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自查报告

2024-04-22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自查报告(共11篇)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自查报告 篇1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自查报告

为加强我中心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实验室各项工作的有效有序进行,确保微生物实验室不发生生物安全事件,保障公众健康,维护社会稳定,根据晋中市卫生局文件要求,对照检查内容,对我中心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进行了自查工作,检查结果如下:

一、组织机构及管理制度

我中心微生物实验室具有完善的生物安全管理责任制和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建有实验室生物安全自查制度,制定有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和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预案,所有实验活动均有实验记录并进行归档。

二、实验室布局设施及环境

微生物实验室分区明确,分为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不同区域之间无交叉分布,实验室门有可视窗,并标示有生物安全标识和生物安全危害警告,工作人员衣物与实验室工作服及物品分开存放,实验室台面、墙壁、天花板和地面易清洁、无渗水、耐化学品和消毒剂的腐蚀,实验室配备有生物安全柜并储备有足够的实验防护用品和器材,制定有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在实验室的出口处配备有洗手消毒设施,二级实验室在工作区配备有洗眼装置等,有高压蒸汽灭菌器,实验室有可靠的电力供应,实验室所有设备功能正常,状态良好,并进行定期维护,每天早晨均监测室内环境参数,且参数符合工作要求和卫生相关要求。

三、人员与管理

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均经过职业技术的职称考试,考核合格并取得资质,HIV实验室工作人员每年均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并建有实验室工作人员健康档案,所有实验室的活动均符合有关国家标准、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非实验有关物品不得进入实验室,实验操作人员防护水平符合相关规定。

四、实验室生物安全突发事件的处理工作

制定了艾滋病职业暴露应急预案、实验室污染及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处置意外事件的应急指挥和处置体系,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同时规范了皮肤刺伤(破损)的处理原则、离 1 心管发生破裂的处理原则并建立了意外事故报告制度。

五、菌(毒)种及样本管理

本实验室不保存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

六、废物处置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自查报告 篇2

1 微生物实验室的建设和安全设施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建设有其特殊要求, 要确保实验室的安全性, 通过建筑结构、通风空调系统、给排水和自控等来保证实验室工作人员不受试验对象的侵害, 保证周围环境不受其污染。实验室应严格按照《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及《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要求进行设置, 实验室分区明确, 做好二级防护。硬件设施的配置应满足该等级微生物检验的要求和生物安全的要求。如配备相应级别的生物安全柜、防护服、面罩、护目镜及手套等个体防护装置, 做好一级防护。实验室主门应张贴生物安全警示标志, 使每名进入实验室的人员了解将可能发生的生物危害, 必须进行一定的防护后才能进入。

2 生物安全实验室的选择

根据卫生管理部门制订的《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中病原微生物的危害程度, 选择在不同生物安全级别的实验室进行试验活动。微生物危险等级是确定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水平的基本参考指标, 但微生物危害等级与实验室生物安全水平的关系是相对应而非“等同”。在确定所从事特定工作的生物安全水平时, 应对微生物危险度进行专业评估, 结合微生物的感染性和致病性、暴露的潜在后果、传播途径、微生物在环境中的稳定性及适宜宿主 (人或动物) 的存在等因素进行科学判断, 而不应单纯根据所使用的病原微生物所属的某一危险度等级来机械的确定所需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水平。

3 生物安全手册的制订

实验室工作人员所处理的实验对象含有致病的微生物及毒素时, 在进行一、二级防护的同时, 还应严格遵从标准化的工作及操作程序和规程, 采取综合措施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不受实验对象侵染, 确保周围环境不受其污染。依据《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及《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制订适用于本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手册》, 要突出其可操作性。建立健全本单位的生物安全组织机构, 确定各部门的责任人, 实验及仪器使用标准操作规程、废弃物处理规程及其他相关的规章制度, 并根据要求及时修订, 做到工作人员人人知晓, 自觉执行。从思想根源上杜绝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的发生。

4 职业暴露及意外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的制订

职业暴露是指实验室工作人员在从事试验活动时, 意外被致病性微生物污染了皮肤或者黏膜, 有可能被感染的情况。实验室要制订职业暴露及意外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针对事故的类型采取不同的应急处理方法, 预案内容列入培训计划, 做到人人皆知, 一旦发生职业暴露后或意外事故要立即启动预案, 进行有效处理。

5 菌 (毒) 种及阳性标本的管理

菌 (毒) 种及阳性标本的管理应按国家有关病原微生物保管权限的规定进行。实验室应有有关菌种的管理程序, 对菌 (毒) 种的引进或购买、保存、分发使用、销毁等各个环节进行有效控制, 保证生物安全。阳性标本参照相应菌毒种管理规定。菌种应在专设的菌种室严格隔离管理, 指定2名专业人员负责保管, 认真做好登记, 统一编号, 按期传代、鉴定, 并做好检验记录。菌种在保存过程中发生变异或死亡, 应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对工作中发现的新菌种, 要及时保存并上报主管部门复核确认。因工作需要使用菌种时应提交申请报告, 经批准后方可使用, 使用过程中接受菌种保管人的监督, 工作结束后应及时按规定程序将菌种销毁或者交菌种保管部门保管, 任何个人不得擅自保留菌种。销毁菌种时应有2人以上参加, 使用、销毁等均应做好记录备案。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索取菌种或向下级发放菌种时, 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 手续完备, 做好记录备案, 未经上级批准, 任何人不得私自进行菌种的交流。

6 菌 (毒) 种及阳性标本的运输

按国务院《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相关规定及原卫生部《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 (毒) 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要求执行。

7 人员培训

安全工作必须预防为主, 因此经常性安全教育是名分重要的。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 关键是要使每个工作人员熟悉和遵守。要制订安全知识培训的年度计划, 按计划实施, 定期或不定期对实验室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培训, 同时做好培训效果的评价工作。实验室人员不仅要具有微生物专业理论知识, 还应具备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 包括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安全防范技能等, 从事相关实验的人员对自己工作性质及实验对象的危害程度有清晰认知, 明确防护级别, 熟练掌握职业暴露应急预案, 新入职的同志要经过系统的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 持证上岗, 老同志也要进行定期复训, 通过规范的操作来保证实验室的安全性。

8 建立第三方监督机制

指定专门机构或人员, 定期现场检查和督导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病原微生物菌 (毒) 种和样本保存与使用、安全操作、实验室废弃物处置等规章制度的实施情况, 制订实验室生物安全考核办法。在年复一年的工作中, 实验室人员难免会逐渐淡忘生物安全意识, 有侥幸心理, 不知不觉为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 第三方的监督起到关键的警示作用, 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督促工作人员规范操作, 提高生物安全意识, 并将考核成绩记入个人技术档案。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同时, 也确保工作人员和周围环境的安全。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自查报告 篇3

关键词:高校;生物实验室:环保与安全管理

一、前言

高校生物实验室的使用涉及到水、电、气以及各种化学试剂的使用,这些都关系到使用实验室的人员的安全以及学校校园环境的很多问题。为了确保高校广大师生的人身安全,实验室的环保与安全管理成为实验室使用与维护的首要目标。

二、规范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

实验室建设的安全与环保设施主要由实验室选址、建筑结构、通风与净化、实验室废物处理等组成。由于我国生物实验方面起步较晚,实验室安全与环保建设一直都是我国高校实验室建设较为薄弱的环节。以前,许多高校往往只是单纯的注重实验仪器的采购与更新,对于实验室的安全与环保问题并没有真正的重视。近几年,各地高校开始慢慢注重这个问题,开始在实验室建设方面加大资金的投入,对于旧的实验室按照标准进行改造。经过合理的规划布局,逐步完善实验室的功能,注重安全与环保方面的问题,使整个实验室的水平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我国高校实验室环保与安全管理的具体策略

(一)完善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责任制

生物实验室由于具有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性与多重性。在管理上我们既要满足他作為实验室最基本的需要,又要针对生物实验室的特点去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要不断提高生物实验室安全工作的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水平。相关的主管部门要进行抽查和定期检查,来确保相关措施是否落实到位。

(二)加强安全、环保教育

要对师生加强环保、安全的宣传与教育,要将环保与安全管理的意识深入人心。1、学校要组织实验室的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培养一支具有高素质、责任心强的实验管理队伍。2、实验教师在课前要增加实验室环保与安全管理的内容,对于水、电、气以及各种生物试剂的使用要做到安全第一。3、学生在第一次使用实验室时要进行专门的一节课来进行安全、环保教育,这样可以使学生熟悉整个实验室的环境,了解实验室各种设备与器械的使用原理。掌握化学药品的MSDS。4、定期开展防火、防震演习,了解逃生技能以及一些消防设施的使用。

(三)生物实验室各类废弃物处理的管理

1、生物活性实验材料的处理

生物实验后,有很多活性的生物材料需要进行及时的处理。对于一些细胞和微生物必须进行及时灭活以及消毒处理。对于实验用的固体培养基要进行高压灭菌处理。未进行处理的废弃物不得随意作为日常垃圾进行处理。液体的废弃物要经过15%浓度的次氯酸钠进行消毒30 分,进行稀释后方可排放,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对环境周围的影响。生物实验室在对动植物进行实验前,应确保实验材料无传染类疾病。完成后要对动植物的尸体进行合理的安置,禁止随意丢弃。实验动物在进行试验后,要按照要求进行必要的消毒,净化处理后,使用统一包装,送交相关部门集中处理。

2、有毒有害实验废弃物的处理

对于有毒有害的实验废弃物禁止随意丢弃、掩埋。在实验过程中,一些有毒有害的废液处理,如果学校处理的标准可以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的要进行自行处理,如果学校不具备这个条件,则应该进行封存送交具有处理资质的部门进行处理。对重金属、氰化物、溴化乙锭(EB)、丙烯酰氨、甲酰氨、焦碳酸二乙酯(DEPC)、IPTG、二甲基亚砜(DMS0)、二硫苏糖醇(DTT)、四甲基乙二胺(TEMED)、过硫酸铵等及其结合物要进行分类、分级的收集,避免一些废液混合产生化学反应产生有毒物质。比如过氧化物与有机物,氰化物、硫化物、次氯酸盐与酸等,要根据其特性进行存储,统一送交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三)放射性废弃物的处理

在实验室中对于一些放射性同位素的使用要严格按照我国的放射性污染防治法规定进行使用。对于购买、领取、使用、归还放射性同位素时要做到准确登记、本人使用,本人领取,要做到帐实相符,实验教师要起到监督指导的作用。对于放射性同位素要做到防火、防盗、放射线泄漏的三防检查。在实验使用前以及结束后要按时进行同位素探测,防止产生污染。对于放射性同位素的垃圾应该做到明确标识,专门容器摆放,专业部门回收的流程进行处理。

(四)推行环保、绿色、清洁实验

随着科学的进步,我们陆续的发明了仿真实验这个方式,仿真实验的应用是环保的、绿色的、清洁的实验,它可以零投入、零污染。避免一些毒性较大的物质接触学生,这种实验尤其适合低年级的新生来做。对现行的试验方法和实验规模进行改革,发挥高校实验中心的监督和统筹的能力,降低实验成本,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以达到我们节能减耗、预防污染的目的。在试验中,在实验效果相同的情况下,尽量选择环保、清洁的实验器具。

(五)实验器械与耗材的处理

对于一些可重复使用的器械要做到高温灭菌后,清洁后再次使用,对于一些废弃的实验仪器要进行分类回收,统一处理。

四、结语

高校生物实验室安全与环保管理对于提升生物实验教学效果以及保障科学教研顺利进行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一项需要长期不懈努力的基础工作,我们不应为眼前的一点点成绩骄傲,要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去。实验室的管理团队要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严格管理”的原则,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充分考虑安全与环保要素,进一步完善实验室安全设施,加强学生的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对实验室的技术人员要加强安全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操作技能,提高业务水平和管理的能力。将实验室的不安全因素最早的消灭在萌芽状态,切实保护师生的人身安全和国家财产的安全。

参考文献:

[1]薛那,沈国顺,张雷雷,等.实验室生物安全探讨[J].中国动物检疫,2008,25(3):42—43

[2]王明生.陈天宝浙江省义乌市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J]-华东森林经理 2010(1)

生物安全管理自查报告 篇4

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进行学习,并定期对有关生物安全各项规章制度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实验室所从事的实验活动均严格遵守有关的国家标准和实验室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并指定专人监督检查实验室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的落实情况。

微生物室建筑面积不足20平方,无法进行区域的划分。人员流动性大。仪器设备简陋,目前实验室有生物安全柜一台,血培养仪一台,细菌鉴定仪一台,恒温培养箱一台,压力锅一个,就目前的条件而言只能进行一些最基础的细菌鉴定,大大限制了微生物室的发展。

根据通知要求积极组织相关人员主要学习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菌(毒)种的管理严格登记制度,收到菌(毒)种后立即进行编号登记,详细记录菌(毒)种的名称、来源、特性、用途、批号、传代日期、数量。在菌(毒)种的管理,安全保卫制度,安全保卫措施,保管过程中,传代、分发及使用,均应及时登记,定期核对库存数量。菌(毒)种在进行销毁时,灭菌指示标志,灭菌效果,同时做好销毁登记等内容。实验室的废弃物由专人进行消毒处理。

在此次自检中,我院实验室对以前制订的处置意外事件的应急指挥和处置体系,进一步进行了修订,使之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规范了菌(毒)种外溢在台面、地面和其他表面的的处理原则、皮肤刺伤(破损)的处理原则、离心管发生破裂的处理原则并建立了意外事故报告制度。

生物安全实验室自查 篇5

为保证为加强我院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实验室各项工作的有效有序进行,确保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不发生生物安全事件,保障公众健康,维护社会稳定,根据眉山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要求,对照检查内容,对我院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进行了自查工作,检查结果如下:

一、实验室资质和基本安全设施运行情况:

按照卫生厅关于开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要求,我院生物实验室备案信息完善,制度建设情况符合要求,生物安全实验室已于2010年在眉山市东坡区卫生局进行了备案,2015年7月在眉山市卫生局进行了重新备案。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建全得到落实。并每年参加省临检中心举办的室间质评活动,以优异的成绩获得每年的实验室验收合格资格证。我院开展的实验均已得到批准,未擅自开展实验室审批以外的实验活动。实验人员与处理病原体人员均参加了实验室安全的特定培训。实验时限制特定人士的出入。采取极端的防治污染物品预防措施,在生物安全柜或其他物理遏制设备进行实验。在可能造成传染性气融胶或喷雾被制造时必须在二级生物安全柜进行。锐器桶、污物桶、废弃物等由专人及时处理。

二、实验室规章制度、操作规范、预案和安全管理记录等建立和执行情况;

我院生物实验室具有完善的实验室规章制度、操作规范、预案和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建有实验室生物安全自查制度,制定有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和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预案,所有实验活动均有实验记录并进行归档。

三、实验室菌毒种及实验试剂保管和使用情况;

本实验室未保存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

本实验室建立有完备的实验试剂管理制度,并对所有使用实验试剂进行使用记录。对实验试剂的保管,注意温度、入库时间等均进行登记和合理的管理。

四、实验室感染控制措施情况;

制定实验室内安全防护措施并对所有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在医院检验科(临床实验室)内规范院内感染管理及消毒流程,帮助检验科工作人员提高个人防护意识,建立合理的消毒观念。加强对检验工作人员的医院感染知识和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工作人员对医院感染预防的警觉性和知识水平。对实验室的风险级别进行评估,保证提供必要的生物安全防护措施,尤其对检验科内风险级别较高的、接触高危标本几率较大的区域如微生物和分子生物学室予以高度重视,切实保护好实验室工作人员和环境的安全,尽最大努力减少实验人员和环境被感染的可能。严防因管理不善而造成医院交叉感染,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自查报告 篇6

一、20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工作

1、建立健全省、市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督管理的组织机构

江西省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在农业部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直接指导下,根据本省监管工作的需要,从年5月开始,成立了江西省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省农科院分别成立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小组。我省上饶、吉安、宜春、赣州、景德镇、鹰潭等6个设区市相应地成立了市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挂靠在市农业局科教科。

2、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法规培训情况:

(1)法律法规文件汇编:2002年8月,由农业厅政策法规处组织编印了《农业法律法规汇编》一书册,其中包括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及三个规章办法汇编在内。2002年9月,为了使各设区市、县农业部门和相关企业学习了解有关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法规,由农业厅科教处组织编印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法规及配套文件汇编》1500册。

(2)法规培训:2002年6月,我省举办了第一期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培训班,参加培训人员来自省卫生厅、省外贸厅、省农科院、江西农业大学、农业厅有关业务局、处、室、站及各设区市农业局、重点县农业局共计40余人。学习培训内容包括《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和三个配套规章办法及农业生物知识。

2002年8月,吉安市举办“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培训班”,参加人数57人,参加学习人员主要是各县及基层农业干部。新余市农业局组织相关企业管理、销售及农业局各科、站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参加人数达180人左右。

2002年9月,在江西井冈山举办法规培训班,培训内容为农业法,农业相关法规等。参加人数达80余人。

3、监管情况

2002年,我省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主要是对农业转基因生物试验研究、环境释放、生产性试验、标识等进行监督管理。

(1)试验研究:目前,我省开展农业转基因生物试验研究的单位有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省农科院、江西省滨湖农科所、江西省棉花研究所。主要开展水稻、棉花二种作物的转基因研究。水稻采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Bar基因和Xa21基因,现已获得水稻新材料。棉花是利用现有已发放的抗虫棉品种进行配组,筛选及株、品系鉴定。对以上科研单位进行转基因研究,我们要求研究单位按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执行,尤其是试验初期要严格采取防范措施,对不同安全等级的试验应实行报告制和审批制。2002年,我厅组织有关人员多次对从事农业转基因生物试验的单位进行实地检查与督促。

(2)环境释放、生产性试验:2002年,已有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慈溪市棉花研究所、浙江大学等省、市科研单位、大专院校要求到我省进行水稻、棉花作物转基因生物的环境释放与生产性试验,经过对所提供的材料和我省进行环境释放、生产性试验点的实地调查和了解,对提供的材料进行了审查与严格把关。

(3)标识管理情况:2002年4月,我厅组织有关人员对我省棉花主产区九江市彭泽县等地进行抗虫棉种子标识检查,并督促有关部门定期进行检查,对引进转基因抗虫棉种子一定要注意标识,否则不予引入。

二、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执法自查情况

(一)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执法工作部署与安排

为了促进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的监管工作,搞好全省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执法检查,今年3月上旬,按农业部“关于开展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执法检查的通知”要求,结合我省目前农业转基因生物试验研究、生产加工、销售、标识等情况,针对此次全省性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执法检查的重点,我厅及时转发了农业部文件,并要求各设区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重视农业转基因生物监管工作,加强责任感,履行监督管理检查职责。并制定了“江西省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执法检查执行方案”,提出了执法检查的具体要求和检查重点。

根据目前了解的情况,在我省范围内对经营、生产加工、进口的已列入第一批标识目录的大豆、油菜籽油、玉米、棉花种子等农业转基因生物农产品及直接加工品进行一次标识检查验证的执法工作。由于此次执法检查涉及的部门和专业较多,因此,省级重点企业的执法检查安排3月20日―4月底,集中人员分四个小组进行实地检查。

第一组检查重点内容:从事水稻、棉花转基因生物试验研究单位对试验所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及规范管理等执行情况;检查地点:江西省农科院、江西农业大学、省滨湖农科所、省棉花研究所。

第二组检查重点内容:从事转基因抗虫棉种子经营、生产,分装销售的包装标枳,标识申请和利用农业转基因生产或含有农业转基因生物成份的生物农药等情况;检查地点:江西省九江市重点产棉县、新余、南昌、宜春等地种子生产、经销部门及生物农药厂家。

第三组检查重点内容:省内有关粮油加工企业2002年进口了转基因菜籽油(毛油)、加工精练的产品包装标识,申请标识和利用转基因生物生产或含有转基因生物成份的肥料情况; 检查地点:省内粮油加工、肥料生产等企业。

第四组检查重点内容:省内饲料加工企业2002年进口转基因大豆、玉米等原料加工饲料的包装标识,标识申请和利用转基因生物生产或含 有转基因生物成份的水产苗种、兽药、添加剂等情况;检查地点:省内几家大型饲料加工企业、兽药厂、水产苗种养殖场等。

(二)执法检查结果

按照本省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执法检查行动方案的具体要求,从3月下旬至4月底,对已列入标识目录范围内的农业转基因生物进行了一次全省性的执法检查。

1、农业转基因生物试验研究能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并按规范程序操作

4月中下旬执法人员分别对我省开展水稻、棉花转基因生物研究的单位进行实地检查,水稻小材料采用网室隔离,周围没有相关栽培种和野生种,网室由技术人员专人负责管理,试验后的转基因水稻(根、茎、叶)等废弃物就地销毁,严格杜绝转基因水稻的扩散。转基因棉花试验主要是利用国内已通过审定的抗虫棉品种如“中棉所29苏抗103、GK2”等作亲本与当地优良的.常规品种杂交配组,杂交后代种植在棉科所试验基地,周围均有隔离带,对收获后的剩余部分全部销毁,以防扩散。

2、生产、经营转基因抗虫棉种子标识

据3月中旬全省棉花生产既产业化经营现场会统计,今年我省棉花面积110万亩,其中转基因抗虫棉面积70万亩,占棉花总面积的63.6%。从检查的五个县区情况看,共种植棉花面积61万亩,其中转基因抗虫棉面积45万亩,占棉花种植面积的73.8%,与常规棉相比,转基因抗虫棉表现出了丰产、优质、抗虫、节本增效等明显优势。目前我省只有彭泽,永修两县从事杂交抗虫棉“中29”的制种,2002年制种面积530亩,由于采取了与中棉所合作开发的形式,确保了自制种质量,据中棉所抽查检测,自制抗虫棉种完全符合国家标准,并允许包装上印“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科技贸易公司监制”的字样销售。从检查情况看,各地种子经销部门所经销的抗虫棉种子都建立了种子档案,种子调入时签订了合同或协议,明确了相互的责任,种子调出时详细地记载了种子的流向,减少了种子事故纠纷。经过五家县级棉种经销单位和三个乡镇农技站的检查,发现有的品种包装袋上标识不够规范,种子袋上印有“杂交抗虫棉”或“抗虫棉”等。

3、省内大型饲料及粮油等加工企业执法检查情况

4月20日,有关执法人员对省内部份大型饲料、油脂类加工企业,兽药厂、水产苗种养殖场及大型饲料原料批发市场如:南昌海联饲料公司、江西响亮牧业公司、江西金谷饲料有限公司、江西正邦集团公司、江西饲料原料批发市场、江西油脂有限公司、江西民星兽药厂等企业进行检查,从检查情况看,2002年生产、经营的兽药、水产苗种、添加剂等未发现有利用农业转基因生物生产或含有农业转基因生物成份,而省内饲料生产、经营企业经营使用的豆粕主要来自东海粮油(张家港)公司,江苏南通宝港油脂发展有限公司、宁波金光油脂有限公司、山东口富油脂有限公司等省外豆粕生产企业,而90%以上豆粕为美国等生产的转基因大豆加工而成,豆粕的生产企业在产品包装上均贴有标注“转基因大豆加工品”的标签,但饲料生产企业使用转基因豆粕生产的饲料产品,其包装袋上均未标注“含有转基因豆粕”字样。江西油脂有限责任公司委托北京代理商进口豆油5700吨,由于对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法规不了解,所以委托北京代理商进口豆油时没有要求对方提供有关资料。因此对其生产的产品未进行标识申请,产品未标识。这次深入各企业执法检查的同时进行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法规宣传并发给有关资料。

4、各设区市执法检查情况

省农业厅于3月24日转发了农业部“关于开展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执法检查的通知”,宜春、赣州、九江、上饶、景德镇等设区市根据通知精神,及时转发文件至各县农业部门,要求认真做好执法检查工作。宜春市农业局派出执法人员到高安、上高、奉新等市县检查,通过听取汇报,市场巡查、检查档案等形式检查,了解到,目前高安市共调入抗虫棉种子28500公斤,主要品种为“国抗22号、SK-2、33B、中棉29、GK-1等8个品种,品种已销售15500公斤。对流入该县的少量抗虫棉种子,由于经销方未办理相关手续,执法人员对种子实施了没收处理。奉新县今年种植抗虫棉面积预计6090亩,其中国抗22面积4500亩,南抗3号750亩,新棉33B840亩。品种生产单位为江苏南通创世纪种业公司、江苏明天种业有限公司、南京沃丰种业、河北神农高科等等,有些品种经查询,经销商提供了安全证号,但由于执法人员没有掌握转基因抗虫棉的品种目录,无从查对,因此只能要求经销企业今后在调入转基因种子时,向生产方索取有关证件,并明确标注。

(三)存在问题

这次全省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执法检查过程中,省、市各级农业部门领导很重视,相关部门和单位互相配合,积极地做好全省第一次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的执法检查工作。但由于农业转基因生物管理工作技术性强,涉及面广,过去宣传力度不够,涉及的相关企业对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工作了解也不够,因此,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督管理体系不健全:大部分市、县未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尚未配备专职监管人员,对履行监督检查职责和监管任务不明确,法规培训不到位。

2、全省至今没有一个产品进行标识申请:由于监管工作不严,对省、市、县农业相关管理部门针对已列入第一批标识目录范围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应实行标识审查认可等学习和认识不够,尤其是省内大型粮油、饲料等农产品加工企业,由于受职能所限,大部分企业既不了解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程序,也不能很好地与农业部门配合,因此对大型加工企业我们农业部门的执法人员更多地是作宣传和提供有关学习资料并进行讲解,对未标识的产品基本上未给予处罚。

3、标识不规范:在检查过程中,销售种子的包装袋上有的只标注“杂交抗虫棉”或“抗虫棉”,没有注明“转基因XXX”字样。

4、转基因抗虫棉种子多、乱、杂:今年我省种植抗虫棉品种面积较大,目前生产上使用的品种较多,除种子公司通过正常渠道引入外,个别种子经销商直接从其它渠道购销转基因棉种,从而在种子管理 上出现来源不明,去向不清的情况。造成种子市场混乱。

三、20江西省农业转基因生物管理工作打算

根据全省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执法检查工作中的问题,结合我省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工作的具体情况,2003年主要开展以下几项工作:

1、进一步建立健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体系,全省各设区市、县今年都要成立相应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组织机构,要督促市、县农业行政部门要尽快明确监管人员,落实监管任务。

2、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管理方面的法规宣传,提高各级农业部门,科研教育单位、农业企业管理人员对农业转基因生物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要组织有关人员深入市、县指导基层监管人员,扩大范围层层举办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法规培训并做好本省相关大型加工企业的宣传与监管工作。

3、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试验研究、生产加工、经营及进口的监管工作,做好本省标识审查认可,制定相关文件,切实担负起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的监督职能。

江西省农业厅科教处

微生物采油实验室安全管理探讨 篇7

1 微采实验室消防安全分析

近年分析实验室的安全事故的类型如下[1]: (1) 危险化学品类事故 (2) 电气火灾类事故 (3) 压力气瓶类事故 (4) 放射源辐射类事故 (5) 人身毒害类事故 (6) 剧毒药品类事故 (7) 病原微生物类事故 (8) 仪器设备类事故 (9) 化学污染类事故。

对于微采实验室, 以上种类事故理论上均有可能发生, 相对而言较易发生 (1) (2) (7) 类事故。

1.1 微采实验室主要消防隐患

作为配置各种微生物生长所需的培养基, 微采验室中涉及到不同种类的化学药品。并且实验过程中 (图1) 会遇到很多易燃易爆的试剂和药品, 以及安全隐患。例如消毒和酒精灯中所使用的乙醇;用来去除油污的石油醚等有机试剂;煤油以及成品原油试样都属于易燃易爆试剂。实验中有机物间的反应, 亦经常生成易燃易爆物质, 这些物质如果得不到控制都有发生火灾爆炸的危险。

众所周知燃烧的发生和发展一般具备3个条件:可燃物、氧化剂和温度 (引火源) 。结合实际工作归纳一下微采实验室常见的引火源: (1) 加热用火如酒精灯、电炉、马弗炉等 (2) 电气火花如高压灭菌锅等电气设备的保险丝, 电线接头等处在接通或断开电源时的电火花或送电过程中接触不良处的电火花 (3) 燃烧反应实验或失控化学反应导致的燃烧火焰或高温物质如加热过的坩埚等 (4) 化工生产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静电放电引发的火花等 (5) 烘箱干燥箱的长时间不正确使用, 比如高温干燥灭菌导致塑料或纸制品的融化燃烧 (6) 在实验时误操作导致的燃烧热能释放, 比如浓硫酸的稀释。

1.2 微采实验室消防安全防范注意要点

微采实验室与普通化学实验室安全防火相同, 消防制度的建立, 人员培训等方面不再赘述。根据以上分析, 微采实验室消防安全事故的预防措施应牢记以下一点:避免将燃烧的三要素中的可燃物 (通常为原油或化学试剂) 和燃点 (火源或电源) 在同一空间内长时间接触。

结合微采实验室生产实验特点来说, 很少涉及氧气瓶或其他高浓度聚集的强氧化性气体, 氧化剂通常为空气中的氧。这就要求我们将可燃物与火源不在同一空间内摆放。若必需摆放, 则应由专人看管。控制实验室内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数量, 多余药品置于库房。选择通风阴凉房间作为库房。

比如: (1) 可燃性油水样品放置在单独的房间, 选择阴凉通风的环境, 并做好记录由专人看管。 (2) 在培养基配置或产物分离提取过程中禁止将易挥发试剂放入冰箱或随意遗弃, 配置废液桶, 废液桶用完后应远离实验中心区域。 (3) 灭菌或烘干干燥灭菌时必须由专人看管仪器, 出现异常则应立即首先切断电源, 灭菌前应检查锅内水位, 防止灭菌锅干锅现象。 (4) 无菌操作中, 切勿将涂沫酒精的手臂尚未干透便进行无菌操作, 亦不可将易燃药品常时间放置于超净工作台。 (5) 微生物物理模拟驱油实验过程中应时刻观察压力变化, 防止因注入压力过大引起事故, 同时及时更换计量油管, 防止油溢出流到烘箱。 (6) 每间单独实验室的出入口处, 须配备至少一瓶以上的灭火器, 并做到专人看管。

2 微采实验室危险类化学品安全分析

微采实验室有别与一般的生物学实验室, 其特殊性要求我们在科研生产活动中既要按照一般的化学实验安全规范操作进行操作, 又要结合本行业特点, 与生产科研相联系, 清晰安全防范重点。

2.1 微采实验室化学品安全注意事项

微采实验室一般都会存有一定量的强酸强碱以及易挥发性有机药品, 乃至有毒分子生物学试剂。这要求我们实验前必须达到“四懂”:懂基本实验原理, 懂基本操作要领, 懂基本仪器原理, 懂基本安全知识。在药品摆放以及实验过程中注意以下事项: (1) 氧化剂与还原剂分开放, 如高锰酸钾与乙醇等 (2) 挥发性的酸 (硝酸、盐酸) 有条件应放于通风橱中 (3) 有机物与无机物分开 (4) 危险性较大的试剂尽量放于低处 (5) 酸碱分开 (6) EB等毒性较强的分子生物学药品须与电泳设备单独摆放在明处, 并做好警示 (7) 建立化学药品 (化学药品) 各类帐册, 药品购进后, 及时验收、记帐, 使用后及时消帐, 掌握药品的消耗和库存数量;不外借 (带出) 药品, 特殊需要时, 必须经领导批准签字。

2.2 有毒有害物质的安全管理

在培养基的配置或微生物培养以及产物的分离测定的过程中, 有可能使用或产生一定量的有毒性气体。做到: (1) 凡能产生有毒和刺激性气体的操作, 应在通风柜内进行 (2) 进行有毒物质的试验时, 必须穿工作服、戴口罩或防毒面罩、手套。试验后要洗手, 试验中禁止饮食、吸烟 (3) 所有使用过含毒物的溶液, 必须作一定安全处理, 合乎排放标准后, 再倒入下水道, 然后仔细清洗仪器和工作场地 (4) 工作人员的手、脸、皮肤有破裂时, 不许进行有毒物质的操作工作, 尤其是氰化物的操作 (5) 禁止同一把药匙未经擦洗晾干称取不同药品, 不同药品尽量由不同的洁净药匙称取。

3 微采实验室生物安全分析

根据《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9489-2004。2004-01-05发布, 2004-10-01实施) 分类, 微采实验室生物安全水平应为P1级, 即对健康成人无致病性, 对社区无危害性。通常一般微生物操作就足够, 不需特殊安全设备, 工作的附近要有洗手设施[2]。但在实际微生物实验中, 会接触许多未知微生物, 其中有可能包括病原微生物在内, 例如:葡萄球菌、链球菌、绿脓杆菌等。所以实验中要求工作谨慎、严防实验室感染, 确保实验人员的健康安全, 做到严格操作、严格要求。

3.1 微采实验室生物安全注意事项

与普通的微生物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相同, 可参见《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 233-2002。2002-12-03发布, 2003-08-01实施。)

3.2 微采实验室生物实验日常安全管理

一个安全稳定富有效率的微生物实验室, 即使是P1级也应建立起严格的规章制度。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1) 进入实验室工作衣、帽、鞋必须穿戴整齐, 工作完毕后两手用清水肥皂洗净, 必要时可用新洁尔灭、过氧乙酸液泡手, 同时工作服应经常清洗保持整洁, 必要时高压消毒 (2) 实验完毕, 即时填写仪器运转记录, 清理现场和实验用具, 实验器具用完分类摆放整齐 (3) 每日下班, 尤其节假日前后认真检查水、暖气、电和正在使用的仪器设备, 关好门窗, 方可离去并定期抽查 (4) 微采实验室所用实验器材、培养物等未经消毒处理, 一律不得带出实验室范围, 菌种应由专人管理, 建立好严格的菌种管理制度。废弃的发酵液应完全灭菌处理后才可当普通废液倒掉。

4 加强微采实验室安全管理意义重大

微采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意义在于满足三次采油事业又快又好、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据有关资料表明[3]:实验室安全事故中由于火灾引起的事故比例仅为2%, 而人为因素引起的事故比例却为98%。因此, 在实验室安全管理中, 人的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实验室安全无小事, 要时刻牢记“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 将安全事故消灭在萌芽之中, 只要实验室发现安全隐患, 就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认真整治, 督促整改。

科研人员在其进入实验室前就要进行安全教育, 熟悉实验室的环境, 了解实验操作规程、流程, 掌握所接触的化学药品、实验设备的性质和性能。并举行消防演习、演练, 请专业人员讲解消防知识。针对微生物采油实验室工作时间较长的特点, 要求相关科技工作人员克服麻痹思想, 保证在工作时间内不脱岗、串岗, 增强安全意识, 提高安全责任心, 掌握安全知识, 熟悉安全规则, 学会避险技术。

5 结束语

随着科技时代的发展, 实验室安全管理和建设要不断探索、调整、改进。按照“以人为本、预防在先、安全第一”的基本原则, 确保实验环境、设备不会对石油科技人员造成伤害, 满足可持续发展的安全生产需要, 为油田稳产保驾护航。

摘要:本文针对石油科研领域中微生物采油实验室的特性, 论述了其日常生产安全管理中特别应注意的几个地方, 更好的为石油科研生产保驾护航。

关键词:微生物采油,实验室,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1]刘淑萍尹云张新华.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探讨.实验室科学[J].2006, 4 (2) :127-129

[2]黄霞沈晋明.微生物危害和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环境控制.洁净与空调技术[J].2002, 3 (4) :21-25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自查报告 篇8

【关键词】高职 医学检验专业 实验室 生物安全教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2C-0091-02

高职医学检验专业培养具有较高素质和能力,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临床检验等专业知识的检验技术应用型人才。学生毕业后的去向呈现多元化,但主要去向是各级医院检验科。检验科是患者血液、体液等各类标本集中的场所,也是医院重要的污染源和传染源,控制不好易发生医源性感染。作为临床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培养、输出机构,高职医学院校应有效展开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基于此,本文探析高职医学检验专业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

一、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实验室生物安全是指为避免微生物和医学实验室各种活动中生物因子对人、环境和社会造成的危害或潜在危害,而采取的防护措施和人员素质及管理措施,以达到对人、环境和社会的安全防护目的的一种综合行为。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具有必要性。

(一)专业特点要求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高职层次的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要进行基础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等课程)、专业课程(微生物学检验、免疫学检验、生物化学检验、临床检验基础等课程)的学习,而在这些课程尤其是在专业课程的实训课中,学生进行实验时必须接触血液、尿液、体液等未知标本,这些未知标本是重要的污染源和传染源,可能携带乙肝病毒、艾滋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然而在上实训课时,有的学生生物安全意识淡薄,不穿工作服,接触标本不带手套,书本、水杯随意放在实验桌上,甚至在实验室里喝饮料,吃零食,下课不洗手等。同时,对医学检验专业二年级学生的无记名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学生对标准预防的概念、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概念、生物安全柜的使用范围、哪些操作可以产生气溶胶、职业暴露后的处理等认知率低,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匮乏。因此,必须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

(二)岗位的性质要求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各级医院的检验科是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实习和就业的主要场所,同时是患者各类标本(血液、体液、尿液等)的集中场所,这些标本可能携带有各类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细菌、真菌等,是主要的污染源和传染源所在,也是造成医技人员职业感染的主要因素。而且我国乙肝病毒携带率高,艾滋病感染者也逐年增多,这些都给检验科医技人员造成了威胁。调查显示,实习生是发生职业感染的主要人群之一,这可能与实习生的工作经验、基本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心理素质以及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缺乏,不懂得个人安全防护有关。因此,在校学习期间要加强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使学生重视实验室生物安全,在以后的实习和工作中预防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降低感染率。

二、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的方式

由上可知,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具有必要性,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已成为医学生尤其是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知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

(一)在基础课程学习中增加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在第一学期就开始医学基础课程的学习,这时就必须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内的规章制度(不穿工作服严禁进入实验室,严禁在实验室喝饮料、吃零食等),提高学生的认识,使学生重视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并有一定的了解,从而在以后的实验课中不断得到强化。

(二)在专业课学习中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进入专业课学习后,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就逐渐接触到血液、尿液、痰等标本,同时标本中的未知生物危险因子也威胁到学生的安全。因此,带教教师要以身作则,反复强调进入实验室时要遵守实验室生物安全的规章制度,加强生物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传授学生标本采集处理的注意事项,使其正确掌握操作技能。同时,对于实验室废弃物(如注射器、血液等)的处理,要按照实验室的规定进行处理,不能随意丢弃。同时,要做好实验室的清洁与消毒工作。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室安全防护知识和技能。

(三)开设实验室生物安全课程,进行系统教育。开设实验室生物安全课程,主要立足于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知识、规范化实验操作技能和相关法规,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理念,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生物安全防护意识,提高防护水平。针对医学检验专业操作要求较强的特点,以及结合学生未来岗位的特点,尤其是要增强学生防范实验室生物安全隐患的意识,加强个人生物安全防护。对学生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系统教育,使学生掌握实验室中存在的生物安全隐患及处理相关问题时应采取的措施,增强学生的实验室安全意识,从而有效降低实验室感染事件的发生。

(四)在见习、实习过程中强化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在见习、实习过程中,带教教师要尽职尽责,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帮助学生熟悉操作技能,提高对锐器伤、标本污染、气溶胶等职业感染因素的认识,掌握安全防护措施。同时,还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实验室生物安全专题讲座或培训,促使(下转第96页)(上接第91页)学生不断提高、加深生物安全认识,培养、增强个人防护意识。

三、开展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的保障措施

开展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具有必要性,在采取有效的方式进行教育的同时,还需要通过以下几个措施加以保障。

(一)提高教师对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的重视。我国开设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的时间比较短,可能会有一些困难,这就需要使教师认识到对医学检验专业学生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和迫切性,取得共识,从而更好地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

(二)建设规范的生物安全实验室。医学院校实验室最低生物安全防护要求是一级、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但现有的医学检验教学用实验室建成早,实验室设计不规范,不符合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要求,因此,需建设规范的生物安全实验室。只有具备了规范的实验室,才能给教师和学生提供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同时也是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的基础。

(三)建设优秀的师资队伍。高职学生的自学能力比较差,其学习知识主要来源是教师,因此,要建设优秀的师资队伍。要在校内教师中开展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使教师掌握全面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知识,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在专业课和其他基础课程中融入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对学生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可以选择有生物安全实验室科研和管理工作经验的人员参与实验室生物安全课程教学, 并安排他们参加一些“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班”之类的培训,以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

总之,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因其未来岗位的需要,应对其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全面、系统的教育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掌握规范化、标准化操作技能,并终身受益。同时,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的学习能使学生掌握实验室中存在的生物安全隐患及处理相关问题时应采取的措施,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实验室安全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降低实验室感染事件的发生频率。

【参考文献】

[1]覃仕锋,徐红.医学生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教育[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09(4)

[2]于声,段斯亮,闭雄杰.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生物安全防护知识调查[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9(2)

[3]王鲜平,侯世科,高进,等.重视医务人员职业感染的预防[J].中国医院管理,2004(12)

[4]杨永刚,陈松,童波,等.检验人员发生显性职业暴露的调查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4)

[5]胡仕仕,徐晓明,赵卫,等.广州市医科大学生实验室生物安全认知情况的调查及对策[J].热带医学杂志,2009(10)

【基金项目】广西科技大学医学院(原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课题(2012B09)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自查报告 篇9

一、微生物组学实验室应有意外事件、伤害、事故、职业性疾病以及潜在危险的报告程序。

二、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发生意外,如针刺和切伤、皮肤污染、感染性标本喷溅及体表和口、鼻眼内、衣物污染、污染试验台面等均视为安全事故。应视事故类型等不同情况,立即进行紧急处理。在紧急处理的同时必须向有关专家和领导汇报,并详细记录事故经过和损伤的具体部位和程序等,由专家评估是否需要进行预防性治疗。

三、所有事件(包括伤害)报告应形成文件。报告应包括事件的详细描述、原因评估、预防类似事件发生的建议以及为实施建议所采取的措施。

四、发生突发事件、事故或严重差错,在妥善处理的同时向实验室负责人口头报告,实验室负责人应立即向院领导报告,必要时及时进入现场进行处理。事故现场处理后,应及时详细如实填写事故及事故处理记录,由事故当事人和实验室负责人签字后上报。

五、处理后实验室负责人应立即向医院安全委员会作详细汇报。

六、对事故的经过以及事故的原因和责任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对感染者的发病过程作详细记录和检验。事故有了结果以后,当事人、负责人应深入、实事求是地找出事故的根源,总结教训写出书面总结。

七、事件报告(包括补救措施)应经医院领导、安全委员会或实验室负责人批审。

微生物组学实验室生物安全意外事件应急预案

一、潜在危害性物质的意外食入的紧急处理

应脱下受害人的防护服并送到急救室。告诉医生食入的物质并按照其建议进行处理。应当保留完整适宜的医疗记录。

避免感染性物质的食入以及皮肤和眼睛的接触:实验室人员在操作时应戴一次性手套,并避免触摸口、眼及面部;不能在实验室内饮食和储存食品;不应在实验室化妆;在所有可能产生潜在感染性物质喷溅的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应将面部、口和眼遮住或采取其他防护措施。

二、潜在危害性气溶胶的释放的紧急处理

所有人员必须立即撤离相关区域。任何暴露人员都应接受医学咨询。应当立即通知实验室负责人和生物安全负责人。为使气溶胶排出和较大的粒子沉降,至少30分钟内严禁人员入内。在此期间应当张贴“禁止进入”的标志。在消除污染工作中应穿戴适当的防护服和呼吸防护用具。

三、意外注射、切割伤或擦伤的紧急处理

受伤人员应当脱下防护服,清洁手部和受伤部位,使用适应的皮肤消毒剂,到急救室进行处理,并通知负责人员受伤原因和相关的微生物。应当保留完整适宜的医疗记录。避免感染性物质的注入:尽可能用塑料制品代替玻璃制品;注射时特别小心,减少使用注射器和针头,许多操作可用带有钝头导管的注射器替代;不要重新给用过的针头戴护套;应当用塑料吸管代替玻璃吸管。

四、培养物等感染性物质的破碎及溢出的紧急处理

应立即用布或纸巾覆盖感染性物质污染的破碎物品及溢出的感染性物质(包括培养物)。然后在上面倒上消毒剂,至少30分钟后将布、纸巾以及不破碎物品消毒掉,玻璃碎片用镊子清理。然后再用消毒剂擦拭污染区域。用于清理的布、纸巾和抹布等应当放在感染污染性废物的容器内。所有这些操作要戴口罩及手套。

五、盛有潜在危害性物质的离心管发生破裂的紧急处理

运行时发生破裂或怀疑发生破裂,关闭机器电源,停止后密闭离心桶至少30分钟,使气溶胶沉积;机器停止后发破裂,应立即盖上盖子,并关闭至少30分钟。戴口罩及结实手套,用镊子取出碎片,用棉签清洁污物,再用无腐蚀性且有效杀灭病原微生物的消毒剂处理破碎的离心管、碎片、离心桶、十字轴和转子。

六、疑似感染的紧急处理

若操作者或其它实验室工作人员出现与所接触的病原微生物导致疾病类似症状,应视为可能发生实验室感染,应及时就诊,如实主诉工作性质和发病情况,采取必要的隔离防护措施。

七、危险化学试剂溢出的紧急处理

1.酸和腐蚀性化学试剂用纯碱(碳酸钠)或碳酸氢钠中和。2.碱用干沙覆盖。

3.通知实验室生物安全人员并疏散现场的闲杂人员离开事故区域。4.密切关注可能受到污染的人员。

5、如果溢出物是易燃的,则应熄灭所有明火,关闭该房间中以及相邻区域的煤气,并关闭那些可能产生电火花的电器。6.避免吸入溢出物品所产生的蒸气。7.如果安全允许,启动排风。

8.提供清理溢出物的必要物品(防护服、铲子、簸箕、镊子、桶、沙子、拖把、擦拭用的布和纸等)。

八、实验室火灾、水灾及自然灾害处理和用电安定管理

在每个房间、走廊以及过道中应该有显著的火警标志,说明以及紧急通道标志。消防器材应放置在实验室房间的门边,以及走廊和过道的适当位置。

发生火灾、水灾或其他自然灾害时,应就实验室建筑内和或附近所潜在的危险向有关人员报告,让其熟悉实验室内的布局和设备及告知哪些房间有潜在的感染性物质。灭火器的类型和应用 种

类 可应用于 不能应用于 水 纸、木质纤维 电路和电器火灾、易燃液体、金属燃

CO2、粉末 易燃液体和气体、电路和电器火碱金属、纸

干粉 易燃液体和气体、碱金属电路和

电器火灾

泡沫 易燃液体 电路和电器火灾 用电安全管理

定期对所有电器设备进行检查和测试(包括接地),并由有资质的电工来进行维护,实验室成员不应该尝试对任何电器进行维修;注意确保在电源与仪器设备之间安装使用了合适的保险丝;实验室的所有电器均应接地,最好是采用三相插头;避免电器接近潮湿物体表面、使用过长的软线、使用绝缘性能差及老化的电线、可能产生电火花的电器接近易燃物质及蒸气、电器在无人看管时处于通电状态、电器着花时使用错误类型的灭火器(使用了水或泡沫型灭火器,而没有使用CO2型灭火器)。

九、剧毒试剂储存及使用管理

1.储藏保管:剧毒试剂须专人专柜储藏保管,并根据化学性质不同,不能共存的化学药品分开储藏。属氧化剂的要在阴凉处放置,易燃品应通风散热,阴凉干燥并有防热防温措施。剧毒试剂指定两人保管。储藏地点应合理、安全、牢固。

生物安全工作自查制度分析 篇10

4.1实验工作区内废弃物品存量不要太大

4.2每天至少清理垃圾一次,实验工作区内废弃物品存量不要太大。4.3有潜在传染性的样品(如血、尿、便、培养基等)视为生物污染物品,实验室将此类样品统一交由专人负责,经专职人员密封、贴分类标签后,交医院医疗废物暂存处,按医院规定统一处理。4.4用过的吸管、棉签、小棒、吸头、反应板、吸水纸、注射器、采血针等实验室物品,均视为具有潜在传染性的物品,与临床样品同等对待,按医院规定统一处理。

4.5对尖锐物品的处理 尖锐物品必须放在不易刺破的容器中,放满容器按医院规定统一处理。5 流程(见下图)生物安全管理程序

医学实验室的特殊环境通常会造成一定程序的生物污染,包括对实验室内工作人员和环境的污染,这些污染通常主要由处理污染性物质时的操作不当造成。针对实验室生物污染,采取适当的生物安全防护是十分必要的。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是指实验室工作人员所处理的实验对象含有致病的微生物的其毒素时,通过在实验室设计建造,个体防护装置,严格遵从标准化的工作及操作程序和规程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不受实验对象侵染,确保周围环境不受其污染。

安全设备、个体防护装置和措施(一级防护),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标准化的操作及规程。1 目的

有效地针对科室进行全面的生物安全管理,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2 范围

适用于科室各专业实验室。3 职责

3.1、科主任负责任命生物安全小组,指导,规范其工作。3.2、生物安全小组组长负责安全小组日常工作的安排。3.3、生物安全小组负责科室安全的具体工作。4 工作程序

4.1、生物安全小组组成 4.1.1、科主任为安全小组组长。

4.1.2、经考核,从科室成员中选取具有高度责任心和实验室知识的技术骨干,为生物安全小组安全成员。安全小组成员任期一年,任期中出现特殊情况科主任可对之罢免。注:安全成员:

4.2、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维护和检查

4.2.1、生物安全小组指定针对安全操作和安全装备的检查方案,至少每年检查一次。

4.2.2、生物安全小组建立安全清单,为回顾性检查提供资料并进行记录,形成《安全记录》。、对危险品、危险区进行鉴定并加以标志。

4.2.4、实验室应按规定及时报告所有的事件和潜在的危险因素。4.2.5、安全小组应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教育,并对各种紧急情况下应急措施进行培训。

4.2.6、若发生职业暴露应及时报告科主任和生物安全小组人员。4.3、警告标记和标签的建立。

4.3.1、对不同危险程度的实验工作区进行标志。4.3.2、对高度危险性区域要张贴危险公告。

4.3.3、对装存危险物质的容器必须贴上标签,其内容应详细。

5、安全操作规程

5.1、一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 5.1.1、在实验室工作区禁止吸烟

5.1.2、禁止在实验室放置食物、饮料及类似的存在有潜在的从手 到口的接触途径的其他物质。禁止用实验室的冰箱(柜)储存食物。5.1.3、处理腐蚀性或毒性物质时必须做好防护工作。应使用安全镜、面罩或其他的眼睛和面部防护用品。

5.1.4、在实验室工作区,病区应穿白大衣或隔离衣,服装应符合实验室设备的要求。

5.1.5、应穿着舒适,防滑并能保护整个脚面的鞋子。

5.1.6、在实验工作区头发不可下垂,避免与污染物质接触或影响实验操作,有此类危险的饰物应避免带入工作区。不可留长胡须。、由实验工作区进入非污染区要洗手,接触污染物后要立即洗手。

5.1.8、禁止堆积过多的垃圾,至少应每日清理一次。5.1.9、禁止在实验工作区存放个人物品。

5.1.10、在实验室指定清洁区和非清洁区,非本室工作人员禁止进入工作区。

5.1.11、从移液器吸取液体、禁止口吸。

5.1.12、按照实验室安全规程操作,降低溅出和气溶胶的产生。5.1.13、每天至少消毒一次工作台面,活性物质溅出后要随时消毒。5.1.14、所有培养物,废弃物在运出实验室之前必须进行灭活,高压灭活。需运出实验室灭活的物品必须放在专用密闭容器内。5.1.15、生活垃圾和医用垃圾一定要分开装放。5.2、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

5.2.2、实验室入口贴有生物危险标志,内部显著位置须贴上有关的生物危险信息,注明危险因子,生物安全级别,负责人姓名。5.2.3、禁止非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或必须经实验室负责人同意后方可进入。

5.2.4、工作人员应接受必须的免疫接种和检测(如乙型肝炎疫苗、卡介苗),建立工作人员的健康档案。

5.2.5、必要时收集从事危险性工作人员的基本血清留底,并根据需要定期收集血清样本,应有检测报告,如有问题及时处理。、将生物安全程序纳入标准操作规范或生物安全手册,由实验室负责人专门保管,工作人员在进入实验室之前要阅读规范并按照规范要求操作。

5.2.7、工作人员要接受有关的潜在危险知道的培训,掌握预防职业暴露以及暴露后的处理程序。

5.2.8、尽可能使用塑料器材代替玻璃器材。

5.2.9、应用一次性注射器,用过的针头禁止折弯,剪断,折断,重新盖帽,从注射器取下,禁止用手直接操作。用过的针头、注射器必须直接分开放入锐器盒,消毒浸泡。由医院专门负责部门人员进行处理。

5.2.10、禁止用手处理破碎的玻璃器具,装有污染针,利器及破碎玻璃的容器在丢弃之前必须消毒。

5.2.11、实验设备在运出修理或维护前必须进行消毒。

5.2.12、人员暴露感染性物质时,及时向科主任或安全管理小组人员汇报,并记录事故经过和处理方案。

6、记录

6.1、实验室消毒记录 6.2、实验室废弃物处理记录。附 生物安全术语与定义

1、生物安全:避免危险因子造成实验人员暴露,向实验室外扩散并导致危害的综合措施。

2、生物因子:一切微生物和生物活性物质。、病原体:可使人、动物或植物致病的生物因子。

4、危害废弃物:有潜在的生物危险、可燃、腐蚀、有毒、放射和起破坏作用的对人、环境有害的一切废弃物。

5、气溶胶:悬浮于气体介质中的微粒,直径一般为0.001-100微米的固态或液态微小粒子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分散体系。

6、一级屏障:是操作者和被操作对象之间的隔离,也称一级隔离。如生物安全柜、手套、口罩、眼镜、个体防护装备等。

7、二级屏障:是生物安全实验室和外部环境的隔离,也称二级隔离。

8、生物安全实验室:通过防护屏障,达到生物安全要求的生物实验室和动物实验室。

附录2 微生物危害程度分级

1、危害等级1(低个体危害,低群体危害):不会导致健康工作者和动物致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因子。

2、危害等级2(中等个体危害,有限群体危害):能引起人或动物发病,但一般情况下对健康工作者,群体,家畜或环境不会引起严重危害的病原体。实验室感染不导致严重致病,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并且传播有限。

3、危害等级3(高个体危害,低群体危害):能引起人类或动物严重疾病,或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但通常不能因偶然接触而在个体间传播,或能使用抗生素、抗寄生虫药治疗的病原体。

4、危害等级4(高个体危害、高群体危害):能引起人类或动物非常严重的疾病,一般不能治愈,容易直接或间接或因偶然接触在人与

实验室生物安全保卫制度

1、生物安全实验室安全保卫工作实行责任制,并制定应急预案。

2、非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须经实验室工作人员批准。

3、菌(毒)株、样本等感染性物质、剧毒物质等实行专人负责,并建立保存记录。当发生上述物质的遗失、被抢等意外情况时,应启动应急预案。

4、定期对生物安全实验室高压蒸汽灭菌器进行校验,确保消毒效果、计量检定符合国家压力容器管理的有关规定。

5、生物安全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定期对重点防火部位、易燃易爆化学品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及时消除隐患。

6、实验室内禁止乱拉临时电源线。意外事件处理及报告制度

一、实验室发生职业暴露后按照既往进行的该种污染物的生物安全危害度评估结果,快速有效的对意外暴露人员进行紧急医学处置;对污染区域进行有效的控制,最大限度的清除和控制污染物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和扩散;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暴露人员的医学观察等原则和步骤进行处理;

1、根据既往进行的生物安全危害度的评估和暴露的程度即时进行现场紧急医学处置,消除或最大程度降低病原微生物对暴露人员的伤害;同时,有效的污染区域进行防控,最大限度的防止污染物对周围人员和环境的污染。、一般性的事故可在紧急医学处置后,要立即向实验室负责人报告事故情况和处理方法,以及时发现处理中的疏漏之处。

3、当重大事故发生时,在进行紧急医学处置的同时,要立即向实验室负责人报告情况;立即协调现场紧急处理和周围环境污染防控;协调评估职业暴露的危害性和对暴露人员的伤害程度;对药物可以治疗和预防该污染物感染的,力争在暴露后最短时间内开始预防性用药;留取暴露人员相应的标本备检,并同时进行医学观察。

4、建立意外事故登记,详细记录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经过;暴露方式;损伤的具体部位、程度;接触物种类(培养液、血液或其他体液)的情况;处理方法及处理经过;是否采用药物预防疗法;定期检测的日期、检测项目和结果。

二、意外事故现场处理方法:工作人员发生意外事故时,如针刺损伤、感染性标本溅及体表或口鼻眼内,或污染实验台面等均视为安全事故,应立即进行紧急医学处置(根据事故情况采用相应的处理方法)。根据生物安全危害度和暴露程度,现场初步评估职业暴露危害程度和选择处理方式。

1、化学污染:立即用流动清水冲洗被污染部位;根据造成污染的化学物质的不同性质用药;在发生事件后的48小时内向有关部门汇报,并报告感染管理科。

2、锐器刺伤:

(1)被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或其他锐器刺伤后,应立即采用相应保护措施,清创,对创面进

(2)意外受伤后必须在48小时内报告有关部门,并报告感染管理科。

(3)可疑被HBV感染的锐器刺伤时,应尽快注射抗乙肝病毒高效价抗体和乙肝疫苗;

(4)可疑被HIV感染的锐器刺伤时,应及时找相关专家就诊,根据专家意见预防性用药,并尽快检测HIV抗体,然后根据专科医生建议行周期性复查(如 6周、12周、6个月等)。

3、皮肤、粘膜、角膜被污染

(1)皮肤若意外接触到血液或体液或其他化学物质时,应立即用肥皂和流动水冲洗;

(2)若患者的血液、体液意外进入眼睛、口腔,立即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3)及时就诊,请专科医生诊治;48小时内向有关部门报告,并报告感染管理科。

4、标本污染

(1)棉质工作服、衣物有明显污染时,可随时用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浸泡30-60分钟,然后冲洗干净。

(2)各种表面若被明显污染,用1000-2000mg/l有效氯溶液撒于污染表面,并使消毒液浸过污染表面,保持30-60分钟,再擦除,拖把或抹布用后浸于上述消毒液内1小时。

3)仪器污染应考虑消毒方法对仪器的损伤,和对检测项目的影响,选用适当的方法。实验室生物安全人员培训、考核制度

1、制定生物安全培训、考核计划,并实施。

2、培训内容:生物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办法、标准、本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应急预案、紧急事件的上报和处置程序、生物安全风险评估、生物安全操作规范、仪器设备的使用、保养、维护、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菌(毒)株及样本的收集、运输、保藏、使用、销毁、实验室的消毒与灭菌、感染性废物的处置、急救等。

3、每年组织全员(包括实验室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保洁员等)的生物安全培训、考核。

4、培训后应对参加培训的人员进行考核,考核形式可采取多样化,如笔试、口试、实操等。

5、建立并保存生物安全工作人员的培训、考核档案。

6、对新上岗、转岗的员工进行生物安全相关知识、生物安全手册等的培训,明确所从事工作的生物安全风险。

7、进入实验室的外单位人员(包括进修、实习等工作人员)的由所在实验室根据所从事工作的生物安全风险进行必要的生物安全培训。

8、当有关部门新颁发、修订生物安全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等,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进行修改后应组织开展相关内容的培训。实验室生物安全资料档案管理制度

1、与生物安全相关的各类活动的记录均应按照本制度执行。

2、生物安全实验室的记录、资料保存不得少于20年。

3、生物安全实验室记录、资料应至少包括:生物安全手册、生物安全管理制度、人员培训考核记录、健康监护档案、事故报告、分析处理记录、废物处置记录、菌(毒)种和样本收集、运输、保存、领用、销毁等记录、生物安全柜记录、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记录等。

4、生物安全实验室资料档案原则上不外借。

5、因工作需要复制档案资料者需经批准。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自查报告 篇11

关键词:生物实验;现状;改革;管理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生物课程开展素质教育越来越成为社会和学生家长的急切诉求。学生在生物课上,通过亲身实验,学习到生物实验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有助于他们在青少年时期就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用科学的眼光看待世界。几乎每个学校都建有生物实验室,生物老师要充分利用好教学资源。實验室对学生动手能力、科学素质、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重大意义。在新时期,如何创新生物实验室管理模式和改善生物实验教学的现状,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生物实验室管理和实验教学存在的不足

1.学校领导对生物实验管理和实验教学的忽视

部分学校领导对生物实验不以为然,认为教师能引领学生去实验室动手实验自然是好,但不去动手实验也无妨。时代快速地发生着变化,但学校领导的观念仍然停留在以前,只看重升学率,而对生物实验是否进行这些细节不加过问。认为生物实验室的建设只是为了应付上级领导来检查,被迫修建的。完全不顾生物实验室对学生提高个人综合素质的作用。陈旧的观念得不到改变,自然也就影响了生物实验室管理的加强以及生物实验教学的开展。

2.实验室建设存在城乡差异,实际应用性差

实验室的建设呈现出明显的城乡差异,表现在农村教学资源紧缺,单从生物这门课上来说,农村生物实验室的器材不完善,器材数量少、器材受损严重、器材陈旧等情况也随处可见,很难满足现代教育的发展;城市的教学资源呈现出较好的局面,生物实验室里的器材相对完善,器材更新也较为频繁。但像实验室里的标本、模型等也仅限于让学生看看,无法实际操作。乡村与城市的生物实验室都受到实际应用性问题的困扰。

3.教师教学能力存在不足

生物实验进行的过程中,如果操作失误,很有可能造成学生受伤等情况的发生。因此,生物有专业、牢固的知识非常必要。然而现实情况是很多学校的生物老师专业水平不高,在农村中学,这个弊端表现得就更为明显,农村中学的生物教师多为兼职老师,编制也存在问题。

二、解决问题的意见和方法

1.领导转变固有思维

学校领导要坚持贯彻“十二五”计划的教育理念,转变固有思维。督促生物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严格的实验室管理,把实验室管理纳入章程,任命相关部门把实验室的管理做到科学化、精细化,加大对实验室的投资力度,对陈旧的实验器材要及时更换、损坏的器材要及时清点登记。给实验室配备专业的生物教师,并且对生物老师的教学质量制定出硬性的考核标准。

2.改变管理方式

把实验教学纳入教师期末考核的范围,对学校实验器材给予及时补贴,尤其是易碎、易损耗的器材。农村学校要在向国家财政申请补贴的同时,也要自力更生,从其他方面获得资助与补贴,完善生物实验室的建设。建立健全实验室制度,从器材和资金量方面缩小城乡差距和增加器材的实用性。

3.生物教师的专业化

专业的生物教师是提高生物实验质量的保证,是实验室必须配备的人员。学校要提高生物教师的入校执教门槛,要尽最大努力避免不专业生物教师进入教学岗位。加强学校生物教师向专业化发展,组织学校生物教师定期外出进修、学习,拓宽生物教师对外交流的平台。

参考文献:

刘天学,古红梅,史留功.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3(5).

上一篇:初一语文名句默写专题下一篇:【精华】产品合同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