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高二数学期中考试

2024-05-03

安徽高二数学期中考试(共6篇)

安徽高二数学期中考试 篇1

高 二 历 史 试 卷

命题教师:李三军 审题教师:何礼群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春秋时期,许多诸侯国国君认识到“士”的重要性,甚至公卿大臣也礼贤下士。著名的事例有齐桓公礼聘管仲、勾践出车行舟四处访贤逢士“必问其名”等。诸侯公卿对人才的渴求 A.加剧了诸侯之间的纷争

C.形成了尊重人才的风气

B.冲击了世卿世实禄制度

D.导致了分封制的瓦解

2、司马迁《史记太公自序》中评价诸子百家中的某学派“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势,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下列思想主张也属于该学派的是

A.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治大国,若烹小鲜 D.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

3、有学者认为,后世的经学大师片面强调董仲舒思想中阳对阴的主导作用,忽视了他所强调的“臣兼功于君,子兼功于父,妻兼功于夫”。这表明董仲舒的观点 A.重点维护君权的合法性

B.继承了儒家的民本思想 C.蕴含了一定的辩证意识

D.导致社会道德水平滑坡

4、董仲舒对儒学进行改造,据此西汉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主要区别是 A.神化封建统治

B.宣扬仁政

C.为统治者服务

D.反对苛政刑杀

5、儒家思想到两宋时期发展到了新的阶段即理学阶段。理学的代表人物北宋“二程”、南宋朱熹的共同主张是

A.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源

B.学术研究要 为现实服务 C.“天理”就是“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 D.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6、仁宗、孝宗、理宗在宋代

分子的傲慢,而这些东西正是若干世纪后,当西方商人和炮船出现时中国陷入困境的一个原因。”下列说法中对材料分析最准确的是 A.抨击了焚书坑儒的负面影响

B.儒家学说不适应近代工业文明的需要

C.对正统思想持否定态度

D.指出了儒学独尊对中国历史发展存在的负面影响

10、分析我国宋代至清代不同性质书院比例状况表(下表)可知,从宋代至明清,官办书院比例总体上升并超过民办书院。这一变化可以说明()

A.官办书院比例上升制约着古代文化的发展

B.封建政府对思想控制呈现不断强化的趋势 C.书院比例变化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D.西方殖民侵略导致了明清民办书院的衰落

11、魏晋南北朝时期,曹魏刘徽在《九章算术注》提出“以盈补虚”与“出入相补”原理贯通各公式间的关联,从而将《九章算术》中的几何知识构成一个理论体系;南朝祖冲之父子推算圆周率获得巨大成功。这表明此时期

A.对数学研究尤为重视

B.研究重心南移

C.科技指导农业生产

D.研究有非实用的趋向

12、明代汤显祖在《牡丹亭题词》说:“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生而可以死,死可以生。”材料体现作者的思想内涵是

A.主张精神自由与个性解放

B.否定传统思想的主流地位 C.批判存天理灭人欲

D.提倡经世致用思想

13、明清时期,商人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并且有很多是以主角的身份出现,一改以往作品中的“文不谈商贾”的现象,而且商人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大大改观,不再只是唯利是图、贪得无厌的形象。这反映出()A.社会主流价值观念改变

B.社会生活决定文学内容 C.社会观念发生变化

D.社会阶层地位变动频繁

14、下图是羊字的各种写法演变,下列对于中国古代汉字的表述正确的是()

A.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

B.由表音文字向象形文字转变 C.一直自觉追求审美价值

D.难以适应信息快速交流的需要

高二历史试卷

15、关于元杂剧,元人胡祗说:“上则朝廷君臣政治之得失,下则闾里市井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厚薄,以至医药卜筮释道商贾之人情物性,殊方异域风俗语言之不同,无一物不得其情,不穷其态。”这是说元杂剧 A.产生的背景复杂 C.演出的情态逼真

B.反映的内容丰富 D.刻画的人物生动

16、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的共同点是

A.神是不存在的,人是万物的主宰和中心

B.探究人和人类社会

C.强调人类理性,否定绝对权威

D.“美德即知识”

17、公元前5世纪中叶以后,古希腊有些学者理解世界的角度开始从宗教神话和自然转移到“人”本身。于是,出现了所谓的智者学派。这一学派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人文主义精神的产生

B.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

C.希腊城邦的兴起

D.希腊城邦工商业的发展和民主政治的繁荣

18、路德指出:“教宗„„没能当上皇帝,至少成功地做了太上皇。他羞辱我们的皇帝,让皇帝吻教宗的脚,当教宗骑驴时,还让皇帝给他拿脚蹬或缰绳。这哪像一个独立的帝国和掌权的皇帝呢?”路德的主张

A.阐释了“因信称义”

B.利于维护德意志的主权 C.否定了宗教的存在价值

D.反对君权神授

19、有资料显示,在14世纪初的佛罗伦萨9万人中,约有8000—10000名男女学童在“俗语学校”就读,教育的首要目标不在于传授某种技能,而是促成人心智之完善和潜能的发挥,注重培育人的语言、社交能力和品德。这主要反映了当时教育 A.开始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

B.重在培养人们的政治素养

C.渗透人文主义的基本理念

D.意在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

20、有人认为,如同牛顿发现了自然界的三大定律一样,西方先哲们也在人类社会同样发现了“三大定律:

24、英国哲学家培根倡导一丝不苟地记录经验性的实验,促进科学的发展;法国哲学家笛卡尔主张用数学法则作为表述人类理性的最高法则,从事科学研究。17世纪一位科学家承袭了他们的传统,他创立的理论体系 A.确立了太阳中心说理论

C.揭示了基本的宇宙法则

B.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理论基础 D.阐明了时间空间的本质属性 25、1882年,发明家尼古拉·特斯拉发明了高频率交流电。在当时,更为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却把这种沿用至今的伟大发明称之为“魔鬼的触角”,宣扬交流电具有强烈的不稳定性,甚至会毁灭人类。这反映出

A.特斯拉电的技术领先爱迪生

C.电气技术推广应用步履艰难

二、材料解析题(B.高频率交流电缺陷影响运用 D.时代需求呼唤信息时代到来

27、(16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皇汉武统一中国,建立南北统一的文化,以《诗经》为代表的黄河文化和以楚辞为代表的长江文化互相融合为一,构成我们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主体。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文化进一步系统化,成为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并经过长期的积累、叠加、发展而成为汉民族的文化传统,决定着我们民族精神状况的内容和活动方向。到了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与中原文化和长江文化的交融是依赖于政治的统一不同,佛学的传入则是纯粹的文化运动。它与汉文化区别如此之大,以致从佛教与儒家的冲突直到合一,其间经历了近千年。

材料二:20世纪特别是

人和种族已经在自然界取得竞争优势,并因此进化到比其他适应性较差的人种更高的状态,在这一推理的基础上,斯宾塞等人证明了帝国主义列强主宰世界是自然科学法则不可避免的结果。

材料三: 1875年前后,欧洲国家和非欧洲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开始有了巨大差别。……非常凑巧,当时所有重要的非欧洲帝国都处在衰落之中。它们的统治者从自己的臣民群里只能得到最微不足道的支持,像18世纪莫卧儿帝国的瓦解,使英国人有可能在印度进行接管。同样,19世纪土耳其苏丹、伊朗国王、中国皇帝和日本幕府的腐败无能和昏庸无道,都使得欧洲人的入侵轻易获得成功。

材料四: 1915年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说:“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之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1)据材料一概括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内容,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进化论在西方的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有关史实,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比较欧、亚国家间的“巨大差别”。(6分)

(3)综合以上材料,指出欧、亚一些学者采用达尔文进化论的不同意图。(4分)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BCCAC

ADCDB

DACAB

BDBCC

BDACC

二、材料解析题(共同因素:社会形势的变化,内容的适应性,统治者的需要。(4分)

(2)同:关注人类社会,关注道德问题;异:中国先哲关注社会政治和人际关系;希腊先哲关注知识、关注自然。(8分)

27、(1)融合: 中原文化和长江文化的交融;佛教与儒家融合。(2分)原因:中原文化和长江文化的交融是依赖于政治的统一;佛教与儒家融合是纯粹的民间文化运动。(4分)

结果:中原文化和长江文化的交融,最终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家文化; 佛教与儒家的融合形成了理学。(4分)

(2)理由:儒家文化是一种可以与现代经济方式相结合、并给与经济发展以内在动力的精神文化形态。儒家文化不仅是历史现象,也是思考方式和生命存在形态;变革西方人的观念和和生活方式的需要。(6分)

28、(1)内容:一切生物都在不断变化中;生物变异和环境变化相互作用;适者生存。(4分)影响:否定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首先科学解释了生物发展规律,促进思想解放;被一些学者利用,成为社会达尔文主义的理论依据。(4分)

(2)政治:欧洲基本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实现了政治民主化;亚洲普遍处于专制统治之下,政治昏庸腐败。

经济:欧洲通过两次工业革命实现工业化;亚洲自然经济依然占据统治地位。

思想:欧洲打破了神学而封建思想束缚,梳理起民主与科学观念;亚洲仍然受旧思想影响,观念落后。(6分)

(3)欧洲学者宣扬种族优劣,为殖民主义辩护;亚洲学者宣扬优胜劣汰,警醒国民勇于变革。(4分)

高二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篇2

一、单项选择题:本卷有20道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心理学实验表明,只靠耳朵听的知识,3个小时后只能记住65%左右;只靠眼睛看的知识,3个小时后可保持70%左右,3天后能记住30%左右;如果视听结合获得的知识,3个小时后能保持85%左右,3天后能保持70%左右。从哲学上看,这个实验告诉我们要提高记忆力需要把握

A. 矛盾主次方面之间的关系

B. 事物变化发展的趋势

C. 系统与要素之间的关系

D.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汉刘向《说苑·杂言》:“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回答2-3题。

2.上述论断体现的哲理是

A. 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B. 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C. 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D. 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事物的性质

3.上述论断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①只有尊重规律才能认识和利用规律②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在联系面前无能为力③必须注意一事物与周围其他事物的联系④要充分利用事物之间的有利联系,自觉克服和尽量避免不利联系

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4.胡锦涛指出:“要做到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这段话主要体现了

A. 事物发展的曲折性B. 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C. 与时俱进的发展观D.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5.下列说法中,与“牵一发而动全身”包含同一哲理的是

A.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B. 一着不慎,全盘皆输

C.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D.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2008年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回答6—7题。

6.三十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人们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进取精神得以大大加强。这主要说明了

A.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积极的反作用

B. 社会意识有先进与落后之分

C. 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D. 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深刻反映

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有三个伟大创举:一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二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三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这三大创举说明

A. 新农村建设必须完全依靠农民

B.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C. 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D.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8.“从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来说,改革会使人人受益”,但“改革不是一首田园诗,它伴随着眼泪和痛苦”。这一观点包含的哲学道理主要是

A.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B.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C. 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事物的性质

D. 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9.建设和谐文化,必须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的道德内容,对中华民族传统道德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符合

A. 对立统一的观点B. 辩证的否定观

C. 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原理

D.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0.汶川地震发生后,灾区人民奋力自救,广大公益组织与民间力量纷纷伸出援手,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力争将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这说明①矛盾的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②人与自然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③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④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

A. ①②③ 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11.明代陈献章说:“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这一段话说明了

A. 没有否定就没有发展 B. 否定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C. 只要否定,就能发展D. 怀疑精神就是创新精神

12.徽调、汉戏、昆曲、秦腔等经过五六十年的相互交流、融合,从而产生了声腔、剧目、表演都独具一格的新剧种——京剧。200多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京剧不断的发生变革,更加丰富多彩。京剧的形成和发展体现了

A. 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B. 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C.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 事物不断地吸收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得到发展

13.温家宝总理指出,中国有13亿人口,多么小的问题乘以13亿,都会变成很大的问题;多么大的经济总量除以13亿,都会变成很小的数目。这个“乘除法”表明

A.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

B. 只要有量变,就必然发生质变

C. 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D. 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14.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以及国家体育场“鸟巢”的设计者发挥了中国传统的空间观、宇宙观和建筑观,两种建筑在外形上相呼应,体现了“天圆地方”的传统理念。这表明

A. 人的认识来源于客观,灵感来源于主观

B. 建筑艺术对建筑业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C. 创新是继承与发展的统一

D. 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创造出新的联系

15.近年来,“草根网民”、“奥运经济”、“换客”、“房奴”等新词汇不断出现。新词汇浓缩着时代前进的步伐,折射出百姓的生活。这体现了

A.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

B.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C.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D.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16. “能群者存,不能群者灭;善群者存,不善群者灭”这句话在人生观上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要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 ②利用集体去谋取个人利益 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④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我们要不断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最大限度地为民造福、为民谋利,永远不脱离群众。回答第17-18题。

17.材料中提出“我们要不断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永远不脱离群众”,这是因为

A.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B.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C. 人民群众是我国的领导力量

D.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18.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

①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②是我们党各项工作的重心 ③是我们党成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④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A. ①③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19.现实生活中,一些年轻人抱着不劳而获的思想,“靠老”、“刮老”,对父母存在严重的依赖心理。这样的年轻人

①没有认识到劳动着的人、奉献的人是幸福的②正确处理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③缺乏自强拼搏的精神④只强调索取,而不愿意付出与奉献

A. ①②③B. ①②④ C. ②③④D. ①③④

20.“今朝踏浪书海豪情盛,来年题名金榜笑颜开”,这是一位老师送给高三学子的一副对联。该对联的哲学寓意是

A. 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实现个人的价值

B. 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C. 对真理的求索无止境,人们可以突破客观条件和规律的限制

D. 只有参加实践,才能更好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道题)

21.据统计,我国水资源有80%以上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而京、津及华北地区水资源的短缺,越来越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为了解决京、津及华北地区缺水问题,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势在必行。国务院指出,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必须搞好总体规划,全面安排,有先有后,分步实施,要正确处理好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同节水、治污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道理的?

22.社会发展进入二十一世纪,推陈出新速度越来越快,在全社会倡导创新意识的今天,我们面对的是扑面而来的新信息、新事物。

请运用《生活与哲学》有关知识回答:

(1)判断一个事物是新事物还是旧事物的标准是什么?

(2)有人说:“新事物就是在创新意识的基础上否定旧事物而产生的。”请对这一观点进行简要评析。

23.李丽在1岁时患小儿麻痹症,童年从未站起来过;40岁时再遭厄运,车祸让她下半身完全瘫痪,从此与轮椅为伴。她没有怨天尤人,而是选择了一条向社会传播爱心之路。她创办了“李丽家庭教育工作室”和公益网站“丽爱天空”,长期从事公益事业和青少年心理教育工作,她还成了很多服刑人员的“偶像”。5年时间,温暖8万个冰冷的心灵。李丽被评为“2008感动中国人物”。

请运用人生价值的有关知识回答:

(1)如何评价一个人的价值?

(2)结合材料分析说明李丽是如何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

一、选择题

1.C 2.A 3.C 4.C 5.B 6.C 7.D 8.B 9.B 10.D11.A 12.D 13.C 14.C 15.B 16.C 17.B 18.A 19.D20.B

二、非选择题

21.①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全面安排,处理好南水北调工程同节水、治污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体现了这一观点。②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实施南水北调,可有效解决北方水资源不足的矛盾,有利于北方经济和社会发展。③要重视量的积累,为事物的质变做好准备。南水北调工程要有先有后,分步实施体现了这一观点。④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性的统一。实施南水北调工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具体体现,同时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任答三点即可。)

22.(1)是看它们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或答:是否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前途。)(2)①题中认为“新事物是否定旧事物中产生的”,这一说法是正确的。新事物在旧事物中孕育产生,它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和腐朽的东西,汲取了其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②这种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但由此认为“新事物是在创新意识的基础上产生”则是错误的。以创新意识指导实践,可以推动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但创新意识不是新事物产生的基础。

高二理科数学期中考试复习提纲 篇3

***导数及其应用

(一)求导数

(二)导数的物理意义和几何意义:切线问题,瞬时速度;

(三)导数与单调性

(1)求单调区间;(2)已知单调性求参数范围

(四)极值与最值

(1)求极值(最值);(2)已知极值(点)求参数

(五)定积分及其应用

(1)求定积分;(2)定积分的几何意义

***推理与证明

(一)三段论

(二)反证法

(三)数学归纳法

(四)类比推理

***复数

(一)有关概念:实部与虚部,共轭复数,纯虚数,(二)三个对应:复数,点,向量

(三)复数的四则运算

(四)复数的几何意义

***空间向量

(一)空间向量的运算:数乘,数量积,夹角。模,(二)空间向量基本定理

(三)平面的法向量的求法

(四)用向量证明平行,垂直关系

(五)用向量求空间的角(线线角,线面角,二面角)和求点到面的距离等公式

与方法。

***排列组合(一)两个原理

(二)排列与组合的区分与公式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 篇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若方程C: ( 是常数)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方程C表示椭圆 w B. ,方程C表示椭圆

C. ,方程C表示双曲线 D. ,方程C表示抛物线

2.抛物线 的准线方程是( )

A. B. C. D.

3.P: ,Q: ,则“ P”是“ Q”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4.向量 ,与其共线且满足 的向量 是( )

A. B.(4,-2,4)

C .(-4,2,-4) D.(2,-3,4)

5.如图,空间四边形ABCD中,M、G分别是BC、CD的中点,则 等于( )

A. B. C. D.

6、空间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已知两点A(3,1,0),B(-1,3,0),若点C满足 =α +β ,其中α,β R,α+β=1,则点C的轨迹为( )

A.平面B.直线C.圆D.线段

7、椭圆 上一点M到焦点 的距离为2, 是 的中点,则 等于( )

A.2B.4C.6D.

8. 已知抛物线 : 的焦点为 ,直线 与 交于 , 两点,则 ( )

A. B. C. D.

9.如图 ,正方体 的棱长为2, 点 是

平面 上的动点,点 在棱 上, 且 ,

且动点 到直线 的距离与点 到点 的距离的

平方差为4,则动点 的轨迹是( )

A.抛物线B.圆 C.双曲线D.直线

10.过双曲线M: 的左顶点A作斜率为1的直线 ,若 与双曲线M的两条渐近线分别相关于点B、C,且|AB|=|BC|,则双曲线M的离心率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1、双曲线两条渐近线的夹角为60,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

12、如果椭圆 的弦被点(4,2)平分,则这条弦所在直线方程是 .

13、已知当抛物线型拱桥的顶点距水面2米时,量得水面宽8米。当水面升高1米后,水面宽度是________米.

14.双曲线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在左支上过点F1的弦AB的长为5,那么△ABF2的周长是 .

15.如图,正方体 中, , 分别为棱 , 上的点.已知下列判断:①平面 ;② 在侧

面 上的正投影是面积为定值的三角形;

③在平面 内总存在与平面平行的直线;

④平面 与平面 所成的二面角(锐角)

的大小与点 的位置有关,与点 的位置无关.

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为__________(写出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

三、解答题(共75分,解答题应有适当的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6.(本小题满分12分)

设命题 : ,命题 : ;

如果“ 或 ”为真,“ 且 ”为假,求 的取值范围。

17.(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直二面角 中,四边形 是边长为 的正方形, , 为 上的点,且 ⊥平面 .

(1)求证: ⊥平面 ;

(2)求点 到平面 的 距离.

18.(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椭圆x22+y2=1及点B(0,-2),过左焦点F1与B的直线交椭圆于C、D两点,F2为其右 焦点,求△CDF2的面积.

19.(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在底面是正方形的四棱锥 中,平面 ,

,点 在 上,且 .

(1)求二面角 的余弦值;

(2) 在棱 上是否存在一点 ,使得平面 .

20.(本小题满分13分)已知点A(2,8),B(x1,y1),C(x2,y2)在抛物线 上,

△ABC的重心与此抛物线的焦点F重合(如图)

(1)写出该抛物线的方程和焦点F的坐标;

(2)求线段BC中点M的坐标;

(3)求BC所在直线的方程.

21.(本小题满分14分)已知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的离心率为 , 为其

焦点,一直线过点 与椭圆相交于 两点,且 的最大面积为 ,求椭圆的方程.

安陆二中 航天中学 曲阳高中 孝昌二中 应城二中 英才学校

17、解:(1)平面ACE.

∵二面角D―AB―E为直二面角,且 ,平面ABE.

又∵ ,BF平面BC E,CB平面BCE,

------------4分

设平面AEC的一个法向量为 ,

则 解得 令 得 是平面AEC的一个法向量. ∵AD//z轴,AD=2,∴ ,

∴点D到平面ACE的距离

---------12分

18、解:F1(-1,0 )

∴直线CD方程为y=-2x-2,由y=-2x-2x22+y2=1得9x2+16x+6=0,而Δ>0,

设C(x1,y1),D(x2,y2),则x1+x2=-169x1x2=23 ----------4分

|CD|=1+k2x1+x22-4x1x2,

∴|CD|=51692-4×23=1092. ---------8分

F2到直线DC的距离d=455,

故S△CDF2=12|CD|d=4910. --------12分

19、解:(1)以 为坐标原点,直线 , , 分别

为 轴, 轴, 轴,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 , , --------2分

∴ , .

∵平面

∴ 为平面 的法向量,

, -----4分

设平面 的一个法向量为 ,

由 ,且 ,

令 ,则 , ,

所以 ------ 6分

所以 ,

即所求二面角的余弦值为 . ------ 8分

(2)设 ,则 ,

∵ , ∴

若平面 ,则 ,即 ,

,解得 ,

所以存在满足题意的点,当 是棱 的中点时,平面 . -----12分

21、解:由 = 得

所以椭圆方程设为 ------2分

设直 线 ,由 得:

设 ,则 是方程的两个根

由韦达定理得 -------5分

所以 -------7分

= -------12分

当且仅当 时,即 轴时取等号

所以,所求椭圆方程为 -------14分

安徽高二数学期中考试 篇5

数学(文科)试卷 第Ⅰ卷(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将直角三角形绕它的一个直角边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一定是()A.圆锥 B.圆柱 C.圆台 D.以上均不正确 【答案】A 【解析】由棱锥的定义可知:

将直角三角形绕它的一个直角边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一定是圆锥.本题选择A选项.2.由斜二测画法得到:

①相等的线段和角在直观图中仍然相等; ②正方形在直观图中是矩形;

③等腰三角形在直观图中仍然是等腰三角形; ④平行四边形的直观图仍然是平行四边形. 上述结论正确的个数是()A.0 B.1 C.2 D.3 【答案】B 【解析】逐一考查所给的说法:

①相等的线段平行时在直观图中仍然相等,原说法错误; ②正方形在直观图中是平行四边形,不是矩形,原说法错误; ③等腰三角形在直观图中不是等腰三角形,原说法错误; ④平行四边形的直观图仍然是平行四边形,原说法正确. 综上可得上述结论正确的个数是1个.本题选择B选项.3.下列四个正方体图形中,能得出平面

为正方体的两个顶点,分别为其所在棱的中点,的图形的序号是()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D 【解析】在①中,由正方体性质得到平面MNP与AB所在平面平行,∴AB∥平面MNP,故①成立;

②若下底面中心为O,则NO∥AB,NO∩面MNP=N,∴AB与面MNP不平行,故②不成立;

③过P作与AB平行的直线PO,则PO与平面MNP相交,∴AB与面MNP不平行,故③不成立;

在④中,AB与PN平行,∴AB平面MNP,故④成立.综上所述,答案为①④.本题选择D选项.4.在正方体

中,异面直线

所成的角为(A.90° B.60° C.45° D.30° 【答案】C 【解析】如图所示,由正方体的性质可知,则异面直线与所成的角即,结合正方体的性质可知,综上可得异面直线与

所成的角为45°.本题选择C选项.)

点睛:平移线段法是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常用方法,其基本思路是通过平移直线,把异面问题化归为共面问题来解决,具体步骤如下:

①平移:平移异面直线中的一条或两条,作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②认定:证明作出的角就是所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③计算:求该角的值,常利用解三角形; ④取舍:由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取值范围是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5.如图,在四面体中,若直线

相交,则它们的交点一定(),当所作的角为钝角时,应取它的补角作为

A.在直线C.在直线【答案】A 上 B.在直线上 D.都不对

【解析】依题意有:由于交点在上,故交点在这两个平面的交线

6.在正方体A.【答案】D B.上,故在平面上.上,同理由于交点在上,故在平面

中,为棱 C.的中点,则()

D.【解析】由题意结合射影定理逐一考查所给选项:

在平面选出A错误;

在平面错误;

在平面错误;

在平面上的射影为,若,则,该结论明显成立,选出上的射影为,若,则,该结论明显不成立,选出C上的射影为,若,则,该结论明显不成立,选出B上的射影为,若,则,该结论明显不成立,D正确;

本题选择D选项.7.《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内容极为丰富的数学名著,书中有如下问题:“今有刍甍,下广三丈,袤四丈,上袤二丈,无广,高二丈,问:积几何?”其意思为:“今有底面为矩形的屋脊状的楔体,下底面宽3丈,长4丈,上棱长2丈,高2丈,问:它的体积是多少?”已知1丈为10尺,该楔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楔体的体积为()

A.13000立方尺 B.12000立方尺 C.11000立方尺 D.10000立方尺 【答案】D 【解析】解:由题意,将楔体分割为三棱柱与两个四棱锥的组合体,体积为本题选择A选项.点睛:三视图的长度特征:“长对正、宽相等,高平齐”,即正视图和侧视图一样高、正视图和俯视图一样长,侧视图和俯视图一样宽.若相邻两物体的表面相交,表面的交线是它们的分界线,在三视图中,要注意实、虚线的画法.

8.设A.若C.若是两条不同的直线,是一个平面,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则,则

B.若 D.若,,则,则

立方尺,【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若,则与可能斜交,可能垂直,所以选项A不正确;若,则

平行或相交或,则与平行或异面,所以选项C不正确;若异面,所以选项D不正确.故选B. 考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

【思路点睛】在A中,若为内的任意一条直线,则由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可知在C中,若在过直线的平面内,则由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可知则由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知

;在D中,若

;,.本题主要考查命题真假的判断,考查空间中线线、线面的位置关系的判断和空间想象能力,属于中档题. 9.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边)的动点,且体积为()平面,沿

中,是棱运动,将的中点,是侧面

内(包括

点所在的几何体削去,则剩余几何体的

A.B.C.D.【答案】B 【解析】如图所示,分别取B1B、B1C1的中点M、N,连接AM、MN、AN,则∵A1M∥D1E,A1M⊄平面D1AE,D1E⊂平面D1AE,∴A1M∥平面D1AE.同理可得MN∥平面D1AE,∵A1M、MN是平面A1MN内的相交直线,∴平面A1MN∥平面D1AE,由此结合A1F∥平面D1AE,可得直线A1F⊂平面A1MN,即点F的轨迹是线段MN,∴,∴将B1点所在的几何体削去,剩余几何体的体积为本题选择B选项.10.在空间四边形分别是A.B.C.D.平面平面平面平面中,分别为

上的点,且,又的中点,则(),且四边形,且四边形,且四边形,且四边形

是平行四边形 是平行四边形 是梯形 是梯形

【答案】C 【解析】如图,由条件知,EF∥BD,EF=BD,GH∥BD,且HG=BD; ∴EF∥HG,且EF=HG; ∴四边形EFGH为梯形;

EF∥BD,EF⊄平面BCD,BD⊂平面BCD;

∴EF∥平面BCD;

若EH∥平面ADC,则EH∥FG,显然EH不平行FG; ∴EH不平行平面ADC; ∴选项C正确。本题选择C选项.11.如图,若是长方体何体,其中为线段

上异于

被平面的点,为线段

截去几何体上异于的点,且

后得到的几,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B.四边形是矩形 可能为梯形 C.是棱柱 D.四边形【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有根据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可知,根据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知EH∥平面,所以A对,根据长方体的性质,可知EH⊥EF,所以B对,因为长方体是棱柱,所以C对,因为EH与FG平行且相等,所以对应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故D是错误的,故选D.本题选择D选项.点睛:空间中两直线位置关系的判定,主要是异面、平行和垂直的判定,对于异面直线,可采用直接法或反证法;对于平行直线,可利用三角形(梯形)中位线的性质、平行公理及线面平行与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对于垂直关系,往往利用线面垂直的性质来解决. 12.已知是球的球面上两点,为该球面上的动点,若三棱锥体积的最大值为36,则球的表面积为()A.B.C.D.【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如上图所示,点该球面上的动点,所以当点到平面体积取最大值,所以故选C.三点应为大圆面上的等要直角三角形,由于为

时,三棱锥的,的距离最大时即,解得,所以球的表面积为

考点:

1、球;

2、球的表面积;

3、三棱锥.第Ⅱ卷(共90分)

二、填空题(每题5分,满分20分,将答案填在答题纸上)13.一个圆台上、下底面的半径分别为个圆台的表面积为__________【答案】,,.,直线

交于点,,.

和,若两底面圆心的连线长为,则这【解析】由题意可得,圆台的母线长为:据此可得圆台的侧面积为:上底面的面积为:下底面的面积为:据此可得,圆台的表面积为:14.设平面,则平面,__________. 【答案】9 【解析】根据题意做出如下图形:

∵AB,CD交于S点

∴三点确定一平面,所以设ASC平面为n,于是有n交α于AC,交β于DB,∵α,β平行,∴AC∥DB,∴△ASC∽△DSB,∴,∵AS=8,BS=6,CS=12,∴∴SD=9.故答案为:9.15.由一个长方体和两个圆柱体构成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__________.,【答案】

【解析】由三视图可知,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2,1,1,圆柱的高为1,底面圆半径为1,所以

.【名师点睛】(1)由实物图画三视图或判断、选择三视图,此时需要注意“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原则.(2)由三视图还原实物图,解题时首先对柱、锥、台、球的三视图要熟悉,复杂的几何体也是由这些简单的几何体组合而成的;其次,要遵循以下三步:①看视图,明关系;②分部分,想整体;③综合起来,定整体. 16.如图,在四面体在棱是__________.

中,上,若直线,与

所成的角为60°,点,则四边形

分别

面积的最大值

都平行于平面

【答案】

【解析】∵直线AB平行于平面EFGH,且平面ABC交平面EFGH于HG,∴HG∥AB;

同理:EF∥AB,FG∥CD,EH∥CD,所以:FG∥EH,EF∥HG.故四边形EFGH为平行四边形。

结合AB=CD可知四边形EFGH为菱形,且∠GHE=60°.设BF:BD=BG:BC=FG:CD=x,(0⩽x⩽1)则:

FG=2x,HG=2(1−x),菱形的面积为:结合函数的定义域和二次函数的性质可知,当时,四边形的面积取得最大值.,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如图,已知四棱锥

中,底面

为菱形,分别是的中点,在上,且证明:点.四点共面.

【答案】见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由题意做出辅助线,结合基本定理证得试题解析: 在平面在平面取内,连接内,连接

并延长交并延长交,则由

于点,则有于点

.,与

相交于点,则

四点共面.

中点,连接的中点,中有中有

可知∵点为∴在∴在,即,与,∴点与点∴重合,即四点共面.

相交于点,点睛:在几何公理中。公理1是判断一条直线是否在某个平面的依据;公理2及其推论是判断或证明点、线共面的依据;公理3是证明三线共点或三点共线的依据.要能够熟练用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来表示公理.

18.某种“笼具”由内,外两层组成,无下底面,内层和外层分别是一个圆锥和圆柱,其中圆柱与圆锥的底面周长相等,圆柱有上底面,制作时需要将圆锥的顶端剪去,剪去部分和接头忽略不计,已知圆柱的底面周长为,高为,圆锥的母线长为

.(1)求这种“笼具”的体积;

(2)现要使用一种纱网材料制作50个“笼具”,该材料的造价为每平方米8元,共需多少元?

【答案】(1)(2)元.【解析】试题分析:

(1)“笼具”抽象为一个圆柱减去一个圆锥的组合体,据此结合体积公式可求得其体积为.(2)结合题意首先求得一个“笼具”的表面积为个“笼具”,共需试题解析:

设圆柱的底面半径为,高为,圆锥的母线长为,高为根据题意可知(1),∴

(),(),元.,然后结合题意计算可得制作50所以“笼具”的体积().(2)圆柱的侧面积圆柱的底面积圆锥的侧面积所以“笼具”的表面积故造50个“笼具”的总造价:,,元.答:这种“笼具”的体积为19.如图,四边形(1)求证:(2)求证:平面平面与;平面

;制造50个“笼具”的总造价为

分别是

元.的中点.

均为平行四边形,.【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1)连接,结合题意证得,利用线面平行的判断定理即可证得平面平面,.平面,且

平面为平面

.内(2)结合题意首先证得线面平行:的两条相交直线,据此可得平面试题解析:(1)如图,连接连接所以又所以平面平面,则为,.分别为平行四边形,平面平面中点,为平面平面与为平面平面的中位线,所以,平面,.平面平面,则

必过

与的交点,的中位线,(2)因为所以又所以又为所以又所以又的边的中点,,内的两条相交直线,.所以平面点睛:证明两个平面平行的方法有: ①用定义,此类题目常用反证法来完成证明;

②用判定定理或推论(即“线线平行⇒面面平行”),通过线面平行来完成证明; ③根据“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这一性质进行证明; ④借助“传递性”来完成. 20.在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中,是(1)已知(2)已知,分别是和的中点,;平面

...求证:的中点.求证:

【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1)利用线面垂直的判断定理可证得;

平面,然后利用线面垂直的定义可知...........................试题解析:(Ⅰ)证明:因所以因为所以同理可得又因为所以因为平面平面.与,确定一个平面,连接为;,,的中点,(Ⅱ)设在又在又因为的中点为,连,中,是,所以中,是的中点,所以; 的中点,所以

平面平面,.,所以平面平面,所以

21.如图,四棱锥,重心.(1)求证:(2)求三棱锥平面

中,为,的中点,且

平面与,底面为梯形,均为正三角形,为

; 的体积.【答案】(1)见解析(2)【解析】试题分析:(1)连交平面于,连接;,利用几何关系可证得,结合线面平行的判断定理可得

试题解析:(Ⅰ)证明:连由梯形知又为为在故又∴,交于,连接,且

.,的中点,且的重心,∴中,.平面平面,.平面平面,且,平面,,(Ⅱ)∵又由(Ⅰ)知∴又由梯形且知又∴得∴三棱锥,,为正三角形,得,的体积为.

中,沿,,22.如图,四边形上,(1)若,.平面,分别在,现将四边形折起,使,在折叠后的线段上是否存在一点,使得?若存在,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2)求三棱锥的体积的最大值,并求出此时点到平面的距离.【答案】(1)(2)

【解析】试题分析:

(1)利用折叠前后的线面平行的性质讨论可得.(2)由题意得到体积函数,结合二次函数的性质可知当

时,的上存在一点,使得

平面,此时有最大值,且最大值为3,结合余弦定理和三角形面积公式可知此时点到平面距离为.试题解析:(1)上存在一点,使得

平面,此时

.理由如下: 当过点作则有∵故又故有故四边形∴又∴故有∴(2)设∴故,平面平面,,,平面成立.,可得,,为平行四边形,时,交,,于点,连结,∴当此时在时,有最大值,且最大值为3,中,由余弦定理得,∴,, 设点到平面由于即∴,的距离为,,即点到平面的距离为.点睛:(1)解决探索性问题一般先假设其存在,把这个假设作已知条件,和题目的其他已知条件一起进行推理论证和计算,在推理论证和计算无误的前提下,如果得到了一个合理的结论,则说明存在,如果得到了一个不合理的结论,则说明不存在.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 篇6

高二语文试题卷

注意事项:本试卷共7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和答

题卷一并交回。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和答题卷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清楚。

2.试题卷选择题部分答案需答在答题卡上,试题卷非选择部分答案需答在答题卷上,在试题...

卷上作答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红豆小史

红豆入诗,始于王维《相思》。王维诗中的相思,是指爱情,还是泛指爱情及友情,或有不 同理解。根据王维以前红豆树得名相思树的爱情故事已经流传于世,以及用王维诗红豆相思之典 故的唐代诗词,如敦煌曲子词《竹枝子》、温庭筠《南歌子》、韩偃《玉合》等,其中相思特指爱 情,可知红豆树得名相思树的爱情故事传说为王维《相思》诗所汲取,王维诗中的相思是指爱情。红豆象征相思、爱情。这是红豆意象的本义。红豆的形象,红艳艳、亮晶晶,红豆的性格,热烈、温润、玲珑、精致、坚贞,也确实是爱情的绝妙象征。诗中“此物最相思”之句,意味着 红豆象征相思、爱情,已经是盛唐人普遍的默契。

红豆的象征内涵,在王维以后的唐诗宋词中获得显著发展。如赵崇嶓《归朝欢》:“交枝红 豆雨中看,为君滴尽相思血。”比较王维诗与其后的唐诗宋词,红豆意象同是象征相思、爱情,但是王维以后唐诗宋词中的红豆相思,往往写出了相思双方之间的被阻隔。这一特点。在王维诗 中只是潜在地涵有,而在王维以后的唐宋诗词中,则获得显性化表现。这种红豆相思的典型品格,其实更为符合《古今诗话》所载红豆树得名相思树的爱情故事原型。

在中国文学史上,红豆的第二象征意义是故国之思。红豆意象象征意义从男女相思到故国之 思的这一转变,发生于唐代安史之乱之后,发展于明末清初时期。红豆意象的第二象征意义,包 含唐朝人的故国之思,明遗民的故国之思。

就在王维作《相思》诗之后不久,红豆意象象征意义的发展演变,超越了红豆相思的本义。安史之乱爆发后,李龟年在潭州(今湖南长沙)唱“红豆生南国”,“合座莫不望行幸而惨然”,在这个故事中,红豆象征唐朝人的故君之恩、故国之思。乐工李龟年本是唐明皇的梨园弟子,王 维红豆诗作于唐明皇的盛唐时期。这是李龟年唱红豆诗,歌唱者与满座听众联想起明皇与盛唐,为明皇的失位和盛唐的毁灭而惨然的原因之一。红豆热烈、坚贞的品格,红豆所象征的相思、爱 情,与故国之思、爱国热情之间,具有明显的相似性。这是唱红豆诗而触发起故国之思的原因之 二。

明末清初遗民诗人群体,充分地开发了红豆象征爱国这一虽故犹新的资源,创作出一大批隐

共8页 第1页

喻象征忠爱故国的红豆诗,宛如百花怒放。而且明末清初红豆诗,往往具有诗人亲自参与复明运 动的背景和内容,故不同于一般单纯抒情的遗民诗。常借李唐时事,以暗指明代时事,并极其用 心抒写己身在明末政治蜕变中所处之环境,而且有意改变古典之细节,以确指今典。

红豆相思的本义,在明末清初红豆诗中也同时获得表现。女性爱国志士参与反清复明的政治 活动和文学活动,使明末清初红豆诗兼有象征男女相思和故国之思的双重意蕴。明末清初红豆诗 因此而格外鲜艳夺目。在中国诗歌史上,这是红豆意象的第三层象征意义。

1.下列说法,不能证明王维《相思》中的“相思”是指爱情的一项是()A.王维以前红豆树得名相思树的爱情故事已经流传于世。B.一些唐代诗词能用王维红豆相思之典,其中相思特指爱情。C.红豆象征相思、爱情,已经是盛唐时人们的普遍默契。

D.红豆树得名相思树的爱情故事传说为王维的《相思》诗所汲取。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红豆”意象有三种象征意义,这三种象征意义分别是是“相思”、“爱情”和 “故国之思”。

B.王维的用红豆表达相思,意蕴单一明了,不具有以后的唐诗宋词写出相思双方之间被阻隔这 一特点。

C.李龟年唱红豆诗,歌唱者与听众为明皇的失位和盛唐的毁灭而惨然的原因之一是乐工李龟年 本是唐明皇的梨园弟子。

D.“交枝红豆雨中看,为君滴尽相思血”比王维《相思》更符合《古今诗话》所载红豆树得名 相思树豹爱情故事原型。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明末清初红豆诗中,红豆的象征意义从男女相思转移到了故国之思,由此可见,意象的意 蕴是随朝代的更替而变化的。

B.红豆的象征意义表明,一个客观事物进入诗人的视野,进而成为诗的意象,同它自身的形象 特质关系很大。

C.我国古代诗人把意象作为诗歌表情达意的载体,他们特别注重意象的象征性、隐喻性,因此,古诗大都耐读。

D.红豆意象的历史演变给我们的启示是,鉴赏诗歌,要注重意象的多重意蕴,并知人论世地品 味、评价。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

岁余,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日:“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

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详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阵,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馀万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攻赵,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赵王乃使赵某及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废司

共8页 第2页

马尚。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大破杀赵某。虏赵王迁及齐将颜聚,遂灭赵。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常居代雁门,备.匈奴备:防备 B.赵王让.李牧让:责备 C.王必.用臣

必:必须

D.悉勒.

习战

勒:统率、组织

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李牧用兵蓄势待发的一组是(3分)()① 常居代雁门,备匈努② 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

③ 谨烽火,多间谍

④ 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 ⑤ 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⑥ 详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

A.①③④B.②④⑤C.①⑤⑥D.②③⑥ 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由“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一句可以看出李牧虽是 将领,但也任意设置地方机构,安排官吏;为了自己的军队也搜刮民脂民膏。B.李牧对待匈奴进犯的态度是防守不战,并“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原因是他明白攻打匈奴时机尚未成熟,不能够作无谓的牺牲,另一方面是为了消磨匈奴的斗志。C.“匈奴小入,详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虽然李牧最终打败了匈奴,但他把数千人作为诱饵,不怜惜他们的生命,可见他虽是良将,也不能面面俱到。

D.“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以及“赵王乃使赵某及齐将 颜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这些事例充分表面了李牧固执的一面。7请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5分)(2)。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8~9题

秋夜曲

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8.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5分)

9.本诗主要通过什么表现手法来创造意境的?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3)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军医吴孟超:我的敌人就是肝癌

1959年,他创立中国人肝脏“五叶四段”理论;1960年他主刀完成国内第一例肝脏切除术,随后他开创了肝脏外科手术止血方法的先河。数十年的坚持让他在手术台上割下了万余颗各式各样的肿瘤。

如今,这位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创始人的老人,先后获得了中科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无数荣誉。

对此他并不在意,老人只希望坚持自己的手术生涯,直到再也拿不起手术刀。

“我只想为病人手术,而且我也喜欢这些。”他说,“我是军医,我的敌人就是肝癌。” 4月16日,无影灯下,89岁的吴孟超捏着手术刀,裹在青色手术服里的他,身体前倾,瞳孔收缩。他的手在病人腹腔里游走。剪刀、钳子、缝线、剥离、切除、结扎,40分钟后——“砰”,一颗拳头大小的肿瘤被扔进托盘。

这样的手术,吴孟超已做了14000余例。几十年来,他几乎每天都要站着,切除各种肿瘤。吴孟超没时间在上海遛弯,他要不停地为病人看病,几十年来在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几乎每一个日出日落的日子,大楼里的医患人员都会看见吴孟超的身影。

2011年4月的一天,一位医生与他聊起了九亭镇(位于上海松江区)发生的一件新闻。吴老与前者讨论了一阵后,忽然抬起头,盯着对方问“九亭在哪儿?难道在上海?”

有一次,79岁的吴孟超发烧,而当天又有一例肿瘤切除术。吴老敲着桌子喝退了劝他休息的护士。

两小时后,他割下了一个890克的肿瘤,接下来,他一屁股瘫倒在椅子上,大家七手八脚地将他抬进休息室。

有一年,一位医生出国心切,伪造了吴孟超的推荐信,交到国外实验室,实验室复函向吴孟超求证。

对此事,老人进行了调查。调查中他发现,这名伪造自己推荐信的医生素质不错,就重新写了推荐信,帮助这个医生出国。

不过,吴孟超也会发火。

2011年4月16日,在一间手术室,老人站在一份病人的病历卡前,将两道花白的眉毛拧到了一起。他叫来主刀医生,在医生面前戳着病历卡大喊:“这种情况可以不做手术,病人多花钱不说,对身体也不好,你知道不?”

十几分钟后,在更衣室里,吴孟超仍然火大。他猛地一下提起裤子,盯着面前的记者说,现在己推荐信的医生”写推荐信,“仍然火大”等。这是否影响作者对吴孟超崇高形象的刻画呢?(8分)

第Ⅱ卷表达题

很多年轻人心里只有“票子”,这样很不好。

“只要让病人费钱、耗费身体的事情,吴老就会生气。”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一位医生说,“吴老常说,不要在病人身上捞钱。他说,我们要多用脑和手为病人服务,器械用一次,‘咔嚓’一声1000多块。我吴孟超用手缝线,分文不要。”

吴孟超十分勤俭。在医院见到没人用的电灯,他会主动关上。除了军装,老人就一套黑西服,平时不舍得穿。

很多时候,吴孟超出差,都是自己买面包备早餐。几十年来,他给孙子买过的唯一礼物就是一个变形金刚。

而这位勤俭的老人,为中国的肝胆外科事业,已捐款600余万元。吴孟超的养生之道是睡觉。每天他都会保证7小时睡眠时间。

“独特”的养生方式,为吴老换来了一副没有任何疾病的身体和旺盛的精力。

2007年,肝胆医院举办了足球赛,组委会邀请吴孟超去开球。尽管裁判告诉他意思一下就好,老人却抡起了腿,一脚把球踢出了几十米。

“不可思议,每次手术后,吴老的精神头都很足。”一位医生回忆说,“吴老要是看见和自己一起手术的年轻医生疲态尽显,就会凑上前,笑嘻嘻地说,你‘站功’还要练。”

很多时候,吴孟超会礼貌地拒绝那些知道自己年纪后试图搀扶自己的年轻人,而后他会大步流星地走到人群的前面。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文章开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概述了吴孟超的成就,下文主要记叙他几十年工作在手术台前的事迹,做到了既全面又重点突出。

B.“剪刀、钳子、缝线、剥离、切除、结扎”这种叙述方式,写出了89岁的吴孟超给病人动手术时的利索,表现了他年老而不服老的精神。

C.文章一处写吴孟超“盯着对方问”,另一处写“盯着面前的记者说”,这是给病人动手术养成的职业习惯,从侧面表现了他对工作的谨慎、负责。

D.文章将吴孟超与主刀医生对病人的态度、他的勤俭与捐巨款作对比,表现出吴孟超一心为病人着想,视金钱如粪土的高贵品质。

E.文章介绍了吴孟超的养生之道: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就能保持旺盛的精力,一生少疾病,并能越活越年轻。

(2)文章第一、二段写吴孟超的成就与荣誉的作用是什么?(6分)

(3)第四段写道:“他说,我是军医,我的敌人就是肝癌。”请从结构、刻画人物形象两个方面简析其作用。(6分)

(4)在刻画吴孟超崇高形象的同时,文章又写“吴老敲着桌子喝退了劝他休息的护士”,给“伪造自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苏宁电器”要做百货,而且将百货商场直接开到张桂平“苏宁集团”旗下附近;“苏宁电器”和 “苏宁集团”两大巨头均进军百货行业且在同商圈对垒,预示着张氏两兄弟同室操戈....在所难免。B.据南京旅游市场有关负责人介绍,春节前开始,飞速飙升的海南酒店房价让旅行社瞠目结舌,报价疯涨至平时的两三倍;节后,疯狂的海南游开始高台跳水,报价普降20%,真是一日千里....。 C.目前,“网瘾戒除”机构设有一个全国统一的评价标准,培训机构可以说是泥沙俱下....;采取的各 种“特训”方法是否科学,会不会造成严重后果——这些问题基本上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 D.有关部门除了进行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还要注意加强市民的公共意识。如果没有理顺关系就 赤膊上阵....,公众会很难接受,后果堪忧。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瑞典国王因自己开车上下班饱受赞誉,而曾花15欧元乘坐廉价航班探亲的西班牙王后,更被视 为欧洲王室节俭的榜样。

B.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对人体可接受的辐射剂量限值有明确规定,对于普通公众,要求一年内不超 过5毫西弗左右。

C.利比亚局势动荡,中国政府采取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有组织撤离海外中国公民行动,赢得 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尊重。

D.良好的国际收支状况,国家外汇储备充足,不仅可以增强宏观调控的能力,而且有利于维护国家 和企业在国际上的信誉。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扬州古称广陵,人们又叫它维扬。,__,____,____,____。杜牧 写扬州的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便绝不是凛冽的北地所能产生的情境了。①但古人自北方舟船而来,一入扬州,心理上便感觉到了江南②以今天的地理概念,扬州在苏北,不属江南③但它处在淮河以南,属不南不北之地

④清代之前,扬州靠着大运河,被誉为南北枢纽,淮左名邦⑤江南是以长江为界的,从这层意义上,扬州不算江南⑥而且扬州的人文风气,山水风光,都是近南而远北A.②①⑤④⑥③B.②⑥④⑤③①

C.④③①②⑤⑥D.④②①⑤③⑥

15.以题目中要求的文字为开头,把下面的一段话组成一个单句。(5分)

在中国传统中,用以提高人的精神素养、改变经济对人的支配性影响的“读书”是一种具有特定涵义的学习行为,是除直观意义上的阅读书籍或学习技能之外,更在于淡化功利性和超

越技能学习的一种学习行为。

在中国传统中,“读书”是:

16。仿照下面的示例,续写两句话,要求语意合理连贯,句式一致,形成完整的排比句。(6分)

人生如一支歌,应该多一些激昂的旋律,少一些萎靡的音符;

五、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生活中,人们总是希望万事如意,心想事成。然而,我们所面对的世界既有晴天丽日、百花争艳,也有狂风暴雨、荆棘泥潭。所以,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厄运,人们有了沉重感,从而很自然地产生了压力。所以,我们在享受美好生活同时,也应该学会承受生活的压力。因而,承受便是生命的一种需要和方式了。承受是一种精神,是人生苦涩而美丽的一番心境。

上一篇:武侯区晋阳街道沙堰社区博爱园下一篇:河南警察学院大专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