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反思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2024-04-16

谈谈反思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共11篇)

谈谈反思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篇1

教师不是传声筒,把书本的东西由口头传达出来,也不是照相机,把现实复呈出来,而且艺术家、创造者。

——季米良捷夫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至理名言对我们的教育教学也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我们比较重视课堂教学前的准备,却往往忽略课后的反思和总结。教师能及时总结和反思课堂上的得与失,恰恰就是找到再一次上好课的根源。相反,不及时反思或反思不到位,往往会失去良好的教学反馈资源。那么,如何及时写好课后反思,及时记录教学中的“得”与“失”,从“得”中提升经验,从“失”中分析原因,从而促进自己的教学研究呢?

1、不能把写课后反思看成应付工作的一项差事。教师的教育智慧和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除了来自教育理论的指导外,更多的则来自于对自身长期教学实践的反思,在反思中慢慢积累个性化的经验,在反思中形成教育智慧。“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华师大叶澜教授说的这句话充分点明了记录课后反思的重要性。

2、每当上完一节课,要及时记录课堂中值得自己反思的方面;否则,随着时间的推移,课堂教学的记忆会逐渐模糊,这样写下来的课后反思不够恰当。在教学研究中要真实记录自己的教学反思过程和教学效果,书写可长可短,绝不写空话、套话,更不能写假话,否则其反思就无意义可谈。

3、及时记录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精彩片段,简单写出自己的启发;及时记录课堂中学生出现的突出问题,分析问题并且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及时记录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教育机智,积淀教育智慧;及时记录课堂上的突发事件和老师及时调整教学收到的良好效果。

谈谈反思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篇2

1 反思训练概念及作用

1.1 反思训练的概念

英国体验式学习培训专家罗杰·格林艾维博士是最早提出反思训练方法的第一人, 同时他也把反思训练应用到各类体验式培训当中, 已经取得了不菲的研究成果。他明确提出反思、记录、总结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取得的优秀成果, 对今后提高学习效率、改进学习方法, 具有至关重要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1.2 反思训练的作用

反思训练在体育教学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现实作用, 并且这种作用越来越明显的显现出来, 反思训练主要作用就是对学习人学习过程和体验进行内容解读。大体表现为:一是进一步提升了学习人的自我反思能力;二是极大地增强学习人的切身体验, 提高自我察觉感知能力, 加大了与其他人的交流与互动;三是增强学习人对各类模式理解的能力, 极大地促进了对所学内容的深刻理解。

2 反思训练与体育教学

2.1 反思训练与体育教学联系

我们在生活中体会到, 如果一个活动是刺激性的, 那么体验后的感知就是惊心动魄、难以忘记。把这种感觉引入到教学实践中, 也能够产生同样的效果, 学习过程中如果也能让学习者体验出新感觉、新刺激的知识, 那么学习者所产生的记忆和理解就是越深刻的, 易于接受、寓教于乐。

现行教学体制需要有一个大的转变, 不能只局限单方面传授知识, 更主要的是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 把教学活动提升到现代化、信息化的水平上, 充分调动起学习者对学习的渴望, 把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潜能挖掘出来。世界各国不断加大对教育界人力、财力、物力资源的投入, 也为教师打开了创新教学模式的方便之门。我国优秀的体育工作者一直在这方面进行研究和探索, 致力于体育各项环节的教学改革, 最主要的成果就是把体验式教学引入到体育教学中。把以往课堂的主角进行了转换, 由教师转换给了学习者, 学习者成为课程的主角, 通过让学习者自主实践获取所要学习的信息。各国同行越来越多地认识到体验式学习高效、能动的优点, 不断加速推进体育教学课程向体验式教学转变。可以说, 体验式教学必将替代单向教学形式, 演变成为体育教学发展的主流。

2.2 体育教学中运用反思训练的优势

教育界引入反思训练, 是对教育体制的一种创新, 在实践应用中, 对学校、对教学、对学生都带来一系列的好处, 使教学成果得到普遍提升。

(1) 学生能力提升。调动学生反思训练能力, 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自我觉察水平和能力, 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反思能力, 增强了学生对学习过程、学习内容的理解能力, 较多的能力提升让反思训练得到普遍推广, 也受到了同行的关注。

(2) 教师能力提升。教师接触学生最多, 平时在一线的教学实践, 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 教师经常性进行反思和总结, 能够正确认识自身教学方式和内容的优点和不足, 通过总结找寻教学薄弱环节、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只有教师不断地运用反思训练, 才能从根本上提升体育教学水平增长。

(3) 对资源的开发利用。通过对教学实践总结, 把课后总结和反思进行对比分析, 能够有效地创新教学思路, 开发新课程资源, 对促进体育课程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 有一定的推动效果。

(4) 增强体育科研水平。可以说, 体育教学经常性反思和总结, 是提升自身科研能力最有效的手段。一个学校的好坏不仅是教学能力高低, 最主要的还是科研水平, 那么反思训练则能有效促进学校体育科研水平发展, 提升每一位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

3 将反思训练有效运用到体育教学

反思训练运用到体育教学中, 能够有效提高教师反思、总结能力;提高学生对自身学习反思、总结能力, 那么, 要想熟练运用反思训练, 就要充分把握好以下内容。

3.1 设定反思训练目标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不论是体育教师还是学生, 均需要不断反复地反思不足和总结成果, 通过日常记录, 提供借鉴和汲取经验。任何一件事, 都需要有一个目标, 目标设定直接关系到教学能否取得效果、学生运动技能、体能以及情感意志能否得以提高, 为了一个总的目标, 才能设定完成方法。当通过努力完成了目标以后, 还要进行对目标完成状况的反思认定。学生的目标设定, 主要围绕学习过程、学习范围展开, 学习过程完成后, 也需要对照目标进行反思分析。

3.2 反思训练弱点

在教学活动中, 难免会出现难点把握不准、内容衔接不流畅、师生配合不默契、学生学习效率低等问题, 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共同协调配合, 共同努力改进。教师要规范自身教学方式, 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善于观察、深入学生、倾听心声, 以积极的心态获得学生认同, 改正以往的不足;学生要经常反思在课堂上如何表现、自身是否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 通过反思提高自身道德素养, 做善于学习、勇于思考的学生。

3.3 反思训练成功做法

学生通过全面反思, 总结自己成功学习的经历, 为什么成功?成功的表现是哪些?通过反思总结, 找到方法, 尝试再把这些成功的做法进行其他方面的应用;体育教师也要全面反思自身在教学过程中取得的成功经验, 进一步寻找到原因、效果, 及时总结出来, 做好总结记录, 同时应用到今后的教学活动中。

3.4 反思训练注意的问题

安全问题是任何一个行业都离不开的重要主题, 体育教学大都在室外进行, 在开展体育教学时, 安全也是首要的问题。如果体育教师组织篮球赛, 赛前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基本热身训练, 强度大的对抗赛造成学生身体损伤, 在课后, 体育教师就需要进行反思。反思的内容应该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要总结对安全的不重视态度;二是总结没有按照教学大纲要求, 组织参赛学生舒展筋骨的热身活动;三要总结没有向学生讲述比赛规则, 使学生出现错误认知, 在比赛中出现了过度运动损伤。

4 结语

综上所述, 将反思训练应用到体育教学中, 能够有效地增强体育教学质量和水平。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体育教学改革不断深人, 越来越多的创新体育教学模式走上前台, 先进的教学理念一定能够创建出更加符合现代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机关报教学方法, 为体育事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摘要:最早提出反思训练的是罗杰·格林艾维博士, 在体验式培训启发中使用了反思训练方法。该文通过对反思训练概念和作用的介绍, 剖析了反思训练与体育教学的必要联系, 提炼出反思训练在体育教学中优势特点。以解决反思训练的薄弱环节为切入点, 进一步明确反思训练需注意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教学反思,体育教学

参考文献

[1]池骋.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反思[J].文学教育 (下) , 2011 (4) :155-156.

[2]邝鑫.体育教学反思六法[J].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l (8) :85.

谈谈反思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篇3

[关键字]背诵 古文教学

俗语讲: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梁衡也讲过: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关于背诵,也许有些人会嗤之以鼻,认为那都是老一套,可是我要说的是,老古人和有成就的现代人留给我们的至理名言就是学习古文万变不离其宗的重要的方法。

我认为背诵是中学生应该具备的一项基本功,更是提高自身素质的一个有效途径。所以在这里,我讲到的背诵是分层次的,决不是简单的机械背诵。下面我将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谈一谈古文背诵的具体教学实践的感受。

高中新教材有不少规定的背诵篇目,其中文言文占了绝大部分,这就体现了新教材编写者对背诵特别是文言文背诵的重视,这也引导了我们的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向。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很注意学生良好背诵习惯的养成,先培养兴趣,找一些有意思的比较简单的文言文让学生翻译,这是一个日常训练,每天都进行,然后在课上我比较重视读的作用,一篇新课文往往要读一节多课,虽然费时间但是效果很好,在这期间我有自己的背诵方法来指导学生。

一、要善于发现和利用比较整齐的句子来速记成诵

文言文中有不少整齐的句子,它们结构相同或相近,用词大同小异(比如对偶句、排比句等),这些句子给人节奏鲜明、铿锵有力、一气贯通的感觉,我们可以利用它们在语音、节奏上的优势,专门来记忆它们,记忆的效果要比和其他的内容混在一起好得多。比如《邹忌讽齐王纳谏》文中有:“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等几处就可以用这种办法来记忆。这个方法深受广大学生欢迎,他们不再抵触背课文了。

二、利于比较相关相似语句的异同来速记成诵

在文言文中,有一些语句,它们内容上有一定的关联,形式上又有一定的差别,我们可以用求异的方法来分别记住它们,比如《邹》文第一段中有邹忌和妻妾客问美、回答的几句话,它们的意思基本相同,但在方式上有所不同。我们通过比较,可以很快找到它们的差异。邹忌的三次问话,第一次和第二次用的都是“……孰与……”这种句式,区别在于第二句比第一句少了一个“城北”;第三句用的是“……”与……孰……这种与现代汉语相同的句式。而三人的答话中,妻妾都用了“徐公何能及君也”这种反问句式,只是妾言不由衷,少说了“君美甚”,而客人的答话纯属敷衍,所以用了一个语气较弱的一般否定句“徐公不若君之美也”。辨清了差别,记忆自然要方便得多,而且这种方法记忆还很准确,绝对不会张冠李戴。

另外,在第一点中提到的句子,它们也有一些用语上的区别,对这些区别加以辨别,也将有利于我们的记忆。

三、要及时巩固中间段落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人们对处于突出位置的事物容易记住,而对处于不明显位置的东西则总难有深刻的印象,所以我们教师就应当明白,对于一篇文章来说,首尾两段是突出的段落,在精力分配平均的情况下,我们对它们记得要相对牢固一些,而中间的段落由于受到来自前后的干扰,记忆的效果就要差一些。我们可以在对全篇记得较熟之后,把中间的段落抽出来专门记忆一下,这样背诵中的薄弱环节就能得到加强,对文章就算不能倒背如流,起码也能“正背如注”了。

四、强记段首、段尾的标志语和转换语

背诵文言文,由于缺少丰富的语感和对内容理解得不够深透,虽然我们熟记了每段文字,但在由一段转到另一段时,总是容易忘记下一段开头的语句,因一句而误了一篇,实在可惜,而且要是在课堂上卡了壳,那场面也很难堪。有没有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呢?当然有的。那就是在熟记了每段之后,把每段开头和结束的语句串起来,组成一个全文的框架。对《邹》文,可以给它搭起一个这样的“怪”架子:“邹忌修八尺有余……欲有求于我。于是入朝见威王……王之蔽甚矣。王曰……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战胜于朝廷。”对这个框架专门记忆一下,再去背诵全文的时候就不至于上下段脱节,上气不接下气了。

五、还要利用提纲来提示背诵的内容

俗话说“纲举目张”,提纲对强化记忆和提示背诵内容有很大的帮助。比如,我们把《邹》文的内容提炼为“朝(zhao)服问美——暮寝思美——讽王以美——齐五纳谏”,不仅能让我们在背诵时迅速理清思路,而且在尝试背诵时会成为一条鲜明的线索,提示自己的思维往下一个内容转换,确实可以大大提高记忆、背诵的效率。

谈谈反思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篇4

【内容摘要】

中华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元旦、春节、正月十五元宵节、五月初五端午节、八月十五中秋节、九月九重阳节......其中蕴含着我国人民勤劳善良、与人为善、爱国爱民等优良品德。幼儿园重视每个传统节日,开发不同节日的潜在资源,配以适当的有效的活动形式,并与家长积极配合,孩子们将会通过传统节日活动,了解节日风俗,感受节日精髓,从而激发爱国情感。幼儿园开展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又是传承中华文化的有效途径,是实施《指南》的重要环节。传统节日文化教育不仅能够丰富幼儿教育内容同,更能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情感,使得幼儿教育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更强大的推动力。

【关键字】传统节日 良好品质 中华文化 培养 精髓

元旦、春节、正月十五元宵节、五月初五端午节、八月十五中秋节、九月九重阳节„„,每个节日的由来都是一个悠久的历史、寓意深刻、耐人寻味的故事。每个传统节日都给人们以热爱生活,讲礼貌、重情义、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许多有突出清酒的外籍华人华侨们都一心要回到生他养他的中华大地,喝上一口家乡的水、吃一口家乡的饭,过过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节日。究其根源是他们的父母、师长在他们小的时候就已经将中华传统文化深深的埋藏在他们的记忆和情感最深处了,而且在不断发芽、生长,任何外来的力量无法遏制得了的。这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因此利用中华传统节日的丰富内涵为教育下一代服务,不失为教育者的明智之举。它对弘扬民族艺术,振奋民族精神,提高民族认识,培养幼儿具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统美德,身心和谐发展起着重要的教育作用。

一、幼儿园开展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措施

1.明确教学目标,合理选择内容

即为节日,则需要气氛,气氛是由环境的设置而产生的,什么节日,什么气氛,就需要什么样的环境设置,要设置好相应的教学目标,想让幼儿通过节日活动来培养或是教育幼儿有什么。如在进行春节的教育中,要根据事先设置的目标准备有传统民族食品、民族饰物,又要创设一些与节日相关的环境来烘托气氛。这种环境不是一种摆设,而是实实在在 的课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2.制定开展方案,落实教育任务

为了有效的开展传统节日文化的教育,我们在确定好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还制定了一套开展活动的实施方案,让教师明确自己开展活动的内容和职责,并按计划、按时开展活动,确保活动确定好的效果。

3.做好评价和反思,共享成功收获

教育评价的教师在设计和实施传统节日活动的重要环节,评价的背后体现的是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更多的是教师专业水平的反馈,所以幼儿园教师要想促进专业的成长和提高教学治疗,教学反思的必不可少的的一个重要过程。也可以总结经验来设置下一次更好的传统节日活动。

二、开展传统节日教育培养幼儿的能力

1.有利于爱国情感的渗透

我们在进行“端午节”这个传统节日教育时,虽然 屈原是两千年前的一位诗人,离幼儿生活比较远,但我们通过现代的教育手段,如布置班级、制作与节日相关的PPT,充分调动幼儿视觉感官参与活动,缩短故事发生年代,使幼儿更容易理解。通过端午节活动教育幼儿“我们长大了也要做一个热爱国家的好孩子,认真学习„„.”又如“清明节”节日活动中,我们与幼儿一起动手做小花,可利用视频带领幼儿瞻仰革命英雄纪念碑。为幼儿讲一些关于革命的故事,使幼儿感受为了保护国家人民不惜牺牲生命的伟大思想,并感染幼儿幼小的心灵,让幼儿从小立志当一名爱祖国、爱家乡的好孩子。

2.有利于动脑、动手,培养操作能力

在传统节日活动中,由于环境、游戏的需要,常常与幼儿与一起制作民俗食品、饰物等,这就需要我们思考、制作了。在“端午节”中,我们让幼儿参与包粽子,准备工作的繁琐而复杂的,一切准备就绪后开始包粽子,孩子们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解步骤,示范要领。有趣的实践课,通过孩子们动手操作,尝试“包粽子”,大家共享“吃粽子”,加深了对“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的了解,同时也激发了幼儿了解家乡美食,热爱家乡之情,更能体会中华文化的魅力。

3.有利于体能和良好品质的培养

每个传统节日里或多或少存在些游戏活动,如“端午节”最后的活动是赛龙舟。没有真正的龙舟,就用头饰做龙头,纸壳子制作龙身,让幼儿蹲在里面,统一口号后,进行赛龙舟比赛。在整个活动中,要求幼儿必须手脚协调动作,双手紧抱,双脚不能停的小碎步走毛,七八名幼儿要互相帮助团结一起,才能取得胜利。任何只顾自己,不顾集体的幼儿都会影响全队的成员。为了得到好的成绩,每个幼儿都要严格遵守纪律,努力协调自己与前后同伴的关系。这对幼儿纪律观念、集体观念、自我控制、克服困难的能力,无疑是最好的培养。

三、利用家长资源,开展幼儿园传统节日文化教育

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长河的源头,《指南》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可见,家园合作对幼儿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非凡的意义。因此幼儿园应该和每位家长共同架起一座节日文化教育的桥梁,使节日文化教育产生良好的教育价值。这些家庭活动不仅让大人小孩感受到浓浓的民俗文化,还大大融洽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亲情,增强了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爱父母长辈的社会性情感。

谈谈体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篇5

——谈谈体验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引子

现代教育心理学指出,学生在课堂上只要处于体验的主要角色,就能激发自身的求知欲望,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去体验,他们就会集中精力、兴趣盎然的去演示,知识能够给他们留下更深印象的途径就是用他们的眼睛去发现,技能能够在他们身上体现的最好办法就是让他们去体验,老师起着点拨和诱导、关怀和勉励、尊重和理解的作用。一旦学生的智慧之火被点燃,他们的能力就会提升,老师的专业成长才能在学生成长的经历中得到完善和提高,学生在体验中成长,教师在体验中成才,课堂效率在体验中提高。

一、体验教学的心理学、美学、教育学依据

体验作为一个心理学概念,主要是指人的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是人对情绪或情感状态的自我感受。这种心理活动由感受、理解、联想和领悟等诸多心理因素构成。在体验中,主体以自己的全部“自我”(已有的经历和心理结构)去感受、理解事物,因发现事物与自我的关联而生成的情感反应,并由此产生的丰富的联想和深刻的感悟。从美学意义上说,它是一种审美体验,是指主体在具体的审美活动中被具有某种独特性质的客体对象所深深地吸引,情不自禁的对之进行领悟、体味、咀嚼,以至于陶醉其中,心灵受到摇荡和震撼的一种独特的精神状态。

从教育学意义上说体验是对事物的真切感受和深刻理解的基础上 对事物产生的情感并生成意义的活动。我们对某事物有深刻的体验,必然会理解它在我们心目中的独特意义,或者形成某种联想、领悟。

总之,体验是一种能生发与主体独特地“自我”密切相关的领悟和意义的情感反应。体验的结果是产生情感和且生成意义,两者缺一不可,光有情感而没有意义只是一般的情感,光有意义而没有情感,就同单纯的认知性理解没有区别。

因此,在实际教学语境中,体验是一种能产生情感且生成意义的活动。从活动的构成上来看,每一个活动都包含着三个基本要素:一是活动目标,二是活动过程,三是活动结果。因此我认为,关于体验这一界定有三层含义:作为活动目标和结果体验,主要包括反思、理解、感受、感悟、感动、直觉、发现、整合和建构等认知与情感因素。作为活动过程的体验,强调情景的创设与亲历过程,具有“过程与方法”之意义。作为活动方式的体验,即将体验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二、体验教学与语文学习的关系

从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体验与语文学习密不可分,脱离体验谈论语文学习没有任何意义。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有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的。

新课程理念下语文学科具有如下特点:

1、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的工具性,是指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练地运用语言工具,并能顺利地参与交际活动。语文的人文性,就是语文学科突出人的个性、尊严、自由、平等、人自身价值的实现等,即珍视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

2、语文学科是时代性与知识性的综合。语文课程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这是时代发展对学校教育的要求在语文学科中的具体反映。语文学科知识还具有明显的综合性,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江河湖海,花鸟鱼虫,无所不包。

3、语文学科是多能性和奠基作用的整合。

语文学科的这些特点决定了语文学科不仅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且在学习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也能使学生得到发展,不仅为学生的语文能力奠基,而且使他们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审美。为一辈子做人打下了基础。具体地说,即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热爱祖国语文的情感,培养适应社会实际需要的语文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提高科学素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简略地说,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即;求知、练能、启智、传情、审美;从而实现享受语文,享受生活的境界。怎样实现语文学科的这一功能?

通过体验,获得知识,对每一个学生来讲是一种最直接最有效地学习方式。

《学习革命》作者戈登〃德莱顿和珍妮〃沃思在他们的书中引用了这样一段话: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怜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妒忌之中,他就学会了嫉妒;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耻辱之中,他就学会了负罪敢;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忍耐之中,他就学会了耐心;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接受之中,他就学会了爱;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承认之中,他就学会了要有一个目标;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分享之中,他就学会了慷慨;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诚实之中,他就学会了什么是公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安全之中,他就学会了相信自己和周围的人;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友爱之中,他就学会了这世界是生活的好地方;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真诚之中,他就学会头脑平静的生活。这段话告诉我们,学生学会了什么,恐怕并非教育者有意识的给了学生什么东西,而是学生再怎样的条件下生活和学习。学习和生活不是别的,对于受教育者而言,他是一种生活环境。更确切地讲是一种文化环境。英国学者怀特海说:“文化是一种思想活动,是对美和高尚情感的接受,支离破碎的信息与文化毫不相干。”学生对语文的体验其实就是对文化环境的体验。学习实际上是一种熏染式的、潜移默化的行为。

三、体验教学的含义 体验教学观是一种充分重视人的主体精神的教学价值观,这种教学价值观强调人的价值,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在这里,教师和学生的主体精神都得到充分的“体验”。“在体验中发展”是体验教学的精髓,是体验教学精神的切入点。对学生来说,体验是从“知识”到“教养”的中介。对教师来说,体验是从“教学”到“学教”的中介,“体验教学”意味着教师通过对教学的体验而获得专业成长而逐渐成熟。教学过程其实也是体验过程。我在讲授戴望舒的《雨巷》的时候,用的是全体验教学。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体验:音乐体验:《雨巷》诵读;画面体验,几幅表现《雨巷》的画面;学生自主展示体验:哑剧展示;对比阅读体验何其芳《预言》;学生作品感悟体验。通过体验,学生把握到本文的精髓:诗歌反映在特定时代感到迷茫找不到出路的一种情绪。也有学生有不同的体验:情窦初开的青年在江南雨巷邂逅一位姑娘后激起的情感涟漪。而我也在体验中认识到抒情主人公“我”就是在这样的雨巷中孤独的ㄔ亍着的彷徨者。“我”在孤寂中仍怀着对美好理想和希望的憧憬与追求。诗中“丁香一样的姑娘”就是这种美好理想的象征。但是,这种美好的理想又是渺茫的、难以实现的。这种心态,正是大革命失败后一部分有所追求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政治低压下因找不到出路而陷于惶惑迷惘心境的真实反映。

四、体验教学在语文课中的应用

在一定意义上,体验教学是通过创设一定的情景使学生在亲历和感知过程中理解知识,发展能力,建构意义,生成情感的教学价值观,教学方法论。应用一:目标与结果:“为了体验”

学生素质中最重要的态度、情感、价值观、人格以及责任心等品质的培养都是在体验中实现的。实现的程度与水平如何,取决于学生体验过程中选择与发展机会。我在讲授《沁园春〃长沙》时给学生设置了对作者毛泽东体验,我引用了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对毛泽东描述的几段话,通过幻灯片展示图画。一位学生在体验中这样感叹:“今天的中国人,是不是还都记得我们这位罕见的民族伟人呢? ——不,是真的巨人!”在对主席处理国家大事的魄力上,学生人格及责任心培养就实现了。

应用二:情景与氛围“在体验中”

对于学生来说,思维智力的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都是通过主题与客体相互作用实现的。因此,教学的关键,就是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出各种情境和条件,让学生作为主体去体验,在体验中完成学习对象和自我的双向建构,最大限度地获得身心和心灵的释放,最终实现主体的主动发展。我在讲授《春江花月夜》,让学生不看文章,不拿课本,静静的倾听班上一位女生弹古筝名曲《春江花月夜》,然后让弹奏着和听着去交流对《春江花月夜》的感受,然后把感受写出来。

应用三:在体验教学工程中,师生通过教学关系中的交往、对话达成我——你关系。

师生双方作为完整的人,在对话中共同享有已有的经验,共同体会着对新知的形成,共同感悟着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师生作为自主人 投入一同创设的教学氛围中,相互接纳各种思维和不同的结论,在体验中相互尊重,彼此信任和相互激励。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对学生的个性给予接纳和肯定,对学生的不同思想、不同见解都能够宽容和理解,教师变成倾听者。教师将成为课堂的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的人而不是一位传教士。一句话,教师给学生以鼓励,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进而获得丰富的体验,积极投入到自我发展中去。讲课中,我从来不把自己的意志加给学生。比如讲授《雨巷》一位学生对“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许多热心革命的青年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这一主题非常不满,他说这是后代评论者硬加上的,他认为主题就是爱情没有得到的遗憾!我顺着他的思路让他说下去,他举出梁祝、牛郎和织女、天仙配等爱情故事一定要有社会背景吗?为什么一定给爱情加上政治烙印。我在讨论中就这样充当一位引导者角色,让学生畅所欲言。

五、体验教学的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①体验教学有利于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真正的体验,是人的内心世界的一种发展变化的过程,学生在体验中一方面是自我的融入与感悟,另一方面是对别人教育和感知。事实上,体验教学是就是强化学生对教学的主动参与与积极把握。十几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学生的主体地位保持越好,课堂就越活跃,学生的体验就越深刻,教学效果就越好。②体验教学有利于加速知识经验的转化 教师讲课学生听课学生可以在教学中不断的接受知识,积累经验,但这种知识和经验往往是平面的,抽象的,难以内化为学生独特地知识和经验结构。这就需要在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之间建立一个通道,这个通道就是体验。通过这个通道,学生能够迅速融入到认识的对象之中,从物境到情景,再到意境。也就是说,体验打破了学生学习中机械孤立的学习状态,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能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从而获得新的结果和感受。我还尝试过更大胆的体验教学法。上课的时候,我坐在下面当学生,有三个学生是课堂引领者,其余全部是课堂体验者。然后由理解较快的学生把自己对知识和技能的体验传授给理解较慢的学生,这样同伴互助,一会全班学生都能掌握这节课内容。讲的这节课题是《宋词三首》。③体验教学有利于促进积极的情感的生成

情感的生成取决于人的感受的积累和发展,体验是情感的生发剂。在体验过程中,学生会受到更直接、更亲切、更鲜明、更强烈的刺激,并与之沟通,激发真正的情感。讲授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时,我想,学生怎样能够快速进入情感的生成?我尝试让学生搜集生母和养母的区别,一位学生唱了《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并且告诉同学,生育是暂时的付出,养育是真诚的奉献。学生在体验中的情感生成就是比老师一点一点讲解效果好的多。④体验教学有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积极的体验中,个体可以充分摆脱外界的束缚,不断产生 新的联想和想象。也就是说,体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养成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习惯。一位学生在体验了曹雪芹写贾宝玉的《西江月》词后,随机给班级不爱学习的学生写了一首词:

《西江月》

无故乱发牢骚,期待假期如狂。纵然身在学校,心已飞向远方。课堂不听讲课,喜欢蜚短流长。生活混乱无秩序,哪管自己希望!学习不知努力,考试内心凄凉。可怜辜负好时光,于校于家无望。成绩倒数第一,人生一片荒唐。寄言众位学子:莫效此人形状!

词虽然写的有点幼稚,但也说明该生在体验中有所创新。

谈谈反思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篇6

运 用 及 价 值

工作单位: 巍山县青华中学

名:

刘 智

二O一一年四月

浅谈山区多媒体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及价值

云南省 大理州 巍山县 青华中学 邮编672405

【摘要】随着多媒体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广泛使用,笔者就如何合理运用媒体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与各位同行共勉

关键词:生物教学 多媒体 价值 注意事项

2005年国家实施了农村远程教育资源配置模式三,我校也有了多媒体教学资源,从而给我们山区的教学增添了新的活力,尤其在生物课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彻底改变了以往的图片、挂图、文字再加实验的教学模式。有了这些资源,它把文本、图形、声音、动画、视频等文件整合成多媒体课件带入课堂,可以极大的丰富了课堂内容;教师教起来更顺手,学生学起来更主动,更积极,这对我们的生物教学可以说是一次划时代的创举。下面笔者将对多媒体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及价值浅谈一些我个人的看

法,以供同行参考交流: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把静态变为动态,化抽象为直观。

生物课虽是一门贴近生活、自然和社会的学科,但它又是一门科学性很强的学科。有些知识没有直观的教学,学生很难理会,因此作为生物教师我们必须力求做到化抽象为形象,化深奥为直观。要想实现这一目标,运用多媒体,充分发挥媒体的功能,把生物知识由“静”变“动”,由“死”变“活”,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形象化、具体化,把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和生理功能真实地展示在学生的面前。用好多媒体资源,这是一种事半功倍的教学,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减少不必要的消耗和浪费,达到加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生物课运用多媒体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多媒体教学不能替代传统的模型教学

多媒体的设计在山区生物课教学中虽然可以更好地解决在传统教学中不能或难以解决的问题。这就意味着并不是所有的生物课都能运用多媒体教学,我们生物仪器室内

配备了相关的教学模型,我们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今天,那些比较直观的教学模型是否是应该尘封保存了吗?回答当然是“不能”,因为生物教学本来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能与现实生活脱节,把教学内容与实物标本结合起来教学,一方面,因为比较直观,在教学过程中能化难为易。另一方面,让实物标本与学生零距离接触,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同时,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七年级下册《血液循环》,在讲述心脏的结构,运用心脏模型教学,学生对心脏的四个腔以及与心房和心室相连的动脉和静脉的认识一目了然,学习起来轻松得多。同时运用心搏和血液循环模型学习体循环和肺循环,在教学中能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形象化,从而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二)多媒体教学可以使生物课轻松愉快、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不能忽视知识的归纳

在传统的生物学教学中,教师每上一节课,除了携带教案、挂图以及模型等繁琐的教具外,还要书写大量的板书,教学过程繁重、枯燥。而多媒体课件能图文并茂、声像结合,将它运用于生物学课堂教学,那生动形象的画面

和问题情境的设置,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不随意注意,而且可以激发并维持学生的有意注意。

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非是生来就有的,我们教师可以利用后天的环境熏陶,有意识的教育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师,首先应对学生进行生动、具体的教育,激发求知欲望。多媒体软件由多种媒体信息组成,由文本、图形、声音、动画、视频等文件整合成多媒体课件,这样图文声像并茂,给学生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种刺激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给学生生动的,真实的形象,并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提高教学质量

譬如讲到八年级上册《昆虫的生殖与发育》,本节课从内容与形式上来看,重点是观察家蚕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以及讨论蝗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再总结出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特点。我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首先准备好了“昆虫多样性”、“蚕的一生”、“蝴蝶的一生”、“蝗虫的养殖”视频资料,通过观看视频的方式引领学生进入教学,让学生感觉到昆虫的多样性,感受昆虫世界的神秘,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探索新

知的欲望,使学生处于一种新奇、兴奋状态。

在观看视频“蚕的一生”、“蝴蝶的一生”、“蝗虫的养殖”时,对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后,再进一步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得到答案,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本节通过观察、讨论、观看视频等形式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充分的感性认识,最后总结归纳出知识,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观察思考、表达交流、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生物学素养,体验到了生物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关系,感受到了生命的神奇与力量。

在这样轻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归纳总结,并且做相关的练习和作业,只有这样在轻松接收了知识后得到巩固。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优化生物实验教学,但不能淡化或取消学生实验。

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生物教学实验可以优化生物实验教学,强化实验效果。生物教学常常要进行一些演示实验,但一些常规的实验方法存在一些弊端,如有的可

见度太小,有的过程太快,有的难以演示,有的操作规范性太差,导致实验效果不佳。多媒体技术应用能优化实验教学,创造更好的实验效果。如《消化与吸收》一节中的演示实验,两支试管内发生的现象,视力稍差的学生就难以看清。这时如运用电教设施,就可以大大强化实验效果。多媒体教学集声音、图像、动画、模拟等手段为一体。现行的初中生物学新教材内容新颖且知识覆盖面广。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好奇心强,但理解能力有限,要进行探究性学习和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较高的教学目的,传统的教学手段不能完全胜任。

而多媒体教学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对优化生物课堂教学很有必要,特别是实验教学,它能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实验教学上在较短的时间内把整个过程呈现给学生,但它不能完全取代生物实验教学。

例如我在教学七年级上册《植物细胞的结构》时,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结构,让学生实际操作,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培养创造精神。

(四)、多媒体课件在生物课教学中可以促使学生更自

主地探讨知识,学习更主动,但不能忽视学生生物素养的提高

现代教育教学认为:所有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只有自主学习,才能帮助学生确立自己的尊严和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所以我教学时有意识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相信、鼓励学生,创造一切可能的机会,帮助他们自主探索,通过实践来获得能力的提高。多媒体课件促使学生更自主地探讨知识,使学生学习更主动,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生物界是丰富多彩的,教材中内容的枯燥、概念的抽象以及在教学中无法实践的难题通过利用多媒体的模拟,以具体、形象、生动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眼前,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学生更自主地去探讨知识,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多媒体课件使教学难点更易突破,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认识能力和思维有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教学难点也较多。比如我在教学八年级下册《保护生物多样性》一节中,运用视频资料“白鳍豚在长江中的生活现状”、“滇金丝猴”,了解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关注环境保护法、野生动

物保护法,探讨保护环境,减缓物种灭绝,我们能做什么?

本节设计首先通过视频实例导入,以情感为切入点,在学生心目中留下保护生物多样性与保护我们生命一样的基调,通过具体的资料向学生展示出其他物种的灭绝将会影响到整个地球的生态平衡,会导致人类的生存困境,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深深的震撼。顺势引导学生讨论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同时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几个生态平衡被破坏、物种被灭绝的短片,学生们于悲叹之余,愤怒与焦急之情油然而生,按捺不住纷纷提出各种各样的保护措施。最后利用讨论结果学习国家具体制定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法律法规。树立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观念和基本的生态伦理道德观,让每一个未来的中国公民真正完成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艰巨使命,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生物素养。

这样的教学方式,它不仅能使抽象的教学知识变得具体直观,生动形象,而且还有助于创设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兴趣盎然,充分自信的参与教学,真正做到由“要我学”转变为“我想学”、“我要学”、“我乐学”。

综上所述,随着多媒体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中学课堂,正确使用多媒体,使之恰当地出现于不同的课堂和不同内

容的讲授之中,将是我们山区教师深入研究,探讨和不断实践的一个新内容。因此,如何能使电教媒体准确自如地运用于每一堂课中,却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探索清楚,利用明白的事情。所以我认为,在将多媒体引入生物课堂之后,除更好地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之外,还要注意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一些问题,真正使多媒体成为教育信息的载体,成为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好助手。

参考文献:

1、苏教版汪忠主编《生物教学参考书》

2、山西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新课程》

谈谈反思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篇7

一、反思及反思性教学的含义

现代汉语词典对“反思”的解释是“思考过去的事情, 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反思过去是为了将来。布鲁巴赫等人从时间的角度来认识反思性教学, 他们认为反思性教学实践可分为三类:一是“对实践的反思”;二是“实践中反思”;三是“为实践反思”。由此可见, 反思性教学不仅仅是回顾已有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行为, 而是要通过教学主体的不断探究、质疑, 找到其中的问题和答案, 审慎地考虑教学实践并不断矫正不正确的教学行为, 合理地进行自我评价, 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 指导未来的教学行动, 使自身的教学具有发展的价值、创造的价值和自我实现的价值, 使自我经验型的教师发展成为学者型、艺术型的教师的过程。

二、反思性教学实践的完整过程

根据教师常规教学活动的内容及教学程序, 反思性教学实践的完整过程主要分为三部分:

(一) 教学活动前的反思, 即备课阶段的反思

教师关键要预测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 看能否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

(二) 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反思

课前的教学设计方案是否合理, 还需要经过课堂教学实践的验证。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反思, 直接指向课堂教学。

(三) 教学实践活动后的反思

这一阶段的反思主要是教师课后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进行思考性回忆。包括对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学生的表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理性的分析等。

例如, 当课堂气氛沉闷时, 你是如何进行有效调控的?

授课进程与备课意图之间是否吻合?哪些教学环节的工作没有按计划进行?为什么?

在授课过程中, 是否出现了令你惊喜的“亮点”或疏漏环节?这个“亮点”或疏漏环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三、反思的方法

反思性教学主要借助行动研究解决问题。卡尔和史密斯指出了行动研究的模式“计划—行动—观察—反思”。这样的行动研究不同于一般的经验总结, 它不是孤立的、暂时的、片面的任务, 而是永恒的、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教学研究。反思的方法有:

(一) 录像反馈

通过重放教学过程, 教师可获取其他途径不易观察到的许多细节, 教师可以通过自我意识深刻挖掘自己教学的优缺点。

(二) 听课

教师互相听课, 听课后集体评课有利于打破自身狭隘封闭的圈子, 解放思想, 消除局限。

(三) 教学日记

教学日记有利于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及时发现问题, 查漏补缺;有利于教师积累教学经验, 提高教学水平。教学日记的内容很多,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记成功作法。

即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想目的、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做法记录下来, 有时记下的可能仅仅是一个小问题, 但它却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最直接的参考。如学习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时, 让学生罗列现象到学生自发设计实验。

2. 记失败之处。

即将处理不当的教学重点、难点, 安排不妥的教学内容记录下来, 使之成为以后教学所应吸取的教训。如“匀速直线运动”中的讲解有喧宾夺主的感觉。所以在教学中应及时调整, 改变策略, 突出重点。

3. 记学生问题。

即记下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迷惑点, 作业中暴露的欠缺点和在考试中出现的失分点, 并力争在短时期内有针对性地进行补救。

4. 记学生见解。

即把学生一些独特的见解记下来, 为今后教学补充新鲜血液。如“平均速度”的学习中学生利用“速度———时间”图象来理解, 简单快捷。我经常为学生在课堂上爆发出来的这种大胆的创新火花激动不已, 并在课后及时把它们记录下来, 丰富自己的教学储备。

5. 记学习心得。

即把教参、资料、相关书籍以及名优教师的一些教学经验、学法指导和公开课、观摩课的收获记录下来, 写入教学日记, 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消化、吸收, 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总之, “反思被看作是取得特定实践成就的工具, ……是一种走向解放和专业自主的一种工具。”它适应了当前教学改革的需要, 反映了人类对教学实践合理性的不断追求, 它能使教学活动更趋合理, 是提高教师素质, 使教师从“教书匠”发展成为“学者型、艺术型教师”的有效形式。

摘要:通过叙述反思的含义、在物理教学中反思的过程及方法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浅谈反思性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及意义。

谈谈反思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篇8

【关键词】高中生;生物教学;反思性;教学效果

有效教学是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以较少的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最佳的教学目标和学生全面发展。

一、改变观念

教师应进行新课程理念学习,积极对自身的教学观念进行反思,在深层次上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与转变,并以此指导教学实践。新课标在目标上追求教学的认知、情感和技能的统一。在师生角色上,更突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价值,因此,在设计好教学方案后,就应通过反复考虑方案的设计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学生实际,各知识结构安排是否得当,教学目标是否明确,能否达到教学目的等等.例如:植物生长素发现这部分内容,教学设计是让学生根据课本内容阅读分析讨论得出生长素发现的过程,后通过教学反思,觉得这还是较抽象,不太符合学生的实际。因而决定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让学生自己做一个植物向光性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去探究原因,领悟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的实验设计理念,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从而掌握在不同情况下处理,植物生长情况。这种设计使学生理解了书本上科学家的实验的设计理念,培养学生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必备的生物素养”是高中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生物观。

二、改变方法

班级授课要面向全体学生。既要照顾绝大多数同学,又要兼顾两头,做到因材施教。针对高中生物有的学生作为选修科目,有的学生作为必修科目,教学上做到因班施教,课后辅导做到因人施教。在目前实行的大班教学中,任务教学方法总是只能适合部分学生的理解和接受水平,一次性教学不可避免地存在部分学生不能掌握的现象。 例如,“细胞的化学成分”中有关蛋白质内容是教学中的难点,但难点的成因却有所不同,有的学生是由于缺乏必要的有机化学知识,因此不易理解氨基酸的结构以及肽键的缩合,有的学生是由于空间想象能力较差,对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较难展开形象思维,因而对蛋白质结构的层次理解较差。因此教学中注重学生之间的差异。

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有充足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体现出学生的主体角色。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改变那种以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的角色,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

教学方式多样化。恰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为新时代的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教学平台。老师除了采用对学生提问、演示、讲述、分组讨论、要求学生查资料等等传统的教学方式之外,还可以适当的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投影仪、录音录像、多媒体课件,特别是制作复杂生命现象演示动画等视听设备和手段。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它遵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为学生提供大量而丰富的感性材料,突破传统教学手段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能将传统教学手段不能表现的许多现象和过程生动地表现出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反思过程

反思教学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主要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实际接受状态。我们在上每一节课时,对自己要讲什么内容、为什么要讲这些内容、沿着何种思路进行讲授都要有清醒的认识。只要对教学各环节进行细心体会,才能发现问题,进一步解决好问题。例如,在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内容时,教材中并没有指明细菌是如何转化的,转化的机制是什么。而在教师备课时,在指明“该实验设计的原理,成功的关键之处”的基础上,应设计下列探究问题:r型菌转化为s型菌,是r型菌使被“杀死”的s型菌复活了,还是被“杀死”的s型菌中存在某种活性物质使得r型菌转变成s型菌呢?如果是后者,该活性物质又是什么呢?该活性物质又是如何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呢?

学生学知识,关键“会学”,教学中注重学习方法指导。根据约翰逊等人的研究,学生在学习中的互动有三种基本模式:一是竞争,看谁做得最好;二是独自学习,不注意不关心其他同学;三是合作学习,对自己的学习和同学的相互学习满怀兴趣。第三种模式是我们提倡的。在教学中什么时候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合作什么?成了我课堂教学反思的问题。 例如:在学习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时,开展分组讨论学习,教师明确讨论的内容,寻找每一个环境因素,并说明原因及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然后由小组代表发言,比较谁的发言更精彩,学习效果好。这样激发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的责任感,锻炼学生之间协作学习的技能。合作学习要师生互动、师师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由此在课堂上体现出纵横交错的立体结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经验,通过合作解决问题、交流意见、学会从不同视角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谈谈反思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篇9

摘要:几何画板在初中的教学中运用的越来越广泛,几何画板的使用让课堂更加具有色彩性,学生也能够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本文从几何画板在中学课堂中的应用出发,分析了几何画板在中学数学课堂中的作用:

1、动态展示教学内容或数学问题,把抽象的数学教学变得形象、直观;

2、充分的让学生主动的发现数学的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3、利用几何画板进行数学实验,让学生主动地“研究数学”;

4、几何画板的运用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能够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最后,理性分析了几何画板在教学中应用时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几何画板、运用、动态、高效

正文:

我是一名工作快两年的年轻教师,我对几何画板并不陌生,在大学的课堂中老师就告诉我们几何画板对我们将来的工作有多么重要,现在新课改下的数学课堂又一直强调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高效课堂,但在我的教学中我发现,有效的课堂时间上,教师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去画图形或者准备图形课件,既浪费了时间又没能让学生参与到真正的数学动手与探究中来。所以在教学中我认真学习《几何画板》,结合教学实际运用到几何教学中,现就自己在教学中的体会谈谈几何画板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几何画板在平移、轴对称、旋转、位似中的应用。初中阶段学习的三种全等图形变化是平移、轴对称、旋转,一种相似变化—位

似。在教学过程中,有许多图形用手在黑板上是可以绘制出来的,但是没有动态效果。

书中平移的概念是在平面内,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直线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平移强调的是沿直线方向,而用手绘制出来的图形无法体现出沿直线运动,这时候就可以运用几何画板,将图形的运动轨迹清晰的表现出来。

例如,三角形的平移,如图1连接AD,在线段AD上取点M,依次选中点A、M,选择“变换”菜单下的“标记向量”,然后选中⊿ABC,选择“变换”下的“平移”,按标记的向量平移。师拖动点M(图1),三角形开始平移,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动态的平移过程。这样学生就能够很明显的观察到图形的平移是直线运动,同时又形象的理解了平移的概念,这对后面学习在坐标系中的平移奠定了基础。

图1 同样对于实际图像的轴对称或旋转动手操作几乎无能为力,但用几何画板就轻而易举了,如图

2、图3所示。

【显示线段】【旋转图像】

图图3

O除此之外,几何画板在函数图形的绘制上,也有很多的应用,特别是有关动点的图形,都可以利用几何画板很快的绘制出来,供学生去参考。

二、几何画板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1、动态展示教学内容或数学问题,把抽象的数学教学变得形象、直观。数形结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作为数学教师经常会要求学生要利用图形去理解题意,并利用图形解题。数学家华罗庚说:“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几何画板给“数形结合”铺建了一条便捷的通道,利用几何画板教师可以轻易的画出那些难以绘制的图片,而且也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动画”模型,它不仅对几何模型的绘制提供信息,同时,可以解决学生难以绘制的图形,而且提供了图形“变换”的动感,使学生从画面中去寻求到问题解决的方法和依据,并从画面中去认清问题的本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基本概念。

2、充分的让学生主动的发现数学的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我们都说数学是美,但是它的美究竟体现在什么地方呢?作为教师也很难用语言说清楚,学生更是难明白。在初中阶段,这样和谐的几何图形、优美的函数曲线很多,这都无形中为我们提供了美的素

材,以往的教学为了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教师花费很大的精力、体力去搜集图片,资料,在黑板上无休止地画图,画出来的图还是没法让学生感受到美。现在,可以利用几何画板用鼠标点几下就可以绘出一系列能体现数学美丽一面的图形。用这些图形来引入正题,学生会很快进入角色,带着问题、兴趣、期待来准备听课,效果可想而知。

3、利用几何画板进行数学实验,让学生主动地“研究数学” 几何画板是一种数学教学的简单工具,我要在开始的时候利用课余时间教会学生使用几何画板的基本功能和数学内涵,上数学课(特别是函数、几何课)的时候,学生自己动手分析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可以用几何画板演示,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自己去探索新知。教师通过引导,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个 “操作”几何图形的环境,学生可以通过拖动图形、观察图形、猜测和验证结论,在观察、探索、发现的过程中增加对各种图形的感性认识,形成丰厚的几何经验背景,从而更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和理解,同时几何画板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体现了现在的数学教学中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使用几何画板还要培养学生计算、演泽等具有根本意义的严格推理的能力,也锻炼学生尝试归纳、“假设——检验”、简化然后复杂化,寻找相似性等非形式推理或似真推理的能力。这种数学实验,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主动参与数学实践本领的提高,自行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培养,都将发挥作用。

4、几何画板的运用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能够有效的提高

课堂效率。

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教师满堂灌的形式,即“讲、练、评”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不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现代教学媒体《几何画板》能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能够寓趣味性、技巧性和知识性于一体。把计算机引入数学教学课堂,对教学本身是个改革,每当我在课堂上演示“教学软件”时,教室里鸦雀无声,所有的眼睛都盯着显示屏,全神贯注地观看演示结果,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我的课件也是根据中学生的知识特点,不断地向学生提出启发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几何画板课件能有利于“因材施教”,为课堂个别化教学提供了可能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并能处理好知识面的宽与窄、量的多与少和难度的深与浅的关系,从而有效地控制教学的广度、深度和难度。对学生而言,在操作过程中,概念正确与否关系到图形能否完成整无缺,在拖拉过程中是否能始终保持恒定的几何性质,反馈始终处于自觉检测状态中,答案正确与否能也能及时反馈,特别是差生可免于常规教学中的“当面丢丑”,使差生的挫折心理向积极一面转化,进而提高学习效果。

三、对几何画板使用的几点注意

1、几何画板使用很方便,但是这要求教师掌握计算机知识水平,这对于一些老教师来说,学习计算机也是一种新的挑战,而且要钻研数学的教师,似乎没有太多的精力放在学习另一门辅助教学的科目

上。

2、教师在用几何画板上课时不能流于形式,玩玩花样,要真正的解决实际问题,既要节省时间,又要方便,还要提高效率。只要能说明问题,不在于课件有多精致,若一味追求华丽,花费大量时间去装饰课件,就失去了课件辅助教学的意义。反之,运用得当,即使很朴实的一个课件,也能收到一个很好的教学效果,关键是所作课件能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绝不是仅仅让学生或同行看热闹。几何画板的应用就是要让学生在亲身感受图形变化后得出对新知的自主认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如果只是为了做秀,那么几何画板的真正意义就被埋没了。

3、数学课堂的教学还是以数学为主,《主体还是数学教学,而不是几何画板,即使是为了使用技术而使用技术,应以实现数学目标为最根本的出发点,以改善学习者的学习效率为目的,合理地使用几何画板。特别切忌在使用传统教学手段能够取得良好效果,生硬地使用几何画板。

几何画板的推广对数学教学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也大大改善了数学课堂的效率,尽管如此,作为数学教师也要合理的运用几何画板,千万不要滥用,几何画板的滥用不能体现它的真实意义所在。因此,我们教师要理性的对待几何画板,该用的时候毫不吝啬的拿出来用,不该用的时候,不要生搬硬套的拿出来,要合理的运用几何画板

参考文献:

1.《几何画板实用范例教程》 陶维林 清华大学出版社

2.《几何画板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忻重义 万福水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浙江教育出版社《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徐斌艳主编

谈谈反思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篇10

英语和汉语由于其历史、地理和文化背景等差异,在语言表达习惯和语言顺序等方面有很大不同,所以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在使用汉语十多年后又学习一种与他们母语截然不同的语言,确实有很大的难处,就会出现所谓的“ Chinglish”,即所说的“中国式英语”----一种完全按照汉语顺序和语言习惯而组织起来的单词组合,最终结果是所学的这种“语言”不但中国人听不懂,英美人士也听不明白。为了使初中学生能比较容易地掌握英语的句式结构,在多年英语教学中我探索出一种利用“公式”法教学的方法,对于初中二、三年级学生来说效果较为明显。

一、引入“公式法”教学,尝试探究式自主学习

我这里谈的“公式法”就是通过分析英语的句式结构,概括出某类句子共有的一种单词(短语)排列顺序,即用“某类词+某类词+ ……”来表示,这就有些类似于数理化学科中利用各种公式一样,学生只要掌握了这种“公式”,就可灵活套用,举一反三,并能通过自己观察,归纳出新的“公式”来,使其学习更有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形成高效的自我学习和提高的方法,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是很有必要。当然运用“公式法”的前提是学生能理解和掌握课本中要求掌握的词和短语,能正确辨别所学英语单词的词类、词性。下面我就初中英语教学来谈下自己运用“公式法”的心得体会。

二、“公式法”在学习中的具体应用

1、“公式法”在感叹句中的运用

在初中阶段要求掌握的感叹句可分对名词感叹、对形容词或副词感叹以及陈述句改为任意一种感叹句。

1).当对名词感叹时,其汉语意义多为“……(是)多么……啊!”,其英语“公式”为“What(a/an)+形容词+名词+主语+连系动词!”。如:“他是个多么高的男孩啊!”,这句话强调多么高的“男孩”,即对“男孩”这个名词感叹,根据公式套用为“What a tall(形)boy(名词)he(主)is(连系动词)!”。再如“多大的雨啊!”,这也是对“雨”这个名词感叹,套用公式为“What heavy(形)rain(名)it(主)is(连系动词)!”。

2).当对形容词或副词感叹时,就要用公式“How+形容词/副词+主语+连系动词/行为动词!”,此时要分两种情况:当前面是形容词时,即对形容词感叹,后面用连系动词,其汉语语义多为“……是多么……啊!”;反之当前面是副词,即对副词感叹,后面则应是行为动词,其汉语语义多为“……(做某事或是)多……啊!”。例如“那个男孩多高啊!”,这句话强调多么“高”,而“高”是个形容词,套用为“How tall(形)the boy(主)is(连系动词)!”,再比如“他跑得多快啊!”,这句话中强调多“快”,这里“快”修饰动词“跑”,是个副词,故套用为“How fast(副)he(主)runs(行为动词)!”

3).有时我们可以把一个陈述句根据需要改为两种感叹句,如“That building is very tall.”。当我们要改为“那幢楼房多么高啊!”时,用“How tall that building is!”;要说“那是多么高的一幢楼房啊!”时,我们用“What a tall building that is!”。所以只要学生掌握了这两种感叹句句型结构,那么他们运用感叹句就应该没有什么困难了。

2、“公式法”在常见句型转换中的运用

句型转换是初中英语教学中经常接触到的一种书面练习,句型多,不但涉及到各种人称、单数、复数,还涉及到时态、语态,而且以上很多概念是中文(汉语文)里没有的,对学生来说显得很抽象。有的学生不明白为什么在一般疑问句中,有时句首是 Be动词,有时是其它各种助动词,有时又是情态动词,弄得学生们一头雾水。就因为句型转换繁杂,所涉及的中文里没有语法(语言)现象对初中学生来说实在是既抽象,又复杂,学生难于理解,这也就会挫伤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热情。为此,在句型转换练习时我们也可以引入“公式法”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举一反三,化繁为简。初中英语中常见的句型转换练习是陈述句变否定句或疑问句(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句、反意疑问句、选择疑问句)。变否定句和疑问句时可分三种情况:

1).句中有be动词(am/is /are/was/were)时,包括“系表”结构和进行时,变否定句就在be动词后加not构成,即“主语+be+not+其它成分.”;变一般疑问句时,则把be动词提到主语之前即可,其公式为“Be+主语+表语+……?”。如: 陈述句: There was a modern building here last year.否定句: There was not a modern building here last year.一般疑问句: Was there a modern building here last year?

变特殊疑问句时就在相应的疑问词后加一般问句语序即可,如上句对时间状语“ last year”提问,就是:When was there a modern building here?

2).句中没有be动词,但有情态动词(can/may/must等)时,变否定句时在情态动词后加not,否定句结构为“主语+情态动词+not+行为动词原形+其它成分.”;变一般疑问句时,只需把be动词提到主语前面,公式为“情态动词+主语+行为动词原形+其它成分?”。如:

陈述句: He can buy you a camera in Sichuan.否定句: He cannot buy you a camera in Sichuan.一般疑问句: Can he buy you a camera in Sichuan ?

对地点状语“ in Sichuan”提问,就是:Where can he buy you a camera?

3).句中既无be动词,也无情态动词时,就要根据具体的时态和人称选用不同的(时态)助动词,这种情况下,一般疑问句的“公式”可总体概括为“助动词+主语+行为动词(多数时态用原形)+其余成分?”(在完成时态的疑问句中动词用过去分词);以上三种情况要变特殊疑问句时,用公式“疑问词+一般疑问句?”即可,这里的一般疑问句即前面所分三种情况下的一般疑问句结构;同样选择疑问句的公式为“一般疑问句+or+另一被选择对象?”;反意疑问句为“陈述句,简短疑问结构?”,且反意疑问句中要遵循“前肯后否,前否后肯”的原则,即前面陈述部分为肯定时,后面疑问结构用否定疑问,反之前面为否定,后面就为肯定,初中常见时态与助动词和行为动词的使用情况列表如下:

一般现在时

一般过去时

一般将来时

现在完成时

过去完成时

过去将来时

Do/does(does用于第三人称单数)

Did

Will/shall(shall用于第一人称)

Have/has(has用于第三人称单数)

had Would

句中有助动词则行为动词用原形

句中有助动词则行为动词用原形

行为动词用原形

行为动词用过去分词

行为动词用过去分词

行为动词用原形

(注意:现在进行时和过去进行时有 be动词,可归纳到第一种情况。)

3、“公式法”在被动语态中的运用

被动语态的基本用法这里就不再累述了,只就其谓语部分结构谈谈。被动语态的谓语基本结构为“ be+过去分词”,在各种时态中句子的be动词的形式不一样,但都具有“be+过去分词”或其变形。如一般现在时中为“……+am/is/are+过去分词+……”;一般过去时中为“……+was/were+过去分词+……”;一般将来时中为“……+will/shall+be+过去分词+……”(因为助动词will/shall后要用动词原形,所以就用原形“be”);现在进行时中为“……+am/is/are+being+过去分词+……”(因前面有am/is/are,所以后面be动词用现在分词“being”);现在完成时中公式为“……+have/has+been+过去分词+……”(因前面为助动词have/has,所以后面be动词用过去分词“been”)。我们再结合下面句子来分析下面被动语态与时态的“公式”

从以上各种时态的被动语态“公式”中可以看出,只要把被动语态最基本的结构“ be+过去分词”与时态结构结合起来,掌握各种时态的被动语态也就比较容易了。

谈谈反思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篇11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反思 作用

反思是指“心灵以自己的活动作为对象而反照自己,是人们的思维活动与心理活动”。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为了提高数学学习效率,教师必须使学生有时间、有机会对自己的思维活动进行反思,对自己是怎样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应用了哪些基本的思考方法、技能和技巧,走过了哪些弯路,从中获得哪些经验教训。那么,反思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有哪些呢?

一、梳理思维过程

为提高解题质量和效率,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整理思维过程,引导学生反思解题思路,确定解题关键。例如,在学习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时,教师可以通过学生非常熟悉的场景——分书引入。学校新到一批图书,按5:4分配给五、六年级,五、六年级各得多少本?待学生交流,求出结果之后,再让学生回忆刚才的计算,在反思过程中考虑:(1)此类题有什么特点?(2)概括解题的思路。学生经过反思,明白了此类应用题的解题结构,建立起牢固的认知结构。

二、分析问题本质

引导学生在解题后对问题的本质重新剖析,在将思维由个别推向一般的过程中使问题逐渐深化,使思维的抽象程度不断提高。

解决问题以后再重新剖析其实质,可以使学生比较容易地抓住问题的实质,在解决一个或几个问题之后,啟发学生反思,从中寻找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探索一般规律,可使问题逐渐深化,还可使学生的思维对抽象程度提高。例如在教学完“圆的认识”的知识之后,可以让学生回忆交通工具的车轮,反思与“圆的认识”的知识有什么联系。经过反思学生发现,所有的车轮都是圆的,都在利用“圆的认识”的知识,在同一个圆或等圆中,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才使车子滚动向前。使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可以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知道“数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日常生活、理解周围世界”。

三、思考解题方法

学生在解题时往往满足于做出题目,而对自己的解题方法的优劣却从来不加评价,作业中经常出现解题过程单一、思路狭窄、解法陈旧、逻辑混乱、叙述冗长、主次不分等不足,这是学生思维过程缺乏灵活性、批判性的表现,也是学生的思维创造性水平不高的表现。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方法的优劣,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通过这一评价过程,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思维逐渐朝着多端、灵活、精细和新颖的方向发展,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使学生形成一个系统性强的数学认知结构。

例如,解决应用题“某修路队修一条路,原计划每天修60米,7天修完,如果要提前1天修完,平均每天要比原计划每天多修多少米?”时,学生按常规的解法是:60×7÷(7-1)-60=10(米)。教师就可以启发学生反思“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学生经过认真思考,探究出另一思路:原计划要7天修完,现在提前1天,只能用6天修完。那么原来第7天修的米数60米,放在前6天完成,这样只要用60除以6就可解决问题了。即:60÷(7-1)=10(米)。然后让学生进一步比较、反思两种方法,使学生体会到第二种方法的优势。

四、查找出错原因

学生往往在学习基础知识时不求甚解,粗心大意,满足于一知半解,这是造成作业错误的重要原因。在解题完之后,学生往往忽视对结论的反思,出现结果不符合实际,数据出错等现象。因此当学生作业中出现错误的时候,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帮助学生从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角度来剖析作业错误的原因,指导学生自觉地检验结果。

例如:有一个仓库,长50米,宽30米,高5米,里面放棱长为2米的正方体木箱几个?学生完成的算式是:50×30×5÷(2×2×2)=937.5(个)此时大部分学生可能未认识到结构的不合理,这时对结果的反思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适时点拨,半个木箱怎么放?木箱能分割开来放吗?接下去就让学生反思: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到这里,学生的思路就一下子打开了,纷纷说出解决的办法,通过质疑问难,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反思的作用就显而易见了。

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反思的习惯,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使学生终身受益。

上一篇:特岗教师培养规划下一篇: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