦家常。记得最清的是春节,我们去给她拜年的时候,她虽是一个人,但屋里屋外及周身拾掇得干干净净,总是热情的拿出糖果招呼我们。她有一个儿子和女儿,儿子早年在外求学,后来在东营一所大学里当了教授,成了国家栋梁;女儿嫁到了邻村,可惜早逝,但女婿却是个孝顺的人,隔三差五就来看看老人,帮着干点农活和家务,没事的时候就到各家走走,很多时候都会到我家坐坐,与父母亲聊一下家常,大家对他也都很亲热,就像身边的亲人一般。

也就在那时闲聊的时候,我才知道为什么大娘总是一个人。原来我的大爷很早就离开家乡,参加了抗战。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由于华北国民党军抵抗不力,致使日本侵略军长驱直入。1937年9月,中共中央北方局发出号召:“每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脱下长衫,到游击队去”!中共山东省委迅速率领机关干部和济南市一部分党员,分批先后由济南迁到泰安,和中央派来的红军干部、省民先队、平津流亡学生组成抗日救亡队伍,在泰安地下党的配合下,分赴泰安、莱芜等地,深入农村城镇,开展抗日救亡斗争。我的大爷也就是在那时候参加了革命,在离老家不远的徂徕山,参加了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并在随后的战斗中光荣牺牲。据说他是在过河的时候遭到了伏击,尸身也随之冲走,至今尸骨未存。长大以后,我曾数次攀爬徂徕山,参观徂徕山革命发源地光化寺,瞻仰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纪念碑,游走山水之间,探寻英雄足迹,并曾撰写游记,纪念逝去英雄,抒发心中情怀。

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我的大爷叫什么名字,我确实不是很清楚;我的大娘姓什么,我至今也不知道,可我的确知道他们是中华民族千千万万无名英雄中的一员。每一个英雄都是非凡的,也是可敬的,但其实,英雄背后的亲人更值得我们理解和尊敬,就如我的大娘一样,乡下一人,普普通通,默默奉献,终老一生。

老兵不死,英魂长存。徂徕作证,那起伏的群山就是英雄的傲骨,以此纪念千千万万的`无名英雄。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主题征文 篇8

《七十年》

汉语言1401班 肖凌雪

七十年前,八年的血雨腥风终于停歇了,人们终于奏响了凯歌。七十年后,我遥望着那段历史,看到粼粼的白骨、纷乱的头发、迷路的孩子还有不肯认输的祖辈们。

七十年,是一个沉重的话题,让我想起曾经看到的一句同样沉重的叹息,它叹道:“这土地的兴衰,我们都看见了。”也许以我十八岁的年龄,读不出深刻和沧桑,读不懂于历史流变中不变的热血与铮铮铁骨,但是我确信我是深爱这土地和土地上与我息息相关的人们,我能感到风中淡淡的烈士的鲜血味,并且我感激着给予我和平、安宁、幸福生活的英魂们,我知道唯有虔诚地认识历史,才能活得更自由更有意义。

我们也许曾被定义为冷漠的一代,学到的历史是来自于干枯苍白的历史书,了解过去是被要求的抑或是为了虚无的分数。满腔的热血隔着经年时光早已冷寂,撕心裂肺的呐喊也已渐行渐远。意气风发、激浊扬清的情怀淹没在信息化时代巨变的现实中,我本以为淡忘了先烈的故事与豪情,我以为胸中再难激起浓烈的爱国之情。可前一天当国旗再阴郁的清晨中冉冉升起时,当国歌不经意从嘴角滑出时,我眼里噙着泪花心中翻起浪涛,我默默地问自己为什么。我脚底踩着曾经满目疮痍的土地,我栖身于曾经大火燃烧了三天三夜的长沙。七十多年前,这里到处都是断壁残垣,尸骸遍野,昔日的景象一一浮现,所以我没法不让自己感到悲愤与沉重。我站在国旗前,想起远离的烈士们,不论知不知道他们的名字,总觉得他们亲切可爱又令人尊重。我想在场的每个人无一不被打动,沉寂在胸腔中的慷慨情绪都会被点染。这并不是一种矫情编造出来的情绪,它隐藏在胸中自己都不尝察觉的角落。如留洋在外的游子们于陌生的街头偶然听到一曲国歌,如钓鱼岛之争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据理力争、争奔走焉,这种情怀充溢着骄傲、眷恋、感激……每个中国人都感同身受。所以,我听见我内心的声音,我选择默默沉思着并且记录下自己的零星思绪。

我的家乡常德曾爆发过著名的常德会战。老城墙毁于一旦,千万家园化为灰烬,一座城市千年历史被毁灭。有人说,常德是一座没有记忆的城市。古旧的文明毁于战争,而战争的痕迹被新城区的规划抹去,唯有一座烈士纪念碑祭奠着着国民党陆军74军的英烈。苍柏掩映间的纪念碑被翻修了许多次,过往的行人无一不敬仰。这是实物的记录,口述的历史更为震撼。我从小喜欢听外公外婆爷爷奶奶讲那个战火硝烟的年代,他们说日本人放火将山村烧得一干二净,那浓烟掠走尚在襁褓中的他们的空气,他们说家家户户躲在偏僻的山洞里,大人唯恐小孩发出声响,他们说会有年轻人站出来挡住炮火……他们说着一代人的回忆,质朴而真实。我想,一座城市的记忆不在乎所谓的遗迹,它应该由那片土地的人们的记忆组成,同时当我们每一个城市的后居者能够感知了解城市的过去,能够为自己脚踩着的这片土地而骄傲的时候,城市的记忆也就得以延续。所以当我离开这座小城时,我并不自卑,因为它所承载的历史所背负过的重担不比一些现代化的都市少,它一样有自己祭奠的英烈有自己的记忆与灵魂。

偶然间读到瞿秋白的绝命诗:夕阳明灭乱山中,落叶寒泉听不穷。已忍伶俜十年事,心持半偈万缘空。这首诗写于瞿秋白遇难的早晨,算得上一首真正的烈士绝命诗。有人说此诗“哀婉凄其”,为派遣抑郁悲伤的负面情绪而作,故视其为伪作。更因为这首诗,瞿秋白死后几十年得不到公正的评价,甚至说他叛变革命。我想烈士的信仰和忠诚不会因词句而改变,文人革命家如瞿秋白也许写不出谭嗣同那样慷慨激昂的话语,我们能感受到革命者的孤独与艰辛,能体味到烈士之名所承当的负荷。我不敢说自己可以理解那高尚的革命信仰,但至少我愿意去看去读去体味那些人和故事,我会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去纪念。

七十年后,我来到烈士纪念碑旁,我看到周围围满了花圈,地上铺了一圈的菊花,我看到自发而来的市民静静地默哀、深深地鞠躬,我脑中回荡着那些悲壮的故事留下的余音,我嗅到风中缕缕清芬。苍松翠柏中我望见孙科的题字――已表精忠光明月,长留浩气在人间。于是,我长吁了一口气,沉默了。

《当炮火响起的时候》

汉语言1401 孙士雯

“呜――”耳边又响起了革命的号角。他嗖地从床上坐起来,敏捷地爬起来,穿好衣服,拿起枪,冲出屋门,跑到外面等候命令。“是紧急集合!一定是敌人又来偷袭了!”他心想着。正值午夜,他顾不得自己已辛苦3天才刚躺下闭上眼的疲惫身躯,这时不得不再次紧张起来。他现在只想着前线阵地的战况,听声可知,敌军的火力越来越猛了,重机枪也上了地面的颤抖时不时增添几分不安的情绪,怕是敌军这次很难对付。“守不住也要守!我们这就赶过去!”他听到连长在电话中嘶吼着。连长那本已有些苍白的脸上又多了几条皱纹,但依然镇定地看着贴在墙壁上的地图,又转身仔细琢磨着横卧的沙盘地形,看得出,他再斟酌判断敌人会从何处进攻,又会采用怎样的战术,经过与其他同志的一番讨论权衡,最终定下了战术并完成了部署。

那时,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兵,他叫陆一鸣。他所在的队伍受命驻守在华北平原的一座低矮山丘上,山上有2个村子山脚下是一个市。此时正是隆冬,那是漫山遍野的白色啊,白雪肆意地铺在山坡上,树上,屋顶上,严严实实的没留下一丝缝隙。凛冽的寒风吹来,真是冷得刺骨,让人无处可躲。有时缺少补给,食物粮食都不够,大家须得一同挨饿受冻,树皮草根都吃过,时常有把一捧雪塞进嘴里充饥的。可没有人抱怨苦,埋怨累,周围的百姓们都把这些当兵的当做亲人,因此百姓们是他们誓死也要保护的人!

接到任务后,队伍急行军赶到前线,将士们赶快跳进战壕,找到有利位置,陆一鸣抬头一望,看到前方战火连天,仿佛是红与黑的天地。红色是炮火,是战士们的满腔热血,是战胜敌人的不屈信念,更是保卫祖国的一片豪情!黑色是硝烟,是满目疮痍的废墟,是敌人贪婪的欲望,更是饱受苦难的生灵!陆一鸣的心在颤抖,在流血,他的血液在沸腾,在燃烧,似乎有一种喷薄而出赢得革命伟大胜利的力量。无畏孤V葬,只怕苍生殇,无悔少年狂,只愿壮志狂,难忘愤恨无疆,誓除尽魑魅魍魉便是这些年轻士兵们的最真实写照!发现眼前情况有些不妙,许多冲上前方的战士一个接一个倒下了,倒在了那片他们深沉的爱着的土地上,鲜血汇流成河…他们倒下的那几秒好长好长,一个个年轻鲜活的生命被敌人抢走了。如此一生,他们还没有看过千帆竟过,还没赏过万山红遍,还未曾听到胜利的号角……但他们无悔,他们为革命贡献了一份自己的力量,一份不可缺少的力量!陆一鸣一直在想,倘若说还有什么遗憾,那一定是不能亲眼看到胜利!他好想闭上眼睛,不要在面对这场生死之别,可他不能,一合上眼脑海里全部是以前和战友们相处的点点滴滴,痛苦倍增。他只能用最大的努力目不转睛,瞄准,扣动扳机,击毙敌人,为死去的同胞们报仇。临近凌晨,寒意越发浓了,冷风吹得越发猛烈了。可怎么也吹不开弥漫在空气中的硝烟炮火,吹不断他的悲痛与决心。

已经5个小时过去了,敌军的炮火有减弱的迹象。陆一鸣心想“到了我们主攻的时候了!”突然,从远处传来连长的呐喊:“同志们!我们的援军来了!已经到了我们取得胜利的时候了,再坚持一下!冲啊!冲啊!”同一时间,陆一鸣和剩下的战士一起冲出战壕,持着枪,向前狂奔,那是一种锐不可当的势头,是压倒一切取得胜利的呐喊!每个战士的血液都在燃烧,已不怕牺牲的心态,抱着必胜的信念。他们拼命地跑着,厮杀着,向着敌军猛烈的开火,子弹用完了就用刺刀,刀断了就用拳头和脚……战争就这样又持续了一个小时,虽然时间漫长,却如意的取得了胜利。那一刻,风似乎不再吹了,天空似乎晴朗了,红旗飘扬的更高了。筋疲力尽的将士们坐在战场上,看着旗帜,看着正在升起的红日,他们看到了希望……那时候,陆一鸣笑了,因为他看到天空中出现的牺牲的战友们的笑脸…

那场战斗,陆一鸣杀敌过百,上级为了表彰,也为了鼓励,任命他为特战队队长。他也在革命的道路大踏步的前进着……

《狭路相逢勇者胜》

汉语言1402班 赫刘莹雪

《亮剑》是我第一部,真正看进去的,抗战片。

看哭过很多次,几乎每一个片段,都带着一种陌生的真实感。那是年幼的我,第一次伸出手去触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铁流两万五千里, 直向着一个坚定的方向……”我记得,这首歌响起的时候,是亮剑里,一个连,去挡住敌军的去路。当时还活着的,也就只剩下三四个战士,之前,他们问了好几个人的下落。答案也很明显“死了,全都死了。”之后他们翻出了最后一箱炸药,几个人脸上都是土,那几个在炮火中被土埋了,又重新爬出来的人,拉着手,唱着这首歌,拉了炸药。之后是一个很远很远的远镜头。

一瞬间泪流满面。

《亮剑》与现在很多片子,几乎完全不同。从头到尾,那么多,闪着光的人,在我还在畅想他的未来的时候,戛然而止。他们的人生,到此为止,没有未来,再也没有以后了。我记得骑兵连冲锋时候的呐喊,我记得秀芹在城楼上的怒斥,我的脑海里还记得那些人的声音。

李云龙,是一个不那么正统,却又那么理所应当的英雄。他有胆气,有担当,有能力,豪爽,义薄云天。但有时,他又显得那么粗鲁,抠门,大字不识。楚云飞呢,学院派人物,有学识,有教养,谦虚,而又那么自负。李云龙和楚云飞,是两个那么相似,却又截然不同的存在。而他们两个人,则都是大写的,中国人。截然不同的来路,却都在用生命,用尽全力,去维护这属于祖国的,属于民族的,尊严。

民族的尊严,是在那个年代里,无数的英雄的牺牲换来的。我不敢把那个年代里,逝去英雄的一个数字,变成一个个真正的活着的人的面孔。战争是一种,伴随着残酷,伴随着牺牲,伴随着硝烟战火,伴随着伤病的,绝不儿戏的东西。

比起现在很多手撕鬼子,所谓的英雄抗战片。《亮剑》拿出了一些,属于真正那个年代的,令人感到伤心难过,完全称不上喜剧化的东西。而真正的触动到我的,大概也就是这种真实感,就是那一颗捂着嘴泪流满面的感觉。

曾经有一次,一个朋友问我,你的偶像是谁,当时我想了想,答案是“周恩来”.她当时的表情特别诧异,然后告诉我,她问过的所有人中,我似乎是唯一一个做出,民族英雄类人物答案的人。

有些感慨。

《地上彩虹共你有》

汉语言1403班 王雨婷

雁过留声,水过留痕,人这一生要做的事太多太多,但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的却很少。有一群人,是不常见的彩虹,却并不高高的悬在苍穹,供人仰视。他们是太阳光穿过雨水,经过若干次的反射和折射,投在地上的彩虹,缤纷多彩,永存心中。

我们这些新生代对他们都不熟,只是听说,却又不止于听说。

犹记得,初中历史课本上,那触目惊心的杀戮图片硬生生地铺陈在我们眼前,罪恶滔天的屠刀冷枪,仿佛是指向我们,每每想起,便是绞痛如斯。距抗日战争胜利已七十载,父辈祖辈意味深长的话语、眼神,镌刻着无数先烈姓名的墓碑,以及不能忘记的抗战历史,(w w w . f w s i r . c o m)真真切切的存在,没有随逐渐温柔的时光远去。

没有咀嚼过贫困年代的糟糠树皮,也没有仰望过艰难时期的阴霾天空,更没有偶遇过战争时期的枪林弹雨。和平对我们过于慷慨,雨露均撒,泽被周身。战争是撕不下来的壁画,久久地固定在过去的心墙上,不能忘。

正是因为一切都过去了,才有无数的谈论和评价,于是孰是孰非,尘埃落定,于是更多人反省,停驻,再继续前行。我们站在先辈们抛头颅、撒热血、拼命守护的土地上,读着沧桑的历史,感受着撕心裂肺的呐喊,过去也不仅是过去。

众志成城,全民抗战,亿兆一心,不再是空话,大道理。沙场点兵的将,浴血奋战的兵,默契十足,各种战略,如地道战,地雷战一再打破以往的认知,诸如此类种种可以写成一部兵书,人民集结的智慧让新时代的我们津津乐道,口口传颂。正是应了那句“团结就是力量”!

八年抗战,敌我双方两败俱伤,物质上的,精神上的,都有。伤痛不过百日长,看得见的伤口经过治疗,精心照养,必定痊愈;而无形的伤口,是无论如何,无法填平,回到最初,或许在某个午夜梦回的时刻,痛的更深。惨痛历史即教训,为了不做野蛮的原始人,我们还要学习更多,才能走得更远,更久。

从抗战第一战到最后一战,是力量的撞击,是人性的博弈。观今朝,少不了理性的分析,如这几年中日钓鱼岛之争,实在不能添油加醋,使之变质,否则,作茧自缚,冤冤相对何时了!

最近日本推出抗战剧,引发中国网友热议。该剧表现中日两国百姓之间的真情,包含“不想再次卷入战争”的意涵,具有反省历史的意味。虽然褒贬不一,但也是日本有识之士想要表达的某些东西,值得深思。战争从来就不是理所当然的,追求和平才能获得永生。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给中国和他国这样的信心,才能不重蹈覆辙。

抗日战争太血腥,太疼痛,太遥远,我们时至今日可以见到天际彩虹,先辈们功不可没。

他们这些地上的彩虹,不高高的悬在苍穹,而是选择,穿越风雨,历经若干困苦,来到我们身边,闪出七彩光芒,永远的光芒。

我们将永远铭记,值得铭记的!

《秦淮,秦淮》

汉语言1403班 李影

《金陵十三钗》上映时,饱受争议。有人认为它是年度巨作,甚至可以冲刺奥斯卡;也有人认为它只是在消费历史,消费消费者。但我始终认为,无论作为《金陵十三钗》的创作者还是观赏者,只要你是一个中国人,就不应站在“局外人”的角度去冷漠的度量一切。这类影片就像《辛德勒名单》之于犹太人、《卢旺达酒店》之于图西族、《卡廷惨案》之于波兰史一样,它不再仅仅是一部电影而已。

1937,对于中国人来说,都是一场噩梦。 几十万溃败大军正渡江撤离,一座座钢炮被沉入江水,逃难的人群车泥沙俱下地堵塞了几座城门。正是那个时刻,人们抱着木盆、八仙桌、樟木箱跳进隆冬的江水,以生命在破城而来的日本军队和滔滔长江之间赌上一局。影片不动声色的展示,并不诠释。在拔高,却未脱离真实。没有跳河的场面,却增加了正面作战的国军以肉身搏坦克的悲壮,那不止是死亡,导演还刻意将每名队员最后倒下的动作放缓、艺术化,以舞蹈家的步姿迎向死亡,像是扑向光明,又像是回归。 紧紧看着战争的画面,心里的难过、悲怆都涌上来了。什么是螳臂当车什么是血肉之躯什么是无能为力什么是壮士一去兮不复返。南京城,六朝古都,终难免浩劫。 是世界末日吧。 尸横遍野。 哪里是钟灵毓秀金陵邑,分明是地狱。 大雪纷飞的十二月,影片中拍的是素冷。 那光、那影、那素色、那旗袍。教堂的彩色玻璃。偷窥。血。 黄碧云说“以血救赎 以酒洁净 以水洁净 各人流各人的血,各人寻得各人的救赎。” 看影片的过程中,不停的闪回一些杰出的影片的片段。 他们的光、影、视角。是一样的。置身其中,毫不突兀。 真的,这是一部用心拍的片子。 十三四岁的中学生所拥有的从容和入戏,风尘女子的姿态和风情,入殓师的平凡与伟大。层层叠叠,一层挨着另一层,似乎高潮一直在接近一直又未到来。在重重遭际碰触到新的柔软与悲怆的伤痕,似乎那不止是电影,不止是历史,是活生生的摆在眼前的现实。 整场电影里只有一处落泪,但电影所带出的情绪却在散场后萦绕了很多天。 13日到25日是最为惨烈的那几天。 大屠杀。 里面有人性,坏的、好的、无耻的。有欲望,活下去、死掉、占有、疯狂。群体性的疯狂和群体性的灾难。 也有没能突破黑暗的挣扎着的光辉。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中旬,占领南京的日本军队听见火光和血光声中升起的圣经诗篇,歌声清洌透明,一个个音符圆润地滴进地狱般都市,犹如天堂的泪珠、正在纵火、挥舞屠刀、行施奸淫的侵略者散失的人性突然在此刻收拢一霎。” 诸神都闭上了昏昏欲睡的眼睛。恶魔好像也暂时沉寂。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一秦淮景确是为那些女子们证言的。 圣经的歌拯救不了众生。却是歌舞升平的窑姐一命换一命救了学生。她们不知亡国恨,却懂怜悯那群不小心落入虎口的女学生,谁能说她们不是伟大的呢?

秦淮,秦淮,承载了多少历史;秦淮,秦淮,背负了多少坚忍!从今以后,请让我们来将你守护!

铭记抗日艰难史

青年勇担国之未来

汉语言1404班 杨思聪

七十年前,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宣布无条件投降,电报将这一消息轻快地传遍祖国大地,浴血奋战的军民无不欢欣鼓舞。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对外来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它雪洗了中华民族的耻辱。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了民族觉醒,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转折点。

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岛国日本,中国垂涎已久,为推行它的侵占全世界的“宏伟蓝图”,侵占中国是它的重要一步。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日本开始进行蓄谋已久的局部侵略中国的战争。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卢沟桥上,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战争。它的铁蹄肆无忌惮地践踏着我们的国土,疯狂带有血腥地奴役与屠杀我们的国民,蛮横地掠夺我们的国土和土地上富有的物资。()我们的房屋被占领被摧残被烧毁,国民流离失所,保守欺压,肉体上的受苦受难,精神上的奴役与担惊受怕,战争,给我们带来心灵上的沉重压抑,整片国土上硝烟弥漫,哭喊呻吟漫地,那会是种族遭临屠灭的末日关头。中华民族,自古就团结奋进,自强不息。在国破家亡的紧要关头,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同心合力,誓死抗敌。沪凇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一系列激烈战争,都彰显出我们华夏子民的英勇不屈和浴血奋战。百团大战,是中国军民主动出击日军的取得胜利的最大规模战役,两三百个军团的团结合作,长路线上的出击和埋伏,日军被溃不成军。百团大战,大大鼓舞里中国军民抗击的信心与勇气,更宣告了中华民族的无畏、坚决与不容侵犯。中国军民进行十四年的英勇奋战,在1945年8月15日,日本终于宣布无条件投降,颁布终战诏书,9月3日,正式在投降书上落笔签字,举国一片欢呼。亡国灭种的危机,在浴血奋战,全力拼搏中,终于消除。祖国大地上,硝烟慢慢消散,身心饱受摧残更多人民可以好好喘几口气,倒下的废墟房屋得以重建,人民能勉强地在光线下微笑重拾希望。

这段艰苦沉重的历史,会揭页翻新篇,因为历史的车轮总是往前走的,但我们不能也不会忘记这段历史。我们要将这段历史铭记,要书写,要展现在后代眼前,让后辈们更加珍爱和平,明白现有的和平稳定生活的不易。先前有看过一段历史纪录片,关于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纪实。日军进攻到长江,南京沦陷,南京城内,动荡不安,军民大迁西南。人们走离,把房屋烧毁,工厂毁坏,把铁路等交通线拆除。人们轻包袱行走,镜头中,有用扁担在箩筐里挑着俩孩子的厚实父亲,有残足拖包裹爬行的六十老太,人们为躲避战乱,队伍长长地延伸向西南方向。军队把重武器运往西南山区,火车路断了,用汽车将武器在大路上,遇着山路了,牵着马匹靠畜力运驮重武器,前方水阻了,撑着舟船乘载着重武器,深山涧谷,便用原始的劳力光着膀子喊着号子扯着粗实的纤绳拽拉着船舟,水尽山不穷,军民合心,一个接一个地用肩抗用背驮着重武器的一个个零件,开出一条通往大西南山区的路径。这样的场景,很撼动人心,透过历史的镜头,我们有看到了抗战时期的艰难困苦,更被那艰苦时期中的军民一心所感动。跋山涉水,深林涧壑,都挡不住我们华夏子民要开辟新境界寻求新出路的决心与毅力。历史也书写摊展在文字里,文字是历史延袭鲜活的重要载体。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中,抗日战的历史卷铺张在我们眼前,我们看到了那时期的腥风血雨、屈辱、誓死抗争与自强不息。在《中国共产党抗日英雄传》中,我们仍能感受革命英雄先辈们抛头颅撒热血的满腔激情、视死如归的同仇敌忾和大无畏的革命献身精神。

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了,作为后辈的时代新青年的我们,就做到的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珍惜我们美好年华,勤奋学习,早日成为国家栋梁之才,以己之力推动国家名族的发展,开创新未来!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

汉语言1404班 吴娜

这是一部非常有张力,看后久久回味的影片。

金陵十三钗》紧紧围绕“南京大屠杀”中,为拯救十几名教会女学生而展开的故事。国军残余士兵,为拯救被日军追逐的女生,浴血奋战,顽强抵抗,让女学生们逃进了战场上唯一残存的外籍教堂;美国殡葬人士约翰。米勒(贝尔饰演),为阻止追逐进教堂对女生施行暴行的日军士兵,假扮神父,正气凛然,惨遭毒打;最后的国军英雄李教官(佟大为饰演),为分散教堂里日军的兽行,一人对付几十个日军,直到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一群逃难躲进教堂的秦淮青楼妓女,目睹女学生们为保护她们而引开日军注意力而惨遭欺凌,在看到女学生们为了不再遭受欺侮而准备集体跳楼自杀的时候,在头牌妓女玉墨(倪妮饰演)的提议下,顶替女学生们前去“赴日军庆功宴”;接受神父遗愿保护女生们的陈乔治(黄天元饰演),在最后差一名额(因有两名妓女之前死于日军之手)的紧要关头,男扮女妆顶替女生前赴死亡之邀;女生书娟(张歆怡饰演)的父亲(曹可凡饰演)为了能让女儿离开血腥的南京,不惜倾家荡产并遭受亲生女儿的歧视,假作汉奸在日军中周旋,最后时刻没有暴露妓女顶替女生的真相,恍惚中也惨遭日军枪杀;最后,假神父约翰终于成功把十三名女学生用自己修理好的卡车送出了南京。

整部片子由很多“对比”组成。教堂里人性的温暖关怀与教堂外横尸遍野残壁断桓的对比;

假神父前面地痞流氓嘴脸与后面负责任有担当的对比;十三钗开始自私地抢地窖与后面代替学生送死侠义柔情的对比;士兵开始有退缩情绪,到后面英勇抗敌舍生取义的对比;孟先生带着汉奸的袖套,后来却冒死带来修车的工具,贡献出通行证;教堂小男子汉小小柔弱的年纪个头却充满了大男人的大义凌然有担当负责任,为了养父的嘱托保护女孩子们,最后为了凑数走进送死的队伍;还有十三钗风尘味十足的打扮和后来短发蓝袍的清纯味道的对比,墨玉沉稳大气有担当与他的姐妹们的对比,墨玉对假神父开始的不屑厌恶与后面的相知相爱的对比。

电影里每一部分人都是主角,情节的设计,演员的演绎,使得每一部分人都那么感人,那么丰满。关于墨玉关于假神父,评价的人太多,我今天只说说配角。

军人以人体盾牌冲向坦克,那个镜头特别有冲击力,最后的班长用智慧杀敌,与敌人同归于尽,班长在教堂外关注着这些孩子,关键时候开枪救了孩子们,班长将濒死的浦生送进教堂,让他“在温暖一点的地方死去”.军人的英勇,智慧,侠骨柔情,在这一组组镜头间展现无遗。整部戏战争场面不多,但是表达得很充分,悲壮的情绪基调里,有着军人们与日本兵斗智斗勇消灭两帮敌人的淡淡的喜悦。

教堂里的小男子汉话不多,但是特别有男子汉的味道。拿着竹篙阻止十三钗翻墙进来,后来却主动要求和假神父去找那两个溜出去拿东西的姐姐。请求假神父留下来作为教堂的挡箭牌,女孩子的名额少了一个,他强烈要求自己冒名顶替走进送死的队伍。这一切都是为了完成神父的嘱托。多么让人敬佩的男子汉啊!那个没有现面的逃跑的厨子老陈,作为教堂里唯一的成年男人,很好的衬托了小男子汉的高大形象。

为什么墨玉能提出舍生保护女学生?因为她13岁前也是教会学校的学生,保护学生就是保护以前的自己。假神父的女儿如果在世,也是13岁,他是在保护自己的女儿。影片的这些细节,起到了很好的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浦生送进教堂,不仅表现了军人的柔情,更造成了后来拿琵琶玄的女孩子送命,姐妹的悲惨遭遇激起了墨玉的仇恨,也让墨玉为素昧平生的女学生送命准备了感情基础。女孩子关键时候从地窖边跑开,避免了十三钗被日本人发现――这让开始还不准学生进去的十三钗们自责,感动。墨玉大姐大气场的渲染,为后面姐妹们为她所动同意一起代替孩子们送死做了铺垫。一个个小细节,为影片最后荡气回肠的高潮情节打好了基础,让人觉得十三钗们的决定自然,不会太突兀,不做作。

在横尸遍野的南京,这些社会下层的不够光鲜体面让人鄙夷的社会底层人们,以人性的光辉带来观众们的温暖和希望。

后庭花里曾唱到“商女不知亡国恨”.而今,在这里,商女亦知亡国恨。也是因着她们的热血,这曲壮歌才能唱得足够响亮。

抗战胜利70周年征文1500字 篇9

XX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为重温抗日战争那段血与火的光荣历史,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临沂在线青藤文学特举办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征文活动。通过历史回顾、重大事件、经典瞬间、感人故事等,歌颂中国人民为世界各国人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争取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和民族牺牲;弘扬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进一步凝聚民族力量,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1来稿以英烈事迹、重大抗战历史事件和感人故事为切入点,讲述抗战英雄事迹,展示英烈精神和人性光芒,激励当下,警示未来。

2作品观点正确,史料真实可信,感情真挚健康,文字规范优美,内容力求在传承中有新材料、新视野。

3作品体裁:小说、散文随笔、纪实文学,字数不超过10000字;

4参加作品必须为XX年以来创作的,且未发表过、获过奖的作品,如有抄袭,一经发现,立即取消参赛资格。

5本次活动所有稿件,均在临沂在线青藤文学直接投稿,投稿时请按作品体裁选择文章栏目,专题选择“抗战胜利70周年征文”,并在文章标题前加 “【征文】”字样。

6截稿日期:XX年9月30日,以投稿时间显示为准。

抗战胜利70周年征文1500字 篇10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主题征文:我的爷爷

我今年9岁了,却从未见过我的爷爷,只见过奶奶家书房的墙上,爷爷那英姿飒爽的将军照片。曾听爸爸说,爷爷是老革命了,他参加过红军、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志愿军,打过好多仗,立过好多战功。爷爷小时候家里很穷,为了上学,每天要背几十斤木炭,走几十里的山路,只有把炭卖完了才能去读书,可把炭全卖完的日子屈指可数,常常连肚子都填不饱。爷爷读书非常用功,一次天还没亮,爷爷由于到学校太早,无法进教室,就站在老师宿舍的窗下,借着透过的亮光看书;看到入神时,竟然不由自主的读出声来;读书声惊动了他的老师,老师见状非常感动,赶忙起身给他开门;爷爷的老师是地下党的地委书记(四川XX地区地委书记),他鼓励爷爷要刻苦钻研、勤于思考。后来,爷爷考中学,以全县第三全乡第一名的成绩享誉村内村外,可又因为家里没钱,爷爷的名额就被有钱人家的孩子顶替了。正是因为这件事,无奈、愤慨之下,老师就把爷爷引向了革命的道路,爷爷参加了红军。爷爷从此将一句话铭记在心:“红军人人平等,没有剥削没有压迫”。

听爸爸说,抗日战争爆发后,爷爷在八路军115师,参加了著名的平型关战役,消灭日本鬼子一千多人,大长了中国人民和中国军队的志气。皖南事变后,遵照毛主席的指示,爷爷跟随大将黄克诚带领的一万多名八路军将士,到苏北配合陈毅元帅重新组建新四军;爷爷在新四军三师十旅教导团当政委。1943年,一次跟日本鬼子作战,爷爷负了伤,为了不影响大部队行动,爷爷带着几十个伤病员秘密转移,白天躲在庄稼地里,甚至墓地和棺材里,夜里得靠老乡送食送衣送药,还靠老乡帮助带路,就这样艰苦卓绝地辗转了三个月,终于找到了大部队。爷爷说:“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我们将寸步难行”。

抗日战争胜利了,今年是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爸爸告诉我:“纪念战争是为了记住和平。追忆爷爷是为了不忘为国为民牺牲的抗战英雄”。爸爸教我记住的话,我记在心里,虽然对其中的道理,我只能参透一二,但我知道了,铭记历史和追求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使命。

上一篇:浅谈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下一篇:手拉手,心连心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