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第五册二单元作文: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2024-04-17

人教版高中第五册二单元作文: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精选6篇)

人教版高中第五册二单元作文: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篇1

那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清澈的小溪欢快地流淌,茂密的树林遮住了毒辣的太阳,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天空

它叫百花村,是一个山里的小村庄。村里的经济不好,但这里的人们活得很开心,因为他们的家园令村民自豪。

致富之风扫遍全国,这里的人们也开始想方设法地赚钱,幻想着有一天也能过上小康日子。

三年过去了,张家靠砍伐树木住上了小洋楼,李家因为开化工厂搬进了三层别墅村民们看在眼里,心中羡慕极了,于是每家每户都寻找着自己的发家之路。

五年过去了,这里的人家家户户都是楼房别墅,生活得十分富足,村民也不再种田,过着安逸的日子。可是邻村昔日的青山变成了秃山,小溪成了臭水沟,鸟儿都飞走了,剩下的只有苍蝇、蚊子、垃圾和沙子。村民们也发现土地正在沙漠化,河里漂着死鱼,树林里几乎只剩些木桩子但依旧没人管,人们想着:过一天是一天,等将来环境坏到不能住再说。

没过多久,这里的情况也和邻村一样,村民们流着泪迁走了。

千千万万个百花村的教训使人铭记:人要与自然和谐相处,否则百花村的悲剧将再次重演!

高中第五册二单元作文:感悟亲情 篇2

记得今年的一个雨天,恰逢是期末考试公布成绩的那天,也许是考试时的马虎,也许是平时不努力,总而言之,我破天荒地考了年级一百七十七名。我无颜面对期盼中的父亲,更无法面对每天为我辛勤付出的母亲,回家的路上,泪水伴着雨水倾泻而下,我没有勇气按响家中的门铃,在雨中徘徊着,瑟瑟发抖。猛然间,一个熟悉的身影映入我的视线,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跑过去,紧紧地抱住妈妈,妈妈擦了擦我额头上的雨水,坚定地对我说:“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听了妈妈的话,我的泪水再一次夺眶而出。俗话说,知子莫若母,此刻,我才发现,母亲是那样的了解我,理解我,支持我,爱护我,我没有理由不振作。我重新擦干泪水,一字一句地对妈妈说:“妈妈,相信你的女儿,一定是最出色的!”

还有一次是发生在高一那一年,记得那是在星期一的早晨,母亲让我多穿一点衣服和别忘了带伞,可我看了看阳光明媚的天气,说什么也不愿意穿个挂子还冲母亲埋怨了一顿,大热天的你让我穿褂子想把我热出痱子来啊.我连看都没看一眼褂子和伞,就上学去了.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到了第四节课,天空就乌云密布了,天空黑的好似晚上,心想糟了,早知道就听母亲的话了吧!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突然感到寒风刺骨,冻的牙齿都打哆嗦.眼看着别人的父母都来接自己的孩子,心想母亲可能不来了吧!可是正当我心灰意冷的时候,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啊,母亲您怎么会来接我呢,她说一堆话可我一句也没听进去,看到母亲双鬓的白发和爬上脸的皱纹,心里突然有说不出的滋味,母亲把满头的黑发给了我,只留下两鬓斑白;母亲又把挺直的腰杆给了我,只留下了他们那弯曲的腰背;母亲还把他们自己的美丽容颜给了我。……这些不都是亲情吗?不都是父母对我的感情吗?

高中第五册二单元作文:感悟亲情 篇3

我出生在一个中等的家庭 中,随着自己在母亲的怀抱中成长,我从牙牙学语到现在,母亲付出了许多。虽然母亲把头发染成黑褐色,但我还是从中看见,母亲老了??

记得有一次,我起床后觉头脑沉沉的,手脚都不听话了,整个人很累,于是,我便喊了一声:“妈,我怎么了?整个人很累啊!”母亲走了进来,手摸到我的头上,当时的我已经觉察不出母亲手的温度了。“你发烧了。”母亲一边扶我起来一边说到。“那你拿点药给我吃吧。”我说。母亲径直走了出去。过了一会儿,她走了进来说:“儿子,家里的药没了,你自己去医院看病吧。”没等母亲说完,我便很着急地问:“每一次都是你带我去,这次却要我自己去,我怎么会看啊?!”母亲心平气和地说:“人总是要学会自己长大 ,你按着纸条上说的做”然后递给我一张卡,三百块钱和一张纸条。而我隐约中听见母亲的言语有些不情愿,但我还是换好衣

服 准备就绪了。跟着纸条看病,我发现 其中有些流程是错误的,找医生 前要先挂号,要排队等等。整个看病过程花了我两小时,在坐车回家 的途中,我心想:母亲觉得我不行的事情,我偏偏做到了,真好。门“吱嘎”一声开了,母亲立即从房间里跑出来,摸摸我的头,看看我的样子,嘴里喃喃地说到“没事就好,没事就好”。事后,我才发现,抽屉里原来有退烧药,顿时,我明白了母亲的用心 良苦,一股暖流涌入心中。

母亲让我自己一个人出去看病,是为了让我学会如何在没有人的情况下照顾 自己。她也希望 在往后,离开 了她,离开了父母 的怀抱后可以展翅高飞,能在社会 中独立 。“可怜天下父母心”,我>长大了,也意味着父母亲的衰老。有时候父母亲唠>唠叨叨,我不理解 他们时便发脾气,过后才明白他们是为我好的,于是就吸收下来,希望自己下次别再犯这种错。

人教版高中第五册二单元作文: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篇4

春天的公园犹如刚学会啼哭的婴儿,到处生机勃勃洋溢着复苏的味道。空气中不知是谁喷了香水,哦!那香味,便是柔软的湿土为我们带来的最好的礼物。瞧!树上刚钻出的嫩芽和小绿叶多可爱!还有那不知名的花,叶子还没长出,姹紫嫣红的花朵却竞相开放,争着抢着让人们欣赏它们的婀娜多姿呢!沉睡了一个冬季的湖面也开始向人们露出了笑脸,清澈的水面可以倒映出我们的倩影,那荷叶漂浮在水面,别有一番风味

夏天的公园是最美的,也是最热闹的。公园的每个林荫小道,以及每个角落的座椅上都充满着欢声笑语。就连那湖周围树上的蝉也不知疲倦的一个劲地鸣叫着,好像跟人们分享着湖面的美景,也好像在为主角莲花伴唱呢!那翠绿的莲叶丛中,亭亭玉立的莲花,像一个个披着轻纱在湖中沐浴的仙女,含笑伫立,娇羞欲语;嫩芯凝珠,盈盈欲滴;清香阵阵,沁人心脾。不由的让人们想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千古名句!

莲,虽说清冽,但人们的笑语喧哗早已把莲花池公园渲染的热闹非凡。清澈的湖水中,五颜六色轻便的小艇,像小燕子一样翱翔于蓝天,游曳于湖面上,悠闲地划着,时不时传来一片哗笑声,好不热闹!站在湖边的石板小桥上,周围的建筑,蓝天,白云都清晰的倒映在湖水中,水天一色,真是美不胜收!

秋天,当第一片落叶跳起华尔兹时,湖面上已经堆积起一层厚厚的金叶。秋风一吹,湖面上的叶子迎风起舞,树上的叶子也纷纷飘落下来,有的像蝴蝶翩翩起舞;有的像小鸟展翅飞翔;还有的像舞蹈演员似的轻盈旋转,啊,一片金色的世界!

冬天,一阵雪花飘过,公园的树上,石子小道上都是一片银妆素裹!这时再走在湖边的石板小桥上,俯瞰这个通透的世界,吸一口纯纯的空气,所有烦恼的事儿就这样抛之脑后了,看着几片落叶打着旋儿落在雪里,不免又有几分伤感,但这也预示着春的希望将要来临

人教版高中第五册二单元作文: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篇5

他就是聋哑孤儿哑桥,这本书的主人公。哑桥从小被父母遗弃在山中,被一位古镇中开中药铺的善良老奶奶收养。在奶奶的悉心照顾与严厉教育下,在古镇淳朴善良的民风熏陶下,他慢慢地长大,成长成了一个善良懂事,心灵手巧的少年,不仅尊老爱幼,还乐于助人,三番五次地帮助身边的人。他用他自己独特的方式――无声,诠释着真善美,传递着温暖与执着的一样宝贵东西――那就是正能量。

其实,现实生活当中,也有许许多多人传递着属于他们的正能量,比如人民英雄雷锋,著名企业家马云,最美司机吴斌,无臂钢琴师刘伟……他们都在用自己的力量和独一无二的方式,为这个社会传递着无与伦比的正能量,它催人奋进,给人力量,激发人们的潜能,使人们表现出一个新的自我,从而更加自信,更加充满活力。所以,我们应该学习他们以及哑桥的品质,给予更多的人正能量,就算只是打扫卫生,帮助老奶奶过马路,为贫困地区捐款……但那也是一种方式。只有做了,我们才会真正感受到快乐以及前所未有的成就感。每次看到身边有助人为乐的人,我总会有一种莫名的力量与积极向上的的动力,这也让我真正相信了正能量的存在与它的魅力。

我也有过同样的体会。我在一次考试中取得了高分,心中的喜悦不知该如何形容,但我的一个好朋友却在一次考试中考砸了。她原本信心满满,这个分数却给了她当头一棒。她的失落感一下子从谷底升到了天堂,而她又无意之中得知了我的成绩,我本以为她会更加沮丧,但她没有,而且出乎意料的是她更加努力上进,还坚定不移地对我说:“下次我一定会超越你!”这时,我才明白,原来,我也能激励别人,让他人得到动力,使他们自信、乐观、充满希望,既然我能做到,那每一个人应该都能够做到。

正能量充盈的人让周围的人如浴春风。它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拥有的东西,并且是不可或缺的东西,只有努力坚强的人,才会是它的主人。我们发挥出正能量,不只是使别人得到动力与启迪,也能使我们自己充满快乐,充满阳光。既然如此,那我们为什么不试一试呢?

人教版高中第五册二单元作文: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篇6

人教版必修五

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一单元 《边城》教学设计详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沈从文描绘的湘西风土人情。

2、感受沈从文小说的语言特色。

3、走进作者构筑的善与美的理想世界,体会人性之美。

二、教学重、难点

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和细致含蓄的心理刻画。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内容和过程

1、导入新课

(1)、简介作者沈从文。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苗族湖南凤凰县人,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园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

沈从文一生共出版了《石子船》、《从文子集》等30多种短集小说集和《边城》,《长河》等6部中长篇小说,沈从文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乡村世界的主要表现者和反思者,他认为“美在生命”,虽身处于虚伪、自私和冷漠的都市,却醉心于人性之美,他说:“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小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对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这庙供奉的是“人性”(《习作选集代序》)。

沈从文的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他要求小说的诗意效果,融写实、纪梦、象征于一体,语言格调古朴,句式简峭、主干凸出,单纯而又厚实,朴纳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彩。整个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生命的哲学思考,如他那实在而又顽强的生命,给人教益和启示。

沈从文创作的小说主要有两类,一种是以湘西生活为题材,一种是以都市生活为题材,前者通过描写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形式,赞美人性美;后者通过都市生活的腐化堕落,揭示都市自然人性的丧失。其笔下的乡村世界是在与都市社会对立互参的总体格局中获得表现的,而都市题材下的上流社会“人性的扭曲”他是在“人与自然契合”的人生理想的烛照下获得显现,正是他这种独特的价值尺度和内涵的哲学思辨,构起了沈从文笔下的都市人生与乡村世界的桥梁,也正由于这种对以金钱为核心的“现代文学”的批判,以及对理想浪漫主义的追求,使得沈从文写出了《边城》这样的理想生命之歌。

中篇小说《边城》是他的代表作,寄寓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表现人性美最突出的作品,通过湘西儿女翠翠恋人傩送的爱情悲剧,反映出湘西在“自然”、“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一代又一代重复着悲涂的人生,寄托了作者民族的和个人的隐痛。

(2)《边城》情节

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善良。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从此种下情苗。傩送的哥哥天保喜欢上美丽清纯的翠翠,托人向翠翠的外公求亲,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看上了傩送,情愿以碾坊作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傩送不要碾坊,想娶翠翠为妻,宁愿作个摆渡人。于是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傩送觉得自己对哥哥的死负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着傩送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3)、人物可爱,是沈从文先生小说的一大特征。他的作品所有人物全都可爱善良,可又为什么能从中感到悲哀的分量呢?请读课文。

2、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主要抓住翠翠心理,理解课文。

翠翠心中的凄凉——翠翠的父亲、母亲——翠翠的梦——爷爷上城——爷孙谈“唱歌”——翠翠爱听“歌”

以翠翠的心理活动为主线,师生讨论下列问题:

(1)、第一段中,翠翠为什么会感到“薄薄的凄凉”?

明确:忙碌一天的世界要休息了,翠翠也闲坐下来。看着天上的红云,嗅着空气中残留着的白天热闹的气息。不觉寂寞惆怅涌上心来,看世上万物都那么生机勃勃,而自己的生活却“太平凡”了,觉得“好像缺少什么”。内心骚动不安的爱情,却不能像雀子、杜鹃、泥土、草木、甲虫那样,热烈勃发。和周围的景物相比,不由得感到“薄薄的凄凉”。

(2)第二段中,翠翠为何要“胡思乱想”?翠翠和祖父之间有着浓得化不开的亲情,无论是他们二人,还是读者,对此都不会怀疑。但是为什么翠翠会产生“惩罚”爷爷的念头?(是爷爷不知道女大不中留,不理解翠翠的感情需要吗?不是,爷爷早就在操持这件事了。是翠翠不知道爷爷的操持吗?不,翠翠明白,爷爷永远会满足她的任何一个要求和心愿。)

明确:翠翠感到日子有点痛苦,“好像缺少了点什么”,她觉得委屈,自然地迁怒到唯一可以向之撒娇的祖父,她并不当真地胡思乱想着自己出走以后带给爷爷的惩罚。注意,翠翠的“惩罚”手段仍然是建立在两人亲情深厚的基础上,她深知祖父爱她,所以让他尝尝失去她的痛苦。

更感人的是后面,只是这样一个念头,就吓坏了翠翠,她不敢想像没有祖父的生活,竟不顾爷爷正忙着摇船,一次又一次叫爷爷回家,仿佛晚一点他们真会分开。

其实,翠翠此时心里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要求或一件具体的事情,她就是那么“莫名其妙”地感到日子空虚心情郁闷,这是一种无法言说的不安或不快,但又是一种确确实实的存在。因为无法言说,所以没人能帮助你;因为确实存在,所以它总在折磨你。这就是孤独感。

翠翠这清醒的白日梦,把一个少女单纯而隐秘的内心情感托现给读者:因情感生活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哀怨的心理。

(3)翠翠坐在溪边,为什么就“忽然哭起来了”?为什么无来由地多次地“哭”?

明确:翠翠怀着满腔心事,无人能诉说。渡船上人们悠闲地过渡,又有谁能了解她的心事呢?船上的人的安闲和翠翠内心的波动,形成动与静的对比,表现出翠翠那看似无来由的哭的深意。

翠翠无来由地哭,一要注意翠翠情窦初开的朦胧感情,一要注意湘西这样闭塞但人情质朴的环境,翠翠的心理肯定不会和生活在城市中的少女一样。

(4)外公给翠翠讲父母的往事,注意引导学生把握此时翠翠心理的微妙变化。

(5)、翠翠的梦,有什么深刻含义?为什么平时攀折不到的虎尾草轻而易举摘到了?翠翠不知道“把这个东西交给谁去了”又说明了什么? 明确:翠翠的梦写了翠翠渴望得到幸福生活的躁动心理。翠翠情窦初开,听到外公讲父亲和母亲浪漫的爱情故事,不由得联想到自己的感情。因此梦见自己上山崖摘虎尾草。“平时攀折不到手”的虎尾草,她很容易地摘到了。她内心里以前对傩送朦胧的感情,现在明确起来了。“不知道把这个东西交给谁去了”又表现出她内心的忐忑不安。

(6)、当祖父把实情告诉翠翠的时候,注意此时翠翠的心理变化。“翠翠不敢生祖父的气”,这句话该如何理解?她可能生谁的气呢?

明确:一个思春少女的感情。

(7)翠翠在月光下吹着芦管,为什么“觉吹得不好”?老船夫长长的曲子,为什么“翠翠的心被吹柔软了”?

明确:月光如水,等待的人却没有来。“一片草虫的清音复奏”,更使翠翠的心乱,连芦管也吹得不好了。祖父吹了长长的曲子,婉转的曲调使“翠翠的心被吹柔了”,心像月光般清澈温柔起来。

(8)、最后,祖父唱了十个歌,翠翠为什么自言自语说:“我又摘了一把虎尾草了”?

明确:翠翠最后听祖父唱歌,就是傩送昨晚唱的歌,心里踏实了,她知道傩送也像自己爱他一样,爱着自己。她说:“我又摘了一把虎尾草了。”这时她已经 知道虎尾草要交给谁了。

(9)关于翠翠这个人物形象:

明确:翠翠天真善良,温柔清纯。她和外公相依为命,对外公关心备至。因为外公不理解她的心事,她就幻想出逃外公去寻她,可是想到外公找不到她时的无奈,又为外公担心起来,为自己的想法的后果害怕自责。她情窦初开,爱上了傩送,感情纯洁真挚。而节选部分以后傩送远去,她又矢志不渝地箸着心上人的归来,表现她爱的执著。

3、分析讨论作品人物间的亲情关系和爱情关系,感受湘西民间独具的风俗美风情美。

(1)翠翠和祖父的祖孙情:

明确:这是作品中最主要的两个人物。相隔着中间一代人,祖孙俩组成的家庭是残破的,所以在悠长的岁月中,祖孙二人不仅生活上相依为命,也在感情上相濡以沫。可重点分析第13章(课文前部分)翠翠的“负罪”和“赎罪”。再让学生找表现祖孙亲情的文段,让他们意识到这真挚亲情是植根于纯朴民风中的。

(2)翠翠和天保兄弟的爱情:

明确:爱情的美好很重要的原因是它对物欲的排斥,爱情愈纯洁,其中包含的物欲成分就愈少。

课文节选的三章没有直接写到几个青年男女相爱的动机,但却写到了他们表达爱情的方式,最动人的当然是傩送的歌声和翠翠梦里的虎尾草。傩送用整夜的歌声表达对心上人的爱慕,让人不由想起《诗经》《乐府》里咏叹爱情的美丽诗章,这是湘西古风犹存的明证,更是这里的人把爱情视作圣洁感情的表现。同样,翠翠在睡梦中受到歌声召唤,她摘取了一捧虎尾草,准备送给意中人,一个少女纤尘未染的心豁然眼前,让人感动。

可作补充的是翠翠父母的爱情,他们在对歌中相爱,在绝望中殉情。爷爷对翠翠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这种歌唱出了你”,原来,翠翠就是纯洁爱情的结晶。

(3)天保和傩送的手足情

明确:天保和傩送突然发现两人爱上的竟是同一个姑娘,眼看兄弟要变成情敌,他们没有反目成仇,也没有像流行小说写的那样,其中一个慷慨“出让”,他们懂得,姑娘不是财产,感情没有价格,你必须接受姑娘的选择,而不能代替姑娘做出选择。于是他们公平地、正大光明地做了竞争,哥哥走了车路占了先,就一定让弟弟走马路先开口,结果一唱定乾坤,这里没有裁判,没有评委,没有公证人,只有良心和道德,再加上血浓于水的手足深情。为了成全弟弟,哥哥带着失恋的忧伤远走他乡……

分析中让学生感受悲剧中的人性美。

作者深情地歌咏亲情爱情的美丽,意图何在,这可能是个复杂问题,可不必在教学中深究。沈从文先生在内地看到了许多现代文明对传统美德的锈蚀和破坏,这触痛了他,这部小说可能反映着他对重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恢复人与人之间的善意和坦诚的思考和愿望,他把这些美好的愿望交给了家乡湘西的乡亲,所谓“礼失求诸野”吧。

4、开放讨论题:小说中人物孤独感的分析。

5、教师总结。

上一篇:(人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下一篇:咱们要做一个灯笼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