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试卷及答案

2024-04-30

抗菌药物试卷及答案(通用8篇)

抗菌药物试卷及答案 篇1

1、抗菌药物的选择及其合理使用是控制和治疗院内感染的关键和重要措施,以下哪项不正确()。

A.病毒性感染者不用 B.尽量避免皮肤粘膜局部使用抗菌药物 C.联合使用必须有严格指征 D.发热原因不明者应使用抗菌药物

2、药学专业技术人员调剂处方时必须做到()。A.三查七对 B.三查十对 C.四查七对 D.四查十对

3、MRSA菌株是指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下列哪一种抗菌药耐:()。

A 万古霉素 B 甲氧西林 C 利福平D 氯霉素

4、清洁手术预防用药一般不超过()

A 48小时 B 24小时 C 术后1周 D 用至患者出院

5、在骨组织中浓度高的药物为:()。

A 克林霉素 B 亚胺培南地塞米松 C 庆大霉素 D 青霉素

6、对大多数厌氧菌有良好抗菌作用的药物是()。A: 头孢唑啉 B 庆大霉素 C 青霉素G D 甲硝唑 E 链霉素

7、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A.20% B.30% C.40% D.50%

8、抗菌药分三级管理是为了()。

A 规范抗菌药按一、二、三线使用 B 按感染病情轻重分别用药 C 抗菌药合理临床使用的管理 D 患者需要

9、预防用药用于何种情况可能有效()。A 用于预防任何细菌感染 B 长期用药预防 C 晚期肿瘤患者 D 风湿热复发

10、有些抗生素应用之后,即使抗生素浓度降低到低于MIC,也能抑制细菌的繁殖。这种现象称为抗生素的()。A 协同作用 B 后效应 C 增强作用 D 拮抗作用

11、引起医院内感染的致病菌主要是()。A 革兰阳性菌 B 革兰阴性菌 C 真菌 D 支原体

12、厌氧菌感染不可以选()。

A 亚胺培南 B 头孢西丁 C 甲硝唑 D 克林霉素

13、大肠埃希菌所致尿路感染治疗不宜选用()。A 阿奇霉素 B SMZ/TMP C 氨苄西林/舒巴坦 D 环丙沙星

14、老年人和儿童在应用抗菌药时,最安全的品种是:()。A 氟喹诺酮类 B 氨基糖苷类 C β-内酰胺类 D 氯霉素类

15、预防用抗菌药物缺乏指征(无效果,并易导致耐药菌感染)的是()。A.留置导尿管、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 B.昏迷、休克、心力衰竭患者

C.普通感冒、麻疹、水痘等病毒性疾病 D.以上都是

16、以下备选项中,除了()外均易产生肾脏毒性。A.氨基糖苷类 B.头孢唑林 C.利福平D.两性霉素B

17、治疗产ESBLs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感染首选()。A.碳青霉烯类、酶抑制剂复合制剂 B.三代头孢、氨基糖苷类 C.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 D.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头霉素类

18、卫办医政发〔2009〕38号文的要求,当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时应()。

A.及时将预警信息通报本机构医务人员 B.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 C.慎重经验用药 D.暂停该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

19、抗菌药物治疗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A.24-48小时 B.24-72小时 C.72-96小时 D.立即停药 20、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MRSA)的治疗应选用()。A.青霉素 B.头孢拉啶 C.头孢哌酮 D.万古霉素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0题,30分)

1、广谱抗菌药的抗菌范围是()

A: 革兰阳性菌 B: 革兰阴性菌 C: 衣原体 D: 真菌 E: 立克次体

2、颅脑手术及应用人工植入物的骨科手术(骨折内固定术、关节置换术)可选用的预防用抗菌药物是:()

A: 第一代头孢菌素 B.第二代头孢菌素 C: 头孢曲松 D: 左氧氟沙星

3、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表现在诸多方面()。A.无指征的预防用药 B.无指征的治疗用药 C.抗菌药物品种、剂量的选择错误

D.给药途径、给药次数不合理 E.疗程不合理

4、脑膜炎时,脑脊液中浓度≥MIC的药物有()。A.美罗培南 B.克林霉素 C.万古霉素 D.头孢曲松

5、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目的()。

A.预防手术浅表切口感染 B.预防手术深部切口感染

C.预防呼吸道感染 D.手术所涉及的器官、腔隙感染。E.预防消化道感染

6、妇科围手术期手术可选用的预防用药为()。

A.第一代头孢菌素 B.第二代头孢菌素 C.左氧氟沙星 D.甲硝唑

7、抗菌药物分哪三类进行分级管理()。

A.非限制使用 B.限制使用 C.特殊使用 D.随意使用 E.经验使用

8、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包括()。A.选用品种 B.剂量 C.给药次数 D.给药途径、疗程 E.联合用药

9、下列关于亚胺培南的叙述正确的有()。A.为碳青霉烯抗生素 B.血液系统不良反应 C.一般感染者不应为首选药物, 以防滥用 D.可用于由敏感革兰阴性杆菌所引起的严重感染

10、以下抗菌药中,属浓度依赖性的有()。A.β-内酰胺类 B.大环内酯类 C.四环素类 D.氨基糖苷类 E.氟喹诺酮类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要求二级以上医院应当设立 委员会。

2、对接受抗菌药物治疗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得低 于。

3、紧急情况下,医师可以越级使用抗菌药物,处方量应当限于 用量。

4、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应当遵循、、的原则。

5、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

6、外科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方法:接受清洁手术者,在术前 内给药,或 给药。

7、喹诺酮类抗菌药可能会对 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四、简答题(共20分)

1、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10分)

2、纳入特殊使用级的抗菌药物具有什么特点?(10分)

一、单项选择题

1、D

2、D

3、B

4、B

5、A

6、D

7、A

8、C

9、D

10、B

11、B

12、A

13、A

14、C

15、D

16、C

17、A

18、B

19、C 20、D

二、多项选择题

1、ABCE

2、AB

3、ABCDE

4、ACD

5、ABD

6、ABD

7、ABC

8、ABCDE

9、ABCD

10、DE

三、填空题

1、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 2、30% 3、1日

4、安全、有效、经济

5、抗菌药物 6、0.5~1小时,麻醉开始时

7、骨骼

四、简答题

1、(1)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2)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3)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

(4)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

2、(1)具有明显或者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

(2)抗菌作用较强、抗菌谱广,经常或过度使用会使病原菌过快产生耐药的;(3)疗效、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较少,不优于现用药物的;

(4)新上市的,在适应证、疗效或安全性方面尚需进一步考证的、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试卷及答案 篇2

关键词:抗菌谱,抑菌药,杀菌药,双重感染,抗药性

抗菌药物对病原菌具有抑制或者杀灭作用, 是防治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一类药物。抗菌谱是抗菌药的作用范围。

抗菌药物根据抗菌谱不同主要分为四类。 (1) 主要作用于革兰阳性菌和球菌的抗菌药物如青霉素类、头孢类、大环内脂类 (红霉素) 、洁霉素类。 (2) 主要作用于革兰阴性杆菌的抗菌药物有氨基甙类 (链霉素、庆大、卡那素) 、喹诺酮类 (氧氯沙星、环丙沙星等) 、多黏菌等类。 (3) 广谱抗菌药物如四环素类、氯霉素类、磺胺类药物和甲氧苄氨嘧啶。 (4) 其他类如抗真菌抗生素、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灰黄霉素等。

抗菌药物根据抗菌活性不同分为抑菌药和杀菌药物。抑菌药物指仅有抑制病原微生物生长繁殖而无杀灭作用的药物。如四环素类、大环内脂类 (红霉素) 。杀菌药物指不仅能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而且能杀灭之。如青霉素类、头孢类、氨基甙类 (链霉、庆大、卡那) 、喹诺酮类 (沙星类) 。

抗菌药物根据作用速度和时期不同又分为四类。第一类为繁殖期杀菌剂如青霉素类、头孢类;第二类为静止期杀菌剂如氨基甙类;第三类为快效抑菌剂如大环内脂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等;第四为慢效抑菌类如磺胺类药。

1 针对不同感染性疾病合理选用抗生素

抗菌药物属于处方药, 必须在医师指导下应用。尽管处方药物管理严格, 但由于多年的用药惯性, 导致很多患者想尽办法按照自己意愿应用抗菌药。经常出现滥用药或错误用药, 导致抗菌药物药源性疾病。抗菌药物的选药原则是对敏感菌引起的感染选择最有效药物和尽量降低不良反应。下面针对不同感染性疾病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归纳如下8个方面:

1.1 对于各种球菌引起的感染如肺炎球菌、脑膜炎双球菌、淋球菌、

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肠球菌引起的各种感染性疾病如肺炎、脑膜炎、淋病、呼吸道感染、败血症、心内膜炎、尿路感染、骨髓炎、疖、痈、假膜性肠炎等疾病, 都要首选青霉素。对耐药菌株、首选耐药青霉素。次选药物有头孢菌素类、大环内脂类、林可霉素类、万古霉素类、TMP+磺胺类。

1.2 对于革兰阳性杆菌引起的感染如破伤风杆菌、白喉杆菌、炭疽杆

菌、产气荚膜杆菌等引起感染性疾病如破伤风、白喉、炭疽病、气性坏疸。首选药物也是青霉素类。破伤风需加破伤风抗毒素等。白喉需加白喉抗毒素等。气性坏疽需加抗毒血清。次选药物仍然为头孢菌素类、大环内脂类、氯霉素或者氨基甙类。

1.3 对于螺旋体如梅毒螺旋体、钩端螺旋体、回归热螺旋体等引起的

钩端螺旋体病、梅毒等, 以及放线菌引起的腮腺炎, 局部肉芽样炎症及多发性瘘管及肺病感染仍然首选青霉素。次选四环素、氯霉素。

1.4 对大部分革兰阴性杆菌引起的感染如大肠杆菌、肺炎杆菌、铜绿

假单胞菌、变形杆菌等引起的泌尿路感染、败血症、脑膜炎、胆道感染、肺炎、烧伤创面感染等, 首选庆大霉素。次选第二、三代头孢类或喹诺酮类。

1.5 对于百日咳杆菌感染引起百日咳、弯曲杆菌引起的肠炎、败血症、首选红霉素次选氨基甙类或氯霉素。

痢疾杆菌引起的菌痢首选SMZ+TMP, 次选呋喃唑酮、黄连素、氟哌酸。鼠疫杆菌引起的鼠疫首选链霉素+SD, 次选四环素、氯霉素+SD。伤寒杆菌引起的伤寒, 首选氯霉素或氨苄青霉素。次选SMZ+TMP、羟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对结核杆菌引起的结核病, 首选异烟肼+链霉素, 异烟肼+利福霉素、乙胺丁醇。次选异烟肼+卡那霉素, PAS或其他抗结核药物。

1.6 对深部真菌感染、肠道及阴道真菌感染、皮肤、指 (趾) 甲真菌感染, 首选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 灰黄霉素等。

次选酮康唑、咪康唑、克霉唑。

1.7 对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支原体肺炎、呼吸道感染首选四环素、次选红霉素、氯霉素。

1.8 对沙眼衣原体引起的沙眼首选氯霉素, 磺胺素类。

次选利福平、四环素。

2 抗菌药物药源性疾病的防治

随着抗菌药物日益广泛应用, 也产生了许多新的问题即药源性疾病。其中突出的药源性疾病有过敏反应、毒性反映、双重感染以及细菌抗药性的产生等。这些问题除了药物本身固有原因外, 与滥用抗菌药物有密切关系。因此我们应给予高度重视。下面就经常容易产生的抗菌药物药源性疾病的防治分述如下:

2.1 过敏反应

青霉素类易出现过敏反应甚至过敏休克。对青霉素过敏的人群有5%~10%对头孢类也过敏。避免出现过敏反应, 首先有过敏史者禁用, 其次要皮试。无论是初用、停药3d后再用、更换批号、更换厂家时都要皮试。另外要避免饥饿时用药。最好备好抢救药品: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物和升压药物。

2.2 毒性反应

氨基甙类抗生素 (链霉、庆大、卡那) 易出现第八对脑神经毒性。其中前庭神经损害症状主要有:眩晕、头痛恶心、平衡失调, 耳蜗神经损害主要症状有:耳鸣、听力下降、甚至出现永久性耳聋。在用药时若出现前庭神经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避免本类药大量长期用药。老年体弱及肾功能力不良者慎用药物, 孕妇禁用。本类药物不宜合用, 也不宜与呋塞米、利尿酸及多黏菌素合用。

2.3 双重感染

广谱抗菌药 (四环素类、氯霉素类、磺胺类等) 易产生此类药源性疾病。由于长期应用广谱抗菌药而引起的不敏感菌感染所致。大部分为真菌感染, 主要症状有:鹅口疮、伪膜肠炎、阴道炎等。尽量避免长期用药。一旦出现双重感染要及时停药, 应用复合维生素、抗真菌抗生素、乳霉生治疗。

2.4 抗药性

即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受性。各类抗菌药在选药次序不同或疗程较长时都能产生抗药性, 即抗菌药的疗效减弱甚至无效。因此在选用抗菌药时首先考虑有效、足量、疗程3d为宜7d为限。所说有效指选择敏感菌感染的首选药物。另外严重疾病时应考虑联合用药。联合用药时主要考虑增强抗菌药效和增加抗菌范围。最适合联合用药抗菌药有青霉索类和氨基甙类联合应用。前者为繁殖期杀菌剂, 后者为静止期杀菌剂, 二者合用作用加强。最不适合联合用药的抗菌药是青霉素类与大环内脂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合用。二者合用作用减弱。因此为了避免抗药性的产生, 要选择有效、足量的抗菌药进行治疗, 一旦出现抗药性要及时更换次选药物。

最后我们还应该注意肝、肾功能与抗菌药使用的关系。抗菌药主要经过肝脏代谢、肾脏排泄。当肝肾功能不良时半衰期受到影响, 应该在用药时注意调整剂量。

总之对抗菌药引起的药源性疾病的预防有3个方面: (1) 重视药源性疾病的危害; (2) 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水平; (3) 加强药物安全信息收集和交流。对于抗菌药药源性疾病的治疗主要有5个方面: (1) 及时停药、去除病因。 (2) 加强排泄, 延缓吸收。 (3) 及时拮抗消除症状。 (4) 过敏反应及时处理。 (5) 器官受损时对症治疗。

抗菌药物试卷及答案 篇3

【关键词】抗菌药物;临床药物;干预;效果

【中图分类号】R9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303-01

我院选取了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资料,旨在探讨出一条良好的临床药物干预措施,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作为研究对象。

1.2方法

将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资料作为对照组,将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资料作为干预组,按照随机抽样原则抽取各科室的5%出院病历作为样本,经统计对照组抽取样本量为1062份,干预组样本量为1236份。干预组实施以下干预措施[1]:①完善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在对照组出现的问题及时的反馈出来,制定出较完善的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②制定抗菌药物使用指南:明确规定抗菌药物的使用准则,使得医师在遴选药物时更清晰,熟悉所选用药物的适用症、抗菌的活性、准确判断何时用药,如何联合用药等。③设置培训和考核环节:按照卫生部抗菌药物整治方案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的培训和考核。④临床药师的指导作用:在临床药师的指导下,规范医师合理用药。⑤建立反馈系统:将出现的问题及时的反馈,以报告形式和医师们沟通。

2统计指标

统计两组抗菌药物使用率、一类切口使用率、使用强度、抗菌药费用、微生物培养标准送检率。

3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若P<0.05表示差异用统计学意义。

4结果

4.1梁祝抗菌药物使用指标比较

干预组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药费所占比例降低,微生物培养率[2]有所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 1 、表 2

3讨论

抗菌药物是指[3-5]具有抑菌或杀菌的药物,是由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经培养而得到的某些产物,或用化学合成方法得到,包含有抗生素、磺胺类、咪唑类、硝基咪唑类、喹诺酮类等药物。我国近些年来使用抗菌药物比较泛滥,解决细菌耐药问题亟不可待。国家也明确规定了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和判断是否合理用药的标准。为相应国家号召和合理使用抗生素,各醫院应做好干预措施,指导患者合理用药。我院选取了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干预组和对照组各情况摸索出一条较好的干预措施。在本文数据中显示: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费用占比减低、微生物培养标本送检率有所增加,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可见,对患者使用抗菌药物进行干预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同时注意一下几点[6]:①干预措施要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的完善、改进。②临床药师利用自己专业知识,在遇到不懂的及时查阅资料,争取最大限度的配合各部门合理用药。③通过点评处方发现不足,以经常反馈的方式帮助医师建立良好的用药习惯,尽量减少联合用药的比例[7-9]。④做到能用窄谱的不用广谱抗菌药,能单联使用不双联使用,整体提高医师用药水平和医疗质量。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医药资源浪费和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是否有更优的干预措施,有待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吴光龙.综合干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管理的研究[J].医学信息,2011,4005-4006.

[2]吴志明,陈炜,葛孟华,等.综合干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管理的研究[J].中华医学感染学杂志,2010,20(9):1300-1301.

[3]徐欣昌,周长芳,吴晓阜.住院患者抗菌药使用临床药学干预研究及效果评价[J].求医问药,2013,11(3):288-289.

[4]Bennie C,To J,Martin P,Govendir M.In vitro interaction of some drug combinations to inhibit rapidly growing mycobacteria isolates from cats and dogs and these isolates' susceptibility to cefovecin and clofazimine.[J].Aust Vet J.,2015,93(1-2):40-5.

[5]黄华斌,郭淑敏,杨艳玲.分科分级控制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促进医院抗菌药物管理[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2,32(4):309-311.

[6]周慧,王长连,陈惠兰.系统干预前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对比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2,32(17):1399-1401.

[7]张伶俐,黄亮,曾力楠.全球儿科抗菌药物使用的证据现状与临床合理使用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12,47(10):757-760.

[8]袁波,李玲,俞杰.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软件对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指标的影响[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3,33(1):66-67.

抗菌药物培训试题及答案_2 篇4

一、填空题(30分,每空6分)

1、临时采购由临床科室提出申请,说明申请购入抗菌药物(名称、剂型、规格、数量、使用对象和使用理由),经本机构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审核同意后,由药学部门临时一次性购入使用。

2、深入贯彻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

3、二级以上医院设置感染性疾病科,可根据需要设置(临床微生物室),配备(感染专业医师)、(微生物检验专业技术人员)和(临床药师)。

4、医疗机构明确本机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对不同管理级别的抗菌药物(处方权)进行严格限定,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

5、医疗机构对抗菌药物供应目录进行动态管理,清退(存在安全隐患)、(疗效不确定)、(耐药严重)、(性价比差)和(违规使用)的抗菌药物品种或品规。

二、单选题(60分,每题6分)

1、关于专项整治的活动目标描述不正确的是(D)

A进一步巩固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成果 B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C有效控制细菌耐药

D彻底改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结构

2、关于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范围描述正确的是(C)A、整治范围主要是包括三级医院 B、整治活动的范围重点为基层医院 C、整治范围重点是二级以上公立医院 D、全国各大医院均在专项整治范畴

3、医疗机构对2011院、科两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开展调查的内容不包括(C)A、抗菌药物品种、剂型、规格、使用量、使用金额,使用量和使用金额分别排名前10位的抗菌药物品种

B、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I类切口手术和介入诊疗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 C、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的采购花费

D、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

4、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指标中处方指标有(B)A、3个 B、4个 C、5个 D、6个

5、关于限定日剂量(DDD)描述正确的是(C)

A、综合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每百人天20DDDs以下 B、作为用药费用的衡量工具

C、作为用药频度分析的单位 D、作为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单位

6、在出现下列情况时考虑预防用药:手术范围大,手术时间超过()小时,手术中出血量超过()毫升,污染机会增多者 D A、2;1500 B、3;1000 C、2;1500 D、3;1500

7、抗菌药物的范畴不包括(D)A、天然抗生素 B、半合成抗菌药 C、全合成抗菌药 D、植物成分抗菌药

8、关于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

A、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分级管理制度的落实,杜绝医师违规越级处方的现象。B、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制定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流程,并严格执行。C、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在门诊和住院患者中均可使用。D、医疗机构应明确本机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

9、以下手术患者原则上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的是(A)

A、腹股沟疝修补术(包括补片修补术)B、腹腔手术C、心脏搭桥手术D、痔疮切除术

10、关于医疗机构进行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说法错误的是(C)A、医疗机构应根据微生物标本检测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B、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50% C、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不低于60% D、医疗机构应开展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发布细菌耐药信息,建立细菌耐药预警机制

三、判断题(10分,每题2分)

1、医师处方权和药师药物调剂资格取消后,在12个月内不得恢复。×

2、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合理性评估结果作为医师职称晋升、评先评优、定期考核、收入分配、绩效考核等工作的重要内容。√

3、对于存在抗菌药物临床不合理应用问题的医师,卫生行政部门或医疗机构应当视情形依法依规予以警告、限期整改、暂停处方权、取消处方权、降级使用、暂停执业、吊销《医师执业证书》等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医疗机构的党委负责人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第一责任人,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作为医疗质量和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纳入工作安排。×

抗菌药物试卷及答案 篇5

一、填空题:

1.抗菌药物是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主要供全身应用(个别也可局部应用)的各种抗生素以及喹诺酮类、磺胺类、硝基咪唑类、硝基呋喃类等化学合成药。抗菌药物用于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真菌等所致的感染性疾病,非上述感染原则上不用抗菌药物。2.医师开具处方和药师调剂处方应当遵循安全、有效、合理、经济的原则。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包括安全、有效、经济三个因素。

3.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包括外科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和内科系统非手术预防用药。

4.不合理处方包括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及超常处方。

5.按照《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有关规定,接受清洁手术者(Ⅰ类切口),术前0.5-2 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给药。如果手术时间超过

小时或失血量大于1500ml,术中可给予第二剂。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 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6.对不同级别医务人员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授予不同级别抗菌药物处方权:骨干级以上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医师可使用限制使用级;责任级以上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可使用特殊使用级。紧急情况下,医师可越级使用抗菌药物,处方量限于

天。

7.手术进入呼吸、消化或泌尿生殖道但无明显污染,例如无感染且顺利完成的胆道、胃肠道、阴道、口咽部手术,该类手术切口属II 类切口。8.《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规定,二级医院抗菌药物品种不得超过

种,医疗机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得超过 60%,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得超过 20%。

二、单项选择题:

1、正确的抗菌治疗方案需考虑(D)

A、患者感染病情

B、感染的病原菌种类

C、抗菌药作用特点

D、以上3项

2、胆汁中药物浓度最高的头孢菌素类药物是:(C)A.头孢曲松

B.头孢氨苄

C.头孢哌酮

D.头孢呋辛

3、下列情况有抗菌药联合用药指征(B)

A、慢支急性发作

B、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细菌感染 C、急性肾盂肾炎

D、急性细菌性肺炎

4、已经感染的病人使用抗菌药物针对感染进行治疗时,应该明确(D)A.是否存在感染

B.感染的部位及病原体

C.病原体可能存在的耐药性

D.以上都对

5、下列情况何种是预防用药的适应(D)

A、昏迷

B、中毒

C、上呼吸道感染

D、人工关节移植手术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口服不吸收药物可以用于胃肠外感染的治疗

B.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时,应根据PK/PD特点,等时分次给药 C.所有青霉素类、头胞菌素类药物都对铜绿假单胞菌都有抗菌作用

D.治疗哺乳期妇女感染,应考虑抗菌药物在乳汁中的分泌可能对婴儿造成的影响

7、接受清洁-污染手术的患者手术时预防用时间应为:(B)A.12~24小时

B.24~48小时 C.48~72小时 D.2小时以上

8、抗菌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几小时,特殊情况,妥善处理?(C)

A.24h

B.48h

C.72~96h

D.96h

9、抗菌药分三类管理是为了(C)

A、规范抗菌药按一、二、三线使用

B、按感染病情轻重分别用药 C、抗菌药合理使用的管理有尽有

D、抗菌药的联合应用

10、引起医院内感染的致病菌主要是:(B)

A.革兰阳性菌

B.革兰阴性菌

C.真菌

D.支原体

11、抗菌药物的选择及其合理使用是控制和治疗院内感染的关键和重要措施。不符合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则的是:(D)A.病毒性感染者不用

B.尽量避免皮肤粘膜局部使用抗生素 C.联合使用必须有严格指征

D.发热原因不明者若无明显感染的征象可少量应用

12、选用的抗菌药物时,下列哪种做法不正确(D)A.了解所选抗菌药物的通用名及所属类别

B.有病原体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时,要优先使用敏感、窄谱、低毒性、价廉、半减期长的药物

C.应避免商品名不同但通用名相同的药物联合使用

D.外科手术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要选择3代、4代头胞菌素等高档抗菌药物

13、清洁手术的下列哪种情况不考虑预防用药:(D)A.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

B.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易造成严重后果者 C.人工关节置换手术

D.术野为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无污染,且不涉及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

14、关于SSI的细菌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A.最常见的病原菌是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其次是肠道杆菌科细菌(大肠杆菌、肠杆菌属、克雷伯菌属等)。

B.SSI的病原菌可以是内源性或外源性的,大多数是内源性的,即来自患者本身的皮肤、黏膜及空腔脏器内的细菌。

C.手术切开胃肠道、胆道、泌尿道、女性生殖道时,典型的SSI致病菌是革兰阳性菌。D.在任何部位,手术切口感染大多由葡萄球菌引起。

15、妊娠期可以选用的抗菌药物有(D)

A、庆大霉素

B、环丙沙星

C、克拉霉素

D、哌拉西林

三、是非题

1、第一代头孢菌素主要经过肾脏排泄(√)

2、产ESBLs菌株所致感染的治疗宜选用第四代头孢菌素(×)

3、肾功能不全时,头孢曲松及头孢哌酮亦需减量应用(×)

4、对青霉素过敏休克患者,亦可应用头孢菌素(×)

5、两性霉素B静滴不易发生畏寒、寒颤、发热、静脉炎等不良事件(×)

6、治疗假膜性肠炎首选氟康唑(×)

7、肾功能不全时禁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

8、引起过敏性休克最常见的药物为青霉素(√)

9、氯霉素可致早产儿、新生儿发生“灰婴综合征”,应避免使用(√)

10、SMZ-TMP适用于治疗卡氏肺孢菌感染(√)

11、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为治疗细菌性脑膜炎的选用药物(×)

12、所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均不宜用于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感染,即使体外药敏结果显示敏感(√)

13、氟喹诺酮类药物适用于各年龄段感染性腹泻患者的治疗(×)

14、氨苄西林为肠球菌感染的首选用药(√)

抗菌药物培训试题答案 篇6

一、单项选择题:

1、正确的抗菌治疗方案需考虑(D)A、患者感染病情 B、感染的病原菌种类 C、抗菌药作用特点 D、以上3项

2、胆汁中药物浓度最高的头孢菌素类药物是:(C)

A.头孢曲松 B.头孢氨苄 C.头孢哌酮 D.头孢呋辛

3、下列情况有抗菌药联合用药指征(B)

A、慢支急性发作 B、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细菌感染

C、急性肾盂肾炎 D、急性细菌性肺炎

4、已经感染的病人使用抗菌药物针对感染进行治疗时,应该明确(D)

A.是否存在感染 B.感染的部位及病原体 C.病原体可能存在的耐药性

D.以上都对

5、下列情况何种是预防用药的适应(D)

A、昏迷 B、中毒 C、上呼吸道感染 D、人工关节移植手术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口服不吸收药物可以用于胃肠外感染的治疗

B.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时,应根据PK/PD特点,等时分次给药

C.所有青霉素类、头胞菌素类药物都对铜绿假单胞菌都有抗菌作用

D.治疗哺乳期妇女感染,应考虑抗菌药物在乳汁中的分泌可能对婴儿造成的影响

7、接受清洁-污染手术的患者手术时预防用时间应为:(B)

A.12~24小时 B.24~48小时 C.48~72小时 D.2小时以上

8、抗菌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几小时(C)

A.24h B.48h C.72~96h D.96h

9、抗菌药分三类管理是为了(C)

A、规范抗菌药按一、二、三线使用 B、按感染病情轻重分别用药

C、抗菌药合理使用的管理 D、抗菌药的联合应用

10、引起医院内感染的致病菌主要是:(B)

A.革兰阳性菌 B.革兰阴性菌 C.真菌 D.支原体

11、抗菌药物的选择及其合理使用是控制和治疗院内感染的关键和重要措施。不符合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则的是:(D)

A.病毒性感染者不用

B.尽量避免皮肤粘膜局部使用抗生素

C.联合使用必须有严格指征

D.发热原因不明者若无明显感染的征象可少量应用

12、选用的抗菌药物时,下列哪种做法不正确(D)

A.了解所选抗菌药物的通用名及所属类别

B.有病原体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时,要优先使用敏感、窄谱、低毒性、价廉、半减期长的药物

C.应避免商品名不同但通用名相同的药物联合使用

D.外科手术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要选择3代、4代头胞菌素等高档抗菌药物

13、清洁手术的下列哪种情况不考虑预防用药:(D)

A.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

B.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易造成严重后果者

C.人工关节置换手术

D.术野为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无污染,且不涉及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

14、关于SSI的细菌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A.最常见的病原菌是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其次是肠道杆菌科细菌(大肠杆菌、肠杆菌属、克雷伯菌属等)。

B.SSI的病原菌可以是内源性或外源性的,大多数是内源性的,即来自患者本身的皮肤、黏膜及空腔脏器内的细菌。

C.手术切开胃肠道、胆道、泌尿道、女性生殖道时,典型的SSI致病菌是革兰阳性菌。

D.在任何部位,手术切口感染大多由葡萄球菌引起。

15、妊娠期可以选用的抗菌药物有(D)

A、庆大霉素 B、环丙沙星 C、克拉霉素 D、哌拉西林

二、是非题

1、第一代头孢菌素主要经过肾脏排泄(√)

2、产ESBLs菌株所致感染的治疗宜选用第四代头孢菌素(×)

3、肾功能不全时,头孢曲松及头孢哌酮亦需减量应用(×)

4、对青霉素过敏休克患者,亦可应用头孢菌素(×)

5、两性霉素B静滴不易发生畏寒、寒颤、发热、静脉炎等不良事件(×)

6、治疗假膜性肠炎首选氟康唑(×)

7、肾功能不全时禁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

8、引起过敏性休克最常见的药物为青霉素(√)

9、氯霉素可致早产儿、新生儿发生“灰婴综合征”,应避免使用(√)

10、SMZ-TMP适用于治疗卡氏肺孢菌感染(√)

11、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为治疗细菌性脑膜炎的选用药物(×)

12、所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均不宜用于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感染,即使体外药敏结果显示敏感(√)

13、氟喹诺酮类药物适用于各年龄段感染性腹泻患者的治疗(×)

14、氨苄西林为肠球菌感染的首选用药(√)

15、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易产生过敏反应的药物不可局部应用(√)

一、单项选择题

1---

5、D C B D D 6---

10、D B C C B 11---

15、D D D C D

二、是非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我国抗菌药物应用现状及对策研究 篇7

1 抗菌药物应用现状及问题

我国自2004年10月颁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之后,在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上虽有所改善,但仍存在诸多问题:

1.1 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仍较高

在临床上诊治病人是否使用抗菌药物应当要根据病人的用药指征来确定,但是现在很多医院的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仍然较高。资料显示,我国每年使用抗菌素药物达到人均138克,几乎是美国的十倍。针对我国住院患者的一份调查显示,有70%的患者在住院过程中使用过抗生素,其中97%的外科患者均有使用抗菌药物[2]。关于濮阳市油田总医院2000例病例的一份调查显示,其中有1174例患者在住院过程中使用过抗生素,比率为58.7%;需要手术的科室抗菌药物的使用率达到65.7%,非手术的科室使用状况较好一点,也达到41.8%,治疗性用药率为37.6%,预防性用药率62.4%[3]。卫生部曾有明确的规定三级医院的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不能超过50%,而门诊的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不得超过的20%。从以上数据不难发现我国的医院仍然存在不同程度上的抗菌药物滥用的情况。

1.2 盲目的联合使用抗菌药物

对于能够使用抗菌药物来进行治疗的感染性疾病,如果可以只使用一种药物来进行治疗,一般都不需要使用两种或者三种及以上的抗菌药物,除非是对于那些感染较为严重或者用一种抗生素不能够很好的达到治疗目的的情况下才能够考虑使用两种及以上的抗菌药物[4]。然而许多医生由于缺乏药理知识导致盲目的联合使用抗菌药物,甚至可能产生不良反应。据河南某医院的调查研究显示,该医院抗菌药物联合使用的现象比较普遍,几乎每个科室都有不同程度的抗菌药物联合使用的情况,尤其是在内科、妇产科和儿科三个科室同时使用两种抗菌药物的现象较为严重,分别占33.17%、22.09%和20.19%[5]。可见在临床应用上盲目的联合使用抗菌药物的现象也应引起重视。

1.3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

针对手术后感染的控制,抗菌药物功不可没,但是由于各种抗菌药物的滥用和联合使用可能容易引起菌群失调,进而对人体造成双重感染。比如山东单县某医院的一份关于该院4806例围手术期的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调查结果显示:4806例患者中,在术前使用抗菌药物的比率高达81.5%,术后使用抗菌药物的比率则达到100%,其中使用抗菌药物的时长小于等于3天的比率为58.4%。其次,针对使用抗菌药物前是否进行药敏实验的结果显示,只有636名患者进行了该实验,药敏率仅为13.65%。而抗菌药物联合使用的情况同样不乐观,4806名患者中一、二、三四联用药的比率分别为62.55%、31.71%、5.74%[6]。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为评判准则可以看出其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情况。

1.4 抗菌药物选择的不合理

一般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上必须是要根据病原菌的种类以及进行一定的药敏试验之后才能够确定的,但是现在临床应用上,许多医生在没有确定病人具体感染的细菌的情况下给病人进行抗菌药物的使用的现象比较严重,同时大多也并没有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对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相关的治疗方案的调整。但在我国很多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送检率明显没有达到《2013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国家规定的30%,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50%等规定。

1.5 医生对抗菌药物的认识度不够

我国目前使用抗菌药物存在三大误区:适应症掌握不够、频繁更换、不及时停药[7]。归根结底是由于医生对于抗菌药物的认识度不够引起的。我国目前存在的现象是许多临床医生长期处于经验用药,光是根据病人的体征及相关的一些指标就直接判定病人抗菌药物的使用,也是盲目用药的一种表现。在国外的一些医院,针对肺炎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医生会在患者的临床症状出现好转的情况下停止继续使用,而对比国内的一些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会一直使用直到X光片提示病灶完全消除。这种情况下患者很容易对细菌产生耐药性,并且进一步的加重患者的疾病负担。

1.6 缺乏“因病制宜”

如何正确的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和确定使用何种抗菌药物需要详尽了解患者的生理特征、既往病史、以往使用药物情况、细菌感染部位和严重程度,如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用药时,应根据其肝、肾功能损伤程度确定可用、慎用或禁用的抗生素品种,并确定是否按正常剂量或降低剂量应用。而抗生素的使用频率则应根据抗生素的药效动力学、药代动力学来确定,如对时间依赖性较大的内酰胺类抗生素应重视该类指标[8]。因此如果在治疗这些病人的时候采用一成不变的处方是明显存在问题的,这在2003年SARS流行期间有着典型的表现[9]。

我国于2011年开始进行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2012年8月1日起开始施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10],由此可以看出国家明显加大了对抗菌药物滥用的整治与管理,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大部分的医院开始有意识和目的的降低医院对于抗菌药物的使用,并且完成了对抗菌药物的品种的清理工作,规范了在手术过程中是否使用抗菌、使用何种抗菌药物的制度,另外还加强了在预防疾病方面抗菌药物使用的规范化进程[11],随后国家加大了对抗菌药物管治的力度,每年均有相关的文件出台,如国家每年均会针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出台新的适应实际情况的文件,而据最新的报道,2014年,全国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降至41.3%,较2010年降低21个百分点,门诊处方使用抗菌药物比例降至10.1%,较2010年降低6个百分点。此外,医院严把药品引进关口,使用的抗菌类药物从300多种削减到50种,青霉素、一代头孢等廉价药应用比例较6年前提高10倍[12]。可见我国抗菌药物滥用和不合理使用的现象在逐步改善。

2 加强抗菌药物以及细菌耐药性研究的必要性以及解决策略

由于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引起的细菌耐药已经属于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2014年4月,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了全球抗菌药物耐药的监测报告,警告称“后抗生素”世界可能很快成为现实,其实在某些方面,“后抗生素”世界已然来临[13]。那些曾经的救命药物有些现在已毫无价值。比如氯霉素,曾是医生抗伤寒药物的第一选择,现在世界许多地区已不再有效[14],可见抗菌药物和细菌耐药引起的问题已经是亟待解决的,且不是一两个国家就能够解决的,加强对抗菌药物及细菌耐药的研究刻不容缓,同时应当从学术层面和管理层面两方面进行加强。

2.1 从学术层面上来说,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加强

2.1.1 加强对现有抗菌药物及细菌耐药的监测,及时分析相关的数据

世界上每个国家使用的抗菌药物的种类不尽相同,且每个国家使用的抗菌药物的侧重点也不一样,消费的高峰期也不一样,因此不同的国家产生的细菌耐药的种类很可能并不相同,从很大一部分程度上来说,整个国家细菌耐药谱的变化部分是归因于抗菌药物的不同消费模式和消费量的。如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人员针对2000-2010年全球71个国家的抗生素消费一份研究报告可以看到[15],广谱青霉素在全球的消费量增长迅速且击败头孢菌素类上升至第一位,而针对全球人均抗生素消费量可以看出,澳大利亚居于首位,中国抗生素的人均使用量13-20标准单位,但是年均复合增长率较快。同时该研究还对不同国家不同时期使用的抗生素种类进行了相关的分析。这无疑是一份价值较大的研究,可以使各个国家明确现在抗生素的发展现状及趋势,从而针对该数据分析制定相关的适应的政策和管理办法。因此,针对现有的抗菌药物以及细菌耐药进行跟踪监测,并及时的对相关的数据进行分析是十分有必要的。

2.1.2研究能够取代现有抗菌药物的新药物

近20年来,世界范围内发现的新型抗菌分子实体很少,这是导致目前细菌多药耐药蔓延的最重要原因之一。2001-2011年美国FDA批准上市的新分子实体中仅有12个抗菌药,其中具有全新结构的仅有3个[16],可见随着抗生素种类的不断增加,一方面是因为新的抗生素的种类也越来越难以发现,另一方面,由于新的抗菌药物的生命周期短,利润少,致使制药公司的兴趣降低。但是由于现有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造成的大量的细菌耐药的情况却是使得研究能够取代现有抗菌药物的新药物必须提上日程,且应当在限制现有抗菌药物使用的情况下同时加大对新的抗菌药物的研发。

2.2 从管理层面上来说,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加强

2.2.1 政府应加强抗菌药物及细菌耐药监测网的建立及监测力度

对抗菌药物及细菌耐药进行实时的监测并及时反馈数据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因此建立一个较为健全的监测网是十分有必要的。而根据目的不同,可以建立不同的细菌监测网,有助于更好的了解不同地区不用菌种的感染率以及耐药的现状,明确重点的耐药菌,从而明确预防的重点并根据此指导临床医生的用药。全球各国均已建立了相关的监测网,如美国于1970年建立的国家医院感染监测系统(NNIS),主要的监测内容是院内感染发生率、耐药菌发展趋势、特定致病菌的流行病学研究和感染危险因素等信息。再如英国抗菌化学治疗学会细菌耐药监测计划((BSAC)项目则包括呼吸系统感染项目和菌血症项目,主要用于监测各种细菌感染的药物敏感性[17]。我国于1998年在北京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成立了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研究组,2004年,受卫生部委托,北京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成立了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但是同时还是有许多偏远地区没有建立相关的监测网,应当择有代表性的地区纳入到监测范围。

2.2.2 加大对医生有关抗菌药物知识的培训

现在之所以出现大量的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抗生素滥用的现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临床医生对于抗菌药物的认识度不够,如现在已达成共识的国内使用抗菌药三大误区:适应证掌握不严格、频繁更换、不及时停药,这些均和临床用药时医生对抗菌药物的认识不够有很大的联系。因此,加强临床医生对抗菌药物的认识和进行相关的培训是十分有必要的。另外还应当加强对药剂师的培训,一来有利于更合理的运用抗菌药物,另一方面可以起到监督临床医生用药的作用。

2.2.3 采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为促进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合理使用应当对其进行分级管理,

将抗菌药物分为Unrestricted(非限制使用级)、restricted(限制使用级)和ID specialist(专家级或特殊使用级)3个级别进行使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是从合理用药的角度出发,鼓励使用安全性高、疗效确切、价格相对低廉的药物,对毒副反应大、疗效不确切、价格昂贵的药物进行限制使用,这样不仅提高疾病的治愈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还一定程度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节约医疗资源。[18]目前,许多国家如印度、我国香港地区、澳大利亚等均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将抗菌药物分类成三个级别进行使用,而有些国家虽然没有在国家层面上对抗菌药物进行统一的进行分级,但是国内的大部分医疗机构均采用了该种分级方式。

2.2.4 加强对相关部门的监管

首先,应当加强对抗菌药物的监管,建立抗菌药物遴选和定期评估制度,严格按照国家有关的规章制度来执行,如我国2004颁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于2012年2月13日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以及之后每年都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更新的《办法》,同时规定必须要按照《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抗菌药物的种类进行使用。其次,还应当加强对医疗机构与临床医生的监管,进行定期的评估和检查,对不合理的抗菌药物使用和不合理的处方进行一定的处罚[19]。最后,对于不合理的不正当竞争的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医疗机构也应及时采取暂停进药、清退调查等惩罚措施。

2.2.5 建立健全相关的激励机制

如前文所述,要解决现有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的现状,积极研发新的可取代现有抗菌药物的药物至关重要,但是针对目前新的抗菌药物上市逐年递减的情况,有必要对药企及相关的研究机构采取一定的激励机制和相关的扶持政策,以促进其积极性。其次,对于医疗机构以及医生,也应当采取一定的激励机制,定期的进行评估和检查,对于抗生素使用合理的医疗机构和开的处方合理的医生可以有进行一定的奖励。

抗菌药物试卷及答案 篇8

关键词:抗菌药物;不良反应;预防

【中图分类号】R82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492-02

抗菌药物是指杀灭细菌或抑制其正常生长繁殖及功能代谢的一类药物,包括抗生素和人工半合成、全合成的具有抗菌作用的化学药物等,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并在治疗疾病、维护人类健康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 在临床应用的绝大多数抗菌药物的安全性是良好的,但仍有一些抗菌药物因自身固有的毒副反应,或受患者生理方面或疾病因素影响,在使用过程中可以诱发或产生多种不良反应,有些毒副反应甚至可能会危及生命。下面就37份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表现及类型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收集应用抗菌药物出现的不良反应病历资料37份,其中出现过敏反应14例,患者出现热反应、血清病样反应、或皮疹;胃肠道反应11例,患者表现为恶心、腹部不适、胀气、呕吐和腹泻等;血液系统不良反应2例,患者出现贫血或免疫性血小板功能不全;肝损伤2例,患者临床表现为黄疸、皮肤瘙痒、上腹痛等症状;肾脏损害5例,轻者表现为单纯尿常规或血液生化指标的改变和肾功能异常,重者可致肾功能减退,出现管型尿、蛋白尿、血尿,甚至尿毒症等;神经系统不良反应3例,患者出现肌阵挛、惊厥、癫痫,甚至昏迷等“青霉素脑病”样症状。

1.2方法

1.2.1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类型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按其产生的主导因素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对机体影响程度与抗菌药物有明显的剂量正相关性,发生率虽高,但死亡率较低的剂量相关型不良反应;另一类是与抗菌药物应用剂量及作用机制无关,但与患者体质因素有密切相关的质变型异常反应,这类不良反应“事先”不可预知或很难预知,虽发生率低,但死亡率极高,临床上一般又可细分为药物特异性反应和药物变态反应两种。

1.2.2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主要表现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不论是剂量相关型的,还是质变型的,引起人体发生生理、病理改变,在临床上出现的症状或体征基本是接近或相似的。

过敏反应实质上也是变态反应的一种较常见的表现形式,前者仅与患者自身体质有关,而后者既与患者体质因素有关,也与抗菌药物因素有密切关系,两者临床症状比较接近或相似。药物热是最常见的抗菌药物相关性变态反应,几乎所有的抗菌药物均可引发,且常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主要见于β内酰胺类(如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多黏菌素B和磺胺类等。引发药物热的任何药物都可能诱发皮疹,但以β内酰胺类和磺胺类药物更为常见。应用青霉素G,四环素、链霉素和红霉素等可出现血清病样反应。

胃肠道反应是抗菌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主要表现为胃肠道的刺激症状和胃肠道感染的相关疾病两方面,但有些情况是两者同时存在的。如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就可引起恶心、呕吐、腹泻,有时偶尔也可导致患者假膜性肠炎。

抗菌药物引发的血液系统不良反应,临床上主要以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最为常见,但引起的全血细胞减少、贫血和出血等相对较为少见。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大环内酯类、氯霉素类、四环素类和某些磺胺类药物等,均可导致患者表现为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并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一般停用药物后症状减轻并可恢复正常。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药物类可引发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可诱发叶酸缺乏,进而导致巨幼细胞贫血。氯霉素可引发再生障碍性贫血,可能与免疫机制有关,但与剂量无明显的关联性。血小板凝集功能受损最常见于抗假单胞菌属的青霉素类,且与使用剂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大剂量应用羧苄西林对血小板的凝集功能损害较大。

应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依诺沙星、氧氟沙星、林可霉素、灰黄霉素,以及乙酰螺旋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等,均可导致肝脏功能损害,出现一过性或短暂的转氨酶升高的表现。各种磺胺类药物均可能引起黄疸,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也可导致胆汁淤积型黄疸,停药后大都可恢复正常。应用红霉素、罗红霉素、呋喃妥因可诱发胆汁淤积型黄疸,临床可出现黄疸、皮肤瘙痒、上腹痛等症状。

磺胺类药物容易在肾小管内形成结晶,引起血尿或阻塞性肾病样症状,甚至会出现少尿或急性肾衰竭,同时也可通过免疫反应诱发肾损害。万古霉素主要损害肾小管,其肾毒性发生率5%左右,若与庆大霉素使用,肾毒性发生率明显提升,可达30%左右。两性霉素B可改变肾上管上皮细胞的通透性,增加尿钾的排出,导致肾功能损害,且发生率较高,几乎可以发生于每个使用者。

1.2.3抗菌药物不良反应预防

在应用抗菌药物治疗之前,对所有患者,特别是对有过敏体质的患者,要详细询问家族史,了解过敏史或疾病史等。若对某些抗菌药物存在过敏史者,应尽可能避免选用,可选用作用相当、抗菌谱接近的其他抗菌药物;若必须应用此类抗菌药物时,应严密观察病情及药物反应,并做好相关应急救治准备工作,确保用药安全。

用药时应注意药物浓度、用药方法、输注速度,以及总剂量等。一些对局部或血管刺激性较大的抗菌药物,注射时应缓慢推药,静脉给药时,配制浓度不宜过高、速度不宜过快、给药时间不宜过短。

临床应用抗菌药物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及病情等综合情况,结合感染特点或病理生理状态,合理选择适宜的抗菌药物,调整使用剂量。

用药时要注意了解联合应用的各种抗菌药物包括溶媒的理化性质、浓度要求、主要不良反应,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相互作用等,尽可能地充分考虑,给予积极预防。对毒性相同的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可能增加毒副反应的原则上应避免,可选择作用相当的其他抗菌药物替代。同时应注意药物的理化性质,对遇紫外光线易变质的药物,应注意采取避光措施。

严格抗菌药物临床使用适应证,力争合理规范应用,严密观察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建立细菌耐药性监测与预警机制,积极防范耐药菌株引起的医院感染。

2结果

除与患者自身因素有关外,34例存在用药不合理,3例为使用不当造成。

3讨论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基本类型、主要表现、产生的基本原因及輕重程度,主要与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作用部位、药动学、药效学,以及患者个体差异及其耐受程度有密切关系[2]。因此,在预防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上,也应从这几个方面综合分析,采取措施,积极防范。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因患者体质差异,在症状出现的早晚及表现形式、预后情况也会各不相同,有的可能是单一的表现,有的则可能是某几种反应或以上多种反应同时并存,对患者造成危害的严重程度也不尽一致。因此,在临床应用抗菌药物过程中,应严密观察和总结不良反应的表现形式及临床症状,详细记录,为正确及时处理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提供真实而科学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何新华,李春盛抗生素滥用及其不良反应《中国临床医生》,2005,33(2):11-12

上一篇:土地治理论文下一篇:初中暑假计划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