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知识内容

2024-05-03

初中物理知识内容(共9篇)

初中物理知识内容 篇1

一.凝聚态物理

凝聚态物理学是当今物理学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分支学科之一。其研究层次,从宏观、介观到微观,进一步从微观层次统一认识各种凝聚态物理现象;物质维数从三维到低维和分数维;结构从周期到非周期和准周期,完整到不完整和近完整;外界环境从常规条件到极端条件和多种极端条件交叉作用,等等,形成了比固体物理学更深刻更普遍的理论体系。经过半个世纪多的发展,凝聚态物理学已成为物理学中最重要、最丰富和最活跃的学科,在诸如半导体、磁学、超导体等许多学科领域中的重大成就已在当代高新科学技术领域中起关键性作用,为发展新材料、新器件和新工艺提供了科学基础。前沿研究热点层出不穷,新兴交叉分支学科不断出现是凝聚态物理学的一个重要特点;与生产实践密切联系是它的另一重要特点,许多研究课题经常同时兼有基础研究和开发应用研究的性质,研究成果可望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二.起源发展

凝聚态物理学起源于19世纪固体物理学和低温物理学的发展。19世纪,人们对晶体的认识逐渐深入。1840年法国物理学家A·布拉维导出了三维晶体的所有14种排列方式,即布拉维点阵。1912年,德国物理学家冯·劳厄发现了X射线在晶体上的衍射,开创了固体物理学的新时代,从此,人们可以通过X射线的衍射条纹研究晶体的微观结构。

19世纪,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法拉第在低温下液化了大部分当时已知的气体。1908年,荷兰物理学家H·昂内斯将最后一种难以液化的气体氦气液化,创造了人造低温的新纪录-269°C(4K),并且发现了金属在低温下的超导现象。超导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超导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在20世纪获得了长足进展,临界转变温度最高纪录不断刷新,超导研究已经成为凝聚态物理学中最热门的领域之一。

现今凝聚态物理学面临的主要问题高温超导体的理论模型。

三.发展方向

凝聚态物理学的理论基础是量子力学,基本上已经完备而成熟。但由于这里涉及大量微观粒子的体系,而且研究对象进一步复杂化,新结构、新现象和新机制依然层出不穷,需要从实验、理论和计算上的探索,仍构成对人类智力的强有力的挑战。

凝聚态物理学和高新技术的发展关系密切。信息、材料和能源技术在21世纪所面临的挑战将给凝聚态物理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机遇。凝聚态物理学还在学科交叉中大有可为。随着凝聚态物理学日益深入到复杂结构的物质。它和化学之间的交叉渗透也愈来愈明显,甚至学科间的分界线已趋于模糊。它和生物学之间的交叉渗透也日新月异,既有实验技术上的相互支持,又有机制理论上的共同探索。

初中物理知识内容 篇2

一、认真审题

首先要在脑海里清晰地呈现U、I、R这三者在串、并联电路中各自的特点。在串联电路中:I=I1=I2=I3、U=U1+U2+U3、R=R1+R2+R3, 在并联电路中:I=I1+I2+I3、U=U1=U2=U3、1/R=1/R1+1/R2+1/R3。要掌握电功、电功率和焦耳定律的基本计算公式和导出公式, 就要知道导出公式的使用范围, 即导出公式使用于纯电阻电路中 (在纯电阻电路中Q=W) 。其次要认真阅读并分析题目, 找出题目中所述电路的各种状态, 没有电路图的要画出相应的电路图。根据开关的闭合及断开情况或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情况得出题目中电路共有几种状态, 画出每种状态下的等效电路图。在分析电路时如果电路有电压表, 则先认为电压表处于断路状态, 再分析电路的串并联, 然后看电压表和谁并联则测谁的电压。

二、有关“电路变化”的分析

在教授电学部分知识的过程中, 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反映其主要的难点在于变化的电路太复杂, 稍有不慎就会出现连锁的错误反应, 让人应接不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经过反复做题, 学生经过反复练习, 但均效果不佳。我以为, 在做电路变化分析的类型的题目时要先帮助学生掌握影响电路变化的几个因素, 无非就是电阻、电压、电流、电功率而已, 在能够正确识别串联与并联的基础之上, 电路变化主要取决于开关的设置, 还有就是滑动变阻器的活动。我们首先要引导学生强化因开关设置而带来的电路变化, 识别开关的开与关对整个电路的变化与影响。其次就是因为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滑动所带来的电压与电流的变化分析, 进而一步步地突破这两个教学难点。我相信, 只要我们教师心中有数, 心里有谱, 在给学生讲解的过程中保持良好的态度, 进行层层深入地讲析, 学生一定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到了这个地步, 学生对整个初中阶段的电学知识的学习也就达到了一种成熟的境界, 为高中阶段的有效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注重学习方法的转变

首先, 教师要有强烈的教图意识, 也就是说, 在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过程中, 读图与识图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毕竟还处在一个求学阶段, 不可能在学习电学知识的过程中运用实际的电线、电阻进行实验, 很多情况下, 电路的学习与理解以及练习都会涉及到电路图。如果不能很好地掌握读图与识图的能力与知识, 我们物理电学知识教学过程将会异常艰难, 而且也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首先, 我们要教给学生一定的读图能力, 很多情况下, 学生面对复杂的电路图, 总是分不清是串联还是并联, 我们就可以教授学生试着把它改成简单的等效图, 就会一目了然, 促进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另外, 我们还要学生透过电路图, 想象出来真正的电路该怎么走, 能够理论联系实际, 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明晰的概念与轮廓。其次, 要重视电学实验的探究, 不要依赖教师的演示实验, 而是引导学生依靠自己与同伴的协作, 连接电路图, 测出实验数据, 发现规律, 得出结论。所以要用实验探究的学习方法教授初二电学中有几个重要的定律, 贯穿在整个电学中。另外, 在课堂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以外, 我们还应当积极地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实验创作与学习。我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经常拿一些电池、电线、电阻、类似小灯泡之类的物品让学生进行自我组装, 进行串联与并联电路的组织, 这样可以将他们的课堂知识具体话、形象化。这样的活动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综合素养的提升也是一个不小的促进, 某种程度上, 还能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知识, 尤其是电学知识的兴趣。

四、学习电学要善于总结与归类

在学习完欧姆定律后会有大量的习题, 很多题目都有重复性, 但很多学生还是不停地犯错。因为不善于总结、思考, 所以成绩一直不理想。总结中不难发现, 在整个电学知识体系中, 欧姆定律是精髓, 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电热以及电功率的计算, 都要在对欧姆定律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解答得熟练而准确。所以, 对一阶段的学习及时做一下总结, 既是承上做一个复习又是启下的一个预习。对于归类而言, 就是把问题分一下类, 这样就不难发现后面计算题的电路图与刚开始电路分析的电路图相差无几, 只是多了条件, 多了要求, 而计算的熟练与否来自于前面扎实的电路分析。比如开关类型的题目可以归为一类, 刚开始学习时, 主要是分析开关断开或闭合时有哪些用电器工作并属于什么连接方式, 或者用电器串联或并联时开关应如何运作。在分析电路时, 短路现象的分析是难点。在学习了欧姆定律后, 就出现了大量的计算题, 有了前面会分析电路的基础, 结合公式I=U/R以及两个变形公式, 解题时注意短路现象和欧姆定律针对的是同一部分电路, 再经过一定量的练习, 那么考试时就会易如反掌。比如还有加入滑动变阻器的电路的静态、动态的电路分析以及计算也可归为一类;故障分析的可以归为一类。

谈初中物理教学内容重构 篇3

一、优化课堂教学的内容

1.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

在教学设计时,我熟悉教材的整個章节内容,整体分析每一节课的教学侧重点,挖掘教材中课课关联的知识点,这样,就灵活处理了教材内容,整合了教学内容。

2.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

教材内容在安排方面是一个系统的,但是,在具体教学中,有时不利于教师由浅入深地教学,或者不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为此,教材内容的教学顺序要调整改变一下。

例如,“透镜成像”单元的顺序是:介绍透镜、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探究性实验、透镜的应用。如果就是按这一顺序上课,教学的效果不是很好,尤其是教材内容偏多,学生阅读有困难,教师讲授完作用实验后,再讲应用,就有点凌乱。因此,我把探究性实验调整到最后一节。整个单元课程分为三部分:(1)透镜的知识和对光线的作用;(2)透镜的应用;(3)透镜的实验。调整后,教学思路就清晰,学习目标也明确了。学生在明确认识透镜后,就很快掌握了其作用。然后再了解其应用,学生就可以巩固透镜知识。最后,教师提供透镜实验器材,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并总结。整个章节的内容上完后,学生再完成课后练习,学习效果就很好了。

3.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

我根据教材提炼成自己的教学内容,不仅改变了教学的顺序,更重要的是改变了自己的教学理念。课堂上,教师主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寻找背景资料,选择典型例题,辅助实验演示,给学生创造探究学习的条件。

例如,《光现象》一节,讲到光的反射时,我就展示相关的PPT,要求学生联系实际,补充教学内容。让学生举例说明光的反射作用对我们生活、生产的利与弊。学生通过探究结果:(1)利:用平面镜观察面容;物体大多数是由于物体反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2)弊:黑板人反光;高楼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反光造成光污染。这样,学生就更好地理解了教学内容。

二、优化课堂教学方法

1.设计有趣的、易操作的探究活动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不仅仅要精讲精练,更要学生动手做。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观察力、探究力以及运用物理规律解释物理现象的能力等。

例如,在《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时,我设计了“实验活动卡”,组织学生探究活动。步骤如下:(1)选择相同实验内容的学生分组探究;(2)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在课堂进行交流;(3)教师根据课堂交流情况作小结。让学生明确了各种声现象充满了人们的生活,接收外界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通过声音的传播。整个课堂氛围活跃、和谐、民主、平等、欢乐,培养了学生的物理能力,使学生各自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2.充分利用教学器材进行教学

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后,我们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行教材有不少内容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但是学生平时没有注意观察和缺少理论知识,如果教师还是只讲解,只练习,学习是没有很好效果的。为此,在教学中利用一些教学器材,可以让学生把已积累的生活素材和表象联系到教学内容上来。

例如,在讲授《声音的特性》时,选取的教学器材有:(1)演示用——多媒体课件、音叉、乒乓球、细线、学生电源、发声齿轮、硬卡片;(2)学生用——鼓、碎纸屑、梳子、硬卡片、棉布。教学时,我首先要求学生自学阅读,然后小组讨论,最后运用教学器材探究实验和自主实验。这样,利用教学器材,学生对名词术语如音调、频率、响度、振幅等也很快就掌握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完成了教学目标,提高了教学效率。

总之,我们要优化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把教材内容变为贴近学生的教学内容,并且创设生活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通过探究、分析、讨论等教学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初中物理电学知识总结物理公式 篇4

1、欧姆定律:IU(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R

变形公式:U=IR(只是提供了电压、电阻的计算方法,不存

在比例关系)

UR I2、电功:W=UIt

W=pt

W=I2Rt3、电功率:P=

W=U2Rt(适用于纯电阻电路)W=UItP=I2RP=U2

R(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4、焦耳定律:QI2Rt

(当W=Q时Q=UItQ=ptQ=I2RtQ=U2

Rt)

2PU5、看铭牌求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流:I看铭牌求电阻:R UP6、串联电路:I=I1=I2U=U1+U2R=R1+R2(R=nR0)

R1U1W1P1Q1 R2U2W2P2Q27、并联电路:I=I1+I2U=U1=U21111(RR1R2)RR0 nRR1R2R1R2

初中物理知识内容 篇5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物理这门学科的教学方法也日渐增多,由早期的概念灌输,转型到如今的探究式的教学,教学内容生活化已经成为一大趋势。经过前人不断的努力,物理教学内容生活化已经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为课堂教学走出刻板、程序化的模式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新课改的出台无疑给了我们一个新的契机,使教育更贴近人类社会的发展,契合人类发展的需要,实现知识与技能从生活中来,学生与社会、课程之间融会贯通的目标。对于物理这一门课程而言,要实现以上目标,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特殊的途径来实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本文利用文献调查法来研究教学内容生活化的可行性。

一、物理教学内容生活化的含义

首先应该给物理教学内容生活化一个定义。众所周知物理的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前提的学科。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可以参照物理学家的探究之路,通过观察、发现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等一系列探究步骤来发现物理规律。要学好物理需要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牢固掌握,形成相应的抽象思维,并且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找寻最适合的物理模型来解决问题,理解科学家的物理探究过程,并且能够仿照物理学中的科学探究方法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本文就以物理学科的特点结合教学提出教学内容生活化这一个观点。在不少人的研究中,将“教学生活化”和“生活化教学”视为统一的术语,本文也将采用这一观点,所谓教学内容生活化,即将教学活动和现实的生活融合,弱化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生活挂钩,从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最终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与新课改的关系

初中阶段的学生接受的是义务教育。初中学生完成学业后,有一部分会进入高级中学学习,有一部分会进入职业技术学校学习,另一部分学生会走向社会参加生产建设。考虑到这一层社会因素,相对应的初中阶段学生应该掌握比较系统的初步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的物理课程采用的是螺旋式上升的两次循环体系,因此,在初中阶段我们的物理的教学过程的阐述基本上是术语定性的。教学内容生活化可以改变以往对知识死记硬背的缺点,打破了“万人一面”的教学培养模式,而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是为了应对新世纪的挑战而生的,它要做为学生负责任的教育,要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使得学生具备学习的愿望和方法。在这样一个大方向下,使教学内容生活化,是使得学生提高学习兴趣的一种有利途径,符合新课改的理念。因此将物理教学内容生活化是势在必行的。

三、教学内容生活化的途径

考虑到上述的学情特点,找到的相对应的初中阶段的`物理教育内容生活化的途径有:

1、物理教科书内容上的贴近生活

例如苏教版就在教学内容生活化的方向上做出了不少努力。在每一节的课后部分都会增添“生活物理社会”一栏,例如《物态变化》教学中,“夏天感觉井水凉快,冬天感觉井水暖”“冰棍周围的‘白雾’往下走,而水壶里的水开了之后‘白雾’往上走”;“樟脑丸用了一段时间后变小甚至不见了”这些都是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课本上提供的生活实例来强化他们对物理现象的认知,强化物理知识点的概念,深化概念后举一反三从生活中再发现课本中的物理规律,做到融会贯通的效果。

2、利用生动的实验展示

物理是一门基于实验的课程,因此演示实验是教师的基本技能。我们可以通过演示一些贴近生活的实验,引起学生的共鸣。例如初二物理《声音》这一节,围绕声音的产生我们可以利用碎纸屑和鼓,敲击鼓面,观察碎纸屑的跳动,我们可以知道鼓面是振动的,从而学生能理解声音是由振动而产生的。这节内容安排在初二的第一节课,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对物理的好奇,并且从心中产生了亲切感。学生能够体会到物理来自于生活,来自于他们的生活经验,消除了他们对物理的陌生感,降低了他们的畏难心态。

3、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会物理的来源

《光》这一节,七色光是怎样形成的,七色光和白光是什么关系。让学生产生疑问,并且可以利用身边的放大镜,去观察彩色电视机的画面。由于器材的平易近人,每个学生都可以将这一项实验带下课堂去做,并且可以自己按照科学探究的方式解决这一个问题,获得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利用多媒体,使教学内容更方便,更便捷

多媒体进入了很多学校,为学校的教育发展,对老师的教学方法,毫无疑问大有裨益,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的好方法。学生学习一些实验是不容易被忽视的细节。例如“探究弹性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实验,“串并联电路特点”实验以及“光的反射”实验等等。学生通过观察老师上课精心准备的实验,错过的细节可以倒带,因此可以更有效地体验,第二次认识生命,深化物理概念。

四、物理教学内容生活化需要注意的问题

初中物理知识点 篇6

1.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分子是保持物质原来性质的最小微粒。2.分子热运动:

(1)内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3.扩散现象说明:

(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2)分子之间有间隙。

4.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5.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有:做功和热传递。6.比热容:

(1)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2)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比热容的大小与物体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3)热量的计算:

7.水的比热容:c水=4.2×103J/(kg·℃),物理意义为: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3J。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所以水常用来调节气温、取暖、作冷却剂、散热等。

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

8.热机是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最常见的热机是内燃机,内燃机可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两种。9.内燃机的工作过程:内燃机的每一个工作循环分为四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其中,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和排气冲程是依靠飞轮的惯性来完成的,而做功冲程是内燃机工作时唯一对外做功的冲程,是由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另外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10.热值: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单位:J/kg 公式:Q=mq(q为热值)。11.热机的效率:热机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做热机的效率。

12.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1)使燃料充分燃烧 ;(2)尽量减小各种热量损失;(3)机器零件间保持良好的润滑、减小摩擦。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13.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1)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2)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荷。

14.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15.电路的基本组成:

(1)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2)用电器:消耗电能的装置;(3)开关:控制电路通断的元件;(4)导线:连接电路。

16.两种基本电路的连接方式: 17.电流表的使用:

(1)电流表必须和被测用电器串联;

(2)电流必须从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3)选择合适的量程(0~0.6A;0~3A)

18.电流用符号“I”表示,电流的单位是安培,符号是“A”。19.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1)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都相等;(即I串=I1=I2)(2)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即I并=I1+I2)第十六章 电压 电阻

20.常见的电压值:家庭照明电路电压220V; 一节干电池1.5V; 对人体安全的电压不高于36V; 手机电池电压约3.7V。

21.电压用符号“U”表示,电压的单位是伏特,符号V,还有KV和mV。22.电压表的使用:

(1)电压表必须与被测用电器并联;

(2)电压表的“+”接线柱连接靠近电源正极的一端,“-”接线柱连接靠近电源负极的一端;

(3)选择合适的量程(0~3V;0~15V)。23.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

(1)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即U串=U1+U2)

(2)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都等于电源电压。(即U并=U1=U2)124.电阻用“R”表示,单位是欧姆,符号Ω。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及温度有关。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

25.滑动变阻器:

(1)原理:通过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大小。(2)接法:必须“一上一下”

(3)作用:①保护电路;

②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大小。第十七章 欧姆定律

26.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7.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R串=R+R(R串大于R,R)28.测小灯泡的电阻(1)原理:欧姆定律(2)方法:伏安法。

(3)注意事项:①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②闭合电路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调到阻值最大处;③接通电路后,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额定电压,多次测量时从该电压逐次降低。④应多次测量,最后计算电阻的平均值。

第十八章 电功率

29.电功: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电功的符号是W。公式:W=UIt 电流做功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电功的单位:焦耳(焦,J)。电功的常用单位是度,即千瓦时(kW·h)。30.电能表:1kw﹒h=3.6×10J 31.电功率定义式: 电功率计算式:

32.额定功率: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实际功率: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33.测小灯泡的实际功率:(1)原理:

(2)电路图与伏安法测小灯泡电阻的电路图相同。(3)多次测量求出不同电压下的实际功率。34.电功率与欧姆定律的推导公式:

35.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公式:

第十九章:生活用电

36.家庭电路的组成:家庭电路由进户线、电能表、闸刀开关、保险丝、开关、用电器、插座、导线等组成。

37.家庭电路中触电的情况:

(1)单线触电:站在地上的人接触到火线;

(2)双线触电:站在绝缘体上的人同时接触到火线和零线。

38.触电急救常识:发现有人触电,不能直接去拉触电人,应首先切断电源或用绝缘棒使触电人脱离电源。发生火灾时,要首先切断电源,决不能带电泼水救火。为了安全用电,要做到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39.安全用电:

(1)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①短路 ;②用电器总功率过大。(2)保险丝的特点: 电阻率大、熔点低。

保险丝的作用:当电路中电流过大时保险丝发热熔断,切断电路。(3)电压越高越危险;不能用湿手触摸用电器;注意防雷。第二十章:电与磁

40.磁现象:磁性、磁体、磁极、磁场、磁感线、磁化等 41.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42.在磁体外部,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N极出发,回到S极。43.电流的磁效应:(1)实验:奥斯特实验

(2)内容: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磁场的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44.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45.安培定则: 用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指向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通电螺线管的N极。

46.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的大小、线圈匝数以及有无铁芯有关。47.电动机的原理: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48.发电机的原理:电磁感应现象(英国 法拉第)

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场方向和导体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方向有关。第二十一章 信息的传递

49.电话:1876年美国发明家贝尔发明了第一部电话(1)基本结构:主要由话筒和听筒组成。(2)工作原理:话筒把声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听筒把电信号转化为声信号。50.电话交换机:可以提高线路的利用率。

51.导体中迅速变化的电流产生电磁波,光也是一种电磁波。52.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53.光纤通信利用的是光的反射原理。

54.目前使用最频繁的网络通信形式是电子邮件。第二十二章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55.能源的分类(方式一):

(1)一次能源: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为一次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风能、水能、潮汐能、太阳能、地热能、核能、柴薪等。

(2)二次能源:无法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必须通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能得到的能源称为二次能源。如电能。

56.能源的分类(方式二):

(1)可再生能源:可以从自然界中源源不断地得到的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如水能、风能、太阳能、食物、柴薪、地热能、沼气、潮汐能等。

(2)不可再生能源:凡是越用越少,不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核能。

57. 获取核能的两条途径:(1)裂变:链式反应。

核反应堆中的链式反应是可控的,原子弹的链式反应是不加控制的。核电站利用核能发电,目前核电站中进行的都是核裂变反应。(2)聚变:热核反应。

氢弹爆炸的核聚变反应是不可控的。58.太阳能的直接利用:(1)利用集热器加热物质;(热传递,太阳能转化为内能);(2)用太阳能电池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太阳能转化为电能)。59.能量的转化和转移具有方向性。60.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 保持不变。

61.未来的理想能源必须满足以下四个条件:(1)足够丰富;(2)足够便宜;(3)技术成熟;(4)安全清洁。1.元电荷:e=1.6×10-19C 2.一节干电池电压:1.5V

3.一节铅蓄电池电压:2V 4.对于人体的安全电压: ≤36V(不高于36V)

5.家庭电路电压:220V

初中物理知识内容 篇7

( 一) 教材内容层面

透过教材涉猎方向观察, 初中阶段物理教材内容可顺势划分为力学、热学、电磁学, 声学, 以及光学五类结构单元, 其中渗透的基础性知识, 一般状况下不会和数学知识有深度关联, 也就是说, 考试过程中出现的高难计算题几率不是很大, 学生当然觉得简单。

相比之下, 高中阶段物理教材, 则在初中物理结构单元基础上额外添加原子物理, 更主要的是力学、电磁学整体上不管是深度和广度都进一步拓展, 经常触碰到数学计算规则, 特殊情况下会沿用到新入学高中生尚未碰触到的数学知识, 所以说验证解析难度瞬间大幅度提升。

( 二) 教学方式和辅助性手段层面

透过客观角度观察界定, 初中阶段物理课程内容还是偏少偏浅的, 加上课时数量限制, 教学进程相对比较缓慢, 教师完全拥有丰厚的时间精力, 进行学生个体各类疑问解答, 必要情况下安排班级所有成员自由分组, 开展讲解、讨论、训练同步式实践活动, 对于学生异质化知识点快速牢固记忆和灵活改造沿用, 辅助功效可谓是极为深刻。

而高中物理课程内容繁多且课时安排较少, 课堂现场灌输的信息量难以清晰化计数, 几乎没有时间提供给师生进行特定类型习题探讨交流, 至此涉及教师课堂鸭架式灌输现象广泛分布。在此类背景下, 学生产生严重的身心压力, 并且需要在课后自己总结补充, 关于全新样式的物理思想、方法运用要诀, 终究是一知半解。毕竟高中物理教学实验, 都必须事先经过繁琐严格的调试, 其间更要督促师生细致操作任何工序项目, 如此过后, 涉及标准化实验结果才能得以真正呈现。

二、涉及初高中物理知识科学衔接策略的细致性验证解析

( 一) 初高中物理绪论内容的适当关注

良好的开端总能够达到事半功倍之效用, 尤其是在初中物理第一课堂环境下, 涉及初高中物理知识点差异特性、研习高中物理课程的动机、单位学期的教学改造方针、教学引导方式等, 都要向学生群体进行系统化阐明, 令初中生感觉到两者难度相差不是太大, 在今后高考升学期间稳固应有的挑战自信心。

( 二) 观察初中生对新知识的接受程度并进行教学进度渐进式加快

结合教育心理学角度验证, 目前我国初中生往往无法全面摆脱以往固定化学习习惯, 为了避免其在今后较大课业压力下产生懈怠厌倦心理, 作为专业化初中物理教师, 要提供给此类群体一类逐渐适应的交流环境, 贯彻慢节奏、少容量和讲练结合等指标, 持续到学生心理稳定过后, 方可过渡到正常的教学进度模式。

( 三) 高中全新教材内容的适当引入

归结来讲, 高中物理知识始终是建立在初中物理基础上进行扩展的, 在针对此类内容进行教学引导期间, 教师应该快速地带领初中生进行高中物理各项知识点观察探究, 确保学生注意力集中基础上, 将初中物理知识遗留的局限、特殊性交代清楚, 方便高中阶段更高等级课题的快速渗入 ( 笔者的做法是把高中的课本给学生当课外书阅读) 。这部分教学内容还是较为繁多的, 就像是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则, 往往会因为承受顺风逆风等行驶问题, 使得速度方向难以维系在同一条直线之上, 尽管初高中课程中都提及恒力做功解题方式, 但是关于变力冲量和做功计算, 还是限定在高中物理课程之上。所以说, 教师在日常初中物理教学课堂上, 要始终关注初中重点内容的突出效果, 同时做出简明扼要的陈述, 其核心动机在于快速引入高中物理全新内容, 确保个体能够快速消化, 并且在后期高考中灵活转化沿用。

( 四) 例题和训练习题的精心筛选应用

旨在稳固提升初中生全新物理知识应用的熟练程度。事实上, 涉及初高中物理教学活动的重要差异细节, 主要在于例题和习题的难度、数量之上, 高中物理课程时常会触碰到推理和计算环节, 为了确保今后在高考风浪中能够稳固前行, 大部分初中生手头上都搜集到丰富的资料内容, 如若想要真正地将上部习题处理完毕, 也是不现实的。因此, 专业化指导教师, 要懂得精确化筛选各类和高考相关的题目, 借助典型例题科学讲解和作业内容合理布置, 完成初中生物理知识有机补充稳固等动机指标。相比之下, 高中物理教材内部提供的习题, 不管是在定义理解或是特殊物理现象分析等细节, 基本上都可以利用课本进行查询锁定, 特别是经过最近阶段全新课标整改影响, 如今初中教材中提供的习题数量着实不多, 并且额外添加一系列探究性作业, 希望借此激活学生的对外交流和合作探究潜质。

( 五) 初中生自学能力和学习主动性意识的适当强化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增强学习的主体意识, 应开列出参考书目录, 要求学生借二本不同类型的参考书, 一本是教材型的参考书, 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随时去查阅书中有关内容; 一本是复习型或习题解答型的参考书, 让学生在学完一章内容后通过查阅该参考书, 自己总结、归纳本章节的主要内容、重要定理、习题类型、解题方法等。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 故意出一些具有典型的挑战性的习题让学生在课外完成, 让他们觉得似学非学, 这样就迫使学生找参考资料去查阅该内容; 再就是将教材中部分内容定为自学内容, 列出自学提纲要求学生课后自学。

三、结语

综上所述, 针对初高中物理知识进行科学性衔接, 不单单能够在合理时间范围内, 进行初中物理教学质量大幅度提升; 同时, 可以全面稳固初中生群体对于后期创新式物理知识的感知欲望, 及时推动后续教学进度且强化个体综合素质水准。但是, 关于此类领域的探索工作, 始终停留在初始阶段, 因此需要更多初中物理教学人员, 在日常教学中观察并克制一切不良状况, 制定完善的课程内容衔接方案, 为今后初中生今后轻松应对高中课程和职业方向锁定, 奠定和谐的适应基础。

参考文献

[1]周盈秀.浅析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的途径[J].才智, 2009, 28 (17) :78-90.

[2]侯贵民.关于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思考[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10, 22 (02) :103-112.

[3]刘玉泉.以教学案为载体, 培养学生学科化的自主学习策略[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1, 18 (12) :79-86.

初中物理知识内容 篇8

关键词: 物理学 初高中衔接 内容对比

高中物理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或科学课程相衔接,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高中物理课程有助于学生继续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认识物理学对科技进步及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为终身发展,形成科学世界观和科学价值观打下基础。

然而,长期以来,高中物理难学成为不争的事实,其中不乏初中物理学得不错的学生也会有这种感觉,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没有做好初高中过渡。很多教师在学生步入高中的第一节课时会和大家说“大家现在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目的是增强学生学好这门科目的信心,一切从头开始,只要肯下工夫就一定能取得好的成绩。但是,仔细想想,学生真的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吗?其实不然,初中时的学习成果决定了他们今天的位置。在他们心中早就有了重点学校和普通学校之分;重点班和普通班之分;好学生和坏学生之分。因此,教师与其说这样不切实际的话,还不如给学生吃颗定心丸,帮助他们分析自己与别人的差距摘 要: 刚刚步入高中的学生无论是学习内容还是学习方法上都要发生一定的变化,因此,做好初高中的过渡十分关键。本文主要从物理学的内容、初高中知识的练习与区别说明《物理初中—高中教材内容衔接用书》的作用。

关键词: 物理学 初高中衔接 内容对比在哪里,采用何种方法弥补这些不足之处。

刚刚步入高中校园的学生,要面对新的学习环境、学习方法、学习内容,在身心上都需要时间适应、过渡。若教师在开学之初就开讲、深讲高中知识,恐怕学生会更加难以适应。近代教育很长时间以来,衔接教育成为一片空白,很多教师认识到衔接教育的重要性,但局限于没有正式的衔接教材,只能自己整理部分初中内容以备讲授过渡知识,但是这些缺乏规律性,往往不能使学生真正从初中顺利过渡到高中的学习。2012年鄂尔多斯市教育局组织教研员和众多一线教师编写了《初中—高中教材内容衔接用书》系列教材,填补了衔接教育的这篇空白,2013年秋季,这套教材正式投入使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本书共有七章,从初高中有紧密联系的知识入手,说明如何做好衔接。本文主要将从物理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上简述《初中—高中教材内容衔接用书》所起到的作用。

一、进一步阐述物理学,明确学习目的

初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两年的物理,可是,究竟什么是物理学,他们真的了解吗?学习物理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只有知道自己学的是什么,学了有什么用途,才能更加坚定地学习。要让学生知道学习物理不仅是为了取得好的成绩,更重要的是学以致用。

《初中—高中教材内容衔接用书》阐述了物理学的含义,对于高一新生来说简单易懂。“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和运动基本规律的一门学科,可以用16个字形象地描述物理学:宇宙之谜、粒子之微、万物之动、日用之繁”。从充满神秘感的宇宙、粒子到我们周围的物体,生活中的万事万物都会应用到物理知识,都蕴藏着物理规律。由此可见,物理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是现代技术的重要基础并对推动社会发展有重要的作用。该部分内容恰好与必修1中“物理学与人类文明”相对应,在此简单介绍,做好铺垫,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初高中知识对比,整体了解高中物理

学生看到初高中知识点对比后,既对初中知识做了简单的回顾,又对高中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并从对比中不难看出,高中所要学习的内容并没有他们想象中的难,物理内容与初中大体一样,甚至比初中学习的内容还要少。此时,教师要用鼓励性的语言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帮助学生消除害怕和紧张的心理,树立学好物理的信心。

高中物理学习的内容虽然少了,但在深度上比初中有了很大增加,研究的物理现象比较复杂。分析物理问题时不仅要从实验出发,有时还要从建立物理模型出发,多方面、多层次地探究问题。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抽象思维多于形象思维,动态思维多于静态思维,需要学生具有科学想象能力。因此,学生必须端正学习态度,即使初中物理学习较好,有一定的基础,也应该认真学习高中物理知识,勤于思考,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阐述初高中物理的主要阶梯,明确学习方向

概念上的阶梯:从标量到矢量(如位移、速度、加速度)的阶梯,初中物理中只使用代数运算,仅能从数值上判断一个量的变化情况。高中物理要使用矢量运算法则。从标量到矢量的学习会使学生对物理量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速度概念的阶梯,初中学习的速度实际上平均速率,高中学习的速度与初中时完全不同,学生在思想上要接受初中所学习的知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高中知识具有普遍性。规律上的阶梯:初中知识大多停留在了解、理解的阶段,进入高中后,表示物理规律的数学表达式增多,理解难度加大,并且计算量增大。研究方法上的阶梯:研究问题时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模仿到思辨,从形式到辩证逻辑……学习方法的阶梯:从以教师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要学会独立思考和总结课堂学习的知识,独立完成实验,培养自学能力。

学生明确这些主要阶梯之后,在后面学习中会针对自身的特点明确学习方向,从而少走弯路,提高学习效率。

四、初高中知识对接,温故知新

《初中—高中教材内容衔接用书》中的“知识对接”环节,把初高中知识的区别与联系展现在学生面前,达到了温故知新的效果。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新知识,同时增加了成就感,提高了学习物理的兴趣。以下以“运动”为例进行说明。

从表格中能够看出,初高中物理知识点有相同的部分,也有不同的部分,还有加深的部分。学生学习时,有重点可学,有难点可想,有疑点可问。教师在讲授时,能够掌握初中知识的深度,把握课堂的重点内容。

初中物理知识内容 篇9

第30卷第8期 绍 兴 文 理 学 院 学 报Vol.30No.86月JOURNALOFSHAOXINGUNIVERSITYJun.

Ξ在物理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魏西莲 傅式洲 曾溯源 孙德志

(聊城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山东 聊城252059)

摘 要:为培养高年级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文章介绍了在基础和开放物理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几点尝试.实践表明: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受到了普遍欢迎.

关键词:物理化学实验;创新能力;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93X(2010)08-0051-03 随着科技发展的巨大变化,,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前途.,而科技和教育是这一战略的两大支柱,,高校应是培养创

1〕新人才的主要力量〔.

,对、掌握专业知识到具有创新意识的训练.尤其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发.因此为了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需要对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的进行深化改革.以满足将来新形势下科技高速发展的人才需求.对于一个综合性大学化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来说,应该是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强、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合作精神、高素质的应用型和开发型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在重视加强基础理论的前提下,更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强化实践环节,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打下基础,使学生既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又具有宽阔的视野和解决新问题所必需的理念与技能.

近年来,在物理化学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实验教学正在加大改革力度.物理化学实验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也朝着化学与生物、材料各学科之间的结合,物理化学与无机、有机和分析化学的综合与融合的方向进行改革.因此,通过多年的实验教学,我们深深感到,在过去以验证性为主的教学模式逐步改变为多层次教学模式以及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的基础上,还要深入开展开放性和科研性实验的探索.在基础实验教学过程中融入一些开放性、创新型和科研型的实验课题,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以及物化实验基本操作的前提下完成课题的实践,以拓展知识面,加深知识细节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而后再将这些课题深化凝练总结成文,完成从理论到实践,再上升到理论的训练过程.培养学生自身的务实精神,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养成科学精神和创造思维的良好习惯,培养和提高科研创新能力,逐步

2〕缩小我校和名牌大学毕业生之间动手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差距〔.

几年来,我们物化实验教研室,在基础实验教学过程中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如经我们教研室老师指导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课题在“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科技创新竞赛中连续三届获得特等奖1次、一等奖3次和三等奖1次等.一些学生独自完成和参与的开放性课题有很多文章发表在“日用化学工业”“山东理工大学学报”“应用化学”“信阳师范

3-5〕学院学报”“聊城大学学报”等杂志上〔.尽管如此,但是由于每年教学任务重,学生的必修和选修课程也

安排的较紧张,虽按评估的标准,学校也经常要求各个学院开展开放性和科研型实验课题,但老师的工作

Ξ收稿日期:2010-05-12

基金项目:聊城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学改革资助课题(JX201004)和聊城大学大学生科技文化创新基金资助课题.

作者简介:魏西莲(1958-),女,山东聊城人,教授,主要从事表面活性剂合成和性能研究.

任务重,正常的教学任务和开放性科研型实验有些冲突,几年实践下来,只有少数学生得到一些老师的科研创新指导,大多数学生得不到锻炼.据了解一些大学在一、二年级已在导师的指导下做研究课题.因此我们考虑如何在正常的实验教学中充分利用已有的设备资源,调动指导老师的积极性,利用基础实验和节假日时间,将开放性和学生参与老师的科研型实验进行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平时的实验过程中,利用现有的仪器设备和药品完成开放性、创新型和科研型实验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既锻炼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又能正确处理正常的教学任务和开放性科研型实验的冲突问题,为此我们申请了学院的实验教学研究课题并得到了资助.同时也指导学生申请了学校大学生具体内容如下:

(一)在规定的实验教学课时内完成多层次实验教学.

(1)学年的开始,由一名教师负责进行理论知识的讲座,学时为16-20.

(2)在基础实验教学中第一学期完成9个实验题目.按不同的专题内容,将9个实验分成三个实验室,每个实验室三个实验,9个实验同时进行.每个实验室内的学生在本室内完成三个实验后再进入下一轮的实验.因此在小循环的实验过程中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首先在开始的第一周老师讲解三个实验的实验原理,在讲解过程中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针对每一个实验题目根据要测定的物理参数,提出为什么使用该类仪器的依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论应用问题.而后进行每个实验仪器的操作指导,而是,,教师在旁边进行操作要领的关键步骤指导,.,.由学生互相指导讲解操作,.实验过程中教师不断的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

通过本方案的操作,旨在改变学生实验过程中被动听讲进行操作的模式,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讲课的学生有一种责任感和自豪感,通过讲解可以提高自己的组织能力和条理性,听课的学生也是带着挑剔的眼光,根据自己的理解可以指出讲解人的不足和缺陷,因此通过此步骤可使学生的`操作能力有明显的提高.

(3)第二学期完成11个实验题目.和第一学期同样,但分两个大循环进行.在教学中将每个实验内容进行拓展和加深,如将“碳钢在碳酸铵溶液中极化曲线的测定”实验拓展为复杂体系中极化曲线的测定,以讨论钝化区域的变化情况.“燃烧焓的测定”实验,将测定固体样品的燃烧焓拓展为液体样品的燃烧焓的测定.“差热分析”实验将固体样品熔化热的测定拓展为有机化合物样品纯度的测定等.这使一些学生颇感兴趣,积极性很高,在做完基础实验后,课余时间还要继续进行实验.由于实验仪器和方法已经熟悉,只要求学生在理论上进行加深,不用老师讲解即可完成.这样既巩固了学生的基本操作,又开发了学生的思路,为下一步进行开放性、科研性和综合性实验的顺利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在物理化学实验理论讲座开始,将综合性、开放性和参与教师的科研性的建议实验题目(约50个)进行公布,让一部分有兴趣的学生进行挑选(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设计题目),学生在平时的实验过程中可以进行文献查阅,资料积累,准备实验药品和仪器,设计好实验方法和详细的实验步骤等.然后和指导教师进行交流,进行可行性论证.如方案可行,可在任意时间进行实验操作,最后结果可以报告或论文的形式上交作为实验考试内容.由于学生参差不齐,该方案只在本科化学及化工专业的一部分有兴趣的学生中进行.其他的学生可以在学期末进行正常的已做实验的抽签操作考试.

(三)为了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学院规定从大一开始实行学士导师制,即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随时联系老师参与自已喜欢的老师的科学研究课题,实验时间一般安排在周末、晚上及节假日.学生可以根据老师的研究课题拟定自己感兴趣的实验题目,实验仪器可以根据指导教师的签字暂时借用.同时也可以将这些题目作为毕业论文题目进行深化研究.使这些学生在大学4年有一个系统的科研训练,以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

经过前几年试探性的进行少量的开放性和科研性的实验,由于一些实验题目新颖有趣,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大多数学生都愿意以此方式做为考试内容,而后进行研究论文的初步训练.如“几种活血化淤中药注射液的表面活性研究”,学生可以根据掌握的表面张力测定技术,研究中草药中具有生物活性物质的

一些性质,了解这些药物的活性成分以及药理作用.在实验中学生可以和生物学院的学生一起探讨,以增加生物方面的知识.该课题已经由07级两位同学申请到了聊城大学科技文化创新基金项目资助,并已经测定的数据整理成文发表在聊城大学理科学报第4期上.

“市售蜂蜜的真假判断”,是学生在正确掌握了旋光仪操作,了解利用物质的旋光性进行相关测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因此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该课题也有07级的3为同学成功申请到了聊城大学科技文化创新基金项目资助.

“表面活性剂稀溶液的活度系数的测定”和“具有表面活性的离子液体稀溶液的活度系数的测定”是在学生掌握了电导率仪的正确使用后,将热力学、胶体化学和溶液化学的理论知识综合实验的例子,该课题已经由06级一位同学做出大量数据,并独自整理出论文发表在聊城大学理科学报20第4期上.

“氧化铁基光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在水污染处理中的应用”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课题,这对化工专业的学生今后从事工作时有很大帮助,该课题也由06级两位同学申请到了聊城大学科技文化创新基金项目资助.

参考文献:

1 胡建华.大学科学研究与创新型人才培养〔J〕.(2 XWei,DSun,YDi,JLiu.TheReformationofTChemistryExperi2

mentation,TheSatelliteMeetingI-posiumonPhysicalChemistryEduca2tionand(3 巩孝栋,〔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17,

96-98.

4 任丽慧,傅式洲,魏西莲.电导法测定表面活性剂稀溶液的活度系数〔J〕.聊城大学学报,,22:41-

44.

5 栾国庆,桑克花,魏西莲.几种活血化瘀重要的表面活性研究〔J〕.聊城大学学报,2009,22:45-47.

CultivationofStudents’InnovativeAbility

inPhysicalChemistryExperimentTeaching

WeiXilian FuShizhou ZengSuyuan SunDezhi

(SchoolofChemistryandChemicalEngineering,LiaochengUniversity,Liaocheng,Shandong,252059)

上一篇:本质安全型班组建设手册总结下一篇: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