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香蕉教案

2024-04-18

分香蕉教案(精选5篇)

分香蕉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4、培养学生解决问题与数学思考的能力。

重点:除法算式的读写法和各部分的名称及除法的意义。难点: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书中教学情境图,导入新课。

有两只小猴子上山摘果子,他们摘了许多的香蕉,就高高兴兴地回到家。请小朋友们帮小猴数一数,它们摘了多少根香蕉?(引导学生数香蕉,有12 根。)听!小猴子吵起来了:“我要吃更多,我更大。”“我要吃更多,我摘得更多!”这该怎么办呢?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用小棒代替香蕉分一分。

1、请你用学具代替香蕉分一分。

2、谁来说说你分的结果?

3、如果我们都没有学具可怎么办?大家还有没有别的方法,知道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根吗?

4、你真了不起。大家知道吗,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可以用除法计算。(12÷2)÷叫什么名字? 除号长什么模样啊?

(中间有一横,上面有一个小圆点,下面也有一个小圆点,大小一样,对得很整齐。领学生读2遍——“除号”)

4、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各部分的名称。12是表示什么?这2又表示什么?

“12”是平均分的香蕉的总数,写在了除号的前边。“2”是表示平均分成的份数。写在除号的后边。

瞧瞧,我们的除法算式站得多整齐呀。它就能表示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了2份。你知道,这个除法算式该怎样读吗?

这个除法算式读作:12除以2。(跟读2遍。)分得的结果是“每份6根”,把“6”写在等号的后边。

分的是香蕉,单位名称应该是什么?

5、练一练。(除法算式的读法、看图意说出除法算式。)大家读得可真整齐。那么,下边这些除法算式你也会读吗?(1)我会读。

6÷2

10÷5

18÷4

20÷5 大家读得真响亮。我们已经知道了,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的时候,用除法计算。

活动二: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3份,每份4根。

1、如果今天,智慧老人家来的不是2只小猴子,而是3只,那12根香蕉,又该怎样分呢?我想大家一定行,小组里的同学一块来,组长做好分工和组织,一人出主意,一人摆图片,一人写除法算式。比比哪个小组的分法多,谁的除法算式最漂亮。

学生交流、操作:说一说、分一分、写一写。板书: 12÷3=4(根)算式表示什么?

同学们,除法算式里,除号娃娃已经有了自己喜爱的名字——除号,(屏显:除号)

你知道吗?除法算式里其它的数字也都有自己好听的名字。你知道吗?(1)除号前边香蕉的总数“12”叫“被除数”。(2)除号后边表示平均分成2份的“2”叫“除数”。(3)等号后边的分得的结果“6”叫“商”。活动三:小组交流其他分法。

12根香蕉除了可以平均分成2份,或平均分成3份,还可以平均分成几份? ①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算式:12÷4=3(根)②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2。算式:12÷6=2(根)③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12份,每份1根,算式:12÷12=1(根)师:同学们真聪明,能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那么多不同份数,列出那么多个整齐的除法算式,真了不起。这就是咱们今天学习的新课。请同学们打开课本P38——《分香蕉》。大家边玩边学可高兴了。那么,你认识了什么,特别开心?你学会了什么,特别高兴?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都认识了除号和整齐的除法算式。

三、巩固深化

书中练习。

四、总结

小猴分香蕉 篇2

一回到家,猴妈妈就把香蕉分给了小猴皮皮和小猴乐乐。皮皮分到了4个香蕉,开心得上蹿下跳。而乐乐却怎么也乐不起来,你瞧,他正噘着嘴巴,一脸得不高兴呢!原来他只分到了2 个香蕉。

猴妈妈看到乐乐的样子,就笑着说:“怎么了?是不是因为分到香蕉的数量少了,就不高兴了?那你快想想,有什么办法让你们俩分到的香蕉一样多呢?”

乐乐开始抓耳挠腮地想办法,过了好一会,他才开口说:“皮皮分到了4个,我分到了2个,他比我多4一2=2(个) ,他应该把多分到的2 个给我,那我们就一样多了!”

这回轮到皮皮急了,他忙纠正乐乐的说法:“不对,不对,我把多分到的2 个给你,不就变成你比我多2 个了吗?”

乐乐被皮皮这么一提醒,发现皮皮说对了。乐乐心想:到底该怎么分呢?应该把多出的2 个香蕉平均分成两份,每份1个,每人分1个,这样我和皮皮就每人都分到了3个香蕉。他把想法告诉了猴妈妈,猴妈妈听了很高兴,说:“嗯!那就照你们的方法分吧!”

这时皮皮对妈妈说:“妈妈,我还有一种分法,也可以让我和乐乐的香蕉一样多。”乐乐一脸茫然地望着皮皮,皮皮笑着依偎在妈妈的怀里,说:“妈妈,你辛苦了!一大早就为我们摘香蕉,你也应该尝一尝!我把多出的2个香蕉给你,那我和乐乐也每人2个香蕉。”乐乐也扑过来,靠着妈妈,说:“我觉得皮皮的这种分法是最好的!”

《分香蕉》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

2、了解除法算式的读法及各部分的名称。

3、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建立除法与等分活动之间的联系,并加深体会。

教学重点

1、理解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

2、了解除法算式的读法及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

如何建立除法与等分活动之间的联系。

教学方法:动手操作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手段:主题图,小棒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出示主题图片。

师:你们知道小猴子喜欢吃什么?

生:香蕉。

师:谁能说出图意?

生:两只小猴子来智慧老人家里做客,智慧老人要把12根香蕉分给两只小猴子。

二、问题探究

师:通过看图,你想提什么数学问题?

生:平均每只猴子分得几根香蕉?

师: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几根?(板书问题)

师:我们可以用12根小棒代表12根香蕉分一分。看谁分得最快。

学生开始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师:你是怎样分的呢?

组织学生分组汇报,演示自己分的过程。

生: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

教师讲解把平均分转化成除法算式。

师: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除法的运算符号是“÷”,读作“除以”。(教师板书:÷)

师: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可以怎样列式?

生: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根香蕉。算式是“12÷2=6(根)。(教师板书)

学生齐读算式。教师指着算式引导学生说出算式的含义。

师:刚才我们通过摆小棒知道了12除以2等于6。如果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3份,你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吗?

生:12÷3=4(根)。(教师板书)

师:在12÷3=4这个算式中,12是被除数,3是除数,4是商,÷是除号。(板书)

师:(指算式)谁能说一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生:把12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4。

三、体验感悟

师:刚才分香蕉的时候,出现了多种分法,同学们掌握了把平均分转化为除法计算的方法。老师有一个问题,请小朋友想出又快又好的.办法解决。

教师出示题目:18根小棒可以怎样平均分,每份是几根?把分的过程用除法表示出来。

学生动手分,把分的过程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

组织学生汇报,并说出算式表示的意义。

生:平均分成2份,算式是18÷2=9(根)。18÷2=9表示把18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9。

生:18÷3=6,表示把18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6。

生:18÷6=3,……

生:18÷9=2……

教师肯定、鼓励分法多样化。

让学生根据分的结果完成第38页练一练。

四、实践应用

完成练习二第1、2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幼儿园社会教案小不点分香蕉 篇4

教育要求:

1、通过观察实物,图片,感知香蕉的颜色,形状,构造,味道,科学食用方法,生长地方,谁栽培。

2、知道吃香蕉有利健康,吃时要适量,培养幼儿不吃独食,愿意与他人分享。

3、发展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在美术活动中学习制作香蕉。

教学准备:

1、实物:一串香蕉,图片,结香蕉的树(香蕉园)

2、彩色油泥和棕色,绿、黄纸。香蕉的故事(课题一)

教学课程:

1、出示香蕉园图片,引起幼儿注意,这些叫什么树?(香蕉树),提问:香蕉是长在什么地方的?它和桔子长得一样吗?桔子是一个一个长在树枝上,看看香蕉是怎么长的?(一串串,一把把地)许多香蕉长在一个把子上。(1和许多)

2、出示香蕉,这是从香蕉树上摘下来的,数数有几根?每人发1根香蕉,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提问:香蕉是什么颜色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的?象什么?(弯弯的象月亮)摸在手里怎么样?知道怎么吃法吗?(请一位幼儿剥给大家看,老师示范正确的剥法,再请一位幼儿上来试试)然后请小朋友都练习剥香蕉,吃香蕉。提问:香蕉肉吃到嘴里感觉怎么样?(滑滑的,甜甜的,凉凉的)一次能吃很多根吗?

3、香蕉皮应该放在哪里?(在家,在幼儿园和在外)教育幼儿不乱扔乱抛,让幼儿练习把香蕉皮丢到指定地方。小不点分香蕉(课题二)

教学过程:

1、出示小不点家的场景。老师介绍这是小不点的家,小不点在干什么?(在塔积木或看书)这是小不点的奶奶,在干什么?(织毛衣)小不点的爸爸妈妈上班去了。

2、音乐门铃响,小不点赶紧去开门,原来是妈妈回来了。小不点说:“妈妈好!”妈妈说:“小不点好!”妈妈从包里拿出一把香蕉给小不点说:“这是你最喜欢吃的香蕉。”小不点谢谢妈妈。

3、(分香蕉)小不点一边摆弄香蕉,一边在想:数数有四根香蕉,他扳下一个最大的香蕉自言自语地说:这只香蕉最大,他拿着走到奶奶面前说:“奶奶,你最辛苦,请您吃大香蕉。"奶奶说:“谢谢小不点,你真是乖孩子”,小不点又扳下一个香焦自言自语地说:“这根香焦也大”,他拿着走到正在和面粉的妈妈面前说:“妈妈您工作很辛苦,请您吃大香蕉。”妈妈笑着说:“谢谢你,你真是一个乖孩子。”还剩下两根香蕉一大一小,小不点拿着香蕉说“爸爸工作也辛苦,这根大的留给爸爸,小的我自己吃。”

4、提问:小不点拿到最喜欢吃的香蕉是不是一个人吃了?他是怎 么做的?

5、行为训练:老师:小不点吃到好吃的总是想到 大家,真是乖孩子,我们都来学小不点当乖孩子好吗?小不点带领小朋友走到奶奶,妈妈面前,用模拟动作比划请吃香蕉,给爸爸留1根大的自己吃小的。

6、谢谢小哥哥,再见!(小不点请大班小朋友扮演)

玩具大家玩

活动目标:

1、通过实践和讨论,使幼儿初步学习和同伴友好地共同玩和轮流玩的方法。

2、初步培养幼儿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幼儿感受愉快的活动情绪。

活动准备: 小汽车,各种新奇的玩具、图书分成五组 活动过程:

一、出现小汽车,设问:

1、这是什么?你们想玩吗?(请两名要玩的幼儿上来)

2、有两个小朋友要玩小骑车,可现在只有一辆车,怎么办呢?幼儿讨论,教师可适时地引导,大家得出:一个先玩,一个后玩,一个一个地玩,就是轮流玩,学习词:轮流。

3、请两名幼儿轮流玩小骑车。知道互相谦让,让对方先玩。

4、还有谁想玩 请三名幼儿来玩,问:他们应该怎么玩呢?引导幼儿说出:一个一个地轮流玩,巩固幼儿对“轮流”的理解。

二、小结: 我们一起活动的时候,要团结友爱,玩具大家一起玩,有的玩具可以一个人玩,但人多的时候,就要轮流玩。还有的玩具一个人玩不起来,就要几个人共同玩。有哪些玩具可以共同玩的? 翘翘板、摇船,要两人友好地共同玩才能玩得好。爬网、大金鱼也可以几个人一起玩。玩时要注意不影响不妨碍别人。

三、分组活动:

1、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许多好玩的玩具,有的可以大家一起来玩,有的是一个一个人玩的,看看小朋友会不 会想办法,和别人商量,一起友好地玩。介绍各组内容: 第一组:立体新图书(三本)第二组:玩具小汽车(三辆)第三组:望远镜、万花筒(各一)第四组:电动钓鱼(六人玩)第五组:小钢琴、小扬琴(各一人)

2、幼儿自由选择活动内容,老师观察和引导幼儿学习与同伴商量玩的方法。

分香蕉(二年级) 篇5

分香蕉

教学内容分析:

除法来源于日常生活平均分的活动,通过分香蕉的具体情景,抽象出除法算式,从而理解除法与平均分的联系,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同时,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进一步体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教学背景分析:

1、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熟悉掌握了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会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积累了一些平均分的经验。

2、前侧与访谈试题:这一阶段我采用了小黑板和小卡片的形式,目的是预测学生提前预习的能力和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

3.对以往教学情况的分析与对策研究:1.以往的教学注重老师讲,学生在下面听和记,而且学生的发言也很少,不能表达自己的意见,使整个课堂死气沉沉。2.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新课程的改革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不仅学生的主动性提高了,而且成绩也好了许多。(此处可根据情况选择其中之

一、之

二、也可三条全写)教学目标分析: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了解除法算式的读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称。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具体环境中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算式之间的联系,并加深体会。

宿州埇桥2区

同课异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与小组同学团结协作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教学重难点:理解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除法算式的意义,了解除法算式的读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称。

学习准备分析:为了更好的提高教学水平,我准备了ppt课件,小黑板等学具,学生们提前预习了本节课的内容,以达到更好的教学状态。教学过程与研究:

(可在每个环节适当添加设计意图)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今天,猴妈妈给猴兄弟俩准备的早餐是香蕉,请看一看大屏幕,猴妈妈给它们准备了多少根香蕉?

现在问题出来了: 猴妈妈怎样分才对兄弟俩公平呢? 二、探索新知。

1.分一分,说一说

请小朋友用小棒代替香蕉,帮猴妈妈分一分。

(学生分)

像这样,把10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5根,我们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你知道怎样表示吗?

(师板书:10÷2=5(根))那么10,2,5分别表示什么?

宿州埇桥2区

同课异构

生可能的回答:10表示有10根香蕉,2表示两只小猴,5表示每只分得5根。

大家谁知道这个算式怎么读?

(板书:“10÷2”读作“10除以2”。)师:谁知道这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师预设生回答:10是被除数,2是除数,“÷”是除号,5叫做商。

(师板书:10 ÷ 2 = 5(根))

被 除 除 商

数 号 数 猜一猜,分一分。

师:到了中午,猴兄弟家来了客人,猴妈妈把剩下的12根香蕉全部拿了出来,让兄弟俩平均分给客人吃。猜一猜,兄弟俩是怎样分的呢?它们家来了几位客人?把你的想法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四人小组讨论,先分一分,再写算式。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指导,学生在PPT演示。

1:把12根香蕉平均分给6位客人,每人2根。算式是:12÷6=2(根),小猴家来了6位客人。

2:把12根香蕉平均分给4位客人,每人3根。算式是:12÷4=3(根),小猴家来了4位客人。

宿州埇桥2区

同课异构

3:小猴家来了3位客人,每人分得4根。12÷3=4(根)。

4:小猴家来了12位客人,每人分得1根。12÷12=1(根)。

大家你能说出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吗?(教师指着生3写的算式。)

生集体回答:12是被除数,3是除数,4是商。

三、巩固练习,辩证运用

客人们高兴地走了,猴妈妈夸兄弟俩真聪明。猴兄弟俩想:今天我们既招待了客人,还学会了用除法算式来表示分一分的活动,不知小朋友们是否学会了,咱俩去考考他们吧!小朋友们,你们敢接受小猴子的考验吗?

拓展习题题:

1.看图写算式。

出示六个桃子平均放在2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

()÷()=()(个)

出示12个智慧星,平均分成3份,每份画几颗星?

()○()=()(颗)2.练一练:学生独立完成,汇报订正。

说出你为什么这样列算式。

(1)平均分成2份,每份几根?□÷□=□(根)

(2)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根? □÷□=□(根)

(3)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根?□÷□=□(根)

(4)平均分成9份,每份几根?□÷□=□(根)

师:请你说出(3),(4)两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宿州埇桥2区

同课异构

四、拓展思维

用20÷4=5编一个数学小故事讲给大家.五、全课总结,归纳新知。

师:小猴子今天有很多的收获,你们呢?

生:学习了用除法表示分一分的过程,学会了写、读除法算式,记住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六.作业:65页第2,3两题。

七.课后反思:这节课学生兴趣浓厚,学得积极主动,表现在四个方面: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利用学生喜欢的童话故事引入新课,能激发他们的兴趣。2.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我根据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大胆放手让学生展开对新课内容的学习,我只是适当地指导、点拨。

3.让学生动手操作,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生活化,变枯燥的计算教学为有趣的动手活动,学生感到有话可说,有事情可做。4.当然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表现在:

1、教学过程中注意多使用儿童化语言,减慢语速,符合低段学生的知识接受程度。

2、猜一猜,分一分这个环节的过早出示,不利于学生理解被除数,除数以及商的含义。可作为拓展训练安排在本节课的最后。

宿州埇桥2区

同课异构

3、教学设计的内容有些过于饱满,导致部分学生对于本节课的重点掌握的不好。

修改后教学设计:分香蕉

教学内容分析:

除法来源于日常生活平均分的活动,通过分香蕉的具体情景,抽象出除法算式,从而理解除法与平均分的联系,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同时,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进一步体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教学背景分析:

1、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熟悉掌握了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会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积累了一些平均分的经验。

2、前侧与访谈试题:这一阶段我采用了小黑板和小卡片的形式,目的是预测学生提前预习的能力和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

3.对以往教学情况的分析与对策研究:1.以往的教学注重老师讲,学生在下面听和记,而且学生的发言也很少,不能表达自己的意见,使整个课堂死气沉沉。2.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新课程的改革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不仅学生的主动性提高了,而且成绩也好了许多。(此处可根据情况选择其中之

一、之

二、也可三条全写)教学目标分析:

宿州埇桥2区

同课异构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了解除法算式的读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称。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具体环境中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算式之间的联系,并加深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与小组同学团结协作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教学重难点:理解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除法算式的意义,了解除法算式的读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称。

学习准备分析:为了更好的提高教学水平,我准备了PPT课件,小黑板等学具,学生们提前预习了本节课的内容,以达到更好的教学状态。教学过程与研究:

(可在每个环节适当添加设计意图)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今天,猴妈妈给猴兄弟俩准备的早餐是香蕉,请看一看大屏幕,猴妈妈给它们准备了多少根香蕉?

现在问题出来了: 猴妈妈怎样分才对兄弟俩公平呢? 二、探索新知。

1.分一分,说一说

师:请小朋友用小棒代替香蕉,帮猴妈妈分一分。

(学生分,并请他上台演示。)

宿州埇桥2区

同课异构

像这样,把10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5根,我们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你知道怎样表示吗?

(板书:10÷2=5(根))那么谁又知道10,2,5分别表示什么?

预测学生可能回答:10表示有10根香蕉,2表示两只小猴,5表示每只分得5根。

大家谁知道这个算式怎么读?

(板书:“10÷2”读作“10除以2”。)提问:谁知道这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生在下面自己总结后集体回答:10是被除数,2是除数,“÷”是除号,5叫做商。

板书:10 ÷ 2 = 5(根)

被 除 除

数 号 数 猜一猜,分一分。

师:到了中午,猴兄弟家来了客人,猴妈妈把剩下的12根香蕉全部拿了出来,让兄弟俩平均分给客人吃。猜一猜,兄弟俩是怎样分的呢?它们家来了几位客人?把你的想法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四人小组讨论,先分一分,再写算式。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指导,学生在PPT演示。

宿州埇桥2区

同课异构

1:把12根香蕉平均分给6位客人,每人2根。算式是:12÷6=2(根),小猴家来了6位客人。

2:把12根香蕉平均分给4位客人,每人3根。算式是:12÷4=3(根),小猴家来了4位客人。

3:小猴家来了3位客人,每人分得4根。12÷3=4(根)。

4:小猴家来了12位客人,每人分得1根。12÷12=1(根)。

师提问你能说出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吗?(教师指着生3写的算式。)

生可能的回答:12是被除数,3是除数,4是商。

三、巩固练习,辩证运用

客人们高兴地走了,猴妈妈夸兄弟俩真聪明。猴兄弟俩想:今天我们既招待了客人,还学会了用除法算式来表示分一分的活动,不知小朋友们是否学会了,咱俩去考考他们吧!

1.看图写算式。出示书上65页练一练

2.第65页练一练2:学生独立完成,汇报订正。

四、拓展思维

用20÷4=5编一个数学小故事讲给大家.五、全课总结,归纳新知。

师:小猴子今天有很多的收获,你们呢?

生:学习了用除法表示分一分的过程,学会了写、读除法算式,记住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宿州埇桥2区

同课异构

六.作业:65页第2,3两题。

七.课后反思:这节课学生兴趣浓厚,学得积极主动,表现在四个方面:

2.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利用学生喜欢的童话故事引入新课,能激发他们的兴趣。2.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我根据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大胆放手让学生展开对新课内容的学习,我只是适当地指导、点拨。

4.让学生动手操作,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生活化,变枯燥的计算教学为有趣的动手活动,学生感到有话可说,有事情可做。4.当然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表现在:

1、教学过程中注意多使用儿童化语言,减慢语速,符合低段学生的知识接受程度。

2、猜一猜,分一分这个环节的过早出示,不利于学生理解被除数,除数以及商的含义。可作为拓展训练安排在本节课的最后。

3、教学设计的内容有些过于饱满,导致部分学生对于本节课的重点掌握的不好。

上一篇:小学英语成绩提高措施下一篇:财务工作计划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