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古典诗词的语言特点

2024-05-03

高考语文古典诗词的语言特点(精选8篇)

高考语文古典诗词的语言特点 篇1

品味诗歌的语言特色是较高的要求,历年高考中虽然不是经常涉及到,考到的也是常见风格,但高考对诗词语言艺术的考查一般是大处着眼(作品风格的界定),小处分析(句子表现手法的分析),因而有必要集中梳理一下常见诗歌语言的类型。

一、常见的概述语言特色的词语

1.语言特点:清新、朴素、雅致、平实、华丽、绚丽、幽默、活泼、诙谐、庄重、简约、简洁、精练、精当、生动、凝练、洗练、含蓄、明快、通俗、口语化、明白如话等。

2.风格类:豪放、雄奇、沉郁、直率、婉约、婉转、风趣、工丽;苍凉雄健、委婉蕴藉、飘逸洒脱、苍凉悲壮、缠绵悱恻、气势雄壮、自然流畅、忧郁激愤、沉郁顿挫、清新典雅、婉约凄切、新鲜活泼、气势磅礴、奇特新颖、平淡质朴、语淡情浓等。

二、鉴赏语言常用术语汇释:

(1)平淡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又平易近人。平淡不等于简陋和寒碜,它是用语上的返璞归真,体现了诗人的真功夫,如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表面看来句句平淡,其中却蕴涵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又如李煜的《相见欢》:“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于平淡之中见新奇。

(2)清新自然。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给读者以清风扑面之感。清新之风常见山水田园诗中,以“王、孟”为代表。王维《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风格清新淡雅,最能代表其山水田园诗的特色。孟浩然的诗歌清淡简朴,生活气息浓厚,如《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又如李白诗歌的语言,被誉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不加雕饰的率真朴素的语言,读来平白如话,自然生动,韵味无穷。例如:“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把酒问月》),“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古朗月行》)。

(3)绚丽飘逸或绚丽工整。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李贺的诗风绚丽华美,如《李凭箜篌引》中“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以玉碎山崩喻众弦齐鸣,以凤凰鸣叫喻一弦独响,以“芙蓉泣露”摹写琴声的悲抑,以“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又如李商隐的《锦瑟》“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以及“昨夜星辰昨夜风”、“相见时难别亦难”二首无题诗,诗风于工丽中略带沉郁,优美而不失厚重。

(4)简洁明快。其特点是言简意赅,一语中的,干净利落。如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又如其《长恨歌》:“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从黄昏写到黎明,集中表现了唐玄宗夜间被情思萦绕久久不能入睡的情景。

(5)含蓄委婉。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陆游《临安春雨初霁》“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以“小楼”、“深巷”点明环境静谧幽邃,衬托出诗人客居临安的寂寞,以“春雨”、“杏花”点出江南早春气息,预告一个万紫千红的局面即将到来,这两句中有春天到来的喜悦,也有流光易逝的感慨。又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词人惜花,为花悲喜,为花醒醉,实际是含蓄地表达了青春韶光短暂、好花不常的惋惜之情。

(6)沉郁顿挫。沉郁就是指情感的浑厚、浓郁、忧愤、蕴藉。如杜甫、陆游、辛弃疾,他们用一种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而在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上笼罩着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配之以严格的诗律和铿锵的音韵。杜甫之诗,为沉郁之极至。忧愁是杜诗沉郁的主要内容,他的忧愁,不只是个人的,更是国家的、民族的、人民的,因而这种忧愁具有丰富的情感层次,使其沉郁获得深厚的情感和崇高的价值。如:“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而他的“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是沉郁的力作。

(7)悲壮慷慨。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陈子昂的诗,就以悲慨驰誉诗坛,他的《登幽州台歌》是最激动人心的悲慨之诗。

(8)雄浑壮丽。指力的至大至刚,气的浑厚磅礴。在具体作品中,有的壮志凌云、刚毅雄健,如刘邦《大风歌》;有的慷慨悲歌、视死如归,如项羽《垓下歌》;有的胸襟豁达,豪情横溢,如曹操的《观沧海》。雄浑是盛唐诗歌的时代风格,反映了盛唐欣欣向荣的景象和朝气蓬勃的活力。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气势浩瀚,雄伟壮丽;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想象丰富,境界辽阔;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气魄宏大,气势壮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何其高远,多么壮丽!

高考语文古典诗词的语言特点 篇2

一.近年高考语言运用题的命题特点

1.勾连教材, 注重课本人物

近五年的湖北高考语文试卷, 每年必有一道与课本相关联的题。如2013年第21题截取了《雷雨》中的一段台词, 要求比较划线句子和另一版本句子哪个好, 涉及到戏剧《雷雨》;2012年第20题“湖北省‘书香荆楚·文化湖北’全民读书月活动正式启动。为配合这次读书月活动, 请从《楚辞》和《史记》 两本书中任选一本, 写一则阅读宣传语。”该题涉及到《楚辞》和《史记》;第21题要求用对偶句描述《红楼梦》中宝黛初会的情景;2011年第22题要求从入选的蔺相如和刘和珍中任选一位, 为其写一则颁奖词, 涉及到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和《记念刘和珍君》;2010年第20题要求根据王维的诗句“竹喧归浣女”写一个场景, 涉及到课文中王维的诗歌《山居秋暝》;第21题“某中学研究型学习小组举办《红楼梦》读书交流会。主题是‘《红楼梦》诗词鉴赏’。请为主持人写一则开场白。2009年第20题“对‘幸福’的理解因人而异。请仿照示例, 将下面作品中两个人物的话补写完整, 表达人物对‘幸福’的理解。示例: 《守财奴》中的葛朗台说:我的幸福就是金子, 守住金库的钥匙, 就守住了我的幸福。 (1) 《项链》中的玛蒂尔德说:我的幸福就是__ (2) 《荷花淀》中的水生说:我的幸福就是__。”该题涉及到课文《项链》和《荷花淀》。如果再往 上溯 , 2008年分析《药》的一段景物描写的表达效果, 2007年概括林冲和杜十娘的形象, 都勾连到了教材。

2.关注热点, 贴近现实生活

语言应用题因其突出“时代性”和“应用性”的特点, 选材会紧扣热点, 贴近生活, 我们要引导考生关注社会, 学会运用语文知识。比如, 2013年第20题“有媒体统计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与作家郭敬明2012年度的作品总销量, 发现前者的总销量远低于后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文情报告 (2012-2013) 》显示, 2012年度小说类图书的销量冠军仍然是郭敬明的作品。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请简要点评”, 涉及到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2012年第20题“2012年4月9日, 湖北省‘书香荆楚·文化湖北’全民读书月活动正式启动。为配合这次读书月活动, 请从《楚辞》和《史记》 两本书中任选一本, 写一则阅读宣传语”, 选取的素材是考前新近发生的事件。2011年第20题“从今年5月1日起, 我国在室内公共场所实行全面禁烟。请你为校园内的‘禁烟提示牌’编写一条温馨提示语”, 2010年第22题“仿照漫画《低碳生活》二、三的文字, 补写其余两处”, 2009年第22题“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 学校拟编辑出版诗歌征文集。现有两个备选书名《献给母亲的歌》和《山河岁月欢乐颂》, 你喜欢哪一个?请写下你喜欢的书名并说明理由”, 2008年“为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 以‘这是一个欢乐的世界’开头, 续写一段歌词”。上述这些考题, 均关涉到社会热点, 以社会热点问题作为命题材料, 是生活交际中的应用文。

3.选用图表, 展现多样形式

纵览五年高考语言运用题, 图表和漫画的身影频频闪现。图文转换题要求考生用文字对图表、漫画等非文本信息进行转换, 它体现了高考对社会生活、人文现象、科技信息发展等的关注, 对考生语言综合表达能力的考查, 也是语文教学对社会进入读图时代的呼应。图文转换题在我省高考中属高频考点, 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如2013年第22题“请根据丰子恺先生《巷口》这幅画, 围绕‘盼’描写一个场景”。2012年第22题也给出了一幅漫画, 画面上是一只猫仰望一件印有鱼的图案的衣服。题目要求为这幅漫画题诗或配文。2011年第21题是一个图表题, 材料是“宜万铁路开通前后恩施州公路、铁路和民航客运量对比图”, 要求学生分析图表, 得出一个结论, 并合理推断其原因。2010年第22题, 提供了主题为“低碳生活”的四幅漫画, 要求学生仿照画面二、三的文字, 补写其余两处。由此可见, 近几年漫画图表题还是很受命题者青睞的。

4.传承文化, 凸显地域特色

语言表达题具有文化气息和审美情味, 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显示出对地域特色、传统文化的重视。如2012年涉及到《楚辞》和《史记》;2011年涉及到文学经典人物形象;2010年“根据王维的诗句‘竹喧归浣女’写一个场景”、为主持人写一则关于“《红楼梦》诗词鉴赏读 书交流会 的开场白 ”;2009年对介绍王羲之书法的文字进行概括;2007年为“第八届中国艺术节”主会场拟一副对联;2006年对“端午节”信息的整合等等, 都要求考生必须有深厚的文化积累才能很好地完成题目, 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具有湖北本土地域特色的素材。

二.应对语言运用题的几点策略

1.回归教材, 关注文学形象

回归教材, 注重课本知识梳理非常重要。因此, 在2014年高考备考中, 考生要对必修和选修教材所涉及的文学名著的文学常识, 如作者、朝代、国别、体例、流派等最好能系统全面的梳理, 对教材的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要了然于胸, 对名著的重要人物要能概括和简评。教师可以将相关的知识编印成资料发给学生, 利用早自习或者其他时间识记, 这对于那些语言表述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 不能不说是一个应对考试的好办法。

2.关注时事, 重视本土文化

我们要从生活中汲取鲜活的语言材料, 要关注社会热点事件, 切忌“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我们在备考时, 可以将一年来的热点和焦点事件做一个梳理, 编印成资料发给学生, 和学生一起研究探讨, 让学生命题学生回答, 扩大知识面,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 同时要关注传统文化经典和本土文化。

3.加强图表题的训练, 掌握答题技巧

2014年依然要重视图表和漫画题。针对漫画题, 常考的角度有说明漫画的内容、揭示漫画的寓意, 此外要注意给漫画拟标题等其他命题角度;针对图表题, 常考的角度有根据数据概括结论、分析现象的原因等。

高考语文古典诗词的语言特点 篇3

二、电影《高考1977》的语言特点

1、普通话与方言穿插交错、交相辉映

纵观整部影片,可以说影片《高考1977》缺乏突出视觉效果的唯美等艺术表现手法,从而必须寻求语言上的解码。众所周知,东北话所具备的亲和力和凝聚力是普通话难以比拟的。影片《高考1977》充分利用方言的作用,其语言在以普通话为主的基础上,适当使用东北话,既满足了剧情的需要、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同时也使得影片在幽默的使用上大放异彩。由于该影片讲述的是东北某农场的故事,因而分场革委会主任(老迟)在整部影片中一直操着一口东北话,比如:“咋的这么热闹?”、“你咳嗽门子噪?”、“一些二嘎屁”、“你糊弄谁?”、“你爱咋咋的”、“整得要死要活”、“嘎哒”、“瞅瞅”等。

2、对白语言深刻反映时代的特征

影片《高考1977》作为献礼影片,导演从一群知青的生活轨迹与命运挣扎中提炼出影片主题,完成了对一个时代特征的祭奠与怀恋。改变是影片也是那段历史中的最强音,正如影片中所说“恢复高考比高考本身更有意义”。语言是承载时代特征的最佳载体,为了很好地重现一个时代的轮廓,导演安排了大量的富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对白语言,如:“分场革委会”、“抓纲抓革、纲举目张”、“历史反革命”、“畏罪前逃”、“摘帽子”、“代表工人阶级向农民兄弟问好,向农民兄弟致敬”、“一不怕若、二不怕死”等等。把那个年代的政治组织话语与电影人物对白错接杂糅,使观众在发出会声大笑的同时,也能迅速唤起观众的政治记忆,让观众感慨改革的伟大、时代的变化。

3.采用极富个性化的语言来塑造人物形象

一部成功的电影离不开鲜活的人物塑造,要想成功地塑造一个人物,除了要有好的故事情节,还必须要有彰显人物性格的语言。影片中的老迟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他身上的戏剧冲突最多,他没文化,是个大老粗。但是他原则性强,党性强,不通情理,甚至有点迂腐,真切地再现了那个时代的农村基层领导干部的形象。这在知青们对“恢复高考”传言猜疑、彷徨、抗争的阶段表现得淋漓尽致,影片中的老迟在知青面前反复强调的一句话:“工农工兵上大学,单位推荐、组织审查,这是毛主席定的章程。能改吗?不能的,也不会改的!”。另外,老迟还经常将一句话挂在嘴边:“你这是缺少组织性、纪律性、原则性的表现。”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老迟也会被父爱感动,被陈琼父亲的一句话感动,“地里的活一耽搁就是一年,这话说得多好呀!那人呢?已经被耽误了十一年,十一年耽误了多少孩子?”,所有的矛盾在“人性”这两个字中悄然冰融。以至于在影片的最后老迟对省招生办的同志说:“为了你的女儿,你敢吗?”,感人肺腑,也展现老迟“人性”的一面。

三、结语

《高考1977》作为建国六十周年的献礼影片,在票房获得大捷的同时,也获得了相当不错的口碑,甚至是很高的评价,该片被观众誉为“近二十年以来国产电影最成功的电影之一”。我想,如果我们能很好地了解这部影片的语言特点,我们将可以更好地欣赏这部影片。

[1]吴俊.电影《律政俏佳人》的语言特点分析[J].电影评价,2007(4):23-25.

[2]游汝杰. 汉语方言学教程[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高考语文古典诗词的语言特点 篇4

要想在短时间之内取得好的复习效果,蒙题、猜题式的复习方法是行不通的。语文的知识内容繁多复杂,想提高复习效率,我们就得回归语文课本。

回归课本是语文复习过程的一个必需步骤,虽然高考的试题直接源于书上的内容不多,但是万变不离其宗,也不乏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试题。比如文言文的翻译题,所考察的知识点和能力点基本与课本的内容一致。除此之外,巩固基础知识在解题的时候,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2、重温经典错题

重温错题,目的不是要知其然,而是要我们扫清自己的知识盲点。从多方面可以证明,这些考试中的盲点往往是我们的学习的薄弱环节,而重温错题,可以在学习的时候查漏补缺。

错题可以帮助我们找到复习上存在的问题,当发现自己哪方面知识点不足时,可以及时补救,并在解题过程中引起警觉,能快速提高自己解题的准确率。

3、适度限时训练

在高考复习的最后冲刺阶段,必须要适量做一些仿真训练题。适当的训练可以帮助我们保持考试的感觉,更好地把握高考的节奏,保持自己思维的敏捷性。

另外,还需给自己进行一些应急训练。例如考试时间不够,如何去沉着应对考试,使分数得到最大化;写到一半发现作文离题,该如何纠正,使之回归主题。通过这些训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考试时的突发状况。

江苏高考语文诗词鉴赏 篇5

刘禹锡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莫言堆案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注: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

(1)联系全诗,概括作者“开颜”的原因。(4分)

朋友新居落成;周围景色优美;自己心情闲适;主人品味高雅;宾主志同道合。

(2)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4分)

选取景物,铺陈描摹(一渠水、数点山、碧松、红药);移步换景,富有层次(由远及近、由外而内);虚实结合,寓情于景(通月朗、待春还)

(3)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3分)

高考语文古诗词备考方法 篇6

一、要读懂诗家语

对于诗歌的基本知识,特别是字词,诗人是如何构造的,其中有几个关键点我们可以注意一下,读诗的时候要先看题目,同学们就是往往忽略了在考场上这个题目的重要性。因为不管现代文还是古文,或者古诗歌,题目对于给我们的指引特别大,有的时候题目告诉我们写作内容,有的时候告诉我们作者特别是诗人来写作的一个目的和意图,也有的时候告诉我们传达的`信息诗歌的对象是写给谁的,会以什么身份和角度去写的,这样在紧张的考场上有助于学生很快地很好地理解诗歌。

二、注意意象了

因为中国古人表达情感是比较含蓄的,一般情况下不会直接抒发情感,诗人会借助周遭的人物、动物、自然天象,能承载作者思想感情的这么一些意象去传达他的情感,很多同学就是不理解这个意象所表达一些情感,所以诗歌的整体情感就不会把握了。

我们要记得一些常见意象。比如说柳树代表送别,桑梓代表家乡,杜鹃代表一种哀愁,红豆代表相思类似于这样的。当然了我们所做的一些题和高考中出现的诗歌和词,未必会大量出现常见意象,但是反过来说,我们最基本的不知晓,那可能对于诗歌的其他方面解读就不是特别灵光。

三、注意诗的注释

在试卷上出现每一个信息,都是非常值得我们重视的。对于同学们没有干扰的一些信息点是不会出现注释的,出现注释信息点就是出题人让学生去看借助它去理解诗和词。

四、把握诗歌的整体

做到把每一个句和句之间的关系找出来。把一首诗翻译成一幅画面,用一段完整的散文或者记叙的文字把诗歌翻译,这也是我们能不能读诗歌的一个关键。

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的分析 篇7

一教学语言的典型性

“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很准确地点出了教师的重要性及其所肩负的责任。教师作为学生行为以及思想的引路人, 其在语言方面的精确性以及正面性, 是帮助学生获取知识的关键所在, 在语文课堂上, 亦是如此。对于小学语文教学, 教师的教学语言需要发挥其典范作用, 注重正能量的释放。学生在这个阶段学习知识的主要途径就是模仿, 因此, 典范性、正面性的语言对于学生的发展显得更加重要, 它不但能有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同时也能为学生奠定良好的语言发展基础。

二教学语言的科学性

教育是传播科学的手段和途径, 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动力。作为传统语言教育的语文教育, 其重要性更为凸显。语文教育工作者, 应建立科学的教学模式, 并能掌握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精通各种词语的含义。而小学语文教师在讲解课文的时候, 尤为需要注意语言的科学性, 如《落花生》一课, 教师切不可将“落”字简单地解释为种的含义, 将落花生视为花生的别名, 科学地对课文标题进行解释, 是进行课文讲解的前提。另外, 语文课文中常常也会出现一些有歧义的句子, 教师一定要对这些句子进行合理的解释和说明, 使学生能理解消化, 这样才能实现教学效果。所以说, 小学语文课堂上, 教师授课语言, 必须要做到清晰、简洁, 但不产生歧义, 除此之外, 注意授课的详略得当, 科学掌握课堂节奏, 是非常必要的。

三教学语言的合理性

想要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需要在教育语言上更加生活化, 使用小学生可以接受的语言进行教学。在表达方法上采用活泼的语言表现形式, 比如:教师应该通晓心理学的相关知识, 这样才能够站在孩子的角度, 用他们所喜欢的语言, 实现他们抽象思维的培养。如果是高年级的学生, 其对于抽象思维必然会有一定的基础, 这样的情况下, 教师就需要强化语言的严谨性, 在进行诗歌《瀑布》的讲解过程中, 教师可以先引入一段情境, 如“故乡的小河, 蜿蜒流淌, 它是那么清澈, 那么让我难忘, 而我的祖国有一条大河, 它的名字叫长江……”这个时候学生就会陷入遐想的空间, 随之教师就要引入课题:“我们都知道不管是河水, 还是江水, 都是一刻不停地向前流淌, 但是有一种水, 是与它们完全不同的, 它从高处倾泻下来, 大家知道这是什么水吗?”此时, 学生们的情绪就被带动起来了, 也必然会踊跃回答问题, 并积极思考。有的学生心里可能在想, 它是水为何叫作“布”呢?或许还有学生想, 瀑布从高处的山上径直向下倾泻, 情景必定美妙极了!下面就让我们共同学习一首褒赞魅力瀑布的小诗吧。这种教学引导法, 借助学生原有的生活体验——小河、长江等向前流动的水, 来展示另外一种流动方向的水——瀑布, 引发了学生好奇的心, 使之容易接受新知识。

四教学语言的生动性

小学语文教学中, 还需要注意语言的生动性, 生动的语言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措施, 教师需要将其与课本内容, 学生自身的特点相结合。尤其是对于那些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以及优美的景色描写, 教师就需要运用生动的语言为学生构建一个形象的意境, 从而使学生们能够身临其境, 从而对于知识的理解和吸收更加迅速。

生动形象的语言能化抽象为具体, 如在进行小学语文课文《月光曲》的教学时, 讲解“幽静”一词, 教师如若仅依照词典呆板地解释为“安静幽雅”, 虽然十分准确, 但是学生不能理解它的真正意境与内涵。但如果教师创设一个生动的情境来解释, 效果就显而易见。“在一个月光朦胧的秋日夜晚, 小镇的河边有条无人行走的小路, 穿过这条小路, 在闪烁的灯光下只能看到远处的茅屋, 只能听到断断续续的琴声, 这大概就是文中所描绘的幽静的至高境界吧。”这种形象生动的描述, 调动了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沉醉在“幽静”的气氛之中, 深刻体会到安静旷远的意境。

五结束语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合理化, 对其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理解消化知识的速度有着直接的影响。从学生的特点出发, 根据其兴趣以及所生活的环境等因素, 采用能吸引学生的教学语言, 是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通过本文几方面的论述, 旨在加深教育工作者对于教学语言重要性的认识, 并由此而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

摘要: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上, 教学语言的运用是否合理、恰当, 是保障授课质量以及学生学习效率的前提。活泼、风趣的语言一定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 从而实现教学效率与质量的双重提高, 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特点进行研究, 并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

参考文献

[1]王鉴、张晓洁.论情境教学的理论基础[J].当代教育与文化, 2011 (5)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刍议 篇8

一、分析语言特点,体会艺术魅力

在鉴赏古诗词的时候,要仔细审题,深入挖掘诗词的语言,根据要求准确作答。可供参考的答题规律有:如果问“写了什么”,就要从诗词的内容方面去翻译概括;如果问“作用如何”,就要答写作手法、内容、作用、情感等;如果问“语言风格”,就要善于用诗词中的词语点明。鉴赏古诗词需要日积月累,并不是临场发挥就能完成的,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多阅读,在阅读中增强语感,分析语言特点,从而体会出语言的艺术魅力。如鉴赏唐代诗人刘方平的七言绝句《春怨》的写作风格: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这首诗用到“日落”“黄昏”“春欲晚”和“梨花满地”,在层层烘托人物怨情的时候,以象征的手法点出美人迟暮之感,从而进一步显示出人物的身世可悲,青春消逝。其中第二句是本诗的中心句,其他三句都是围绕、烘托这一句的。

二、总结表达技巧,抓住表现手法

古诗词按内容可分为怀古诗、咏物诗、山水田园诗、战争诗、送别诗等,每类诗词都有其特殊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学生在高考备考时须分门别类整理和归纳。在考试中,经常会遇到“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的诗词鉴赏题,在答题时学生必须结合诗句内容,准确指出诗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并且说出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在备考时笔者帮助学生整理常用的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铺垫、虚实结合、寄情于景和欲扬先抑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如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是实写,渲染出一幅秋江别离图,点明实地景物,语言简练,情意深邃,极其感人;“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是虚写,重笔宕开,概括离情的悲伤,将悲伤推进一层。这种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使整首词情景交融,结构顺畅。

三、把握情感作答,品味社会现实

在备考时,还要特别注重对表达情感题型的把握,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诗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者诗词的主旨是什么?在答题时,学生要从整体上对古诗进行探究,逐句进行总结分析,通过运用的表达技巧和写作方法等,正确归纳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比如忧国伤时,通常是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或穷兵黩武,同情人民疾苦,反对战争,追求和平等;建功报国,通常是表达作者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壮志未酬的伤感,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等。如王炎《南柯子》: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

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分析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词描写的是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前后片上下呼应,表现了作者与农民息息相通的思想感情。整首词意境清新,质朴健康,不落俗套。

四、概括氛围特点,领悟蕴含情感

高中生在复习时要重视解题技巧的训练,能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而揭示古诗词蕴含的真实情感。古诗词鉴赏最重要的就是体会意境,从具体的意境中感悟诗词。所谓意境其实就是寄托诗人思想感情的景象综合到一起形成的境界,它包括情、境、景。比如在考查“此诗构成了什么样的意境”时,学生首先要答表现手法,然后结合具体景象说出表达的思想感情,最终阐述意境。如刘长卿的《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屐痕。白云依静渚,芳草闭闲门。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请简要分析这首诗表现的意境。在概括意境特点的时候,要抓住主要意象进行必要的联想,从品味关键字词入手。“莓苔”给人幽静的印象,“白云”“芳草”“闲门”充满静穆安逸的氛围,一切都显得恬静自然。

综上所述,古诗词鉴赏是历年来高考语文考查的重点,对于提升高中生的文学素养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考试时学生容易出现不能准确理解诗词的主旨和不能规范表达诗词的写作手法等问题,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运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给予学生解题方法的指导,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有步骤有目的地进行古诗词鉴赏备考复习,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上一篇:母校我想对你说优秀下一篇:永久的生命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