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缝质量安全案例分析

2024-04-26

裂缝质量安全案例分析(共8篇)

裂缝质量安全案例分析 篇1

【案情介绍】

原告王某在被告芜湖金都置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金都公司)开发的锦绣天城小区购买商品房一套,在该房屋交付前墙体就已出现多处裂缝,被告未按规定程序对前述裂缝进行修补,在隐瞒前述质量缺陷的情况下将房屋交付原告。原告在入住后不久墙体再次出现多处裂缝,在原告通过有关部门交涉后,被告进行了修补,但因修补仍未能按照施工程序进行,在进行装修后再次出现裂缝。现原告为维护合法权益,诉至本院,请求法院判令:

一、被告依约为墙体裂缝维修;

二、赔偿因墙体裂缝及维修给原告的损失20000元(包括维修费5000元、维修期间的住宿费3000元、装璜损失12000元);

三、本案诉讼费用由被告承担。【法院判决】

一、被告芜湖金都置业有限责任公司于本判决生效后三十日内为原告王某购买的位于安徽省芜湖县湾沚镇锦绣城小区13幢2单元1003室房屋的墙体裂缝进行修复;

二、驳回原告王某的其他诉讼请求。

案件受理费150元,由被告芜湖金都置业有限责任公司负担。【律师分析】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三条规定:“因房屋质量问题严重影响正常居住使用,买受人请求解除合同和赔偿损失的,应予支持。交付使用的房屋存在质量问题,在保修期内,出卖人应当承担修复责任;出卖人拒绝修复或者在合理期限内拖延修复的,买受人可以自行或者委托他人修复。修复费用及修复期间造成的其他损失由出卖人承担。”本案中,原告房屋出现的墙体裂缝问题,属于服务质量问题的范畴,因此在保修期内负有维修及赔偿损失的责任。被告称原告所购房屋已超过二年的保修期,故不应承担修复义务,法院认为被告在交付房屋时墙体已有裂缝,原告在房屋保修期内也已要求被告修复裂缝,但经被告修复后墙体仍有裂缝,故被告应继续履行修复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本案中,双方当事人基于真实的意思表达签订了《商品房买卖合同》,合同规定了开发商对房屋出现的质量问题在保修期内具有的维修责任,对合同双方具有约束力。芜湖金都置业有限责任公司的行为实际上是违反了合同的约定。

裂缝质量安全案例分析 篇2

所谓混合结构体系是指采用砖、石或砌块墙体和钢筋混凝土楼盖组成的结构。对混合结构体系安全鉴定的目的是通过初始勘查、现场检测、计算,对照规范和JGJ 125-99危险房屋鉴定标准(以下简称《危标》)进行科学分析和判断,确定房屋危险级别,为房屋解危和加固修缮提供技术和政策依据。

混合结构的裂缝比较普遍,湖北省襄樊市房屋安全鉴定管理所17年来,先后对该市3 536栋私人和单位混合结构房屋进行了安全鉴定,其中2 132栋混合结构房屋都有明显的裂缝,占已进行安全鉴定房屋的60.29%。依据《危标》,发现混合结构房屋裂缝影响安全使用的有1 538栋,占2 132栋混合结构房屋的72.14%。此类房屋经安全鉴定后已逐步进行了解危。

1 影响安全使用的裂缝作安全鉴定分析

混合结构体系常见裂缝有四类,它们是斜裂缝(正八字、倒八字等)、竖向裂缝、水平裂缝和不规则裂缝,其中前三类裂缝最常见,原因也较复杂,如地基问题、温度应力、结构超载等都可能造成这些裂缝。有些裂缝宽度大于2 mm,长度大于1/2层高或1/3层高多条,便构成危点。

1.1 沉降裂缝构成危点的鉴定分析

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造成混合结构房屋裂缝,一般是建筑物中部下沉值较两端的大,易形成正向弯曲而造成正八字缝,反之,则造成倒八字缝;建筑物地基一端软弱或一端层高(荷重)较大,造成一端沉降大而出现斜裂缝;地基突变处建筑物一端沉降大使墙顶形成较大的拉应力而造成顶部竖向裂缝,若房屋过长,又未设置伸缩缝,易使墙体在门窗口边或楼梯间等部位产生贯通房屋全高的竖向裂缝。特别是地基变形不能稳定的沉降裂缝,十分危险。所以在安全鉴定中应高度重视,勘查、现场检测中必须弄清地基土的压缩性是否有明显差异;地基沉降曲线是不是直线;房屋高度或荷载差异是否较大;地基是否浸水;是否在房屋周围开挖土方和人工降低地下水位;地面堆载是否过大;已有建筑是否临近新建高大建筑等等。例如:樊城区前进路某7层综合楼,全长43.44 m,总宽12.24 m。楼板采用长向预制空心板,由4条纵墙承重。横墙为自承重墙。基础为板厚25 cm,200号(C18)混凝土,80 cm×100 cm大放脚砖墙条形基础。地质情况:地表以下2.8 m~5.5 m为人工杂填土,5.5 m以下为淤泥质亚黏土和淤泥质黏土。综合楼中部偏西在人工杂填土下有人防工事(防空洞交叉),后回填(回填主要是垃圾物等),土质极软。

1)经初始勘查鉴定,查阅原设计图纸等资料,发现原设计为4层,1层~2层为办公,3层~4层为住宅。查找原现场基建同志,得知该综合楼1985年建至2层,由于某种原因,停工2年。因某种需要,在未经原设计单位同意的情况下,加建至7层。使用初期,基础局部显现较小裂缝,无人问津。1998年裂缝明显增大,有关部门便进行简单维修。2003年裂缝继续增大,2004年临近准备新建高大建筑,才申请安全鉴定。2)现场勘察情况,该综合楼两端地基不均匀沉降比较显著,凿开原维修层,四周局部开挖,中部偏西显现更大的裂缝(宽度18 mm~26 mm)埋置在室外地面0.5 m~1 m以下等多处危点。对照《危标》,确认为该综合楼已构成C级(局部危房),问题非常严重,当即通知该单位负责人,提出应急措施,采取局部拆除3层,地基加固修缮的处理意见,防范了事故发生。

1.2 因承载能力不足产生裂缝构成危点的鉴定分析

由于混合结构主要是砖砌体脆性材料,其抗拉强度较低,因承载能力不足产生的裂缝,很可能是结构破坏的先兆。若荷载已接近临界值,则裂缝不断发展,更有可能导致结构破坏、建筑物倒塌。因此,在安全鉴定中必须正确认识其裂缝的形态特征和产生原因,达到准确判断和鉴别的目的,防止事故发生。一般情况下,因墙、柱承载能力不足产生裂缝,常见的形态特征有:基础、高厚比较大的柱、窗间墙,轴心受压或小偏心受压时,产生垂直方向的裂缝;承载大梁的砖柱或墙,局部受压时,上下两端产生垂直和斜向的裂缝;砖挑檐承受竖向剪力,水池、筒仓承受轴心受拉或偏心受拉,砖砌平拱承受竖向弯矩,砖过梁承受弯矩与剪力共同作用等,产生垂直或斜向的裂缝;墙、柱等承受大偏心受压时,也可能产生水平方向的裂缝等等。裂缝位置常在墙、柱下部1/3处;裂缝宽度0.1 mm~3 mm不等,裂缝形状是中间宽,两端细;裂缝出现的时间,常在楼盖(屋盖)支撑拆除后即现,也有少数是在使用荷载突然增加时而开裂等等。例如襄城区王家洼某教学楼为东3层西4层混合结构房屋,纵墙承重,楼盖(屋盖)为预制钢筋混凝土板,楼面为预制钢筋混凝土槽形板,支承在两跨现浇横梁上,梁两端搁置在37 cm×37 cm砖柱上。2003年某天夜里,该教学楼西4层混合结构局部垮塌,幸无人员伤亡。经现场勘察鉴定,基底面积和砖柱强度均严重不足(仅为规范要求的26.8%),梁下无梁垫,砌体组砌质量低劣,查无工程地质勘测资料,地基未经计算,据有关人员述说:该楼1979年建成2层,1983年由于某种需要,东加建至3层,1989年西加建至4层,1999年迎接“普九”教育验收,整栋房屋全部崭新粉刷。勘测整栋房屋,凿开崭新粉刷层,发现有近80%以上的面积暴露出基础、承重结构、围护结构中显现危险点。依据《危标》综合判断结果为D级(整栋危房)。建议整栋拆除(已无修缮价值)。

2影响安全使用的裂缝作处理意见分析

根据混合结构房屋各构件裂缝的严重程度,破损构件在整栋房屋中的地位、所占的数量和比例,结合结构整体周围环境影响有损结构的人为因素危险状况、结构破损后的可修复性、破损构件带来的经济损失等等,计算破损构件危点的百分数p,结构危险级别的隶属度ua,ub,uc,ud和隶属函数uA,uB,uC,uD。若max(uA,uB,uC,uD)=uB,则综合判断结果为B级(危险点房)。同样地,max(uA,uB,uC,uD)=uC,则综合判断结果为C级(局部危房),max(uA,uB,uC,uD)=uD,则综合判断结果为D级(整栋危房)。不同的危险级别处理意见不同:B级采取加固修缮即可;C级采取局部拆除和加固;D级采取整栋拆除(已无修缮价值)。

3结语

在混合结构构件裂缝中,大多数是温度裂缝、沉降裂缝和超载裂缝三类,而此三类裂缝的危害性和处理方法差异甚大。为在实际安全鉴定中能够较好的应用,我们必须根据裂缝的位置、裂缝出现的时间、裂缝发展与变化情况、裂缝的成因或诱发因素来正确区别裂缝产生的原因。

总之,在房屋安全鉴定中,只要把握砖砌体各类裂缝的形态特征,准确判断和鉴别裂缝产生的原因,就能够客观地计算分析,作出科学的房屋安全鉴定结论和处理意见,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财产不受损失。

参考文献

[1]王赫,全玉宛,贺玉仙.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2]孟宪亮.危房鉴定与加固改造、拆除及技术标准规范实施手册[M].吉林:吉林音像出版社,2005.

[3]高凌翔.砌体结构常见裂缝的分析与防治[J].山西建筑,2006,32(7):83-84.

[4]周晋奎.砖混结构墙体开裂及预防措施[J].山西建筑,2007,33(10):183-184.

裂缝质量安全案例分析 篇3

摘 要:混凝土的质量是当今工程领域一个多元化的问题,但最常见的质量问题是混凝土裂缝的出现,如果施工中混凝土常常出现裂缝就会影响到结构的整体性和耐久性。结合实际经验,从荷载和收缩两大方面分析了施工期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和影响因素,提出了施工期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技术,对在施工期如何进行混凝土裂缝控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荷载裂缝;收缩裂缝;裂缝控制;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TV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30-0164-03

1 认识混凝土

1.1 混凝土的发展史

考古人员发现早在5000年前的凌家滩人不是只会简单的搭建屋舍,他们要用经过火烧过土作为房基槽与墙体的填充材料,在基槽内用木棍作为墙体的支撑柱,然后填埋红烧的土块,并在墙体两侧表面敷上较厚的粘泥,甚至一部分还可能用芦苇杆加固,这和现在的钢筋商品混凝土非常相似。1879年,法国工程师艾纳比克开始制造钢筋商品混凝土楼板,以后发展为整套建筑使用由钢筋箍和纵向杆加固的商品混凝土结构梁。混凝土从1900年,万国博览会上展示了钢筋混凝土在很多方面的使用,在建材领域引起了一场革命。1918年艾布拉姆发表了著名的计算商品混凝土强度的水灰比理论。钢筋商品混凝土开始成为改变这个世界景观的重要材料。

1.2 混凝土的组成

混凝土,简称“砼”。是指由胶凝材料将集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通常讲的混凝土一词是指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集料;与水(加或不加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成型、养护而得的水泥混凝土,也称普通混凝土。混凝土也可以看成一种人工石材,由于其原料丰富,造价低廉,工艺简单的特性使它在工程中有广泛的应用。

2 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分析

混凝土以固液气三相并存、各向异性的多孔非均质材料,内部存在大量微细裂隙和宏、微观缺陷,因此,混凝土这种材料有裂缝是绝对的,无裂缝是相对的。

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是荷载和收缩裂缝。荷载裂缝占有的比例比较低,它主要是由于结构不均匀和气候温差引起的,可由结构设计师来解决。而收缩裂缝是由材料和施工技术人员来解决。

混凝土在承受荷载之前就已经存在微观裂缝,受力使微裂缝连通成宏观裂缝,对混凝土的收缩裂缝而言,是由于在混凝土的凝固硬化过程中产生收缩变形,而收缩变形差过大时产生了收缩裂缝。混凝土的体积收缩最主要和最常见的是干缩和冷缩。前者是由于混凝土中水分的散失或温度下降引起的,后者是由于混凝土中热量的散失或者温度下降引起的。

混凝土的体积收缩最主要最常见的是干缩和冷缩。前者是由于混凝土中水分的散失和温度的下降引起的,后者是由于混凝土中热量的散失和温度的下降引起的。干缩和冷缩裂缝,如图1所示。

混凝土的其它体积收缩还有:①水泥水化热产生的体积收缩叫做减缩;②颗粒沉降产生的体积收缩叫做沉缩;③当混凝土尚处于塑性状态,由于水分蒸发过快,泌水率小于表面蒸发率,就会引起表面失水过多多面开裂,裂缝随时间向混凝土内部发展,形成塑性收缩,通过采用早期保湿养护来避免发生。④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在有水分存在时对水泥水化产物作用的结果,这些结果的综合引起体积收缩称之为碳化收缩,这类收缩仅限于表层,只会产生混凝土的表面裂缝。

2.1 干缩裂缝

长期以来,世界各国的科学家工作者对混凝土的干缩机理进行了大量的分析及研究,但至今还没有人能够作出完全令人满意的解释,虽然对干缝机理的细节说法不一,但在影响硬化后的水泥石的体积失水干燥的主要原因是毛细孔及铰孔水的蒸发散失这一点上的看法是一致的。所以,混凝土的干缩主要是由于水泥事的干缩引起的。

混凝土中的孔大致可分为胶孔、毛细孔和气孔三种。气孔最大,直径一般在1~0.01 mm之间。毛细孔的尺寸约为气孔的1/1000,即约为10~40 A,约为水分子直径的5倍。一般胶体颗粒的直径约为水分子直径的100倍,倘若胶体中水分完全被蒸发,那么水泥的收缩率按长度计算,应为1%。但是由于环境的湿度总大于零,这种完全蒸发的情况是不存在的,实际上观察到的水泥石最大干缩率为0.4%。

2.2 影响混凝土干缩的主要因素

①集料:首先是数量,单方混凝土中的集料用量越多,相对所用到的胶凝材料也就越少,混凝土的干縮就小。其次是弹性模量,用弹性模量较低的轻骨料配制混凝土,其干缩率较大。另外,集料自身的干缩率亦对混凝土干缩有一定的影响。

②环境条件:环境湿度大,混凝土干缩小,延长湿养护的时间可以推迟干缩的发生与发展,但对于干缩率并无显著影响。干燥的速度也不能影响最终干缩率。

③水胶比与加水量:水胶比大则干缩率也大,加水量也亦然。

④水泥与外加剂:硅酸盐水泥性能的差异一般对混凝土干缩率影响不大。不同外加剂有不同的影响。

⑤配筋:当配筋率不大时,干缩率减少不显著,有时约减少10%左右。配筋率较大时,对于干缩变形造成较大限制,但也容易因此发生干缩裂缝。

⑥杂质:混杂在集料中的粘土或包敷在集料的粘土会使干缩增加。国外的试验结果是,由于集料被粘土包敷而是干缩增加70%。

⑦混凝土尺寸形状:用体积与表面积的比值来表示试件的形状特征时,壁纸小则干缩大。

2.3 冷 缩

顾名思义就是混凝土因热量散失或温度降低产生的体积收缩。和一般材料一样,混凝土的热胀冷缩都是在相邻部分混整体性的限制条件下发生的,故热涨属于相向变形,而冷缩则属于背向变形,很容易引起开裂。因此,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特别是大体积、基础、地面或者地下的大型建筑物、桥梁、道路、机场跑道等结构物中,如何防止冷缝开裂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

2.4 影响混凝土冷缩率的因素

①混凝土的初始温度,混凝土的初始温度越高,冷缩率越大;气温升高或阳光直接照射导致原材料的温度升高,水泥水化时放出的热量都可使混凝土初始温度升高,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混凝土水化热与水泥用量、水泥的品种、矿物组成、细度等密切相关。

②周围环境的变化,温差越大,冷缩率越大,要避免或减轻冷缩裂缝,从材料角度看,理论上讲有三条途径:一是降低混凝土初始温度从而降低温度以后的降温幅度,二是选择膨胀系数小、受拉徐变大、拉伸极限应变高的混凝土,三是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

3 控制措施

在钢筋混凝土中,常常根据是否引起钢筋锈蚀来区分有害裂缝和无害裂缝。见表1。

如何更好的去控制混凝土裂缝的形成,我们要抓住混凝土的产生规律和它的特征,从根源处控制与减少裂缝的形成。见表2。

3.1 设计方面

①在建筑设计中应处理好构件中“抗”与“放”的关系。所谓‘抗就是处于约束状态下的结构,没有足够的变形余地时,为防止裂缝所采取的有力措施;而所谓‘放就是结构完全处于自由变形无约束状态下,有足够变形余地时所采取的措施。

②设计中应尽量避免结构断面突变带来的应力集中。

③积极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技术。常见混凝土裂缝中,相当部分是由于混凝土收缩而造成的。要解决此问题,可在混凝土中掺用膨胀剂来补偿混凝土的收缩。实践证明,效果很好。

3.2 选材和配合比设计方面

①根据结构要求选择合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及水泥品种、等级,尽量避免采用早强高的水泥。

②选用级配优良的砂、石原材料,含泥量应符合规范要求。

③积极采用掺合料和混凝土外加剂。

3.3 施工操作方面

①浇捣时,振捣捧要快插慢拔,根据不同的混凝土坍落度正确掌握振捣时间,避免过振或漏振,应提倡采用二次振捣、二次抹面技术,以排除泌水、混凝土内部的水分和气泡。

②混凝土裂缝防治工作中,新浇混凝土早期养护尤为重要,可保证混凝土在早期尽可能少产生收缩。

③夏季应注意混凝土的浇捣温度,采用低温入模、低温养护,必要时经试验可采用冰块,以降低混凝土原材料的温度。

3.4 体积收缩引起的裂缝防治

①适当选择配合比,掺外加剂控制水灰比、在混凝土中搀加粉煤灰,利用后期强度以降低水泥用量和温升,严格控制砂、石的含泥量,避免使用粉砂,以提高混凝土抗拉强度。

②加强混凝土的早期养护,混凝土浇筑之后,采用塑料薄膜和草袋覆盖以确保混凝土内外温差小于25℃,并洒水湿润养护。在气温高、湿度低、风速大的天气及早覆盖、喷水雾养护,并适当延长养护时间。

③加强混凝土表面的抹压、但应注意避免过分抹压。

④采用密封保水法,如在混凝土表面喷水养护或覆盖塑料薄膜,使水分不易蒸发或采用其他方法减少空气流动。延缓表面水分蒸发的办法。

⑤构件長期露天堆放时,应继续适当洒水或覆盖养护以便有较长的保温养护时间,特别是薄壁构件,应置于阴凉地方覆盖堆放。

4 结 语

裂缝是混凝土结构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深刻的了解混凝土裂缝的形成与影响因素是非常重要的进行认真研究、区别对待,因此我们要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处理,并在施工中采取各种有效的预防措施来预防裂缝的出现和发展,保证混凝土类的建筑物和构件安全、稳定地工作。

参考文献:

[1] 张振宇.三维广义有限元法及其在混凝土结构开裂分析中的应用[D].

南京:河海大学,2005.

[2] 曹小平.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J].施工技术,1996,25(2).

[3] 王铁梦.工程结构裂缝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关于治理墙体裂缝质量通病的通知 篇4

各县(市、区)住建局,屈家岭管理区城乡建设局,各有关单位:

为有效治理墙体裂缝质量通病,进一步提高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促进建筑业健康发展,根据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和湖北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控技术规程》(DB42/T 636-2010),结合我市建筑工程实际,决定在全市开展墙体裂缝质量通病治理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应当在执行现行规范标准基础上,将治理墙体裂缝质量通病列为质量工作的重点,认真贯彻落实。

二、建设单位要履行工程质量第一责任人的义务,组织治理墙体裂缝问题,不得随意压缩工程建设的合理工期,并承担相应的费用。此项费用在工程招投标、签订施工合同、决算时单列,全额计入工程总价,且为非竞价项目。

三、设计单位应按照湖北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控技术规程》(DB42/T 636-2010)和本通知的规定,对设计文件进行优化和细化,并设立质量通病治理专篇。施工图审查机构须对质量通病治理专篇进行专项审查。建筑工程未设立质量通病治理专篇的设计文件不予审查。

四、施工单位应严格按设计文件和本通知施工,将各项措施逐一落实。

五、监理单位应当将治理墙体裂缝纳入监理的重要内容,并加大检查和巡视力度。对不按本通知进行施工的工程,不得同意材料报审,不能组织相关验收,并将有关情况及时上报当地质量监督机构。

六、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应加大对以下事项的管理:

1、构造柱、连系梁设置

填充墙所有纵横墙体相交部位、长度超过4m的墙体中部、无约束墙体的端部,应设置构造柱。填充墙净高大于4m时,于墙体半高处加设一道与框架柱、构造柱连接且沿墙全长贯通的钢筋混凝土水平连系梁。

门窗洞边距框架柱、构造柱边小于240mm时,应沿门窗洞高度范围设置现浇混凝土门(窗)垛,且门(窗)垛应配置构造钢筋与框架柱、构造柱连接。

2、窗台压顶、门窗过梁

窗台标高处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窗台压顶,厚度不小于100mm,两端伸入墙体内不小于250mm,或延伸至与构造柱、框架柱连接。

墙体门窗洞口顶标高与圈梁、框架梁底标高不同时,若两者相差不大于300mm,过梁应与圈梁、框架梁一起现浇,否则设置的过梁两端伸入墙体内不小于250mm。

3、砌体材料

工地应提前备料,建立砌体材料进货台账,材料按品种、规格堆放整齐,并标明生产时间。材料未标注生产日期或台帐记载不清的,龄期一律按0天计算。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在运输、装卸过程中,严禁抛掷和倾倒,运输和堆放中应防止雨淋。

砌体砌筑时,混凝土多孔砖、混凝土实心砖、蒸压粉煤灰砖、蒸压灰砂砖等块体的龄期不应小于28天;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出釜停放期不应小于28天,不宜小于45天。

砌筑时必须控制好砌块的含水率。蒸压粉煤灰砖、蒸压灰砂砖应提前1~2天适度湿润,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应在砌筑当天对砌块砌筑面喷水湿润,相对含水率宜为40%~50%。蒸压灰砂砖、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表面有浮水时不得施工。

4、墙体砌筑

不同品种的砌体材料不得在同一楼层混砌,配砖应为同一材料,由同一厂家配套供应。

常温时砌筑砂浆初凝后向墙面适当浇水养护,确保砌筑砂浆强度等级符合设计要求。

填充墙每天砌筑高度不得超过1.5m,至接近梁、板底时,应留一定空隙,并应至少间隔14天后,再将其补砌挤紧。在墙上剔槽开孔时,砂浆宜达到设计强度80%以上,采用切割机开槽,严禁硬凿或损坏墙体。管线固定好后,采用细石混凝土或1:2.5水泥砂浆填实。

5、防裂网设置

墙体采用粉煤灰砌块时,应满铺玻璃纤维网格布或钢丝网。墙体与混凝土梁、柱交接处抹灰层应采取防裂加强措施,采用玻璃纤维网格布或金属钢丝网,且布设于靠近抹灰层的面层。

七、墙体施工完毕后,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施工、监理单位,进行专项验收,填写《治理墙体裂缝质量通病验收记录》,验收记录作为施工必备资料。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未组织验收或验收不合格不得申报主体工程验收。

八、大力推广使用预拌砂浆,砂浆生产厂家应采用中、粗砂,严禁使用山砂和混合粉。

九、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要加大对工程的监管力度,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要求整改。对不执行本通知,不按要求设置构造柱、水平连系梁、混凝土压顶、混凝土门(窗)垛,不标注砌体材料龄期等情况的,不准进行主体结构验收,对情节严重的依照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予以行政处罚和实施不良行为记录。

十、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质量监督、墙革节能等机构,要将墙体裂缝治理工作列为重点监管项目,依法履行职责,采取有效措施,建立联动机制,通力协作,齐抓共管,务求实效。

十一、本通知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尚未完成主体结构施工的工程,原图纸无相关设计的,参照本通知执行。

附件:《治理墙体裂缝质量通病验收记录》

裂缝质量安全案例分析 篇5

选用良好级配的骨料,并严格控制砂、石子含泥量,降低水灰比(0.6以下)加强振捣,以提高砼的密实性和抗拉强度,

在砼中掺加缓凝剂,减缓浇筑速度,以利于散热。在设计允许的情况下,可掺入少于砼体积25%的毛石,以吸收热量,并可节省砼,

避开炎热天气浇筑大体积砼;必须在热天浇筑时,可采用冰水或深井凉水拌制砼,或设置简易遮阳装置,并对骨料进行喷水预冷却,以降低砼搅拌和浇筑的温度。

分层浇筑砼,每层厚度不大于30cm,以加快热量散发,并使温度分布均匀,同时也便于振捣密实。

大体积砼内适当预留一些孔道,采取通风或冷气降温。

结构裂缝事故案例 篇6

一,单选题,本题型每题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多选,不选,错选均不得分。

1.深基坑施工止水桩失效引起的民宅裂缝事故的结论是()

A.泰吉大厦深基坑施工确实导致了区域性的水土流失,但由于护坡桩和止水桩的作用,流失现象并不严重。只有在基坑西北角的12号民居附近,由于特殊原因,水土流失量较大,影响较严重,反应时间也较长。

B.建筑物出现裂缝的严重程度,与地基受影响的程度有关,与建筑物自身具有抵抗力强弱无关,对于正常设计和正常施工的建筑物,一般具有抵抗地基轻度变形的能力,所以不致出现裂缝。

C.影响程度最严重的13号民居,应该进行一些结构补强工作,以保证安全。D.5、10号民居是受到轻度影响的建筑物。

2.外廊式门诊楼裂缝图2.1中1、2号裂缝属于哪类裂缝()

A.倒八字形裂缝 B.内墙垂直裂缝 C.外墙垂直裂缝 D.正八字形裂缝

3.8层框架住宅楼梁板裂缝事故的裂缝原因是()

A.地质报告推荐的基础设计方案欠慎重。B.上部结构的抗变形能力特差。C.施工进度没有得到控制。D.以上都是。

4.某高层地下室墙体裂缝事故的裂缝特征是()

A.裂缝多出现在地下室的东西两面外墙上,西墙比东墙裂缝更多,地下室南北外墙及内墙上的裂缝仅是个别现象。

B.裂缝多呈垂直状分布在地下室顶板梁支座下或萁两侧,有规律性,裂缝长度接近地下室的层高。

C.裂缝均从墙内侧面向外侧面开展,即先内后外,内宽外窄,部分裂缝已内外贯穿,多数裂缝仅从内侧可见。D.以上都是。

二,多选题,本题型每题有5个备选答案,其中至少有2个答案是正确的,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8层框剪结构教学楼梁柱裂缝事故中引起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A.收缩干裂。B.超额荷载。C.极限振动。

D.地震因素以及地基沉降。

2.8层框架住宅楼梁板裂缝事故的裂缝现状是()

A.楼地板面裂缝共132条,平均长度约2.5m,最长板面裂缝长达5m。

B.地面裂缝共15条,最长的一条是沿散水坡纵略茧通的裂缝,全长 55m,其余横向裂开的散水坡裂缝平均长度约1.5m。

C.梁面(侧立面)裂缝:按推理,梁上裂缝应与板萄裂缝相呼应,因此总条数不应少于2×132即264条,待进一步详细考察核定。

D.梁支座裂缝:有8处。

3.9层框架住宅楼墙面裂缝事故的结论是()

A.建筑物总长度超常规,单元之间不设沉降缝的做法,使单元之间地基处于复杂受力状态。B.以B3单元为代表的复杂结构平面形成了薄弱环节,纵向空间刚度极差,抗变形(不均匀沉降)能力极差,最易产生裂缝。

C.个别承台存在超负荷现象,超负荷现象出现在边角部位时(伸缩缝附近),问题就更严重。

D.B3单元的少数承台由于人为不定因素影响,使桩的入土深度没有达到要求,从而单桩承载力达不到要求。

三,判断题,本题型每题题干有2个答案,只有一个选择,正确或错误。1.某制冷厂房结构裂缝事故首次发现裂缝是在2003年3~5月。()

对 错

2.8层框架住宅楼梁板裂缝事故的裂缝事故拯救措施:结合本工程的特点,拯救措施应该切实遵守一是行动要快;二是手脚要轻;三是心要细的准侧。()对 错

3.某高层地下室墙体裂缝事故在地基的设计荷载约达60%左右,就在这时候出现了严重的地下室墙体裂缝事故。()

裂缝质量安全案例分析 篇7

近年来, 随着国家对节能和环保问题的高度重视, 预拌混凝土已开始在许多城市的建设中使用。但在实际工程的使用过程中, 由于对预拌混凝土存在着一些技术上的争议, 常引起生产厂家与使用单位之间的纠纷,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预拌混凝土的发展。本文对预拌混凝土的质量问题以及防止预拌混凝土裂缝的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1 混凝土的强度问题

预拌混凝土具有商品的特性, 在实际应用中, 如果混凝土试件强度不合格, 使用单位往往会认为是搅拌站的责任。事实上除极个别混凝土企业由于配制强度偏低或出现管理失控外, 绝大多数情况下责任并不在搅拌站。其原因分析如下:

1.1 现场情况较规范要求差距大

在混凝土规范中, 对混凝土强度试验有统一的试验规程和严格的养护条件要求, 但绝大多数的施工企业并不具备这些条件。一是养护条件不符合标准要求, 几乎所有的施工现场都不设标准养护室, 只是临时砌一个池子或是焊一个笼子在自然环境下养护, 试件强度受气候的影响很大;二是取样不规范, 按预拌混凝土标准的要求, 应从搅拌车卸料的1/4~3/4之间取样, 每次取样量≮0.02 m3, 但由于施工人员大多未经过系统的上岗培训, 取样往往缺乏代表性且取样量也不够;三是只图施工方便, 随意在混凝土拌合料中加水, 加水后再取样, 致使混凝土水灰比失去意义造成强度偏低。

1.2 强度统计的问题

混凝土强度具有较大的离散性。GBJ 107—87《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规定, 混凝土的强度应分批进行统计评定。对预拌混凝土站、预制混凝土构件厂和采用现场搅拌混凝土的施工单位, 应按标准规定的统计方法评定混凝土强度;对零星生产的预制构件的混凝土或现场搅拌批量不大的混凝土, 才按非统计方法评定。按GBJ 107—87《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的规定, 大批量混凝土按相近配合比生产的预拌混凝土允许有5 %的试件强度小于标准值。

在实际工程中, 混凝土强度的统计规定并不为多数的使用单位所认识, 执行情况较好的也多是为了应付资料检查。当某一组试件强度小于标准值 (即使大于允许的最小值) 时, 常常被视为不合格, 这是一种概念上的错误。如果要求所有留样的试件强度都大于标准值, 将会造成很大的强度富余量, 这也是预拌混凝土往往超过强度较多的原因。

1.3 回弹法及钻芯取样法评定强度问题

当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或质量监督部门怀疑混凝土强度不合格时, 通常的做法是对混凝土构件采用非破损的回弹法或钻芯取样法来评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国家制定了相应的标准和规程。但采用这两种方法评定都存在着一些有争议的问题。

(1)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构件强度的主要依据是回弹-强度曲线。目前采用的测强曲线主要是根据现拌混凝土强度与回弹值统计规律建立起来的全国统一曲线。虽然在标准中明确要求凡有条件的地区和部门应制定本地区的测强曲线并优先使用本地区的测强曲线, 但许多地区仍使用的是全国统一曲线。由于全国各地的混凝土原材料、搅拌工艺有极大的地区差异性, 因而使用全国统一曲线进行回弹评定的推定值与真实值相差较大。更重要的是, 与现场搅拌混凝土相比, 预拌混凝土在水泥品种、强度、用量、粗骨料粒径、配合比砂率、水灰比、钢筋保护层厚度及碳化方面有较大的变化, 而且目前几乎所有的预拌混凝土中均同时渗入了粉煤灰和减水剂等, 因而根据统一的回弹曲线来评定预拌混凝土的强度将产生较大的偏差。对预拌混凝土试件采用回弹法测试和破坏试验的对比分析发现, 使用回弹法检测预拌混凝土强度时, 其回弹结果比标准成型试件强度约低20 %~30 %;在混凝土强度等级不高时, 实际值比回弹换算值偏低20 %~25 %。

(2) 钻芯法是用取芯机从混凝土构件中钻取圆柱芯样 (直径D 100 mm或D 150 mm, 高度在0.95 D~2.05 D之间) , 将端面补平处理后进行强度试验, 并以芯样的抗压强度值代表混凝土构件的实际强度。当不考虑钻芯法由于机械振动引起的芯样内部缺陷时, 对钻芯样强度如何评定混凝土的实际强度是否合格则存在着一些不同的认识, 主要是在标准养护与现场养护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方面。

按照GBJ 107—87《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的定义,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是按标准方法制作和养护的150 mm×150 mm×150 mm试块, 在龄期28 d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抗压强度总体分布的一个值, 强度低于该值的百分率﹤5 %。因此, 对混凝土的合格性评定, 应以标准养护的立方体试件为准, 预拌混凝土企业也是基于标准养护强度来进行配合比设计和生产。施工中浇注的构件往往得不到较好的养护, 由于受环境温度、湿度、风力等的影响, 潮湿养护的时间短, 特别是混凝土构件立面 (如柱子、墙板、梁侧面等部位) 的养护环境, 更是与标准养护条件差异极大。在大多数情况下, 自然养护的混凝土试件比标准养护的混凝土试件的强度要低。但目前大多数的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质量监督部门认为, 芯样强度必须要大于混凝土设计强度标准值方为合格, 这种认识显然是不正确的。CECS 03:88《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的条文说明中指出:据国外的一些试验结果, 由于受到施工、养护等条件的影响, 结构混凝土的强度一般为标准强度的75 %~80 %, 国际标准草案则为75 %~85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结构所对试验用墙板的取芯试验表明, 龄期28 d的芯样强度换算值仅为标准强度的86 %, 为同条件养护试块的88 %。

2 预拌混凝土的裂缝问题

裂缝是混凝土最常见的质量通病, 与现场搅拌混凝土相比, 预拌混凝土的裂缝问题更加受到工程人员的关注。预拌混凝土的裂缝主要有:①大面积楼板产生的裂缝:多出现在混凝土初凝前后, 多发生在梁板交接处、厚度突变处和梁板钢筋的上部, 初春和炎热季节最容易出现;②地下室墙板裂缝:裂缝的产生较有规律, 即在墙体沿长度方向分布较均匀的垂直裂缝, 裂缝形状呈中间宽、两端窄, 多为贯穿性裂缝, 大多在拆模板前已形成;③混凝土路面、大型场地的裂缝:容易出现不规则的纵向、横向裂缝。目前, 使用单位普遍认为, 预拌混凝土出现裂缝的机会比现场搅拌混凝土要大得多。

预拌混凝土裂缝产生的时间较早, 即浇注后的3 d以内, 这时对结构体不会出现荷载裂缝。由于预拌混凝土是作为商品提供给施工单位, 与出现强度问题时一样, 一旦出现裂缝, 通常会认为是混凝土搅拌站的责任。施工人员在寻找原因时, 往往会怀疑预拌混凝土质量不好, 如水泥安定性不良、配合比强度偏低、搅拌不匀、粉煤灰和外加剂使用不当等。

事实上, 预拌混凝土企业的工艺设备是先进的, 有专业技术人员把关, 混凝土质量应该比较稳定,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 上述原因并不是问题的实质。预拌混凝土成型后出现的早期裂缝, 主要是由于其在凝结硬化过程中产生收缩引起的。通常所讲的收缩是指混凝土暴露在相对湿度<100 %的空气中产生的干燥收缩变形。由于环境的作用, 混凝土还会产生其他类型的变形裂缝, 它们可独立地发生, 或同时出现使收缩变形叠加。收缩可分为以下5个大类, 除碳化收缩外, 其余4种是影响早期开裂的主要因素。

2.1 塑性收缩裂缝

混凝土浇注成型后, 由于重力的作用, 粗骨料及水泥颗粒因比重大逐渐沉降;水分则上浮至混凝土上表面而形成泌水。水泥净浆浮至混凝土表面产生外分层 (即素浆层) ;水泥浆浮至粗骨料下形成内分层。混凝土的泌水造成塑性收缩是一种无法抑制的变形。由于塑性收缩而产生的外观体积变化为2.0 %, 结构的表面外露部分、尤其是混凝土地坪表面、楼板表面, 很容易出现塑性收缩裂缝。

2.2 干燥收缩裂缝

当混凝土所在环境的相对湿度<100 %时, 混凝土表面的水分便蒸发出来, 即产生干燥收缩。混凝土的干燥收缩开裂主要是由于毛细管压力造成的。混凝土中的毛细管空隙在混凝土干燥过程中逐渐失水, 使毛细管壁发生变形, 产生较大的毛细管压力, 混凝土便产生体积收缩。如果混凝土中的用水量增大、水灰比大, 则毛细管孔壁也增多, 混凝土收缩也增大。混凝土发生收缩变形时, 由于周围有较大的约束使其内部产生拉应力, 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此时的抗拉强度时就出现收缩裂缝。

2.3 自身收缩裂缝

混凝土自身收缩属于化学收缩, 是由于水泥水化产物的体积小于原来水泥和水的体积。据介绍, 自身收缩引起的体积减少约在8 %。当水灰比>0.5时, 混凝土自身收缩与干燥相比可忽略不计;但当水灰比<0.35时, 混凝土体内湿度很快降低到80 %以下, 特别是高强混凝土的自身收缩值更大, 是其开裂的主要原因。如果自身收缩与温度收缩叠加在一起, 则危害程度将更大。

2.4 温度应力裂缝

水泥水化热使结构体中心升温很快, 在短期内出现温峰, 随后逐渐下降, 致使混凝土构件内、外部产生温度梯度, 形成温度应力。当降温速度过快、温度应力过大时, 很容易形成贯穿性裂缝。

2.5 碳化收缩裂缝

碳化收缩是由于大气中的CO2在存在水的条件下与水泥水化产物生成CaCO3、硅胶、铝胶和游离水而引起的收缩, 产生收缩的原因是由于游离水的蒸发。碳化作用必然会产生游离水, 这些游离水的蒸发产生较大的毛细管张力引起浆体收缩。碳化作用的实质是碳酸对水泥石的腐蚀作用, 浆体在充分干燥或饱和水的场合则不易产生碳化作用。碳化收缩均发生在混凝土表面, 相对湿度是其主要影响因素。

3 防止预拌混凝土裂缝的措施

如何防止预拌混凝土裂缝, 是设计、建设、监理、施工单位和预拌站十分关心的问题。目前, 预拌混凝土常用的防裂措施有:设置后浇带, 将长结构体分成小段;使用低水化热水泥并掺入粉煤灰;对砂石料采取遮阳和洒水降温措施;加冰块拌和混凝土, 降低入模温度;在水泥中掺加膨胀剂;延长拆模时间等。

这几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小混凝土的绝对收缩率, 多年来一直在采用。但对掺膨胀剂和延长拆模时间有一些不同看法。事实上, 掺入适量的膨胀剂能够补偿混凝土的部分或大部分收缩, 在正确使用和理想的养护条件下可以起到防裂的作用, 但实际使用中的防裂效果并不很理想。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膨胀剂的膨胀性能在混凝土中未得到充分地发挥。混凝土膨胀剂主要有硫铝酸钙类和氧化钙类等, 它们需要与大量的水发生化学反应才能产生膨胀效果。JC 476—1998《混凝土膨胀剂》中所指的膨胀率是基于砂浆在水中养护所得的膨胀率, 但实际工程中是用于混凝土而不是砂浆, 混凝土中的骨料会削弱其膨胀效果。由于建筑构件不可能在水中养护, 很多构件养护不够及时, 在缺乏足够水分的情况下膨胀剂的膨胀作用难以发挥, 相反还可能会由于后期产生延迟钙矾石而造成膨胀开裂。这可能是导致实际膨胀效果与理论分析不同的原因。解决办法是将JC 476—1998《混凝土膨胀剂》中膨胀率的试验方法由测定砂浆的膨胀率改为测定混凝土的膨胀率, 这样在实际工程中才具有指导意义。

关于拆模板的时间问题主要是针对地下薄壁剪力墙而言, 在预拌混凝土裂缝中地下室外墙最容易出现裂缝, 虽然也采取了一些方法进行预防, 但效果不像水平结构那样有效。因为垂直墙体两侧均为模板, 在未拆模时水分难以进入到混凝土表面;要对混凝土表面进行养护就必须拆除模板, 但过早拆模容易引起混凝土降温较多而导致开裂, 这时拆模时间早或晚就十分重要。

一种观点认为, 早拆模 (浇注后1 d拆模) 可以及时给混凝土补充水分, 有利于防止干燥收缩, 但不利于保温。因拆模后混凝土降温很快, 这时混凝土的强度很低, 几乎没有抗拉强度, 容易因降温过快产生的温度应力而导致开裂。另一种观点则认为, 晚拆模 (即浇注7 d后拆模) 有利于保温, 但由于在水分较长时间内得不到补充, 混凝土在水化过程中会因失水产生干燥收缩而导致开裂。

对拆模时间的控制比较好的办法是:对于强度等级较低的混凝土 (如C 30及C 30以下) , 由于水化热引起的绝对温升不是很高, 拆模可以早一些;而对于强度较高的混凝土, 宜在混凝土终凝后松开模板支撑, 从板缝中浇入水养护, 养护到一定强度后再拆除模板, 然后用草帘或麻袋覆盖侧面保温、保湿。这样有利于减少因干燥收缩或温度收缩引起的裂缝, 减少地下室墙板的开裂机会。

4 结语

目前, 预拌混凝土在许多中小城市尚处于发展和完善阶段, 施工中仍多以现场搅拌混凝土来对待预拌混凝土, 采用常规办法进行施工和养护, 故在工程应用中反映出预拌混凝土的强度、裂缝问题比较突出。本文分析了预拌混凝土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防止预拌混凝土裂缝的措施, 希望能对从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和技术管理的人员有所帮助。

摘要:对混凝土的强度检验评定方法进行了探讨。分析了预拌混凝土在工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防止预拌混凝土裂缝的具体措施。

浅谈墙体裂缝的质量控制 篇8

1.墙体中常见的裂缝种类

1.1温度应力性裂缝

这种裂缝是墙体中最常见的,这种裂缝常见于不同材料的交接处,如圈梁和砖砌体交接处的水平裂缝。一般材料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能,房屋结构由于周围温度变化引起热胀冷缩变形,称为温度变形,如果结构不受任何约束,在温度变化时能自由变形,那么结构不会产生附加应力。如果结构受到约束而不能自由变形时,则在结构中产生附加应力或称温度应力。有温度应力引起结构的伸缩值。由于不同材料的膨胀系数不一样,导至产生温度性的裂缝。

1.2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

这种裂缝一般成斜裂缝,且裂缝走向凹陷处。这种裂缝在建筑物下部比较明显,由下向上发展,呈“八”字,倒“八”字﹑水平、竖缝等。当长条形建筑物中部沉降過大,则在房屋二端由下往上呈“八”字形裂缝,且首先在窗角上突破;反之,当两端沉降过大时,则形成两端由下往上倒“八”字型裂缝,也首先在窗角上突破,也可在底层中部窗台处突破形成由上至下竖缝;当某一端下沉过大时,则在某端形成沉降端高的斜裂缝;当纵横墙交点处沉降过大,刚在窗台下角形成上宽下窄的竖缝,有时还有沿窗台下角的水平缝;当纵横墙凹凸设计时,由于一侧的不均匀沉降,还可导致产生水平推力而形成拉力,从而导致交接处的竖缝。

1.3结构性裂缝

这种是由于上部荷载而引起的裂缝,表明墙体承载力不足或存在较大问题。因房屋结构的原因产生的裂缝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结构设计有差错,由于计算荷载时有遗漏,构造不合理造成结构不合理而引起的;砌体施工质量差,墙体砌筑时灰逢不饱满﹒厚度不均匀﹒组砌方式不符合要求等,埋设各种管线穿过墙体,破坏墙体整体性,减少了墙体载面面积,削弱了墙体承载力,从而引起墙体裂缝;改变房屋用途,加大使用荷载或增加振动力,从而使墙体受到破坏,引起墙体缝。

2.房屋建筑墙体裂缝的成因分析

2.1温度和干缩产生的裂缝

温度应力引起的墙体裂缝主要是由于建筑物各部分温度差异引起温度变形不协调,从而导致的墙体开裂。这类裂缝主要发生在钢筋混凝土平屋盖的砖混住宅中,裂缝形式有“八”字形缝、45度斜裂缝、水平缝、垂直缝等。在砖混结构中的温度裂缝差异主要由两部分原因造成:一是砖砌体与混凝土楼板的初始温差:混凝土楼盖在浇筑后的硬化过程中,由于水化热的作用而使得楼盖的温度升高,而砌体温度不变,造成砖砌体与钢筋混凝土楼盖的初始温差。二是日光照射产生的温差: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到日照影响温度升高,由于钢筋混凝土楼盖通常接受日照时间较长,同时楼盖的阻热能力差,从而比砖砌体温度升的更快,造成楼盖与砖砌体的温度差异。在两种温差的影响下,,砌块墙体对温度的敏感性比砖砌体高,很容易受温度变化引起变形导致墙体开裂,温度裂缝是造成墙体早期裂缝的主要原因。

2.2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开裂

(1)斜裂缝主要发生在软土地基上,由于地基不均匀下沉,使墙体承受较大的剪切力,当结构刚度较差、施工质量和材料强度不能满足要求时,导致墙体开裂。

(2)窗间墙水平裂缝产生的原因是在沉降单元上部受到阻力,使窗间墙受到较大的水平剪力而发生上下位置的水平裂缝。是由于房屋伸长或缩短引起的向外或向内推拉力而产生的。

(3)房屋低层窗台下竖直裂缝是由于窗间墙承受荷载后,窗台墙起着反梁作用,特别是较宽大的窗口或窗间墙承受较大的集中荷载情况下(如礼堂、厂房等工程),窗台墙因反向变形过大而开裂,严重时还会挤坏窗口,影响窗扇开启。另外,地基如建在冻土层上,由于冻涨作用也会在窗台发生裂缝。

2.3工程设计方面不合理,引起墙体开裂

设计时没有认真按规范规程要求进行防裂缝设计。在许多工程中,设计虽有防裂缝措施,但与规程要求不完全相符,致使墙体防裂缝得不到有效保障,或保质年限大大缩短。还有一个较为重要的方面就是墙砌体材料强度偏低、不同砌体混合砌筑、砌体强度与砌筑砂浆强度相差过大或外墙砂浆强度与墙体强度差距过大等设计方面的不当都会导致墙体开裂。

2.4墙体施工质量控制不符合规范要求,引起开裂

(1)砌体强度低。施工过程中未认真做好材料质量的控制,砖砌体材料强度较设计要求低,或是抗压强度虽达到要求,但因砌体长度较长,砌筑施工完成后,砌体从中间部位自行断裂。

(2)不同强度的砌体混合砌筑施工过程中,使用不同砌体材料作为配套砌块,致使各种砌体组合砌筑,因不同砌体材料强度、热胀冷缩、吸水率等不同引起墙开裂。

(3)砌筑砂浆强度偏低或偏高。砂浆搅拌过程中,砂浆搅拌不均匀导致有的砂浆强度偏高、有的强度偏低,有的甚至因为粘结材料量太少强度特低。配料方面砂配多了砂浆强度偏低,水泥配多了砂浆强度偏高;水多了,砂浆稠度低影响砂浆强度,且砂浆干缩量增大,引起灰缝位置开裂。

(4)砌筑用砂浆没有按要求做到随拌随用。砂浆一次性搅拌量过多,存放时间过长,致使砂浆还没有砌前就开始初凝结块,使用时砂浆强度已经下降,严重影响墙体质量,引起裂缝。

3.墙体裂缝的控制措施

3.1防止温度性裂缝措施

(1)房盖设保温层和隔热层。屋面板受阳光辐射吸收热量较多,增设空气隔热层或选用导热系数小,保温性能优良材料作保温层能有效控制层面板的升温。层面板温度降低下,它与墙体的温差大大缩小,能有效防止顶层墙体裂缝。

(2)设置灰缝钢筋,其要求如下:

①在墙洞口上、下的第一道和第二道灰缝设置钢筋,钢筋伸入洞口每侧长度不应小于600mm。

②在楼盖标高以上、屋盖标高以下的第二或第三道灰缝及靠近墙顶的部位设置钢筋。

③灰缝钢筋的间距不应大于600mm。

④灰缝钢筋距楼、屋盖砼圈梁或配筋带的距离应不应小于600mm。

⑤灰缝钢筋宜通长设置,当不便通长设置时,允许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300mm。

⑥灰缝钢筋两端应锚入相交墙或转角墙中,锚固长度不小于300mm。

⑦灰缝钢筋应埋入砂浆中,灰缝钢筋砂浆保护层上下不小于3mm,外侧小于15mm。

⑧配筋时含钢率不少于0.05%;局部截面配筋时含钢率不少于0.3%。

⑨当利用灰缝钢筋砂浆做砌体抗剪钢筋时,其配筋量应按计算确定,其锚固长度不应小于75d和300mm,不配筋的外叶墙应设控制缝,控制缝间距不宜大于60mm设置灰缝钢筋的房屋的控制缝的间距应小于30mm。

(3)在顶层圈梁上设置宽40-50mm的遮阳板,防止太阳直接照射钢筋混凝土圈梁,减小因温差产生的应力。

3.2防止地基沉降引起裂缝的措施

(1)当沉降裂缝发生后沉降发展较为缓慢且有减弱趋势时,应在裂缝稳定后对裂缝修复。修复一般用水泥砂浆﹒树脂砂浆填缝或水泥灌浆封闭保护的方法处理。

(2)加强上部结构的刚度,提高墙体抗剪强度。可在基础(±0.00)处及各楼层门窗口上部设置圈梁,砌体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规范规定,提高砂浆强度、饱满度,增加砖层之间的粘结,施工临时间断处严禁留直搓等措施,都可大大提高墙体的抗剪强度。

(3)当沉降裂缝发展较快且有加速趋势时,应采取临时支护措施,减小基础荷载,加固基础后修复。基础加固常用加大基础面积法﹒桩基础托换法以及注浆等改变土壤特性的方法。

(4)加强地基探槽工作。对于复杂的地基,在基槽开挖后应进行普遍钎探,对探出的软弱部位加固处理后,方可进行基础施工。

3.3结构性裂缝控制措施

(1)通过卸载方法减轻墙体荷载。对于由于荷载过大,砌体强度低,已经产生墙体裂缝的墙体,可采用减轻上层结构自重与荷载的方法。或在其顶部砌体内增设钢筋混凝土梁承担上部荷载。

(2)结构加固补强法。对于荷载较大,砌体载面尺过较小,承载力不足并已产生裂缝的墙体,可在不损害主体结构的情况下适当加大载面尺寸,以提高其承载能力,这种方法也可以起到相应的效果。

由于房屋建筑墙体裂缝产生的原因复杂多样、影响因素多、控制难度较大,要采取全过程控制的方法,从设计到选材和施工都加强管理,严格遵守相关规范和操作规程,采用有效地控制措施,保证建筑物的质量,保证建筑结构安全。

上一篇:日本城西大学课程详解下一篇:清油河镇举办人大代表学习培训、视察检查、民主测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