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增强新农村建设能力

2024-05-03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增强新农村建设能力(精选10篇)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增强新农村建设能力 篇1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资金来源;基本思路

农村基础设施,是建设新农村、提升农村生产力、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改善农村面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物质基础,必须下大力气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增强新农村建设能力。

一、落后的基础设施已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最为突出的因素

目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远不能满足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兴旺的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需要,仍然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更是制约新农村建设最为突出的因素。

1.农业生产基础设施依然薄弱。一是农田水利建设滞后,农业仍未从根本上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现有的农田水利工程相当一部分已超过规定使用年限,老化失修严重,设施不配套,效益衰减。目前,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约占耕地面积的46%,机电排灌面积不足30%,农业灌溉用水平均利用系数只有0.45。二是耕地数量在逐年减少的同时,质量下降。农户经营规模小,地块细碎,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水土流失和荒漠化严重,中低产田面积占全国耕地面积的70%以上。三是农业科技水平不高。农业科技发展和创新能力不强,技术集成度不足,成果转化率低,科技进步对农业的贡献率只有48%,大大低于发达国家70%一80%的平均水平。

2.农民基本生活条件依然落后。一是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农民迫切要求改善人居环境和村容村貌。我国目前有40%的村庄没有集中供水,60%的村庄没有排水沟渠和污水处理,90%的村庄没有消防设施,垃圾随处丢放。二是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不容乐观。以水质、水量、用水方便程度、供水保证率等饮水安全的指标衡量,全国还有3亿多农村人口饮水未达到安全标准。三是农民生活燃料结构不合理。在农村生活燃料消费结构中,秸秆占30%,薪柴占25%,两者合计比例高达55%,一直是大部分农村地区生活燃料的主体,而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比重还非常低。我国年产农作物秸杆62亿吨,其中有35%约22亿吨剩余秸杆未被利用,开发前景广阔。

3.农村经济服务设施亟待健全。一是农村道路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农村路网和运输服务体系起点低,覆盖能力和技术状况都面临相当大的压力,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主要因素。很多农村公路晴通雨阻,抗灾能力低,路况差,缺桥少涵的问题比较普遍。二是农产品安全生产服务体系不健全,农业抗灾减灾能力不强。近5年来,全国粮食作物遭受自然灾害面积、成灾面积和绝收面积分别占粮食播种面积的39%、23%和6%,年均造成粮食损失250亿公斤左右。三是有相当数量的农村人口还用不上电。目前农村电力设施供给不足的矛盾还相当突出,中西部地区农村电网还比较薄弱,全国还有约2000万农村人口用不上电。四是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不强。农业生产的信息化、标准化建设严重滞后,尚不能为广大农村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不少农村显得无可奈何。

二、科学界定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内容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必须体现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这个“新”,突出表现在能够让农民在生

产生活过程中与城里人一同享受现代文明进步成果,切实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改进农民生活方式,丰富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从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来看,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内容主要是:

1.农村生产性基础设施。农村生产性基础设施主要是直接服务于农业生产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它主要包括:农田水利工程、农业土地质量保持和提高、农村生态环境改善优化。

2.农村生活性基础设施。农村生活性基础设施主要是直接服务于农民生活,改善农民生活现状和人居环境,美化村庄风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提升农民物质文明进步水平,促进农民精神文明建设的物质条件。它主要包括:人居环境整治、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农村能源建设、村庄安全建设、广播电视电话网络建设、教育文化卫生体育设施建设。

3.农村服务性基础设施。服务性基础设施主要是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有利于改善农民生存和发展条件、扩大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社会覆盖面、提升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品质和综合实力、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服务性物质技术条件。它主要包括:农村交通建设、农村信息化建设、农产品标准化建设、农村电力电网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的建设等。

三、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思路

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既是一项惠及10亿农民的伟业,也是一项内容繁多、涉及面广、系统性强、投资量大、持续期长的宏大工程。组织实施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要有政治热情、政治责任心,而且要有长期进行的决心和恒心。当前,各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情很高,一些地区通过试点,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但是,个别地区也出现了盲目跟风、重复建设、投资浪费、盆景工程等一些苗头性问题,值得警惕。为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首先需要明确思路,科学规划,精心组织,扎实推进,注重长效,才能取得预期的成效。

1.高度重视规划工作,发挥规划的统筹约束作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规划先行。开展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也应如此。规划搞不好,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这方面的教训是十分深刻的。中央和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抓紧制订和完善带有全局指导性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总体和专项规划。各省(区、市)要结合组织实施中央规划,坚持从本地实际出发,研究提出本地区未来一个时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建设目标、区域布局和政策措施,分阶段、有步骤、有计划地逐步加以推进。特别要加强对县乡两级工作的指导,确保各项建设规划落到实处。编制规划要有前瞻性,以适应未来劳动力转移、城镇化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化的趋势;同时又要从现实物质条件出发,防止过分超前、脱离实际。要加强各有关专项规划的相互衔接,防止单打一,避免一些工作的重复、浪费。

2.尊重民意因地制宜,激发农民参与的内在动力。开展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亿万农民既是受益主体,又是建设的主力军。应当尽可能地寻求到国家明确支持,综合财力、技术条件可行,农民愿望强烈、能力许可这样一个结合点。为此,要广泛听取民意,围绕农民需求进行谋划。把农民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组织和引导他们用辛勤的双手改善自身生产生活条件。我国地域广阔,各地自然资源状况、地形地貌不同,山区、丘陵、平原都有;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也不尽相同,东、中、西部地区的农民对农村基础设施的需求优先顺序、建设标准肯定也不相同,必须因地制宜。在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中,要把国家支持与广大农民群众投工投劳有机结合起来。政府不能包揽一切,只能将有限的财政资金投在重点项目上,发挥引导作用。

3.明确职责积极推进,精心组织有效实施。职责划分主要是明确划分政府、乡村组织、政府职能部门与科研机构的职责。没有明确的职责划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搞得不好,就会

形成各方喊起来重要、落实起来却谁都不负责的尴尬局面。政府的职责主要是搞好规划、制定政策,抓好试点示范,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宏观指导与管理。政府要把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和计划;要有明确的规划目标和政策措施,并作为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对实施过程中可能涉及的法律和政策问题要认真、及时地加以解决,并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最大限度地依法提供保护、鼓励和支持。要在搞好试点示范、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稳步推进,不能搞运动。要尊重农村意愿,按照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注重实效的原则,切不可背离农民意愿,做一些劳民伤财的事情。村级组织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在做好各方面工作的前提下,组织好实施工作;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和科研机构则应对规划和建设的方案进行科学论证,围绕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大技术问题,组织力量进行攻关,形成一批先进、实用、经济、受农民欢迎的新技术,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4.从实际出发,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背景下,一定会在短期内得到各方面极大的重视,也一定会得到切实的实施。但如何建立农村基础设施的长效管理机制,则是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现在所说的在集体化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农村基础设施的功能丧失殆尽就是最好的反证。建立新农村基础设施管理的长效机制,主要是解决谁投资、谁管理的问题。说到底也就是要解决农村基础设施主体到位问题。只有主体到位,才有可能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要制定谁投资、谁受益、谁管理的相关法规、政策,让投资者放胆投资、放心受益、放手管理。因此,特别要重视对农村基础设施产权制度的改革,在鼓励、引导社会各界向农村基础设施投资时,要建立明确的产权归属制度,确保谁投资谁受益。就是那些完全由政府或村集体投资形成的设施,也要通过产权制度的改革,切实解决主体缺位问题。当然还要对农村基础设施的管理,设置一些现代技术方法,制定一些相应的法律法规,让投资主体能够较稳定地、合法地获得应有受益。最重要的是,要让广大农民群众真正参与到基础设施建设中来,并能真正行使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权利,使农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他们是基础设施的主人。

四、多渠道解决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所需巨额资金

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按目前基本规划思路,实现目标任务,也就是建设基本到位,至少需要10~15年时间,投入5~8万亿元的建设资金。如此巨额资金的筹集是一个突出的难题。为此,我们要充分发挥中央财政政策、投资的引导作用,形成国家、地方、社会、农民共同参与的多渠道筹资机制。

1.要规范和稳定中央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投入比例。中央财政用于同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要从目前尚不足财政收入的1%提高到3%,并最终能稳定在5%以上,且中央财政的该项资金投入要与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和财力持续增长相适应,不断增加中央预算内固定资产用于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规模。加大投资结构调整力度,切实把投资重点放在农村和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上来,并对全社会发挥引导作用。

2.要进一步明确地方各级政府在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承担的主要责任。地方政府要把投资重点向农村倾斜。要在较大幅度增加本级财政预算用于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同时,提高耕地占用税税率,确保新增税收主要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增加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用于土地开发整理的资金规模,不断拓宽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渠道。

3.要进一步整合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财政性投入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目前,中央政府部门直接和间接分配与管理支农投资的有近20多个部门;县级政府分配管理支农投资的部门也有10多个。各种支农投资基本上都是以“条条”为主管理,主管部门之间缺乏沟

通,致使不同渠道的政府支农投资,在使用方向、项目布局、建设内容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交叉、重复。解决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问题,必须重视并切实解决各种政府支农投资协调整合问题。各部门要相互配合,加大支农财力资源整合力度,集中力量办大事,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4.要实施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工程。实行市管县体制,就是为了发挥城市的带动效应,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各大中城市要切实履行市带县、市帮县的责任,通盘制定城乡发展规划,将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延伸,加大市级财政性资金对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同时组织城市有关单位,特别是工业企业,帮扶农村,增强都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形成城乡协调发展、农工共同繁荣的局面。为促进工业资金向农村实施投资,要在税收等方面给予明确的优惠政策。

5.要加快建立全社会参与的激励机制,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各类金融机构要调整信贷投放结构,注重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倾斜,切实改善金融服务,在信贷方面给予低息、贴息等优惠支持,加强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各级政府要积极组织、动员社会团体和个人帮扶农村,鼓励、引导和支持他们投资、投劳、投物,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EB/OL].

[2]张富良,洪向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学习读本[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

[3]本书编写组.农村政策与农村工作读本[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5.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增强新农村建设能力 篇2

第一, 要增强政治意识, 提高工作执行能力, 切实做到对上负责与对下服务相统一

一是要坚决贯彻上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 同时又要区分不同情况不同环境创造性地抓好落实。村干部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是党在农村实施组织领导的关键群体。切实增强政治意识, 不折不扣地落实县和乡镇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 做到对上负责与对下服务相统一, 是对村干部的基本要求;二是要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上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村干部作为各项决策部署的具体执行者, 对上级确定的好的思路、好的政策、好的措施, 要以坚定有力的执行来落实, 要结合本村实际创造性地抓好组织贯彻实施;三是要以实际行动带头抓好决策部署的落实。从内心深处真正拥护和支持, 并将这种拥护和支持传达给群众, 把中央和省市县委的重大决策、乡镇党委和政府的工作安排部署向群众讲明白, 让群众知道上级做出这种决策部署的目的是为了维护最广大群众的长远利益、集体利益, 最终目的是为了造福人民, 从而取得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第二, 要增强发展意识, 提高干事创业能力, 切实做到“带头致富”与“带领群众致富”

一是要自己带头先富起来。村干部要争当“科技明白人、管理内行人、致富带头人”, 使自己确确实实成为村里的一个标杆;二是要增强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村干部必须要有这种带动群众致富的觉悟和责任感, 心里装着群众、有吃苦奉献精神、有致富能力和能带领群众致富的好带头人。

第三, 要增强稳定意识, 提高化解矛盾能力, 切实做到正确处理好促进发展与维护稳定的关系

一要全面准确掌握第一手信息, 对本村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以便于更好地开展工作;二要切实承担起维护稳定的第一责任, 认真履行“一岗双责”, 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 时刻紧绷维护稳定这根弦;三要掌握维护稳定的方法, 做到早发现、早解决、早控制;四要切实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用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舆论氛围占领思想文化阵地, 吸引群众的注意力, 净化农村精神

第四, 要增强秉公办事意识, 提高自律能力, 切实做到民主治村与依法治村

一要靠自觉。要切实加强自身修养, 经常性地进行自查、自纠, 在大是大非面前, 时时刻刻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处事公平, 出以公心, 公道正派, 大公无私, 坚持原则;二要靠制度。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是办事的准则, 是村干部理直气壮、依法办事的凭据。推行“民主定事”、“制定理财”、“群众评官”三项制度。认真抓好以“六步工作法”为内容的“民主定事”制度, 也就是“四议两公开”制度的落实;三要靠监督。村干部要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 要把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各项监督措施落到实处, 做到村务真公开和全方位公开, 并建立起相应的公开保障机制和村民参与管理的制度, 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努力推进基层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第五, 要增强团结意识, 提高凝心聚气能力, 切实做到党支部和村委会同心同力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增强新农村建设能力 篇3

Rural reconstruction is a comprehensive systems engineering aiming at liberating and boosting the rural productive forces. Since forestry and ecological reconstruction are beneficial to enhance rural economy, it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fulfill the goal. Therefore, the construction of Eco-county and eco-city is the key to realize rural reconstruction.

Here we plan a group of article written by leader of local governments and forestry commissions showing their practice in rural reconstruction.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它不仅是当前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统筹城乡良性互动,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涉及面非常广的系统工程。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任务。生态建设和林业发展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有利于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实力和竞争力。生态市县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阵地,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最佳切入点。

为此,我们约请部分省市林业部门负责人和市县领导结合本地实际,就新农村建设的实践撰文。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的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林业作为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重要的基础产业,承担着生态建设和林产品供给的重要任务。一方面,加快林业发展,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要保障,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完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既为加快林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结合浙江的实际,就是要积极寻求林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结合点,以更快的速度、更高的质量,从更深的层次、更广的领域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

浙江山区面积大,山区农民要致富,潜力在山,希望在林,林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要着眼于提高富民能力,着眼于山区农民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十五”期间,浙江积极推进林业产业化经营,效益林业迅猛发展。2005年,全省林业行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从今年起,浙江将围绕“建设绿色屏障,增强富民能力,继续走在前列”的总体目标,在全省认真组织实施“百乡千村兴林富民示范工程”。计划到2010年,实现林农人均增收30%以上,培育和建成100个以上兴林富民示范乡镇(林场)和1000个以上兴林富民示范村。大力发展高效竹林、珍稀干果、精品水果、特色花卉、生态休闲等高效生态产业,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各类林业合作组织,调动农民参与林业建设的积极性,努力促进林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森林不仅具有良好的生态功能,在改善生态状况、美化人居环境方面作用突出;而且也是人类文化的源泉,是传承和弘扬生态文化的重要载体,生态文化的繁荣对农村的文明进步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要着眼于通过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山区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在过去的五年里,浙江省认真实施重点林业生态工程,森林资源状况明显改善。总量持续增加,质量逐步改善,结构趋于合理。进入“十一五”,浙江省将进一步加大生态建设力度,切实保护好农村自然生态,继续深入开展“绿化示范村”创建活动,推进村庄绿化,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生态文化建设,促进生态文明发展,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节约森林资源的增长方式、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保护生态的价值观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精神动力。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篇4

——关于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调研报告

赵雨 刘艳丽 张丽娟 赵妍

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条件,也是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农民增收的基础支撑。2004 年以来的连续六个中央1号文件和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均把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从2010年国家又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在重点支持农林水利重大项目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同时,显著增加了对农村水、路、气、电、房建设等民生工程及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因此,在2010年初,由行政学院几名教师组成调研组,深入白城地区镇赉县、通榆县、大安市、洮南市等县市,对白城地区各县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

农村基础设施与广大农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入新世纪以来的历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都明确要求调整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向可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六小工程”等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倾斜。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十五”期间,在继续搞好大江大河治理和开展规模空前的生态建设的同时,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国债投资始终把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点,努力做到了“一个调整、三个倾斜”。“一个调整”是:不断调整投资结构,努力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三个倾斜”是:一是坚持向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项目倾斜。二是坚持向直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项目倾斜。三是坚持向农村社会事业倾斜。但从总体上看,目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依然明显滞后,还远远不能满足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仍然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

(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当前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需求 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群众对农村公共服务的需求在增加。据吉林省农村基础设施调查综合汇总分析,目前,农民群众对新农村建设最为迫切的一个需求是有关民生改善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村内道路建设、自来水供给、污水处理、河道治理、垃圾收集处理、改厕、路灯亮化、通公共交通、电网改造、有线电视。这说明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的改善,农民对农村基础设施的需求不断增加,我们必须高度重视。

(三)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强化农业基础的紧迫任务

我们在调研中深深感到,如果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不首先搞好,现代农业建设就无从谈起。特别是对白城地区来说,干旱是制约白城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矛盾。我市是典型的风沙干旱地区,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1999年到2008年十年平均降水量下降为315.6毫米,干旱呈现越来越严重的趋势,由原来的“十年九旱”发展成“十年十旱”。全市1200多万亩耕地,半数以上缺乏井灌条件,依赖天然降水维持生产,受干旱直接影响,农作物产量低而不稳。以玉米单产为例,1999年以来,10年间平均单产为715斤/亩,比全省低20.2%。以粮食总产为例,2006年全市粮食产量为48.7亿斤,2007年为36.7亿斤,2008年则达到63亿斤,年季间产量波动幅度超过10亿斤。持续的干旱,还造成地下水位下降,自然泡塘干涸,过境江河断流,土地碱化、沙化、荒漠化加剧,不但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还给人们的生存环境造成严重威胁。农民增收大部分来自于农业,所以搞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就更为紧迫。同时还必须看到,如果农村的交通、电力、供水等设施不首先改善,就很难有农业和农村非农产业的繁荣兴旺;如果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的基础设施不首先搞好,就很难有农民生活质量的提升。所以我们必须切实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设步伐,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尽快改变农业基础设施长期薄弱的局面。

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总量不足

目前,金融支持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资本来源,资金支持不力是制约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突出问题。以2007年为例,全省各市(州)平均农业贷款额为36.3亿元,而我市仅为28.6亿元,比全省平均水平低21%,其中仅有很少一部分投入到农村基础建设,与城市基础设施同期投入资金相比,我市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明显不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的不足意味着用于改善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基础设施的投资比例偏小,并影响到我市部分偏远农村的电网改造、公路建设等项目的开展,也拉大了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差距,导致区域发展不协调,有时甚至会引发群众集体上访等一系列新的矛盾和问题,进而影响农村社会稳定。

(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债务包袱重

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由于缺乏统一科学的规划以及强有力的措施保证,设计时往往只考虑到当前的利益,没有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超前意识不强,致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远远不能满足现有经济发展水平,在存量上与农业的发展不相适应,增量上也不能满足农业发展的要求。另外,部分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卫生室、乡村卫生院的医疗条件比较差,需要进一步改善。部分农村的文化、娱乐、体育设施建设标准低,严重滞后于城市。还有就是古建文物、特色民居、古树、大树和成片林地也同样缺乏保护。

(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供需双方沟通不到位

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决策属于程序“自上而下”的上级政府主导型,忽视了农民对基础设施建设需求的意愿表达,加之农户分散经营利益的多元化趋向和对政府官员考核升迁的利益驱动,导致基层政府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上出现了重短期轻长期,重新建轻维护,重“硬”基础设施建设“轻”软件投入,重表面轻实效的“四重四轻”现象,农民急需的基础设施建设往往不能及时优先实施,不切实际的“花园城镇”、“样板农村”,却花样百出。

(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法制法规不健全

我国目前尚未出台类似《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供给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供给监督制约办法》《农村基础建设公共招标实施办法》等配套的法律法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供给处于国家“大一统”的混乱模式,各级政府对那些属于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没有明确定位,也没有具体的规划,一味依赖上级拨款。加之缺乏相应的监督制约机制和违法考核办法,拨款的“漏损率”过高,使用率不高,进一步加大了财政压力。

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一)认真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工作

农村基础设施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改善的重要物质基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必须科学规划,明确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建设目标、区域布局和政策措施。规划既要立足当前,从实际出发,明确阶段性具体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有步骤、有计划地加以推进,又要着眼长远,体现前瞻性。在洮北区德顺蒙古族乡,乡党委针对今年春季降水少,抗旱形势严峻的实际,本着早动手、早安排、早行动的原则,抓住当前有利时机,科学规划,迅速掀起了以打农田抗旱井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新高潮。乡党委积极与上级部门沟通联系,向上争取到40万元的抗旱水源井配套资金,村民自发筹集20万元,乡党委拿出40万元,计划新打抗旱井110眼,增加农田灌溉面积4400亩。德顺蒙古族乡乡党委为确保打井工作的有序进行,研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在打井一线建立了现场指挥所。以招投标的方式选择施工单位,并安排一名副乡长级领导干部负责监管工作,对打井用的管材、滤料、井沙等各种材料严格把关,对各项技术指标进行跟踪监测检查,做到统一管理、统一技术标准、统一价格、统一验收,高标准、高质量地建设每一眼井,截至到4月末,所有抗旱水源井建设工作全部结束。正是由于德顺蒙古族乡乡党委把做好抗旱水源井工程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来抓,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盼,高瞻远瞩,科学规划,才为夺取今年农业丰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所以在制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时,既要做到尽力而为,努力把公共服务延伸到农村去,又要坚持量力而行,充分考虑当地财力和群众的承受能力,防止加重农民负担和增加乡村负债搞建设;既要突出建设重点,优先解决农民最急需的生产生活设施,又要始终注意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切实防止把新农村建设变成新村庄建设。

(二)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分类指导

各地新农村建设起点有高低、进程有快慢、特色也不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白城地区是我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和传统农业区,农村经济发展自身积累能力还比较低,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比较多,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要把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放到重要位置,同时协调推进其他各项建设,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新农村建设路子,确保农民群众实实在在得实惠。被农业部授予“2009年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的镇赉县,粮食生产实现“五连增”:产量由2005年的9.9亿斤,增长到2009年的15.3亿斤,平均年递增1亿多斤。在自然灾害频发的情况下,粮食产量能够年年上新台阶,主要就是缘于镇赉县能够因地制宜,从本县实际出发建设农村基础设施。镇赉县最大的资源是土地和水,然而,滔滔南下的嫩江水,始终未能改变这个县大面积干旱的自然环境,大片土地盐碱化,大量的未利用耕地成了烫手山芋。长期实践证明,若引用江水开发水田,便可一举实现以稻治旱的多赢目的。为此,镇赉县制订了“双百规划”(百万亩水田和百万吨粮食)。2006年,贯穿镇赉县8个乡镇的国家大型水利工程——引嫩入白工程正式开工建设,这给镇赉县实施“双百规划”提供了机遇。到2009年底,万亩示范种植获得理想收成,其中,轻盐碱地块平均亩产510公斤;中盐碱度的平均亩产423公斤;重盐碱度的平均亩产273公斤。137户示范种植户,共收获优质水稻175万公斤。所以,镇赉县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所采取的分类指导方法,是他能够取得农业大丰收的重要物质保障。

(三)尊重农民意愿,调动农民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 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亿万农民既是受益主体,又是主力军,要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组织和引导他们用辛勤的双手改善自身生产生活条件。白城地区地域广阔,各县市自然资源状况、地形地貌不同,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也不尽相同,因此农民对农村基础设施的需求优先序、建设标准也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基础设施建设中,要广泛听取民意,围绕农民需求进行谋划。要把国家支持与广大农民群众投工投劳有机结合起来,调整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坚持群众自愿、民主决策,搞好引导服务,改变过去自上而下发号施令、层层压任务的做法,把政府支持与农民自觉自愿结合起来,由过去的“要我干”变为“我要干”。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要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各级政府要积极组织工商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帮扶农村,鼓励和支持他们投资、投劳、投物,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力量。

(四)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

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资金,当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需求与资金供给的矛盾十分突出。必须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国家财政新增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量主要用于农村,地方各级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也要按照存量适当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努力增加本级财政预算用于农村建设的投入,加快建立新农村建设投资稳定增长机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新农村建设,吸引更多的银行资金、企业资金和其他社会资金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多元化的新农村建设投入机制。

(五)创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体制和机制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增强新农村建设能力 篇5

1.平时有将垃圾倒入放置的垃圾桶里的习惯吗?

经常

偶尔

从不

2.怎样看待村里统一放置垃圾桶的?

集中垃圾,可以避免污染环境

没人处理,垃圾堆积越来越多

垃圾桶没人管理,有些已经不见了

3.对村里医务室建设有什么看法?

医务室药费太贵,还不如自己到药房买

医务室设施简陋,不能满足应急需求

医务室基本能满足村民需求

4.怎样看待村里面饮水问题?

河水已受污染,大家应该少用

私人打井取水不能保证水质的安全,应该建设统一供水设施水源充足,基本能满足

5.认为村里公路建设怎样?

公路建设不完善,有些路段仍需建成水泥路

村内公路建设有点窄,不是很方便

还可以,基本能满足需求

6.怎样看待村内的沟渠建设?

还不错,该建的渠道都建了

沟渠分布不合理,离河远的田地很难灌溉倒水

沟渠很陈旧,需要重新修整

7.村里的泵站管理如何?

泵站设备陈旧,需要更换新设备

泵站没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谁抽水谁负责

泵站基本能满足村民需求

8.怎样看待村内的村民活动中心?

能丰富村民的休闲活动,比较期待

村民已经习惯以前的休闲活动,没有必要

9.认为村内的广播系统如何?

广播分布数量比较少,好多地方听不到

广播播出的信息不及时,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广播系统建设基本能满足村民需求

10.怎样看待村民的民主生活?

民主生活较丰富

一般

不丰富

11.怎样看待村里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较好的接待群众上访,服务村内的民主生活

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民主生活有待丰富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增强新农村建设能力 篇6

大荔县城关镇畅家村近年来,在依法治村、民主管理的过程中,以规范制度为核心,以公开、公正为宗旨,以严格治“官”为重点,狠抓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逐步形成了以“八大管理,十大公开”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管理运行机制和监督机制,摸索出了一条适合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村级工作模式,密切了干群关系,增强了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树立了干部谋事、干事的廉洁形象,有力地促进该村经济社会的各项事业发展。

一、以“十大公开”为核心,实现村务工作的透明和公正,彻底杜绝腐败现象产生

在进行村务管理的过程中,村两委一班人充分认识到管理的核心是公开。将村里的各项工作进一步细化,推出了村务管理的“十公开”:(1)村组财务收入帐目公开;(2)土地及各业承包公开;(3)宅基地审批公开;(4)农民负担公开;(5)水、电费收缴公开;(6)义务工管理公开;(7)计划生育指标公开;(8)扶贫救济公开;(9)公益事业的各种基建公开;(10)干部目标责任及报酬公开。基本做法是:以财务管理为龙头,以土地管理为基础,以义务工管理为途径,以目标管理为机制,以为群众办实事为主旋律,增强工作透明度,从而把“公开”渗透在村务管理的八大方面,在管理过程中实现公开,在公开监督中强化管理。

一是在村组财务管理上,坚持“两级财务,一级管理,互不平调”的十二字原则,主要把握三个环节:

1、严格执行“会计管帐不管钱,出纳管钱不管帐,审批人中不花钱的原则,坚持收支两条线,收入及时报帐,开支逐级审批”。

2、使用统一票据,定期审计,做到日清月结,季汇总,年公布,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3、对村组年非生产性开支(招待费)做了严格规定,并列入全年考核内容,节余滚存,超支全罚。从而彻底改变了收支乱顶帐,口袋帐,糊涂帐,抵制了一些村组干部用公款大吃大喝的现象,减少了财务收支的漏洞。

二是在土地管理上,依据《土地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对责任田、机动地、庄基道路等都做了明确规定:

1、完善了土地承包合同,复丈面积,插标亮界,明确四至,建立档案(一式三份)。

2、在机动地发包上,采用公平竞争的办法进行,干部群众一视同仁,坚持现金交易,不搞人情担保。

3、在宅基地审批中,由村委会根据整体建设规划逐级审批,三榜公布,打桩放线,定点施工,保证了村容村貌整洁有序,减少了邻里矛盾。

三是在计划生育工作中采取了三公开的办法:

1、公开政策,反复给群众宣传我国现行人口政策。

2、公开指标,按照条件,逐级审报,做到该生的有指标,不该生的有措施。

3、公开奖罚,不姑息迁就。多年来该村计划生育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受到市、县、乡的多次表彰,为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为了真正做到公开、透明,村里还专门制作了村务公开栏,对所规定的公开事项,及时张贴在公

开栏里,接受群众的监督。如对每家每户的水、电费在固定时间月月公布,对村里财务的收支情况,每季结算张榜公布,年终对全年的收支列出明细,向村民公开等。

二、以“八大管理”为主要内容,实现村务管理的民主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奠定基础

该村针对村务工作头绪多、事务复杂的实际,把管理工作分成干部管理、财务管理、义务工管理、土地管理、计划生育管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管理、学校管理等八大类,以规范性、针对性和民主性为基本思路开展工作。

一是增强管理的规范性。针对八类不同的管理内容,以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为依据,结合本村实际,相继制定了《畅家村干部管理办法》、《畅家村村务管理办法》、《畅家村义务工管理办法》、《畅家村土地管理办法》、《畅家村计划生育管理办法》、《畅家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管理办法》、《畅家村学校管理办法》、《畅家村自来水管理办法》等八大管理制度。在这些办法和制度中,对机构职责,办事步骤,工作程序,监督办法及奖罚措施都做出明确细致的规定。可以说,这些制度和管理办法已经涵盖了村里事务的方方面面,凡事都可找到相应的规范和制度。

二是增强管理的针对性。前多年,该村曾有一段时间盗窃、打架斗殴、各种矛盾纠纷频频发生,治安比较混乱,严重影响群众的生产生活秩序,针对这种状况,着力加强了村级治安管理,首先从抓基层治保、落实防范措施,明确工作责任;其次是针对农村季节性盗窃案件发案突出,村上决定每十户为一组,各选派一人,组建了村级治安巡逻队,坚持昼夜巡逻,开展群防群治,同时还充分发挥基层调解组织的作用,制定出矛盾隐患定期排查处臵制度,对发生的各类民间纠纷做到早发现早解决,从而有效防止了各种矛盾的激化。现在,该村在解决纠纷中基本做到了大事不出村,小事不出巷,矛盾不上交,杜绝了各类群众上访案件的发生。

三是增强管理的民主性。如该村西太兴组发包土地中有个别人想换组长,以达到自己在承包中沾些便宜的目的,故意煸动群众制造混乱,破坏土地发包,对此问题,一是召开群众大会,组织群众认真学习国家有关的土地政策,提高村民的思想觉悟和法制观念;二是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对群众提出的问题,向群众摆事实,讲道理,取得了群众的信任,得到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使土地发包工作得以顺利进行。随后根据这件事,进一步修改完善了《畅家村民委员会土地管理办法》,使土地发包、责任田、机动地、宅基地及巷道道路和渠道等管理中更加民主和规范。

三、以严管干部为先导,保证“八大管理,十大公开”的真正落实

农村基层干部的作风如何,直接关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贯彻落实。身处农村最基层,两委会干部深深体会到,目前影响农村稳定最突出的问题是一些村干部在群众最为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上违规违法,搞土政策,一言堂,处事不公,贪污腐败,引起群众不满。因此,村两委一班人认识到,上墙的制度要真正执行,定出的公开要真正落实,非得从干部自身严格做起不可。在该村委会大门口写着这样一副对联:“勤政廉政是当好干部的立身之本,公道正派是当好干部的基本要求”,以此警示村组干部。同时,还经常提醒大家:干部形象就是“牌子”,“牌子”倒子你就啥事都干不成,当干部就要全力维护这个“牌子”。用实际行动为全村群众作出表率。对于干部的管理,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增强干部的法制意识。村党支部经常组织村组干部认真学习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让干部学法,知法,懂法,严格依法办事,避免了执法因人而异和感情用事,保证了执行政策的严肃性和公正性。

二是加强考核监督,做到奖罚分明。村上制定的干部管理制度对干部管理的范围,干部的选拔条件,干部的编制及职数,干部的职责、待遇、考勤办法等做出了明确规定,并实行严格的考核和民主管理。几年来,先后有5个组7名干部因工作失误给予了扣罚报酬的处罚,对工作不力、不求上进、群众有意见的5名干部及时予以调整,保持了干部队伍的纯洁整齐。

三是从治理吃喝风这个顽症入手,依靠强硬的制度“卡死”干部向集体伸手的暗道。村上明确规定,所有干部一律不准染指财务,即“三个一”:所有村组干部与集体经济组织没有一分钱的经济手续;组上与村民没有一分钱的经济手续;村组干部不准在外记一分钱的吃喝帐。严格的管理和约束,造就了一个过硬的班子,干部公道正派,不贪不沾,不大吃大喝,从而赢得了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两委会成了群众的开心锁和联心桥,村里的各项管理和制度也更加容易落实。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增强新农村建设能力 篇7

1.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1 改变思想观念, 提高人生价值

社会的发展必须以先进文化为载体, 先进文化思想武装的头脑既能改变思想观念又能提高人生价值。

在农村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既是抵御陈腐、愚昧、落后思潮的现实需求, 又是弘扬先进文化的重要途径。只有先进文化占领了这块阵地才能抵制庸俗、低俗的文化娱乐, 扼制打牌赌博、封建迷信等活动在农村的市场。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加快先进文化的传播与渗透, 是促进新农村建设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

1.2 提高生活质量, 构建和谐平台

文化活动它不仅是休闲娱乐, 更具有陶冶情操、调适情绪、培育人格的功效。在一些集体的文化活动中还能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各尽其责各展其能的生活态度。也可减少因为生活单一苦闷, 一些无知农民或因家族关系、感情纠葛等打架斗殴。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经济损、保证了人生安全、增加了知识面, 提高了生活质量、构建了和谐平台。

1.3 提高科技意识, 促进经济发展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没有科技支撑就无法谈经济发展, 更莫谈调整产业结构, 改变传统种养观念。在我们这样一个以农业为主的乡镇, 传统农业模式一直占主导地位, 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近两年来由于影视文化增强, 很多农民通过电视看到了其它地区农业的发展, 也勇于接收了调整种养模式和方法的新思想, 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凋整面较窄, 其科技含量严重不足。更突出的问题是有些上进的农户已萌生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思想, 但是苦无可靠的技术, 和科技资料可查。所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特别是加大农业科技知识的宣传, 和农家书屋里农科书籍的储备必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1.4 宣传政策的窗口, 搞好干群关系的纽带

由于影视、广播、农家书屋等的作用, 使很多农民了解了国家的政策和方针、董得了一定的法律知识、科技文化知识, 看待和分析问题的合理性、科学性、合法性得到了提高。这样既有利宣传政策、协调干群关系, 更有利于农村政权的持续稳定, 所以说农村文化阵地是宣传政策的窗口、搞好干群关系的纽带。

2. 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各村的文化活动场所严重不足, 基础设施极少, 很多村

只是落于形式, 资金投入更是少之又少, 根本无法长时间持续地开展活动。

2.2 乡镇文站专业人员工作力度不够, 首先是由于乡镇文化

站人员有限, 其次是由于乡村工作复杂, 政府必须要求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包村, 以所包村的中心工作为主, 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

2.3 村级组织重视不够、管理不当, 农家书屋和广番没有充分利用。

2.4 宣传不力, 没有充分的宣传, 使得多数农民不了解农家书屋, 更没有到农家书屋吸取营养。

3. 建议

3.1 由于经济文化浪潮的冲击, 很多农民都不重视文化科技

知识的学习只看到眼前的微小利益而不知道科技文化知识才是发展经济的源泉和构建和谐的基础。再加上过去注重城市的发展轻视农村的思想一时难以彻底转变, 所以乡镇领导必须转变观念、在重视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加大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力度, 才能有利于新农村建设和城乡协调发展。

3.2 完善设施加强村级文化阵地的建设, 是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关键环节。

3.2.1 对村级文化活动中心 (活动室) 必须有一定的量化标准, 如器材数量、场地面积、质量等必须严格按标准执行。

3.2.2 农家书屋的建设必须合理选址, 找交通便利人口密集

的地方建设。还要有一定的面积, 和相关设备, 决不允许为了应付检查验收, 随便找个地方挂牌应付了事。

3.2.3 必须明确专人管理农家书屋, 并且必须规定时间上下班。确保农家书屋的正常开放, 让农家书屋真正惠农。

3.2.4 加强有线电视的管理维护, 确保电视的正常收视。改善人民的精神生活、提高政策知晓率。

3.2.5 把村级文化阵地建设列为村级工作业级考核, 对做得好的村给予奖励, 对好的经验在全镇推广。

3.2.6 加强对文化阵地建设的督查, 发现问题限期整改, 对

造成阵地流失或长期不能有效组织好阵地活动的村和包村负责人给予批评。

3.3 要根据群众的实际生产生活开展多样式文化活动, 这样农民既易于接受又有利于农民之间的和谐相处。

3.4 充分利用文化阵地宣传国家的法律、科技、先进文化知识和进行爱国主主义教育。

3.5 要大力提高农村广播电视的入户率, 为新农村的建设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障。

3.6 农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 创造了一些有益的文艺活动

必须鼓励其继承和发扬, 同时支持和鼓励农户自发组织一些有益的文艺活动。

3.7 村级文化建设是大家的事, 要昌导全民有齐抓共管的意

识, 相互监督、共同投入精力、财力和物力。对驻村企业、和热心富裕人士施行拉暂助的方式增加投入。

总之, 农村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而是一个长期的工作。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对促进和谐构建和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至关重要, 所以必须想尽千方百计把它做好做强, 使其持续健康发展!

摘要:在我国农村人口众多, 是社会的主体, 但农村的文化基础和科技意识较差, 这不仅制约了经济的发展更不利于构建和谐。所以当务之急必须加强农村文化的建设, 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 才能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本文重点提出了如何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与看法, 并说明了其重要性和必要性。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增强新农村建设能力 篇8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新型农民培训;示范基地培植;服务功能

农村成人教育如何做到又好又快地发展,使之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剂”,这就需要把握农村成校工作的走向,增强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功能,根据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不断创新办学理念,正确认识成校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狠抓新型农民培训,加强示范基地建设,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成校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模式,为新农村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一、明确一个目标,提高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

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根本目的就是让农民尽快致富,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稳中求进的发展目标。为把这一战略措落到实处,成人教育责无旁贷。几年来,为提高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安宜成人校具体做了以下几个方面:

(1)利用会议拓展宣传的层面。借助镇、村召开各种会议的契机,与有关部门联手,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大力宣传开展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意义等。(2)媒体造势。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结合自身特点,利用广播、戗牌、标语、小报等宣传开展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介绍外地开展新农村建设的新情况,报道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把新农村建设的精神、要求、实施办法送给广大农民朋友。(3)邀请先富裕起来的农民和种养大户作现身说法,让他们谈体会、谈认识,层层推进,以此,提高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

二、培植两块基地,提升功能效应的质态

改革开放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绝大多数农民仍然以种植三麦、水稻等大宗作物为主,处于小打小敲阶段,种养业始终成不了气候。近几年虽有发展,无论从种养的规模、效益来看都得到了扩大和提高。但离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为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种养积极性,作为服务农民、提高农民生产水平的培训主体——农村成人校应积极培植两块基地,即种植基地、养殖基地。这两块基地的建设应从起点高、规模精、服务全、效益好出发,成为富裕农民的“聚宝盆”,使种养基地成为传导,继而形成“裂变”效应。为此,安宜镇成人校进行大胆探索,一是种植业:在运西的南片建立了有机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在运西的北片建立了大棚蔬菜基地;在临城建立了花卉基地。二是养殖业:在宝应湖周边地区发展了水产养殖基地;沿河片扩建了养猪和养鸡基地。通过这几年尝试和努力,两块基地功能效应的质态得到了提升。有机生态农业发展势头强劲,2012年,近3万亩的水稻全面丰收,平均亩产650公斤以上,所产大米由于污染小、不但受到国内客商的青睐,还远销海外。成本也比原来降低了2个百分点,农民种植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大棚蔬菜发展后劲足,培育、种植、施肥、治虫等每个环节,全部实行科学管理的方法,所产蔬菜在县内供不应求,有些在外地打工的农民回乡参加种植蔬菜大军的行列。临近宝应湖的养殖基地调整了养殖结构,一改过去单一养鱼为“蟹、鳖、龟、虾”等多品种养殖模式。该基地养殖的蟹由于个头大、肉嫩味美在国内市场非常抢眼,日本、东南亚国家的客商也高捧宝应湖盛产的“大闸蟹”。沿河片的养猪、养鸡基地的发展形势也很喜人,潘桥村养鸡大户钱春宏通过扩大规模,科学养殖,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所产鸡蛋占了宝应蛋品市场的半壁江山。在他的带动下,不少农民开始学习他的养鸡经验,走上了规模化、科学化养鸡之路。由此可见,实现全面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在种养上培植基地,切实落实新型农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要求,从而带动新农村建设的高效推进,提升功能效应的质态势在必行。

三、打造三大平台,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新农村建设的步伐速度,主要取决于农民自身的素质,农民自主的发展能力,因此,成人教育必须努力为农村建设提供人才和技术保障。立足现有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其功能和作用,开拓新的教育资源,在载体建设上,通过资源整合,着重搭建三大平台。

1.建立信息平台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让农村的主体——农民学会并运用信息技术。对此,安宜镇成人校在这方面走在全县前列。一是建立人才库,对全镇在种养方面有专业知识或有种养经验的进行梳理,并适时安排他们授课或讲座。二是健全网络教育体系。开设村民宽带网等远程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的现代网络教育体系。最近,我们又开展了新型农民“网上行”培训活动,引导农民网上开店、营销,在网上找市场,抢市场。西郊村村民费书民利用“网上行”这一资源找到市场,不再走南闯北,寻觅信息,仅差旅费这一项,每年就节省好几万元。三是利用媒体公布信息。对产品在市场的营销等情况、种养方面的技术知识适时公布,使广大农民朋友及时掌握信息、利用信息抢占天机。

2.夯实培训基地

(1)实施农民科技工程。根据新农村建设需要新型农民的要求,培训的内容应从农村政策、法规、现代农户经营向管理知识和专业技能知识方面转变。为此,安宜镇成人校特别注重种养新知识、新技术的传播,注重学员的实践操作能力。在水稻种植大面积采取直播的初期,不少农民对这一新生事物感到陌生,不感兴趣。成人校通过信息平台、采取由点到面的办法,让专业技术人员走上讲台传授相关技能,让在这方面尝到甜头的农民走到田头作现身说法。经过努力,数万亩水稻面积全部实行了直播法,官沟村村民潘绵剑说得好,直播省工省肥,产量高,赚钱多。后经跟踪调查统计,仅水稻直播为农民经济收入就增加3个百分点。渔业村村民刘培安投入10多万元养殖宝应湖大闸蟹,由于缺乏技术,连年亏本。后来,他参加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听取了有关专家关于宝应湖大闸蟹养殖技术讲座及成校教师的现场指导,当年就盈利20万元。(2)加强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培训。这里所指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一是指被征地农民,二是指农村剩余劳动力,三是农业种植、养殖季节性空闲的农民。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世界各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普遍趋势。随着新农村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全镇将有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只有不断转移和减少农民,才能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此,安宜成校结合本地实际,深入分析劳动力资源的结构性和短缺矛盾,根据产业发展的需要开展培训,提高就业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前瞻性。近几年来,主要开展了服装、玻璃制品、营销等各行业紧缺人才的培训,引导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为各类企业提供对口人力资源。

3.完善长效管理机制

为保证新农村建设有序推进,安宜镇成人校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安宜镇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方案》《安宜镇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职责》,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对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及时交流汇报、协调解决,这样从客观上对全镇新农村建设起到了指导和规范作用。特别是镇政府同各基层单位签订了新农村建设的责任状,并纳入年度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对在新农村建设中成绩突出的优先考评“先进个人”或“模范党员”,确保新农村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综上所述,新农村建设任务重、要求高,成人校是新农村建设的“黏合剂”,必须从认识上着手,不失时机地把握农村成校工作的走向,不断增强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功能,使成校工作充满朝气,充满活力。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增强新农村建设能力 篇9

惠农区庙台乡党委

(2009年7月14日)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逐步加快,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一方面农村党员干部的廉洁意识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相适应。他们总认为自己官小权小无资金,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与他们关系甚小,群众监督不监督一个样。另一方面群众的所思所盼不能及时地被当地政府了解和掌握,矛盾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化解,影响到了农村的稳定和发展。

针对这些新情况和新问题,近年来,庙台乡结合农村实际,坚持把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融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中,营造了良好的“保廉、促廉、尚廉”的社会风尚,为维护和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坚强的保证。

首先加强乡村干部的廉政教育,提高廉洁自律的意识。我们始终把党性党纪教育摆在首要位置。紧紧围绕“为民、务实、清廉”这一主题,开展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党纪国法、廉洁自律、科学发展观教育。一是充分利用党员远程教育网络在乡党校和村活动室广泛开展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性党纪教育、党的优良传统教育和反腐倡

廉教育活动。二是用身边的腐败典型案例开展廉政宣传教育。在乡村队三级干部会议上通报了燕子墩乡村干部王明军、陈世斌二同志违纪问题和惠农区法院李绍清、李金树、雷静三同志违纪问题及处理情况,有身边的人和事来触动乡村干部,让他们懂得到底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教育他们克服官小权小无资金,廉政与我无关的错误思想,牢固树立官小官大皆为人民公仆的服务意识。

其次积极探索和创新管理模式,维护农民群众的利益。针对农村中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如土地流转、道路修建、村庄环境整治、出资出劳和农村低保提标扩面等,由于决策程序过于简单,透明度不高,普通党员群众往往是在决策实施时才知晓,所以在实施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造成党群、干群关系紧张,直接影响了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我乡与2007年9月在李岗村积极进行以村级“党群议事会”为载体开展农村基层民主管理的有益探索并与2008年在全区推广。“党群议事会”的推行,增强了广大村民参与本村发展和维护自身利益的责任感,便于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有力的推进了新农村建设。

第三强化支农惠农政策和重点资金落实的监督。切实加强对国家粮食直补资金等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实施“阳光作业”。针对粮食直补资金发放等不廉洁行为易发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增强新农村建设能力 篇10

增强反腐倡廉能力

山城区司法局 牛学武

司法行政机关是政法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维护稳定和民族团结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党的十七大为新世纪新阶段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我们司法行政工作人员一定要从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深刻认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极端重要性,适应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为我区司法行政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提供根本保证。

一、当前我区司法行政队伍建设现状

区司法局编制16人,现有人员16人。其中局机关9人,乡镇、街道办事处司法所长7人。局班子成员中局党组书记、局长1人,局党组成员、副局长3人(含挂职1人),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1人。区司法局下辖7个司法所、8个法律服务所、1个公证处;局机关设区依法治区办公室、综合办公室、基层科、宣教科和法律援助中心等5个科室。主要担负着普法依法治理、人民调解、刑释解教回归人员安置帮教和基层法律服务管理等工作。近年来,山城区司法局认真学习贯彻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制度,围绕“抓班子、带队伍,抓监督、促管理”的工作思路,全面推行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制,以工作效率,工作成果取信于民,努力开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新局面。

(一)加强领导,强化责任意识,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制

通过对局党组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进行分解,明确了责任范围,责任内容,做到责任到人。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工作人员具体抓,层层抓落实,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机制。

(二)注重干部职工的教育管理,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一是建立每周四学习教育制度,做到定时教育和随机教育相结合。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党纪党规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有关规定,强化了我区司法行政工作人员的党性观念和纪律意识,增强了清政廉洁,遵纪守法的自觉性,规范了从政行为。二是通过组织观看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专题片,使广大干部职工增强了忧患意识,牢固树立了居安思危,为党和人民事业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三是坚持做到了每月一次的反腐倡廉教育,初步形成了反腐教育的制度体系。

(三)加强制度建设,从源头预防治理腐败

山城区司法局党组结合区司法行政工作实际制定了《山城区司法局落实和深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意见》及领导干部述廉制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考核制度、责任报告制度、责任追究等制度从制度上保证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通过抓制度建设和落实,源头治理腐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加强监督,强化责任追究,搞好廉洁自律

一是及时召开义务监督员座谈会。让行风义务监督员能及时了解我局的工作情况,对我局当前和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二是向社会各界发放调查问卷,及时了解我局干部职工在党风廉政建设、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和机关作风方面的情况。较好地发挥了社会监督的职能作用。三是办事、办公透明化。坚持政务公开,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工作。制作了公示,公开专栏,公示了我局各个科室、处、所的主要工作职责和各项办事程序,设立了举报箱、意见簿和举报电话。实行政务公开,强化了外部监督,有效地方便了办事人员,提高了办事效率。

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区司法行政系统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大力加强队伍建设,使干警的政治思想素质和防腐拒变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工作作风得到明显改善。但从适应新时期司法行政工作要求的高度,认真审视了党风廉政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督促检查不够到位。责任制考核检查的方式、方法简单,有的考核指标体系不够科学,操作性不够强。

(二)落实不够到位。虽然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也做了一些,但不善于总结,汇报起来没有自己的亮点,结合实际不够,存在照搬上级的责任分工办法的现象。

(三)工作主动性不够高。部分干警存在司法行政在政法系统中地位低、职能软的思想基础,缺乏争创一流业绩的工作干劲,缺少在实践基础上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探索,这都影响了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基层法律服务所管理欠规范。有的法律工作者道德素质不高,追求经济利益多,履行义务少,偏离了基层法律服务所应有的运行轨道,不能有效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三、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政治思想教育。一是强化职业道德教育,突出抓好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组织工作人员认真学习司法行政干警职业道德基本准则,努力增强工作人员的廉洁自律意识。二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区级局机关领导班子是接受市局、区委、区政府的双重领导体制,因此,一要摆正位置,在业务上以市局为主,将市局的工作要求,在服务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的过程中得到贯彻执行。二要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研究在新时期如何为政府第一要务服务、如何为本区的经济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法制环境,能有所作为。三是加强组织制度管理。健全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的竞争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规范工作行为和工作程序,从理论和实务等方面对干警素质进行考察,对于不合格的人员要果断地通过离岗、调离、辞退、开除等多种渠道,及时清理出司法行政队伍同,时通过竞争上岗、双向选择等措施,优化部门内设机构之间的人员配置,选好配强干部,力求达到最佳组合,提高工作效率。

(二)运用典型教育手段进行反腐保廉教育。大力强化廉政典型教育,用正面典型引导工作人员,用反面典型警示工作人员,促使政治思想教育更贴近生活、贴近实际,避免步入“空洞说教的误区。要通过

长期的、不间断的教育,触及灵魂,触及思想。特别是要突出正反两个方面的典型教育、突出热点岗位和重点人员教育、突出各项廉政纪律教育,就是要用大道理管住小道理,管住歪道理,让大家深刻认识各项廉政建设规章制度的本质要求,弄清不廉洁的严重后果,对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产生敬畏之感,从而自觉地在思想上划出警戒线,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到守法度,不逾矩。

(三)全面推行政务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容易滋生腐败的热点问题,做到公开透明。加大社会监督力度,随案向当事人发放廉政征求意见函,公布廉政监督电话,设立廉政举报箱,诚心接受当事人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同时,司法行政干警要不断提高接受监督的自觉性,主动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监督,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局面。

(四)继续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一是继续严格党内生活,强化内部监督,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和干部职工自查自纠制度。二是不断完善和充实我区司法行政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本着“谁主管,谁负责”,“谁负责,谁承担责任”的原则,紧紧扭住“一把手”工程不放松,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切实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到实处。三是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把握好责任分解、责任考核、责任追究三个重要环节,把这三个环节与经济责任目标管理考核,干部考核工作结合起来,自觉把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融入到各项工作中,形成反腐败的整体合力,推动反腐倡廉工作深入开展。

上一篇:育林小学教师聘用合同下一篇:生产安全管理专员的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