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作业设计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优秀案例

2024-04-21

双减作业设计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优秀案例(精选15篇)

双减作业设计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优秀案例 篇1

Colours

单元整体作业设计

一、作业设计依托的文本

作业设计依托的文本是三年级上册

Unit

Colours。本单元学习的主题是颜色和介绍、问候他人。主题语境是人与

社会,主题意义是:尊重老师、关心朋友、感受多彩世界。文

本内容如下:

单元主题框架:

二、作业设计目标

(一)单元教学目标语言能力

1-1

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This

is

Nice

to

meet

you.1-2.能听说认读单词:

red,green,yellow,blue,black,brown,white,orange。能够语用情境语Ok.Colour

it

brown.描述颜色。

1-3.能正确听、说、读、写字母

Aa,Bb,Cc,Dd

并知道其在单词中的发音。

学习能力

2-1.能够在情境中运用句型

Good

morning.和

Good

afternoon。向别人表达问候并回应别人的问候。能够在情境

中运用句型

Nice

to

meet

you.表达初次相识或被别人介绍而相识相互间的问候。

2-2.能够在情境中运用句型

This

is

…介绍他人。

2-3.听到字母能说出它对应的发音。能在四线格中正确规范书写字母Aa,Bb,Cc,Dd。

2-4.了解彩虹的颜色组成。能够学会唱歌曲

Colour

song。

思维品质

3-1.能够认真观察图片、生活,并能够通过图片文字

能隐性信息判断、描述生活中的字母及颜色等,寻找学过的物品,并用英语描述,提高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文化意识

4-1.培养孩子发现大自然的美,感受大自然的美。

4-2.让孩子了解中西方见面打招呼的文化不同。

4-3.培养孩子合作及规则意识、爱护公物及花草树木的能力。

(二)作业设计目标

通过“Nature

Park”游园活动,让孩子在游戏、活动、复习本单元教学目标。

第六课时:通过孩子们看到美丽的花园,复述

Zoom

和Zip的小故事,复习巩固有关颜色的单词和问候用语,并感知第三单元将要学习的问候语。能够在教师帮助下表演故事,懂得爱

护花草树木。园长让大家设计“不要摘花”的提示牌,生活中颜色

与颜色融合,培养孩子合作及规则意识、爱护公物及花草树木的能力。培养孩子发现大自然的美,感受大自然的美。(对应单元

目标

4-3.4-1)

三、作业设计内容

作业以教师带领孩子们去参观“colourful

park”为情境线索,基于单元中每课时的小主题,以真实情境为依托,布置相应的作业,让孩子有整体情景感,待六课时作业完成后,孩子们根据自己这个单元作业完成情况,得到六张积分卡,并让孩子自我评价,同时还能看到这个公园的全景图。

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开启去

colourfulpark的旅行,每完成一课时的作业,你就会得到

朵小花,单元结束后,你会

朵不同颜色的小花,来兑换下一次游玩的“门票”哦,在6-11

朵,下次游玩,可享受半价优惠哦,你们一定很期待吧?

基础性作业:

1.孩子们往前走,这是哪里?对花园,漂亮吗?用英语

能简单介绍一下吗?哦,Zoom

和Zip

也来了,她们在做什么?发生了什么事?请复述

Zoom

和Zip的小故事,并表演这

个小故事吧。

作业时间:15

分钟

2.Zoom

这样做,对吗?我们要对

Zoom

说点什么?公园里的提示牌太少了,园长想让大家设计“保护花草,保护公物”的提示牌,任选一个设计牌,公园会选优秀作品,颁发

“最佳设计奖”,入选的设计牌,会放在公园里,还写上“小小设计师”的名字呢。

拓展性作业:

1.你们知道吗?生活中颜色与颜色融合,会形

成新的颜色,我们来做这样的科学小实验吧?把实验结果涂色并用英语写出来哦。

这次游园活动即将结束,公园还有两项有奖活动,第一项是:为公园做一份“colorful

park”游园手册,并用简单的英文标注哦;第二项是: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自己设计

一下你喜欢的公园是什么样子的?

作业时间:1

周内完成。

开心的游园活动即将结束,你得到12

朵小花了吗?可以兑换一张下次游园的门票哦。祝贺你。如果得到

6--11朵小红花的小朋友,可以享受半价门票哦。小红花是可以累积的,孩子们加油哦!制作游园手册参考图片:

三、实施过程与策略

在这个大单元的背景下,创设一个具有真实主题意义的大主题、大语境,在不同的主题语境下,布置相应的作业,彼此之间有链接,有层次,既体现基础性作业,又体现拓展性作业,让孩子们对作业有选择、有学科素养的提升,有生活实践的体验,最后单元作业完成直指单元教学目标落脚点。

单元作业评价方式:每完成一课时的作业,学生就会得到2

朵小花(基础性作业1朵,拓展性作业1朵),单元作业结束后,会得到

朵不同颜色的小花,可以兑换下一次游玩的“门票”,获得小花在6-11朵时,下次游玩,可享受半价优惠。小

红花是可以累积的。

四、效果分析

基于大观念的单元整体教学,基于课标、教材、学情,在主题语境的引领下,提炼单元主题意义,整体制定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作业课时目标,设计单元教学活动,开展单元教学评价,践行“教学评”一致性。学生在情境、游戏活动中能将本单元的作业完成,加深了对单元主题意义的深度理解,在获得情感体验的同时,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进而实现知识的迁移创新。

五、案例反思

1.对于需要超过

天以上完成的作业,可采用小组合作完成,组内做好分工,每人做自己擅长的方面,有负责绘画的,有负责书写文本的,有负责装订的等。

2.尝试探索以单元作业为主线,将每个单元的综合性作业,和主题作业一起融合,形成主体性作业。尝试用

Mind

map,Picture

book融合作业等形式。

双减作业设计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优秀案例 篇2

鉴于此, 本研究立足于新课程标准, 选取泰州市某乡镇农村小学作为案例, 对该校的数学家庭作业设计的现状进行了调查, 以期发现当前农村小学数学家庭作业设计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以便能够提出具有一定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选取江苏省泰州市某乡镇农村小学作为案例, 对其数学学科的家庭作业设计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本研究选用自编的《农村小学数学家庭作业设计情况调查表》对中、高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问卷共计发放了200份, 三至六年级各50份, 问卷当场发放当场回收, 其中有效问卷为186份。另外, 为了更全面客观地了解教师对数学家庭作业的价值、设计等方面的认识, 本研究还选取了4位数学任课教师进行了结构式访谈。

二、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 调查结果

1.学生对作业的价值认识

为了了解学生对于作业完成目的的价值认识, 问卷中设计了以下问题:“你认为完成作业是为了什么?”从调查的统计结果来看, 有58.1%的学生认为做作业是为了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32.3%的学生认为是巩固所学的知识, 只有9.6%的学生认为做作业是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可见, 有超过半数以上的学生都认为作业的价值在于提高运用能力, 农村小学的学生对作业的价值认识还是比较“高端”的。

2.作业内容、类型、数量的现状调查

早在2013年, 教育部在《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中提出一至三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 而四至六年级书面作业总量则控制在1小时之内。为了了解农村小学的落实状况, 本研究对学生数学作业的内容、类型、作业量进行了调查。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 有45.2%的作业来自教科书, 22.6%的作业来自补充习题册, 24.7%的作业来自统一的课外资料, 7.5%的作业是其他来源 (多为自行加码的课外辅导作业) 。这说明, 农村小学学生的数学作业内容来源是相对狭窄的。调查还发现, 有高达84.6%的数学作业是以书面形式呈现的, 实践作业和口头作业较少 (分别为7.1%和8.3%) , 作业形式相对单一。此外, 81.1%的学生表示能够在半个小时以内完成数学家庭作业, 有10.6%的学生表示要花60分钟左右的时间才能完成。事实上, 在三年级的49份有效问卷中, 都表示教师留有书面作业。因此, 部分农村小学的作业总量、内容、类型等方面对于“减负”的落实程度还有待提高。

3.学生对作业的自主性调查

为了了解农村小学生对数学作业的自主程度, 设计了“你做数学家庭作业前会复习吗”“在做数学家庭作业过程中, 遇到不会的题目是怎样处理的”“你希望你的数学老师布置什么样的作业”“你自己会选择什么样的家庭作业”等问题。

调查结果表明, 58.2%的学生在做作业前复习所学内容, 41.8%的学生并不复习。在抽样的186个学生中, 只有4位学生在遇到困难题目时是不做或抄所给的答案或同学的答案, 其余学生表示可以自己寻找途径解决疑难。这说明绝大部分学生是有自主学习的意识的。另外, 农村小学学生的自主设计作业的能力是比较弱的, 有88.17%的学生希望教师布置练习题, 还有9.68%的学生表示不知道怎样选择作业, 要依赖于教师。

4.学生对作业评价的调查

调查发现, 学生对自己的作业是否达到教师的标准是非常在意的, 喜欢教师在自己的作业本上打上分数或“优、良、合格”。例如, 有60.4%的学生表示关注教师对自己作业的评价, 21.5%的学生不仅关注作业的正确率, 而且关注教师的评语。

(二) 存在问题与讨论

总体而言, 虽然学生对作业价值认识有所改观, 但是学生对作业维度、形式认识的深度不够。例如, 尽管他们愿意选择丰富多样的作业, 不过在面对“希望的作业内容”问题时, 超过80%的学生选择了数学练习类的作业。本次调查中发现, 大部分农村小学的学生有一定的学习自主能力, 但是缺少自主设计作业的能力。

另外, 笔者在该小学调查时, 让该校五年级某班的数学任课教师布置了一次特殊的数学家庭作业, 题目是“写一写你今天在数学课上的收获、疑问”。令笔者意外的是, 有学生听到该作业题目后, 竟问:“老师, 今晚数学作业只有这个吗?那补充习题册不做啦?”此外, 笔者还观察到, 有些学生一听到布置作业, 就“本能”地拿出了数学课本和补充习题册。不仅如此, 当作业或试卷发下来后, 学生就会关注自己的分数或者等第, 还会问其他同学的得分。访谈中也有教师反映, 有些学生之所以成绩时高时低, 是因为往往分数低就会出现消极的情绪;得分高就会自满, 认识不到自己薄弱的地方。可见, 如果学生过分重视分数或等第, 就会忽视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反思, 这种评价非但不能产生促进作用, 还会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产生阻碍。

小学生进入中年级以后, 会进入其逻辑思维快速发展的时期, 已经能够学会初步的分析、推理、比较, 这时候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和训练, 才能使他们的思维品质更好地进入稳定状态。数学课程是训练小学生逻辑思维的主要途径, 因此农村小学的数学教师也应为学生设计开放性的数学作业,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动手操作、创新能力, 进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自主性, 科学、准确地理解家庭作业与评价的意义, 切实促进新课程“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求的实现。

三、教师的访谈结果与分析

(一) 访谈中有价值或代表性的阐述

1. 教师对作业设计目的的理解

教师甲:复习巩固学生当天所学的知识点, 熟练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我会挑选一些变式题, 训练学生的思维变通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比如用一些计算题培养学生细心、耐心的学习品质。

教师乙: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也有利于我的教学方法的调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数学上的一些公式靠背是没有效果的, 有些学生公式背上了, 遇到具体问题仍然不会, 所以要通过作业间接地让他们记住公式。

教师丙:教师自己设计作业是非常不错的举措, 可以针对本班的学情设计作业, 设计学生喜欢的作业。不过, 由于新教师刚进学校, 除了教一门主科, 还要兼带一门副科和一些培训之类的事情, 所以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啊;而且学校和家长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是以班级或者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依据, 我是想设计多种形式的作业, 但是那样的话, 学生成绩就不能得到提高了。

可见, 教师对作业设计目的的理解多为巩固与复习知识点、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 或是检查学习情况;由于社会对教师的评价方式比较单一, 往往只注重成绩排名, 因此教师无心或者没有精力去设计多样化的作业。

2. 教师对学生自主设计作业的态度调查

教师甲:学生加入作业的设计, 首先使师生关系更和谐;其次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有利于学生自我学习、自我管理, 有效地提高学生薄弱的地方, 也让学生产生自我价值感。但是有可能造成混乱, 掌控不好, 会出现“反客为主”的现象, 所以我平时没有让学生参与过作业的设计。

教师丁:学生和教师设计作业我觉得有利也有弊。现在提倡新型的师生关系, 所以师生合作设计作业有利于这种关系的创建, 在沟通交流中更了解学生, 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学生参与作业设计会提高作业的完成率。但是四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处在发展阶段, 对一些练习的设计不能抓住本质, 有时候反而适得其反, 他们的家长又特别重视每一次的考试成绩, 所以作业主要还是我布置的。

从教师的阐述不难看出, 农村教师对于家庭作业设计的先进理念是认可的, 但由于“成绩指挥棒”的影响, 或出于对学生能力的保守估计, 或害怕失去教师的主导地位, 或担心“多做多错, 不如不做”, 因此在实践中教师往往都没有让学生参加数学家庭作业的设计, 更不必说让学生自主设计家庭作业。

3. 教师作业评价内容与形式的调查结果

教师乙:我主要是采用全批的方式, 看学生作业的正确率, 然后用等第或分数来向学生传达他们作业质量的好坏。偶尔会注重数学上的格式或学生字迹是否认真, 字迹难认的作业我会批注提醒他们。

教师丁:对学生的作业我会从书写、质量方面来评价, 我也注重学生与他们自己的比较, 也就是和上一次相比在书写、质量上有没有进步, 我一般用“优、良、合格”的方式评价, 评语偶尔写一写, 如果都写的话就赶不上当天的作业评讲。

显然, 虽然目前农村小学的数学教师一般都比较重视学生作业的评价工作, 但是评价内容集中在知识点的掌握 (即正确率) 、格式要求、书写质量等, 评价的语言相对简单, 基本停留在等级制上。由于某些年级的数学作业多为当场完成当日评讲, 教师出于时间成本的考虑, 往往容易导致评语缺乏。

(二) 存在问题与建议

第一, 教师缺少作业优化设计的积极性。在和该所农村小学的数学教师交流的过程中, 笔者发现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 认识到自主设计作业的意义, 但由于客观或主观的原因, 教师缺乏作业优化设计的积极性, 始终没有将理论付诸实践, 导致数学家庭作业仍是内容单调、形式枯燥、题量偏大的状态。因此, 为了提高教师的积极性, 学校应该重视作业的设计, 鼓励教师自己或通过讨论进行作业设计。学校不仅要关心学生的成长, 而且还要关心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成长, 这样教师才能自愿地、积极地对作业进行优化设计。

第二, 教师设计作业时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调查显示学生设计作业的自主性不强, 教师也意识到了这一点, 因此多数情况下不让学生参与作业的设计, 自己包揽这项工作, 学生失去了表达的权利, 情感、兴趣、个性受到了抑制, 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南辕北辙。学生没有参加过作业设计的经验, 直接导致了学生缺乏作业设计的能力。

第三, 教师设计作业时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通过学生的问卷调查和教师访谈, 笔者发现教师并没有对作业进行分层设计。换言之, 所有学生的作业内容、方式是一样的, 忽视了学生之间学习能力的差异、学习习惯的差异、已有知识水平的差异。这种“一刀切”的布置方式适用于班级中等生, 却忽视了班级的学困生和优等生。学困生看着超出自己能力的作业, 失去信心, 自卑, 否定自己;优等生看着缺乏挑战力的作业, 失去学习的激情, 失去动力。所以教师要承认学生的差异性, 要肯定学生有自己的智力优势, 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不同能力设计有层次的作业。教师有意识地使作业按“基础、提高、创新”三类排列, 基础类针对少数基础差的学生, 提高类针对绝大多数学生, 而创新类针对特别优秀的学生。[1]这种分层化作业使得所有学生能够体会到成功的滋味而增强学习动机、提升自信心。

第四, 教师的数学作业评价方式仍墨守成规。教师对作业的评价影响着学生对学习的热情, 影响着家长对学生的教育。调查中已发现学生特别重视作业的得分和等第, 这与教师采用传统的评价方式有关。在作业中, 教师很少用语言性的评价, 想获得认可的学生只能关注得分或等第。因此, 教师应摒弃单一的传统评价, 一是要注重学生自评、他评, 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二是要注重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三是要注重学生独特个性的评价, 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从多方面评价学生的作业。这三者结合起来将成为具有人文关怀的评价, 不仅有利于学生、家长由注重评价结果转为注重评价的过程, 注重能力、个性的发展, 而且能有效消除“学生、家长一拿到作业就看等第或分数”的现象。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促进全体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遗憾的是, 当前新课程和素质教育的要求虽然在数学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已经有所体现, 但是在家庭作业设计的创新与改进方面却仍停滞不前。鉴于此, 本研究立足于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选取泰州市某乡镇农村小学作为案例, 对该校的数学家庭作业设计的现状进行调查, 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形成的原因, 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家庭作业

参考文献

双减作业设计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优秀案例 篇3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案例分析;作业练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223-01

我国的义务教育发展经历一个漫长的改革过程,其教育模式和教学理念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与时俱进,新课改带来了义务教育的整体变革,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上,这也是教学理念上的一大进步。由于我国基础教育区域性分化现象十分明显,这就导致了在初中伊始阶段,学生之间的个体性差异在基础知识储备、扩展视野、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方面表现的十分明显,城乡之间、不同生源地之间、不同学校毕业生之间这种差异性正在逐渐的分化扩大,应试教育促使学生们将更多的时间花在解题技巧的练习上,也进一步认为划分了学生的等级和层次,如何在新课改的大环境背景下,针对不同学习状况的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教学,分层教学方法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一、分层教学方法概述

分层教学方法重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提出采用纵向分层和横向分层的方式,将学生群体进行隐性分层,并对不同层级的学生设定不同的教学方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练习作业类型和考核方式,重视不同层级学生的进步情况,并以此作为该方法施行效率的检验标准,是一种不同于传统“唯成绩论”教学模式的新型素质教学方法。

二、分层教学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基础,在小学数学的基础上,初中数学无论是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还是学习难度系数都有了质的飞跃,学生们在初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了不同的适应性。分层教学方法的首要任务是要准确的掌握学生们的数学学习现状,考核方式主要以小学数学内容为主,同时适当检验学生们在已学初中数学知识上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藉此可以将班级学生隐性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层级,在日常教学中,应当体现出教学内容的层次性,比如在全等三角形的学习过程中,应该将边全等、角度全等这样的显性全等判断条件作为初级教学内容,以巩固学生对于三角形全等的基础印象;而同时具有边角条件的判断方式则可作为中级教学内容展开,对于高级层级的学生,则可以讲问题进行发散,即如何寻找出最少的条件来判断三角形之间的全等关系;作业和练习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部分,同样也是分层数学教学方法中的核心步骤,本文将针对实际案例进行讲解分析

1、练习实例

以三角形角度练习为例,图1中ABC为等腰三角形,CE、BD分别为角平分线,练习任务是要找出相等的角,首先抛砖引玉的问题是图中共有几个三角形,可能性答案可能会有4个、6个,但是真实答案是8个,这就考验了学生对于三角形定义的理解程度;全等角包括了对等角,同一角的补角、余角,相同角的外角等情况,以前两项作为初级学生的练习内容,同一角的补角、余角可以找出∠ABD=∠ACE,∠AEC=∠ADB,对等角可以找出∠EOB=∠COD等,这些可以直观的检验学生对于不同全等角的概念熟悉程度,进一步提升问题难度,即图中共有多少对全等三角形,这不仅考验学生对于三角形全等的概念了解程度,还需要全方位的考虑图中的三角形个数,并进行排列组合,找出所有的可能性;对于高级层级的学生,教师可以布置这样的问题,即如果去除等腰三角形和角平分线这两个条件,上述问题中那些答案还可以成立,这样的开放性问题,更加需要坚实的基础知识和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2、作业实例

课后作业能够有效的检验学生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可以提出一些实用性较强的题目,以一元二次方程为例,对初级学生,则要求实际解决课后相关的应用题,并写出解题思路过程;对于中级学生则要求在原有应用题的基础上,添加条件和减去条件能够求出相应的结果,对于高级层次的学生,则应该叫课后作业的任务目标放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上,要求学生对实际生活中的一元二次方程问题进行数学建模,并且得出相关结果,这不仅考验了学生的一元二次方程知识,还包括了数学简化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和数学归纳能力,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三、总结

义务教育全面改革带动了教育模式、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集体革新,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改善自主学习能力”为教学导向,重视因材施教和素质培养。传统大班制集体教学忽略了学生之间的个体性差异,导致两极分化现象日趋严重,分层教学提倡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划分、作业划分和考核方式等方面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进行分层教育。

参考文献:

[1] 罗 淬.初中数学练习.作业分层设计的实施[J].课程教学,2013(7)

双减作业设计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优秀案例 篇4

在数学作业上创新,首先要消除传统作业布置的单一、枯燥的题海战术作业模式化,重新架构一种知识和能力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模式,在符合“双减”政策下,能够落实到实处,让学生真正减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内容优化

学生的作业不是多多益善,而是在于提高学生作业的质量。需要在布置作业时能够结合课堂所讲内容精心挑选,尽量兼顾作业的典型性、全面性,在作业的选择上由简到难、循序渐进。控制作业的量,一般来说三年级学生数学课后布置30分钟左右的作业量较为适宜,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性练习。

2.形式创新

数学作业一般都是计算或者应用题,比较单调乏味。因此需要在作业的形式上进行创新,让学生通过做作业来体验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例如,课本上“阅读材料”的整理、数学手抄报、每天由不同的同学设计作业等等,增强趣味性。

3.因材施教

在备课时,划出作业中的必答题与选做题,以不同的记号标明,选做题不作统一要求。这样就能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收获,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使差生缓解原有的心理压力,也使优等生提高探求能力,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养成从容一致的作业心态。

创新作业设计:

以千克和克这一单元内容来说,本单元注重学生理解千克和克,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估计。

1.布置实践型作业

让学生走进超市、商场,自己体验一下不同物品的重量,比如设计一份调查报告:

一个苹果约()

一袋洗衣粉约()

一袋大米约重()

一袋面粉约重()

物品

估计重量

实际重量

通过以上形式让学生感知物体有多重,通过实践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

2.数学小日记

在走进生活,完成实践性作业之后,完成一篇关于本次调查小报告的数学小日记。通过写日记的方式能够加深他们对于本次实践的记忆。

3.我来考考你

学生以两人或四人为小组的形式给小组成员出一份题目作业,相互之间考一考彼此,比如说,1000克=()千克,一个鸡蛋约重(),以优生带动后进生,提高他们学习的乐趣。

操作效果:

双减作业设计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优秀案例 篇5

镇安县第三小学省级教学名师朱允芳老师为我们带来的“‘双减’,我们怎么做”的讲座,为我们拨开了迷雾。朱老师在讲座中,解读了“双减”的具体内容;如何进行“双减”;如何参与“双减”,让我们对“双减”政策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除了对“双减”政策的解读,朱老师着重向我们展示了镇安县三小在“双减”教学中实施的一些具体措施:夯实教研,推进“双减”生根;搞好培训,提升教师能力;确保服务,落实“双减”政策。其中,令人感触最深的,莫属富有童趣的作业设计,自己活力四射的社团活动了。朱老师通过多媒体向我们展示了学生们形式多样的成品作业,一张张富有设计感的作业,让学生在真正意义上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而不止是机械地死记硬背,一次次精彩纷呈的社团活动,发展了学生们的兴趣爱好,开阔了学生的眼界,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以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为目的,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朱老师声情并茂的演讲,使人醍醐灌顶,让人不禁陷入深思:该如何在课堂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学习效果最优化。

合影留念:此次活动中,让我受益最深的或许就是:在汇报课的准备、上课、反思等环节中所感悟到的心得体会。在得知要上汇报课时,内心有些许忐忑不安,既兴奋于能够在活动中提升自我,又惶恐于和名师同讲的压力。但是,这样的机会实属难得,倾其全力去准备,便能从中汲取滋润灵魂的甘露。

考虑再三,最终选择了上过的旧课。在曾备过的英语课中,我认为这是自己最拿手的一节课,也自认为这是一节教学环节设计最好的一节,于是,便想从不断的磨课当中寻找课堂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类问题,从而提升自身在课堂中的掌控能力。在正式上课之前,进行了两次磨课,果然,不同的班级,出现了不同的问题。在第一个班上课后,发现学生兴趣不高,配合不够,导致了整个课堂死板不活跃,于是,我便思考,如何才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在改进了自身的课堂表现力后,在第二个班中又发现了不一样的问题,整堂课的气氛活跃,但是教学效果却不显著,于是,只能再次进行调整。

终于,到了活动日,我满怀期待地站上了讲台,不慌不忙的完成了整堂课。然而,在课后,却怎么也开心不起来,怎么说心中的感觉呢,就好像一碗饭吃饱了,却吃得不开心,总感觉没有达到心目中的课堂氛围。怀着失望的心情,进入了王京老师的第二堂课,由于失误,王京老师的课件出了问题,在铃声响了五分钟后才进入课堂。然而,王老师却没有因为这些突发事故受到影响,依旧精神饱满的进入了课堂,我想,这也许就是名师异于常人的强大的心理素质。课堂初始,孩子们并没有进入状态,老师提的问题听不懂,课堂氛围并不活跃,于是,心想:哎!原来名师上课,孩子们也不配合啊。可是,随着王京老师适时的引导及极强的课堂把控能力,使课堂气氛逐渐变得活跃,终于,在角色扮演的环节,孩子们给我们带来了惊喜,整节课堂进入了高潮。孩子们犹如一只只蚕茧一般,在“养蚕人”的呵护下,经过蜕变,终于破茧成蝶,成为了最美的自己。

原来,自以为课堂设计还不错的一节课,通过和名师课堂对比以后,才发现: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使我感触最深的便是:名师的课堂不仅教会了学生知识,更注重的是学生能力的培养,而自己一直以来却只是为了完成教案所设定的各个环节去完成一节课。我想:这也许就是名师之所以能成为名师的原因了。若有所思的我,在听了教研室周小荣老师的讲座后,恍然大悟。周老师主要为我们讲解了逆向设计过程的思路,以及激发小学英语课堂活力的六要素:情与境,思与学,品与用。通过反思自己的课,结合周老师深入浅出的讲座,便产生了一些想法:在“双减”政策下该如何上好一节英语课。

一、创设情境:

教师是创设情境的主导者和调节控制者,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上课的内容,才能产生探究的欲望。整节课堂应由一条情境线和一条德育线串联,让学生在情境中获取知识与技能,在德育中提升思想道德认识。而一直以来,我却没有将情境由一条线串联起来,将情境设置割裂成几块,影响了整堂课的完整性,在今后设计课堂时,应适时考虑,该如何用一条主线串联起本课所要掌握的知识点,创设适当的情境将学生带进课堂,从而达到“课伊始,趣即生”的良好教学效果。

二、激发兴趣:

孔子曰:“好之者不如善之者,善之者不如乐知者”。由此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提高教学质量和激发学生潜力的关键,尤其是在“双减”形势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成为了重中之重。我发现:在英语课堂中融入音乐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游戏,更能激发学生的激情,从而让他们在愉悦中不知不觉得掌握所学的知识,从而,让孩子们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如何在课堂中设置合理的游戏,使课堂趣味盎然,让学生学而不厌学便成为了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三、培养能力:

双减作业设计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优秀案例 篇6

1、将作业建设纳入集体备课。每次集体备课,我们都会依据课标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依据教学目标,老师下题海,精选试题;依据各班的实际情况设计分层作业,“必做题”——基础题,“选做题”——中等题,“思考题”——拓广题。

2、课堂作业完成以限时小练习的形式开展。老师每天抽取10——15分钟的时间,在班级内进行限时练习,完成后即刻上交。一方面督促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另一方面也提高学生的作业完成效率。

3、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课后作业以教材课后练习题为主,学生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完成知识技能、问题解决和数学理解部分,建议学生能尽力去完成更高一级的题目。同时,提倡学有余力的学生自己创设教材上的类型题。

4、作业批改保证及时、认真、规范,做到“练必收、收必批、错必纠”。及时、规范的批改作业,对共性问题做好记录,指导课堂教学,让讲解更有针对性。同时记录好优秀作业的.学生名单,给这部分同学布置帮助同学的任务;记录作业完成情况不好的学生名单,建立课后辅导学生名单表,设置签到制,进行准确的课后作业辅导。

老师下题海的目的是提前了解学生的作业难度,体验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精选试题目的是减少学生作业量,提升作业题目的质量;老师监督限时完成的目的是督促学生按时完成,同时提高学生的作业完成效率;规范批改并做好记录的目的是了解学生的作业水平,及时做好课后辅导,同时给日常教学提供反馈,提出建议和意见。

但是作业建设中重点强调了书面作业,忽视了其他形式作业的开发。重点关注了学生在完成书面作业中推理能力的发展,注重关注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忽视动手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和应用意识的培养。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在作业建设方面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加强集体备课,发挥集体的力量开发多层次、多样化的作业。

2、调动多感官,让数学作业的形式更加多样。解决单一枯燥的书面作业,增加数学作业的乐趣。比如讲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可以让学生动手做一个正方体;把互助小组互讲习题作为作业,让学生更有针对性的解决个人的疑难问题。

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 篇7

一、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要精心设计

数学作业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 作业的数量和内容直接决定着作业的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但许多老师总认为数学作业做得越多数学成绩就越好, 解题能力提高也越快, 结果不仅是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也使学生对数学作业产生了抵触情绪, 特别是数学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由于基础差, 很难按时按量地完成作业, 导致作业达不到应有的学习效果。

1.作业的内容和形式都要根据学习内容去设计。对于学习的难点, 可以通过多次反复的作业练习去帮助学生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在作业的形式上, 学习的重要内容可以多设计几种练习的形式, 而对于简单的学习内容不仅作业数量要少, 作业的形式也可以少点, 避免增加学生的负担。

2.作业的量和难度都要体现分层原则。作业是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最佳手段, 是深化学习内容的重要途径, 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既是课堂学习的补充, 也是教师检测学生学习情况与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根据我们的了解, 现在小学数学作业基本上是一刀切, 所有学生都是每天做20~30道题, 而且每人都要做完。由于作业设计没有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 致使那些数学成绩不好的学生根本就做不完, 而那些数学学习能力强、解题速度快的学生却又吃不饱, 作业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因此, 有必要实行分层作业。

二、分层作业要实行分层评价

数学分层作业的设计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要求,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等都有很大的差异。所以, 数学作业的设计必须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 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和学习能力设计不同类型的作业, 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 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1.数学作业分层首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要体现作业量的分层就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布置不同量的作业。例如, 学习了“小数的认识”一课后, 老师就可以按照分层的原则以及学生数学学习情况, 设计15道比较简单的基本习题, 这类习题是教材中的基本知识,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都能完成, 可以要求全班同学都要完成。10道有一定难度的习题, 要求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去完成, 全班80%以上的学生需要去完成。还有5道是难度较大的探究性习题, 只要求数学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去探究。对作业量和难度的分层, 体现了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成绩一般的学生就完成基本题, 成绩良好的学生可以通过合作学习去完成第二层次的作业, 只有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去完成第三层次的作业, 从而使优等生能“吃得好”, 中等学生能“吃得饱”, 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能“吃得了”。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探究 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形式和方法都发生了质的变化,课堂教学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然而,对如何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设计新型的小学数学作业,利用作业来发展小学生能力这一问题却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大部分教师仍然布置一些内容枯燥、形式单一,开放性、层次性、合作性较差的题目,学生仍停留在以“练”为主的机械操作式的作业模式中,这种作业已深深地扼杀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在新理念下设计学生喜爱的作业,使作业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一、变枯燥为趣味

小学生的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好奇心较强,想象也特别丰富。因此,设计作业时,教师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去设计他们“喜闻乐做”的作业。

1.专题作业

(1)“找规律”专题作业。“找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新增内容,它蕴涵着深刻的数学思想,为了让学生更系统地学习这部分知识,我布置了找规律的专题作业。在专题作业中按照图形、数字的规律把题目分门别类,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一段时间下来,学生对找规律问题有了系统的了解,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再出现此类问题时,学生就能夠迅速找出解决方法。

(2)“数独”专题作业。二年级寒假期间,我向本班家长推荐了《数独》这本书。游戏规则很简单:在一个9×9的方格里,把数字1-9填写到空格中,并且使方格的每一行和每一列以及用粗线划分成的每个3×3的方格中都包含1—9这9个数字,且不重复。题中会预先填入若干数字,其他格子则空白,玩家需依靠谜题中的数字分布状况,推敲出剩下的空格里应填什么数字。这项专题作业不仅有趣、好玩,重要的是它能培养学生耐心、专心的意志,更能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2.网络作业

二年级下学期我利用我校的网络资源讲授了《平移与旋转》一课。但由于时间有限,学生不能充分动手操作,对于学生极其感兴趣的一部分内容,我把它延伸到了家中,让学生课后在家中利用网络资源,看看网上的动画,在方格纸上动手移一移,以充分消化理解本节课的内容。这项作业既有效巩固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多种能力,同时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身边数学”作业

学完三年级上册之后,教师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阅读并批改《小明的日记》。“2007年5月11日,星期五,今天早上9点钟,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起来,用了5小时很快刷了牙、洗了脸,吃了200吨的早餐,之后背起40千克的书包,向400千米以外的学校走去,速度达每小时80米。路上我遇见了45克的小胖子阿方,我俩有说有笑地向学校走去。到了教室,我马上拿出了厚1厘米、长20米的课本来读书。”请你说说你的批改意见!如此一来把干巴巴的“填合适的单位名称”改为富有情趣的日记批改,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变封闭为开放

开放主要表现在解题策略多样、问题答案不唯一等方面。作为教师应挖掘知识中的潜在因素,合理、恰当、巧妙、灵活地设计一些开放性的作业,使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创新者。

看过一篇名为《美国的教师怎么布置作业》的文章后,我深有感触。同样是“20以内的乘法”作业,我们常常是给学生列出许多乘法算式,让学生算出乘积,似乎学生算出的越多,达成的目标就越高。而美国的老师却不这么做,他们只是把20作为一个乘积结果提供给学生,让他们想出更多更好的算式来。在一个名叫比尔的学生的作业本上,他列出了这样一些算式:10×2=20,2×10=20,4×5=20,5×4=20,1×20=20, 20×1=20,2×5×2=20,5×2×2=20,5×2×2×1×1=20,5×2×2×1=20,10×1×2×1=20,4×1×5=20,5×4×1×1=20,1×1×1×1×20=20,5×2×2×1×1×1=20。对于如此多的答案,美国的老师对于比尔的结果赞赏有加,她认为,这是孩子创造性的最佳表现。我们也应效仿这一做法,合理利用数学知识,设计一些开放性的作业,从而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使之表达出对数学问题的独特看法。

三、变独立为合作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合作精神与能力是重要的培养目标之一。”虽然独立完成作业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精神、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目前我们的作业要求独立完成的题目多、合作互动的题目少,忽视了学生合作交流的需要,使部分学困生对作业产生了恐惧心理。因此,我们要有意识地布置一些合作、探究性的作业。

比如,在学生有了一定语文基础的时候,我布置了每月做一份“数学报”的作业。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要求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在一个月内搜集各种与数学有关的信息(如优秀的数学日记、数学家的故事、有趣的思维训练题等),月末,让学生把收集到的资料分类、整理后制成彩色的数学小报。针对成果,教师在班级做出评比,并每月选择一、二分优秀的小报贴在班级的墙上展览,以供其他小组学习。

学完《统计》这部分知识后,我布置了一系列的与环保有关的统计作业。这些作业都不是个人能够轻易完成的,而需要经过小组的合作完成数据的搜集、整理过程,最终制出统计表,并发现其中隐含的环境问题。(我提供给了学生5种选择)

(1)调查小组成员家中一个月内使用卷纸的数量;

(2)调查小组成员家中一个月内使用碱性电池的数量;

(3)调查小组成员家中一个月内水和电的使用量;

(4)调查小组成员家中一个月内的垃圾产量(以kg为单位);

(5)调查校门口放学前某五分钟内的车流量。

总之,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点,把有趣的数学问题延伸到学生生活的每个角落中去,并做到作业设计富有趣味性、开放性、合作性,从而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完成作业,巩固知识,提升创新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九红.小学数学作业的功能与设计[J].上海教育科研,2007(11).

2.张建芳.试论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J].新课程导学,2013(11).

3.黄仲重.不可囿于泥沼,要有变化神通[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3(03).

双减作业设计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优秀案例 篇9

1.课堂作业

各年级每学期最少不低于

次。教师要精心布置,作业内容的设计要有针对性、层次性、灵活性。教师全批全改。

评价方式:使用双等级批改制,提倡使用简洁评语等激励性评价方式。

2.课堂练习:

(1)1、2

年级用课堂本或课本习题作课堂练习。

(2)3-4

年级可根据实际情况把课本习题或部分

课堂本

设置为课堂练习。

批改形式:全批全改,批改形式可多样,提倡面批。

评价方式:使用双等级批改制,提倡使用简洁评语等激励性评价方式。

3.家庭作业

3-4

年级可根据实际情况布置家庭作业。

评价方式:使用双等级批改制,批改形式可多样。提倡使用简洁评语等激励性评价方式。

4.数学实践性作业:

每学期

次,全批全改。

5.注意事项:

(1)课堂作业简洁评语不得少于作业总次数的五分之一。

(2)重视作业的二次批改。

每组推选一个最好的推荐区检查,再抽一个班作为对照班级

三年级组数学作业设计如下:

1.课堂作业

措施:每周2—3次,以这周所讲的重点题,经典题进行练习。

批改:教师全批全改。等级,日期,二次批改都要体现。

2.口算,计算练习

措施:天天练习,完成打卡。

3.每单元进行小测

措施:及时摸清孩子对本单元掌握情况,查漏补缺,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以上三种作业,教研组要每天教研,交流。每个班学生情况不同,可根据自己班情况适当调整。

二年级数学作业方案

一、作业种类

(一)课堂作业:

1.课本习题。根据课时内容,合理布置相应的课后练习题,当堂布置当堂完成。

2.课堂本作业。根据学习进度,每周在小演草本上写两次课堂作业,内容以本周重点题型和易错题以及计算题为主。

(二)家庭作业:

口算天天练

二、落实方案

(一)课堂作业:

1.课本习题。当堂完成后,若时间充裕则当堂进行批改和讲解。另外,每周集中收课本1-2次进行批阅和二次批改。

2.课堂本作业。当堂完成并上交,教师当天进行批改,并及时反馈给学生,学生改错后进行二次批阅。

(二)家庭作业:

每天将口算题口述给家长听,完成后,家长在口算反馈卡上填写日期并签字。

一年级数学作业方案

作业设计:

一、课堂作业

(一)课本习题

根据课时,新授课结束或练习课,用课本上典型练习题进行练习,学生口述分析过程,书写答案。

(二)小演草

每周两次,根据进度书写计算题,每次10题左右。

二、家庭作业

口算天天练,每天20道题。

作业落实:

一、课堂作业

(一)课本习题

如果课上时间充裕,当堂批阅,并每周上交集中批阅和二次批改。

(二)小演草

当堂完成并上交,教师当天批阅,出错的学生进行修改,教师再进行二次批阅。

二、家庭作业

双减作业设计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优秀案例 篇10

1.有效性

作业要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能力,布置适量的操作性强的作业。

2.趣味性

布置给低年级学生的作业应有趣,低年级的孩子身心处于飞速发展中,给他们布置一些有趣的英语课外作业才能让他们好学乐学,才能激发他们对英语学习持续的兴趣。

3.多样性

根据“多元智力理论”,人的智力可以分为语言智力、数理逻辑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等八种智力,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智力组合,因此教师要尽可能使英语作业内容和形式多样化,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丰富低年级英语作业内容:

(1)视听作业:可以鼓励学生听英文歌曲,观看英语电视节目等。

(2)口头作业:跟读录音,模仿语音语调,让学困生熟读课文,中等生背诵课文,优等生可以改编成英文小话剧进行表演。

(3)阅读作业:可以开英语故事会,让孩子阅读一些简单的绘本。

(4)实践探究作业或者生活作业:贴近孩子生活,帮助他们更好地感知、理解体验、运用所学语言。

创新作业设计:

Unit

2I

have

a

rabbit 生活作业

1.画一画:自己喜爱的物品或动物图画,并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2.说一说:用

I

have

It’s

…(颜色)It’s

…(特征)描述你所画的图片,和爸爸妈妈分享。

I

have.It’s.(颜色)

It’s.(特征)

3.挑战:如果你能说得更多,就更好了!Come

on,baby!

操作效果:

学生对这项作业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学生们画的内容都十分丰富,但是有部分学生在画画的时候,喜欢画自己想象中的事物,然后画完之后,句型练习不起来,因为画的物品不会说。

“双减”背景下英语优化作业设计的策略研究

1.多样化

目前的作业设计形式较为单一,以书面作业为主,但实际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因此我们设计作业时应注意其形式多样化,拿英语作业设计来说,可以从听、说、读、写、编、演、唱、制作等多种形式去设计作业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等,符合他们好奇、爱动、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把英语技能的培养与活动相贯穿,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参与学习。

2.兴趣化

传统枯燥的书面作业使学生趋于疲累,因此应该设计一些符合孩子兴趣的作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不用老师多讲,学生也会自觉认真地完成作业。因此设计的作业就应该灵活新颖,富有情趣,能够吸引学生。

3.分层化

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所以每个人的思维和能力都各不相同,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学习能力是有差异的,因此,对不同水平学生的要求应有所侧重,注意科学性,力争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能够逐步提高。

创新作业设计:

以5A

U4

Hobbies为例:

听课文录音,模仿跟读所学单词及Story

time,流利地读给爸爸妈妈听。(针对全体学生,要夯实好基础知识。)

录制短视频,先展示自己的兴趣爱好,再用简短的英文介绍一下。(主要为学有所长的学生设置,并锻炼他们的口头即兴表述能力。另外,本身这个单元的主题就是兴趣爱好,结合兴趣驱动因素,也可以让那些内向不善与老师沟通的学生有一个展示自己的小小舞台。)

制作关于兴趣爱好的picture

book,学生组内运用句型‘What

do

you

like

doing?I

like…’询问调查,用简笔画画出来,再写两三句英文描述,形成小组内的专属小绘本。(兼顾多样性里的写、画和制作,此项作业具有普遍性,学生对于需要动手写和画的作业是相当感兴趣的,学困生也能通过此项作业夯实本单元句型重点。)

操作效果:

如何设计小学数学作业 篇11

关键词: 数学作业 设计形式 多样化

新理念下的小学数学作业必须形式多样、具有童心童趣、符合小学生年龄特征和生活实际的数学作业,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创新意识,让学生“愿做”、“爱做”、“乐做”,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达到逐步改善学生学习方式的目的。如何设计多样化的作业形式呢?下面我谈谈看法。

一、设计童趣性作业

新课程标准提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我们在设计练习时,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选择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穿插在数学作业中,设计具有童趣性和亲近性的数学作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完乘法口诀后,可以设计“对口令”的游戏,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玩;如: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有一天,猴妈妈从瓜田里摘回了一个大西瓜。回家后,它把两个小猴子叫过来,将这个西瓜平均分成了两份,正要分给两个孩子,突然,一只小猴子吵了起来:妈妈,我要吃两块,一块太少了。接着另一个小猴子也吵了起来,它也要吃两块。这下猴妈妈为难了,因为两只小猴子太小不懂得谦让,家里又只有一个西瓜。谁能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帮助猴妈妈解决这个问题呢?使学生对练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还可以设计“欢乐大比拼”、“男生女生比一比”、“勇攀高峰”等竞赛练习。同样的计算习题,放在不同的情境下,效果也有所不同。学生在这样充满竞争的氛围中做题,学习兴趣高,解题速度快,巩固性也强。

二、设计层次性作业

人的个性是有差异的,每个学生都有不同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不能强迫他们在同一时间内都学会要求的学习内容,更不能用同一尺度衡量所有学生。爱因斯坦说过,教育应该让学生将提供的东西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来承担。目前,教师布置的作业普遍存在“一刀切”的方式让学生“平等”地完成。这样,学习好的学生就会感觉“吃不饱”,水平一般的学生又难于提高,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却“吃不了”,作业经常出现马虎应付。久而久之,对学习数学不感兴趣,甚至产生了厌烦心理。因此在设计作业时,应在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上,有计划地按照“巩固性练习—变式练习—拓展练习”的模式设计弹性作业,供学生自主选择,从而满足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的学习需要。

三、设计实践性作业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教材中,许多内容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让学生通过观察、考察、尝试等活动,可加强社会认知,提高社会参与意识,促进个体社会化进程。这类作业可结合某一教学单元某个研究专题进行,根据具体内容,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采取多人合作的形式。完成实践性作业是一种体验性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直接的经验,在实践中实现认识的第二次飞跃,通过实践使之再学习,再探索,再提高,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四、设计开放性作业

学生选择一个专题性项目,对其中一个领域进行广泛的学习与研究,小组对所研究的难题提出解决方法,总结研究的结论。这种综合联系,能体现合作性、探究性,实践性、自主性,是一种最具有创新色彩的作业。如在学习完《圆的面积》后设置这样的作业:学校有一块空地,要在这块空地上建一个圆形的花坛,一半种花,一半种草。请你们小组为学校设计合理的绿化方案。(至少两种,越多越好)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同时又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需学生展开想象设计方案,并在设计过程中及时调整达到理想的效果。随着设计绘图的进行,内动、外动、互动有机结合,激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学生的创造欲望一次比一次强烈。

五、设计综合性作业

数学是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这一性质给作业设计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只要教师敢于尝试、敢于创新,就可以挖掘出既能使学生兴趣盎然又能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作业。

数学是一门具有广泛性和多科性的特点,其作业内容能涉及多门学科,包含多种知识,以利于学科之间的整合。如在一年级学习了“数一数”后,教师设计了这样一项作业:让学生根据一幅图片编一个动听的童话故事,用上我们学过的数。又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后,让学生找出和百分数有关的成语,等等。

总之,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和类型,设计多元的有效的数学作业是个长期的课题。需要一线教师认真研读课标精神,细心挖掘教材内容,设计开发出最利于学生长远发展的作业资源。拉大作业的“长度”与“宽度”,让我们的学生在“做”数学作业的过程中,掌握学习和生活必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使学生在享受多元作业的乐趣中发展自我。

参考文献:

[1]华应龙.个性化作业设计经验数学卷.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李小航.小学数学实用教学论.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尝试 篇12

1. 操作型作业

这类作业主要来源于例题和练习中涉及图形与几何的内容。小学数学中几何知识的内容主要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两大板块。研究图形的位置、特征、公式计算等内容时常常需要做一些教具、学具来帮助学生理解。“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可让学生亲手制作, 通过亲身体验搭建起知识结构物化与内化的桥梁来促进知识的理解, 并在课堂上对其作品进行展示。这不仅是知识的运用, 更是能力、情感等多方面的综合发展。这类作业又可细分为手工类、美工类和拼图类作业。

1.1 手工类的作业。

完成此类题目时, 教师应适当地给学生一些有启发性的提示语, 比如可选用哪些较方便的制作材料, 大体的制作要求等。如:在学习《角的认识》前, 让学生动手制作角的模型, 材料可以是牙签、小棒或硬纸条等, 通过动手制作来体验角的特性。

1.2 美工类的作业。

完成此类题目时, 教师可让学生准备一张白纸, 大小自定。并提醒画图时注意确定比例。在正确画图的基础上还可根据个人喜好进行自由发挥。例如, 学习了方向和位置后, 家庭作业就是:自行设计一张公园导游图, 画出主要景点和景点间的线路。结果, 学生在上交的图中除完成老师规定的要求外还画上了便利店、洗手间等人性化设施。由此, 在完成过程中真实体验到了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1.3 拼图类的作业。

完成此类题目时, 要求先动手拼一拼, 再把拼后的作品粘贴在纸上或结合拼的过程在纸上用数学语言或符号描述出来, 让过程性的知识留下痕迹。例如, 学习了图形的拼组后, 家庭作业就是:请你按要求剪一剪, 拼一拼, 并把结果贴在纸上, 写出发现的结论。学生通过尝试, 很清楚明了地发现了图形之间的关系。

诸如此类的作业, 能让学生在操作中明事理, 更好地了解形体知识,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 调研型作业

所谓“调研型”的作业就是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 用研究的眼光来分析调查所得的资料, 再运用多种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请调查一天内你家丢弃多少个塑料袋?一周呢?一月呢?一年呢?全班学生一年大约丢弃多少个塑料袋?全校学生呢?……这些塑料袋相当于在祖国土地上盖几层呢?你能针对塑料袋问题向环保部门提个建议吗?这些有趣又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参与探索的意识, 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 还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进行了有效整合, 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 设计自主性作业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在作业的设计中, 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提供给学生自主参与探索, 主动获取知识, 分析运用知识的机会, 尽可能让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设计, 自我控制, 自我解答, 让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学习的主动者、探索者和成功者。所以, 教师引导下学生可以自主参与作业内容的设计, 自己布置作业。

例如《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复习》课堂结尾前, 我给学生提了这样一个要求:请你结合今天所复习的知识为同学们设计一道作业题。学生经过短暂的思考纷纷回答:

学生1:请你测量出桌子的底和高, 并计算出它的面积。

学生2:请你量出黑板的长与宽, 并算出它的面积。

学生3:如果办公室 (平行四边形) 的面积是70平方米, 那么它的底和高可能是多少? (底和高取整数)

这样学生在作业的设计过程中, 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不断获得数学经验, 体验着学习主人的快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作业, 能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4. 小学数学作业批改

4.1 错题揭示符号化。

小学数学作业批改符号, 对的打钩, 错的打叉, 这是多年来达成的共识。为了保证学生学习数学的自尊心不受伤害, 保证学生数学作业本的整洁美观, 对于学生做错的题目, 不要打一个红叉, 而应采取与学生约定俗成的方法去解决。我在处理学生数学错题时, 整个题目方法错了, 这道题我什么符号也不打;错了部分步骤, 我在题目后轻轻地点个红点。再把作业有错的本子发给学生, 让学生去检查订正。然后, 教师重新复改, 直至完全正确为止。这样做学生能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 懂得作业错因, 且作业本整洁美观。

4.2 书写做到规范化。

好的学习习惯是在平时养成的, 学生的作业也不例外。布置作业时, 注重强调学生作业书写要规范, 字迹要工整, 书写态度要端正。注重作业书写形式要规范, 按照例题解答过程去书写, 对答语部分, 要求学生把话写完整。要求学生作业书写规范化, 教师批改学生的作业更要规范化。给学生作业的等第、评定及批改日期, 书写均要字迹工整, 给学生以榜样示范, 这样学生才能把作业书写工整、规范。

4.3 作业评定激励化。

对学生数学作业的批改, 绝不是写上“优秀”、“良好”、“及格”等第之事, 应注重对学生作业态度、作业习惯、创新算法等方面及时给予激励性的简要的语言评价, 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5. 关于作业批语

5.1 欣赏激励———树立自信。

激励性评价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举措。及时有度地呈现激励性评价, 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有效引起师生情感共鸣。如:“你的解法方法非常好, 有创造性。”

5.2 锦上添花———拓宽思维。

批改数学作业时, 教师不仅要留意学生解题的正误, 更应注重充分挖掘习题的智力因素, 应适时以精妙之语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 启发学生拓宽思路、开发潜能、发展智力。如:“你肯定还有高招, 因为你是我的骄傲!”

5.3 雪中送炭———引导纠错。

双减作业设计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优秀案例 篇13

10月20日下午有幸聆听了“基于双减背景下作业优化设的实践研究”的主题讲座,感谢雷老师、金老师和曹老师的倾情分享,受益匪浅,让我对作业有了全新的认识,原来作业还可以这样布置。

金老师以《三角形》这一单元为例,从单元学习目标、单元评价目标、学情分析和发展素养等几个维度阐述了单元素养作业设计的方向。他的作业素材大部分来源于《数学课堂作业本》和普通的教辅,经过重组和创编,普通的题型变得让人耳目一新,特别是一题多样的形式给我很大的启发,如“一个三角形,剪一刀可能变成两个什么样的三角形”以判断的形式出现,让学生经历从猜一猜到动手操作验证,然后画草图、写理由说明。这一系列过程实现了学生对三角形的图形建构及对表象的稳定内化。原来作业不再是单一、机械、枯燥的,进一步改变了我对作业的认知。

“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作业。”雷老师的一字一句犹如醍醐灌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举《圆的认识》课例,从一画成圆—二画规范—三画体会—四画深入—五画设计—六画艺术的作业设计,从形式上作业原来可以如此多样化,内容上又追求着个性化、生活化和社会化,层次分明的作业设计让学生对圆的感知层层递进。对于设计单元素养作业,雷老师指出要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和《学业评价标准》对内容进行整体规划,合理制定单元学习目标,根据目标设计“着眼要点,巩固完善”、“针对难点,聚力突破”、“促进理解,杜绝机械”的基础性作业,设计“着眼知识的形成过程”、“着眼知识的结构体系”、“着眼知识内涵与外延”指向核心素养的发展性作业。

双减作业设计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优秀案例 篇14

在本次活动中,我聆听了金理聘老师对四下“三角形”这一单元为例的单元作业设计、曹海鸥老师对四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一单元的作业设计。金理聘老师基于教材,从学生视角出发,设计了形式多样、层次分明、有创新性的作业,注重让学生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动手操作后理解、掌握知识——即“做中学”。而曹海鸥老师更注重于从日常书本、作业本的习题中选取典型习题,进行针对性巩固,并给学困生提供思考的脚手架。

最后雷子东老师给我们做了“小学数学素养作业架构与思考”的讲座。雷老师从为何重构作业设计和如何重构作业设计两个方面进行了分享。

为何重构?因为作业承载着新的使命——作业承载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使命;作业是课堂教学活动主要素材来源;作业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作业也是学校教研“弯道超车”的一条路径。其中最令我触动的是,作业不只是巩固课堂知识的工具,更是贯穿这个教学过程的重要载体和素材。也就是说,作业可以是课前预习的材料,也是课堂教学的环节,还是课后巩固的练习,更是之后素养评价的巩固。雷老师也分享了两个由“作业撬动整堂课”的典型案例,由此发现对于学生已有一定基础的知识内容,可以通过课堂作业的形式摸透学生的底、暴露学生真正的疑难点,集中发力攻克学生的学习难点,做到高效地教、学、练。

如何重构?雷老师解读了省市两级有关于素养作业设计的文件精神,更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作业设计应注重“教——学——评”一致性,根据单元学习目标,设计“着眼要点、针对难点、促进理解”的基础性作业和“着眼知识的形成过程、结构体系、内涵与外延”的发展性作业。作业设计来源可以是精选、选编或改编优秀作业。而作业的形式可以丰富多样——书面习题、口头交流、动手操作、数学阅读、数学游戏、实践体验等。不论哪种类型作业设计都应遵循课标、紧扣教材,要有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和创新性。

通过今天的活动学习,我对作业设计有了一定方向和思考:

1、作业设计既要心中有“教材”(即整个小学数学知识体系),又要眼中有“学生”(即学生的作业心理和发展需求);

2、分层设计作业,平时已经开展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拓展提升,但是习题的选取、选编和量的控制还可以再斟酌,学困生的作业选择接下来也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设计;

如何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篇15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作业设计,作业分层,趣味性,作业,作业评价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应当改变传统的观念, 不仅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而且要面向全体学生, 通过学生主动地探索和发现, 不断提高数学能力, 产生数学思维。”因此, 本文分析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现状, 探索有效的优化措施, 从而不断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

一、作业不仅需要“量”, 而且需要“质”

这点从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来。我任教的班级成绩略高于其他班, 学生虽然很辛苦地学习但成绩仅仅比别的班略好。想到学生每天埋头于作业而失去活动时间的“惨状”和学生的抱怨, 我认为这样的大量的作业练习意义并不大, 有的时候还可能会起反作用。学生在面对这么多作业的时候必定有厌烦情绪, 搞不好会适得其反。1.老师布置作业时应该考虑学生的感受, 布置有价值、有意义的作业, 达到巩固提高的效果。除此之外, 也应提高作业的趣味性。2. 作业的关键是使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及时改正。作业量多, 却都是学生早已熟知的, 一个劲地做, 也做不出什么效果;反而, 作业量少, 却是老师精心挑选出来的, 针对学生的弱点, 这样的作业才能取得好的效果。3.一些教师实行“多做多考”的政策。“多做”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 “多考”反映学生的“进步”。殊不知, 这种政策不仅达不到使学生进步的效果, 还有可能给学生以很大的压力:题目做了那么多, 为什么就是考不好呢? 这就是作业质量的问题。作业不仅需要“量”, 而且需要“质”。

二、作业布置要分层

所谓层次性的作业就是要求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布置相应的作业。比如对于一些学习比较吃力的学生, 适当减少他们家庭作业的量, 主要是为了减轻他们学习数学的心理负担, 但是要提高这部分学生课上的基础知识练习效率。教师布置的作业要在保证检测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程度的基础上, 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找出适合这类学生的提升空间, 从而设计出难易程度不同的作业。作业层次性不仅要体现出教师布置作业内容的层次性, 还要体现出对学生完成作业时间的层次性。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能力确定不同的作业完成时间, 保证作业的实效性, 这种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作业质量, 保证学生在无较大压力的情况完全掌握作业所包含的知识内容。分层次作业布置, 在作业量及完成时间上, 为学生提供更大的自由,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并且有效避免学生在面对较难完成作业时产生厌学情绪这一情况的发生。这样学生在完成自己作业的同时, 会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 调动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 从而更好地进行后续学习, 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三、设计趣味性数学作业

爱因斯坦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潜能是通过对事物的兴趣被激发出来的。兴趣性作业设计是以小学生天 真活泼的本性和对新鲜事物的求知欲望为出发点, 结合新课改教学理念而探索出来的一种贴近小学生心理特点和性格取向的作业设计模式。《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有这样的一 段内容:“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或童话世界出发, 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 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因此, 在进行小学生作业设计时, 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设计出能让小学生感到有趣和亲近的数学作业, 使他们能够在轻松活泼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对学习的求知欲望。例如:在学习“10以内各数”后, 教师可以设计出在校园里、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在自己的家里找数字的数学题。学生通过一番认真的实地考察后在作业本上写出:教室门口有3棵小白杨;学校门口有6盏路灯;我家门口有2个红灯笼……这样的数学作业能够使小学生在生活中认识数字, 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汲取知识, 提高学习积极性。

四、作业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是一门艺术, 作业评价同样也是一门艺术, 评价往往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激励作用, 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作业评价不能只是给学生一个分数, 一个等级, 而是集中体现在给学生的那些期待性的评价中。过去的评价方式是单一的符号法, 用红笔打“√”或“×”, 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 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此, 应改变评价方式, 结合学生的特点, 采用表扬类评语评价、激励类评语评价和引导类评语评价。除此以 外, 还可以运用等级制评语对学生的作业加以评价, 这样, 不仅可增强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 而且可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新课程提倡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多维度和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小学数学作业评价是实施数学学习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业是学生获取、巩固、应用知识的一种手段, 是课堂教学的延续, 所以作业是师生交流互动的一种方式, 评价是向学生反馈学习情况的一种形式, 其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总之, 教师在设计有效作业时, 要认真研究教材, 充分分析学情, 找准重点, 设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生乐于接受的作业。这样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变被动、机械训练为自主探索式地解决问题, 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裴永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探析[J].科技信息, 2013 (05) .

[2]李彦.新课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问题与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1 (10) .

上一篇:凤凰古城公厕问题调查报告下一篇:幼儿园保健工作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