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环境对小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影响》家长学校学习心得

2024-04-17

《家庭环境对小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影响》家长学校学习心得(共9篇)

《家庭环境对小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影响》家长学校学习心得 篇1

小学家长学校学习心得

非常感谢学校建立的家长学校,让我们家长在苦于孩子如何从幼儿园转型到小学学习、生活时,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学习的平台。通过家长学校的学习,我知道了教育是一门相当深奥的学科,值得我们终身不断学习。孩子进入小学接受义务教育,这是孩子人生道路的一个新的起点。从这一天起,家长都寄予孩子能有一个家庭与学校积极配合,互相沟通,共同教育好孩子的新天地,使孩子将来能在德、智、体、劳方面全面发展。通过家长学校的熏陶、渗透,我深深地体会到教育任务之重,责任之大,现就本人课后的感受谈一点体会:

一、良好习惯的培养至关重要

古时候有一句俗语:三岁看到老。说的就是习惯,可见一个人的习惯关乎人的一生。作为刚踏进学校的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就更加重要了。在听了学校安排的专家授讲的“如何培养孩子的习惯”一课后,受益很深。她教育我们应从身边的点滴做起,从孩子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着手。课后,我专门给孩子购买了闹钟以养成他按时起床、按时睡觉的习惯;放学后按时回家,及时做完作业,养成检查复习的习惯;早上起床洗漱完毕先阅读一下课文;睡觉之前整理好第二天的课文用具等。我还根据自已学习的习惯给孩子制定了详细的生活、学习计划,根据表现好坏由父母打分,如果一周内各方面均优秀的话适当奖励他一下,如满足他一个合理的要求或带他去某个地方玩(类似于课堂内的盖红星贴苹果)。一个月累计下来,我总体感觉效果不错,孩子有了较大的进步。

二、尽可能地创造、优化环境

孩子在学校有一个比较好的学习和娱乐的环境。在家里作为家长也应为孩子创造一个好的环境,让孩子尽可能地适应这个环境。父母的言行、习惯、居住环境等因素都会影响孩子,因此,作为家长我们应责无旁待地承担地创造良好环境的责任。比如多读书多看报,不断更新和增长知识;尊老爱幼,和谐相处;少在孩子面前争吵;不在家打牌、搓麻将等。给孩子作一些表率,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最后,我们代表我们家对学校开设的课程表示衷心的感谢!学习不可能一蹉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家长学校引导的各式教育方法和方式将帮助我们和孩子一起学习、成长,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孩子全面健康发展。

石角中心小学三(1)班

班主任

《家庭环境对小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影响》家长学校学习心得 篇2

1.课前学习习惯存在的问题

课前学习习惯存在的不良问题首先便是难以形成预习的良好习惯, 预习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的积极影响是广所周知的, 可是小学生基础知识不多、学习自觉性也较差, 课前预习工作实施起来仍然难度很大。其次便是上课铃响心却难以收回, 活泼好动是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他们通常会在课间进行一些剧烈的活动, 追逐打闹使得情绪和身体都很难再短时间内得以平复, 等到上课铃声响了便很难把心及时收回到课堂上来。

2.课中学习习惯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听课方面, 由于小学生的精神集中时间相对比较短, 在听课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周遭环境、事物的影响, 容易做一些小动作、东张西望严重影响听课效率;其次是课堂上的发言情况, 有些学生对课堂提问表现的极为积极, , 有些学生对答案没有信心便悄不吱声, 有的同学虽然内心有回答问题的欲望, 可是胆小要么不敢举手要么回答声音很小;最后是与同学的课堂合作情况不好, 如今小学生中基本为独生子女, 自我意识强缺乏团队精神, 不怎么喜欢与同学一起交流合作。

3.课后学习习惯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小学生课后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小学生不能够独立完成作业。据了解很多小学生写作业的时候, 家长都会陪在身边, 帮忙看、读题目、叮嘱他们字迹不要潦草或者坐姿要端正之类的;二是小学生几乎不会自己去检查作业, 这个学习环节都是家长来代替完成;三是小学生缺乏内在的学习动力, 大部分的小学生回家写作业都是在家长的督促下进行的, 他们很少积极主动的离开电视机自觉的去想要完成家庭作业。

二、小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形成原因

1.家庭不正确的教养方式

一个孩子其成长发展的情况怎样, 很大情况上取决于家长的教育。但从笔者的调查结果看来, 对孩子教育不上心的家长不在少数, 他们不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甚至在孩子们面前不注意收敛自己的坏习气, 把自己的一些不良习惯传染给孩子。很多家长虽然知道要教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可是自己却没有带好头, 没有起到良好的榜样作用。还有一些家长在生活中过分宠爱孩子, 不利于之后吃苦耐劳学习习惯的养成。

2.家长的文化程度

直接监管孩子学习的家庭人员的文化程度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有重要的影响。如果他们拥有良好的文化教养, 那么对于孩子们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无疑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若是他们自身都存在着一些学习上的陋习, 那么对孩子的负面影响是肯定会是很大的。父母亲外出打工无法监督自己孩子学习生活这已经是现在社会上普遍存在的现象, 因此“留守儿童”在此一方面的学习问题较为突出, 他们的学习通常是在爷爷和奶奶的看管下进行但这个阶段的爷爷奶奶文化程度高的并不多。

3.家庭精神氛围的影响

虽然家庭中的文化氛围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很重要的影响, 但是家庭中的精神氛围也事不容忽视的重要一点。家庭精神氛围即整个家庭中每个家庭成员的为人处世风格和价值取向的融合而表现出的一种整体家庭风貌。这种整合后的精神氛围对整个家庭之中所有成员的行为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和作用力。这种作用力对处于小学学习习惯养成的孩子来说影响力远远大于家庭中物质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三、通过改善家庭教育促进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

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地方, 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因此很多家长便想错误的认为家长主要负责孩子的监护责任, 而孩子的教育责任则主要是学校和老师的。其实, 相比于学校与老师, 家长才是孩子最重要的导师也是孩子终生的老师。虽然小学生大部分的是时间实在学校度过的, 可是父母与家人才是与孩子关系最为密切的, 孩子对生活学习中很多事情的认识、了解, 都是通过自己的父母得知的。所以家长潜移默化的教育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 所以家长要以身作则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创建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

家庭是心灵的港湾, 是成长的避风港, 是人一生中所处时间最长的一个地方, 因此一个家庭的风气对中孩子人格的塑造和习惯的养成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之下成长起来的孩子, 他们的行为习惯会受到其家长的正确的引导和熏陶, 便会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相反, 一个生活在充满陋习的家庭氛围中的孩子, 必不可少的会被家中的不良风气所感染, 养成一些不利于个人发展的坏习惯。因此, 家长要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和谐温暖的家庭教育环境, 有利于养成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家长应积极配合学校对子女进行教育

孩子学习教育不仅仅是校方的责任, 家长需要对学校方面安排的学习任务, 布置的工作全力配合, 全力支持学校对孩子的教育工作。平时应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家长会, 定期与老师沟通交流多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状况。达到家庭与学校两方面相互配合、共同为了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努力的局面。

四、小结

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可以为孩子今后的终生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身处小学阶段的他们是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 因此家长应该抓住这一良好时机不遗余力的做好家庭教育, 培养出孩子优良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刘晓.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几点思考[J].江西教育, 2003 (5)

《家庭环境对小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影响》家长学校学习心得 篇3

笔者所在学校申报的省级课《农村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实践研究》,笔者承担的是课题中的子课题《学校、家庭、社会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影响》的研究。在研究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过程中,学校着重进行学校、家庭、社会对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影响的研究,主要认为小学生可塑性大,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正处于各种习惯形成的雏形期,各种习惯容易养成,也易于改变。如果错过该阶段再矫正或补救,往往事倍功半,难以奏效。而小学生的行为习惯是从家长、学校、社会中习得的。在理论上,将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进行分析,调查数据为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理论研究提供了依据。在应用价值方面,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让家长、学校、社会懂得自己在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一个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扮演的各自独特的角色,注意自己的言行,争取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能够让他们从小就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尽力给他们营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空间,这将会使他们受益终生。

小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形成

孔子说过:“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在教育教学中,常常让教师和家长头疼的,是学生们的不良学习习惯。例如:上课不认真听讲、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作业不按时完成或者马马虎虎、学习用品丢三落四、合作学习能力差等。那么,这些不良学习习惯是怎样形成的呢?

不利成长的家庭环境是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发源地 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许多不良学习习惯表现在学生身上,根源却往往是在家长身上。一些农村学生的父母由于受认识水平、教育能力、教育时间等因素影响,未能抓住教育的最有利时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的学生父母自身行为不良、举止不雅、言传身教影响差,为学生树起了坏榜样;有的父母教育方法简单粗暴、缺乏沟通和指导;有的家庭结构缺损造成学生心灵上的严重创伤,或者家庭成员经常闹矛盾,学生长期生活在一个不和谐的环境中;有的家庭对子女过分溺爱、娇生惯养,把子女培养成为所欲为的“小皇帝”,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些成长的不利因素,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由家庭“发源”、生根发芽。

缺陷的学校教育是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生成区 学校在研究课题中发现,有很多学生带着不良的习惯走进了学校,给学校教育带来了困难,加大了学校教育的难度。由于学校教育缺乏为学生终身教育的理念,学校和教师都没有积极思考的对策、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相反,纵容和默许了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生长发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学校评价机制的缺陷,使教师对矫正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缺乏动力。学校多局限于学生的智育考核,因此教师即使明知不良学习习惯对学生成长不利,也不愿意花力气去矫正学生不良学习习惯。二是个别教师不重视师德修养,不能为人师表,言谈举止不文明,工作不负责任而给一些不良学习习惯的学生起了“示范”作用。三是教师教育方式不当,教学方法陈旧,不关心、不尊重学生,甚至体罚学生,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严重伤害,对学生的行为缺乏有效的指导和培养。过分的惩戒或放任强化了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开始“茁壮成长”。

不良的社会环境是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助推器 负面的社会影响对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养成也起了助推的作用:一是市场经济对学生价值观念的影响,诱发了学生价值取向功利化,致使部分学生缺乏理想,不思进取;二是不良社会风气、生活环境、文化氛围等外界条件腐蚀、毒害了学生的成长;三是网吧、游戏厅等现代文化场所秩序乱,有时违法经营,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探索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

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的幸福,每一个家长和教师都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

家校联动,形成合力 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良好教育网络,是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和不良的学习习惯矫正的有力保证。一年来,在《学校、家庭、社会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影响》子课题的研究中,学校利用家长、学校这些途径,开展了家校联动,取得了明显效果。

一是指导家长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家长要做好良好的示范,为学生树立模仿的榜样;家长要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合理安排好学习、娱乐与休息时间,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二是家长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内容包括:热爱学习的态度;善于动脑、学以致用的能力;科学的学习方法。

家长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措施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抓态度。家长应经常检查学生是否专心读书,是否按时完成作业,书写是否工整,对学习能否知难而上、持之以恒。二是,抓作业。家长应察看学生放学回家是否自觉做作业,做作业前是否复习,做完作业后是否检查,对教师指出的错题、错字是否加以更正,作业本是否整洁。三是,抓能力。家长应察看学生是否有复习、预习、记忆、思考、写作、运算的能力。四是,抓技能技巧。家长应察看学生的作业格式是否正确,写字是否又好又快,学习方法是否正确,学习效率如何等现象。

家长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时,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要从“强制”入手,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讲解、仔细观察、随时纠正;要具体指导,一点一滴地纠正学生在学习中的不良习惯,家长发挥榜样的优势;要因势利导,发现学生自觉学习的行为时要及时鼓励,使之巩固,逐渐形成习惯;要不断提出新要求,要勤检查、勤督促,及时鼓励,提出要求;要创造学习条件,要让学生在书桌上学习,要给学生创造安静的学习环境。

循序渐进,加强具体指导 学校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场所,教师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指导者。在省级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学校制定了《龙湖中心小学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基本要求》,组织学生学习和对照,对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给予明确的要求,要把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的内容做细、做实,把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求进行具体分解,循序渐进,一步一步地矫正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给学生提要求时应尽量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提出具体、形象、直观、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培养要求,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和执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逐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研究课题中发现:有一位叫刘宇雪的学生,学习成绩不好,经常不做作业,怕动笔。每天放学回家,家里人就为他做作业的问题打起“游击战”,一方面母亲围追堵截;另一方面学生敷衍应付,磨磨蹭蹭,每次作业都没有达到教师的要求。胡教师接任班主任后,针对他不做作业的毛病,采取了四步训练法:第一步:要求他抄题目,目的是解决“动笔”的问题;第二步:要求他抄作业,让他“摹”,只要求他尽量抄工整,不能马虎潦草。第三步:借鉴学习,对于不会做的题目,允许他把优秀学生的作业看几遍,看懂了再还回去,然后自己再做。第四步:独立完成作业,当刘宇雪同学逐渐形成了做作业的习惯的时候,就要求他能够独自完成作业。这样,经过持续一个学期的指导和训练,刘宇雪逐渐养成了自觉做作业的习惯,学习成绩也有所上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正面强化,以集体荣誉感促进学生习惯的养成 学校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正面强化”的原则,对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要正确评价,加以强化,对不良学习习惯要不断矫正,进行淡化。用欣赏、鼓励的手段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如果把学生的个体行为与集体荣誉联系起来,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自我约束感和自豪感。这时,就可以用集体荣誉感来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笔者所在学校五年级的胡涛同学,在校出了名,上课不认真听讲,好做小动作,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学习成绩上不去。去年,全区举行了小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会,学校派他参加了400米男子组的赛跑,他获得了男子小组第一名,当他在全区颁奖会上举起奖杯时,学校在场的全体运动员为他鼓掌。回来后,校长又在学生大会上对他进行了表扬。胡涛感到非常荣耀,从那开始,他认识到集体荣誉的重要性,想到自己学习上不去是拉了班级的后腿。后来,他上课开始认真听了,作业也认真做了,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升。

叶圣陶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习惯。他说:“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得好,终身受益,只有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发挥出巨大的潜能。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的幸福,每一个教师和家长都需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作者单位:安徽省芜湖市龙湖中心小学)

《家庭环境对小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影响》家长学校学习心得 篇4

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对于教师的人格要求教学风格,可能超过对任何人,而人文素养教学风格是教师人格魅力的重要表征。

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与发展,不仅有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更有利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获得审美感受,实现身心和谐发展。教学风格是指教师在师生关系、情理取向等维度上因不同赋值而使教学过程呈现出的总体特征,是教师个性在教学过程中的体现。教学风格在教师专业自我观照下形成发展,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显著标志。长于反思、善于创造和止于欢乐是教师教学风格形成与发展的基本依据。

一、教师教学风格的内涵

教学风格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依据其价值观念,对教学过程诸元素(知识、教师、学生和方法等)的偏好性和习惯化的方式。教学风格体现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个体差异,是教师教学的个性化特征,体现于教师对各种教学元素的选择与组合方式。

教学风格是具有复杂结构的多种心理与行为品质的总和。分析教学风格的结构对于深入了解教学风格的本质,有着重要意义。罗宾逊将教学风格区分为内容为中心和以学习者为中心两类。蒂尔伯格和希牡利定义了两个主要的维度来描述个人的教学风格:敏感性和包容性。敏感性表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是教师关心学生的满意度的程度。包容性维度定义为将所有学生融入各种学习过程的能力。

二、教师教学风格的类型

(一)理智型教学风格:教师讲课深入浅出,条理清楚,层层剖析,环环相扣,论证严密,结构严谨,用思维的逻辑力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理智控制课堂教学进程。学生通过听教师的讲授,不仅学到知识,也受到思维的训练,还受到教师严谨的治学态度的熏陶和感染。

(二)情感型教学风格:教师讲课情绪饱满,将对科学的热爱和追求融于对学生的关心、教导和期望之中,充满着对人的高度尊重的信赖。讲到动情之处,往往情绪高涨,慷慨激昂,滔滔不绝,扣人心弦,给人以震撼人心的力量,引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师生之间在理解、沟通的前提下,共同营造出一种渴求知识、探索真理的热烈气氛。学生在这样的教师引导下,所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的训练价值,还包括人格、情感的陶冶价值。

(三)自然型教学风格:教师讲课亲切自然,朴实无华,没有矫揉造作,也不刻意渲染,而是娓娓而谈,细细道来,师生之间在一种平等、协作、和谐的气氛下,进行默默的情感交流,将对知识的渴求和探索融于简朴、真实的教学情景之中,学生在静静的思考、默默的首肯中获得知识。教师讲课虽然声音不高,但神情自若,情真意切,犹如春雨渗入学生心田,润物细无声,它虽没有江海波澜的壮阔,却不乏山涧流水之清新,给人一种心旷神怡、恬静安宁的感受。

(四)幽默型教学风格:教师讲课生动形象,机智诙谐,妙语连珠,动人心弦。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犹如画龙点睛,给学生开启智慧之门;一种恰如其分的幽默,引来学生会心的微笑,如饮一杯甘醇的美酒,给人以回味和留恋;哲人的警句、文化的箴言不时穿插于讲述中间,给人以思考和警醒。听这样的教师讲课,学生心情舒畅、乐于学习,在轻松、愉快和笑声中获得人生的启迪,获得心智的训练,变机械学习、被动模仿为心领神会、主动思考。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言,这是一种值得着力陶铸和追求的教学风格。

(五)技巧型教学风格:教师讲课精于教学的技巧,充满着机智,各种教学方法、技巧信手拈来,运用自如,恰到好处,并丝毫不带有雕琢的痕迹。整个课堂教学的结构就像一种设计好的程序,过渡自然,组织严密,搭配合理,有条不紊。讲解、分析、论证时,思路清晰;提问、讨论、练习时,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照顾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透彻了解及对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和对知识重点、难点的准确把握。

三、教师人文的教学风格对学生的学习心理的影响

(一)影响着学生的人格的完善

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完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具备健康人格。学生具有天然的“向师性”。教师的人文素养,会像一丝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教师的素养之光对学生心灵的烛照深刻且久远,甚至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学生的人格的成长会在具有丰富的人文素养的教师的影响下,逐步成熟与完善起来,而学生的人格的完善,是一切良好的学习心理的基础。由于我们习惯于把学生看着是一个“认知体”,把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与扩展学生的知识内涵作为基本目标,重思想教化而忽视生活情趣,重知识积累而轻视文化融合,重教材示范而无视表达热情。因而导致许多学生缺乏一定的公德意识和人文关怀意识,在校内和校外呈现“两面人”现象。而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实际上是一种灵魂的缺失,它容易使人迷失自我。因此,追寻人文精神的回归,是我们教育的当务之急,而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人文素养的提高,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直接与间接的影响着学生的人格完善。

(二)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目标的明确

一位人文素养深厚的教师,肯定是一位有抱负有追求的教师,往往呈现出人格形象完整,精神焕发,精力充沛,性格坚毅,乐观向上,作风严谨,给人以力量感。在他教育与影响下的学生,必会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中不知不觉受教师的影响,使学生也形成坚强的意志与自制力,因而更加富有理性,善于思考,发奋学习。这样会自觉不自觉的树立远大的目标。反之,一个没有深厚人文素养,举止猥琐,语言粗俗,庸俗无聊的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一个没有恒久引力与缺少人格魅力的教师。历史上的杨昌济之于毛泽东,闻一多之于臧克家,沈从文之于汪曾祺,鲁迅之于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这些伟大的教师,永远会让他们的同样伟大的学生铭记不忘,学生的成功为这些伟大的精神导师的人生写下了辉煌的一笔!因为,教师的追求与抱负已经深深的成为学生人生发展的指标;教师的努力与成功,激励他们的学生追求更远大的目标与成功。

《家庭环境对小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影响》家长学校学习心得 篇5

2012年5月1日

论文标题:家庭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目 录

内容摘要……………………………………………………(Ⅰ)正文目录……………………………………………………(Ⅱ)注 释………………………………………………………(Ⅲ)参考文献……………………………………………………(Ⅳ)

家庭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论文摘要】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人的一生整个学习生活最重要的基础,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习过程的质量和成效。正因为如此,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教师和家长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我们知道,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是学校和家庭共同作用的结果。一般来说,有什么样的学校和家庭生活环境,学生就会形成什么样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因此,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促成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并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意义重大。在我的调查中发现,家庭环境的优劣对于孩子而言起着重大的作用,如何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促进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我从优化家庭环境,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做人习惯;优化家庭语言环境,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礼仪习惯;优化家庭人际环境,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改善家庭心理环境,培养孩子良好品质;创造家庭学习环境,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培养

家庭环境

学习习惯

【正文】

家庭环境对小学生来说,意味着他们成长的摇篮。家庭的环境气氛对孩子来说是最为接近,联系最为紧密,具有感性的生活环境。因为孩子在与其家庭成员的亲密交往中,模仿着他们的言行,而父母又是最先给他们树立操行的榜样,他们在父母的帮助下认识周围的世界,并模仿用在自己的言行中。所以说家庭环境造就着孩子的素养,培养着他们的各种习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逐渐长大的孩子,对家的体验日趋深刻,对父母的态度也越来越敏感,父母的言行举止,甚至表情、眼神都能使孩子感到父母的态度是挚爱、赞许、欣赏还是冷漠、贬损、厌烦,对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有着重大影响。

在对我以前上过的小学进行调查研究时,我发现小学生家庭环境的好坏与小学生习惯的养成有着密切的关系。调查结果表明:有着良好家庭环境的小学生,他们在生活学习上表现出自尊、自立,对同学及身边的人热情友好,能接受批评,经受压力,有独立处事的能力,有着良好的习惯;有着不良家庭环境的小学生,他们在生活学习上表现出暴戾、横蛮、撒谎、逆反心理强、自私、任性、放肆、易发脾气、好夸口、富于攻击、冷酷,常常会有情绪不安,反复无常,容易触怒,对周围的事物漠不关心,不爱学习,懒惰的坏习惯。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想法很简单,因为他们正处于成长的起步阶段,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家长作为孩子的引路人,有没有把握好孩子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促进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呢?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熟练的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可见如果忽略了良好习惯的培养,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而家庭环境与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何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促进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优化家庭环境,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做人习惯。

(1)要重视家庭美德习惯的养成。对孩子来说,家庭美德主要是尊敬父母。要尊敬父母,真诚地体味父母一片爱心,从心底激起孝敬父母的纯真亲情。要尊重父母的劳动,尽力为父母做一些事。要孝顺父母,如有好吃的好穿的应先请父母吃,先给父母穿。父母遇到不顺心的事,孩子能善解人意加以劝慰。过年过节,特别是父母生日应向父母祝贺。父母生病能悉心照顾。对父母不提过分的要求,注意节约不乱吃乱用。

二、要重视家庭礼仪习惯教育。宋人编的《弟子规》在今天仍有意义和作用。

(2)要重视家庭礼仪习惯教育。宋人编的《弟子规》在今天仍有意义和作用。

如《弟子规》中讲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教,需敬听”,“兄道友,弟道恭”,“或饭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称尊长,勿呼名”等怎样处理子女关系的教诫。

又如,“出必告,返必面”(意思是孩子离开父母时必须告诉一声自己的父母,以免父母到处找寻。当孩子回到家后,要去父母处打一个照面,免得父母悬心)。“问起时,视勿移”(意思是回答长者问题时,视线不要移动),等关于行为规范的教诫。

(3)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公德习惯。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走进一间屋子,砰的一声把门推开,喉间一口痰涌上来,扑得一声吐在地上……这种习惯是妨害他人的习惯,最要不得。”

根据孩子特点,家长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公德习惯的教育:在文明礼貌方面,不说脏话,不打人骂人,不说谎骗人,不做妨碍他人工作和学习的事。在助人为乐方面,拾到东西要交还失主,对人要团结,别人有困难尽力去帮助。

在爱护公物方面,不随意破坏花草树木,不伤害益鸟益虫。在遵纪守法方面,要遵守交通规则,不赌博,不吸烟,不耍流氓习气。不要轻看这些小事,如果“习非成是”,对于那些不涂上阴影。

二、优化家庭语言环境,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礼仪习惯。

孩子不文明的语言一般都来源于周围的环境,要想让孩子成为一个文明礼貌的人,一定要净化孩子周围的语言环境。应该讲,一天24小时里,其中约有2/3的时间孩子都在家庭这个重要环境里生活。所以我认为:家庭这块重要的教育阵地,必须让健康,文明的东西牢牢地占领住;否则,学校再好,教师再高,也很难抵御来自社会上方方面面的污泥浊水的玷污与冲击。因为家庭阵地这道关键性的育人的防线一旦出现“管涌”,其他的教育的防守“大堤”就很难坚守住,后果不堪设想。

三、优化家庭人际环境,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人际环境是家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家庭人际环境应该是民主的、和谐的,其环境特点自然也就是宽松的、祥和的。家庭环境中良好的人际环境主要有如下特征:(1)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尊重。家庭中的成员无论辈分、年龄、经历上有多么大的差异,他们在人格上都是相同的,没有尊卑贵贱之分,应该彼此尊重、相敬如宾。尤其是做家长的,不能把孩子当“孩子”看,动辄打骂,侮辱孩子的人格,刺伤孩子的自尊心。(2)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关心、帮助。父母应该对孩子倾注一腔深挚的舔犊之情,要时时把孩子的生活、学习、思想诸方面情况放在心上,经常给他们以及时的帮助,使他们能够健康地成长。做孩子的,也要像羊羔跪乳、乌鸦反哺那样,尽自己所能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有这样一首幼儿歌曲:“我的好妈妈,下班回到家,劳动了一天多么辛苦啊,妈妈快坐下,让我亲亲你吧,请喝一杯茶,让我亲亲你吧,我的好妈妈。”这首歌曲形象地表达了孩子对家长的由衷的挚爱。

有了温馨、和谐、亲切的家庭人际环境,父母爱护子女,对孩子尊重信任,不板面孔,不随意呵斥、打骂,以平等的、民主的、朋友式的态度与孩子相处,孩子自然就形成和睦互助、敬老爱幼、谦让有礼、积极上进、努力学习、诚实守信、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四、改善家庭心理环境,培养孩子良好品质。

孩子生下来以后,做父母的就要围绕怎样使孩子长大成人的问题进行教育。并注意对孩子养成良好的品德教育。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将日常行为规范逐条编成小故事不断讲给他听,并耐心督促、引导孩子按条例去做,根据孩子的认识水平,还可经常讲一些古今中外爱国人士的故事以及小英雄雨来、王二小、赖宁等;根据孩子的接受能力,帮他选择一些有教育意义的电视、录像、***,并选择地订阅各类读物,这样会对孩子的心理起良好的积极作用。

五、创造家庭学习环境,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研究表明,出色的孩子都来自有着浓厚学习氛围的家庭。正如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不读书的家庭,就是精神上残缺的家庭。”

21世纪的到来要求父母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技能,适应由高新科技不断应用带来的知识更新。它还要求对孩子成长起言传身教作用的父母必须懂得现代家庭教育的有关知识和技能,转变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方式。一方面,家长为了促进孩子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自身起到表率作用;另一方面,虚心地向孩子学习。

而且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要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把每个规定的学习时间分成若干时间段,根据学习内容,为每个时间段规定具体的学习任务,并要求自己必须在一个时间段内完成一个具体的学习任务。这样做,可以减少乃至避免学习时走神或注意力涣散的情况,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在完成每个具体学习任务后,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使自己愉快地投入到下一时间段的学习中去。

现代社会迫切需要的是发展全面的复合型人才,所以要求中学生要全面发展,不能偏科。这就要求中学生对自己不喜欢的学科更要努力学习,在学习中不断提高兴趣。对不喜欢的学科或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科,可以适当降低标准,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立经过努力完全可以实现的初期目标、中期目标、远期目标,然后要求自己去完成。这是克服偏科现象的有效方法。

一、转变观念,适度放手,让孩子树立自主学习的观念

1、家长是孩子的启蒙之师,终生之友。要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家长首先要实现观念上的自我变革,为孩子自主学习提供观念支撑,这是孩子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保证。因此,要想培养好自己的孩子,家长首先要注重自我学习,提高认识,着眼现在,放眼未来。因为,你的行动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言传身教的效果会更显著。

2、有位教育家说过:“做父母的最好只有一只手”。意思就是说父母对孩子不要包办的太多,要放开一只手,给孩子自由活动的空间,也就是说,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不能全部包办代替,也不能完全放开,放任自流。在许多问题上,家长要正确引导孩子自己积极主动地去解决,增长他们的信心,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样长久坚持下去,既能提高孩子的能力,又能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

3、小学阶段正是确立自主学习的意识、激发自主学习的愿望、养成自主学习习惯的关键阶段,家庭要通过各种途径为孩子创设形式多样的学习实践活动,让他们在自我设计、自我创造的过程中激发出自主学习的愿望,增强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对外部知识、经验的理解和认同乃至吸收等转化为内在的活动,从而达到有效性的学习,使孩子们一步步走向成功。

二、遵循规律,注重方法,促使孩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1、谈到自主性学习习惯,当前小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一是上课精力不集中,爱做小动作,脑子爱开小差;二是对所学的知识不能做到课前预习;三是不能在复习的基础上做作业,有时不能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甚至作业质量不高;四是不能及时地进行复习巩固。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关。小学阶段的孩子由于年龄较小,自我约束和控制的能力较差,很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往往会引起注意力不集中,反复性较大。根据实验调查表明小学生注意持续时间在20分钟左右,他们的有意记忆虽然在增强,但无意记忆仍占一定的优势,情绪和兴趣很容易受不良行为的影响。所以,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必须要遵循儿童的年龄特征和教育规律,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把培养孩子自主性学习习惯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

2、孩子的可塑性很大,比较容易养成良好的习惯,也极易形成坏习惯。有的家长对孩子过于迁就、姑息、放纵,使孩子任性、自私、懒惰、依赖成性;有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而采取的教育方法不当,有的采取物质刺激,有的用言语要挟吓唬;有的只看重考试成绩,而忽略了?

“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可见,在儿童时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对孩子当前的学习有用,而且也是完成学习的需要,既能开发孩子的智力,又能促进孩子成才,定将会终生受益。因此,家长应当坚持不懈地在培养孩子良好的自主性学习习惯上多下功夫,在孩子的有意注意、善于思考、做好预习和复习、独立完成家庭作业和认真检查等方面进行良好的自主性学习习惯的培养。

1、抓好孩子有意注意习惯的培养

有意注意是指儿童主动的、选择性的注意。孩子的有意注意持续时间较短,极易受外界干扰而改变自己的注意。因此在孩子做功课时,应该给他们创设一个安静的环境,让孩子尽可能地抓紧时间完成作业。家长首先要科学合理地帮助孩子安排作息时间,注意劳逸结合,切记不能让孩子“连续作战”,这样并不会出现好的效果。其次要进行必要的意志教育和训练。第三要引导孩子脑、眼、口、手并用,让孩子的多种感官都要参与学习,同时投入学习。

2、培养孩子在学习中勤于思考、敢于攻破难关的习惯

勤于思考、敢于攻破难关是学习知识、理解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在学习中,有的孩子缺乏毅力,自控能力较差,一旦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往往不肯动脑思考,就遇难而退,或转向父母寻求答案。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千万不要代替孩子解答难题,而是要以坚定的眼神鼓励孩子动脑思考,用热情的话语激励孩子敢于攻克困难。此时家长任何一种亲切和信任的目光,一句热情而富有鼓励的话,都可以使孩子产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力量。在辅导孩子学习时,不能只对一题一文进行辅导,最重要的是教育孩子学会用脑,帮助孩子克服内部或外部的困难和障碍。要使他们明白,一个人在前进的路上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或多或少都会碰到许多困难和挫折。这时家长可以通过一些中外名人克服困难的故事,使孩子明确“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激励他们应以坚强的意志,拼搏的精神战胜困难。

3、培养孩子养成预习的习惯

预习新课是学生学习的前奏,也是培养孩子学习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的一种方法。复习旧知是可以帮助孩子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当前,小学生还没有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新课上完后,学生才知道学习了什么,这样无准备的学习,是不可能取得最佳效果的。预习好比火力侦察,能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重、难点在哪里,带着疑问上课。所以,家长要经常在家教育孩子按时做好预习和复习。指导孩子在预习时,对于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要动手查阅字典,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要在课本上标出记号,以便在上课时认真听讲加以解决或向老师请教;在复习时家长要帮助孩子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类整理,抓住重点,有计划地进行复习,遇到不懂得问题要问,直至理解掌握为止,使所学知识得以反复巩固而保持长期的记忆。

4、注重孩子独立完成家庭作业及认真检查的习惯 家长平时要重视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帮助孩子在家有计划的学习,诱导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集中精力认真做好知识的预习和复习,并完成当天的家庭作业等。这样做可以让孩子形成一种时间定向,从而养成届时就能去主动学习的习惯。为此,家长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舒适学习环境,使孩子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对孩子在学习中出现的与学习无关的动作和言语,家长要及时予以提醒和纠正,以防养成精力分散,做事心不在焉的坏习惯。教育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精力专注,高效率地完成任务,帮助孩子学会控制干扰,提高他们高度的专注能力。孩子在做作业时,有的只顾赶进度,很少顾及到一些细节问题。作业中常常出现差错,不是写了错别字,就是看错运算符号或少做了习题等。做完作业后,家长最好教会孩子检查的方法,并要求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从细微处反复检查,如看看是否漏题、漏答、漏单位等,从而养成细心检查作业的习惯,提高孩子自我评价的能力,增强他们责任心。

三、贴近生活,学以致用,在实践中让孩子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

陶行知先生强调“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认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他主张“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陶行知先生的这些教育观点,就是打通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使社会成为一所新型的“大学校”,也就是说教育必须与变化着的生活密切联系,教育必须贴近生活,重视实践,真正达到“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真谛。

当前,应试教育观念仍在绝大部分家长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只是强硬地把孩子埋在书本里,只注重分数的高低,而严重忽视了孩子良好习惯、素质和能力的培养。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知识信息,孩子的社会实践活动,打破了课堂教学的封闭状态,让学生置身于一种开放、动态、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将知识与经验、理论与实践、学校与家庭和社区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丰富、自由的自然体验、社会体验、文化体验、劳动体验等实践活动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把知识融汇贯穿,体验学以致用的价值。

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还能增强自主学习的信心,同时又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应用知识的能力。为此,家长要正确理解教育的内涵,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来引领、激励孩子从小就身边的小事做起,从最简单的事情着手,在生活中受到教育,规范自己的行为,磨炼自己的意志,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一、支持孩子担任小家长 让孩子在家庭中担当小家长职务,参与家庭政务,可以从他们被人爱、被人管的角色转变为去爱人、去管人、去理财。在孩子主持家务期间,家长要不失时机地进行耐心指点,要听取和服从小家长的安排,但不要摆出长者的气派,扼杀孩子的热情。孩子在从事家庭管理和繁重家务劳动中,就会感知父母一边工作,一边操持家务的辛苦,从而获得为他人服务的责任感和体验奉献的乐趣。

二、聘请孩子做家庭小老师

在学校,学生出于对教师的尊敬,他们走出校门,在家或几个小朋友在一起玩耍时,就会产生一种想充当小老师的欲望。这时,能被爸妈聘为家庭小老师,来辅导父母和兄弟姐妹的学习,一定会异常兴奋,高兴无比。这样,就会促使他们把老师讲的知识不仅理解,而且还要学会传授。他们也要像老师那样教“学生”读书,写字,计算习题等。这就使孩子在学习过程中,自动地将知识内化为能力的过程,不仅提高了孩子的学习层次,而且更有助于他们自主性学习习惯的培养,同时还与家长在平等中达到了相互学习和沟通的目的,以此来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三、鼓励孩子成为小巧手

实践活动与课本知识是相辅相成的,许多书本的知识需要通过实践活动加以巩固和掌握,而且会更扎实、更灵活,记忆会更长久。有时还可能会在实践中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目前,有少数家长就非常重视孩子的动手能力,他们教育孩子学习要踏实,玩耍有创意。他们经常为孩子买一些拼装玩具或一些简单玩具的零部件,鼓动孩子在学习之余动手进行组装,对现有的玩具进行拆卸等,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培养他们浓厚的兴趣。孩子在这样拆拆装装的过程中,不仅不会影响学习,而且还会学到了书本上无法学到的知识,从而提高孩子创造发明的意识和创新的潜能,最终走向成功。

如此贴近生活的实例,不仅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孩子真正感悟到无处不学问,无处不有师的道理所在。

努力形成这样一种家庭学习氛围:晚饭以后半小时是家庭聊天时间,一方面家长谈工作上的积极体验;另一方面和孩子聊学习经历。之后一小时是家庭成员学习时候,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学习他的课本、一起做作业,并体现出积极的和愉快的学习情绪,家长也可以做自己的业务学习。通过这种氛围的营造,让孩子觉得学习是每个人的一生中最重要、也是最愉快的事情。

第一方面,提供合适的学习环境。

有的人天天带孩子去办公室,大人们在办公室里胡说八道,这个孩子就学不好。还有的家长让孩子在屋里做作业,她自己在那里看电视,还咯咯地乐,孩子一会儿出来了,她就说:“回去,做作业去。”孩子想:我妈看什么呢?她乐什么呢?这最大的毛病是会养成孩子不能专心学习的习惯,这对他以后影响巨大。但不是说为了孩子你就半年不看电视,你可能需要的是认真地训练孩子集中精力的习惯。话要跟他说清楚,有的时候在训练的最早期,你就得牺牲一些。你认为非常有意思的电视,等孩子做完作业睡觉你再看,这是可以的。通过你的训练,让孩子逐渐能明确:我要尊重父母的娱乐需求,他们有他们的需求,我有我自己的。但是让孩子小的时候形成这样一种观念是很难的,那么双方就可能需要互相妥协,慢慢形成这样的状态。你如果不注意,整天让孩子做作业,自己在那儿看电视,这对孩子内在学习品质的影响非常大。

什么是好的学习环境呢?我认为应该满足这五个条件:

第一个条件:光线充足,空气流通。这很简单,但是很重要,城市里很多家庭能达到,但是都不注意,不开窗户,屋子黑糊糊的。

第二个条件:安静,没有骚扰。你在外面看电视,那就是搔扰。有的爸爸从回家进屋就在电脑上斗地主,不下线,玩得高兴。孩子心里就想:你凭什么老坐那儿玩。所以这个没有骚扰,包括精神方面的,包括物质方面的的,包括很多方面。

第三个条件:有符合孩子年龄特征的合适的桌椅板凳。这是最基础的要求,保证了孩子身心的健康。

第四个条件:备有足够的文具用品。这个“备”不完全是家长备的,比如孩子坐那儿做作业,他就进入一种状态。孩子要对这种状态作好充分的准备,这对孩子影响特别大。

第五个条件:有放置个人学习物品的地方。孩子自己可以很整齐地放自己的学习物品,自己收拾。

第二方面,促进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

家长要让孩子保持很好的身心状态,这是学习的前提。那么家长应该怎么做呢,有五个具体方法:

第一个方法,不给孩子过分的精神压力。切忌说:“你回去复习功课,这回考虑你要再考上次那样的成绩,你等着,你小心,等你爸出差回来,我告状,你看着。”经常妈妈管不了孩子,就说这话,这就叫过分的精神压力。或者说:“你今年期末要考不到多少分,你等着,压岁钱我一分都不给你;你奶奶给你的,我也都得没收。”这么说根本不管用,而且它无端地给孩子增加了压力。

第二个方法,保证孩子适当的休息和充足的睡眠。那个晚上12点才睡觉,也做不完作业,第二天早上5点就起床做作业的孩子,他不可能有好的精神状态。

第三个方法,孩子每周一定要有固定的文体活动时间来舒展身心。要把这个作为制度,作为你们家的制度定下来。每周由父亲或者母亲带着孩子,比如到公园跑一次步,或者跟父亲在院子里踢球,放松心情。

第四个方法,在学习辅导中启发孩子自觉学习,不急躁,不替代。有的家长一着急就说:“笨死了,你都笨成什么样了,你看你。”这实际上真不管用,所以要不急躁,不替代。

第五个方法,用一切办法保证孩子在学习当中的轻松情绪。让他在学习过程中,保持一种轻松状态,这有助于调动他的积极性。孩子只有精神健康、身心健康,他才能好好读书。

第三方面,激发培养孩子积极的学习动机。

你得让孩子自己去学,怎么激发呢?我介绍八条建议:

第一条建议,不断表扬孩子在学习上的进步。哪怕这个进步特别微小,比如上回他考倒数第三,这次他考倒数第四,这也是进步,这也得表扬。再比如上次他考60分,这回也考60分,但这一次他因为马虎扣的分比上回少3分,这也是进步,也要表扬。这对孩子来讲太重要了,鼓励孩子要具体,这样他才能有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条建议,与孩子订立短期的、孩子有能力达到的目标。家长不要动不动就说:这学期咱们努力,原来你考第20名,这回咱争取考前五名,前五名咱们就怎么着。这话没用,为什么?因为,第一,孩子的努力时间太长,孩子没那么大常性。第二,考不考前五名还取决于别人,这不是他能够做到的。所以要订短期的、孩子有能力达到的目标。比如孩子马虎,你就可以给他定一个目标,先以一周为限,两个人签一个协议:这一周如果你的作业没有因为马虎出现错误,那么你本来每周上网两小时,现在多给你半小时。其实孩子的思维很简单,他为了这半小时,一定就尽量不马虎了,这回他就不错了。这样训练一周,再一周,有三周的时间,他马虎的毛病一定就改了。再比如孩子拖拉,一做作业就做三小时,你就跟老师沟通一下,看看作业量到底多大。如果老师说不会超过一个小时,那你就从一个小时训练起,你可以承诺孩子,两周时间内只要他在一个小时内完成作业,错误率不能超过多少,你就给他什么奖励家长要承诺,孩子做到,家长就要做到。我主张家长和孩子都签上字,贴在屋里一张,贴在父母房里一张,大家都遵守。这实际上就是让孩子主动去改变自己的过程。他能达到,他获得了,他成功了,他快乐了,下回他还努力。你老说他笨蛋,他就真笨给你看,他就笨了。

第三条建议,鼓励孩子,让他有信心去面对困难。少揪“辫子”,多指出路。

第四条建议,帮助孩子分析纠正失误,切忌劈头盖脸的责难和挖苦。如果孩子这次考差了,你要做的就是帮助他分析:你哪个地方不对?你的问题出在哪儿?而不要说那些完全没用的挖苦话。我记得小时候,我的班主任教数学,他老诬蔑我,还总挖苦我们班另一个同学,我印象特深。他说:“长得倒挺漂亮的,一肚子狗屎。”你想,孩子听了这话,能好好学习吗?挖苦一点用处都没有,你要帮助他分析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第五条建议,切忌过分挑剔和鄙视孩子的各种表现所谓鄙视挑剔,就是贬低人格。很多家长容易犯这毛病,他们的口头禅就是“笨死了你”,这就是贬低人格,这对孩子的伤害很大的。

第六条建议,有计划地经常带孩子参观一些博物管、科技管,听一些音乐会,看一些演出。讲历史,讲现实,这会激发孩子对很多问题的兴趣,很多人的成功就在于不经意当中激发了他某一方面的兴趣。

第七条建议,你要有能力具体地直接地帮助孩子解决功课上的困难和问题,但不是替代他做。你要帮助孩子分析清楚他的问题在哪儿,帮助他解决。用这样的方法让孩子情绪振奋,处于一种学习的积极状态,这样才能谈到成绩慢慢变好,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学习成绩上的飞跃。否则真的很麻烦,你也觉得累。孩子也觉得累,孩子整天情绪低落,你也着急。我开玩笑地说:你家里有一个学习成绩好的孩子,你算落着了。家里要是有个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家长就急死了。但是家长使用的方法常常不对,不对就一点用都没有。

第八条建议,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怎么培养?我介绍三个具体的方法:一是跟孩子一起订立做功课和复习的时间表,每天监督孩子完成。要让孩子每天在时间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作业、复习好功课,下学后几点到几点干什么,几点到几点复习功课。你可以一月一月地定,如果孩子一个月坚定不移地做到了,那你要适当地奖励孩子,要实现承诺。

二是用奖惩的方法训练孩子在指定的时间内集中精神完作业。这个一定要训练,特别是对那些马虎、拖拉、磨磨唧唧做功课的孩子。比如家长跟孩子说:“一个月内,你要能做到每天回家做功课的时间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不超过一个小时,爸爸就带你去看一场足球寒,你觉得可不可以?”孩子如果说:“不可以,我不看。”那可以让他提别的要求。和老师建立联系制度,每天督促孩子当天完成作业。这段时间家长就咬着牙下功夫,天天督问,天天限制时间。但是同时,你一定让孩子能够得到一些东西来满足他的一些合理要求。你让他提要求,他做到,就实现他的要求,家长要给他一种期望。你如果说:“你就得这样,不这样我揍你。”这肯定不管用。四是培养、训练复习、预习的习惯。这一点很重要,它能够帮助孩子把今天的知识和明天要学的融会贯通。有人说孩子提前知道明天上课要学的东西更不好,其实不是这样。当老师提问的时候,他有可能举手,因为他作准备了,但是他预习的书本的东西和老师讲的会有很大差别。逐渐地,他会用自己复习、预习的状态去对应老师的状态,这会提高他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另外,开始的时候,逐天询问孩子上课学习的内容和重点,这会推动孩子养成理解的习惯。很多孩子说不清楚,比如他听了我的课,回家你问他:“今天老师讲什么了?”有的孩子就说:“老师就讲点小玩笑。”这是不行的。这就是理解问题,究意我讲的核心东西是什么呢?家长如果每天跟他进行这样的训练,一段时间以后,就能够帮助他抓住他上课听的核心东西了。这对一个人的思维和能力,包括掌握知识至关重要,但是刚开始,家长得下点工夫,你要天天跟他讨论。

还有就是,用奖惩的方法训练孩子做作业的认真态度。认真做作业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品质,有的孩子特认真,有的就很马虎随便,那么怎么训练呢?你先别说他对错,就以他不因为马虎犯错为标准,不错就鼓励。

这些都是很具体的方法,但是我个人认为,它对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甚至改变孩子学习的落后状态,都是有用的。关键是你要深下工夫,把这个工夫下到地方,避免没有用的、强制性的。我相信每个孩子的智力都是没有问题的,只要家长努力,谁都能培养出一个学习成绩好的孩子。

以上几种重要的学习习惯,家长可联系孩子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培养。能不能给孩子提出符合实际的合理的要求,能不能认真地进行督促引导,能不能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同时也是对家长教育意识和教育行为的一种考验。这其实是从儿时就要开始培养的,儿童时对什么都感兴趣,于是孩子会问问题,如果家长能够正确对待和引导,那么孩子的探究兴趣会更浓,会更爱动脑筋.另外动脑筋和人的思维特点有关,有的人思维属于场独立,而且具有批判性,这类人比较爱提问,擅质疑.我觉得你现在有这种意识的话,你会自然而然的多动脑筋的,多动了就形成习惯了.注释:[1]作者.书名.出版社名(或期刊名).出版时间(或期刊号).页码(每一项用“.”称号隔开)

参考文献:

【1】东子 快乐教育18法—轻 松做 老师,教出好学生 桂林:漓江出版社 2007.5

【2】周弘 教你如何赏识孩子 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 2001.4

【3】孙云晓、邹泓 《好孩子好习惯》 北京出版社 2005.7

【4】孙云晓《习惯决定孩子命运——孙云晓儿童教育12讲》)新世纪出版社2004.1

【5】孙云晓、张梅玲《儿童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当代少年儿童行为习惯研究报告》北京出版社2004.1

《家庭环境对小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影响》家长学校学习心得 篇6

—天山实验小学

宋雪菊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曾指出:“教育是什么?简单的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习惯,诸如虚心上进、勤于操作、专心阅读、认真书写、积极探究等习惯。”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对一个人的良好习惯有过绝妙的比喻“良好习惯乃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入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由此可见,良好习惯的养成在人一生中的重要意义。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好。要使孩子学习好,第一件事就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俗话说:“五岁成习,六十亦然”。在上学之初就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关系到他一生能否取得学业成就的大事。良好的学习习惯内容很多,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至少要养成下面五种学习习惯:

第一,养成定时专心学习的习惯。学习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只有专心致志、全神贯注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取得良好的成绩。为使孩子养成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父母必须认真地看待孩子学习这件事。孩子上学以后,有条件的父母就得给孩子准备一张书桌,或者相当于书桌的适合孩子学习的专用的地方,决不能让孩子今天趴在床上应付,明天又在椅子上凑合。还要为孩子安排一段温习功课的时间。小学生放学比较早,放了学可以让孩子在外面玩一会儿,然后回家开始学习,最好不要拖到晚上。每天到了这个时间,全家人都要安静下

来,不要大声谈话、聊天。看电视时把声音关得小一点,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在这段时间里不做令孩子分心的事,如打扑克、下象棋,免得激起孩子的好奇心,分散他的注意力。也不要一会儿问孩子学校的事,一会儿批评孩子书包弄得太脏、文具放得不整齐,一会给孩子倒杯水等等,最好是做些没有声响的工作。如果这时父母也能坐在孩子旁边读书、看报,那就更好了,这样,除了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还能给孩子树立一个爱学习的榜样。按照上面所说的去做,孩子就会把学习当作生活中的必要程序来完成,每到学习时间,就会主动坐下来做功课,再也用不着提醒、叮嘱和责骂了,他们会很自然地养成定时、专心的好习惯。

培养孩子专心学习,还得培养孩子做什么事情都紧张、敏捷的好习惯,做事认真做,做完了就痛痛快快地玩。要让孩子知道,边玩边做作业,并不能减少作业,也不会玩得更多,只有尽快认真地完成作业,才有可能痛痛快快地玩,玩的时间才能多一点。这一点要讲给孩子听,也要在行动上约束他。规定,不完成作业就不能玩,而且坚持不动摇。紧张、认真的习惯迁移到学习上就是专心致志,而懒懒散散、敷敷衍衍的孩子,不仅事情做不好,学习也学不好。

第二,养成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做一个好学生必须有学习责任感,一个好学生到了该学习的时候就应该放下一切主动地去学习,应该自己完成的作业决不让别人代替。但是,由于孩子刚入学,自制力差,还没养成习惯,一时难以做到,这就要求父母给以督促和指导。不管孩子提出什么理由和借口,当天的作业必须当天完成,决

不允许拖到第二天。如果孩子做作业中遇到困难,父母只能讲解和启发诱导,鼓励他自己去克服困难,找到答案,决不能包办代替。因为孩子要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不怕困难的精神,只有通过独立完成各种任务才能做到。

第三,养成良好的书写的习惯。字是人的门面。小时候就练得一手好字,会使人受益终生。如今,不少成人甚至文化水平很高的大学生字写得不成样子,让人觉得跟他的身份很不相称。主要是因为在小学刚学写字时没有受到严格的训练,从握笔到书写都不正确,还养成了胡乱涂抹的坏习惯,想改也难改了。因此,我们要汲取教训,在孩子刚刚学写字时,就要协助老师认真地手把手地教,并随时提醒孩子三姿要正确、书写要规范。

第四,养成课后复习和课前预习的习惯。首先,复习是为了防止遗忘,使所学的知识得到巩固。其次,通过复习可以加深理解,做到“温故而知新”。另外通过系统复习可以使知识系统化,把先后学得的知识连贯起来,形成知识体系。指导孩子复习,就要把握住这三个方面,引导孩于掌握正确的复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复习习惯。

第五,养成广泛阅读的习惯。学习需要一个广泛的基础,孩子读的书越多,他的知识面就越广,思维就越清晰,智慧就越活跃,学习新知识就会变得越容易。因此,做父母的要尽自己的能力给孩子买些课外书,引导孩子认真阅读,养成广泛阅读的习惯,这将是一辈子的财富。

《家庭环境对小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影响》家长学校学习心得 篇7

关键词:初中生,家庭教育,习惯,研究

一、典型案例分析

F九年级分到班上, 性格平和, 能够与同学和睦相处, 积极参加班级各项活动, 课堂上思维活跃, 回答问题踊跃, 成绩也一直处于中等偏上。可是在七八年级老师和同学的眼里, 她有一个出了名的不良学习习惯———课后作业经常不做, 星期一就借口肚子疼旷课。只要过了星期一, F像什么也没有发生一样坐到教室里。为了转变感化她, 需要追根寻源。

(1) 找出病因, 对症下药。为了从根本上解决F不做作业的不良习惯, 通过家访, 发现她家的房屋仍是老式楼房且没有装修。一次无意中, 和F的爷爷说起装修的事, 她爷爷说, 几次孩子爸爸回来要装修, 不巧的是孩子肚子疼得厉害, 只好送孩子就医, 工地又追得紧, 就耽搁了。孩子到了医院也没查出什么原因, 每次挂几天水就好了。这下终于找到了病因———孩子的病是心病。聪明的F知道爸爸装修房子就是为了找个后妈, F害怕失去爸爸的爱, 害怕与后妈相处, 所以关键时刻, 肚子疼就理所当然了。回到学校, 悄悄找到F, 首先充分肯定她的用心良苦, 饱受折磨 (要忍受医院的各种检查和治疗) , 赢得她的共鸣。然后再假如是我, 还会怎样做更好———真爱、无私、宽容、换位思考。古今中外、引经据典, 名人格言、旁征博引, 感动得F泪流满面, 说自己再也不这样做了, 再也不耍小聪明了。

(2) 确立目标, 共同奋斗。根据F不做家庭作业的次数, 除了极少由于装修房子不得不“生病”外, 绝大多数都是由于自制力弱, 自我要求低引起的。趁热打铁, 和她一起制定了学习目标。“前十名”F毫不犹豫地说。问她怎样达到, F一口气说了一大堆能够实现的理由。我说:“好, 让我们共同努力!”从那以后, 每天吃午饭, 我都坐到F的身边, 边吃边聊, 聊学习, 聊生活。在体育课上, F偶尔会与我比一比50 米赛跑或俯卧撑, 不管输赢, 我也憋足劲, 全力以赴。每次大考小考前, 都与她一起进行错题回顾, 变式训练, 举一反三。

(3) 多管齐下, 以诚感化。对F这样的学生仅靠一个教师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多方位强化管理。于是, 我坦诚地与她爸爸、爷爷谈了几次, 核心问题是给孩子安全感。他爸爸明确表态, 在F不接受别人前, 绝不找别的女人, 绝不装修房子。寒暑假, 都把F接到工地的城市去。爷爷正确把握爱的尺度, 宽严相济, 宠爱而不溺爱。其他任课老师更有耐心, 及时发现和表扬她的闪光点, 予以激励, 使其有成就感, 并转化成前进的动力, 从而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那以后, F再也没有“病”过, 再也没有不做作业。在刚刚过去的中考里, 天资聪颖、课堂效率高, 加上课后的勤奋踏实的F一举进入班级前六名, 出乎许多老师和同学的意外。

二、有益启示

前几天F找到我, 说房子已经装修了, 要请老师吃她爸爸和妈妈的喜酒。面对F的转变, 高兴之余, 还得到了以下启示。

(1) 转变不良学习习惯需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问题学生”的思想、心理、行为习惯已造成偏差定式, 要转变并非件易事, 况且其转变也是反反复复的。为此, 教师在转变不良学习习惯的过程中, 要充满信心, 咬定青山不放松。更重要的是, 教师改变后进生的前提是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自尊心和自制力。只有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养成了好的学习习惯, 一切向好的方向转变才是情理之中的事。

(2)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必须紧密结合, 形成合力。不良学习习惯的出现与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 对他们的转化必须得到家长支持和配合。在家庭环境中, 父母对子女的爱会造成一种特殊的环境和心理气氛, 许多良好的个性品格和行为习惯, 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培养起来的, 并成为孩子品德教育中的不可抗拒的感化力量。溺爱、迁就、无条件地满足学生的各种要求, 或者动辄打骂等不正确教育方法极易使学生产生不良行为。学校要努力通过各种平台提高家长、监护人的教育水平和教育技巧。只有拉近家庭与学校的距离, 密切家庭与学校的关系, 提高家长的综合素质, 才能形成德育的合力, 对农村孩子不良行为的矫正, 也才会更有成效。

(3) 爱心是教育的前提和灵魂。作为学校教育, 应高度注重具有“不良行为”学生个性发展, 充分发挥其自身特长, 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从而引导其自觉主动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找学生谈话时, 不要一味地责怪学生, 要设身处地为学生想一想, 分析产生错误的思想根源, 只有“将心比心”地分析问题, 学生才容易接受。谈话的态度要平和, 语言要委婉, 教师的一切出发点都是爱。

三、结束语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转变后进生是一个以心换心的过程, 也是一个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的过程, 只要充满信心、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就能做好德育工作, 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就能养成。

参考文献

[1]张素萍.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分析及其对策[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2 (12) .

《家庭环境对小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影响》家长学校学习心得 篇8

【关键词】 家庭习得;环境;初中;英语;学习;影响

义务教育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家里度过的,家庭的环境对孩子们的学习起到非常大的影响。在我国,孩子们学习英语,其一,家庭环境背景,包括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都是影响外语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二,家长的态度和教育方式也会直接影响到孩子们的英语成绩和学习动机。学习英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很多方面,本文通过家庭环境这个角度来研究其对初中生英语学习的影响。

一、精神环境的影响

精神环境是学习环境中非常重要的环境。在此我们认为,创设适合初中生学习英语的精神环境,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所以家长一定要起到带头的作用。家长要规范孩子的言行,家长的表率就是无形推动孩子改变的力量。所以,只要是要求孩子必须做到的,家长也必须能够做到。而那些要求孩子不能做的,家长也一定不能做。初中生还是未成年的小孩子,可塑性比较强,家长怎么进行引导,孩子们就会怎么发展。寒暑假,学生在家学习的时候,家长一定不能做一些扰乱孩子学习的事情,像打牌、打麻将、吵架等等。孩子在学习时,需要的是安静、干净、有爱的环境,这样会使孩子产生一种轻松愉悦的英语学习兴趣。另外,家长还要做好孩子学习的模范,可以适当给孩子布置一些英语学习的任务,比如说朗读英语课文、背英语单词、用英语和孩子进行交流等等。还有,家长要多多鼓励孩子,孩子进步时要用鼓励来激励他继续进步,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家长的鼓励是孩子站起来的勇气,千万不能对孩子加以训斥。当发现孩子不能够专心学习的时候,要及时了解情况,对症下药。

举一个可以用来诵读的例子:l thought of my good friend May when l read your advertisement. She is shorter than l am and is very small. She has straight,shoulder-length hair. Everyone thinks she is pretty. May is a true friend .When something worries me,l can always go to her .l can tell her anything because she can keep a secret. She is kind and never says a bad word about anyone.

二、物质环境的影响

物质环境也是影响孩子学习英语的主要因素之一。众所周知,物质环境是一个硬性条件。为了创造在家庭中的适合孩子学习英语的物质环境,家长可以从以下的方法中着手:

在家里做一些适合孩子学习的英语标签。在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等地方贴一些英文的标语。在电器、生活用品上贴一些英文的标签。如在学习water这个单词时,在卫生间的水龙头上方贴上Save water,既可以学到英语还可以提醒孩子节约用水;再如学习close这个单词时,在冰箱山贴上Please close the door behind you.同时,可以在卧室贴一些英文名句。让孩子不断适应英语,理解英语,在有英语的环境中学习,效果会更好一些。

在吃饭或者闲着没事的时候,让孩子多看一些英语的影片、电视节目,收听一些英语的广播,或者一起学一首简单的英文歌曲,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事情,通过长期的吟唱和诵读,只要坚持下来,就可以一步一步提高孩子的英语水平。到书店买一些与初中英语相关的资料、图书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现如今网络发展非常迅速,家长可以帮助孩子们找一些英语的学习网站,陪孩子们一起学习英语,学到的越多,孩子们的英语知识面就越广。目前的英语网站有很多,分类比较全的有“沪江英语”、“轻松学英语”等等。家长可以通过这些学习网站中的内容来教育孩子学习英语。牛津版的初中英语的网络资源包括学生课本、教师课本、活动手册等等,这些材料都可以拿来当作家长掌握孩子学习状况的依据。另外,孩子在校期间,家长要多和老师进行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在校学习状况,以方便给孩子制定更加合适的学习计划,督促孩子在家努力学习英语。

三、人文环境的影响

初中英语的教与学离不开教英语的人和学英语的人,所以要想孩子学好英语,就必须处理好家长与老师、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家长的关系,这样才能创设出更适合孩子学习英语的人文环境。

家长想要创设一种适合孩子学习的人文环境,首先要了解英语老师的教学方法和进度。只有家长和教师达成合作关系,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在人文环境中自发的学习英语。家长应主动向英语老师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比如说课堂表现的积极性、交作业情况、纪律、兴趣等方面。与此同时,对孩子多鼓励,对孩子取得的学习成绩和进步要加以肯定,对孩子获得的奖状和奖品多进行表扬,对孩子不良的英语学习习惯要加以改正,对孩子的一些古怪的想法要多包含和理解。我们可以多鼓励孩子用简单的英语与家里人打招呼,并且鼓励孩子用英语与老师或外教进行交流沟通。鼓励孩子利用上公园、去超市买东西的机会,使用英语单词和句子;鼓励孩子在家制作学习用具和教学用具。多对孩子进行引导,引导其使用英语工具书和英语资料,引导孩子选择正确且合适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的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并保持孩子浓厚的兴趣。教育孩子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正确处理好学与玩的时间、学习与做人的关系,让孩子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引导孩子总结英语学习的经验和教训,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

在此举一个孩子用英语打招呼的例子:

对熟人:How are you?Whats up?

对不太熟的人:Nice to see you again.

家庭环境是一个影响孩子学习的重要因素,改善家庭环境对学生学习英语有很大的帮助,家长的言行直接引导着孩子的一举一动。想要提高初中生的英语水平,需要得到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使中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得到良好的培养和充分的发展,是教师和学生家长的共同愿望。

《家庭环境对小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影响》家长学校学习心得 篇9

l素质教育,思想素质是根本,能力素质是中心,心理素质是关键。前些年的学校教育,偏重于学生的文化素质,注重了学生能力的提高,却忽视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加上家庭、社会环境的诸多因素,致使学生在心理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特别是新世纪的到来,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特别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素质,适应社会生活、社会竞争的能力,显得尤其重要。

l我校是常熟虞山镇一所普通的完全小学,有24个小学教学班。目前我校共有多媒体计算机127台,xx年建成校园网,xx年在全省小学系统第一个建立网站,苏州市小学系统中第一个在网上发布学校主页,几年中学校网络设备及其他教育现代化投资200万。九五期间,我校承担了省级课题《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改革课堂教学》的研究,国家级课题《电化教育促进中小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实验研究》子课题的研究,省教科所OEH的实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素质有了极大的提高:青年教师人人会制作课件,人人会制作网页,人人会独立操作网络及计算机;学生(五年级以上)人人会上网,发电子邮件,绝大部分学生能制作电脑美术作品,设计电脑小报,制作网页;所有的学科都能通过网络上课。

l在九五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我们认识到: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是学校教育的发展趋势,网络环境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了影响。为此,我校选定“网络环境对小学生学习心理的影响”的研究课题,寻找其中的相关,以更好地制定对策,来运用好“网络环境”这一教育手段。

【概念界定】

l“学习心理”主要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绪情感,认知心理,学习态度三方面。

l“网络环境”指以多媒体为主体的多种多样信息环境,包括硬件环境、信息源和信息结构。

l对照传统的教育教学,信息的丰富性,环境的交互性,评价的及时性,学习模式的新型性(人——机——人)等都将对学生的学习心理产生影响。

【理论依据及理论假设】

l充分运用辩证法原理,以“学习心理原理”、“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为依据,借鉴“情景教育理论”、“成功教育理论”、“和谐教育理论”、“合作学习理论”等教育心理理论。

l理论假设:网络环境与学习心理一定有三种相关状态:正相关、负相关、零相关。科学、合理地运用网络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充分发挥正相关因素,消除、调控负相关因素,能较好地促使学生的学习心理得到健康发展。

【实验变量】

l自变量——网络环境

l应变量——学习心理

l相关变量——教师素质、学生素质、家庭环境、社会环境

l通过操作自变量,即优化学校网络环境,探索网络环境下教育的新模式。同时不断调控相关变量,力使实验达到最佳效果。

【研究目标】

上一篇:经典暖心生日快乐祝福短信(通用30句)下一篇:防损员的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