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实验指导书

2024-04-29

策划实验指导书(共10篇)

策划实验指导书 篇1

目 录

实验一 策划学的基本原理1-10……………………………………………………2 实验二 策划学的效应1-8…………………………………………………………4 实验三 策划中的高级技巧1-8………………………………………………………

5实验一策划学的基本原理1-10

一、实验目的使学生尽快了解和掌握策划学的平衡原理、平衡原理、习以为常原理。

二、实验内容与步骤

1.平衡原理:

①概念:策划运作中对某件事的平衡处理,以免顾此失彼,反而达不到想要的目的; ②搜集平衡原理相关案例,并挑选一则最有代表性的简单点评。

2.习以为常原理:

①概念:大众对一些策划见多了就习以为常了,这些策划就不能或很难吸引大众了。②搜集习以为常原理相关案例,并挑选一则最有代表性的简单点评。

3.干扰分散原理:

①概念:在策划中,由于一些人为因素或意外因素的干扰,以致产生了并非原来意愿的结果。

②搜集干扰分散原理相关案例,并挑选一则最有代表性的简单点评。

4.心理学原理:

①概念:重复加深印象心理,潜移默化心理,疲劳反感心理,品牌心理,色彩心理,消费者的消费差异心理;

②搜集心理学原理相关案例,并挑选一则最有代表性的简单点评。

5.稀缺市场原理:

①概念:以追求稀缺产品为目的的市场行为:科技与创新;

②搜集稀缺市场原理相关案例,并挑选一则最有代表性的简单点评。

6.效益原理:

①概念:策划活动效果与策划收益效果并不完全相等,做到策划活动效果与策划收益效果的完美结合。

②搜集效益原理相关案例,并挑选一则最有代表性的简单点评。

7.系统性、整合性原理:

①概念:策划是一个系统、综合的过程,而不是只考虑某方面的因素及实施某个单一的手段;

②搜集系统性、整合性原理相关案例,并挑选一则最有代表性的简单点评。

8.价格尺码原理:

①概念:价格越高,质量、品牌(信誉、服务、形象等)越好。

②搜集价格尺码原理相关案例,并挑选一则最有代表性的简单点评。

9.新颖性、连续性、间断性、变化性原理:

①概念:策划的手法要新,通过自己独特的新手法来达到运行策划的目的;在运行策划中,在一定时期内要连续的用各种手段来影响受众;在运行策划中,因为存在疲劳反感原理,某种信息长期刊、播容易引起受众的疲劳,会遭到受众的反感,所以在一定时期内,对某种信息要停播、停刊一段时间;在策划中使用某些传播手段时,在时间上连续刊、播而不停止,只是对原来刊、播的内容进行一些变化。

②搜集新颖性、连续性、间断性、变化性原理相关案例,并挑选一则最有代表性的简单点评。

10.知名度并不完全等于策划收益效果原理

①概念:知名度不等于美誉度;有的知名度违背了法律、历史、宗教、民族文化,形成了负面影响;

②搜集知名度并不完全等于策划收益效果原理相关案例,并挑选一则最有代表性的简单点评。

三、主要仪器及耗材

计算机、网络、打印纸等。

四、实验资料

各类广告作品案例集、各类策划案例集。

五、实验注意事项

1.十原理任选其一即可。

2.注意各原理的优势和局限。

六、思考题

1.各原理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

2.各原理在学习中的应用。

实验二策划学的效应1-8

一、实验目的使学生尽快了解和掌握聚众效应与分散效应、点式效应与示范效应、界限及倍数效应。

二、实验内容与步骤

1.聚众效应与分散效应:

①概念:把同类商家或产品汇集在一起,这样更能吸引消费者,也叫择多原则;避免同类商家或产品汇集在一起,主要是为了减少竞争者,也叫偷懒原则或择近原则;

②搜集聚众效应与分散效应相关案例,并挑选一则最有代表性的简单点评。

2.点式效应与示范效应:

①概念:有意突出几点,然后使这些点起到带头作用;通过对某件事、某个人的重点影响,让他们来起带动作用;

②搜集点式效应与示范效应相关案例,并挑选一则最有代表性的简单点评。

3.界限及倍数效应:

①概念:在知名度的不同界限中,策划的作用是不同的,所用的策划手段也不一样;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以不成规律的倍数在受众中传递,逐步扩大影响,为受众逐渐接受,并且越往后传递的速度越快,传递的范围越广;

②搜集界限及倍数效应相关案例,并挑选一则最有代表性的简单点评。

4.联动效应:

①概念:在策划活动中,运行一次活动产生的是整体效果,整个过程中也会有联动影响; ②搜集联动效应相关案例,并挑选一则最有代表性的简单点评。

5.互动效应:

①概念:通过媒介的互动影响才能达到策划的最大或最佳效果。

②搜集互动效应相关案例,并挑选一则最有代表性的简单点评。

6.美女效应:

①概念:在策划运行中,用美女来引起注意力,以达到促销目的;

②搜集美女效应相关案例,并挑选一则最有代表性的简单点评。

7.名人效应:

①概念:在策划运行中,运用名人产生的效应来达到某种促销目的;

②搜集名人效应相关案例,并挑选一则最有代表性的简单点评。

8.品牌效应:

①概念:在策划中利用品牌产生的作用及效果来起推动作用。

②搜集品牌效应相关案例,并挑选一则最有代表性的简单点评。

三、主要仪器及耗材

计算机、网络、打印纸等。

四、实验资料

各类广告作品案例集、各类策划案例集。

五、实验注意事项

1.八效应任选其一即可。

2.注意各效应的优势和局限。

六、思考题

1.各效应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

2.各效应在学习中的应用。

实验三策划学中的高级技巧1-8

一、实验目的使学生尽快了解和掌握如何做诱导新闻隐性广告、广告如何尽量仿效新闻、策划中的抢点抢先、策划中的出其不意标新立异等高级技巧。

二、实验内容与步骤

1.如何做诱导新闻、隐性广告:

①概念:策划的最高境界是让新闻来传播策划,获得最佳策划收益效果;

②搜集诱导新闻、隐性广告相关案例,并挑选一则最有代表性的简单点评。

2.广告如何尽量仿效新闻:

①概念:报纸版面设计、文字技巧处理等形式;

②搜集广告仿效新闻相关案例,并挑选一则最有代表性的简单点评。

3.策划中的抢点、抢先:

①概念:挖掘、发现、抢占那些能带来策划效应的、人们关注的热点或焦点事物;运行策划时,对那些能带来策划效应的、人们关注的热点或焦点事物,应抓住机会,抓准时机;

②搜集策划中的抢点、抢先相关案例,并挑选一则最有代表性的简单点评。

4.策划中的出其不意、标新立异

①概念:消费者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感受策划所带来的内心震撼;在策划中使用“新”、“异”的手段,使策划产生一种强大的冲击力;

②搜集策划中的出其不意、标新立异相关案例,并挑选一则最有代表性的简单点评。

5.策划中如何选择媒体:

①概念:根据交通、生活习惯、媒介偏爱、媒介特点、产品特点、主要消费群、本公司实际、媒介互动效应等因素选择;

②搜集策划中媒体选择相关案例,并挑选一则最有代表性的简单点评。

6.涉及价格的一些高级技巧:

①概念:参看消费者关注重点是质量还是价格;价格的确定及变动要讲究技巧; ②搜集涉及价格的高级技巧相关案例,并挑选一则最有代表性的简单点评。

7.改变消费习惯的技巧:

①概念:自身商品质量赶得上对手或超过对手;更优质的服务、更令人满意的服务态度;更优惠的价格;广告的作用。

②搜集改变消费习惯的技巧相关案例,并挑选一则最有代表性的简单点评。

8.策划中的打假

①概念:重罚;直销;重视。

②搜集策划中的打假相关案例,并挑选一则最有代表性的简单点评。

三、主要仪器及耗材

计算机、网络、打印纸等。

四、实验资料

各类广告作品案例集、各类策划案例集。

五、实验注意事项

1.八高级技巧任选其一即可。

2.注意各高级技巧的优势和局限。

六、思考题

1.各高级技巧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

策划实验指导书 篇2

关键词:作业指导书,编写原则

作业指导书是规定基层质量活动途径的可操作性文件, 其针对的对象是具体的作业活动;程序文件描述的对象是某项系统性的质量活动, 作业指导书是程序文件的细化。作业指导书也属于程序文件的范畴, 只是层次较低、内容更具体。编写作业指导书的目的就是使每个检测人员进行同一项试验时, 采用同样的方法、同样的仪器设备, 最终得出同样的检测结果。

一、作业指导书的编写原则

作业指导书的编写应遵循“最好、最实际”的原则, 采取最科学、最有效的方法, 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和综合效果。

首先, 只写与控制影响质量的因素及结果的评定方法有关的内容, 而有关操作的步骤等内容在设备操作手册、标准、岗位培训的原始资料中已有描述, 人们只需引用或参考这些已经存在的标准和文件, 没有必要把它重复一遍。

其次, 尽可能写得简单易懂。应选择通俗易懂的句子来表达, 避免使用难懂的、生僻的词语。

二、作业指导书的分类

1、方法方面:

用以指导检测和校准过程 (检测细则、大纲、指南) 。

当某技术标准 (规范) 对某一检测方法的描述不够完善或者说操作性不强时, 必须根据此标准编制“检测细则作业指导书”, 作为标准检测方法的补充和细化。

采用标准检测方法以外的其他检测方法时, 要制订专门的作业指导书, 此类作业指导书要经过论证、学术委员会鉴定等程序并经技术管理层负责人批准发布后才可实施。

仪器设备的两次例行检定之间必须进行的核查, 都必须编制此类作业指导书进行期间核查。

2、设备方面:

设备的使用、操作规范。

检测设备操作规程。通过编制此类作业指导书, 规范仪器操作与维护, 保证检测和校准工作顺利进行、保证操作和仪器设备的安全。

3、样品方面:

包括样品的准备、处置和制备细则。

参照上述有关规定进行编写作业指导书。

4、数据方面:

检测和校准结果的有效位数、修约、异常值的剔除以及测量不确定度的表征规范等。

对某种测量方法进行测量不确定度的分析, 能找出影响不确定度的因素;对不确定度进行评估, 能如实反映测量置信度和准确性。所以需要编制此类作业指导书。

三、作业指导书包含的内容

1、标题和封面

作业指导书应该有明确的标题, 即明确写明其描述活动过程的名称, 一般可采用“作业活动名称+作业指导书”或“作业活动名称+作业规程/规范”的结构。如设置封面, 则应在封面上写明编号、起草人、审核人、批准人、批准日期及修订状态;若无封面, 则这些内容应写在标题下方。

2、目的和范围

作业指导书首先应写明其适用的作业范围及不适用的作业范围;其次应简洁地说明编制目的或其实施目标, 即为什么要编制该作业指导书, 通过编制作业指导书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3、作业内容与要求

作业内容与要求是作业指导书的主体, 应当具体、准确地反映作业内容与要求及相关活动。同时, 作业指导书内容的表述顺序应与作业活动的顺序相一致。必要时, 可用图或表, 以便于理解。作业指导书的文字应通俗易懂, 尽可能的量化, 用数据说话, 以便作业人员有唯一正确的理解, 实施后确保过程质量的控制。

四、编写作业指导书的注意事项

1、作业指导书设计和编写应符合本单位的《质量手册》的规定, 作业指导书所规定的程序应符合本单位的实际, 包括环境、仪器设备、检测和校准范围的要求。

2、一项活动只能规定唯一的程序, 只能有唯一的理解, 因此一项作业只能规定一个作业指导书。并且不能使用作业指导书的无效版本。

3、作业指导书一旦批准实施, 就必须认真执行;如需修改, 须按《质量手册》的规定程序进行。

4、作业指导书的编写数量要依据实际情况而定, 既不是越少越好也不是越多越好。有些组织为了使文件的数量尽可能减少, 以利于文件的管理, 对于考核规范中没有具体数量规定的作业指导书 (程序文件则因考核规范中规定了应当制定的程序而不可能减少) 提出尽可能不编, 这就使很多重要的、必不可少的文件也没有制定, 从而使许多影响质量的因素未能加以控制。

五、编写作业指导书过程中的几个误区

1、以仪器设备操作规程代替作业指导书

现在我们所使用的仪器设备越来越先进, 功能也越来越多, 而我们做某一项检测和校准时, 可能只能用到设备的局部功能。作为操作规程只能规定一些主要试验操作方法。因此, 针对每一项试验的仪器操作方法应该在作业指导书中得以体现。

2、以检定规程代替作业指导书, 如JJG744-2004《医用诊断X射线辐射源检定规程》中, 对于透视机和照相机规定了不同的检测项目, 作业指导书应依据不同的仪器选择能满足检测要求的检测项目, 而不是随意选用, 在作业指导书中就应根据具体情况规定检测哪些检测项目。

3、仪器设备更换、标准规范修订改版都需变更作业指导书

按照规范要求, 作业指导书应具有法规性、唯一性、适用性的特点。仪器设备更换, 标准规范修订改版都可能导致相应的作业指导书不适用, 需对作业指导书作出修订, 保证其适用性。

总之, 作业指导书的编写应经过不断的实践, 不断地修订完善, 才能日趋成熟, 从而促进整个检定/校准工作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JJF1069-2012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规范

[2]CNAS—CL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

借助策划,让写作指导走向自然 篇3

一、借助策划,让写作的目的走向自然

叶圣陶先生一直主张要让学生作“应需”之文——应本人之需,应他人之需;应生活之需,应工作之需;应时代之需,应心灵之需……在“需要”的指引下,学生才能更好地凝视自我与生活,真正领略写作的独特价值。写作策划,恰是创造真实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在写作这一特别的生活中体验其价值。

策划由生活中的一个小话题引出:中午,我让女儿吃肉,夹好的瘦肉被“还”了回来,她还一脸苦相。于是我叹息:现在孩子的生活真是太好啦!由这个“引子”,教师倡导孩子调查、了解父母、爷爷奶奶的童年生活。调查前与学生一起讨论、确定调查内容,提醒学生重点了解长辈们童年的快乐。有了调查,就需要有汇报、交流。这时,让学生以“我了解到的父母的童年趣事”为中心组织文稿,不拘形式地向大家汇报。学生兴趣盎然地完成了一篇习作。评选出“最有意思的父母”后,继续“写作策划”——每个时代都有其特殊快乐,我们有父母享受不到的幸福与快乐吗?让学生与长辈一起讨论,发现自己童年别样的幸福。学生写成的文稿,张贴到教室内,大家相互阅读,集体评价,并经过班级评审委员会评选出“最有意思的同学”。

这样的“策划”,就是要让写作完全走进生活,甚至成为一段时间内学生最重要的生活。此时,学生不只是在提升自我的表达能力,学习相应的写作技巧,而且获得了愉悦的体验,找寻到了不同时代、不同童年的别样幸福,更深刻地发现了童年的精彩……当他们更加自主地记录自己的五彩童年时,写作的价值被学生自然地体验、接纳。

二、借助策划。让表达的方式走向自然

谈及写作,韩愈指出:“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去陈言,言己心,强调的正是表达方式的随“意”、自然,不拘泥于前人,不拘束于一格,自然流溢,机杼独出!《全日制业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为使表达的方式走向自然,有必要淡化技巧的传授,强化心灵的抒发。而灵感、激情总是在情境中自然孕育、催生的,写作策划就是要创造这样的情境,让学生产生“非吐不可之欲望”。

三、借助策划。让评价的手段变得自然

通过写作策划,写作评价也变得与“众”不。同。与过分突出教师的评价主体作用不同,借助于写作策划,教师巧妙地把评价的主体多元化——教师、学生、家长都参与到了评价体系中来,都成为重要的“鉴赏家”;评价的标准也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不唯辞采,不唯形式,而看内容、情感有没有打动别人;评价也不再作为孤立存在的教学环节,它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之中,润物无声地影响、改变着学生。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级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采用展示、交流等多种方式。”评价结果的呈现不拘一格,需要的正是一种开放视野,需要改变评价的手段,使之更为丰富、自然,更能激起学生的“心潮”。

策划实验指导书 篇4

实验序号:实验7

一、实验目的

熟悉使用存储过程来进行数据库应用程序的设计。

二、实验平台

1、利用实验1所安装的RDBMS及其PL/SQL执行引擎。编程工具自选。

三、实验内容和要求

对学生-课程数据库编写存储过程,分别完成以下一些功能:

1.统计“离散数学”课程的成绩分布情况,即按照各分数段来统计人数。2.统计任意一门课程的平均成绩

3.将学生选课成绩从百分制改为等级制(即分数最高的前10%(包括10%)是A, 分数在前10%~30%(不包括10%)是B,分数在前30%~50%(不包括30%)是C,分数在前50%~90%(不包括50%)是D,剩下的是E)

要求:提交源程序并标识必要的注释。保证程序能正确地编译和运行,认真填写实验报告。

策划实验指导书 篇5

哈尔滨工程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2013年3月

目录

雷达原理实验课的任务和要求..........................................1 雷达原理实验报告格式................................................2 实验一 雷达信号波形分析实验.........................................3

雷达信号波形分析实验报告........................................5 实验二.数字式目标距离测量实验......................................6

数字式目标距离测量实验报告......................................8

雷达原理实验课的任务和要求

雷达原理实验课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雷达的基本工作原理和雷达测距、测角、测速的基本方法和过程;掌握雷达信号处理的基本要求,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要求学生做到:

1.做好实验前准备工作

预习是为做好实验奠定必要的基础,在实验前学生一定要认真阅读有关实验教材,明确实验目的、任务、有关原理、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做到心中有数。

2.严谨求实

实验时要求按照操作步骤进行,认真进行设计和分析,善于思考,学会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释实验结果,研究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3.遵从实验教师的指导

要严格按照实验要求进行实验,如出现意外,要及时向老师汇报,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4.注意安全

学生实验过程中,要熟悉实验室环境、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守则。5.仪器的使用

使用仪器前要事先检查仪器是否完好,使用时要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如发现仪器有故障,应立即停止使用,报告老师及时处理,不得私自进行修理。

6.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包括下列内容:实验名称、实验日期、实验目的、简要原理、主要实验步骤的简要描述、实验数据、计算和分析结果,问题和讨论等。

雷达原理实验报告格式

一、封皮的填写:

(1)实验课程名称: 雷达原理

(2)实验名称:按顺序填写(3)年 月

日:

二、纸张要求:统一采用A4大小纸张,左侧装订,装订顺序与实验顺序一致。

三、书写要求:

(1)报告除实验图像必须打印外,其余可手写。

(2)实验结果图位于实验结果与分析部分,图像打印于纸张上部,下部空白处写实验分析。

(3)报告中图要有图序及名称,表要有表序及名称,每个实验的图序和表序单独标号(例如 图1.1脉冲信号仿真波形

;表1-1 几种信号的。。)。不合格者扣除相应分数。

(4)每个实验均需另起一页书写。

四、关于雷同报告:报告上交后,如有雷同,则课程考核以不及格处理。(每个实验均已列出参数可选范围,不能出现两人所有参数相同情况)

实验一 雷达信号波形分析实验

实验类别:验证性实验 实验学时:2学时

实验地点:信息对抗实验室,实验依据:《雷达原理实验》教学大纲 实验设备:PC机,MATLAB软件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了解雷达常用信号的形式。2.学会用仿真软件分析信号的特性。3.了解雷达常用信号的频谱特点和模糊函数。

二、实验内容

本实验是在PC机上利用MATLAB仿真软件进行常用雷达信号的仿真、设计。针对所设计的雷达信号分析其频谱特性和模糊函数。

三、实验步骤

1.列出简单脉冲调制信号和线性调频雷达信号数学模型 2.利用MATLAB软件编写雷达信号产生程序 3.对信号进行频谱分析

4.记录仿真结果、存储仿真波形。选作:

1.对线性调频信号进行匹配,输出原信号与匹配输出信号的对比波形。

四、实验要求

1.每名同学自选实验参数、进行程序设计。信号参数范围如下:

(1)简单脉冲调制信号: 载频范围:70MHz~100MHz 脉冲重复周期:200us~300us

脉冲宽度:3us~10us 幅度:1V(2)线性调频信号 载频范围:70MHz~100MHz 脉冲重复周期:200us~300us 脉冲宽度:10us~30us 信号带宽:10 MHz ~20MHz 幅度:1V 2.实验结束后,检查实验结果并讨论。3.撰写实验报告

五、思考题

常规脉冲雷达信号的频谱和线性调频雷达信号的频谱各有何特点?线性调频雷达信号有何优势?。

雷达信号波形分析实验报告

****年**月**日

班级

姓名

评分

一、实验目的要求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参数设置

四、实验仿真波形

五、实验成果分析

六、教师评语

教师签字

实验二.数字式目标距离测量实验

实验类别:验证性实验 实验学时:2学时

实验地点:信息对抗实验室,实验依据:《雷达原理实验》教学大纲 实验设备:PC机、QURTARSII软件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掌握数字式雷达距离测量的基本原理。

2.学会用QuartusII软件设计数字式单目标雷达距离录取装置。3.了解多目标雷达距离录取装置的设计方法。

二、实验内容

本实验是在PC机上利用QuartusII软件进行数字式单目标雷达距离录取装置的设计,并通过波形仿真验证设计方案的正确性。

三、实验步骤

1.用原理图法设计数字式单目标雷达距离录取装置 2.确定波形仿真参数。

3.通过波形仿真文件验证数字式单目标雷达距离录取装置的正确性。4.记录仿真参数、结果并存储仿真波形。选作:

1.数字式单目标雷达距离录取装置的设计,并通过波形仿真验证设计方案的正确性。

四、实验要求

1.每名同学自选实验参数、进行程序设计。信号参数范围如下:

简单脉冲调制信号:

(1)脉冲重复周期:200us~300us

(2)脉冲宽度:10us~30us(3)目标距离:15km~40km(4)目标数量:1~3个

2.实验结束后,检查实验结果并讨论。3.撰写实验报告

五、思考题

讨论多目标距离编码器与单目标距离编码器实现方案设计不同点。

数字式目标距离测量实验报告

****年**月**日

班级

姓名

评分

一、实验目的要求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参数设置

四、实验仿真波形

五、实验成果分析

六、教师评语

策划实验指导书 篇6

(2)应用文件流操作文件。

二、实验内容

(1)利用流操作,在屏幕上显示文本文件内容及文件的路径、修改时间、大小、长度、可读性和可修改性等属性。

(2)借助流操作,以图形界面方式向文本文件添加记录并显示其记录内容。

三、实验要求

指导学生学会分析实验数据 篇7

一、运用表格整理,指导学生发现数据呈现的规律

在收集各种数据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白,数据的本身并没有意义,重要的是数据所给予的启示。特级教师路培琦曾说过:“科学课既强调学生亲历探究的过程,还重视在实验过程中搜集和积累数据,强调对事物的认识,不仅要在质上认识,更要从量的分析中得出结论。”学生收集、记录实验数据完成后,教师指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重新整理和分析,使原本无序、杂乱的数据变得有序,不但能帮助学生深入挖掘数据背后隐藏的规律,为学生更好地总结、归纳概括科学规律提供依据和建议,也有利于发挥数据应有的作用,对现象作出客观的解释,学会从各种数据中选择有效的数据并把数据转化为证据。

在教学《豌豆荚里的豌豆》一课时,学生收集的40个豌豆夹里的豌豆粒数如下:4、5、3、1、4、5、7、6、4、6、8、4、6、3、4、6、5、7、5、4、6、7、4、5、6、3、0、2、5、5、6、6、7、9、5、5、6、5、6、5。这些数据很真实地记录了每个豌豆荚里的豌豆粒数,但是很杂乱无章,很难发现碗豆荚里种子粒数的分布规律。在学生完成搜集数据之后,教师指导学生运用表格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如下表:

学生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如下:

生:我发现了5粒的最多。

生:我发现了没有种子的只有1个。

生:我发现一个碗豆荚里种子最多有8个。

生:我发现8粒和1粒的各有一个,而9粒和9粒以上的都没有。

生:大多数都在4~6粒种子之间。

师:豌豆荚里的豌豆种子数是多少?怎样回答比较合理?哪一些种子数量比较多一些?

生:4粒、5粒、6粒。在4~6个之间的数量比较多。

这样,原本无序的数据变得清晰有序,学生很轻松地发现豌豆种子粒数分布的大致规律。虽然不能确切地说出碗豆荚里的种子数,但在整理分析后,得到了一个合理的推论,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了学生对数据的敏感性。这一过程,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科学学习,对于学生探究事物的内在规律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运用直观图表,指导学生发现数据之间的变化规律

将实验数据按一定规律用直观图表的方式表达出来是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最常用的方法。图表设计要求对应关系清楚、简单明了、有利于发现相关数据之间的关系。对于一般比较简单的探究问题,学生通过对统计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就可以发现事物内在规律,而一些稍复杂的内容,光看数据就不那么容易了,通过统计图、分布图等图表的运用,能直观反映出数据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发现数据背后蕴含的规律。

如在六年级《抵抗弯曲》一课的教学中,学生通过实验获得了一组关于纸的厚度与所承受垫圈数量的数据。这些实验数据比较抽象,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这组数据制作出一份曲线图,使抽象的数变为直观,很容易建立数据之间的联系,发现其中的规律。

学生根据纸的厚度与所承受垫圈的数据完成的统计图如下:

折线统计图更直观有效地反映了纸的厚度与抵抗弯曲能力之间的关系。统计图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随着纸的厚度的增加,承受垫圈的个数大大增加,抵抗弯曲的能力也显著增强。通过运用直观图表的方法,让学生更形象、更容易地找到了事物变化的规律。

三、运用纵横比较,指导学生建立实验数据的联系

在小学科学教材中,有许多实验得到的数据是具有高度明晰、数据内在高度规律化的,此时学生很容易从数据上轻而易举地解释现象,并从现象中概括结论。有的教师此时往往就此满足,未能开展学生数据分析方法的提炼,学生因此失去形成数据分析方法的理性思考机会,以后在遇到较为复杂的数据时就表现为茫然失措,不知从何入手。如果教师引领学生对通过实验得到的数据进行纵横比较,很容易发现实验数据之间的变化规律,建立不同实验数据之间的联系,提升实验数据分析的有效性。教师引领学生进行数据分析,可以采用横向比较、纵向比较、同一类纵向比、不同类横向比等等,学生自然就会对数据分析具有了一定的分析策略,数据分析能力将会有较大的提高。

如一位科学教师执教教科版六年级上册《形状与结构》单元的《抵抗弯曲》一课时,教材引领学生用对比实验的方法研究梁的抗弯曲能力与其宽度、厚度之间的关系。学生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单位为1角钱硬币的重量)

在两个实验中,改变宽度和厚度都要成倍地改变,很容易看出实验数据变化的规律。学生可以发现:纸的宽度增加,抗弯曲能力会增强;纸的厚度增加,抗弯曲能力会大大增强。这位教师没有就此收场,而是引领学生把增加纸的宽度和厚度所收集的实验数据进行纵横比较,把两个实验进行沟通,架构了两个实验之间的联系,很容易发现实验数据之间的规律。学生会发现:要增强抗弯曲的能力,增加厚度比增加宽度更加有效。这样提升了学生的实验数据分析能力,促进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四、通过差异比较,引领学生把数据分析推向深刻

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会得到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有时是不可靠的,甚至是错误的。科学教师不应该回避这些差异,而应积极面对,正确对待学生实验数据的差异,必要时引领学生重复实验,以期得到可靠的且具有一定信度的数据,增强学生对数据的敏感性,培养学生严谨细致、认真负责的科学态度,使学生的数据意识在处理这些数据时得以培养,能自觉地学会用数据来描述事物或对一些现象进行解释。学生数据分析能力虽然可以从高度明晰化的数据分析中逐渐得到提升,但是更大的提升来源于对于数据差异的分析,而且在数据差异处把数据分析引向深刻,促使学生返回去审视自己实验操作的科学性和正确性、审视实验器材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审视实验进程先后顺序的科学性等等,对于提高学生今后实验开展的严谨性、自我审视能力等都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如,在研究纸的宽度与抵抗弯曲的能力之间的关系时,统计学生的实验数据如下(单位为1个垫圈的重量):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比较,先观察比较第1组学生的数据,发现:随着纸的宽度增加,抵抗弯曲的能力也随着增加。教师引领学生比较这4组的数据,发现第4组的4倍宽的纸承重32个垫圈的重量,远远超过了其他三个小组的数据。教师没有放弃这个差异,而是引领学生共同探讨这一组为什么出现了这么大的差异。下面是这一环节的教学:

师:请第4组的同学把这张纸拿到前面来。展示给大家看看。

学生把这张4倍宽的纸展示给大家。

师:为什么他们的纸能承受的垫圈数比你们的多这么多?他这组的纸和你们小组的有什么区别?

生:他们的纸有折痕。

生:他们的纸有点像半圆形,我们的纸是平的。

生:他们纸的边都折起来,有点像工字形。我觉得纸的形状也能增强抵抗弯曲的能力。

……

师:纸的形状与抵抗弯曲的能力到底有没有关系?我们下节课再研究。

对于这个与其他组相比差异很大的实验数据,教师没有回避,没有放弃,而是组织学生进行研讨。学生通过研讨,发现了纸的形状也与抵抗弯曲的能力有关这一值得研究的问题,恰恰是下一课需要研究的问题。本节课虽然没有研究,却给学生下一阶段的学习埋下了伏笔,使学生产生了进一步探究的欲望,这不正是我们科学课所期待的吗?

五、培养数据意识,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实验数据展示在学生面前时,学生不一定马上能从数据表或图中找到规律,教师应引导学生重视实验数据,指导学生选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分析数据,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和习惯。这一过程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教师自己要关注数据。教师可以借助放大的数据统计表或者运用多媒体把实验数据放大进行展示,通过问题的设置来引领学生关注数据、分析数据、探寻规律。在整理数据的基础上,指导学生一步步分析数据,给学生提供训练分析实验数据的机会,使学生养成分析数据的习惯。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要求学生从实验数据出发,通过分析思考,运用数学工具得出规律性结论。这样做不仅能使学生加深对科学规律的总结过程和本质内涵的理解,并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使学生经历由数据推出结果的过程。

在分析实验数据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像数学解题那样,要说出整个数据分析思考的过程,学会选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表达。长此以往,学生的表达能力会不断提升,同时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优化实验指导 提高教学实效 篇8

一、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1.恰当组建学习小组

教师应根据班内的实际,有意识的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也就是将男生和女生、学习成绩较好和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性格内向和性格外向的分到一组。其目的是形成一种互补,让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互相帮助中不断提升,让学习优良的学生也能获得自信。小组内可以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小组长应选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教师应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设立不同的角色,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达到合作的优化。

2.用心设计合作情景

(1)提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就是把问题设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感到问题很熟悉,但是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又无法解决。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一方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获得合作探究的空间,促使学生在更复杂的水平上理解。

(2)把握学生的疑惑之处。当学生产生疑问时,教师要创设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启迪灵感,在交流中解惑,在交流中达到共识。

(3)展现具有开放性的问题。开放性的问题就是指问题的条件、结论、方法或者过程开放。由于问题开放,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方式去思考和想象可能的情况,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可以产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从而归纳整理,达成为知识的理解和贯通,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品质得到培养,个性得以张扬。

3.努力训练合作技能

合作技能不是与生俱来的,离不开后天有意识、有计划的训练与实践。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弄清楚每种合作技能的作用,认识到合作技能对于个人和集体的重要意义;其次,要尽量多地为学生创造实践合作技能的机会与情境,可以让学生专门练习合作技能,也可以将技能训练与学习任务结合起来一同进行;再次,要及时反馈技能训练的信息,技能的形成是一个反复的过程,是一个逐步精确的过程,教师有责任向学生反馈训练情况,以使学生能够有的放矢,提高训练效果。

4.重视优化评价机制

(1)在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注重把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形成一种“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把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这样会让大多数学生都受到老师或同伴的鼓励,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2)教师的评价要恰当,不宜过多或过早。在教学中,学生有时候并不需要也不想老师过多过早地进行评价,他们会根据自己的认知结构、已有的经验和自己的个性喜好来作出对于他来说是合理的、最佳的方法与策略。过多过早地进行评价不但不能激励合作,还会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生思维的发展。

(3)评价方式要多样。进行合作学习评价时,一方面要把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评价的重心放在合作的过程中,放在合作成功的体验中,放在学生的进步与提高上,让学生从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认识合作学习的方式,合作学习的精神。另一方面要注重对学生合作情感的评价,让学生体会到个人目标的实现必须依托于集体目标的实现,而防止出现个人英雄主义,小组歧视现象,让他们认识到每个成员的共同参与才是合作学习所要实现的目标。

二、合作学习的几个注意问题

1.注意和其他教学方式的配合运用。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是与特定的教学目标想联系的,没有一种教学方法与策略能够同时达成所有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十分复杂,内容非常丰富,所要完成的任务多种多样,因此,教学应当有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与之相应。

2.注意学习中教师的作用。在合作学习中,有些教师认为上课只是提出一个问题,归纳一个结论,工作负担大大减轻了。其实在此,教师要充当的是“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等多种角色,在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使学生与新知之间的矛盾得到解决。教师不应再把自己视作为工作者,而是合作者。

3.注意合作学习的基础。生活中,向人求救是在自己难以独立解决的情况下发出的。合作学习也一样应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之上进行。如果只有合作学习而缺乏独立学习,长此以往,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丧失,学生走上社会以后就将难以独当一面,缺乏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教师提出一个问题之后,首先应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然后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组内、再到班级交流自己的看法,最终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也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4.注意合作学习不能流于形式。不少教师认为,三五个学生聚集在一起,围绕某一问题你争我辩探讨一番,就是合作学习。这其实是很不全面的。只有体现了“积极互动、同时互动、人人尽责、善用技能和小组自治”等特征的小组才是“合作学习小组”。所以,小组讨论只是合作学习的外在形式之一,小组讨论并不等于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本身是一种有着深刻精神实质、丰富理论内涵和广泛操作技术的教学策略。

底盘实验指导书 篇9

汽车运用技术教研室

实验一 传动系构造认识(4课时)

一、实验目的

1、了解传动系的主要组成

2、掌握传动系的工作原理

二、实验仪器设备

1、拆散的传动系各主要零件

2、典型汽车的离合器、变速器、万向传动装置、驱动桥总成;

3、常用工具一套。

三、实验原理

传动系将发动机发出的动力传给驱动车轮,使路面对驱动车轮产生一个牵引力,推动汽车行使。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1、实验内容

(1)传动系各总成主要零件的认识;

(2)离合器、变速器、万向传动装置、驱动桥各零件安装的相互位置关系;(3)离合器、变速器、万向传动装置、驱动桥的动力传递路线及工作情况。

2、实验步骤

(1)由任课教师带领,借助实物认识离合器、变速器、万向传动装置、驱动桥等总成各主要零件的基本构造和结构特点、了解各零件所用材料;

(2)通过实验指导教师拆装演示,了解离合器、变速器、万向传动装置、驱动桥等总成各主要零件间的相互安装位置关系,并熟悉其工作情况;

(3)每个班级的学生根据人数分二至三组(每组10~15人)由任课教师和实验指导教师分别负责组织实施。

五、实验要求

1、学生进入实验室应严格遵守实验室学生守则和安全操作规程。任课教师和实验指导教师要对参加实验的学生严格管理,确保实验期间人身和实验设备、器材的安全;

2、学生进入实验室,必须穿学校统一下发的工作服,注意维持实验室内的教学秩序;

3、实验结束,应将实验室清理、打扫干净。

六、实验思考题

1、传动系由哪几个总成组成?它们分别包括哪几个部分?

2、什么是离合器踏板自由行程?

3、变速器操纵机构中设置的“三锁”分别起什么作用?

4、十字轴刚性万向节要实现等速传动,应如何布置?

5、驱动桥两侧的车轮为什么会以不同的转速转动?

实验二 行驶系构造认识(2课时)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行驶系的主要组成

2、掌握行驶系的工作原理

二、实验仪器设备

1、拆散的典型车型的行驶各主要零件(包括车架、各种车桥、各种悬架、车轮);

2、典型汽车(解剖)总成;

3、常用工具一套。

三、实验原理

行驶系将来自于传动系的扭矩转化为地面对车辆的牵引力,承受外界对汽车的各种作用力和力矩,减少振动,缓和冲击,保证汽车正常、平顺地行驶。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1、实验内容

(1)车架、车桥、悬架、车轮等各总成主要零件认识;(2)各零件安装的相互位置关系;(3)前轮定位

(4)减振器的工作情况。

2、实验步骤

(1)由任课教师带领,借助实物认识行驶系各主要零件的基本构造和结构特点、了解各零件所用材料;

(2)通过实验指导教师拆装演示,了解曲柄连杆机构各主要零件间的相互安装位置关系,并熟悉曲柄连杆机构各零件的工作情况;

(3)每个班级的学生根据人数分二至三组(每组10~12人)由任课教师和实验指导教师分别负责组织实施。

五、实验要求

1、学生进入实验室应严格遵守实验室学生守则和安全操作规程。任课教师和实验指导教师要对参加实验的学生严格管理,确保实验期间人身和实验设备、器材的安全;

2、学生进入实验室,必须穿学校统一下发的工作服,注意维持实验室内的教学秩序;

3、实验结束,应将实验室清理、打扫干净。

六、实验思考题

1、行驶系由哪几个组成部分?

2、什么是前轮定位?包括哪几个内容?

3、什么是独立悬架?什么是非独立悬架?各有什么特点?

4、常用轮胎的结构是怎样的?轮胎规格如何表示?

实验三 转向系构造认识(2课时)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转向系的主要组成

2、掌握转向系的工作原理

二、实验仪器设备

1、拆散的典型车型的转向系各主要零件

(方向盘、转向轴、各型转向器、转向摇臂、转向直拉杆、转向横拉杆、转向节臂、转向梯形臂等)

2、典型汽车转向系总成;

3、常用工具一套。

三、实验原理

转向系根据汽车行驶过程的需要适时调整车轮的行驶方向,使汽车按驾驶员的意志进行转向行驶。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1、实验内容

(1)转向系各主要零部件认识;

(2)转向系各零部件安装的相互位置关系;(3)转向系的工作情况

2、实验步骤(1)由任课教师带领,借助实物认识曲柄连杆机构各主要零件的基本构造和结构特点、了解各零件所用材料;

(2)通过实验指导教师拆装演示,了解曲柄连杆机构各主要零件间的相互安装位置关系,并熟悉曲柄连杆机构各零件的工作情况;

(3)每个班级的学生根据人数分二至三组(每组10~12人)由任课教师和实验指导教师分别负责组织实施。

五、实验要求

1、学生进入实验室应严格遵守实验室学生守则和安全操作规程。任课教师和实验指导教师要对参加实验的学生严格管理,确保实验期间人身和实验设备、器材的安全;

2、学生进入实验室,必须穿学校统一下发的工作服,注意维持实验室内的教学秩序;

3、实验结束,应将实验室清理、打扫干净。

六、实验思考题

1、转向系起什么作用?它由哪几部分组成?如何工作?

2、常用转向器有哪几种型式?

3、转向梯形起什么作用?

实验四 制动系构造认识(4课时)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制动系的主要组成

2、掌握制动系的工作原理

二、实验仪器设备

1、拆散的制动系各主要零部件(制动踏板、制动总泵、制动分泵、各型制动器、手制动器);

2、典型汽车制动系总成;

3、常用工具一套。

三、实验原理

制动系根据需要使汽车减速或在最短的距离内停车,保证汽车行驶的安全。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1、实验内容

(1)制动系各零部件的构造认识;(2)制动系各零部件安装的相互位置关系;(3)制动系的工作情况

2、实验步骤

(1)由任课教师带领,借助实物认识曲柄连杆机构各主要零件的基本构造和结构特点、了解各零件所用材料;

(2)通过实验指导教师拆装演示,了解曲柄连杆机构各主要零件间的相互安装位置关系,并熟悉曲柄连杆机构各零件的工作情况;

(3)每个班级的学生根据人数分二至三组(每组10~12人)由任课教师和实验指导教师分别负责组织实施。

五、实验要求

1、学生进入实验室应严格遵守实验室学生守则和安全操作规程。任课教师和实验指导教师要对参加实验的学生严格管理,确保实验期间人身和实验设备、器材的安全;

2、学生进入实验室,必须穿学校统一下发的工作服,注意维持实验室内的教学秩序;

3、实验结束,应将实验室清理、打扫干净。

六、实验思考题

1、制动系起什么作用?常用的车轮制动器有哪些类型?

2、什么是制动间隙?测量部位在哪里?

3、液压制动系统是怎样工作的?气压制动系统是怎样工作的?各有什么特点?

UML实验指导书 篇10

前言

UML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必须十分重视加强实验教学。UML技术实验课的目的是进一步巩固和加强理论知识,培养基本应用和建模工具操作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我系UML技术的教学大纲及实际情况编写了该实验指导书。全书共分7个实验,每个实验包括有: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内容和步骤、实验报告要求

等项目。

UML实验指导书

目录

实验一 用例图...............................................................................................................................3 实验二 交互图...............................................................................................................................4 实验三 类图...................................................................................................................................5 实验四 数据建模...........................................................................................................................6 实验五 活动图...............................................................................................................................7 实验六 状态图...............................................................................................................................8 实验七 组件图和部署图...............................................................................................................9

UML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 用例图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用例图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2. 掌握如何使用建模工具绘制用例图方法。

二、实验器材

1.计算机一台;

2.Rational Rose 工具软件;

三、实验内容

根据以下需求设计一个图书馆管理系统的用例图。基本功能要求:

图书管理:新书登记,图书查询,图书注销; 借阅管理:借书,还书,查询今日到期读者;

读者管理:增加读者、删除读者、查询读者、读者类别管理(可以设置不同类的读者,并使不同类读者对应不同类的图书流通参数,如可借册数,可借天数,可续借次数,可续借天数等);

报表管理:包括图书借阅统计报表,被注销图书统计报表等;报表可以有多种格式可供选择;可以把报表输出到文件中,可以预览报表、打印报表等。

系统管理:系统管理员使用,包括用户权限管理(增加用户,删除用户,密码修改等),数据管理(提供数据修改、备份、恢复等多种数据维护工具),系统运行日志,系统设置等功能。

四、实验步骤

详细分析系统需求,使用Rose工具完成系统用例图。(1)分析系统活动者(2)分析系统活动者的用例

(3)分析活动者之间、用例之间的关系(5)绘制用例图

五、实验报告要求

1. 整理实验结果。2. 小结实验心得体会。

UML实验指导书

实验二 交互图

一、实验目的

1.理解顺序图的基本概念; 2.理解协作图的基本概念;

3.掌握在Rational Rose中绘制交互图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器材

1.计算机一台;

2.Rational Rose 工具软件;

三、实验内容

根据图书馆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和用例图,完成系统的交互图,对用例进行动态建模。

四、实验步骤

1.分析:根据图书馆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和用例图,对系统中的用例进行动态建模。2.请根据教材中示例部分在Rational Rose中绘制上述的交互图。

五、实验报告要求

1. 整理实验结果。2. 小结实验心得体会。

UML实验指导书

实验三 类图

一、实验目的

1.理解类的基本概念;

2.掌握如何从需求分析中抽象出类的方法; 3.掌握在Rational Rose中绘制类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器材

1.计算机一台;

2.Rational Rose 工具软件;

三、实验内容

根据图书馆管理系统需求分析、用例图、交互图,对系统进行静态建模,寻找和发现类,分析类之间的关系。

四、实验步骤

1.打开前面初步构建的UML模型文件;2.打开Rose中的逻辑视图(Logical View),选择分析模型(analysis model)目录。并在其下创建一个子目录并命名为:“图书馆业务功能”。

3.用鼠标右击“图书馆业务功能”在弹出来的菜单中选择“New→Class diagram”项,创建类图。

4.双击新建的类图,并点右边控件集中选中的类并用鼠标在图中分别拖出上述类图。5.设定上述抽象出来各类的属性和操作。6.分析、设定以上各类之间的关系。

7.请根据教材中示例部分在Rational Rose中绘制类间的关系。

五、实验报告要求

1. 整理实验结果。2. 小结实验心得体会。

UML实验指导书

实验四 数据建模

一、实验目的

1.数据建模的基本概念

2.掌握在Rational Rose中进行数据建模。

二、实验器材

1.计算机一台;

2.Rational Rose 工具软件;

三、实验内容

根据图书馆管理系统需求分析、类图系统进行数据建模。

四、实验步骤

1.创建 Database,Database建模元素在component view中创建。2.创建 Schema,在logical view中创建schema,并选定目标数据库。

3.创建 Domain Package和Domain,在logical view中创建,先创建Domain Package,再创建Domain。

4.创建 Data Model Diagram,在schema下创建。5.创建 Table,在Data Model Diagram中建表。6.创建 Column,在表上建立列。

7.创建 Relationship,在表与表之间建立关系,,有两种关系,即non-identifying(非确定性)关系和 identifying(确定性)关系

8.Normalizing the Data Model,创建了数据模型后,还要将模型规范化,如转换为3NF。

9.Optimizing the Data Model,如创建索引,视图,存储过程,denormalization,使用domain等。

10.Implementing the Data Model,利用Rose产生DDL或直接在数据库中建立表。

五、实验报告要求

1. 整理实验结果。2. 小结实验心得体会。

UML实验指导书

实验五 活动图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活动图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2. 掌握如何使用建模工具绘制活动图方法。

二、实验器材

1.计算机一台;

2.Rational Rose 工具软件;

三、实验内容

根据图书馆管理需求分析、用例图、类图等,应针对每个用例进行业务分析,说明其具体的业务流程,完成系统活动图活动图。

四、实验步骤

以“删除读者信息”用例为例,说明绘制活动图的步骤。1.管理员在录入界面,输入待删除的读者名;

2.“业务逻辑”组件在数据库中,查找待删除的读者名;

3.如果不存在,则显示出错信息,返回步骤(1),如果存在则继续; 4.“业务逻辑”组件判断“待删除的读者”是否可以删除;

5.如果不可以,则显示出错信息,返回步骤(8),如果可以则继续; 6.在数据库中,删除相关信息; 7.显示删除成功信息; 8.结束。

五、实验报告要求

1. 整理实验结果。2. 小结实验心得体会。

UML实验指导书

实验六 状态图

一、实验目的

1.理解什么状态和状态图; 2.学会使用UML绘制状态图;

二、实验器材

1.计算机一台;

2.Rational Rose 工具软件;

三、实验内容

根据图书馆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用例图和相应的活动图,从对象的动态行为的角度去描述系统的业务活动,完成系统的状态图。

四、实验步骤

1.业务分析:由前面章节对图书馆管理系统中的还书业务的描述和分析可知,还书业务的动态行为是由:空闲(idle)、图书查找(finding)、还书(reversion)、失败(Failure)、归还成功(Success)5种状态及激活相互转换的事件。

2.绘制状态图:请您根据分析运用UML绘制还书用例的状态图。

五、实验报告要求

1.整理实验结果。

2.小结实验心得体会。

UML实验指导书

实验七 组件图和部署图

一、实验目的

1.理解组件图的基本概念 2.理解组件图的应用:逻辑部署 3.理解部署图的基本概念 4.理解部署图的应用:物理部署 5.掌握组件图和部署图绘制的方法

二、实验器材

1.计算机一台;

2.Rational Rose 工具软件;

三、实验内容

1. 根据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分析和设计,已完成类图和交互图的分析与设计,完成系统的组件图和部署图。

四、实验步骤

1.绘制组件图 分析:

在图书馆管理系统中,通过分析可以发现类图中的类应分为4个部分:

1.用户接口模块(UI),主要负责系统和用户的交互,包括Frame类,Dialog类等。2.业务对象模块(BO),主要负责处理系统中的业务计算,如借书,还书等功能的具体操作。

3.数据存储模块(DB),主要负责处理对数据的存储。4.通用工具模块(UTIL),包括系统中通用函数。

通过一个主程序StartClass来启动。由于系统中的类较多,这里以业务对象模块(BO)为例来讲解如何创建组件图,BO模块中包括

Item类:书目类,表示一本实际存在的书籍或杂志

Loan类:借书业务类,将借阅者和图书馆关联起来,一个Loan对象表示借出的一本书 BorrowerInfomation类:借阅者信息类,表示一个借阅者。

Title类:表示一种书或一种杂志。如《C++编程思想》就是一种书,用1个title表示,如果有2本这样的书,则需要用2个Item表示。

Reservation类:预定信息类,表示一个预定信息。

Item类和Loan类之间互相依赖,Loan类和BorrowerInfomation类之间互相依赖,9

UML实验指导书

BorrowerInfomation类和Reservation类之间互相依赖,Reservation类和Title之间互相依赖,Title和Item类之间互相依赖。绘图步骤:

(1)在组件视图中双击Main图,出现图7.1,为编辑组件图做好准备,这时绘图工具栏中的图标如图中椭圆所示,其中具体含义可参看本节“补充图标”一段的介绍。

图7.1(2)在组件视图中,从工具栏中选择MainProgram图标,在右边的绘图区中添加一个新组件,并取名StartClass.java表明新增一个主程序。

图7.2(3)选择新创建的组件,点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Open Sepcification”,弹出图7.3对话框。

10

UML实验指导书

(4)在对话框中,可以修改组件的名称,设置组件的类型,指定实现的语言。这里新组件的名称定为“StartClass.java”,组件构型为Main Program(Rose中提供了多种构型,大部分在补充图标一段中均有简单的介绍),实现语言为JAVA(Rose中默认的是分析语言Analysis),修改结果如图7.4所示。

图7.3

图7.4(5)组件图描述的是系统的实现视图,因此要指定实现组件功能的文件。点击File

11

UML实验指导书

选项卡,在列表框中点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Insert File”,弹出文件对话框。在对话框中,键入StartClass.java,点击“打开”按键,这时对话框如图7.5所示。

图7.5(6)双击StartClass.java,弹出是否创建对话框,询问是否创建文件,选择“YES”,弹出记事本,这时可输入相应的源程序(注意:如果这里选择的文件已经存在,则不会弹出创建文件对话框,而是直接显示相应文件内容)。

(7)创建相应的包。选择包图标,在右图中创建。这里同样需要对每个组件打开“Open Specification”对话框,设置具体的属性,对“包”组件来说需要在Files选项卡中指明与其对应的目录。创建完毕的组件图如图7.6所示。

图7.6(8)选择业务对象包(BO),双击,打开业务对象包的详细组件图,这里根据分析的结

12

UML实验指导书

果分别创建Title.java,Item.java,Loan.java,BorrowerInfomation.java,Reservation.java组件,并设置好每个组件的构型和对应的文件。创建好的BO包组件图如图7.7。

图7.7(9)创建依赖关系。在本节“关系”一段中,已经描述过依赖关系使用虚线表示,因此根据分析中的结果,在图中将相互依赖的组件连接即可。完成后的组件图如图7.8。

图7.8 2.绘制部署图 分析:

HNS的图书管理系统目前开发的是一个单机版系统,其中所有的运算均在一台机器上完

13

UML实验指导书

成,但是由于打印报表的需要,系统还应配备一台打印机。因此得出系统中存在2个节点:

① 一台主机,其类型是Processor。② 一台打印机,其类型是Device。绘图步骤:

(1)浏览窗口中选择“Deployment View”,弹出如图7.9所示窗口:

图7.9(2)在图中添加分别添加一个Processer和Device,并分别命名为“computer with java support”和“Printer”,添加完毕后,其结果如图7.10所示:

14

UML实验指导书

图7.10(3)为节点添加连接关系。全图如图7.11。

图7.11

五、实验报告要求

1. 整理实验结果。2. 小结实验心得体会。

上一篇:深度探讨校园网络环境下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设计论文下一篇:2017年第七周值周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