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工程职业学院钢结构工程施工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2024-04-15

云南工程职业学院钢结构工程施工课程设计教学大纲(共10篇)

云南工程职业学院钢结构工程施工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篇1

【课程名称】钢结构工程施工 【学时、学分】总学时:68总学分:3 【开课学期】2016年秋季学期

(一)本课程设计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设计提出的设计内容和要求指出了设计中应考虑的原则和应注意的问题,对其中某些问题作了必要的说明,更为一般的设计原理、方法及参考数据,可查阅相关设计手册和规程规范。

课程设计是一个重要的教学过程,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总结。要求学生通过钢结构课程设计,进一步了解钢结构的结构型式、结构布置和受力特点,掌握钢结构的计算简图、荷载组合和内力分析,掌握钢结构的构造要求等。要求在知道教师的指导下,参考已学过的课本及有关资料。综合应用钢结构的材料、连接和基本构件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进行整体钢结构设计计算,并绘制钢结构施工图。

(二)本课程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

1、荷载计算:

屋面活荷载与雪载一般不会同时出现,可取其中较大者进行计算;由于屋面坡度较小,风荷载对屋面为吸力,对重屋盖可不考虑,所以各荷载均按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2、荷载组合:

设计屋架时,可考虑以下三种荷载组合:(1)全跨永久荷载+全跨可变荷载;(2)全跨永久荷载+半跨可变荷载;

(3)全跨屋架与支撑自重+半跨屋面板自重+半跨屋面活荷载 本课程设计任务要求至少计算第一种荷载组合。

3、内力计算:

按图解法、数解法、点算法均可计算屋架各杆内力。先求出单位荷载作用于各节点时的内力,即,内力系数,然后可求出当荷载作用于全跨及半跨各节点时的杆件内力,求求出三种荷载组合下的杆件内力。取其中不利内力(正负最大值)作为设计屋架的依据,可列表计算。跨中附近斜腹杆的内力发生变号,由于考虑了施工图阶段荷载的不利分布。如果按照正确的施工方法,屋面板采用对称吊装,就不会出现杆件内力的变号。

4、杆件截面设计:

桁架杆件采用等截面杆,按最大内力设计。

上弦杆计算长度,在屋架平面内,为节间轴线长度,在平面屋架外,根据支撑布置和内力变化情况(按大型屋面板与屋梁保证三点焊,故取两块屋面板宽度),其计算长度大于屋面平面内计算长度,故截面宜选用两个不等肢角钢,短肢相并。

节点板厚度需根据腹杆最大内力选用

轴心拉杆,可按照强度要求选择截面,对轴心压杆,可先假定长细比(弦杆80~100,腹杆100~120)选择截面再进行验算。

屋架所有杆件还应满足长细比限制要求。

5、节点设计

节点设计一般步骤是:先根据腹杆内力计算腹杆与节点板连接焊缝的焊脚尺寸和绗缝长度,然后根据此焊缝长度的大小按比例绘出节点板的形状和大小,最后验算弦杆与节点板的连接焊缝。

用作图法求节点板的形状和大小时,应按角度准确画出各杆件的轴线和轮廓线,各杆件形心线应尽量与杆件轴线重合并取5mm的整数,再考虑杆件之间应有的间隙和制作装配误差,按比例绘出各杆件端部及腹杆焊缝的位置,在此基础上作出节点详图。

节点板形状应尽可能简单、规则,至少有两边平行,如矩形、梯形、直角梯形等。

(三)设计步骤和要求

屋架施工图是指导钢结构构件制造和安装的技术文件,同时也是编制工程预算的依据和工程竣工后的存档资料,因此,务必做到清晰、明确、准确无误、表达详尽。

(1)屋架施工图一般按运输单元绘制,当屋架对称时,可仅绘制半榀屋架。施工图应包括屋架正面图、上弦和下弦平面图以及必要的侧面图、剖面图和零件图。(2)图纸左上角用适当比例绘制屋架简图(单线图)。右半跨注明杆件的几何轴线尺寸,左半跨注明杆件的内力设计值。图纸正中为屋架正面和上下弦平面图,右上角为材料表,把所有材料和零部件的编号、规格、长度、数量及重量等均填入表中。

(3)屋架施工图通常采用两种比例尺绘制。屋架杆件的轴线一般用1:20~1:30,而节点尺寸和杆件截面尺寸用1:10~1:15的比例尺绘制,对重要节点和特殊零部件还可以加大些,以清楚地表达节点细部尺寸。

(4)施工图应注明各零部件的型号和主要几何尺寸,包括加工尺寸(宜取5mm倍数)、定位尺寸、孔洞位置以及对工厂制造和工地安装的要求,定位尺寸有:节点中心至各杆件端和至节点板边缘(上下和左右)的距离、轴线至角钢肢背的距离等。螺栓孔位置要求符合螺栓排列要求。工厂制造和工地安装要求主要包括:零部件切角、切肢、削棱、孔洞直径和焊缝尺寸等均应在施工图注明。(5)施工图中零部件应加以详细编号,其次序按主次、上下和左右排列,完全相同的零部件用同一个编号,如另个零部件形状和尺寸完全一样,仅因开孔位置或切角等不同,使梁构件成镜面对称时,可采用同一编号而仅需在材料表中用正反字样注明,以示区别。

(6)施工图还应有文字说明。其内容主要有:钢材钢号、焊条型号和焊接方法、质量要求,图中未注明的焊缝和螺栓孔尺寸,防锈处理方法,以及运输和制造要求等。此外,对一些施工图难以用图而宜用文字表达清楚的内容可用文字加以说明。

(四)主要参考文献 [1]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2]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 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 50001—2001).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 [4] 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50105-2001).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 [5] 钢结构设计手册(上册)(第三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五)成绩评定方式

1.评定标准——设计的完整性及规范性 2.评定方式——按完成质量打分

(六)配套教材

云南工程职业学院钢结构工程施工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篇2

关键词:珠宝专业,首饰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中国珠宝首饰设计发展时间并不是很长,加上在企业中从事珠宝首饰设计的人才匮乏,众多珠宝企业开始廉价聘用不具备高水平设计能力的人员来从事珠宝设计。对于珠宝设计的方式,部分设计师更多地采用了一种模仿的技法。大型企业由于没有创新设计理念,导致企业综合竞争力低下; 小型工作室的产品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导致消费者消费需求得不到满足,最终阻碍了珠宝行业的发展。高职高专院校如何通过人才培养方案向社会输送高素质设计人才正是我们该解决的问题。

1 首饰设计课程教学现状

1. 1 课程简介

目前,云南旅游职业学院宝玉石鉴定与加工技术专业首饰设计课程主要包括素描、首饰手绘设计、首饰计算机辅助设计三门课。素描课主要学习结构素描,锻炼造型能力。首饰手绘设计主要学习各种金属、宝石琢型的画法,以及系列首饰的效果图绘制。首饰计算机辅助设计主要学习通过Jewelry CAD软件设计各种首饰。

1. 2 课程教学现状

1. 2. 1 学习氛围浮躁

云南旅游职业学院宝玉石鉴定与加工技术专业为专科学校,就读的大部分学生在参加高考以前成绩中等甚至偏下,没有主动学习的习惯。此外,大学的课程量较小,很多学生放松学习,觉得上大学就是为了混个文凭。还有些学生着迷于微博、电视剧、游戏等。这些因素共同导致学生上课时态度不端正,精神不集中,氛围浮躁等现象。

1. 2. 2 美术基础薄弱,没有学习兴趣

云南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宝玉石鉴定与加工技术专业招生对象为文科生和理科生,大部分学生只有初中学过一点几何体的素描,基础薄弱。素描课的学习方法与其他文化课又有不同之处,只用通过长期、大量的临摹练习才能掌握透视规律、比例关系等要点。有些学生刚开始没掌握好透视规律,不仅对素描失去了信心,甚至还产生了抵触情绪。还有些学生认为反正自己以后不从事设计相关的工作,就没必要浪费时间和精力,上课也只是应付差事。

1. 2. 3 课程体系不够完善

( 1) 素描课课时偏少。素描课只开设一学期,共72 学时,通过72 学时的学习,大部分同学都能掌握简单几何体的透视、比例关系,但是对于稍微复杂一点的几何贯穿体,依然容易出错。因此,由于学时较少,素描课锻炼造型能力的目的就没有达到,间接导致后期手绘设计无法通过画笔表现自己的设计想法。

( 2) 首饰手绘设计课课时偏少。首饰手绘设计课也只开设一学期,共72 学时。相对于素描课,学生的兴趣明显更强烈一些。只有通过大量的效果图临摹及命题设计训练才能获得快速设计能力,以满足不同消费者对不同风格的需求。通过72 学时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基本能够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系列首饰的效果图绘制,只有少部分学生的创作设计较为系统、复杂。

( 3) 缺乏设计方法学方面的训练。对于很多设计专业来说,设计素描、设计速写、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设计方法学、视觉传达等方面的课程都属于专业基础课,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的设计能力、设计方法得到很大锻炼。目前,云南旅游职业学院并没有开设这样的课程,学生的设计方法比较单一、设计潜力没有被挖掘,导致最终的设计作品风格比较单一。

( 4) 计算机辅助设计课下练习的时间少。有些学生没有电脑,学校机房课外无法开放,学习首饰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时,上课学习的一些软件用法下课后就忘记了。最终要设计成品的时候,由于无法熟练使用菜单键而导致成品简单,有些成品甚至出现镶嵌爪扣比宝石大很多的现象。

2 改革方法

2. 1 分组教学

将每个班的根据兴趣和基础分为甲乙丙三个组,每个小组分开教学。其中甲组为兴趣较低的学生,乙组为基础薄弱兴趣高的学生,丙组为基础好兴趣也高的学生。甲组的教学目标为具备基础的首饰设计能力,具备一定的首饰鉴赏能力。乙组和丙组的教学目标为可以根据不同的宝玉石设计不同风格的首饰,并具备较高的首饰鉴赏力。

每组同学教学周期间每周欣赏国内外知名首饰设计师的作品以及国内外大品牌的经典款、新款,以提高鉴赏能力、并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除了鉴赏以外,甲乙丙三组同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各有不同。

针对甲组同学,素描课由几何体结构素描临摹改为基本款首饰结构素描临摹。通过这些临摹,学生能够默画出一些基本款之后,与首饰手绘设计课结合在一起,进行命题设计。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命题,例如对动漫感兴趣的学生可以制定动漫主题,对游戏感兴趣的学生可以制定游戏武器主题。

针对乙组同学,加大素描课力度和课时,要求学生素描课结束时可以达到画出石膏头像的程度。首饰设计手绘课程前期大量临摹各种不同风格大师的作品,中期每周制定不同的命题进行设计,首饰设计常见元素例如花卉、动物、几何、民族等每一风格都能得到训练,后期根据实验室现有宝玉石标本进行设计创作。

针对丙组同学,素描课教学内容改为设计素描和平面构成。设计素描主要训练学生对日常物体的变形设计、抽象设计。平面构成则是将既有的形态( 具象或抽象形态) 按照一定原理进行分解、组合从而构成多种理想的视觉形式。通过设计素描和平面构成练习,学生能够将物体原有元素解构、重组,并掌握基本的点、线、面排列组合方法。首饰设计手绘课程教学与乙组相似,但是临摹、创作的作业量要加倍。

2. 2 教学周期间全天开放画室、机房

与学院协商,新建素描画室、首饰手绘设计画室、计算机辅助设计机房,建立严格的使用制度。教学周期间画室、机房全天对学生开放。开放画室、机房不仅能够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同学之间的交流也能提升学生的设计水平。

2. 3 培养创新设计能力

正确的设计思维是设计师的有力武器。与艺术家不同,设计师的思维结果是要接受社会检验的,因此,设计师的思维是有约束的。设计思维的基础是创造性,离开了创造性,设计思维就没有价值。分析别人的设计、训练快速出设计稿等方法可以激发灵感,创新设计思维也能得到锻炼。创新的实质是对现实的超越。要实现超越,就要对现实独具 “挑剔”与 “批判”的眼光。对现有的首饰设计风格做出挑战,并通过大量的设计稿逐步形成自己的设计风格,这就是创新的过程。在创造性的初级阶段最忌讳指手画脚,应该多鼓励学生的作品,并给予学生绝对的自由。

2. 4 定期举办小型竞赛、展览

临近期末时举办班级竞赛,甄选入围的手绘稿并展览。对入围的同学给予一定的奖励。展览,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启迪心灵的舞台,而且给了全校学生一次很好的交流学习的机会,同时进一步活跃了校园文化生活,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发展。

2. 5 多元评价机制

学生每完成一个命题设计,通过多媒体将学生的作品全班范围内进行放映,并鼓励学生点评同学们的作品,在点评的过程中发现其他同学的优点和不足。教师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对学生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再次讲解,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并对设计理念较强的作品做出归纳总结,供其他同学学习。同时,学生们的鉴赏水平也可以得到提升。

2. 6 鼓励学生多参加设计比赛

目前各类名目的设计大赛较多,教师在对各类比赛信息进行初步筛选后,将适合参加的比赛信息通知学生。学生接到比赛信息后,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参加,教师对参赛的同学进行辅导。参加比赛对学生有如下好处: 培养积极性和主动性,塑造竞争意识,寻找不足,开发想象力等。艺术教育本身是素质教育,参与各类大型比赛和活动是一种基于艺术活动的锻炼方法,从中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或改变学生的设计思维。

3 结论

文章对首饰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和内容的改革进行了探讨。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与就业需求结合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设计思维。新的首饰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正在实践中,学生的设计能力已经得到明显提高,个别同学已经具备基本的职业工作能力。社会在变,珠宝市场在变,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只有根据市场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今后我们还要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将最新的现代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手段运用在珠宝首饰设计课堂上,提升学校办学能力,并为珠宝行业提供优秀的首饰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黄艳芳.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孙平.高职院校珠宝首饰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艺术教育,2014(5).

[3]朱欢.首饰设计CAD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5).

云南工程职业学院钢结构工程施工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篇3

【摘 要】结合我院土木工程专业特点,根据当前独立学院结构类课程教学现状,指出其中不足,提出将单门课程向课程群建设的理论,以《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砌体结构》《建筑结构CAD》等课程和相应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构建土木工程专业结构类课程群,提出具有独立学院特点结构类课程群的建设总体思路和措施。

【关键词】独立学院 土木工程专业 结构类课程群 应用型人才1 引言

独立学院立足于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与重点及一般本科院校的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不同。在如今,国家及各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力发展,需要大量能进行工程设计、工程施工、施工管理、物业开发、工程预算、工程监理、工程鉴定、改造加固等一系列专业性较强的技术服务工作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于是要求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具有适应能力、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而工程结构系列课程循序渐进地贯穿于本专业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的全过程,工程结构类课程体系是土木工程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它综合着其他相关课程的知识,对培养学生掌握相关基本理论、专业技能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起着主导作用。与此同时,在当期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如何彰显独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人才优势,必须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和经验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于是建立科学合理的结构类课程体系迫在眉睫。

本文结合我院土木工程专业,根据当前独立学院结构类课程教学现状,指出其中不足,提出将单门课程想课程群建设的理论,以《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砌体结构》《建筑结构CAD》等课程和相应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构建土木工程专业结构类课程群,探索结构类课程群的建设总体思路和实施方法。

2 独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结构类课程的教学现状和不足

2.1 交叉知识点重复讲解,学生易产生“疲劳现象”

在以往的专业课程学习中,各门课程相互交叉的知识点没有很好处理,会重复多次讲解,比如关于结构设计方法的内容,在《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课程中讲过,但是在《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课程中都又进行了讲解,同一个内容,在三门课程中反复学了3次,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冗长、枯燥的现象,于是更好处理交叉知识点和重复知识点,降低“疲劳”现象,是建立课程群的重要原因。通过建立课程群就可以对此类交叉知识点在某一门课程中重点讲解,而在其他课程中通过知识点回忆的方式,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更好地优化课程内容。

2.2 课程前后联系不系统,专业设计中概念设计能力差

每年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学生的概念设计能力差,产生此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专业课程独立学习,对各课程的前后联系理解不系统,不能将《结构力学》《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和《钢结构设计原理》等理论性知识与《混凝土结构设计》《钢结构设计》《建筑结构CAD》等应用性课程相结合,在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中依葫芦画瓢,对结构设计流程和优化设计方法等实际工作中必须应用的知识缺乏,于是需要借助于结构课程群的建立,先传授结构设计基本知识和原理,引入结构设计理念,再通过课程设计体验整个结构设计的过程,并且通过毕业设计中不同方案对比,引导学生寻找最优设计,由浅入深地开展课程学习和设计实践,而这是单门课程所达不到的效果。

2.3 实践性教学环节不足,课程内容落后,致使知识运用与实际脱节

以往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都只是进行常规的结构形式单一的建筑的设计,对于本行业最新的理论和知识以及相关设计软件如:PKPM、3D3S、MIDAS、BIM等的应用较欠缺,通过结构课程群的建立,在总课时变化不大的前提下,大课变小,适当补充最新的科研成果,结合具体的实践进行教学,一方面可以使科研成果与教学相结合,促进教师队伍的科研建设,另一方面也可以最大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学了就会淘汰或用不上的教学弊端。

2.4 与工程师注册执业资格制度相脱离,不利于学生终身持续发展

我国于1995年开始实施注册建筑师、结构工程师的考试制度,某个学校毕业生参加注册结构工程师考试的通过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该校的教学水平,以培养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独立学院,在课程设置和课程之间整体联系方面的调整还不够,致使独立学院学生毕业后在符合报名条件的情况下,通过注册结构工程师的比例是非常低的。因此,为了将大学生教育与执业资格制度有机结合,使大学学习为终身学习打下扎实基础,使学生能更好适应社会的需要,要求在课程内容上注意课程之间的整体联系性,通过工程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课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课时分配上注意与执业资格注册考试寻找一个适当的比例关系,既满足学科的严谨性,也满足执业资格体系的要求。

3 土木工程专业结构类课程群的构建总体思路和实施措施

3.1 总体思路

近年来,随着国家高等教育的扩招,高校学生素质普遍下降,特别对于独立学院学生在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听课效率、学习自觉性、知识面等方面与一本及二本学生存在一些差距,同时,对我院学生进行专业学习状况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学生普遍反映专业课开设学期较晚,部分课程内容重复,专业课太难,学习信心不够,理论和实践脱节,专业知识应用意识薄弱等问题,于是在结构课程群的建设中,应采取相应措施调整课程开设学期,合理分配课时,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重视实践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和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3.2 措施一:调整开课学期,合理分配课时

一方面,根据我院“土木工程专业学习状况问卷调查”,学生所反映的结构类部分课程开设学期较晚,部分学生因准备考研,考公务员等而影响了专业课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为体现独立学院应用型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必须保证在总课时变化不大的前提下要求适当增加时间课程教学课时,给学生较多的自由思考和创新实践的时间,比如:《结构力学》这一专业基础课由80课时缩减为72课时,《混凝土结构设计》由40课时缩减为32课时,《钢结构设计》由32课时缩减为24课时,而这些缩减的课时在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上得以弥补,其中《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钢结构课程设计》都由原来的1周变为2周;而为了更好地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对《建筑结构CAD》这一专业软件应用训练课程由原来的32课时增加为40课时,开课学期也由原来的第七学期提前到第六学期,同时在《毕业设计》中也特别增加了上机课。

3.3 措施二:优化教学内容,强调课程群中各课程衔接优化

一方面通过重组《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砌体结构》四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既可避免不必要知识交叉重复讲解,造成学生疲劳现象,同时对学时压缩也有积极意义,比如在《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这门课已涉及了结构设计和荷载取值、组合等内容,在其他三门课程中就可作为回忆知识点的方式,加以加深理解和巩固,而不必重复仔细讲解,这样可使前后课程能更好地衔接;另一方面,淡化公式推导,强化定性分析,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也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接触相关专业,如建筑、给排水、电气设备等专业知识和实际工程。

3.4 措施三: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借助现代教学手段,可以节省教学时间,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的工程结构课而言,有些内容(比如:厂房节点构造、房屋基础做法、高层建筑风洞效应等)课堂上老师只能按书本上及黑板上画的平面图尽量去讲解,但这种平面图,对没有什么实践经验的学生来说是难以想象的,自然就难于理解,如果能够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如计算机多媒体、幻灯胶片、电视录像、数码摄像等陈列大量的建筑实物、节点构造、隐蔽工程等,加大信息传输量,将抽象、枯燥、陌生的教学内容置于图、文、声、景并茂的教学氛围中,给学生一个形、体、色、质并存的教学空间,并引导学生用学术研究的方式去思考、研究问题,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强调个体学习的主体性,学生学习积极性将得到提高,教学时效将得到提高。

endprint

3.5 措施四:把应用作为主要教学目标,推进实践课程的项目化分层次教学

重视和策划好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环节,学生通过设计实践可以加强对所学抽象的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这两个设计题目的选择要联系实际工程,范围要涵盖整个大土木专业,做到一人一题,以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和思维方式,为今后的应用打下良好基础。通过对理论课堂教学的反映,并结合学生特长,在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中,通过采取分级选题,让不同学习层次的同学进行了针对性的训练,在达到教学目的的同时,还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特长,更有利于其专业发展和个人成长。将毕业设计选题与将从事的工作相结合,尝试采用PKPM、Midas、Ansys、广联达等结构分析设计和概预算软件,来完成其全部毕业设计内容,能让学生在毕业后少走弯路,学以致用。

3.6 措施五:结合注册结构执业制度,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

独立学院需要一支既有较高学术和教学水平,又有较强实际工作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同时为了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使教师做好教学的同时,又具备执业资格的能力,使大学教育与执业资格培训更好地结合,一方面可以更好的引导学生考取相关证书,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另一方面,也可更好地与企事业单位进行产学研合作;同时还可发挥结构设计优势,指导“结构设计大赛”等与专业结合比较紧密的学生活动,引导学生讨论结构受力特点,提出更好的设计方案,让学生与老师有更多的沟通,也让学生能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工程结构设计能力。

4 结语

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为了能与一本及二本学生竞争激烈且有限的就业岗位,必须要求独立学院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了彰显独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人才优势,必须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和经验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于是建立科学合理的结构类课程体系是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我院土木工程专业,提出将单门课程想课程群建设的理论,以《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砌体结构》《建筑结构CAD》等课程和相应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构建土木工程专业结构类课程群,探索结构类课程群的建设总体思路和实施方法。

【参考文献】

[1]任淑华,孟 全.创新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刍议[J].中国高等教育,2012(7):37-38.

[2]张西平,陈素红. 独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南昌高专学报,2009(3):104-106.

[3]曹军,张拥华,刘绍勤. 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J].当代教育论坛,2007(5).

[4]张亦静,胡忠恒,杨晓华等. 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的设置研究——工程结构理论课部分[J]. 株洲工学院学报,2004,3(18):107-109.

[5]姚大飞,杨子江,郭 波. 注册结构工程师执业制度与独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J].中国西部科技, 2011,3(10):89-91.

[6]张 磊,李忠学,赵 伟. 面向土木工程创新设计实验班的钢结构教学改革构想[J],高等建筑教育,2009,18(2): 110-113.

[7]李红明,唐柏鉴, 王治均. 钢结构课程群教学改革研究[J].山西建筑,2011,8(37):236-237.

云南工程职业学院钢结构工程施工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篇4

环保时装秀策划书

一、活动背景:

2009年从化高校大学生“绿色时装秀”组织工作活动要求众所周知,目前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世界性问题,归根结底,人类是环境的主题,人类要在地球上生存,其受意识支配的行为必然影响他赖以生存的周边环境。草坪上的一个脚印,墙角的一团废纸,垃圾堆里的一块废电池……这些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在普通不过的行为,甚至是不加考虑的一个动作。然而,殊不知这些看似无意的举动,却给我们的环境留下了后遗症,造成了今天这样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关注环境,关注绿色,为了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使更多的大学生关注身边的环境,增强大学生的环保意识已开展宣传“环保”活动为契机,为提供展现才能的舞台空间,将 “绿色,爱心,环保”这个主题融于服饰及艺术文化的发展中,通过设计爱心,环保的服饰和文艺节目,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及高度典雅的艺术情操,展现学生动手能力和艺术风采;烘托当代大学生健康,活泼,创新的精神风貌,倡导健康,高雅的大学生活,展现年轻人的活力和风采,培养高品位的艺术文化素质,积极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同时也丰富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增强大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为扩大环保理念在我校的宣传,为同学们提供展现才能的舞台空间,将“绿色,环保,爱”这个题融于服饰及艺术文化的展现中,通过设计环保服饰和舞台展示,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及艺术情操,展现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艺术风采;烘托当代大学生健康,活泼,创新的精神风貌,倡导环保、积极的大学生活,展现活力风采,培养艺术文化素质,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增强环保意识和创新能力,光电工程学院为响应国家全面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要求,激发大学生学生的创造力,组织能力与协调能力,促进校园的团结和凝聚力,积极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因此决定举办这一届环保时装秀。

三、活动的主题:环保、创新、个性、青春;

四、活动宗旨:提高环保意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五、活动时间:待定

六、活动地点:待定

七、活动对象:光电工程学院全体学生

八、具体开展

(一)、策划书由学院学生会辅导员审批;

(二)、学院学生会召开干事会,做好人员安排并动员各部成员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九、活动安排:

1、办公部:后台催场,化妆及化妆用品的保管;

2、文艺部:设计比赛活动现场,服装监督(由文艺部带头,各班文艺委员手工负责);

3、组织部:负责比赛现场的活动安排,整场晚会的监督;

4、学工部:负责打印报名表,搜集背景音乐;

5、外联部:制作邀请函(环保),邀请评委(老师和学生代表);

6、纪检部:维持活动现场秩序,整场晚会的监督;

7、宣传部:宣传海报;

8、体育部:桌椅摆放,整产晚会的监督;

十、活动流程:

1、赛前准备工作;

2、申请比赛场地,确定比赛时间;

3、开场前准备;

4、在比赛前,确定主持人(进行训练),说明比赛流程;

5、邀请赛前各参赛选手,并组织赛前抽签;

6、确定评委,并提前邀请;

7、比赛前打印出参赛选手的签到表和评分表;

8、确定每场的记分人员,并向其说明计分规则;

十一、比赛要求及评分标准:

(一)、比赛要求:

1、本次活动以服装展示和文艺节目为载体,各参赛选手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利用身边随手可得的材料(如报纸、布料、旧衣服、树叶、塑料袋等物品)设计服装,可运用道具;

2、要求作品形象健康,环保生动,有创新,充分展示大学生的青春风采,发挥操作力和想象力;

3、参赛作品需提交设计方案,注明作品主题,设计思想;、每套系列作品准备半分钟解说词(100字内),文艺节目需交纳台词;

(二)评分标准、学生设计的时装色彩协调,穿着大方,富有创意;15分

2、款式新颖独特,具有个性特征和当代大学生的新型思想;15分

3、表情丰富,具有亲和力和表现力;15分

4、动作活泼自然,大方得体,感染力强;15分

5、所设计的主题鲜明,富有特色,能体现环保意识,用材环保;20分

6、设计思想前卫,与众不同,台词意思幽默明确;20分

十二、比赛流程:

主持人介绍参赛程序及评委-------开始比赛--------宣布评分结果

十三、奖项设置:

一等奖1名;

二等奖2名;

三等奖3名;

云南工程职业学院钢结构工程施工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篇5

一、地方普通高校的教学质量与改革

由于实行中央和省级政府的两级管理体制,我国高校可划分为中央部属高校与地方所属高校。本文研究的地方普通高校是指非国家重点建设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管理或由省辖市(地、州)管理实施普通高等教育为主的高校。高等教育地方化包括两层涵义:一是高等教育要适应地方经济发展,为地方发展服务,使之成为地方的文化科学中心;二是高等教育管理权属于地方,并以地方财政拨款作为办学资金的主要来源。[1]高等教育地方化是传统的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进程中的一个主要特征。目前,我国的地方高等教育体系已基本形成,并得到较快发展,成为了国家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众化高等教育给地方高校的发展带来了空前的机遇,但是随着教育规模的扩大和招生数量的激增,高等教学质量问题也变得越来越严峻。高等教学质量指教育水平高低和效果优劣的程度,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2]与部属高校及重点扶持的高校相比,地方普通高校的教学质量较低可以大致概括为几个因素:从教学投入看,地方高校经费的主要来源呈现以地方政府拨款为主,学校自筹、学生学费为辅的多样化形式,来自中央政府的教育拨款很少,这使得地方高校的新专业开设、科研、市场调研等缺少经费,因投入不足引起教学质量下降;从学校定位来看,地方高校在定位和办学思路上模仿研究型大学,导致学校办学目标和发展方向不明确;从师资力量看,师资力量薄弱,尤其缺少优秀教师和高学历的研究型人才;从学生方面看,录取的新生高考成绩相对较差,总体素质较低。

与人才培养质量相对应的是日渐突出的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该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了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现象,成为关系到地方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影响到地方高校与社会的关系,关系到地方高等教育的办学效益,以及社会安定的综合性问题。

在此背景之下,各地教育主管部门纷纷出台一些规定,明确把就业率列为高校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许多高校把专业的增减与毕业生就业前景进行挂钩,如江苏2010年新增本科专业的设置方面就规定,原则上不再增设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低于70%的专业。[3]地方高校作为教学改革的主体,迫于内外压力,不得不把就业率列为重中之重,提出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使得教学改革具有明显的职业化特征。具体表现为:高度重视企业需求,缩减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课时,加大选修课比重,增加能让毕业生有所谓“一技之长”的操作性和程序性较强的课程等。

二、职业化教学改革的利与弊

随着生产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人才的适应性和操作性是当今用人单位特别是企业单位对人才需求的两大特点。因此,地方高校教学改革中出现职业化倾向有其现实背景,有一定的合理性。

职业化教育是职业技术学校人才培养的特色之一。这类学校一般与企业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可以依照企业的实际需求来安排课程教学并解决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就业问题。但当普通高校都围绕“就业率”而采取职业化教育方式时,负面影响就会凸显出来,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教育过程的功利化

秉承“就业至上”的教学理念,近年来许多地方普通高校普遍加大教学计划中的选修课比重,缩减专业基础课的课时。这使得多数学生只重视实用知识和实用技能的学习,随便应付自认为对就业帮助不大或与就业无关的内容,忽视基础理论知识潜在的、长远的、综合的功能。更甚者,有的学生根本就不上课,将大部分学习时间用于参与社会实践,积累工作经验,其出发点就是为了找个好工作,这些都是与高等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的。高等教育的初衷是提供一种学习氛围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而不是单纯地教导一些表面看起来对就业有直接帮助的专业技能。因为具体内容会过时,而能力和素质则不会。基本素质的养成,其价值远远要超过任何一门专门技术。

2.高等教育功能的弱化和片面化

从现有资料看,尽管“高等教育功能”尚未有较为统一的定义,但基本上都是围绕高等教育的“能力、功用、作用”等展开。别敦荣教授认为正确的高等教育功能观应当是:高等教育具有促进社会发展和促进个体发展的双重功能,二者互为条件,互为因果,辩证地统一于教育过程之中。[4]高等教育功能作为高等学校存在的内在依据,是高等学校职能的逻辑起点和基础。高等学校职能是高等教育功能的一种表现形式和存在状态,是高等教育功能制度化的结果。具体而言,高等学校的四大职能任务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高等教育的根本使命是人才培养,在四大职能中居于核心地位,高校的一切工作都应服从和服务于学生的成才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培养社会所需要的技术人才、解决社会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的确是高等学校的重要职能,但并非全部。高等学校作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的主体,还应承担引领社会变革,促进社会进步的使命。地方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的职业化倾向片面强调高等教育的个体功能而不顾其社会功能,认为上大学只是为找份“好”职业,混个有利于个人升迁的学历、学位,既不顾社会的需要,也忽视自身素质的提高,这些都是教育价值观上的偏差。可谓切中当前高等教育功能失调的软肋。因此,对于高等学校来说,既要重视教给学生职业技能和生存的本事,同时也要重视教会学生治学的方法、科学的思维方式,要给学生们创造浓厚的学术氛围、自由思维与争鸣的空间、独到而有所启发的心理感受场所,这样有利于学生探求学问和激发灵感。

3.影响高等教育的长期发展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进一步明确了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根本要求是坚持走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的发展道路,即将发展方式从偏重于数量增长和规模扩大,向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的提升转变;从偏重于追求硬指标显性增长,向致力于提升内在软实力转变。[5]

职业化意味着操作化、程序化,使得高校越来越像职业培训机构。现代科技与生产的发展,是以综合化为基本特征的,反映到高等教育中就是课程的综合化。职业化倾向的教学改革会降低学科基本理论的重要性,阻碍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之间、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之间的相互渗透、交叉进行,不利于学科未来的发展,也不利于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三、合理教改的建议

地方普通高校发展的关键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是教学改革,其职业化倾向本身无法判定对错好坏。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和渐进的过程,涉及到学生的专业、思想、心理等各个方面。在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要切实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应该坚持培养社会需求、企业欢迎、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在人才培养模式运行的各个环节加大改革的力度,办出学科专业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真正地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而不是适应个别企业的当前需求。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办学的主体,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主要受到教师队伍素质高低和积极性发挥程度的影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各地方高校进行改革的重点,其关键在于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优化师资队伍的结构。地方高校应加大自身内部的挖掘潜力与培养力度,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将中青年教师,特别是专业教师送到高校、企业、科研单位进行深造培养,通过各种培训方式使教师成为各个专业的行家,对提升学校办学竞争力,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对于队伍结构的优化,应根据学校教学和发展的需要,引入或聘请高层次人才、学科带头人、既有实践经验又有理论基础的专家教授和工程技术人员,塑造一支结构合理,富有创新精神和较强竞争力,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后劲的高质量师资队伍。

2.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突出学科专业特色,制订合适的人才培养方案

地方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部属院校相比,在生存和发展中存在着很多的先天不足和后期积累的劣势,特色策略是其增强自身竞争力的关键。合理的学科结构和特色专业是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关键。由于地方高校培养的人才主要是应用型人才,在整合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时,应做到学科建设以生成符合社会需要的专业为导向,专业建设以学科为依托。

学科建设要适合培养符合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专业人才。同一学科,地方高校的水平一般要低于研究型大学的水平。因此,在进行学科建设时,地方高校不能盲目地追求高水平,而是要以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做好学科建设规划,对现有学科进行学科交叉与融合,生成社会急需的新专业。

专业是学科承担人才培养职能的基地,专业建设应以学科为依托,充分挖掘地方高校现有学科的潜力,培植新专业与特色专业。特色定位是特色专业建设的关键环节之一。特色专业定位应以市场价值为前提,在广泛的市场调研和对人才市场科学预测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教育资源占有情况和办学水平,把握特色专业建设方向。此外,专业设置还要考虑到目前的产业结构及劳动力结构,要了解各类产业对人才在数量、质量上的要求和产业发展的前景、趋势,就要注重专业领域的实际要求,并能对未来准确把握与预测,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适应市场需求,适应社会发展。

3.加强校企合作和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

地方高校的培养目标是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它强调的是能力的综合与实用,而学生的实践过程主要是在实践教学基地中完成。实践教学基地作为第二课堂,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技术与工程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为了加强创新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建立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运行机制是地方普通高校的一项有效举措。通过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外实习基地,设立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或工程研究中心,在老师或相关专家的带领下,学生在其中承担来自企业的科研攻关任务,既增强了学生对企业的了解,又提升了学生自身的实践创新能力。另外,学校还可以和企业紧密合作,对学生实行订单式培养,学校根据企业的要求来培养学生,学生毕业后直接到企业去工作,这样既为企业培养了人才,又解决了学生就业问题。

4.实行弹性学分制

云南工程职业学院钢结构工程施工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篇6

实习(实训)课程教学实施管理办法

(试用稿)

高职高专院校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为切实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和促进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把实践性教学环节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作为专业建设及改革的切入点,把实践性教学从量的重视真正上升为质的重视,国土资源系根据过去从事实践教学管理的经验,结合本系专业教学实际条件,特征对实习(实训)课程教学实行项目承揽管理制度,具体实施办法如下。

一、实习(实训)课程教学立项管理

实习(实训)课程分为专业教学计划明确规定的校内(包括实训基地,下面不再说明)实习(实训)课程和校外生产实习教学项目。

1、校内实习(实训)课程

校内实习(实训)课程由专业教研室严格按照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立项,课程教学实施时间、教学内容、目的要求等均服从专业教学计划安排。

2、校外生产实习项目

在专业技术内容、时间、生产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由学院牵头对外签订生产项目服务协议,由系、教研室设立生产教学实习项目并进行立项。

二、实习(实训)课程教学的责任管理

1、责任人

课程立项后,系属教师均可向系、教研室提出课程教学承揽申请。系属教师可在项目立项通知发出三日内向系提交承揽申请和课程教学计划,系会同教研室通过对承揽申请人资格及其提交材料进行综合考核后确定课程教学责任人,并签订课程教学责任书;责任人将全面负责实习(实训)课程教学的实施及管理。

2、课程教学责任书

课程教学责任人确定后应与系、教研室签订教学责任书,内容包括课程教学实施的目的任务、时间要求、教学规范要求、提交成果资料、工作量或津贴核算、考核管理办法等。实习(实训)课程教学责任书见附件1。

三、实习(实训)课程教学实施的过程管理

1、实习(实训)课程教学计划

实习(实训)课程教学计划是实习教学实施的重要依据,是对责任人进行考核的重要指标。教学责任人应按实习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制定严密的教学实施计划书。计划书主要内容包括教学实施的目的、教学时间要求、所需仪器设备及人员、教学的主要技术内容、教学实施主要课题及教学详细安排、教学管理办法(学生管理办法、指导教师管理办法及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学生成绩考核及评定细则、项目验收提交的成果资料目录等。实习(实训)课程教学计划模式见附件2,学生成绩考核及评定办法按照《实习项目学生成绩评定管理办法》(附件3)制定细则。

2、组织实施

实习(实训)课程教学计划经系、教研室审核同意执行之后,责任人应严格按照计划书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实习教学活动,并做好相关的工作记录、过程考核记录及教学资料的整理归类,以备考核和总结。

3、过程监督管理

系、教研室在教学过程中不定期对教学进行巡查,对工作存在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和提出整改要求。监促管理要点是:计划的实行力度、教师的工作纪律、教学资料的完善、学生学习质量抽查、学生意见调查(见附件4)等。过程监督管理工作应记录在案,作为项目考核的重要依据(见附件5)。

四、教学验收及考核

1、教学验收及考核的意义

教学验收及考核是征对教学责任人所进行的目标责任考核,是对教学质量及教师教学水平评价的重要手段,是核定实习教学工作量及津贴的重要依据。

2、教学验收依据

教学验收主要依据是专业教学计划、实习课程教学大纲、实习(实训)课程教学计划、责任书。

3、教学验收主要内容及所占分值

(1)教学时间10分:是否能够按照责任书要求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其中校内实习课程教学必须严格按照协议及计划书规定时间完成,每提前或超余一天完成扣2分;校外实习教学项目以8分为起算分,提前一天加2分,超余一天扣2分。

(2)教学资料20分:是否按照教学计划书认真履行各个教学环节的工作记录、教学及考核资料是否完备;按责任书规定应提交的资料中每缺省一项扣5分(见附件6)。

(3)安全管理20分:是否发生过师生安全事故、仪器安全等问题;每发生一次安全事故扣20分。

(4)教学质量20分:按照《实习(实训)课程成绩评定管理办法》评定学生成绩,及格率低于80%扣20分,低于85%扣10分,低于88%扣5分,低于90%扣3分,低于92%扣1分。

(5)任务目标20分:按照责任书要求按时提交各项合格的技术资料,出现质量问题一项(次)不得分。

(6)工作创新10分:在教学方法、技术方法及考核方法等方面有一项打破传统、有创新并取得良好效果者计10分,无创新不得分。

4、教学验收及考核成绩评定

按照验收及考核按优、良、中、差四个等级评定。其中总评成绩<70分为不合格,70≤总评成绩<80为合格,80≤总评成绩<90为中,90≤总评成绩<95计为良好,总评成绩≥95为优秀等级。

教学验收及考核评议表见附件7。

五、实习(实训)课程教学工作量(津贴)管理

(1)教学验收及考核成绩评定为不合格的不计工作量及教学津贴,所发生的各项费用由责任人自行承担。

(2)教学验收及考核成绩评定为及格及良好的,指导教师工作量及津贴核算按照责任书及学院相关政策执行。

(3)教学验收及考核成绩评定为优秀等级的,指导教师工作量及津贴核算按照责任书及学院相关政策执行外,在优教津贴发放及年终评优考核中予以优先

评选。

(4)教学验收及考核成绩纳入教师年终考核指标体系中。

国土资源系

云南工程职业学院钢结构工程施工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篇7

关键词:工业工程基础,职业教育,教学方法,课程改革

当代高等职业教育旨在形成适应地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的职业教育体系, 培养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地处四川省遂宁市, 遂宁市近年来承接产业转移升级, 引进了140余家电子企业落户, 已形成涉及多种电子、器件产品生产的产业带。我院电子类专业通过对大部分企业进行调研, 分析出本地电子企业典型岗位, 并以此制定出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 能从事电子产品装配、调试、维修、销售、生产管理等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通过后期跟踪调查发现, 我院电子专业毕业生在电子企业进行生产运作和现场管理工作占一定比例。这说明地方产业对工业工程人才需求是具体的, 我们有必要对现行工业工程管理课程进行贴近产业实际的课程设计。

一、我院工业工程基础课程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制造业飞速发展, 企业生产经营模式从简单、粗放型生产转向多样化、小规模、流水线生产。这样的生产模式注定企业必须使用先进自动化设备、先进的生产管理方法和既了解产业技术又熟悉生产管理的技术人员。所以我院在大三工科系开设了工业工程基础课程, 使专业技术人才具备人、机、料、法、环境管理方法, 成为复合型人才。

目前我院工业工业基础课程采用普遍院校讲授内容和授课方法, 学生在通过课本知识、教师课件演示、课堂作业获取知识。学习在学生的过程中一是:没有真正接触到生产线, 对课程涉及内容只能凭空想象, 感觉内容空洞, 没有学习兴趣;二是:通过课堂学习, 很难将知识转化为技能, 为今后职业生涯打下的基础不坚实。三是:由于开设课时的局限性, 授课老师对课程内容设置没有形成统一标准, 授课内容不一致, 造成学生对工业工程课程有不同认识。

二、改善工业工程基础教学的有效措施

1. 多方介入课程设计, 形成统一课程标准。

《工业工程基础》、《质量管理》和《生产计划与控制》作为工业工程基础课程, 形成了具有工程特色的运作管理系列课程的课程体系。但工业工程作为电子类专业交叉课程开设时, 不可能把工业工程所有基础内容全部涵盖。职业技术教育也要求, 课程内容设计需做到“学以够用”、“学以能用”。所以在内容设计上, 我们需要注意课程内容的够用性和实用性。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电子类专业已建立专业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 委员会由地域内教育局、行业、企业和院校专家、学者组成, 职责包括对电子类专业课程调研、设计和审定。《工业工程基础》课程可以依托专业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 广泛调研区域内企业生产线运作情况和所涉及工业工程具体内容, 针对调研结果, 把结合大部分企业实际的工业工程内容设计到教学环节中。

邀请企业工业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到教学内容设计中。企业工业工程技术人员长期工作在生产一线, 具备较强的生产实践经验, 对产业技术和生产管理都有深入的研究。将他们对工业工程管理认识和典型的工业工程管理案例编写入课程, 具有专业产业充分衔接的意义。

2. 开展校企合作, 实现多方育人

《工业工程基础》是与企业结合相对紧密的一门课程, 要让学生学有所用, 必须将课程讲练一体化设计。将练习融入企业真实环境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四川职业技术学院于2011年联合区域内多家生产型企业成立了遂宁市先进制造业教育集团和遂宁市应用电子技术教育理事会。院校通过教育集团和教育理事会这两个平台, 接洽到区域内适宜的企业进行校企合作。

校企双方合作包含了实习环节的合作、互派教师的合作、技术支持的合作。一是:学生学习《工业工程基础》过程中安排一定课时到企业接触真实工业工程管理, 利用学习方法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学生通过实习将知识转化为技能, 校企通过学习实习发现、考查、储备技术人才, 实现双赢。二是: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参与《工业工程基础》部分内容教学, 用企业的方法、用工作中实际案例、站在工程人员角度, 引导学生学习、训练。三是:企业人员相对院校教师流动性较强, 我院部分教师在工业工程专业研究时间较长。所以, 部分教师可以坚持为企业解决实际生产问题。同时, 解决实际生产问题可以反馈、促进教育教学改善。四是:区域内多家企业已经在我院设立了相关生产型实训基地, 我们可以开设《工业工程基础》实训专业周, 将学生安排到实训基地进行生产管理和设计。

3. 采取多种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兴趣。

为了提高学生对《工业工程基础》的兴趣及对知识准确把握,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多种先进性的、符合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

一、工业工程管理与设计中的动态演示。近年来, 教师在课堂上主要采用PPT演示, PPT演示有一定的动态效果, 但针对《工业工程基础》课程中如:流程图设计、操作分析图制作、时序图改善等教学环节, 用动态图演示流程有直观的效果。所以, 通过FLASH和HTML5等技术实现演示动态是有必要的。鉴于动态演示工作量较多, 建议教师平时注意素材的收集与处理。

二、影像教学。针对课堂中贴合生产实际, 又不能即时进行实验、实训的, 可以通过影像展示, 让学习有直观认识。例如:在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中, 教师通过收集物流设施没备、企业搬运与仓储等录像, 让学生对此环节更好地了解。教师可以利用平时备课时间到国内外工业工程网站收集、提炼相关授权视频资料, 并形成共享型资源、素材库供教师、学生使用。

三、案例教学讨论。

在课程资源库中选择合适案例, 对其进行讨论, 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案例的选择要注重案例的功能与目的;要兼顾区域内企业实际案例和国内优秀案例;要注意与课程重点内容相结合;也要考虑课程整体理论基础知识的灌输。另外, 在有条件和学生达到一定水平下, 可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形成主动学习型课堂。

四、模拟与游戏教学。

通过软件平台, 让学生模拟整个生产运作过程, 这是一种快速将知识转化为技能的教学手段。比如使用“生产计划与控制软件”让多个学生各自扮演角色, 参与生产计划与控制整体流程;比如使用“企业沙盘”, 进行的运营对抗演练。通过模拟演练, 把生产企业实际动作中的关键环节作为沙盘的主体内容, 相当于把企业搬进了课堂。这种教学手段, 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企业的经营运作, 学会有效的资源规划及决策、企业产供销平衡关系、财务的理解与分析能力、企业生产与物流知识等一系列关键性问题。同时, 提高了学生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提升了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

结束语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课程总结报告 篇8

课 程 总 结 报 告

姓 名:学 号:专业班级:成 绩: 张志星

0901012045

09土木 2 班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学习总结

通过一学期对《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程的学习,虽然时间很短暂,但还是了解和认识到了,结构抗震设计对房屋建筑的重要性,并且学习到了抗震设防的目标和思想,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主体结构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可继续使用;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设防地震影响时,可能发生损坏,但经一般性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使用功能或其他方面有专门要求的建筑,当采用抗震性能化设计时,具有更具体或更高的抗震设防目标。

一、了解地震知识和设防思想

地球内部的温度随深度增加而不断升高,从地下20km到700km,温度从大约600°C上升到2000°C。另外,地球内部的压力也不均衡,在地幔上部约为900MPa,地幔中间则达到370000MPa。在这样的热状态和不均衡压力下,地幔内部的物质处于缓慢运动之中,地壳岩层也不停地连续变动,不断产生变形和应力,积聚了大量的能量。当岩层的应变达到其极限应变时,岩层就会发生突然断裂和错动,积聚的应变能得到突然释放,以波的形式传到地面,从而形成地震。这从局部地质构造上解释了地震的成因,称为断层学说。地震引起的振动将能量以波的形式从震源向各个方向传播,此即为地震波。地震波是一种弹性波,包括在地球内部传播的体波和在地表传播的面波。体波又包括纵波和横波,面波包括瑞利波和乐夫波。

地震烈度——某一区域的地表和各类建筑物遭受某一次地震影响的平均强弱程度,既反应地震后果又是地面运动强度的一种度量。表示一次地震大小的震级只有一个,然而由于同一次地震对不同地点的影响不一样,随着距离震中的远近会出现多种不同的烈度。一般来说,距离震中越近,烈度就越高;距离震中越远,烈度就越低。

抗震设防的思想

抗震设防目标应达到经济与安全间的合理平衡,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都遵循“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设防目标。我国“抗震规范”的三水准设防目标是:第一水准——当遭遇多遇的、低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地震时,主体结构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第二水准——当遭遇相当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可能发生损坏,但经一般修理仍可继续使用;第三水准——当遭受高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使用功能或其它方面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当采用抗震性能化设计时,具有更具体或更高的抗震设防目标。规范要求对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计。

二、抗震概念设计

抗震概念设计就是根据实际的震害和工程经验、科学和试验研究等形成的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做好建筑和结构的总体布置和细部构造,避免不利于结构抗震的做法。建筑结构抗震概念设计涉及勘察、设计、施工等环节,包括场地选择、建筑平立面造型、结构体系的选择、非结构构件的处理以及材料的选用等。2、1场地、地基与基础

在建筑选址时,应根据工程需要和地震活动情况、工程地质和地震地质的有关资料,尽量选择对建筑抗震有利的地段,避开不利和危险地段。主要的考虑方面:断裂带、滑坡、崩塌、地陷、地裂、泥石流、孤突地形、非岩质陡坡、河岸和边坡边缘、软弱土、液化土、延性及均匀性等。对山区建筑,场地勘察应有边坡稳定性评价和防治建议,边坡设计应符合《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的要求。边坡附近的建筑基础应进行抗震稳定性设计,建筑基础与土质边坡、强风化岩质边坡的边缘应留有足够的距离。为减少地面运动传给上部结构的地震能量,应选择具有较大平均剪切波速的坚实场地,较薄的场地土覆盖层可以减轻柔性建筑的震害。尽量将建筑物的自振周期与地震的卓越周期错开,避免共振的情况出现。同一结构单元的基础不宜设置在性质截然不同的地基上,也不宜部分采用桩基础部分采用天然基础,充分考虑到地基不均匀沉降可能带来的影响。2、2建筑的平立面布置

建筑设计应根据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明确建筑形体(建筑平面、立面和竖向剖面)的规则性。不规则的建筑应按规定采取加强措施,特别不规则的建筑应进行专门研究和论证并采取特别的加强措施。不应采取严重不规则的建筑。规则性评价需综合考虑几何布局、结构设计以及使用等因素,总的要求是平面布置、质量和抗侧力构件的平面布局宜规则、对称,立面变化和侧向刚度沿竖向宜均匀变化,竖向抗侧力构件的截面尺寸和材料强度宜自下而上逐渐减小,避免侧向刚度和承载力的突变。2、3防震缝的设置要求

1)当不设防震缝时,应采用符合实际的计算模型,分析判明应力集中、变形集中或地震扭转效应等导致的易损部位,采取相应的加强措施;

2)当在适当部位设置防震缝时,宜形成多个较规则的抗侧力结构单元。防震缝应根据设防烈度、结构材料种类、结构类型、结构单元的高度和高差以及可能的地震扭转效应情况,留有足够的宽度,其两侧的上部结构应完全断开;

3)当防震缝兼作伸缩缝和沉降缝时,其宽度应符合防震缝的要求。防震缝宽度应符合下列要求:(1)框架结构(含设少量抗震墙的框架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当高度不超过15m时不应小于100mm,高度超过15m时,6度、7度、8度和9度分别增加5m、4m、3m和2m时,宜增加20mm;(2)框架-抗震墙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不小于上述宽度的70%,抗震墙结构房屋不小于上述值的50%。均不可小于100mm;(3)防震缝两侧结构类型不同时,宜按较宽者和较低的房屋高度确定。

三、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与结构抗震验算 3、1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分析

平动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是最常用的振型分解法。“平动”表示只考虑单向的地震作用且不考虑结构的扭转振型;“反应谱法”表示采用反应谱将动力问题转换为等效的静力问题而不是用时程分析获得各个振型的反应。平动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适用于可沿两个主轴分别计算的一般结构,其变形可以是剪切型,也可以是弯剪型和弯曲型。3、2计算水平地震作用的底部剪力法 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比较复杂,能否采用简单近似的方法?前面的例题中发现,总的地震作用效应与第一振型的地震剪力分布相近。用第一振型的地震作用效应作为结构地震作用效应的方法称为底部剪力法。底部剪力法的适用条件和假定:适用条件:建筑高度不超过40m以剪切变形为主,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均匀;假定:位移反应以第一振型为主,为一直线。思路是:首先求出等效单质点体系的总作用力(即底部总剪力),然后再按一定的规则分配到各个质点。最后按静力法计算结构的内力和变形。3、3结构地震反应的时程分析法

为了了解不同结构在不同地震历程中的反应过程,从70年代开始,动力时程分析方法开始在理论界作为分析结构地震作用的主导方法。该方法对一条具体的具有某种频谱特点的地震波,根据给定的场地条件、具概念意义的加速度直接求解结构的动力方程。不满足于反应谱法中对延性的总体考虑,根据试验和理论分析结果,建立结构(构件)的非线性恢复力模型,对结构进行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以期把握结构在地震过程中任一时刻的力和位移的反

应、薄弱部位、甚至各构件的状态和屈服机制。这一阶段的主要研究内容有时程分析方法、结构或构件的非线性性能(各种滞回模型)的研究、振动台试验、拟动力试验、频域分析方法、抗震可靠度和多维多点地震输入等问题。动力时程分析理应能更好地反应结构的地震行为,但由于对结构的非线性性质和地震动特性认识的不足,分析过程中所用的结构或构件的恢复力模型和合理的地震动输入问题等尚需进一步发展,相对复杂的分析过程也限制了这种方法的普及。3、4建筑结构抗震验算

地震作用的方向:规则结构对抗震有利,对分析的结果也易于把握,因此尽可能保证结构的规则性。对各类建筑结构的地震作用,一般情况下应至少在建筑的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计算地震作用,各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应由该方向的抗侧力构件承担。对有斜交抗侧力构件的结构,当交角大于15时,应分别计算各抗侧力构件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对质量和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的结构,应计入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其它情况允许采用调整地震作用效应的方法计入扭转影响。

8、9度时的大跨度和长悬臂结构及9度时的高层建筑应计算竖向地震作用。

计算模型:结构体系应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质量和刚度分布接近对称且楼、屋盖可视为刚性横隔板的结构可采用平面结构模型进行抗震分析,其它情况应采用空间结构模型进行抗震分析。除抗震规范特别规定外,建筑结构应进行多遇地震下的内力和变形分析,此时可假定结构处于弹性工作状态,内力和变形分析可采用线性方法。不规则或具有明显薄弱部位的结构应进行罕遇地震下的弹塑性变形分析,可采用弹塑性静力或时程分析方法,符合条件时可采用简化方法。利用计算机进行结构分析时,可采取必要的简化计算与处理,但应符合结构的实际工作状况,应考虑楼梯构件的影响。计算软件的技术条件应符合规范和有关标准的规定,并应阐明其特殊处理的内容和依据。多遇地震下复杂结构的内力和变形分析应采用不少于两个合适的不同力学模型,并对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所有计算结果应经分析判断确认合理、有效后方可用于过程设计。当重力附加弯矩大于初始弯矩的10%时应计入重力二阶效应的影响。楼屋盖的刚度对受力影响很大。现浇和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楼屋盖等刚性楼屋盖建筑,楼层水平地震剪力宜按抗侧力构件的等效刚度的比例分配;木楼盖、木屋盖等柔性楼屋盖建筑,宜按抗侧力构件从属面积上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比例分配;普通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楼屋盖等半刚性楼屋盖结构,可取前述两种分配结果的平均值。

四、总结

通过本次抗震设计,使我认识到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是一门土木专业的重要专业课,对于我们灾防专业的学生来讲,是必须掌握的,眼下会对以后相关的课程起到很大的辅助作用。特别是毕业设计时会有很多的相关知识设计,长远来看,对我们以后的从事工作有很大帮助。而且在当前社会形势下,地震灾害愈来愈多的出现,对于我们抗震设计将会是非常重要的。

本次课程设计我们进行了

1.地基砂土液化评价;2.判别地基砂土液化等级;3.计算底层抗震墙-框架侧移刚度;4.计算地震作用标准值;5.计算层间地震剪力;6.画出力学分析简图。通过对这些内容的设计让我意识到结构抗震设计对房屋建筑的重要性,并且学习到了抗震设防的目标和思想,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主体结构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可继续使用;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设防地震影响时,可能发生损坏,但经一般性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罕遇

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使用功能或其他方面有专门要求的建筑,当采用抗震性能化设计时,具有更具体或更高的抗震设防目标,达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设防目标

抗震设防的思想

云南工程职业学院钢结构工程施工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篇9

一、实习/考察的目的和任务

二、实习/考察计划

实习/考察的方式、时间、地点、单位简介等

三、实习/考察过程

实习/考察中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工作等

四、实习/考察分析与结论

实习/考察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问题分析与讨论(可从问题的形成、存在的原因、危害等方面讨论)、解决对策、结论等

五、实习/考察的收获与体会

课程设计类实践教学环节中,至少应包含以下方面的内容(各标题可根据实际修改):

一、设计任务与要求

二、系统功能描述

针对选题进行分析,明确系统在功能、性能方面的需求

三、系统总体设计

四、系统详细设计三、四部分需要撰写的内容如下:

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需要写的内容包括系统原理图和电路图、主要电路设

计与计算、程序流程图等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需要写的内容包括系统总体结构设计、数据库设

计、各功能模块的设计等

五、系统实现与测试

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安装、调试过程,系统功能和指标测试等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各功能模块的实现细节(包括实现的思路,关

键的代码片段、对代码的分析等),系统功能和性能测试等

测试时应给出具体的测试用例和测试结果

六、课程设计总结

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存在的不足,改进设想,心得体会等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通常应为近3年的,至少5篇,其中最好有英文文献

附录

主要列出正文内过分冗长的推导过程、源代码等

其它说明:

多人合作的题目,课程设计(实习)报告要求每人一份,撰写内容时应突出自己所做的工作。

云南工程职业学院钢结构工程施工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篇10

“校企交替分段式”教学能让学生与企业用工一线“亲密”接触, 亲身感受和掌握连锁企业的生产设备、器材以及经营管理岗位所需的工作技能, 切实领悟理论和实践的学习结合点, 实地了解连锁行业和零售市场的实际运作情况, 拉近课堂学习和工作实践的距离。更能让学生针对市场和企业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和定位做出符合自身的设计和调整。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通过引进“分段式”教学、实施教学模式创新和提升教学实效等方面的改革实践,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现有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通过对学生评教和用人单位反馈等方面的调查, 我们发现部分专业课程存在教、学、做一体化程度不足的现象, 即教学过程偏理论、重讲授, 实训、实践教学比重低, 导致课程设计缺乏职业性、实践性和互动性。学生动手机会少、实践能力弱, 参与课程的主动性、积极性较低, 教学效果不好。如何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上将专业课程设置、课堂教学组织与实施和连锁零售企业的岗位技能要求切实有效地结合起来显得刻不容缓。同时, 企业也越来越注重学生是否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 是否在具备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掌握更多的实践操作技能, 是否能够迅速地适应岗位要求。因此, 找到理论和实践紧密联系的教学方法和途径, 授人以渔, 才是教学模式改革的关键。

二、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路

1、明确课程设计理念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以IGA中国零售学院为依托, 成立了中百学院、连锁经营管理共建委员会, 汇聚行业、企业专家来共同探讨、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思路, 确立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重点还应在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之间的联系和衔接上。应该按照连锁企业的不同工作岗位任务的相关性来设置教学课程, 以完成工作任务和掌握职业能力来划分教学单元, 将专项技能和职业能力转化为课程的教学目标, 确定课程单元所需传授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能够与实际工作任务紧密衔接。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到课程教学, 突出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和职业素质的养成, 充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和校内课堂实施校企交替分段式教学, 把企业的实际工作任务融入到课程设计中来。

2、制定校企交替分段式教学模式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自2009年开办以来, 依托IGA中国零售学院的强大平台, 相继与中百连锁仓储超市有限公司、深圳人人乐商业集团等企业展开校企合作。企业与学校共同参与教学大纲的规划与制定、教学内容的组织、考核与评价体系的构建, 以职业岗位技能知识为教学内容实施分段式教学。其目的是让学生能够适应企业岗位的需要, 在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的前提下, 强化实践技能的培养, 将理论知识及时、快速地转化为工作技能, 从而与快速发展的连锁零售行业相匹配。

三、“校企交替分段式”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探索

1、创新传统理论教科书为现代多媒体视频化讲义, 提升课堂教学真实感

连锁经营管理的众多课程对实际操作和实践技能的要求较高。以《商品陈列技巧》为例, 该课程属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核心职业技能课程, 其实践性和操作性非常强。但现阶段市面上相关专业教材匮乏, 可选择余地很小, 尤其是缺乏适合高职教育教学使用的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教材。且传统学科式思维痕迹过重, 现有可供选择的教材大多以工具书的形式来进行内容的组织与编排, 理论多, 实训少, 缺乏系统性、实践性。

在“校企交替分段式”教学模式的框架指引下, 专业教师和企业教师针对上述情况进行了良好的分工与协作, 共同收集、整理了大量关于连锁零售行业的销售设备、陈列工具、技术工艺、生产流水环节以及最新的行业资讯和发展动态等一手教学资料, 将真实的职业场景以精美的PPT图片和视频课件的形式引入到课程教学中来。通过将多媒体教学设备和课堂理论讲授教学相结合, 可增强学生对实践操作技能的直观感性认识。同时, 按照职业岗位的要求来设计教学内容和考核体系, 力求做到“做中学、学中做”, 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 使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实际行业需求更好地实现无缝对接。

2、改革课程内容章节化到“基于典型工作任务”化, 教学方式从纯课堂到“教学做”一体化

为体现本专业的职业性、实践性及开放性, 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及适用性, 连锁零售专业课程在内容的选取、组织及编排上, 打破传统教材的理论章节式设计, 依据“职业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设计理念, 广泛收集教学资料, 对教学内容的选取、组织、编排等进行科学设计。在教学方式上, 由以往的课堂内讲授创新为校企交替分段教学。在教学中不断优化课程体系, 推行分段式教学组织形式的教学改革, 依据连锁经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零售企业一线人才岗位 (群) 的职业技能特点, 努力尝试将课程教学要求与岗位能力要求直通;将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直通;将实践教学与核心技能直通。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将“直通”精神体现在重点课程内容的打造过程中, 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将企业需求与教学内容无缝对接, 形成了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相融合的课程标准。

具体而言, 即以连锁超市店面布局及陈列的实际工作任务为主线进行教学内容的选取, 按照一个完整而典型的超市店面布局及陈列的工作过程 (陈列商品—设计柜台—规划布局—店面设计) , 同时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 依次由简单到复杂, 循序渐进导出超市陈列、布局、设计的典型工作任务。

为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充分挖掘学生课堂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 课程整个教学过程均在校内课堂、校外实训基地现场实施交替分段式教学。并依据“反复训练、强化体验、提升技能、形成素养”的循序渐进原则, 通过任务驱动、案例分析、小组活动等多种教学方法, 建立“教中学、学中做、做中学”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 突出鲜明的理论、实训、实践一体化特色。教研室会同企业专家对课程开发设计了一定数量的质量高、实操性强的实践实训项目, 并单独设立了综合实训能力任务模块。同时加大了实践、实训课时占总课时的比重, 达到现在的近45%。校企交替分段式教学模式下“教学做一体化”的建立与实施, 加强了学生的课堂体验, 活跃并提升了课堂氛围, 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3、改革教学任务载体从虚拟化到真实化, 调动和扩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外视野

连锁经营管理众多课程较强的实际操作和实践应用性决定了实践实训环节成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真正做到逐步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以及促进学生职业综合素质的养成,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实践教学环节科学设计了大量实操性强的实践实训任务, 并以校外实训基地 (武汉中百紫薇星连锁仓储超市) 为主要课程任务实施载体。推行了“厂中校”、“校中厂”的企业现场理论讲授和实践技能演示相结合的校企交替分段式教学组织形式, 充分将理论教学实践化, 进行适当的教学拓展迁移, 以进一步缩小学生实践能力与企业岗位要求的差距。

通常是, 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课程设置所要求的基本技能训练后, 再将其安排到武汉中百紫薇星连锁仓储超市中的“厂中校”现场完成课程综合实践和技能提升部分的实训。在“厂中校”中, 大二学生将实地接触到企业的真实工作环境和员工的真实工作状态, 亲身感受到企业文化和经营管理的真实流程, 这比校内课堂上所看所学更加真实直观, 印象深刻。

在校企交替分段式教学期间, 一方面, 专业教师和企业教师分段协作为学生现场提供和展示真实可行的实用技能和工作技巧;另一方面, 学生在竭尽所能地完成预先设计的实践任务时, 也可以把在实践过程中的所见和疑惑带回到校内课堂, 以公开讨论、集思广益和教师点评的方式加深理解并传递给全体同学。这使得学生在深入理解连锁企业在经营管理上的知识和方法的同时, 也进一步扩大了同学们在课堂外的专业视野。

四、结论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与中百连锁仓储超市等企业进行的“校企交替分段式”教学模式, 激发了学生对自身专业学习的热情, 促进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使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通过与企业的合作教学, 可实现企业、学生和学校的三方共赢:企业获得了优秀的应用型人才;学生掌握了适应行业和企业的工作技能;而学校在提升教学技能的同时也提升了教学实效。

摘要: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具有较强的社会性和实践性, 如何构建科学合理、务实高效的“校企交替分段式”教学模式, 为企业培养理论、实践紧密结合的高素质应用人才成为专业建设和教学模式改革的重点。本文以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为例, 对其在“校企交替分段式”教学模式改革方面的实践探索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以期为其他院校本专业的教学模式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高职,连锁经营管理,教学模式,校企交替分段式

参考文献

[1]王青:对高职《连锁经营管理》课程构建“校企交替分段式”教学模式的探讨[J].青年与社会, 2014 (8) .

[2]高皖秋: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教育模式改革[J].学理论, 2013 (35) .

上一篇:五四青年节団日活动个人总结下一篇:2010年学校健康教育计划