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阔的空间与幼儿教师的素质

2024-05-04

广阔的空间与幼儿教师的素质(精选5篇)

广阔的空间与幼儿教师的素质 篇1

在大数学家保罗·艾尔迪什很小的时候,妈妈告诉他150-100=50。他问妈妈:“那么,100-150等于多少呢?”妈妈诧异而又惊喜地看着自己的孩子,开始耐心地给小艾尔迪什解释正数和负数的问题。如果时间推迟90年,小艾尔迪什能像今天的孩子一样坐在计算机前通过教育软件学习算术,计算机该怎么去和一个幼小的孩子解释这样一个“希奇古怪”的问题呢?其实,不必是这样的数学奇才,最普通的孩子也常常提出一些问题。对于这些问题,一位普通的老师稍加思考就能和孩子解释清楚,而最聪明的教育软件却常常无能为力。但正是幼小心灵里的这些希奇古怪的问题造就了像艾尔迪什、牛顿、爱因斯坦那样的科学大师。

在很古的时候,一些著名的教育家就开始倡导对学生采取启发式教育。启发式教育的关键就是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这几年计算机教育软件也在启发式教育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但远远不够。尽管采取了一些新颖的多媒体技术,也顾及到了孩子求知的心理特点,但是今天大多数的教育软件仍然像一个方法粗暴的`老师,牵着学生的手拼命往前拉,学生只能回答问题,而不能提出问题。一些稍微好一点的软件也充其量只是能够让学生选择问题,而选择范围都限制在那些与所讲内容密切相关且与考试试题一样规规矩矩的问题上。这样,就给人一种“画地为牢”的感觉,这种被动式的教育方式限制了孩子的思维空间,也束缚了孩子的创造能力。

于是,就有了一个愿望:有一天我们的教育软件能够鼓励孩子们去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能循序善诱地解释幼小心灵的那些疑问。但从目前教育软件的发展水平看要实现这个愿望还有重重困难,因为这种解释问题的能力依赖于编译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高度发展。但是,我们应该朝着这个方向努力,至少可以在一些学科(例如数学)上作一些尝试。美国的Mathsoft公司为工程软件“MathCAD”开发的教学软件就是这方面较为成功的范例,在运行该软件时,学习者可以随时通过算式或者表达式输入自己的问题,并可立即得到正确的答案,就像学生在黑板上写下问题,总可以得到老师的正确解释一样。

广阔的空间与幼儿教师的素质 篇2

一、树立“学为主体”的观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集体的力量共同解决所面对的问题。因此, 要让“学为主体”的思想贯彻下来, 就不能怕刚开始阶段的所谓浪费时间, 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 思维都是活跃的, 对于给出的一个问题我们不可能完全预设出学生的所有想法, 所以要正确引导, 并鼓励创新, 对于学生哪怕是有一点点的进步也要及时表扬, 这样才能让学生喜欢上数学, 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来。

如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圆》时, 我让学生以生活中的圆为例来初步认识圆, 并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然后我给每一个学生发了一张白纸, 在没有任何附加条件的基础上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画圆。学生们一下子活跃了起来, 有用圆规的, 有用硬币的, 有用模具的等等, 并在组内交流画圆的方法。大约十分钟后, 学生的白纸上画满了大大小小的圆, 并向其他学生进行了展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圆有了感性的认识, 对于圆的基础知识, 诸如圆心、半径、直径、圆的大小、圆的位置关系等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在下一步学生谈自己画圆的收获时, 有的学生说圆的大小是由半径决定的, 有的说圆的位置是由圆心决定的, 也有的说出了圆的位置关系, 这些都得到了我的表扬, 由此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了。这正如一句话所说“一张白纸, 可以画出最新最美的图画”, 只有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才能真正提高教学的效率。

二、搭建新旧知识之间的桥梁

小学数学知识相对来说比较简单, 除了起始知识之外, 基本上都是在已经学过的旧的知识基础上通过延伸发展而得来的。因此, 在教学时我们要把握好这一关系, 给学生创造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 让学生通过思考、探究去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的关系, 从而搭建新旧知识之间的桥梁, 由旧知自然过渡到新知。在搭建这一桥梁的过程中有若干个连接点, 对于连接点的个数是需要我们重点考虑的, 过多虽然能让学生学得轻松, 但对于学生的思维训练则没有好处, 过少则会造成信息的缺失, 不利于新知识的建立。正所谓“教为主导, 学为主体”, 只有将两者合理协调好, 才能使课堂更有活力。

如在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法》时, 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首先建立分数乘以整数的法则。我给学生出示了3/8×5这样一个例子, 让学生尝试从已学过的知识入手进行解题, 很多学生利用已学的乘法的意义知道3/8×5=3/8+3/8+3/8+3/8+3/8, 在此基础上就转化成了同分母分数的加法, 也就可以得出3/8+3/8+3/8+3/8+3/8= 3×5/8=15/8这一结果, 由此也就得出了分数乘以整数的法则。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只需适时进行适当的导, 而不需专门的讲, 让学生思考、总结才是最关键的。同时这一过程也体现了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思路, 即让学生由旧知得新知, 从而把知识系统化, 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 这体现出了数学知识的连续性, 也可以让我们深刻感受到通过学生思考得到的知识比我们灌输的效果要强得多。

三、创设学生自由思维的氛围

要想激活学生的思维, 就需要我们为学生创设出自由的氛围。长期以来的教学模式注重的是教师的讲、学生的练, 教师给了学生鱼, 而没有授予渔, 或授予渔而没有让学生真正得到体验。其实学生的思维是灵活的, 不能因我们的教学思路抑制了学生的思维, 对待问题的看法是多样的, 教师可能只看到了其中的一点, 殊不知学生可能会想得更多。知识是死的, 学生的思维是活的, 让学生在广阔的思维空间中得到发展才是我们教学的根本目的。

如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基本性质》时, 对于分数大小的比较, 学生先学习了同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分子相同分数大小的比较, 而像4/5与5/6这样的分数如何比较呢?如果我们还是用原来的旧方法, 教给学生先通分化为同分母的分数再比较大小, 这固然能够让学生直接掌握比较的方法, 但是也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让知识以僵化的形式展示给了学生。但是我们如果给学生留出一定思维的时间与空间, 学生可能就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在教学时我就没给学生说方法, 让学生自由尝试, 结果有的学生把分数化为小数进行比较, 有的学生用传统的同分母比分子, 也有的用同分子比分母, 最让人惊喜的是一个学生用了1-4/5=1/5, 1-5/6=1/6, 因为1/5>1/6, 所以4/5<5/6。这就是给学生自由思维空间的效果, 学生在这一氛围中不仅掌握了知识, 还发展了创新思维能力。

为幼儿开展广阔的美术发展空间 篇3

一、开心的美术课

根据中班孩子的心理特征,这一阶段幼儿属于涂鸦期和象征期的认知过程,他们在形态观念上相当主观。用孩子眼光看:画得对不对不是主要的,好不好玩才是主要的。所以我为他们设计通过触觉和嗅觉以及情感互动等课题,让孩子在学画画时就像走进物质与知识的宫殿,从此喜欢上美术课。

如美术活动《好吃的水果》,我让孩子先来摸水果、观察水果,在摸水果这一环节中,我将孩子分成五组,每组都有一个装有不同水果的纸盒,请摸对的孩子讲出水果的基本特征,老师导向有两点:其一,水果的基本形;其二,水果的基本色。接下来,老师激励孩子们开始画出多彩的水果,由于孩子们有直观感受,画面效果非常好。

二、多想的美术课

我们非常清楚“儿童永远不是成人的缩影”,他们与成人在认知世界过程中有着迥然不同的思维模式,在孩子眼中世界是多角度、多视觉的产物,孩子们通过人的触觉、嗅觉及动手互动过程中得到更多的是视觉效果,他们开始有要求和欲望将他们看到的事物和自己的想法以作品的形式进行展示。此时,教师要充分相信孩子的艺术潜能,尊重和支持每個孩子的想法和创造,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美术活动中,我利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儿歌、童谣、小故事及音乐等形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情境教学活动。

三、多看的美术课

没有观察力就没有想象力,没有想象力就没有创造力。当孩子们经历了猜谜和歌谣画的实践后,孩子们内心的情感已被唤醒,画画的兴趣和欲望表现极强。此时,就需要教师更多的鼓励和表扬,保护好孩子们在画中流露出来的清纯思想和朴实情感。

如何在美术活动中为孩子们提供更广阔的美术发展空间,最根本还是在于教师要理解儿童、尊重儿童、尊重儿童的艺术。教师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教学,让孩子们在美术活动中变得更有创造力。

(作者单位 河南省林州市第二实验幼儿园)

广阔的空间与幼儿教师的素质 篇4

一、目标明确, 分工协作, 是完成工作任务的基础

在拓展培训中我们先后设计了孤岛求生、七巧板、穿越电网、罗马战车等集体项目, 这些项目充分发挥了集体智慧, 明确了每名队员的工作目标, 认真对工作任务进行讨论分析, 分工明确, 互相协作, 齐心协力,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较好地完成了各项项目。团体项目给队员带来的收获是:第一, 集体的协作精神非常重要,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 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共渡难关。第二, 任何一个团队, 都不能忽视领导的作用。不管这个领导是否聪明、是否有能力, 大家都该围绕着这个领导核心, 一起出谋划策共同开展工作。第三, 在做任何事情之前, 有个详细的策划, 再加上领导最后的系统决策, 在做的过程中要按照原定的计划行事, 才会避免做些无用功。第四, 团队中成员的相互交流, 相互鼓励, 相互信任是非常重要的, 这样会激发出每个成员的集体荣誉感和增强每个员工的自信心。第五, 每个成员都要有奉献精神, 要尽最大努力来共同完成项目。集体项目告诉我, 一个人的力量固然有限, 只有融入整个团队, 与成员之间很好的合作, 才能有所成就, 这个团队才能充满无穷的力量, 才能战无不胜, 攻无不克, 最后取得成功。

二、坚定信心, 挑战自我, 是提高自身潜能的关键

任何人都有自己脆弱的一面, 只有不断挑战自己、战胜自己, 才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取得更大成绩。为了增强队员信心, 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潜能, 我们精心设计了“高空单杠”、“高空断桥”这两个项目, 他们是挑战自我, 战胜自我恐惧的最经典的项目。同样的跨度, 如果放在平地上, 每个人都能轻松完成, 但把它放到高空, 由于恐惧, 我们可能不敢向前跨过这原本很容易就能跨越过去的断桥、抓住原本可能轻松抓住的单杠。在训练中, 有的队员曾经出现过退却、恐惧或不敢做的念头, 但是通过大家的鼓励, 都成功地完成了训练任务, 达到了激发潜能、强化意志、超越自我的目的。有些事情, 看起来很难, 但实际做起来却也容易。只要勇敢跨出第一步, 困难也不是这么难, 超越只是一步之遥。因此, 在培训中我们始终向学员渗透这个理念:当我们面临艰巨的任务或遇到困难时, 只要我们坚定信心, 积极努力, 解放思想, 敢于超越, 并付诸实际行动, 就可以战胜一切困难, 就可以完成别人认为难以完成的任务, 就能将本属于自己的机会牢牢抓住。

三、建立信任, 实现沟通, 是实现工作目标的保障

为了增进团结, 促进沟通, 我们有针对性的设计了一系列的项目。在心心相印项目体验中, 我们引导学员学会信任同伴, 相信集体。我们每个人在工作中都离不开同事的帮助和支持, 只有充分信任你的同伴, 相信他们在你需要帮助或孤立无援时才会给你最无私、最真诚的支持;同时要相信自己, 相信自己能够进行超越并能够帮助别人超越, 我们就能完成好这项工作任务。比如在高空项目体验时, 如果没有地上队友们的保护和鼓励, 如果不对队友们信任, 我是不可能完成任务的。“孤岛求生”这个项目主要是考验一个团队在接到任务后各岛队员之间的相互配合与沟通。沟通是使大家凝聚的连线。如果不能从沟通中获得充分的信息或者通过沟通形成统一的认识和意志, 那么肯定出问题。这点在“孤岛求生”任务中体现最为深刻, 我们的混乱都是未能及早地意识到沟通所致。沟通除了小组与小组之间的沟通外, 还包括个人之间的沟通、领导与下级的沟通、下级与上级的沟通以及经验的主动交流等。沟通可以让我们变得主动、智慧, 才能成功完成任务。

给学生一个广阔的创造空间 篇5

吴佳欣导入新课,带领同学们走向花的世界:“同学们,当你漫步花园,看到春之兰,夏之荷,秋之菊,冬之梅,并且感受它们艳丽芬芳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这些万紫千红的花,它们为什么会有这五彩缤纷的颜色?”带着同学们的好奇,吴佳欣接着说:“今天我们学习《万紫千红的花》。这一篇课文就是为我们解释这个问题的。”一堂课的序幕拉开了。吴佳欣俨然一个老师,带领同學们在课堂上应付自如,一会儿启发学生思考,一会儿精要地分析,一会儿吩咐做习题……

吴佳欣以一节课的时间成功地完成了这一课的教学任务。作为教者的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也许是语文课学生们接触的时间太长,见效又太慢,也许并不只是教法单调呆板的语文课本身,而在于学法与教法的弊端。在让学生上这堂课之前,我有很多顾虑,怕学生只是凭一股热情,知识点讲不到,更怕她压不住堂,最担心的是这堂课和以往一样只流于形式。然而一堂课下来,我发现原来许多的担心都是多余的。同学们听得非常认真,纪律相当好。我观察了一下,连平常不热心学习的同学也在忙着记笔记,没有一个学生因此而取笑议论,并且似乎在为她打气,鼓励她。平常学生们调皮捣蛋,让老师们生气,而今天却表现得这样好,我想这就是一种对学习的兴趣吧!勿庸讳言,老师上课有些学生表现差,不一定是老师的课上得不好,而是上课的方式未能提起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当我决定让学生上这堂课的时候,并没有放手不管。在给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独立自主备课的同时,我给了适当的指点,准备了一些参考资料。原以为学生会完全按照资料上的内容讲,没想到,吴佳欣除了能把本课的重点、难点知识讲到外,甚至还能联系过去学过的知识。试想,这样下来,对讲课的学生吴佳欣来说,除了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之外,对这一课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可想而知了。

课后,我在学生中作了一番调查,他们都认为这堂课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很多同学表示今后也要争取这样的机会来锻炼自己。

是啊,我们为什么不给他们一些机会去创造自己、表现自己呢?我们教师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权,即使讲得全面、动听、中肯,那也是教师对教材的体验,不是学生的体验,因此学习效率不高。我们从事语文教学的教育工作者,必须转变观念,改革语文教学,使语文教育从僵化、枯燥的樊篱中解放出来,给学生一个广阔的创造空间。

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无疑是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正确认识二者在教学中的位置及相互关系,这是保证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首要条件。我们教师不能在教学中唱“独角戏”,把学生作为从属附庸。我们不仅要让他们获得系统的知识,而且也要注意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促进能力的发展,使他们最大效率地吸收知识。

让学生讲课,这是语文素质教育中一项重要的活动,“说”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叶圣陶先生说:“语”是口头语言,“文”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结合在一起就是语文。《万紫千红的花》是一篇自读课文,教师如果再繁琐地去讲,收效一定不大。语文课应该让学生“说”起来,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真正起到全面提高素质的目的。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遵循这样的原则,以培养高素质创造性的人才为目的,设计好我们的每一堂课,我想是大有裨益的。

上一篇:设计制作请柬下一篇:党员的个人自我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