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要善于开会

2024-04-26

领导干部要善于开会(通用14篇)

领导干部要善于开会 篇1

领导干部与开会,有着密切的联系。开会一般都是领导干部主持召开的,没有领导干部的牵头召集和积极参与,很多会议是开不起来的,即便开起来了,也很难开好;反过来,如果不开会,我们的很多领导工作也很难做好,因为离开了会议,很多认识难以迅速提高,很多思想难以有效统一,很多意见难以集中听取,很多问题难以深入研究,很多举措难以全面部署,很多工作难以及时安排和切实推进。

反对文山会海,是完全正确的,也是十分必要的,文山会海劳民伤财、误人误事,有百害而无一利。但是,也绝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必要的会不仅要开,而且要切实开好。不说国外的,也不论古代的,就是在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历史上,一个会议实现了历史性飞跃的情况并不少见。遵义会议挽救了中国革命,十一届三中全会改变了中国的命运。我们既不能文山会海,又不能不开会议,这就要求我们各级领导干部认真学习开会、深入研究开会、真正善于开会。

通过开会,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听取意见,理清思路,部署举措,凝心聚力,推动工作,我们各级

领导干部,总体上是做得好的和比较好的,但是,也还存在不少问题,如会议的筹备不充分,会议的议题不集中,会议的要求不明确,会议的组织不到位,会议的精神不落实等问题。我们领导干部要做到善于开会,就必须切实在以下五个方面加强学习,改进作风。一是会议的筹备要充分。预则立,不预则废,开会尤其如此。没有充分准备的会议,坚决不能开。要做到善于开会,必须首先要做到善于筹备会议。要善于把筹备会议的过程变成广泛调查、深入研究的过程,变成集中民智、集思广益的过程,变成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的过程,变成理清思路、完善制度的过程,真正把会议的筹备工作做细、做实、做好、做到位。二是会议的主题要集中。就主观愿望而言,一个会议把所有问题最好是把所有主要问题都一次解决掉,但是,客观上无法做到。我们在搞经济建设时有追求大而全的问题,在召开会议时也有追求大而全的问题。我们一定尽量集中会议的主题,尽可能找准问题、突出重点、抓住要害、对症下药,一个会议分析透、研究清、解决好一两个重要的问题,不求面面俱到,但求逐个击破,不求轰轰烈烈,但求实实在在,不求规模规格,但求切实有效。

三是会议的要求要明确。开会时无论是讲思想认

识,还是讲具体的工作,我们都要极力倡导少讲套话、多讲实话。我们现在的不少会议,之所以质量不高、反映不好,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会议上无论是讲大的理论方针政策,还是讲具体的工作部署,都不够清晰、不够明确、不够实在、不够到位,总有大而空、大而虚、大而浅的感觉。一定要把道理讲清楚、政策说明白、要求提实在,以便贯彻落实。如果眼前还讲不好、说不明、道不清,就先不要匆匆忙忙开会。四是会议的组织要到位。要开一个会风很好、质量很高的会议,必须把文件讲话的起草、会议日程的设计、参会人员的报到、餐饮食宿的安排、交流讨论的召集以及参观考察的组织等工作都做得细致、周到,真正做到井然有序、有条不紊。

五是会议的精神要落实。开会是为了研究工作、部署工作、推动工作,简言之,开会是为了工作。如果会议的精神在实际工作中得不到很好的贯彻落实,那么,开会的目的就没有达到,开会就没有任何实际意义。文山会海之所以久治不愈,原因很多,其中一条很重要的原因也是因为我们很多会议的精神不落实,因而需要反复开相近甚至是相同的会议,不断加以重申、不断加以强调、不断加以督促。有一位党外高级知识分子曾跟我讲:‚当前的中国,看上面的要求

喜人,看下面的执行愁人;看会议的精神喜人,看具体的落实愁人。‛他怕我听不明,还继续解释说:‚也就是说,在电视上看、在广播里听中央和省委开的会议,讲得都很好,提得都很实,都深得人心,但下面在具体抓落实时,往往实度不够、力度不大,有的甚至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根本谈不上认真贯彻落实。‛我听了这位与我党多年肝胆相照、合作共事的党外高级知识分子的这段话,倍感亲切,深受教育。我们在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上确实存在不少问题,有些问题还比较严重。有的会上表态很好,会下落实很差;有的自行其是,你开你的会、我做我的事;有的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有的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的对自己和局部有利的就抓落实,无利的就当没事。这些问题虽然不是普遍存在,更不是主流,但是,危害不小,影响很坏。因此,我们各级领导干部要不断强化‚没有落实就没有一切‛的观念,思想上要高度重视落实,行动中要切实体现落实,工作中要着力推动落实,真正做到言必行、行必果。

开会很难离开领导干部,领导干部也很难离开会议。但是,正如天天见的人、我们未必很了解,时时做的事、我们未必很精通一样,虽然有关会议的工作

领导干部要善于开会 篇2

1 领导要为人才提供良好环境

当前, 我国所有企业都处在改革、振兴的环境之中, 人才急需和人才缺乏的矛盾很尖锐, 很突出, 企业的人才不是多了, 而是少了。可是, 当前在企业存在这样一种不正常的现象:一方面缺乏人才, 另一方面又在积压和浪费人才, 导致部分人才的埋没和压抑, 使本来就缺乏的人才变得更加缺乏。作为主要领导者, 要重视人才, 就要为发掘人才创造适宜的条件和环境, 提供较多的机会让人才施展才干, 相互竟逐, 在奔腾的万马之中, 自会有千里马出现在大家面前, 我国体育界之所以人才辈出, 是和运动项目普及, 标准明确, 竞争激烈, 在成绩面前人人平等的条件是分不开的。所以创造条件, 让人才施展才干, 这是很关键的一点。

2 领导要树立新的人才观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人才观, 不同的人才观有不同的用人之道。我国目前是锐意改革, 建立现代化勋业的时代, 毫无疑问, 作为企业的各级领导, 任何时代都必须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和要求。但是, 在战争年代和经济建设时期, 甚至在经济建设的不同阶段, 对德和才的要求又是随之有相应变化的。在新时期, 所谓的德才兼备, 就是有知识、有专长, 能够从实际出发, 创造性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以自己的知识和专长, 为企业加强管理, 提高劳动生产率, 提高经济效益, 为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做出贡献。按照这个要求, 在企业广大职工中, 不管是谁, 只要他具备了这样的条件, 他就是德才兼备的人才, 作为企业的组织、人事 (教育) 劳动部门, 在为领导考察、选拨人才时, 要首先破除传统的人才观和用人观, 克服各种偏见, 去掉派性干扰, 万万不能把钻研业务、技术的人看成是“个人奋斗”, 把有见解、有胆识用于创新的人, 看成是“傲慢自负”、“狂妄自大”、“不尊重领导”, 把年轻缺乏经验与不能担重任划等号, 等等。只有改变老眼光, 大批人才才会被发现, 被任用, 企业的振兴、改革和发展也才会大有希望。

3 企业领导要精心培养人才

人才培养的实质, 就是提高人的素质, 特别是提高的人的智力素质, 这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大措施。企业的新技术要靠人去发明、去掌握, 去驾驭, 企业的管理工作要靠人去做, 去落实、去完成。社会主义企业, 特别是现代化的大中型企业, 由于新技术的不断发展, 要求生产工人由体力劳动为主逐步向以智力和知识为主的方向转化, 工人不再是单纯的体力劳动者, 同时还是脑力劳动者。今后, 不论是大型企业, 还是中小型企业, 都将向着高度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 就是原有的脑力劳动者, 也要经过在学习, 不断更新自己过时的知识, 克服知识老化的问题。所以作为一个企业, 提高人的素质, 加速人才培养是急待解决的大问题。一般情况下, 企业应从四个方面来提高职工中各种人才的素质。

3.1 普遍提高人才的政治素质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 任何时候

都不能忘记, 政治思想是企业的灵魂, 他是管方向, 管道路, 管为谁服务, 管企业性质的。提高职工中各种人才的素质, 要首先强调提高政治素质。其主要内容集中体现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自觉和党中央在政治上、思想上和行动上保持一致, 有忘我精神、在具体工作中勇于献身等方面。千万不要因为技术进步, 要求在提高人才的智力素质上下大工夫, 化大力气, 而忽视了对人才政治素质的提高, 如果这样, 就会吃大亏、走弯路。

3.2 按人才层次需要分别提高文化知识素质这里主要是指企业各种人才实际达到的文化程度和知识水平。

目前, 企业职工文化水平程度低, 显然, 不提高人才的文化知识素质, 就很难适应技术进步的要求。提高文化素质, 要从教育着眼, 狠抓三个方面:第一, 强化职工教育, 按照人才分布层次, 根据不同的需要, 自办或者参加各种形式的定期训练班, 有目的的提高职工队伍的文化水平, 使高中、中专的人才达到大专或大学的水平, 使大专或大学水平的人才达到高精尖的人才。其教育内容, 应注意把基础的、目前急需的和当代最新科学技术知识的传播三者结合起来, 既打好基础, 又要跟上实践前进的步伐。第二, 实行专业教育, 坚强职业教育, 提倡电大、函大、自学或定向外培, 挑选有培养前途的职工, 进行有目的的培训, 鼓励他们向更高的水平过渡, 用更高文化素质的智力劳动者补充企业的管理层和决策层。第三, 建立“终身教育”制度, 因为这是“知识爆炸”时代和“知识老化”时代客观要求、即使文化程度上达到了相应的要求, 也决不能放松教育。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 使职工不断的用新知识取代旧知识, 不断把文化素质提高到新的高度, 以满足时代对文化素质的要求。

3.3 按需要提高人才的技术素质企业人才的技术素质, 主要是

指人才的专业化熟练程度, 包括人才的实际操作能力, 推广能力, 运用和开发新技术的能力等等。简言之, 就是人才的专业化程度, 劳动技能和创造能力, 提高技术素质的根本途径主要是靠专业化教育, 目前的职工教育, 应以职工专业教育为基础, 早有条件的企业, 适当的办些各种类型的大专进修班, 结合企业实际, 紧紧围绕提高产品质量, 降低各种消耗的技术措施和技术改造、新技术成果推广等进行实际教育, 加强专业化训练, 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力求学以致用, 在用中提高。

3.4 大力提高经营管理人员管理素质其主要内容包括:

企业人员经营活动的能力和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的能力, 在这方面, 主要体现在各级管理人才的智力素质和组织结构上。其中最关键的是厂长或经理, 看他们能否摆脱等待管理、防御管理, 进而转变为积极主动管理, 成为企业变化的主人。目前企业提高管理素质, 一靠专业化教育, 二靠经营活动的实践中造就和多搞定期在职培训为宜。比如, 美国培养人才有以下十种方式:给新职工开办学习班;到有关部门进行感性实习;根据需要轮训职工, 时间长短不一;对科以上的干部要进行专业深造, 时间为一个季度或半年;对有前途的厂长, 送入大学在深造一、二年;资助职工上业余大学;对经理进行专门的训练;给予工程技术人员, 管理专家参加学术讨论会议的机会;鼓励职工参加各种学会;提倡专家到校兼课;举办各种专业演讲会等。

领导干部要善于负责 篇3

一、深刻领会把握本质要求

善于负责要从“领会”开始。领导干部面对工作责任,一要领会其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即讲政治,时刻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坚定不移地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捍卫者。只有这样,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才能始终在各种复杂的社会政治现象面前明辨真伪。二要领会其精神实质和目的要求。即目标明确,焦点清晰,知道该做什么,明确该怎么做。

二、事先做好谋划、制定计划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做工作没有谋划,盲目而行就会杂乱无章,陷入被动。领导干部善于负责就需要对具体负责的工作进行谋划,制定计划,合理地安排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使工作和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高效率地把事情办好。其中有三个环节忽视不得。一是深入调查研究。这是做好谋划、制定计划的基础。领导干部不能关在屋子里闭门造车,必须要根据工作责任要求走出去,充分征求群众的意见。而且,调查研究必须要深入、脚踏实地,不能走马观花。只有这样,谋划、计划才能符合客观实际,也才能充分调动和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注意吃透两头。即要吃透“上头”和吃透“下头”。吃透“上头”是指要认真领会上级的指示精神,以使谋划、计划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符合上级的规定、决定、指示和计划;吃透“下头”是指要全面了解本单位的主客观条件、长短利弊,以使谋划、计划符合实际工作情况。三是目标设置高低适度。即工作任务目标的设置既要考虑先进性,又要注意可行性,把开拓精神与务实精神结合起来,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

三、找准问题的突破点

年轻干部要善于继承发扬 篇4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指出,年轻干部要承担起事业重任,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做到忠诚党的事业、心系人民群众、专心做好工作、不断完善自己。总书记在讲话中专门为青年干部提出要求、提出希望,这是党生命力的要求,意义非常重大。

近年来,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年轻干部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干部队伍年轻化取得了明显成效。也给党的干部队伍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年轻干部们与前辈相比,具有文化素质高、视野开阔、思想活跃、改革创新意识强、业务水平较高、工作能力强等优势。但由于年龄和阅历的局限,也往往缺乏必要的政治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缺乏必要的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缺乏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极端重要性、必要性的切身体验,缺乏对艰苦朴素、勤俭节约、量力而行的极端重要性、必要性的深刻认识。很显然,青年领导干部在政治素质、思想作风等方面还存在不可忽视的差距。因此,使年轻干部继承和发扬“老传统”,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和命运。

年轻干部继承发扬“老传统”,必须把握好三个方面。

一是要有紧迫意识。我们虽然有成就,但必须牢记和注意隐藏的风险。当前经济社会结构深刻变化,价值观多元化,党员干部面对的利益诱惑增多,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要善于以史为鉴,汲取经验,强化动力。尽管历史时空不同,但革命先辈的广阔视野、坚定信仰、过硬作风,在今天也是我们爬坡上坎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原动力。

二是要立足时代要求。要以科学态度认识、继承和发扬在中国革命建设中起积极推动作用的根本经验,把陈规陋习和不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内容剔除出去,使优良传统和作风永葆青春。要从实际出发,立足当前,着眼发展,把优良传统和作风创造性地转化为新的工作思路和新的工作方法。

党员干部要加强学习善于学习 篇5

造就一支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是我们贯彻党的决议,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的前提条件。要造就一支德才兼备、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就必须加强学习。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只有加强学习,才能与时俱进,跟上时代步伐,掌握领导工作的主动权。

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是组织者和领导者,应该而且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合格的领导者,才能肩负起时代和历史赋予的重任。任务和责任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重视学习,善于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执政水平和驾驭工作的能力,始终保持先进性,始终站在时代潮流的最前头。当前的改革,各方面的任务繁重而艰巨,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我们不熟悉不了解的东西很多,“切实抓好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学习,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更为迫切了。”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知识经济蓬勃兴起,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进入新世纪,面对21世纪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必须“构筑终身**体系,创造学习型社会”。这是顺应历史潮流、富有时代精神的战略构想,也是推动改革持续发展,实现民族振兴的必然要求。为实现这一目标,领导干部必须起先锋模范作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进而做到“终身学”,把工作、生活学习化,从而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一起学习,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进程,促进和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目前,加强和重视学习也是每个干部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面对改革的形式,要做好工作,仅凭经验和热情是远远不够的,根本无法使工作向纵深开展。知识的老化、知识面窄、知识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如不及时纠正,难以应对改革带来的各种挑战。作为一名领导干部,素质的提高是一个知识积累、知识更新的过程,因此,领导干部不仅要把学习作为一种自觉行动、一种美德来看待,而且要把它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思想修养、一种精神境界来追求,通过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努力,更新和优化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处理复杂局面和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重任。因此,在对待学习问题上,认识要到位,思想要重视,态度要端正,要认识到学习不是可学可不学的问题,而是工作的需要、形势的需要、生存的需要、发展的需要。

作为领导干部,不但要在思想上重视学习,而且要善于学习。当今社会知识爆炸,知识的发展和更新速度异常迅速,面对浩如烟海的知识海洋和繁重的日常工作,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怎样摆正学习和工作的关系,如何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安排好学习?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什么,怎样学?

首先,要有所选择,突出重点。作为领导干部首先必须增强政治意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素养是领导干部素质的核心。”一个领导干部只有理论上坚定,政治上才能清醒,工作中才能有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才能全面

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尤其当前面临改革的艰巨任务,科学发展观是在新的实践中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科学发展观这一重要思想顺应历史发展趋势,以执政党建设为重点,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为基本内容,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为目标,全面体现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科学发展观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定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

其次,要立足于提高素质,认真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更新知识结构,用新的理念指导工作,多读书,读好书,包括哲学、法律、历史、科技、管理等方面的书籍,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使我们的管理工作根据的决策更具科学性,合理性。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专业特点,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有所创新,精益求精,力争成为业务上的内行,这样才不至于出现瞎指挥和决策失误,取得指挥工作的发言权和主动权。

作为领导干部,除了重视学习之外,还必须善于学习,除了向书本学习之外,向群众学习也是一个重要方面。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群众中卧虎藏龙,是一个知识和经验的宝库。放下架子,虚心向群众求教,拜群众为师,甘当群众的小学

生,就会从群众中吸取无穷的力量和智慧,就会逐渐使自己变得聪明起来,成熟起来。注重调查研究,善于总结经验也是学习的一个有效方法,工作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都有它的内在规律性,你掌握了它,了解了它,事情就会按你的意愿发展,反之就会碰壁栽跟头。所以,在工作实践中要提倡深入调查研究,抓住事物发展的规律和问题的实质,每处理一个事件,每解决一个问题,事前要调查,事后要总结,吸取经验,总结教训,日积月累,我们的经验就会越来越丰富,失误就会越来越少,就掌握了工作的主动权。结合实际向实践学习,也是学习的有效途径。学习书本知识是借用前人的成果,使我们在一个比较高的起点上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前进。但是要继续推进知识进步、科技创新、社会发展,就要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研究和思考我们所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和思考自身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发现矛盾和解决矛盾,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向前发展。

在提倡和推动领导干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克服几种不良倾向:一是懒惰情绪。岂不知,在当今知识爆炸的年代,新知识新观点层出不穷,凭在学校学的有限的专业知识已不能适应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另外,领导干部接触的是社会的方方面面,需要了解和掌握各方面的知识,需要的是全才。如果吃老本,不思进取,就会坐吃山空,就会影响自己的进步,贻误党的事业。二是强调工作忙,没时间学,把学习当成软任务。这实际上是对学习的认识问题,工作忙是事实,但也不是理由,节假日、茶余饭后的零星时间可以充分利用起来,少一些不必要的应酬,压缩一些闲聊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节约一些时间,都是可能办到的,所以只要有求知的欲望,时间问题是不难解决的。古人说得好,“工欲善其善事,必先利其器”。如果你的思想水平、觉悟程度、工作能力、领导艺术提高了,那么做起工作就会得心应手,举重若轻,事半功倍,反之就是瞎忙、乱忙,没有忙到点子上。三是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这种形而上学的花架子,即劳民,又伤财。

一个人高尚的人格、高尚的情操、坚定的政治信念,刚直不阿的浩然正气,都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学习实践中锤炼而成的。不学理论不知历史的进程,不学科学不知天地的壮阔,不学古人之贤达不知人格之高洁。一个人无论职务高低,如果不善于学习、不重视学习,不思进取,就不会成为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脱离低级趣味的人。学习是一种修养,学好了就底气足,学好了在社会变革的历史潮流中就会有大境界、大气魄、大作为。打牢了思想根基,就会在任何时候任何复杂环境中头脑清醒,心明眼亮,不至于迷失方向,误入歧途。只有通过学习,用革命的理论、科学的知识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武装自己,才能使自己的思想境界不断得到升华,修养层次不断得到提高。只有通过学习,才能使自己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保持开拓创新的工作作风。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才能带领

干部要做善于做“领头羊” 篇6

古人说:“不审天下之势,难应天下之务。”组工干部要带头坚定理想信念,处处站到以推进党的建设、服务党委和政府中心工作的角度看问题。要有宽广的胸怀,要善于对待别人的进步和取得的成绩,对待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组工干部要自觉加强对政策和相关业务知识的学习,全面、系统、准确掌握换届工作的总体要求、方法步骤和工作流程,真正成为组织工作的“明白人”、“政策通”和“活字典”。要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政策规定,认真做好干部考察、实绩分析、人事安排方案确定、代表推选、开好选举会议等重点工作。要有过硬的本领,给别人一碗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要做模范部门,必须要有服众的真本领,只有将工作做到领导认可、干部佩服、群众满意,才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才能要求别人做好。

“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公道正派地选人,选公道正派的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坚持科学发展和注重基层的用人导向,真正把那些政治坚定有信念、科学发展有思路、实绩突出有本领、群众公认有口碑的优秀干部选出来、用起来,将那些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优秀领导人才选拔进各级领导班子。

教师要善于推介自己 篇7

可是,一些教师在处理这个问题时不很情愿。他们给新学生上课,开始往往只说说自己的姓或在黑板上写上自己的大名,告知自己教某某科,就直接进入课堂教学,不愿向学生全面、深入地推介自己。新教师如此简单的自我介绍,苍白无力,不能满足新生的好奇心,自然也不利于当下的课堂学习和今后的师生交往。调查发现,中小学生不知道自己任课教师姓甚名谁的大有人在,更不用说老师的电话号码、办公室在哪里;学生私下里交流,为分清楚哪一位老师,就在老师前面加上任课科目,如语文老师、音乐老师等;学生见到老师,不管谁,都统称呼为“老师”。

美国学者戴尔·卡耐基曾说:“不要怕推销自己。只要你认为自己有才华,你就应该认为自己有资格担任这个或那个职务。”而几乎所有的营销专家都认为,“推销产品之前首先要推销自己。”教师,教书育人,其实也是在向学生推销知识和信息,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生存等。学生往往因老师的尊重、信任、学识、人格等,敬慕老师,亲近老师,从内心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诲,进而喜爱某学科,并立志取得好的成绩。可是,学生对老师的这种“敬慕”“亲近”的情感,来不得半点拖延,需要即时产生,以利于学生更快地投入任课教师所授课程的学习。一个不愿自我推介、不善推介的教师,如何能让学生了解你、接近你,并很好地接受你的教育教学呢?

在自我推介中,教师首先应报出自己的姓名(书写出来)、电话号码、办公室位置、邮箱博客等;简单地介绍一下自己的学历、工作经历、性格特征、兴趣爱好、业绩成就、家庭情况等;提出自己的学科观念、学习理念、纪律要求等等。必要时,还可向学生展示一些实物、照片。这种坦诚的推介,能帮助学生建立对教师良好的第一印象,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好感,进而产生独特的教育功能,给学生以成功的信心和力量。

领导干部要善于运用媒体 篇8

媒体应该成为领导干部有效进行行政管理的工具和手段。在实际工作中,领导干部要善于借助媒体的力量,有效引导社会舆论,妥善应对公共危机事件,提升执政能力和水平。提高运用媒体的能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增强意识。首先,在推进各项工作的过程中,领导干部应该具有新闻记者的视野,用记者的新闻眼光审视每项工作、每件事,要经常思考它可能带来的媒体反映和舆论影响,并据此不断调整和完善施政行为和方式。其次,增强对媒体的运用和引导意识。对于媒体来讲,最根本的目的是通过传播信息,不断满足受众的需求。而领导干部就要善于把为公众谋利益的政府工作变成媒体受众的需求。主动地运用媒体关注,使其成为公众的关注。对于社会突发事件的处置,要及时地制订新闻处置预案,有效地引导社会舆论,避免影响公众的情绪和社会安定。

二是主动锻炼。有些领导干部“怕媒体、躲媒体”,主要原因是与媒体接触少,缺乏面对媒体的能力和经验。这就需要领导干部多接触媒体、走近媒体、了解媒体,多利用媒体开展工作,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与媒体打交道的经验。另外,在平时工作中,领导干部也要有意识地与媒体多沟通,主动向媒体反映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寻求社会各界和媒体朋友的关注和支持,和媒体真诚沟通、合作共赢,建立长期、稳定的互动关系。

三是加强培训。目前,各级政府十分重视提高领导干部的媒体素养培训工作,有的设立专职新闻发言人并对发言人进行业务培训,有的在政府内部机构中专门设立新闻协调机构。同时,很多党校和行政学院都将新闻执政和公共形象塑造培训列为必修课程。领导干部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加相关的专题讲座、情景模拟、案例分析等培训,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新闻敏感度,形成对媒体信息的快速反应力、良好思考力和准确判断力,不断增强危机管理、信息甄别、应急反应等方面的能力,真正在系统的教育培训中全面提升传媒素养,提升与媒体沟通的方法和技能。

四是端正态度。“态度决定一切”,领导干部应对媒体时的态度首先反映了是否在依法正确履行和完成政务公开、信息公开的义务和职责,是否把其所作所为、所说所言建立在依法行政的前提和基础之上。同时,应对媒体的态度也会直接影响公开工作的结果和效果,处理不当,会适得其反。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应对媒体的态度,体现在:首先,尊重记者。“不要给记者讲课,因为他们不是你的学生;不要给记者做报告,因为他不是你的部下;要以平等的态度面对记者,因为他们是你的合作者。”其次,宽容舆论。要支持舆论监督,容许媒体对政府工作的不足、缺漏进行批评。当媒体和政府的看法一致时,善待媒体并不难。当媒体发布了一些与政府部门的想法、看法不尽相同的新闻信息时,不要一触即跳,而是认真寻找差距、改进工作。再次,服务媒体。善待媒体的具体行动就是服务媒体。服务媒体就是尽一切可能为媒体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采访条件,主动向媒体提供有关新闻信息。只有用良好的服务赢得了媒体,才能最终赢得舆论的支持。

五是学会借力。当出现新闻事件时,领导干部总是采取“压、捂、盖”。实际上媒体具有强大的舆论力量,领导干部应该学会“借助”媒体。首先,领导干部应“借”媒体之力,做好正面宣传,让中心工作深入人心,让地区形象不断增值,让政府形象充分优化。其次,领导干部应“借”媒体之力,做好舆论监督。当政府的重大决策和事关全局性的工作推出之前,先由媒体充当侦察兵,调查情况,提出各种意见,为决策提供参考;一经决策,利用媒体组织大规模报道,为中心工作提供舆论支持;各党政部门推进落实的过程中,媒体还要紧随其后,进行检查监督。再次,领导干部应“借”媒体之力,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政府形象是党执政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媒体,树立公开、透明和有担当的政府形象,能增强老百姓对政府和领导干部的信任度。

领导干部要善于开会 篇9

古人说:“不审天下之势,难应天下之务,入党思想汇报:干部要做善于做“领头羊”。”组工干部要带头坚定理想信念,处处站到以推进党的建设、服务党委和政府中心工作的角度看问题。要有宽广的胸怀,要善于对待别人的进步和取得的成绩,对待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组工干部要自觉加强对政策和相关业务知识的学习,全面、系统、准确掌握换届工作的总体要求、方法步骤和工作流程,真正成为组织工作的“明白人”、“政策通”和“活字典”。要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政策规定,认真做好干部考察、实绩分析、人事安排方案确定、代表推选、开好选举会议等重点工作,思想汇报《入党思想汇报:干部要做善于做“领头羊”》。要有过硬的本领,给别人一碗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要做模范部门,必须要有服众的真本领,只有将工作做到领导认可、干部佩服、群众满意,才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才能要求别人做好。

“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公道正派地选人,选公道正派的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坚持科学发展和注重基层的用人导向,真正把那些政治坚定有信念、科学发展有思路、实绩突出有本领、群众公认有口碑的优秀干部选出来、用起来,将那些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优秀领导人才选拔进各级领导班子。

开会要用演讲稿初稿 篇10

2月市场分析 :2月是年后的第一个月,按照大部分公司历年来的惯例,基本上2月的市场会比一月要差点,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 刚过完春节,大部分都会抓紧时间上班,可能看房的时间相对会少些。在工作上面会多

些。

二,北京马上就会出政策了,目前业主和客户观望的较多,主要原因不是因为政策,主要是政策部明朗,以至于他们不敢匆忙的下决定。

二. 中介人员也是过完春节,有些人的状态普遍的没有调整过来,这也是影响成交的主要因

素之一。

业绩目标:我们目前人员有四个人,我统计了下我们有效客户和盘源情况以及跟总部合作的可能性,本月业绩最少也不会低于25万租赁的两单,买卖的一单

活动:如果完成上诉业绩则放一天假跟他们一起出去多做多体育运动如,打打台球,羽毛球,保龄球。游泳等,因我们平时工作很少锻炼,这个对他们非常的有好处。

应对市场策略:

如果政策没有及时出,我们会多在外籍人士或港澳台人士上面多下点功夫。因这些政策暂时不会影响到他们。

其二:本月的租赁依然会很多。我们会在租赁上面多下点功夫,只要租赁的单子多了,业绩还是有保证的,第三.目前在我们的系统里是市场上面还是有很多人满足能够购房的资格。他们不出手的原因是因为价格的因素,要是我们现在多几套低于市场价格的房子,依然是可以保证我们足够的业绩的。所以在给业主沟通价格的时候多砍砍多那些市场害怕的人,狠点,只要有笋盘就有成交。

第四,商业上面没有影响,目前市场上面也有部分客户对商业非常感兴趣,我们可以引导他们往这个上面靠。依然是可以出部分业绩的,第五,目前市场上面的客户大部分都是因为中介不专业或服务不好成交不了的,本月我们还会加强专业和服务上面的培训,可以从其他公司那里争取部分客户和业绩过来的。特别是目前政策方面的培训一定要让他们全部掌握这样在给客户和业主解释的时候才可以搞定更多的客户。

第六.每当有政策的时候,业务员都会怕。其实这个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当心,说句不好听的话,如果在遇到金融危机我们就不活了吗?这个时候还有点重要的就是培养业务员对市场的信心,因为不管市场不管差或好,就算新城附近金融危机最差的时候也有几百万的业绩,我们又占了多少。只要每天坚持,每天付出,就必定会有收获的。信心比什么都重要。

业务部门工作安排:

房源 :我们主要是整理清楚我们主区楼盘的信息和专业度。且培训好他们如果维护业主或该聊些什么等等,还有就是加强房源的开发力度,因为财富店目前的房源太少了。本月最少要贡献两个独家。一套钥匙。三套笋盘,客源:客源方面除了维好我们目前开发出来的客户外,重要的就交他们跟总部接轨掌握重要的客户开发渠道和维护能力。如切户能力,网诺上户能力等。

人员工作重心:基础,锻炼开单的能力,掌握开单的方法,磨合,适应公司的制度和模式。

领导干部要善于讲好大道理 篇11

一、要勤于学习,精通大道理

要给别人讲好大道理,领导干部首先要勤于学习,精通大道理。自己都没有弄明白大道理,是讲不清大道理的,更不可能讲好大道理。毛泽东是我们党善于讲大道理的典范。秋收起义失利后,毛泽东引兵井冈山,探索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当时队伍中不少人悲观失望,怀疑“红旗能打得下去吗”?为了消除队伍中的悲观,引导和凝聚革命队伍,毛泽东在井冈山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著作,论证了中国共产党人能够在井冈山站住脚,打开局面,开辟出一块红色武装割据区域,并不断发展和壮大,最后走向胜利。毛泽东的理论引导,好像茫茫黑夜的一盏明灯,让井冈山军民认识到了正确的道路和方向,看到了希望和前途,从而坚定了对敌斗争必胜的决心和信心。抗日战争时期,面对能不能战胜强大日本帝国主义的争议,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坚定了中国人民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决心和信心。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打到了长江边上,苏联领导人劝毛泽东与国民党划江而治,毛泽东分析了当时的中国情况,号召全党全军将革命进行到底,很快解放了全中国。相反,土地革命时期,左倾教条主义者照抄照搬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当成死的教条,把大道理讲成了死道理,给中国革命带来了一次又一次的伤害。究其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毛泽东不仅勤于理论学习,而且把握住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而左倾教条主义者只是熟读了马克思主义的文本,根本没有弄懂它的真谛。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讲好大道理,一定要有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尤其是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认识、分析和处理现实问题。

二、要把大道理讲“真”,避免讲“假”

真道理是对客观世界的真实反映。大道理要说服人、引导人,首先必须是真道理。假道理也许听起来很唬人,但无法说服人,更不用说引导人。1942年,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中就指出:“无产阶级的最尖锐最有效的武器只有一个,那就是严肃的战斗的科学态度。共产党不靠吓人吃饭,而是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吃饭,靠实事求是吃饭,靠科学吃饭。”“科学的东西,随便什么时候都是不怕人家批评的,因为科学是真理,决不怕人家驳。”大跃进时期,“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喊得震天响,给人民留下的却是饥饿的记忆。真理服人,真话赢得人。违背客观实际和规律的话讲得再大也无法赢得人,只能伤害人甚至失去人。领导干部要讲通大道理,首先应强调一个“真”字,要言之有据,符合客观实际,反映客观规律。毛泽东就曾说过:“敢讲真话的人,归根到底,于人民事业有利,于自己也不吃亏。爱讲假话的人,一害人民,二害自己,总是吃亏。” 2009年,郑州市规划局副局长逯军质问记者:“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讲得气势汹汹,但唬不住人,因为它明显是一句假话,“替党说话”与“替老百姓说话”既不矛盾,也不冲突。

三、要把大道理讲“实”,避免讲“虚”

事情有大道理, 有小道理, 大道理指导小道理,小道理体现大道理。与小道理具体、明确相比,大道理管大局、管方向、管长远,具有普遍性、抽象性。但讲大道理不是唱高调,也不是呼口号,必须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言之有物,善于小中见大,把抽象内容具体化,只有这样大道理才会有生命力,讲大道理才能讲得入耳、入脑、入心;否则,言之无物,空话连篇,讲得再多也是“懒婆娘的裹脚布,又长又臭”,劳而无功。毛泽东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反对本本主义》、《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等阐述的都是深刻的大道理,但立足分析、解决现实问题,联系实际,通俗易懂,就是不识字的老农也听得懂、接受得了。领导干部要讲好大道理,把大道理讲得丰满讲扎实,讲得入情入理,讲到人们心坎上要善于紧密地联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贴近群众的思想、工作和生活实际,将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不能只是传声筒,机械地重复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理论,力戒空泛说教;要看人下菜,看对象开讲,有的放矢,正如毛泽东强调的:“共产党员如果真想做宣传,就要看对象,就要想一想自己的文章、演说、谈话、写字是给什么人看、给什么人听的,否则就等于下决心不要人看,不要人听。”“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写文章做演说倒可以不看读者不看听众吗?我们和无论什么人做朋友,如果不懂得彼此的心,不知道彼此心里面想些什么东西,能够做成知心朋友吗?做宣传工作的人,对于自己的宣传对象没有调查,没有研究,没有分析,乱讲一顿,是万万不行的。”

四、要把大道理讲“硬”,避免讲“软”

“硬”作为形容词用来修饰“道理”,起到强化的作用,表明道理更有说服力。领导干部要讲好大道理必须坚持“硬”,讲得大家都信服,自觉遵守,坚定不移,否则,大道理讲得太“软”,讲得大家半信半疑,觉得可有可无,则不仅起不到动员、引导和凝聚民众的作用,还会适得其反,引起民众的反感甚至抵触。领导干部把大道理讲“硬”,一是要讲“活”大道理,使民众充分认识到大道理的真理性及其重要社会价值和意义。把大道理讲“硬”不是靠指示服人,更不能气势压人,要以理服人,善于运用历史和实践的素材印映证大道理。1992年,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指出“发展是硬道理”,很快得到了全国人民的一致认同,因为历史和实践都清晰佐证了这一论断的真理性和重大现实指导意义。二是要坚信大道理。领导干部要讲好大道理,首先自己必须坚信大道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离不开“四项基本原则”,离不开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是历史已经证明我们必须遵循的大道理。领导干部要讲好这些大道理,首先就必须坚信这些大道理,只有坚信这些大道理,才能理直气壮地去讲好这些大道理。三是要坚持言行一致。领导干部不仅大道理要讲得理直气壮、令人信服,还要做得好,言行合一,以宣传引导和行为垂范共同塑造大道理的感染力和凝聚力。

责任编辑:徐建秋

教育家要善于哲思 篇12

放眼古今中外,教育家基本上是哲学家,例如苏格拉底、卢梭、福禄贝尔、杜威、孔子、老子、朱熹,等等。这些在教育史上熠熠生辉的巨人,其背后的教育思想无不折射出哲学的光芒。因此,要想成长为教育家,一定要具备哲学思辨能力。教育家应坚守真理,恪守教育基本规律,不会因为外在的诱惑、压力、干扰而迷失方向。在当下的教育领域,迫切需要这样的教育家。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是时代的呼唤,也是时代的印记。教育家应该勇于面对教育中的各种问题,科学、冷静分析教育发展中面临的各种难题,最终找到解决的办法与措施。作为具有哲学思辨能力的教育家,心中一定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从表面上看,教育领域面临的困难基本可以概括为教育体制不合理、教育评价不科学、教育资源不均匀、教育目的不明确、教育心态不平静,等等。冷静分析这些问题,我们不难发现它背后所折射出的教育价值取向扭曲的问题。基于此,我们应该进一步追问并明晰:教育是什么?学校是什么?儿童是什么?校长是什么?

教育是什么

教育是什么?这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想成为教育家的人必须认真思考和回答的问题。教育的本质不弄清楚,会导致教育思想的缺失、教育价值的错位。梁启超认为,教育就是教会人学做“现代的”人;陶行知认为,“教育即生活”;杜威认为,教育就是生活、生长、经验的改造。从根本上说,教育就是按照自然的规律、天性,构建好的外在环境,让人能自由、完满发展的一种文化活动和文化过程。它不是工业的规模生产,而是农业的个性耕耘。

学校是什么

在完成对“教育是什么”的追问后,我们应该进一步追问“学校是什么”。不同的办学思想会营造不同的学校生态,不同的学校生态会产生不同的教育结果。学校应是一个自由的、宁静的、安全的场所,是师生共同生长的物理空间、情感空间和思想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校长的使命就是使之洋溢着自由、轻松、快乐和愉悦。

在学校,知识的获得、情感的交流、技能的提高、思想的熏陶、品行的养成与周围的世界构成一个和谐、自然的生态圈。在这个生态圈,校园里的一草一木是景观,是资源,是课程,也是文化;校园里的每一个人,是相互学习的对象,也是相互教育的对象。在这个生态圈,师生的心灵可以自由绽放,师生的生命可以快乐绽放。

儿童是什么

教育首先是面向儿童的,离开了儿童,教师(校长) 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因此,要想成长为教育家,我们必须回答“儿童是什么”这个问题。有人认为,儿童是一张“白纸”,等待我们去描绘;有人认为,儿童是“容器”,等待我们去灌装。其实,儿童是粒种子,它在等待我们提供生长的土壤,等待我们提供肥料,等待我们提供水分,等待我们把它放在阳光下,等待我们给它充足的空气。只要按照这粒种子生长的自然规律,精心地、细心地、耐心地耕耘,它就会破土而出,茁壮成长,就一定能枝繁叶茂,结出累累硕果。对于学校而言,我们的使命是要把“德之根、智之根、体之根、美之根”的种子播撒在儿童的心田,让儿童在学校文化的熏陶下,在教师的精心培育下,成为具有至善之心、灵慧之气、康健之体、高雅之行的“现代中国人”。

校长是什么

有了以上的追问,我们还应弄清承载教育使命的“校长是什么”的问题。我觉得,校长是农夫。当“农夫”成为教育家型校长的符号时,我很自然地想到福禄贝尔在 《人的教育》 中说过的话:“为了进一步接受大自然的教训,葡萄藤应当被修剪,但修剪本身不会给葡萄藤带来葡萄,相反的,不管出自多么良好的意图,如果园丁在工作中不是十分耐心地、小心地顺应植物本性的话,葡萄藤可能由于修剪而被彻底毁灭,至少它的肥力和结果能力被破坏。”由此可见,校长与学生的关系,就像园丁和葡萄藤。站在“农夫”这个角度来审视校长的工作,那么就意味着:我们在对待儿童的时候,必须严格尊重儿童的本性、天性和个性,严格遵循教育的规律,精心、耐心、细心地对待他们,学会等待,学会关爱,学会包容,学会尊重。拒绝一切功利的、浮躁的、专横的、粗暴的干预和训斥。

校长要善于决策 篇13

校长要善于决策

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在学校的.管理活动中,要对诸多管理要素进行科学分析,精心策划,作出高效、正确的决策.决策正确,事半功倍;决策失误,事倍功半.这就要求校长既要有“谋”的智慧,又要有.断“的魄力,也就是说一个合格的校长要具备决策素质.

作 者:石从国 作者单位:竹山县张振武小学刊 名:湖北教育・时政新闻英文刊名:HUBEI EDUCATION年,卷(期):2008”"(12)分类号:关键词:

教师要善于换位思考 篇14

——关于“假如我是服务对象”活动的一点体会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的这句话就是要告诫我们遇事要“换位”思考一下,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教育的精髓。教师要养成换位思考的良好习惯,时时变换自己的角色,站在领导、家长和学生的角度去换位思考。只有换位思考,才能对事情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及性质趋向有更全面、更客观的把握,从而保证自己做出客观、科学的判断和选择。

一、站在学校的立场思考

学校和学生很多时候都是利益共同体,而教师作为学校管理的执行者,如果作为教师,自己都不同意学校的安排,那么如何让学生接受学校的意见呢?所以我们应该尝试站在学校的立场去思考问题,那样我们在工作中就会少一些抱怨,多一些快乐。

二、“假如是我的孩子”——站在家长的立场思考

过去我很难体现家长们的心情,如今我已经身为人母,我的儿子也有了他自己的老师。我发现自己作为家长,自然的对老师有着很高的要求。例如:有高尚的情操、有广泛的兴趣爱好、深厚的人文素养、广博的知识沉淀、阳光而充满激情、语言生动表情丰富、课堂简约而有效、对学生公平公正、有创新精神等等。经过“假如是我的孩子”的换位思考后,我理解每位家长那种“望子成龙”的心态;并且清楚的知道作为教师有着它本身的职业要求,必须懂得哪些事情该做好,哪些事情不能做,只有如何做才能成为家长所信任的教师。

三、“假如我是孩子”——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

作为教师每天都要面对学生,似乎长久以来我们已经习惯对孩子们“居高临下”,我们总是习惯打着一切为孩子好的旗帜要求他们做这做那,却忘记俯下身子听一听孩子们的心声,下课铃响了,我们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而拖堂,自以为是为学生好,却忽视他们的感受。学生作业没有保质保量的完成,我们会大

声斥责却没有耐心听他们的原因,因为他们口中的任何理由都是我们心中的借口……首先我们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拖堂的问题。孩子们上了一节课,课堂上他们被要求注意力集中,而当他们听到下课铃声时,注意力会不自觉地分散,换位思考一下,当孩子听到下课铃声时,他是多么希望老师马上下课,然后他们可以好好休息,尽情玩耍,不用像上课时那么受拘束。可是如果老师拖堂了,他们休息的时间自然就变少了,而室外其他孩子玩耍时发出的各种声音又是对孩子极大地诱惑。这样,他们的心思就完全不在老师那几分钟的讲解题目上。试想一下自己,自己在做学生时也不希望上课的老师总是拖堂,所以为了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休息放松的时间,教师应该做到准时下课,不拖堂。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永远保持一颗童心,必须善于换位思考。该如何保持一颗童心呢?我觉得,其实就是要求我们学会用“学生的心灵”去感受,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用“学生的兴趣”去爱好。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多表扬、多鼓励、放大他的优点,关注学生、解放学生,帮她提高学习效率,对学生的错误要加以分析,正确对待,给他改正的机会。总之,要和学生多接触、多交流、多沟通、多了解他的内心世界、了解他在想什么,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上一篇:关于印发精简审批事项规范中介服务实行企业投资项目网上并联核准制度工作方案的通知下一篇:赴太仓、昆山、薛城、浦东学习考察情况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