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科研发展规划

2024-05-03

学院科研发展规划(精选8篇)

学院科研发展规划 篇1

合肥学院科研处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学校学科专业建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服务地方和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主战场,基本实现国内一流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和合肥大学的建设目标,结合学校发展实际,特制定《合肥学院“十二五”科研发展规划》。

一、“十一五”规划完成情况

(一)完成规划目标,取得可喜成绩

1、科研发展思路清晰,定位符合实际

围绕“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办学定位,学校明确了科研发展的基本思路—— “一条主线,两个重点”,即为以应用科学研究为主线,强化科研促进教学和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两个重点。

2、促进了学科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我校积极发挥科研促进教学的作用。通过科研活动促使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丰富和更新教学内容,促进教材和课程建设,推动实验室和实践基地的建设;通过产学研合作,实现校企互动,优势互补,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了良好的环境;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科研团队的培养,凝练了学科方向和专业特色,促进人才成长;以教师科研成果为依托,带动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科研对我校办学定位的落实和学科专业建设起到了支撑作用。

3、重视科研平台建设和学术交流

“十一五”期间,我校加强科研平台建设,培养学术团队。目前,已设立16个研究所(中心),其中城市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省教育厅立项建设;2008年立项建设了学校第一批六个重点实验室。科研平台的建设提升了我校科研水平与能力,促进了学科建设和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聚集,拓展了科技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领域。

不断加强和扩大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主动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来校开展学术讲座和学术交流,积极支持师生走出校门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交流活动。从2006至2010年7月共组织学术报告(讲座)531场,听众近7.2万人次。还相继成功举办了三届亚欧环境技术与知识转化国际会议、面向21世纪中韩新农村建设研讨会、2007旅游教育与旅游管理亚太国际论坛、中德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等国际会议,激发了师生参与学术活动的热情,活跃了校园学术氛围。

4、提高了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能力

科研服务社会是高校重要职能之一。我校围绕服务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及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类产学研合作活动,并积极承担解决地方发展的课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组织教师先后参加了省、市组织的各类产学研活动17次,鼓励科研机构积极参与省、市经济与社会建设有关的项目,共承担横向科研项目58项,签约金额273万元;还针对省、市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所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先后承担完成了一批省、市主管部门和企业委托课题,完成了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软科学项目、省教育厅自然科学重点项目、省领导圈定课题、市科技局招标项目等,锻炼了队伍,提高了创新能力。

5、建立一批有效的科研管理制度

科学有效的科研管理制度是保证学校科研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的重要前提。2006年以来,先后制定和修订了一整套科研管理制度,如《合肥学院科学研究发展基金管理办法》、《合肥学院科研成果登记及奖励试行办法》、《合肥学院学术交流管理办法》、《合肥学院优秀科研成果评选暂行办法》、《合肥学院重点实验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合肥学院专利管理暂行办法》、《合肥学院科研管理办法》、《合肥学院人才科研基金管理试行办法》、《合肥学院学术委员会章程》等管理制度和办法,涉及项目申报、经费管理、项目执行情况检查、表彰奖励、科研和学术机构管理、专利及其技术转化等多个方面,较好地促进了教师从事科研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6、取得了突破性的科研成果

通过政策鼓励和引导,以及高层次人才的引进,近几年科研成果增长迅速。“十一五”期间,全校共发表论文2146余篇,其中三大检索(SCI、EI、ISTP)收录200篇,共出版专著、参编著作教材109部,获国家专利9项;获立项的校内外项目达到510余项,尤其在2009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实现了国家级项目零的突破。同时还首次获得了教育部科学技术重点项目和人文社科项目立项。获得市厅级以上科研成果奖15项,其中省级奖两项。

(二)存在的问题

“十一五”科研发展成绩显著,纵向看科研发展迅速,但横向比,还存在差距和不足。我校“十一五”期间一项重要工作是上下齐心协力,全力迎接本科教学评估,广大老师主要精力投身本科教学,因而对科研投入的精力较少;由于建本科院校的时间短,还缺乏有影响力的学术带头人,科研力量的整合与科研团队的建设进展缓慢;科技资源和人才配置尚不均衡,科技资源共享和集成度不高,科研平台基础薄弱,缺少省级以上科学研究平台;科研评价体系、激励机制和约

束机制不够完善;科研导向和保障体系还有待加强,教师走出去深入了解社会生产实际不够,产学研合作不深入,横向合作项目和到位资金少;获得国家级项目和高级别科研成果少。

二、“十二五”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指导思想

坚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学科建设为支撑,以专业建设为主导,以服务人才培养和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为依托,以政策引导、支持和鼓励创新为手段,更新完善科研激励机制、评价机制、管理体制。积极组织以系、部或研究机构为单位的研究团队,在科研实践中锻炼和培养一批中青年学术骨干,整合力量,鼓励交叉,凝练科研方向,加强科研平台建设,争取国家级和省部级高级别项目和奖励,服务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和学科专业建设。加强应用研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上台阶,开创科研工作协调与可持续发展新局面,为我校努力基本实现创建合肥大学的奋斗目标打好科研基础。

(二)发展目标

我校“十二五”期间科研发展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围绕省级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卓越工程师教育培训计划建设和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进一步提升教师的科研意识、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明确优势研究领域,重点支持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争取高水平研究成果和高级别科研项目与奖励;凝练学科专业方向,打造学术团队,为学校争取硕士学位授予权创造条件;加强产学研用合作,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为基本实现我校创建合肥大学的奋斗目标而努力。争取在“十二五”规划期:

——争取国家级科技奖项1~2项,省部级科技奖项20项。

——获得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3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新增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个。

——获得国家授权专利20项以上。

——论文被三大检索(SCI、EI、ISTP)收录300篇以上。

——获国家自科、社科基金项目14项,获省部级自科、社科项目70项。——争取横向合作项目200项以上。

——举办学术报告和讲座500场左右,积极主办或承办国内外高层次学术交流活动。

——保持科研经费投入持续增长,年均科研经费3000万元以上。

——新建3~5个产学研战略联盟。

——建设3~5个省内同类院校一流的实验室、研发基地。

——建立校、院(系、部)两级科研管理体制,完善科研评价和激励机制。

(三)主要任务

根据学校发展实际,围绕学校省级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卓越工程师教育培训计划建设和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三项重点工作,着眼科研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科研管理体制、机制的完善创新,提出如下主要任务:

1、准确定位,突出内涵发展

以工学、经济学、管理学为重点,突出学科、专业的内涵发展,进一步凝练学科、专业发展方向,积极探索学科、专业建设的规律和特点,注重可持续内涵发展,形成一批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

2、重视团队建设,争创标志性科研成果

建立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并重的科研体制机制,增强科研意识和创新精神,充分发挥学术带头人的作用,进一步整合资源,推进团队建设,鼓励学科交叉融合,形成几支研究方向明确、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学术团队。积极争取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争取发表一批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著作,争取高级别科研奖励,突破省级科研平台建设,加快产生有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全面提升科研水平,增强学校综合竞争力。

3、加强学术交流,注重科研平台建设

积极支持教师广泛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尽快扩大和提升教师在学术领域的声音和声誉。每年至少举办一次有影响力的国际学术会议或国内高水平学术会议,举办100场左右学术报告。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聚集研究力量,推进技术研发和理论与政策研究,深入开展决策咨询服务,努力成为政府决策的智囊团和思想库、企业研发的人才库,将重点实验室、研究所(中心)建设成为省内同类院校一流的研究平台,积极培育和争取省部级以上的科技创新平台、科研基地和重点实验室立项建设。

4、积极推进产学研用合作与发展,不断提高服务区域创新能力

各学科专业密切跟踪地方主导产业发展动态,加强学科、专业与产业的衔接。采取措施,整合资源,构建我校与科研院所、企业之间紧密结合的产学研战略联盟,多渠道扩大与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联系与合作,争取在承接横向合作项目上有较大发展,并加强与行业企业的深度融合,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教育新路。与其它高校错位发展,体现我校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的办学定位,实现学科专业发展与地方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关系。为地方又好又快发展做出贡献。

5、建立两级科研管理体制,发挥各系的科研主体作用

为了适应学校建设与发展的需要,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优化办学资源,借鉴其他高校科研两级管理体制的经验,探索实施科研两级管理体制的思路、办法,推进和实行校、院(系、部)两级科研管理体制,强化执行力,发挥各系科

研主体作用,进一步提高科研管理的质量和实效,增强我校的综合实力。

(四)保障措施

1、思想保障

加强宣传科研对学校长远发展的重要性,统一思想,进一步提高教职工对科研促进学科专业建设和服务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重要作用的认识。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充分发挥我校工、经、管等优势学科的带头作用,形成学科优势。鼓励教师自觉投身科技创新工作,多出成果,出好成果。

2、管理保障

科研管理重心下移。加强对系、部分管科研主任和科研秘书(干事)的培训工作,提高科研组织和管理水平。

加强对科研机构的管理和引导。围绕社会需求,建立整体性的产学研合作构架,形成高水平的科技服务平台,促进产学研用合作的组织机构与运行机制创新,提高现有科研机构的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继续建设一批目标清晰、方向明确、有较好研究基础的科研平台,为产学研合作创新奠定基础;整合科研力量与资源,提倡科研的交叉与合作,推进应用研究的深化,培养和引进学科专业带头人,打造学术骨干队伍,加强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形成合理的科研梯队。

扩大对外学术交流和合作,营造浓厚的校园学术氛围,探索合作交流的新形式、新途径。争取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内外学术合作与交流,支持教师加强外向性合作,不断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和学术影响力。

3、制度保障

不断完善科研管理制度,提高科研管理水平,持续推进科研管理创新,坚持以鼓励创新为主的政策导向,加强科研考核,明确考核指标,形成科学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更新完善科研组织模式与运作机制。探索产学研用合作发展新路径,探讨和建立产学研用合作的新模式、新机制,校企共筑产学研合作一体化联盟,优势互补、实现双赢,共同加强自身发展力量。

4、条件保障

学院科研发展规划 篇2

关键词:学院型医院,医学科研,发展策略

一般来说,学院型医院多作为高水平医学院校的附属医院而存在,与其他医院不同的是,学院型医院可以说既是医院也是学校,是大学功能在临床的延伸和体现。其中科研水平的提升直接推动了医院整体实力的提升,以学科支撑医疗服务,以创新促进医疗服务。医院和大学之间是一种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的关系,医院所从事的临床研究需要大学的基础研究作为依托而提升自身,医学院校培养的人才也需要医院这个平台进行实践。

近年来国家、地方政府及社会力量在科学研究上的投入也在不断增加,就学院型医院及其校本部而言,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工作既有助于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同时也是培养高级医学人才的重要手段。医学科研同其他科学研究一样,其基本特点在于科学性、创新性和可行性,除此以外,医学科研还具有自身鲜明的特征,下面就从四个方面简析学院型医院的科研特点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1 科研组成模式——基础与临床相结合

正是由于学院型医院是医教研三位一体的单位,所以学院型医院在科研活动中的最主要特点就是基础与临床相结合。近年来,“转化医学”的理念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将是未来疾病研究的主要模式,而实际上转化医学正是基础与临床密切结合的产物。转化医学是一种研究模式,其核心是“问题共享”和“转化”,其基本特征是针对临床提出的问题,深入开展基础研究,使研究成果得到快速应用。临床研究以患者为对象,研究结果可以直接用于医疗实践,时效性好,基础研究则主要着眼于病因学、发病机制、病理生理、治疗原理等方面,转化医学架起的这座从基础到临床的桥梁,它是双向、开放的:一方面,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可以迅速有效地应用于临床实际;另一方面,临床的需求和问题,又可以及时地反馈到实验室,以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它是一个循环向上、不断提高的研究过程。只有密切加强基础临床密切的合作,才能促进我国医学的发展,促进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

但是,由于基础与临床研究分属于不同的一级学科,又是由学校和医院这两个不同的法人进行管理,常呈现一种分割状态,这种状态制约了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发展。必须认识到:基础和临床是医学领域中一个问题的矛盾两方面,具有同一性,是不可分割的,哪一方要单一发展都是不可能的,必须协同发展,基础与临床相结合是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学院型医院的存在,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

以我校为例,首都医科大学作为一所地方高等医学院校,除了拥有校本部的10所学院之外,还拥有18所临床医学院及附属医院,涵盖了北京地区大部分的市属三级甲等医院。丰富的临床资源的存在,既为学校医学生的培养提供了绝佳的教学基地;同时也通过“学院型医院”的建设,强调内涵发展,倡导学术研究,以学科支撑医疗服务,以创新促进医疗服务,根据医学发展方向、自身资源状况和市场需求,从战略发展的高度加强了学校的科技工作。

我校一直重视医学科学研究的基础临床结合,很早就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早在1992年,我校就已经在北京市卫生局的大力支持下,共同合作建立了“首都医科大学基础临床合作基金”,用于支持校本部基础学科与各附属医院联合研究的课题。从2010年开始,我校还在北京市教委的支持下,设立了“首都中医药与护理研究专项课题”,促进了学校中医药学科和护理学科的基础与临床结合研究的开展。到2011年12月,国内转化医学研究领域的第一本专业期刊——《转化医学研究》又在首都医科大学正式创刊发行,通过杂志的建设,促进临床医师、生物医学研究人员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以及研究生等的交流与协作,推动医学科学研究的发展。

2 科研内容选择——医学研究领域的多学科交叉

韩启德院士曾说过:“当代科学的发展和重大科学技术成就的取得,越来越依赖于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整合。”医学领域更是如此,医学只有与其它相关学科发生交叉,才能不断深化对人体基本结构和功能的认识,揭示和发现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探索出新的治疗方法和手段。可以说,学科间的相互渗透正是现代医学学科发展整体趋势的重要表现,学科间的交叉区则是学科的新兴生长点,通过学科融合和学科交叉,扩展了医学科学研究的新领域和新天地,使医学研究得到了更为长足的发展。

医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医学与理工学科的交叉。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学科、新技术不断涌现,生物学、工程学、材料学、信息学及电子、高分子化学等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医学的各个领域渗透,在医工结合所带来的生物信息学研究、生物工程学研究、生物医药材料学研究等领域,可以更好地实现产学研有机结合,服务于实践,更有效地维护与促进人类健康。二是医学与人文学科的交叉。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法律体系的逐渐完善,社会对具有医学背景的复合型研究需求日趋明显,在医文结合带来的卫生法学研究、卫生经济学研究、卫生管理学研究等领域,可以从医学人文视角为医疗卫生事业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解决方案,更有效地维护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因此,在学院型医院进行科研发展时,也必须考虑到医学研究领域的多学科交叉特点。既可以通过与校本部的基础临床合作将医院和学校的研究资源进行整合,实现学科间的交叉;也可以在本院内部进行交流,实现不同科室之间研究力量的整合,从而寻找新的研究热点,拓宽研究领域。

3 科研成果转化——医学科研的社会公益性

医学科研大体可分为基础医学研究、临床医学研究和预防医学研究,其基本问题是防止发生健康向疾病转化(预防医学),促进疾病向健康转化(临床医学),认识健康和疾病相互转化的规律(基础医学),其根本目的是提高医学预防和诊疗水平,保护人的健康,直接为社会生产力中最重要的要素——劳动力服务的,同社会生产有着直接的联系,具有明显的社会公益性特点。

基础医学研究是医学水平和技术提高的根本,其特点在于研究周期长、研究成果在世界范围共享;而临床医学研究和预防医学研究的目的是防病治病,比如说疾病的预防策略研究、疾病的诊疗手段研究,最终实现预防疾病,治疗疾病,保护人的健康,提高生产力,降低医疗成本。在医学模式和疾病谱发生根本转变的今天,新的医学基础理论,新的诊疗技术与方法,新的药物和仪器正在不断地向人类提供新的医疗保健措施,进一步体现了医学科研的社会公益性。

在学院型医院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中,也应注重社会服务功能的体现。新医改的基本原则是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即坚持为社会公众谋取利益。而医院科研活动的目的也正是为了支撑和促进医疗服务,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技术水平,为保障人民健康服务。其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往往也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应用于医疗。近年来我校获得了多项国家级的科技奖项,如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李桓英教授,她的卓越工作使在我国肆虐千年的麻风病得到基本控制,她曾说过:“人活着就要为人民做点有益的事,这样活得才有意义”,正是体现了医学研究的社会公益性。再比如曾获国家科技最高奖的王忠诚院士,作为中国神经外科事业的开拓者,正是王院士的努力使中国的神经外科在世界医学之林挺起了脊梁。这些老一代的医学研究者所取得的成绩,无一不是通过数十年如一日的辛苦努力实现的,受益人群何止千万。

4 研究过程控制——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和研究行为的伦理性

医学科学研究是探索人类的生命本质及其疾病与健康关系的科学,其重要特点是以人为研究对象,而人类不仅有生理活动,还具有心理活动和明显的社会属性,所以医学研究通常被认为是兼具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属性的综合性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作为研究对象的人体的精神、心理状况、生理活动和疾病过程会受到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双重作用,由于难以控制与预料这些因素,试验对象个体间的差异变大,试验结果变异程度加大。在对不同环境同一研究对象或同一环境不同研究对象进行试验时,可能会得到截然不同的试验结果。这就需要医学科研人员在制定研究计划,考虑研究方案时,更应细致周密和严实,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所以,医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是其他任何研究难以与之相比较的。

研究对象特殊性导致了在医学科研过程中,人体试验既是起点又是发展手段。由于动物实验的结果不能直接推广应用到人的身上,而且有些疾病也不可能用动物模型来复制,因此,人体试验是继医学基础研究和动物试验之后,常规临床应用之前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缺乏临床患者验证的研究不可能取得真正突破,这就要求科研人员必须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严谨的科研作风。同时,随着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等新技术被引入医学研究过程,现代医学得以迅速发展,人们甚至可以对数千年来只能被动接受的生命体的生老病死进行人为干预,由自然安排改为人工安排,但是这样的现代生物技术力量既可正确地利用于造福人类,也可被滥用而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灾难。科学技术必须尊重伦理,也应该接受伦理道德规范的引导。

因此,在学院型医院进行医学科学研究的全过程中,都应遵循伦理准则控制,保证安全可靠,绝不允许直接、间接地有损人的健康。凡涉及到人体试验的,都必须在严肃的道德准则和严格的法纪规定下进行,必须符合赫尔辛基宣言和国际医学科学组织委员会颁布的人体生物医学研究的国际道德指南中所规定的道德原则,即公正、尊重人格,力求使受试者最大程度受益和尽可能避免伤害。这就要求所有从事医学研究的单位都应该成立伦理委员会,通过完善的机构和制度设置,对医院科研活动中涉及人体生物医学研究的有关伦理问题,进行独立、公正和及时的审查,确保人体生物医学研究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安全性,以维护涉及生物医学研究活动参与者的尊严、权利、安全和福利。我校的18所临床医学院及附属医院中,也有15所已经组建了本院的伦理委员会,针对药物临床试验和其他的相关科学研究所涉及到的伦理问题开展审查,规范了医院的医学科学研究行为,强化了科学研究过程中的法制观念,保护了受试者和研究者的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医学科学研究在推进学院型医院的发展建设中起着关键的作用,通过结合医院科研活动的特点,为医院量身打造特定的科研发展策略,推动和促进学院型医院科研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赵醒村,周增桓,王省良,等.医学科研管理工作的主要特点探讨[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6,19(3):133-134.

[2]邵雪梅,李海燕,阴桢宏,等.发挥大学在附属医院科研工作中的引导作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1,27(9):689-690.

[3]刘杰,吕有勇.解析转化医学:医学科研选题应源于临床[J].中华医学杂志,2008,88(38):2665-2666

[4]邵雪梅,王晶,侯洁.加强科研课题的全过程管理,提高医学院校的核心竞争力[J].科技管理研究,2010,30(12):94-95.

[5]杨志安,沈雁英,黄爱萍,等.构建学院型医院的实践[J].中国医院,2009,13(3):25-27.

[6]梁宁霞,赵俊,徐勤娥,等.医学院校附属医院临床科学研究的特点和优势探讨[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6,3:30-31.

独立学院教师科研形式的研究 篇3

摘 要:独立学院是高等教育发展壮大的必然选择。教学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而科研水平是办学水平最直接的体现。独立学院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素质,为学院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科研经费投入少、科研团队结构不合理、科研氛围淡薄等都是独立学院科研面临的问题。提供适当的科研机会和相应的工作考核等配套措施,能使教师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科研能力的培养中,以达到提高科研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独立学院;科研能力;教师发展

独立学院是我国特有的高等教育形式,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使独立学院的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教师应将教学与研究相结合。学生除了要掌握现代企业所要求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具备一定的研究和创新能力。想要做到上述这些,独立学院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深厚的学科知识,更要具备较强的实践技能和科研能力。

美国斯坦福大学校长卡斯帕教授认为,只有认真从事科学研究的教师才能更深刻地理解科学规律,掌握本学科的精髓,从而更好地传授知识。教师要把知识教授好,仅仅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和积累教学经验根本不可能实现。

一、对独立学院教师科研条件的改善

独立学院应该为教师创设良好的科研环境,要对当前制约独立学院教师科研工作的条件做出迅速的改变。应该加大对独立学院教师科研经费的投入,建立经费的保证机制,在积极争取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大力物质支持的基础上,探寻开拓资金支持的道路,以独立学院自身的影响形成社会资金对教师科研工作的支持。

独立学院还应该将教师申报的科研项目与当地的技术项目相结合,争取社会和企业对独立学院教师科研经费的支持,这也是优化教师科研条件的一项行之有效的策略。完善独立学院对教师科研工作的管理,要建立从科研立项到检查,从研究到验收全过程的管理体系,避免在科研工作中出现浪费,同时也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项目立项,以确保科研资金落实到优势项目上和合理范围内。适当对独立学院教师科研工作采用激励方式,调动教师科研的积极性,这样既可以为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科研氛围,同时也能维持和调动独立学院教师从事科研的积极性。

二、建设科研团队

在独立学院建设一个好的科研队伍是重中之重,独立学院应通过引进和培养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教师,逐步形成以学科带头人为首的科研群体。同时,学院应从现有的教师资源中选拔出研究方向明确、学术水平较高的学科带头人,创建科研团队,使其在职称、学历、研究能力和知识层次方面逐步合理化,从而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充实科研力量。

三、协调教研关系

独立学院教师实际上面临着科研和教学两方面的任务,并且教师的教学任务非常繁重,难以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投身于科研工作,使教师在科研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独立学院应把培养教师科研能力作为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主要问题来抓,合理规划教学和科研任务,要让教师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进行科学研究和从事教学活动。

四、提高教师科研能力

独立学院应对科研合理定位,把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相结合。通过对院级课题的申报,为广大教师提供从事科研的机会,使教师科研能力得以提高,使教师的专业特长得以发挥,积累一定的科研成果,为后续申报高一级课题夯实基础。

五、提供科研活动交流平台

独立学院应该积极组织和开展各类学术活动,加强学术交流,活跃独立学院的科研氛围,这是快速提升教师科研能力的重要举措。独立学院应采取多种方式,广泛开展学术交流活动,通过“请进来”“走出去”,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企事业单位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学术讲座,介绍学科前沿发展动态,针对教师的科研问题予以讲解和指导,解决他们在科研上存在的疑惑。

同时,每年召开一次科研总结会议,表彰在科研方面取得优秀成果的教师,并请他们介绍经验,为教师提供互通信息、加强交流的机会。鼓励学科带头人或科研骨干参加高水平的学术活动,并进行总结汇报,让更多的教师学习、交流。选派科研骨干教师参与各类学术会议、短期进修、社会实践以及考察,让他们深入到企业第一线,提高实践技能,促进校企间的合作与交流,进而为开展深层次的科研提供契机。

适应社会和高等教育的需要,是独立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前提。独立学院应该通过系统的规划达到科研和教学工作的同步提高,真正发展教师的科研能力,为学院的持续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当前,独立学院应该从改善教师科研基础、优化科研队伍、合理教研关系、搭建相关平台等方面入手,在着力培养人才创新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独立学院的生存能力和发展潜质,为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贡献出应有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潘明,王冬梅.独立学院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实证研究[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60-165.

[2]李玉志.提高独立学院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紧迫性与对策分析[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83-85.

[3]陈艳.校园文化对独立学院专职教师职业心态的影响研究[J].民办教育研究,2008(3):86-89.

高校学院科研工作总结 篇4

校长室在每学年的学校工作计划与总结中,在每一次的学校特色工作经验介绍与交流中,在学校发展规划中,在教科研常规活动保障基金使用项目中,始终体现着学校教科研工作的重要地位,体现着学校教科研优先发展的战略目标、方针与政策。

(1)学校成立了科研领导机构,形成以教研组为核心的学科教学研究体系和以班主任为主要力量的德育研究群体。每学期举行一次科研报告会、班主任交流会和科组文化板报评比,邀请教育专家来校进行科研指导,如广西师范大学黄磷生教授、广西高考研究专家刘振林、北京大学教授王辑慈、北京大学教授国际关系学院院长王辑思、中国高考状元研究第一人王盛极等等。

(2)学校建立了一系列促进校本研修开展的制度,制订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制度,师徒结对子制度,教师外出学习情况反馈制度、这些制度和措施有效地保证校本研修持续、良性发展。

(3)建立激励机制,保证经费投入,提供重要的教研活动实践与经费保障体。学校每年进行科研先进个人评比,设立“课题研究立项奖(市级及以上)”“学术交流成果奖”“著书立说赞助奖”,重奖在教育科研方面取得成绩的教师,使他们得到应有的回报,享受到科研成功的喜悦。

(4)学校还建立性能优越的校园网,教师办公室实现“室室通”,多媒体教室等设施。

二、课题研究过程的.管理

1、课题过程管理采用分层管理、责任到人的办法。科研处主动配合课题主管部门做好对立项课题的检查、评估和结题工作;科研处、教研组、课题组实行分层管理,课题组负责人为该课题的责任人,切实加强进度管理。

2、科研处要加强对课题组制定的研究方案、阶段研究计划以及实施情况的检查和考核;收集课题研究资料和阶段性成果,上报课题主管部门;聘请专家、学者进行课题指导,及时修正和完善课题方案;组织课题组成员参加相关课题的学习和研讨活动;实施课题档案管理,通报研究动态、进展情况和优秀论文。

3、课题研究工作完成后,课题负责人应逐层向上提交研究报告、研究成果以及成果的自我评价。

4、课题研究中,不得随意更改课题研究负责人,研究方案与计划。若需更改,需由课题负责人申请,经学校同意,报课题批准立项部门审核决定。若未经审核批准,对课题作重大调整或自行终止的,则撤销该项课题。

5、省、市下达重点课题、学校提供的研究经费,应合理使用,做到单独立项、专款专用、实行实效,不得挪作他用,违者按违反财务纪律处理。

三、课题选题申报管理

(一)课题选题

选题总原则:价值、创新、准确、可行

(1)价值:是指所选课题应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即该研究预计成果将对教育实践有何理论指导意义,对教育科学理论有何贡献,可对什么问题给出理论上的回答;可解决什么现实问题,为教育实践服务。

(2)创新:主要体现在“一感三新”,即具有时代感,观点新、内容新、角度新。

(3)准确:是指课题限定要准确,找准自己能驾驭的课题。

(4)可行:所选课题具有可操作性,研究者具有驾驭该课题的主客观条件。

(二)课题主要来源

1、联系当前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选定课题。

推进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的主潮流,国家对课程政策的变化、学校课程决策自主权的下放反映了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从这些教育思想与教育理念出发,联系当前的教育实际,就不难总结问题,选定课题。如《80/20教育法则的探索与研究》《“一轴两翼”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实践与研究》《培养高中生思考力的实践与研究》《新课改下“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等等。

2、联系学校办学方向、特色,选定课题

课题是打造学校品牌和特色的重要途径。课题研究过程就是学校的发展过程。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办学方向、学校特点及工作重点,每所学校在不同阶段也会有特殊的情况出现,以此为突破口,也不难寻找到合适的问题,并由此来选定研究的课题。如我校确立的课题《用王力精神办学育人,创建特色示范学校》《“王力精神+现代教育”模式研究》《规范中学生汉字书写教育模式实践与研究》等就是考虑学校实在的特点。

3、反思自己的实际工作,关注课堂,关注课改,微观入手,细节做起,不妨“小题大做”选定课题。如《谈课改下“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新课程背景下数学学困生的成因与对策研究》《高中英语课堂“幕后教学把舞台让给学生”模式的实验与研究》《新课改下“英语报刊阅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团体心理辅导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四、立项课题结题工作

课题结题是一个艰难的历程,又是充满新奇与挑战的砺炼!“结题比申报要难得多。”很多人如此感概。它要求做到:一要“问题要真实”,二要“过程要扎实”,三要“成果要确实”。

今年9月,学校结合科研课题到结题时间未结题的实际情况,行政会议决定:要求科研处对“十五”“十一五”到期未结题的科研课题进行一次集中清理,对立项课题进行统计并认真检查课题的进展完成情况,抓紧督促具体课题负责人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完成课题的结题工作。

1、课题清理范围

本次清理的课题限于20__年以前批准立项且到结题尚未结题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广西规划办、广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玉林市规划课题等各级各类立项课题。

2、具体清理检查办法

(1)学校的高度重视。成立了课题结题领导小组,并得到市教科所、县教研室领导的大力支持,县教研室朱汝洪副主任负责课题结题方式方法具体工作,针对课题实验教师开展针对性指导,为我校比较规范地收集整理课题材料、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课题工作报告指明了方向,理清了思路,少走弯路。学校还给予课题结题组经费补助及奖励,解决课题组成员经费后顾之忧。

(3)学校印发书面通知分发到课题负责人(调离学校的电话通知):要求课题负责人高度重视课题的结题工作,督促各课题组按时提交有关材料,按照立项时的承诺按质按时完成。

(4)填写到期的课题登记表。到结题时间的在职的本校课题负责人或课题负责人调离学校的,这次没有参加结题的,要如实填写或电话通知落实填写《__县20__——20__年结题时间到期的课题登记表》是“继续研究的计划”还是“终止研究的原因”等内容。

(5)多次召开课题负责人结题准备会议,讲明意义,讲清要求,注重过程,保证实效。

(6)科研处建立科研项目研究信用制度,对不能按期结题的负责人做不良信用记录登记,将影响今后课题的申报以及教师个人各项评优工作。

(7)对有实际困难确实不能按期完成的课题,需课题负责人提出延期申请,由科研处审核后上报立项单位审批。对无特殊原因,又不上报延期报告,长期不结题者,科研处将视情况3年内不再受理其本人的课题申请。

五、科研成果

多年来,我校已经形成教育教学科研浓厚气氛,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中青年教育教学科研骨干、教坛中坚、教坛新秀脱颖而出。各科教师参加自治区市县课堂创新课、优质课大赛均得获优异成绩。截至今年10月我校“十五”“十一五”共结题18个课题,出版2本《求知至乐》教师论文集,出版了8期《__中学》校刊,20本校本教材,教师个人历史小说2部《大唐王朝惹了谁》(20__年4月外文出版社出版发行)《隋唐英雄们》(20__年4月1日由重庆出版社出版发行),每年教师参评论文获奖150人次以上。20__年7月我校通过自治区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和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教育特色学校验收。

六、展望未来,踌躇满志

1、创设以弘扬人文精神为宗旨的校园文化

我校是以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王力先生名字命名的一所公立中学。学校坚持“龙虫并雕,求知至乐”的教育理念,“弘扬王力精神”“铸造名师,争创特色”的办学目标。在校园布局合理、校舍美观、环境优雅整洁的基础上,进一步弘扬人文精神,尽力打造文化校园、人性化校园,使学校处处有文化,让学生时时受教育。

2、继续需要各界的领导大力支持,完善教研激励机制,调动教师教研积极性,扶持鼓励青年教师著书立说。

3、重视课题成果推广,加强教科研培训,树立榜样,典型引路。

4、课题申报立项上今后应注重向国家课题高层次发展。

5、加强教科研阵地精品化,加强校园文化和校园网络的建设,让《王力中学》校刊和校本教材成为学校教科研的宣传阵地。

6、继续落实教研“三个一”:每学期每个教师写一篇论文、上一节研究课、撰写一个学生案例。

7、坚持“走出去,请进来”举办各种论坛或讲座,组织多种类型的教育教学比赛。

资源学院科研立项动员大会策划书 篇5

活动背景:根据学生科技工作指导办公室本工作安排,第六届学生科技基金科研项目的申报工作于2009年12月开展。为了在各二级学院充分挖掘研究性人才,经学生科技工作指导办公室和校学生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团商议,并报上级领导批准,计划于近期在各二级学院开展学生科研基础培训和第六届学生科技基金科研项目申报动员活动。

资源学院作为我校科研项目以及各项研究的重要单位,十分重视学生科研活动的开展,历年来,有多项老师科研获得成功,为更好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科研能力,今年特别召开资源学院学生科研基础培训和第六届学生科技基金科研项目申报动员会。提高学生对此次活动的重视程度及丰富学生的科研理论知识,更好指导学生开展科研学习工作。

活动意义:

1.在资源学院充分挖掘培养研究性人才。

2.培养学生科研兴趣,提高相应技能。

3.发展学生科研思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4.加强于兄弟学院的沟通和联系,互相学习活动经验。

主办单位:校科协、资源学院科技实践部

活动时间:12月1日晚7:00—9:30

邀请嘉宾:资源学院党委书记胡胜军老师,我院学生科技工作负责人高永丰老师,辅导员王祥老师,科协指导老师吕柯健,科协主席李松泽,宝石学院、勘技学院、工程学院科技组织相关负责人。

前期工作:

1.邀请主讲老师

2.邀请嘉宾

3.申请教室

4.邀请主持人一名,礼仪四名

5.条幅制作

6.宣传板、海报宣传

7.借用话筒

8.茶叶、热水、纸杯等必备品的准备

9.组织学生,做好宣传、调动等各项工作

活动流程:

1.组织学生6:30入场

2.嘉宾及主讲人员6:50入场

3.7:00会议正式开始

4.由主持人致开幕词,介绍到场人员及与会嘉宾

5.由资源学院党委书记胡胜军老师做学生科研立项思想动员报告

6.由校科协所派主讲人讲解本次科研立项具体事宜,及其申报流程、相关工作事宜

7.有请资源学院老师就本学院科研立项具体事宜做详细介绍讲解,指导同学做好前期工作准备,调节心态,积极参加

8.由资源学院大三李斌学长介绍自己参与科研立项的所得和感受

9.由科技实践部介绍我院报名方式及时间等相关具体事宜

10.由主持人作结束语

11.有请各位嘉宾老师退场

12.组织同学退场

13.由科技实践部及学生会相关部门做好会场清理工作

范文网

14.做活动总结,积累经验

15.本次活动结束

会场安排:

1.活动开始前即6:10左右科技实践部相关人员提前到场地确认相关准备工作的完善性,如教室电脑、放映设备、讲解课件的拷贝

2.做好学生提前入场准备,组织同学有序入场

3.嘉宾老师入场时组织同学起立鼓掌欢迎

4.会场秩序维持,保证会场安静和谐。(活动开始前提醒道场人员将手机调整为震动或者静音状态);会议中途学生不得退场,尽量不要走动

5.为各主讲人及到场嘉宾及时续杯

6.如遇有嘉宾因事迟到,主持人在嘉宾到场后第一次上台报幕时另作介绍

7.保持会场卫生状况,做好资源学院活动形象维护

活动经费预算:

条幅制作(100元人民币)请柬、茶叶、纸杯(25元人民币)宣传板及海报制作(15元人民币)活动备注:

广西师范学院科研平台管理办法 篇6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建设、规范管理、优化结构、凸显特色,推进我校科研平台持续稳定发展,进一步增强科研平台在学校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提升我校核心竞争力,根据国家和地方各级主管部门相关管理办法,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

科研平台的主要任务是围绕国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瞄准学科发展前沿,通过集中整合特色和优势科研资源,凝炼研究方向,汇聚创新团队,促进学科交叉,开展学术交流,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进行创新性科学研究,开发高新技术,转化科研成果,支撑学科建设,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科研平台既是我校承担重大科研或工程项目的研究平台,也是本科生研究生创新实践的重要基地。

第三条

本办法所指的科研平台包括: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工程中心、研究基地、协同创新中心等。

第四条 科研平台实施分级、分类管理的原则,具体划分如下:

1.国家级科研平台:

国家科技部依托我校建设的科技创新平台,如实验室、研究所、研究中心、工程中心、研究院、科研服务平台等。

2.省、部级科研平台:

国家各部、委(科技部之外)和自治区科技厅依托我校直接设立的科研平台。自治区区党委宣传部依托我校设立的人文社科研究基地。

3.厅级科研平台

自治区各区直厅、局(科技厅之外)依托我校直接设立的科研平台。

4.校级科研平台: 经学校批准依托我校相关单位或由我校相关单位与其它企事业单位联合设立的科技平台。经学校批准设立的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工程中心、研究基地、协同创新中心等。

第五条

科研管理处是我校科研平台的归口管理单位,负责管理科研平台的组织申报、立项建设和绩效考核等工作。

第二章 申报与立项

第六条 申报与立项条件

1.国家和省部级、厅级科研平台:符合国家或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急需,在国家或省内相关领域具有一定的学科优势和科研特色,制定有明确的发展目标与建设思路,能够形成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高水平研究队伍。

2.校级科研平台:具有特色明显的研究方向,平台负责人在自治区内有一定学术影响,有相对稳定的科研任务和经费来源。

3.与校外企事业单位产学研相结合共建的科研平台,应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为原则,签署合作协议,明确共建各方权、责、利。

第七条 申报与立项程序

1.国家、省部级和厅级科研平台:由依托二级学院(鼓励多个二级学院联合)或低一级别的科研平台提出、经推荐,按照学校科研管理处要求,提交符合主管部门格式要求的申报书(或可行性报告)。学校科研管理部门组织专家对申报书(或可行性报告)进行论证,经学校审批通过后,向主管部门推荐申请立项。如有必要,科研管理处可牵头对所提交的申请书进行跨二级学院的整合。

2.校级科研平台:由依托单位或科研团队提出,经二级学院学术委员会推荐,向学校科研管理处提交《广西师范学院科研平台建设申请书》。相关管理部门组织专家对《申请书》进行可行性论证,报学校审批后行文建设。

第三章平台管理与运行机制

第八条 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平台实行主任负责制。主任由学校向校内外公开招聘,择优向立项主管部门推荐,立项主管部门聘任;主任由校外专家或校领导担任的,须由一名校内专家担任常务副主任。

基于管理需要,学校可设立专门管理或研究机构,负责对校

内多个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平台进行联合管理,管理或研究机构的负责人原则上由校领导兼任,并设1名常务负责人。

厅级和校级科研平台实行二级学院与平台合一的体制。平台主任可由依托二级学院院长兼任,或由依托二级学院推荐,报学校批准。主任在与学校签署任期目标责任书后,全面负责科研平台建设和日常运行。

第九条

科研平台和二级学院相互支撑,相互配合、协调发展。科研平台是二级学院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二级学院是科研平台科研场所、仪器设备、团队建设的重要依托。

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平台均应确立1个以上的主要依托二级学院,科研平台和二级学院要互为依托,协调好相互关系,平台要为二级学院学科学位点建设、科研项目实施和研究生培养等方面提供充分的支撑;二级学院要在学科建设经费投入、人员和场地配备等方面给予科研平台大力支持。

厅级和校级科研平台在学校科研管理处监管下,由所依托的二级学院管理,跨二级学院设立的科研平台,由所依托的二级学院联合管理。二级学院要在经费、人员、场地、设备等方面给予创新平台重点投入。

二级学院科研人员在科研平台研究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包括获奖、专著、论文、软件、数据库等)均须署科研平台名称。在科研平台期间获得的课题立项、科研成果、获奖和获专利以及

转化的社会经济效益等绩效,同时计入所在二级学院的科研成果,用于绩效考核。

第十条 科研平台须组建学术委员会(或技术委员会)。除重点学科外,其他科研平台须组建学术委员会(或技术委员会)。厅级及以上科研平台学术委员会(或技术委员会)人员组成按相关管理办法办理,报科研管理处备案;校级科研平台学术委员会(或技术委员会)的成立和调整须报校科研管理部门批准。

学术委员会(或技术委员会)主要任务是审议科研平台建设的目标、任务和研究方向,审议工作,审批开放研究课题等。学术委员会(或技术委员会)每年至少举行一次全体会议。

重点学科实行学科带头人负责制,已遴选出学科带头人的重点学科,由学科带头人负责该学科的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等事宜;未遴选出学科带头人的重点学科,由所依托的二级学院院长负责该学科的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等事宜。

第十一条 科研平台实行“固定与流动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短期聘用和长期聘用相结合”的人才机制;聘用人员须与主任签署聘用合同后上岗。

第十二条 科研平台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根据研究方向设置开放基金和开放课题,吸引国内外优秀科研人才;积极开展国际和国内合作与学术交流;鼓励外单位人员自带课题、经费来我校科研平台开展研究工作和科研合作。

科研平台的开放基金或开放课题设置,必须依据科研平台的研究方向,以解决科研平台急需解决的科学问题为目的设置,禁止设立自由探索性的开放基金或开放课题。开放基金或开放课题设置须经学术委员会(或技术委员会)审议,采用向校内外招标的方式进行。开放基金或开放课题立项前要组织专家组评审,专家组应对每个项目的资助价值和拟资助额度合理性作出书面评价。开放基金或开放课题可鼓励科研人员从不同角度展开研究、并促进学科交叉。开放基金或开放课题应该设定明确的研究成果目标,并实行合同管理,对不能按约定期限完成或研究成果不达标的项目,实施研究经费退还制度。

科研平台可设置主任基金,主要用于资助校内青年教师从事符合科研平台研究方向、有较大研究价值课题的前期研究。主任基金应采取小额资助、且每年资助总额固定,单个项目资助额度不得超过开放基金一般项目的50%,资助总额不超过开放基金总额的20%,常年接受申请,在专家评审通过后,由实验室主任决定是否资助。

第十三条 科研平台应加强信息化建设工作,建立独立的数据库和网站,作为深化研究、成果展示的窗口和学术交流的载体,制作符合自身特色的宣传材料并及时更新。

第十四条 政府部门依托我校建设的创新平台,主管部门对其管理、运行已有具体要求的,按照主管部门相关规定执行。

第四章 政策与保障机制

第十五条 学校按照分级、分类的原则,在岗位编制、建设资金、运行经费、仪器设备、研究场地和政策环境等方面对科研平台给予重点支持,努力为其营造良好的建设和运行环境。

第十六条 经人事部门批准,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平台可占编设置专职综合秘书、实验技术人员或资料员,人员列入编制管理,经费由学校支付;也可根据需要聘用兼职综合秘书、实验技术人员或资料员,聘用经费从平台运行或管理经费中支出;综合秘书和专职实验技术人员或资料员主要负责实验室的日常管理,以及科研平台仪器设备、科研资料的管理和维护,保障平台的持续正常运行。厅级和校级科研平台不可占编设置专职人员,一般由所依托的二级学院人员兼任;确有需要的,报科研管理处、人事处和财务处批准,厅级科研平台可聘用兼职综合秘书、实验技术人员或资料员,聘用经费从平台运行或管理经费中支出。

第十七条 国家或省部级科研平台可以根据类型、级别和具体需要,分别设立不同数量的科研岗,数量由科研管理部门、人事部门、教务部门和科研平台联合核算确定。进入科研平台的科研人员可申请科研岗;科研岗实行单聘制,在平台研究期间,由平台评定和聘任;科研岗每两年申报、评定一次;科研岗在考核和职称评聘时可全部或部分减免教学工作量。科研岗的设置须由科研平台提出并出台具体管理办法,经科研管理处、人事处和教务处同意,报学校批准后方可设置。厅级或校级科研平台不得设置专职科研岗。

第十八条 科研平台要根据项目具体需求,合理配备科研场地和设备。对于进入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平台的项目,科研平台可出台管理办法,报学校批准后提取一定的管理费作为科研平台的管理和运行经费使用。

第十九条 科研平台日常运行经费列入学校经费预算计划,学校分级分类分别予以资助。日常运行经费主要用于科研平台的日常管理、设立主任基金、设立实验室开放基金等。

第二十条 科研平台建设应广辟渠道,加强国内外合作研究与交流,通过成立理事会、校企共建联合研发机构等形式,积极争取社会资金投入平台建设与运行发展;企业投入到账的平台建设和运行经费可按科技开发项目经费给予相应奖励。第五章 考核评估

第二十一条 科研平台主任与学校所签署的任期目标责任书,应制定有详细的任期考核目标。

第二十二条 科研管理处每年组织对科研平台的基地、团队、项目、成果等建设成效进行分类分级考核,经校学术委员会讨论形成考核意见,报学校审定考核结果。

第二十三条 考核合格者学校继续予以各类支持;考核优秀者学校给予一定奖励,并优先推荐申报上一级平台;考核不合格者须向科研管理处提交整改计划,经审核同意后,给予一年整改期;整改仍不合格者,科研管理处提请学校解聘科研平台主任或对科研平台予以撤并。考核结果同时作为科研平台主任和依托院

系负责人任期目标考核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四条 学校把评估成绩突出、运行和发展前景良好、符合学科建设需要的科研平台列入学校发展规划,给予重点支持。

第二十五条 学校科研管理处根据考核情况或具体需要,可提请学校研究对校级科研平台实施合并或撤销。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如与国家或地方政府相关的文件或规定相抵触,以国家或地方政府的文件或规定为准。

第二十七条 未经学校批准的各类实验室、工程中心等科研机构,不得冠用“广西师范学院”校名。

学院科研发展规划 篇7

重庆三峡学院作为一所国立公办多科性本科院校, 充分利用区域优势, 凝练科学研究方向, 突出“三峡”特色, 成效显著。学校以项目为纽带, 以人才和基地为支撑, 积极推动当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全面发展。与万州区委、区政府联合组建了“教授、博士三峡库区服务团”, 建立了“武陵生态移民城镇建设与示范基地”等4个颇具影响的共建科研基地, 每年编制《三峡库区社会经济发展年度研究报告》送交国家三建委、重庆市委、市政府以及相关职能部门、库区各区县作为决策参考, 积极开展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近十年来坚持不懈地进行“三峡库区消落带适生植物研究”的项目研究, 取得了突出成绩, 国家环保总局、国家三建委、重庆市都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被列为重庆市、国家三建委重点攻关项目。三峡库区芦荟产业基地建设和发展申报国家发改委项目, 并列入了国家“十一五”计划规划项目。

学院科研发展规划 篇8

关键词:独立学院;教师;教学工作;科研工作;工作量;量化;原则

高校教师的两大基本工作是科研与教学,早在二十世纪80年代教育部就制定了相关的工作量实行办法,希望通过平衡教学和科研的工作量算法实现对教师全面地评价和系统性地发展。独立学院是高等教育的有益补充和重要组成,独立学院教师的教学任务要远远超过普通高校教师。为了进一步提高独立学院教师的素质,推进独立学院的长期发展,必须将独立学院教师科研工作加以强化,通过科学地计算科研工作工作量,提高独立学院教师科研工作的积极性,进而确保独立学院教师获得全面发展的机会,进而实现独立学院得到新时期发展的新基础。

一、独立学院教师科研工作量计算的办法

1.以科研工作耗时计算

时间计算方法以教师在科技工作的耗时为主要依据来进行工作量考核,这是一种先对科研项目进行时间规划,然后将科研工作总耗时数进行统计,再将教师耗时数与科研项目耗时表进行对照,做到确定教师科研工作量的目的。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思路清晰、结构完整、计算简便,在独立学院教师科研工作量量化考核中有着独特的价值。但同时这种方法存在很大的随机性,难以准确反映科研实际,容易在教师群体里产生抵触情绪。

2.综合指标计算

这种方法将科研经费、科研耗时数、科研成果等各主要目标综合进行考虑,进行综合评价,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特点,计算各个目标的赋值,进而确定教师科研工作量。这种方式可以全面平衡不同教师在工作量上的差异,但是存在操作复杂的缺点。

3.以科研经费为基础计算

这种计算方法是将科研经费和科研工作量进行关联,将工作量核算为定额的科研经费,然后以教师占有科研经费的高低来确定科研工作量。这种方法是一种传统的量化管理措施,在企业和营利性科研部门有着广泛的应用,并且有着实际的应用价值,方法最大的优势是给科研工作一个稳定、直观的参考量,对于教师和管理人员容易理解政策的实质,有利于科研工作的量化管理。

二、独立学院教师科研工作量量化的设计思路

1.要体现科研工作的重要性

进行独立学院教师科研工作量量化设计时应该突出科研工作的任务和发展目标,应该认识教师在独立学院科技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赋予科研工作量化工作更多的激励作用,真正起到考核和管理的价值。

2.要体现评估科研工作的全面性

应该对独立学院教师科研工作量进行量和质的双方面考核,既要重点考核教师所承担或完成科研工作的数量,又要考核其科研工作的能力和业绩。

综上所述,应该高度重视独立学院教师科研工作量的量化,以科学的独立学院教师科研工作量量化思路,坚持正确的独立学院教师科研工作量量化原则,达到促进独立学院教师科研工作量量化的目的,推进独立学院教师科研工作的开展,取得科研工作、教师、独立学院共同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蔡利民,沈其聪.科研工作量量化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J].江汉大学学报,2012:34-38.

[2]方卫星.地方性本科大学教师生存状态年科研工作量状况的调查:以某大学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1:45-49.

[3]许伟.高校科研工作量化考核体系的建立与探讨[J].厦门理工学报,2012:34-39.

[4]张磊.高校科研工作量化管理及考核内容的设想[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12:78-80.

基金项目: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CTF120771)。

上一篇: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漂亮的花手绢》及教学反思下一篇:电影中国机长观后感650字-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